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文化史试题

西方文化史试题

西方文化史试题
西方文化史试题

西方文化史试题

一、填空

1、《俄底浦斯》的作者是(索福克勒斯)。

2、喜剧在古希腊文中的原意是(狂欢游行时唱的歌)。

3、哲学在古希腊文中的原意是(爱与智慧)。哲学上的第一个问题是(本原问题)问题,它包含两个问题:(本原是什么?)和(本原生成的原因?及自然万物运动变化的动力问题)。

4、西方哲学的始祖是(泰勒斯),他创立了(米利都)学派,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

8、被柏拉图成为“学园之灵”的是(亚里士多德)。

9、爱非斯学派的代表是(赫拉克利特),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他第一次提出了(逻各斯)概念。

10、爱利亚学派的最大代表是(芝诺),他提出的重要哲学概念是(存在)。

11、荷马的两部伟大史诗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12、古希腊神话的根本特征是(神人同形同性)。

13、悲剧在古希腊文中的原意是(山羊之歌),它是为了歌颂(酒神)。

11、古希腊哲学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一与多)和(动与静)。

12、原子唯物论的代表是(德谟克利特),他认为一切事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13、普罗泰戈拉的重要命题是(人是万物的尺度)。

14、苏格拉底最重要的命题是(德性即知识,无知即罪恶),他提出的哲学方法是(问答法)和(下定义)

15、古希腊建筑的最杰出代表作是被称作处女宫的(帕特农神庙),它是为了纪念女神(雅典娜)。

16、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代表作是(米洛的维纳斯)。

17、古希腊的悲剧之父是(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是(阿里斯托芬)。

18、芝诺为反对运动,提出的四个悖论是:(飞矢不动悖论)、(阿基里斯悖论)、(游行队伍悖论)和(两分法悖论)。

19、被称作历史学之父的是(希罗多德),其代表作(《希波战争史》)。

20、修昔底德的代表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21、被称作希腊化时期的哥白尼的是(阿里斯达克),他第一个提出了日心说。

22、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可看作古希腊科学的最高成就。

23、古希腊的医学之父是(希波克拉底)。

24,罗马的母亲河是(苔伯河),罗马人的祖先是(拉丁人),其建城日是(公元前753年 4月21日)。

25、古希腊的三大悲剧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26、罗马城的建立者是两兄弟:(罗穆路斯)和(雷莫斯)。

27、(波吕克利特斯)与菲狄亚斯齐名,他善于用铜,而菲狄亚斯善于用石。他在《法则》一书中提出头占整个身体的(七分之一),面部占(十分之一),脚掌占(六分之一)。

28、公元前4世纪,希腊雕塑侧重表现裸体女性,(维纳斯)是艺术家最青睐的对象。

29、古希腊最早的男子雕像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一般采用(埃及)的人体构图。

30、号称古典时代希腊最辉煌的建筑群的雅典卫城,由(山门)、(帕特农神庙)、(厄瑞克提翁神庙)、(胜利女神庙)等建筑物组成。

31、按照不同的风格,我们可以把古希腊的柱子分为(多利克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

32、发现爱琴文明遗址的两个重要的考古学家是(施里曼)和(伊文斯)。

33、古希腊的历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爱琴文化)、(荷马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和 (希腊化时代 )。

34、狮子门属于(迈锡尼)文明的建筑。

35、古希腊时期雅典和斯巴达代表着两个主要类型的政治体制:(民主制)和(寡头制)。

36、古希腊的僭主克里斯蒂尼创制了(陶片放逐法),根据此法,任何一个被认为对国家有危害的公民都可以被放逐十年。

37、公元前1000年前后,(腓尼基)人发明了字母,希腊字母就是在他们的基础上改进的。

38、古希腊的第一个个人作家是(赫西俄德)。

39、被称为“史学之父”的是(希罗多德),被称为“阿提卡蜜蜂”的古希腊史学家是(色诺芬),被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的是(波里比阿)。

40、影响希腊历史进程的三场重要的战争是(特洛伊战争)、(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

名词解释:

是20C20S,以1927年海德格尔发表《存在与时间》为标志。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前者以雅斯贝尔斯、马塞尔为代表,后者以海德格尔、萨特为代表。其核心是关于存在的学说,普遍认为是一种主观内省或体验,是一个非理性的范畴,提出存在先于本质。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为现代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来源,并且对荒诞派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8世纪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整理编纂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神话传说是史诗的重要题材,而史诗又对早期希腊神话的整理和系统化起了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了早期希腊宗教想更高阶段发展,为奥林帕斯教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荷马笔下的神是人格化的神,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史诗反映了希腊宗教此时正处于从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氏族崇拜向人格神崇拜的过渡阶段。史诗对于希腊民族性格的塑造起了重要作用。史诗以迈锡尼时代晚期的特洛伊战争为题材,用古希腊语的爱奥尼亚方言写成,反映了公元前11-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状况,是研究“黑暗时代”希腊社会的惟一文字史料。也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巨著,成为欧洲文学的渊源,在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

20世纪60年代在法国兴起,传遍西方社会,扩及全世界的一种新思潮,是最常使用来分析语言、文化与社会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目的就是试图使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也能像自然科学一样达到精确化、科学化的水平。结构主义试图借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手法去探讨社会、文化生活的问题,力求找到一种超越时间性的“结构”和“原始模式”。索绪尔提出共时态语言学结构主义研究方法,到20世纪60年代斯特劳斯把索绪尔的研究方法用于人类学研究,从而

410年,罗马城被西哥特人攻破,人们把灾难归咎於基督教,奥古斯丁写了此书对罗马帝国的衰亡作了解答。本书共分二十二章。第一部份一至十章主要在驳斥对基督教不实的攻击,第二部份十一至二十二章则说明地上城和上帝城的不同起源、进展和结局。奥古斯丁在书中说明,罗马的衰退是肇因於道德的衰退;基督教不但不是罗马衰退的原因,反而有助於道德的提升。但基督徒所归属的不是罗马帝国或任何地上之城,而是上帝之城。地上之城与上帝之城最根本的差别在於,前者人民的共通点在於对自己的爱,后者则是结合於对上帝的爱和因此而生的对彼此的爱。在对比这两个

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则是伏尔泰。它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禁欲、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直接为一七八九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启蒙思想家们从人文主义者手里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首先,它的矛头是封建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对象的,因此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启蒙思想家宣扬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体察功能自由、博爱、平等,而且这些思想迅速在欧美传播,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的作用,促进了欧洲社会

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理论。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直接产物,是适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需要而产生的。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时由于社会上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基于这种分析,凯恩斯认为,要消除经济危机就应该相应地采取反措施,国家干预经济,实行赤字预算,膨胀通货,增加投资,刺激并鼓励消费,以保证“有效需求”的充裕。凯恩斯的主张作为经济危机的指标措施,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并解脱经济危机有一定作用。它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理论基础,对资产阶级政府政策的影响非常大。

会议从1545.12时断时续开到1563.12,历时18年。会议通过了一些决议,最后根据这些决议制定了《特兰托信经》,其主要内容为:重申《尼西亚信经》、宣布采用《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定本,提出教会的“口传教义”同《圣经》一样具有权威,进一步阐述了“原罪”、“称

义”、善功、圣事等教义,肯定圣餐的“实体转化论”和圣像崇拜,定“炼狱”为信条、确认教皇有赦罪的权力等,还有一些整顿教会和严肃教会纪律的规定。《特兰托信经》成为天主教会的重要文献之一。特兰托会议的主旨是反对宗教改革,整顿教会内部。尽管其主要内容是重申天主教会旧的原则和戒律,一些长期积弊也不可能扭转,但在天主教会

意见分歧的情况下,会议起了集结反改革势力、稳定天主教阵营的作用。

19世纪初,20年代到40年代是它最流行的时代,而30年代则是它发展的鼎盛时期。该画派兴起于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和浪漫主义文学、音乐一样,同18世纪启蒙学说紧密联系:在政治上反对专制的制度,追求自由,平等、博爱和个性解放;在艺术上反对因循守旧,尤其反对束缚艺术创作的古典主义学院派。浪漫主义派画家:代奥多·席里柯、德拉克洛瓦、杜米埃、米勒、柯罗。

《梅杜萨之筏》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先导。《自由领导着人民前进》。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曾多方面地给予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巨大而经常是有益的影响,它的优秀传统曾经培育了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期很多先进艺术家的创作。

~11世纪天主教会内部的一次重大改革运动,得名于运动发源地法国克吕尼修道院。10至11世纪,罗马教廷势力衰微,教会私有化,教士堕落腐化。克吕尼修道院倡导改革,主张实行严格的禁欲主义,教士须过集体生活,教士不得婚娶,以防止教产私有化;禁止买卖圣职;要求独立,反对世俗统治者任命主教和修道院的续任权等。该运动得到西欧各国修道院的响应并接受克吕尼修道院的领导。克吕尼运动得到罗马教廷的积极支持,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亲自指导运动。该运动加强了教会,尤其是教皇的势力,从而引起神圣罗马帝国和教皇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主教续任权之争。这一运动有利于教会与教皇权威的提高,使修道院获得了自由,成为封建制度中的一种自治团体。

论。在其代表作《君主论》中,主张由一个强有力的君主来统一意大利,结束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局面。他提出君主应以夺取权力和保持权力为目的,而为此所采用的手段,总会被人认为是光明的,而且会受到人们的称颂。所以君主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摆脱道德的束缚。

观点:要建立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必须了解和研究人的本性;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利己的,人性的基础是权力欲望和财富欲望;政治应该摆脱道德的束缚,政治家应该不顾道德原则而只顾功利;目的决定手段。

正是由于他揭露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恶行,才使人们易于了解它们,并自觉地扬善去恶、培养德行。

*《十二铜表法》:为了平息平民对贵族垄断立法权和任意解释习惯法做法的不满,罗马共和国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制定和颁布了罗马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该法之所以被冠以此名是因为公布的法律条件是刻在12块立在罗马广场的铜表上。法律公开,法律条文明确的思想由此得到初步确立。该法典的制定主要是基于罗马的习惯法,法律条文涉及诉讼程序、债权、所有权、家长权、继承权、宗教法和对犯罪和惩罚的量用规定等。尽管这些规定主要是维护贵族利益,但贵族的专横还是受到限制,贵族无法对法律进行垄断和任意解释。更为重要的是该法律的出台标志着罗马人对法制的重视。从此,制定法律成为罗马人社会生活,特别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汉谟拉比法典:《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竭力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法典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包括诉讼程序、保护私产、租佃、债务、高利贷和婚姻家庭等。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根黑色玄武岩柱上,用阿卡德语写成。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的法典。是汉谟拉比为了向神明显示自己的功绩而纂集的。

