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句丽历史概述

高句丽历史概述

高句丽历史概述
高句丽历史概述

高句丽历史概述

高句丽,建国于公元前37年,灭亡于公元668年.中经二十八代王,历时705年,与我国中原地区的西汉、东汉、魏(三国)、西晋、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北朝的前燕、前秦、后燕、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及隋、唐诸王朝同时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众多的地方民族政权中,可谓存续时间最久者。

高句丽,本来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但由于在其势力扩张的历史演变中,疆域延伸到了朝鲜半岛,进而成为朝鲜半岛历史上三国鼎立(新罗、百济、高句丽)时代的重要角色,从而在阐述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方的历史发展时必然要涉及到高句丽的历史,使高句丽研究倍受中、朝、韩及俄、日等国学术界的关注。现将有关高句丽的基本情况简介如下:

高句丽的名称与族源

高句丽,又称高丽。其名称的由来及含义,迄今尚无定论,有说系“山高水丽”者,有说系“高大黑马”者,也有说是“高城”、“铜马”者,莫衷一是。

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早在高句丽立国之前,汉“武帝灭朝鲜,以高句丽为县,使属玄菟”;“至(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罢临屯、真番,以并乐浪、玄菟。玄菟复徙居句丽”。这里所说的高句丽、句丽在今辽宁新宾一带,曾是汉代玄菟郡的属地,该地的早期居民貊人也被称做高句丽人。

另据《汉书?地理志》载“玄菟、乐浪,(汉)武帝时置,皆朝鲜、涉貊、句丽蛮夷”,此处朝鲜与句丽并称,说明古朝鲜与高句丽当时是两个不同的部族群体。《后汉书?高句丽传》也指出,高句丽南与朝鲜相接。说明高句丽当时并不领有古朝鲜,古朝鲜也不包括高句丽。

高句丽的族源应是秽貊族系。高句丽是秽貊族系的一支。高句丽的王族,出自夫余,夫余是秽貊族系的另一个分支。故史书称高句丽是“夫余别种”。夫余活动在今吉林、长春及其周围地区,高句丽则主要分布在今浑江流域。高句丽国的主体民族应是吉长地区的涉貊族系(夫余)和浑江的涉貊族系(高句丽)的后裔。

高句丽建国

高句丽的始祖是朱蒙。朱蒙,即东明,又称朱明、邹牟。朱蒙原是夫余王的儿子,母亲为夫余王的侍婢,属于庶出。朱蒙自幼善射,百发百中,又智勇多谋,因而遭到嫡长子等人的妒忌。为躲避谋害,22岁的朱蒙于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从松花江、嫩江流域的夫余国率人南逃至卒本川,(今辽宁桓仁境内),建国称王,史称卒本夫余。因卒本川一带系西汉王朝所设玄菟郡管辖下的高句丽县属地,县内居民主要为高句丽人,故后定国名为高句丽。

朱蒙立国后,公元前32年,首先以武力灭掉在今长白山东南部的荇人国,接着又溯浑江而上,统一了沸流部,即涓奴部。朱蒙所居之地卒本川,则为高句丽后来的五部之首桂娄部。公元前28年,朱蒙又向东发展,灭掉北沃沮,在其地建立城邑,纳入高句丽势力范围。至此,高句丽政权初具规模,高句丽的历史亦从此开始。

高句丽的都城

高句丽的都城共有五处,三处在今中国境内,两处在今朝鲜境内。

1.纥升骨城

朱蒙自夫余避祸南逃,于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在卒本川建国称王。公元前34年,筑纥升骨城,以为王都。此为高句丽的第一个都城。纥升骨城,学术界大都认为系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的五女山城。高句丽在此定都计40年。

2.国内城

邹牟死后,其子琉璃明王即位。公元3年(汉平帝元始三年),因迫于北部夫余强大的军事压力和为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需要,琉璃明王放弃故都纥升骨城,迁都至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市古城),并筑起防守坚固的尉那岩城(又称丸都城)作为卫城。定都于此计425年。

3.丸都城

公元209年(汉献帝建安十四年),高句丽山上王时,又移都丸都城。丸都城在今吉林省集安市城北5里的山‘城子。每当遇到战争时,高句丽王常从国内城移至丸都城固守,或国内城遭到破坏后,也留在丸都城暂住。

4.平壤城

公元427年(北魏始光四年),高句丽长寿王时,为躲避北魏的威胁,以及巩固在朝鲜半岛上的势力,高句丽都城再迁至平壤城(即今朝鲜平壤市东北六七公里处的大圣山城和安鹤宫城)。定都于此历时156年。

5.长安城

公元586年(隋文帝开皇六年),高句丽平原王将都城由平壤城迁至长安城(即今朝鲜平壤市区),直至高句丽灭亡。历时83.年。,

高句丽的国家机构

高句丽中央机构的最高统治者是国王,国王世袭。国王死后,由嫡长子即位,无嫡长子或嫡长子不肖,则立次子或其弟为王。

地方行政区划,在高句丽前期,全国共有五个区域,分别是:桂娄部,又称内部、黄部,是邹牟一系的族人,分布在今浑江和鸭绿江中游;涓奴部,又称西部、右部,在沸流水(富尔江)上游;绝奴部,又称北部、后部,分布在今辉发河流域;顺奴部,又称东部、左部,在今长白山及其南朝鲜境内狼林山脉东边;灌奴部,又称南部、前部,在今鸭绿江下游及清川江一带。桂娄部由国王直接管辖,其余四部分别由各部大加自行统辖。‘汉魏初期,国王以下的属官分为八等,即相加、对卢、沛者、古邹加、主簿、优台丞、使者、皂衣先人,其中相加相当于中原王朝的丞相。两晋南北朝时,职官设置由八等扩大为十二等,分别是大对卢、太大兄、大兄、小兄、意侯奢、乌拙、太大使者、大使者、小使者、褥奢、翳属、仙人,其中大对卢行使国相职权。

到唐代,由于高句丽政权趋于封建化,其官吏设置虽然仍保持十二等级,但与前代差别很大。十二等级以外的官吏设置也有所增加。

高句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高句丽的兴亡盛衰,与中原王朝统治力量的强弱息息相关。每当中原王朝安定强大,积极致力于边疆大业之际,高句丽的势力就受到约束或削弱;每当中原王朝陷于战乱纷争之际,高句丽就乘机扩张。

高句丽建国后,与西汉王朝建立了藩属关系。西汉末年的半个世纪中,高句丽与汉政权基本上保持着安定统一的局面。

公元9年,王莽篡汉以后,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征发高句丽军队讨伐匈奴遭到拒绝,王莽即命田谭、严尤两次征讨高句丽,并将高句丽国名改为下旬丽,高句丽王改为下句丽侯。

