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完整的肽知识

最完整的肽知识

最完整的肽知识
最完整的肽知识

最完整的肽知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最完整的肽知识

科学定义肽

肽是一种可以被人体细胞完全吸收的小分子高营养物质。具有修复细胞,营养细胞,激活细胞的高级生理功能。可全面增加人体免疫,提高体力体能。

肽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以肽键链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也是一段最具活性、最易吸收、生理功能性极高的营养物质。

肽的分类

1、多肽:10个以上氨基酸组成的肽,分子量段在5000~10000之间。

2、寡肽:2~9个氨基酸组成的肽.

3、小分子肽或小肽:2~4个氨基酸组成的肽,分子量段在100~180之间的。

将小分子活性多肽统称为“生物活性肽”。

肽的备制

传统法主要有:微生物发酵法、酸法、碱法、电法、人工嫁接法、基因表达法、酶解法等。

肽的应用

1、医用类多肽药物,肽类抗生素,疫苗,农用类抗菌肽,饲料小肽,日化用

化妆品,食品用大豆多肽,玉米多肽,酵母多肽,海参肽。

2、肽的功能角度来分:降压肽,抗氧化肽,降胆固醇肽,类鸦片活性肽,高F

值寡肽,食品强味肽等。

3、活性肽与营养,荷尔蒙、酵素抑制、调节免疫、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有

非常紧密关系。

4、多肽大体上分为:多肽类药物和多肽类保健品。传统的多肽类药物主要是

多肽类激素,2011年对多肽类药物的开发已经发展到疾病防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以下各领域发展较快。

【肽的3大特征】

1、肽是人体的生命元素

人体的很多活性物质都是以肽的形式存在的,没有肽就没有活性物质

人体吸收蛋白质主要以肽的形式,而不是传统认为以氨基酸形式吸收的

食物中提供的异体蛋白质,必须分解为氨基酸和小肽的形式被吸收和细胞所利用,然后重新组建成人体自身的蛋白质

2、小肽直接作用于细胞

小肽直接介入血细胞、脑和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生殖细胞、内分泌细胞、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以及分裂增殖各个环节3、小肽功能多样

人体可吸收和利用的氨基酸只有20余种,功能固定,但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氨基酸排列组合则可构筑成百上千种肽,所以肽的功能多样

激活——激活人体有关酶系及细胞活性,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并直接参与细胞的合成

促进——促进有益菌生长,维持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

抑制——抑制细胞变性,增强人体免疫力

修复——修复人体变性细胞,运输营养物质,控制DNA转录成蛋白质

【肽的生理功能】

1、人体很多活性物质都是以肽的形式存在的,没有肽就没有活性物质;

2、激活体内有关酶系,调节各系统细胞的生理功能,并直接参与细胞的合

成;

3、营养物质的载体和运输工具;

4、通过控制DNA转录形成所需要的蛋白质,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

5、神经递质,传递信息;

6、提高免疫力,可防治血栓、高血脂、高血压、抗疲劳、迟缓衰老;

