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拉维莱特公园简析

拉维莱特公园简析

拉维莱特公园简析
拉维莱特公园简析

“解构不是拆毁或破坏,我不知道解构是否是某种东西,但如果他是某种东西,那它也是对于存在的一种思考,是对于形而上学的一种思考。” ——德里达

“解构意味着对设计任务的根本思想进行挑战,也意味着对建筑旧俗习惯的否定。” ——伯纳德?屈米

欧洲一直是景观设计的试验场,众多一流的设计师都在那里留下了出色的作品。其中位于法国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 因其独特的形象和设计理论而格外引人注目。它不仅是欧洲近现代景观设计的代表作之一,更凭借所谓“解构主义”的设计思想和另类新奇的建筑设计成为国内一些设计师广为模仿的样板。

1解构主义

1.1何谓解构主义?

说起解构主义,就不得不提起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它们是20世纪50 年代后期到6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哲学理念。结构主义坚信世界是由结构中的各种关系而不是由事物本身构成的。结构主义是建立在“形而上学”基础上的,它具有二元对立性、整体性、中心性及系统的封闭性[1]。随后,于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解构主义”一词,标志着解构主义哲学的正式确立[2]。

解构主义认为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命题中森严的等级秩序是不合理的,它强调瓦解二元对立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采用分解、消减和移置的方法使二者势均力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解构主义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经济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倡分解、片段、不完整、无中心、持续地变化等等,因而解构主义者们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特征便是对传统的审视与背叛、对社会的关注与批判[3]。

1.2解构主义在景观设计中的张力

20 世纪70 年代以后解构主义哲学渗透到建筑界,极大地影响了建筑思想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理论评论,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新的建筑思潮。

解构主义哲学在建筑领域的移植进一步也对景观设计产生影响,成为景观设计创新的生长点。解构主义哲学基于对传统的一元专制的反抗,反对个性的压制,反对科学与技术的极端迷信,进而对其进行颠覆、解体,探索建立新的城市景观形式。他们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团体,也没有统一的景观形式和建构方法,他们基于对传统的批判,反对既定的价值观念,将意义与精神重新注入到场所空间中,使城市景观富于情感。景观重新成为精神情感的表现媒介,在景观形式上体现为对纯洁机械几何体与既存僵硬秩序的否定,于是冲突、断裂、碎片、复杂、不稳定的动态空间便成为他们共同的特征。从这层意义上说,解构主义景观并不是在创造一种新思想或新风格,而是反对传统文化中的一切形而上学的东西。

1.3解构主义于设计师屈米的张力

在作为设计师、理论家和教育家的职业生涯中,伯纳德?屈米的作品重新定义了建筑在实现个人和政治自由中的角色(图1)。自20世纪70年代起,屈米就声称建筑形式与发生在建筑中的事件没有固定的联系。他的作品强调建立层次模糊,不明确的空间。在屈米的理念中,建筑的角色不是表达现存的社会结构,而是作为一个质疑和校订的工具存在。在屈米的作品中,屈米一直在反抗千百年来建筑师传统的设计方法,那就是从几何学形态上来设计立面或者平面。通过组织事件的方法,他的设计往往暗示了一种较之惯常的生活更有效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仅仅从美学和象征手法出发。建筑的责任从提供功能空间转向了组织社会活动。

屈米在20世纪70年代初任教AA建筑学院时成立了工作室和研究会,他将电影艺术、文学理论与建筑相结合,发展了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者的研究工作,为的是重新审视建筑承担的责任和加强建筑对文化的表达。这个理论在他的建筑实践中以两条线索来展开:一是揭露建筑次序与生成建筑次序的空间、规划、运动之间的传统联系。二是创造空间与空间中发生的事件的新联系,方法是通过变形、叠印和交叉程序(图2)。

屈米对建筑批判性的理解至今仍是他设计实践的中心思想。没有事件发生就没有建筑的存在,他的设计永远是提供了充满生命力的场所而不是重复已有的美学形式。这样建筑就成了一个受设计概念、城市地形和规划所界定好了的伯纳德?屈米的建筑思想:

概念一非熟悉性的科技(Technologies of Defamiliarisation)

概念二城市冲击的调和(The Mediated Metropolitan Shock)

概念三解结构(De-structure)

概念四重迭(Superimposition)

概念五交叉性的规划(Crossprogramming)

概念六事件(Event):转换点(The Turning Point)

2解构主义的明灯

2.1诞生,拉?维莱特

公园所处的巴黎城市的东北角,是远离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带,这里人口稠密而且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1867年此处兴建了牲畜屠宰场及批发市场, 随着城市的发展,其周围逐渐形成一个混乱不堪的聚居地。法语La Villette 就

是“小城”的意思[5]。1973 年10 月屠宰场关闭之后,德斯坦总统提议兴建一座大型的科技、文化设施,包括北面的国家科技展览馆及南面的音乐城和公园[6]。密特朗总统执政时期,拉?维莱特公园进入真正的实施阶段[5],并列为纪念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而在巴黎兴建的九大“总统工程”之一[6]。

1982年,在密特朗总统的提议下法国文化部举办了拉?维莱特公园的国际设计竞赛。为了确保竞赛评审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大赛的评审会主席由世界著名的巴西景观设计师布雷?马克斯(Roberto Burle Marx) 担任,评委大多数也是国外知名的设计师。在来自37个国家的471 件作品中,评委们初选出9个优秀方案经过深化后参加第二轮评选,具有法国和瑞士双重国籍的建筑师屈米(Bernard Tschumi) 最终胜出成为公园的总体设计师

2.2溶解在城市中的拉?维莱特

拉?维莱特公园面积约55公顷,是巴黎市区内最大的公园之一。园址上有两条开挖于十九世纪初期的运河,东西向的乌尔克运河(Canal de l’ O urcq)主要为巴黎的输水和排水需要修建的, 它将全园一分为二,分成了南北两部分。北区有国家科技展览馆,展示科技与未来的景象;南区有钢架玻璃大厅和音乐城,以艺术氛围为主题。南北向的圣德尼运河(Canal deSt . Denis)是出于水上运输之需,从公园的西侧流过。这两条近乎直交的运河成为了公园与城市熔融的纽带,同时也是公园重要的景观构成要素,作为线系统的组成部分张显着解构主义的魅力[5]、[6]。

公园位于巴黎的东北角,位置并不靠近市中心,但是巴黎发达的交通系统让公园牢固地镶嵌在城市的像框之中(图4、5)。巴黎的环城公路和两条地铁线都经过公园的所在地,设计师巧妙的利用了这种交通优势,把公园的出入口设计在地铁出入口的旁边。当游客游览完南北有1000多米长的公园后,能在公园的另一端方便地坐到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人性化的交通设计。

图4 拉维莱特与其周围的城市环境图5 拉维莱特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2.3解析、解构拉?维莱特公园

2.3.1创意、创意、创意

拉?维莱特公园诞生的时代,正值法国园林复兴运动的初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论是拉?维莱特公园的业主还是设计师屈米,都意在创造一个与以往园林风格大不相同的作品,一个21世纪公园的样板。

大赛的设计要求明确指出: 要将拉?维莱特公园建成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广泛及多元文化特征的新型城市公园;它将是一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无法归类”的、并由杰出的设计师们共同完成的作品(图6)。

在实际设计中,屈米也在追求一种与传统园林截然不同的效果,他提出了一个空间上以建筑物为骨架、以人工化的自然要素为辅助、自然景观与建筑相互穿插的建筑式的景观设计方法, 采用了一种独立性很强的、非常结构化的布局方式, 以点、线、面三个分离的体系重叠在整个园址上,构图十分严谨和紧凑。

