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4欣赏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教案

04欣赏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教案

04欣赏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教案
04欣赏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课题:欣赏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

教学内容:

1、复习演唱戏歌《唱脸谱》;

2、欣赏传统京剧《铡美案》选段《驸马不必巧言讲》及现代京剧《智取虎山》选段《打虎上山》(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戏曲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对戏曲这种舞台艺术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欣赏、分析戏曲名段、归纳等教学活动,感受京剧的魅力。

重点: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的赏析

难点:从哪个欣赏角度将同学们引入并深入了解京剧

教学方法:启发、互动

教具:多媒体

课型:欣赏课

【学生情况】

学生大多深受各种媒体的影响,对于音乐的欣赏兴趣,更趋向于当今的流行音乐,而对于本民族的音乐,特别是戏曲音乐知道的不多,有的学生甚至不想了解,觉得学习

欣赏戏曲音乐是“老土”,据老师初步了解,大多学生知道“梅艳芳”,却不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

【设计思路】

民族戏曲音乐对于在城镇生活中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只是从电视里有一点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根本谈不上理性认识。初中学生不是专业学者,戏曲艺术又博大精深,在这一戏曲启蒙教学课中,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对于戏曲知识内容了解上不可能太多,专业性也不可能太强,技能表现更不可能太难。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走向戏曲”——“走近戏曲”——“走进戏曲”为主线,努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增进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喜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京剧、越剧、黄梅戏及其唱腔的介绍,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2)引导学生在欣赏及学唱戏曲唱段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各剧种音乐的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老师的引导示范及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知戏曲音乐,加深对戏曲音乐及戏曲音乐形象的理解和把握。

(2)采用体验、探究教学,学唱戏曲音乐及为戏曲音调进行即兴创编歌词,加深对戏曲音乐的感受与理解。

(3)注意优化教师课堂语言,用富有启发性的课堂语言点拨、引导学生动脑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热爱祖国的戏曲艺术,让学生意识到这份宝贵遗产,需要他们不断地继承并发扬下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和了解京剧、越剧、黄梅戏不同的剧种音乐风格。

2、难点:引导学生在对各剧种音乐风格作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戏曲音乐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演唱“戏歌”《唱脸谱》——“走近戏曲”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已学习了一首“戏歌”《唱脸谱》,这首歌具有浓郁的京剧韵味,你们认为这首歌哪一段哪一句最具京剧的韵味呢?(师生共同交流讨论),最后一句一字多音的“拖腔”。最后一句最具有京剧特点,也最难唱,我们一起来唱唱这一乐句。下面让我们伴随伴奏音乐演唱这首歌。

设计意图:复习演唱这首现代气息浓郁,而又京剧韵味十足的“戏歌”,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拉进学生与戏曲音乐的距离。

二、戏曲欣赏——“走进戏曲”

提示:该教学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课件及学生课前查找资料,通过了解、感受、欣赏、演唱、表现、讨论戏曲知识及戏曲音乐,师生共同走进戏曲感受了解了京剧,在加强学生对京剧音乐的体验与认识的同时,也着重引导学生对中国京剧音乐产生兴趣。

三、走进京剧

1、京剧知识了解(师生交流)

教师:唱完戏歌,让我们一同走进戏曲,来欣赏、了解、演唱戏曲。中国的戏曲具不完全统计,有300多个剧种。被誉为“国粹”的剧种是什么剧(学生回答,)好,首先我们来了解、欣赏京剧。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剧种,它是由我国地方戏在北京融汇发展而成。从产生到现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国剧,有“东方歌剧”的盛誉。

(1)、“唱腔”(京剧的主要声腔有“西皮”及“二簧”。“西皮”常用来表现喜悦、激动、刚直、高昂等情绪。“二簧”则表现回忆、沉思、怀念、感叹等情绪。)(2)、“行当”(京剧艺术一般把舞台上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及身份的不同,分为四个类型。)

①、师生共同了解行当。

②、播放各行当图片,请学生说说图片中角色分别是属于哪个行当。

(3)、“四大名旦”

教师:京剧有众多的表演艺术家,最具代表性的是“四大名旦”,分别是谁呢?(学生回答)好我们看看他们四人的合影,他们分别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旬慧生。四大名旦之首应该是梅兰芳先生,他曾多次出国演出,是第一个把中国戏曲带给外国观众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4)、“伴奏乐器”----京剧中有唱必然要有伴奏,京剧的伴奏叫场面,分文场和武场。文场是给唱作伴奏,武场是给武打场面或走圆场伴奏。文场以弦乐器为主,有京胡、月琴、三弦等。武场以打击乐器为主,有板鼓、大锣、小锣、镲等。

设计意图:京剧是中国戏曲中较有影响力的剧种,而对于生活在南方的孩子来说,对于京剧的点滴知识却并不是很了解,在此在本课有限的时间内,老师与学生作一定的交流,引导学生对京剧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

2、欣赏传统京剧《铡美案》选段《驸马不必巧言讲》。

(1)、简介剧目

教师简介剧目并请学生简要说说《铡美案》历史民间故事。

(2)、唱段欣赏

欣赏的过程,请学生结合刚才了解的京剧的主要的声腔“西皮”“二簧”,判断这个唱段是“西皮”还是“二簧”唱腔。(这段戏曲唱腔是属于西皮快板唱腔,这是一个以净角(花脸)为主的唱段,节奏紧、演唱速度快,表现了包拯怒不可遏的心情。)(3)、学唱唱段

