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专业知识--第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专业知识--第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专业知识--第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专业知识--第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第一节绪论

中药化学研究什么?

大纲要求:

小单元细目要点

(一)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类与性质

1.结构类型与理化性质

(1)结构类型

(2)理化性质与作用

2.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1)提取分离方法

(2)结构鉴定方法

3.化学成分与质量标准、

药效物质基础

(1)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2)化学成分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一、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

中药化学成分源于天然产物,结构复杂,化合物数量巨大。考试主要关注由二次代谢所产生的各类中药化学成分。

各类化合物分值分布

2015年2016年2015年2016年生物碱9 7 萜类与挥发油类 3 2

糖与苷类 1 2 皂苷类 5 4

醌类 5 1 强心苷类 1 1

苯丙素类 1 3 动物药 1 0

黄酮类 1 6 有机酸0 1

各类化合物基本结构单元:

(补充知识点)

二、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研究包括:

性状、挥发性、旋光性、水中溶解性、有机溶剂中溶解性、酸性、碱性、荧光性质、发泡性、溶血性、显色反应、沉淀反应、水解反应、酶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三、中药化学常用提取方法

1.溶剂法

(1)常见溶剂分类

(2)常见溶剂极性顺序

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石油醚

“水醇性大,氯苯醚小”

最佳选择题

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大的是

A.石油醚

B.氯仿

C.水

D.乙酸乙酯

E.乙醚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常见溶剂极性大小顺序: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石油醚。所以本题选择的是C。

引申知识点——极性相关概念(了解)

偶极矩、极化度、介电常数

一般介电常数越小,溶剂极性越小

(3)常用溶剂提取法

1)浸渍法

定义:

在常温或温热(60℃~80℃)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浸渍药材以溶出其中有效成分的方法。

2)渗漉法

定义:

不断向粉碎的中药材中添加新鲜浸出溶剂,使其渗过药材,从渗漉筒下端出口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方法。

3)煎煮法

定义:

中药材加入水浸泡后加热煮沸,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4)回流法

定义:用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中药成分的方法。

5)连续回流法

定义:采用索氏提取器进行回流。

回流法与连续回流法

不同溶剂提取法要点总结

提取方法优点缺点

浸渍法(1)不加热,适用于提取对热不稳定成

分;

(2)适用于提取含大量淀粉、树胶、果

胶、黏液质的中药。

(1)提取率低;

(2)提取时间长;

(3)以水为提取溶剂时,提取液容易发霉。

渗漉法(1)不加热,适用于提取对热不稳定成

分;

(2)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

(1)溶剂消耗量大;

(2)费时长。

煎煮法(1)可以明火提取,适用于提取对热稳

定的成分;

(2)操作简单;

(3)提取效率高。

(1)提取溶剂只能用水;

(2)含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遇热易分解、

含淀粉多的中药的提取不宜用

回流提取法(1)用挥发性提取溶剂加热提取,适用

于提取对热稳定的成分;

(2)提取效率高。

(1)溶剂消耗量大;

(2)操作麻烦。

连续回流提取法(1)用挥发性提取溶剂加热提取,适用

于提取对热稳定的成分;

(2)提取效率高;

(3)节省提取溶剂。

(1)提取液受热时间长;

(2)受热易分解的成分的提取不宜用。

配伍选择题

A.浸渍法

B.渗漉法

C.煎煮法

D.回流提取法

E.连续回流提取法

1.有机溶剂用量少而提取效率高的是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连续回流提取法利用索氏提取器将溶剂重复利用,减少了溶剂的用量,提高了提取效率。

2.提取受热易破坏的成分最简单的方法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浸渍法只需要将药材浸泡到提取溶剂中,不需要加热,方法简单,可以提取受热不稳定物质。

3.采用索氏提取器进行提取的方法是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连续回流提取法应用索氏提取器对药物有效成分进行提取。

最佳选择题

不宜用煎煮法提取中药化学成分的是

A.挥发油

B.皂苷

C.黄酮苷

D.多糖

E.蒽醌苷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煎煮法需要加热,所以一些对热不稳定或具有挥发性的药物不适宜采用此法进行提取。所以本题选择A。

2.水蒸气蒸馏法

水蒸气蒸馏法用于提取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即:(1)挥发性;

(2)热稳定性;

(3)水不溶性。

适用成分:

挥发油

挥发性生物碱(如麻黄碱、伪麻黄碱等)

小分子的苯醌和萘醌

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

(此类化合物的沸点多在100℃以上,并在100℃左右有一定的蒸汽压。)

最佳选择题

小分子游离香豆素的提取分离方法有

A.水蒸气蒸馏法

B.碱溶酸沉淀法

C.系统溶剂法

D.色谱法

E.分馏法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水蒸气蒸馏法适用成分:挥发油、挥发性生物碱(如麻黄碱、伪麻黄碱等)、小分子的苯醌和萘醌、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

3.升华法

固体物质在受热时不经过熔融而直接转化为蒸气,蒸气遇冷又凝结成固体的现象叫做升华。

适用成分:

游离的醌类成分(大黄中的游离蒽醌)

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等

属于生物碱的咖啡因

属于有机酸的水杨酸、苯甲酸

属于单萜的樟脑等。

4.超声法

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进行提取的方法。

由于超声波可产生高速、强烈的空化效应和搅拌作用,能破坏植物药材的细胞,提高提取率。

特点:

(1)不会改变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2)可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效率

5.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

超临界流体(SF):指处于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以上,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以流动形式存在的物质。密度与液体相近,而黏度与气体相近,扩散能力强。

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二氧化碳(CO2)。

多用于脂溶性成分,挥发性成分,如挥发油的提取,尤其适用于提取不稳定、易氧化、受热易分解的挥发性成分。

特点:

1)无溶剂残留;

2)安全,环境污染小;

3)可在低温下提取,“热敏性”成分尤其适用;4)萃取介质的溶解特性与极性易改变(夹带剂);5)适于极性较大和分子量较大物质的萃取;

6)萃取介质可循环利用,成本低;

7)可与其他色谱技术联用及IR、MS联用。

最佳选择题

以下属于超临界流体物质的是

A.石油醚

B.乙醇

C.液态二氧化碳

D.氧气

E.丙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常用的超临界流体物质是二氧化碳。其他提取法要点总结

四、不同分离方法的原理

分子大小差异凝胶过滤色谱;膜分离法

解离程度差异离子交换色谱

最佳选择题

两相溶剂萃取法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原理是

A.各组分的结构类型不同

B.各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

C.各组分的化学性质不同

D.两相溶剂的极性相差大

E.两相溶剂的极性相差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两相溶剂萃取法利用的是两相溶剂分配比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

引申知识点(1)——结晶与重结晶

(1)原理: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进行分离

(2)常用的重结晶溶剂:水、冰醋酸、甲醇、乙醇、丙酮、乙醚、三氯甲烷、苯、四氯化碳、石油醚和二硫化碳等。(单用或混用)

(3)溶剂选择原则:“相似相溶”

(4)溶剂用量:一般可比需要量

多加20%左右的溶剂。

理想溶剂:

①不与重结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②在较高温度时能够溶解大量的待重结晶物质;而在室温或更低温度时,只能溶解少量的待重结晶物质;

③对杂质的溶解度或者很大或者很小;

④溶剂的沸点较低,容易挥发,易与结晶分离除去;

⑤无毒或毒性很小,便于操作。

引申知识点(2)——判断晶体纯度的方法

(1)具有一定的晶形和均匀的色泽;

(2)具有一定的熔点和较小的熔距(1~2℃);

(3)薄层色谱(TLC)或纸色谱(PC)色谱法显示单一的斑点;

(4)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气相色谱(GC)分析显示单一的峰;

