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到四章)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复习指导

(一到四章)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复习指导

(一到四章)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复习指导
(一到四章)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复习指导

第一章紫外光谱

一、名词解释

1、助色团:有n电子的基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强.

2、发色团: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结构系统.

3、红移: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加,增色作用.

4、蓝移: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减色作用.

5、增色作用:使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

6、减色作用:使吸收强度减低的作用.

7、吸收带: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

二、选择题

1、不是助色团的是:D

A、-OH

B、-Cl

C、-SH

D、 CH3CH2-

2、所需电子能量最小的电子跃迁是:D

A、σ→σ*

B、 n →σ*

C、π→π*

D、 n →π*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饱和烃类在远紫外区有吸收

B、 UV吸收无加和性

C、π→π*跃迁的吸收强度比n →σ*跃迁要强10-100倍

D、共轭双键数目越多,吸收峰越向蓝移

4、紫外光谱的峰强用εmax表示,当εmax=5000~10000时,表示峰带:B

很强吸收B、强吸收 C、中强吸收 D、弱吸收

5、近紫外区的波长为:C

A、 4-200nm

B、200-300nm

C、200-400nm

D、300-400nm

6、紫外光谱中,苯通常有3个吸收带,其中λmax在230~270之间,中心为254nm的吸收带是:B

A、R带

B、B带

C、K带

D、E1带

7、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C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8、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D

A、紫外光能量大

B、波长短

C、电子能级差大

D、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9、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A

A、水

B、乙醇

C、甲醇

D、正己烷

10、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A

A、 B、 C、 D、

11、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A(b)

A、 B、 C、 D、

12、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A

A、σ→σ*

B、π→π*

C、n→σ*

D、n→π*

第二章红外光谱

一、名词解释:

1、中红外区

2、fermi共振

3、基频峰

4、倍频峰

5、合频峰

6、振动自由度

7、指纹区

8、相关峰

9、不饱和度

10、共轭效应

11、诱导效应

12、差频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线性分子的自由度为:A

A:3N-5 B: 3N-6 C: 3N+5 D: 3N+6

2、非线性分子的自由度为:B

A:3N-5 B: 3N-6 C: 3N+5 D: 3N+6

3、下列化合物的νC=C的频率最大的是:( )

A B C D

答案:

CH

2

CH

2

CH

2

1651 1657 1678 1680

O O

1716 1745 1775 1810 O

O

CH

2

4、下图为某化合物的IR图,其不应含有:D

A:苯环 B:甲基 C:-NH2 D:-OH

5、下列化合物的νC=C的频率最大的是:

A B C D

答案:

1646 1611 1566 1641

1650

6、亚甲二氧基与苯环相连时(1,2亚甲二氧基苯:),其亚甲二氧基的δCH 特征强吸收峰为:A

A:925~935cm-1B:800~825cm-1C:955~985cm-1D:1005~1035cm-1

7、某化合物在3000-2500cm-1有散而宽的峰,其可能为:A

A:有机酸 B:醛 C:醇 D:醚

8、下列羰基的伸缩振动波数最大的是:C

9、中三键的

IR区域在:B

A ~3300cm-1

B 2260~2240cm-1

C 2100~2000cm-1

D 1475~1300cm-1

10、偕三甲基(叔丁基)的弯曲振动的双峰的裂距为:D

A 10~20 cm-1 B15~30 cm-1 C 20~30cm-1 D 30cm-1以上

第三章核磁共振

一、名词解释

1、化学位移

2、磁各向异性效应

3、自旋-自旋驰豫和自旋-晶格驰豫

4、屏蔽效应

5、远程偶合

6、自旋裂分

7、自旋偶合

8、核磁共振

C

R

O

R

A

C

R

O

H

B

C

R

O

F

C

R

O

Cl

C D

C N

R

9、屏蔽常数

10.m+1规律

11、杨辉三角

12、双共振

13、NOE效应

14、自旋去偶

15、两面角

16、磁旋比

17、位移试剂

二、填空题

1、1HNMR化学位移δ值范围约为 0~14 。

2、自旋量子数I=0的原子核的特点是不显示磁性 ,不产生核磁共振现象。

三、选择题

1、核磁共振的驰豫过程是 D

A自旋核加热过程

B自旋核由低能态向高能态跃迁的过程

C自旋核由高能态返回低能态,多余能量以电磁辐射形式发射出去

D高能态自旋核将多余能量以无辐射途径释放而返回低能态

2、请按序排列下列化合物中划线部分的氢在NMR中化学位移的大小

a H

H

b (CH3)3COH

c CH3COOCH3

d CH3C CCH3(2~3) a

3、二氟甲烷质子峰的裂分数和强度比是 A

A单峰,强度比1

B双峰,强度比1:1

C 三重峰,强度比1:2:1

D 四重峰,强度比1:3:3:1

4、核磁共振波谱产生,是将试样在磁场作用下,用适宜频率的电磁辐射照射,使下列哪种粒子吸收能量,产生能级跃迁而引起的 B

A原子B有磁性的原子核C有磁性的原子核外电子D有所原子核

5、磁等同核是指:D

A、化学位移相同的核

B、化学位移不相同的核

C、化学位移相同,对组外其他核偶合作用不同的核

D、化学位移相同,对组外其他核偶合作用相同的核

6、具有自旋角动量,能产生核磁共振的原子核是:A P115

A、13C核

B、12C核

C、 32S核

D、 16O核

7、在苯乙酮分子的氢谱中,处于最低场的质子信号为:A

A、邻位质子

B、间位质子

C、对位质子

D、甲基质子

8、下述化合物中的两氢原子间的4J值为:B

H H

A 、0-1Hz

B 、1-3Hz

C 、6-10Hz

D 、12-18Hz

9、NOE 效应是指:C

A 、屏蔽效应

B 、各向异性效应

C 、核的Overhauser 效应

D 、电场效应

10、没有自旋角动量,不能产生核磁共振的原子核是:D

A 、13C 核

B 、2D 核

C 、 15N 核

D 、 16O 核

11、在下述化合物的1HNMR 谱中应该有多少种不同的1H 核:A

A 、 1 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12、下列各组化合物按1H 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C

CH 2=CH 2CH CH C H O

H a b.. c.

d.