①、老师声情并茂的范唱。

②、加入打击乐器按节奏朗读歌词。

③、加入打击乐器学唱唱段,并为唱段即兴编配简单动作。

(4)、再次欣赏唱段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主要是学生在初步了解京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传统京剧的魅力,进而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学唱京剧,学生想进一步了解戏曲音乐的热情就此点燃。

3、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片段。

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在充分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传统京剧进行了发展,包括乐队的伴奏上,加入了管弦乐队。包括在演员的表现上,动作和唱腔的设计完全要符合角色的身份。

4、为《打虎上山》音乐配舞蹈动作。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来引导学生从模仿开始入手。

四、小结、下课课后反思

京剧-教学教案

京剧课例 课时:二课时 课型:欣赏课 年级:初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京调》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 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 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四、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唱: a.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

04欣赏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课题:欣赏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 教学内容: 1、复习演唱戏歌《唱脸谱》; 2、欣赏传统京剧《铡美案》选段《驸马不必巧言讲》及现代京剧《智取虎山》选段《打虎上山》(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戏曲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对戏曲这种舞台艺术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欣赏、分析戏曲名段、归纳等教学活动,感受京剧的魅力。 重点: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的赏析 难点:从哪个欣赏角度将同学们引入并深入了解京剧 教学方法:启发、互动 教具:多媒体 课型:欣赏课 【学生情况】 学生大多深受各种媒体的影响,对于音乐的欣赏兴趣,更趋向于当今的流行音乐,而对于本民族的音乐,特别是戏曲音乐知道的不多,有的学生甚至不想了解,觉得学习

欣赏戏曲音乐是“老土”,据老师初步了解,大多学生知道“梅艳芳”,却不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 【设计思路】 民族戏曲音乐对于在城镇生活中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只是从电视里有一点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根本谈不上理性认识。初中学生不是专业学者,戏曲艺术又博大精深,在这一戏曲启蒙教学课中,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对于戏曲知识内容了解上不可能太多,专业性也不可能太强,技能表现更不可能太难。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走向戏曲”——“走近戏曲”——“走进戏曲”为主线,努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增进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喜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京剧、越剧、黄梅戏及其唱腔的介绍,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2)引导学生在欣赏及学唱戏曲唱段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各剧种音乐的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老师的引导示范及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知戏曲音乐,加深对戏曲音乐及戏曲音乐形象的理解和把握。

现代京剧 教学设计

现代京剧教学设计 1、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积极性。 2、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了解唱段内容,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 3、初步懂得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 教材分析:广义地说,五四运动之后直至今天的所有反映现生活的京剧都可视为现代京剧。狭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双百方针指导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 教学重点: 1、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为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 2、京剧知识在唱段中的作用。 教学用具:MP3播放器,音响,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李铁梅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同学们知道这个唱段是选自哪部京剧吗?这个唱段跟上节课欣赏的京剧有何区别吗?(引进了交响音乐,生不刮须,净不构脸)(导入现代京剧)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现代京剧?(书P64) 2、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雄心壮志冲云天》

(1)、介绍作品(《红灯记》的简单剧情) (2)、欣赏作品(提问:这个唱段主要表现人物什么样的情绪)(3)、分析作品(分段介绍参照教师用书P57) (4)、请学生注意唱词中一些提示(如二黄导板,原板……)这是什么意思呢? 3、介绍京剧音乐(见书P64页) 4、提问:京剧中除了音乐很有讲究以外,她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京剧的行当,知道有哪些行当吗?(生,旦,净,丑) 5、介绍京剧的行当(提问:李玉和是属于哪个行当?接下来请学生欣赏作品,请学生回答作品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 6、欣赏《家住安源》 (1)、介绍《杜鹃山》简单剧情 (2)、欣赏《家住安源》 提问:①《家住安源》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里面运用了哪些唱腔,板式? ②音乐是怎样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老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分析作品) 7、总结所学知识(京剧音乐、京剧的行当) 8、聆听现代京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及《当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三个唱段。 提问:判断其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中的哪个细类?其唱腔属于二黄、西皮?

幼儿园大班社会《特别的京剧》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大班社会《特别的京剧》教案模板范文 一、目标: 1、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特有的剧种,世界上有许多人都爱听京剧。 2、欣赏京剧表演,感知京剧的特点,了解京剧特有的表现方式。 3、对京剧感兴趣,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及民族自信心。 二、材料: 1、收集各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图片。 2、京剧表演DVD或VCD片段。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三、教学过程: 1、欣赏京剧表演 --借助DVD碟片,组织幼儿观看京剧表演片段。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观看的节目,是我国影响最大的剧种之一,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戏曲? 2、分段欣赏京剧,帮助幼儿了解京剧的主要特征。 --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关注表演者的脸部头饰和服装,帮助幼儿感知京剧服饰的特征。 (1)教师:你觉得京剧表演的人物哪些地方与现代人物不一样? (2)教师:京剧表演人物的脸上有什么?身上穿的服装是怎么样的? --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注意倾听歌唱和背景音乐,感知京剧唱腔的特点。 3、听敲锣走京剧场步。 幼儿站成大圈,教师敲锣走快步、慢步。 二、材料: 1、收集各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图片。 2、京剧表演DVD或VCD片段。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三、教学过程: 1、欣赏京剧表演 --借助DVD碟片,组织幼儿观看京剧表演片段。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观看的节目,是我国影响最大的剧种之一,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戏曲? 2、分段欣赏京剧,帮助幼儿了解京剧的主要特征。 --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关注表演者的脸部头饰和服装,帮助幼儿感知京剧服饰的特征。 (1)教师:你觉得京剧表演的人物哪些地方与现代人物不一样? (2)教师:京剧表演人物的脸上有什么?身上穿的服装是怎么样的? --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注意倾听歌唱和背景音乐,感知京剧唱腔的特点。

