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doc 17)

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doc 17)

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doc 17)
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doc 17)

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愈来愈严重。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增强,人类社会逐步进入绿色时代。因此环境问题也成为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不顺应绿色时代的潮流,企业将会被市场淘汰出局。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明显,竞争加剧。企业间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将环境生态意识融入供应链管理之中,促使供应链企业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全面提高企业的“绿色竞争力”,是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绿色供应链的研究刚刚开始, 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进行绿色供应链体系的研究对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外绿色供应链研究现状

(一)国外绿色供应链的研究

国外有关绿色供应链的研究可以认为最初开始于绿色采购,1994年Webb研究了一些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通过环境准则来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同时注重再生利用,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绿色采购的概念。1996年,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资助下,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贵制造(ERM)”研究,正式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将绿色供应链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1995年CIPS (A joint Chartered Institute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和BIE(Business in the Environment)协会成立了一个实施绿色战略的组织,这个组织将通过改善供应链管理来实现商业活动的与环境相容,指出在最近的两年中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公共与私有企业认识如何通过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来实现与环境相容及找出为了实现商业活动与环境相容的关键性的、与供应链有关的因素。英国工程和物理研究会(EPSRC)和英国汽油股份有限公司等20多个公司资助了“ESRC全球环境变化计划”的研究,将绿色供应链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2000年瑞典科学与技术部资助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一一关于电子工业中的环境工作的全球研究”,从供应链思想出发对电子工业的环境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在2000年荷兰的住宅、空间计划及环境部(VROM)也资助了一项“绿色食品供应链”的研究,对欧洲的农业政策、食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各国的整体状态及荷兰农业的地位及策略等进行了研究。美国环境保护署联合其他机构于2000年资助了一项名为“精益、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项目的研究,主要的目标是为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提供指导。具体来看国外对绿色供应链的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Fiksel ,Joseph (1995)在研究中指出:供应链管理是公司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工具,具体来看主要表现为制造商对供应商的评价标准从过去的质量、交货的及时性、价格等因素深入到供应商的内部活动、环境管理绩效等因素,在其论文中指出了评价供应商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供应商可能通过一些公认的标准来显露其环境管理水平与绩效,他认为IS014000体系的认证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但同时也应该全面地有效地评价供应商的环境管理行为。

Lamming ,Richard,Hampson ,Jon 等人(1996)利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对供应链中的消费者态度、政府的法律及制造商对环境的负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在绿色供应链中的如供应商评价、精益供应链及在供应链内建立合作战略等有利于改进整个链的活动与环境相容的程度;对美国的5家大型企业的供应链行为进行了分析,从环境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改进的方案。

Steve V Walton ,Robert B Handfield,Steven A Melnyk(1998) 重点研究了如何在供应链管理中加入环境因素的问题,认为现代商业时代企业不可能忽视环境这一主题。越来越多的政府规制、公众日益突显的环境意识均要求使得对环境的关注变成现实,要求制造商将环境议题提到了战略规划的要求。与此同时,制造商开始集成供应链过程来降低成本、提高其服务质量。这两个趋势不是独立的,公司必须通过联合供应商与销售商来满足消费者及政府对其所提出的环境预期。他们对家具工业中的五个案例的研究得出“环境愈识供应链已经在实践开始运作”,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性的分析方法得出了要实现与环境相容则要求在五个方面改进其行为:一是要选择与环境相容的材料,二是要改进产品设计过程,三是改善供应商过程,四是有效的供应商评价,五是改善制造商内部的供应链。

Angell,Linda C,Klassen,Robert D(1999)对有关制造业环境主题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总结,指出主要的领域集中在工艺技术、质里、产品创新及供应链管理等四个方面,从环境改善的水平分析和过程两个角度建立有关环境管理的基本框架,认为在实践中有效的改善制造业与环境相容的程度主要包括制造战略、质量、供应链管理及技术管理;最后他们认为有关环境管理问题的研究与实践越来越走向集成化。

Guide,V.Daniel R.Jr等人(2000)重点研究了基于再制造的供应链管理问题,他们认为相比于传统的制造模式再制造模式对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再制造模式强调的是通过对资源的再利用来实现制造活动对环境的负影响的最小化,同时也降低整个工业所产生的废弃物。在其论文中提出了基于再制造的复杂性的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在这些特征中有必要降低在时间及回收数量等的不确定性,有必要平衡回收率与需求率,要求资源回收更加具有可预言性,管理者需要协商最终用户以便于产品的回收,他们认为信息系统和新产品计划和控制

技术将使得以上因素变得更为具有可预言性.

Ken Green,Barbara Morton,Steve,New (2000)在其研究中指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及合作方式是推动、激励与强迫各企业实现其活动与环境相容的关键性因素。

Giannis T. Tsoulfas ,Costas P. Pappis, Stefan Minner (2002)对废旧电池的回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关于废旧电池的逆向物流的不同的阶段,利用生命周期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整个运作与实践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在论文中也分析了不同国家的有关环境管理立法的不同点。

Gerhard Schiefer (2001)在其研究中指出:集成的过程管理已经广泛地应用到经济、质云及环境管理等各个领域,与此同时他也指出要在原有的管理领域中再加入环境管理进行管理过程的集成是很复杂的过程。以食品供应链为案例的分析及结合供应链管理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回路”、“环境问题领域矩阵”的思想,进一步地具体地设计了如何在供应链里进行集成性的过程管理的战略.

U. Sonesson,J.Berlin (2002)通过情景研究的方法分析了牛奶供应链对环境的影响,在其研究中他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SAFP数学模型,并且利用模拟的方法分析牛奶供应链可能出现的情景对环境的影响,模拟的结果表明要有效地进行环境管理有必要从供应链整体出发进行环境管理,在其论文中重点地指出包装对降低环境负影响的重要性。

Craig R. Carter, Rahul Kale, Curtis M. Grimm 1311(2000)开创性地研究环境意识采购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利用历史数据与调查分析的方法对环境愈识采购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环境意识采购与净收入和销售产品的成本具有显著相关的关系”。

Jeremy Hall在其研究中首次提出“环境意识供应链动态学” (ESCD).在其研究将ESCD定义了一种现象:当环境创新扩散从一个消费者企业到一个供应商企业的过程。他认为ESCD的合适或者合理性在于其是建立在“需要以系统的方法去理解工业系统中环境意识的含义,在供应链中作为一个关键的因素存在”;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在整个供应链在决策过程中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这种决策激励着整个供应链去实现与环境相容.通过案例研究在英国与日本食品的零售商和英国的航空工业,结论表现出:如果在整个供应商中的一个行业领导者在供应链菜道中占有主导力(他们的供应商、技术竞争力和本身在一个特殊环境压力下)将会导致ESCD出现.

Geoffrey J.L.F.Hagelaar,Jack and G.A.J.van der Vorst(2002)在其研究中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着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的问题,然后进一步地指出支持环境意识供应链的基础性工具是生命周期分析.他们认为在环境供

应链管理中集成生命周期分析的方法在众多的文献与企业的实践中有坚实的支持。他们认为不同特征的供应链及不同目标的供应链管理要求在采用生命周期分析的方法时有所不同。他们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不同类型供应链管理的生命周期分析方法。

Benita M.Beamon(1999) 在其研究主要比较了传统供应链管理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区别,Benita M.Beamon博士首先分析了供应链管理出现的原因及其管理的基本目标,然后讨论了全球范围内出现的环境意识管理的原因及趋势,在其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基于环境意识管理基础上的供应链管理模型,提出了一个评价绿色供应链运作绩效的方法。

M.H.Nagel 在其论文中讨论在基于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的供应链管理中进行环境惫识管理的两种方法:绿色采购及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从商业运作层及战略领导层讨论及描述了这两种方法,从战略、成本、长期与短期、产品、过程及创新等角度比较了两种方法的区别。

Joseph Sarkis(1998)认为对公司的环境惫识管理活动其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因而诸如全面环境质量管理、生命周期分析、绿色供应链管理、15014000标准等方法对企业进行环境管理时选择其中的工具并评价其效果是十分复杂的事情,他利用具有强调反恢信息的网络分析法建立了公司进行环境意识管理的动态决策系统。

