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月26日禁毒防艾安全教育教案

6月26日禁毒防艾安全教育教案

6月26日禁毒防艾安全教育教案
6月26日禁毒防艾安全教育教案

6月26日禁毒防艾安全教育教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禁毒防艾”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师生的“禁毒防艾”意识,自觉抵制毒品侵袭与预防艾滋病的能力,在国际禁毒日到来之前,为各位老师分享最新禁毒防艾教育范文如下: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组织观看禁毒教育电影及青少年禁毒宣传片,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青少年禁毒的问题

出示课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师:毒品损害健康,残害生命,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防线薄弱,好奇心强、判断是非能力差,容易成为毒品侵袭的人群。

据调查,在我国的吸毒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0%以上。而且,近年来中小学生群体吸毒现象有所增加。特别是随着“摇头丸”的出现,青少年吸毒人数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吸毒年龄也更加“年轻化”。如果把毒品比做猛兽,那么它最容易下口的对象就是青少年;如果把毒品比做瘟疫,最容易感染的也是青少年。青少年一旦“染毒”,其身心健康受到的损害,远大于成人。

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指名回答)

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组织观看禁毒教育电影及青少年禁毒宣传片,问: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谈话。)

三、介绍毒品的危害。(结合图片)

问: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1.毒品毁人毁健康。

(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4)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

2.毒品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1)丧失工作能力。

(2)倾家荡产。

(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四、给学生读有关吸毒者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

五、讨论,交流体会。

1.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以及危害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自由发言。

六、让学生了解防毒的方法。

1.问:当有人向提供毒品时,你会怎样做?(学生发言。)

2.防毒有五种措施:

一是直接拒绝;

二是找借口溜走;

三是提出反意见或转移话题;

四是秘密报案(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拨打报警电话号110);

五是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七、总结。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安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如今,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中小学生从小要又防毒意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塑造美好人生。

禁毒防艾知识宣传资料

禁毒防艾宣传材料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英文AIDS的音译,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中文根据英文全称(Acquired l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字头缩写“AIDS”,音译为“艾滋病”。 这个命名表达了艾滋病的完整概念,从中可以了解艾滋病三个明确定义:第一,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第二,免疫缺陷:表示在发病机理方面,主要是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第三,综合征: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各种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状群。 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有何不同? 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内起,人体就开始了同它的斗争。病毒在人体内的 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开始阶段,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因而没有明显的症状,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当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后,其他病菌就会乘虚而入,使人发生多种疾病,一般被称为机会性感染,如严重的腹泻、肺炎或某些癌症等,这时感染者就成为艾滋病患者了。 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患者可由数月至数年,一般为8~10年,最长可达19年以上。 3、健康人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当健康人的皮肤和黏膜出现了伤口,而这些伤口又恰好接触到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和伤口渗出液等,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4、艾滋病可以治疗吗? 自1981年在美国首先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已在全世界蔓延。虽然人类同艾滋病的斗争已有20多年,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发明有效的疫苗和治愈该疾病的方法。 5、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会有哪些表现? 艾滋病的潜伏期(指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出现艾滋病症状和体征的时间)一般为6个月~5年,亦有长达10余年者;艾滋病的窗口期(指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形成抗体所需时间)一般为5周左右。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出现症状,可分为四个时期: (1)急性感染期。有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个别有头痛、皮疹、脑膜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 (2)无症状感染期。常无任何症状及体征。但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几乎达100%。 (3)全身性持续性淋巴结肿大期。持续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结肿大,全身有两处以上部位淋巴结肿大,一般1厘米大小,不疼痛。 (4)艾滋病期。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持续不规则低热超过一个月。慢性腹泻超过4~5次/日,3个月内体重下降>10%。患者有突发的咳嗽、气短、血氧分压下降等肺功能衰竭症状,常合并有口腔念珠菌感染,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弓体虫病,隐球菌脑膜炎,以及进展迅速的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粘膜的Kaposi肉瘤,淋巴瘤等。