京剧 幼儿园音乐教案

京剧(音乐) 活动目标: 1、了解京剧中老生、花旦、丑角的外形及演唱特征。 2、能有情趣地模仿和表演,体验京剧欣赏和表演带来的乐趣。 3、萌发喜爱京剧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老生、花旦、丑角的录象片段; 2、道具:胡子、水袖、小丑帽、玉带、白鼻梁等; 3、老生、花旦、丑角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示花旦剧照,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小朋友见过吗?他与我们现在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 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演员们穿着这种特殊的服装,带上好看的道具边唱边做动作,这就叫戏曲,我们看见的这种叫京剧。 二、幼儿看录象,体验欣赏、模仿京剧的乐趣。 1、幼儿欣赏老生的片段。

(1)、观察老生的打扮,找出特点。 (2)、欣赏、感受老生的唱腔。 (3)、模仿老生的表演。 小结:我们刚才学的这位脸上有长长的胡须,腰间佩玉环,脚穿厚底鞋,走路四方步的老爷爷,在京剧里叫老生。 2、欣赏花旦片段: (1)介绍花旦:在京剧中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花旦。 (2)你们喜欢她吗?为什么?仔细看看花旦的打扮是是怎样的? 重点介绍水袖:这长长的袖子叫水袖。 (3)模仿花旦的表演 (4)花旦唱戏时候的声音是怎样的?感受花旦的唱腔和表演。 3、欣赏丑角片段: (1)刚才小朋友都笑了,能说说为什么吗?你觉得他那里滑稽? 有白鼻梁,带小丑帽,表演起来动作很滑稽,在京剧里他是个丑角。 (2)模仿丑角的表演。

4、介绍京剧。我们认识了三个京剧中的角色,京剧是我国的国剧,只有我们中国才有,很多的外国人也喜欢京剧。 三、通过模仿表演,巩固对三个角色的认识。 (1)你们表演的真好,要是能带上道具肯定会更好。 介绍道具,说说是谁用的道具。 (2)戴上道具表演。 四、结束:按自己角色的表演特点边表演边退出教室。 活动延伸: 在其他领域中继续感受京剧带来的乐趣

《现代京剧》教学设计

第九节《现代京剧》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唱段,了解唱段内容,感受体验现代戏曲音乐的表现力,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享受表演唱段的乐趣。 (二)了解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基本知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感受、体验其变化着的音乐情绪,掌握一些有关声腔、板式、伴奏、行当及现代京剧的知识。 难点:理解声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板式、伴奏,在戏曲情感、情绪渲染表现中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帮衬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唱段初次欣赏;引领学生思考教师课前已准备的试题板所示思考题目(题目的拟定主要围绕学习目标和知识重点中的内容,难易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而定)。 (二)二次欣赏唱段中重点部分节选,引领学生边听边依据题板、记录作答。 1.再次欣赏:学生间的交流,教师针对某些学生中还不清楚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总结、归纳后再次欣赏。 2.分组展示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从完整唱段中根据声腔及板式的特点,有目的挑选简单的局部唱段让学生分组进行唱段模仿、板式节奏敲击体验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学生资源 (二)多媒体资源 (三)网络资源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知识的学习,采用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预习式学习方法,每个人搜集的资料互相交流,共享。同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顺带讲解有关音乐知识。 (二)重要唱段的了解、掌握,采用针对性多次重复听赏、听辨法以及模唱唱段来获得在感受体验中的音乐理解。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聆听两个京剧唱段,进而引领学生走进现代京剧。 播放《红灯记》中《雄心壮志冲云天》选段及《杜鹃山》中《家住安源》选段(mp3格式)引导学生思考: 两个唱段与上节课我们欣赏的京剧唱段有什么不同?大家有什么新的感受和体验? 学生畅谈自己的见解 二、新授 (一)了解现代京剧 (二)观看录像《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 (三)聆听两个唱段的局部段落 (四)学生学唱自己认为《家住安源》中最喜欢的乐句,并附加表演 (五)再次复听两个唱段 教师不对知识做讲解,而是由学生代表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介绍给大家,最后教师总结 1.播放两个唱段的录像,要求学生通过视听感受、体验两个唱段变化着的音乐情绪,教师顺带讲解京剧音乐的相关知识 2.简单了解剧情 采用比较唱腔和板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声腔、板式的艺术作用以及它们在表现人物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1.播放《家住安源》录像 2.教师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公开课教案】《京剧的前世今生—现代京剧》教学设计