王莽政权灭亡后,东汉统治者改变了民族高压政策,改善了东汉政权与高句丽的紧张关系。公元32年(东汉建武八年),高句丽遣使朝贡,光武帝刘秀恢复其王号。47年(建武二十三年)冬,高句丽蚕支落大加戴升等万余口归附乐浪郡。111年(东汉安帝永和五年),高句丽王遣使朝贡,要求归属玄菟郡。234年,魏明帝为协调同高句丽的关系,曾遣使与高句丽和亲,238年,魏明帝命司马懿率四万大军征讨公孙渊,高句丽王曾派兵数千助战。灭掉公孙氏以后,高句丽隶属于曹魏。242年(正始三年),高句丽进犯西安平(今辽宁丹东瑗河尖古城),魏派大将丹丘俭东征高句丽,世丘俭虽初战失败,但很快扭转败局,“束马悬车”,登上九都山,焚毁丸都城,大获全胜。此役高句丽军兵死亡1.8万余人。

西晋时,在东北设置护东夷校尉府,府治设于襄平,专门管理东夷各族事务,高旬丽亦受东夷校尉统辖。

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343年,高句丽故国原王派其弟向前燕称臣,贡献方物。前燕册封故国原王为营州刺史、征东大将军、乐浪公、高句丽王。高句丽广开土王时期,又被册封“平州牧,封辽东、带方二国王”。在南北朝对峙的情况下,高句丽的藩属关系也表现为双重的臣附关系。既向南朝称臣,也向北朝称臣,同时向南、北朝朝贡,并接受南北朝封号。如北魏世祖时,高句丽长寿王派人奉表来贡方物,并请国讳;世祖派李敖到高句丽,封长寿王为都督辽海诸军事、征东将军、领东夷中郎将、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此后,高句丽又向西魏、北齐、北周奉表纳贡请封,如北周,封高句丽王汤为上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高句丽王即位时接受封号,死时还要求赠封,赠谥号,新王即位必经册命方为合法,足见高句丽与中原王朝的藩属关系是密切的。

隋唐时期,由于高句丽扩张野心膨胀,出兵辽西,破坏了此前的友善关系,遂引发了高句丽与中原王朝持续不断的大规模战争,最终导致高句丽国的彻底灭亡。

高句丽国的历史沿革

公元前37年,夫余国王子朱蒙(东明、朱明、邹蒙)为避祸南逃到卒本川(今辽宁桓仁),建立卒本夫余,定都于纥升骨城。公元前9年,朱蒙死去,计在位19年。朱蒙时期,先是降服了沸流国,后经过北讨,灭掉了荇人国,将其纳入高句丽国的势力范围,然后,又向东扩张,灭掉了北沃沮,使其政权初具规模。

第二世琉璃明王即位当年,即亲统大军攻打鲜卑,大获全胜。但慑于强大的夫余入侵,琉璃明王于公元3年将都城迁至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市),并建丸都城以资珙卫。此后四百余年,这里一直是高句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公元14年,琉璃明王命大臣乌伊、摩离等领兵二万人,西伐今太子河流域的梁貊,灭其国,并乘胜袭取高句丽县,占有高句丽故地,从此卒本夫余改名为高句丽,并以高为氏。

第三世太武神王时期,高句丽频繁用兵。公元21年,发起对夫余的进攻,虽曾将夫余国王斩首,但最终还是战败而归。26年,征服了盖马国,使高句丽势力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半岛北部地区。随后又降服了句荼国。高句丽的扩张,引起了东汉政权的干预,太武神王只好谢罪求饶。

第四世王和第五世王时期,高句丽无所建树。第六世为太祖王,其在位时期是高句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太祖王除了将高句丽分散的各部实行统一以外,还与东汉政权进行过多次军事较量,屡犯辽东,显示了高句丽逐渐强大的军事实力。

到第十世山上王、.第十一世东川王、第十六世故国原王时,高句丽因多次向辽东扩张,先后三次遭到中原王朝和辽东地方政权的大规模讨伐,以致邑落残破,王都被毁,濒临灭亡。

直到第十九世广开土王时,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高句丽对外扩张的变化。广开土王,又称好太王。他即位初期,先兴师北进,攻破契丹三个部落、六七百营。接着又挥师南下,多次进攻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仅公元396年一役,就夺取百济58城、700余村,迫使百济阿莘王出降,并臣服于高句丽。后又两次击败入侵的倭寇,占领新罗部分城邑,使所辖地域越过大同江,抵达汉江北岸。410年,又北征夫余,迫使夫余臣服于高句丽。特别是403年,高句丽开始以武力入侵辽东,并最终占据了辽东,直到高句丽灭亡时,辽东地区才回归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

412年,广开土王死后,长寿王即位。面对高句丽疆域空前扩大的形势,长寿王遣使向中原诸王朝奉表纳贡,以示臣服,求得相对稳定。但这时,新兴的北魏政权,正在步步向东逼近,随时都在威胁着高句丽的安全。为了远离北魏的威胁,公元427年,长寿王迁都平壤城。长寿王迁都平壤后,继续推行南侵新罗、百济,北和中原诸朝的策略。475年,长寿王一举攻克百济王都汉城,杀其王,迫其南迁,高句丽势力推进到汉江流域。关于北和中原的

策略,据文献记载,终长寿王之世,仅向北魏朝贡就达46次,从而避免了与中原王朝的矛盾激化,使高句丽由汉魏时的“方可二千里,户三万”,发展到“民户三倍于前魏时,其地东西二千里,南北一千余里”,即东临日本海,西靠黄海,南到汉江流域,北以辽河为界,成为地处东北与朝鲜半岛北部的强大政治势力。自长寿王以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高句丽与中原王朝基本保持着朝贡修好的和睦关系。

高句丽的灭亡

隋唐之际,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空前加强。589年,隋朝统一,收复辽东故土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同时,百济、新罗因屡受高句丽攻掠,也多次向隋朝求援,表示愿意从征高句丽。此时的高句丽亦一改前世诸王的修好政策,竞以兵戎相见,发兵进攻辽西之地,于是爆发了隋与高句丽的辽东战争。

辽东战争,计有四次。

第一次,598年,因高句丽兵犯辽西,隋文帝发水陆大军三十万前往征讨。双方未及交锋,高句丽王高元就遣使谢罪,隋文帝即下诏班师。

第二次,611年,隋炀帝兵发辽东,先胜而后败,损失惨重。

第三次,613年,隋炀帝再次亲征高句丽。一辽东城一战,持续二十余昼夜,双方死伤甚众,后因隋朝内乱,隋军无功而返。

第四次,614年,隋炀帝第三次亲征高句丽。隋军先取得卑奢城大捷,准备进军平壤。高句丽王审时度势,“上表请降”,炀帝允准,率军而归。

隋朝灭亡,唐帝国建立。645年,因高句丽、百济不遵唐朝诏命,联合进攻新罗,唐太宗应新罗请求,遂发兵二十万,亲征高句丽。在连获胜利后,因天寒粮尽,只好班师。

666年,高句丽内哄,国相泉男生被推翻,向唐朝求兵救援。唐高宗再发大兵,征讨高句丽。各路唐军,捷报频传。668年,唐和新罗联军围攻平壤,高句丽王藏投降。至此,高句丽所属176城、69万户,分别归唐和新罗所有。唐将高句丽故地划为9个都督府,42个州、100余个县。又于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以薛仁贵为安东都护,统兵2万以镇之。这样,在中国历史上存在705年的高句丽政权最后灭亡,高句丽的辖区大部分纳入唐帝国的行政建制,恢复了中原政权对朝鲜半岛和辽东的直接管辖。随着政权的灭亡,高句丽族也解体了,分别融入周边各族之中,再也没有高句丽族了。