(5)其他方法:质谱、核磁共振等。

最佳选择题

判断单体化合物纯度的方法是

A.膜过滤法

B.比旋光度测定法

C.高效液相色谱法

D.溶解度测定法

E.液-液萃取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用来检测物质的浓度,若显示单一的峰,则表示物质较纯。

五、不同色谱分离方法的填料特点与适用范围

1.不同色谱分离方法的填料特点与适用范围

填料特点

分配色谱纸色谱

正相色谱,以纸为载体,以纸上所含水分或其他物质为

固定相。

柱色谱正相、反相色谱(RP-18、RP-8、RP-2)

吸附色谱硅胶

中等极性、酸性

适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

氧化铝

极性、碱性

适用于碱性或中性亲脂性成分的分离

活性碳非极性

适用于亲脂性成分,常用于脱色

聚酰胺氢键吸附

不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三氯甲烷及丙酮等常用有机溶剂

对碱较稳定,对酸尤其是无机酸稳定性较差

大孔树脂吸附与分子筛两种原理

一般为白色球形颗粒状,通常分为非极性和极性两类,对酸、碱均稳定。

凝胶过滤色谱(排阻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只适于水中应用

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

除具有分子筛特性外,在由极性与非极性溶剂组成的混

合溶剂中常常起到反相色谱效果

离子交换色谱离子交换树脂

基于混合物中各成分解离度差异进行分离的

球形颗粒,不溶于水,但可在水中膨胀

(1)吸附色谱原理与分类

以静态吸附来说,当在某中药提取液中加入吸附剂时,在吸附剂表面即发生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以及溶质分子相互间对吸附剂表面的争夺。物理吸附过程一般无选择性,但吸附强弱及先后顺序都大体遵循“相似者易于吸附”的经验规律。

吸附类型与特点:

吸附类型吸附特点举例

物理吸附

(表面吸附,应用最广)吸附无选择性

为可逆吸附

吸附于解吸附快速进行

以硅胶、氧化铝、活性炭为吸附剂的吸附

色谱

化学吸附(应用最少)吸附有选择性

吸附牢固,甚至不可逆

碱性氧化铝吸附酸性物质;酸性硅胶吸附

碱性物质

半化学吸附(有一定应用)介于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间,吸

附较弱

聚酰胺色谱

(2)聚酰胺吸附色谱——氢键吸附

对碱较稳定,对酸尤其是无机酸稳定性较差。特别适合于分离酚类、醌类和黄酮类化合物(鞣质例外)

引申知识点(1)——聚酰胺吸附规律

①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吸附能力越强;

②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其在聚酰胺上的吸附即相应减弱;

③分子中芳香化程度越高者,吸附性越强;

④洗脱溶剂的影响。

(3)大孔吸附树脂

性质:一般为白色球形颗粒状,通常分为非极性和极性两类,对酸、碱均稳定。

吸附原理:

①选择性吸附(由于范德华引力或产生氢键的结果)

②分子筛性能(由其本身的多孔性网状结构决定)

影响因素:

比表面积、表面电性、氢键

(4)凝胶过滤色谱(分子筛过滤、排阻色谱)

分离原理:分子筛作用,根据凝胶的孔径和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大小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5)离子交换色谱

性质:球形颗粒,不溶于水,但可在水中膨胀。

离子交换基团

配伍选择题

A.聚酰胺

B.离子交换树脂

C.硅胶

D.大孔吸附树脂

E.膜

1.吸附原理是氢键缔合的吸附剂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聚酰胺吸附色谱的吸附原理是氢键的缔合。

2.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的吸附剂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对碱较稳定,对酸尤其是无机酸稳定性较差。特别适合于分离酚类、醌类和黄酮类化合物(鞣质例外)

3.对酸、碱均稳定的极性吸附剂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大孔吸附树脂一般为白色球形颗粒状,通常分为非极性和极性两类,对酸、碱均稳定。

4.同时具有吸附性能和分子筛性能的吸附剂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大孔吸附树脂既有吸附性能又有分子筛性能。

配伍选择题

A.阳离子交换树脂

B.透析膜

C.活性炭

D.硅胶

E.氧化铝

1.在水中可膨胀的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离子交换树脂为球形物质,遇水可膨胀。

2.常用于吸附水溶液中非极性色素的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常见的非极性吸附法是活性炭吸附。其还可以吸附有色杂质。

3.不适合分离酸性物质的是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氧化铝属于碱性物质,与酸会发生反应,所以不可以用于分离酸性物质。本题目选择E。

六、结构研究的程序

七、常用波谱方法及应用

光谱方

缩写作用

质谱MS可用于确定分子量及求算分子式和提供其他结构碎片信息红外光

IR提供官能团信息

紫外光

UV主要用于推断化合物的骨架类型(判定共轭体系)

核磁共振1H-NMR,13C-NMR

提供质子(碳原子)的类型、数目及相邻原子或原子团的信息,用于结

构测定

多项选择题

中药中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的常用方法有

A.质谱

B.紫外光谱

C.红外光谱

D.核磁共振谱

E.高效液相色谱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高效液相色谱法属于分离物质的方法。利用排除法可以本题答案为ABCD。

最佳选择题

确定化合物分子量的常用方法是

A.NMR

B.IR

C.UV

D.MS

E.DEPT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质谱(MS )可用于确定分子量及求算分子式和提供其他结构碎片信息。

配伍选择题

A.紫外光谱法

B.质谱法

C.正相色谱法

D.反相色谱法

E.凝胶色谱法

1.判定化合物结构中是否具有共轭体系常用的方法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紫外光谱法可以用来推断化合物的骨架类型,同时用来判断化合物是否含有共轭体系。

2.用于推断化合物的骨架类型的方法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紫外光谱法可以用来推断化合物的骨架类型,同时用来判断化合物是否含有共轭体系。第二节生物碱

一、生物碱的分布

(一)定义

生物碱是指来源于生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

特点:大多具有复杂的环状结构,氮原子结合在环内(特例:有机胺类生物碱N原子不在环内)。

多项选择题

关于生物碱的说法,正确的有

A.大多具有碱性

B.大多具有酸性

C.大多具有生物活性

D.结构中都含有氮原子

E.结构中都含有金属原子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生物碱是生物界中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含氮碱性化合物。

(二)生物碱的分布

植物类型科属

双子叶植物(多见,已知有如毛茛科(黄连属黄连,乌头属乌头、附子)、防己科(汉防己、北豆根)、罂粟科(罂粟、延胡索)、茄科(曼陀罗属洋金花、颠茄属颠茄、莨菪属莨菪)、

50多个科的120多个属)马钱科(马钱子)、小檗科(三颗针)、豆科(苦参属苦参、槐属苦豆子)、芸香科吴茱萸属(吴茱萸)等

单子叶植物如石蒜科、百合科(贝母属的川贝母、浙贝母)、兰科等

裸子植物如麻黄科、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松柏科等

低等植物如烟碱存在于蕨类植物中,麦角生物碱存在于菌类植物中

地衣、苔藓类植物中仅发现少数简单的吲哚类生物碱。

藻类、水生类植物中未发现生物碱。

宝马别逗罂粟

(毛茛科、马钱科、茄科、豆科、罂粟科)

防己终于小破

(防己科、吴茱萸属、小檗科)

多项选择题

含生物碱的常见科属有

A.毛茛科

B.防己科

C.伞形科

D.五加科

E.茄科

『正确答案』ABE

『答案解析』常见的含有生物碱的科属有毛茛科、马钱科、茄科、豆科、罂粟科、防己科、吴茱萸属、小檗科。

引申知识点——生物碱分布特点(了解):

(1)在植物体中多数集中分布于某一器官或某一部位(金鸡纳生物碱——树皮;麻黄——髓部;黄柏——树皮;三颗针——根部);

(2)在不同的植物中含量差别很大;

(3)同科同属的植物常含有相同结构类型生物碱;

(4)生物碱极少和萜类和挥发油共存于一植物中;