《京剧的前世今生——现代京剧》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都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基本以课本为主。 【教学目标】 1. 欣赏现代京剧唱段《家住安源》及《雄心壮志冲云天》,感受、体验唱段的音乐情绪及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够正确判断它们的唱腔及行当,掌握京剧音乐的板式、伴奏等京剧常识。 2. 能够积极大胆、有感情地演唱现代京剧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体会现代京剧艺术的唱腔韵味,培养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 3. 探究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在内容、服装、伴奏等方面的区别。【教学重点】 欣赏现代京剧唱段《雄心壮志冲云天》,感受唱段的音乐情绪及表现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能够较为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现代京剧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体验京剧艺术的唱腔特点。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视频:古典时尚组合与灰姑娘组合演奏的《打虎上山》。

【设计意图】这段视频既保留了京剧的独特韵味又增添了浓郁的时尚气息,让学生在动感十足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被京剧音乐所吸引,为新课创设情境。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师播放两段京剧唱腔视频,请学生对比欣赏,并说一说:你知道这两个京剧唱段的题目分别是什么吗?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2.学生讨论回答,课件出示答案: 片段一:《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 片段二:《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两个唱段在服饰、内容、打扮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3.师总结: 《海岛冰轮初转腾》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它属于传统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则是现代京剧的代表作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感受第九节——现代京剧。(课件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选择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中的两个典型唱段,进行对比欣赏,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探究两者的区别,从而引出新课课题。其中《海岛冰轮初转腾》为上节课学习内容,又起到复习回顾的作用,使本课内容与本单元内容融为整体。 三、新课: 1.简介现代京剧的概念: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特别的京剧》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特别的京剧》 一、目标: 1、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特有的剧种,世 界上有许多人都爱听京剧。 2、欣赏京剧表演,感知京剧的特点,了解京剧特有 的表现方式。 3、对京剧感兴趣,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及 民族自信心。 二、材料: 1、收集各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图片。 2、京剧表演DVD或VCD片段。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三、教学过程: 1、欣赏京剧表演 --借助DVD碟片,组织幼儿观看京剧表演片段。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观看的节目,是我国影 响最大的剧种之一,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戏曲? 2、分段欣赏京剧,帮助幼儿了解京剧的主要特征。 --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关注表演者的脸部 1 / 3

头饰和服装,帮助幼儿感知京剧服饰的特征。 (1)教师:你觉得京剧表演的人物哪些地方与现代人物不一样? (2)教师:京剧表演人物的脸上有什么?身上穿的服装是怎么样的? --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注意倾听歌唱和背景音乐,感知京剧唱腔的特点。 3、听敲锣走京剧场步。 幼儿站成大圈,教师敲锣走快步、慢步。 二、材料: 1、收集各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图片。 2、京剧表演DVD或VCD片段。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三、教学过程: 1、欣赏京剧表演 --借助DVD碟片,组织幼儿观看京剧表演片段。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观看的节目,是我国影响最大的剧种之一,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戏曲? 2、分段欣赏京剧,帮助幼儿了解京剧的主要特征。 --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关注表演者的脸部头饰和服装,帮助幼儿感知京剧服饰的特征。 2 / 3

(1)教师:你觉得京剧表演的人物哪些地方与现代人物不一样? (2)教师:京剧表演人物的脸上有什么?身上穿的服装是怎么样的? --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注意倾听歌唱和背景音乐,感知京剧唱腔的特点。 3、听敲锣走京剧场步。 幼儿站成大圈,教师敲锣走快步、慢步。 3 / 3

现代京剧--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第9节现代京剧--高中音乐教学设 计 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 第九节现代京剧 作者单位:江阴市澄西中学音乐组教学目标:1、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积极性。2、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了解唱段内容,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3、初步懂得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教材分析:广义地说,五四运动之后直至今天的所有反映现生活的京剧都可视为现代京剧。狭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双百方针指导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教学重点:1、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为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2、京剧知识在唱段中的作用。教学用具:P3播放器,音响,音响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李铁梅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同学们知道这个唱段是选自哪部京剧吗?这个唱段跟上节课欣赏的京剧有何区别吗?二、新课教学 什么是现代京剧?2、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雄心壮志冲云天》、介绍作品、欣赏作品、分析作品、请学生

注意唱词中一些提示这是什么意思呢?3、介绍京剧音乐4、提问:京剧中除了音乐很有讲究以外,她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京剧的行当,知道有哪些行当吗?5、介绍京剧的行当6、欣赏《家住安源》、介绍《杜鹃山》简单剧情、欣赏《家住安源》提问:①《家住安源》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里面运用了哪些唱腔,板式?②音乐是怎样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7、总结所学知识8、聆听现代京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及《当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三个唱段。提问:判断其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中的哪个细类?其唱腔属于二黄、西皮?9、欣赏了很多现代京剧的作品,接下来让学生亲自尝试一下,学唱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和《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要求学生尽量模仿演员的唱法,唱出京味。三、课后讨论人们将京剧视为综合艺术,那么京剧艺术的综合性表现在哪里呢?2、你知道京剧脸谱吗?它是怎样起源的吗?这其中有个很有趣的故事,如果不知道的话,请查阅相关资料,并将故事说给大家听。3、课后欣赏现代京剧《我是中国人》,判断其中人物所属的行当和所使用的京剧音乐。

