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动过缓处理流程图

心动过缓处理流程图

心动过缓处理流程图
心动过缓处理流程图

心动过缓处理流程图

冠心病处理流程

冠心病心绞痛入院常规医嘱 一、入院常规检查 1.急查项目: 心梗三项(科内) 全血细胞分析+血型 血气分析 DIC初筛 电脑多导联心电图(科内) 病重患者:急查胸部正位片 急查心脏彩超(申请单请请注明床边) 急查腹部B超 2.常规项目 2.1常规化验 生化全项+风湿常规+B型钠酸肽 甲状腺检查四 肝炎病毒系列+梅毒血清抗体+艾滋病抗体检测 肿瘤标志物常规(女性或男性) 肾素血管紧张素四项 尿常规1(尿中有红细胞选做尿常规2) 便常规+潜血 普通细菌涂片+革兰染色(球/杆菌,真菌)(肺部感染选做) 细菌培养+药敏(进口)(痰或尿)×2 (泌尿系、肺部感染选做) 血清叶酸+维生素B12(贫血选做) 血清铁代谢四项(贫血选做) 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选做) 2.2.常规检查 胸部正侧位片 心脏彩超 腹部B超(有糖尿病者请注明) 颈动脉超声 下肢动静脉超声 经颅超声多普勒(TCD)(脑电图室) 动态心电图(临时检查,注:科内做只下医嘱,不打申请单) 动态血压(临时检查,注:科内做只下医嘱,不打申请单) 肢体动脉检查+测量(临时处置,注:医生说明×2,只下医嘱,不打申请单)冠脉CTA(冠心病选做) 心肌核素显像(静息或动态)(冠心病选做) 头颅CT、或头颅MRI(脑血管病人选做) 胸部CT平扫或增强(肺部疾患选做) 胸腔超声(胸腔积液选做)

二、常规护理 I级/II级护理(根据病情选择护理级别) 病重通知(病重患者) 低盐低脂饮食/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合并糖尿病患者) 测血压/测生命体征tid (血压不稳定/病重) 记24h出入量(病重,心功能不全患者) 吸氧2-24h/d (根据病情选择吸氧时间) 干化学血糖法测定(科内)(4/日)(合并糖尿病患者) 遥控心电监护/心电监护加氧饱和度24h/d(心律失常,病重,晕厥患者) 三、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 (1)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口服 qd(禁忌:胃肠道活动性出血、阿司匹林过敏或有不耐受阿司匹林的病史) (2)或硫酸氯批格雷75mg 口服qd(适用于消化道病史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禁忌:活动性出血,严重肝脏损伤)。 (3)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qd联合硫酸氢氯吡咯雷75mgqd双联抗聚(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梗患者)。 2.抗凝 低分子肝素量肝素钠/钙注射液 0.4ml ih q12h(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禁忌: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者,疗程7天) 3.抗缺血治疗 3.1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酯类药为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剂,能减少心肌需氧和改善心肌灌注,从而改善心绞痛症状。 临床常用硝酸酯类药物(口服) 药物名称使用方法/剂型剂量用法 硝酸甘油 二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服 普通片(消心痛) 普通片(欣康) 缓释片或胶囊(依姆多) 0.5 -0.6 mg 10一30mg 2Omg 40-6Omg 一般连用不超过3次, 每次相隔5min 每日3-4次口服 每日2次口服 每日1次口服临床常用硝酸酯类药物(静脉) 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禁忌 硝酸甘油注射液 二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爱倍)5mg/1ml 10ml/10mg 开始剂量为5 μg/min,可每3~5分钟 增加5 μg/min,如在20 μg/min时无效 可以10 μg/min递增,以后可20 μg/min。患者对本药的个体差异很大, 静脉滴注无固定适合剂量,应根据个体 的血压、心率和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来 调整用量。 1~2 mg/h开始静滴,根据患者的反应 调整剂量,最大剂量通常不超过为8~ 10 mg,当病人出现心衰时个别病例,可 达50mg/h 禁用于心肌梗塞 早期(有严重低 血压及心动过速 时)、严重贫血、 青光眼、颅内压 增高和已知对硝 酸酯类药物过敏 的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 怀疑缺血性胸痛 紧急评估 1、有无气道阻塞 2、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 3、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 4、神志是否清楚 气道阻塞 呼吸异常 呼之无反应,无脉搏 1、清除气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大管径管吸痰 2、气管切开或者插管 心肺复苏 无上述情况或经处理解除危及生命的情况 稳定后

停止活动,绝对卧床休息,拒探视 大流量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阿司匹林160-325mg嚼服 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化),无效5-20pg/min静脉滴进 胸痛不能缓解则给予吗啡2-4mg静脉注射、必要时重复 建立大静脉通道、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 快速评估(<10分钟) 迅速完成12导联的心电图 简洁而有目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审核完整的溶栓清单(参见《急救流程》一书)、核查禁忌症检查心肌标志物水平、电解质和凝血功能 必要时床边X线检查 回顾初次的12导联心电图 ST段抬高或新出现(或可能新)的LBBB ST段压低或T波倒置