7、显着促进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生长。

8、现代人缺肽:一是现代生活的负面影响,造成人体内大量的肽损伤和流

失,二是体内合成肽的能力严重削弱。

关注hbfine了解更多肽知识

最完整的肽知识

最完整的肽知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最完整的肽知识 科学定义肽 肽是一种可以被人体细胞完全吸收的小分子高营养物质。具有修复细胞,营养细胞,激活细胞的高级生理功能。可全面增加人体免疫,提高体力体能。 肽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以肽键链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也是一段最具活性、最易吸收、生理功能性极高的营养物质。 肽的分类 1、多肽:10个以上氨基酸组成的肽,分子量段在5000~10000之间。 2、寡肽:2~9个氨基酸组成的肽. 3、小分子肽或小肽:2~4个氨基酸组成的肽,分子量段在100~180之间的。 将小分子活性多肽统称为“生物活性肽”。 肽的备制 传统法主要有:微生物发酵法、酸法、碱法、电法、人工嫁接法、基因表达法、酶解法等。 肽的应用 1、医用类多肽药物,肽类抗生素,疫苗,农用类抗菌肽,饲料小肽,日化用 化妆品,食品用大豆多肽,玉米多肽,酵母多肽,海参肽。 2、肽的功能角度来分:降压肽,抗氧化肽,降胆固醇肽,类鸦片活性肽,高F 值寡肽,食品强味肽等。 3、活性肽与营养,荷尔蒙、酵素抑制、调节免疫、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有 非常紧密关系。 4、多肽大体上分为:多肽类药物和多肽类保健品。传统的多肽类药物主要是 多肽类激素,2011年对多肽类药物的开发已经发展到疾病防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以下各领域发展较快。 【肽的3大特征】 1、肽是人体的生命元素 人体的很多活性物质都是以肽的形式存在的,没有肽就没有活性物质 人体吸收蛋白质主要以肽的形式,而不是传统认为以氨基酸形式吸收的 食物中提供的异体蛋白质,必须分解为氨基酸和小肽的形式被吸收和细胞所利用,然后重新组建成人体自身的蛋白质 2、小肽直接作用于细胞 小肽直接介入血细胞、脑和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生殖细胞、内分泌细胞、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以及分裂增殖各个环节3、小肽功能多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 规范化管理的培训”考核试题 及答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 训”考核 姓名:工号: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于何时起开始实施(B )。 A.2001年5月1日 B.1999年5月1日 C.1997年7月1日 2、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C ),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 A.一年 B.半年 C.三个月至六个月 3、医师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机构或者( C)报告。 A.政府办公室 B.上级医师 C.卫生行政部门 4、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属于哪种感染( C )。A.内源性感染 B.交叉感染 C.环境感染 D.以上均不是 5.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 D )。 A.三查七对 B.三查十对 C.四查七对 D.四查十对 6、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 C )取得相应的处方权。 A.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B.药品监督管理局 C.执业地点 D.医院 7、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B)。 A.20% B.30% C.40% D.50% 8、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C )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A.30% B.40% C.50% D.75% 9、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以下哪项不正确( D )。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者应使用抗菌药物 10、肝功能减退的感染患者,应避免使用( C )。 A.去甲万古霉素 B.头孢他啶 C.利福平 D.头孢曲松 11、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B )。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 D.支原体 12、乳妇在应用何种抗菌药时可继续哺乳(B )。 A.四环素类 B.青霉素类与头孢 C. THB D.磺胺类 13、不属于院内获得性肺炎常用的经验性治疗方案的是( D )。A.半合成青霉素+氨基糖苷类 B.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 C.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 D.头孢菌素+磺胺类 14、以下有关ICU的肺部感染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最常见的肺部感染为院内感染性肺炎 B.最常见的肺部感染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C.突出的病原学特点为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 D.肺部真菌感染较少见 15、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D )。 A.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B.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C.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D.以上都是 16、以下备选项中,除了( C)外均易产生肾脏毒性。 A.氨基糖苷类 B.头孢唑林 C.利福平 D.两性霉素B

抗菌抗病毒常用实验研究方法知识

抗菌抗病毒常用实验研究方法 细菌、病毒性疾病是目前国内外流行的主要传染病,尤其是近两年来,由冠状病毒引起的SARS及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给动物及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人所共知的"由于各种疫苗的不断出现,虽然一些细菌、病毒病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其治疗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研制高效、低毒的新型中药抗菌、抗病毒制剂已成为巫待解决的问题。 1、常用的抗菌方法 1、1稀释法 1、1、1试管稀释法 培养基内抗生素的含量按几何级数稀释并接种适量的细菌,经孵育后,观察能引起抑菌作用最低抗生素浓度,称最低抑菌浓度(MIC)为该菌对药物的敏感度。稀释法所获得的结果比较准确,常被用作校正其他方法的标准。如以下黄贝贝等的青钱柳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和黄利权等的火绒草的抗菌活性研究的实验方法: 1、应用试管稀释法,测定青钱柳提取物对试验菌的抑菌效果,检验不同浓度下青钱柳提取物对细菌、霉菌的抗菌作用。结果:青钱柳提取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而对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孢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对黄曲霉、烟曲霉等霉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1]。 2、采用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了火绒草水煎液、水提醇沉液、醇提物、醇提石油醚部分、醇提乙酸乙酯部分、醇提正丁醇部分、醇提水溶部分等7种提取物对大肠杆菌C83882、大肠杆菌C8390 3、大肠杆菌C8391 4、沙门氏菌C79-20、金黄色葡萄球菌Newbould S-30 5、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等6株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火绒草醇提物及其石油醚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两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为0114 mg/ml生药浓度,MBC为0127 mg/ml生药浓度,而其它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弱。火绒草醇提正丁醇部分和水溶部分对3株大肠杆菌和1株沙门氏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为2170 mg/ml生药浓度,MBC为2170 mg/ml 生药浓度,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2]。 1、1、2肉汤稀释法 以水解酪蛋白(M-H)液体培养基将抗生素作不同浓度的稀释,然后种入待检细菌,定量测定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最低杀菌浓度(MBC)。 如刘菁菁的研究蓝玉簪龙胆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的体内外抗菌活性。蓝玉簪龙胆分别以乙醇、氯仿、正丁醇、蒸馏水提取,得到极性不同的4部分产物,利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 MRSA 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 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 体内实验部分: 采用腹腔注射 MRSA 法建立小鼠感染模型,分别给予蓝玉簪龙胆水提液高、中、低剂量,银黄胶囊治疗 15 d,并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观察存活率。结果:体外实验: 蓝玉簪龙胆各极性组分对 MRSA 和 MSSA 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正丁醇组分抑菌作用最强,其次为乙醇、水层组分; 体内试验: 除了蓝玉簪龙胆大剂量组,其余各治疗组存活率均高于模型对照组,而蓝玉簪龙胆中剂量组存活率最高。结论蓝玉簪龙胆对 MRSA 和 MSSA 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而且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 对MRSA 感染小鼠有一定治疗作用[3]。胡景玉等为了了解衡水地区大肠埃希菌的药

