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我国铀资源勘查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我国铀资源勘查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我国铀资源勘查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我国铀资源勘查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我国铀资源勘查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我国铀资源勘查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中国铀矿冶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完全为发展我国核军工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概略介绍了我国铀矿地质勘查简史及已探明的铀资源的总体状况,分析了我国铀矿资源“矿床数量多、矿石性能好、产出较集中”的特征,认为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并针对我国国土铀资源勘查程度较低的实际,指出:要提高国内天然铀的保障程度,必须从现在开始加大勘查投入力度,尽快发现和探明一批大中型铀矿产地。我国铀资源储量与天然铀工艺技术完全可以满足我国核电发展要求。文章对我国天然铀工艺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尤其是指出必须加大对铀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力度。

关键词:铀资源勘查现状及发展

前言:中国铀资源勘察工作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还一片空白。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1954年在广西发现铀矿资源苗头,1955年根据党中央决策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在1958年提交了我国第一批铀矿床之后立即开展了我国第一批铀矿山与铀水

冶厂建设,并于1963年建成投产。从1958年到1980年先后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浙江、新疆等16个省市自治区建成一批铀矿山、铀水冶厂、铀矿冶联合企业(大约x余座铀矿井,x余座水冶厂)、以及建成了相配套的铀矿冶研究所、设计院、机械修造厂、施工与安装公司,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铀矿冶工业体系。除了及时生产出了可满足我国核军工与核发电天然铀产品之外,还在1960年,苏联撤走专家,撕毁合同的严峻形势下,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研究、摸索出了能适应我国铀资源特点的铀矿采冶工艺技术。

一、我国铀资源勘查的总体状况

我国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始于 1955年,通过半个世纪系统性的全国铀矿区域地质调查和重点地区的普查、详查、勘探工作,找到了多种类型的铀矿床,探明了数量可观的铀矿资源储量,为新中国核军工和核电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铀资源保障条件。

我国铀矿地质勘查在 20 世纪 50 年代时还处于初始摸索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借鉴前苏联的经验,类比参照当时世界上已发现铀矿床的地质成矿条件,在新疆和华南地区部署开展铀矿找矿工作,发现了第一批含铀煤型(煤岩型)、砂岩型、花岗岩型等类型的铀矿床;此外在湖南还发现了产于中生界硅岩破碎带中的铀矿床,在西南、东北地区也发现了其他类型的铀矿,初步展示出我国具有良好的铀矿找矿前景。同时,地质工作者于 1957 年、1958 年勘探出蒲魁堂、达拉地、坑口、金银寨、汪家冲等第一批可供矿山开采的铀矿床。1958年5月,

我国开始建设第一批铀矿山和第一个铀冶炼厂,我国的核燃料工业从此诞生。

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国家在全国各大区部署开展大规模的铀矿找矿工作,华南花岗岩型、碳硅泥岩型铀矿勘查工作取得了很大发展,尤其是在花

岗岩岩体内的硅化破碎带中找到了高品位铀矿体,在岩体外带的含碳沉积变质岩中也取得了找矿突破;在华东地区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中发现了较大规模的铀矿床;在西北地区发现了花岗岩型铀矿床;在滇西地区发现了新生界地层中的含铀煤型、砂岩型铀矿床。60 年代中后期铀矿找矿主战场转向南方。60 年代至 80 年代,铀矿勘查成果得到全面大发展,同时大大深化了对全国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和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花岗岩型铀矿的发现,拓宽了现有的找矿领域,除燕山期岩体外其他时代的花岗岩体也有新的发现。探明了如相山、下庄、诸广、鹿井、青龙、苗儿山、大洲、盛源、白面石、河草坑、大湾、全州、若尔盖等一批著名的铀矿田和一批具有相当远景潜力的矿化集中区,形成了5个铀成矿省和十几个初具规模的铀成矿带。

二、我国铀资源勘查的科技成就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至今,核地质系统逐步建立起以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和全国 6 个地区性铀矿地质研究所及部分地质院校为支撑的独立而完整的铀矿地质科研体系,培养了一支机构健全、专业配套,并拥有一大批优秀学科带头人的科技攻关队伍。50 年多来,地质勘探单位本着“科技兴业”的方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坚持

“产、学、研”相结合,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日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 30 多个国家以及国内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了广泛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承担并完成了铀矿地质科研课题近 4 000 项,其中包括大批核地质生产中科研、国防预研、核能开发、国防基础研究、国防技术基础研究、国防民用专项、核设施退役与放射性废物治理专项、国家“三○五”和“九七三”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在铀成矿理论、铀矿勘查方法与技术研究以及核地质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铀资源勘查潜力十分巨大

五十年来,我国铀矿资源勘查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实际上其勘探程度很低,还有50%国土面积未作区域调查,550万k耐国土面积上未作普查,650万k扩国土面积未作航测,像西部地区普查面积不到30%。即使经过勘查的地区内,仍有相当多空白地带甚至成矿前景十分好的地区均在空白内,例如:已掌握巧个铀成矿区与n 条铀成矿带均是如此。例如赣杭火山岩铀成矿带,华南花岗岩铀成矿带。江南古陆东南碳硅泥岩铀成矿带,其走向均是数百公里到数千公里,拥有数十个大小铀成矿盆地与铀成矿区,探明的与预测的铀资源量均在数万吨至数十万吨,但是其探明程度均小于50%,有的仅为20%左右。西北地区是我国砂岩铀矿资源埋藏比较集中的地区,有35%的盆地具有形成砂岩铀资源条件,而真正进行勘探的盆地不到20%。赣杭火山岩铀成矿带,长数百公里,宽数十公里,全带只有38%盆地做过铀资源勘探。我国不但具有极好的铀成矿的地质条件,而且具有极为丰富的潜在铀资源储量。初步预测我国潜在铀资源金属储量为