2.3.2三大系统撑起解构主义旗帜

公园被屈米用点、线、面三种要素叠加,相互之间毫无联系,各自可以单独成一系统。

三个体系中的线性体系构成了全园的交通骨架,它由两条长廊、几条笔直的种有悬铃木的林荫道、中央跨越乌尔克运河的环形园路和一条称为“电影式散步道”的流线型园路组成。东西向及南北向的两条长廊将公园的主入口和园内的大型建筑物联系起来, 同时强调了运河景观。长廊波浪型的顶篷使空间富有动感,打破了轴线的僵硬感。长达2km的流线型园路蜿蜒于园中,成为了联系主题花园的链条。园路的边缘还设有坐凳、照明等设施小品, 两侧伴有10~30m 宽度不等的种植带,以规整式的乔、灌木种植起到联系并统一全园的作用。

在线性体系之上重叠着“面”和“点”的体系。面的体系有10 个象征电影片段的主题花园和几块形状不规则的、耐践踏的草坪组成,以满足游人自由活动的需要。点的体系由呈方格网布置的、间距为120m 的一组“疯狂物”(Folies)构成。这些采用钢结构的红色建筑物给全园带来明确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并与

草地及周围的建筑物对比十分强烈, 因而非常突出。这些造型各异的红色“疯狂物”以10m 见方的空间体积为基础进行变异,从而达到既变化又统一的效果。“疯狂物”有些与公园的服务设施相结合因而具有了实用的功能;有的处理成供游人登高望远的观景台;那些与其它建筑物恰好落在一起的“疯狂物”起着强调了其立面或入口的作用;其它的是并无实用功能的雕塑般的添景物。屈米不仅以这些小尺度的红色建筑物书写着20世纪的建筑发展史,同时也给20世纪的景观发展史写下了特别的一页。

图6 folies所体现的无法归类的解构主义图7 点、线、面系统

2.3.3主题公园,继续解构

与凡尔赛中的小林园一样,主题花园也是拉?维莱特公园中最有趣和吸引人的地方,它满足了不同文化层次及年龄游人的需要。

“镜园”是在欧洲赤松和枫树林中竖立着20 块整体石碑,一侧贴有镜面,镜子内外景色相映或趣,使人难辩真假;“风园”中造型各异的游戏设施让儿童体会微妙的动感;“水园”着重表现水的物理特性, 水的雾化景观与电脑控制的水帘、跌水或滴水景观经过精心安排, 同样富有观赏性, 夏季又是儿童们喜爱的小泳池;“葡萄园”以台地、跌水、水渠、金属架、葡萄苗等为素材,艺术地再现了法国南部波尔多地区的葡萄园景观; 而下沉式的“竹园”为的是形成良好的小气候, 由30 多种竹子构成的竹林景观是巴黎市民难得一见的“异国情调”; 处于竹园尽端的“音响圆厅”与意大利庄园中的水剧场有异曲同工之妙;“恐怖童话园”是以音乐来唤起人们从童话中获得的人生第一次“恐怖”经历;“少年园”以一系列非常雕塑化和形象化的游戏设施来吸引少年们,架设

在运河上的“独木桥”让少年们体会走钢丝的感觉; 最后,“龙园”中是以一条巨龙为造型的滑梯,吸引着儿童及成年人跃跃欲试。“镜园”、“恐怖童话园”、“少年园”和“龙园”是由屈米设计的[5]。

图8 拉维莱特公园中的主题花园

2.4人的参与让公园的张力释放

如果公园里没有人,公园永远是一座冷冰冰的雕塑。

公园在建造之初,它的目标就定为:一个属于21世纪的、充满魅力的、独特并且有深刻思想意义的公园。它既要满足人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时又是体育运动、娱乐、自然生态、科学文化与艺术等诸多方面相结合的开放性的绿地,并且,公园还要成为各地游人的交流场所。

拉?维莱特公园对外开放之后, 吸引了大量的游人, 达到了要将成年人、尤其是工作人口吸引到公园中来的目的。其中当然也有科技馆、电影城、音乐城所起到的作用[7]。

沙丘园把孩子按年龄分成了两组,稍微大点的孩子可以在波浪形的塑胶场地上玩滑轮、爬坡等,波浪形的侧面有攀爬架、滚筒等,还在有些地方设置了

望远镜、高度各异的坐凳等游玩设施。小些的孩子在另一个区域由家长陪同,可以在沙坑上、大气垫床,还有边上的组合器械上玩耍。龙园有抽象龙型的雕塑在园中穿梭,孩子们在龙的上面上窜下跳。空中杂技园有许多大小各异的下装弹簧的弹跳圆凳,孩子们在上面蹦跳,为找身体平衡,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杂技动作。乐园里欢笑不断,为公园带来了欢快、热闹的气氛。

26个鲜红的folies除了作为标志点和某些特殊功能外,里面还安排了许多活动。作为信息中心、小卖饮食、咖啡吧、手工艺室、医务室之用

拉维莱特公园是开放的城市绿地,公园中随时都充满着各种年龄、各种背景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青年人在草地上踢球、在铺地上玩滑轮,儿童在主题园中游戏,老人在咖啡店外的大遮阳伞下品着咖啡,各地来的游人或徜徉在绿荫与阳光中,各异的主题园带来了惊喜,或参加公园安排的丰富活动……公园充满了城市居民与各地游客互相看、同欢乐的乐趣与生机。

以独特的甚至被视为离经叛道的设计手法,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宜赏、宜游、宜动、宜乐的城市自然空间[8]。

图9 拉维莱特公园里的人们

3从法国传统园林到城市现代公园

法兰西是一个既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又勇于创新的民族。17 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始终是法国人的骄傲, 但是他们并没有局限于对传统园林形式的模仿, 而是将其传统作为创新的基础。拉?维莱特公园正是这种基于传统的创新。它延续了传统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并将这些构成要素及手法进行分解、概括、抽象、引伸的再创造,但却在形式、布局和采用的技术等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屈米运用了大量建筑元素作为具体的表达形式。传统法国园林中由绿篱、雕塑所形成的“点”变成了一个个红色的构筑物;用林荫大道、树墙构成的“线”变成了由建筑形成的廊架;用丛林、花坛、水池等表现的“面”则变成了大面积的草地和铺装广场。

与凡尔赛中的小林园一样,主题花园也是拉?维莱特公园中最有趣和吸引人的地方。

4理性地看待拉?维莱特公园的解构[9]

1) 对城市公园绿地传统意义上的解构。

屈米突破传统城市园林和城市绿地观念的局限,把它当作一个综合体来考虑,强调文化的多元性、功能的复合性以及大众的行为方式。屈米认为公园应该是多种文化的汇合点,在设计上要实现三种统一的观念,即都市化、快乐(身心愉悦) 、实验(知识和行动) 。

2) 对传统园林布局、构图形式的解构。

屈米抛弃传统的构图形式中诸于中心等级、和谐秩序和其他的一些形式美规则,通过“点”、“线”、“面”三个不同系统的叠合,有效地处理整个错综复杂的地段,使设计方案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和可塑性。

3) 对建筑功能确定性和结构形式的解构。

屈米设计的“疯狂物”——folies ,消解了它的具体功能,它在功能意义上具有不确定性和交换性。它造型奇特,不具有特定功能,消解了传统构筑物的结构形式以及功能的互换性和因果关系。在这里形式没有服从功能,功能也没有服从形式。“建筑不再被认为是一种构图或功能的表现”,空间成为了一种“诱发事件”。

4) 对历史文脉的摒弃和建筑形式符号与意义的解构。

屈米摒弃历史要素的符号意义,专注于文化的分歧性与事件的偶发性。他的设计反对整体协调一致,鼓励内部一致及意义分解。

5反思、反思、反思

5.1解构主义对现代景观的启示[9]

1) 对传统理性思维模式和既定价值观念批判的态度。

解构哲学和解构建筑企图突破一切传统的、固有的观念和理性的思维模式,反对思想观念里的一切形而上学的东西,反对权威和一切先验的形式。在设计中排除理性思维主导模式,设计思路从个人出发,强调个性,随机偶然因素,“形式追随幻想”。