(5)绝大多数生物碱以有机酸盐形式存在。

最佳选择题

生物碱在不同植物的含量差别

A.极小

B.较小

C.很大

D.相近

E.相同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生物碱在不同的植物中含量差别很大。

二、生物碱的分类及结构特征

大纲要求:

(1)生物碱的分类

(2)吡啶类、莨菪烷类、异喹啉类、吲哚类和有机胺类生物碱的结构特征(一)生物碱的分类及结构特征

生物碱类型二级分类代表化合物代表药物

吡啶类生物碱简单吡啶类槟榔碱、槟榔次碱、烟碱、胡椒碱

双稠哌啶类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金雀花碱苦参、山豆根

莨菪烷类生物碱莨菪碱、古柯碱天仙子、洋金花

异喹啉类生物碱简单异喹啉类萨苏林

苄基异喹啉类

罂粟碱、厚朴碱、去甲乌药碱

蝙蝠葛碱、汉防己甲(乙)素

防己

原小檗碱类小檗碱、延胡索乙素黄连、延胡索吗啡烷类吗啡、可待因、青风藤碱

吲哚类生物碱简单吲哚类大青素B、靛苷板蓝根、大青叶、蓼蓝色胺吲哚类吴茱萸碱吴茱萸、萝芙木

单萜吲哚类士的宁、利血平马钱子

双吲哚类长春碱、长春新碱长春花

有机胺类生物碱麻黄碱、秋水仙碱、益母草碱麻黄

1.吡啶类生物碱

此类生物碱多来源于赖氨酸,是由吡啶或哌啶衍生的生物碱。

(1)简单吡啶类:分子较小,结构简单,很多呈液态。

(2)双稠哌啶类:由两个哌啶环共用一个氮原子稠合而成的杂环,具喹喏里西啶的基本母核。

2.莨菪烷类生物碱

此类生物碱多来源于鸟氨酸,由莨菪烷环系的C3-醇羟基与有机酸缩合成酯。

3.异喹啉类生物碱

这类生物碱来源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系,具有异喹啉或四氢异喹啉的基本母核。

(1)简单异喹啉类

(2)苄基异喹啉类

①1-苄基异喹啉类;②双苄基异喹啉类

(3)原小檗碱类:可以看成由两个异喹啉环稠合而成。

(4)吗啡烷类

(精)2019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章节练习题: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附答案)

(精)2019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章节练习题: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附答案) 一、A 1、满山红的质量控制成分是 A、槲皮素 B、麻黄碱 C、芦丁 D、杜鹃素 E、橙皮苷 2、盐酸-镁粉反应呈粉红色,加热后变为玫瑰红色,与三氯化铁反应呈草绿色的是 A、黄芩苷 B、木樨草素 C、大豆素 D、杜鹃素 E、金丝桃苷 3、下列化合物碱液加酸酸化后由红色变为无色的是 A、芹菜素 B、槲皮素 C、橙皮苷

D、葛根素 E、儿茶素 4、槲皮素属于 A、黄酮 B、黄酮醇 C、二氢黄酮 D、二氢黄酮醇 E、查耳酮 5、中成药“注射用双黄连(冻干)”主要成分是 A、葛根素 B、芦丁 C、黄芩苷 D、黄芩素 E、橙皮苷 6、黄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水解后生成黄芩素,易被氧化为醌类而显绿色,有效成分被破坏,质量随之降低。是由于结构中有 A、邻三羟基 B、邻二羟基 C、糖基 D、羧基 E、甲氧基 7、《中国药典》要求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总含量不少于

A、0.20% B、0.30% C、0.40% D、0.25% E、0.50% 8、黄芪的主要生理活性成分是 A、多糖类 B、氨基酸 C、黄芪甲苷 D、黄芪乙素 E、黄酮类成分 9、属于甘草皂苷苷元的是 A、乌索酸 B、熊果酸 C、甘草次酸 D、甘草酸 E、齐墩果酸 10、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生物活性的甘草次酸类型是 A、8-αH型 B、18-αH型 C、16-αH型 D、18-βH型

E、8-βH型 11、人参二醇型(A型)皂苷的苷元是 A、20(S)-原人参二醇 B、20(R)-原人参二醇 C、20(S)-人参二醇 D、20(R)-人参三醇 E、20(S)-人参三醇 12、来源于菊科,主要成分是挥发油类的是 A、柴胡 B、莪术 C、商陆 D、肉桂 E、艾叶 13、薄荷的主要挥发油成分是 A、薄荷醇 B、薄荷酮 C、醋酸薄荷酯 D、桉油精 E、柠檬烯 14、穿心莲抗炎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是 A、新穿心莲内酯 B、脱水穿心莲内酯

中药化学试题库完整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1.中药化学: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5. 一次代谢产物:也叫营养成分。指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主要起营养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6.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是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物来源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7.生物活性成分:与机体作用后能起各种效应的物质 二、填空: 1.中药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 2. 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和(鉴定)等知识。 三、单选题 1.不易溶于水的成分是( B ) A生物碱盐B苷元C鞣质D蛋白质E树胶 2.不易溶于醇的成分是( E ) A 生物碱 B生物碱盐 C 苷 D鞣质 E多糖 3.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醇的成分是( A ) A 树胶 B 苷 C 鞣质 D生物碱盐 E多糖 4.与水不相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C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 5.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是( A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 6.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B ) A 乙醇 B 乙醚 C 氯仿 D 丙酮/甲醇(1:1)E 甲醇 7.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C ) A 苯B 乙醚 C 氯仿D石油醚 E 正丁醇 8.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D ) A 苯B 乙醚 C 氯仿D丙酮 E 正丁醇 9.极性最弱的溶剂是( A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 10.亲脂性最弱的溶剂是(C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 四、多选 1.用水可提取出的成分有( ACDE ) A 苷B苷元C 生物碱盐D鞣质E皂甙 2.采用乙醇沉淀法除去的是中药水提取液中的( BCD ) A树脂B蛋白质C淀粉D 树胶E鞣质 3.属于水溶性成分又是醇溶性成分的是(ABC ) A 苷类B生物碱盐C鞣质D蛋白质 E挥发油 4.从中药水提取液中萃取亲脂性成分,常用的溶剂是( ABE ) A苯B氯仿C正丁醇D丙酮 E乙醚 5.毒性较大的溶剂是(ABE ) A氯仿B甲醇C水D乙醇E苯 五、简述 1.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关系:二者的划分是相对的。 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提高,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如某些多糖、多肽、蛋白质和油脂类成分等,现已发现它们具有新的生物活性或药效。 另一方面,某些过去被认为是有效成分的化合物,经研究证明是无效的。如麝香的抗炎有效成分,近年来的实验证实是其所含的多肽而不是过去认为的麝香酮等。 另外,根据临床用途,有效成分也会就成无效成分,如大黄中的蒽醌苷具致泻作用,鞣质具收敛作用。 2. 简述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 (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2)促进中药药效理论研究的深入; (3)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4)阐明中药炮制的原理。 3.简述中药化学在中医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1)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2)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 (3)研究开发新药、扩大药源; 六、论述 单糖及低聚糖生物碱盐游离生物碱油脂 粘液质苷苷元、树脂蜡 氨基酸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 蛋白质、淀粉水溶性有机酸挥发油 第二章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与技术 一、概念:

中药化学成分中的英文对照

中药化学成分中英文对照 ENGLISH CHINESE Abrine 相思豆碱 Abruquinone A Abruquinone B Acetate of Albopilosin A Acetone condensation of Albopilosin A 3β-acetyloleanolicacid 3β-乙酰氧基齐墩果酸 O-Acetyl-3,6-di-O-β-D-xylopy-rano-astragaloside O-乙烯3,6-双氧-β-D-吡喃木糖基绵毛黄芪甙 6’’-acetylhyperoside 6’’-乙酰氧基金丝桃甙 N-Acetyl-D-Glucosamine N-乙酰氨基葡萄糖糖 8-o-acetyl Shanzhiside Methylester Acetylursolic acid 乙酰乌索酸 Acetylshikonin 乙酰紫草素 14-Acetyltalatisamine Achyranthan 牛膝多糖 Aconitine 乌头碱