140-170万t以上。在世界各国储量中也是相当突出的。我国不是贫铀国家,我国铀资源储量完全可以满足我国核能发展的要求。

四、结语

总之,通过积极实施“立足国内”与“开拓国外”相结合的铀资源勘查战略,我国铀资源勘查一定能实现“内外突破”,并构建起我国自己的安全保障程度较高的天然铀供应体系,确保满足我国核工业对铀资源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兴忠,周维勋. 中国铀矿省及其分布格局[J]. 铀矿地质,1990,6(6):326~337.

[2] 张金带,李友良,简晓飞,等. “十五”期间铀矿勘查主要成果及“十一五”的总体思路[J].铀矿地质,2007,23(1):1~6.

------------最新【精品】范文

习题集答案

反应堆物理习题 1. 水的密度为103kg /m 3,对能量为0.0253eV 的中子,氢核和氧核的微观吸收截面分别为0.332b 和 2.7×10-4b ,计算水的宏观吸收截面。 2.22*10-2cm -1 2. UO 2的密度为10.42×103kg /m 3,235U 的富集度ε=3%(重量百分比)。已知在0.0253eV 时, 235U 的微观吸收截面为680.9b ,238U 为2.7b ,氧为2.7×10-4b ,确定UO 2的宏观吸收截面。 0.5414cm -1 3.强度为10 104?中子/厘米2·秒的单能中子束入射到面积为1厘米2,厚0.1厘米的靶上,靶的原子密度为24 0.04810?原子/厘米3,它对该能量中子的总截面(微观)为4.5靶,求(1)总宏观截面(2)每秒有多少个中子与靶作用? 0.216cm -1 8.64*108 4.用一束强度为1010中子/厘米2·秒的单能中子束轰击一个薄面靶,我们观测一个选定的靶核,平均看来要等多少时间才能看到一个中子与这个靶核发生反应?靶核的总截面是10靶。 1013s 5.能量为1Mev 通量密度为12 510?中子/厘米2·秒中子束射入C 12 薄靶上,靶的面积为0.5厘米2、厚0.05厘米,中子束的横截面积为0.1厘米2,1Mev 中子与C 12 作用的总截面(微观)为2.6靶,问(1)中子与靶核的相互作用率是多少?(2)中子束内一个中子与靶核作用的几率是多少?已知C 12 的密度为1.6克/厘米3。 1.0435*1012cm -3s -1 1.043*10-3cm 2 6.一个中子运动两个平均自由程及1/2个平均自由程而不与介质发生作用的几率分别是多少? 0x I I e -∑=根据 在2个平均自由程不与介质发生作用的机率为: 220.1353e e λ-∑-== 在1/2个平均自由程不与介质发生作用的机率为: 120.6065e e λ-∑-==

中国铀资源隐忧

中国铀资源隐忧 文| 本刊记者张慧 核电重启在即,铀资源问题重新受到关注。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未来大量核电站的建设,天然铀能否满足“贫铀”的中国? 自今年5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核安全规划》征求意见稿之后,9月环保部加快了对核电企业的准入申请审批和环评审批。很多迹象显示,核电项目重启已箭在弦上。 然而,随着我国核电规模不断扩大,铀矿储量能否满足未来核电发展需求,再一次引起业界担忧。 在可查到的公开资料中,国内的铀资源数据并不乐观。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2009年版铀红皮书《2009铀:资源、产量和需求》中,中国探明的铀矿储量只有17.14万吨。据了解,除去核电站新开工期需填装的燃料,每百万千瓦机组一年大约消耗160-180吨铀。那么,即使按照核电总装机到2020年6000万千瓦算,每年大约需耗铀超过1万吨。因此,一些人士担忧,对于中国未来的核电发展,铀资源的供应很可能成为一大障碍。 但也有专业人士指出,未来中国核电发展,不必过分忧虑铀资源。“中国对铀矿储量的数据是保密的。目前,大家看

到的数据都是中国向国际原子能机构上报的数据。一般情况下,我们国家都会少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玉明对《能源》杂志记者说,“可以肯定是,储量肯定比这些数据大。” 另一方面,有观点认为,发展核电,并不需要资源本土化。“全球核电发展呈现特点是,发展核电最多的十个国家,极少产铀,而产铀最多的十个国家,不发展核电。”相对于美国、日本等国,中国国内所产的铀矿已经不少。 “事实上,对铀资源问题,如何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在近期为将来的核发展,奠定资源基础,才是值得探讨的命题。”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核电专家对《能源》杂志记者说。 开采难题 “目前国内对于铀矿的勘探情况,按钻探工作量看,历史上是150万米/年。目前平均是70万米/年,也就是说,不到最高年份的一半。”一位勘探铀矿多年的地质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一直关注铀矿勘探问题的还有张金带。他是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总工程师,从80年代起就开始从事铀矿勘探工作,那几年刚好是国内铀矿勘探的鼎盛时期。 令张担忧的是,经济在发展,国内对于铀矿勘探的力度却出现了下降。他也曾在多个场合呼吁,我国虽然有很大的铀储量“挖潜”空间,但勘查程度总体较低,投入也显不足。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概况.精讲