解构主义这种对传统单一思维模式突破的思维,给景观设计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审美形式和法则。这在“千城一面”盲目抄袭和滥用传统符号的城市景观设计现状面前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给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注入了一种新的血液,提供一种新的设计观念。

2) 对建筑功能空间确定性的解构和对空间中事件及行为诱发和组织的强调。

屈米对建筑空间具有明确功能传统意义上的建筑本质提出了质疑,提出一种混沌理论,即建筑的非功能特性理论,而强调空间在运动过程中的活动和事件的诱发。屈米认为“没有事件就没有建筑,没有运动就没有建筑”,“建筑不再是以前的功能和形态的建筑,只有在建筑的周围和内部唤起事件和计划,才能称其为建筑”,并且要求“应当放弃功能和形态”[5]。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漠视形态和功能的意义,通过建立层次模糊、不明确的空间和变形、交叉叠加的手法来强调偶然、不确定因素对事件的诱发以及空间与空间中发生事件的联系。在这里,“建筑的责任从提供功能空间转向组织社会活动”[6],诱发和组织事件。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强调大众行为交往的环境景观设计中,屈米的这一观点具有很强的指意义。

3) 对空间结构体系和形式系统的解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设计美学系统。

解构主义打破传统空间布局和构图形式意义上的中心、秩序、逻辑、完整、和谐等西方传统形式美原则,通过随意拼接、打散后冲突性的布置叠加,对空间进行变形、扭曲、解体、错位和颠倒,产生一种散乱、残缺、突变、无秩序、不和谐、不稳定的形象。它与以往空间形态设计中所强调的纯洁、中心等级、秩序逻辑、和谐稳定的形式美原则背道而驰。

这种变形和反形式美形象的出现,对传统的形式美规律和原则提出了巨大

的挑战,对新的空间形式进行探索。被解构后的形象被认为是界于建筑、景观和别的艺术形式的那个“之间”,因为它们既具有某些建筑的构筑形象,更象雕塑和装置艺术或别的什么形象。解构主义的解构手法和形式语言直接被现代景观设计所利用。它进一步扩大了景观设计的艺术视野,丰富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形式语言。“解构主义的裂解、悬浮、消失、分裂、拆散、移位、斜轴、拼接,也确实产生了某种特殊的不安感”。

5.2反思中国景观设计现状

反思中国现代城市园林建设,似乎更多地停留在城市绿地的观念上,园林形式和表现手法都显得十分陈旧而单调。在园林与城市关系的处理上,不是像西方那样以城市建筑作为园林的参照点,而是采取了回避、遮挡的处理手法,寻求园林与城市环境的格格不入,并在园内另建园林建筑来与园林环境相协调。这种处理手法难以满足创建现代城市景观的要求。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中国传统园林中巧妙的空间处理手法如何运用到现代城市

中来?怎样认识园林与自然,建筑与园林建筑、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景观的关系? 拉?维莱特公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5]。

景观原理一 教学内容(第7-11周)

景观原理一教学内容(第7-11周) 一、讲课内容: 第一讲:西方“景观”一词的来源及其涵义 第二、三、四讲:近代巴黎城市绿地系统及城市公园发展 第五讲:法国当代著名景观设计师介绍 二、建议教学参考数目 王向荣 ,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日)针之谷钟吉译者邹洪灿 ,《西方造园变迁史——从伊甸园到天然公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意)L 贝纳沃罗译者薛钟灵等 ,《世界城市史》,科学出版社,2000年 陈志华,《外国造园艺术》,河南科技出版社,2001年 童隽,《造园史纲》 (美)拉特利奇译者王求是,高峰 ,《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 (美)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译者:黄经纬 , 设计结合自然,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年10月; (美) 西蒙兹译者俞孔坚《景观设计学》 (美)西蒙兹译者:程里尧 , 大地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手册, 中国水利水电, 2008年04月; (美)斯坦纳 ;译者:周年兴 , 生命的景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第2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04月; 欧洲景观设计基金会、刘莹, 欧洲景观设计:实地调研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01) (美)特雷布 ;译者:丁力扬, 现代景观:一次批判性的回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年12月; (法)米歇尔·柯南, 穿越岩石景观--贝尔纳·拉絮斯的景观言说方式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03月;

瓦尔德海姆、刘海龙、刘东云, 景观都市主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2011年 科纳(作者), 吴琨(译者), 韩晓晔(译者),论当代景观建筑学的复兴 特雷布(作者), 丁力扬(译者)现代景观:一次批判性的回顾 查尔斯?E?利特尔(Charles E.Little)、余青、莫雯静、陈海沐, 美国绿道,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卢卡?玛利亚?弗朗西斯科?法布里斯、戴菲、李保峰, 自然之子:美国当代风景园林大师理查德?哈格作品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三、课程重点: 第一、二讲西方景观涵义及欧洲景观学教育发展与现状 一)西方“景观”概念 1.1 “景观”词义的来源及其演变 a. 日耳曼语系的“景观”释义: 德语:Landschaft 产生于8世纪末,是指真实存在的某个地域或地区。 荷兰语:Landschap 产生于1481年,从土地、乡间和地域等原始意义演变为区别于人物肖像画及静物画等种类的陆地自然风景画; 古英文:Landskip 产生于1598年,是指艺术范畴内风景画及田园诗术语;荷兰语Landschap作为描述自然景色特别是田园景色的绘画术语引入英语,最后演 变为现代英语的Landscape(1603) b. 拉丁语系的“景观”释义: 法语:Paysage (古法文为:Pésage)是由16世纪的画家创造的一个新词,该词在1549年第一次出现在Robert Estienne法语-拉丁语双解词典中,意为一个景色优 美地方的绘画表现,即风景画。 意大利语:Paesaggio产生于1552年; 西班牙语:Paisaje 葡萄牙语:Paysagem 1.2 “景观”词义 它包含两个概念: -地理概念:指与土地有关的空间环境和资源,通常是指的是大自然或乡村的景观资源。 最早提出的景观概念并不包含我们后来提出的城市景观; -审美概念:指能使观察者产生愉悦情感的视觉体验。 涵义: a. 真实存在的某个景色优美的地域或地区; b. 某个景色优美的地域或地区的绘画表现,或是人类对该处环境的观察与内心感受; 前者强调景观是围绕人之间的环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区域; 后者则强调人对环境的观察和理解,是一个含有主观因素的概念。

