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移动增值服务年度报告

中国移动增值服务年度报告

中国移动增值服务年度报告
中国移动增值服务年度报告

中国移动增值服务年度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中国移动增值服务年度报告

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于2005年8月---10月期间,对目前国内的主要移动增值业务进行市场研究和用户研究,并撰写七份相关报告:

首个博客邮箱上线要跟上时代你一定要看手机电视的冷与热全球博客节召集令

本次调查将会推出7份报告,主要包括——

-《中国短信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彩信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IVR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W AP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手机游戏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移动定位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无线搜索研究报告》

1. Email用户调研

iUserSurvey是艾瑞公司专为用户进行网民行为调研而开发的技术平台。依据统计学理论和国际惯例,本次用户调研采用了iUserSurvey的Email问卷调查方法,共回收调查问卷4770份,经处理排除无效问卷,并根据网民的男女性别比例进行配额,最终获得2590份样本。本次调查最小误差为±5%,置信度为95%。

根据CNNIC于2005年7月公布的网民性别比例(男:女=6:4)进行样本配额,并对问卷进行随机抽样。

2. 行业访谈及桌面研究

行业研究部分艾瑞主要采用行业深度访谈和桌面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行业专家、厂商、渠道进行深入访谈,对相关行业主要情况进行了解,并获得相应销售和市场等方面数据。桌面研究,对部分公开信息进行比较,参考用户调研数据,最终获得行业规模的数据。

艾瑞获得一些公开信息的渠道:

ü政府数据与信息

ü相关的经济数据

ü行业公开信息

ü企业年报、季报

ü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行业研究部分艾瑞主要采用行业深度访谈和桌面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行业专家、厂商、渠道进行深入访谈,对相关行业主要情况进行了解,并获得相应销售和市场等方面数据。桌面研究,对部分公开信息进行比较,参考用户调研数据,最终获得行业规模的数据。

艾瑞获得一些公开信息的渠道:

ü政府数据与信息

ü相关的经济数据

ü行业公开信息

ü企业年报、季报

ü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1.中国移动增值服务市场

1.1.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现状及预测

根据信息产业部数据,截止到2004年底,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增加到3.35亿,较2003年增加24.5%,新增移动电话用户6600万户。2005年信息产业部发布最新移动通讯市场数据,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已达到3.93亿元,其中2005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5860万户,iReserch预计到2008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将达到5亿600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的扩大为未来移动增值服务的市场快速增长提供强大的用户基础。

2.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规模现状与预测

信息产业部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移动通信市场收入为2220亿元,比2003年增长2.8%,移动通信市场已经进入相对成熟得发展阶段。截至到2005年12月,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得收入已突破2600亿元,之后移动通信市场继续稳步发展,预计2008年中国受奥运会的影响来自移动通信市场收入将增长迅速,有望达到3280亿元。

中国移动增值市场规模现状与预测

随着中国移动电话用户的不断增长和移动增值服务的多样性,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移动增值服务。据iResearch统计,2004年来自移动增值业务收入为341亿元,随着信息产业部及电信运营商加强了对移动增值服务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一批违规的SP,这对2005年的移动增值服务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使得2005年前三季度部分SP的MMS业务收入持续下降。但随着市场不断规范化,中国移动增值服务市场增长率逐渐下降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据iResearch预测,中国移动增值服务的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将逐年减缓,到2008年受奥运会影响增长速度提高,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

2.中国SMS市场

2.1. 中国SMS用户规模现状及预测

未来几年内SMS仍然是人们使用的主要交流方式,随着移动用户的不断增加,中国SMS用户仍将持续增长,渗透率也将进一步提高,但由于新的交流方式的出现和普及,用户使用SMS的频率开始下降,在短信上的人均消费预算也有所减少。

据iResearch统计,截止到2005年12月中国SMS用户为3.02亿,2008年中国SMS用户达到5.28亿,渗透率为94.3%,基本达到饱和渗透率。

2.2. 中国SMS市场规模现状及预测

SMS市场经过高速发展期后,逐渐回温,尽管SMS用户持续增长,但用户人均用于SMS服务的消费预算减少,SMS市场的增长速度随之减缓。iResearch统计显示,2004年中国SMS市场规模为278亿元,较2003年增长58%,2004年底开始信息产业部加强了对移动增值行业的监管工作,对2005年SP的SMS市场收入有一定影响,增长减缓,整体增长率约为35.3%,2006年SMS市场增长继续减缓,SMS业务在移动增值的主导地位开始减弱。预计2008年中国SMS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93亿元。

2.3.移动运营商SMS发送量现状与预测

根据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各年财务报告显示,中国移动的SMS业务仍旧占据主导地位,2004年中国SMS发送量为2170亿条,较2003年增长57.2%,其中中国移动为1730亿条,中国联通为440亿条。iResearch 预计,2005年至2008年中国SMS发送量仍将继续增长,2008年将达到4700亿条。

2.4. 中国SP的SMS市场规模及预测根椐iResearch研究数据,2004年SP的SMS市场达到了42亿元的规模,2004年底中国移动、信息产业部的开始了一系列的SP市场整顿,出台了新的规范政策,SMS市场增长幅度开始放缓。2005年前三季度上市SP财报显示,部分SP来自SMS业务的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预计2005年全年SP的SMS市场增长率为9.5%左右,市场规模达到46亿元,到2008年中国SP的SMS市场规模将为68亿元。

2.5. 中国SP的SMS市场份额分析

在2005年的SP的SMS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八大SP的SMS收入所占市场份额有较大变化,新浪所占份额仍是最大,但却从2004年的20.2%下降为13.9%;2005年前三季度TOM的SMS收入稳定,以12.7%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二位;腾讯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排在第三位,另外2005年掌上灵通的SMS份额继续扩大,达到9.3%。

中国MMS用户规模现状及预测

3.中国MMS市场

3.1.中国MMS用户规模现状及预测

2003年4月MMS业务正式全面收费,但它并没有像很多专家预测的那样快速增长,而是一个相对增长缓慢的过程。据iResearch统计,2004年中国MMS手机用户达到5500万户,而MMS用户仅占MMS手机

用户的24%,还有76%的用户市场有待开发。2005年由于运营商的直接介入MMS服务市场,MMS服务从价格和服务内容上都将有较大的改观,预计2005年MMS用户有望达到4100万户,而2008年MMS用户将突破3亿户占MMS手机用户的54.1%。