Roland Clift与Lucy Wright 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讨论了环境影响及其整个链的附加值的关系,其研究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对工业部门的统计数据及移动电话工业的企业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原材料工业给环境所造成的负影响与整个供应链的附加价值不成正比关系”,他认为这个结果表明提供原材料的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对增加附加值、发展经济、回收及再利用产品、降低其活动对环境的负影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M.H. Nagel(2003)从原始设备供应商的角度研究了环境管理的问题。Jens Brobech Legarth(2001)在其研究中考察了信息技术在环境意识采购的应用的问题,在其研究中重点指出信息在供应链各个节点包括最终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对环境意识采购效率提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分析是以丹麦为研究对象.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基于信息技术进行环境愈识采购的框架。

Steve Lippman (1999)在对包括GM, Nike以及欧洲电子工业等具体企业的调查、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地实施环境意识供应链的关键性因素:具体来看包括如下因素:最高领导层的参与、多功能团队的集成、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强调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合作创新等,他在其报告中进一步地指出作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对环境意识管理的效率的高低起着十分关键的作

用。

Texas Tech大学在1998年工业工程系成立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心,并在网上发布了其有关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包括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基本概念模型、实施手段等。

George A. Zsidisin, Sue P. Siferd(2001)对有关环境意识采购及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及分析,利用交易成本理论对环境意识采购行为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为了提高环境管理效率在环境意识采购方面可能深入研究的领域与方向。

(二)国内绿色供应链的研究

国内有关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最初起源于对绿色制造的相关研究。但斌与刘飞(2000)年在其研究中论述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一种绿色供应链的体系结构,分析和探讨绿色供应链研究和实施的主要内容。

王能民等人(2001)在其研究中从绿色制造与一般制造模式对供应链管理的

要求所具有的区别出发分析了基于绿色制造的供应链的设计的问题,指出了协调性原则、互补性原则、精简性原则及动态性原则是设计绿色供应链的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绿色制造的供应链设计模型。

苑清敏、齐二石等人(2002)从绿色供应链的角度出发讨论了生态工业园的问题.提出了评价生态工业园的指标体系。

蒋洪伟等人(2000)讨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他们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六个方面:绿色设计、绿色材料选择、绿色制造工艺、绿色回收、绿色包装与绿色消费。

王洪刚等人(2002)在分析供应链管理存在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供应链管理。针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具体内涵,从绿色设计、绿色材料和绿色营销三个方面揭示了其实质,探讨了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策略:指出具体的策略包括,科学规划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先导、将BPR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有机结合、将BPR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有机结合、企业高层领导转变观念,树立全员参与惫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间要经常沟通和监督、重塑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间的关系等。

郑迎飞等人(2001)在其研究中首先介绍了国外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经验,然后探讨了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可能性。郑迎飞等人(2002)对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介绍性的研究。

吴迪冲讨论了绿色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的区别,认为绿色供应链是实现绿色制造的必要条件,提出了使绿色供应链高效运行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最后提出了一种支持绿色供应链的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的设想。

李向东等人(2001)在研究中指出通过供应链上战略伙伴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实行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以及利益共享,企业间可能做到在经济利益及环保效益的双燕,通过对两家公司CMP及SMP的合作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模式.

武春友等人(2001疮其研究中将供货方纳入到环境管理的过程中,具体的实施通过三个方面:产品设计过程、使用材料选择、供应过程优化。

王能民等人(2002)在其研究中认为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有利于绿色制造模式的顺利实施,与传统制造模式相比绿色制造模式对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基于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供应链的结构模型不能满足绿色制造的要求。在研究中分析了供应链管理对绿色制造模式的作用机制,针对传统供应链管理的不足,提出了绿色制造下基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及知识流的供应链结构模型。认为“供应链成员的个体目标与整体目标存在冲突、供应链内的知识创新存在障碍、绿色制造对供应链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难点,进一步指出“为绿色制造模式下的供应链运行提供制度环境、谨慎选择供应链成员、加强成员间的信息与知识的交流与管理、建立健全的运行与控制机制”等是保证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三)绿色供应链的含义

总的来说,现有的国内外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还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其研究方法主要是依赖于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定性的研究较多而定量的研究较少。其所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有关绿色供应链的概念的研究、强调集成的思想来研究环境管理问题,强调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协调对企业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基于环境意识采购或者基于环境管理战略出发如何来选择供应商,对在环境意识战略条件下如何来评价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等. 具体实践也主要局限在欧美一些大的公司,如惠普(HP)、IBM、通用汽车(GM)等,这些公司都或多或少地实施了某种形式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方式。

绿色供应链理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它是绿色制造与供应链的学科交叉。由于供应链本身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所以绿色供应链至今也没有一个成熟的定义。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将供应商加入到企业的环境战略中,其核心思想是将集成管理的思想应用到绿色供应链的领域中。M.H.Nagel认为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主要从顾客到直接供应商的长期的战略驱使过程,强调了在原有供应链思想的基础上强调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要求在供应链内达成一种长期稳定的战略关系,同时强调技术支持在绿色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这两点是绿色供应链区别

于传统供应链的主要特征。我国的学者但斌与刘飞认为:绿色供应链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得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其强调了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由两个基本理论来支持:绿色制造理论与供应链管理技术,在此同时强调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目标:环境保护与资源优化利用。

综合上述,绿色供应链是指在以资源最优配置、增进社会福利、实现与环境相容为目标的以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为原则的从资源的开发到产品的消费过程中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销售、使用到报废处理、回收等一系列的活动的集合,是由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零售商、消费者、环境、规制及文化等要素组成的系统,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等运动的集成。

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这样理解:从产品寿命角度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生态设计,通过链中各企业内部部门和各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以较高的资源效率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化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

绿色供应链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 绿色供应链管理充分考虑环境问题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中物流、能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工作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它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 将供应链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的全过程集成化管理。它强调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以正确的方式将产品送达顾客, 但它仅仅局限于供应链内部资源的充分利用,没有充分考虑在供应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案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产生何种影响、是否合理利用资源、是否节约能源、废弃物和排放物如何处理与回收、环境影响是否做出评价等等, 而这些正是绿色供应链管理所应具备的新功能。

2. 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商之间的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包含绿色材料的选取、产品设计、对供应商的评估和挑选、绿色生产、运输和分销、包装、销售和废物的回收等过程的数据。供应商、制造商和回收商以及执法部门和用户之间的联系都是通过In ternet 网来实现的。因此,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数据流动是双向互动的, 并通过网络来支撑。

3.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闭环运作

绿色供应链中流动的物流不仅是普通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更是一种“绿色”的物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废料和在运输、仓储、销售过

程中产生的损坏件及被用户淘汰的产品均须回收处理。当报废产品或其零部件经回收处理后可以再使用, 或可作为原材料重复利用时, 绿色供应链没有终止点, 是“从摇篮到再现”; 如经处理后可重新销售、可回到制造厂和可作为原材料使用。

4.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现并行工程的思想

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从原材料生产、制造到回收处理, 实际上是研究的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并行工程要求面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在设计一开始, 就充分考虑设计下游有可能涉及的影响因素, 并考虑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 尽量避免在某一设计阶段完成后才意识到因工艺、制造等因素的制约造成该阶段甚至整个设计方案的更改。因此应用并行工程的思想, 使材料的生产、产品制造过程和回收与再利用并行加以考虑。

5. 绿色供应链管理充分应用现代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也为绿色供应链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企业利用网络完成产品设计、制造, 寻找合适的产品生产合作伙伴,以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化组合利用, 减少加工任务、节约资源和全社会的产品库存; 通过电子商务搜寻产品的市场供求信息, 减少销售渠道; 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中资源配送, 减少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供应链的四个环节:供应、生产计划、物流和需求,可划分为绿色制造、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绿色营销四个研究领域。绿色供应链管理吸收了环境管理的思想,但不同于一般传统意义的环境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把企业内部、以及链内节点企业间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如下图所示:

1.绿色设计

研究表明, 产品性能的70% —80% 是由设计阶段决定的, 而设计本身的成本仅为产品总成本的10% , 因此, 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产品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使设计结果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资源利用、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最小。绿色设计(green design)又称面向环境的设计、生态设计。绿色设计将产品生命周期延伸到“产品使用结束后的回收再利用及处理”,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优化各有关设计因素,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和资源消耗减到最小。其核心思想在于彻底抛弃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治理方式,代之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环境保护策略。绿色设计主要从零件设计的标准化,模块化、可拆卸和可回收设计上进行研究。

(1)标准化设计:所设计产品的零件结构形式相对固定,减少加工难度和能量的消耗,减少工艺装备和拆卸的种类和复杂性。

(2)模块化设计:以模块化原理设计和开发产品,使其结构便于装配,易于拆卸、维护,有利于回收及重用等。

(3)可拆卸设计:所设计产品的零件结构布局合理,采用易于接近并分离的联结结构,便于毫无损伤地拆下目标零件和回收再利用及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4)可回收设计:所设计产品在其寿命周期内能达到最大的零部件重复利用率、尽可能大的材料回收量,减少最终处理量。

2. 绿色材料

原材料供应是整条绿色供应链的源头, 必须严格控制源头的污染。从大自然提取的原材料, 经过各种手段加工形成零件,同时产生废脚料和各种污染, 这些副产品一部分被回收处理, 一部分回到大自然中。零件装配后成为产品, 进入流通领域, 被销售给消费者, 消费者在使用的过程中, 要经过多次维修再使用, 直至其生命周期终止而将其报废。产品报废后经过拆卸, 一部分零件被回收直接用于产品的装配, 一部分零件经过加工形成新的零件, 剩下部分废物经过处理, 一部分形成原材料, 一部分返回到大自然, 经过大自然的降解、再生, 形成新的资源, 通过开采形成原材料。从绿色材料的循环生命周期可以看出, 整个循环过程需要大量的能量, 同时产生许多环境污染, 这就要求生产者在原材料的开采、生产、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再用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 充分利用能源和节约资源, 减少环境污染。

3. 绿色供应过程

供应过程就是制造商在产品生产时,向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原材料的采购, 确保整个供应业务活动的成功进行, 为了保证供应活动的绿色性, 主要对供货方、物流进行分析。

(1) 绿色供应商。选择供应商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期、批量柔性、品种多样性和环境友好性等。积极的供货方把目光聚焦于环境过程的提高,对供货的产品有绿色性的要求, 目的就是降低材料使用, 减少废物产生。因此供货方应该对生产过程的环境问题、有毒废物污染、是否通过ISO 14000、产品包装中的材料、危险气体排放等进行管理。

(2) 绿色物流。物流主要是在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过程对环境负面影响的评价。评价指标如下: ①运输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交通运输工具的燃料能耗、有害气体的排放、噪音污染等。②保管过程中是否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③搬运过程中会有噪音污染, 因搬运不当破坏商品实体, 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④在包装作业中, 是否使用了不易降解、不可再生资源、有毒的材料, 造成环境污染。

4. 绿色生产

绿色生产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生产模式。它的特点是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去进行生产,努力做到对环境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也是绿色供应链的核心组成部分。

生产过程是为了获得所要求的零件形状而施加于原材料上的机械、物理、化学等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包括毛坯制造、表面成形加工、检验等环节。需综合考虑零件制造过程的输入、输出和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即由原材料到合格零件的转化过程和转化过程中物料流动、物能资源的消耗、废弃物的产生、对环境的影响等状况。

(1) 绿色工艺。在工艺方案选择的过程中要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因素加以分析,如加工方法、机床、刀具和切削液的选择,尽量根据车间资源信息, 生成具有可选择的多工艺路线, 提高工艺选择简捷化程度,达到节约能源, 减少消耗, 降低工艺成本和污染处理费用等。

(2)生产资源。对生产资源应尽量减少加工余量,便于减少材料的浪费和下脚料的处理。

(3)生产设备。选择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能节约能源和资源并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生产设备。

(4)宜人性。通过改善生产环境,调整工作时间及减轻劳动强度等措施营造宜人的卜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生产效率。

(5)环境保护。在整个生产各个环节上都应重视环境保护,生产过程中应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

4.销售、包装、运输和用户

(l)绿色营销。绿色营销要求供应链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研制、产品定价、促销活动等整个营销过程中,都以维持生态平衡,重视环保的绿色理论为指导,使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相一致。主要包括:

绿色促销。在市场研究中考虑顾客对绿色产品的关注程度及环境问题对顾客购买行为的影响等因素。使价格应反映绿色产品的成本或需求的状况。采取广告、公关等形式,营造市场营销的绿色氛围,加强引导消费者的环境消费意识,树立企业及产品的环保形象。

绿色分销。建立绿色分销渠道,遵循在商品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过程中注重环保的原则。企业可利用返回物流返回受损、顾客不满意的产品以及废弃的包装物,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节省资源。

(2)绿色包装。绿色包装要求企业不仅注重商品包装的美观和广告效应,而且应把“珍惜环境”的意识融人包装中,以较少的材料种类、无污染、可回收、可再利用为原则选择和使用包装材料.并在包装物的标识图案和文字以体现绿色化特征

(3)绿色运输。绿色运输要求集中配送实现物流合理化、在运输中控制运输工具的能过消耗和合理规划运输路径以最短的路径完成运输过程。

(4)用户使用。要求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实行绿色消费。绿色消费卜要包括二个方面的内容:消费无污染的产品,消费过程中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及自觉抵制破坏环境的产品

5.回收与处理

绿色产品回收与处理仁要是考虑产品及零部件的回收处理成本与回收价值,以最少的成本代价,获得最高的回收价位。绿色回收不同上传统的简单回收包装物的行为,它是一种从消费者利益出发,主动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行为。

(1)回收重用和处理。通过收集可重用零部件,包括可直接重用的零部件和可再生的零部件。通过将废旧产品运输到回收加工工厂处理,生产出再生产品,提高资源的使用率。要求整个回收处理过程不能给环境和社会造成危害,并积极倡导终端消费者参与回收过程,共同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

(2)废弃物的处理。要求对于在初步处理和再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彻底的填埋、焚烧等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供应链管理作为是一种战略管理思想,需要企业从全局出发进行规划,从战略性的角度去考虑供应链的地位。要成功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以下条件: (一)政府应为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营造良好的政策、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1.制定相应的绿色管理政策。

一直以来,我国在环保规划方面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涉及到标本兼治的相关产业供应链的绿色管理政策方面很少,虽然制定了一些对相关企业在运作过程中的“绿色”政策,但山上多为末端控制,而且处罚较轻,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实施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在这一点上,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应在借鉴发达国家环保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并严格执行,为全面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各级政府也应鼓励各类行业协会建立统一的“绿色化”的行业标准,促进行业绿色供应链联盟的形成,并使之能起到行业约束和管理的作用。

2.建立示范生态工业园。

生态工业园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一条重要途径。生态工业的核心思想是以清洁生产为导向,根据循环经济的原则设计生产过程,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使用,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生产方式。生态工业园模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功能,建立系统内部的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使企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

3.加强绿色消费宣传,努力倡导绿色消费。

要在全社会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唤醒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危机意识,为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同时培养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把绿色思想贯穿于整个消费活动之中,推动全民“绿色消费”,让那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失去生存空间,促进企业、消费者、环境三者协调发展。

(二)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1.改革企业的经营思想

必须提高对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认识,真正理解供应链。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企业整体对供应链的理解水平极低,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中立足,亟待提高对供应链的理解水平,了解国外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现状。绿色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可以带头实施全面环境质量管理(TQEM)规范、国际环境质量标准(ISO14000系列)等标准。制定更严格的环境质量标准以节约资源、减少废物,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环保水平。

2.组织战略

我国的商业市场已经基本上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企业之间

的关系逐渐演变为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双赢关系,这为企业建立供应链管理创造了条件。企业必须从组织结构上重新设计,以便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以业务流程为中心,进行业务流程重构(BPR),重组管理部门,建立基于BPR的企业组织结构是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大趋势。建立供应链管理部门,使之能够真正协调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绿色供应链内的节点成员, 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必须确立环境管理目标,树立集体协作、信息共享、友好配合的团队精神。