法国现代园林对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_论拉维莱特公园的空间构成_石俊魁

2013年第4期现代园艺生态绿化 法国现代园林对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 ———论拉维莱特公园的空间构成 石俊魁 白雪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海淀 100083) 摘要:在总结法国园林总体特征的基础上,对代表现代园林的拉维莱特公园进行了重点研究,就历史背景、场地概况、空间构成、 设计特色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并针对现代园林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这个话题做出了探讨。关键词:拉维莱特公园;传统;现代 风景。屈米通过一系列手法,把园内外的复杂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且满足了各种功能的需要。他的设计由点、线、面3层基本要素彼此交叉重叠后形成公园的新的结构体系,重点放在点、线、面3个体系之间相互关系的处理上,使它们彼此之间或覆盖、或延续、或断开,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点”是40多个布置在公园中120 m×120m方格网交汇处耀眼的红色建筑—— —Folie;“线”由公园东西、南北2个方向上的轴线,几条笔直的林荫路和一条贯穿全园主要部分的流线型游览路线构 成; “面”则包括镜园、恐怖童话园、风园、雾园、龙园、竹园等10个主题小园和其它场地、 草丛及树丛[2](图2,图3)。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公园原有的十字格局更具 活力。 3.2点线面构成3.2.1点的构成:这是不同于其它公园之处,每隔120m就出现一个以红色金属为材的构筑物,给全园带来了明确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每个构筑物都是在以边长为10m的立方体构成空间体积中进行变异,有些与公园服务设施相结合而有了实用功能,有的处理成观景台,有的正好与建筑落在一起起着强调入口或立面的效果,有些作为餐馆、展厅、售票厅、信息中心、小卖饮食、手工艺室,还有一些是随游人的行为而产生了不同的功能,无人情况下还有着雕塑性作用(图4)。3.2.2线的构成:公园沿圣迪尼运河南北走向设置了波形走廊,在交通上把科技馆、音乐城与多功能大厅联系起来,并为游人提供遮荫避雨的步行通道(图5),在景观上从南到北贯穿了整个公园,步行于高架的波形走廊上,可以步移景异地观览整个公园的景观。沿东西向 的乌尔克苏运河也设置了现代的架廊,以利用笔直通畅的运河景观(图6)。园内林荫道有的利用现状,有的为构图需要。另外,公园内加设的弯曲小径,增加了公园的变化感,不仅根据游人的视野景观将一系列的娱乐空间、庭院等串联起来,成为一条有趣的游览线路,也能更好地引导交通(图7)。 1 历史背景拉维莱特公园设计之前,这里是巴黎的中央菜场、屠宰场及杂货市场。百年市场被迁走以后,德斯坦总统建议把其建成1座公园,后来密特朗总统又把其列为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巴黎建设九大工程之一,并要求把拉维莱特建成一个属于21世纪的充满魅力、独特的并且有深刻思想含义的公园,它既要满足人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时又是体育文化、娱乐、自然生态、工程技术、科学文化与艺术等诸方面相结合的开放式的绿地,此外公园还要成为世界各地游人的交流场所[1]。于是1982年举办了公园的设计竞赛,在47l件作品中,屈米的方案中奖。2场地概况拉维莱特公园位于巴黎东北角,远离城市中心区,周边人口稠密且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公园规 划范围55hm2,绿地面积35hm2。场地内有2条相互垂直的运河,是园址上已有的最重要的景观构成要素。应当说,拉维莱特公园是个有相当难度的设计,因为公园的占地很大,园区内保留着原有的大尺度建筑物和水渠,北部科技工业馆先于公园设计,是典型的高技派(图1),南部音乐城的设计与公园设计差不多同时进行,加剧公园设计难度。3空间构成3.1总体构成拉维莱特公园与凡尔赛宫花园建造的前提条件不同,凡尔赛宫花园画地为园,而拉维莱特公园是改造用地,除了已有的科技馆和音乐厅,公园内还要建露天剧场、展厅、影院、餐馆、健身俱乐部等名目繁多的文娱设施,因而在原则 上更重视体现文化创造,而不是强调一般的公园自然輩 輯訛

拉维莱特公园简析

“解构不是拆毁或破坏,我不知道解构是否是某种东西,但如果他是某种东西,那它也是对于存在的一种思考,是对于形而上学的一种思考。” ——德里达 “解构意味着对设计任务的根本思想进行挑战,也意味着对建筑旧俗习惯的否定。” ——伯纳德?屈米 欧洲一直是景观设计的试验场,众多一流的设计师都在那里留下了出色的作品。其中位于法国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 因其独特的形象和设计理论而格外引人注目。它不仅是欧洲近现代景观设计的代表作之一,更凭借所谓“解构主义”的设计思想和另类新奇的建筑设计成为国内一些设计师广为模仿的样板。 1解构主义 1.1何谓解构主义? 说起解构主义,就不得不提起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它们是20世纪50 年代后期到6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哲学理念。结构主义坚信世界是由结构中的各种关系而不是由事物本身构成的。结构主义是建立在“形而上学”基础上的,它具有二元对立性、整体性、中心性及系统的封闭性[1]。随后,于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解构主义”一词,标志着解构主义哲学的正式确立[2]。 解构主义认为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命题中森严的等级秩序是不合理的,它强调瓦解二元对立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采用分解、消减和移置的方法使二者势均力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解构主义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经济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倡分解、片段、不完整、无中心、持续地变化等等,因而解构主义者们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特征便是对传统的审视与背叛、对社会的关注与批判[3]。 1.2解构主义在景观设计中的张力 20 世纪70 年代以后解构主义哲学渗透到建筑界,极大地影响了建筑思想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理论评论,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新的建筑思潮。 解构主义哲学在建筑领域的移植进一步也对景观设计产生影响,成为景观设计创新的生长点。解构主义哲学基于对传统的一元专制的反抗,反对个性的压制,反对科学与技术的极端迷信,进而对其进行颠覆、解体,探索建立新的城市景观形式。他们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团体,也没有统一的景观形式和建构方法,他们基于对传统的批判,反对既定的价值观念,将意义与精神重新注入到场所空间中,使城市景观富于情感。景观重新成为精神情感的表现媒介,在景观形式上体现为对纯洁机械几何体与既存僵硬秩序的否定,于是冲突、断裂、碎片、复杂、不稳定的动态空间便成为他们共同的特征。从这层意义上说,解构主义景观并不是在创造一种新思想或新风格,而是反对传统文化中的一切形而上学的东西。

法国景观设计师

1、阿兰普罗沃斯 法国当代著名风景园林设计师,以其独特的设计思想,创造出众多富含精神品质的园林空间,他多次获得国内外风景园林设计大奖,受到业界广泛赞誉。在多年的规划设计实践中,普罗沃斯的设计风格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并最终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阿兰·普罗沃斯风格。 阿兰·普罗沃斯把自然分为4类:第一自然, 是纯正的大地:上帝是景观师,土地是艺术家。第二自然,是人类耕种的成果,是真正后天形成的景观,不可避免的与农业有关:农民是耕作景观天才的创造者。第三自然是花园,大自然在其中成为创造的源泉。全球化和“城市的普及”将我们推向了第四自然,一种新形式、融合了生态概念和博物馆布景概念的大尺度秀美风景,在那里,当家做主的是科学家。 泰晤士河坝公园,是自Achille Duchesne时期一百多年以来,英国第一个由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公园。它是由Groupe Signes和PateT aylor与ARUP ingeneurs共同设计完成的。极具现代感的规划包含对宽阔的港口的复兴和重建,与此同时还要求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创造一个内容丰富,风景宜人的公共空间和美好的未来发展框架。下沉式线性植物园两边是种满植物的景墙。其尽头是一个天棚结构建筑物,在这里可以一览泰晤士河坝风景。公园内存在两个完全不同的风格景观区域:大片草坪和拥有微气候更私密的,带有景墙的植物园。此项目得到了诸多奖项。

吉尔克莱芒 出身于农学和园艺学的吉尔·克莱芒堪称是一位造诣很深的植物学家。他一反法国传统园林将植物仅仅看做是绿色实体或自然材料的建筑式设计理念,而是将自然作为园林的主体来看待,研究新型园林的形态。他认为:人们过去建造的那些花园实际上和建筑一样,是对人类征服自然的一种炫耀。 他的设计理念在旅途中逐渐积累,也逐渐成熟稳定,并且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方式,来阐述他的学术观点,并不断扩展他的思维空间。每当他旅行回来,都带回要用综合和交流的方法产生的强烈思想感情。 是安德烈·雪铁龙汽车制造厂搬迁之后,在面积为45 hm2的工业弃地上兴建的城市新区中的公园,总面积约14hm2,与加维尔沿河路(quai de Javel)相接。在规划布局上,雪铁龙公园与巴黎原有的荣军院广场、战神广场和巴黎植物园的中心花园一样,都是处在与塞纳河相垂直的轴线上。雪铁龙公园面积有限,又呈现与众不同的"X"型,却因奇特的构图和丰富的园景而令人瞩目。