3.2.中国MMS市场规模现状及预测

中国的MMS服务从2003年全面收费以来并不像有关人士预测的那样高速增长,而实际的MMS市场规模增长是相对缓慢的。根据iResearch统计数据,2004 年MMS 的市场规模为8.1亿元,较2003年增长305%。2004年信息产业部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加强了MMS业务的管制,规范了市场,限制了SP的违规行为,但也对MMS市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2005年前三季度各SP财报中MMS收入都较2004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预计2005年MMS市场规模较2004年下降11%达到7.2亿元。随着市场的规范化,MMS业务将重新走向正轨,2006至2008年将是中国MMS高速发展的三年,市场规模将成倍增长,2008年有望达到75亿元。

3.3. SP的MMS市场规模现状及预测

中国MMS市场的收入主要来自SP,自写MMS或自拍MMS所占比例较小。根据iResearch统计,2004年中国SP的MMS市场规模为6.3亿元,相比2003年,保持了跨越式的快速增长态势。但是随着2004年下半年中国移动开始整治MMS市场,对该市场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05年前三个季度部分SP来自MMS的收入都有所下降,根据艾瑞研究2005年SP来自MMS的收入将较2004年将下降14%。但是,随着MMS市场的规范化程度的提高,用户对MMS消费需求的增加,MMS将进入一个稳定的高速增长阶段,iResearch 预计到2008年中国SP的MMS市场规模将达到45亿。

3.4. SP的MMS市场份额分析

2005年SP的MMS市场规模有所下降,部分上市SP的MMS业务收入出现明显下滑,七大SP所占市场份额由2004年的73.7%下降到05年的67.3%。空中网和TOM无线的市场份额都有所增加,而新浪MMS收入持续下滑降到11.1%的市场份额。空中网以其市场先入者的优势,不断扩大产品线、推出差异化服务,并对营销策略不断创新,注重媒体合作及终端厂商合作等有效营销方法,使其在MMS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3.5. SP的MMS分类业务收入份额

2004年在SP的MMS各业务中,铃声下载的收入占据主要的份额,占整个MMS收入的63%,其次是图片下载和新闻订阅,2005年由于市场整顿和中移动的MMS业务移入MISC平台,SP的MMS收入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其中图铃下载的比例有所下降,而数字杂志、彩信DIY和其他个性化的服务所占比例有所上升。

4. 中国IVR市场

4.1. 中国IVR市场收入规模及预测

iResearch通过调研分析,2005年中国IVR市场总体收入规模(包括通信费及信息费)为20亿元,2006年为31亿元,预计2007、2008、2009、2010年分别为42亿、63亿、92亿、128亿元。IVR中国SP 的市场收入规模在2005年为13亿元,2006年为20亿元,预计2007、2008、2009、2010年分别为27亿、40亿、56亿、72亿元。

4.2. 中国IVR用户规模及预测

中国IVR用户数在2003年只有240万,2004年用户数增长了近6倍,达到1400万户,可以说2004年是IVR业务迅速膨胀的一年,2005年用户规模会达到2300万,增长率达到64%。预计2010年IVR用户数将接近9000万,2006~2010年复合增长率为30.2%。

4.4.IVR服务提供商收入季度变化情况

从总体上看,SP的IVR市场规模呈稳定的增长状态,在2004年第三、四季度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其中一条重要原因是新浪的IVR业务在第三季度遭中移动处罚被暂停服务。2005年一、二季度SP的IVR收入出现了比较大的增长,几乎所有大SP的收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主要IVR服务提供商TOM的收入增长尤为明显,对整个市场起了比较大的推动作用。

4.5.2005年IVR市场SP份额

2005年IVR服务提供商整体市场规模在13亿人民币,这里是指信息费分成前的收入。IVR服务提供商的信息费收入还要分给运营商一部分,中国移动是收取15%;另外信息费还要分给IVR平台提供商一部分。

2005年TOM在线在IVR市场上仍然占最大份额,保守占有率在37%。

5.中国手机游戏市场

5.1.中国手机游戏用户规模及预测

根据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的调查预计,中国手机游戏用户规模在2005年将达到1.19亿,到2008年时中国手机游戏用户规模将达到3.5亿。

5.2.中国手机游戏付费用户规模及预测

根据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的调查预计,中国手机游戏付费用户规模在2005年将达到1391万,到2008年时中国手机游戏用户规模将达到3169万。2006年与2007年手机游戏的付费用户增长率相当,但随着中国奥运会的影响,2008年中国手机游戏的付费用户增长率上升幅度很大。

5.3.中国手机游戏市场总体收入规模

由于国内的手机互联网普率及不如年前预计的那样高,整个中国手机游戏市场也进入了盘整期,虽然手机游戏市场收入会有所增长,但增长速度并不如业内人士先前预计的那样乐观,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估计,从2005年至2007年,中国手机游戏市场的收入规模虽然处于上涨趋势,但年增长率却是呈下降趋势,而在2008年随着市场环境的更加成熟理性,增长率将会出现反弹。

5.4.中国各类手机游戏市场收入中SP所占比例

根据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的调查统计,目前中国手机游戏市场中,由于用户使用WAP游戏所需手机上网流量的费用,因此WAP游戏的收入主要由移动运营商所得,WAP游戏市场中,移动运营商收入占63%。短信游戏与JAVA/BREW游戏市场的收入则更多的掌握在游戏服务商(SP)身上,在短信游戏市场中,游戏服务商收入所得占53.8%,而在JAVA/BREW游戏市场中,游戏服务商收入所得占54.7%。

5.5.中国手机游戏市场收入中SP所占比例根据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的调查统计,在中国手机游戏市场收入中,手机游戏服务商(SP)的收入占到了47.1%,其次是移动运营商的收入占到了35.7%,游戏开发商(CP)的收入了13.3%。

6.中国WAP市场

6.1. 中国WAP用户规模及预测

中国WAP用户数在2003年只有900万,到2004年用户数增长了四倍多,达到4600万户,随着2004年运营商政策的调整,2005年WAP用户数的增幅将趋缓,用户规模达到7200万户,主要是免费WAP应用的增多保证了用户增长的速度,预计到2008年中国WAP用户规模将达到2.3亿户。

6.2. 中国WAP市场规模及预测

随着WAP业务进入成熟期,市场规模的增长将逐步放缓,但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将为WAP行业注入新的拉动因素,WAP市场规模在08年将有所回升。

