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教材分析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教材分析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教材分析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教材分析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及地位

本章属于《课程标准》中的 “数与代数”领域,其核心知识是:整式的乘除运算和因式分解。这些知识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列代数式、整式加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及不等式的基础引入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又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因此,本章在初中学段占有重要地位。

2、本章教学内容

在学习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如下:

看出,本章内容的突出的特点是:内容联系紧密、以运算为主。全章紧紧围绕整式的乘除运算,分层递进,层层深入。在整式的乘除中,单项式的乘除是关键,这是因为其他乘除都要转化为单项式除法。实际上,单项式的乘除进行的是幂的运算与有理数的运算,因此幂的运算是学好整式乘除的基础。

3

、教学目标

⑴解析每个目标

①目标1中《课标》对整式乘法运算的要求——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是对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难度作一个要求。

②目标2中对乘法公式的要求不仅是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更要引起老师们注意的是,目标要求会“推导”乘法公式,因此在教学中要从代数、几何多个角度出发推导公式。

③目标3中,《课标》要求: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分解因式(指数是正整数)。首先初中阶段对分解因式只要求掌握两种方法,而对于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则不做要求;其次,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如把多项式a8-1分解因式则是超课标了;最后,多项式中的字母指数仅限于正整数的情况,不考虑指数是负数,分数或字母的情况。而在学习过程中比克标的要求要高一些,通过教学我们要让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关系,从中体会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辨证思想。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和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数学书P172选学部分中提到了“十字相乘法”),渗透特殊到一般,逆向思维,换元等思想,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和能力。通过因式分解的应用与实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获得一些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方法。显然教材比课标中的目标高很多,建议老师们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目标要求。

⑵《课标》总目标与人教材具体目标整体要求偏低,建议从两个方面把握:

③《课标》是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教材的版本可以不同,但《课标》是同一个,从中考角度讲,中考内容一定不能超出《课标》要求的范围,因此应以《课标》为准绳把握教学目标。

④《课标》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它只规定了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该达到的最低、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材编写的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4、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和因式分解的两种基本方法,教学难点乘法公式的灵活应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两种方法和变形技巧。

5、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约13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15.1整式的乘法 4课时

15.2乘法公式 2课时

15.3整式的除法 2课时

15.4因式分解 3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2课时

基本要求---会识别、能计算:

◆经历幂的运算性质、整式的乘法法则、乘法公式的探索过程,能够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

运算(特别是利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掌握三个对象以内的数字指数的幂的运算,如:223

()

a a a

??

掌握可转化为幂的运算的数字简单问题,如:24

273

?

掌握三个以内单项式的乘法运算,如:232

32(2)

ab a b ab

-??-

掌握一个单项式与一个二项式的乘法运算,如:22

3(23)

x y xy xy

?-

掌握两个一次二项式的乘法运算(特别是应用乘法公式的),如:2

(3)(2);(2)(2);(3)

x x a b a b m n

+-+--◆经历整式除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

◆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感受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直接使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并能熟练

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因式分解.

略高要求---会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能灵活地运用三个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并能弄清各性质之间以及它们与合并同类项

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能根据运算性质、法则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较简单的混合运算.

◆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律与乘法公式简化运算.

如:415×0.2515=(4×0.25)15=…;(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逆用积的乘方性质简化运算)98×102=(100-2)×(100+2)=…;

1022=(100+2)2=….(利用乘法公式将数的运算简化)

◆能综合运用两个乘法公式进行计算,并把公式推广到三个数的情况.

如:P155例5: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1)(x+2y-3)(x-2y+3);(2)(a+b+c) 2

◆体会代数与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能用几何图形解释代数恒等式,从中体会数学的整体

性.如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

较高要求---知识的灵活应用

◆能够逆用幂的运算性质进行简化计算.

如:P164第7题:若2m=a , 32n = b,则23m+10n= . (用a、b的代数式表示)

◆会逆用乘法公式解决问题.

如:P171第9题:若4y2 +my +9是一完全平方式,求m值.

如:已知x-y=-10,求

22

2

x y

xy

+

-的值.(可以整体代入)

◆能够综合应用本章的知识适当进行等式的恒等变形.

如:P157第7题:已知a+b=5,ab=3,求a2 +b2的值.

如:已知x+5y=6 , 求x2+5xy+30y的值.(利用因式分解,两次整体代入)

如:在(x2+ax+b)(2x2-3x-1)的积中,x3项的系数是-5,x2项的系数是-6,求a,b的值.