中国古代音乐简述

中国古代音乐概述(教案) 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的骨笛溯源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其中 的一支七孔骨笛保存得非常完整, 该笛是用鹤类长骨制成,一般长20多厘米,直径一厘米左右.专家们进行过实验,发现仍然能使用该骨笛演奏音乐(河北民歌《小白菜》),能发出七声音阶。现存河 南博物院一楼展厅,被称为“中华第一笛”。 热爱音乐,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孔老夫子过去是被奉为“万代师表”、“至圣先师”的,原因是他的教育思想伟大,比如说“有教无类”、“举一反三”、“温故知新”、“学而时习”等等言论,即使今天看来,一点也不过时,不落伍;孔子的这些思想和实践我们都按下不提,只看他的教育内容,便可知其对音乐的重视。他开设的六门课程(“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 “礼”教,主要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操作技能及个人素养的训练,是贵族子弟必须具备的; “乐”包括声乐、器乐和舞蹈; “射”指射箭; “御”指驾车; “书”指写字; “数”指算术。 “乐”是居第二位的。孔子本人经常是带着弟子周游列国,走到哪里都得不到重用时,仍然是“弦歌不绝”,--不停地弹琴唱歌。为什么会这样?他认为“乐”太重要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乐能够改变社会风尚。“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懂“诗”、通“礼”,还不算完,最后还要靠“乐” 来成就一个人。 战国时的荀子写过一篇《乐论》,他认为,乐则是表现情感的重要方式,“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的教育作用很大,“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音乐的印入人心是非常深刻的,它感化人心是非常神速的。 那么,古代的音乐是个什么样子的?我们从先秦讲起。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地理条件、民俗风情等。 一、先秦音乐(远古至春秋战国)乐舞与鼓、磬等打击乐器的出现是与远古先民祭祀及狩猎、耕种等劳动生活密切相关的。进入奴隶制社会后,随着青铜文化鼎盛时期的到来,以编钟为主的钟鼓乐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现的乐器还有笙、琴等。 本时期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性是"钟鼓"乐队。它是礼乐思想的具体表现。它的音乐审美特征,也成为本时期音乐审美特征的一个主要方面,即:以钟鼓乐舞为特色,追求以中和为目的的庄严、肃穆、雍容、徐缓的金石音乐之美。 远古交响乐的钟声―― 曾侯乙墓震惊天下

泰州旅游介绍

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经济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惠蓉说,“凤城水韵,祥泰之州”文化味很浓,也比较雅。在今后的旅游业发展中,还可以进一步突出梅兰芳京剧艺术。 “旅游可以细分为多种类型,比如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健身旅游、会议旅游、教育旅游等,在功能定位上要确定客人是以观光为主还是以休闲度假为主,要让来过泰州旅游的人成为泰州旅游的传播者。”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建民说,一要让泰州成为将来周边大城市市民出游的首选目的地,比如上海是中国首选的会展基地,泰州可以成为休闲度假基地,要让出游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泰州;二要让泰州成为主要旅游目的地的延伸地,比如苏州和杭州是上海的旅游延伸地,泰州将来也可以作为上海、南京、苏州、扬州等地的旅游延伸地;三要让泰州成为旅游枢纽或集散地,将来可以发挥本市交通优势,让那些到泰州周边地区旅游的人必经泰州,这样对繁荣泰州旅游市场会很有帮助。 “现在泰州到上海乘汽车一般需要两个多小时,可以开辟旅游专线车,随着泰州名气越来越大,今后可考虑开通直达上海或南京的旅游专线车,也可开辟市内旅游专线车。”何教授说。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尊固认为,泰州有梅兰芳、郑板桥、施耐庵等历史文化名人,要充分利用名人品牌,着力打造梅兰芳这一品牌,还有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如果不抓紧开发就会被人家抢去。另外,泰州水体比较丰富,可以里下河风光为依托,做足水文章。 泰州规划局副局长颜忠林表示,我市有名人旅游、生态旅游等多个旅游主题,但品牌不响,要把泰州的旅游业放在江苏旅游这样一个大的区域范围内考虑,与周边南通、扬州及苏南城市联系起来。我市水资源比较丰富,内有护城河,外有引江河,要做足水文章,将水上景点串联起来,比如内环游可从滨河广场上船–––鼓楼大桥–––梅园–––桃园–––望海楼–––柳园–––泰山公园–––光孝寺–––滨河广场。他建议旅游线路中应把泰州过江公路大桥考虑进去,大桥建成开通后,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根据泰州市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和地域结构、旅游发展条件、未来发展方向和主导功能,正在酝酿中的泰州市旅游空间布局概括为“四区一带”:四区即泰州文化古城旅游区、泰州溱湖(溱潼)旅游区、泰州(泰兴)红色旅游区和兴化人文水乡旅游区;一带即沿江风光带。 【泰州文化古城旅游区】 泰州文化古城旅游区由城区凤城河风景区和名人历史街区两个景区构成,主要以泰州市城区海陵路和府前路为景观轴线。内容为城河风光、名人遗迹、吉祥文化、泰式民居、宗教文化等,其中以凤城河风光、吉祥文化、名人文化为主要特征。主要功能:观光、游憩、美食、教育、体验、购物等。 【泰州溱湖(溱潼)旅游区】 由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溱湖风景区)、溱潼古镇、河横生态农业园和华侨城休闲旅游项目组成,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包括水乡湿地、会船节庆、古镇民风、生态农业、溱湖八鲜。主要功能为观光、休闲、度假、美食、健身、会议等。 【泰州(泰兴)红色旅游区】 以“海军诞生地”、“黄桥战役”为品牌,做好市区东进谈判纪念馆、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姜堰曲江楼、泰兴黄桥战役纪念馆等景点,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兴化人文水乡旅游区】 由乌巾荡风景区、郑板桥故居及纪念馆、施耐庵遗迹、李中水上森林、万亩荷花、千岛垛田、大纵湖、得胜湖、戴南镇、张郭镇等部分构成,总规划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包括里下河风光、历史文化资源。主要功能为观光、休闲、度假等。 【沿江风光带】