非常规油气资源概况 为充分了解认识国内外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行业发展现状,为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进行技术储备,根据集团公司领导批示,集团公司科技部组织研究院、油田公司、勘探公司、规划部、资源与勘探开发部、炼化公司等六个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2009年8月在大连召开的、由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共同组织的“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会”,收集、了解了国内外相关企业在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深加工等领域的现状,为集团公司未来发展非常规资源提供了借鉴。 1.研讨会概况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危机也逐渐显现,因此,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至关重要。为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和替代能源,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已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本着推进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煤层气、油母页岩、油砂矿等非常规能源的发展,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共同主办了本次“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会”。 1.1会议主题内容 (1)中国能源政策与发展战略; (2)我国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分布及开发前景; (3)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分析; (4)页岩油、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 (5)煤层气、油页岩地质环境生态保护及国家相关规定; (6)煤层气、油页岩项目设计及融资环境; (7)页岩油、煤层气深加工与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建议。

1.2参会单位及人员概况 本次会议时间从2009年8月9-12日共4天,到会人员126人,会上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相关领导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联煤层气、神化、中煤能源、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各大型能源企业有关负责人和从事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勘探开发利用和设计研究有关院所的专家就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勘探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等共20人次发表了专题报告,会后出版论文集1本,收录了26篇相关论文。 1.3研究会概况 (1)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 研究会创建于1984年,是在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支持下、由有志于推动我国石油和石化工程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高级科技和管理人员自愿组成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学科的全国性技术与经济研究的非盈利学术性社团组织。随着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的变迁,其业务主管部门先后从原国家经委、能源部变更到国家计委、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国家经贸委。现在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社政字第4366号)。 经民政部批准登记注册,该研究会下设四个专业委员会:炼油化工专业委员会,海洋石油和石化工程专业委员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石油和石化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 (2)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 该协会是1982年由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13个部委联合组建,经国家经贸委批准、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由企事业单位、国内外公司、科研院校、设计单位及个人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协会。 协会设有秘书处、洗选加工部和环保节能部三个职能部门和《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编辑部。下设有“低热值燃料发电分会”、“煤转化专业委员会”、

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石油天然气行业相关概念 1.1 石油行业相关概念 1、石油 石油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矿产品。原油是从地下采出的石油,或称天然石油。人造石油是从煤或油页岩中提炼出的液态碳氢化合物。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 2、油气地质储量及其分级 油气地质储量就是油气在地下油藏或油田中的蕴藏量,油以重量(吨)为计量单位,气以体积(立方米)为计量单位。地质储量按控制程度及精确性由低到高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三级。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 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 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 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 平方公里。1995 年年产原油192 万吨。油(气)按按最终可采储量值可分成4 种:特大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大于7亿吨(50 亿桶)的油田。天然气可按1137 米3 气=1 吨原油折算。大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0.7-7 亿吨(5-50 亿桶)的油(气)田。中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710-7100万吨(0.5-5 亿桶)的油(气)田。小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小于710 万吨(5000万桶)的油(气)田。2.2 天然气行业相关概念 1、天然气 地下采出的可燃气体称做天然气。它是石蜡族低分子饱和烃气体和少量非烃气体的混合物。天然气按成因一般分为三类:与石油共生的叫油型气(石油伴生气);与煤共生的叫煤成气(煤型气);有机质被细菌分解发酵生成的叫沼气。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2、天然气与液化石油气区别 天然气是指蕴藏在地层内的可燃性气体,主要是低分子烷烃的混合物,可分

铀资源地质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放射性:一种元素的原子核自发衰变成另一种子元素的原子核, 同时释放出α、β、γ各种粒子的现象。 2、赤铁矿化(红化):赤铁矿呈云雾状全岩性浸染而导致岩石变 红的现象。 3、变成铀矿床:在变质作用过程中,通过变质作用而形成的铀矿床。 4、受变质铀矿床:矿床中铀的富集主要是在变质作用之前形成的, 但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发生了重结晶作用,铀发生了局部的再 分配,形成某些新的铀矿物和其他共生或伴生矿物。 5、铀矿工业指标:是指铀矿的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工业储量和最低 的可采厚度。 6、奥克洛现象:是指奥克洛矿床中天然发生的核链式裂变反应现象。 7、变生作用:是指在铀、钍衰变过程中放出的射线作用下和核裂变 碎片的作用下某些含铀、钍矿物的晶体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呈非晶态 的现象。 8、碱交代:是指以钾、钠等为主要成分的热液交代围岩所引起的蚀 变作用。 9、脂铅铀矿:铀酰硅酸盐矿物紧密连生,形成的黄褐、黄橙色的细 粒多矿物集合体。 10、矿岩时差:是指成矿与成岩之间所存在的时间差。 11、双混合成因:是指成矿热液与深部流体和浅部大气成因水有关,成矿的铀源与深部流体作用浸出及浅部热水从富铀层(体)中浸出 有关,两者的混合形成成矿热液。 12、铀的后生淋积作用:是指成矿后,在含氧地表水或地下水的作 用下,将其流经富铀地层或富铀地质体中的分散铀或古铀矿床中的 铀淋滤出来,迁移至有利地段发生富集的成矿作用。 后生淋积作用:后生淋积作用系指成矿元素在岩石形成之后由地下 水的淋滤作用形成的次生(或后生)富集作用。 13、铀矿工业指标:是指铀矿的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工业储量和最 低的可采厚度。 14、成矿断裂夹持区:是指富铀地质体(铀源层或铀源体)在成矿 期构造应力作用下被一定规模的两条或两条以上成矿断裂带切割所 夹持的地质块体。 15、含氧系数:是指铀的简单氧化物中组成矿物的氧元素的原子数 与铀元素的原子数之比。