A 、a>b>c>d

B 、d>c>b>a

C 、 c>d>a>b

D 、b>c>a>d

13、当采用60MHz 频率照射时,发现某被测氢核共振峰与TMS 氢核间的频率差为420Hz ,试问该峰化学位移是多少ppm :B

A 、10

B 、7

C 、6

D 、 4.2

14、下述化合物氢谱中的甲基质子化学位移范围为:B C CH 3

O

A 、0-1ppm

B 、2-3ppm

C 、4-6ppm

D 、 6-8ppm

15、下述化合物中的两氢原子间的3J 值为:C

H

H

A 、0-1Hz

B 、1-3Hz

C 、6-10Hz

D 、12-18Hz

16、没有自旋的核为 C

A 、1H

B 、2H

C 、12C

D 、13 C

17、当采用60MHz 频率照射时,某被测氢核的共振峰与TMS 间的频率差(△ν)为430Hz ,问该峰化学位移(δ)是多少ppm? C

A 、4.3

B 、43

C 、7.17

D 、6.0

18

、化合物的1H NMR 谱中应该有多少种化学环境不同的1H 核? D

A 、 8

B 、 4

C 、 2

D 、1

19、化合物O

的1H NMR谱中,化学位移处在最低场的氢核为 B

A、甲基

B、邻位氢

C、间位氢

D、对位氢

20、判断CH3CH2CH2CO2H分子中1H核化学位移大小顺序 B

a b c d

A、 a>b>c>d B 、d>c>b>a C、 c>b>a>d D、 d>a>b>c

21、当采用60MHz频率照射时,对羟苯乙羟酸分子中苯环上的四个氢呈现两组峰,分别为6.84和

7.88ppm,偶合常数为8 Hz,试问该两组氢核组成何种系统? D

A、A2 B2

B、A2 X2

C、AA` BB`

D、AA` XX`

22、在刚性六元环中,相邻两个氢核的偶合常数Jaa值范围为 A

A、8---10Hz

B、0----2Hz

C、2--3Hz

D、12--18Hz

23、在低级偶合的AX系统中共有 C 条谱线。

A、 2

B、3

C、4

D、5

24、在化合物CH3—CH==CH—CHO中,--CHO的质子化学位移信号出现区域为 D

A、1--2 ppm

B、3--4 ppm

C、6--8 ppm

D、8--10 ppm

25、在化合物

C

Hb

C

Hc

Ha

COOCH

3的1H NMR谱中,化学位移处在最高场的氢核为B

A、Ha

B、 Hb C 、Hc D、 CH3

26、化合物

O

C

H

3

Ho

Hm

Hp

的1H NMR谱中,1H核化学位移大小顺序为 C

A、CH3>Ho>Hm>Hp

B、 Ho > Hp > Hm> CH3

C 、Hm > Hp > Ho > CH3 D、 Hm > Ho > Hp > CH3

27、在化合物H

3

C

CH

3

CH

3

a

1

a

2

a

3

中,三个甲基的化学位移值分别为a1 1.63,a2为1.29,a3为0.85。其中,

a2和a3的δ值不同,后者明显向高场移动是因为该甲基 C

A、受双键吸电子影响

B、受双键供电子影响

C、位于双键各向异性效应的屏蔽区

D、位于双键各向异性效应的去屏蔽区

第三章核磁共振-碳谱

一、名词解释

1、傅里时变换

2、自由感应衰减信号(FID)

3、脉冲

4、卫星峰

5、远程偶合

6、噪音去偶

7、LSPD 和SEL

8、DEPT

9、取代基位移

10、酰化位移、苷化位移

11、二维核磁共振谱

二、填空题

1、13CNMR 化学位移δ值范围约为 0~220 。

2、FID 信号是一个随 时间 t 变化的函数,故又称为 时畴 函数;而NMR 信号是一个随 频率 变化的函数,故又称为 频畴 函数。

三、选择题

1、在下述化合物的13CNMR 谱中应该有多少种不同的13C 核:

A

A 、 1 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2、下列各组化合物按13C 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C

CH 3-CH 3CH CH C H O

H a b.. c.

d.

A 、a>b>c>d

B 、d>c>b>a

C 、 c>d> b > a

D 、b>c>a>d

3、下述化合物碳谱中的甲基碳的化学位移范围为:A C CH 3

O

A 、10-50ppm

B 、50-70ppm

C 、100-160ppm

D 、 106-200ppm

4、下列化合物的偏共振去偶的13CNMR 波谱中,甲基应出现几条谱线:D

CH 3

A 、1

B 、2

C 、3

D 、4

5、一个分子式为C6H8的化合物,在噪音去偶谱上出现三个单峰,偏共振去偶谱中出现一个三重峰和二个双峰,该化合物的可能结构是:B

A. B. C. D.

6、下列化合物的噪音去偶的13CNMR 波谱中应出现几条谱线: C

CH

3

A、7

B、6

C、5

D、4

7、一个分子式为C6H8的化合物,在噪音去偶谱上只出现两个单峰,偏共振去偶谱中出现一个三重峰和一个双峰,该化合物的可能结构是:A

A.

B. C.

D.

8、甲苯的宽带质子去偶的13C NMR谱中应出现几条谱线?D

A、7

B、6

C、4

D、5

9、苯甲醚分子中,苯环上六个碳原子化学位移在最低场的碳原子为 A

A、甲氧基取代位

B、邻位

C、间位

D、对位

10、在化合物CH

3

COOH

的13C NMR谱中应该有多少种化学环境不同的13C核? D

A、5

B、6

C、7

D、8

11、一化合物,分子式为C6H8,高度对称,在噪音去偶谱上只有两个信号,在偏共振去偶谱上只有一个三重峰(t)及一个二重峰(d),其结构可能为 A

A、 B、

C 、CH3C C C C CH3 D、CH

2

CH CH CH CH CH

2

第四章质谱

一、名词解释

1、均裂。

2、亚稳离子。

3、分子离子。

4、基峰。

5、分辨率。

6、α-裂解。

二、选择题

1、发生麦氏重排的一个必备条件是( C )

A) 分子中有电负性基团 B) 分子中有不饱和基团

C) 不饱和双键基团γ-位上要有H原子 D) 分子中要有一个六元环

2、质谱(MS)主要用于测定化合物中的(C )

A) 官能团 B) 共轭系统C) 分子量 D) 质子数

3、分子离子峰,其质量数与化合物的分子量(A )

A) 相等 B) 小于分子量 C) 大于分子量 D) 与分子量无关

4、氮律指出:一般有机化合物分子量与其含N原子数的关系是 (B )

含奇数个N原子时,分子量是偶数;B) 含奇数个N原子时,分子量是奇数;

C) 含偶数个N原子时,分子量是奇数; D) 无关系

5、异裂,其化学键在断裂过程中发生(A )

A) 两个电子向一个方向转移 B) 一个电子转移

C) 两个电子分别向两个方向转移 D) 无电子转移

6、某化合物的质谱中,其分子离子峰M与其M+2峰强度比为约1:1, 说明分子中可能含有( B )

A) 一个Cl B) 一个Br C) 一个N D) 一个S

7、对于断裂一根键裂解过程,下列哪个说法是对的?( D )

A、在所有的化合物中,直链烷烃的分子离子峰最强。

B、具有侧链的环烷烃优先在侧链部位断裂,生成环状游离基。

C、含双键、芳环的化合物分子离子不稳定,分子离子峰较强。

D、在双键、芳环的β键上容易发生β断裂,生成的正离子与双键、芳环共轭稳定。

8、下列化合物中, 哪个能发生麦氏重排? ( D )

H3CO O

Cl

A B C D

9、采用“氮律”判断分子离子峰是质谱解析的手段之一,“氮律”说:( C )