ST段和T波正常或变化无意义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或高危性不稳定型心绞痛(UA) 中段危性不稳定型心绞痛(UA) 辅助治疗(根据禁忌症调节) β—受体阻滞剂(紧急时改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地尔硫卓15-20mg缓慢静脉推注) 氯吡格雷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ACE) 他汀类 不能延迟心肌再灌注治疗 辅助治疗(根据禁忌症调整) 硝酸甘油 β—受体阻滞剂 氯吡格雷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GPllb/lllα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 他汀类 辅助治疗(根据禁忌症调整) 硝酸甘油 β—受体阻滞剂 氯吡格雷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低危者GPllb/lllα拮抗剂 胸痛发作时间≤12小时 是 溶栓治疗 入院溶栓针剂至血管的时间≤30分钟

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一、检查 1. 必须尽快在询问病史的同时完成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大动脉搏动、呼吸、瞳孔、心音、血压等情况; 2. 心电图检查及进行心电监护。 二、治疗原则 (1)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平卧硬板床,拳击胸骨中点一次,如未复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80~100次/分。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 (2)畅通气道:输氧。 (3)人工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时可改为口对鼻呼吸,立即准备好气管插管,安上人工呼吸机。 (4)进一步维持有效循环,若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好必要时可考虑开胸按压。 (5)建立静脉滴注通道:滴注增加心排出量药物及碱性药物:如肾上腺素1mg静注,必要时每隔5~10分钟重复一次;多巴胺每分钟2~10微克/kg静滴;5%碳酸氢钠100ml 静滴。 (6)心电图监测和心律失常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和电技术两方面:1)电击除颤:心室纤颤可用非同步电击除颤,所需能量为200~360焦耳。 2)药物治疗: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胺碘酮、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硫胺、溴苄胺等;若由于洋地黄中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苯妥英钠静注。 3)对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静注治疗。 三.重症监护室处理 (1)维持有效的循环:纠正低血压,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处理心律失常;防治急性左心衰竭等等。 (2)维持有效呼吸:关键问题是要防治脑缺氧及脑水肿,也可用呼吸兴奋剂,自主呼吸恢复前,要连续使用人工呼吸机。若气管插管已用2~3天仍不能拔除,应考虑气管切开。 (3)防治脑缺氧及脑水肿: 1) 低温疗法:头部冰敷,冰帽,体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或使用冰毯降温。 2) 脱水疗法:可用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及白蛋白等药物。 3) 应用镇静剂。 4) 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应用ATP 、辅酶A,细胞色素C,谷氨酸钾等。 (4)防治急性肾衰:尿量每小时少于30ml,应严格控制入水量,防治高血钾,必要时考虑血透治疗。 (5)防治继发感染:最常见的是肺炎、败血症、气管切开伤口感染及尿路感染等,抗生素一般选用对肾脏毒性小的药物,不宜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以防继发真菌感染。 四、疗效标准 1. 第一期复苏胸外按压有效时,可扪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瞳孔缩小,对光有反射。皮肤转色,收缩≥8kpa;达不到以上标准为无效。 2. 第二期复苏有效时,病人自动心搏恢复,皮肤色泽改善,瞳孔小,出现自主呼吸及意识的恢复,达不到以上标准为无效。 3. 第三期处理是心搏恢复后继续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如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肾功能正常,又无继发感染等表现即为痊愈,未全部达到以上标准即为好转。 1

心律失常抢救流程

心律失常抢救流程 恶性心律失常抢救流程 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二.病理生理 (1)冲动形成异常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正常时.窦房结自律性最高,控制全心的活动。如果窦房结的功能降低,或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均可导致冲动形成异常,出现心律失常。 (2)后去极和触发自律性后去极频率较快,振幅较小,膜电位不稳定.一旦这种振荡性去极引起可扩布的动作电位,则产生异常冲动发放,即所谓的触发自律性。 (3)冲动传导异常冲动传导异常包括传导减慢.传导阻滞,如房室结传导阻滞或房室束支传导阻滞。由于房室传导主要由副交感神经控制,因此一些房室传导阻滞可采用阿托品来纠正。 三.临床表现 1.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者,心率超过lOO次/分。

(2)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心率小于60次/分。 (3)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节律不规则。P-P间隔不均匀,相差O.12s以上。 (4)窦性停搏。 (5)病窦综合征病窦综合征是由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导致窦房结起搏及传导功能障碍引起。常见病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及心肌炎等。 2.期前收缩期前收缩又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 (1)房性期前收缩:全代偿间歇。 (2)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3)室性期前收缩。 3.阵发性心动过速体检示心率160~220次/分。心电图特征: (1)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2)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4.扑动与颤动异位节律点发出冲动时,频率超过阵发性心动过速形成扑动和颤动。心电图特征: (1)房扑: (2)房颤; (3)室扑与室颤。 5.房室传导阻滞按阻滞程度可分为三度,I°和Ⅱ°房室传导阻滞为不完全性传导阻滞,Ⅲ°的为完全性传导阻滞。 6.心室内传导阻滞(1)右束支传导阻滞。 (2)左束支传导阻滞。 四.诊疗常规1,对症处理1)心悸的处理 (1)体位轻度心悸不受体位限制,一般情况下可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