就具体数据来看,中国WAP的SP市场规模在2003年只有2亿元,包括运营商流量费收入在内的整个市场规模达到5.5亿元人民币。2005年中国WAP的SP市场规模达到21.5亿元人民币,包括运营商流量费收入在内的整个市场规模达到64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08年中国WAP整个市场规模将达到220亿元人民币。

6.3. 2003年-2005年SP的WAP收入季度变化情况

从总体上看,SP的WAP市场规模呈稳定的增长状态,2004年上半年增幅最大,其后由于运营商政策的调整,SP的WAP业务收入增幅趋缓。05年四个季度SP的WAP收入变化不大,增长停滞主要是由于运营商对沉默用户的定期清理,这会对SP的WAP业务造成短期影响。

7.中国无线搜索市场

7.1.中国无线搜索用户规模及发展趋势

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通过对无线搜索市场及相关行业的研究,并参考各无线搜索技术运营商统计数据,预计2006年中国无线搜索用户规模为3400万,比2005年增长230%。受到3G商用及无线搜索模式逐渐丰富的影响,2008年中国无线搜索用户将达到12700万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0年无线搜索行业将进入成熟期,用户增长速度将放缓。iResearch预计到2010年无线搜索用户增长到22000万,当年增长率为26%。

7.2.中国无线搜索技术运营商收入发展趋势

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通过对无线搜索及相关市场的研究,并参考各无线搜索技术运营商统计数据,预计2006年中国无线搜索技术运营商收入为1.96亿元,比2005年增长654%。受到3G商用及无线搜索盈利模式成熟的影响,2008年中国无线搜索技术运营商收入将达到13.5亿元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0年无线搜索产业将进入成熟期,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将放缓。iResearch预计到2010年无线搜索技术运营商收入将增长到31.0亿,当年增长率为49%。

7.3.中国无线搜索市场个人用户付费收入规模发展趋势

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通过对无线搜索及相关市场的研究,预计2006年中国无线搜索个人用户付费收入规模为1.42亿元,比2005年增长788%。预计2008年将达到9.6亿元,比2007年增长104%,2010年中国无线搜索个人用户付费收入规模将达到17.9亿元,当年增长35%。

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认为,个人用户付费收入规模中将以通过搜索平台定制彩铃、下载图片等移动增值业务费用为主。无线搜索行业个人用户免费使用搜索服务将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所以付费搜索模式的收入规模将相对较小。

8.中国移动定位市场

8.1.中国移动定位市场规模及预测

随着中国移动定位市场的启动和各种新兴定位业务的推广,该市场在未来三年将进入一个稳定增长期。根据艾瑞的研究分析,2005年国内移动定位市场规模将达到2.21亿元,比2004年增长80%。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移动亲子通业务和中国联通手机导航业务的推广。在2006-2008年的三年内,该市场的增长率将保持在150%以上。到2008年中国移动定位市场将达到52.5亿元,成为最具竞争力的3G核心业务之一。

8.2.中国移动定位的用户规模

移动定位用户规模随着该市场的扩展也表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根据艾瑞的研究分析,2005年中国移动定位用户为350万,比2004年增长57%。到2008年,用户数将达到4835万,占手机用户的比例接近10%。由于该业务的实现对手机功能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且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人均消费呈现出逐步下降的态势,所以用户的增长率较市场的增长率趋缓。

中国移动个人工作总结

中国移动个人工作总结 以下是关于中国移动个人工作总结,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一、具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在这一年里本人开通移动大小基站传输设备1XX端,优化网络环路XX个,大小网络割接XX多次,全年工作安全无事故发生,而且多次得到监理公司和移动公司的好评和表扬,今年还被移动公司评为优秀先进个人。 二、具有正确的工作态度 在思想上,我坚持自我的反省且努力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无论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而遵守职业道德是能胜任这项工作的基本前提,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已的信条,并切实地遵守它。另外,爱岗敬业是能做好工作的关键,爱岗敬业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具有良好地工作作风及娴熟的技术技能 在工作和学习上,我作风扎实,关心下属,团结同志,注重细节,追求完善,不找任何借口,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作为一名专业的通信技术人员除了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外,细心 ·

和细节的注重都是非常重要的,细节差之毫厘,结果谬之千里,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要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精益求精才能争创佳绩。 四、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及积极主动的工作意识 由于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而自己的学识、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总是不敢掉以轻心,总在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周围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这样下来感觉自己还是有一定的进步。经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我能够从容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保证了本岗位工作的正常进行,我能够以正确态度对待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努力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从而具备了较强的专业心,责任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五、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有效的团队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此,在工作中我不光自己努力工作,同时也和同事之间处理的非常好。在工作中除了互相学习外,生活中我也经常和同事谈心,了解各自内心的想法,相互出主意、想办法。有一些同事,因为工作技术经验不足,不但影响了他本身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影响了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然而我主动教导他们,和他们讲解工作中的各方面技术知识,让他们对日常的工作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很好地独立完成各个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

中国移动市场营销策略

中国移动市场营销策略 伴随着全球移动通信需求的飞速增长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中国移动也加快了自 身发展的步伐,一方面不断推出新业务,创建新品牌;另一方面不遗余力地吸引、留住用户,积累客户资本,打造核心营销能力,因此针对移动通信市场的营销活动显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移动在短短几年能够取得快速的发展,关键在于其赢得了客户的心,在产品、服 务、客户关系、营销传播等层面不断创新。 今天的电信业存在着前所未有的创造价值的机会,但是许多尝试利用这些机会的公司正 在遇到很大的挑战。 中国移动一直在实施整合营销传播,强调“沟通从心开始,强化自身“移动通信专家的定位。 如分布在各城市的户外广告牌;电视、电台、网络、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上的形象传播、促销和产品传播;形象广告与软文相互配合;以大客户经理和终端营业员为代表的个人 营销传播,以直邮与短信为代表的直接营销传播,围绕重大节日或事件的事件营销等等集中 突出在企业形象、服务质量、社会公益等诸多方面的良好形象,以赢得广大用户和社会公众 的认知与支持。 同时根据不同目标客户的特定展开相应的针对性传播,如校园营销计划,主要是通过一 些校园内的相关活动或举办相应的全国大型赛事,如街舞大赛、彩信暗语大赛等等;全球通高端论坛;VIP卡计划,针对商务人士的活动特点,与一些高尔夫俱乐部、机场、高档休闲场 所等联合促销;事件营销,通过赞助2015年奥运会、与世界杯、央视等合作来提升品牌的 影响力、认知度和美誉度等等。 一、移动通信行业发展概况与趋势近几年,中国移动通信市增长迅速。 截止11月,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1.98亿户,年增长超过6000万户。 2002年5月,中国移动的GPRS正式商用,并于10月推出彩信服务。 中国的3G频谱划定,国家第三、第四张移动牌照颁发在即,TD-SCDMA产业联盟宣布 成立,移动支付等新增值业务发展迅速,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据移动公司统计数据表明,到目前为止,中国移动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已跃居世界第 二,仅次于美国。 1、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已揭开新的一页虽然话音业务仍是目前我国移动通信业务中的主 要业务,但以短消息、WAP业务为代表的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则已进入了起步阶段。 据有关人士预测,今年年底,全国移动数据用户将达到80万户,2004年将达到4300万户左右,其中手机上网用户数将占手机用户数的30%。 2、预付费业务迅速发展随着今年我国移动市场竞争格局的初步形成,我国移动运营商的 竞争也日趋激烈。