A、分子量为偶数的有机化合物含奇数个氮原子,分子量为奇数的有机化合物含偶数个氮原子

B、分子量为奇数的有机化合物不含氮原子。

C、分子量为偶数的有机化合物不合或含偶数个氮原子,分子量为奇数的有机化合物含奇数个氮原子

D、有机化合物只能含偶数个氮原子

10、某芳烃(M=120)的部分质谱数据: m/z 120 (M+) 丰度40%, m/z 92 丰度50%, m/z 91 丰度100%,试问该化合物结构如何? ( A )

A B C D

11、某一化合物(M=102),质谱图上于m/z 74 (70%)处给出一强峰,其结构为( C )

A) (CH3)2CHCOOCH3 B) CH3CH2CH2CH2COOH

C)CH3CH2CH2COOCH3 D) (CH3)2CHCH2COOH

12、某烷烃类化合物MS图如下右图,该化合物的结构为( B )

A) C7H14 B) C2H5Br C) C3H7Cl D) C2H5F

13、一个醚类,质谱图上在m/z92,处有一强的离子峰,该化合物结

构为何?(C)

A O B

O

D O

16、化合物 I 的MS 图中(M =156),丰度最大的峰是(A )

A m/z 99

B m/z 141

C m/z 113

D m/z 57

17、下列离子中,哪个离子是奇数电子离子,偶数质量?(C )

A C3H5

B C4H11N

C C3H6O

D C4H9N2

18、下列化合物,哪个能发生RDA 裂解?(C ) A O B

19、对于断裂一根键的裂解过程,下面哪个说法是对的?(D )

A 在所有的化合物中直烷烃的分子离子峰最强。

B 具有侧链的环烷烃优先在侧链部位断键,生成环状的游离基。

C 含双键的,芳环的化合物分子离子不稳定,分子离子峰较强。

D 在双键,芳环的β键上容易发生β断裂,生成的正离子与双键,芳环共轭稳定。

20、采用“氮规律”判断分子离子峰是质谱解析的手段之一,“氮规律”说:(C )

A 分子量为偶数的有机化合物含奇数个氮原子,分子量为奇数的有机化合物含偶数个氮原子

B 分子量为奇数的有机化合物不含氮原子。

C 分子量为偶数的有机化合物不含或含偶数个氮原子,分子量为奇数的有机化合物含奇数个氮原子

D 有机化合物只能含偶数个氮原子。

21、某芳烃(M

=120)的部分质谱如下,试问该化合物结构为何?( )

22、某化合物的分子量为67,试问下述分子式中哪一个可能是正确的:

A C4H3O

B C5H7

C C4H5N

D C3H3N2

23、某芳烃(M =134),质谱图上于m/z 105 处有一强的峰,其结构可能为下述化合物的哪一种: A

C D

25、某化合物的质谱图如下,该化合物含有的元素为:

A 只含有C 、H 、O ;

B 、含 S ;

C 、含 Cl ;

D 、含Br

26、质谱图中出现的强度较低的,峰较宽、且m/z 不是整数值的离子峰,这类峰称为:

A 分子离子峰

B 亚稳离子峰

C 同位素峰

D 碎片离子峰

27、容易发生MS 裂解的双重重排的化合物是

A 甲酸以上的酸

B 酰胺

C 乙酸以上的酸

D 羧酸

28、芳烃的分子离子峰的相对强度通常是

A 较强

B 较少

C 很弱

D 不出现

29、化合物的O

通常可看到m/z 为__________的很强的碎片峰。

A 105

B 91

C 88

D 78

30、化合物 的MS 中有一 m/z 为92 峰,该峰是通过什么方式裂解产生的

A β开裂

B α开裂

C 麦氏重排

D 经四元环的氢迁移重排

31、卤代烃可发生___B____位的脱卤化氢裂解

A 1、2或3、4

B 1、2 或1、4

C 1、3 或1、4

D 1、4

32、某化合物的分子量为84,试问下述分子式中哪一个可能是不正确的:C

A 、C5H8O

B 、C6H12

C 、C5H10N

D 、C4H8N2

33、某芳烃(M=134),质谱图上于m/z91处有一强峰,其结构可能为下述化合物中的哪一种:

D

A. B. C.

D.

34、某化合物的质谱图如下,该化合物含有的元素为: m/z 84 86

49 51

A 、只含C 、H 、O

B 、含S

C 、含Cl

D 、含Br

35、质谱图中出现的质荷比不等于它的质量,而只等于它质量的半数的峰,这类峰称为:

A 、分子离子峰

B 、亚稳离子峰

C 、双电荷离子峰

D 、碎片离子峰

36、正丁基苯(MW=134)的质谱裂解产生m/z134, m/z105,m/z92,m/,91(基峰),m/ z,78和m/z65等峰,试写出上述碎片离子产生的开裂途径。 CH 2-CH 2-CH 2-CH 3