心律失常抢救流程.(优选)

恶性心律失常抢救流程 一、病因 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二、病理生理 (1)冲动形成异常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正常时.窦房结自律性最高,控制全心的活动。如果窦房结的功能降低,或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均可导致冲动形成异常,出现心律失常。 (2)后去极和触发自律性后去极频率较快,振幅较小,膜电位不稳定.一旦这种振荡性去极引起可扩布的动作电位,则产生异常冲动发放,即所谓的触发自律性。 (3)冲动传导异常冲动传导异常包括传导减慢、传导阻滞,如房室结传导阻滞或房室束支传导阻滞。由于房室传导主要由副交感神经控制,因此一些房室传导阻滞可采用阿托品来纠正。 三、临床表现 1.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者,心率超过lOO次/分。 (2)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心率小于60次/分。 (3)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节律不规则。P-P间隔不均匀,相差O.12s 以上。 (4)窦性停搏。 (5)病窦综合征病窦综合征是由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导致窦房结起搏及传导功能障碍引起。常见病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及心肌炎等。 2.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又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 (1)房性期前收缩:全代偿间歇。 (2)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3)室性期前收缩。

3.阵发性心动过速 体检示心率160~220次/分。心电图特征: (1)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2)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4.扑动与颤动 异位节律点发出冲动时,频率超过阵发性心动过速形成扑动和颤动。心电图特征: (1)房扑: (2)房颤; (3)室扑与室颤。 5.房室传导阻滞 按阻滞程度可分为三度,I°和Ⅱ°房室传导阻滞为不完全性传导阻滞,Ⅲ°的为完全性传导阻滞。 6.心室内传导阻滞 (1)右束支传导阻滞。 (2)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抢救流程图

1 X 电击除颤 单相波除颤器(传统除颤器):360J 手动双相波除颤器:120J?200J,也可以直接选择200J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无需选择能量,仪器自动设置每次除颤仅给予一次电击,充电时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不停止血管活性药 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骨通道,每3?5分钟重复一次 血管加压素40U静脉推注/骨通道,可代替第一或第二次肾上腺素阿托品1mg静脉推注/骨通道,3?5分钟重复给药 立即重新开始5次30:2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循环 27 —芦 立即重新开始5次30:2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循环 检查是否为可除颤的心律 除颤:电击一次能量与首次相同或更高 抗心律失常药物(除颤前后给药,不中断按压-人工呼吸过程) 胺碘酮300mg静脉推注/骨通道,追加150mg静脉推注/骨通道 没有胺碘酮时使用利多卡因1?1.5mg/kg,继以0.5?0.75 mg/kg静脉推注/骨通道,或最多3次总计量不超过3mg/kg 徒手心肺复苏过程中应注意: 按压快速有力(100次/分);确保胸廓充分回弹;尽量减少按压中 断 一次心肺复苏循环:30次按压然后2次通气;5次循环为1?2分钟避免过度通气;确保气道通畅及气管插管安置正确 建立高级气道后,双人复苏不必再行30:2循环,应持续以100次/分进行胸外按压,同时每分钟通气8?10次,通气时不中断按压。每两分钟检查一次心律,同时通气者与按压者轮换 寻找并治疗可逆转病因 低氧、低血容量、酸中毒、高钾或低钾血症、血栓或栓塞(冠脉或肺)、低血糖、低体温、中毒、心包填塞、创伤、张力性气胸 紧急评估 神智是否清醒 有无气道阻塞 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心跳骤停抢救流程神志不清、气道阻塞 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4 丘 5 无脉性心跳骤停 无呼吸 无脉搏 13 D/R:判断危险和呼救 A:清除气道异物,开放气道,气管插管 B:人工呼吸,2次,避免过度通气 C:胸外心脏按压,以100次/分的频率, 快速有力按压30次 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置患者于坚硬平面上 L 建立静脉通道或者骨通道,控制液体入量 准备电击除颤器,尽可能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大流量吸氧,可以使用球囊面 罩,甚至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 1012 可除颤心律:心室纤顫/无脉 性室性心动过速 检查是否有心律,判断是否为可除颤的心律 25 在继续进行按压-人工呼 吸的同时进行以下处理 不可除颤心律:心脏停博/无脉电活动15 17 18 检查是否为可除颤的心律 除颤:电击一次能量与首次相同或更高 血管活性药 (除颤前后均可用,给药时按压和人工呼吸不停止) 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骨通道,每3?5分钟重复一次 血管加压素40U静脉推注/骨通道,可代替第一或第二次肾上腺素 立即重新开始5次30:2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循环 28 检查是否有心律,判断是否为可除颤的心律 检查是否有脉搏 31 开始复苏后处理 30 19 32 转框13 转框12 22 检查是否为可除颤的心律 23 24 重新开始按压-人工呼吸-除颤-药物开始复苏后处理 骨通道注射: 所有年龄病人均适用(新生儿不常使用骨通道),在心搏停止病人如果预计建立其他液体通道耗时大于90秒,则应该选择骨内通道,病人情况稳定可适当放宽要求通畅穿刺部位是胫骨前,也可以选择股骨远端、踝部正中或髂前上棘 14 26 ■% 20