(求待定系数的值)

◆知道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如P172 11.(无特别说明都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分解因式)

⑴把握教学要求,重视“过程”的教学

为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的课程标准中对于那些对后续学习意义不大、学得很早但用得很晚,以及过繁过难的内容进行了删减或降低要求。教学中要注意准确把握教学要求,避免将删掉或降低难度的内容重新拣回。

本章整式乘除的运算性质、除法运算性质、乘法公式的得出过程,一般都是从数的运算,归纳得到式的运算性质,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过程。在性质和公式发生过程的教学中,要重视上述归纳的过程教学,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性质和公式。应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在运用的基础上予以巩固。

⑵改变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

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探究”和“思考”栏目,以“观察——归纳-----类比——概括”为主要线索呈现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在探索活动中体会整式运算的规律,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能够合理安排运算顺序,寻找简捷的运算途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本章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和归纳;通过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通过“探究”栏目,让学生体验获得结论的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信心;通过“思考”栏目可以拓展思维空间,促进数学思考,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在学习活动中要充分信任学生,努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

⑶渗透思想方法,注意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本章主要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基本数学思想等。

“转化思想”的使用在本章中极为突出。例如多项式的乘除法都是先转化为单项式的乘除,再转化为有理数的乘除与同底数幂的乘除法。由此可以看出,在整式的乘除法的学习中,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够熟练地进行后面的运算;只有在熟练运用转化方法的前提下,才能够顺利地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代数与几何之间的内在联系。数形结合,实际上就是抽象与直观的结合。在以运算为主的“整式的乘除”一章中,抽象的运算公式、性质和法则借助于图形,就可以直观地反映它们的含义,揭示它们的本质,便于学生理解,增强记忆效果。比如教材在介绍单乘多、多乘多、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时,都是先通过计算,得出用符号语言表达的法则,然后用文字语言加以概括和总结,最后用图形语言给出直观解释,将文字、符号、图形这三种数学语言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8、具体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对章前引言内容应给予一定重视

一般地,章节前面的引言内容是一章的主线,是本章主要内容的经典浓缩,教学中,我们要给予一定重视。第十五章“整式”以实际背景“长方形绿地”切入,引出数学问题“整式运算和因式分解”,即本章的核心知识,进而指出只有学习了本章知识,才能解决前面提到的实际问题,体现出“知识来源于生活,最后又应用于生活”的一般认识规律。

因式分解说课稿教案

《因式分解》(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第五节《因式分解》第一课时“因式分解的意义”。下面我从:教材的分析、教法与学法及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部分来说这一节课,其中,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新课讲解、小结作业三部分;整个过程是先由实际问题引入新课,然后再回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恒等变形。.它是学习分式的基础,又在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函数中有广泛的应用,.就本节课而言,着重阐述了两个方面,一是因式分解的概念,二是与整式乘法的互逆关系。它是继整式乘法的基础上来讨论因式分解概念,继而,通过探究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来寻求因式分解的原理。这一思想实质贯穿后继学习的各种因式分解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原理,而且又为后面学习因式分解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因式分解这一节课的内容,对于掌握各种因式分解的方法,乃至整个代数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 ②掌握从整式乘法得出因式分解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①培养分工协作及合作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及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比、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三)情感目标: 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体会事物之间互相转化的辨证思想,从而初步接受对立统一观点。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及意义是学习本节因式分解的关键,而学生由乘法到因分解的变形是一个逆向思维。在前一节整式乘法的较长时间的学习,造成思维定势,学生容易产生“倒摄抑制”作用,阻碍学生新概念的形成。因此我将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确定为: 重点:因式分解的概念 难点: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因式分解的各种问题。 4、教法与学法及教学手段。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教材分析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及地位 本章属于《课程标准》中的 “数与代数”领域,其核心知识是:整式的乘除运算和因式分解。这些知识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列代数式、整式加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及不等式的基础引入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又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因此,本章在初中学段占有重要地位。 2、本章教学内容 在学习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如下: 从 上 面 可 以 看出,本章内容的突出的特点是:内容联系紧密、以运算为主。全章紧紧围绕整式的乘除运算,分层递进,层层深入。在整式的乘除中,单项式的乘除是关键,这是因为其他乘除都要转化为单项式除法。实际上,单项式的乘除进行的是幂的运算与有理数的运算,因此幂的运算是学好整式乘除的基础。 3 、教学目标

⑴解析每个目标 ①目标1中《课标》对整式乘法运算的要求——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是对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难度作一个要求。 ②目标2中对乘法公式的要求不仅是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更要引起老师们注意的是,目标要求会“推导”乘法公式,因此在教学中要从代数、几何多个角度出发推导公式。 ③目标3中,《课标》要求: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分解因式(指数是正整数)。首先初中阶段对分解因式只要求掌握两种方法,而对于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则不做要求;其次,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如把多项式a8-1分解因式则是超课标了;最后,多项式中的字母指数仅限于正整数的情况,不考虑指数是负数,分数或字母的情况。而在学习过程中比克标的要求要高一些,通过教学我们要让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关系,从中体会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辨证思想。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和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数学书P172选学部分中提到了“十字相乘法”),渗透特殊到一般,逆向思维,换元等思想,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和能力。通过因式分解的应用与实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获得一些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方法。显然教材比课标中的目标高很多,建议老师们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目标要求。 ⑵《课标》总目标与人教材具体目标整体要求偏低,建议从两个方面把握: ③《课标》是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教材的版本可以不同,但《课标》是同一个,从中考角度讲,中考内容一定不能超出《课标》要求的范围,因此应以《课标》为准绳把握教学目标。 ④《课标》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它只规定了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该达到的最低、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材编写的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4、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和因式分解的两种基本方法,教学难点乘法公式的灵活应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两种方法和变形技巧。 5、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约13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15.1整式的乘法 4课时 15.2乘法公式 2课时 15.3整式的除法 2课时 15.4因式分解 3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2课时