2016学校禁毒防艾主题班会教案

2016学校禁毒防艾主题班会教案 篇一:高中学校禁毒防艾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组织观看禁毒教育电影及青少年禁毒宣传片,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青少年禁毒的问题 出示课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师:毒品损害健康,残害生命,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防线薄弱,好奇心强、判断是非能力差,容易成为毒品侵袭的人群。 据调查,在我国的吸毒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0%以上。而且,近年来中小学生群体吸毒现象有所增加。特别是随着“摇头丸”的出现,青少年吸毒人数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吸毒年龄也更加“年轻化”。如果把毒品比做猛兽,那么它最容易下口的对象就是青少年;如果把毒品比做瘟疫,最容易感染的也是青少年。青少年一旦“染毒”,其身心健康受到的损害,远大于成人。 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指名回答)

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组织观看禁毒教育电影及青少年禁毒宣传片,问: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谈话。) 三、介绍毒品的危害(结合图片) 问: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1.毒品毁人毁健康。 (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4)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 2.毒品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1)丧失工作能力。 (2)倾家荡产。 (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四、给学生读有关吸毒者的,使学生受到教育 五、讨论,交流体会 1.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以及危害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自由发言。 六、让学生了解防毒的方法 1.问:当有人向提供毒品时,你会怎样做?(学生发言。)

小学二年级禁毒安全教育教案

小学二年级禁毒安全教育教案 黄红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图片故事,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手段: 图片、多媒体辅助 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么,什么是毒品呢?毒品有哪些呢?谁能说一说? 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让学生看图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摇头丸。这些毒品长期饮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自由交流)

三、介绍毒品的危害 1、毒品毁人毁健康 (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4)传染性疾病及“艾滋病(AIDS) 2、毒品令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1)丧失工作能力 (2)倾家荡产 (3)给家人带来无尽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四、给学生读有关吸毒者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 五、讨论交流体会 1、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以及危害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发言 六、让学生了解防毒的方法 防毒有五种措施: 创设情境(1):路人问学生甲想不想尝试一下快乐的感觉?路人见学生甲没有表态,就拿出了一包白粉状的物品倒在锡纸上用烟点着锡纸,随即就看到缕缕白烟升起。路人让学生甲用鼻子闻一闻,这时如果你是学生甲你会怎么办?

禁毒防艾宣传口号

禁毒防艾宣传口号 推荐口号 1、禁毒防艾,远离毒品,关爱未来 2、禁毒防艾,刻不容缓 3、远离毒品,预防艾滋 4、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5、吸毒违法,种毒必究,贩毒有罪 6、禁毒光荣,吸毒可耻 7、预防艾滋,你我同参与 8、拒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9、抵制毒品,参与禁毒 10、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 11、一人吸毒,全家遭殃,社会受害 国际禁毒日时间:每年的6月26日。 历年国际禁毒日主题: 1992年国际禁毒日主题:毒品,全球问题,需要全球解决1993年国际禁毒日主题:实施教育,抵制毒品 1994年国际禁毒日主题:女性,吸毒,抵制毒品 1995年国际禁毒日主题:国际合作禁毒,联合国90年代中禁毒回顾

1996年国际禁毒日主题:滥用毒品与非法贩运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后果 1997年国际禁毒日主题:让大众远离毒品 1998年国际禁毒日主题:无毒世界我们能做到 1999年国际禁毒日主题:亲近音乐,远离毒品 2000年国际禁毒日主题:面对现实,拒绝堕落和暴力2001年国际禁毒日主题:体育拒绝毒品 2002年国际禁毒日主题:吸毒与艾滋病 2003年国际禁毒日主题:让我们讨论毒品问题 2004年国际禁毒日主题:抵制毒品,参与禁毒 2005年国际禁毒日主题:珍惜自我,健康选择 2006年国际禁毒日主题:毒品不是儿戏 2007年国际禁毒日主题:控制毒品 2008年国际禁毒日主题:依法禁毒、构建和谐 2009年的主题为“珍惜生命,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2010年的主题为“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 还有一些2009年禁毒日的口号(不是主题) 1、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 2、手拉手远离新型毒品齐参与共筑防毒长城 3、开展创建无毒娱乐场所活动,确保一方净土。