*旧约圣经:又称《旧约全书》,简称《旧约》,是古希伯来民族各种文献的汇编,作为犹太教的经典,《旧约》除了着意记录和渲染上帝耶和华的言行、威严和犹太教的教义、教规、信条外,它的大量篇章都是古代巴勒斯坦、埃及和两河流域诸民族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人物传略、训诫律法、诗歌谚语和小说传奇等。因此,《旧约》是了解和研究古希伯来历史和文学的主要文献。《旧约》共39卷,按其内容和体裁来划分,可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集4个部分。2000多年来,《旧约》被译成世界各主要文字, 对西方基督教的产生, 对西方的文化和文学艺术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它和古希腊神话一起, 成为西方文艺创作的两大书面源泉。

* 尼西亚会议:公元325年,君士坦丁一世皇帝在尼西亚召开的宗教会议,共有318名主教出席。会议制定了所有基督徒必须遵守的“尼西亚信经”,明确了圣父与圣子之间同性、同质、同格的关系,初步树立了“三位一体”正统教义的雏形。会议将阿里乌派斥为异端,并将阿里乌予以放逐。尼西亚会议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宗教大集结,经过这次会议,基督教开始受到罗马皇帝的控制,完全变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

* 米兰赦令:公元313年,君士坦丁一世在战胜政敌之后,联合其同盟者李锡尼共同颁布的诏令。在诏令中他正式承认基督教可以与其他宗教并存,给予其合法地位,并归还之前没收的基督教教产。《米兰敕令》是基督教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罗马帝国统治者对基督教由镇压迫害转化为保护利用的政策,而基督教就此开始与帝国政权合流,为

统治阶级服务。

二、简答题:

2、契约观念。相信希伯来人与雅赫维所立的约,希伯来人是雅赫维的选民。

3、注重戒律。如摩西十戒成为希伯来人的道德规范。

4、弥赛亚和天国观念。认为弥赛亚将带领犹太人走向繁荣和幸福,在尘世上实现天国。

希伯来人的伦理道德是与其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的。他们认为要履行与上帝的圣约和遵守戒律,就得公正、仁慈、博爱,每个人都必须在道德上不断自我完善。

希伯来人的宗教-伦理思想对后来的犹太人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与神话在这两个地区的社会生活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人们用它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及生与死的秘密,用它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与道德,并以它作为文学与艺术表现的主题。

异:A、发展进程:古埃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一道抵御外族入侵的自然屏障,外族入侵较少,基本上保持了埃及文化的单一发展进程。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周围缺乏自然屏障的保护,经常遭到周边游牧民族的入侵,成了邻近各族角逐与争雄的历史舞台,使其文化通过与其他文化相互融合而得到丰富和发展。

B、文化基调:尼罗河哺育了埃及文明,而尼罗河河水的泛滥具有规律性和可预测性,给古代埃及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便利,较少的自然灾害和经常性的农业丰收,形成了古代埃及人较为乐观的生活性格,埃及宗教中的神,也大多是对人类友善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有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造就的,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河水涨落没有规律可循,很难预测,使得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时而少雨干旱,时而泛滥成灾,这种自然灾害影响到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宗教观,认为大多数神都是对人类怀着敌意的,这种观念在美索不达米亚人的神话和文学中都有所反映,因而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中渗透了较多的悲观色调。

C、建筑风格:埃及有用巨石修建的金字塔和神庙,蔚为宏伟壮观,留存至今。而美索不达米亚则由于石头匮乏,建筑材料主要是使用土制的砖块,庙塔等建筑也比较小,无法保存至今。

1、自加洛林文化复兴以来,欧洲各地修道院和教堂兴办了许多教会学校。早期的大学都是隶属于教会的,管理者是教堂和修道院的教士或僧侣,教师通常是地位较低的教士。到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和社会经济关系的日趋复杂,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修道院和教堂的学校渐渐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一些教会学校便扩大规模,发展成为具有世俗性质的大学。

2、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南部,大学掌握在学生组织手里,而在法国北部、英国及北欧,大学则操纵在教师组织手中。这两种类型的代表分别是意大利的波伦那大学和法国的巴黎大学。在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意大利,早在9世纪时就已经出现了一批研究罗马法的专业学校。形成于11世纪末的波伦那大学是欧洲第一所大学,由一所法律专科学校发展为一所包括神学和医学在内的综合性大学。巴黎大学形成于12世纪末,由艺术、法学、医学和神学四个学院组成。巴黎大学成为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典范,13世纪初形成的英国牛津大学是模仿巴黎大学而建立起来的。到了十三世纪,学者的地位与官吏、教士鼎足而三了。13世纪托钵僧团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大学的发展。到14世纪西欧各国大学共计40所。

3、中世纪西欧的大学主要由教会学校发展而来,并且得到教皇和各地主教的支持,因而大多受到教会的控制,大学中的神学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大学的兴起,使西欧的学术文化中心由修道院转到了大学,医学、法学等一些世俗学科得到发展,也促进了古典文化的发掘、翻译和研究,并培养出了许多优秀人才,为后来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准

20世纪30年代开始萌芽、4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法国史学流派,60年代时开始有世界性影响。

年鉴派创始之前,其创始人的思想不过是倡导反对兰克模式的“新史学”思想的一部分,是反兰克模式的前驱、德国史学家兰普莱希特和法国史学家贝尔的思想的后继者和发扬光大者。尤其是贝尔和他1900年创办的《历

史综合评论》,反对事件的历史和经验的历史,被认为是孕育了年鉴派。

这个学派诞生于一战结束后新创办的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吕西安·费弗尔、马克·布洛赫先后于1919、1920年来到斯特拉斯堡大学任教。两人于1929年创办了史学杂志《经济与社会史年鉴》。以后以该杂志为中心集合了一批学者,批判旧史学,探索新的史学理论与方法,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学派,即年鉴学派。

年鉴学派倡导拓宽史学研究的内容,提出“总体史”的概念,就是要关注人类的全部活动。他们认为历史著作不是描述性地重现过去,而是应该提出问题并作出系统的分析与阐述。历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人”。

1933年费弗尔被选入法兰西科学院,1936年布洛赫被任命为巴黎大学经济史学教授。此后年鉴学派的影响就更大了。二战后,这一学派进入第二阶段,理论更趋完善与丰富,影响也更大,一度在西方史学界占据主流地位。费尔南·布罗代尔《腓力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提出关于三种历史时段的设想,成为年鉴派在历史认识论上的重要贡献。

到1969年,杂志领导班子再次改组,标志着该学派进入第三代,雅克·勒高夫、马克·费罗等人,不仅继续发展经济史和社会史方面的研究,而且大力倡导与人类学的对话。

1、初版人口论:

(1)三大前提:a、粮食为人类生存所必需之品;b、两性间的情爱是必然的;c、人口生殖力远超过土地生产力。人口若不受限制,按几何比率增加,粮食则按算术比率增加。

(2)马尔萨斯从以上三大前提,得到三大结论:a、人口的增加,受到粮食的限制;b、粮食增加时,人口必随之增加;

c、占优势的人口增加力,受到灾殃和罪恶的抑制,常能与粮食供给相等。

2、再版人口论:

根据新的事实,采用新的排列,阐述他的观点。

(1)人口与粮食的趋势:a、人口按jihe比率增加;b、粮食按算术比率增加。

(2)土地肥力递减规律。农业生产,超过某种限度后,土地报酬递减。

(3)人口限制。人口限制可以分为两种:a、预防的限制,使出生率减少——道德抑制(晚婚);避孕、打胎。b、积极的限制,如灾殃饥饿瘟疫战争,促使死亡率增加。

B、马尔萨斯人口学论的其它重要观点:

1、维护私有财产制度

马尔萨斯根据他所阐述的人口原理,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贫穷和罪恶并不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造成的,而是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

马尔萨斯认为,建立在财产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制度是受出自人性的“人口自然规律”的支配而产生的,它是永恒存在而不能推翻的。在他看来,财产私有制是限制人口增长的最有效的办法,可以克服社会发生贫困和罪恶等各种弊病。他还认为,财产私有制是发展人类能力和智慧、培养和提高人类德性的最良好的制度。

2、反对济贫法

马尔萨斯认为,济贫法有害无益。他认为,贫民贫困是自身原因所致,救济的手段,在他手上,而不在于别人。政府和社会对此是完全无能为力的。

3、劳动阶级欲提高其地位与景况,唯有减少人口。

马尔萨斯认为,工人的工资同样受人口规律支配,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工人的生活状况随工人人口的增减而进退,并周而复始地反复下去。

马尔萨斯在著作中多次提到劳动基金(社会生活资料),他认为劳动贫民的安乐与工资高低完全取决于工人的人口数量。这一理论后来一直被资产阶级经济学所沿袭并形成为工资基金学说。

6分析基督教兴起并迅速传播的原因。

答:(1)基督教打破了犹太民族宗教的狭隘性,建立了一种新的世界性信仰,基督徒不分民族、阶级,只要信奉耶稣,遵守教义,都可以成为教徒,从而得到上帝的拯救与赐福。基督教改革了礼仪,废除了犹太教和其他原始宗教复杂的各种献祭和仪式,为其在罗马社会,尤其是中下层人民间的广泛传播打下了基础。

(2)2世纪中后期,罗马帝国的统治日趋残暴,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危机开始显现,旧的宗教信仰不能解决人民生活的痛苦,因此人民开始转向新的宗教领域寻求精神安慰。而基督教恰恰提倡平等博爱之说,信徒之间有衣食互助、患难与共的兄弟情谊。原始基督教鄙视富人权贵,坚信正义必胜和救世主行将降临的信念,对受到现实压迫的劳苦大众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3)基督教树立了耶稣基督这样一个具有极高人格魅力的形象,他严于律己,充满智慧,处处行善,无私奉献,这在一个道德逐渐沦丧的时代有利于为广大群众和许多追求良知的社会上层人士提供信仰的楷模。