高句丽历史概述

高句丽历史概述 高句丽,建国于公元前37年,灭亡于公元668年.中经二十八代王,历时705年,与我国中原地区的西汉、东汉、魏(三国)、西晋、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北朝的前燕、前秦、后燕、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及隋、唐诸王朝同时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众多的地方民族政权中,可谓存续时间最久者。 高句丽,本来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但由于在其势力扩张的历史演变中,疆域延伸到了朝鲜半岛,进而成为朝鲜半岛历史上三国鼎立(新罗、百济、高句丽)时代的重要角色,从而在阐述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方的历史发展时必然要涉及到高句丽的历史,使高句丽研究倍受中、朝、韩及俄、日等国学术界的关注。现将有关高句丽的基本情况简介如下: 高句丽的名称与族源 高句丽,又称高丽。其名称的由来及含义,迄今尚无定论,有说系“山高水丽”者,有说系“高大黑马”者,也有说是“高城”、“铜马”者,莫衷一是。 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早在高句丽立国之前,汉“武帝灭朝鲜,以高句丽为县,使属玄菟”;“至(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罢临屯、真番,以并乐浪、玄菟。玄菟复徙居句丽”。这里所说的高句丽、句丽在今辽宁新宾一带,曾是汉代玄菟郡的属地,该地的早期居民貊人也被称做高句丽人。 另据《汉书?地理志》载“玄菟、乐浪,(汉)武帝时置,皆朝鲜、涉貊、句丽蛮夷”,此处朝鲜与句丽并称,说明古朝鲜与高句丽当时是两个不同的部族群体。《后汉书?高句丽传》也指出,高句丽南与朝鲜相接。说明高句丽当时并不领有古朝鲜,古朝鲜也不包括高句丽。 高句丽的族源应是秽貊族系。高句丽是秽貊族系的一支。高句丽的王族,出自夫余,夫余是秽貊族系的另一个分支。故史书称高句丽是“夫余别种”。夫余活动在今吉林、长春及其周围地区,高句丽则主要分布在今浑江流域。高句丽国的主体民族应是吉长地区的涉貊族系(夫余)和浑江的涉貊族系(高句丽)的后裔。 高句丽建国 高句丽的始祖是朱蒙。朱蒙,即东明,又称朱明、邹牟。朱蒙原是夫余王的儿子,母亲为夫余王的侍婢,属于庶出。朱蒙自幼善射,百发百中,又智勇多谋,因而遭到嫡长子等人的妒忌。为躲避谋害,22岁的朱蒙于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从松花江、嫩江流域的夫余国率人南逃至卒本川,(今辽宁桓仁境内),建国称王,史称卒本夫余。因卒本川一带系西汉王朝所设玄菟郡管辖下的高句丽县属地,县内居民主要为高句丽人,故后定国名为高句丽。 朱蒙立国后,公元前32年,首先以武力灭掉在今长白山东南部的荇人国,接着又溯浑江而上,统一了沸流部,即涓奴部。朱蒙所居之地卒本川,则为高句丽后来的五部之首桂娄部。公元前28年,朱蒙又向东发展,灭掉北沃沮,在其地建立城邑,纳入高句丽势力范围。至此,高句丽政权初具规模,高句丽的历史亦从此开始。 高句丽的都城 高句丽的都城共有五处,三处在今中国境内,两处在今朝鲜境内。 1.纥升骨城 朱蒙自夫余避祸南逃,于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在卒本川建国称王。公元前34年,筑纥升骨城,以为王都。此为高句丽的第一个都城。纥升骨城,学术界大都认为系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的五女山城。高句丽在此定都计40年。 2.国内城

泰州历史文化概述要点

泰州历史文化概述 泰州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 泰州师专地方文化研究所 泰州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地级市。目前,管辖靖江、泰兴、姜堰、兴化四市和海陵、高港两区。总面积5793平方公里,总人口504万。 泰州是江苏省1995年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泰州有3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及上百家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泰州,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两千一百多年的建制史。 5000年前,泰州先民开创了源远流长的泰州文明史。古海陵境内的青墩遗址、单塘河遗址、南荡遗址,是泰州先民的生活遗迹。青墩遗址有“江苏河姆渡”的美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000年前,泰州人在姜堰天目山建造了闪耀着文明和智慧的商周古城。这座古城现存城墙、河道、排水沟、房址、台基、墓葬等丰富文化遗迹。天目山遗址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泰州始建海陵县。南唐昇元元年(937年),升海陵县为泰州,寓意“国泰民安”。因此,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盛赞泰州是“汉唐古郡,淮海名区”。 泰州还有“凤凰城”的美名,据清道光《泰州志》记载,宋时泰州“城峻而坚,壕深而广,城翔壕上,若凤凰展翅”,故称“凤凰城”。 元明清近千年来,泰州风调雨顺,安定祥和,人称泰州为“福地”。正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所说:“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 千年风雨在这里激荡,历史文化在这里演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以三水文化、盐税文化、教育文化、佛教文化、建筑文化、戏曲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泰州文化。 一、三水文化 ——三水激荡润海陵,水韵绵长泽子孙

疆域史是关于从古至今中国领土变化过程的历史

疆域史是关于从古至今中国领土变化过程的历史。中国疆域自远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从《尚书·禹贡》九州开始直到中清朝极盛时疆域:被认为是中国疆域原型华民国时期的秋海棠叶形状,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的又有改变,成为被喻为“雄鸡”的形状至今。期间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目录 概述 远古时代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统一王朝的建立 秦朝疆域 汉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土 隋唐鼎盛时期 隋朝疆域 唐朝疆域 周边其它民族国家 宋朝时期 大蒙古国与元朝时期 明朝时期的疆域 清朝时期的疆域 民国疆域 共和国疆域 近代的国土沦丧 近代西方国家侵占中国领土方式 一、邻国强占中国领土 二、殖民地 三、西方国家强租强占中国沿海地区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 概述 远古时代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统一王朝的建立 秦朝疆域 汉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土 隋唐鼎盛时期 隋朝疆域 唐朝疆域 周边其它民族国家 宋朝时期 大蒙古国与元朝时期 明朝时期的疆域

清朝时期的疆域 民国疆域 共和国疆域 近代的国土沦丧 近代西方国家侵占中国领土方式 一、邻国强占中国领土 二、殖民地 三、西方国家强租强占中国沿海地区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 展开 编辑本段概述 现代中国疆域 现今中国的国境南邻越南、老挝和缅甸;西南与印度、不丹、尼泊尔接;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部;正北与蒙古接壤;东北则和俄罗斯东部、朝鲜接壤;隔海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相望。 编辑本段远古时代 战国时所著的《禹贡》记载的九州(中国)是关于中国疆域最早的文献记载。虽非禹时实著,然亦体现了战国时人 九州 的天下观与地理观。其将中国分为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豫州、雍州、梁州、荆州、扬州九州。以今日来看,冀州在今山西及河北、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兖州则在今河北与山东省部分地区;青州在今天的山东半岛;徐州在今山东省南部与江苏省北部;淮水以南之江苏省与安徽省则为扬州;荆州在今天的两湖;豫州指今河南省;梁州指四川省与陕西的汉中地区;雍州包括了今天的关中与甘肃东部。虽然此说分歧很大,传说性质浓厚,范围也大于当时中国实际面积。但此为古人天下观之萌芽与发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汉唐古郡-泰州简介