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

说课《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 南城一中陈妍 一、说大纲 我的课堂教学内容是《京剧》。京剧在我国戏曲中居于首要地位,被称为国粹、瑰宝。根据《大纲》要求,京剧是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点,在欣赏时要兼顾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京剧的同时,喜欢京剧,从而继承、弘扬我国的京剧艺术。 二、说教材 本节课是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根据新课程理念,我筛选了《包龙图打坐开封府》及《智斗》两段京剧,从传统京剧的了解过渡到现代京剧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京剧艺术的特征,了解京剧艺术发展的里程。 三、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 2、让学生初步懂得京剧音乐的发展、唱腔、行当以及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区别等相关知识。 3、通过聆听《包龙图打坐开封府》及《智斗》,了解唱段内容,感受、体验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程要求和课堂教学内容,结合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主要采用了学生课前预习,查找有关资料,综合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音乐,开展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让学生在教与学、学与学的互动中,获得知识、能力和品德三者的统一。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是什么?

老师概括:在世界上,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戏曲经历了八百多年的革新与发展,现存剧种有三百多种。其中,京剧具有最强的代表性,同学们对京剧了解多少呢?它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也是我国的国粹。(课件)国之瑰宝——京剧 设计意图:提升高度,引起学生重视,带动学习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 1、老师检查同学们课前的预习情况,让学生讲述他们对京剧的了解和认识。如:京剧的起源、声腔、板式、伴奏、行当等。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2、(出示课件)老师进行归纳。 3、(播放图片)让学生指出图片中人物所扮演的行当。 设计意图:运用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了解京剧中的各种人物行当。 4、欣赏传统京剧《包龙图打坐开封府》 由学生简单讲述剧情,老师出示思考题:剧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净行大花脸)里面运用了哪种唱腔?(西皮)这个唱段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包拯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正义形象),请同学们听后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欣赏。 5、播放视频《包龙图打坐开封府》,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老师概括并对作品进行分段演唱和详尽的分析。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京剧的板式、行腔和韵味。 6、欣赏现代京剧《智斗》 学生简单讲述剧情《智斗》,老师出示思考题:剧中表现了什么人物形象?各属于哪些行当?阿庆嫂(机智、勇敢—正旦);刁德一(阴险、狡诈—老生);胡传魁(粗鲁、愚蠢—正净)。运用了哪种唱腔?(这段唱腔均为西皮,多用摇板和流水板两种板式,摇板指节奏自由,流水板代表一拍。)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京剧欣赏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京剧欣赏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简解】 《拾豆豆》是一首富有京剧韵味的歌曲,它的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描写了孩子捡豆豆的趣味画面,很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目标预设】 1.新授京歌《拾豆豆》,并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把它唱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 2.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激发幼儿对京剧的好奇心和学唱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能唱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 难点:培养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 【设计理念】 本活动中知识目标是新授京歌《拾豆豆》,并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把它唱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情感目标注意培养幼儿热爱中国民族文化的情感,激发幼儿对京剧的好奇心和学唱的积极性。能力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 【设计思路】 1.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走进京剧。 2.第二个环节,学京歌。 3.第三个环节,学习粗浅的京剧知识,并结合已有经验创编京歌动作。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观看过京剧演出。

2. 物质准备:《走近京剧》的背景图;ppt课件;图谱;花旦服饰;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到《走进京剧》栏目组参加活动。 1.依次看剧照,介绍照片上面的人物并模仿造型。 2.花旦出场,学习用京腔打招呼、圆场步和亮相。 3.用京腔跟客人老师们打招呼。 二、教唱京歌《拾豆豆》。 1.初步学唱《拾豆豆》。 (1)教师跟伴奏说唱,引导幼儿倾听。 (2)教师范唱,幼儿跟唱,共同检验图谱。 (3)幼儿学唱,体验京歌的不同。 A、看图谱学唱。 B、去图谱学唱。 (4)告诉幼儿珍惜粮食的道理 三、学习粗浅的京剧知识,并结合已有经验创编京歌动作。 1.介绍粗浅的京剧知识。 2.创编《拾豆豆》表演动作。 (1)分段,不配乐创编动作。 (2)集体完整表演。

中班社会特别的京剧教案

中班社会特别的京剧教案 精品文档 中班社会特别的京剧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 2、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和宏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3、教学方式: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示范。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听歌曲:《唱脸谱》 [师]这首歌曲是关于我们的国粹--京剧的。京剧是流行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我国的戏曲艺术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种。而我国的戏曲的艺术形式是保留最完整的。其中京剧又被誉为是我国的国粹。随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京剧艺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喜爱,甚至一些老外特地到中国拜师学艺,把我国的艺术带到他们的国家中去。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国粹了解多少呢, ?谈谈对京剧的认识。 2、京剧艺术基础知识 起源:京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但它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 :三庆班、四喜班、春公班和 1 / 14

精品文档 春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 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微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 在200年的发展历程中,京剧在唱词、念白及字韵上越来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乐器,也融合了多个民族的发明,终于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 角色的分类与脸谱: “ 生、旦、净、丑” 是什么 , 其实不过是角色分类。 “ 生” 是男性正面角色。 “ 旦” 是女性正面角色 “ 净” 是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 “ 丑” 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 每种角色又有表明身份的脸谱、扮相等,只要演员一上场,你一望便知。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也是理解剧情的关键。 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者。 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者。 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 2 / 14 精品文档 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者。