移动支付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移动支付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29 日在2011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年会上,工信部通信发展司政策标准处处长谢雨琦表示,因标准尚未统一,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另据透露,预计明年上半年将发布移动支付标准最终定稿。 据谢雨琦介绍,近几年,通过探索和布局,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已初具规模,但由于移动支付是一个新的业务,目前移动支付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由于标准不统一,芯片、卡、手机终端的供应商比较少,导致POS 机、卡片以及手机终端的成本较高,对移动支付业务的成本就形成了一定的障碍。这也使 得移动支付产业在迎来巨大发展机会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目前,在移动近距离支付上,电信运营商、银联、终端厂商等都推出了 各自的技术标准与解决方案,主流的技术标准有13.56Mhz 和2.4G 两种,前者获得了银联以及联通、电信两家运营商的支持,后者则是中国移动前期主导的 标准;而在解决方案方面,则有着S 这些标准与方案究竟哪种会成为移动支付的国家标准?29 日与会的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代晓慧表示,在解决方案上,由于各终端接口不统一,SD 卡方案未能进入标准;而因为安全问题,贴膜方案也被否,最终S 而关于13.56Mhz 和2.4G 两种移动支付标准的取舍,是业内争论非常激烈的一个话题,虽然从技术成熟度和支持企业数量来看,13.56Mhz 标准占上风,但由于2.4G 标准我国拥有知识产权,也有一些业内人士坚持应该采取这种标准。从目前的市场应用来看,一些手机终端厂商已与银联合作推出了基于13.56Mhz 的带有支付功能的手机,在市场化方面走在了前面,而移动虽未明确表示放弃支持2.4G 标准,但也在悄然倒向13.56Mhz 标准,尝试两条腿走路。

移动支付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移动支付的定义及分类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所谓近场支付,就是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坐车、买东西等,很便利。远程支付是指:通过发送支付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手机支付等)或借助支付工具(如通过邮寄、汇款)进行的支付方式,如掌中付推出的掌中电商,掌中充值,掌中视频等属于远程支付。目前支付标准不统一给相关的推广工作造成了很多困惑。 二、移动支付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为4500亿美元,而2016年则预估达6200亿美元,同比增长37.8%。Apple Pay、Samsung Pay为抢食中国移动支付大饼,皆于2016年初与中国银联合作,透过软件升级即可使用手机上的移动支付服务。 图表2015-2019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2015年中国电子支付业务保持增长态势,移动支付业务快速增长。2015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1052.34亿笔,金额2506.23万亿元。其中,网上支付业务363.71亿笔,金额2018.2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29%和46.67%;电话支付业务2.98亿笔,金额

14.9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35%和148.18%;移动支付业务138.37亿笔,金额108.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6%和379.06%。 三、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市场格局分析 2016年2月18日,苹果公司旗下的移动支付产品Apple Pay正式在中国大陆落地,大量商家以及多家银行随即宣布支持Apple Pay支付。 移动支付开启3.0时代。 移动支付发展的这几年,经历了以支付宝为代表的支付“1.0时代”。继而,以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社交支付,打破了支付宝一家独大局面,移动支付进入“2.0时代”。以智能硬件为终端的NFC(近场支付)虽已发展10年,但因诸多因素一直不温不火,此次Apple Pay上线是发展NFC支付的一个契机,移动支付有望开启“3.0时代”。 支付宝:或与苹果合作 就线下支付流程而言,Apple Pay的确要比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更加简单。举例而言,消费者在肯德基买一份套餐,用微信或支付宝支付时,要历经拿出手机、解锁屏幕、打开App、点击付款按钮、扫码、输入密码或指纹等过程。而用Apple Pay支付时,连手机屏幕都不需要激活,用户只需要拿出手机靠近收款设备、指纹识别或输入密码即可。 微信和支付宝仍将“死磕” Apple Pay的长处在于支付的便捷,以及由于与银行直联而获得了银行业的支持。假定Apple Pay未来大举抢食支付这块业务,那么微信如果失去了支付,还是微信,但支付宝如果失去了支付,就动摇根基了。因此,支付宝不惜一切代价来拓展社交,既是进攻,也是防守。 微信、支付宝、Apple Pay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毕竟支付业务不是腾讯的全部,如果Apple Pay借助腾讯系的产品孵化并壮大起来,受影响最大的反倒是支付宝。至少未来蚂蚁金服上市时,在描述市场竞争格局时,新增加了一个对手需要阐述如何一打二。 四、移动支付产业链分析 移动支付产业链参与者主要包括金融机构、移动网络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机构、商家和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特别是前三者,是主要的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 移动支付跨越电信和金融两大行业,是一项创新的、具有打造产业链能力的业务。目前,手机支付产业链上存在基础设备制造和运营服务平台提供两条主线。基础设备制造商主要是发射端可实现远程、近场无线通信的手机制造商、SIM 卡制造商和接收端可实现远程、近场无线通信的销售点终端机制造商。运营服务平台则是金融机构、移动网络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