37、在某烯的质谱图上,m/z83及m/z57处有两二个强峰,试判断该烯的结构是(A )还是(B )。

A B

38、某化合物结构可能是(A)或(B),质谱上有m/z97及m/z111离子峰,试推测该化合物结构。

波谱分析练习题

波谱分析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化学位移; 2、屏蔽效应; 3、相对丰度; 4、氮律; 5、分子离子;6助色团;7、特征峰; 8、质荷比;9、磁等同氢核 10、发色团;11、磁等同H核;12、质谱;13、i-裂解;14、α-裂解; 15. 红移 16. 能级跃迁 17. 摩尔吸光系数 二、选择题 1、波长为670.7nm的辐射,其频率(MHz)数值为 A、4.47×108 B、4.47×107 C、1.49×106 D、1.49×1010 2、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A、紫外光能量大 B、波长短 C、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D、电子能级差大 4、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A、σ→σ* B、π→π* C、 n→σ* D、 n→π* 5、n→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A、水 B、甲醇 C、乙醇 D、正已烷 6、CH3-CH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的 A、νC-C B、νC-H C、δas CH D、δs CH 7、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8、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结体 9、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A、4 B、3 C、2 D、1 10、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有机波谱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 1. 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 (1)670.7nm (2)670.7μ(3)670.7cm (4)670.7m 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1)吸收峰的强度(2)吸收峰的数目(3)吸收峰的位置(4)吸收峰的形状 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1)紫外光能量大(2)波长短(3)电子能级差大 (4)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4.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1)ζ→ζ*(2)π→π*(3)n→ζ*(4)n→π* 5. 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1)水(2)甲醇(3)乙醇(4)正己烷 6.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 (1)(2)(3)(4) 值最大的是 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 max (1)(2)(3)(4) 二、解答及解析题 1.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吸收带波长与吸收强度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2.紫外吸收光谱有哪些基本特征? 3.为什么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 4.紫外吸收光谱能提供哪些分子结构信息?紫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有什么用途又有何局限性? 5.分子的价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哪几种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6.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带有几种类型?它们与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8.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有什么影响?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9.什么是发色基团?什么是助色基团?它们具有什么样结构或特征? 10.为什么助色基团取代基能使烯双键的n→π*跃迁波长红移?而使羰基n→π*跃迁波长蓝移? 11.为什么共轭双键分子中双键数目愈多其π→π*跃迁吸收带波长愈长?请解释其因。 12.芳环化合物都有B吸收带,但当化合物处于气态或在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中时,B吸收带的形状有明显的差别,解释其原因。 13.pH对某些化合物的吸收带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苯胺在酸性介质中它的K吸收带和B吸收带发生蓝移,而苯酚在碱性介质中其K吸收带和B吸收带发生红移,为什么?羟酸在碱性介质中它的吸收带和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 14.某些有机化合物,如稠环化合物大多数都呈棕色或棕黄色,许多天然有机化合物也具有颜色,为什么? 15.六元杂环化合物与芳环化合物具有相似的紫外吸收光谱,请举几个例子比较之,并解释其原因。 16.紫外光谱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17.摩尔吸光系数有什么物理意义?其值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试举出有机化合物各种吸收带的摩尔吸光系数的数值范围。 18.如果化合物在紫外光区有K吸收带、B吸收带和R吸收带,能否用同一浓度的溶液测量此三种吸收带? 19.紫外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哪几部分所组成?它是怎样工作的? 20.计算波长为250nm、400nm的紫外光频率、波数及其所具有的能量(以eV和kJ·mol-1为单位表示)。 21.计算具有1.50eV和6.23eV能量光束的波长及波数。 22.已知丙酮的正己烷溶液有两吸收带,其波长分别为189nm 和280nm,分别属π→π*跃迁和n→π*跃迁,计算π,n,π* 轨道之间的能量差。 23.画出酮羰基的电子轨道(π,n,π*)能级图,如将酮溶于乙醇中,其能级和跃迁波长将发生什么变化?请在图上画出变化情况。 24.化合物A在紫外区有两个吸收带,用A的乙醇溶液测得吸收带波长λ 1=256nm,λ 2 =305nm,而用A的己烷 溶液测得吸收带波长为λ 1=248nm、λ 2 =323nm,这两吸收带分别是何种电子跃迁所产生?A属哪一类化合物? 25.异丙叉丙酮可能存在两种异构体,它的紫外吸收光谱显示 (a)在λ=235nm有强吸收,ε=1.20×104,(b)在λ>220nm区域无强吸收,请根据两吸收带数据写出异丙丙酮两种异构体的结构式。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复习指导(I_do)

第一章紫外光谱 一、名词解释 1、助色团:有n电子的基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强. 2、发色团: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结构系统. 3、红移: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加,增色作用. 4、蓝移: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减色作用. 5、增色作用:使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 6、减色作用:使吸收强度减低的作用. 7、吸收带: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 二、选择题 1、不是助色团的是:D A、-OH B、-Cl C、-SH D、CH3CH2- 2、所需电子能量最小的电子跃迁是:D A、ζ→ζ* B、n →ζ* C、π→π* D、n →π*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饱和烃类在远紫外区有吸收 B、UV吸收无加和性 C、π→π*跃迁的吸收强度比n →ζ*跃迁要强10-100倍 D、共轭双键数目越多,吸收峰越向蓝移 4、紫外光谱的峰强用εmax表示,当εmax=5000~10000时,表示峰带:B A、很强吸收 B、强吸收 C、中强吸收 D、弱吸收 5、近紫外区的波长为:C A、4-200nm B、200-300nm C、200-400nm D、300-400nm 6、紫外光谱中,苯通常有3个吸收带,其中λmax在230~270之间,中心为254nm 的吸收带是:B A、R带 B、B带 C、K带 D、E1带 7、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C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8、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D A、紫外光能量大 B、波长短 C、电子能级差大 D、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9、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A A、水 B、乙醇 C、甲醇 D、正己烷 10、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A A、B、C、D、 11、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A(b) A、B、C、D、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波普解析试题 一、名词解释(5*4分=20分) 1.波谱学 2.屏蔽效应 3.电池辐射区域 4.重排反应 5.驰骋过程 二、选择题。( 10*2分=20分) 1.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 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2.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晶体 3.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A、4 B、3 C、2 D、1 4.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5.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A、12C B、15N C、19F D、31P 6.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质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 A、α-裂解 B、I-裂解 C、重排裂解 D、γ-H迁移 7.在四谱综合解析过程中,确定苯环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 A、紫外和核磁 B、质谱和红外 C、红外和核磁 D、质谱和核磁 8.下列化合物按1H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排列 ( ) a.CH2=CH2 b.CH CH c.HCHO d. A、a、b、c、d B、a、c、b、d C、c、d、a、b D、d、c、b、a 9.在碱性条件下,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发生何种变化? ( ) A.红移 B. 蓝移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10.芳烃(M=134), 质谱图上于m/e91处显一强峰,试问其可能的结构是:( ) A. B. C. D. 三、问答题(5*5分=25分) 1.红外光谱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2.影响物质红外光谱中峰位的因素有哪些? 3. 色散型光谱仪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 4. 核磁共振谱是物质内部什么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 5. 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四、计算和推断题(9+9+17=35分) 1.某化合物(不含N元素)分子离子区质谱数据为M(72),相对丰度100%; M+1(73),相对丰度3.5%;M+2(74),相对丰度0.5%。 (1)分子中是否含有Br Cl? 。 (2) 分子中是否含有S? 。 (3)试确定其分子式为。 2. 分子式为C8H8O的化合物,IR(cm-1):3050,2950,1695,1600,1590,1460,1370,1260,760,690等处有吸收, (1)分子中有没有羟基(—O H)?。 (2)有没有苯环。 (3)其结构为。 3. 某未知物的分子式为C3H6O,质谱数据和核磁共振谱如图1、2所示,试推断其结构。 图1 、C3H6O的质谱

有机物波普分析习题及解析

第一章质谱习题 1、有机质谱图的表示方法有哪些是否谱图中质量数最大的峰就是分子离子峰,为什么 2、以单聚焦质谱仪为例,说明质谱仪的组成,各主要部件的作用及原理。 3、有机质谱的分析原理及其能提供的信息是什么 4、有机化合物在离子源中有可能形成哪些类型的离子从这些离子的质谱峰中可以得到一些什么信息 5、同位素峰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在谱图中识别同位素峰 6、谱图解析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7.初步推断某一酯类(M=116)的结构可能为A或B或C,质谱图上m/z 87、m/z 59、m/z 57、m/z29处均有离子峰,试问该化合物的结构为何 (A)(B) (C) 8.下列化合物哪些能发生McLafferty重排 9.下列化合物哪些能发生RDA重排 10.某化合物的紫外光谱:262nm(15);红外光谱:3330~2500cm-1间有强宽吸收,1715 cm-1处有强宽吸收;核磁共振氢谱:δ处为单质子单峰,δ处为四质子宽单峰,δ处为三质子单峰,质谱如

