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课题研究成果2018知识交流

德育课题研究成果2018知识交流

德育课题研究成果2018知识交流
德育课题研究成果2018知识交流

德育课题研究成果

2018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小学日常行为

规范养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

(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有较大差距。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

(2)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我们认为: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挑战和要求。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结合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寄宿制、小班化办学体制的“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利推广。

2、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研究和实践,优化班主任队伍,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内容:

1、探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探讨家校社会多维立体的教育途径和策略。如何将本课题研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调动家长、社会教育积极因素。

3、探讨优化班级管理、提升学校德育成效的科学、系统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突破之处

本课题为应用基础研究,在强调应用性的同时,也注重一定层次的理论探索。着眼于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1)创新方面。依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构建创新养成教育途径和模式,将养成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中,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跟踪教育,突出成长为主的教育理念。

(2)理论意义。立足于应用探索与实践,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总结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规律,丰富素质教育理论和养成教育理论内涵

(3)应用价值。本课题着手与途径和模式的实验和探索,侧重于应用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完成条件分析、研究方法与路线

(一)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领导支持,课题研究有经费保障。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大力支持,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环境支持、经济支持。良好的教学条件和领导的重视、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保证。

2、资料丰富,研究有理论支撑。

高中语文德育工作总结(2018)

高中语文德育工作总结(2018)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你是否想花最少的精力得到最大的收获呢?你是否仍然在工作上犯同样的错误呢?你是否还在为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但是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效果并不明显而发愁呢?那么一份好的的工作总结是必须做好的工作。下面是的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有关德育工作总结的信息,仅供参考。高中语文德育工作总结 在语文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发挥语文课本的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知识、技能紧密的结合在一块,让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想品德也得到了陶冶,促进青少年孩子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智育结合,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在教学中,我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以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就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我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三、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去。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

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正式 版

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的研究是时代发展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现实需要 丰富初中德育内容和创新德育机制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普遍认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普遍注重学校德育和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教育的实践性以及互动机制的可操作性。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大教育系统,为全民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活环境,发展终身教育,从而全面提升全民素

质,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方向。单一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需要,只有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互相配合和协调,才能相得益彰,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校位于安康中心城市繁华地带,建校30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办人民满意教育,以优异的教育质量回报社会”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的办学理念。自20xx年跻身于省级“示范初中”、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法制校园”之后相继荣获“初中教育先进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

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1

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1 本学期学校正在紧张进行新校搬迁的筹备工作,虽然紧张忙碌,但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工作从不松懈.我们紧紧围绕和谐德育子课题《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展了各项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建立一支优秀的德育工作队伍. 1、课题组经过认真地讨论和研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研究课题的各级组织,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必要的充实与调整.课题组负责人卢世勇校长总体负责,课题秘书覃和秋主任具体负责,带领课题组通过专题讲座、参观学习、集中讨论等多种形式定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题培训,努力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业务修养和德育水平.本学期组织莫永秀、江自霜、韦文丹老师到兴义市参加全省和谐德育研究年会,学到了一定的优秀经验,也对学校老师进行了二次培训. 2、发挥学校22位县级骨干教师的作用,根据老师申报的小专题,精心挑选,重点扶植,细心指导一批业务精、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开展小专题研究.并让这些教师发挥辐射作用.提高小专题研究的整体水平.教师们的研究成果,在促进参研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习惯获得解决困惑的策略,转变教师的德育思维方式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创建德育工作研究体系,推动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1、德育工作主题明确.