能源概论题以及答案期末复习专用

1 尽可能多的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常规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等 2 尽可能多的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3尽可能多的列举出你所知道的新能源? 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4 我国主要有什么类型的发电厂,每个类型举出两个以上名称? 火力发电厂:华能,华电,中电投,国电等;水力发电厂:青铜峡,龙羊峡,小浪底等; 核能发电厂:大亚湾,秦山,红沿河等;风力发电场:达坂城风电厂,布尔津风电厂,乌鲁木齐托里风电厂等。 5 我国火力发电厂主要的燃料是什么? 油、煤炭和天然气等燃料 6 尽可能多的举出你所知道的中国核电厂名称? 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田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三门核电站 7 2011年 3月11日,因日本东海岸发生9级地震而出现核泄露事故的核电站的名称? 日本福岛核电站 8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那个核电站出现核泄露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9 列举出我国三个煤炭大省或地区。 山西、安徽、内蒙古 10列举出我国三个大的油田。 大庆油田辽河油田胜利油田 11列举出我国三个天然气大省或地区 新疆、四川、西藏 12 我国能源现状是什么? 中国的能源蕴藏量位居世界前列,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 一是能源以煤炭为主,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 二是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三是能源消费以国内供应为主,环境污染状况加剧,优质能源供应不足。 13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14列举出世界三个煤炭储量最大的国家? 美国、俄罗斯、中国 15列举出世界三个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 沙特阿拉伯、加拿大、伊朗 16列举出世界三个石油进口最多的国家? 美国、日本、中国 17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提出的其基本含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利用,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来不断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它不同于常规化石能源,可以持续发展,对环境无损害,有利于生态的良性循环,因此我们应重点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和氢能等可再生能源。 18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浅析“绿色勘查”促进铀矿资源勘查与环境发展

浅析“绿色勘查”促进铀矿资源勘查与环境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社会各界人士已经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铀矿地质资源的使用,开展铀矿地质勘查工作是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传统的地质勘查工作对环境的影响特别大,我国现在的社会现状要求在进行地质勘测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在这一背景下,绿色勘测的地质勘测概念便得到全面的发展。 【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China’s society,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have come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a,the use of uranium geological resources is inevitable. Carrying out uranium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s an inevitable social problem. 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work on the environment is particularly great. The present social situation in China requires that geological damage should be minimized in geological survey. In this context,the concept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 green exploration has been comprehensively developed. 标签:“绿色勘查”;铀矿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和谐发展 1 引言 我国现阶段的环境问题严峻,为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需要对我国的环境有着清醒的认识,认知到我国现阶段的环境和社会发展间的关系,转移社会发展和环境和谐间的矛盾。其中就需要履行绿色勘测这一发展理念,众多矿产开采发掘中铀矿资源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军事上铀主要用来制造核武器、核动力燃料及核电反应堆的燃料。其中由于核电具有发电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和安全等优点,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大力发展核电。同时在医学上从沥青铀矿中提炼出来镭,具有治疗癌症的特殊功效,都在各个行业技术领域中有着重要作用。 2 生态环境的现状 近三十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其中对矿产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对铀矿开采需求日益旺盛,作为提供铀矿资源的地质勘查工作,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进一步加强铀矿资源勘查,提高铀矿资源保障程度,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由于铀矿地质勘查工作需要修缮便道搬运机械设备、钻探施工、山地工程施工等工作,矿区勘查结束后往往会留下千疮百孔,带来生态保护隐患。 3 环境保护的转机 2003年,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最新铀资源含所有答案