小分子美塑专业知识

维观小分子美塑的特色 细胞的活力决定肌肤的美丽 魅力期小分子美塑是采用国际尖端的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出的与人体100%同源的生物活性物质和纯植物萃取活性成分,利用小分子超微渗透技术,将其直接导入肌肤所需的各个层面(浅、中、深),直接作用于细胞,使细胞分裂增殖,促进胶原和弹力蛋白的分泌与合成,激活细胞,启动肌肤的主动修复和抗衰老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肌肤衰老皱纹,暗黄等一系列问题。 魅力期小分子美塑项目的定位 1、是一个具备国际科研背景(加拿大世科枝术研究中心、加拿大医疗器械科技公司),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生物基因美容抗衰项目。非手术,不开刀,保持时间久。 2、它是介于医学美容和生活美容之间的新的美容领域,结合二者的优势,解决了单独靠医学美容或生活美容无法解决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善皮肤质量,逆转皮肤衰老状态。 3、是一个净/疗/护/养结合的高端长线项目,是美容院挖掘顾客潜力,增加顾客忠诚度,提高美容院档次,获得更多利润的高科技含量的美容抗衰项目。 魅力期小分子美塑的亮点和特色: 亮点: 1、世界尖端的高科技细胞自然美容抗衰疗法; 2、无创无痛,轻松告别微创时代; 3、以非手术美容手段挑战整形美容手术效果; 特色: 1、靶向作用——激发静止期细胞的活力,多方位多层次全面改善肤质 2、先进性-一现代生物基因技术,靶向定位,深度渗透,小分子活性物直达肌肤深层后6

秒钟即开始发挥作用,然后以3.7倍的速度让细胞再生,让皮肤的衰老瞬间停止! 3、叠加性-一可以终生使用,长期使用效果更好,皮肤不断叠加改善 4、安全性-一非手术、不用药、不打针,纯生物基因配方,不含国家限制或禁止的1218种 成份,不含色素香精、渗透剂、防腐剂等,完全按CMP标准生产,绝对安全可靠。 5、持久性强-一因为是从本质上彻底改善肤质,逆转皮肤健康状态,所以维持时间长久。小分子与传统护理品的区别: 4、小分子美塑是世界尖端的高科技细胞自然美容抗衰疗法;颠覆传统二十年的被动给予和补 充,变被动为主动。启动细胞活力。从根本上解决肌肤问题。 2、是传统护理保养的更高级别。 小分子美塑系列的核心技术: 强大的基因工程和小分子技术 国际最新诺贝尔奖技术水通道蛋白运载技术 独家的抗菌肽无添加保鲜国家发明专利技术 双效美塑抗衰技术(小分子美塑+深导技术) 小分子美塑系列的核心成分: BFG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护肤、修复作用——能够改善细胞生长的微环境,促进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的合成,使肌肤富有弹性,使皮肤处于滑嫩的状态。 抗皱、防衰老作用——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发育,不断以新的细胞取代老化细胞,因此产生防皱、祛皱作用。 美白、祛斑作用——更新衰老细胞,从而降低皮肤细胞中黑色素和有色细胞的含量,减轻皮肤色素的沉着。

抗菌药物应知应会知识

抗菌药物应知应会知识一、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分级原则(分级目录 见附表)1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非限制使用级: 较低的抗菌药物。应是已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限制使用级药物: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特殊使用级药物广,经常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新上市的,在适应症、疗效或安全性方面尚需进一步考证的、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与临床应用2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医院按年度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考核,由医务科对不同级别的医师授予不同级别的抗菌限。权药物处方、具体使用方法3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使用。处方权的医师抗菌药物规定所有1()非限制使用级。主治及以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由级限制使用)2(.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征,需经相关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根据患者病情确需使用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程记录。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门诊不得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4)4、医师应知晓本科所应用抗菌药物的级别。具体见附表1:朝阳市第二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流程5(1)医师提出申请,经本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同意并填写《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申请单》。)至少两名特殊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审批专家审批。2()由具有相应处方权的医师开具。3((4)《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申请单》上交合理用药办。 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给药方案给药方法: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1. 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 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小时开始给药。2 1~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2.预防用药维持时间: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手术时间较短(<2 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如手术时间超过 3 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 2 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 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48 小时小时,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超过 24 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 24 小时,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 48 小时。过度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 48 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三、其他、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12、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以下。40DDDs3、接受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考题及答案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考题及答案 1.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 3.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4.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 5.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6.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 7.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外)。 8.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 9.内科及儿科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10.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