学校根据年度德育工作的重点,制定学校月度德育工作主题,围 绕这个大主题,再制定每周的德育工作小主题.学校领导班子和课题 研究组成员对这套德育工作研究体系倾注了很大的心血,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做了许多的工作.才使这项工作在探索中逐步实施.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思索,反思,力求完善,使各方面的工作更具体,更深入,更有实效. 2、以校园文化承载课题研究 我们把校园丰富多彩的校园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平台.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学校大门过道左右两边建造两个造型别致的宣传栏和五心教育标语.学校荔泉书院陈列百年老校的历史,展示了我校的先烈邓恩铭的事迹和学校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校园墙壁上展示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及《小学生良好习惯》及《师生图书推荐目录》等.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3、德育活动形式多样. (1)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我们创新红领巾监督岗检查,要求监督员同学在检查的同时,将 各班存在的问题以反馈表的形式反映给各班班主任,以便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这样使得班主任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常 规管理抓得实,抓得细.经过逐步的完善,学生德育管理制度、班级的

德育课题研究成果2018知识交流

德育课题研究成果 2018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小学日常行为 规范养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 (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有较大差距。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 (2)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我们认为: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挑战和要求。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结合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寄宿制、小班化办学体制的“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利推广。 2、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研究和实践,优化班主任队伍,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内容: 1、探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探讨家校社会多维立体的教育途径和策略。如何将本课题研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调动家长、社会教育积极因素。 3、探讨优化班级管理、提升学校德育成效的科学、系统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突破之处 本课题为应用基础研究,在强调应用性的同时,也注重一定层次的理论探索。着眼于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1)创新方面。依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构建创新养成教育途径和模式,将养成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中,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跟踪教育,突出成长为主的教育理念。 (2)理论意义。立足于应用探索与实践,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总结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规律,丰富素质教育理论和养成教育理论内涵 (3)应用价值。本课题着手与途径和模式的实验和探索,侧重于应用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完成条件分析、研究方法与路线 (一)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领导支持,课题研究有经费保障。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大力支持,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环境支持、经济支持。良好的教学条件和领导的重视、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保证。 2、资料丰富,研究有理论支撑。

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项目背景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项目提出的背景 德育改革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总书记提出,在依法治国的同时,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共产党中央委 员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指出,“所有类型的学校都必须更加重视道德教育”。而且,在过去的20年里,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道德教育本着人的进步和人格提升 的精神。独特的价值。因此,加强对德育的探索,进一步完善德育方 法和方法,强调实效,具有深远意义。 2.中小学德育现状迫切需要改革。 目前,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很低。道德教育将道德与日常生活分开。道德教育的目标得到了无限的改善。它与道德品质和道德生活的发展 是分开的。在理解道德价值观时加强对社会,政治和经济需求的理解 是太过分了。理性价值,忽视其满足主体自我完善的价值;在道德教育 的过程中,忽视了道德学习的主体性,重新教学,重新撼动,消除了 生活世界的主观生动性。这忽视了学习者的情感和生活要求,从现实

生活中教育的后果表现为:学生脱节,道德理解不能转化为行为;学生 在遇到复杂的道德生活时很难适应,无能为力;学生有“多重人格”, 表达为“面对面的一套,背后一套”。 3.我们学校现代道德教育的发展和深化需求。 多年来,我校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理论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为基础,吸收和整合了现代哲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对教育德育进 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旨在继承和发展。。以特色德育理论为指导, 构建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校素质教育模式和德育管理模式。在研究中,我们努力找出道德教育的现状,通过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和实验,为 改变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做出贡献。同时,通过 专家,研究教师,德育管理者和学生的互动,优化和完善学校德育环 境和效能,形成“体验德育”的理论模型和管理范式。 (2)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变现有的教育者道德教育观念。 道德教育不仅可以视为对学生施加外部影响的过程。具有相应道 德知识的学生并不一定意味着满足社会需求的相应道德行为和道德效应。道德教育不是一种认知过程。这是一个由道德主体实践和体验的 积极过程;道德教育是教育本身的教育,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而不是灌输;道德教育不是学生生活和学生生活之外的东西。这是一个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和活动相结合的东西。因此,德育的内容应该接近学

高一年级德育工作总结

工作汇报/工作计划/德育工作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ZJ-058952 高一年级德育工作总结 A summary of moral education in senior one