《铀资源地质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变生作用:在铀,钍衰变过程中,放出的射线的作用下和核裂变碎片的作用下,某些含铀,钍矿物的晶体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呈现非晶体的现象 2、类质同象置换:指地球化学性质相近的元素以可变的数量在矿物晶格中互相代替。 3、同质多象:指同种化学成分的性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成不同晶体结构的现象。 4、多型:指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形成若干种仅仅在层得堆积顺序上有所不同的层状晶体结构的想象。 5、放射性:指铀,钍和镭等元素的原子核能自发的蜕变成另一种原子核,同时放出α,β,γ射线的现象 6、含氧系数:指四价U的简单氧化物种,铀矿物组成中,总氧原子数与总铀原子数之比。 7、铀矿床:指由于地质作用形成的,含有用的铀矿资源的品质和量,并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在质和量方面能供开采利用的铀矿聚集体。 8、铀矿工业指标:指矿床的储量最低限量,最低品味,最低可采厚度。 9、岩浆铀矿床:指经过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直接富集形成的铀矿床。 10、伟晶岩型铀矿床:指经结晶分异的残余酸性熔浆,经冷疑结晶和气成交代而形成的画岗质伟晶岩中的铀矿床。 11、热液铀矿床:指由不同成因的含铀热水溶液,以及它们的混合热液,在适宜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经过充填和交代等方式形成铀的富集体。 12、围岩蚀变:指岩石在热液作用下,由于化学反应和部分物质的带入带出而引起原有矿物的组成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13、碱交代:指含钾,钠为主的热液交代的造岩矿物的某些组分所引起的蚀变作用。 14、赤铁矿化:又称红化,是热液铀矿床的常见的一种典型蚀变,起特点是蚀变围岩的颜色因为赤铁矿呈云雾状全岩性侵染而呈红色。 15、矿岩时差:指成矿与成岩之间所存的时差。 16、卷状矿床:指矿体形态成卷状出现,与地层线交切,由成间氧化成矿作用,形成的砂岩铀矿床。 17、后生淋积作用:指成矿元素在岩石形成之后,由地下水的淋滤作用形成次生富集作用。 18、变质作用:指地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的岩石,由于地质环境的改变,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变化,促使固态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的变化,有时伴随有化学成分的变化,在特殊条件下可以产生重熔,形成部分流体相的各种作用的总和。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个不是U的同位素(C) A、234U B、235U C、236U D、238U 2、铀具有变价的特性,呈+ 3、+ 4、+ 5、+6四种氧化价态,其中稳定的价态有(D) A、+3和+4 B、+3和+5 C、+4和+5 D、+4和+6 3、六价铀矿物的晶体结构,最常见的是(A) A、层状型 B、架状型 C、链状型 D、岛状型 4、下列矿物中常见多型现象的矿物是(D) A、四价铀的氧化物 B、四价铀的硅酸盐 C、四价铀的磷酸盐 D、六价铀的磷酸盐 5、下列关于铀矿物的物理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四价铀矿物的颜色以深色调为主,而六价铀矿物的颜色十分鲜艳。 B、四价铀矿物在薄片中不透明至半透明,而六价铀矿物在薄片中透明至半透明。 C、四价铀矿物密度普遍较小,而六价铀矿物密度普遍较大。 D、四价铀矿物的解理一般不发育,而六价铀矿物通常具有平行于底面的完全解理。 6、下列矿物中能发荧光的矿物是(D) A、晶质铀矿 B、沥青铀矿 C、钛铀矿 D、钙铀云母 7、在六价铀矿物中,一般来说含有下列元素离子的矿物不发荧光(B)

(工作分析)铀矿资源勘查工作技术经济分析

(工作分析)铀矿资源勘查工作技术经济分析

铀矿资源勘查工作技术经济分析 地质科学技术是于近代大工业生产和其它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本世纪20年代以来,地质技术手段和方法有了很大的发民。地质科学从描述性科学向定向化方向前进了壹大小。采用先进的地质技术胜仗和方法,对获得地质成果和提高地质工作的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1铀矿资源勘查技术手段的经济分析 壹.铀矿勘查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我国铀矿地质工作所采用的技术胜仗和方法主要有;放射性地质填图(或称为放射性地质测量)、探矿工程、地球物理探矿(简称普通物探)、放射性地球物理探矿(放射性物探)、地球化学探矿(简称化探)岩矿测试、遥感地质、数学地质。 1.放射性地质填图 这是铀矿地质工作的壹项最基本的技术方法,同矿勘探的各阶段以及地质科学研究均要用定它。放射性地质填图是于壹定范围内,按照壹定比例尺的要求,布置观测路线,对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进行实际观察和测量,通过综合整理,运用地质理论和其它科学知识系统地研究地层、岩石构造、太产的客观规律,且标示于各种地质图件上,以达到找矿和进行地质科学研究的目的。地质填图是壹项知识密集性的工作,只要有壹定的地质科学技术人材,配备相应的野外技术生产者国,而不需要很大的投资,就能够开展此项工作,所以其经济效益很。例如填制。 2.探矿工程 包括槽探、井探、硐探和钻探四项工程。前三类统称为坑探工作,其特点是多用于地表和浅部地质体笥地质现象的揭露,供地质人员直接观察和研究,取得第壹性地质资料。除机掘坑探工程(如平硐、竖井、斜井等)需要机械设备和投资较多外。其余工程(探柄、浅井、手掘坑道等)成本均较低,技术也不复杂,

中国油气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油气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经济结构调整 2015年,中国GDP增长6.9%,增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低。全年经历了股市动荡、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人民币大幅贬值等重大事件,CPI和PPI分化加剧,工业生产低位徘徊。国内投资增速显著回落,外贸下降幅度较大,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首要力量。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对GDP增速贡献率下降至41.8%;外贸出口估计下降1.8%,对GDP增速贡献率为-1.2%;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对GDP 增速贡献率上升至59.4%。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石油化工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2015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呈现一些积极变化。非必需品消费占比明显提升,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34.6%,通信器材增长35.9%。贸易结构优化转型,在出口负增长的情况下,机电产品出口增长0.2%,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7.6%,船舶、航空航天等资本品出口已具备一定优势。工业生产迈向中高端,资源类、高耗能等传统行业增速放缓。随着“一带一路”辐射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深入,我国对沿线泰国、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出口均呈两位数增长。 石油消费情况 石油消费持续中低速增长,对外依存度首破60%,成品油净出口量连续三年大幅递增 2015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估计为5.43亿吨,比2014年增加0.25亿吨,剔除新增石油储备和库存因素,估计实际石油消费增速为4.4%,较2014年增加0.7个百分点。石油净进口量为3.28亿吨,同比增长6.4%,增速比2014年高0.6个百分点。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60.6%。 天然气消费情况 天然气消费增速创10年来新低,供应总体过剩,淡季压产冬季供应紧张;气价改革持续推进 2015年,受经济增速放缓、气候温和、气价缺乏竞争力等因素影响,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速明显放缓,全年表观消费量为19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创近10年来的新低。受压产影响,全年产量为1318 亿立方米(不含煤层气),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天然气进口量为62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7%,管道气和LNG进口量分别占56.7%和43.3%,对外依存度升至32.7%。全年天然气总体供应过剩,但受季节性用气不均衡、储气库工作气量不足等因素影响,淡季被迫压产,冬季仍面临调峰保供的压力。