7、简述早期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的演变。

答:(1)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其教徒成分趋于复杂化,不少富裕农民、工商业者和奴隶主都开始信奉基督教。这不仅改变了原始基督教的社会成分,而且使基督教的组织也开始发生变化。后来各地逐渐产生了长老和主教等神职人员主持的教会,设置了财库,正式形成的基督教会逐渐被这些有产者控制。(2)基督教流传过程中,教义也在发生变化,以非犹太人为代表的保罗派门徒逐渐占据上风,并在组织上控制了各地教会。他们改造的教义大量吸收了希腊罗马哲学,尤其是斐洛学说和斯多噶派思想,从而使原始基督教教义加入了新的元素。诸如逆来顺受、希冀来世的思想得到重视,基督教开始承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秩序的合理性,提倡服从的观念。(3)2—3世纪起,基督教会中开始出现一批神学家和护教士,他们竭力宣传罗马帝国和基督教利益的一致性,力图向统治阶级靠近,而罗马帝国统治者也逐渐了解到基督教的变化。公元313年《米兰救令》的颁布标志着基督教开始和帝国政权合流,为统治阶级服务。公元325年尼西亚会议的召开则标志着原始基督教质变的最终完成。

* 唯名论→西欧中世纪经院哲学两大派别之一。此论点认为没有离开人的思想意识和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共相”(一般),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存在的;“共相”只是人用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词或概念。

* 唯实论→西欧中世纪经院哲学两大派别之一。此论点认为“共相”(一般)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客观“实在”;“共相”是个别事物的本质,个别事物不过是由“共相”派生出来的个别情形、偶然现象,并不真实存在中世纪经院哲学围绕个别与共相的关系之争形成的两个对立派别。唯名论否认共相具有客观实在性,认为共相后於事物,只有个别的感性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这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罗瑟林、阿贝拉尔,P.、培根,R.、邓斯?司各特,J.、奥康的威廉等。实在论断言共相本身具有客观实在性,共相是先於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共相是个别事物的本质。主要代表人物有安瑟尔谟、香浦的威廉、托马斯?阿奎那等。

论述题:

罗马法指从罗马建国到查士丁尼法典完成,前后1000多年间所颁布的所有罗马法律的总称。

(一)罗马法的产生与演变

1、王政时期:习惯法,内容是宗教方面的和自然形成的道德习惯。它是随着罗马政权的形成而产生的。

2、共和国时期:成文法、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1)十二表法(前449):共105条,是对以往习惯法的总结,内容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不动产、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

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实质仍是维护贵族利益;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和司法权的垄断,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平民利益。罗马法的初期形式。

(2)《十二表法》之后,在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推动下,罗马又制定了一系列成文法律:

前367,李锡尼-绥克斯图法案,确认了平民担任执政官和其他高级官吏的权利。

前287,霍腾西阿法,确认了平民大会的决议具有法律效力。

(3)罗马私法中出现了市民法和万民法两个体系。

(4)前3世纪末,出现了专门从事法律知识的讲解和传授的人,法学由此产生。西塞罗

3、帝国前期(前27-284):罗马法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

(1)市民法与万民法逐渐融合起来,罗马法开始获得世界性意义。

(2)法学家获得了公开解释法律的特权,并在意见一致时具有法律效力。法学家们非常活跃。(盖约、巴比尼安、包鲁斯、乌阿比安、莫迪斯蒂努斯)

4、帝国后期(284-565):法典编纂时期(衰落时期)。

(1)帝国后期,由于皇帝独操立法之权,所以皇帝敕令成为罗马法唯一的渊源。

(2)法学研究中断。

(3)皇帝和法学家致力于法典的编纂。

私人编纂:《格利格里安法典》、《赫摩根尼安法典》

官方编纂:《狄奥多西法典》、《国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罗马历代皇帝敕令和元老院决议的汇编),《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又译《法学阶梯》,以盖约同名著作为蓝本,参照其它法学家的著作改编而成),《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又译《法学汇编》,罗马历代法学大家著述汇编),《新律》(内容主要涉及公法和教会法范围)

(二)罗马法的基本特征

1、罗马法是人定法而不是神意法。

2、罗马法重实际而不专尚理论。

3、罗马私法特别发达。

(三)罗马法的意义

罗马法是古代社会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也是世界法律史上最有影响的法律体系之一。

罗马法对私有制社会简单商品经济的一切本质关系均作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成为近现代西方法律与法学的重要渊源。

《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以法哲学的形式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社会政治理论。A法的精神:1关于法的理论是孟德斯鸠社会政治学说的基础。孟德斯鸠从广义上将“法”规定为“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也就是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孟德斯鸠试图通过对人类社会的法的研究,寻求治国安邦的良策。2自然法:从人类自然本性中派生出来,包括和平、寻找食物的意图、相互之间经常存在着自然的爱慕和过社会生活的愿望。

3人为法:政府制定的处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关系的法律。人为法以自然法为基础,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由平等的天赋权力。“一般地说,法律,在它支配着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合,就是人类的理性;每个国家的政治法规和民事法规应该只是把这种人类理性适用于个别的情况。”4法律制度不仅与国家政体的性质和原则有关,而且与各个国家的气候、土壤、面积大小等自然条件有关,与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也有关系。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构成了“法的精神”,只有符合这一精神的社会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5孟德斯鸠研究了历史上各种政体的性质和原则,以期寻找和建立一种符合“法的精神”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

B政体的性质和动力原则:1孟德斯鸠认为,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是从政体的性质和原则中引申出来的,政体的性质和原则决定着国家的各种制度。2世界历史上存在过三种政体,即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共和政体的的性质是人民拥有最高权力,它的原则是“品德”;君主政体的性质是君主拥有最高权力,不过他依据法律来行使权力,它的原则是“荣誉”;专制政体的性质是个人依据意志和爱好来治理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3孟德斯鸠认为民主制和君主制都是合理的政体,专制政体则是不合理的政体。他推崇君主制,他认为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体。C权力分立与政治自由:1孟德斯鸠在分析了三种政体的性质和动力原则之后,进一步阐发了如何建立一个政治自由的国家的思想。他认为,政治自由只在宽和的政府中存在,也只有靠法律来保障。2从政治自由和政治体制相关联的角度讲,要实现政治自由,首先就要防止权力的滥用。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变的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好像给一种权力添加重量,使它能够和另一种权力相抗衡”(《论法的精神》,187页)。于是,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思想。3孟德斯鸠,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必须分开,国家才有政治自由可言,否则君主政体就会蜕变为专制政体。

D地理环境决定论1既然人类社会是有规律的,那么治理国家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认识规律,按照规律来制定政治法律制度。由于一般的社会规律或法则必须在具体的环境下发挥作用,所以在不同的地方就产生了不同的体制。每个民族都受气候、宗教、法律、风俗、习惯等因素的支配,这些因素紧密相连,综合而产生的结果就形成了“法的精神”或民族精神。孟德斯鸠从文化等诸多综合因素入手来考察社会政治制度,尤其强调地理环境的重要意义。在他看来,地理环境对于一个民族的性格、风俗、道德和精神面貌及其法律性质和政治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气候。2孟德斯鸠在社会历史领域排除了神意的影响,将人的自然本性看做是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试图从自然因素中寻找决定社会制

一、中世纪文明从14世纪开始衰落,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封建教会出现了全面危机。在这种背景下,以马丁·路德为首的宗教改革家,于16世纪初掀起了一场席卷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在这场改革中,产生了脱离罗马教廷的三大新教——路德宗、加尔文宗和安立甘宗。这场宗教改革运动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下进行的一场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和核心堡垒——罗马教廷,建立了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实现了教会民族化,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

1、新教从教义、礼仪等方面都进行了简化与革新,其中所蕴含的伦理思想,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作用。它使人们重新发现和认识了现实人生的价值,使人们从中世纪的苦修禁欲与对虚幻来世的追求,转向了对现世生活的热情和勤奋劳作,并为人们取得现世的成功提供了信心和动力,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

2、新教伦理造就了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个人主义。路德的“因信称义”说把人们从教会烦琐礼仪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给人以一种精神的自由。而随着个人自由而来的是一种新的责任与义务。根据加尔文的“预定论”,个人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世俗的职业与个人的奋斗具有了神圣的意义。这种具有宗教情感的个人主义与文艺复兴中具有理性精神的人文主义结合在一起,成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

3、新教伦理培养了人们勤劳、简朴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在促进资本原始积累中起了重要作用。新教的世俗禁欲主义在资产阶级发家致富的现实生活中,演变成为一种勤劳俭朴的精神,有利于财富的积累。加尔文宗鼓励人们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去从事每项工作,去努力取得成功,鼓励人们努力去积累财富。新教徒们也怀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信念拼命劳作,并把他们的劳动成果理解为上帝的恩赐。

4、试比较霍布斯、洛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霍布斯、洛克、卢梭是十七、八世纪欧洲的政治思想家,他们都以自然状态为逻辑起点,以社会契约论来论证国家的起源,进而探讨国家的本质。自然状态、契约过程、个人与国家关系

总之,他们都从人性论出发,以社会契约来说明国家的起源,以对抗中世纪神学和“君权神授”论,有其积极性的一面,但他们笔下的人是离开了具体社会历史环境的抽象的人,这是他们的缺陷。在他们笔下,处于国家产生之前自然状态下的人具有不同的人性,有的性善,有的性恶。他们都认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转让的权利,但人民转让权利的多少以及转让给什么人也不相同,由此带来他们在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方面的观点也就不一样。