中国移动财务报表

财 务 分 析 报 告 — XXX公司财务分析报告——2007、2008、2009

夺也越来越激烈。经过运营商不断的“价格战”,电信市场出现了严重的“增量不增收”现象,大量低忠诚度的客户转网或变更业务。电信企业虽纷纷采用具有一定优惠期限的活动来降低客户的流失率,但在优惠期结束后,很多客户便纷纷离网或弃卡重入网以套取新的优惠,仍造成了大规模的客户流失,致使电信企业的业务收入下滑、客户发展效率低成本高。另一方面,电信客户近几年高速增长,形成了庞大、需求差异很大的客户群;同时适用于不同人群的各种新业务不断推出,电信企业需要通过细分市场、客户群,将最合适的业务推销给最需要的客户,实现业务和客户的最佳匹配。 在这种激烈的竞争情况下,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如何运用科学的经营分析方法,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和营销,用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和留住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是国内各电信运营商关注的重点。 基于以上背景,国内电信运营商纷纷建立起以“经营分析系统”为核心的企业决策支持体系,通过对公司日常经营数据的分析、挖掘,为公司决策者、各级管理者提供经营决策依据,以实现精细化营销。 行业情况分析: 从国内来看,随着我国加入WTO 进程的加快,国内电信业的改革逐步深化,邮电分营、中国电信重组、以及对中国联通的扶持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充分表明国家加大电信改革的决心和促进国内电信企业加强有效竞争的要求。旧的电信经营格局已经被打破,新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电信业正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转折点。在电信业的改革开放过程中,移动通信成为竞争的焦点。面对瞬息万变的技术与市场,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和即将到来的国际竞争,中国移动既存在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公司名 称: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外文名称: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简称China Mo 总部地 点: 北 成立时 间: 2000年4月20日 经营范 围: 电讯 公司性质: 公司口号: 沟通从心开始;移动信息专家 年营业额: 上市市场: 注册资本: 净利润: 3,中国移动最新业绩 单位(百万)

《2016年中国移动营销发展研究报告》完整版解析

中国移动营销发展研究报告 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挖掘和整合营销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最新发布了《2015-2016年中国移动营销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深度剖析了2015至2016年移动营销的具体情况,对移动营销的用户属性以及用户行为进行调查,整合中国移动营销行业在2015年的动态,分析并预测中国移动营销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移动营销概论 移动营销是指面向可移动终端用户,通过对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结合,根据不同的移动场景进行即时性的动态修正,使得营销主客体双方在交互中实现价值增值。 1.主要分析对象——移动社会化媒体营销和移动电商营销 利用社会化网络,如微博、微信、贴吧或者其他互联网协作平台媒体来进行营销、是公共关系和客户服务维护开拓的一种方式。目前,由于移动端良好的社交性而逐渐向移动端发展。 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进行的B2B、B2C或C2C的电子商务活动。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线上线下的购物与交易、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等。 2.移动营销发展历程:营销形式多样化

现阶段,移动营销进入高速增长期,营销形式逐渐多样化,社会化媒体营销、移动整合营销、移动大数据营销及程序化购买成为关注重点。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私人性和场景化等优势,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用户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利用,整合各种生态资源,构建更完整的移动营销生态链。 二、移动营销环境分析 1.相关法规逐步完善 2014年,政府密集出台移动互联网相关政策,对移动终端硬件进行规范化管理,设立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的管理规范。 2011年,移动互联网、LTE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支付成“十二五”期间发展重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十二五”期间空前融合。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2014年底,MMA《移动视频广告投放标准协议》,成为国内首个规范移动视频广告投放的指导纲领。 新《广告法》2015年9月起正式施行。这是广告法实施20年来首次修订,对我国广告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2015年9月5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国传统的金融支付的手段依然变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大发展的不利因素,与此同时,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为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这种情形下,移动支付产业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金融支付的一条分支。伴随着移动支付在各行各业如物流、制造、公共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大力推广,各类的创新技术不断的节约移动支付的成本和提高了支付的效率,移动支付的产业的发展开始大踏步的向前发展。本论文以我国移动支付为研究对象,详细的分析了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揭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发展的策略,为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China Mobile Paym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Analysis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e-merce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financial means to pay our traditional constraints still bee a great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unfavorable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munications for the mobile payment business development provides a solid basis, in this case, the mobile payment industry will naturally bee a branch of a financial payment. With mobile payment in all walks of life to promote such as logistics, manufacturing, service industries such as public information, all kinds of innovative mobile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pay for the cost saving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ayment,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payment industry began to march in forward. In this thesis, China's mobile payment for the study,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s mobile payment reveals the problems of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the final pay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bile industry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words: Prospects Current developmentMobile payments

中国移动财务报表总结

中国移动财务报表总结 南京理工大学 课程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 公司财务与绩效评价研究 论文题目: 中国移动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姓名:学号: 115113001152 成绩: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电信业的技术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出现融合、调整、变革的新趋势,全球移动通信发展虽然只有短短20年的时间,但它已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本文从通信业的整体形式入手,具体分析中国移动近几年的财务报表指标,具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对资产结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成本费用等及其变动进行分析,依据偿债、营运、盈利能力等指标,得出中国移动短期偿债能力较弱、营运能力强、获利能力稳健提升的结论,并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财务报表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比如公司行业对比、业绩对比。还与2014年财务报表进行同比分析,观察中国移动的发展趋势,总结出中国移 1 动的竞争优势及不足,以及今后发展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目录 摘 要.................................................................. .. (2)

第一章公司简 介.................................................................. . (4) 1.1 公司简 介 ................................................................. . (4) 1.2 发展历 程 ................................................................. . (4) 第二章行业分 析.................................................................. . (6) 2.1 公司行业地位与竞争优 势 ................................................................. (6) 2.2 公司业 绩 ................................................................. . (6) 2 2.3公司业绩较去年同比分 析 ................................................................. . (8) 2.3.1 盈利能力分

中国移动市场营销类笔试题目及复习资料

单选题: 1.依据《电信》服务标准,移动电话通信障碍修复最长时限为B小 时。 A、2 B、24 C、48 D、72 2. 按《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客户服务标准》规定,客户咨询及投诉回复率为C。 A、90% B、95% C、100% D、80% 3. 在计算机术语中经常用RAM表示D。 A、只读存储器 B、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C、动态随机存储器 D、随机存储器 4. INTERNET的基础协议簇是D A、IPX/SPX B、SMTP/IP C、SLIP/PPP D、TCP/IP 5、“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已停机。”英文表述是:B A. Sorry! The subscriber you dialed is out of the service area for the moment. B. Sorry! The number you dialed is out of service. C. Sorry! The subscriber you dialed is power off. D.Sorry! The number does not exist. 6、“直接拨17951”英文表述是:A A、dial 17951 directly B、enter 17951 directly C、direct dial 17951 D、directly dial to 17951 7、通过GPRS访问3W网站,其接入点名称、用户名、密码分别是D。 A、cm B、cmnet,