高一年级德育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德育教育的总要求为指导,以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角色意识为重点,以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充分行使年级组在教育、教学、管理、教风、学风等方面的管理职能,狠抓班主任、备课组长两条主线,协调各任课教师,发挥团支部、学生会的管理功能,积极探索适应高一本体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全员管理、全程监管的观念,力争使高一学生尽可能的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为高中的后续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与智力支持。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学生管理方面: 1、继续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狠抓常规教育和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经过一个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高一学生的常规管理基本到位,但我们仍要从细微之处入手,有预见性的开展工作,及时发现管理上存在的漏洞,防患于未然,为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做好铺垫。本学期仍加强了学生的仪容仪表、思想汇报专题文明行为,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求利用班会、读报会、国旗下讲话及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提示,耐心疏导,抓好劳动卫生保洁和绿地认建认养

时段的督促检查工作,对学生从严要求,抓好典型,以激励为主,辅以必要的适度的惩戒,力争使各班均能形成良好的班风、浓厚的学风。 2、继续强化各项纪律教育,提升班风学风。 课堂纪律、课外活动纪律、午休晚休纪律、考试纪律是本学期纪律教育的重点,以抓课堂纪律(特别强化自习纪律)带动班风建设,以抓考试纪律带动学风建设,以抓就寝纪律带动学生常规建设,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尽量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3、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和工作指导,定期检查班级学生的班级日志,对反映出的情况及时要求班主任进行反馈,提高学生干部管理的针对性。 4、加强对年级严重违纪学生的管理。 高一下学期学生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教师的管理策略基本熟悉,个别问题学生对这些管理制度已很麻木,有可能再次出现较多的违纪现象,所以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继续关注问题生的跟踪。要求班主任教育,建立问题生成长档案,配备帮教老师,做好跟踪教育。对违纪学生年级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批评教育,没有出现重大违纪现象。特别指出的是按学校提出得在校园内禁止学生吸烟和在校园内禁止学生使用手机要求,本学期狠抓落实,先后收缴了多部学生的手机,也劝退了8名在校园内吸烟的学生。这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吸烟人数明显减少,使用手机的学生也只是个别学生,考试使用手机作弊的现象大为改观。 5、对学生进行分类教育分类推进 根据文理学科的特点,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兴趣发展点及学期发展目标,根据综合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力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德育课题成果简述

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小常规”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 第一部分课题提出 达因苏草原有一个环境清幽、漂亮雅致的学校——农九师一六五团中学。学校在发展中明确了学生不仅学习成绩要优异,更应该是文明尚美,礼仪高雅。 (一)日常教育活动中的几个镜头及分析: 【镜头一】:学生们正排队往操场上走去,男生A走路时,手不知怎么就碰到了男生B,只见B转身便使劲打了A一拳,嘴里还嚷着:“你打我干嘛”A又边还手边说:“我又没打你!”于是两人就开始了…… 【镜头二】:“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有些学生具有双重性格,在教师面前一套,背后一套,学校里一套,家里一套。”“老师成了消防队员,今天解决了一个问题,第二天又冒出一个问题;解决了新问题,老问题又卷土重来。” 镜头三:…… 分析:老师们天天抓常规,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育不守常规的学生,但仍出现“屡禁不止”的现象,老师身心疲惫。常规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有的只是起到即时的作用而没有达到长远的预期。 * (二)学校常规教育的现状 1、学校常规教育的现状 现状一:学校常规教育的规定大而空。学校的常规教育一般是教师根据《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向学生介绍常规,让学生学习常规,接着是不断地提要求,在平时的学校活动中不断提醒、督促和纠正。学生在常规教育的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没有自主构建常规,因此,常规在学生心中没有深刻的印象。 现状二:防范式常规教育,让师生走向对立。学校目前的常规教育主要还是防范式,即教师处处防范学生,生怕学生做错什么。学校常规管理主要是检查式。为了处处提防,学校、教师往往采用“控制”的手段,控制时间、控制空间,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以取得表面的井然有序。这样一来,常规教育陷入了难以走出的怪圈:控制形成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种依赖使得学生的自主意识、规则意识很难形成,所以一旦学生失去教