院内心脏骤停急救流程完整版本

院内心脏骤停急救流程 1、目击病人昏倒或发现病人情况不好:医护人员应首先确定病人是否心脏骤停,通过轻拍重喊判断是否有意识,随后摸颈动脉判断是否有心跳(时间不超过10秒钟),同时观察是否呼吸不正常及存在紫绀。 如确定病人已经心脏骤停,应立即求救(如身边有人,请通知医生或护士),并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 如身边无人应视是成人或儿童,成人可先离开求救,儿童应进行5个循环心肺复苏后离开求救。 求救应在通知到一名医护人员后立即返回实施心肺复苏急救。 建议建立医院院内心肺复苏小组专项急救电话(总值班电话),可由总值班负责通知复苏小组到位。也可考虑在各电脑上设置复苏报警器,通过网络直接通知复苏小组。 2、一人及多人心肺复苏:围绕生存链(早按压且少中断按压;早除颤;早气管插管和早期建立静脉通路使用肾上腺素)要点先后或同时进行。 3、复苏小组应在接到求救后10分钟内赶到,协助抢救,重点分析心脏骤停原因及未能复苏原因(6H6T),注意脑复苏及超长期复苏。建议医院在各病区配置A E D ,或由复苏小组携带。 4、当班医护人员在抢救空隙应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及医院相关领导。 5、注意医疗相关证据的收集与保存,与家属做好沟通,必要时启动医疗纠纷预警。

1 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一、检查 1.必须尽快在询问病史的同时完成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大动脉搏动、呼吸、 瞳孔、心音、血压等情况; 2.心电图检查及进行心电监护。 二、治疗原则 (1)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平卧硬板床,拳击胸骨中点一次,如未复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80~100次/分。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 (2)畅通气道:输氧。 (3)人工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时可改为口对鼻呼吸,立即准备好气管插管,安上人工呼吸机。 (4)进一步维持有效循环,若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好必要时可考虑开胸按压。 (5)建立静脉滴注通道:滴注增加心排出量药物及碱性药物:如肾上腺素1mg 静注,必要时每隔5~10分钟重复一次;多巴胺每分钟2~10微克/kg静滴;5%碳酸氢钠100ml静滴。

成人心脏骤停抢救流程图

1.开始心肺复苏 ●给氧 ●连接监护仪/除颤器 是否为可电击心律? 是 2.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3.电击 4.心肺复苏2分钟 ●建立静脉/骨内通路 是否为可电击心律 是 5.电击 6.心肺复苏2分钟 ●每3-5分钟给予肾上腺素 ●考虑建立高级气道并描计 二氧化碳波形图 是否为可电击心律? 是 7.电击 8.心肺复苏2分钟 ●胺碘酮或利多卡因 ●治疗可逆性病因 否 9.心搏停止/无脉性电活动 10.心肺复苏2分钟 ●建立静脉/骨内通路 ●每3-5分钟给予肾上腺素 ●考虑建立高级气道井描计 二氧化碳波形图 是否为可电击心律? 是转至5或7

11.心肺复苏2分钟 ●治疗可逆性病因 是否为可电击心律? 否 12 ●如果没有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体征,请转至10或11 ●如果自主循环恢复,请转至“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治疗” 心肺复苏质量 ·用力快速按压,按压深度至少5cm,速率为每分钟100-120次,并确保胸廓完全回弹。·尽量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每2分钟更换一次按压者,如感觉疲劳可提早更换。 ·如果未建立高级气道,按压一通气比率为30:2。 ·定量二氧化碳波形图 如果PETCO?<10mm Hg,应设法改进心肺复苏质量。 ·动脉内血压监测 如果舒张期血压(舒张压)<20mm Hg,应设法改进心肺复苏质量。 除颤的电击能量 ·双相波除颤器:制造商推荐能量(例如.初始能量为120-200J):如果未知,请使用可用的最高能量。 第二次和随后的能量应相当,而且可考虑使用更高能量。 ·单相:360J 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静脉/骨内注射剂量:每3-5分钟1mg ·胺碘酮静脉/骨内注射剂量:第一剂:300mg推注,第二剂:150mg。 或 利多卡因静脉/骨内注射剂量:第一剂:1-1.5mg/kg,第二剂:0.5-0,75mg/kg。 高级气道 ·气管内插管或声门上高级气道。 ·通过二氧化碳波形图或二氧化碳测定确认及检测气管内插管的放置。 ·建立高级气道后,每6秒给予1次呼吸(10次呼吸/分钟),同时持续胸外按压。 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 ·脉搏和血压 ·PETCO?突然持续升高(通常>=40mmHg) ·动脉内监测到自主动脉压波形

整理急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图

急 危 重 病 人 抢 救 流 程 图 20 年月日A4打印/ 可编辑

1.采购需求 1.服务需求一览表 1.招标编号:0686-2041Q3561152Z 2.项目名称:急诊临床信息系统建设(软件) 3.采购内容: 注:具体服务需求详见第二部分