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及其表意的分析

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及其表意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7-07-19T16:39:03.6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作者:林炳斌[导读] 摘要:铺装形式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园林的美观性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含有铺装形式的园林设计是构成城市环境的主要内容。本文从铺装形式的发展、符号表达、文化表达三方面进行简要地阐述。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510655 摘要:铺装形式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园林的美观性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含有铺装形式的园林设计是构成城市环境的主要内容。本文从铺装形式的发展、符号表达、文化表达三方面进行简要地阐述。 关键词:园林设计; 铺装形式; 符号; 文化 引言: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人们对于生活坏境越来越重视,城市园林的发展变得更加重要。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也被人愈加关心。每一种铺装形式展现一种艺术形式,虽然铺装类型有限,但铺装的图案多种多样,呈现不同的含义,彰显出不同的设计理念。 1.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的发展 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是在古代就存在的,到现在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古代的人们就开始重视房屋地铺。当时的材料缺乏,手工艺技术不过关,依然阻挡不住地铺的艺术魅力。当时地铺所造成的美感与修饰效果现在看来仍望尘莫及。国外的铺装在历史上大多以石材为主,结合环境搭配展现历史文化。国内的铺装形式大多就地取材,人们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水平,造就了一幅幅不朽的历史画卷。主要体现在宫殿寺庙等皇家场所,譬如,紫禁城中方砖大块,整齐对称,格局大气庄重,龙图腾的展现不仅体现皇家威仪还显示了当时的技术水平。在其他私家园林中,地铺风格不同,小巧中见精细,纹路流畅考究,结合文化元素,体现历史氛围。现代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是通过不同的材料在地面上进行组装拼接,在公园广场上等地点进行使用。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不仅可以作为路标,给出行的人们指引道路方向,还可以和整体园林环境结合,美化园林,增加人们舒适度,使人身心舒畅。园林道路上应用的铺装形式与周围的树木、房屋,河流相映衬,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相较于现代城市道路中的四通八达、车水马龙,带给人的快节奏、紧迫感,园林中的道路蜿蜒曲折,意境悠长,让人在浏览景色中放慢脚步,体会大自然的魅力。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更具有人文气息。 2.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的符号表达 园林设计中铺装是由多种符号表达而成的。这里的符号是指表达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像文字、语言、物品、形体等。文字是人们沟通交流的符号,语言是多样化的、较准确的符号形式,或通过人们赋予的形体符号表达出不一样的含义,物质变成符号是人们所赋予的不同的意义,譬如像学校的校徽。 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的符号表达多种多样,其中的数字几何纹路的符号,大气直观的展现图案样式,技术相较于其他来说简单一些,这种形式在古代曾被广泛应用。譬如拙政园的地铺图案,简单勾勒的线条,大多都是方形和圆形的,从方形上来看大气、舒服,圆形图案来看,俏皮有活力。天体纹祥符号也是古人曾经使用的一种园林设计中的铺装形式,天体一般指太阳和月亮,但都比较少见。运用动物符号也是常见的铺装形式,常见的动物有鹤、鹿,鱼。鹤外形魅力,气质优雅大方,在古代是视为祥瑞的动物之一。用鹤来做园林设计中铺装图案是来表达健康长寿的意思。鹿和福禄寿中禄同音,寓意财源滚滚。而鱼则表示年年有余,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子孙满堂、生活幸福。植物符号应用到园林设计的地铺中,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植物主要表达人的气质品德,像石榴,表意多子多孙,桂花,祥和富贵,植物间的种类搭配也是很有讲究的,桂花和桃组合在一起意味着长寿。在园林设计地铺中梅松竹较为常用,用来表达人的气节,健康长寿。还有寿字也经常被用到。不同的园林空间上的安排搭配,也具有不一样的含义,譬如我国的“一池三山”。物品的造型、大小也都有特殊的含义,著名的位于法国的雪铁龙公园,是当代园林中的佼佼者,它把古典园林风格和常用的符号有效结合。园林设计者还可以凭借所建园林的主要形态,进行创造融合到其中,赋予其不一样的含义,展现多种方式的艺术形式,它是表达出了园林设计人员的一种理念,它不受任何艺术所束缚,更加自由,所能表述的含义和范围更加宽泛,游人对其含义可进行多样化解读,没有具体框架限制。还有就是对常用的符号进行重新定义,调整模式架构,重新组合,像在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中颜色的搭配,色彩的有效利用可以引导人们的情绪,体现园林不同的意境氛围,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现。在色彩的选择上,不同的环境选择相适应大众所能接受的色彩,一般暖色表达温暖,幸福,冷色表达安静优雅利用其中的搭配和冲突达到铺装颜色的调节。 园林设计中铺装是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园林的作用不光是保护城市环境,还为人们提供了与大自然接触、放松的地方。无论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是怎样的,人们不管看重湾仔表现形式,还需要的是一种体验上的感受,所以就要求设计者在铺装内涵上加以表达,展现强烈的文化特征。园林铺装中的纹样形式和动植物的表达形式都可以展现历史的文化,也是另一种方式的文化传承。园林拼铺的方式把现代艺术和古代结合起来,或者是不同人、物、景都可以体现不同的文化内涵,让人们在欣赏之余感受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在景观园林的建设中,了解所在城市的文化背景,对物料,颜色等来设计地铺,展现不同的城市内涵。譬如某英雄纪念馆,一般以冷色调为主,对称的格局,方形图案,大尺寸的色调运用,展现大气肃穆的氛围,使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充满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像在常州淹城中的孔子像前地面布局,地铺物料采用竹子,把论语的经典镌刻其上,使来往的游人身临其境,具有极大的文化教育意义。在园林铺装设计中,也充分展现城市文化的特点,展现地域魅力,对传统模式的设计进行创造,展现当地特点,新方法,新思路,把握地铺的内涵。 4.结语: 园林设计中的铺装形式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也在发展着,不局限于传统的设计模式,结合现代城市的特点进行创新性架构,不仅丰富了人们文化内涵,还在艺术层面上都得到了发展。通过对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多种方面的了解,全面的分析了其设计要素及其意境表达,使地铺方式在发展中更加满足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常富,李小马,韩东.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方法与关键问题[J].生态学报,2010,30(19): [2] 鲁敏,程正渭,王金江.城市公园的地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合——齐河晏子公园景观规划概念设计[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9(2). [3] 李晓颖,马芸.城市公园主题的确立与表达——以河北省迁西县东山公园为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4] 承钧,张丹.城市公园设计中文脉的体现[J].中国园林,2010(010):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解析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解析(图) 来源:《园林》作者:张莺、邢箴日期:[2006-4-11]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解析(图)

来源:《园林》作者:张莺、邢箴日期:[2006-4-11] 城市公园通常被作为城市居民的室外活动场,并旨在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人居环境。笔者考察参观了欧洲的一些城市公园后,发觉公园也并非只是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各国的旅行者也喜欢到这里来休憩、感受城市特色,与当地居民交谈,了解不同的民风。有特别魅力、特别知名的城市公园尤其吸引了旅游者的到来,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就是一例,无论是对园林景观有独到眼光的专业人士还是观光度假的游客都几乎无不来者。它的建造形式、景观早已被国人熟知,笔者在这里谈的是它不为人熟知的另一方面:为旅游者的考虑。拉维莱特公园不仅仅是一个有魅力的、吸引人的公园,而是一个场所:一个城市的客厅,城市居民用以展示自已特色、招待客人的场所。 公园的建造背景 拉维莱特公园建造于“解构主义”这一艺术流派逐渐被广大设计师认可的年代。1982年,举办了国际性的公园设计竞赛,最后,建筑师屈米(BernardTschumi)的方案中奖了。解构主义是当时非常新派的艺术思潮,将既定的设计规则加以颠倒,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经济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倡分解、片段、不完整、无中心、持续地变化等等,认为设计可以不考虑周围的环境或文脉等,给人一种新奇、不安全的感觉。 拉维莱特公园是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巴黎建造的九大工程之一,1974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大市场,当时的牲畜及其它商品就是由横穿公园的乌尔克运河运送。公园位于巴黎的东北角,位置并不靠近市中心,但是有多条地铁和公交线路到达,公园的南北都有站点,当游客游览完南北有1000多米长度的公园后,能在公园的另一端坐到车,也确实是一个人性化的交通设计了。 公园在建造之初,它的目标就定为:一个属于21世纪的、充满魅力的、独特并且有深刻思想意义的公园。它既要满足人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时又是体育运动、娱乐、自然生态、科学文化与艺术等诸多方面相结合的开放性的绿地,并且,公园还要成为各地游人的交流场所。建成后的拉维莱特公园向我们展示了法国的优雅、巴黎的现代、热情奔放,具体