图所示。参照同位素峰强比及元素分析结果,分子式为C5H8O3,试推测其结构式。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1、表示方法有质谱图和质谱表格。质量分析器出来的离子流经过计算机处理,给出质谱图和质谱数据,纵坐标为离子流的相对强度(相对丰度),通常最强的峰称为基峰,其强度定为100%,其余的峰以基峰为基础确定其相对强度;横坐标为质荷比,一条直线代表一个峰。也可以质谱表格的形式给出质谱数据。 最大的质荷比很可能是分子离子峰。但是分子离子如果不稳定,在质谱上就不出现分子离子峰。根据氮规则和分子离子峰与邻近峰的质量差是否合理来判断。 2、质谱仪的组成: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数据处理系统和真空系统。 进样系统:在不破坏真空度的情况下,使样品进入离子源。气体可通过储气器进入离子源;易挥发的液体,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一) 概述 研究或鉴定一个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需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其基本程序如下: 分离提纯→物理常数测定→元素分析→确定分子式→确定其可能的构造式(结构表征)。(参见P11-12) (1) 结构表征的方法 传统方法:(化学法) ①元素定性、定量分析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分子式; ②官能团试验及衍生物制备分子中所含官能团及部分结构片断; ③将部分结构片断拼凑完整结构; ④查阅文献,对照标准样,验证分析结果。 特点:需要较多试样(半微量分析,用样量为10-100mg ),大量的时间(吗啡碱,1805- 1952年),熟练的实验技巧,高超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缺点:①分子有时重排,导致错误结论; ②* C 及-C =C -的构型确定困难。 波谱法: ①质谱(最好用元素分析仪验证)分子式; ②各种谱图(UV 、IR 、NMR 、MS )官能团及部分结构片断; ③拼凑完整结构; ④标准谱图确认。 特点:样品用量少(<30mg ),不损坏样品(质谱除外),分析速度快,对*C 及-C =C -的 构型确定比较方便。 光谱法已成为有机结构分析的常规方法。但是化学方法仍不可少,它与光谱法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互为佐证。 (2) 波谱过程 波谱过程可表示为: 有机分子+电磁波 光谱 分子运动:平动、振动、转动、核外电子运动等 量子化的 每个分子中只能存在一定数量的转? ? (能量变化不 连续) 动、振动、电子跃迁能级

电子跃迁电磁波波长越短,频率越快,能量越高。 200nm400nm 800nm 红外光 微波、 电视波 200-800nm:引起电子运动能级跃迁,得到紫外及可见光谱; 2.5-15μm:引起分子振、转能级跃迁,得到红外光谱; 60-600MHz:核在外加磁场中取向能级跃迁,得到核磁共振谱。 (3) 不饱和度(U) 不饱和度亦称为分子中的环加双键数、缺氢指数、 双键等价值等。其定义为:当一个化合物衍变为相应的烃后,与其同碳的饱和开链烃比较,每缺少2个氢为1个不饱和度。 所以:一个双键的不饱和度为1,一个叁键的不饱和度为2,一个环的不饱和度为1,一个苯环的不饱和度为4。例如: U=2 CH2=CH-COOH CH2=CH-CN U=3 CCH3 O U=5U=2 O-P-O- 3 O U=9 U的计算: -O--CH- -N- -CH2--X-H -S-相当于 、;相当于;相当于。 实际上,O、S并不影响化合物的不饱和度。 例:C8H14U=2 C7H8 U=4

波谱解析

光谱分析基本定律——Lambert-Beer定律: 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Planck方程: 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称为电磁波谱(光波谱)。分区依次(短→长)为: γ射线区→X射线区→紫外光区(UV)→可见光区→红外光区(IR)→微波区→射频区(NMR)Franck-Condon原理:①电子跃迁时认为核间距r不变,发生垂直跃迁;②电子能级跃迁时必然同时伴有多种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变化,同理振动能级跃迁时必然同时伴有多种转动能级的变化。 有机波谱的三要素:谱峰的①位臵(定性指标)、②强度(定量指标)和③形状。 【提请注意】对《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波谱解析》(以下简称“教材”)P.5图1-8不理解的同学,应注意到轨道其中的“+”“-”表示的是波函数的位相,而不是电性!

E总=E0+E平+E转+E振+E电 电子跃迁类型: ①σ→σ*、②n→σ*、③π→π*、④n→π*,其中,后两者对紫外光谱有意义。此外,还包括主要存在于无机物的⑤电荷迁移跃迁和⑥配位场跃迁。 分子和原子与电磁波相互作用,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称为光谱选律。紫外光谱所遵循的选律包括:①自选旋律和②对称性选律。 影响紫外光谱最大吸收波长(λmax)的主要因素: ①电子跃迁类型; ②发色团(生色团)和助色团; ③π-π共轭、p-π共轭和σ-π超共轭(弱); ④溶剂和介质; 〃规律:溶剂极性增大,n→π*跃迁发生篮移(紫移),π→π*跃迁发生红移。 〃总结:溶剂的选择原则即紫外透明、溶解度好、化学惰性。 〃例子:甲醇、95%乙醇、环己烷、1,4-二氧六环。 【相关概念】等色点:同一化合物在不同pH条件下测得的紫外光谱曲线相交于一点,此即~。 ⑤顺反异构、空间位阻和跨环效应。 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强度(εmax)的主要因素: εmax=0.87×1020×P(跃迁几率)×α(发色团的靶面积) 【提请注意】严格地说,跃迁的强度最好是用吸收峰下的面积来测量(如果是以ε对ν作图)! 吸收带: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称为~。包括:①R带(基团型谱带)、②K带(共轭型谱带)、③B带(苯型谱带)、④乙烯型谱带(E1带、E2带)。 【学习交流】不同文献对苯的吸收带命名不甚一致,有时也把E1带、E2带和B带分别叫做180带、200带和256带。为什么? 紫外光谱中计算λmax的四大经验规则: 基 ①Woodward-Fieser规则Ⅰ(适用于共轭二烯、共轭三烯和共轭四烯); ②Fieser-Kuhns规则(适用于共轭多烯); λmax=114+5M+n(48-1.7n)-16.5R endo-10R exo ③Woodward-Fieser规则Ⅱ(适用于α , 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波谱分析知识全书总结剖析

波谱分析(spectra analysis) 波谱分析的内涵与外延: 定义:利用特定的仪器,测试化合物的多种特征波谱图,通过分析推断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定的仪器:紫外,红外,核磁,质谱,(X-射线,圆二色谱等) 特征波谱图: 四大谱;X-射线单晶衍射,圆二色谱等 化合物:一般为纯的有机化合物 分子结构:分子中原子的连接顺序、位置;构象,空间结构 仪器分析(定量),波谱分析(定性) 综合性、交叉科学(化学、物理、数学、自动化、计算机) 作用:波谱解析理论原理是物理学,主要应用于化学领域(天然产物化学和中药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等),在药物、化工,石油,食品及其它工业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分析的主要对象是有机化合物。 课程要求:本课将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系统讲授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NMR)和质谱(MS)这四大光谱的基本原理、特征、规律及图谱解析技术,并且介绍这四大光谱解析技术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掌握解析简单有机化合物波谱图的能力。为学习中药化学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打下基础。 第一章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UV) 一、电磁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1、波粒二象性 光的三要素:波长(λ),速度(c),频率(v) 电磁波的波动性 光速c:c=3.0 x 1010 cm/s 波长λ :电磁波相邻波峰间的距离。用nm,μm,cm,m 等表示 频率v:v=c/ λ,用Hz 表示。 电磁波的粒子性 光子具有能量,其能量大小由下式决定: E = hν = hc/λ(式中E为光子的能量,h为普朗克常数,其值为6.624× 10-34j.s ) 电磁波的分类