达到目的。 11.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12.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 13.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14.接受清洁手术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15.接受清洁手术者,如为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16.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17.各医疗机构应结合本机构实际,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

【最新】医院感染应知应会基本知识版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基本知识(2012年) 一、手卫生 1、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指什么? 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 2、什么叫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可以减少常居菌还是暂居菌? 减少暂居菌。 4、外科手消毒可以减少常居菌还是暂居菌? 清除或者杀灭暂居菌,减少常居菌 5、速干手消毒剂的特点是什么? 作用迅速,但不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6、外科手消毒剂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作用缓慢,但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7、有效的洗手设施包括哪些必备要素? 洗手池、非手触式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洗手流程图。 8、手卫生的5个重要时刻 二前三后: 接触患者后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接触血液体液后 接触患者前 清洁无菌操作前 9、哪些情况必须洗手不能卫生手消毒? 入厕之后 手部有明显污染时 接触可形成孢子的微生物之后 10、外科手消毒应遵循哪些原则? 先洗手,后消毒 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11、对医务人员手有哪些特殊要求? 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 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抹指甲油等 12、洗手不可忽视的环节有哪些? 掌心、手背、指缝、大拇指、指关节、指尖。 13、七步洗手法是指哪七步?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14、如何保证卫生手消毒的效果? 速干手消毒剂要足量,确保湿润揉搓。 速干手消毒剂要全覆盖,确保不留死角。

2016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夏津县人民医院 2016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姓名:科 室: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以下抗菌药物按化学结构不属于抗生素的是()。 A、青霉素类 B、头孢菌素类 C、氨基糖苷类 D、.喹诺酮类 2、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的青霉素类药物是(): A.青霉素B.苯唑西林C.氨苄西林D、哌拉西林 3、肠球菌感染的首选应用的青霉素类药物是() A.青霉素B.苯唑西林C.氨苄西林D、哌拉西林 4、青霉素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过敏反应 B.中枢神经系统反应C.消化系统反应D.肝脏损坏 5、以下为三代头孢菌素的是() A.头孢呋辛 B.头孢唑啉 C.头孢吡肟D.头孢曲松 6、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该类药物的使用。 A.30% B.40% C.50% D.75% 7、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以下哪项不正确()。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D.发热原因不明者应使用抗菌药物 8、哺乳期妇女在应用何种抗菌药时可继续哺乳()。 A.四环素类B.青霉素类 C.红霉素酯化物D.磺胺类 9、头孢菌素中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最强的是()。 A.头孢唑啉B.头孢呋辛 C.头孢曲松 D.头孢他啶 10、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 A.青霉素B.头孢拉啶C.头孢哌 酮 D.万古霉 11、下列哪种情况是预防用药的适应症()。 A.昏迷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置换术 12、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常选用的抗菌药物是()。 A.头孢氨苄 B.头孢唑啉 C.阿奇霉素D.头孢他啶 13、磺胺类药物在尿中乙酰化率高,且溶解性较低,较易出现结晶尿、血尿等。大剂量应用时宜大量饮水,并与等量()同服。 A.氯化钠B.碳酸钠C.碳酸氢钠D.氯化钾 14、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首选的抗菌药物为:() A.青霉素B.头孢氨苄C.罗红霉素D.头孢克洛 15、以下手术切口属I类(清洁)切口的是(), A、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紧急开胸心脏按压)者。 B、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抗生素基本知识

一、填空、选择题 1.根据国家卫生部《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40DDD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40%,重症患者送检率100%。 2.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3.医院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 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 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4.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5.门诊医师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 6.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感染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7.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8.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9.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1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11.医疗机构应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的监测工作,对主要目标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预警本医疗机构。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审慎经验用药。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12.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当在术前30 分钟至2 小时内,清洁手术用药时间不得超过24 小时。 13.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加强管理。除泌尿系统外,不得作为其他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14.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关于预防用药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纠正当前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现象,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常见手术,要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表)选择抗菌药物。 15.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16.头孢菌素抗菌药物中头孢唑林和头孢呋辛常用于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17.氯霉素具有酶抑作用,当其与双香豆素(华法林)同时应用时,会延缓

2018年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知识培训

2015年合理使用抗生素知识培训 培训材料 主讲人: 培训对象: 培训地点: 培训时间: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材料 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适应症,绝不能滥用抗生素。 抗菌素只适用于“两菌四体”,即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单纯病毒感染性疾病及非细菌性发热应视为抗生素使用的禁忌症。上呼吸道感染及咽痛、咽炎,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所致,因此这类疾病一般无需抗生素。如能核定细菌,最好做药物过敏试验,选用最敏感的抗生素。但如果受条件或病情危急,亦可根据感染部位和经验选用,然而可靠性较差。而目前各级医疗单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所致,不要将抗生素作为退热“万能药”,只要一见到感冒发热的患者就使用抗生素。 二、严格控制新品种和昂贵抗生素的使用。 滥用昂贵新品种抗生素,会加速耐药菌的产生,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于临床治疗疾病产生不良的后果。在临床工作中本