法国城市建设的六种态度

坦诚写意突破理性尊重大国——法国城市建设的六种态度 ?作者:路露来源:徒步阅读世界景观与设计浏览:189 ?摘要:法国城市建设的诸多方面被视为典范。本文以巴黎、里尔参观考察所得为基础,通过探讨法国城市建设的态度解析其城市建设的成功。 Abstract: There are a lot of successes in French cit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e xplains these successes by discussing the attitude towards to city construction,base d on th e information getted from the traveling in Paris and Lille. 关键词:法国、巴黎、里尔、城市建设、态度 Key words: France,Paris,Lille,City Construction,Attitude “一路行来,最健全的城市还是巴黎。”(余秋雨) 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来到巴黎,准备遭遇一场经典与繁华的洗礼。谁曾想,巴黎给我的却是最平实的关于城市的解读——“健全”。 蜕去“文化之都”、“艺术殿堂”的外衣,巴黎的“健全”之处在于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在于生活与工作的兼得,在于经济与文化的贴合。 然而,这“健全”的基座,才是需要我们思考和探讨的内容。 因此,本文不谈“健全”本身,而是尝试理解城市建设的态度。即凌驾在物质世界之上的心理与精神的部分。 好在,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态度早已融入法国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从卢浮宫出发,初识这些态度,再在城市的别处重遇。 1 坦诚 卢浮宫三大镇馆之宝前人头攒动,而我们却长久地驻足于那座举世闻名的玻璃金字塔(图1)。 因为贝聿铭,让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在异国他乡也感到自豪。

拉维莱特公园平面图和拉维莱特公园介绍

面的要素就是十个主题园,包括镜园、恐怖童话园、风园、雾园、竹园等。其中的三个:沙丘园、空中杂技园、龙园是专门为孩子们设计的。沙丘园把孩子按年龄分成了两组,稍微大点的孩子可以在波浪形的塑胶场地上玩滑轮、爬坡等,波浪形的侧面有攀爬架、滚筒等,还在有些地方设置了望远镜、高度各异的坐凳等游玩设施。小些的孩子在另一个区域由家长陪同,可以在沙坑上、大气垫床,还有边上的组合器械上玩耍。龙园有抽象龙型的雕塑在园中穿梭,孩子们在龙的上面上窜下跳。空中杂技园有许多大小各异的下装弹簧的弹跳圆凳,孩子们在上面蹦跳,为找身体平衡,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杂技动作。乐园里欢笑不断,为公园带来了欢快、热闹的气氛。 26个鲜红的folies除了作为标志点和某些特殊功能外,里面还安排了许多活动。另外,公园的建筑里也安排了形形色色的活动,就连公园西南的巴黎音乐学院也推出面向大众的活动。公园丰富的游憩活动有: ⑴拉维莱特之屋和保尔大帐篷装饰成了临时的展览厅,主题是《世界文化》和《社会辩论》。 ⑵能随着投射在银幕上的画面的节奏变化而变化的电影院,节目在每个下午播放,每场持续15分钟。 ⑶一块为展示新的杂技艺术形式而永久保留的场地。 ⑷拥有巨大的1000平方米半球形银幕的电影院(节目时间是星期二至星期六的上午10点到晚上9∶30)。 ⑸在夏天的星期天的下午,在folie的周围可以随音乐起舞的场地。 ⑹“访问工作室”(visitsworkshop)全年都有著名的演奏家、诗人等来献艺,不限背景和年龄,人们都可以光顾。 ⑺国际法国语言剧院是一个非常少有的地方,在那里语言和手写结合的作品都可以找到。 ⑻另一处拉维莱特之屋和保尔大帐篷。 ⑼面向大众开放展示法国当时的创作作品的剧院。 ⑽除了授课以外,巴黎音乐学院整个学年还不断推出面向大众的音乐会,在白天或傍晚,有古典或现代的舞蹈、音乐,爵士乐等,还有即席的创作。 ⑾巨大而壮观的国家科学技术展览馆,对不同年龄分别考虑不同的场地展览。 ⑿一艘退役的潜水艇诉说自己的故事。 ⒀新型环境中的骑马。 ⒁经常有现代的新形式演出的场地。 ⒂面向2-5岁小孩的启蒙艺术学习工作室(youngchildrenworkshop),有大人陪伴和教课。 ⒃特别适合摇滚乐和国际上变化多样的各种走秀的音乐厅。 ⒄介于俱乐部和现代表演厅的场所,厅里能容纳650人听爵士乐、蓝调、摇滚等世界上许多形式的音乐。 ⒅这座建于19世纪60年代,长241米、宽86米的金属框架建筑原本是中央市场大厅,现在完美地扮演它的新角色,用于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展览、音乐节、戏剧、贸易展览等。被作为公园较大型的活动场地 之用。 ⒆音乐城:南入口处的综合性建筑,设有音乐博物馆、信息和资料中心、音乐工作室。 拉维莱特公园是开放的城市绿地,公园中随时都充满着各种年龄、各种背景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青年人在草地上踢球、在铺地上玩滑轮,儿童在主题园中游戏,老人在咖啡店外的大遮阳伞下品着咖啡,各地来 的游人或徜徉在绿荫与阳光中,各异的主题园带来了惊喜,或参加公园安排的丰富活动……公园充满了城市居 民与各地游客互相看、同欢乐的乐趣与生机。

著名大师园林景观

阿兰·普罗沃作品(一):伦敦泰晤士河坝公园 https://www.doczj.com/doc/1210863487.html,2013-12-16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作者:白杨/整理发表评论(0)中国风景园林网讯泰晤士河坝公园是伦敦二战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型公共公园,也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伦敦景观工程之一。该公园以理性和富有包容力的方式实践着伦敦东扩工程,它是伦敦公共空间的重新投资和城市废弃地再开发两者皆赢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创造生活,塑造空间”的城市公园杰作。 公园区位

公园鸟瞰 公园用地是形成于19世纪的港区,这里曾经是工业化学工厂、印染厂和军工厂。横渡大西洋的定期客轮和货轮在此处的码头停靠,周围建有大量的仓库和工业建筑。工厂被废弃后,在城市的东部形成了巨大的废弃地。为了该地区的复兴,伦敦市政府决定建设一个城市机场、商务区、大学和大量住宅的集合区域。其中心是一个公园,位于泰晤士河畔,靠近为阻挡潮水而建的大型水坝。 阿兰·普罗沃作品(一):伦敦泰晤士河坝公园 https://www.doczj.com/doc/1210863487.html,2013-12-16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作者:白杨/整理发表评论(0)

1995年由伦敦港区开发公司(LDDC)为这个公园举行了一个国际设计竞赛,以便在该地及其周围区域创造一个高质量的城市新区环境,吸引各方面的投资。竞赛要求公园不仅要体现作为城市规划当中绿色预留空间的特色,而且要满足当地居民的娱乐需要。 在超过200份的应征方案中,由塞因斯集团(Groupe Signes)提交的方案最终成为实施方案。该方案由英法两国的设计师共同参与,主持设计的是法国著名风景园林师——巴黎雪铁龙公园(ParcAndr6Citro§n)的设计者之一阿兰·普罗沃(AllainProvost)。这是是自阿希尔·杜雪耶(Achille Duchesne )之后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法国设计师首次在英国设计公园。 阿兰·普罗沃作品(一):伦敦泰晤士河坝公园 https://www.doczj.com/doc/1210863487.html,2013-12-16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作者:白杨/整理发表评论(0)