最新小学“微德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微德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等名言,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懂得知恩图报。中华民族历来就具有这种传统美德,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友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或大或小的“恩”的施与。然而,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人的感恩意识在逐渐的缺失,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报。现在孩子多为独生子女,“6+1”的家庭环境,让小学生更感到自己是父母、长辈呵护下的“小太阳”,孩子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做事缺乏爱心,心理承受能力差,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待人处事冷漠、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教育的不足,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明显落后于教育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根据这种指导思想,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预计突破 (一)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是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我国把“学会感恩”写进《小学生守则》,感恩教育研究将成为全国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导性德育研究潮流。2006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家726项目研究中心正式在全国启动“全国中小学感恩教育研究活动”,并申请成为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面向全国选择一批挂牌实验学校,这意味着该课题的研究在全国范围具有代表性。当前,在互联网上有关感恩教育研究的文章和成果比较丰富,主要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感恩教育的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许多地区、学校也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照研究,但尚未出现成熟的感恩教育途径和方法理论研究,该课题的研究对探索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预计突破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2018-03-10 题目: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缘由及研究现状述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在《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工作座谈会》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指出:新形势下,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思路是围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 号文件,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个中心任务,重点抓好德育主渠道、德育教化和德育督导评估三方面工作,突出抓好德育环境的全面教化。 《课标》也强调: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立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从教育的角度看,班级是学生彰显个性,实现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 什么样的班级就塑造什么样的学生,他们参与班级建设的过程经历,体验感悟,将在其生命发展的历程中留下鲜明的痕迹。 要培养出赋有创造性的特色学生,必须构建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让学生无条件,无时不刻地进行班级文化熏陶。 在此背景下,有效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一项迫切的重点工程。 (二)课题提出的缘由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本质上就是对课程文化的一种颠覆和重新建构,学校文化、班级文化事实上都是课程文化的有机组成部

分,而个性化班级文化就是一种全新的文化。 因此,在新课改情境下,进行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是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一所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这所学校全面的发展,它既包括群体的发展,也包括个体的发展。 单个班级的发展势必促成全校的发展;单个学生个体的成长,也最终促成学校的长期发展。 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促成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最终共同成长。 再者是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能促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能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创新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培养新型人才,其不仅重视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人才的潜能个性的发展,而这些素质单靠一般的灌输”是难以奏效的。 多姿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可以引发学生无限的创造力,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同时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在现实中,学生从小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是千篇一律,千班”一面,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创建具有特色的学校班级文化的常规管理和建设,把班级还给学生,让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编号:_____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学校: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 ____年___月___日 (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 第1 页共7 页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根据县中教科XX年学年工作要点和县教委会议精神,我校经研究确定我校本学年德育指导思想:以中央8号文件为指南,以首都农村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建设为契机,促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不断整合校园资源,结合农村中学特点,营造文化育人环 境。 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建设优良校风;构建“文化校园”的德育教育特色,以校本课程为载体,以礼仪教育、养成教育、孝亲教育、奥运教育为重点;将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融入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融入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围绕县德育重点工作,重点做了如下工作: 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落实三级管理。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管理的核心力量,班主任的工作作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班级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本学期在落实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凝聚班风,形成班级特色的工作目标。在工作中,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加强班主任业务指导与交流,本学期班主任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对特殊学生的管理水平和抓班风建设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各年级组教师间协作能力也有所加强,年级合力基本形成。 (1)抓实常规工作,以班风促校风 学期初政教处、年级组长和全体班主任共同温习了各自的岗位职责,屡顺了常规工作,强调了常规工作是形成特色班风、学风的有力保障。在常规工作中又重点提出了班级自主管理,指导班主任要组建一只 第 2 页共 7 页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

主动地帮助别人。”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只是孩子们以为向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二是由于分数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又多年,感恩教育缺失就可想而知。三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门打开了,空气更新鲜了,但是拜金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也进来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基于以上思考,从我校德育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本学期我们提前作的感恩教育的相关工作以及取得的效果,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创造感恩教育的新模式,对学校实施感恩教育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一、选题缘由 1、学校学生现状 我们学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34个教学班,1700余名学生,办学已成规模。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已成为学校受教育者的主体。他们其中一部分习惯差、毛病多。据我初步统计,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60℅左右。 他们的养成教育是当下必须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有刻不容缓的使命感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感。 2、寻找空白,填补空白 我们在课题立项之前,在网上大量查找了国内学校进行养成教育研究的情况。通过浏览,看到钢花学校做得比较好。但我们发现,钢花学校在德育主题月活动、利用家长学校资源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特别是针对留守学生的养成教育研究,更是一个空白。我们进行此项课题研究,就是想在钢花学校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养成教育内容,赋予养成教育新的时代内涵。 3、创品牌,出特色 提炼办学理念,打造学校品牌,是我们学校当前的战略选择,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凝聚成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学校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彰显其办学水平及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课题界定