在国家末产生之前,三人都认为人处于自然状态中,但三人对于自然状态的论述,又各不相同。霍布斯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人们按自己的本性生活着,人的本性是什么?是趋利避害、无休止地追求个人权利和利益的。他说:“我认为人类的共同欲望就是追求权力,至死为止。”[1]17这样,人与人之间必然会产争执,而争执的原因有三:“第一竞争;第二猜疑;第三荣誉”。争执的目的是求利,求安全,求名。[2]360在这样的状态下,每一个人都要实现自己占有一切的权力,彼此争权夺利不已,从而陷入“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人与人就象狼一样”。在这里,没有善良与邪恶、是非曲直,唯有欺诈和力量,一切陷入混乱之中。可见,霍布斯是主张人性恶的。而洛克则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人们按自然法行事,自然法就是人的天性,自然法(人的天性)就是人人享有保全生命、自由和私有财产等,在同一自然社会中共享有一切,权利平等,没有从属关系。自然状态不是“永久的战争状态”,而是“和平、善意和互相的帮助的状态”。[3]可见,约翰、洛克是坚持人性善的观点,卢梭也是坚持人性善的观点,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中生活的自然人,是天性善良的。他们有两种天赋的感情,自爱心与怜悯心,还享有天赋自然权利,自由和平等。“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自然人之间很少有交往,各自的需要又易于满足,他们是独立而自由的。因此,在自然状态下的人们只有年龄,体质的不同而存在的自由不平等,而无财产、政治上不平等,他们快乐地、幸福、自由地生活着。国家的起源是什么?由于他们论述的自然状态下生活的自然人各不相同,因而进入国家(社会状态)的原因也就不同。霍布斯认为,在自然状态下,由于人人处于战争状态,也就是人人自危的,这对人的本性来说,要求自我保存较之要求占有一切更为根本,这时,人的理性便颁布第一条自然法,寻找和平、信守和平;第二条自然法是“如果别人也愿意这样做时,一个人在为了和平与保卫自己的范围内,会想到有必要自然放弃这种一切事故的权利,他应该满足于且有和别人一样多的自由,这恰如他愿意允许别人和自己一样多的自由”。[4]也就是说,人们要达到自己保存的权利,就必须放弃占有一切的权利。自然法还有许多,但他认为可以把所有的自然法归为明白清晰的一条,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但他又认为,理性颁布的自然法仅是道德上的约束力,而人性又是恶的,不能让人人都按理性行事,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使人畏惧的权力来支撑自然法的施行,自然法就无法维护,人们还是处于人人自危的境地。于是,人们为了达到自我保存的目的,相互之间就按契约行事,所谓契约,就是权力的相互转让。把他们所有的自然权利转让给一个人或一些人组成的议会,把大家的意志变为一个意志。“这就等于说,指定一个人或一些人组成的会议担当起他们的人格,集合在一个人格里的人群说是国家,承担着这个人格的人,叫做元首,拥有主权”。[2]363,这就是说,这样一个人格的集合体,就是国家,交出权力的人是臣民,接受权力的人是国家元首拥有主权。洛克认为:虽然在自然状态下人们是“和平、善意和互相帮助的”,但人有“利已”的天性,不能永久保证一个人不会损害他人的利益而引起争端,而争端又没有公认的是非标准和仲裁者,因此,在自然状态下还是有战争的可能,人们便订立契约,组成国家,避免战争,同时,国家还是是非评判,纠纷仲裁的机构。卢梭则认为:人类由自身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有其必然性。因为在他看来,人类有一种独特的,区别于其它一切生物的能力即自我完善的能力。自然人有理性、文明、语言、营造社会生活,道德和进步的潜在能力,它们为人类进入社会状态提供了可能性,而各种客观条件的综合作用则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这些客观条件包括:随着人类的繁衍,产生了获取食物的困难,由此发展起多种劳动技能和谋生方式;生存斗争的必要使先前离群索居的个人之间增多了接触,由此产生了一些简单的观念、粗糙而不完备的语言;家庭的形成;由日益频繁的交往产生的虚荣和轻蔑,羞惭和羡慕以及对公众舆论关切等新的情感。由这一切准备了先行条件的私有制观念就在这一发展阶段产生了。“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社会文明的真正奠基者”。[5]196私有制的产生标志着文明社会的开端,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础。这些社会发展的基本后果就是社会不平等的产生和深化。私有制造就有了穷人和富人,富人为了维护其财产而欺骗穷人订立契约。社会和法律就是这样产生的。从此以后,人类天赋的自由、平等消失,私有财产、巧取豪夺由法律确立下来。这是人类不平等发展的第一阶段,确立了穷人与富人的差异。契约和法律须以力量为后盾

来维持,相应的权力机构产生了,官职的设立确立了弱者和强者的区别,这就是人类不平等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人类不平等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暴君政治逐渐抬起它丑恶的头”,“专制统治的出现。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在暴君面前人人等于零。权利和义务不复存在,暴力支持暴政,服从出于强制;在私有制基础上出现的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不平等的深化和普通的道德堕落。使人文明起来,而使人类没落下去的东西,在诗人看来是金和银,而在哲学家看来是铁和谷物。”从以上可以看出:他们把国家看作是人们订契约的产物,其积极意义在于以“社会契约论”来说明国家起源,在理论上说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合理性,以对抗封建神学的“君权神授论”。但他们论述的人则是抽象的人,离开了人具体生活的社会历史环境去论人,说明国家起源,有不足之处,因而也不能科学地说明国家的起源问题。他们都认为国家的权力来源于各自公民让出的权力,但让出权力多少,又各不相同。霍布斯认为,权力的出让就是契约,人们把所有的权力都让给一个人格,代表这个人格行使权力的就是国家元首,他拥有强大的权力,并且又不是订立契约的一方,不受契约的限制,国家权力如同《圣经》中提到的海中巨兽———“利维坦”一样,使人敬畏。因而他是主张君主专制的。而约翰·洛克认为:人们让出的仅是财产纠纷的仲裁权,至于生命、自由、私有财产权这些最基本的自然权利,则没有转让,而应受到国家保护。同时,他还认为,执政者也是签约的一方,也要忠实地履行契约,保障人们的自然权利,按大多数人的意志行事,所以洛克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为了防止君主专制的出现,洛克第一次提出了国家分权的思想。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三部分,各自权力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立法权是最高权力,应由多数人选举产生的议会掌握,行政权和对外权则由君主掌握。而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提出,并不主要考虑国家的历史起源。而是它的逻辑根据,他认为社会契约应当源于人民的自由意志,它的目的也是为了完全保障订约者的自由,平等财富,“人民之所以要首领,乃是为了保卫自己的自由,而不是使自己遭受到奴役,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同时也是全部政治法的基础。”[5]210社会契约的要旨是人人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整个共同体,而不是一个人或一些人,这种转让的条件对于每个人都是同样的,每个人都没有把自已奉献给任何个人,反而从所有订约者哪里获得了自己转让给他们同样的权力,因而每个订约者在订约之后仍然是自由、平等的。“只不过是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象以往一样自由”。[5]210社会条约的条款是神圣的,倘若统治者破坏这些条款,并施行暴虐的统治,人民就有权以暴力推翻暴政,建立在人民自由意志并赖其维持的社会契约基础上的国家,它的主权即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主权就是人民的直接立法权。因此,在人民主权的国家里,人民具有双重身份,即是主权的参与者,又是服从自已为自己制订的法律的臣民。卢梭不主张分权,在他看来,主权是至上的,不可分割的,主权是行政权的根据,行政权是主权的机制和作用。政府不是主权的体现者,而是主权的受托者,主权者即人民随时可以委托或撤换官史,因而主权是不可让渡和代表的。在这样的国家里,按公意使国家保持内在统一,这就是卢梭憧憬规划的理想社会政治制度,在这样的国家里,能把自然状态的好处和社会状态的好处结合起来,并使人性发生神奇的变化,人类以政治的自由和法律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的自由和平等,理性取代了本能,对于权利、义务、责任、正义的观念使人从仅仅服从自己欲念的奴隶变为自由的主人,从而达到人类精神道德、自由和平等的最高阶段。这就是卢梭社会政治学说的总逻辑,也是他自然学说和政治学说的汇合点。国家建立之后,如果统治者施行暴政,该怎么办?也就是说,在什么情况下,臣民可以反抗主权者?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必须考虑人们缔结社会契约的目标,以及人最终有什么权利没有转让给契约的。三人的论述又是各不相同的,或者可以说,其反抗的精神各不相同。霍布斯认为:人们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一个人格———国家元首,国家元首不是订立契约的一方,不受契约的限制,并且他又是集全部权力于一身的人。人们订立契约,建立国家,是为了结束一身相残杀的自然状态,以求得社会的安宁和个人的安全。因此,他主张和平和自我保存高于一切,当主权者失去保护人民的能力时,譬如君主被敌人虏去或投降了敌人,人民对主权者便不再保持服从,可以更行保卫或另行择主。洛克认为,人们转让的只是财产纠纷的仲裁权,至于生命、自由、私有财产权等自然权力,不但没有转让,而应受到国家的保护,执政者也是签约的一方,因而必须忠实地履行契约,保障人们的自然权利,按大多数人的意志行事。如果执政者违背了社会契约,侵犯或者不能保障人们的自然权利,违背了大多数人的意志时,人们就可以反抗他,推翻他的统治。而最富有革命的反抗精神的,则是卢梭,卢梭认为,人们第一次订的是富人诱骗穷人鉴订的,从而导致国家的产生,人们由财产不平等过渡到政治不平等,不平等发展的顶端,就是专制政府的出现,在专制政体下,君主任意贱踏法律和人民,凭自己的一人意志来处理国家大事,凭借国家暴力来对人民施行暴政,人民一文不值,一无所有,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发展到极端,也走向人自由覆灭的开始,人民也可以用暴力手段来推翻专制政体也是合理的,他说:“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仍是一件与他昨天处制臣民生命财产的哪些暴行同样是合法的行为”正因为如此,卢梭后来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旗帜,在法国大革命中,人民处死了路易十六。总之,他们三人在论述社会契约的过程中,有相同:都用社会契约论来说明国家起源和本质,以对抗封建神学的“君权神授论”有其积极性的一面,都离开了人具体生活的社会历史环境,抽象的论述了人、因而都不能科学地说明国家起源。也有不同:在国家未产生之前的自然状态下生活的人不同,有的性善,有的性恶。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转让的权利,但人民转让权利的多少以及转让给什么人也不相同,由此带来的人民在什么情况下反抗主权者的反抗精神也就不同。本文也就是针对他们的同与不同作出自己的分析。