C、cmwap,缺省,缺省 D、cmnet,缺省,缺省 8、南京全球通用户漫游至北京拨打香港用户,对南京用户计费为A。 A、0.60元/分钟+0.20元/6秒 B、0.60元/分钟+2.50元/分钟 C、1.50元/分钟 D、5.00元/分钟 9、移动电话有效计费时间为:A A. 自被叫应答开始至首先挂机或无线信道释放为止。 B.自被叫应答开始至主、被叫都挂机为止。 C.自被叫应答开始至主叫挂机为至。 1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立时间是:C A、1997年4月20日 B、1999年4月20日 C、2000年4月20日 D、2001年4月20日 11.手机+笔记本电脑上Internet的接入号码为 C A、172 B、17266 C、17201 D、17200 12、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简称为 B 。 A、CHNTE B、CMNET C、CNNET D、CHNET 13. 下列关于GPRS描述正确的是: B A、买了GPRS手机就是GPRS用户,可以使用GPRS业务了。 B、使用GPRS业务需要换一个GPRS手机。 C、使用GPRS业务需要更换手机号码。

我国移动支付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移动支付的现状与发展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王关荣 移动支付是近年来支付服务方式的重要创新之一,也是新兴电子支付的主要表现形式。移动支付伴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产生,二者互为依存,共同发展。由于支付是一种大众性的需求,而移动支付具有随身、实时、快捷的特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传统的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提供支付服务的模式相比,移动支付依靠较少的基础设施投入, 达到更加广泛的便民和惠民效果,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有利于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多样化的支付需求,也有利于缓解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支付需求与银行机构服务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好外,针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环境较差的状况,移动支付突破银行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传统模式,通过较低成本将支付服务网络覆盖到广大农村地区,有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支付环境,促进金融普及,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产生积极意义。 所谓移动支付,就是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PC等,但主要的还是使用手机,所以,移动支付又称为手机支付。移动支付是一项跨行业的业务,是电子货币与移动通信业务相结合的产物。自移动支付业务产生以来,显示岀强大的活力,用户数疑不断增加,业务范用逐步拓展,业务量快速增长。但用绕移动支付的讨论和争议也始终不断,例如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监管问题等。作为世界第一大手机用户国,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市场空间十分巨大。如何促进移动支付市场健康、规范、快速发展,是政府部门、从业机构等各方普適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此,我想结合我对移动支付的认识,从中央银行监管的角度谈几点看法。 一、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 移动支付业务最早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随后在韩国和日本出现并迅速发展o 中国的移动支付最早出现在1999年,由中国移动与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在广东等一些省市开始进行移动支付业务试点。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应该说初具规模,无论是从业机构、市场占有情况,还是用户数量、业务规模,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移动支付的发展也受到运营环境、安全技术、政策法规等因素的制约,与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市场相比,中国的移动支付行业表现出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

售后服务信产部报告我国移动增值服务的现状及趋势

(售后服务)信产部报告我国移动增值服务的现状及 趋势

我国移动增值服务的现状及趋势 刘岩 随着3G时代的呼之欲出,移动通信产业形态也渐渐由单纯的产品经济业态完成了向服务经济业态的进化,移动增值服务将取单纯的移动通信产品而代之,成为这壹时代更重要的产业利润来源。 目前基础的移动增值业务主要有SMS、彩信/彩E、WAP、JAVA/BREW以及IVR 五大类,随着业务需求的进壹步发展,基于开放应用平台的端到端(手持终端到无线服务平台端)的移动增值服务架构将为移动增值服务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移动增值服务概要 1.移动增值服务市场 ――到2003年10月底,我国的固定电话用户数已达到2.55亿,较上年底新增4091.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达到2.57亿,较上年底新增5093.3万。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移动电话用户超过固定电话用户国家之壹。2005年,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将达3亿。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内,我国每5人将拥有壹部手机,普及率将由当下的13%增加至20%,市场成长空间依然巨大。中国移动通信用户从零到1亿花费了近14年的时间,而从第壹个1亿到第二个1亿只花费了1年半多的时间。于这些数字面前,任何预测均显得保守,中国移动通信正处于高速成长期。短信服务是目前最主要也是最成熟的壹项基础无线数据业务。2002年,中国短信业务量超过900亿条,其中中国移动的短信业务量超过750亿条,平均每天的短信发送量高达2.6亿条。根据上海艾瑞市场咨询XX公司近期发布的《2003

年中国网络短信研究方案》称:2003年中国短信内容服务提供商(统称SP)市场超过54亿元,2004年中国短信SP市场将过百亿元。另有专业机构估计,2004年中国整个短信市场将达到300亿元左右,SP提供的短信服务量占总市场的30%。2004年以后,增长率会有所下降,但2006年之前每年仍然会保持于50%之上的市场占有率。 移动梦网是中国移动推出的无线数据服务品牌。目前,为移动梦网提供内容的公司有400家。其中,年收入于1亿元之上的有5家,年收入超过6000万元的有15家,年收入超过2400万元的有30家。仅以国内无线数据业务的著名企业TOM 为例,其短信业务收入占到了其总收入的80%,短信业务月收入超过1300万人民币。 作为国内另壹个的移动电信运营商的中国联通,借助其优质、高速、可靠的CDMA1X网络,也推出了自己的无线数据服务品牌联通无限,其中包含彩E、互动世界、掌中宽带、联通于信、神奇宝典、定位之星等服务。 2.基础移动增值业务现状 总的来说,目前市场上存于的基础移动增值业务能够分为五大类业务:短信、彩信/彩E、WAP、JAVA/BREW以及IVR。 短信是各类无线增值服务中发展最早,最为消费者认可,也相对最成熟的业务。可是,短信市场作为成熟市场,其成长空间已经有限,加之市场中各大小SP竞争日趋白热化,以及短信作为信息承载方式容量过小的技术限制,能够预计,短信将不再是未来无线增值服务发展的热点,可是短信和其他业务配合起来,能够提供更加贴近消费者需求的服务。

中国移动财务报表分析

中国移动财务报表分析

————————————————————————————————作者:————————————————————————————————日期:

南京理工大学 课程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公司财务与绩效评价研究 论文题目:中国移动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研究 姓名:孙晗 学号:115113001152 成绩: 任课教师评语: 签名: 年月日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电信业的技术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出现融合、调整、变革的新趋势,全球移动通信发展虽然只有短短20年的时间,但它已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本文从通信业的整体形式入手,具体分析中国移动近几年的财务报表指标,具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对资产结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成本费用等及其变动进行分析,依据偿债、营运、盈利能力等指标,得出中国移动短期偿债能力较弱、营运能力强、获利能力稳健提升的结论,并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财务报表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比如公司行业对比、业绩对比。还与2014年财务报表进行同比分析,观察中国移动的发展趋势,总结出中国移动的竞争优势及不足,以及今后发展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目录 摘要 (4) 第一章公司简介 (6) 1.1 公司简介 (6) 1.2 发展历程 (6) 第二章行业分析 (8) 2.1 公司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8) 2.2 公司业绩 (8) 2.3公司业绩较去年同比分析 (10) 2.3.1 盈利能力分析 (10) 2.3.2 偿债能力分析 (10) 2.3.3 经营现金流量分析 (10) 2.3.4 筹资投资方面分析 (11) 第三章资产负债表分析 (12) 3.1资产负债表各项增长比率分析 (12) 3.2资产负债表财务比率分析(纵向) (13) 3.3资产负债表财务比率分析(横向比较): (14) 第四章利润表分析 (15) 第五章现金流量表分析 (16) 5.1现金流量表 (16) 5.2现金流量项目组合分析 (16) 5.3三大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析 (17) 第六章杜邦财务分析 (18) 6.1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18) 6.2杜邦财务分析资料 (18) 第七章总结 (20) 参考文献 (21)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案例主体: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 市场地位:市场霸主 市场意义:凭借其品牌战略和市场细分战略,将中国电信市场从资源竞争带入 了营销竞争时代。 市场效果:动感地带的用户已远远超出一千万,并成为移动通信中预付费用户 的主流。 案例背景:中国移动作为国内专注于移动通信发展的通信运营公司,曾成功推 出了“全球通”、“神州行”两大子品牌,成为中国移动通信领域的市场霸主。但 市场的进一步饱和、联通的反击、小灵通的搅局,使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弥漫着价格 战的狼烟,如何吸引更多的客户资源、提升客户品牌忠诚度、充分挖掘客户的价值,成为运营商成功突围的关键。 作为霸主,中移动如何保持自己的市场优势? “动感地带”2003年营销事件回放: 2003年3月,中国移动推出子品牌“动感地带”,宣布正式为年龄在15岁-25 岁的年轻人提供一种特制的电信服务和区别性的资费套餐; 2003年4月,中国移动举行"动感地带"(M-ZONE)形象代言人新闻发布会暨媒 体推广会,台湾新锐歌星周杰伦携手“动感地带”; 2003年5月-8月,中国移动各地市场利用报纸、电视、网络、户外、杂志、 公关活动等开始了对新品牌的精彩演绎;

2003年9月&12月,中国移动在全国举办"2003动感地带M-ZONE中国大学生 街舞挑战赛",携600万大学生掀起街舞狂潮; 2003年9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M-Zone网上活动作品在新加坡举办的著名亚洲直效行销大会(DM Asia)上,获得本届大会授予的最高荣誉--"最佳互动行销活动"金奖, 同时囊括了"最佳美术指导"银奖及最佳活动奖; 2003年11月,中国移动旗下"动感地带"(M-ZONE)与麦当劳宣布结成合作联盟,此前由动感地带客户投票自主选择的本季度"动感套餐"也同时揭晓; 2003年12月,中国移动以“动感地带”品牌全力赞助由Channel [V]联袂中 央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新闻传媒集团主办的"未来音乐国度--U and Me!第十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评选活动。 “动感地带”策略解析 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通沟通工具,伴随着3G浪潮的到来,手机将凭借运营网络的支持,实现从语音到数据业务的延伸,服务内容更将多样化,同时更孕育着巨大的市场商机。 而同其它运营商一样,中国移动旗下的全球通、神州行两大子品牌缺少差异化的市场定位,目标群体粗放,大小通吃。一方面是移动通信市场黄金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是服务、业务内容上的同质化,面对“移动牌照”这个资源蛋糕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分食的状况,在众多的消费群体中进行窄众化细分,更有效的锁住目标客户,以新的服务方式提升客户品牌忠诚度、以新的业务形式吸引客户,是运营商成功突围的关键。 一.精确的市场细分,圈住消费新生代

2020-2025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订购须知 1、此定制服务由华经产业研究院(https://www.doczj.com/doc/ff15985830.html,)提供。 2、此报告为定制报告,在我们确认收到您的款项后3个工作日提供。 3、下载文档内容为定制报告大纲,最终报告不能通过下载方式获取,付款后请将订单编号及商品名称通过邮箱发送至kf@https://www.doczj.com/doc/ff15985830.html,,我们会在规定时间内通过邮件发送。 4、最终提供文档格式为PDF版本,价格不含纸介版。

2020-2025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 报告 【出版日期】2020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 【价格】电子版:8000元 2015年我国非现金支付已经占整个支付系统金额比例的70%,到2020年一季度我国非现金支付合计达630.76亿笔,同比增速5.23%,支付金额规模达到883.24万亿元,占据了整个支付系统的80%以上。 2019-2020年中国非现金支付业务笔数及金额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