波谱分析习题库答案

波谱分析复习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化学位移: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与某基准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进行比较,求其相对距离,称之为化学位移。 2、屏蔽效应:核外电子在与外加磁场垂直的平面上绕核旋转同时将产生一个与外加磁场相对抗的第二磁场,对于氢核来讲,等于增加了一个免受外磁场影响的防御措施,这种作用叫做电子的屏蔽效应。 3、相对丰度:首先选择一个强度最大的离子峰,把它的强度作为100%,并把这个峰作为基峰。将其它离子峰的强度与基峰作比较,求出它们的相对强度,称为相对丰度。 4、氮律:分子中含偶数个氮原子,或不含氮原子,则它的分子量就一定是偶数。如分子中含奇数个氮原子,则分子量就一定是奇数。 5、分子离子:分子失去一个电子而生成带正电荷的自由基为分子离子。 6、助色团:含有非成键n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本身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不产生吸收,但当与生色团相连时,可使其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基团。 7、特征峰:红外光谱中4000-1333cm-1区域为特征谱带区,该区的吸收峰为特征峰。 8、质荷比:质量与电荷的比值为质荷比。 9、磁等同氢核化学环境相同、化学位移相同、对组外氢核表现相同偶合作用强度的氢核。 10、发色团:分子结构中含有π电子的基团称为发色团。 11、磁等同H核:化学环境相同,化学位移相同,且对组外氢核表现出相同耦合作用强度,想互之间虽有自旋耦合却不裂分的氢核。 12、质谱:就是把化合物分子用一定方式裂解后生成的各种离子,按其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图谱。 13、i-裂解:正电荷引发的裂解过程,涉及两个电子的转移,从而导致正电荷位置的迁移。 14、α-裂解:自由基引发的裂解过程,由自由基重新组成新键而在α位断裂,正电荷保持在原位。 15、红移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16. 能级跃迁分子由较低的能级状态(基态)跃迁到较高的能级状态(激发态)称为能级跃迁。 17. 摩尔吸光系数浓度为1mol/L,光程为1cm时的吸光度 二、选择题 1、波长为670.7nm的辐射,其频率(MHz)数值为(A) A、4.47×108 B、4.47×107 C、1.49×106 D、1.49×1010 2、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C)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C )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篇一:波谱分析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判断题(1*10=10 分) 1、分子离子可以是奇电子离子,也可以是偶电子离子。 ?????????() 2、在紫外光谱分析谱图中,溶剂效应会影响谱带位置,增加溶剂极性将导致k 带紫移,r 带红 移。... ??. ???????????????????????() 4、指纹区吸收峰多而复杂,没有强的特征峰,分子结构的微小变化不会引起这一区域吸 收峰的变化。........................................... . ?(.. ) 5、离子带有的正电荷或不成对电子是它发生碎裂的原因和动力之 一。....... () 7、当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要释放能量,从 原来的基态振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动能级。 ??????????.?() 8、红外吸收光谱的条件之一是红外光与分子之间有偶合作用,即分子振动时,其偶极 矩必须发生变 化。??????????????.. ??????????.() 9、在核磁共振中,凡是自旋量子数不为零的原子核都没有核磁共振现象。() 10、核的旋磁比越大,核的磁性越强,在核磁共振中越容易被发现。???() 二、选择题(2*14=28 分) 2.a.小 b. 大c.100nm 左右 d. 300nm 左右 2、在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为偶数的是 ??????????() a.c9h12n2 b.c9h12no c.c9h10o2 d.c10h12o

3 、质谱中分子离子能被进一步裂解成多种碎片离子,其原因是????????.. () a. 加速电场的作用。 b. 电子流的能量大。 c. 分子之间相互碰撞。 d.碎片离子均比分子离子稳定。 a .苯环上有助色团 b. 苯环上有生色团 c .助色团与共轭体系中的芳环相连 d. 助色团与共轭体系中的烯相连 5、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可用来测定化合物构型,在几何构型中, 顺式异构体的波长一般都比反式的对应值短,并且强度也较小,造成此现象最 主要的原因是... ? ....... (.). a.溶剂效应 b. 立体障碍c.共轭效应 d. 都不对 6 ????????.(. ) a .屏蔽效应增强,化学位移值大,峰 在高场出现; b. 屏蔽效应增强,化学位移值大,峰在低场出现; c .屏蔽效应减弱,化学位移值大,峰在低场出现; d. 屏蔽效应减弱,化学位移值大,峰在高场出现; 7 、下面化合物中质子化学位移最大的 是??????... ??????????. ?.(. )a.ch3cl b. 乙烯c.苯 d. ch3br 8、某化合物在220 —400nm 范围内没有紫外吸收,该化合物可能属于以下化合物中的哪一 类????????????????????????????? ??.. () a.芳香族类化合物 b. 含双键化合物c.醛类 d.醇类 9、核磁共振在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 是..... a .化学位移 b. 质荷比 ..).. c.保留值 d. 波数 10、红外光谱给出的分子结构信息 是?????????????????.. () a.骨架结构 b.连接方式 c .官能团 d.相对分子质量 11、在红外吸收光谱图中,2000-1650cm-1 和900-650 cm-1 两谱带是什么化合物的特征谱 带...... ???????????????????????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学大纲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药用高分子材料方向;药物制剂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天然药物制剂方向; 药学专业、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制药工程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药用高分子材料方向、药物制剂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天然药物制剂方向;药学专业、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制药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和限选课。根据其培养目标和要求,本课程将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系统讲授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NMR)和质谱(MS)这四大光谱的基本原理、特征、规律,以及图谱解析技术,并且介绍这四大光谱解析技术的综合运用。波谱分析法由于其快速、灵敏、准确、重现在有机药物结构分析和鉴定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新药研究和药物结构分析和鉴定常用的分析工具和重要的分析方法,是上述专业及及方向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其主要任务就是在学习波谱解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及各类化合物波谱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识谱、解谱的能力,最终达到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的目的。 教材:姚新生.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习题:以本教研室陈熔、吕华冲老师编写的《波谱解析习题集》为主,教科书里的习题为辅,在讲授完每章内容后布置习题。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本课程应结合目前有机化合物和天然药物结构研究的方法和发展趋势使学生意识到:(1)UV、IR、NMR、MS是目前研究有机化合物和天然化物结构不可缺少的主要工具和方法。 (2)掌握有机化合物重要官能团的光谱特征和规律是解析图谱、推测结构的基础。 2、讲授UV、IR、NMR、MS的基本原理、知识和理论;介绍它们的测定方法、图谱的特征以及基本有机化合物重要官能团在四大光谱中的特征及规律;介绍综合解析图谱的一般方法和技巧,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做到: (1)掌握UV、IR、NMR、MS的基本原理、知识,了解它们的测定方法; (2)熟悉基本有机化合物重要官能团在UV、IR、NMR、MS光谱中的特征及规律; (3)能够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初步推测它们的波谱学主要特征(UV、IR、NMR、MS); (4)掌握图谱解析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5)了解标准图谱的应用。