《西方文化史》试卷答案

2012-2013年第一学期《西方文化史》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10(5、2) 1、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 2、青铜文化 3、托拉先知书圣录 4、伊里亚特奥赛德 二、名词解释20(5、4) 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主要是指15-17世纪在欧洲社会文化运动,是希腊罗马 文化古典的复兴,发轫于14世纪的意大利北部,后向北欧地区传播,16-17世纪在西班牙和英国等国家盛行,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达到顶峰。 2、巴洛克艺术风格:16世纪的一种文艺风格,原意为“不符合常规”,最初特 指形状怪异的珍珠,在中世纪指“荒谬的思想”,与罗马天主教会推行的反宗教改革运动直接相关,最早出现在建筑群中。 3、启蒙运动:18世纪欧洲的一场宣扬理性主义的思想运动,用科学和理性的 思想“启迪”人们的理智和智慧,以消除长期以来宗教和封建贵族统治造成的迷信和偏见,是一种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4、民族主义:简言之,即指将自我民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主体而置于至 上至尊价值观考虑的思想或运动,主要有原生论和构建论等几种理论。 三、简单题(加自由发挥)40(4、10) 1、(1)削弱了传统宗教的统治地位 (2)开创了世俗主义价值观的思想 (3)具有批判精神,不再墨守成规 (4)对历史具有好奇心,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 (5)区分了专制主义和独裁主义 (6)雇佣文人批判了社会的不正当特权 2、(1)知识的进步,打破了传统的价值观 (2)哲学思想的突破 (3)科技危机的出现,相对和绝对的怀疑。 四、论述题(加自由发挥)(2、15、15) 1、西方的自我反思 2、新左派和后现代 3、西方价值观的再思考

西方文化史期末复习经典论述题

1、西方文化的内涵 1)西方文化的基本内涵可以概要地表述为:第一,包括语言文字、哲学、历史学、建筑、艺术、法律和政治制度在内的希腊罗马文化;第二,以虔诚信仰为核心的犹太教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第三,给欧洲社会带来风俗习惯和民主传统的日耳曼文化;第四,伴随着商业交往、宗教热情和殖民冒险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文化。所以,在东方人的观念中,西方充满着浪漫与理性、热情与虔诚、冒险与智慧。 西方文化通过不同文化的“杂交”和相互否定而产生出新的文化性状,最终的结果是导致了整个社会和历史文化的不断变迁和自我超越。 2)当代西方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科学理性、工具理性(目的理性或技术理性)为中心的现代工业文明相随,但逐渐暴露出重理轻文的偏颇、快餐文化的消极、拜金文化的媚俗。 2、阐述地理特征与希腊精神塑造间的关系 城邦林立的松散状态培养了自由独立民主的精神,同时,容易导致内战。 临海的地理位置,培养了海洋民族的冒险精神,同时,为反抗权威准备了随着得以出逃的出海口。 3、为什么基督教从非法的地下组织迅速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1)罗马帝国后期,社会生活相对安定、交通便利,使用希腊方言更容易沟通感情2)罗马文化活力逐渐衰退这就为新的宗教的思想传播提供了客观条件3)基督教是多种思想和精神因素相结合的混合物。具有普遍性和包容性的根本特点(这是他的内在吸引力) 4、文艺复兴为何首先出现在意大利 1)意大利是古罗马的发源地,又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心脏地区。从文化渊源上,这里保留了古罗马优秀的古典文化传统,他们始终把自己看作是古代罗马人的后裔。 2)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的商业和贸易很发达,这就为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如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3)作为资本主义的最早诞生地,意大利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兴市民阶层。4)新兴资产阶级包括经济上成功的实业家、商人和银行家,他们对社会和文化生活提出了自己的,不同于过去的新要求,用手中的钱丰富和美化自己的生活成为他们的生活追求。城市生活还造就了新兴市民阶层,他们思想活跃,自由化倾向严重,是中世纪敢于冲破旧秩序束缚的那群人。 5、19世纪后半页欧洲为何会掀起现实主义思潮该思潮的文艺主张?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物质财富与经济萧条并存,西方进入了一个充满矛盾的年代缓慢进行的社会改革与速度变化着的社会生活不相适应,人们的社会心态交织着乐观与悲观,希望和绝望的矛盾。 与此同时,浪漫主义也逐渐暴露出其虚假造作幻想化及过于重视个人情感的弊端,人们开始感觉到必需要回归到“什么是痛苦”“什么是真实”的问题思考上去。“理性王国”幻影消失使得“人们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待其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现实主义思潮由此诞生。 文艺主张为1)、以真实的细节表现生活2)、以下层人民及劳动人民的题材作为创作素材3)、科学的对生活进行反思 6、简述古希腊瓶画风格的演变 1)、希腊花瓶最早的风格被称位“几何式”,这种风格的瓶绘主要依赖于直线和诸如圆形、方形和三角形这些基本图案的重复。 2)、公元前8世纪末开始,动物形象作为一种更受喜爱的装饰出现在希腊花瓶上,并迅速取代了原来的几何图案。因为有些动物是来自东方异域的野兽,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东方风格时期 3)、一个世纪后,动物图案开始让位于以黑色造型技法绘制的人物形象。(之所以这样称呼,

西方文化史 课后习题

西方文化史课后习题 1、如何认识古代希腊文明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范围?(1)、地域范围: 古代希腊的概念是一个大希腊的概念,包括希腊本土、小亚细亚和西亚沿海地区、南意大利地区,甚至伊比利亚半岛和北非。 (2)、时间跨度: 古代希腊文化包括三个发展阶段: A、克里特-迈锡尼时代的文化(公元前26-前12世纪)黑暗时代(公元前12-前8世纪) B、希腊城邦时代的文化(公元前8-前4世纪) C、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公元前4-前2世纪) 2、赫西俄德的《神谱》具有什么文化学意义? 赫西俄德的《神谱》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它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论。希腊神话的神谱不仅仅是神的家族史,同时也反映了希腊人的宇宙生成观和自然观,神的衍生和交替也就是自然过程的发生和演进。这种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来说明宇宙起源和自然演化过程的神话思维图景,构成了哲学和科学产生之前人们唯一的世界观。 它蕴涵着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以内在的自我否定作为神系延续和发展的契机是希腊神话的又一个基本特征。这种维系神系更新和发展的自我否定机制使希腊神话表现出一种新陈代谢的社会进化思想,神权的替代和神系的更迭揭示了一种深刻的命运观。这种通过“命运”来实现的神系神系的更迭和自然进化的思想,构成了希腊神话中最深刻的思想,同时也成为整个西方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的形而上的动力。 3.希腊神话的“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精神? A、神人同形--希腊人的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崇尚完美的形体。 B、神人同性--神与人一样具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像人一样会犯错误,经常到人间来滋生是非、拈花惹草。 由此导致了希腊神话和整个希腊文化的和谐之美的基本特点。 在希腊宗教和希腊文化中,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构成了最基本特征。 肉体与精神的原始和谐,使整个希腊文化呈现出一种田园诗般纯净悠扬的意境。 4.希腊自然哲学与形而上学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A、自然哲学-发展从泰勒斯到原子论者-强调质料或具象性的元素 当希腊“哲学之父”泰勒斯宣称万物都是从水中产生时,他用一种新的形式——哲学形式表述了神话中的内容。在以后的希腊哲学中,米利都学派的“水”、“气”等自然形态的物质概念进一步发展为赫拉克利特的“火”,恩培多克勒的“四根”(火、气、水、土)和阿那克萨哥拉的“种子”,最终以还原的形式表现为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的超越了现象性的物质概念“原子”。在希腊自然哲学的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神话的影响呈逐渐减弱之势,而抽象的理性思维能力则不断提高。 B、形而上学-发展从毕达哥拉斯到柏拉图-强调形式或抽象性的本质、实体。构成了希腊哲学乃至整个西方哲学的主流 希腊第一个具有形而上学倾向的哲学家是克罗顿城邦的毕达哥拉斯,他是奥尔弗斯宗教 的一个改革者。毕达哥拉斯把万物的本原说成是一种超自然形态的东西——“数”。“数”,与奥林匹斯宗教的“命运”、“定数”以及奥尔弗斯神秘祭所强调的“亚男克”(Ananke,即“必然”或“强制”)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毕达哥拉斯的“数”在赫拉克利特那里就被表述为一个更加哲学化和抽象化的概念——“逻各斯”(logos)。奥尔弗斯宗教的灵魂与肉体的直观对立到巴门尼德那里演化为“存在”与“非存在”的抽象对立,后来又进一步发展为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与“感觉世界”的对立。至于希腊最重要的思想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其哲学思想中已经明显地表现出一种与希腊的感性直观宗教截然相反的形而上学特点,并且把奥尔弗斯宗教中的唯灵主义倾向和灵肉对立思想推向了极端,从而成为希腊多神教向基督教转化的重要理论中介。到亚里斯多德那里,一个充满了理性色彩的形而上学体系和自然物质世界成为人们所面对的唯一真实的思想背景和生活世界。 5.如何理解希腊化时期东西方之间的交流? 所谓希腊化是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公元前334-前323年)后的三个世纪里,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时间范围通常认为开始于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到公元前30年罗马吞并最后一个希腊化国家托勒密王朝为止。其重要性是成为西方文化的基础。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以希腊—马其顿联军统帅的身份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十年征战,亚历山大不仅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己有,而且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被囊括在亚历山大的帝国之下。虽然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23年突然病逝,他的帝国迅即崩溃,被他的部将们瓜分一空,但希腊—马其顿人对当地民族的统治格局并没有改变。希腊文化成为凌驾于当地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希腊化的进程加快了,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日益广泛深入。希腊化世界的形成,大大便利和促进了各希腊化王国之间以及它们与周边地区的交往。由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往往大大超出政治统治的区域,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的交通体系。 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丝绸之路的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而且此时距亚历山大东征已经有两个世纪之久,东部希腊化世界的政治格局和文化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希腊人控制与影响的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西方文化史》