初二数学八上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及因式分解知识点总结复习和常考题型练习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运算: ⑴同底数幂的乘法:m n m n a a a +?= ⑵幂的乘方:() n m mn a a = ⑶积的乘方: () n n n ab a b = 2.整式的乘法: ⑴单项式?单项式:系数?系数,同字母?同字母,不同字母为积的因式. ⑵单项式?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个项后相加. ⑶多项式?多项式:用一个多项式每个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每个项后相加. 3.计算公式: ⑴平方差公式:()()2 2 a b a b a b -?+=- ⑵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2 222a b a ab b -=-+ 4.整式的除法: ⑴同底数幂的除法:m n m n a a a -÷= ⑵单项式÷单项式:系数÷系数,同字母÷同字母,不同字母作为商的因式. ⑶多项式÷单项式:用多项式每个项除以单项式后相加. ⑷多项式÷多项式:用竖式. 5.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式子因式分解. 6.因式分解方法: ⑴提公因式法:找出最大公因式. ⑵公式法: ①平方差公式:()()2 2 a b a b a b -=+- ②完全平方公式:()2 222a ab b a b ±+=± ③立方和:3322()()a b a b a ab b +=+-+ ④立方差: 3322 ()()a b a b a ab b -=-++ ⑶十字相乘法:()()()2 x p q x pq x p x q +++=++ ⑷拆项法 ⑸添项法 常考例题精选

1.(2015·襄阳中考)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4a-a=3 B.a·a2=a3 C.(-a3)2=a5 D.a6÷a2=a3 2.(2015·烟台中考)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3a+2a=5a2 B.(-3a3)2=9a6 C.a6÷a2=a3 D.(a+2)2=a2+4 3.(2015·遵义中考)计算的结果是( ) A.-a3b6 B.-a3b5 C.-a3b5 D.-a3b6 4.(2015·沈阳中考)下面的计算一定正确的是( ) A.b3+b3=2b6 B.(-3pq)2=-9p2q2 C.5y3·3y5=15y8 D.b9÷b3=b3 5.(2015·凉山州中考)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a2= B.a3= C.-a2= D.a3= 6.(2015·长春中考)计算:7a2·5a3= . 7.(2015·广州中考)分解因式:x2+xy= . 8.(2015·东营中考)分解因式2a2-8b2= . 9.(2015·无锡中考)分解因式:2x2-4x= . 10.(2015·连云港中考)分解因式:4-x2=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回顾与思考 同步教案

第一章整式的乘除 回顾与思考 课时安排说明: 《回顾与思考》主要内容是复习整式的乘除法法则,幂的运算、简单的整式乘除法练习;主要内容是灵活运用乘法公式,稍复杂的整式乘除法及综合应用.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这一章中了解了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经历了探索整式乘除法法则的过程,理解了整式乘除的算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但这一章的运算法则较多,公式也容易混淆,而且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缺乏整体认知,还没形成体系.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学习整式乘除法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许多数学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还比较薄弱,缺乏综合运用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的经验,需要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梳理全章内容,建立知识体系;熟练运用幂的运算法则、整式乘除法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应用意识,提高应用代数意识及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会运用法则和公式进行整式的乘除运算。 学习难点:灵活应用本章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按知识点分类设计了八个教学环节: (1)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2)辨析正误同场竞技 (3)基础过关热身演练. (4)小试牛刀巧用公式 (5)拓展提升活学活用 (6)颗粒归仓课堂小结 (7)知识反馈当堂检测 (8)课后加强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活动内容:将本章学过的所有法则及公式快速加以复习,同时让学生回答出法则及公式中的注意事项. 活动目的: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梳理的过程,感受幂的运算与整式的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活动注意事项:在学生串联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是否存在法则的混淆,是否能较好的区别法则,是否理解法则的文字叙述和符号表示等,对学生存在的困惑可以适当的举例讲解. 幂的有关运算 同底数幂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同底数幂除法 整式的乘法 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 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乘法公式 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整式的除法 单项式与单项式的除法 多项式与单项式的除法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因式分解教案