Aconosine 爱康诺辛 Actein 黄肉楠碱 Actinodephnine Acuminatin Acuminatoside Adenanthin 腺华素 Adenosine 腺苷,腺嘌呤核苷 Aescin 七叶皂甙 Aesculetin 马栗树皮素 Aesculin 七叶甙,马栗树皮甙 Agaricic acid 落叶松覃酸 Agrimophol 鹤草酚 Ajmalicine(δ-Yohimbine) 阿吗碱,δ-育亨宾碱,阿吗里新,阿马林,,萝芙碱 Ajmaline 阿马林 Akebia saponin D 木通皂甙 D Alantolactone (Helenin) 土木香内酯,阿兰内酯Albopilosin A Aleuritic acid 苏式-紫胶桐酸

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

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乙酸-丙二酸途径:脂肪酸类,酚类,醌类;甲戊二羟酸途径:萜类,甾类;莽草酸途径:即桂皮酸途径,苯丙素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氨基酸途径 :生物碱类 溶剂提取法(常用溶剂及极性) (1)溶剂按极性分类:三类,即亲脂性有机溶剂、亲水性有机溶剂和水。溶剂按极性由弱到强的顺序如下: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 甲醇(乙醇)是最常用的溶剂,能用水任意比例混合. 分子大,C多,极性小,反之,大..按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大的溶剂提取极性大的化合物 提取方法 ①煎煮法:挥发性及加热易破坏,多糖类不宜用。 ②浸渍法:不用加热,适用于遇热易破坏或挥发性成分,含淀粉或黏液质多的成分,但效率不高。 ③渗漉法:效率较高。④回流提取法:受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用。⑤连续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索氏提取器或连续回流装置。⑥水蒸气蒸馏法: 适于具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挥发油、小分子生物碱、酚类、游离醌类等:⑥超临界萃取法:以CO2为溶剂.用于极性低的化合物,室温下工作,几乎不用有机溶剂,环保 分离方法 ①吸附色谱:利用吸附剂对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吸附能力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色谱。硅胶用于大多数中药成分;氧化铝用于碱性或中性亲脂性成分如生物碱、萜、甾;活性炭用于水溶性物质如氨基酸、糖类和某些苷类;聚酰胺用于酚醌如黄酮、蒽醌及鞣质。②凝胶色谱:主要是分子筛作用,根据凝胶的孔径和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大小而达到分离目的。③离子交换色谱:基于各成分解离度的不同而分离。主要用于生物碱、有机酸及氨基酸、蛋白质、多糖等水溶性成分的分离纯化。④大孔树脂色谱:一类没有可解离基团,具有多孔结构,不溶于水的固体高分子物质。它可以通过物理吸附有选择地吸附有机物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是反相的性质,一般被分离物质极性越大,越先被洗脱下来,极性越小,越后洗脱下来。应用于中药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的分离富集。⑤分配色谱: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正相色谱: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用于分离极性和中等极性的成分。常用固定相:氰基或氨基键合相;常用流动相为有机溶剂。反相色谱: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用于离非极性和中等极性的成分,常用C18或C8键合相。常用流动相为甲醇-水或乙腈-水。 糖和苷类化合物 糖: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 苷:糖或糖额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又称配糖体 构型D,L,α,β : 向上D,向下L; 同侧:β异侧:α 苷键酸水解:苷键原子首先发生质子化,然后苷键断裂生成苷元和糖的阳碳离子中间体,在水中阳碳离子经溶剂化,再脱去氢离子形成糖分子。难易顺序:N-苷>O-苷>S-苷>C-苷。强酸水解:得到糖,苷元易破坏;弱酸水解:得到次级苷,确定糖的连接顺序;两相酸水解:保护苷元 酶水解:对难以水解或不稳定的苷,在酶水解条件温和,不会破坏苷元,可得到真正的苷元 显色反应 Molish反应:加入5%α-萘酚乙醇液,沿管壁缓慢滴入浓硫酸,在两层液面间会出现一个紫色环。又称α-萘酚反应.说明含有糖类或苷类. (但碳苷和糖醛酸例外,呈阴性.) 菲林和多伦反应:阳性,有还原糖.可以利用这两个反应来区别还原糖和非还原糖。 单糖:都是还原糖。双糖:麦芽糖、乳糖为还原糖。蔗糖为非还原糖 苷键构型的判断 糖苷的1H-NMR:成苷的端基质子H的耦合常在较低场。如:β构型J H1-H2=6~9Hz(8左右);α构型J H1-H2=2~3.5Hz (4左右) 醌类 酸性(规律) -COOH > 二个β-OH > 一个β-OH >二个α- OH > 一个α–OH 可用PH 梯度萃取分离。 其结果为①和②被5%碳酸氢钠溶液提出;③被5%碳酸钠提出;④被1%氢氧化钠提出;⑤只能被5%氢氧化钠提出 可用PH梯度萃取分离。 颜色反应 1、Feigl反应:全部醌类均阳性。碱性条件加热,紫色 2、Borntrager’s反应:也叫碱液试验,羟基蒽醌阳性。——颜色变化与OH数目及位置有关,红-紫色. 3、醋酸镁反应:含α-酚羟基或邻二酚羟基的蒽醌类阳性。 4、与活性亚甲基试剂反应kesting-Craven和无色亚甲蓝显色反应: 苯醌和萘醌类的专属反应.在碱性条件下 5、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反应: 蒽酮类的特异性反 应.(唯一).蒽酮就是9或10位没有被取代的羟基 蒽酮类.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大题,看书) pH梯度萃取法P82 例:大黄蒽醌苷类的分离 苯丙素类(一个或几个C6-C3) 香豆素:一般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天然产物 母核(画) 内酯性质和碱水解反应 碱性开环,酸性闭环。但长时间加热,异构化,不可 恢复闭环. 显色反应有荧光性质 1、Gibb’s反应: 试剂:2,6-二氯(溴)苯醌氯 亚胺 C6位没取代,阳性,蓝色 2、Emerson反应试剂: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 钾反应 C6位没取代,阳性,红色 木脂素鉴识 Labat反应:具有亚甲二氧基的木脂素加浓硫酸 后,再加没食子酸,可产生蓝绿色 黄酮(C6-C3-C6) 结构与基本骨架(芦丁,槲皮素,鼠李糖,葡萄糖的 结构都要求会写)138页 经典结构是2-苯基色原酮,现在泛指两个苯环通 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黄酮类:以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且3位上无含 氧基团取代的一类化合物 黄酮醇:在黄酮基本母核的3位上连有羟基或含 氧基团 二氢黄酮:黄酮基本母核的2、3位双键被氢化而 成 二氢黄酮醇:黄酮醇类的2、3位被氢化的基本母 核 交叉共轭体系:黄酮结构中色原酮部分本身无 色,但在2位上引入苯环后,即形成交叉共轭体 系,通过电子转移、重排,使共轭链延长而显出 颜色。在7位或4’位上引入-OH及-OCH3等助色 团后,产生p-π共轭,使化合物颜色加深。 溶解度:游离黄酮一般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 乙醇、乙酸乙酯、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 水中。引入羟基增多,水溶性增大,脂溶性降 低;而羟基被甲基化后,脂溶性增加。黄酮苷一 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强极性溶剂中,但难 溶于苯、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中 平面型如黄酮、黄酮醇、查尔酮等溶解度较小, 非平面型如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的溶解性较 大,异黄酮的也较大 酸性:7,4’-二OH黄酮>7-或4’-OH黄酮>一 般酚羟基>5-OH黄酮 显色反应:(1)HCl-Mg反应:样品溶于甲醇或乙 醇1ml中,加入少许Mg,再加几滴浓HCl,一两 分钟显红~紫红色。(2)AlCl3反应:样品的乙醇 溶液和1%乙醇溶液AlCl3反应,生成黄色络合 物。(3)锆盐-枸橼酸反应:可鉴别黄酮类化合 物是否纯在3-或5-OH。样品的甲醇溶液加2%二氯 氧锆甲醇溶液。