来一线抗生素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要使用二线、三线抗生素,更不能因患者及家属的要求而不坚持用药原则,迁就患者,只有根据临床上的实际需要,其他抗生素又无法控制感染时,才能考虑用新品种或昂贵抗生素。 三、应用抗生素不应该盲目下药和更换,遇到病情应尽力找出病原微生物,针对性用药。 疑为细菌感染的,除非病情危急,不轻易立即使用抗菌药物。例如:G+球菌的肺炎球菌,可选用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如使用某种抗生素疗效不好,要全面分析考虑是否药物剂量不足,用药时间短,给药途径不当,全身免疫功能等因素,如与此有关只要对这些因素加以调整,对症选择,疗效就会提高,避免造成药物浪费。 四、预防性用药必须严格控制。 在一般情况下不要随意把抗生素作为预防感冒用药,对那些不明原因的发热,无明显细菌感染指征的,不要使用抗生素。不论病情需要与否都使用抗生素来提高保险系数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五、合理停用或换用抗生素。 在临床上停用抗生素的指针是体温正常,血象正常,临床症状消退72~96h(3-4天)等。重症感染可以适当延长,若抗生素疗效不满意时,急性感染可以于48~72h(2-3天)后考虑更换抗生素。 六、注意联合用药的合理性。 联合用药要有可靠的依据。定的指征是:病情特别严重,如败血

2018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试题答案

2018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60分) 1、18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的抗生素是()。 A、头孢呋辛酯胶囊 B、甲硝唑 C、环酯红霉素 D、左氧氟沙星 2、一般只需一天一次给药的抗生素是() A、青霉素 B、头孢唑林 C、头孢呋辛 D、头孢曲松 3、下列哪种药物常作为术前预防用药() A头孢替安 B头孢噻肟 C 头孢哌酮 D 头孢唑林 4、有关第三代头孢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对肾脏基本无毒性 B、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C、对G-菌的作用比 一、二代强 D、对 G+菌的作用也比一、二代强 E、对铜绿假单孢菌的作用很强 5、耐药金葡菌感染应选用() A.青霉素G B.羧苄青霉素 C.羟氨苄青霉素 D.苯唑青霉素 6、对肺炎支原体的作用为最强的大环内酯类药物是() A克拉霉素 B红霉素 C 阿奇霉素 D罗红霉素 7、感染患者行细菌学检查的最佳时机应是() A 应用抗菌药物之后 B 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C 应用抗菌药物之前 D 以上都不对 8、以下哪条不是联合用药的明确指征() A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B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C 预防感染 D 免疫缺陷伴严重感染 9、胆汁中药物浓度最高的抗菌药物是() A 头孢替安 B 头孢呋辛 C 头孢哌酮 D 头孢唑林

10、以下抗菌药物为浓度依赖型药物的是() A青霉素 B 头孢西丁 C左氧氟沙星 D 头孢他啶 1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A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 D以上3项 12、接受限制使用级别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 检率不低() A 50% B 40% C 80% D60% 13、接受特殊使用级别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 低于() A 50% B 40% C 80% D 60% 14、下列为我院特殊使用级别的抗菌药物品种是() A氨苄西林 B头孢唑啉 C亚胺培南 D阿奇霉素 15、治疗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时首选() A氨苄西林/舒巴坦 B头孢唑啉 C 克林霉素 D万古霉素 16、有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不宜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感染的药物为() A 氨曲南 B 头孢曲松 C 美罗培南 D 阿米卡星 17、按照卫生部《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抗菌药 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 A 20DDD以下 B 30DDD以下 C 40DDD以下 D 50DDD 18、抗菌药分三类管理是为了 ( ) A 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 B 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C 抗菌药临床合理使用的管理 D 患者需要 19、头孢哌酮舒巴坦+ 阿奇霉素注射液(芙琦星)易发生的不良反应是() A 皮疹 B 神经毒性反应 C 戒酒硫样反应 D 肌病 20、绿脓杆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应选用() A 青霉素 B 羧苄青霉素 C 氯霉素 D 头孢氨苄