14.3因式分解 第1课时提公因式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因式分解公因式等相关的概念及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2.能找出多项式的公因式,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简单的多项式. 教学重点 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准确找出公因式.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下面两个问题: 1.630能被哪些数整除,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3,5,7,9,10等) 2.当a=101,b=99时,求a2-b2的值. 对于问题1我们必须对630进行质因数分解,对于问题2,虽然可以直接代值进行计算,但有没有简单的方法使计算变得简单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自学教材第114页至115页,思考下列问题: 1.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像这样的式子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2.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是互逆变形的关系. 3.公因式确定的方法是:①系数是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②因式的字母取各项都含有的字母;③因式的指数取最低次数.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因式分解的定义 活动一:填空并观察: (1)计算: x(x+1)=________; (x+1)(x-1)=________. (2)请你将下列各式写成乘积的形式: ①x2+x=________; ②x2-1=________; ③am+bm+cm=________. 展示点评: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

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小组讨论: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有什么关系? 反思小结:因式分解是由一个多项式到几个整式积的变形,整式乘法是几个整式的积到一个多项式的变形,它们之间是互逆变形.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 探究点二公因式 活动二:填空: ①6与9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___; ②多项式ma+mb+mc的公因式是________. 展示点评:公因式的定义:组成多项式的各项都有一个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小组讨论:归纳确定公因式的方法 【反思小结】确定公因式的方法:(1)公因式的系数应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2)因式取各项相同的因式;(3)因式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 探究点三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活动三:1.把多项式ma+mb+mc写成两个整式积的形式是: ma+mb+mc=m(a+b+c),其中m是组成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另一个因式a+b+c是ma+mb+mc除以m所得的商2.一般的,如果多项式的各项都有公因式,可以先把这个公因式提取出来,将多项式写成公因式与另一个因式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取公因式法.3.分解因式: (1)8a3b2+12ab3c; (2) 2a(b+c)-3(b+c) 小组讨论:应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时,其关键是什么?另一个因式如何确定? 展示点评:关键是确定公因式;另一个因式就是所要分解的多项式除以公因式所得的商解答过程见课本P115例1,例2 【反思小结】(1)应特别强调确定公因式的三个条件,以免漏取,即系数、所有相同的字母、指数;(2)当多项式的某一项恰好是公因式时,这项应看成它与1的乘积,提取公因式后剩下的应是1,1作为项的系数时可以省略,但如果单独成一项时不能漏掉.提取公因式后的项数应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等,这样可以检查是否漏项.(3)提取公因式时应先观察第一项系数的符号,或是负号时应用添括号法则提出负号,此时一定要把每一项都变号,然后再提取公因式.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之间的关系:整式乘法互逆变形因式分解; 2.确定公因式的方法. 3.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应注意:①找公因式,提公因式,注意符号及不要漏项;②分解结果到每个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为因式分解的是( C ) A.(a-2)(a+2)=a2-4 B.m2-1+n2=(m+1)(n-1) C.8x-8=8(x-1) D.x2-2x+1=x(x-2)+1 2.多项式8a3b2-12ab3c+16ab的公因式是__4ab__.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 单元检测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计算()2 3 2-a 的结果是 ( ) A. 5 2a B. 5 4a C. 6 2a - D. 6 4a 2.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A. ab b a 532=+ B. 1535a a a =? C. ()33 62a a = D. 9 36a a a =+ 3. 计算等于()3432--x x 等于 ( ) A. 2 3 912x x +- B. 2 3 912x x -- C. 2 2 912x x +- D. 2 2 912x x -- 4.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2,4-3a a a ,它的体积等于 ( ) A. 2 3 43a a - B. 2 a C. 2 2 86a a - D. a a 862 - 5. 已知:a+b=m,ab=-4,化简(a-2)(b-2)的结果是 ( ) A. 6 B. 2m-8 C. 2m D. -2m 6. 已知k x a ++162是完全平方式,则常数k 等于 ( ) A. 64 B. 16± C. 32 D. 16 7. 下列各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 ) A. )2)(2()2(22+-=-+-x x x B. ()2 2112-=-+x x x C. ()2 212144-=+-x x x D. ()()2242 +-=-x x x x x 8. 下列多项式中,含有因式()1+y 的多项式是 ( ) A. 2 2 32x xy y -- B. ()()2 211--+y y C. ()() 1122 --+y y D. ()()11212 ++++y y 9. 把多项式()()()111++-+m m m 提取公因式后,余下的部分是( ) A. 1+m B. m C. 2 D. 2+m 10. 下列各式能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因式的是 ( ) A. 12 +x B. 122 -+x x C. 12 ++x x D. 442 ++x x