法国当今风景园林设计旗手 吉尔·克莱芒及其作品

法国当今风景园林设计旗手吉尔·克莱芒及其作品 朱建宁李学伟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腾飞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更加显著。在全球化的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大潮影响之下,以尊重自然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日益深入人心,风景园林建设事业,也随之兴起并蓬勃发展。由于大众及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工程建设项目的日益增多,风景园林设计师,已成为可以名利双收的"明星",并逐渐遭到他人的觊觎。在本专业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都纷纷涌入这一行业。然而,在普遍的"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和"急功近利"的功利思想影响下,大量的作品以矫揉造作或简单抄袭、东拼西凑并粗制滥造的面目出现,造成我国的风景园林行业面临百花齐放却良莠不齐、兴旺发展却鱼龙混杂的局面。 事实上,风景园林是一个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边缘学科和影响因子众多、成长周期漫长的系统工程。要求掌握全面的生物学、生态学、社会学、艺术、建筑、美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与技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以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任何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片面的认识观点只能加剧行业的复杂性与混乱程度,终将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桎梏。 面对大量的工程建设项目和各行各业、境内境外设计人员的涌入与竞争,各国的风景园林师都在思考着如何确立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并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当今的法国风景园林师而言,在行业名称上,他们不再像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先辈们那样,努力给自己贴上" × × 建筑师"或" × × 规划师"的标签,借此来赢得自身的社会地位。反而拾起了园丁这个古老而一度遭到唾弃的名称,甚至以农民自居。表现出来的是:他们一方面将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乡村景观、农业荒地及农民生存等棘手问题;另一方面是更加注重植物景观的营造,尤其是适应性强、管理粗放的野生植物和草本植物,甚至是外来植物的进一步引种驯化。其实质是探讨在当前倡导保护自然与生态环境的背景下,风景园林设计应如何体现生态理念和生物多样性原则。 植物景观是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最重要景观要素之一,在法国风景园林师心目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他们十分重视并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习性以及植物景观的脆弱性。为了营造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他们大量引进外来植物并加以培育驯化和充分挖掘野生植物资源,并在设计项目开始实施前两、三年,就同苗木商签订苗木培育合同。建筑师通常将植物材料看做是一种绿色实体或静物,为了区别于建筑师的设计理念与方法,风景园林师利用对地形地貌、土壤状况和小气候条件的深刻了解,将植物的生命期和生长周期对景观的影响,以及植物群落的适应性和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作为风景园林设计理念的基本出发点。在风景园林行业兴旺发展并遭到大量规划师、建筑师觊觎的当今,为其完全进入这一行业设置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在当今法国风景园林设计理念与设计风格的转变过程中,吉尔·克莱芒的影响作用不容低估。尤其是在他的代表作品巴黎安德烈·雪铁龙公园建成开放之后,在城市中难得一见的丰富的植物景观得到了巴黎市民和参观者的广泛认可。在其前后的设计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植物语言的深刻了解和娴熟的植物群落配置技巧,在全球性注重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大背景之下,逐步确立了克莱芒在国际风景园林设计行业领头羊的地位。 吉尔·克莱芒1943年出生于法国克勒滋省阿让东市(Argenton-sur Creuse)。早年学习园艺,1967年毕业于法国凡尔赛国立高等园艺学院。后进入凡尔赛国立高等风景园林学院学习,并于1969年获法国国家风景园林师文凭。1968年发生的法国文化大革命,对这一代设计师的影响极其深远,唤起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传统习惯势力的挑战。1976年,克莱芒在巴黎以爵床科老鼠簕属(Acanthus)为名创建园林设计事务所(Atelier d'Acanthe),表明他对植物造景、尤其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造景的兴趣。同时,从他在凡尔赛建筑学院和风景园林学院的教学中,可以反映出克莱芒对生物学、生态学、建筑学和工程技术的全面了解和掌握。

拉_维莱特公园与雪铁龙公园及其启示_王向荣

图1拉·维莱特公园的点、线、面三层要素 拉·维莱特公园与雪铁龙公园及其启示 王向荣 林箐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100083) 【提 要】拉·维莱特公园与雪铁龙公园是八十年代后巴黎新建的一系列园林中的代表,也是在欧 洲有影响的现代园林,其设计思想、设计手法及对待传统的态度将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关键词休闲公园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中图分类号TU986.617 七十年代以来,在改善城市环境及保护自然生态 思想兴起的同时,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市民提供各种各样活动的休闲公园在欧洲大量出现。结合巴黎市的改建,巴黎建造了一系列现代园林,最著名的有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 )、雪铁龙公园(Parc Ar d r e -Citroen )和正在建设中的贝尔西(Berc y )公园。这三个园林也是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在巴黎市建造的最大的园林。由于贝尔西公园还没有完全建成,这里只介绍拉·维莱特公园和雪铁龙公园。 从拉·维莱特公园建成至今,国内专业刊物上介绍它的文章屡有出现,但由于写文章的多为建筑师,他们的兴趣大多在于晦涩的解构主义理论,文章中所附的图片也多为红色的机器般的构筑物和蓝色的长廊,因此给读者的印象是:拉·维莱特公园就是由这两者所构成的,这就是公园的全部。所以,许多园林工作者对这个著名园林颇不以为然:这些东西或许还称得上是建筑,但又怎么称得上是园林呢?然而,在参观了这个公园后,我们的疑问和误解彻底消失了。 拉·维莱特公园位于巴黎市东北角,20多年前这里还是巴黎的中央菜场、屠宰场、家畜及杂货市场。当时牲畜及其它商品就是由横穿公园的乌尔克运河(Canal de l ′ Ourcq )运来。1974年这处百年历史的市场被迁走后,德斯坦总统建议把拉·维莱特建成一座公园,后来密特朗总统又把其列入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巴黎建设的九大工程之一,并要求把拉·维莱特建成一个属于二十一世纪的、充满魅力的、独特的并且有深刻思想含义的公园。它既要满足人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时又是体育运动、娱乐、自然生态、工程技术、科学文化与艺术等等诸多方面相结合的开放性的绿地。公园还要成为世界各地游人的交流场所。 1982年举办了公园的设计竞赛,评委会主任由著名的巴西风景园林师马尔克斯(Burle Marx )担任。在41个国家递交的471件作品中,选出了9个一等奖,后经过第二轮的评选,建筑师屈米(Bernard T schumi )的方案中奖。 约55公顷的拉·维莱特公园环境十分复杂,东 西向的乌尔克运河把公园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部有十九世纪60年代建造的中央市场大厅,这座241米长、86米宽的金属框架建筑在市场迁走以后改成了展览馆及音乐厅。大厅南侧是著名建筑师包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 p arc )设计的音乐城。公园北部是国家科学技术与工业展览馆。 公园主要在三个方向与城市相连:西边是斯大林格勒广场,以运河风光与闲情逸致为特色;南边以艺术气氛为题;北面展示科技和未来的景象。 屈米通过一系列手法,把园内外的复杂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且满足了各种功能的需要。他的设计非常严谨,方案由点、线、面三层基本要素构成(图1)。屈米首先把基址按120×120米画了一个严谨的 方格网,在方格网内约40个交汇点上各设置了一个 耀眼的红色建筑 (彩图一),屈米把它们称为“Folie ”,它们构成园中“点”的要素。每一Folie 的形状都是在长宽高各为10米的立方体中变化。Folie 的设置不受已有的或规划中的建筑位置的限置,所以有的Folie 设在一栋建筑的室内,有的由于其它建筑所占去的面积而只能设置半个,有的又正好成为一栋建筑的入口(彩图二)。可以说方格网和Folie 体现了传统的法国巴洛克园林的逻辑与秩序。 有些Folie 仅仅做为“点”的要素出现,它们没有使用功能。而有些Folie 做为问询、展览室、小卖饮食、咖啡馆、音像厅、钟塔、图书室、手工艺室、医务室之用,这些使用功能也可随游人需求的变化而改变。很多Folie 的