为避免产生混淆,特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加以界定。 “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或亲身经历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它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活动,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一种教育过程。 “体验式养成教育”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以及个体经历有效创设相关的情景或氛围,让少年儿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内化体验形成个人的道德认知,并逐步积淀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不教而教”的自律习惯并伴随终生。 三、研究意义 1、是创新德育工作的需要 当前一些教育者的德育教育方式仍然是灌输说服、限制防范、机械训练,忽略了教育对象的道德思维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对象道德观念的自主体验、感悟内化,使得养成教育缺乏实效性。因此,养成教育要有实效,不仅要优化外部环境,更要变革、创新现行的养成教育方式,走进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使其把学校提出的行为规范和期望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2、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既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又是学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研究 ——市级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改革将培养目标调整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实施生命教育符合课程改革总体发展目标,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我国多年来由于对生命教育的意义缺乏认识,在学校进行生命教育一直不重视,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近年来交通事故、打架斗殴事件以及经常出现的各种自杀事件不断暴露着现代人对生命的漠视……这些都给我们的生命教育带来许多反思。教育应该如何正视生命、关注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已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显得非常紧迫。学生意识的淡薄与缺乏已成为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不安全的主要问题与症结所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生命教育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我校是创办14年的新校,地处城区,家长多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这些学生大多缺乏父母的照顾,行为习惯不规范,心理素质较差。因此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而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学会生存的教育,但在操作中我们感到活动的形式总体上还是比较零星、系统性不强,效果难以深化和持续。那么,如何深化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这一真善美的教育落到实处?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之际,结合新理念,以德育实践活动为主渠道,将生命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可能会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德育课题研讨新路。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①、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发现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

篇一: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 一、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很重要。 子曰:“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道出了为人师表的重要性。 作为班主任,我处处、事事都尽力为人师表,无论是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还是在劳动中,还是在教学中,我都在践行着为人师表的准则。事实证明,我给学生留下了一个真正师者的形象。一个满口脏话的教师,如何让学生文明为人;一个圆滑、世故的教师,如何让学生正直为人,一个没有时间观念,不思进取的教师,如何去引领他的学生分秒必争地求知求实?? 二、关爱和宽容每一位学生,即使是最让你讨厌和最让你难堪的学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时我们当老师,尤其是当班主任的,总认为这个学生身上毛病太多,我不得不“教育”他一下,或是一堆大道理,或是一顿训斥。其实,我们这种种的“好心”或“手段”还比不上一个关爱的眼神,用一个微笑去宽容的威力大。因为爱和宽容是这个世界上最神秘的东西之一,它们只有轻些,才会效力十足,重了却收效甚微。这也许就是很多家长和教师爱孩子和学生,却得不到学生和孩子的理解的答案吧。一定要记住:教育学生时,不要太急了,尤其是涉及到品德修养方面,要学会去轻轻地去关爱和宽容他们,尤其是那些“问题生”,因为宽容他们,他们才会有不被遗弃的感觉,他们才会亲近你;因为关爱他们,他们才会有快乐的理由。学生快乐了,亲近你了,他们才会信你之道,你的德育工作才会在他们身上顺利开展,你的德育工作在他们身上,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细节决定成败,为其长远计,从小事上严格要求学生,绝不要为管学生而管学生。 古语说的好:“严师出高徒。”尤其是在职业高,要想当好班主任,必须要是位严师。当然“严师”并不是一天只摆出一副冷冰冰的样子,而是为了他们今后发展,严格要求他们做人做事。 我们都知道,要想做好事,必须做好人,必须给他们提校规以外且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要求。如:不准在教室中随地吐痰,要把痰吐在纸上扔到垃圾桶里;每天把自己的书桌收拾整齐;每名学生好的学生带1-2名学习差的学生等要求。别看小的要求,天长日久养成了习惯,就逐渐内化为他们的修养了,还要在劳动中把这些严格的要求形成的美德加以强化。在扫除中,我天天要求学生在扫除中认真清扫,不论是学校检查不检查,我都亲自检查一遍,旨在让他们养成认真、诚实、勤劳的美德,因为这些美德在未来的工作中必须具备的素养。 四、适时总结,及时表扬,不当众点名批评任何一名学生。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不停的做人做事。我们班主任应该抓住每天的典型的人和事,适时总结很重要。适时总结犹如太阳适时普照大地,雨水适时光临土地一样重要。适时总结后,要及时表扬,甚至是奖励,这会激发做的好的更加努力,做的差的不断反省、自责,去刺激他努力在下一次做的更好。记住:千万不要当众去批评那几个做的不好的,因为你表扬好的同时,已经批评那几个做的不好的一次了。如果再批评一次,不仅他们反感你,而且也会对做得好的人产生敌对情绪,对你班的团结不利!更重要的是,他们几个下次会做的更糟,也许还会带动几个做得好的也不去做好了!适时总结,及时表扬不仅在德育方面,而且在学习上,都是一个好的方法。篇二:高一上期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 高一上期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 从刚接到领导通知让我担任班主任时的忐忑不安到现在班主任工作已初步走上轨道,这一转眼就是一学期,这当中我更是学习者的身份,努力地学习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和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这一学期