吉大21年3月《波谱分析》复习资料

波谱分析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题 1. 电子跃迁 电子跃迁本质上是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离子或分子)中电子的一种能量变化。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粒子的外层电子从低能级转移到高能级的过程中会吸收能量;从高能级转移到低能级则会释放能量。能量为两个能级能量之差的绝对值。 2. Lambert-Beer 定律 是说明物质对单色光吸收的强弱与吸光物质的浓度和液层厚度间的关系的定律,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是紫外—可见光度法定量的基础。 3. 红移 由于助色团如-0H、-0R取代作用或溶剂效应导致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叫做叫红移。 4. 助色团 有些原子或原子团,如具有n电子的基团,本身不能吸收大于200nm的光波,但它与一定的发色团相连时,则可使发色团所产生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同时使吸收强度也增加,这些基团称为助色团。 5. 增色效应 由于取代或溶剂等的改变,导致吸收峰位位移的同时,其吸收强度发生变化,增强的称增色(浓色)效应。 6. α-裂解

由未成对电子的强烈成对倾向所驱动, 引发未成对电子α位化学键均裂。 7. 分子离子 分子被电子束轰击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称为分子离子 8. 屏蔽效应 感生磁场对外磁场的屏蔽作用称为电子屏蔽效应。 9. 减色效应 取代或溶剂的影响,吸收强度减小的效应。 10. 弛豫 高能态的核放出能量返回低能态,维持低能态的核占优势,产生NMR谱,该过程称为弛豫过程。 二简答题 11. 分子轨道包括哪几种? (1)σ轨道:分子轨道绕键轴转动,不改变符号和大小的分子轨道,在轨道上运动的电子成为σ电子。 (2)Π轨道:通过键轴方向,有一个ψ等于零的节面的分子轨道,在轨道上运动的电子成为Π电子。 (3)n轨道:成键后未发生改变的轨道,在轨道上运动的电子称为n电子。12. 下列两个化合物的红外光谱有何不同?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同名6429)

波普解析模拟题(三) 一、名词解释(5*4分=20分) 1.化学位移 2.助色团 3.扫频法 4.摩尔吸光系数 5.麦氏重排 二、选择题。( 10*2分=20分) 1.可分别用作红外光谱和质谱检测器的是:() A. 相板、光电倍增管; B. 光电管、Faraday杯; C. 热电偶、光电倍增管; D. 光电管、热电偶 2. 乙醇高分辨1HNMR谱图中,由低场到高场排列的质子种类及相应峰数(括号内数字为偶合分裂峰数)为:() A. CH3 (3)—CH2 (4)—OH(1); B. CH3 (4)—CH2( 3)—OH(1); C. OH(1)—CH2(4)—CH3(3); D. OH(3)—CH2(3)—CH3(4) 3. 红外光可引起物质的能级跃迁。() A、分子的电子能级的跃迁,振动能级的跃迁,转动能级的跃迁; B、分子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C、分子振动能级及转动能级的跃迁; D、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 4. 指出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哪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为奇数() A、C6H6 B、 C6H5NO2 C、 C4H2N6O D、C9H10O2 5.下列羰基化合物中C=O伸缩振动频率最高的是:() A. RCOR’ B. RCOCl C. RCOF D. RCOBr 6. 下面化合物在核磁共振波谱(氢谱)中出现单峰的是:() A. CH3CH2Cl B. CH3CH2OH C. CH3CH3 D. CH3CH(CH3)2 7.某化合物在220-400范围内没有紫外吸收,该化合物可能属于哪一类()

A、芳香族化合物 B、含共轭双键的化合物 C、含羰基的化合物 D、烷烃 8.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晶体 9.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合适的检测波长范围为() A、400-800 nm B、200-800 nm C、200-400 nm D、10-1000nm 10. 在红外光谱中,羰基(O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出现的波数(cm-1)范围 是() A、1900-1650 B、 2400-2100 C、1600-1500 D、1000-650 三、简答题(5*5分=25分) 1.在NMR测量时,要求将样品高速旋转,为什么? 2.自旋偶合的条件? 3.红外吸收峰的数目理论上取决于分子振动自由度,而实际分数少于振动自由度,为什么? 4.核磁共振谱是物质内部什么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 5. 简述质谱碎裂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 四、推断题(15分+20分=35分) 1.某酮的分子式为C8H14O,其紫外光谱的λmax(248 nm(ε>104),试推出可能的结构式。 ) 2.根据图4-1~图4-4推断分子式为C11H20O4未知物结构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第一章 紫外光谱 一、简答 1.丙酮的羰基有几种类型的价电子。试绘出其能级图,并说明能产生何种电子跃迁?各种跃迁可在何区域波长处产生吸收? 2.指出下述各对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能吸收波长较长的光线(只考虑π→π*跃迁)。 (2) (1) 及 NHR 3 CH CH OCH 3 CH 及CH 3 CH CH 2 3.与化合物(A )的电子光谱相比,解释化合物(B )与(C )的电子光谱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乙醇中)。 (C)(B) (A) 入max =420 εmax =18600 入max =438 εmax =22000 入max =475 εmax =320003 N N N NO HC 32(CH )2 N N N NO H C 32(CH )2 2 32(CH )(CH )23N N N NO 4.苯胺在λmax 处的εmax 为1430,现欲制备一苯胺水溶液,使其透光率为30%(1cm 比色池),试问制备100ml 该溶液需取多少克苯胺? 二、分析比较 1.指出下列两个化合物在近紫外区中的区别: CH CH 3 2 (A)(B) 2.某酮类化合物,当溶于极性溶剂中(如乙醇中)时,溶剂对n →π* 跃迁及π→π* 跃迁有何影响?用能级图表示。 3.试述对二烷基苯甲酸在下面一些溶剂中的紫外光谱的区别: λ乙醚 max =277nm εmax =20600 λEtOH max =307nm εmax =19000 N R R COOH

λHCl max =307nm εmax =970 三、试回答下列各问题 1.某酮类化合物λhexane max =305nm ,其 λEtOH max =307nm,试问,该吸收是由n→π*跃迁还是π→π* 跃 迁引起的? 2. 1,1二苯乙烯(A )在环己烷中的UV 光谱与蒽(B )的UV 光谱有相当大的区别。在浓硫酸中这两个化合物UV 光谱非常相似,见表1-5,而在稀硫酸中又与环己烷中的UV 光谱相同,试问在浓硫酸中这两个化合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表1-1 化合物(A )和(B )在不同溶剂中的λma 四.计算下述化合物的λmax : 1. 计算下列化合物的λmax : 2.计算全反式西红柿烯(结构如下)的λmax 及εmax : 3.计算一叶萩碱在乙醇中的λmax : N O O 4.计算下列化合物的λmax :