汉唐古郡-泰州简介 简介 泰州是一个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泰州具有2100多年的历史。古代泰州与广陵扬州、兰陵常州、金陵南京相呼应,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境内各辖地大多历史悠久,汉置海陵县,五代设泰兴、兴化县,明置靖江县。周秦时代,今泰州即称海阳。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前置海陵县,东晋设海陵郡,海陵时与金陵(南京)、广陵(扬州)、兰陵(常州)齐名华夏。 南唐建州,取“国泰民安”之义,因名“泰州”,沿袭至今。泰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地理坐标位置为北纬32°01′57″~33°10′59″,东经119°38′~120°33′:西面连接扬州市、北面和东北毗邻盐城市、东面紧依南通市、南面与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以及镇江市所辖扬中市隔江相望。泰州引江河集引、排、航等功能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的莱茵河”。古泰州城与水紧密相连,城内外水网密布,街渠相依,形成了以稻河为南北长轴,两座城池为其双翼,外城河与城内的玉带河交错环绕,水绕城、城抱水、街河并行、水城一体的城市格局,因其形似凤凰,泰州又有凤凰城之别称。 泰州是江苏省首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境内有距今4000多年的龙山文化遗址,有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的古文化遗址,西汉初开凿的古运盐河遗址。战国时期的昭阳墓,《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墓,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墓,南京吏部左侍郎储山雚墓等亦在泰州。此外还有始建于东晋的江淮名刹光孝寺,唐建明修的南山寺大雄宝殿和城隍庙,明建清修的庆云寺、东岳庙、胡安定祠堂、岳飞生祠、崇儒祠、胡公书院、马洲书院、襟江书院和扬郡试院。古典园林有日涉园和李园,另有郑板桥、刘熙载、刘国钧等故居。泰州的风景名胜颇具特色,有垛田风光、孤山风景区、泰山公园、梅兰芳公园、东河风景区等。泰州是一个快速崛起的新兴工贸城市。 泰州农业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银杏之乡”、“水产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瘦肉型猪、淡水产品、优质银杏生产基地和蔬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兴化市被国家环保局认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姜堰市被江苏省认定为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市),姜堰市河横村被联合国环境署授予“全球环境500佳”称号。泰州工业经济基础雄厚。现有各类工业企业3.4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83家,形成以机电、化工、纺织、食品、轻工、医药、建材等为主体的支柱行业。全市近100个产品的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56个产品的产销量居全国同行前三位,17个产品成为“单打冠军”,涌现了春兰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陵光集团、中丹集团、兴达钢帘线、新世纪造船等一批销售突破10亿元或利税过亿元企业。其中,春兰(集团)公司是全国最大的50家企业集团之一,扬子江药业集团规模总量和效益指标自1996年起连续7年在全省同行蝉联榜首。泰州又是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城市。南宋抗金,明代抗倭,鸦片战争期间群众抗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陈毅三进泰州,新四军黄桥决战,苏中七战七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等重大历史事件也都发生在泰州。中安轮遇难烈士纪念馆,杨根思烈士陵园,七战七捷纪念碑,中共江浙区委泰兴独立支部旧址,新四军东进泰州谈判处旧址,黄桥战役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旧址(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白马庙诞生。)等都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泰州和各市(区)文物单位征集收藏了从新石器时代,历商、周、汉、六朝、宋、元至明、清的珍贵陶瓷,明代服饰,明、清字画,故宫档案等文物1.3万多件,国家级珍贵文物达千件以上。还有数百件革命文物收藏在各有关纪念馆。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文物工作,修缮大批文物保护单位。全市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3处,文物管理机构4个,博物馆2家,纪念馆7家。

朝鲜高丽王朝历史

朝鲜高丽王朝历史 农学院 农林经济管理 郑于华 2134123388

高丽王朝(西元918-1392年)是中世纪东亚一个重要的政权,可以说是首次实现朝鲜半岛民族与文化彻底融合统一的朝代。高丽王朝的文化元素,在现代朝鲜半岛文化中占有重要一席,其象征意义更大大影响着现代朝鲜民族的思维。今天韩国国名的英文“Korea”,正是“高丽”的音译。 西元9世纪,千年古国新罗王朝政散人离、日趋没落,终于在世纪的末年重新陷入三国鼎立的状态,史称“后三国时代”。在统一的新罗王朝之前,朝鲜半岛存在着三个分庭抗礼的国家,称为高句丽、百济、新罗—新罗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联合唐朝次第蚕食高句丽与百济的国土,在高句丽与百济灭亡之后,新罗成为半岛上唯一一个统一国家。然而,统一只维持了一百多年。之后,不满新罗王朝统治的群雄纷纷揭竿而起,消亡的高句丽、百济亦趁此机会借尸还魂。率先复兴的是“后百济”。另一位豪杰也热衷于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在新罗内部权术争斗中失败的新罗王子弓裔,则在松岳(即今开城)打着“后高句丽”的旗号,发起对故国新罗的疯狂报复。不过他对新罗人的极端仇恨却丝毫没有改变。于是,在朝鲜半岛上斗个你死我活,然而沸腾的热血与杀戮的快感无益于构筑万世基业。弓裔虽然建立了霸业,可是他的性格暴虐古怪。他对自己在新罗遭受的耻辱耿耿于怀,为此他对新罗人实施灭绝种族的政策。他肆意屠杀部下甚至妻子儿女,一时间人心惶惶。于是,更具政治抱负和战略眼光的部将王建将之推翻。 王建出身于松岳的海上商人家庭,因为家族与个人的声望而被弓裔任命为松岳的守将,并统领水军。此后,王建屡立战功,受到弓裔的赏识,官居百僚之首。王建并非一般武夫可比,他对形势具有高瞻远瞩的见解。在夺得权柄之后,他一边谋划着一统半岛的事业,一边巧妙处理涉及立国方略的原则问题。面对势力强大的后百济,王建采取步步为营的谨慎对策,而对新罗小朝廷则报以忠顺的拥戴者姿态、暗地里却不忘不断施加压力。最后,机会终于来临。苟延残喘的新罗朝廷终于不得不向王建出降,接着后百济发生王位争夺的内乱。后百济王子神剑发动政变,软禁父亲甄萱而自立。甄萱九死一生逃出重围,被迫接受王建的保护。在甄萱的引导下,以新罗正统继承者自居的王建发兵攻灭后百济,后三国时代再度归于一统。 收拾三国的混乱局面之后,王建自命为高句丽的正统化身,因而代替新罗王朝获得合法的理由。追本溯源,高句丽王室出自夫余国王族,而百济王室则出自高句丽王族。考虑到这种千丝万缕的高贵血统,古代朝鲜民族对高句丽的执著可想而知。然而对于自身无缘于高句丽王族血统的王建而言,退而求其次采取“精神继承”,亦不失为巩固其支配权象征的有效方式。 第一代、高丽太祖应运元明光烈大定睿德章孝威穆神圣大王—王建(西元918-943年在位)王氏之所以可以统一半岛,依靠的是豪族们的力量。自新罗末年中央失权,地方上的豪杰自筑城寨统治地方。在高丽统一半岛之前,王建在其霸主的道路上得到其他豪族的支持。没有这些经济、军事实力雄厚的豪族的支持,单凭王建的韬略不足以成就他的功业。在平定各国之后,王建继续笼络新旧豪族,极力统合地方色彩浓厚的大小豪族势力。据说王建的后宫嫔妃在二十九人以上,其中相当部分来自于各豪族的家庭。王建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王建收服地方豪族的构思只在当代产生效果,却无力为后世建立稳固的统治基础。与豪族联姻的结果,大量权门外戚产生。类似势力的崛起,围绕王位争夺的争斗随之而来,王建一旦死亡,这些潜在矛盾再也无人能够驾驭。“王规之乱”即是典型的事件。王规是两朝外戚,他的两个女儿嫁给了王建,另外还有一女嫁给了王建的儿子惠宗王武。即便如此,王规对自己的权势还不满足,他