德育课题研究成果2018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小学日常行为 规范养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 (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有较大差距。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 (2)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我们认为: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挑战和要求。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结合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寄宿制、小班化办学体制的“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利推广。 2、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研究和实践,优化班主任队伍,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内容: 1、探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探讨家校社会多维立体的教育途径和策略。如何将本课题研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调动家长、社会教育积极因素。 3、探讨优化班级管理、提升学校德育成效的科学、系统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突破之处 本课题为应用基础研究,在强调应用性的同时,也注重一定层次的理论探索。着眼于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1)创新方面。依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构建创新养成教育途径和模式,将养成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中,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跟踪教育,突出成长为主的教育理念。 (2)理论意义。立足于应用探索与实践,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总结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规律,丰富素质教育理论和养成教育理论内涵 (3)应用价值。本课题着手与途径和模式的实验和探索,侧重于应用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完成条件分析、研究方法与路线 (一)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领导支持,课题研究有经费保障。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大力支持,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环境支持、经济支持。良好的教学条件和领导的重视、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保证。 2、资料丰富,研究有理论支撑。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1 本学期学校正在紧张进行新校搬迁的筹备工作,虽然紧张忙碌,但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工作从不松懈。我们紧紧围绕和谐德育子课题《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展了各项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建立一支优秀的德育工作队伍。 1、课题组经过认真地讨论和研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研究课题的各级组织,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必要的充实与调整。课题组负责人卢世勇校长总体负责,课题秘书覃和秋主任具体负责,带领课题组通过专题讲座、参观学习、集中讨论等多种形式定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题培训,努力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业务修养和德育水平。本学期组织莫永秀、江自霜、韦文丹老师到兴义市参加全省和谐德育研究年会,学到了一定的优秀经验,也对学校老师进行了二次培训。 2、发挥学校22位县级骨干教师的作用,根据老师申报的小专题,精心挑选,重点扶植,细心指导一批业务精、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开展小专题研究。并让这些教师发挥辐射作用。提高小专题研究的整体水平。教师们的研究成果,在促进参研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习惯获得解决困惑的策略,转变教师的德育思维方式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创建德育工作研究体系,推动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1、德育工作主题明确。 学校根据年度德育工作的重点,制定学校月度德育工作主题,围绕这个大主题,再制定每周的德育工作小主题。学校领导班子和课题研究组成员对这套德育工作研究体系倾注了很大的心血,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做了许多的工作。才使这项工作在探索中逐步实施。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思索,反思,力求完善,使各方面的工作更具体,更深入,更有实效。