波谱分析 试题及答案

波谱分析试题及答案 <波谱分析>答案 一、简要回答下列可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1、从防风草分离得一化合物,其紫外光谱在乙醇中λ=241nm。根据文献及其它光max 谱测定可能为松香酸(A)或左旋海松酸(B)。试问从防风草分离的该化合物为何物, A=217+20+5=242nm (4分) B=217+20+5+36=278nm (4分) 从防风草分离的该化合物为何物位A。 2、如何用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区别有机化合物(如1,2—二苯基乙 烯)的顺、反几何异构体, 紫外光谱法:反式紫外吸收波长大于顺式的紫外吸收波长(2分) -1-1红外光谱法:反式γ970cm 顺式γ690cm(3分) =CH =CH 33核磁共振法:反式J =12—18Hz 顺式J =6—12Hz(3分) 3、如何用红外光谱法区别下列化合物,它们的红外吸收有何异同, CHNHCHOHCHCOOH2222(1) -1 -1 -1υ 3400,3490cm, υ 3500—3200cm,υ 1725cm(4分) NHOHCO CH3CH3 CHCHC33CH(2) CH3CH3 -1 -1-1-1-1 δ1380cm单峰, δ1385cm,1370cm, δ1390cm,1365cm(4分) CHCHCH 4、比较化合物中用箭头标记的氢核,何者氢核的共振峰位于低场,为什么,

(1)后者氢核的共振峰位于低场,因为两个苯环的磁各向异性。(4分) (2)后者氢核的共振峰位于低场,因为双键的磁各向异性。(4分) 5、某化合物经MC检测出分子离子峰的m/z为67。试问,从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你可获得哪些结构信息,分子式可能为CHO、CH、还是CHN, 435745 可获得的结构信息有:该化合物的分子量为67;含奇数个氮(4分) 分子式可能CHN (4分) 45 6、在甲基异丁基酮(M=100)的质谱中,有m/z85、58、5 7、43、15和M-15等主要 碎片离子,试写出开裂过程。 +O+O O+(1)(2)CHCHC33CHCHCHCCCHCHCHCH32332m/z43 m/z15m/z100CHCH33 (4)(3)m/z85OH OC CHCHCHCHCHCCH32233 M-1m/z58 第一步裂解过程(2分),第二步裂解过程(2分),第三步裂解过程(2分),第四步裂解过程(2分) 二、已知化合物分子式为CHO,IR光谱图如下,试推断化合物结构。(10分) 882 不饱和度=5 含有苯环(1分) -1-1 不饱苯环:>3000cm 不饱和C-H的伸缩振动;泛频区单取代峰型;1600,1500 cm -1和C-C(苯环骨架)的伸缩振动;770,690 cm 不饱和C-H面外弯曲振动;单取代峰位。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复习资料指导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复习指导 广东药学院 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200 5年 5 月

目录 第一章紫外光谱… … … … …… … … … … …… 2~4 第二章红外光谱… … … … … … …… ………… 5~11 第三章核磁共振… … … … … … … …… … ……… 12~34 第四章质谱… … … … …… … … … … … … …35~41 第五章综合解析… … … …… … … … … … … …… 42~70

第一章紫外光谱 一、名词解释 1、助色团 2、发色团 3、红移 4、蓝移 5、增色作用 6、减色作用 7、吸收带 二、选择题 1、不是助色团的是: A、-OH B、-Cl C、-SH D、CH3CH2- 2、所需电子能量最小的电子跃迁是: A、σ→σ* B、n →σ* C、π→π* D、n →π*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烃类在远紫外区有吸收 B、UV吸收无加和性 C、π→π*跃迁的吸收强度比n →σ*跃迁要强10-100倍 D、共轭双键数目越多,吸收峰越向蓝移 4、紫外光谱的峰强用εmax表示,当εmax=5000~10000时,表示峰带: A、很强吸收 B、强吸收 C、中强吸收 D、弱吸收 5、近紫外区的波长为: A、4-200nm B、200-300nm C、200-400nm D、300-400nm 6、紫外光谱中,苯通常有3个吸收带,其中λmax在230~270之间,中心为254nm 的吸收带是: A、R带 B、B带 C、K带 D、E1带 7、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8、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A、紫外光能量大 B、波长短 C、电子能级差大 D、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9、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A、水 B、乙醇 C、甲醇 D、正己烷 10、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

波谱分析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五个化合物中,标有横线质子的化学位移δ最小的是: ( ) A 、CH 4 B 、CH 3F C 、CH 3Cl D 、CH 3Br 2.一个含氧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在3600~3200cm-1有吸收峰, 下列化合物最可能的是 ( ) A 、CH 3-CHO B 、CH 3-CO -CH 3 C 、 CH 3-CHOH -CH 3 D 、CH 3-O -CH 2CH 3 3.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 ( ) A 、能量越大 B 、波长越短 C 、波数越大 D 、频率越低 4.下列化合物哪些不能发生McLafferty 重排?: ( ) A 、 B 、3O C 、 D 、O 5.下面四个化合物中的C=C 伸缩振动频率最小的是 ( ) A 、 B 、 C 、 D 、 6.在紫外光谱中,下列基团属于助色团的是: ( ) A 、-NO 2 B 、 C= C C 、 -OH D 、-C=O 7.对CH 3CH 2OCH 2CH 3分子的核磁共振碳谱,以下几种预测正确的是: ( ) A :CH 2碳周围电子云密度高于CH 3碳 B :谱线将出现四个信号 C :谱上将出现两个信号 D : δCH3 >δCH2 8.在离子源中用电子轰击有机物,使它失去电子成为分子离子,最容易失去的电子是: ( ) A :电离电位小的电子 B :杂原子上的n 电子 C :双键 上的π电子 D :C-C 键上的σ电子 9.在质谱图中C 6H 6Br 2的M : (M+2) : (M+4)的比值约为是 ( ) A 、1:1:1 B 、 1:2:1 C 、 1:3:1 D 、9:6:1 10.以下五种类型的电子能级跃迁,需要能量最大的是: ( ) A 、σ→* σ B 、*→σn C 、*→πn D 、* →ππ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大全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波长为670.7nm的辐射,其频率(MHz)数值为() A、4.47×108 B、4.47×107 C、1.49×106 D、1.49×1010 2、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A、紫外光能量大 B、波长短 C、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D、电子能级差大 4、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A、σ→σ﹡ B、π→π﹡ C、n→σ﹡ D、n→π﹡ 5、n→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A、水 B、甲醇 C、乙醇 D、正已烷 6、CH3-CH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 的() A、νC-C B、νC-H C、δas CH D、δs CH 7、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8、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结体 9、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A、4 B、3 C、2 D、1 10、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 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11、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A、12C B、15N C、19F D、31P 12、苯环上哪种取代基存在时,其芳环质子化学位值最大() A、–CH2CH3 B、–OCH3 C、–CH=CH2 D、 -CHO 13、质子的化学位移有如下顺序:苯(7.27)>乙烯(5.25) >乙炔(1.80) > 乙烷(0.80),其原因为:() A、诱导效应所致 B、杂化效应所致 C、各向异性效应所致 D、杂化效应和各向异性效应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