中国油气资源概述

《中国油气资源概述》 课程考查作业 姓名 : 班级 : 学号 : 年月日 中国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油气资源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要抓紧研究制定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把节约和合理使用油气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证油气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和有效利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因 《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随后,许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义和阐释。有人将可持续发展总结为3个特征: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使经济发展必须有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同时又是石油利用效率低、不合理用油比较严重的国家。与国际通行的石油消费强度比较,我国石油消费强度为0.19,大体相当于日本的4倍,欧洲的3倍,美国的2倍。 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预测显示,我国自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的10年间,石油净进口量已达9741万吨,对进口油的依存度超过三分之一。到2020年,我国对进口油的依存

度将达到60%左右。显然,国际油价的波动会对我国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较快,但油耗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2年,我国汽车发动机每百公里油耗的设计值比发达国家要高10%至15%,而平均单车年耗油的实际值是2.28吨,比美国高10%到20%,比日本高1倍。 我国油田开采的损失率也较大,石油加工过程中的浪费严重。据测算,我国石油资源的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2亿多吨的可采储量。 "由此看来,我国油气节约潜力十分巨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飞说,"在今后国内油气产量不可能大幅度增长,对海外资源的依存度又需要控制在一定限度的情况下,必须把节约放到优先的地位,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在努力挖潜节约的同时,还必须合理使用油气资源。当前,我国油气资源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十分普遍。根据有关部门调查,2002年我国农业柴油用量为2570万吨,占全部柴油消费量的33%,其中相对固定的动力设备用油约占农用柴油的20%,用量约500万吨。若其中的一半能用电力替代,便有望节约农业用柴油250万吨左右。 专家建议,应尽快制定石油法和切实可行的节油政策,将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加工和销售纳入法制化轨道。要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和必要的立法来促进节油、代油措施的落实,把鼓励节约用油作为国家石油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节约石油资源的石油消费模式。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汽车产业政策,鼓励和促进汽车厂家生产高燃效汽车,鼓励消费者购买节油型汽车,鼓励车用替代燃料的使用。要大力提高公众的资源节约意识,形成像节约粮食和水一样节约油气资源的社会氛围。 油气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和实施立足国内、开拓海外、节约优先、鼓励替代、保障安全、保护环境这一符合我国国情的油气资源战略,坚持走节约和合理使用的道路,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概况 能源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没有能源任何现代文明都将无从谈起。我国煤资源丰富,但油气资源相对不足,石油稳产难度增大。统计表明,到2000 年底,中国石油总资源量约为1021亿吨,其中,陆上775亿吨,沿海海域246亿吨;最终可采资源量约为138-160亿吨。 我国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由于天然气的勘探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已探明量仅占世界的1.2%,全球已探明的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140万亿m3,可采68年。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估计超过38万亿m3,按国际通用口径,预计可采储量7-10万亿m3,可采95年。我国的天然气陆上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陕甘宁地区、塔里木盆地和青海,海上资源集中在南海和东海。 国内石油供应已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需求,1993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在石油净进口状态,2004年石油进口突破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40%,石油消费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虽然专家对油气资源供需前景预测有所差别,但总的趋势一致: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翻两番,GDP年均增长率7.2%,石油消费年增长5%~6%,产量年增长1% ~2%;天然气消费增长略高一点,增长率7%~8%。 我国沉积盆地广阔,适宜于进符油气勘探的盆地500多个,沉积岩面积约670万km2,其中陆上面520万km2,近海大陆架面积150万km2,。在这些盆地中,既有发育在古生代稳定地台上的海相沉积盆地(面积约250万km2,又有中新生代陆相断-坳陷沉积盆地,二者常形成叠合-复合沉积盆地。从已发现的油气储量来看,靳生界的石油占石油总储量的44.3%,中生界占44.7%,古生界占8%,前古生界占3%。新生界的天然气占天然气总储量的33.7%,中生界占20.3%,古生异占41.6%,前古生界占4.4%。由此可知,中新生界

海洋资源与技术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什么是海与洋二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海和洋是地球上广大连续的咸水水体的总称。 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称为洋,边缘附属部分称为海,海与洋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海是各大洋的边缘区域,附属于各大洋。 海底地形可分为哪几个主要部分 按照海洋的深浅和海底起伏形态,海底地形大体上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 水下特殊环境有何主要特点 水下特殊环境主要有以下特点: 1.水中含氧量少 2.高压区域 3.黑暗世界 4.低温场所 5.动荡境地 6.水下通信困难 7.海洋仪器腐蚀或失效 什么是海洋技术海洋技术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海洋技术是一门主要研究为海洋科学调查和海洋开发提供一切手段与装备的新兴学科,是当代最重大的新技术领域之一,几乎涉及当代所有的科学技术,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海洋调查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 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和环境保护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工具、仪器设备和方法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历程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回顾历史,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历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岸边原始开发阶段 对海洋资源进行广泛调查阶段 近代对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开发阶段。 现代海洋调查和探测技术包括哪些内容,有何特点。 海面:调查船、浮标站 海下:水声技术、潜水技术、水下实验室 空间:飞机和卫星遥感 构筑了一个立体化的调查探测网络 现代海洋调查和探测正在向海面、水下、空中和空间发展,出现立体化的调查趋势。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包括海洋水产养殖技术,海洋油气开发技术,海底采矿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生物、化学、药物资源开发技术。(来自百度百科) 什么叫海洋调查船海洋调查船按调查任务来分有哪些类型海洋调查船有哪些主要特点 海洋调查船:海洋调查最基本的运载工具,是专门从事海洋科学调查的船只。它是运载海洋