整理三年级禁毒防艾教案

三年级禁毒防艾教案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

《艾滋病及其预防》教案 ——(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八年级第28课 武汉市第三职业教育中心周青 【教学目标】 1. 知道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特性和区别,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核心。 2.正确认识艾滋病,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 4.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教学背景分析】 知道和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特性,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能够真正正确认识艾滋病和了解艾滋病对人类社会(重点在个人及家庭)的危害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对他人、社会的责任感。再加之青少年学生总认为艾滋病离自己还很遥远,又缺乏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了解,实例和数字说明艾滋病离青少年学生并不遥远。通过本课教学加深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正确的预防、高度的重视是预防艾滋病最好的“疫苗”。 【教学形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对象】初中各年级,教学班级人数不限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点入话题: 师述:小杰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期介绍艾滋病的专题节目,画面里艾滋病晚期病人的痛苦模样吓得他赶快转了频道。后来小杰在与同学们谈论艾滋病时产生了许多疑惑,他不明白艾滋病病人到底是怎么得病的,还担心自己会被传染。由于对艾滋病的不了解,有些人如果碰到艾滋病病人,恐怕还是会“敬而远之”。请问你看了会有什么反应? 二、讲授新课: (演示PPT,观看图片)下面让我们亲眼感受艾滋病晚期病人的痛苦模样,说出你们的感受,如果你遇到了艾滋病病人,你会怎么做? (请一至三个学生描述) 1. 什么是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为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通常我们采用它的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称之为“艾滋病”。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具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征,是一种病死率相当高的严重传染病。 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通常被称为“艾滋病病毒”。 注意:艾滋病病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区别:

禁毒防艾教案

“禁毒防艾”教案 170班施绍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2、让学生知道吸毒成瘾会导致艾滋病,如何预防艾滋病。 3、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 【重点难点】 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2、如何预防艾滋病。 【教学方法】 观看VCD 谈观后感查资料观看图片讨论及总结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观看VCD禁毒教育宣传片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 1、吸毒摧残人生 对身体的危害性很大,吸毒者会自伤、自杀、自残。 2、吸毒毁灭家庭 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3、吸毒危害社会 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 (二)、进一步了解毒品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A、毒品的种类 B、毒品的危害 C、如何预防艾滋病 (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交流收集的资料 2、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即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四)、讨论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 1、引导学生看宣传图片,组织学生讨论。 2、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 织金五小付雨 教学内容:认识毒品、了解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图片的故事,教育和引导小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毒品,吸毒的危害,提高抵制毒品的能力。教学准备:学生收集资料,教师借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用罂粟花图片导入,出示课件。 同学们喜欢这些花吗?(喜欢)但人们常说:“最美的蛇有最美的花纹,最毒的花有最美的风姿”。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花的果实最终会成为什么吗?-------(毒品)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有关毒品的话题。二、出示题目:《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谈到毒品,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毒品吗?(生答) 三、认识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谈话:看来同学们知道不少毒品,那么究竟国家是怎样给毒品下定义的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种类:(在出示每一种毒品名称课件的同时,给学生介绍其特性) 讲解:(让学生看幻灯片)毒品的品种很多 (1)鸦片:罂粟花一罂栗果一鸦片(俗称“大烟”),是从罂粟未成熟的罂粟果中流出的浆汁,风干后成深棕色的膏状物,在解放前有的称鸦片为“福寿膏”。鸦片极易使人染上毒瘾,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 (2)吗啡:是由鸦片制成的,其麻醉药力是鸦片的10—20倍,能对大脑皮层起抑制作用导致毒瘾。 (3)海洛因:俗称“白粉”,是在吗啡中加入化学品制成。海洛因的成瘾性和毒性都比吗啡强4—5倍。长期吸食、注射海洛因,将导致多种严重疾病,甚至死亡。 (4)冰毒:无味、透明的结晶体,学名是甲基苯丙胺。有极强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毒性剧烈。能使人精神偏执、行为失控,严重损害人体功能。 (5)摇头丸:属于苯丙胺兴奋剂,是由冰毒和其它化学物质组成,服食后会出现摇头晃脑的重复动作,处于幻觉、妄想状态,导致精神分裂、心律不齐等多种疾病。 (6)大麻:源于大麻科属植物,主要含有四氢大麻酚,俗称“迷幻烟”。吸食大麻会使人脑功能失调,记忆力受损,心跳过速,免疫力降低。 它的来源也很广,既有天然生长的植物,又有从天然植物中加工提炼的化学药以及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三年级禁毒防艾教案