抗菌药物相关知识整理

抗菌药物相关知识整理 联合用药的结果:无关、累加、协同、拮抗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1)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2)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 (3)快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4)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环丝氨酸等 上述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一般规律: 繁殖期杀菌剂+静止期杀菌剂=协同作用 快效抑菌剂+繁殖期杀菌剂=降低作用的可能(若繁殖期杀菌剂剂量足够大,则不发生拮抗)快效抑菌剂+静止期杀菌剂=累加或协同作用 慢效抑菌剂+繁殖期杀菌剂=累加作用的可能 成功的协同作用: 磺胺药+TMP(磺胺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TMP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美西林+β内酰胺类(美西林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2--变成大和圆;β内酰胺类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3--变成丝状体) 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胞壁,使氨基糖苷类更容易通过受损细胞壁进入靶位) 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利福平、四环素(两性霉素B损伤真菌细胞膜,利于其他药物渗入细胞内,且两性霉素B可减量使用避免不良反应) 多黏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损伤真菌细胞膜,利于其他药物渗入细胞内,且多粘菌素可减量使用避免不良反应) 联合的抗感染药物应具备的条件: (1)联合用药的两种抗菌药物中至少有一种对病原微生物具有相当的抗菌活性,另一种也不应是病原菌所高度耐药的 (2)病原菌对这两种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体外实验两者呈协同或累加作用 (3)两者药代动力学特性相似,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规律基本一致 (4)对于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应选用抗感染谱较广,估计能覆盖可能的病原菌的两种具有协同抗菌作用的抗感染药物。 联合用药的指征: (1)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如估计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可能性大,可选用较大剂量的青霉素或氯唑西林+氨基糖苷类;估计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可能性大,可选用氨基糖苷类+哌拉西林或第2、3代头孢菌素 (2)单一抗感染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例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免疫缺陷者或粒细胞减少者中发生的各种严重感染时,单一抗菌药物常不能有效地控制感染,宜联合应用杀菌剂。肠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可选用氨苄西林或青霉素+庆大霉素,也可选用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氨基糖苷类 (3)单一抗感染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胸、腹部严重创伤或肠穿孔所引起的腹膜炎为严重的混合性细菌感染。致病菌种类多,包括需氧菌或兼性菌(如大肠埃希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属等)和厌氧菌(如脆弱类杆菌、消化链球菌等)。可选用哌拉西林或第2、3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或甲硝唑、克林霉素、氯霉素等 (4)单一用药易产生耐药菌株的感染:结核病、慢性尿路感染、慢性骨髓炎等

最完整的肽知识

最完整的肽知识 科学定义肽 肽是一种可以被人体细胞完全吸收的小分子高营养物质。具有修复细胞,营养细胞,激活细胞的高级生理功能。可全面增加人体免疫,提高体力体能。 肽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以肽键链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也是一段最具活性、最易吸收、生理功能性极高的营养物质。 肽的分类 1、多肽:10个以上氨基酸组成的肽,分子量段在5000~10000之间。 2、寡肽:2~9个氨基酸组成的肽. 3、小分子肽或小肽:2~4个氨基酸组成的肽,分子量段在100~180之间的。 将小分子活性多肽统称为“生物活性肽”。 肽的备制 传统法主要有:微生物发酵法、酸法、碱法、电法、人工嫁接法、基因表达法、酶解法等。 肽的应用 1、医用类多肽药物,肽类抗生素,疫苗,农用类抗菌肽,饲料小肽,日化用化 妆品,食品用大豆多肽,玉米多肽,酵母多肽,海参肽。 2、肽的功能角度来分:降压肽,抗氧化肽,降胆固醇肽,类鸦片活性肽,高F 值寡肽,食品强味肽等。 3、活性肽与营养,荷尔蒙、酵素抑制、调节免疫、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有非 常紧密关系。 4、多肽大体上分为:多肽类药物和多肽类保健品。传统的多肽类药物主要是多

肽类激素,2011年对多肽类药物的开发已经发展到疾病防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以下各领域发展较快。 【肽的3大特征】 1、肽是人体的生命元素 人体的很多活性物质都是以肽的形式存在的,没有肽就没有活性物质 人体吸收蛋白质主要以肽的形式,而不是传统认为以氨基酸形式吸收的 食物中提供的异体蛋白质,必须分解为氨基酸和小肽的形式被吸收和细胞所利用,然后重新组建成人体自身的蛋白质 2、小肽直接作用于细胞 小肽直接介入血细胞、脑和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生殖细胞、内分泌细胞、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以及分裂增殖各个环节 3、小肽功能多样 人体可吸收和利用的氨基酸只有20余种,功能固定,但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氨基酸排列组合则可构筑成百上千种肽,所以肽的功能多样 激活——激活人体有关酶系及细胞活性,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并直接参与细胞的合成 促进——促进有益菌生长,维持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 抑制——抑制细胞变性,增强人体免疫力 修复——修复人体变性细胞,运输营养物质,控制DNA转录成蛋白质