第三章 铀矿资源勘查工作技术经济分析

第三章铀矿资源勘查工作技术经济分析 地质科学技术是在近代大工业生产和其它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本世纪20年代以来,地质技术手段和方法有了很大的发民。地质科学从描述性科学向定向化方向前进了一大小。采用先进的地质技术胜仗和方法,对获得地质成果和提高地质工作的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1铀矿资源勘查技术手段的经济分析 一.铀矿勘查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我国铀矿地质工作所采用的技术胜仗和方法主要有;放射性地质填图(或称为放射性地质测量)、探矿工程、地球物理探矿(简称普通物探)、放射性地球物理探矿(放射性物探)、地球化学探矿(简称化探)岩矿测试、遥感地质、数学地质。 1.放射性地质填图 这是铀矿地质工作的一项最基本的技术方法,同矿勘探的各阶段以及地质科学研究都要用定它。放射性地质填图是在一定范围内,按照一定比例尺的要求,布置观测路线,对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进行实际观察和测量,通过综合整理,运用地质理论和其它科学知识系统地研究地层、岩石构造、太产的客观规律,并标示在各种地质图件上,以达到找矿和进行地质科学研究的目的。地质填图是一项知识密集性的工作,只要有一定的地质科学技术人材,配备相应的野外技术生产者国,而不需要很大的投资,就能够开展此项工作,所以其经济效益很。例如填制。 2.探矿工程 包括槽探、井探、硐探和钻探四项工程。前三类统称为坑探工作,其特点是多用于地表和浅部地质体笥地质现象的揭露,供地质人员直接观察和研究,取得第一性地质资料。除机掘坑探工程(如平硐、竖井、斜井等)需要机械设备和投资较多外。其余工程(探柄、浅井、手掘坑道等)成本都较低,技术也不复杂,因而是在质质工作中经常使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机械化程度低,体力劳动强度大,这是坑探工程今后技术改革的主要方向。 钻探工程,铀矿地质勘探工作主要采用机械岩心钻(包括钢粒钻,硬合金钻和金刚石钻等),钻探工程的特点是机械设备多,高效大,成本高,工艺要求严,技术比较复杂。目前,钻探工程是深部探矿的最可靠手段,它既可以取得岩心,矿心,岩屑,岩粉等实物资料,又可供开展各项物探测井工作(如伽玛测井、测斜、电测井、井下透视等)钻探工程技术今后发展的方向,主要是提高在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钻井的能力,打深孔,打大口径孔(如某些采样孔),打定向扎等;提高岩矿心采取率;提高工艺和操作水平确保钻孔的质量,提高钻井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机械设备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轻便化程度、拆装搬运方便,转移迅速,适应各种地形和交通条件的能力强。以达轻便、快速、高效、保质。经济的目的。探矿工程是地质工作经费开支的重要项目,约占60%以上的地勘费用,因此必须提高这项工作的经济效益。 3.岩矿测试 岩矿测试,主要指岩石和矿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的显微镜鉴定和测定,放射性物理分析,化学分析以及机械物理加工和化学加工

地球化学作业习题(含标准标准答案)