_景观设计中时间维度的思考

160 ART PANORAMA2007?08设计平台 关于建筑或景观的空间设计,已经被提得很多了。而我热衷于 对时间维度的关注、感受和思考。“为什么静态的景观被认为是正常的?也许是该改变我们对美的概念的时候了。” (哈格里夫斯)天光的变幻,四季的变迁,气候的流转,岁月的成长,作用在景观材料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常常让人忍不住惊叹和感动。时间的设计,应该成为景观设计体系中一个必要且重要的元素。希望本文能为景观的这个“第四维空间”的设计领域开启一个小小的窗口,吸引更多敏感的眼睛。 其实所谓“时间的设计”,说到具体处就是一个“变”字。太阳光和四季的交织变化使自然处于不断的演进和发展过程中,而设计通过时间性术语来诠释景观的这种演替变化,使人们在其中亲身 感受时刻变化的姿态,使风景更具有进深感。时间手法的运用使景观设计顺应自然的运行,体现了变化中的永恒。 一、 从晨曦到日暮——天光的变幻 白昼和黑夜之间,光和影扮演了运动的精灵,日光和月光、灯光交替上演。设计师的任务是怎样尽善尽美地把握这些转换的轨迹和节奏。 如日本景观大师佐佐木叶二(Sasaki)设计的众议院议员议长官邸庭园,在融合了静与动、和式与洋式风格的同时,巧妙利用了天光变幻对景观的塑造效果。白天,“白沙青松”的月形沙洲与青青的草坪以柔和的“绿色海岸线”相接,一棵枫树在白沙上投下斑驳的圆形影子。随着日光逐渐暗淡,宫殿式建筑窗内的灯光便慢慢明亮起来,在黑暗中,原本默默无闻的场景被灯光变换成充满生机的世界——“在黑暗中,我们将寻找光明”(艾略特)。而在庭园内却并未设计人工照明以尽显自然本色,在蓝色笼罩一切的夜晚, “月形沙洲”借助从建筑物泄漏出来的柔和光线微微地浮出水面,描绘着美丽海岸线的细沙和石子将庭园变成一片大海。日夜交替使庭园的景观效果生动丰富且意蕴悠长。 二、四季轮回——季节的气息 春芽夏花,秋天的落叶,冬日的雪枝,景观的形态和色彩无不随季节而变化。枫叶的凋零或生长彰显出季节的轮回,灰色树皮上布满褶皱,在四季的更迭中呈现出不同的容颜。一年四季中色调发生微妙变化的材料独创了自己的语言和空间,使人能够感受到自然气息的变迁,而时间在持续变化的虚实间找到对话的焦点。 《园冶》中所谓“一鉴能为,千秋不朽”。如杭州的“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扬州的“四桥烟雨”等主题景观,在特定的季节、时间和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充分发挥了其感染力的最佳状态。 《扬州画舫录》中李斗曾描写槭槲(秋色叶树种)四季叶色变化时说,“……半山槲叶当窗棂间,碎影动摇,斜晖静照,野色连山,古木色变;春初时青,未几白,白者苍,绿者碧,碧者黄,黄者赤,赤变紫,皆异艳奇彩,不可殚记。”称其室为“珊瑚林”。树木随着季节变化,叶片往往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从而使园林有了明显季相变化。秋季很多树种叶色绚烂艳丽,观赏效果不亚于姹紫嫣红的花朵。 佐佐木叶二的作品NTT武藏野研究开发中心总部庭园,保留原有的树木和古樱树,通过把水面和草坪配制成两色相间的鲜明的 方格状形式,以几何图形的景观构成自然气息浓厚的校园风景。与水面相间的草坪随着春冬由绿到黄,再从黄变绿。如镜的水面折射出栩栩如生的画面,水面上映照着枝叶天空,构成一系列流动的景象,飘舞在水面上的樱花花瓣述说着季节的变迁。 三、气候流转——宏观和微观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日照时间、日照强度。从宏观上看,气候因素在构建景观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考虑到,夏季的阳光、繁茂的树荫、温差的影响、冬季景观等。风景如画的大空间和小地区,以及由植物确立和强化的地域感,从最广义上讲,本身就是由气候决定的设计成果。微观气候则包括风向的变化、冷热空气的交替和昼夜的温差。布伦达?科尔文在其著作《土地和景观》中说:“气候因素通常被认为是次要的……但是,植物本身就是设计的素材,仅次于场地的设计。植被和土地都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必须认识到,在所有的景观设计中,气候是一个基本的影响因素。”维克托?奥尔加伊的《设计与气候》也详细论述了气候对设计的影响。 目前某些北方地区的景观设计中一味盲目引进常绿树种,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并不符合当地情况。北方气候变化明显,烈日下需要茂密绿荫为人们遮挡骄阳,而冬季落叶则为暖阳腾出更多位置,落叶树的功能和景观效果都是常绿树无法替代的。太阳、水、土、风等最基本因素,当地的气候对于设计而言至关重要。挪威的奥利?布尔斯广场在景观建筑师英格利德?荷科兰德、阿恩?苏伦和雕塑家亚斯博岩恩?安德森的共同努力下,巧妙利用当地气候创造了景观的时间感。广场所在地伯根是个多雨的城市,因此“在雨天也能 景观设计中时间维度的思考 文/郭恒张 炜 The Time Dimension in Landscape Designs

西方园林史论文—论述法国勒诺特式园林到景观与城市规划

论述法国勒诺特式园林到景观与城市规划 城规12-1班 指导教师:赵晶 摘要:16世纪下半叶起,在意大利园林的逐步影响下,在法国园林造园师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法国园林取得了相当大的改观。16世纪末,法国开始倡导更新园林艺术,并日益完善,最终使得17世纪中叶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出现,并发展到最高峰。本文主要论述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历史进程及其代表人物、勒诺特式园林实际案例以及对于以后景观、城市规划的重大影响。主要将通过沃勒维贡特庄园和凡尔赛宫苑重点论述成熟时期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以及对以后法国的景观和法国的城市规划,甚至对于美国的城市规划的影响。 关键词: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理性主义哲学;轴线;城市规划 一、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产生的历史背景 法国在接触意大利园林之前,法国园林还是以寺院或城堡为主。主要特点是规模较小、空间相对封闭、植物材料较为单调,但是已经开始流行分隔空间、美化庭园的园林造型艺术。 法国园林的转变源于1494-95年查理八世的拿波里远征,带回了意大利的工匠,同时也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浪潮引入了法国。法国人汲取意大利园林的精髓,结合本民族的文化加以创新,逐渐形成了后来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到了16世纪中叶,随着意大利园林的成熟,它对于法国园林的影响扩展到了园林的布局上。将花园与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不是将二者割裂开来。 自16世纪下半叶起,在意大利园林的深刻影响下,并经过法国造园师的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法国园林逐步发展。到了16世纪末,出现了一批倡导园林艺术更新的造园先驱,使法国园林逐渐进入到了古典主义时期。 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产生的文化背景 法国古典主义根植于理性主义哲学。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代表人物有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荷兰哲学家和神学家斯宾诺莎以及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莱布尼兹等人。理性主义哲学认为一切科学是一个归纳系统,反映在园林中,就是一切都经过仔细研究和推敲,尽可能避免偶然性景物或出乎意料的效果。 图一 理性主义哲学反映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和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割据的不满。他们向往更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