2019年德育工作总结

2018年德育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里,胜利西街小学围绕“树形象、提质量、谋发展”的工作主线,围绕学校教育和管理这个中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了“以德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宗旨,确立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全方位育人为半学理念,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用新观念、新方法、新思路规范半学模式,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精神,使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和社区的认可,为学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以德育教育为先导,确立科学育人观 我校全体师生和社区居民均参加了本次活动,重温了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的英雄事迹也深深地触动着每一位“听众”,都深深地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工作和学习。 二、构建三位一体格局,实施全方位育人 学校充分发挥太原市示范家长学校,太原市特色学校的功能,学生们走出去,把专家、家长请进来,采取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专题讲座的

形式,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教育。学校为社区派驻了校外辅导员指导社区文化建设,定期免费为社区内双职工的孩子辅导作业,进行专题讲座,有力占领了学生,社区居民们的思想阵地,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学校与社区创办了“社区报”、“小荷报”。 社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矿机离休干部)赵家喻老先生定期到校,定期给孩子们讲一些具有时代精神的革命故事。值得一提的是一位社区的离休干部彭老先生,结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例,自编了系列体验教育图片100余幅,定期拿到学校给孩子们讲解,让学生们明辨是非,使孩子们亲身体验到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学校社区的长期互动构建了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的三结合教育网络,为青少年社会化教育提供了广阔空间,学校与社区在今年,带着孩子们自己的作品和慰问品,看望了社区的孤寡老人,使孩子们也从中体验到了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敬老爱老”这项活动得到了升华。我们深深感受到的敬老爱老深远意义,是我们真正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又一实质性举措。 学校社区的长期互动构建了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的三结合教育网络,为青少年社会化教育提供了广阔空间,学校与社区在今年,带着孩子们自己的作品和慰问品,看望了社区的孤寡老人,使孩子们也从中体验到了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敬老爱老”这项活动得到了升华。我们深深感受到的敬老爱老深远意义,

德育课题成果简述

德育课题成果简述

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小常规”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 第一部分课题提出 达因苏草原有一个环境清幽、漂亮雅致的学校——农九师一六五团中学。学校在发展中明确了学生不仅学习成绩要优异,更应该是文明尚美,礼仪高雅。 (一)日常教育活动中的几个镜头及分析: 【镜头一】:学生们正排队往操场上走去,男生A走路时,手不知怎么就碰到了男生B,只见B转身便使劲打了A一拳,嘴里还嚷着:“你打我干嘛?”A又边还手边说:“我又没打你!”于是两人就开始了…… 【镜头二】:“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有些学生具有双重性格,在教师面前一套,背后一套,学校里一套,家里一套。”“老师成了消防队员,今天解决了一个问题,第二天又冒出一个问题;解决了新问题,老问题又卷土重来。” 镜头三:…… 分析:老师们天天抓常规,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育不守常规的学生,但仍出现“屡禁不止”的现象,老师身心疲惫。常规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有的只是起到即时的作用而没有达到长远的预期。 (二)学校常规教育的现状 1、学校常规教育的现状 现状一:学校常规教育的规定大而空。学校的常规教育一般是教师根据《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向学生介绍常规,让学生学习常规,接着是不断地提要求,在平时的学校活动中不断提醒、督促和纠正。学生在常规教育的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没有自主构建常规,因此,常规在学生心中没有深刻的印象。 现状二:防范式常规教育,让师生走向对立。学校目前的常规教育主要还是防范式,即教师处处防范学生,生怕学生做错什么。学校常规管理主要是检查式。为了处处提防,学校、教师往往采用“控制”的手段,控制时间、控制空间,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以取得表面的井然有序。这样一来,常规教育陷入了难以走出的怪圈:控制形成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种依赖使得学生的自主意识、规则意识很难形成,所以一旦学生失去教师的控制,学生的“常规”陷入“不知所从”,而学生的“不知所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