中英文对照-中国历史简介

中国历史简介 Brief History of China 在我国古代,国家有时统一,有时分裂,中国一词的含义在不同时代也不同,大致统一时期略指全国,分裂时多指中原。随着皇帝统治疆土的变化,中国一词所包括的范围也相应有所不同。“中国”这一名称在西周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相传3000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 In ancient China, the National Unity sometimes, and sometimes separatist, the Chinese meaning of the word in different times different, generally refers to a unified national strategy, the split means more when the Central Plains. With the territory of the emperor rule changes, the Chinese word, including its coverage varies accordingly. "China" in the name of King Wu of Zhou period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agreed to "central country." Passed in 3000, the Duke of the Yangcheng (today Henan Dengfeng) with Tugui measure the shadow of the sun, measured Next day noontime, Bachimen's table in the surrounding landscape are not the shadow of the sun, we think this is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so that goes to China. 汉朝以后,虽然有些外族入侵中原后建立的政权也自称“中国”,但是并不代表它们就是中国政权。因为他们这个自称的“中国”通常指地理概念上的“中原”而不是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即使历史上的某个政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泰州文化概论试卷集讲解学习

1.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吴贻芳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位女大学校长。 A.一 B.二 C.三 2.“心斋”是()的号。 A.范仲淹 B.王艮 C.胡瑗 3.泰州于()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A.2012年 B.2013年 C.2014年 D.2015年 4.泰州三水是指()。 A.长江、黄河、黄海 B.长江、淮河、黄海 C.长江、淮河、东海 5.范仲淹任兴化县令期间创建兴化文庙,同时在庙内创办兴化第一所官办学校名为(),以儒兴学,在泰州教育文化史上有着重大影响。

B.学社 C.学宫 D.学斋 6.溱潼会船历史悠久,由()相沿至今历经数百年,有“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庙会”之称。 A.南宋 B.北宋 C.元 D.明 7.胡瑗是()时代的著名教育家。 A.北宋 B.南宋 C.唐 D.明 8.至2016年,泰州市已办有()所高校。 A.8 B.7 C.6 9.胡瑗是“分斋教学”制度的()。 A.首创者

C.提倡者 10.()首开“明体达用”教育观的先河。 A.胡瑗 B.胡适 C.胡敦覆 D.胡和梅 11.()被誉为“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 A.蔡林森 B.蔡元培 C.宏宗礼 12.“国家之忧患,莫大于缺乏人才”是()的教育观点。 A.胡瑗 B.王艮 C.范仲淹 13.泰州港为国家()开放口岸,泰州港吞吐量和通货能力双超亿吨。 A.一类 B.二类 C.三类 14.()是泰州境内发现的古代遗址。

A.马王堆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青墩遗址 D.周口店遗址 15.()年,泰州出土了一具有着7000多年历史的雄性麋鹿化石,极为珍贵。 A.1986 B.1976 C.1966 D.1956 2.多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泰州正在加快()建设。 A.医药名城 B.文化名城 C.生态名城 D.港口名城 2.泰州凤城河以望海楼为中心,四面辐射,汇集了泰州()几大特色文化。 A.历史 B.戏曲 C.民俗 D.商贾

泰州风俗文化

泰州风俗文化 泰州是江苏省首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境内有距今4000多年的龙山文化遗址,有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的古文化遗址,西汉初开凿的古运盐河遗址。战国时期的昭阳墓,《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墓,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墓,南京吏部左侍郎储山雚墓等亦在泰州。此外还有始建于东晋的江淮名刹光孝寺,唐建明修的南山寺大雄宝殿和城隍庙,明建清修的庆云寺、东岳庙、胡安定祠堂、岳飞生祠、崇儒祠、胡公书院、马洲书院、襟江书院和扬郡试院。古典园林有日涉园和李园,另有郑板桥、刘熙载、刘国钧等故居。泰州的风景名胜颇具特色,有垛田风光、孤山风景区、泰山公园、梅兰芳公园、东河风景区等。 泰州历史上名贤辈出,唐代有书法评论家张怀瓘,著有《书断》、《书议》、《书估》等,擅长正、行、草书,书法“正、行可比虞、褚,草欲独步于数百年间”。宋代有著名教育家胡瑗,元末明初有文学家施耐庵创作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至明代,哲学家王艮阐发以尊身立本为内涵的“格物说”与具有社会改良思想的“王道论”,逐渐形成“泰州学派”。清代有著名天文历算家陈厚耀,评话宗师柳敬亭,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扬州学派”先驱者任大椿,著名文艺评论家刘熙载,围棋棋圣黄龙士,太谷学派集大成者黄葆年。近现代有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著名爱国实业家刘国钧,杰出女教育家吴贻芳,著名剧作家丁西林,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著名文学史家、传记文学家朱东润

等。泰州又是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城市。南宋抗金,明代抗倭,鸦片战争期间群众抗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陈毅三进泰州,新四军黄桥决战,苏中七战七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等重大历史事件也都发生在泰州。中安轮遇难烈士纪念馆,杨根思烈士陵园,七战七捷纪念碑,中共江浙区委泰兴独立支部旧址,新四军东进泰州谈判处旧址,黄桥战役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旧址等都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泰州和各市(区)文物单位征集收藏了从新石器时代,历商、周、汉、六朝、宋、元至明、清的珍贵陶瓷,明代服饰,明、清字画,故宫档案等文物1.3万多件,国家级珍贵文物达千件以上。还有数百件革命文物收藏在各有关纪念馆。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文物工作,修缮大批文物保护单位。泰州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3处,文物管理机构4个,博物馆2家,纪念馆7家。