3.技术支持

供应链管理能够获取优势的基础是要有先进的技术做支撑,同时要紧随技术的发展,加强企业应用和集成技术的能力。这方面的技术比如:物流过程自动化、企业资源计划(ERP)、业务流程重组(BPR)以及电子数据交换(EDI)等。而建立绿色供应链还需要特别的环保技术作支持。把先进技术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企业还应该重视管理咨询的作用,寻求相应的咨询管理专家的支持,对企业领导、员工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成功率。

4.建立有效的绿色供应链绩效测量与评价体系

只有确切知道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效果,管理者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的特点是:更为集成化,反映整个供应链的优化程度;更加注重未来的发展性,加强绩效管理的前馈性;除了对企业内外部运作的基本评价之外,还关注外部供应链的测控;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并重,并且注重指标之间的平衡;产品符合绿色环保指标等等。目前可以应用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绩效评价方法有ABC成本核算法、平衡计分法等。

五、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方法

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绿色度

目前“绿色”这个概念应用很广, 如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等。“绿色”被认为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概念, 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综合国内外的研究, 我们认为“绿色”是一个与环境影响紧密相关的概念, 是一个相对概念。如本文对绿色供应链的评价, 通常是以相关的环境标准和法规为基准, 当供应

的环境影响符合要求时,即认为是绿色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绿色度可定义为绿色的程度或对环境的友好程度, 即环境影响程度进行量化。负面环境影响越大则绿色度越小, 反之则越大。

绿色供应链是以传统的供应链为基础, 并结合制造技术、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新的应用技术, 其目标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成本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为了实现上述目标, 通常采用开发新型供应过程、优化或改进传统供应过程这两个方面来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

2.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体系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不仅是一个环境效益显著的行为, 也是供应商取得

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实施绿色供应过程环境评价,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资源消耗, 可降低制造成本; 同时,实施绿色供应过程环境评价, 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 可减少或避免因环境问题引起的罚款, 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因此, 绿色供应链的环境评价是一种战略经营决策, 使制造者无论从经济社会方面, 还是从环境方面都受益很大。

根据上述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研究内容, 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体系。绿色设计主要是对标准化设计、模块化设计、可拆卸设计和可回收设计进行评价; 绿色材料主要是对绿色材料的加工属性、环境属性和经济性进行评价; 供应过程主要是对供应商和物流进行评价; 绿色制造主要是对工艺设计、资源、生产设备、宜人性和环境保护进行评价; 流通过程主要是对销售、包装、运输和使用进行评价; 产品废弃阶段主要是对回收再用、循环再用和废弃物的处理进行评价。

3.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方法

产品供应链绿色性的综合评价实际上是解决评价对象多因子模式识别和排

序问题。由于以上方法在建立环境系统评价指标上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如液体污染、噪声污染和清洁程度等定量指标很难做出估计, 在决策中, 只能借助专家的意见。而AHP 是一种既有坚实的理论背景, 又能客观地反映专家和决策者主观

意见的简单、合理、可靠的数学结构方法。

在现实世界中, 人们对事物的推理、判断、预测和决策等智力行为通常都是在问题领域的信息不完全、不确定、不精确或模糊的条件下进行的。知识推理是根据所获得的信息通过数据分析、推理, 从而产生合理的决策规则而形成有用知识的过程。粗集理论(Rough Set ) 是由波兰科学家Z1Paw lak 教授提出来的对不完整数据进行分析、推理、学习、发现的新方法。目前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中一个较新的学术热点, 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的关注。

产品供应链绿色性的决策涉及到技术、经济、企业素质、企业实力、环境和产品特点等诸多因素, 是一个多目标、多属性的复杂决策问题。其绿色性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供应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绿色供应链管理采用上述理论, 把AHP法、粗集理论和理想解排序法相结合, 求得环境综合评价的最优解。

六、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前景

我国企业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基本已经确立,“横向一体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已初步具备了实行供应链管理的基础。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企业没有供应链管理部

门,供应链部门的职能仅仅限于管理物流,缺乏统一协调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能力,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需要强大的信息技术做支撑。我国企业的计算机化集成生产、条码技术应用、库存自动化管理已经初具水平,但网络技术的应用还流于肤浅,实行EDI的企业为数不多,网上定购在我国远没有普及,整体环保技术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承担环保成本的能力有限。企业进行环保技术开发,装配先进环保设备,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将是一笔很大的投资。这些都将成为影响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的因素。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还处在萌芽状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障碍:

1.观念的障碍。目前国际上绿色供应链管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大部分的研究局限在概念提出阶段,实践先驱也局限在国际上一些知名大公司,所以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在我国推广的任务还很艰巨。同时,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还没有绿色生产观念,往往认为要发展经济,必须牺牲环境,先发展才能后治理。很多企业都广泛采用末端治理,就不可必免地把环境治理作为一项负担。

2.制度的障碍。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较轻,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如现有排污费的收取标准远低于污染的综合治理费用,企业从成本考虑往往会选择直接交纳排污费,而不是治理其污染。这种制造成本外化是合法的,且有利于提高制造商的收益,使供应链成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其个体目标与绿色供应链整体目标存在冲突,环境相容的原则在各成员间往往得不到遵循。绿色供应链的“绿色”目标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而不是某一局部或阶段,若供应、制造、销售、消费中某一子系统没有达到与环境相容的要求,则不能实现绿色制造。

3.传统供应链模式造成的障碍。绿色供应链模式强调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回收等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有效集成,这大大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内容与难度。其一,绿色供应链强调供应链成员实现知识创新。只有在供应链各环节不断利用新的知识、技术与新的资源,才能彻底抛弃传统的“末端”环境治理方式,而实施“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环境保护策略。因此,知识流成为继传统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之后绿色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供应链结构模型不能满足供应链内的知识创新:供应链成员创新收益往往不能完全内部化而归创新者所有,使供应链成员缺乏创新的激励;供应链成员实现了有效的知识创新,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会在一定范围内限制其创新成果的扩散。以上种种因素限制了知识在供应链成员间的共享效率,新的设计、新的工艺很可能不能及时有效地在各成员间顺利实施;其二,传统供应链始于原材料供应商,止于用户,对产品退出使用期以后的问题基本不作考虑,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均为单向

运动,而绿色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知识流均为双向运动。返回物流通过回收处理的方式使资源得到再利用,“绿色”信息与知识流在各个子系统中双向运动使创新得以实现,环境相容原则在各个子系统得到遵循;其三,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功能目标只包含T(时间)、Q(质量)、C(成本)、S(服务)四个目标。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行,各国企业不得不重视环境问题。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功能目标应该包括T,Q,C,S,E(环境),

即尽可能短的市场响应时间、尽可能高的产品质量、尽可能低的产品成本、尽可能好的产品服务、尽可能小的环境负影响和资源消耗。

参考文献:

[1]WebbL. Green Purchasing:Forcing a new link in the supply chain [J].

Resource ,1994(6)

[2] Handfield R B.Green Supply Chain:Best Practices From the Furniture

Industry[Z].Proceedings—Annual Meeting of the Decision Science Institute, USA ,1996,(3): 1295 ~1297.

[3]Anik Ajmera.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Automotive

Sector[-Z].Confederation of Indian Industries(CII).1997.

[4]Hock. From reversed logistics to green supply chains [J].Supply Chain

Management, 1999,4(3):129~134.[8]

[5] Benita M.Beamon.Designing the Green Supply Chain[J].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1999,12(4):332~342

[6] Remko I.van Hoek.Case Studies of Greening the Automotive Supply Chain

through Technology and Operation [J].Int J,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1,1(1/2):140~163

[7] Hsien H.Khoo.Creating a Green Supply Chain[M ].Greenleaf

Publishing. 2001.