三年级禁毒防艾教案 班级:三(2)班 人数:60人 班主任:张艺芳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组织观看禁毒教育电影及青少年禁毒宣传片,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青少年禁毒的问题 出示课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师:毒品损害健康,残害生命,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防线薄弱,好奇心强、判断是非能力差,容易成为毒品侵袭的人群。 据调查,在我国的吸毒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0%以上。而且,近年来中小学生群体吸毒现象有所增加。特别是随着“摇头丸”的出现,青少年吸毒人数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吸毒年龄也更加“年轻化”。如果把毒品比做猛兽,那么它最容易下口的对象就是青少年;如果把毒品比做瘟疫,最容易感染的也是青少年。青少年一旦“染毒”,其身心健康受到的损害,远大于成人。

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指名回答) 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组织观看禁毒教育电影及青少年禁毒宣传片,问: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谈话。) 三、介绍毒品的危害。(结合图片) 问: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1.毒品毁人毁健康。 (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4)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 2.毒品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1)丧失工作能力。 (2)倾家荡产。 (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禁毒防艾主题班会教案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301班禁毒防艾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学会如何远离毒品,如何拒绝毒品,如何防止吸毒。 2.知道吸毒与艾滋病的关系,学会如何预防艾滋病。 二、班会过程 毒品是全球性的灾难,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目前,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毒品潮,不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败坏社会风气,而且直接导致和诱发各种犯罪,威胁着全球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遏制、减少直至最终消除毒品犯罪,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不容忽视的是,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温床! 一、禁毒 (一)什么是毒品?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毒品的共同特征 1、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强制性地使吸食者连续使用该药,并且不择手段地去获得它;连续使用有加大剂量的趋势。。 2、对该药产生精神依赖及躯体依赖性,断药后产少戒断症状(即断药后会出现“脱瘾”症状)。 3、对个人、家庭、社会都会产生危害性结果。 (三)毒品的危害 (1)吸毒摧残人生 对身体的危害性很大,吸毒者会自伤、自杀、自残。 (2)吸毒毁灭家庭 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3)吸毒危害社会 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 (四)如何防范毒品的危害 1.思想上 (1)认清毒品的危害,坚定禁毒决心,积极参加禁毒斗争。 (2)遵纪守法,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即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并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自觉规范日常行为。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2、行为上: (1)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2)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3)从日常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 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4)当身边的朋友介绍新东西类似毒品让你尝试时,首先应该向他们问清东西的来源和名称,假如碍于面子可以推迟说今天心情不好,或者说今天不想尝试新东西委婉的拒绝他们避免自己受到毒品的危害。 (5)不要有我只尝试一次,以后不再吸毒就不会上瘾的这种想法。很多吸毒的人,当初也只是因为这个念头而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五)吸毒与艾滋病的关系 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温床。因为: 1、吸毒者常常共用针管、针头,为艾滋病毒经血液传播提供有利条件。

小学生禁毒安全教育教案

2017小学生禁毒安全教育教案 一、活动主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二、活动目标: 1、知识: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0万人被毒品夺去生命,100 万人因毒品丧失工作能力。毒患,正以迅疾的发展速度,威胁着人类社会,吞噬着人类文明。通过活动,再次呼吁每一位同学,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禁毒的号召,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广泛宣传毒品的危害性,真正认清毒品的危害,从内心深处憎恶毒品,拒绝毒品;自觉学习、宣传禁毒的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同毒品违法犯罪作斗争,积极配合、协助公安政法机关打击惩治毒品违法犯罪。 2、情感: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特别是对“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 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3、技能: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三、活动过程: 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 #

去年,学生处与卫生室组织高一年级全体师生参观了上海市禁毒馆,并在全校开展了禁毒教育画展及卫生员培训。通过以上各种形式的禁毒教育,使全校师生认清毒品形势,了解毒品种类及其严重的危害性,禁毒工作的必要性。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加深对毒品及其严重危害性的认识: 1. 认清毒品形势,增强禁毒工作必要性的认识。 毒品泛滥已构成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毒品犯罪成蔓延之势。我国毒情从1992年148000人上升到2002年的100万人。我国的吸毒人员的主要群体是青少年和青壮年,他们的年龄在15~30岁之间。南方某城市有两个班集体吸毒,全部进了青少年戒毒所,面对空旷的教室,触目惊心。经静脉吸毒者中约有40%因共用注射器而感染艾滋病,我国艾滋病患者中约有80%为吸毒者。 毒品是令人类共同面对的世界公害,禁毒是国际社会刻不容缓的共同责任,是中国人们的根本利益所在。 2. 认清毒品及其危害性: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禁毒防艾主题班会教案-(1)-2