黄色不褪,有3-OH或3,5-OH, 如果减褪,无3-OH而有5-OH pH梯度萃取法:5%NaHCO3可萃取7,4’-二羟基 黄酮,5%NaCO3可萃取7-或4‘-羟基黄酮, 2%NaOH可萃取一般酚羟基的黄酮,4%NaOH可以萃 取5-羟基黄酮。 柱色谱分离 硅胶柱:利用极性差异,几乎适用于任何类型黄 酮(主要分离异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及 高度驾机皇或乙酰化的黄酮及黄酮醇) 聚酰胺柱:通过酰胺羰基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上 的酚羟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化合物结构与Rf 值:酚羟基少>多;易形成分子内氢键>难;芳 香化程度低>高;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 黄酮醇;游离黄铜>单糖苷>双糖苷>叁糖苷 (含水移动相做洗脱剂);有机溶剂做洗脱剂反 之。洗脱能力由弱至强;水<甲醇或乙醇(浓度 由低到高)<丙酮<稀氢氧化钠水溶液或氨水< 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 紫外 黄酮类型带II(弱峰) 带I(强峰) 取代) 黄酮醇(3-OH 游离) 250-280 358-385 异黄酮245-270 310-330肩峰 二氢黄酮/醇370-295 300-330 查耳酮220-270低强度340-390 氢谱: 黄酮或黄酮类H-3是一个尖锐的单峰出现在 6.3 处 邻位耦合:耦合常数为8Hz左右 间位耦合:2-3Hz 对位耦合:很弱,数值很小或没有 5,7-二OH黄酮δppm:H-6小于 H-8 . 7- OH 黄酮: δppm:H-6 > H-8 6’δ比较大,5’较小 同时还要看 单峰S,就没有邻,间位双锋d说明有邻位或间位 其中一个双双锋dd就说明有邻,和间两个 生物合成途径 经验异戊二烯法则:基本碳架均是由异戊二烯以 头-尾顺序或非头-尾顺序相连而成;生源异戊二 烯法则:甲戊二羟酸是各种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 的关键前体 单萜:无环,单环,双环,三环,环烯醚。知道 卓酚酮,环烯醚萜,薄荷醇,青蒿素的二级结构 和性质 性质:萜类多具苦味,单萜及倍半萜可随水蒸气 蒸馏,其沸点随其结构中的C5单位数、双键数、 含氧基团数的升高而规律性升高 提取:挥发性萜可用水蒸气蒸馏法;一般萜可用 甲醇或乙醇提取;萜内酯可先用提取萜的方法提 取出总萜,然后利用内酯的特性,用碱水提取酸 化沉淀的方法纯化;萜苷多用甲醇、乙醇或水提 取 柱色谱:吸附剂多用硅胶。中性氧化铝。含双键 者可用硝酸银络合柱色谱分离(利用硝酸银可与 双键形成π络合物,而双键数目位置及立体构型 不同的萜在络合程度及络合稳定性方面有一定差 异)。洗脱剂多以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分离 萜烯,或混以不同比例的乙酸乙酯分离含氧萜 鉴识:卓酚酮类的检识 (硫酸铜反应:绿色结 晶);环烯醚萜的检识(Weiggering法:蓝色/紫红 色;Shear反应:黄变棕变深绿);薁类的检识 (Ehrlich反应:蓝紫绿;对-二甲胺基苯甲醛) 挥发油 也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具有挥发 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容的油状液体。 分为:芳香族,萜类,脂肪族 检识:化学测定常数:酸值、酯值、皂化值 提取方法:①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最常用的方 法,对热不稳定的挥发油不能用。②溶剂萃取 法:脂溶性杂质较多。③吸收法:油脂吸收法, 用于提取贵重挥发油。④压榨法:该方法可保持 挥发油的原有新鲜香味,但可能溶出原料中的不 挥发性物质。⑤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有 防止氧化热解及提高品质的突出优点,用于提取 芳香挥发油 三萜 醋酐-浓硫酸反应(Liebermann-Burchard) 红-紫-蓝-绿色-褪色(甾体皂苷) 黄-红-紫-蓝-褪色(三萜皂苷) 胆甾醇沉淀法:胆甾醇复合物——乙醚回流提 取,去除胆甾醇,得皂苷。因为甾体皂苷比三萜 皂苷形成的复合物稳定. 甾类 C21甾醇C2H5 昆虫变态激素8-10个碳的脂肪烃 强心苷不饱和内酯环 甾体母核的C-17位上均连一个不饱和内酯环。根 据内酯环的不同: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叫甲型强心 苷元;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叫乙型。 苷和糖连接的顺序分: I型强心苷:苷元-(2,6-二去氧糖)x-(D-葡萄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化学考查特点: 1.考察范围广、深度浅、考“面”上的内容多。 2.难度逐年降低,较难知识点近些年考察很少。 3.删除了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内容。 一、中药化学学习指导 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 以“化学结构”为核心,以“总论”为基础。 以“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为主线。 先粗后细,先干后叶,先面后点。 全面学习、重点掌握 一、中药化学 二、研究对象 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 1.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如麻黄碱、甘草皂苷、芦丁、大黄素。 2.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化学成分 如淀粉、树脂、叶绿素、蛋白质等。 二者的划分也是相对的。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提高,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如某些多糖、多肽、蛋白质和油脂类成分等,现已发现它们具有新的生物活性或药效。 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相对性 过去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现在发现新的生物活性(某些蛋白质,氨基酸、多糖)。鹧鸪氨酸(驱虫);天花粉蛋白(引产);茯苓多糖、猪苓多糖(抗肿瘤) 第一节绪论 三、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一)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 1.浸渍法 特点:适于遇热易破坏或挥发性成分及含淀粉、黏液质、果胶较多的中药。缺点:时间长,效率低,易发霉,体积大。 2.渗漉法 特点:提取效率高,不加热,不破坏成分。 3.煎煮法 必须以水为溶剂。 缺点:对含挥发性和加热易破坏成分不适用。 4.回流提取法 优点:效率较高 缺点:不适用遇热易破坏成分,溶剂消耗大。 5.连续回流提取法 索氏提取器 优点:提取效率高,节省溶剂,操作简单。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部分知识点整理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部分知识点整理 中 药 化 学 研 究 什 么 大纲要求: 小单元 细目 要点 (一)中药化学成分的分 类与性质 1.结构类型与理化 性质 (1 ) 结构类型 (2)理化性质 2.提取分离与结构 鉴定 (1) 提取分离方法 (2) 结构鉴定方法 3.化学成分与质量 标 准 、 药效物质基础 (1) 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 基 础 (2) 化学成分在质量控制 中 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类 中药化学成分源于天然产物,结构复杂,化合物数量巨大。考试主要关注由 二次代谢所产生的各类中药化学成分 r > 提取 分喜

黄酮由2个本环通过中间3个碳原子(G-C3-C6)连 接而成,多具有酚羟基。 萜 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 或2个以上异戊一烯单位(C5单位)结构特征的 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 挥发油 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液 体,大多具有芳香嗅味。 皂苷 苷兀为具有螺甾烷及其有相似生源的甾族化合物 或二萜类化合物。 甾体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的甾体母核。 有机酸含-COOH勺一类酸性化合物。 鞣质复杂的多元酚类。 基本 结 0香豆 素 构单

木脂素(厚朴酚)