[8] Joseph Sarkis.A strategic decision framework for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3,11(4):397~409.[9] Beamon,B.M.(1999).Measuring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Vo1.19,No3,275—292

[10]但斌,刘飞,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中国机械工程,第11卷11期

[11]王能民,杨彤,基于绿色制造的供应链设计,制造业自动化,2001(4)

[12]苑清敏等,绿色供应链与工业生态园区,天津理工学院学报第18卷第2期

[13]蒋洪伟,韩文秀,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的趋势,中国人口。资

源与环境,2000年第10卷第4期

[14]高本河,魏际刚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3 (12)

[15]王洪刚,韩文秀,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实施策略,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第4卷第2期

[16]郑迎飞,赵旭,华燕青,绿色供应链管理,决策借鉴,2004(12)

[17]昊迪冲,关于绿色供应链的研究,现代生产与管理技术,2002(19)

[18]马士华,林勇,陈志样.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9]汪应洛,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J].中国工程科学,2003,11(1 5)

[20] 马祖军.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集成特性和体系结构[J]. 2002,(1):47~ 50.

【开题报告】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开题报告 物流管理 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对于绿色供应链的研究起步较早。1996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MRC) 进行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 ”研究,首次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旨在综合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来考虑制造业供应链发展问题,并将绿色供应链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至此,绿色供应链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在发达国家兴起。 关于绿色供应链的内涵:Jeremy于2000年提出绿色供应链是从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对产品从原材料的采购、生产、消费、回收直到再利用的整个供应链进行生态设计,通过供应链中各个企业内部部门和各个企业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达到系统环境最优。Zsidisin在2001年提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为了环境友好而进行设计、采购、生产、分销、使用及再使用等而在供应链内采取的管理策略、行动所形成的合作关系。 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决策研究:Joseph Sarkis在2003年指出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决策中将环境因素融入其中,一获取竞争优势,并在考虑诸多环境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包括产品生命周期、供应链绩效指标、环境友好实实践、绿色化的备选方案等决策要素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决策框架。 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及运作模型研究Geoffrey在2002年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通过对不同类型绿色供应链通过对不同类型绿色供应链结构模型的分析,将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分为三类:遵循战略、过程战略及市场战略。Guide,V.Daniel R.Jr等人在2000年研究了基于再制造的供应链管理问题,强调通过对资源的再利用来实现制造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同时降低整个工业所产生的废弃物。 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研究:Kristie Mclntyre在1998年提出如果没有在供应链绩效中考虑环境要素,各企业的经营风险会越来越大,通过研究了绿色采购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认为通过绿色供应链在提高企业环境绩效的同时也能提高公司的商业绩效。2008年,Yu-Shu Peng基于

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问题及措施

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问题及措施 绿色供应链是在供应链思想基础上综合考虑环境的影响,其目的是使产品从原料获取、加工、包装、存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从而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那么,下面是为大家分享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问题及措施,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绿色供应链是在供应链思想基础上综合考虑环境的影响,其目的是使产品从原料获取、加工、包装、存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从而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绿色供应链管理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是在整个供应链上综合考虑企业效益与资源效率的现代化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保证企业经营和自然环境平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 绿色供应链管理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通过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物流、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管理手段,生产出绿色产品,使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形成利益共同体,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使企业供应链在运作环节中对资源利用率最大,自然环境负面影响最小。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从产品设计到最终回收的全过程。主要内容: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供应过程、绿色生产、绿色销售、包装、运输和使用和产品废弃阶段的处理。

二、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领导人思想认识与观念模糊。在物流、供应链、绿色供应链等观念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方面,领导和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绿色供应链的思想还没确立,政策决策部门难以制定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整体发展策略;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企业内部绿色供应链的发展规划,但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缺乏发展的前瞻性,对于如何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还是没底。 企业对于绿色供应链投入的成本不高。企业对于绿色供应链投入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资产成本、信息成本以及物流成本,并且在绿色供应链中,各个成员企业还必须考虑供应链的社会成本。但是,目前绿色供应过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均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水平落后,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不高,不能优化调度和有效配置各项资源,对新技术的应用也不够充分。绿色供应链管理对各环节综合水平不高,这是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企业物流管理方面的问题。在绿色供应链中,由于逆向物流的引入,物流形成了闭环,用户使用过的产品经过逆向物流再次进入了供应链系统。由于逆向物流的发生时间、地点和数量难以事先确定,而且其发生的地点分散、无序,所以不能集中一次向上游移动的特点。因此对于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的协调管理是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亟待 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企业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绿色供应链管理问题及措施

绿色供应链管理问题及措施 绿色供应链管理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是在整个供应链上综合考虑企业效益与资源效率的现代化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保证企业经营和自然环境平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那么,下面是为大家的绿色供应链管理问题及措施,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绿色供应链是在供应链思想基础上综合考虑环境的影响,其目的是使产品从原料获取、加工、包装、存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从而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绿色供应链管理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是在整个供应链上综合考虑企业效益与资源效率的现代化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保证企业经营和自然环境平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 绿色供应链管理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通过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物流、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管理手段,生产出绿色产品,使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形成利益共同体,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使企业供应链在运作环节中对资源利用率最大,自然环境负面影响最小。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从产品设计到最终回收的全过程。主要内容: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供应过程、绿色生产、绿色销售、包装、运输和使用和产品废弃阶段的处理。 二、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领导人思想认识与观念模糊。在物流、供应链、绿色供应链等观念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方面,领导和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绿色供应链的思想还没确立,政策决策部门难以制定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整体发展策略;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企业内部绿色供应链的发展规划,但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缺乏发展的前瞻性,对于如何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还是没底。 企业对于绿色供应链投入的成本不高。企业对于绿色供应链投入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资产成本、信息成本以及物流成本,并且在绿色供应链中,各个成员企业还必须考虑供应链的社会成本。但是,目前绿色供应过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均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水平落后,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不高,不能优化调度和有效配置各项资源,对新技术的应用也不够充分。绿色供应链管理对各环节综合水平不高,这是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企业物流管理方面的问题。在绿色供应链中,由于逆向物流的引入,物流形成了闭环,用户使用过的产品经过逆向物流再次进入了供应链系统。由于逆向物流的发生时间、地点和数量难以事先确定,而且其发生的地点分散、无序,所以不能集中一次向上游移动的特点。因此对于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的协调管理是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亟待 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企业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1.确立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地位,加强企业内部的绿色管理。首先,企业要着眼于长远利益,以企业绿色供应链构建为出发

绿色供应链模板

引言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中国企业现代化进程,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虽然一些核心企业对于环境管理制定并实施严格的内部标准,但从整个供应链视角来看,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并不遵循同样的标准,经济的发展已经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而是不同链条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成为企业实现整个渠道商业流程优化的一个平台被更多的现代企业所利用和推崇这就令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处理环境管理、资源效率等问题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和有效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一些学者提出了以绿色制造和环境管理为主题的企业绿色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企业绿色物流供应链管理是现代社会和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生态平衡有机地统一起来。 目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竞争方式已由原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涟之间的竞争。供应链合作要求参与企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在企业间开展合作。而绿色供应链管理有利于企业快速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并提升市场的竞争力。 1 基本理论回顾 从中可以看到,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机构模式。它不仅是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它也是一条增值链。因为物料在供应链上进行了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了其价值,从而给这条链上的相关企业带来了收益.这一点很关键。它是维系这条供应链赖以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创造额外的价值,即增值,相关企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条链能继续转动吗? 1.1 供应链的概念 所谓供应链,其实就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同一企业可能构成这个网络的不同组成节点,但更多的情况下是由不同的企业构成这个网络中的不同节点。比如,在某个供应链中,同一企业可能既在制造商、仓库节点,又在配送中心节点等占有位置。在分工愈细,专业要求愈高的供应链中,不同节点基本上由不同的企业组成。在供应链各成员单位间流动的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和产成品等就构成了供应