禁毒防艾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2、让学生知道吸毒成瘾会导致艾滋病,如何预防艾滋病。 3、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 【重点难点】 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2、如何预防艾滋病。 【教学方法】 查资料观看图片讨论及总结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观看视频禁毒教育宣传片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 1、吸毒摧残人生 对身体的危害性很大,吸毒者会自伤、自杀、自残。 2、吸毒毁灭家庭 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3、吸毒危害社会 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 二、进一步了解毒品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A、毒品的种类 B、毒品的危害 C、如何预防艾滋病 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交流收集的资料 2、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中学生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即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

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四)、讨论中学生如何预防艾滋病 1、引导学生看宣传图片,组织学生讨论。 2、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中学生如何预防艾滋病 (1)、洁身自爱,不去非法采血站卖血,不涉足色情场所,不要轻率地进出某些娱乐场所;任何场合都应保持强烈的预防艾滋病意识;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不要因好奇而尝试吸毒。 (2)、生病时要到正规的诊所、医院求治,注意输血安全,不到医疗器械消毒不可靠的医疗单位特别是个体诊所打针,拔牙,针灸,手术。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孔,纹身,美容。 (3)、不与他人共享剃须刀、牙刷等,尽量避免接触他人的体液、血液,对被他人污染过的物品要及时消毒。 (4)、注意与艾滋病病人的接触,给艾滋病病人采血及注射时,注射器应采用一次性用品,病人的血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应彻底焚烧。病人的器皿及医用器械要专人专用,如病人的刮胡刀、牙刷、毛巾、茶杯等应专人专用,排尿、排便后要用肥皂洗手,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五)、教师总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预防艾滋,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时刻记住,一旦染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毒品这东西碰都不能碰。

禁毒安全教育教案

禁毒安全教育教案 新民小学:李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情感觉悟目标: 1、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 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2、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 能力目标: 1、自觉远离毒品,增强他们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2、认识毒品的种类;认识毒品的危害;认识吸毒成瘾的途径;认识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 3、结合社会现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2、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教学方法 观看VCD谈观后感上网查找资料及讨论总结 教具 禁毒教育宣传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生的观看VCD禁毒教育宣传片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

1、吸毒摧残人生 对身体的危害 自伤、自杀、自残 加速死亡 2、吸毒毁灭家庭 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3、吸毒危害社会 诱发刑事犯罪 败坏社会风气 (二)、进一步了解毒品相关知识。A毒品的种类;B毒品的危害; C吸毒成瘾的途径;D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E刑法有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有关条款。 (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在上网进一步认识毒品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2018年禁毒防艾教案

中三班三生教育活动设计(禁毒防艾)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设计意图: 1、了解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共同特征,认识毒品的危害,并学会如何远离毒品,如何拒绝毒品,如何防止吸毒。 2、让幼儿知道吸毒成瘾会导致艾滋病,让幼儿学会如何预防艾滋病。 活动目标。 1、了解毒品,认识毒品的危害。 2、知道如何远离、拒绝毒品,如何防止吸毒及预防艾滋病。 活动准备: 有关毒品图片、禁毒宣传图片、演示文稿和录像。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毒品是全球性的灾难,其危害非常大,同时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不容忽视的是,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温床! 二、毒品及艾滋病相关知识: 1、图片欣赏——认识毒品。 提问: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呢?大家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毒品都有哪些?谁能说一说呢?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共同特征: (1)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强制性地使吸食者连续使用该药,并且不择手段地去获得它:(2)连续使用有加大剂量的趋势:(3)对该药