一、古代篇 第一章古代希腊文化 一、希腊的地理环境 希腊半岛是主要组成部分,半岛境内山峦起伏,只有些不大的平原,耕地不足,土壤贫瘠,淡水资源匮乏,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气候温和,矿藏资源匮乏,但半岛东临爱琴海,海上岛屿星罗棋布,有曲折的海岸线和许多天然的良港。航海业和海外商业贸易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经济发展还是需要以农业为基础。 希腊半岛的这种山区地形,交通不便,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城邦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政治统一进程。 希腊地理的山区特性使得希腊的统一进程极为不易,难于真正达到统一,多数情况下只能通过争霸的方式建立不同城邦之间的政治联系,不过也正因为这一点,使得从过去的军事民主制时代遗留下来的民主风气小国寡民的城邦中得以留存,甚至发扬光大。同山区物产的贫乏,不利于城邦之间的经济交流,只有跨过海洋与其他地区进行商业贸易,客观上加强了希腊半岛与欧亚其他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 二、欧洲最早的文明:爱琴文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爱琴文明分为两个阶段:克里特文明(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1、克里特文明 阿卡亚人入侵说。大多数考古学家认为,外族入侵是米诺斯文明毁灭的主要原因。迈锡尼文明及其灭亡 2、迈锡尼文明,这一文明以迈锡尼、梯林斯等城邦为中心。 迈锡尼文明是克里特文明的继续和发展,其位置处于南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文明的创造者是来自欧洲的阿卡亚人 三、古典时代希腊城邦政治与文化特征 1、▲城邦的定义:形式上,即一城一邦。 本质上,与现代国家相比,城邦的特征:一、从规模上而言,它们只是刚刚从较为原始的部落公社时代转变过来的小国寡民的政治实体,一般都以某一城市为中心,周围环之以范围有限的农业灌溉区域。二、 具有原始氏族公社时代的民主制遗风。比如王权远非专制的,要受贵族群体的限制,甚至有些城邦实行的是平民民主制度,如斯巴达、雅典和早期的罗马。三、城邦 时代的阶级关系带有很浓重的氏族时代的血亲遗存。四、城邦的公民权属于本城邦自由民,外来者只能处于附属地位。这带有明显的氏族时代家族制遗风。五、城邦的治理一般都是由国王和贵族合作进行,还没有出现职业化的官吏队伍和职业化的军队。六、一般都是执行兵民合一的制度。 A、荷马时代(英雄时代或军事民主制时代,公元前11-9世纪之间) B、古风时代(城邦形成及发展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 C、古典时代(城邦民主政治繁荣的时代,约公元前510-前323年) D、希腊化时代(古希腊没落时期,公元前323年—公元前30年) (二) 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文化——以雅典为例 1、(1)民主制度,西方的直接民主制起源于古代希腊,而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则是古代希腊的典范。经过提秀斯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终于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西方文化史》参考书目

西方文化史课外阅读书目 (带★者为必读书目) ★1.《圣经》(和合本) ★2.李泽厚著《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 ★3.姜守明、洪霞著《西方文化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陈启能主编《西方历史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古希腊〉希罗多德著《历史》(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6.〈法〉伏尔泰著《风俗论》,商务印书馆,上册(梁守锵译)1996年版;中册(梁守锵等译)1997年版;下册(谢戊申等译)1997年版。 ★7.〈英〉汤因比着《历史研究》上、中、下(曹未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8.裔昭印著《世界文化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版。 ★9.王佐良等主编《欧洲文化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年版。10.〈荷兰〉彼得·李伯庚著《欧洲文化史》(赵复三译),上、下,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11.郑敬高编著《欧洲文化的奥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2.〈德〉古斯塔夫·施瓦布著《希腊古典神话》(曹乃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年版。 ★13.〈美〉G. F. 穆尔著《基督教简史》(福建师范大学外语系编译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4.张久宣编《圣经故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15.〈苏〉苏联艺术科学院美术理论与美术史研究室编《文艺复兴欧洲艺术》上册(严摩罕等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16.〈苏〉苏联艺术科学院美术理论与美术史研究室编《文艺复兴欧洲艺术》下册(严摩罕等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17.〈英〉阿伦·布洛克著《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东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18.〈德〉马克斯·韦伯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 19.〈美〉贝尔著《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高铦、王宏周、魏章玲译),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 ★20.〈美〉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 21.〈德〉利奇德著《古希腊风化史》(杜之、常鸣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2.〈德〉奥托·基弗著《古罗马风化史》(姜瑞璋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3.〈德〉爱德华·傅克斯著《欧洲风化史·文艺复兴时代》(侯焕闳译),辽宁

西方文化史 (2)

爱琴文化的发现:P5 爱琴海区域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带。从公元前3000年代后半期至公元前12世纪,在这一地区出现了欧洲最早的奴隶制文明,并创造出了辉煌的青铜文化,人们称之为爱琴文化。后又被称为克里特—迈锡尼文化。 爱琴文化是在19世纪晚期才为人们所知晓的 米诺斯王朝P6 公元前2000年,在克里特岛出现了许多奴隶制小国,其中以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朝最为强大。公元前1700—前1450年是米诺斯王朝称霸爱琴海的鼎盛时期,也是克里特文化的辉煌时代。 米诺斯王宫:建筑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王宫房间的墙壁上装饰着具有独特风格的绘画,其最大的特点是有许多动感的海洋动物形象,反映了克里特人的海洋生活。王宫的底层有许多储藏室,用来保存各地进贡来的农产品和工艺品。 线形文字A:大概在米诺斯王朝的黄金时代,克里特人的书写形式已从图形符号发展为线形音节文字,这些文字主要刻在泥板和陶器上,考古学家把它称为线形文字A。 迈锡尼文化:P7 古希腊作家称迈锡尼文化的创造者为阿该亚人。 阿该亚人与克里特人属不同语系的民族,但他们在与克里特人的长期交往中,吸收和借鉴了克里特人的书写艺术,创造了另一种泥板文书,考古学家称之为线形文字B。线形文字B里出现了许多有关奴隶的字样,这表明迈锡尼社会已进入到奴隶制阶段,且文字也用于记录经济账目,说明文字已应用于日常生活。 迈锡尼社会也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迈锡尼文化深受克里特文化的影响,从中摄取了许多先进的文化成果。到公元前15世纪左右,迈锡尼文化发展到了全盛时期。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化P11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是以苏美尔文化为基础而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开始使用楔形文字。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学作品以史诗为主,其中又以《吉尔伽美什史诗》为著名。另一方面,史诗也放映了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宗教观念:多神信仰,神的人格化及灵魂不死观。 宗教与神话在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在建筑和科技方面也取得了较高成就。建筑中最杰出的代表有“空中花园”和“七级大庙塔”。 《旧约圣经》:P25 《旧约圣经》是犹太教的经典。(它是由宗教信徒编撰的宗教经典,但它反映了公元前13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希伯来人的历史,是研究古代近东不可缺少的历史资料。同时,旧约中的传说和诗歌,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往往成为西方文学作品的重要题材。) 荷马史诗:P29 《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由盲人荷马整理编撰成著名的“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以迈锡尼时代晚期的特洛伊战争为题材。“荷马史诗”反映了公元前11-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状况,是研究希腊“黑暗时代”的珍贵史料,而且还可以从中窥见迈锡尼时代的某些痕迹。 “荷马史诗”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巨著,成为欧洲文学的渊源,在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神话传说是“荷马史诗”的重要题材,反过来,史诗又对早期希腊神话的整理和系统化起了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了早期希腊宗教向更高阶段发展,为奥林波斯教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荷马史诗”反映了希腊宗教此时正处于从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氏族崇拜向人格神崇拜的过渡阶段。 “荷马史诗”的编撰,对于希腊民族性格的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

西方文学史复习材料

古罗马三大诗人:古罗马三大诗人分别是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①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埃涅阿斯纪》,追述了罗马建国的光荣历史,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②是奥古斯都时期杰出的抒情诗人,讽刺诗人和文艺评论家。《诗集》是他抒情诗的代表作,《诗艺》是他文学评论的代表作。③擅长编写故事,代表作《变形记》描写人变动植物的故事,是最早的异形描写,集古希腊罗马神话之大成,揭露罗马上层社会的堕落。 古希腊抒情诗:抒情诗源于民歌,它是伴着音乐歌唱的.抒情诗有许多种体裁,主要有双管歌,琴歌和讽刺诗等,其中琴歌的成就最大,琴歌以竖琴伴奏,分为独唱体和合唱体,独唱体抒情诗的代表是萨福和阿那克里翁,合唱体抒情诗的代表是品达。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两部分,相传是由叫荷马的诗人创作,故称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两千年来一直被看做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此记载的是古希腊长期流传的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传说的总汇,用神话的方式表现了特定的社会历史内容。 俄林波斯神系:指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新辈神谱,从雷电神宙斯到家神赫斯提亚统称“俄林波斯圣山上的12主神”他们像人一样,有情欲,有善恶,有计谋,互有血缘关系,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但也具有长生不老,可随意变形,各具有特殊本领和巨大威力等特点。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和新兴市民阶层思想愿望的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和虚伪,赞颂市民的才智,主要创作手法是讽刺,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等。代表作有法国的《列那孤的故事》,通过动物间的斗争反映城市内部各阶层间的矛盾冲突。 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主要内容表现在:用人权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在政治思想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其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其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基督教精神。