高句丽与中原王朝的亲缘关系

高句丽与中原王朝的亲缘关系 摘要:高句丽族是我国东北的一个古老少数民族,长期生活于我东北鸭绿江流域,公元前37年建国,公元312年势力抵达今天朝鲜半岛的大同江流域,公元668年灭亡。本文主要从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历史沿革,高句丽的族源,高句丽政权的建立及与中原王朝的外交关系,高句丽灭亡后高句丽的流向,四个方面来论证高句丽族是我国东北古老的少数民族,其建立的政权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方政权。 关键词:高句丽,高句丽族源,高句丽政权,高句丽族人的流向 (一) 在高句丽政权的归属方面,大体存在两种观点:一是有人认为高句丽政权是中古代的一个地方政权,一是有人认为高句丽是朝鲜的一个地方政权。上述两种不同的观点是目前研究高句丽问题经常遇到的问题,不同学者持不同的看法。但是,在研究高句丽的有关民族问题时,首先应该明确在高句丽政权建立之前我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某些历史地理情况。其具体内容如下: 1.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 自有文字时起,东北作为一个地区就已载入典籍。最早把东北载入典籍,当推《尚书·禹贡》,把远古中国划分″九州″,其中″冀州″,已涵盖今辽宁省西部地区;″青州″则把今辽宁南部主要是辽东半岛置于州的辖境之内。相传″九州″为禹治水后所设,而舜又析″九州″为″十二州″,其中分冀州″东北″为幽州,即辽宁北镇以西地区简称辽西;分青州″东北″为营州,即今北镇以东地区称辽东。辽西东之分,大抵以今辽河为限隔。除《禹贡》,还有《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及《吕氏春秋·有始览》等书,都做了相类似的记载。其实,所谓″九州″、″十二州″之设,反映了当时春秋战国之际或稍晚人们的地理概念。由此可见,至少在春秋战国之际,在人们的地理概念中,已把今辽宁省境分别概括在冀州、青州、幽州、营州的辖境之内。 据《史记·五帝本记》载:早在舜时,北方朝贡的民族有″山戎、北发、息慎″。息慎即肃慎,在尧舜时代就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间。所以,周继承了尧舜时的遗产,称:″隶慎、燕、毫,吾北土也。″周时,肃慎继续朝贡,孔子曾亲眼见过其贡品――楛矢石砮,并为陈国惠公做了鉴定。《山海经·大荒北经》也有关于肃慎的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不咸即今长白山,肃慎族居于长白山地区又得到了确证。以上所证,已超出冀州等四州的地理概念,把它扩展至白山黑水即相当今之吉林、黑龙江两省之境。此时,因无明确的行政区划,仍以方位″东北″代称本地区,同时,又把民族作为地区的代名称。 东北正式有了本区域名称,是到了战国时期,与燕国在此设郡联系在一起。燕国处北方,经常遭到强敌东胡的内侵。昭王时,始筑长城,几乎把现今辽宁省全境括在长城以内,设郡以辖其地。据《史记·匈奴传》载记甚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辽西与辽东两郡及右北平郡的部分均在今辽宁省境。襄平即今辽宁省辽阳市,就是当时辽东郡的首府。这是有史以来,首次在辽宁也是在东北地区建制设郡。自此,辽即成了今辽宁地区的代名称,历代相沿不变。有时也把辽泛指为东北地区,但它真正含义,还是限指辽宁地区。秦结束了战国长期纷争的局面,第一次实现了大统一。为防御匈奴,集燕、赵长城之大成,将各段长城连为一体,如《史记·蒙恬传》说:″因

泰州 文化概论 答案 (82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吴贻芳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A)位女大学校长。 A. 一 B. 二 C. 三 2.“心斋”是(B)的号。 A.范仲淹 B.王艮 C.胡瑗 3.泰州于(B)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A.2012年 B.2013年 C.2014年 D.2015年 4.泰州三水是指(B)。 A.长江、黄河、黄海 B.长江、淮河、黄海 C.长江、淮河、东海 5.范仲淹任兴化县令期间创建兴化文庙,同时在庙内创办兴化第一所官办学校名为(C),以儒兴学,在泰州教育文化史上有着重大影响。 A.学政试院 B.学社 C.学宫 D.学斋 6.溱潼会船历史悠久,由(A)相沿至今历经数百年,有“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庙会”之称。 A.南宋 B.北宋 C.元 D.明

7.胡瑗是(A)时代的著名教育家。 A.北宋 B.南宋 C.唐 D.明 8.至2016年,泰州市已办有(C)所高校。 A.8 B.7 C.6 9.胡瑗是“分斋教学”制度的(A)。 A.首创者 B.继承者 C.提倡者 10.(A)首开“明体达用”教育观的先河。 A.胡瑗 B.胡适 C.胡敦覆 D.胡和梅 11.(C)被誉为“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 A.蔡林森 B.蔡元培 C.宏宗礼 12.“国家之忧患,莫大于缺乏人才”是(C)的教育观点。 A.胡瑗 B.王艮 C.范仲淹 13.泰州港为国家(A)开放口岸,泰州港吞吐量和通货能力双超亿吨。 A.一类 B.二类 C.三类 14.(C)是泰州境内发现的古代遗址。

A.马王堆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青墩遗址 D.周口店遗址 15.(B)年,泰州出土了一具有着7000多年历史的雄性麋鹿化石,极为珍贵。A.1986 B.1976 C.1966 D.1956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泰州正在加快(ABCD)建设。 A.医药名城 B.文化名城 C.生态名城 D.港口名城 2.泰州凤城河以望海楼为中心,四面辐射,汇集了泰州(ABCD)几大特色文化。 A.历史 B.戏曲 C.民俗 D.商贾 3.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有(ABC) A.王艮 B.王栋 C.李贽 D.王守仁 4.泰州古代盐业非常发达,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比如(BC) A.四牌楼 B.税务桥 C.税碑亭 D.望海楼

十年磨一剑----记地级泰州市诞生的历程

经努力,程起瑞先生《十年磨一剑----记地级泰州市诞生的历程》一书授权在海陵时空论坛独家发布。 程起瑞先生曾多年从事行政区划的调查研究,并多次参加有关泰州市行政区划问题的论证。退休后,先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和掌握的大量资料,写成《十年磨一剑----记地级泰州市诞生的历程》一稿,共分26个章节,全文约10万字。初稿曾送请江苏省人大原副主任戴为然同志审阅,戴老认为“这份资料有存历资政的意义”。此后,为了保证史料的准确性,作者一直在向了解情况的同志征求意见,对原稿不断加以修改和补充,迟迟未予定稿。许多同志听说有这样一份资料,纷纷索阅,作者均以“未定稿”为由,从不轻易出示。 今年是地级泰州市成立十周年,为作献礼,作者现选发该稿的《前言》,以及《(一)一场风波》、《(二)引起学术界关注》、《(三)费孝通的意见》、《(十七)难得的热心人》、《(十九)牵动学子的心》、《(二十一)最后一篇论文》、《(二十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呼声》等章节,以飨读者。 目录 写在扉页 (1) 序二 (3) 引言 (1) (一)一场风波 (3) (二)引起学术界关注 (7)

(三)费孝通的意见 (10) (四)拓宽了视野 (11) (五)新的动向 (14) (六)谋求计划单列 (17) (七)“市管县”好不好 (20) (八)再一次论证 (22) (九)“三泰市”方案的由来 (25) (十)不同的反应 (29) (十一)访问华师大 (31) (十二)准备接待调查组 (34) (十三)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调研后的结论 (37) (十四)一份《内参》的产生 (41) (十五)增添紧迫感 (44) (十六)争取外界的推动 (48) (十七)难得的热心人 (52) (十八)截然不同的观点 (55) (十九)牵动学子的心 (58) (二十)未能发出的报告 (61) (二十一)最后一篇论文 (66) (二十二)寻求突破 (69) (二十三)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呼声 (71) (二十四)见到了“曙光” (75)