产生精神依赖及躯体依赖性,断药后产少戒断症状(即断药后会出现“脱瘾”症状):(4)对个人、家庭、社会都会产生危害性结果。 3、图片欣赏——毒品的危害: (1)吸毒摧残人生 对身体的危害性很大,吸毒者会自伤、自杀、自残。 (2)吸毒毁灭家庭 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3)吸毒危害社会 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 毒品给自己、家庭和社会乃至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并且青少年已成为毒品的主要受害者。据国家禁毒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的吸毒者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全部吸毒者的85·1%.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复杂多样,如不健康心理、好奇、同伴和朋友的劝诱、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4、图片欣赏——吸毒与艾滋病的关系: 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温床。这是因为:1)吸毒者常常共用针管、针头,引起艾滋病毒的经血液传播。吸毒者毒瘾上来,常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凑在一起共用一副注射器,别说消毒,连起码的清洗都来不及。如果其中有一个人是艾滋病毒感染者,注射器就会被污染,艾滋病毒就会在其他吸毒者中传播。2)吸毒者的性行为往往是很混乱的,性乱交引起艾滋病毒的经性途径传播;3)吸毒者的体质下降,身体免疫力差,也为艾滋病毒的感染和发病创造了条件。 5、思考讨论并回答:怎样远离毒品?怎样拒绝毒品?怎样防止吸毒? 6、老师小结: (1)认清毒品的危害,坚定禁毒决心,积极参加禁毒斗争。

禁毒防艾工作计划【范文】

禁毒防艾工作计划

篇一:禁毒防艾工作计划 民乐镇团委禁毒防艾工作计划 根据省、市、县相关禁毒防艾工作会议精神,民乐镇团委以禁吸预防为重点,为了更好地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作用,齐抓共管,把禁毒防艾工作落实到实处,使这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规范化轨道,特制定2012年禁毒防艾工作计划: 一、完善机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首先调整禁毒防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禁毒防艾宣传员、禁毒防艾志愿者队伍。 二、采取了一把手负责制,各村治安元负责日常工作,同时,村民委员会和镇政府签订“禁毒”责任状,村民和村民委员会签订“禁毒”责任状,村民和家庭制定争做“无毒家庭”保证书。将禁毒防艾工作分解到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做到分片负责,责任到人,让大家共同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三、坚持社会各界主动参与,突出主题、抓住重点,运用多种手段,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的宣传活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大造声势,在我镇努力营造浓厚的禁毒防艾工作氛围,进一步增强全民禁毒防艾意识,不断将禁毒防艾专项整治工作推向深入。 1、充分利用板报、标语、条幅等通俗直观的形式进行禁毒宣传。不断强化我镇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禁毒、防艾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 强群众提高治安防范意识和禁毒、拒毒、防艾的意识。 2、镇政府不定期邀请专业人员到我镇进行法律讲座、毒品知识讲座等活动。 3、在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日、重大节日及“6.26”宣传日、“12.1”世界艾滋病日期间,组织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活动;继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 4、组织镇中、小学生观看禁毒影片,进行教育。 5、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不让毒品进校园”、“青少年远离毒品”、“不让毒品进我家”、“职工拒绝毒品零计划”等系列活动。 共青团民乐镇委员会2011年12月21日 篇二:禁毒防艾教育工作计划 2014年秋季禁毒防艾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小学生禁毒防艾教案

小学生禁毒防艾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2、让学生知道吸毒成瘾会导致艾滋病,如何预防艾滋病。 3、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 【重点难点】 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2、如何预防艾滋病。 【教学方法】 观看VCD 谈观后感查资料观看图片讨论及总结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观看VCD禁毒教育宣传片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 1、吸毒摧残人生 对身体的危害性很大,吸毒者会自伤、自杀、自残。 2、吸毒毁灭家庭 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3、吸毒危害社会

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 (二)、进一步了解毒品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A、毒品的种类 B、毒品的危害 C、如何预防艾滋病 (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交流收集的资料 2、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即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四)、讨论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

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禁毒教育教案教学教材

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禁毒教育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育目标: 1. 认识各类消防安全标志并了解各类消防安全标志的含义和作用。 2. 知道消防标志是一种指示性的标志,要爱护,不污染不损坏。 3. 尝试根据学校、家庭环境,学习设计消防标志。 4.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掌握有关的交通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并逐步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5. 为加强对学生法制与交通安全的教育与管理,使学生增加法制观念,做到知法、守法,能确保身心健康,平安完成学业。 二、教育过程: (1)认识各类消防安全标志 1. 出示各类标志图案。这是什么?板书课题 2. 师述:消防标志是一种指示性标志。它是由带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图形、符号活文字并配以一定的颜色所组成的。 (2)了解各类消防安全标志的含义 1. 出示小黑板:标志分类 1)火灾报警和手动控制装置标志:消防手动启动器、火警电话等。 2)紧急疏散途径的标志:紧急出口、疏散通道方向等。 3)灭火设备的标志:灭火器、消防栓等。 4)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地方或物资的标志:禁止火灾、禁止用火灭火 等。