抗菌药物应知应会知识

抗菌药物应知应会知识 一、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1、分级原则(分级目录见附表) 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应是已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限制使用级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特殊使用级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广,经常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新上市的,在适应症、疗效或安全性方面尚需进一步考证的、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2、处方权限与临床应用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医院按年度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考核,由医务科对不同级别的医师授予不同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 3、具体使用方法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规定所有处方权的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使用。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医师使用。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征,需经相关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幵具。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根据患者病情确需使用 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程记录。 (4)门诊不得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 4、医师应知晓本科所应用抗菌药物的级别。具体见附表1:朝阳市第二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5、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流程: (1)医师提出申请,经本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同意并填写《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申请单》。 (2)至少两名特殊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审批专家审批。 (3)由具有相应处方权的医师幵具。 (4)《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申请单》上交合理用药办。 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咲辛。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 给药方案 1. 给药方法: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 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幵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幵始时给药。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2小时幵始给药。 2. 预防用药维持时间: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手术时间较短(v 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如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 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小时。 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48小

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材料

积石山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知识培训材料 1、抗生素指的是什么? 答:抗生素原称抗菌素,是指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抗生素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2、抗菌谱的概念是什么? 答:每种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的抗菌范围,称为抗菌谱。某些抗菌药物仅作用于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称窄谱抗菌素,如异烟肼只对分支杆菌属有效。另一些药物抗菌范围广泛,称之为广谱抗菌药,如氟喹诺酮类和氯霉素,它们不仅对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有抗菌作用,且对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等也有抑制作用。近年新发展的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也属广谱抗菌药物。但它们对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等无作用。 3、何为抗病毒药物? 答:抑制病毒繁殖或杀灭病毒的一类药物。 4、什么是耐药性? 答: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指病原体对药物反应降低的一种状态。是由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应用剂量不足时,病原体通过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膜通透性阻滞药物进入,改变靶结构或改变原有代谢过程而产生的。耐药性严重者可使多种抗菌药物失效。 5、细菌为什么能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答:自然界的微生物为了维持自身代谢、保护生存条件免受其它微生物侵袭,在其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次级代谢产物,这些化学物质具有调节本身代谢和杀灭其它微生物的作用,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抗生物质。自从微生物产生的这种抗生物质被人类发现并被研制成抗菌药物以来,人类开始介入了微生物之间的抗生斗争。细菌也就把人类制成的抗菌药物视作抗争的对象,只要接触过某种抗菌药物就按择优去劣的进化原则保留并延续那些菌:包括能灭活抗菌药物的物质,如各种灭活酶,或改变本身的代谢规律使抗菌药物无法将其杀灭,改

关于肽的知识

关于肽的知识

什么是肽 肽是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物质。氨基酸的分子最小,蛋白质最大,两个或以上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若干个肽键从而组成一个肽,多个肽进行多 级折叠就组成一个蛋白质分子。蛋白质有时也被称为“多肽”。肽是精准的蛋白质片断,其分子只有纳米般大小,肠胃、血管及肌肤皆极容易吸收。二胜肽(简称二肽),就是由二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片断。 肽的概念 肽,一种有机化合物,由氨基酸脱水而成,含有羧基和氨基,是一种两性化合物。亦称“胜”。[1] 肽,是精准的蛋白质片断,其分子只有纳米般大小,肠胃,血管及肌肤皆极容易吸收。 肽,酰胺之一。它是由两个或多个氨基酸通过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结合而成。[2]一个氨基酸不能称为肽,也不能合成肽,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两个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称为二肽;三个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称为三肽,以此类推,三十四个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称为三十四肽。 肽是涉及生物体内多种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截止2003年9月,生物体内已发现几百种肽,是机体完成各种复杂的生 理活性必不可少的参与者。所有细胞都能合成多肽物质,其 功能活动也受多肽的调节。它涉及激素、神经、细胞生长和 生殖各领域,其重要性在于调节体内各个系统器官和细胞。 酶法多肽的生理和药理作用主要是激活体内有关酶系,促进 中间代谢膜的通透性,或通过控制DNA转录或翻译而影响特 异的蛋白合成,最终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或发挥其药理作用。 肽优于氨基酸,一是较氨基酸吸收快速;二是以完整的形式

被机体吸收;三是主动吸收(氨基酸属被动吸收);四是低 耗,与氨基酸比较,肽吸收具有低耗或不需消耗能量的特点, 肽通过十二指肠吸收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将自身能量营 养输送到人体各个部位;五是肽吸收较氨基酸,具有不饱和 的特点;六是氨基酸只有20种,功能可数,而肽以氨基酸为 底物,可合成上百上千种。[3] 肽是一种链状的氨基酸聚合物 胜肽是属于降解的小分子胶原蛋白,含氨基酸基团,属于原料类产品。胜肽也是人体中原本就存在的成分,是一种氨基酸形成的链状结构。我们所熟悉的蛋白质,就是一种多胜肽链。。因氨基酸的组份和顺序各不相同而组成不同的肽。由两个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称为“二肽”,以此类推,有9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称为"九肽",由多个氨基酸(一般为50个,也有称100个的)组成的肽则称为多肽,组成多肽的氨基酸单元称为“氨基酸残基”。肽键将氨基酸与氨基酸头尾相连。 分类 [4]常见的有二肽(Dipeptide),三肽(Tripeptide),甚至多肽(Polypeptide)等,而2~20胜肽属于寡肽(Oligo-peptide),20~50肽属于多肽,通常十肽以下者较具医药及商业实用性。 水解法 肽可由膳食蛋白质(Dietary protein)通过化学方法水解出来,也可以人工方法取得.系由两个或以上的氨基酸(Amino acids)聚合所构成,在细胞生理及代谢功能的调节上甚为重要。肽大多性质不稳定,长期贮存宜防潮,放在4℃以下的地方。 肽的种类