1.服务要求 一、系统基本要求 急诊软件系统应该采用真正的SOA三层架构体系,应遵循《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及国家有关规章制度。系统要求与院方的集成平台、HIS、LIS、PACS 等系统无缝集成,并应提供标准的数据交换接口,支持被医院其他信息系统的应用集成。 系统应该在现有医疗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基于医疗信息标准体系,利用中间件技术实现异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患者无论是步行来院还是救护车来院,均先到达分诊台,由分诊程序通过设备联机自动采集的病人体征和症状点选、病情评估调用分诊知识库为患者自动分级。其中三四级的患者按分诊序号进入诊室就诊,一二级的患者进入抢救室。系统支持先分诊后挂号与先挂号后分诊模式,通过与HIS的接口设计,实现信息共享,减少重复劳动。对于无名氏重急症患者,系统提供无名氏登记功能,可以先抢救,后补录身份信息,后挂号后收费。对于群伤涌入大批重症患者,系统提供一键分诊功能,直接进入抢救室抢救。通过抢救区和诊室区,可以根据病情和医院实际医疗资源情况,把病人转归至输液、留观、住院等各个区域。抢救区、留观区与诊室区域之间更是可以任意流转。 二、系统设计要求 1)先进性。采用先进的基于构件/构架的设计思想和开发方法,支持大用户量并发访问,包括大并发下的缓存技术,页面异步数据交换,支持html5等新的互联网技术。 2)安全性。系统采用分级管理模式,对不同级别用户的操作权限和数据访问范围有严格的限制,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设置安全策略,支持定期备份。 3)兼容性。技术上按照国际标准,同时符合国家标准,支持多种主流浏览器访问,自适应移动设备在线浏览,实现良好的跨平台能力,便于与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互。 4)开发技术。系统采用B/S架构,数据库支持SQL Server等大型数据库,支持主流的应用服务器。 5)可扩展性。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框架,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可相互关联。在已有功能基础上添加新模块或新功能,都非常方便。而且系统采用对象化设计理念,程序接口和数据接口都要清晰,便于二次开发。

心动过缓(临床路径)

心动过缓临床路径 (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一、心动过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ICD-10:I20.0/20.1/20.9)或III度房室阻滞(ICD-10:I21.4);行永久起搏器臵入术(ICD-9-CM-3:36.06/36.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目前认识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脏电生理和起搏分会起搏学组,2010年)及ACC/AHA与ESC相关指南。 1.临床表现: 起病隐袭,进展缓慢,有时是偶然被发现的。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动过缓的程度。通常心率不低于50次/分,可以不引起症状。当心率进一步降低或出现大于3秒的长间隙,引起心脑供血不足时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症状,轻者出现头晕眼花、短暂眩晕、近似晕厥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出现晕厥、心绞痛及阿-斯综合征。长期心动过缓会导致全身症状,如乏力、纳差、记忆力减退、运动耐力下降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明确症状与缓慢性心律失常相关性是定义症状性心动过缓的必需。症状性心动过缓是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的适应

征。 2.临床类型:心动过缓常见类型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是指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病变和功能减退导致窦房结冲动形成障碍,引起的一系列心律失常的综合征,简称为病窦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括一系列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慢快综合征。 (2)房室传导阻滞系指由于房室交界区不应期延长所引起的房室之间传导缓慢或中断的现象。阻滞部位可在房室结、希氏束及双束支。按阻滞的严重程度可分为I、II、III 度,I度传导阻滞表现为每次冲动传导时间延长;II度传导阻滞表现为部分冲动传导中断;III度传导阻滞表现为全部冲动均不能下传。 3. 心电图表现: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可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心电图表现: ①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以下,持续≥1分钟; ②二度II型及以上窦房传导阻滞; ③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 ④窦性停搏>3.0s; ⑤慢快综合征,即窦性心动过缓伴有短阵房性心动过

住院患者危急值管理及处理流程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住院患者危急值管理及处理流程 为加强危急值管理,确保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以便临床医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危急值”或“危急情况”是指辅助检查结果出现时,该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需要临床医生紧急救治。 一、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

二、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及内容 (一)报告处理流程 当检验结果出现“危急值”时,在确认检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危急值结果在工作站闪屏,临床科室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并立即处理;如果闪屏20分钟后科室未处理,检验科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由临床科室有资质的医护人员接听电话,在电话中确认危急值的相关信息无误后,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并通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立即处理。医师将危急值处理情况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二)检验科危急值或警戒区间报告项目一览(附件1)(三)参照危急值管理的检验项目(附件2) 三、医学影像科、超声科、心电图室、药学部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及内容 (一)报告处理流程 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复核患者病史情况,并请副主任及以上医师(或值班主任)复核。复核后,立即通知到病区当班医护人员,报告科室做好本科室的登记工作。临床科室有资质的医护人员接到报告并确认危急值的相关信息无误后,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并通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立即