5)其他类型:禁止带火种、当心触电等。 2. 投影标志说说你认识什么标志?这个标志的图形怎样,有什么含义?(消防手动启动器;发声警报器;火警电话;紧急出口;地上消火栓;当心爆炸、当心有毒;安全通道;禁止吸烟、烟火、燃放鞭炮、放易燃物) 3. 师简介消防栓。 (3)知道各类消防安全标志的作用 1. 学生任意选择一种标志说说自己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它有什么作用。(指名交流后小组交流) 2. 分组讨论:消防标志的作用? 3. 交流小结: 1)平时有助于随时预防火灾、制止隐患 2)紧急情况之下有助于疏散和逃生 (4)学习设计消防标志 1. 分组讨论:设计消防安全标志的意义。 2. 小结归纳消防安全标志的共同特点(线条简洁、图案清楚、目标显著、意思明确。可以是一目了然的图案,也可以用横写的文字辅助标志,以图形与方向标志连用,醒目地指示文字所示的意义) 3. 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性的设计一个消防标志。 4. 交流点评。 (5)导入:我国,每年都会出现无数起交通伤亡事故,在这些伤亡的人群

禁毒防艾教案教案

禁毒防艾教案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一些基本知识,从而教育和引导学生从小要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2、使学生从小就懂得毒品的危害——危害自己、危害家庭、危害国家、危害社会。 3、让学生知道吸毒成瘾会导致艾滋病,如何预防艾滋病。 4、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 5、通过禁毒教育活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学重点】 1、教给学生有关毒品的一些基本知识,教育和引导学生从小要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的意识。 2、如何使学生从小就懂得毒品的危害——危害自己、危害家庭、危害国家、危害社会。 【重点难点】 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2、如何预防艾滋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是“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对于毒品,同学们一定都不陌生。毒品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的公害。

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些同学可能不以为然,认为与我无关。然而,近几年来,毒品已经进入学生中间,为了更好增强防御能力,我们就要了解毒品以及它的危害。目前,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威胁。据联合国的统计表明,全世界每年毒品交易额达5000亿美元以上,毒品蔓延的范围已扩展到五大洲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全世界吸食各种毒品的人数已高达2亿多,其中17~35周岁的青壮年占78%。毒品已成现今困扰社会生活最大的祸患,多少人因这个仅次于军火而高于石油的世界第二大宗买卖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工作的能力,出卖了自己的良心,背弃了家人与朋友,甚至失去了活在世上的意义,更为严重的是有人就因这小小的药丸献上了年轻且无价的生命!请同学们仔细地想想,你觉得这样值吗?有很多因吸毒或贩卖毒品的人们,就用他们一个又一个的曲折而惨痛的经历告诉我们,毒品的危害是多么的巨大啊!“毒品”,两个再简单不过的字眼,可出现的频率却非常之高,在报纸上、宣传栏里、书本中……但是它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不仅可以对吸毒者个人造成无法形容的伤害,而且还带给吸毒者家庭乃至社会非常巨大的伤痛与影响呢? 二、认识毒品的种类和危害 师:我知道很多同学对毒品还是比较了解的,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毒品,毒品又有哪些种类呢?(指名回答)

禁毒防艾宣传教育资料

香樟小学禁毒防艾知识宣传资料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禁毒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多年来,我国政府以“禁绝毒品”为根本目标,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对防范毒品危害、遏制毒品蔓延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对禁毒工作涉及的禁毒宣传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禁毒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彰显了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并于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1、什么是毒品, 《刑法》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 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基本特征, ,1,具有依赖性,,2,具有非法性,,3,具有危害性。 3、毒品的危害, 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4、吸毒者易染上哪些疾病, ,1,、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 ,2,、呼吸道疾病。 ,3,、各种传染性肝炎。 ,4,、爱滋病与性病。 ,5,、感染性疾病。 ,6,、血管损害。