地球化学作业习题 1、为什么硅酸盐矿物中K地配位数经常比Na地配位数大? 答: K和Na都属于碱性元素,其离子半径分别为:1.38A和1.02A(Krauskopf et al,1995)或1.59和1.24A(Gill,1996).以与阴离子O2-结合为例,O2-离子半径1.40A(Krauskopf et al,1995)或1.32(Gill,1996),根据阳离子与氧离子半径比值与配位数关系,K+/O2-=0.9857, Na+/O2-=0.7286,由于等大球周围有12个球,而在离子晶体中,随阳离子半径地较小,为达到紧密接触,因此配位数也要减少,因此,在硅酸盐矿物中K地配位数经常比Na地配位数大,前者与氧地配位数为8,12,而后者为6,8.b5E2R。 2、Zn2+和Mg2+地离子半径相近,但在天然矿物中,前者经常呈四面体配位,后者 则常呈八面体配位,为什么? 答:这是由于二者地球化学亲和性差异造成地,Mg2+离子半径0.72A,Zn2+离子半径≈0.70A,二者离子半径相近,但是前者地电负性为1.2,后者电负性为1.7,在与氧形成地化学键中,前者71%为离子键成分,后者离子键成分仅为63%.前者易于亲氧,后者则是典型地亲硫元素.根据确定配位数地原则,Zn2+/S2-=0.41(Krauskopf et al,1995),因此闪锌矿形成典型地四面体配位,而后者Mg2+/O2-=0.51,因此呈八面体配位.p1Ean。 林伍德电负性法则-具有较低电负性地离子优先进入晶格 当阳离子地离子键成分不同时,电负性较低地离子形成较高离子键成分(键强较高)地键,它们优先被结合进入矿物晶格,而电负性较高地离子则晚进入矿物晶格.例如,Zn2+地电负性为857.7kJ/mol,Fe2+地电负性为774 kJ/mol,而Mg2+地电负性为732 kJ/mol,用林伍德法则判断,三个元素中Mg2+和Fe2+优先进入晶格组成镁铁硅酸盐,Zn2+则很难进入早期结晶地硅酸盐晶格,这与地质事实十分吻合.电负性决定了元素之间相互化合时地化学键性,因此可以用电负性大小来衡量离子键地强弱,由此判断元素进入矿物晶格地先后顺序.Zn2+(0.083nm)与Mg2+(0.078nm)、Fe2+(0.083nm)地离子性质很相似,若按戈氏法则从相互置换质点间地电价和半经地角度进行判断,Zn2+应于早期进入铁镁硅酸盐晶格.由于Zn2+地电负性较大,化合时共价键性较强,难于以类质同象方式进入Fe2+和Mg2+结晶矿物中,Zn2+往往在硅酸盐熔体晚期结晶形成ZnSiO4(硅锌矿)和Zn4[Si2O7][OH]2.2H2O)(异极矿)等矿物.林伍德电负性法则更适合于非离子键性地化合物.DXDiT。 3、指出下列微量元素经常会类质同象替代硅酸盐矿物结构中地哪种主要元素: (1)Rb,(2)Sr,(3)Ga,(4)Ti,(5)Li,(6)Ba,(7)Ge,(8)REE,(9)Pb,(10)Ni,(11)Mn.答:(1)K,(2)Ca,(3)Al,(4)Mg,Fe,Al,(5)Mg,(6)K,(7)Si,(8)Ca,(9)K,(10)Mg,(11)Mg,Fe.RTCrp。

中国油气田分布及储量产能情况分析

中国油气田分布及储量产能情况分析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起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目前,大庆油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 胜利油田: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城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工作范围约4.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油田。 辽河油田:油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华北油田: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目前原油年产量约400多万吨。 大港油田: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领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9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目前,发现了千米桥等上亿吨含油气构造,为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开辟了新的油气区。 冀东油田:位于渤海湾北部沿海。油田勘探开发范围覆盖唐山、秦皇岛、唐海等两市七县,总面积630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3600平方公里,潮间带和极浅海面积2700平方公里。相继发现高尚堡、柳赞、杨各庄等7个油田13套含油层系。 吉林油田:地处吉林省扶余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在吉林省境内的两大盆地展开,先后发现并探明了18个油田,其中扶余、新民两个油田是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田,油田生产已达到年产原油350万吨以上,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特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 河南油田: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中原油田: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97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5.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

我国铀资源潜力概略分析与铀矿地质勘查战略

第20卷 2004年  第5期9月铀 矿 地 质 Uranium Geology Vol .20Sep . No .52004 我国铀资源潜力概略分析与铀矿地质勘查战略 ① 张金带 (核工业地质局,北京 100013)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和铀资源潜力的概略分析,提出铀矿地质勘查的战略是:政府应对铀矿地质勘查进行长远规划,坚持“立足国内、增加储备”的基本方针(“增加储备”应包括积极利用国外铀资源),以“主攻地浸砂岩型铀矿与积极探索其它经济型铀矿相结合”为基本勘查战略,以新的成矿地质理论体系为指导,运用先进的勘查方法技术体系、G IS 预测方法体系和数字化地质图件系列进行铀矿地质勘查为基本技术思路,加快摸清和查明我国潜在铀矿资源,为核工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关键词]铀资源潜力;铀矿地质勘查;战略 [文章编号]1000-0658(2004)05-0260-06 [中图分类号]P621;P619.14 [文献标识码]A ①本文为中国核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收稿日期]2004-06-12 [作者简介]张金带(1956-),男,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地球化学专业。 1 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及近期铀矿地质勘查的主要成果 1.1 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 我国铀矿地质勘查从1955年开始,到明年正是我国核工业创建50周年,也是核地质事业创建50周年。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开 展了较大规模的铀矿地质工作,已完成相当面积的航空放射性测量及地面放射性地质、物探、放射性水化学、遥感地质等专业性区域调查,并通过重点勘查查明了一批铀矿产地,提交和控制了一定规模的铀矿资源储量,为几十年来的国防建设和近期核电建设所需的铀资源提供了保障。 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呈现如下主要特点: (1)已查明的铀矿资源分布很不均衡。现已查明的铀矿资源主要分布于23个省、市、 自治区。其中,中东部12个省、自治区(赣、 粤、湘、桂、浙、闽、皖、冀、豫、鄂、琼、苏)占总资源储量的72%;西部(含东北三省,下同)11个省、自治区(新、内蒙、陕、辽、甘、滇、川、黔、青、黑、晋)占总资源储量的28%。 (2)已探明的铀资源储量占主要比例的是著名的四大类型,即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其中,可供地浸开采的所占比例较低)。可供常规开采的(俗称硬岩型)铀矿资源储量相对集中分布于南方赣、粤、湘、桂等省、自治区,可供地浸开采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及滇西地区。 (3)东部工作程度相对较高,西部工作程度很低。东部铀矿地质工作以赣、粤、湘、桂、浙西、闽西北、皖中南、冀北等省、区为主,并重点集中对各铀成矿区带和大中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