补 知 占 I \ 识 ( ) 充 C O S N H 碳 硫 氮 氢 氧 素 ( ) 棊环. HI 常见 化学元 注意:含羰基化合物 a II 1 I H II l 化学结构壺达式》 注意:不饱和结构、共轭结构、芳香结构 砧类化仓物「:香叶 8S ) .0"— 瑾聂(显较倉琨咗) R —< IIV 丄 14—C (MHI O 1 严生酩f 由竣磴和聲腔水 旷° 缩合而成”可水解1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复习资料

前言 一、考情分析 1.中药专业知识二: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 2.中药鉴定学与中药化学是6:4,中药鉴定学60%,中药化学40%。 3.中药化学:A型题16道题,每小题1分,共16分;B型题32题,每小题0.5分,共16分;X型题8道题,每小题1分,共8分。 二、绪论 1.概念:中药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伦理与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主要内容:结构类型、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三、学习方法 1.以总论为基础:以总论为基础,学习好总论的知识,灵活运用总论的知识,去解决各类化学成分的实际问题,在复习、考试的时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紧抓化学结构,以化学结构为核心:掌握不同化合物化学结构特点。 3.学习主线: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 4.以理解、记忆、融会贯通为最主要的学习方法。 5.先粗后细、先干后叶、先面后点。 6.学习教材—→完成习题—→复习教材。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绪论 1.有效成分:与药效有关的成分; 2.无效成分:与药效无关的成分。 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重点)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一)提取概念:采用一种方法,使中药里面有效的成分与无效的成分分开。 (二)提取方法: 1.溶剂提取法:选择一个适当的溶剂将中药里面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1)常用提取溶剂: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苯、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极性小→极性大) (2)提取溶剂的特殊性质:石油醚:是混合型的物质;氯仿:比重大于水;乙醚:沸点很低;正丁醇:沸点大于水。 ①亲脂型溶剂与亲水型溶剂: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苯、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与水混合之后会分层,称为亲脂型溶剂;丙酮、乙醇、甲醇与水混合之后不分层,称为亲水型溶剂。 ②不同溶剂的符号。 (3)选择溶剂:不同成分因为分子结构的差异,所表现出的极性不一样,在提取不同级性成分的时候,

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备考试题综合分析选择题: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有答案)

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备考试题综合分析选择题: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有答案) 1、从药材中提取化学成分的方法有溶剂法、水蒸气蒸馏法及升华法等。后两种方法的应用范围十分有限,大多数情况下是采用溶剂提取法。用溶剂法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常用的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超临界萃取法等。 <1> 、不需要加热,但需要不断向粉碎的中药材中添加新鲜浸出溶剂的提取方法是 A、煎煮法 B、渗漉法 C、回流法 D、连续回流提取法 E、超声波提取方法 <2> 、采用超临界流体为溶剂对中药材进行萃取的方法是 A、IR B、SFE C、MS D、UV E、NMR

2、醌类化合物基本上具有αβ-α′β′不饱和酮的结构,当其分子中连有-OH、-OCH3等助色团时,多显示黄、红、紫等颜色。在许多常用中药中,如大黄、虎杖、丹参、紫草等存在此类化合物,其中许多有明显的生物活性。 <1> 、大黄中主要成分的结构类型为 A、对苯醌 B、萘醌类 C、对菲醌 D、林菲醌 E、蒽醌类 <2> 、何首乌主要蒽醌类成分的生物活性 A、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菌、润肠通便等药理作用 B、具有收缩子宫、降压、降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C、用于治疗肝纤维化、消化性溃疡、白内障、癌症、记忆缺失、艾滋病 D、用于麻疹和外阴部湿疹、阴道炎的治疗 E、具有抗受孕作用 3、黄酮类化合物如此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中,而且生理活性多种多样,据不完全统计,其主要生理活性表现在: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②抗肝脏毒作用;③抗炎作用;④雌性激素样作用;⑤抗菌及抗病毒作用;⑥泻下作用;⑦解痉作用等方面。因而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研究进展很快。

中药化学复习资料【知识点重点】

中药化学 第一章 1、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 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且能够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第二章 一次代谢:通过光合作用、固氮反应等生成糖、蛋白质、脂质、核酸、酶、莽草酸等二次代谢: 醋酸-丙二酸途径:生成脂肪酸类、酚类、醌类、聚酮类等 甲戊二羟酸途径:生成萜类及甾体化合物 莽草酸途径:生成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质素类、木脂体类 氨基酸途径:生成生物碱 第2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1.溶剂提取法 (选择)溶剂的选择溶剂按极性分: ○1亲脂性有机溶剂。(石油醚、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 优点:选择性强;缺点:不能或不容易提取出亲水性杂质。 适用于:油脂、蜡、挥发油、甾体、萜类 ○2亲水性有机溶剂。(乙醇、甲醇,最常见) 优点:提取率高、可回收、价格低;缺点:易燃。 适用于:苷类、生物碱、有机酸

通常甲醇比乙醇有更好的提纯效果,但是甲醇比乙醇毒性大 ○3水:为增加某些成分溶解度也常采用酸水及碱水。 优点:廉价易得,使用安全;缺点:回收难,易发霉。 适用于:糖、氨基酸、蛋白质、无机盐 (选择适用方法)提取方法: (1)煎煮法:不宜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2)浸渍法:适用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3)渗漉法:适用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4)回流提取法:不宜用受热易破坏 (5)连续回流提取法:不宜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2.水蒸气蒸馏法:适用难溶于水具有挥发性的(提取挥发油、小分子香豆素) 3.超临界流体萃取发:适用于加热不稳定(常用的物质有CO2、NH3) 4.其他方法:升华法:樟木中的樟脑、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 (根据极性选择试剂)极性弱→强:石油醚<四氯化碳<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 色谱分离法:(1)吸附色谱(吸附剂对被分离化合物分子吸附能力) 吸附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聚酰胺 硅胶—用于分离极性相对较小的成分 氧化铝—用于分离碱性或中性亲脂性成分(生物碱、甾、萜) 活性炭—用于分离水溶性物质(氨基酸、糖、苷) 聚酰胺(氢键)―用于分离酚类、醌类(黄酮类、蒽醌类、鞣质) a 硅胶、氧化铝为极性吸附剂,溶质极性大,吸附力强;溶剂极性大,洗脱力强 b 活性炭位非极性吸附剂 (2)凝胶色谱(原理:分子筛作用—分子大小不同而被分离)

中药化学成分中英文对照.doc

精品资料网(https://www.doczj.com/doc/fe3556808.html,) 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 中药化学成分中英文对照 ENGLISH CHINESE Abrine 相思豆碱 Abruquinone A Abruquinone B Acetate of Albopilosin A Acetone condensation of Albopilosin A 3β-acetyloleanolicacid 3β-乙酰氧基齐墩果酸 O-Acetyl-3,6-di-O-β-D-xylopy-rano-astragaloside O-乙烯 3,6-双氧-β-D-吡喃木糖基绵毛黄芪甙 6’’-acetylhyperoside 6’’-乙酰氧基金丝桃甙 N-Acetyl-D-Glucosamine N-乙酰氨基葡萄糖糖 8-o-acetyl Shanzhiside Methylester Acetylursolic acid 乙酰乌索酸 Acetylshikonin 乙酰紫草素 14-Acetyltalatisamine Achyranthan 牛膝多糖 Aconitine 乌头碱 Aconosine 爱康诺辛 Actein 黄肉楠碱 Actinodephnine Acuminatin Acuminatoside Adenanthin 腺华素 Adenosine 腺苷,腺嘌呤核苷 Aescin 七叶皂甙 Aesculetin 马栗树皮素