12绿色供应链管理规定H详解

1、目的 通过本规定的制定,旨在明确我公司为构建绿色供应链的要求,并通过有效实施以实现以下目的: 1)有效识别并遵守法令、法规和满足客户要求; 2)防止环境管理物质非预期混入我公司绿色产品之中; 3)减轻对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与破坏,保护地球环境。 2、适用范围及管理对象 2.1适用产品的范围 a) 由我公司自行制造的所有绿色产品; b) 由我公司委托第三者设计、制造的绿色产品(暂无); c) 由第三者外包给我公司制造的绿色产品(暂无)。 2.2部件、材料的适用范围 我公司制造的产品所包含的原材料、部件及其他物品,这些都应符合本规定中的要求。 原材料/部件与副资材等对象范围: a) 原材料——构成产品的基本材料与物质,是产品的基本物质载体与形态; b) 副资材——包括包装材料如防水袋、吸塑、卡板、包装箱等与绿色产品一起交付给顾客的物品,以 及用于生产过程中及设备等可能与绿色产品零部件、半成品、成品直接接触的消耗品,如手套、冲压工作油、酒精、清洗溶剂等。 2.3适用工程的范围 我公司产品实现过程中可能对产品造成污染的工程均应实施清洁、隔离、标识与防护等有效管理,确保符合本规定及客户的要求。 3、术语和定义 3.1环境管理物质 在材料、部件、装置等所含有的物质中,经我公司及客户判断对人类及地球环境存在显著影响的物质。 3.2含有 含有指无论是否有意,所有在产品的部件、设备及材料中,添加、混入、填充或粘附的物质,包括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无意地混入或粘附于产品中的物质。 3.3杂质 杂质指满足下列任一或两种条件的物质: a) 包含在天然材料中,作为工作材料使用,在精制过程中技术上不能完全去除的物质; b) 合成反应过程中产生,而现有技术不能完全去除的物质。 为了与主原料加以区别,在为了改变材料的特性、性能而使用称为“杂质”的物质时,按“含有”处理。 3.4塑料 指合成高分子物质形成的材料或素材,由合成高分子生成的纤维、薄膜、胶带、成形产品、 合成橡胶产品、植物原料塑料、粘结剂等以及天然树脂与上述合成高分子物质合成时,也按塑料处理。 3.5 RoHS指令 欧盟关于在电器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这些有害物质包括:铅、汞、镉、六价铬、PBB、PBDE。 3.6REACH规则 有关化学物质的登记,评估,批准及限制的法律。取代了欧盟现行的40多项的化学品法规,采用统一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其特点

摘要: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发展物流企业,绿色供应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它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利用和最小程度的消耗及环境影响”为宗旨的绿色设计,使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 物流企业要把环境责任纳入自己的战略管理中,积极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全球经济一体化、集约化、规模化的趋势意味着以后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的竞争。绿色供应链管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代表了未来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21世纪英国论文格式的物流活动必须从系统构筑的角度,站在物流与环境共生的立场上来不断推进物流管理的全方位发展,最终在整个经济社会建立起包括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在内的绿色供应链循环物流系统。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其特点在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维护地球环境的基础上。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对下一代的影响,为了实现长期、持续的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之一就是今天的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不至于影响未来的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环境及资源条件。所以,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指把围绕着核心企业的整条“链”看作一个集成组织,并引入全新的设计思想,对产品从原材料的选择、采购、供应、生产、销售、消费,直到废弃后回收利用的一系列增值活动过程,进行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利用和最小程度的消耗及环境影响”为宗旨的绿色设计,把“链”上的各个组织都看作合作伙伴,对整条“链”上涉及的组织和活动进行集成管理,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绿色供应链管理源于这样一种观点,即物流企业应该从总成本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经营效果和环境效果,而不是片面地追求诸如采购、生产和分销等功能的优化。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活动的协调,实现最佳业务绩效,除了实现经济利益目标外,还强调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 它有如下特点: 1、可实现供求的良好结合。在流通领域中,众多的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冗长复杂的流通渠道使消费者的反馈速度慢而凌乱,甚至失真,使供应无法协调,物流企业无暇顾及环境问题。绿色供应链管理把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对之进行协调与优化,既顾及经济利益,又考虑环境效应,使各环节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流通渠道达到最短,从而可以使消费者需求信息沿供应链逆向准确而迅速的反馈到生产厂商。生产厂商据此做出快速反应并保证供应。 2、促使物流企业采用现代化手段。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利用是其成功的关键。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提高了仓库管理、装卸运输、采购等处理的自动化,使订货、包装、保管、运输、流通、加工实现一体化。在绿色供应链整体中,信息的流量大大增加,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不是逐级传递,而是网络式传递的,要求链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必须畅通无阻,这就促使物流企业要采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生产与流通规模越大,越要考虑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的问题,则越需要物流技术、信息技术及管理手段现代化。 3、可以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的消耗。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各环节都达到优化,采用先进的设备使产品和信息在网链间迅速流动,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利用和最小程度的消耗及环境影响,减少库存和资金占用,大大缩短流通路线,从而有效的减少流通费用。

供应链绿色化与低碳供应链

供应链的绿色化与低碳供应链 1.供应链的概述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很多新的商业词汇逐渐进融入到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供应链就是其中之一。何为供应链?供应链在实际的生活中如何产生其作用?如何利用供应链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成员通过与上游、下游成员的连接(linkage) 组成的网络结构。也即是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形象一点,我们可以把供应链描绘成一通的脉络便是信息管理系统。 一般来说,构成供应链的基本要素包括:供应商、厂家、分销企业、零售企业、物流企业。供应链一般包括物流、商流、信棵枝叶茂盛的大树:生产企业构成树根;独家代理商则是主杆;分销商是树枝和树梢;满树的绿叶红花是最终用户;在根与主杆、枝与杆的一个个结点,蕴藏着一次次的流通,遍体相息流、资金流四个流程。 从供应链的概念认识到,它包括了从原材料的供应商开始,依次经过工厂的开发、加工、生产至批发、零售等过程,最后到达用户之间有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形成和交付的每一项业务活动。因此供应链的内容也涵盖了生产理论、物流理论和营销理论等三大理论。供应链的主要活动包括:①商品的开发和制造②商品的配送③商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 随着人们对供应链的研究和探索,全球供应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在绿色供应链与低碳供应链方面的认识比较突出。近几年来,在全球提倡绿色供应链和低碳供应链的背景下, 绿色供应链和低碳得到了发展的契机,同时人们也认识到供应链在商业活动中的价值。如今,如何利用绿色供应链和低碳供应链来带动利润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的热门话题。 2.绿色供应链 提到“绿色”,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环境问题。其实绿色供应链要求产品的生产过程不会给环境带来恶劣的影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绿色供应链,广义上指的是要求供应商其产品与环境相关的管理,亦即将环保原则纳入供应商管理机制中,其目的是让本身的产品更具有环保概念,提升市场的竞争力。目前大家所谓的绿色供应链,则大都指进入21世纪后,欧盟所倡议绿色产品所造成的供应链效应。西方先进国家注重企业供应链间紧密联系的利益,并且还将一些属于环保的道德要求编制成法律让各企业遵守,同时制定计划让企业强制执行,把欧盟这个庞大的组织作为后盾,引领全球企业进入一个保护环境和追求高利益

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着眼于我国绿色供应链的发展现状,从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实意义,进而提出改革措施,希望对我国以后绿色供应链的发展在理论上起到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对策分析 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本文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生态设计,通过链中各企业及其各企业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以较高的资源效率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它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终端用户以及回收处理商,其目的是尽量使得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危害最小,同时使对资源的利用率最高,进而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实意义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既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又有利于我国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规避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1)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我国改善环境和高效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我国这种高能耗、高物耗以及对环境高污染的高增长与持续发展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必须采用新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现状,从长远来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从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及回收处理五个方面全盘考虑各个物流环节的环保问题,既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又有利于提高我国资源的高效配置,是我国保持生态平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要求。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环境贸易壁垒,从其本来意义上说,是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有关国际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及其相应的行政措施,以避免这些贸易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我国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首先,