处理。医师将危急值处理情况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二)报告内容 1、医学影像科“危急情况” (1)普放室“危急情况”: ①小儿一侧肺不张; ②气管、支气管异物,纵隔摆动; ③小儿液气胸(大于50%以上)或张力性气胸; ④急性肺水肿; ⑤心包填塞; ⑥食道异物、纵隔气肿; ⑦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肠套叠、外伤性膈疝; ⑧严重骨关节创伤:脊柱骨折伴脊柱长轴成角畸形、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裂伤及/或液气胸、骨盆多发骨折。 (2)CT室“危急情况” ①严重的颅脑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③急性脑疝; ④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及以上); ⑤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裂伤及/或液气胸; ⑥重要血管急性栓塞,包括肺栓塞(累及肺动脉主干

急危重症抢救流程图集

急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陪人禁入 病情较重 说明:1、CT 、X 、检验等检查项目需根据患者病情及抢救押金情况而定。 2、急救药物若缺可由护士去药房借用后一起结算。 记录(医生记录抢救病历) (护士记录抢救项目清单) 进一步抢救或收入病房 抢救成功(医生开出所有抢救治疗单,护士或陪人去收费处初步结算) 观察病情、化验单、影像检查结果进一步评估 请相关二线班会诊 留观室 向陪人交待病情及签危重通知单 初步抢救治疗(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按病种进行常规抢救措施等) 急救患者就诊 初步判断病情 重症监护室

急救通则(Fist Aid ) 一个需要进行抢救的病人或者可能需要抢救的患者 第一步 紧急评估:判断患者有我危及生命的情况 A :有无气道阻塞 B :有无呼吸,呼吸频率和程度 B :有无体表可见大量出血 C :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 S :神志是否清楚 第二步 立即解除危及生命的情况 气道阻塞 呼吸异常 呼之无反应,无脉搏 重要大出血 ●清除气道血块和异物 ●开放气道并保持气道通畅;大管径管吸痰 ●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 心肺复苏 立即对外表能控制的大出血进行止血(压迫、结扎) 第三步 次级评估:判断是否有严重或者其他紧急的情况 ●简要、迅速系统的病史了解和体格检查 ●必要和主要的诊断性治疗试验和辅助检查 第四步 优先处理患者当前最为严重的或者其他紧急问题 A 固定重要部位的骨折、闭合胸腹部伤口 B 建立静脉通道或者骨通道,对危重或者如果90秒钟无法建立静脉通道则需要建立骨通道 C 吸氧:通常需要大流量,目标是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D 抗休克(见休克抢救流程图) E 纠正呼吸、循环、代谢内分泌紊乱 第五步 主要的一般性处理 ●体位:通常需要卧床休息,侧卧位、面向一侧可以防止误吸和窒息 ●监护:进一步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必要时检测出入量 ●生命体征:力争保持在理想状态:血压90-160/60-100mmHg ,心率50-100次/分,呼吸12-25次/分 ●如为感染性疾病,治疗严重感染 ●处理广泛的软组织损伤 ●治疗其他的特殊急诊问题 ●寻求完整、全面的资料(包括病史) ●选择适当的进一步诊断性治疗试验和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正确确定去向(例如,是否住院、去ICU 、留院短暂观察或回家) ●完整记录、充分反映病人抢救、治疗和检查情况 ●尽可能满足患者的愿望和要求 紧急评估 抢救措施 评估和判断 一般性处理 注释说明

危重抢救制度及流程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 组织并主持抢救。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 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特 殊病人或需多专业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上报医务科、业务副院长。原则上由医务科或业务副院长领导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救工作 者,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2.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 职。对危重病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各种记录及时全面。涉及到法律纠纷的,要报告医务科。 3.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医嘱。执行口 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事后及时补记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 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 4.安排有权威的专门人员及时向患者家属或单位讲明病情及预后, 以期取得家属或单位的配合,了解患者家属的意见,告知内容须记 录在病历上。发出病重(危)通知书,医师和家属双签字,完成告 知义务。两个科室以上联合抢救时,须共同承担告知义务,以主要实 施科室(如手术)为主。 5.抢救记录,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内容包括:病情变化情况,抢救时间(精确到分)、抢救经过、检查和治疗的时间、参加抢救 人员及技术职称、上级医师意见及执行情况、是否下达病重、病危 通知书,有无知情同意书及家属签字等;死亡患者须注明死亡时间和

死亡原因。 6.拒绝抢救的患者,须有详细记录及患者直系亲属代表签字。一定 要详细交代检查、抢救与治疗的必要性、可能的作用、副作用;强调拒绝抢救的后果。 7.抢救工作期间,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检查科室,应积极配合 抢救。 8.急、危重症患者离开病房检查治疗或进入手术室的途中,须有 医务人员陪同,根据患者情况,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及药品。 9.患者死亡后,医生须向患者家属提出尸检建议,并将家属意见记 入病历,家属签字。家属同意尸检的,须按程序填写尸检同意书。10.各科的抢救设备须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有关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设备的使用。