Aesculin 七叶甙,马栗树皮甙 Agaricic acid 落叶松覃酸 Agrimophol 鹤草酚 Ajmalicine(δ-Yohimbine) 阿吗碱,δ-育亨宾碱,阿吗里新,阿马林,,萝芙碱Ajmaline 阿马林 Akebia saponin D 木通皂甙 D Alantolactone (Helenin) 土木香内酯,阿兰内酯 Albopilosin A Aleuritic acid 苏式-紫胶桐酸 Alizarin 茜素 Allantoin 尿囊素 Allasecurinine 别一叶秋碱 Allantolin Allicin 大蒜素 α-Allocryptopine α-别隐品碱 Alloisoimperatorin 别异欧前胡素 Alloxanthoxyletin Allose 阿罗糖 Aloe-emodin 芦荟大黄素 Aloe-saponol Aloin 芦荟甙 Aloesin 芦荟苦素 Aloperin 苦豆碱 Alpinetin 山姜素 Amentoflavone 9-Amino camptothecin 9-氨基喜树碱 1- Amino-cyclopropane-1-acid hydrochloride 1-氨基环丙烷-1-羧酸盐酸盐Amethystoidin A 香茶菜甲素 Ampelopstin 福建茶素 Amphicoside II 胡黄连苦甙 II,胡黄连甙 II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摘要:方剂研究是中医药研究的主要方向,而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则是方剂研究的核心。可是方剂药效物质的复杂性给方剂研究者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使得方剂研究止步不前。方剂药效物质研究的复杂性不仅在于方剂组成成分的多样性,还在于其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物质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等等。为了解决“无法准确判断方剂药效物质”的问题,近几十年以来方剂研究者不断探索,结合新技术,研究出入代谢组学、谱效学研究、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研究、中药血清药理学及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拆方研究等方法。因此本文旨在梳理近几十年来方剂药效物质研究进展,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方剂是中药临床用药的基本形式,配伍是方剂的核心。“君臣佐使,七情合和”等是方剂的传统中医理论基础[1],方剂的有效物质成分作用于机体,产生疗效,如何测定方剂中的有效物质成分则成了方剂研究者的重点攻克方向,笔者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以“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为题,搜索了大量文献,因此做如下综述。 1.中药血清药理学及血清药物化学 上世纪 80 年代初,著名的日本药理学家田代真一[2]首次提出了血清药理学这一创新思路。他认为中药制剂口服吸收后,在体内经过胃肠道菌群代谢和排泄过程而发挥治疗作用,因而中药及其复方中具

有生物活性的成分———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经过人体生物转化之后的产物,这些产物吸收入血后与血浆蛋白结合并通过血液的流动到达靶标器官及组织。上世纪 90 年代国内学者王喜军[3-4]提出“中药血清药理学”,按照“中药复杂化学成分-学中移行成分-体内直接作用物质-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避免了中药复方煎煮及丸散等粗制剂型直接进行体外药物研究结果所产生的影响;而且经过动物的吸收代谢等过程,其血清成分可更直接地反映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作用,其对中药复方疗效和机制的阐述也更具科学性,至此这一方法在中医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被广泛重视及应用。但血清药理学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实验动物的选择、给药剂量、时间、血清添加量等方面也对实验结果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2.证治药动学 证治药动学是黄熙[5-8]教授于2002首先提出的,他主张拆方围绕君臣佐使进行PK研究,从方剂化学物质基础、方剂体内活性物质分析及其药动学等角度,阐明君臣佐使组成原理与可惜内涵,同时为方剂药效物质成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在此基础上,黄熙提出了生物方剂分析药理(BAP)。例如以药效血清差示色谱法研究丹红注射液治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效物质基础[8]。在对患病大鼠进行给药之后,研究DHI在改善患病大鼠病症的作用,确定最大和最小药效时间点并建立全成分的指纹图谱集。通过比对DHI在对症机体产生最大和最小药效时血清中物质谱的变化差,以HPLC-MS方法结合对照品鉴定DHI的药效物质,并对药效物质进行药效学反馈验证。但此方

中药炮制加工及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的目的、方法及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制剂的不同要求,对原药材进行的一整套加工处理。中药经炮制后,由于加热、加辅料等处理,可以使某些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的成分被溶解出来,有的成分被分解或转化成新的成分,有的成分有量的增减,只有在搞清楚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机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进而为探讨中药炮制原理,制定中药炮制规范,为制定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中药炮制的目的 中药炮制主要有以下目的及作用: 1、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改变药性和功能,增强临床疗效; 3、便于调剂制剂,保证药物质量; 4、矫正不良气味,便于服用; 5、便于保管贮存及保存药效; 6、改变药物或增强药物作用趋向。 中药炮制的方法 明代缪希雍在《炮炙大法》卷首把当时的炮制方法进行了归纳,载述:“按雷公炮炙法有十七:曰炮、曰爁、曰煿、曰炙、曰煨、曰炒、曰煅、曰炼,曰制、曰度、曰飞、曰伏、曰镑、曰摋,曰瞧、曰曝、曰露是也,用者宜如法,各尽其宜。” 近代则依据中药炮制工艺的全过程,将其分为净制、切制和炮炙三大类,《中国药典》一部附录“药材炮制通则”即采用此种分类方法。其中净制包括挑选、筛选、淘洗等。切制包括浸泡、润、漂等软化处理与切片、切段等,炮炙包括炒、烫、煅、制炭、蒸、煮、炖、燀、酒制、醋制、盐制、姜汁制、蜜炙、油炙、制霜、水飞、煨等。 中药炮制加工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其发挥临床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的化学成分是相当复杂的,可以认为中药的作用是综合性的。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由于温度、时间、溶剂及各种不同辅料的处理,使中药的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 1、炮制对中药中苷类成分的影响 苷类是一类由糖和非糖部分组成的化合物。苷类成分在植物的根、皮、花、果实等类药材中含量较高。炮制过程中,应根据含苷类药材的性质区别对待。与苷类共同存在的还有多种酶,此种酶能使苷水解,但含苷类中药,通过炒、蒸炮制后,可以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如白芥子中含有白芥子苷,在芥子酶的作用下,易于水解,生成硫代氰酸,对羟酶及酸性硫酸芥子碱和葡萄糖,白芥子油容易挥发,使临床疗效降低。白芥子炒后,使其所含分解芥子苷的酶被破坏,防止芥子苷的水解,从而减少刺激性,使其发挥利气、散寒的功效。同时,白芥子炒加热炒后,种皮破裂,有效成分易于水中煎出,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2、炮制对中药中挥发油类成分的影响 挥发油是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物,在常温下能挥发。含挥发油的中药,经过加热炮制后,可使所含挥发油显著减少。炮制目地主要是减少或除去某些挥发油的副作用,如麻黄的发汗作用,主要是挥发油,蜜制后,挥发油损耗,故发汗作用减低,而蜜能润肺止咳,更

执业药师的中药化学个知识点

中药化学100个知识点过关(化学部 分争取20分) 中药化学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28/120) 1.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即:(1)挥发性;

(2)热稳定性; (3)水不溶性。 2. 3.按照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单糖是多羟基的醛或酮 4.新鲜大黄中含有蒽酚类成分,由于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蒽醌,因此贮存2年以上的大黄检测不到蒽酚。

5. 【答案解析】 6.【答案解析】考察单糖结构分类及代表化合物。 阿拉不喝无碳糖,给我半缸葡萄糖。 鸡鼠夹击夫要命,果然留痛在一身 7. 考察萜类化合物(常用中药:青龙铁了心;也就是指青蒿、龙胆、穿心莲) 龙脑——双环单萜类

梓醇苷——环烯醚萜苷类 紫衫醇——三环二萜类 青蒿素——单环倍半萜类 穿心莲内酯——双环二萜类 8.含挥发油的常用中药:肉搏挨饿(肉桂、薄荷、艾叶、莪术)----单贴和倍半萜 9.】三萜皂苷实例总结: 10.Ⅰ型:柴胡皂苷a,c,d,e Ⅱ型:柴胡皂苷b 1,b 2 Ⅲ型:柴胡皂苷b 3 ,b 4 Ⅳ型:柴胡皂苷g