初二数学《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习题(含答案)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一、选择题 1.下列计算中,运算正确的有几个() (1) a5+a5=a10(2) (a+b)3=a3+b3 (3) (-a+b)(-a-b)=a2-b2 (4) (a-b)3= -(b-a)3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2.计算(-2a3)5÷(-2a5)3的结果是() A、— 2 B、 2 C、4 D、—4 3.若,则的值为() A. B.5 C. D.2 4.若x2+mx+1是完全平方式,则m=()。 A、2 B、-2 C、±2 D、±4 5.如图,在长为a的正方形中挖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a>b)把余下的部分剪拼成一个矩形,通过计算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验证了一个等式,则这个等式是() A.a2-b2=(a+b)(a-b) B.(a+b)2=a2+2ab+b2 C.(a-b)2=a2-2ab+b2D.(a+2b)(a-b)=a2+ab-2b2 6.已知()= b -2 a3,则与的值分别 +2 a7, ()= b 是()

A. 4,1 B. 2,32 C.5,1 D. 10, 32 二、填空题 1.若2,3=-=+ab b a ,则=+22b a ,()=-2b a 2.已知a -1a =3,则a 2+21a 的值等于 · 3.如果x 2-kx +9y 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常数k =________________; 4.若???-=-=+3 1b a b a ,则a 2-b 2= ; 5.已知2m =x ,43m =y ,用含有字母x 的代数式表示y ,则y =________________; 6、如果一个单项式与的积为-34 a 2bc,则这个单项式为________________; 7、(-2a 2 b 3)3 (3ab+2a 2)=________________; 8、()()()()=++++12121212242n K ________________; 9、如图,要给这个长、宽、高分别为x 、y 、z 的箱子打包, 其打包方式如下图所示,则打包带的长至少要____________ (单位:mm )。(用含x 、y 、z 的代数式表示) 10、因式分解:3a 2x 2y 2-27a 2 (x -2y +z)(-x +2y +z) (a+2b -3c )(a -2b+3c )

人教版第十四章因式分解复习题

初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的方法一:提公因式法 1.因式分解是把一个____________化为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2.ax 、ay 、-ax 的公因式是______; 6mn 2、-2m 2n 3、4mn 的公因式是______. 3.因式分解a 3-a 2b =______. 4.下列各式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a 2-2ab +b 2-1=(a -b )2-1 B.)1 1(22222x x x x +=+ C .(x +2)(x -2)=x 2-4 D .x 4-1=(x 2+1)(x +1)(x -1) 5.将多项式-6x 3y 2 +3x 2y 2-12x 2y 3分解因式时,应提取的公因式是( ) A .-3xy B .-3x 2y C .-3x 2y 2 D .-3x 3y 3 6.x 4-x 3y 7.12ab +6b 8.5x 2y +10xy 2-15xy 9.3x (m -n )+2(m -n ) 10.3(x -3)2-6(3-x ) 11.应用简便方法计算: (1)2012-201 (2)4.3×199.8+7.6×199.8-1.9×199.8 12.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16a 2b -8ab =____________; (2)x 3(x -y )2-x 2(y -x )2=_____________. 13.因式分解: (1)ax +ay +bx +by ; (2)2ax +3am -10bx -15bm .

因式分解的方法二:运用平方差公式 1.因式分解: (1)x 2-y 2=( )( ); (2)m 2-16=( )( ); (3)49a 2-4=( )( ); (4)2b 2-2=______( )( ). 2.下列各式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 .y 2-49x 2 B . 449 1 x - C .-m 4-n 2 D .9)(4 1 2-+q p 3.下列因式分解错误..的是( ) A .1-16a 2=(1+4a )(1-4a ) B .x 3-x =x (x 2-1) C .a 2-b 2c 2=(a +bc )(a -bc ) D . )l .03 2 )(32l .0(l 0.09422n m m n n m -+=- 4.x 2-25 5.4a 2-9b 2 6.(a +b )2-64 7.m 4-81n 4 8.12a 6-3a 2b 2 9.(2a -3b )2-(b +a )2 方法一 方法二 10.利用公式简算: (1)2008+20082-20092; (2)3.14×512-3.14×492. 11.因式分解下列各式: (1)m m +-3 16 1=___________________; (2)x 4-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 -+-m m a a =_____________________; (4)x (x 2-1)-x 2+1=__________________. 12.把(3m +2n )2-(3m -2n )2分解因式,结果是( ) A .0 B .16n 2 C .36m 2 D .24mn 13.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 A .-a 2+9b 2=(a +3b )(a -3b ) B .a 5-81ab 4=a (a 2+9b 2)(a 2-9b 2) C . )21)(21(2 1 2212a a a -+=- D .x 2-4y 2-3x -6y =(x -2y )(x +2y -3) 14.a 3-ab 2