国内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国内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在简要回顾国内外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国内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改进的对策,对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企业;绿色供应链;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柔性制造与即时物流成为企业间竞争的筹码。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多种多样,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在供应链管理中考虑环境因素,强调供应链上战略伙伴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从产品设计、材料选择、产品制造与销售以及资金回收全过程考虑环境影响,通过信息和资源共享实现经济利益及环保效益的双赢。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发展新的战略模式,是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供应链管理思想从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引入“绿色”或“环保”理念,对产品从原材料购买、生产与消费,直到废料回收再利用的整个过程进行生态设计,通过供应链中各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整个链条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求得资源消耗对环境的负作用最小,从而达到系统环境最优化的目标。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绿色设计、绿色选材、绿色供应、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等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二、国内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陈旧的环境观念束缚了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萌芽。由于从众心理,大多数企业经常忽视生产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认为企业经济效益好就是对社会做出的最好的贡献,实施环境管理只会增加企业相关方面的成本,浪费企业资金和社会资源。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整个供应链上各环节齐心协力,才能达到绿色环保的效果。但是,陈旧的环境观念禁锢了企业管理当局的头脑,思想上把环境治理作为一项经济负担,行动上就不能主动实施生产过程的绿色管理。 2.不完善的环保制度限制了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倡导。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较轻且缺乏有效监督,如现有排污费的收取标准远低于污染的综合治理费,本意是扶持企业发展,表象上却产生了重生产轻污染的后果。企业是经济实体,会算“经济帐”,只要通过成本比较,往往会直接选择交纳排污费而不考虑治理其污染。尤其是某些地方政府没有绿色生产观念,往往为了获取政绩实施短视化行为,认为地方经济发展必须依靠企业,而企业发展必须牺牲环境,只有先让企业发展了,才有能力治理环境,更谈不上对企业的监管。这种不完善的环保制度和政策让企业有利可图,有空可钻,供应链上各成员都在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其个体目标必与绿色供应链整体目标冲突,环境相容的原则在各成员之间得不到遵循,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也自然得不到倡导。绿色供应链的“绿色”目标覆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而不是某一

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管理 中文摘要:传统掠夺式的经济发展观,单纯从经济和技术角度片面地强调经济增长,忽视了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的相容性,给人类社会造成了恶性发展的严重后果。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环境整体效益最优化,从而促进企业和所在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LveDuoShi from purely economic and technical Angle one-sided emphasis on economic growth, and ignore the human development and natural environmental compatibility, to the human society caused serious consequences of malignant development.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an realize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environment, so as to promote enterprise and optimization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upply chain.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阶段性特征实施途径 进入21世纪,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绿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全球性的产业结构呈现出绿色战略趋势,绿色工艺、绿色产品、绿色产业不断出现。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始研究资源利用、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最佳结合点,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由此产生。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是1996年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首次提出的,旨在综合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来考虑制造业供应链的发展。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原材料,包括产品采购,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和运输,产品使用和回收产品的整个过程中,通过绿色技术和供应链管理工具,以达到产品的生命周期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能源效率最高的整体系统的效率和供应链优化的目标。 一、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 企业完整地参与了整个绿色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绿色供应、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物流和绿色回收等。 (1)绿色供应。 在环境方面,企业和供应商需要进行有效沟通,共同设计并完成企业的环保目标和准则,在双方互相督促下,最终实现绿色环保目标。绿色供应为供应商实现了即时供应,并在生产产品时确保资源的低成本和高质量。 (2)绿色设计。 作为绿色供应链的基础和前提,绿色设计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完整地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从低碳的角度实施可回收的设计,以达到根本防止污染的目的。完全分析产品的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基础上,优化设计环节,使产品具有可重复使用的功能。绿色设计的宗旨是摒弃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环境模式,实施“源头治理”的低碳环保方案。 (3)绿色生产。 作为绿色供应链的关键,绿色生产以节能和减污为目标,通过管理和技术等手段,来降低或消除生产对环境的破坏,最终实现最大限度地防治污染和提高效益的目的。 (4)绿色营销。 作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支持,绿色营销通过展示企业绿色文化,对顾客传输绿色消费观念,引导绿色消费潮流,并树立起绿色的企业形象。 (5)绿色物流。 作为绿色营销的支撑,绿色物流包括绿色包装和绿色运输,在运输、包装等过程中,

绿色供应链管理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论 绿色供应链概念的提起,最早可以追溯到1996 年,它又称环境供应链(ESC)或环境意识供应链(ECSC),是由密歇根州立大学设立的制造研究协会在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的研究中第一次涉及。它以绿色制造理论以及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的领域包括供应链的所有节点,目的是为了让产品从获取到满足用户需求到报废处理的全部过程中,让资源使用效率最高,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是能够兼顾资源效率和环境影响的一种现代管理模式。 绿色供应链的内容涉及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其主要内容有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销售、绿色消费、绿色回收以及绿色物流。 其一,绿色采购是指根据绿色制造的要求,一方面生产企业应选择能够提供对环境友好的原材料的供应商,来提供环保的材料作为原料,另一方面企业在采购行为中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尽量降低原材料的使用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实现采购过程的绿色化。 其二,绿色制造包含绿色设计和绿色生产。绿色设计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又称为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生命周期设计。是在产品全部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包括节能性、可拆卸性、寿命长、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和可重复利用性等。绿色生产要求比常规生产方法能显著节约能源和资源,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对人体伤害和环境污染,例如:减少辐射、噪音、有害气体及液体等对人体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其三,绿色销售是指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充分满足消费需求、争取适度利润和发展水平的同时,能够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遵循在商品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的资源节约的原则。 其四,绿色消费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避免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其五,绿色回收就是考虑产品、零部件及包装等的回收处理成本与回收价值,对各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出最佳回收处理方案。 其六,绿色物流是指在整个物流活动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现状分析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现状分析 08094107 周玉翠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正威胁着我国的出口产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文分析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制约其发展的原因及建议,揭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对我国企业的实际意义。 【关键字】绿色供应链发展现状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也正日益关注对环境问题的研究。环境与资源问题是社会问题, 不是一个企业能够独立承担并完成的, 需要上游和下游企业的共同配合,最终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加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而绿色供应链管理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企业中发展的现状 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解通常需要建立在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之上。早在2001年我国人世之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为了了解全国企业供应链管理整体水平,对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相关情况做了问卷调查。2004年2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我国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情况又做了问卷调查。而我国现有的情况表明,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如我国企业界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我国企业关于供应链管理的计算机软件应用普及率较低、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 由此可见,一方面,我国企业对于供应链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并且,尽管又经过了两年发展和实践,但上述问题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对供应链理论的认知、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正是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基础和重要策略,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的发展也受到了以上列出的三方面问题的制约。下面简要介绍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发展情况。 与“供应链管理”相比,我国企业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理论更为陌生,因此,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绿色管理意识相对淡薄,供应链上各种物流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以包装物同收率为例,我国就存在很大差距:纸包装回收率,美国为47.8%,日本为37.1%,我国为20.4%。玻璃包装回收率,西欧国家平均为30.5%,日本为49%,我国为20%。对甥料包装,西方国家主要采用回收利用、焚烧和深埋处理三种方式,达到100%的回收率。其中,西欧国家平均同收利用率为15%,焚烧率30%,深埋率55%;日本同收利用率5%,焚烧率70%,深埋率25%;美国回收利用率为10%,焚烧率5%,深埋率85%;我国对于塑料包装的回收率仅为lO%(因为统计原因,该值可能偏小)。 同时,在相应的科学研究方面:由于在我周,供应链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相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更高要求——绿色供应链管理,其理论研究也为数不多,尤其是企业在实施绿色管理方面较国外先进企业有明显不足。 三、制约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企业中发展的原因

绿色供应链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d9476963.html, 绿色供应链管理 作者:龚明正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6年第24期 摘要:所谓绿色供应链就是将环境保护融入到供应链管理中来,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相结合。本文从环保角度出发,讨论绿色供应链管理概念必然性以及为什么发展绿色供应链。通过探讨绿色供应链所包含的主要内容,研究绿色供应链的内涵,深入了解供应链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可持续;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终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潮流。 一、供应链的概念 对于供应链一词译自英语supply chain,被人们所接受的概念之一: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服务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相对的,所谓绿色供应链就是将对环境的关注融入到供应链中。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供应链的提出背景 1.经济全球化 信息时代的到来无疑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于利益的追求达到了空前高度。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多数企业都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便对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供应链理论体系亟待完善。 2.环境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使得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企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就需要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环境保护,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 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医药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型及运作研究(1)