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 第一章移动支付的基本概述 1.1移动支付的概念阐释 1.1.1移动支付的定义 1.1.2移动支付的特点 1.1.3移动支付的原理 1.1.4移动支付的产业链 1.2移动支付的模式分类 1.2.1近场移动支付 1.2.2 O2O移动支付 1.2.3远场移动支付 1.3移动支付的主要实现方式 1.3.1客户端虚拟账户支付 1.3.2绑定银行卡支付 1.3.3近场通信(NFC)支付 1.3.4手机刷卡器刷卡支付 1.3.5其他移动支付方式 第二章2015-2019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市场环境分析 2.1宏观经济环境 2.1.1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竞争格局研究.doc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竞争格局研究 2011年7月,中国移动支付公司宣布成立,此举标志着三大运营商均已完成 了独立支付公司的运作,将高调进军移动支付这块沃土。如此一来,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形成了运营商、银联以及第三方支付企业三种力量的并存的格局。尽管 市场处在等待9月1号大限前最后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颁发间隙,但是整个行业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竞争格局一览:央行统一监管下的三足鼎立 图一: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竞争格局一览 图一所示的是目前央行统一监管下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央行作为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负责移动支付牌照的颁发、标准的确立等,在整个移动支付市场上起着引导、监督和统领的作用;银联作为银行系统的嫡系部队,有着与央行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移动支付的政策制定上占据一定优势。运营商拥有着最广大的手机用户规模、移动业务的丰富运营经验以及直达用户的收费通道,在手机支付领域优势不小,在与银联的对横中有竞有合。而第三方支付企业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等,这个阵营力量相对较弱,更多地是依附银联,采取合作的手段发展业务和用户。 银联阵营:把控标准,主导市场,势头领先 中国银联地位较为独特,是经国务院和央行设立批准的,负责统一银行卡跨行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资源共享的组织。这个特殊的身份决定了银联在手机支付领域中既是运动员、亦是裁判员的角色。 银联阵营在标准与牌照的政策上占尽优势。先是赢取了中国移动的近场支付 的标准之争:在今年的“2011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明确了近场支付采取银联的13.56MHz标准,而中国移动所倡导的2.4GHz方案不允许进入金融流通 领域。今年五月份又在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颁发中,其控股的银联商务有限公司轻而易举地获得首批支付牌照,可以说是占尽了市场发展先机。 目前银联阵营发展也是来势汹汹。在赢得了支付标准的关键战役后,在终端、

中国移动各项增值业务大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CMCC )简称“中国移动通信”,是根据国家关于电信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在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资产总体剥离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注册资本为518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4000亿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 中国移动通信主要经营移动话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外,还提供传真、数据、IP电话等多种增值业务,拥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神州大众卡”等著名服务品牌,服务网号为“139、138、137、136、135、134、159、158、150、157、151、187、188”。 中国移动通信是国内唯一专注移动通信发展的通信运营公司,在我国移动通信大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移动通信已建成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综合通信网络。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列全球第一。 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由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三部分构成。核心价值观阐述了“我们是谁,我们的信仰是什么”,反映了企业及其每一个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评价标准和所崇尚的精神;使命表达了“我们的事业”是什么,其内涵表达了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和原因;愿景说明了“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是企业在一定阶段内期望达到战略目标和发展蓝图;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核心,是形成使命、愿景的根本动力和精神源泉,是选择使命、愿景的决定因素;而使命、愿景是核心价值观在企业发展领域的价值追求的具体体现,是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活动中的承载和表现。 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核心内涵是“责任”和“卓越”,体现了中国移动作为企业、中国移动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将以成为“负责任”和“最优秀”的企业和个人作为自己的追求。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立足于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凝结了中国移动人缔造辉煌历史的精神精髓,表达了中国移动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事业的坚定信念。这一理念体系的提出,必将凝聚和激励全集团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共同实现中国移动新的跨越“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是中国移动内生企业品性的自在要求。中国移动选择了“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信仰,注定了我们不仅要追求数量的超越,更必须成就品质的铸炼。关注品质、追求品质是我们对社会负责、追求卓越的最佳体现方式,中国移动只有通过为社会创造卓越品质而践行自己的价值观。中国移动肩负着“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的使命,意味着我们必将永恒保持对网络、服务、业务的高品质追求,这是“无限通信”的基础,也是“无限通信”固有的内涵;同时唯有以追求高品质的信念和实践,引领行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信息社会的蓬勃繁荣,才能无愧为整个信息社会中坚力量和榜样,无愧为“社会栋梁”。 移动全球通

中国移动营销策略分析

(一)中国移动目前营销策略优点有: 1、营销策略的系统性较强,表现在营销政策有着较强的主动性、连续性和对不同用户的营销政策平衡较好等; 2、较为注重社会公共关系管理,不惜大量运用赠机方式增强对重要党政机构的影响力,力图形成“示范效应”和“口碑效应”; 3、新业务渐成气候,如短信、动感地带、无线上网等既有很高的认知度,其收入份额也占据相对优势; 4、大量借助“外脑”,依托社会咨询机构、广告商来提高营销策划和管理水平; 5、较为注重市场情报的收集和对对手状况的准确掌握,在内部运营支撑系统上加大投资力度,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6、努力构建对中高端客户的战略性防御体系,力图通过服务差异化来提高中高端客户的忠诚度。 (二)中国移动营销策略的不足表现为: 1、业务推广受网络技术条件限制; 2、挽留中高端用户的措施更多地偏离通信本业,不利于核心竞争力的巩固和发挥; 3、保持高利润率的愿望和良好的市场优越感可能会导致对其他竞争者(如中国联通)的战略性防御措施准备不足; 4、营销理念有待深化:现有的营销理念仍带有很强的“推销”色彩,交易营销而非关系营销的特点仍很突出; 5、营销对象有待细化,移动运营商还缺少清晰的用户定位或区域定位;营销管理尤其是战略性市场规划、消费者行为研究、渠道整合以及情报信息系统的完善等都还比较薄弱,对促销活动的事后分析和评估也重视不足; 6、营销组织的整合有待强化,尤其是对社会代理渠道中的形象店面的规范和管理有待增强; 三、中国移动新营销策略,提升客户资本的核心营销能力 (一)中国移动基于客户资本的核心营销能力分析 (1)价值创造:服务与业务领先 企业创造市场,获得客户资本增量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即“领先用户法和”导向“客户法”。“领先用户”是指假设一个产品或服务将在未来的市场上流行,现在就对其有强烈需求,并能从解决方案中获益的厂商或用户。“导向客户法”就是要超越客户的需求导向。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一般主张生产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但在很多情况下,大众不知道哪些新产品具有可行性。所以真正优秀的现代企业不是征询他们需要什么产品,而是引导他们接受符合市场规律的新产品。通过对消费者行为和心理的分析,根据移动通信技术和业务发展的特点,不断推进创造市场价值的实践。 (2)可延展:营销网络的建设 营销网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企业要使资源逐步转化为能力,必须加强对营销渠道和网络的管理。通过营销渠道和网络选择、激励、控制、评估、动态优化和维护等,来保证营销网络的有效运转和不断延伸。 (3)难以模仿:赢得客户忠诚 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从不同角度积极将潜在客户转变为现实客户,进而建立与客户长久的良好关系,将满意客户转变为忠诚客户。 a、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实现客户忠诚奠定基础。客户忠诚的基础是优秀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