京剧与当代艺术的结合

京剧与当代艺术的结合 10125331 梁思慧 京剧本是综合性艺术,它的每一部分都具有独立出来对其进行研究的美学价值。尤其是今日,人们的观念、认识大为开放。学术、审美的融合、交叉渐成大趋势。京剧更以其独特的风格与当代各种文化产生碰撞、结合。 社科新论的讲座激发起我对京剧的好奇:这门古老的艺术在中国世代流传,作为国粹保存至今日。在当代社会中,它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和新的变化呢? 京剧诸多元素中,脸谱是最方便被其他艺术门类借用的部分。因为它简洁、抽象,图案化、符号化、装饰性强。北京长安大戏院门前的脸谱雕塑《中国风》建于1999年,用钢板切割出特定形状后上色而成。作品以红为主色,间以黑、黄、白三色,取对称脸谱式,与暗喻忠良正直、智勇双全人物形象的“红花脸”有相近之处,但不拘泥于某个特定脸谱样式,亦不塑造具体的眉、眼、唇,只以抽象纹饰状色块连结成面目,让人一看便知该戏院以京剧为主打特色。 同是脸谱雕塑,雕塑家董书兵的作品变化更为丰富。他的《脸谱》为左右不对称造型,分别拼接了京剧中男、女服饰与谱式中的若干元素,暗含阴阳、虚实转化之理,诸如脸谱左边眼凸起为实,右边眼挖空为虚;左边上端为女角头饰中的珠花,右边则为男角背后所插小旗的抽象形。这件作品为不锈钢喷漆,高8米。 而雕塑家吴彤的《国韵——生旦净丑》系列作品,以京剧中生、旦、净、丑四大角色的头颈胸基本造型为原型,在雕塑造型上吸纳了国画技法中“远取其势,近取其质”(出自宋代画家郭熙专着《林泉高致》中《山水训》一篇)的抽象方法,并结合白描技法中的勾线方式,简洁地勾勒出了雕塑的基本形态。整件作品被艺术家施以淡彩,在简化颈

部和胸部之余,吴彤将京剧脸谱谱式和白描中对人物五官的描绘方式融合在一起,重点刻画了人物面部。这一组作品将平面性的绘画与雕塑结合在一起,自然清新、意韵淡雅,以神写形,颇得中国水墨之神韵。 在陶艺雕塑家郑玉奎的陶艺设计中也选用了京剧元素,创作了《京剧人物》系列陶艺作品。“我父母年轻时,是方圆几十里的京剧名角。听大人讲,母亲在台上唱戏,奶奶抱着我在后台等着喂奶,结果看见母亲的装扮,奶没吃上却吓得我大哭一场。稍大一点我就开始翻看大人收藏的戏曲图片,觉得照片上的人太美了。”郑玉奎的这段作品解说词揭示《京剧人物》作品的背后,京剧艺术符号化的外表与内在的古典气息对人成长的一种认知变化。 无论是脸谱还是人物,京剧元素在今天的运用意味着一种传统文化价值的延续。京剧不仅仅作为一种戏剧形式存在,具有承载价值批判(伦理纲常)的色彩,经过高度艺术提炼后的程式化动作,无一不成为民族、国家乃至历史和文化的独特表征。但是,对于符号式元素的简单嫁接只是浅层次的继承与创新。京剧艺术内在的对于虚实、神、气、风骨、比兴、韵味、写意等方面的运用,才是所有艺术门类皆可通用的创造法则。所谓传承,究竟得其精神,还是皮毛,这才是当代京剧复兴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有人选择传承,必然也有人选择解构。刘铮的观念摄影《三界,意识的三个层次:天堂,人间,地狱》曾引起诸多争议。这一组照片的色调为黑白泛黄,头饰华丽齐全、妆容精致的京剧演员衣着裸露,他们被置于某个特定的历史故事中。剧情却相当艳情与诡异:盘丝洞中,三个裸体妖精搔首弄姿,勾引衣衫不整的唐僧;白骨洞内,披挂上阵的孙悟空跳将起来,棒打全裸上阵的妖魔鬼怪;宦官作耳语状与裸身披薄纱的娘娘私语,眼神却窥视其身;武生与花旦公然交欢,周遭人皆视若常景……刘铮调动了现实与历史、时间与空间,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展开了戏剧化的叙事。京剧元素的应用,在此营造了与现实的距离感和舞台化的效果。然而,直接而大胆地对于性的叙述和表达,与作为传统文化和道德

京剧欣赏课教案

京剧欣赏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京剧欣赏课教案 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张伟教学目的: 1、了解京剧方面的基础知识 2、通过欣赏,了解我国优秀戏曲文化的悠久传统,并且激发 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京剧的基础知识和丰富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北京一夜》并提问; 1、你觉得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2、谈谈你对京剧的认识。(油彩、脸谱、北京话、生旦净 丑) 二、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京剧的有关知识 1、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2、唱腔: 播放京剧《玉堂春》及《美案》片段,让学生比较两个唱段唱腔的不同之处。 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 二黄的特点:“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 西皮的特点:由于“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 两者最典型的特点:西皮由于是弱拍入唱,且强弱关系时而模糊又时而清晰,增强了节奏的不稳定感和旋律的流动感,唱腔总是给人以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之感;二黄由于是强拍入唱,强弱关系比较明确,节 2