西方文化史试题

西方文化史试题 一、填空 1、《俄底浦斯》的作者是(索福克勒斯)。 2、喜剧在古希腊文中的原意是(狂欢游行时唱的歌)。 3、哲学在古希腊文中的原意是(爱与智慧)。哲学上的第一个问题是(本原问题)问题,它包含两个问题:(本原是什么?)和(本原生成的原因?及自然万物运动变化的动力问题)。 4、西方哲学的始祖是(泰勒斯),他创立了(米利都)学派,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 8、被柏拉图成为“学园之灵”的是(亚里士多德)。 9、爱非斯学派的代表是(赫拉克利特),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他第一次提出了(逻各斯)概念。 10、爱利亚学派的最大代表是(芝诺),他提出的重要哲学概念是(存在)。 11、荷马的两部伟大史诗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12、古希腊神话的根本特征是(神人同形同性)。 13、悲剧在古希腊文中的原意是(山羊之歌),它是为了歌颂(酒神)。 11、古希腊哲学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一与多)和(动与静)。 12、原子唯物论的代表是(德谟克利特),他认为一切事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13、普罗泰戈拉的重要命题是(人是万物的尺度)。 14、苏格拉底最重要的命题是(德性即知识,无知即罪恶),他提出的哲学方法是(问答法)和(下定义) 15、古希腊建筑的最杰出代表作是被称作处女宫的(帕特农神庙),它是为了纪念女神(雅典娜)。 16、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代表作是(米洛的维纳斯)。 17、古希腊的悲剧之父是(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是(阿里斯托芬)。 18、芝诺为反对运动,提出的四个悖论是:(飞矢不动悖论)、(阿基里斯悖论)、(游行队伍悖论)和(两分法悖论)。 19、被称作历史学之父的是(希罗多德),其代表作(《希波战争史》)。 20、修昔底德的代表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21、被称作希腊化时期的哥白尼的是(阿里斯达克),他第一个提出了日心说。 22、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可看作古希腊科学的最高成就。 23、古希腊的医学之父是(希波克拉底)。 24,罗马的母亲河是(苔伯河),罗马人的祖先是(拉丁人),其建城日是(公元前753年 4月21日)。 25、古希腊的三大悲剧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26、罗马城的建立者是两兄弟:(罗穆路斯)和(雷莫斯)。 27、(波吕克利特斯)与菲狄亚斯齐名,他善于用铜,而菲狄亚斯善于用石。他在《法则》一书中提出头占整个身体的(七分之一),面部占(十分之一),脚掌占(六分之一)。 28、公元前4世纪,希腊雕塑侧重表现裸体女性,(维纳斯)是艺术家最青睐的对象。 29、古希腊最早的男子雕像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一般采用(埃及)的人体构图。 30、号称古典时代希腊最辉煌的建筑群的雅典卫城,由(山门)、(帕特农神庙)、(厄瑞克提翁神庙)、(胜利女神庙)等建筑物组成。 31、按照不同的风格,我们可以把古希腊的柱子分为(多利克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 32、发现爱琴文明遗址的两个重要的考古学家是(施里曼)和(伊文斯)。 33、古希腊的历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爱琴文化)、(荷马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和 (希腊化时代 )。 34、狮子门属于(迈锡尼)文明的建筑。 35、古希腊时期雅典和斯巴达代表着两个主要类型的政治体制:(民主制)和(寡头制)。 36、古希腊的僭主克里斯蒂尼创制了(陶片放逐法),根据此法,任何一个被认为对国家有危害的公民都可以被放逐十年。 37、公元前1000年前后,(腓尼基)人发明了字母,希腊字母就是在他们的基础上改进的。 38、古希腊的第一个个人作家是(赫西俄德)。 39、被称为“史学之父”的是(希罗多德),被称为“阿提卡蜜蜂”的古希腊史学家是(色诺芬),被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的是(波里比阿)。

西方文化史复习题(开卷)陈整理

一.名词解释: 荷马史诗:古希腊史诗。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于公元前6世纪创作的一部以历史和传说为原型的“英雄史诗”,是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都分成24卷。它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是研究希腊“黑暗时代”的重要史料。同时,《荷马史诗》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巨著,是欧洲文学的渊源,具有珍贵的文学价值,它还在在历史、地理、 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一般认为荷马生于公 元前9至前8世纪之间,出生地是希腊东部的某地。《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都是洋洋万言的史诗,前者长达15693行,后者亦有12110行。两部史诗最初只是一些零散篇章,其依据是古代的传说;由于乐师们在民间说唱得以流传,荷马应该是初步将这两部史诗定型的人。艺术上,荷马史诗内容丰富,风格 古朴自然,节奏感很强。2000多年来,西方人始终认为它是古代最伟大的史诗。 《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律》的总称。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于528年下令编纂,由法学家特里波尼安主持。巩固帝位、突出君权是这部法学文献的基本宗旨,宣扬皇帝 意志、承认阶级差别、保护私有财产。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 法系的基石,对欧洲各国法律产生巨大影响。 巴洛克艺术: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新型视觉艺术形式。源于意大利,后风行欧洲各国,法国凡尔赛宫一度成为这种艺术的中心。其本意是奇形怪状、矫揉造作的意思。最初主要应用于建筑、雕塑和绘画等视觉艺术当中,后影响到文学、艺术和思想领域,具有以下特点:力求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注重心理描述;刻意强调精湛技艺;凸显自由、悲壮和明暗对比。奠基者为卡拉瓦乔,意大利艺术大师贝尼尼和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将其推向辉煌。巴洛克艺术不排斥异端的感官喜悦,亦忠实于基督教的世界观,故亦是“基督教化的文艺复兴”。对于18世纪的罗可可艺术与19世纪的浪漫主义都有积极影响 克吕尼运动10~11世纪天主教会修院的一次重大改革运动,得名于运动发源地法国克吕尼修道院。以该 院为中心的修士主张加强修道院管理,修士须过集体生活,教士不得婚娶,以防止教会被世俗社会腐蚀和 侵犯。该运动得到2000多所隐修院的响应。运动后期鼓吹教皇权力至上,主张教皇有权独揽主教叙任权,甚至有权废黜世俗君主,从而引起了教皇与世俗君主的长期斗争。 年鉴学派:20世纪初的欧洲史学改革中兴起的一个著名的法国史学流派。这个学派诞生于一战结束后新创办的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因创始人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他们在1929年初创办了《经济与社会史年鉴》而得名。此学派批判旧史学,探索新的史学理论方法,提出“总体史”的概念,即关注人类的全部活动,历史著作应该提出问题并作出系统的分析与阐述,历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人”,应该突出社会时间的重要性,同时借鉴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方法,从横向关系进行研究。后来改派有了长足发展,相继出现了第二、三、四代代表人物及著作,不断进行新的理论创作和史学研究,对当代世界史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一种以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命名的经济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暴露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严重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提出新的经济学理论,以其在1936年以其代表作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形成标志,主张国家应当调整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主义是一种宏观经济的干预,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在二战后初期风靡西方,为资产阶级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但抹杀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二战后,该派别分裂。 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典活动。在古希腊世界漫长的演进过程中,这种原始的祭祀活动

西方文化史论述题

试论罗马法 定义法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和最高的法律行为规范,即在一定范围内为维护所有者利益而对个人行为规定 限度的强制性规范。罗马法,广义上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它既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以及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习惯法在内。也包括公元7世纪中叶以前东罗马帝国的法律。狭义的罗马法仅指罗马民法。 历程罗马法发源于罗马城邦。随着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大,从统一意大利,垄断地中海,到建立地跨欧、 非、亚三洲的奴隶制帝国,罗马法也由狭隘的城邦习惯法、市民法,发展为万民法,最后形成为第一个具有世界性质的法律制度。罗马法形成以后经过了“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与帝国时期几个阶段。罗马法产生后,随着罗马国家历史的延续,适应罗马政治、经济与统治阶级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公元前5世纪,罗马共和国元老院设置了法典编纂委员会,制定了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表法》。该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它对罗马社会早期的习惯法作了初步总结,并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合法权益并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于是逐渐形成万民法。罗马共和时代后期,法学研究活动开始兴起,有力地推动着罗马法的发展。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皇帝查士丁尼亲自主持编纂了由《查士丁尼法典》、《学说汇纂》、《法学阶梯》和《查士丁尼新律》组成的《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成熟、完备的阶段。这部法典完整地和系统地保留了罗马法的精华,对于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恩格斯称其为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 罗马法律文化遗产 1)罗马人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就是他们的法律制度和法学理论。提出法律就是一个相互制约的体制。相互制约,正是西方政治智慧之所在。(尽管当时并不完善)2)a《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人从习惯法走向成文法b《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3)罗马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律师制度4)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对现代西方社会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它是构成现代大陆法系的重要基础。 罗马法与在近现代的影响 1.罗马法中体现的理性原则、衡平观念等,也非常适合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专制黑暗的封建法制、克服诸侯割据和政治分裂局面以及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法制的重要武器 2. 为近代世界各国立法提供了范本。 ? 如拿破仑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的有关内容为蓝本起草的。还有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等,都是以罗马法中的理论为基础。罗马法对近现代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立法也有一定影响。如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民法、中华民国时期的民法,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继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罗马法的原则

西方文化史题

西方文化史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一、填空 1、荷马的两部伟大史诗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2、古希腊神话的根本特征是(神人同形同性)。 3、悲剧在古希腊文中的原意是(山羊之歌),它是为了歌颂(酒神)。 4、《俄底浦斯》的作者是(索福克勒斯)。 5、喜剧在古希腊文中的原意是(狂欢游行时唱的歌)。 6、哲学在古希腊文中的原意是(爱与智慧)。哲学上的第一个问题是(本原问题)问题,它包含两个问题:(本原是什么?)和(本原生成的原因?及自然万物运动变化的动力问题)。 7、西方哲学的始祖是(泰勒斯),他创立了(米利都)学派,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 8、被柏拉图成为“学园之灵”的是(亚里士多德)。 9、爱非斯学派的代表是(赫拉克利特),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他第一次提出了(逻各斯)概念。 10、爱利亚学派的最大代表是(芝诺),他提出的重要哲学概念是(存在)。 11、古希腊哲学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一与多)和(动与静)。 12、原子唯物论的代表是(德谟克利特),他认为一切事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13、普罗泰戈拉的重要命题是(人是万物的尺度)。 14、苏格拉底最重要的命题是(德性即知识,无知即罪恶),他提出的哲学方法是(问答法)和(下定义)

15、古希腊建筑的最杰出代表作是被称作处女宫的(帕特农神庙),它是为了纪念女神(雅典娜)。 16、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代表作是(米洛的维纳斯)。 17、古希腊的悲剧之父是(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是(阿里斯托芬)。 18、芝诺为反对运动,提出的四个悖论是:(飞矢不动悖论)、(阿基里斯悖论)、(游行队伍悖论)和(两分法悖论)。 19、被称作历史学之父的是(希罗多德),其代表作(《希波战争史》)。 20、修昔底德的代表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21、被称作希腊化时期的哥白尼的是(阿里斯达克),他第一个提出了日心说。 22、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可看作古希腊科学的最高成就。 23、古希腊的医学之父是(希波克拉底)。 24,罗马的母亲河是(苔伯河),罗马人的祖先是(拉丁人),其建城日是(公元前753年 4月21日)。 25、古希腊的三大悲剧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26、罗马城的建立者是两兄弟:(罗穆路斯)和(雷莫斯)。 27、(波吕克利特斯)与菲狄亚斯齐名,他善于用铜,而菲狄亚斯善于用石。他在《法则》一书中提出头占整个身体的(七分之一),面部占(十分之一),脚掌占(六分之一)。 28、公元前4世纪,希腊雕塑侧重表现裸体女性,(维纳斯)是艺术家最青睐的对象。 29、古希腊最早的男子雕像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一般采用(埃及)的人体构图。 30、号称古典时代希腊最辉煌的建筑群的雅典卫城,由(山门)、(帕特农神庙)、(厄瑞克提翁神庙)、(胜利女神庙)等建筑物组成。