危急值管理及处理流程

危急值结 果在临床 科室工作 如果闪屏20 分钟后科室 未处理 医学影像 危急情况 超声科危 急情况 心电图 危急情况 药学部 危急情况 临床科室有资 质的医护人员 看到闪屏,在 《危急值报告 登记本》上逐项 检查科室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 室人员“危急值”结果 做好“危急值” 临床科室有资质的医护人员接听电话, 确认危急值的相关信息无误 后,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通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立即处 一1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住院患者危急值管理及处理流程 文件编号 2YWC201319 生效日期 2015-9-11 修订版本 第二版 修订日期 2015-9-11 修订依据 3.2.3.1 起草部门 医务处 使用范围 全院 批准部门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为加强危急值管理,确保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以便临 床医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 度。 “危急值”或“危急情况”是指辅助检查结果出现时, 该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需要临床医生紧急 救治 、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 二、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及内容 检验科 危急值

(一)报告处理流程当检验结果出现“危急值”时,在确认检验过 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危急值结果在工作站闪屏,临床科室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并立即处理;如果闪屏20 分钟后科室未处理,检验科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由临床科室有资质的医护人员接听电话,在电话中确认危急值的相关信息无误后,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并通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立即处理。医师将危急值处理情况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二)检验科危急值或警戒区间报告项目一览(附件1) (三)参照危急值管理的检验项目(附件2) 三、医学影像科、超声科、心电图室、药学部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及内容 (一)报告处理流程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复核患者病史情况,并请副主任及以上医师(或值班主任)复核。复核后,立即通知到病区当班医护人员,报告科室做好本科室的登记工作。临床科室有资质的医护人员接到报告并确认危急值的相关信息无误后,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并通知主管医师 或值班医师立即 处理。医师将危急值处理情况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二)报告内容 1、医学影像科“危急情况” (1)普放室“危急情况”:

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流程图

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流程 1 2 9 9 3

4

否 是 是

备注: ①首剂为300mg(或5mg/kg)经静脉或经骨髓腔内注射,用20ml 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快速推注,随后电除颤1次,如仍未转复,可于10~15min后再应用150mg,如需要可以重复6~8次。在首个24h 内使用维持剂量,开始6h内1mg/min,后18为0.5mg/min 总量不超过2.0~2.2g。如果没有胺碘酮,可使用利多卡因,初始剂量为1.0~1.5mg/kg静脉注射,如果室颤/无脉性室速持续,每隔5~10min后可再用0.50~0.75mg/kg 静脉注射,直到最大量为3mg/kg。药物应用不应干扰CPR 和电除颤的进行 ②5H(Hypoxia低氧血症、Hypovolemia低血容量、Hydrogen ion-acidosis酸中毒、Hyper/Hypokalemia高/低血钾、Hypothermia 低体温:i轻度低体温>34℃,ii中度低体温30-34℃,iii重度低体温<30℃) 5T(T ablets 药物中毒/过敏、Tamponade, cardiac 心包填塞、Tension Pneumothorax 张力性气胸、Thrombosis, ACS 心梗、冠脉栓塞、Thrombosis,pulmonary embolism 肺栓塞) 成人、儿童和婴儿基础生命支持关键步骤总结

备注: ①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 )指南强调先进行胸外按压(C ),再行保持气道通畅 (A )和人工呼吸(B )的操作,即CPR 的程序是C -A -B 。但如果明确是由于窒息而造成SCA ,应进行传统CPR 程序即A -B -C 心律失常抢救流程 稳定 是 否

产科12种急危重症抢救流程预案方案流程图 最新

产科12种急危重症抢救流程 产后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1、根据不同病因采用相应措施:如子宫收缩不良应用宫缩剂、按摩子宫等。 2、开放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 3、组成抢救小组,人员包括产科大夫、产科护士、麻醉科大夫。持续导尿、记尿量;持续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急查血常规、血凝四项、血生化;配血备血等。 4、迅速补液,20分钟内补液1000ml,后40分钟补液1000ml,好转后6小时内再补1000ml,按先晶体后胶体补液原则进行。 5、血HCT维持在30%左右,孕产妇死亡率最低,故输血应维持血HCT在30%左右为宜,最好输新鲜全血。 6、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多巴胺20mg + 5%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滴速;酚妥拉明20mg + 5%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滴速。 7、其他药物应用:如阿托品、654-2、东莨菪碱。如有电解质紊乱表现,给予纠正。 8、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 9、护肾:在补足液体的情况下若每小时尿量小于17ml,予速尿20mg入壶;必要时加倍给予。

10、护心:若有心衰表现,给予西地兰0.4mg 静注(慢)。 11、必要时果断行子宫切除术。 DIC抢救流程 1、高凝阶段:凝血时间缩短,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增多。应用肝素、潘生丁、阿司匹林、右旋糖酐、抑肽酶等。 2、消耗性低凝期:血小板小于100×109/L,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补充凝血因子、输新鲜血、输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复合物,补充Vitk1。 3、继发性纤溶期:3P试验阴性,凝血酶原时间延长,FDP定量大于20ug/ml,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2聚体阳性。给予6-氨基己酸、止血环酸、止血芳酸、新凝灵、立止血等治疗。 4、改善器官功能:给氧、抗休克、利尿、纠正酸中毒。 5、去除病因,处理原发病。 羊水栓塞抢救紧急预案流程 1、抗过敏:地塞米松20-40mg静脉滴注或氢化可的松300-400mg静脉滴注。 2、解除肺动脉高压:罂粟碱30-90mg静脉入壶;阿托品1-2mg静脉入壶;氨茶碱250-500mg静脉滴注。