为何隋唐两朝都要讨伐高句丽

为何隋唐两朝都要讨伐高句丽 我国不同朝代都有异族侵略之患,只不过程度大小不同,那么在他们强大之前是否有必要把它掐死在萌芽状态呢我相信这样一个原则,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没有绝对的公理和正义,永恒不变的只是国家利益。 但并不是所有政治家都能理解并遵循这一原则,甚至包括中国近现代的一些精英领袖们,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犹如孩童般的天真,哥们般的义气,愚夫般的鲁莽。 这一点,他们还不如我们的先祖,强盛隋唐时代的伟大君王,具备高强的洞察力和不懈的斗志。 1 、稍懂中国史的人都知道,在公元七世纪以前,中国东北的辽河以东和朝鲜北部,存在着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王国―高句丽。这个神密王国,隋唐之前一直占据着中国边陲史的重要部分。其国土包含中国现在的辽宁大部、吉林南部和朝鲜半岛北部,当时人口约有3 00万。从西汉到北周,历代王朝都与之保持着友好关系,高句丽也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到了北齐时期,北齐皇帝封高句丽统治者为"高丽王",高句丽才将"句"字去掉,称"高丽"。可是自隋朝开始,一直到唐朝,自隋文帝开始,一直到唐高宗,中国封建鼎盛王朝几个英名垂史的皇帝就像着了迷一样,始终把攻打高句丽摆在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位置,并做为国家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坚持不懈地贯彻执行,尽管多次遭遇失败,甚至可能导致国破家亡,可一代又一代的隋唐政治精英们却始终没有放弃一个战略目标,发了疯似地攻打高句丽,历经四代,历时七十余年,先后出兵十余次,最后终于将这个王国消灭。 征高句丽之战,历来被史家们咒骂为“不恤民力,劳师远征”,甚至被骂为“封建军事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是隋唐封建贵族对弱小国家赤裸裸的侵犯!更多人认为这是“毫无必要的征讨”。 果真如此吗? 翻开隋唐史,征高句丽之战占据着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地位,自隋文帝开始,中国就将征讨高句丽做为国家的一项长远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执行,尽管多次面临失败,尽管可能导致国破家亡,可一代又一代的隋唐政治精英们始终没有放弃一个战略目标:消灭高句丽。 让我们先看看隋唐时代让全体中国人付出高昂代价的征高句丽之战吧!

中国历史概况

远古时期与奴隶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476年)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发现于云南元谋的猿人 化石表明,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知最 早的原始人类。距今近60万 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 能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并 知道了用火。距今一万年前后 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中国 各地。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 余姚河姆渡和西安半坡遗址, 发现了人工栽培的稻谷和粟 粒及农耕工具。 最古老的王朝夏朝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省西部和 山西南部一带,其势力和影响 已达到黄河南北,并开始进入奴隶社会。继夏而兴起的商、西周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度。之后是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 商朝陶罐 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出土的直径51厘米的彩陶圆底鱼纹盆

大约在5000年前,中国人已知道了冶炼铜的技术。3000多年前的商代,开始使用铁器;在制陶方面,有了白陶和彩陶;丝织生产也相当发达,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提花丝织技术。到了春秋时期,制钢技术已经出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空前活跃,涌现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著名的哲学家老子、孔子、孟子和军事学家孙武等人物。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和他的 帝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结束了长达 250多年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秦始皇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建立了郡县制度。由他奠定的封建国家框架在以后的2000多年中一直被人们延用着。他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组织30多万人在中国北部修建了绵延5000公里的长城,并生前就开始修筑庞大的坟墓。1974年发现的、守护秦始皇陵的秦兵马俑震惊了世界。8000个如真人大小的陶俑、陶马和战车 栩栩如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和“丝 绸之路”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了强大的汉王 朝。汉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极大发展,人口达到5000万。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公元前140—前87年)是汉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他使中央政权实际控制的地方从中原扩展到了西域(今新疆及中亚一带)。他派使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从长安(今陕西西安)经新疆、中亚直抵地中海东岸的道路,被称为“丝绸之路”,中国绚丽的丝织品经此

泰州市场调查报告

泰州市场调查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投资环境可行性分析……………………P1~6 一、城市概况 二、城市经济发展状况 三、最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第二部分泰州房地产市场分析…………………………P7~15 一、房地产发展势态分析 二、房地产一级市场分析 三、房地产二级市场分析 四、房地产三级市场分析 五、城市居民可承接力分析与年需求量预分析 第三部分项目分析………………………………………P16~36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各项经济指标 三、项目周边竞争楼盘分析 四、项目SWTO分析 五、项目潜在客户分析

泰州市场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项目投资环境可行性分析 一、城市概况 1、地理位置 泰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西面连接扬州市、北面和东北毗邻盐城市、东面紧依南通市、南面与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以及镇江市所辖扬中市隔江相望。全市南北长而东西窄,南北最大直线距离约124公里,东西最窄处约19公里,最宽处也仅55公里,全市总面积579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28平方公里,总面积中,陆地面积占%,水域面积占%。自2001年末,泰州市行政区划设海陵、高港2个区,兴化、靖江、泰兴、姜堰4个县级市,共有91个镇、8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338个居民委员会、1578个村民委员会,其中海陵区、高港区下辖9个镇、2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87个居民委员会、127个村民委员会。2003年末,泰州总户数万户,总人口503万人,其中市区62万人。 2、交通条件 泰州滨江近海,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苏中入江达海的5条重要航道在此交汇。境内长江岸线近百公里,其中10米以上较为稳定的深水岸线60公里,建有长江港口3个。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泰州港为主体的内河港口群初具规模。投资10多亿元建成的泰州引江河工程集引、排、航于一体,成为泰州经济发展的一条“龙脉”。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5693公里,328国道、宁通高速公路、广靖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江阴长江大桥及其南北接线高速公路,开辟了泰州与上海、苏南的快速通道。铁路交通发展较快,新长铁路、宁启铁路均从泰州境内穿过,明年泰州铁路将全线贯通。 3、历史文化 泰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战国时期称海阳,汉初称海陵,南唐至明清称泰州,取“国泰民安”之意。千余年来,泰州枕吴楚之交,襟江淮之风,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泰州历代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儒风之盛,夙冠淮南”。《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泰州学派创始人哲学家王艮、

高句丽古墓壁画反映高句丽社会生活习俗的研究

高句丽古墓壁画反映高句丽社会生活习俗的 研究 李殿福 【英文标题】Study on the Kao-Kou-Li Fresco Tombs and Some Related Social CustomsLi Dianfu 【作者简介】李殿福,男,1934年4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邮编130051 【关键词】高句丽民族/高句丽古墓/生活习俗 本文从高句丽古墓壁画上,阐述了高句丽民族八个方面的生活习俗,基本概括了高句丽民族生活习俗的全貌。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为人类的向前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任何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又都不是永远不变的,随着文化交往的增多,文化生活习俗也是互相影响的。高句丽文化生活影响了中原,中原发达的文化也影响了高句丽。 According to the Kao-Kou-Li fresco tombs,the paper tells something about the Kao-Kou-Li social customs.Any nation's custom had its features and changed after times.Also,various nation's customs affected each other.The Kao-Kou-Li nation had absorbed some advanced cultures of the center plains,at the same time,its customs made some effects on the later. 〔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0483(2001)03-0022-08 在古代东北亚存世705年历史的高句丽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他有过震憾世界的英雄业绩,也留存有耀眼夺目的光辉文化遗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