最新完美版 西方文明史复习概要 中英对照+重点+部分答案

西方文明史复习概要中英对照+重点+部分答案 ①考试题型: 选择、填空各15分,共30分;英文简答题共4道,20分;中文论述题,三道共50分。 ②复习策略:书本为主,所考内容为每一章开章引言,以及每张重点(下文会具体交代);PPT用来贯穿主线索,便于理解史实。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考试不会太难,大家掌握必要常识和单词即可。 ③下面是我对知识点的总结,如有纰漏,还望指正。 总目录: Part 1古希腊 第一章:亚历山大和他的时代(古希腊文明) Part 2 古罗马 第二章:古罗马共和国兴衰史(古罗马文明) 第三章:凯撒与耶稣(早期基督教) 第四章:罗马和平和帝国的衰亡(罗马后期,帝国时代) Part 3中世纪 第五章:信仰之刃--中世纪的繁盛期(中世纪西方文明) Part 4 现代国家的滥觞 第六章:“朕即国家”--英法两国君主专制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前夜) 第七章:“勇于求索!”--科学革命(文艺复兴后的科技发展) 第八章:启蒙运动 第一章:本章讲述的是古希腊时期的民主制度和文化(哲学与神话),以及希腊化时代。重点掌握古希腊著名哲学思想,以及亚历山大主要事迹。 引言:(此处只是简单概述翻译,具体内容还望大家读书。下面几章的此部分内容亦是如此。)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城邦(the Greek city-state Athens,城邦还可以称为 the polis)诞生了最早的民主制度,由此带来了社会文化的大繁荣,那个世纪便被称为古希腊的“黄金时代”(the Golden Age),堪称是西方文明的滥觞。此后由于政治经济的最巨大差异,古希腊最强大的两个城邦——雅典和斯巴达(Sparta)陷入了长期的内战,直到公元前404年雅典战败才结束,史称“伯罗奔尼撒的战争”(Peloponnesian War)。但是由于斯巴达自身政治制度的落后,它的盟主地位(hegemony,盟主权)终于在公元前371年被底比斯城邦取

成都理工大学西方文化通论复习要点

《西方文化通论》复习大纲 一、题型 1.选择题 2.填空题 3.综合分析与论述题 二、复习要点 1.《吉尔伽美什》 起源于苏美尔时代,最为古老的叙事(史)诗,比欧洲最为著名的荷马史诗早一千多年,与《苏美尔故事》、《圣经》并称为希腊古典文学的先驱。 2.两河流域法典 乌尔第三王朝国王乌尔纳木颁布的《乌尔纳木法典》,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古巴比伦《汉莫拉比法典》人类历史上现存的最早的完整保存的法典。 特点:1、以具体案例为出发点;2、力求经济方面的公正;3、保留了神裁法的内容。 3.古代埃及历史古王国太阳神拉最高神;中王国阿蒙;新王国太阳神阿顿,法老阿蒙霍特四世施行宗教改革一神代替多神崇拜,创作《阿顿颂诗》,失败P15~18 吉萨金字塔群:大金字塔,戴帽子的金字塔,穿靴子的金字塔;法老图坦卡蒙:现存的古埃及法老陵墓保存最完整的的墓群。宗教崇拜:图腾崇拜到自然崇拜 4.古埃及文字象形文字,表意,表音,表形符号构成。祭祀体,世俗体和科普特文字 5.古埃及奥西里斯、伊西丝和荷拉斯崇拜P21奥:基于人死后灵魂生活在另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中的这一信念上,三神合一,水神丰收之神,审判亡灵之神;伊:命运的化身 6.希腊神话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维纳斯),火神-赫淮斯特斯,商旅神-赫尔墨斯(神使),,酒神-狄奥尼索斯(唯一具有凡人血脉的神) 7.希腊古典时代的史学代表人物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色诺芬 8.古希腊悲剧 阶段:成长——繁荣——衰败,作者: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甫斯王》、《美狄亚》 9.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 多利亚式—帕特农神庙,爱奥尼亚式—胜利女神神庙和科林斯式-宙斯神庙 10.希腊雕塑公元前5世纪的雕塑从竞技中的优胜者为题材,雕塑生动活动活泼,逐步走上完美表现人体的现实主义道路;代表:米隆-掷铁饼者;菲狄亚斯-宙斯神像;波利克利特斯-持茅运动员。 11.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时代”,“公民大会” 12.“前三头同盟”、“后三头同盟”前:庞培,克拉苏,凯撒;后:屋太维,安东尼,雷比达 13.《罗马法大全》P68《十二表法》,“李锡尼-绥克斯图法”平民担任高级官吏权利,“波提利阿法”废除债务奴役制,“霍腾西阿法”平民大会决议法律效力,“公民法”,“万民法”,西塞罗发展了斯多噶派的自然法理论,西塞罗的自然法理论为罗马法学及整个法律科学奠定了思想基础

西方文化史

第一章《西方文化的起源》 1.(填空)从公元前3000年代后半期至公元前12世纪,在这一地区出现了欧洲最早的(奴隶制文明),并创造出了(辉煌的青铜文化),人们称之为(爱琴文化)。由于这一区域文化的中心先后出现在(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因此又把它称为(克里特-迈锡尼文化)。 2.(填空)公元前2世纪中叶,为了满足讲希腊语的犹太人的需要,旧约被翻译成希腊文,即(《七十子希腊译本》) 3.(简答,应该不考)简述希伯来人的宗教-伦理思想: 希伯来人的伦理道德是与其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的。希伯来人认为他们是与上帝立约的民族,是上帝的“选民”,因而是一个特殊的民族,负有上帝赋予他们的责任-成为人类正义行为的典范。他们认为,要履行与上帝的圣约和遵守戒律,就得正直、公正、仁慈、博爱,每个人都必须在道德上不断地自我完善。 第二章《西方古典文化的繁荣》 1.(名解,应该考)《荷马史诗》:公元前8世纪的盲诗人荷马,把黑暗时代弹唱诗人的民歌、民谣和短诗等口头流传的诗歌整理编纂成《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即著名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以迈锡尼时代晚期的特洛伊战争为题材,反映了公元前11-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状况,是研究希腊“黑暗时代”的珍贵史料,也是欧洲最早的文学著作,成为欧洲文学的渊源,在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2.(填空)古代希腊有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3.(填空)埃斯库罗斯的作品:(《乞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瑞斯忒斯三部曲》)等七部 4.(填空)古代希腊的建筑艺术表现在他们的庙宇和公共建筑物上。大量采用(柱廊)是这些建筑物的一大特点。主要根据柱廊的柱子不同形式,古希腊建筑可分成(多利亚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三种形式。 5.(论述,应该不考)试论罗马法:古代罗马人制定了比较健全和完整的法律,法学理论也非常发达。罗马早在王政时代就有了习惯法,它是随着罗马政权的形成而产生的。到共和国建立之后,由于掌握司法权的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以此欺压平民,引起了平民的反对和抗争,结果迫使元老院成立了十人立法委员会,于公元前449年起草颁布了《十二表法》,在这之后,在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推动下,罗马又制定了一系列成文法律。古代罗马法的这些成果,后来对近现代世界各国的立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填空)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古代罗马人在借鉴(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拼音字母-(拉丁字母) 7.(填空)(阿庇安)著有(《罗马史》),它是西方史学中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历史著作。 8.(填空)313年,君士坦丁皇帝颁布(“米兰赦令”),给予基督教徒以信仰自由,基督教从此取得合法地位。 9.(名解,应该考)《上帝之城》:公元410年,西哥特人劫掠了罗马城,人们对此惊恐万状,并把灾难归咎于基督教。在这种条件下,奥古斯丁写了《上帝之城》一书,对罗马帝国的衰亡作了解答。他从原罪说和预定论出发,认为自人类始祖背叛上帝以来,就出现了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两个国度,上帝之城是基督徒的理想国度,并且是永存的,而世俗之城(罗马)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微不足道的,它与基督教没有关系,也不影响基督教的伟大。 第三章《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 1.(填空)圣徒比德的(《英吉利教会史》)影响深远,他因此被誉为(英国史学之父),比德在该书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采用了新的历史纪年方法),即(以耶稣诞生之年为基准)的(“我主纪年”)计时方法。 2.(填空)法兰克国王的加洛林王朝在查理曼统治时期,不仅通过军事扩张建立起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而且在文化上也出现了教育与学术文化的复兴,西方学者称之为(“加洛林文化复兴”)。 3.(填空)东部教会以正统自居,斥责西部教会的信条与习惯为异端,1054年,双方矛盾激化,基督教东、西两派最终决裂,东部自称正统,被称为[东正教(希腊正教)],西部基督教则被称为[“罗马公教”(天主教)],这是基督教第一次分裂。 4.(填空)公元529年,隐修士(本尼狄克)在意大利的迦西诺山建立了一所著名的修道院,该修道院所制定的院规即“圣本尼狄克院规”,共有(72条规定)。 5.(名解,应该考)克吕尼运动:法兰西的阿奎丹公爵“虔诚者”威廉于910年在克吕尼建立了一所修道院,请神学家伯尔诺任院长。这所修道院强调修士严格遵守“圣本尼狄克院规”,重视禁欲和宗教活动,反对教会内部神职买卖和神职人员结婚等腐败现象,要求教会摆脱世俗政权的控制。克吕尼修道院的建立和主张,在西欧引起了很大反响,得到许多修道院的支持与仿效,结果在西欧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改革教会的“克吕尼运动”。这一运动有利于教会与教皇权威的提高,使修道院获得“自由”,成为封建制度中的一种自治团体。然而,该运动并未能把教会从腐化中拯救出来。 6.(填空)天主教的教阶制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神职),二是(神品)。 7.(填空)1140年,意大利波伦纳大学一个叫做格拉提安的修士把他搜集到的约4000篇教会法规编纂成(《格拉提安教令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