奏扎实、稳定,增强了旋律的凝重感和力度感,因此,二黄唱腔总是给人以沉静、悲凉之感。 这样我们就可以推断出《玉堂春》唱腔属于二黄,而《美案》唱腔则属于西皮。 3、伴奏: 课件显示文武场所用各种民族乐器的图片,并对主要乐器加于分 析。 4、表演形式: a、唱(略) b、念:呈现一段对白,让学生来念。然后再播放视频,让学 生感受京剧念白的特点,并模仿。 c、做:先让学生做现实中喂鸡的动作,然后观看京剧中喂鸡的场 面,感受一下与现实生活中的区别。 d、打:观看一段视频,感受京剧演员扎实的武打功底给同学 们带来的视觉享受。 5、人物行当:结合图片讲述各个行当的形象特点 生:老生又叫须生,或胡子生。因为老生都挂胡子。胡子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髯口”。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 和念白都用本嗓(就是真声)。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角色。小 生就是比较年轻的男性角色。小生的特点是不戴胡子,扮相一 般都是比较清秀、英俊。 旦:花旦从服装上来说,都是穿短衣裳,即便是穿长衣裳也是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青衣服装 上一般穿长衫,扮演的一般都是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 为主。老旦是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花衫是京剧旦行里的一个 重要的行当,是多知多能的,各个方面都表现突出。"武旦"和" 刀马旦"相当于生行中的武生,扮演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 女,装扮和武生差不多,她们多在剧中扮演女侠、女将等。 净: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彩。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 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 如关羽等;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 拯、张飞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 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白色的脸谱一般 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 丑:"丑"分"文丑"和"武丑"两类。武丑扮演的经常是一些机警风趣、武艺高超的人物,象绿林好汉、侠盗小偷等等。"文丑"经常扮演花 3

京剧常识教案

本课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初步领略戏曲的艺术风貌,感受不同戏曲的音乐特色。鉴于当代学生缺少对传统戏曲的了解,本课拟增加一课时,以京剧为切入口,介绍戏剧的一般常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戏曲的音乐特色。从而为学生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 教学难点:京剧行当的辨认。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power poin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一段戏曲片段,让学生回答剧种名称(学生答:京剧)。 2、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演唱一段京剧。 3、播放投影,引出课题:《京剧常识及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授:

师:我国的戏剧非常丰富,不同的剧种有几百种之多。京剧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它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之国粹,很多人都称之为“国剧”。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和了解有关京剧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有:京剧的形成、京剧行当的划分和京剧的表演形式。 1、京剧的形成: 师:1790年,为给乾隆皇帝祝寿,一位官员邀请了安徽地区很受群众喜爱的徽戏班子进京演出,不想在北京一炮打响,轰动了戏剧舞台。后来,徽班为了适应北京观众的欣赏习惯,经过努力,把徽调、汉调衍化为京调,逐步形成现在的京剧。 2、京剧行当的划分: 行当,是根据戏曲中不同的人物性别、年龄、身份、性格而划分的人物类型。京剧形成后,吸收了昆曲、汉调的分行,形成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虽然称作“五大行”,但因为扮演中年男子的“末”行,早已归入“生”行之中了,所以实际现今已成为“生、旦、净、丑”四行。京剧行当的划分,是随着京剧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1)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生行: 在京剧中扮演男性人物的,称为“生”。“生”,常是剧中的主要人物,所以,京剧行当以“生”为首。“生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 老生,就是扮演中年以上男性,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

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国粹——京剧》表格式教案设计

《国粹———京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国粹京剧知识并体会京剧与美术的关系。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对京剧艺术地观察、欣赏、分析提高学生评述及综合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艺术的欣赏、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国粹京剧的历史、戏楼、服装、道具、乐队等知识,使学生体会感受京 剧艺术的美。 教学难点:京剧艺术特点与美术之间的关系。 用具准备: 教师:课件、学生作业、京剧艺术品。 学生:课下搜集的京剧资料、制作小报的相关用具、京剧知识的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激情引入 播放一段京剧录象,问:你知道刚 学生回答:京剧艺术。 才我们看到的录象是什么表演艺 术? 问:你知道京剧艺术起源于哪国何 学生回答:中国清朝。 时吗? 小结:京剧艺术是让我们中国人骄 傲的国粹艺术。 二、欣赏交流讨论 (一)学生分小组介绍课下搜集的 京剧资料。 1、一组介绍京剧的行当。 行当? 学生回答:四大行当。 学生提问: 你知道四大行当分 别是什么吗? 出示课件 学生回答:生、旦、净、丑。 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 以小组形式介绍京剧知 学生提问: 谁知道京剧有几大 识, 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了解京剧属于国粹。 激发学生情趣引出京剧 艺术。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生:小生、武生、老生。 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 净:既花脸。
(学生出示相关图片) 谱式与人物关系。
设问:你知道京剧人物脸谱根据什 回答: 根据人物不同性格划分 么划分的? 丑:反面或滑稽幽默的人。 2、二组介绍京剧的服装。 饰;衣服:长袍短衣; 靴:长短靴。 (课件) 哪? 小结:吸收历代服饰造型和色彩的 长处,艳丽华贵。 3、三组介绍京剧道具。 斗的刀枪,扇子,笔墨纸砚等。 学生设问: 你知道京剧演出有 了解京剧乐器的好听。 问: 你能形容一下这些道具上 的图案吗? 4、四组介绍京剧乐器。 学生设问: 你能说出知道的京 剧乐器吗? 京胡、锣、鼓、月琴等。 设问:这些乐器在京剧中起到什么 使京剧更好听,旋律更美。 作用?如果没有它们会如何? 体会京剧艺术与生活的 5、了解京剧表演地方。 欣赏书中京剧表演地方和演出场 景。 (二)小组讨论京剧和美术的关 系。 1、通过对京剧服装、道具、 学生小组讨论: 京剧是民族文 化,京剧脸谱美,京剧服装图 关系,与美术的关系。 学生提问: 你知道京剧的服装 展示搜集的相关资料并介绍。 小组讨论:色彩鲜艳,造型独 了解京剧舞台道具。 引出美感。 的。 了解京剧服装的知识, 感受服装的美。
京剧服装:不同的人佩戴不同头 有哪些吗?
问:通过观察你感受京剧服装美在 特,花纹复杂体现民族特色。
京剧道具有摆设一桌二椅,代表打 哪些道具?