,7,、神经系统损害、性功能障碍。 ,8,、精神病症状。 ,9,、肾脏疾患、皮肤损害。此外,吸毒还可以引起骨、关节、肌肉的炎症和疟疾、破伤风等。 5、联合国禁毒宣传主题是,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6、发现吸毒、贩毒要怎样做, 报告学校或拨打110报警。 7、我国的禁毒方针是什么, 禁吸、禁种、禁贩、禁制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 8、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防毒要做到哪四点, 一是不要听人蛊惑,受人引诱, 二是不要与吸毒者,贩毒者为伍, 三是不要接受有吸毒劣迹的人送的香烟, 四是远离毒品。 9、国际禁毒日,每年的6月26日。 10、要真正实现“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学校应该让学生树立哪“四个意识”,构筑哪“三道防线”, 一是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二是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吸毒极易成瘾,很难戒断”的意识。三是帮助学生树立“吸毒违法,贩毒犯罪”的意识。四是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三道防线”,一是心里防线,二是行为防线,三是思想防线。

禁毒教案13篇

禁毒教案15篇 禁毒教育(教案选编) 禁毒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毒品是什么?它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2.让学生知道对于毒品我们的态度就是“远离”。针对非法运输、买卖、存放、使用毒品和违反政府规定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行为我们可以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坚决加以打击。 3.当今时代,贩毒、吸毒依然是我国执法打击的重点对象。为了祖国、人民利益请青少年从自己做起,远离毒品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将解释每个学生能清楚认识到“远离毒品”“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这样,未成年人依靠法律武器坚决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为社会安定团结局面贡献一份力量。 三.设计思想 追溯过去,导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原因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少数官员掌握国家大权之后为牟取暴利,不惜一切代价出卖祖国,使帝国主义强盗能轻而易举的打通国门,倾销大量鸦片,是军队纪律涣散,失去战斗力;百姓也是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民不聊生。但中华民族是压不垮的:曾以“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及其民众爱国热情的林则徐发起虎门硝烟历史壮举。 随着时代推移,毒品危害并没有消失,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隙缝采取卑劣的手段还在侵蚀人们的心灵,他们无孔不入,甚至对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未成年人下毒手。这又一次激起全社会强烈地愤慨,每个中国人民深知“誓以抵制毒品危害”的重要性,让不法分子的阴谋不能得逞。 十五大时,江泽民总书记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首次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对违法犯罪行为作严厉的惩治,从而建设一个幸福的美好的家园净土。

禁毒防艾工作计划

XX禁毒防艾工作计划 XX禁毒防艾工作计划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X禁毒防艾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精神,在全校师 生中广泛开展禁毒宣传和教育,增强学生拒毒防毒意识。以 预防为主,全面做好禁毒工作,从而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 常进行。确保校园的安宁,确保广大师生的健康与安全。 结合各种教育,渗透“禁毒、防艾”教育。使学校在开 展禁毒教育宣传过程中,既要面向所有学生开展禁毒教育宣传,普及禁毒知识,提高所有学生自觉抵御毒品的能力,又 要重点加强思想道德行为偏常学生的教育工作,将禁毒教育 与劝阻学生吸烟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行为规 范教育等结合起来,努力做好预防教育工作。此外我校还将 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多管齐下,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 教育结合起来,提高“禁毒、防艾”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二、组织领导 学校党、政、工、团均需重视对学校全体师生禁毒工作 的领导,成立了禁毒防艾领导小组,分工合作,齐抓共管, 将该项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之中。并成立学校“禁毒、防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杨杰

副组长:马少贤 成员:张凤全体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团委。教职工的禁毒工 作主要由学校基层工会负责,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由学校政 教处负责。“禁毒、防艾”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 执行有关部门下达的“禁毒、防艾”文件及会议精神,全面 指导我校的禁毒防艾工作。 三、具体措施 1、收集、整理毒品、艾滋病预防材料及图片,通过在 学校显目的位置上张贴内容,悬挂图片和标语牌及墙报等各 种手段,广泛开展面向社会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尤其是加 强青少年等高危人群禁毒法制教育,并因地制宜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群众喜闻乐见的禁毒宣 传教育活动。 2、开足毒品、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具体安排每学期 20课时,由班主任老师兼课,要求教师有教案,学生有笔记。 3、定期开展预防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禁毒法制宣传教 育工作,在青少年中普及禁毒法律常识,增强学生拒毒防毒 意识。 4、要求学生必读一本禁毒防艾书籍,听一场禁毒防范 艾报告会,看一部禁毒防艾影视片,观看一次禁毒防艾图片展,写一篇禁毒防艾心得体会,办一期禁毒防艾手抄报及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