抢救流程图.dps

呼吸性碱中毒抢救流程图 过度通气 二氧化碳分压下降 创伤 感染 呼吸机因素 中枢性 癔症 调整呼吸参数 原发病治疗 纠正碱中毒 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护 对症处理,严防并发症 及时评估 诊疗结果 增加呼吸道死腔;纸袋罩口鼻,吸入含5%二氧化碳的氧气, 有抽搐者静注葡萄糖酸钙

救 治 原 则 一 般 治 疗 心 绞 痛 发 作 时 的 治 疗 心 绞 痛 缓 解 期 的 治 疗 手术治疗 增加冠脉流量 降低心肌耗氧量 减轻心脏负荷 速效冠脉扩张剂的作用 使用扩冠药,提高冠脉灌注压,冠脉重建术,贫血者补红细胞 去除引起心动过速等其他增加心肌耗氧的各种病因,降低基础代谢 严格防治高血脂症、高血压、高血糖和超体重 饮食清淡,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锻炼,劳逸结合 停止一切活动和工作,强调就地休息 发作不频繁,病情不严重者,长期服用长效硝酸盐类及小剂量阿司匹林 发作时办心率失常或血压偏高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加硝酸盐,如普萘洛尔 (心得安)加异山梨酯(消心痛)等治疗 严重并进行加重者,加用下述方法治疗:右旋糖酐,706代血浆,体外反搏,高压氧等 卧位型心绞痛可试用利尿剂 中间型综合征一般按急性心肌梗死处理 消除病人恐惧心理,稳定情绪,防止劳累、激动、紧张、迎风行走等 硝酸甘油片舌下含化,或硝酸甘油气雾剂口腔喷雾,二硝酸异山梨醇舌下含化 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PTCA,支架置入 不稳定型心绞痛抢救流程图

产后出血 产后宫缩乏力 胎盘因素 凝血功能障碍 软产到损伤 缝合止血 按摩子宫、 药物缩宫 粘连 嵌顿 植入 吸氧,补充血容量,纠正酸 中毒,多巴胺、多巴胺丁胺 麻醉取胎盘 面积1/3内 面积1/3以上 肝素 氨基乙酸 子宫收缩 无菌纱布填塞宫腔 结扎髂内动脉、子宫动脉 子宫切除 徒手剥离 产后出血抢救流程图 病因治疗 出 血 减 少 出血不止

危重重症抢救流程图

急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陪人禁入 病情较重 说明:1、CT 、X 、检验等检查项目需根据患者病情及抢救押金情况而定。 2、急救药物若缺可由护士去药房借用后一起结算。 记录(医生记录抢救病历) (护士记录抢救项目清单) 进一步抢救或收入病房 抢救成功(医生开出所有抢救治疗单,护士或陪人去收费处初步结算) 观察病情、化验单、影像检查结果进一步评估 请相关二线班会诊 留观室 向陪人交待病情及签危重通知单 初步抢救治疗(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按病种进行常规抢救措施等) 急救患者就诊 初步判断病情 重症监护室

急救通则(Fist Aid ) 一个需要进行抢救的病人或者可能需要抢救的患者 第一步 紧急评估:判断患者有我危及生命的情况 A :有无气道阻塞 B :有无呼吸,呼吸频率和程度 B :有无体表可见大量出血 C :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 S :神志是否清楚 第二步 立即解除危及生命的情况 气道阻塞 呼吸异常 呼之无反应,无脉搏 重要大出血 ●清除气道血块和异物 ●开放气道并保持气道通畅;大管径管吸痰 ●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 心肺复苏 立即对外表能控制的大出血进行止血(压迫、结扎) 第三步 次级评估:判断是否有严重或者其他紧急的情况 ●简要、迅速系统的病史了解和体格检查 ●必要和主要的诊断性治疗试验和辅助检查 第四步 优先处理患者当前最为严重的或者其他紧急问题 A 固定重要部位的骨折、闭合胸腹部伤口 B 建立静脉通道或者骨通道,对危重或者如果90秒钟无法建立静脉通道则需要建立骨通道 C 吸氧:通常需要大流量,目标是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D 抗休克(见休克抢救流程图) E 纠正呼吸、循环、代谢内分泌紊乱 第五步 主要的一般性处理 ●体位:通常需要卧床休息,侧卧位、面向一侧可以防止误吸和窒息 ●监护:进一步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必要时检测出入量 ●生命体征:力争保持在理想状态:血压90-160/60-100mmHg ,心率50-100次/分,呼吸12-25次/分 ●如为感染性疾病,治疗严重感染 ●处理广泛的软组织损伤 ●治疗其他的特殊急诊问题 ●寻求完整、全面的资料(包括病史) ●选择适当的进一步诊断性治疗试验和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正确确定去向(例如,是否住院、去ICU 、留院短暂观察或回家) ●完整记录、充分反映病人抢救、治疗和检查情况 ●尽可能满足患者的愿望和要求 紧急评估 抢救措施 评估和判断 一般性处理 注释说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