【公开课教案】《京剧的前世今生—现代京剧》教学设计

京剧的前世今生——现代京剧》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都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基本以课本为主。 【教学目标】 1. 欣赏现代京剧唱段《家住安源》及《雄心壮志冲云天》,感受、体验唱段的音乐情绪及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够正确判断它们的唱腔及行当,掌握京剧音乐的板式、伴奏等京剧常识。 2. 能够积极大胆、有感情地演唱现代京剧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体会现代京剧艺术的唱腔韵味,培养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 3. 探究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在内容、服装、伴奏等方面的区别。【教学重点】欣赏现代京剧唱段《雄心壮志冲云天》,感受唱段的音乐情绪及表现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能够较为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现代京剧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体验京剧艺术的唱腔特点。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视频:古典时尚组合与灰姑娘组合演奏的《打虎上山》。【设计意图】这段视频既保留了京剧的独特韵味又增添了浓郁的时尚气息,让学生在动感十足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被京剧音乐所吸引,为新课创设情境。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1.师播放两段京剧唱腔视频,请学生对比欣赏,并说一说:你知道这两个京剧唱段的题目分别是什么吗?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2.学生讨论回答,课件出示答案:片段一:《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片段二:《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两个唱段在服饰、内容、打扮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3.师总结: 《海岛冰轮初转腾》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它属于传统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则是现代京剧的代表作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感受第九节——现代京剧。(课件出示课题)【设计意图】选择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中的两个典型唱段,进行对比欣赏,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探究两者的区别,从而引出新课课题。其中《海岛冰轮初转腾》为上节课学习内容,又起到复习回顾的作用,使本课内容与本单元内容融为整体。 三、新课: 1.简介现代京剧的概念:广义的说,五四运动之后直至今天的所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京剧,都可视为现代京剧。狭义地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双百方针指导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如《海瑞罢官》、《红灯记》、《沙家浜》等。2.现代京剧唱段《家住安源》 (1)作品简介:课件出示作品简介,引导学生通过看大屏幕一起了解。《家住安源》是现代京剧《杜鹃山》中的一个唱段。故事概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在湘赣地区有一支自发的农民起义武装。由于他们缺少正

幼儿园大班课教案:京剧欣赏

幼儿园大班课教案:京剧欣赏 Teaching plan of large class in kindergarten: Beijing Opera App reciation

幼儿园大班课教案:京剧欣赏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目标预设】 1.新授京歌《拾豆豆》,并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把它唱 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 2.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激发幼 儿对京剧的好奇心和学唱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能唱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 难点:培养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 【设计理念】 本活动中知识目标是新授京歌《拾豆豆》,并运用多种 形式让幼儿把它唱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情感目标注意培养幼儿热爱中国民族文化的情感,激发幼儿对京剧的好奇心和学唱的积极性。能力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

【设计思路】 1.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走进京剧。 2.第二个环节,学京歌。 3.第三个环节,学习粗浅的京剧知识,并结合已有经验创编京歌动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看过京剧演出。 2.物质准备:《走近京剧》的背景图;ppt课件;图谱;花旦服饰;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到《走进京剧》栏目组参加活动 1.依次看剧照,介绍照片上面的人物并模仿造型。 2.花旦出场,学习用京腔打招呼、圆场步和亮相。 3.用京腔跟客人老师们打招呼。 二、教唱京歌《拾豆豆》 1.初步学唱《拾豆豆》。

(1)教师跟伴奏说唱,引导幼儿倾听。 (2)教师范唱,幼儿跟唱,共同检验图谱。 (3)幼儿学唱,体验京歌的不同。 A、看图谱学唱。 B、去图谱学唱。 (4)告诉幼儿珍惜粮食的道理 三、学习粗浅的京剧知识,并结合已有经验创编京歌动作 1.介绍粗浅的京剧知识。 2.创编《拾豆豆》表演动作。 (1)分段,不配乐创编动作。 (2)集体完整表演。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