医药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型及运作研究 钮立红 (南京市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01) 摘要:在阐述医药行业供应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绿色供应链的必要性,构建了医药行业绿色供应链模型,并在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 模型基础上提出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模型,将其划分为绿色供应链的采购环节、绿色供应链的制造环节、绿色供应链的支付环节和绿色供应链的回收环节分别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了基于Internet/In2 tranet医药行业绿色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式,来有效支持医药绿色供应链的运作。 关键词:医药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SCOR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5;F272;TP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616(2010)13-0004-04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21世纪最重要的使命之一。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一种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其目的是使得产品从原材料的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及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制药企业是能源与资源消耗大户,也是环境污染大户,医药企业应转变过去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运营模式,利用先进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技术,将可持续发展观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理念中,力求节能降耗,生产出环境友好的医药产品,使制药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达到平衡。 1 医药行业供应链现状 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根据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可以将其分为医药制造行业和医药流通行业。参照相关文献对医药供应链定义如下:医药供应链是在为患者提供医药产品或医疗服务的共同目标下,由对整体药品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有关键影响的若干药品原材料供应商、制药厂商、医药物流公司、医药商业公司、医院和药店、患者等组成,并在政府相关部门监控之下的动态增值网链结构模式[1]。其结构如图1所示。 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药品生产过程对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制药企业规 图1 医药供应链现状 模普遍偏小,基础薄弱,设备陈旧,普遍采用传统工艺,开展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能力差。(2)信息化程度低。当前药品供应链内节点之间除了简单的订货和收款等业务联系外,彼此之间的沟通相当有限,整个系统处于低效率运行状态。(3)一些地方政府环保意识淡薄。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忽视了对一些污染项目的管理,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随着国家一系列防止环境污染法律法规的出台、医药行业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外竞争环境的要求,对医药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势在必行。 2 医药行业绿色供应链模型 结合医药行业供应链特点以及绿色供应链管理宗旨,构建医药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型,如图2所示。 3 医药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运营流程分析 SCOR模型用层次化、模块化的标准流程来定 收稿日期:2010-04-19 作者简介:钮立红(1966-),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市中医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

绿色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论绿色供应链管理 摘要:目前绿色供应链的研究刚刚开始, 尚未形成理论体系。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绿色供应链体系的研究对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产品设计、原材料生产、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运输和使用、回收与再利用等方面对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 提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研究条件、框架体系和评价方法, 目的是增强对绿色供应链的感性认识和供应链管理对环境保护的重 要性。 关键词:绿色设计; 绿色制造; 绿色供应链; 并行工程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研究现状与战略意义 人类物质文明发展中对资源使用量的急剧扩张, 已经造成了对环境和资源 的破坏及绿色平衡的失调。因此,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大多数国家先后相应地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战略, 全球性的产业结构呈现出绿色战略趋势, 绿色工艺、绿色产品、绿色产业不断出现。由于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开采到最终消费, 其间经历了很多生产和流通过程, 因而, 绿色战略就不仅是某个工艺、某个产品、某个企业所能解决的问题, 它涉及到整个供应链中所有企业的各项活动, 绿色供应链管理在这个时候便应运而生。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仅仅是基于供应链上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管理, 虽然它也涉及原材料、能源的节约, 但这只是考虑到企业的成本和企业内部环境的改善, 并没有充分考虑过在制造和流通过程中所选择的方 案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所产生的影响, 并没有考虑到使用产品的废弃物和排放 物如何处理、回收与再利用, 等等, 因此,其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十分有限。 在供应链中考虑环境因素的研究最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即被提出, 但当时 只是作为物流管理研究的一个次要方面。大规模、有意识的研究绿色化物流是在20 世纪90年代初。 1994 年, 韦伯研究了一些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建议通过环境准则来选择合 适的原材料, 同时注重再生利用, 并提出了绿色采购的概念。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 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40万美元的资助下, 进行了“环境负责制造(ERM) ”研究, 将绿色供应链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并于1996 年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在我国, 近年来在绿色制造及相关问题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C IM S 主题均支持了一定数量 的绿色制造方面的研究课题, 已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绿色供应链作为绿色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一些大学也做了一些研究工作, 但目前的研究还仅仅集中在概念和理论上。 由此可见, 国际上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研究还较分散, 没有形成系统的理 论,实践先驱也还局限在上述一些国际知名大公司。因此, 研究绿色供应链管理,

浅析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及策略

浅析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及策略 (刘新华09094121) 摘要: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从系统的观点与集成的思想出发解决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管理模式。通过对我国目前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策略途径以及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发展策略 1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成为国际制造业中心。与此同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时期(制造业高速发展时期),中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壮大必然要求供应链管理的迅速发展。 面对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2009年12月7日,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童话王国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揭幕,大会被认为是“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提出了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物流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人类生存发展利益的具体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会遇到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我国制造业要想在国际市场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就要树立绿色企业形象。 2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涉及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绿色采购、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物流、绿色回收等。 ⑴绿色采购。绿色采购就是指尽量采购对环境和生态无危害或危害小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对其源头控制,在采购时就考虑材料是否为环境友好型材料(一般包括材料能否再循环、再利用,以及通过粉碎、无害焚烧和降解等措施清除废物等)。绿色采购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优秀供货商的选择。 ⑵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指在构思阶段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提倡无废物、可回收设计技术,将3R(Reduce,Reuse,Recycling)原则引入到产品研发阶段,论证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使得产品对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最小。 ⑶绿色生产。绿色生产又称清洁生产,它要求企业以清洁生产技术为基础,通过不断地改善管理和改进工艺,替代有毒材料等方法来加强内部管理,从源头上削减废物和污染物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⑷绿色营销。它是指供应链各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研制、产品定价、促销活动等整个营销过程中,都以维持生态平衡、重视环保的绿色理论为指导,使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相一致。绿色营销是以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核心的市场营销方式,是传统营销的延伸,更加重视全球的环境保护问题。 ⑸绿色物流。绿色物流是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友好型的物流系统,通过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生活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物料和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和废气的产生,以及有可能产生的物料和产品的泄露,这些都会影响环境。 ⑹绿色回收。绿色回收是物流活动从用户返回到制造商或者供货商的过程。它是指产品报废后,对产品和零部件进行回收处理,使产品或零部件得到循环使用或再生利用,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绿色回收,能够节约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自然规律的污染。 3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人类物质文明发展中对资源使用量的急剧扩张, 已经造成了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及绿色平衡的失调。因此,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大多数国家先后相应地调整了自己的发展

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方法研究

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方法研究1 王国凤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116023) E-mail:dlwanggf@https://www.doczj.com/doc/fd9476963.html, 摘要:本文回顾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历史,并简单介绍了目前专家学者和企业所研究和实施的主要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方法。为了全方位的有针对性地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引进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并提出了不同类型企业的所应采取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方法。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生命周期分析;管理方法 1. 引言 近一百年来,全球经济迅猛发展,但由于人们只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恶性开采自然资源,大量排放废物,造成酸雨、温室效应等等,环境的破坏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况正变得更加严重。正是由于这种自然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保问题的日益严重,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绿色供应链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2]。各国各级政府都意识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严重挑战,为此近年来,各国不断的出台了对企业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规,责令生产商要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同时消费者也对环境管理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实施绿色生产,对于企业来讲,不但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消除或减小了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使企业的社会成本内部化,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这正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宗旨。 2.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研究现状 从绿色供应链管理(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GSCM)概念的提出到现在不过十几年的时间, 但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广大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和研究。1994年,Webb[3]研究了一些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通过环境准则来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同时注重再生利用,并提出了绿色采购的概念。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学会(MRC)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的40万美元的资助下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的研究,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并将绿色供应链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4]同时,在199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始推出ISO14000系列标准,促使对绿色供应链的研究更加活跃。1997年,MIN[5]等人讨论了在选择供应商的决策中如何考虑环境保护因素,以及绿色采购在减低废物中的作用。1998年,美国克拉克大学的Sarkis教授提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他指出绿色供应链包括如下主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物流和采购、物料管理、外部物流、包装和返回物流[6]。1999年,Beeman则是在供应链模型中注重考虑环境因素,提出了更广泛的供应 1本课题得到“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产品生态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70202006)资助。 - 1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