整式的乘除教学设计

第13章 整式的乘除 一、单元设计总体分析 本章教学内容 本章是继七年级代数式中学习了整式及其加减运算后,进一步学习整式的乘除,是七年级的延续和发展。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以及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因式分解等运算,整式的乘除法既是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的后续学习,也是分式学习的基础,因此,本章内容的地位也至关重要。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最终都转化为同底数幂的乘法进行,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是整式乘法的基础,所以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和整式的乘法是本章教学的重点。而其中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要综合运用乘法分配律、交换律及幂的运算法则,是本章教学的难点。因式分解这部分内容的难点是因式分解的两种基本方法,即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逆向变形,教材中两种因式分解方法的引入,都紧紧扣住这一关键,采用对比的方法,从多项式乘法出发,根据相等关系得出因式分解公式和方法。 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会进行正整数指数幂的计算。 2、探索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 3、会由整式的乘法推导乘法公式:22))((b a b a b a -=-+;2222)(b ab a b a +±=±,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4、通过从幂的运算到整式乘法,再到乘法公式的学习,了解乘法公式来源于整式乘法,又应有于整式乘法的辩证过程,并初步认识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特殊→一般→特殊”的一般规律。 5、探索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与单项式的法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 6、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从中体会事物之间可以相互

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一、背景介绍 因式分解是代数式中的重要内容,它与前一章整式和后一章分式联系极为密切。因式分解的教学是在整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因式分解方法的理论依据就是多项式乘法的逆变形。它不仅在多项式的除法、简便运算中有直接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分式的约分与通分、解方程(组)及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因此,学好因式分解对于代数知识的后续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因式分解的概念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它是因式分解方法的理论基础,也是本章中一个重要概念。教材在引入中是结合剪纸拼图来阐述这一概念的,也可以与小学数学里因数分解的概念类比予以说明。在教学时对因式分解这一概念不宜要求学生一次彻底了解,应该在讲授因式分解的三种基本方法时,结合具体例题的分解过程和分解结果,说明这一概念的意义,以达到逐步了解这一概念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义 (2)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相反变形,并会运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2、能力目标:由学生自行探求解题途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能,深化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接受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因式分解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㈠、情境导入 看谁算得快:(抢答) (1)若a=101,b=99,则a2-b2=___________; (2)若a=99,b=-1,则a2-2ab+b2=____________; (3)若x=-3,则20x2+60x=____________。 【初一年级学生活波好动,好表现,争强好胜。情境导入借助抢答的方式进行,引进竞争机制,可以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兴趣,并增强竞争意识和探究欲望。】 ㈡、探究新知

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知识梳理

八年级数学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 (m,n 都是正整数) 2、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 (m,n 都是正整数) 3、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幂相乘; 即: (n 是正整数) 4、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例如: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例如: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例如: 知识点二、整式的除法 5、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即 6、规定: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 7、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有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例如: 8、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例如: 知识点三、乘法公式 9、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即 10、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记()n m mn a a =m n m n a a a ++=()n n n ab a b =7 252525)()(abc abc c c b a bc ac ==???=?+pc pb pa c b a p ++=++)(bq bp aq ap q p b q p a q p b a +++=+++=++)()()()() 0(10≠=a a ) ,,0(n m n m a a a a n m n m >≠=÷-都是正整数,并且3 2322323234))()(312(312c a c b b a a ab c b a =÷÷÷=÷b a m bm m am m bm am +=÷+÷=÷+)(()()22a b a b a b +-=-

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单元测试题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复习试题(一) 姓名 得分 一、填空(每题3分,共30分) 1. a m =4,a n =3,a m+n =____ __. 2.(2x -1)(-3x+2)=___ _____. 3.=--+- )32)(32(n n n m ___________. 4.=--2)2 3 32(y x ______________, 5.若A ÷5ab 2=-7ab 2c 3,则A=_________,若4x 2yz 3÷B=-8x,则B=_________. 6.若4)2)((2 -=++x x b ax ,则b a =_________________. 8.若。 =,,则b a b b a ==+-+-01222 9.已知31=+ a a ,则221 a a +的值是 。 10.如果2a+3b=1,那么3-4a-6b=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下列计算错误的个数是( ) ①(x 4-y 4)÷(x 2-y 2)=x 2-y 2 ; ② (-2a 2)3=-8a 5 ; ③ (ax+by)÷(a+b)=x+y; ④ 6x 2m ÷2x m =3x 2 A. 4 B3 C. 2 D. 1 12.已知被除式是x 3+2x 2 -1,商式是x ,余式是-1,则除式是( ) A 、x 2+3x -1 B 、x 2+2x C 、x 2-1 D 、x 2-3x+1 13.若3x =a ,3y =b ,则3x - y 等于( ) A 、b a B 、a b C 、2ab D 、a+1b 14.如(x+m)与(x+3)的乘积中不含x 的一次项,则m 的值为( ) A. –3 B. 3 C. 0 D. 1 1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了cm 2,面积相应增加了2 32cm ,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 ) A 、6cm B 、5cm C 、8cm D 、7cm 16.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结果是)2)(2(3 3 b b -+,那么这个多项式是( ) A 、46 -b B 、6 4b - C 、46 +b D 、46 --b 17.下列各式是完全平方式的是( ) A 、412+ -x x B 、2 1x + C 、1++xy x D 、122 -+x x 18.把多项式)2()2(2 a m a m -+-分解因式等于( ) A 、))(2(2 m m a +- B 、))(2(2 m m a --C 、m(a-2)(m-1) D 、m(a-2)(m+1) 19.下列多项式中,含有因式)1(+y 的多项式是( ) A 、2 2 32x xy y -- B 、2 2)1()1(--+y y C 、)1()1(2 2 --+y y D 、1)1(2)1(2 ++++y y 20、已知多项式c bx x ++2 2分解因式为)1)(3(2+-x x ,则c b ,的值为( ) A 、1,3-==c b B 、2,6=-=c b C 、4,6-=-=c b D 、6,4-=-=c b 三、解答题:(共60分) 1.计算题