Ⅴ型:齐墩果酸衍生物 11.挥发油的化学组成 12.具有中枢兴奋作用的有机胺类生物碱是麻黄碱 13.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双稠哌啶类生物碱是苦参碱 14.具有解痉镇痛、解有机磷中毒和散瞳作用的生物碱是莨菪碱 15.具有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女性闭经、生育功能受损等副作用的含生物

碱药物是雷公藤 16.川乌中所含生物碱的毒性双脂型大于单脂型大于五脂型 糖的定义 17.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从化学结构上看,是糖的定义 18.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从化学结构上看,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以及它们的缩聚物和衍生物。及它们的缩聚物和衍生物。 19.按苷元的化学结构可分:香豆素苷、黄酮苷、蒽醌苷、木脂素苷等 按苷的特殊物理性质分类:如皂苷。 类型含义代表性化合物 氧苷 醇苷通过醇羟基与糖端基羟基脱水而成红景天苷、毛茛苷 酚苷通过酚羟基与糖端基羟基脱水而成天麻苷、水杨苷 氰苷主要指一类α-羟基腈的苷苦杏仁苷 “醇”种“红毛”丹 “水天”缤“酚”多彩 “苦”“氰”戏 21.含氰苷类常用中药 《中国药典》指标成分均为苦杏仁苷 苦杏仁(不低于3.O%) 桃仁(1.5%~3.0%) 郁李仁(不低于2.0%)) 22,香豆素和木脂素;香豆素分为五大类,即简单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类、异香豆素类及其他香豆素类。 23含黄酮类常用中药化学结构类型与质量控制成分黄酮 手捧红花,银杏树下唱情歌 手捧红(满山红)花(槐花),银杏(银杏)树下唱情(黄芩)歌(葛根) 24,龙脑——双环单萜类 梓醇苷——环烯醚萜苷类 紫衫醇——三环二萜类 青蒿素——单环倍半萜类 穿心莲内酯——双环二萜类 萜类常用中药:穿心莲、青蒿、龙胆、 25,皂苷三萜皂苷:苷元为三萜类化合物,其基本骨架由6 个异戊二烯(30 个碳)单位组成。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化学结构的主要结构类型包括:香豆素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本脂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强心苷、萜类化合物、生物碱、甾体皂苷、鞣质三萜皂苷等。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分成。无效反应,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如多糖、蛋白质、鞣质、色素、树脂、油脂和蜡、无机盐等。 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研究包括:碱性、酸性、挥发性、旋光性、水中溶解性、有机溶剂中溶解性、性状、发泡性、溶血性、荧光性质、显色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酶解反应、水解反应。 从药材中提取化学成分的方法有:溶剂法、水蒸气蒸馏法以及升华法等。用溶剂法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常用的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超临界萃取法等。 中药化学成分分离的原理: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间进行分离、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性进行分离、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以及根据物质的沸进行分离。 中药化学成分是遣药组方的物质基础。中药主要是复方用药,从化学成分上看,可能存在同一种药共存成分之间和异种中药成分之间的复合作用。中药化学在中药质量控制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中药指纹图谱重各种色谱法、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及其联用技术、DNA

分子诊断技术、X射线衍射法等现代分析技术的运用。 生物碱主要分布于植物界,在动物界中少有发现。生物碱绝大多数存在于双子叶植物中,已知有50多个科的120多个属中存在生物碱。生物碱在植物体内多数集中分布于某一器官或某一部位,如金鸡纳生物碱主要分布在金鸡纳树皮中。 目前较新的分类方法是按生源途径结合化学结构类型分类。主要要求掌握以下五种基本母核类型生物碱的结构特征。 (1)吡啶类生物碱:此类生物碱多来源于赖氨酸,是由吡啶或哌啶衍生的生物碱。 (2)莨菪烷类生物碱:此类生物碱多来源于鸟氨酸,由莨菪烷环系的C3-醇羟基与有机酸缩合成酯。 (3)异喹啉类生物碱:这类生物碱来源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系,具有异喹啉或四氢异喹啉的基本母核,在植物中分布广泛。主要类型有简单异喹啉类、苄基异喹啉类、原小檗碱类、吗啡烷类。 (4)吲哚类生物碱:这类生物碱来源与色氨酸,其数目较多,结构复杂,多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根据其结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四类:简单吲哚类、色胺吲哚类、单帖吲哚类、双吲哚类。 (5)有机胺类生物碱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1)形状:多数生物碱为结晶形固体,少数为非结晶形粉末。(2)旋光性:含有手性碳原子或本身为手性分子的生物碱都有旋光性,且多呈左旋光性。

中药化学怎么复习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如何复习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和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中药化学成分的基本结构和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鉴定、结构解析、构效关系以及生物合成途径等。在学习(复习)中药化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中药化学包括的诸多研究内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的基础是其化学结构。化学结构决定了相应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理化性质又决定了相应的提取分离和检识鉴定方法。因此化学成分的结构与分类是中药化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掌握了这个核心,其他内容就迎刃而解。在学习时,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核心不动摇,在牢牢掌握这个核心的基础上,去学习其他内容。 《中药化学》第一章“总论”介绍了许多在研究中药各类化学成分时,需要使用的一些共 性知识、技术与方法。运用这些知识、技术与方法研究各类化学成分,是考试时经常、反复涉及到的内容,而在后面章节介绍各类化学成分时,这些考点似乎并未出现,或虽然出现过,也是蜻蜓点水,一划而过,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关键在于学习和掌握“总论”知识。掌握了“总论”部分的知识,后面章节与此有关的内容,就可略过,不必细看。即使书上没有相关内容,而在考试中遇到了(这种情况在中药化学考试中非常普遍),也可 从容应付。因此,以“总论”为基础,学习好“总论”知识,灵活运用“总论”知识解决各类成分的实际问题,在复习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药化学》共包括12章内容,除去第一章“总论”和第十二章“中药化学在中药研究及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余十章分别介绍了十余种各类化学成分。在学习各类化学成分时,必须以“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为主线。只有紧紧抓住这个纲,才能做到纲举目张,游刃有余。 在执业药师的各科考试中,《中药化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较大差异。比如在学习《中药学》时,一个中药具有什么功效,考生死记下来,在考试中遇到相关内容,肯定能够解答正确。而在参加《中药化学》考试时,考生可能会发现考试中涉及到的许多考题内容,在应试指导教材中根本就没有出现过。因此有很多考生慨叹,教材内容记得很熟,但考试时不会做题。真的是考试试题出了问题,超大纲了吗?不是,是考生在学习方法上出了问题。在学习《中药化学》时,切记死记硬背,一定要理解内容。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才可能好记、好学,也才可能记得好、用得好、考得好。因此“理解——记忆——融会贯通”才是学习中药化学知识的正确方法和应对考试的最佳途径。 学习一般包括两个阶段:先把“厚书读薄”为第一阶段,再把“薄书读厚”为第二阶段。前一个学习阶段对考生应付执业药师考试是十分有用和必要的。一方面,执业药师的考试是一个及格即有效的考试,并不要求考生有一个很高的分数;另一方面,考试内容一般覆盖面广,但深度很浅。因此在学习时,一定要先掌握第一级知识(即面上知识、树干知识),而后再 掌握第二级知识(即线上知识、树枝知识),最后掌握第三级知识(即点上知识、树叶知识)。就像建大楼一样,首先需要搭出大楼的骨架,然后再添砖加瓦,最后才是粉饰装修,整个程序是不能颠倒的。一般而言,只要考生掌握了第一级知识和第二级知识,就可能考出一个比较满意的分数。同时在学习难度上,也是第一级知识较第二级知识好掌握,第二级知识较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