抗生素知识点总结

定义 1抗生素:生物所产生的能够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影响它种生物机能的有机物。 2效价单位:每ml或每mg样品中所含某种抗生素有效成分的多少 3抗菌谱:把某种抗生素所能抑制或杀灭病原体的范围和剂量称为该种抗生素的抗菌谱。 广谱抗生素:既抗G+菌,又抗G-菌 4二重感染:指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后,体内正常菌群因受到不同抑制作用而发生生态失调,未受到抑制的细菌或外来的耐药菌乘机大量繁殖而致病。通常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白色念球菌为多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感染、肺炎、尿路感染或败血症。 5培养基: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各种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6选育:菌种经过诱变因素处理,然后用随机方法或理性的方法进行筛选,获得目的菌种 7前突变:诱变剂所造成的DNA分子的某一位置的结构改变称之前突变可以通过影响DNA复制而成为真正的突变,也可以经过修复重新回到原有的结构,即不发生突变 8表型迟延:突变基因的出现并不等于突变表型的出现,表型的改变落后于基因型改变的现象 9抗生素合成的前体:在抗生素生物合成中,菌体用来构成抗生素分子而本身结构又没有显著改变的物质,如苯乙酸是青霉素用来构成青霉素G分子中的苯乙酰基,而苯乙酸的结构无显著变化。 10原生质体融合:用脱壁酶将微生物细胞壁除去,制成原生质体,再用聚乙二醇(PEG)促进原生质体发生融合,从而获得融合子,它保持原细胞的一切活性 11表型迟延:突变基因的出现并不等于突变表型的出现,表型的改变落后于基因型改变的现象 12理性化筛选 根据已知的或可能的生物途径、代谢调控机制和产物分子结构来设计筛选方法,以打破微生物原有的代谢调控机制,获得能大量形成产物的高产突变株。比如,已得到去代谢物调节突变株、抗生素酶缺失突变株、形态突变株、耐前体及结构类似物突变株、膜渗透性突变株等 13热阻: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温度、加热方式)下的致死时间 14相对热阻:相同条件下两种微生物热阻的比值 15初级代谢:能使营养物质转变成机体的结构物质和对机体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或是为机体生长提供能量的一类代谢 16次级代谢:存在于某些生物中,并在一定的生长期内出现的一种代谢类型 17溶媒萃取法提取抗生素用一种溶媒将溶质自另一种溶媒中提取出 18离子交换法: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抗生素吸附在树脂上,然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将抗生素洗脱下来,达到浓缩纯化的目的 19吸附法提取抗生素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抗生素与吸附剂之间的分子引力将抗生素吸附于其上,然后改变条件(如pH值),以适当的洗脱剂将抗生素从吸附剂上解吸下来,达到浓缩和提纯的目的 20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 定义:一类不含离子交换基团的交联聚合物,具有网状结构和很高的比表面积,依选用的骨架材料不同有非极性、中等极性与极性之分,又名大网格吸附剂。 21补料分批发酵(Fed-batch culture,FBC):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隙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 抗生素发展的黄金时代60年代;1929年,Fleming 发现青霉素,1940年,Chain 和Florey提取纯化了1943,Waksman发现链霉素;酶抑制剂概念的提出:梅泽滨夫(Umezawa)微生物有机体内酶及其抑制剂是共存的 酶抑制剂: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有效药物(HMG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雷帕霉素等 受体拮抗剂:新生霉素 青霉素效价表示方法:(稀释单位法) 1个青霉素效价单位=抑制50ml肉汤培养基中生长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青霉素浓度 1mg青霉素G钠盐能抑制83350ml肉汤中生长的葡萄球菌,所以1mg青霉素G钠盐的效价单位为1667u。 链霉素SM效价(重量单位法): 规定链霉素效价单位=1000u/mg(SM分子量581.6,链霉素硫酸盐分子量728.7) 链霉素硫酸盐效价=SM理论效价× SM分子量/盐分子量=1000 ×581.6/728.7=798 u/mg 按产生菌分类 真菌产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灰黄霉素 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如链霉素(灰色链霉菌)、红霉素(红色链霉菌)、四环素(金色链霉菌)、林可霉素(林肯链霉菌)庆大霉素(小单孢菌)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