公开课因式分解教案、反思

教学案例:初中八年级代数 课题:13.5 因式分解(1) 教材:华师大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三章第五节 授课教师:德化县第六中学林荣辉 【教学目标】 1.能区分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会根据因式分解的意义来判定一个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否为因式分解;会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2.通过与算术中的因数分解相比较,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与多项式的乘法相比较,发展逆向思维能力。 3.通过因式分解在简化计算中的作用等,培养“用数学”的意识,增强求知欲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难点:多项式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类比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初中八年级代数 课题:13.5 因式分解(1) 教材:华师大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三章第五节 授课教师:德化县第六中学林荣辉 【教学反思】 因式分解共二个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本节课以类比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在数学过程设计中,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引入,从生活场景中提炼数学知识,设置疑问,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最后又运用新知解决疑问和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 2.设计问题化、发现化的“概念形成”、“探究新知”,通过“做一做”、“想一想”、“练一练”、“议一议”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利用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自我思考归纳总结,体会数学的价值。 3.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由此,本课组织学习因式分解概念与提公因式法时,让学生通过已学过的因数分解及整式乘法相类比,进行探索新知,自我小结归纳,再给出一系列辨析题。在最后的环节中,将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问题全部展现,为学生提供经验与教训,让学生能更透彻地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和化解难点。 4.本课教学流程图: 情境激趣 复旧孕新 自主小结

2020 第14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单元测试试卷B

一、选择题 (每题3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1.计算(-a )3·(a 2)3·(-a )2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a 11 (B )a 11 (C )-a 10 (D )a 13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x 2(m +1)÷x m +1=x 2 (B )(xy )8÷(xy )4=(xy )2 (C )x 10÷(x 7÷x 2)=x 5 (D )x 4n ÷x 2n ·x 2n =1 3.4m ·4n 的结果是( ) (A )22(m +n ) (B )16mn (C )4mn (D )16m +n 4.若a 为正整数,且x 2a =5,则(2x 3a )2÷4x 4a 的值为( ) (A )5 (B ) 2 5 (C )25 (D )10 5.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 (A )(a 2b 3)5÷(ab 2)10=ab 5 (B )(31)-2=231=9 1 (C )(0.00001)0=(9999)0 (D )3.24×10-4=0.0000324 6.(-a +1)(a +1)(a 2+1)等于( ) (A )a 4-1 (B )a 4+1 (C )a 4+2a 2+1 (D )1-a 4 7.若(x +m )(x -8)中不含x 的一次项,则m 的值为( ) (A )8 (B )-8 (C )0 (D )8或-8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单元测试(B ) 答题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计算题精选

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计算题 一、计算: ;2、[(﹣y5)2]3÷[(﹣y)3]5?y2 1、 3、4、(a﹣b)6?[﹣4(b﹣a)3]?(b﹣a)2÷(a﹣b)5、(2x﹣3y)2﹣8y2;6、(m+3n)(m﹣3n)﹣(m﹣3n)2; 7、(a﹣b+c)(a﹣b﹣c);8、(x+2y﹣3)(x﹣2y+3); 9、(a﹣2b+c)2;10、[(x﹣2y)2+(x﹣2y)(2y﹣x)﹣2x(2x﹣y)]÷2x.11、(m+2n)2(m﹣2n)2 12、.13、6a5b6c4÷(﹣3a2b3c)÷(2a3b3c3).14、(x﹣4y)(2x+3y)﹣(x+2y)(x﹣y). 15、[(﹣2x2y)2]3?3xy4.16、(m﹣n)(m+n)+(m+n)2﹣2m2.

17、(-3xy 2)3·(61x 3y )2; 18、4a 2x 2·(-52a 4x 3y 3)÷(-21 a 5xy 2); 19、22 2)(4)(2)x y x y x y --+(; 20、22 1(2)(2))x x x x x -+-+-(. 21、(x 2)8?x 4÷x 10﹣2x 5?(x 3)2÷x . 22、3a 3b 2÷a 2+b ?(a 2b ﹣3ab ﹣5a 2b ). 23、(x ﹣3)(x+3)﹣(x+1)(x+3). 24、(2x+y )(2x ﹣y )+(x+y )2﹣2(2x 2﹣xy ). 二、因式分解: 25、6ab 3﹣24a 3b ; 26、﹣2a 2+4a ﹣2; 27、4n 2(m ﹣2)﹣6(2﹣m ); 28、2x 2y ﹣8xy+8y ; 29、a 2(x ﹣y )+4b 2(y ﹣x ); 30、4m 2n 2﹣(m 2+n 2)2; 31、; 32、(a 2+1)2﹣4a 2; 33、3x n+1﹣6x n +3x n ﹣1

整式的乘除教学设计

第8章 整式的乘法 一、单元设计总体分析 本章教学内容 本章是继七年级代数式中学习了整式及其加减运算后,进一步学习整式的乘除,是七年级的延续和发展。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以及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因式分解等运算,整式的乘除法既是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的后续学习,也是分式学习的基础,因此,本章内容的地位也至关重要。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最终都转化为同底数幂的乘法进行,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是整式乘法的基础,所以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和整式的乘法是本章教学的重点。而其中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要综合运用乘法分配律、交换律及幂的运算法则,是本章教学的难点。因式分解这部分内容的难点是因式分解的两种基本方法,即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逆向变形,教材中两种因式分解方法的引入,都紧紧扣住这一关键,采用对比的方法,从多项式乘法出发,根据相等关系得出因式分解公式和方法。 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会进行正整数指数幂的计算。 2、探索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 3、会由整式的乘法推导乘法公式:22))((b a b a b a -=-+;2222)(b ab a b a +±=±,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4、通过从幂的运算到整式乘法,再到乘法公式的学习,了解乘法公式来源于整式乘法,又应有于整式乘法的辩证过程,并初步认识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特殊→一般→特殊”的一般规律。 5、探索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与单项式的法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 6、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从中体会事物之间可以相互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2)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2) 考试范围:第十四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考试时间:100分钟;命 题人:QQ2403336035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1--6题2分,7--16题3分,共计42分) 1.已知3,5=-=+m n n m ,则2 2m n -等于( ) A .5 B .15 C .25 D .9 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 .x x x x x x 4128)132(4232---=-+- B .3322))((y x y x y x +=++ C .2161)14)(14(x x x -=--- D .22242)2(y xy x y x +-=- 3.把(-2)2014 +(-2)2015 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 A.22015 B.-2 2015 C.-2 2014 D.22014 4.如(x +m )与(x +3)的乘积中不含x 的一次项,则m 的值为( ). A .-3 B .3 C .0 D .1 5.多项式251244522+++-x y xy x 的最小值为( ) A .4 B .5 C .16 D .25 6.已知3181=a ,4127=b ,61 9=c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b >c B .a >c >b C .a <b <c D .b >c >a 7.如果二次三项式12 -+ ax x 可分解为()()b x x +?-2,那么a +b 的值为 ( ) (A )-2 (B )-1 (C )1 (D )2 8.设225 1M a a =-+,237N a =+ ,其中a 为实数,则M 与N 的大小关系是( ) A .N M > B .N M ≥ C .N M ≤ D .不能确定. 9.如果多项式x 2 +mx +16是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式,那么m 的值为 A .4 B .8 C .-8 D .±8 10.式子2014-a 2+2ab-b 2 的最大值是( ) A .2012 B .2013 C .2014 D .2015 11.如图,边长为(m+3)的正方形纸片,剪出一个边长为m 的正方形之后,剩余部分可剪拼成一个矩形(不重叠无缝隙),若拼成的矩形一边长为3,则另一边长是( ) A .m+3 B .m+6 C .2m+3 D .2m+6 12 13.选择题:在公式s=ab 中,若a 增大10%,b 减少 10%,则 S ( ) A 、增大10% B 、减少1% C 、增大0.5% D 、不变 14.不论a 为何实数,代数式2 45a a -+的值一定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零 D .不能确定 15.如下图,左图是一个长为2a ,宽为2b (a>b )的长方形,用剪刀沿图中虚线(对称轴)剪开,把它分成四块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小长方形,然后按右图那样拼成一个正方形,则中间空的部分的面积是( ) A .2ab B .(a+b )2 C .(a -b )2 D .a 2 -b 2 16.在求1+62+63+64+65+66+67+68+69的值时,小林发现:从第二个加数起每一个加数都是前一个加数的6倍,于是她设: S=1+62+63+64+65+66+67+68+69① 然后在①式的两边都乘以6,得: 6S=6+62+63+64+65+66+67+68+69+610② ②﹣①得6S ﹣S=610 ﹣1,即5S=610 ﹣1,所以 如果把“6”换成字母“a”(a≠0且a≠1),能否求出1+a+a 2+a 3+a 4+…+a 2014的值?你的答案是( ) A B C D .a 2014﹣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