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解析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解析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解析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解析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解析(图)

来源:《园林》作者:张莺、邢箴日期:[2006-4-11]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解析(图)

来源:《园林》作者:张莺、邢箴日期:[2006-4-11]

城市公园通常被作为城市居民的室外活动场,并旨在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人居环境。笔者考察参观了欧洲的一些城市公园后,发觉公园也并非只是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各国的旅行者也喜欢到这里来休憩、感受城市特色,与当地居民交谈,了解不同的民风。有特别魅力、特别知名的城市公园尤其吸引了旅游者的到来,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就是一例,无论是对园林景观有独到眼光的专业人士还是观光度假的游客都几乎无不来者。它的建造形式、景观早已被国人熟知,笔者在这里谈的是它不为人熟知的另一方面:为旅游者的考虑。拉维莱特公园不仅仅是一个有魅力的、吸引人的公园,而是一个场所:一个城市的客厅,城市居民用以展示自已特色、招待客人的场所。

公园的建造背景

拉维莱特公园建造于“解构主义”这一艺术流派逐渐被广大设计师认可的年代。1982年,举办了国际性的公园设计竞赛,最后,建筑师屈米(BernardTschumi)的方案中奖了。解构主义是当时非常新派的艺术思潮,将既定的设计规则加以颠倒,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经济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倡分解、片段、不完整、无中心、持续地变化等等,认为设计可以不考虑周围的环境或文脉等,给人一种新奇、不安全的感觉。

拉维莱特公园是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巴黎建造的九大工程之一,1974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大市场,当时的牲畜及其它商品就是由横穿公园的乌尔克运河运送。公园位于巴黎的东北角,位置并不靠近市中心,但是有多条地铁和公交线路到达,公园的南北都有站点,当游客游览完南北有1000多米长度的公园后,能在公园的另一端坐到车,也确实是一个人性化的交通设计了。

公园在建造之初,它的目标就定为:一个属于21世纪的、充满魅力的、独特并且有深刻思想意义的公园。它既要满足人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时又是体育运动、娱乐、自然生态、科学文化与艺术等诸多方面相结合的开放性的绿地,并且,公园还要成为各地游人的交流场所。建成后的拉维莱特公园向我们展示了法国的优雅、巴黎的现代、热情奔放,具体

到音乐、绘画、雕塑等,甚至还有被认为是最优雅的语言——法语的展示。

公园的旅游与憩息活动

公园面积约55公顷,乌尔克运河把公园分成了南北两部分,北区展示科技与未来的景象,南区以艺术氛围为主题。公园被屈米用点、线、面三种要素叠加,相互之间毫无联系,各自可以单独成一系统。点就是26个红色的点景物(folie),出现在120m×120m的方格网的交点上,有些仅作为点的要素存在,有些folie作为信息中心、小卖饮食、咖啡吧、手工艺室、医务室之用。线的要素有长廊、林荫道和一条贯穿全园的弯弯曲曲的小径,这条小径联系了公园的十个主题园,也是一条公园的最佳游览路线,徜徉其间,公园的几乎所有特色景观与游憩活动都一一网罗。面的要素就是十个主题园,包括镜园、恐怖童话园、风园、雾园、竹园等。其中的三个:沙丘园、空中杂技园、龙园是专门为孩子们设计的。沙丘园把孩子按年龄分成了两组,稍微大点的孩子可以在波浪形的塑胶场地上玩滑轮、爬坡等,波浪形的侧面有攀爬架、滚筒等,还在有些地方设置了望远镜、高度各异的坐凳等游玩设施。小些的孩子在另一个区域由家长陪同,可以在沙坑上、大气垫床,还有边上的组合器械上玩耍。龙园有抽象龙型的雕塑在园中穿梭,孩子们在龙的上面上窜下跳。空中杂技园有许多大小各异的下装弹簧的弹跳圆凳,孩子们在上面蹦跳,为找身体平衡,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杂技动作。乐园里欢笑不断,为公园带来了欢快、热闹的气氛。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解析(图)

来源:《园林》作者:张莺、邢箴日期:[2006-4-11]

26个鲜红的folies除了作为标志点和某些特殊功能外,里面还安排了许多活动。另外,公园的建筑里也安排了形形色色的活动,就连公园西南的巴黎音乐学院也推出面向大众

的活动。公园丰富的游憩活动有:

⑴拉维莱特之屋和保尔大帐篷装饰成了临时的展览厅,主题是《世界文化》和《社会

辩论》。

⑵能随着投射在银幕上的画面的节奏变化而变化的电影院,节目在每个下午播放,每

场持续15分钟。

⑶一块为展示新的杂技艺术形式而永久保留的场地。

⑷拥有巨大的1000平方米半球形银幕的电影院(节目时间是星期二至星期六的上午10点到晚上9∶30)。

⑸在夏天的星期天的下午,在folie的周围可以随音乐起舞的场地。

⑹“访问工作室”(visitsworkshop)全年都有著名的演奏家、诗人等来献艺,不限背景和年龄,人们都可以光顾。

⑺国际法国语言剧院是一个非常少有的地方,在那里语言和手写结合的作品都可以找到。

⑻另一处拉维莱特之屋和保尔大帐篷。

⑼面向大众开放展示法国当时的创作作品的剧院。

⑽除了授课以外,巴黎音乐学院整个学年还不断推出面向大众的音乐会,在白天或傍晚,有古典或现代的舞蹈、音乐,爵士乐等,还有即席的创作。

⑾巨大而壮观的国家科学技术展览馆,对不同年龄分别考虑不同的场地展览。

⑿一艘退役的潜水艇诉说自己的故事。

⒀新型环境中的骑马。

⒁经常有现代的新形式演出的场地。

⒂面向2-5岁小孩的启蒙艺术学习工作室(youngchildrenworkshop),有大人陪伴和教课。

⒃特别适合摇滚乐和国际上变化多样的各种走秀的音乐厅。

⒄介于俱乐部和现代表演厅的场所,厅里能容纳650人听爵士乐、蓝调、摇滚等世界上许多形式的音乐。

⒅这座建于19世纪60年代,长241米、宽86米的金属框架建筑原本是中央市场大厅,现在完美地扮演它的新角色,用于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展览、音乐节、戏剧、贸易展览等。被作为公园较大型的活动场地之用。

⒆音乐城:南入口处的综合性建筑,设有音乐博物馆、信息和资料中心、音乐工作室。

拉维莱特公园是开放的城市绿地,公园中随时都充满着各种年龄、各种背景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青年人在草地上踢球、在铺地上玩滑轮,儿童在主题园中游戏,老人在咖啡店外的大遮阳伞下品着咖啡,各地来的游人或徜徉在绿荫与阳光中,各异的主题园带来了惊喜,或参加公园安排的丰富活动……公园充满了城市居民与各地游客互相看、同欢乐的乐趣与生机。

法国现代园林对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_论拉维莱特公园的空间构成_石俊魁

2013年第4期现代园艺生态绿化 法国现代园林对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 ———论拉维莱特公园的空间构成 石俊魁 白雪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海淀 100083) 摘要:在总结法国园林总体特征的基础上,对代表现代园林的拉维莱特公园进行了重点研究,就历史背景、场地概况、空间构成、 设计特色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并针对现代园林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这个话题做出了探讨。关键词:拉维莱特公园;传统;现代 风景。屈米通过一系列手法,把园内外的复杂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且满足了各种功能的需要。他的设计由点、线、面3层基本要素彼此交叉重叠后形成公园的新的结构体系,重点放在点、线、面3个体系之间相互关系的处理上,使它们彼此之间或覆盖、或延续、或断开,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点”是40多个布置在公园中120 m×120m方格网交汇处耀眼的红色建筑—— —Folie;“线”由公园东西、南北2个方向上的轴线,几条笔直的林荫路和一条贯穿全园主要部分的流线型游览路线构 成; “面”则包括镜园、恐怖童话园、风园、雾园、龙园、竹园等10个主题小园和其它场地、 草丛及树丛[2](图2,图3)。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公园原有的十字格局更具 活力。 3.2点线面构成3.2.1点的构成:这是不同于其它公园之处,每隔120m就出现一个以红色金属为材的构筑物,给全园带来了明确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每个构筑物都是在以边长为10m的立方体构成空间体积中进行变异,有些与公园服务设施相结合而有了实用功能,有的处理成观景台,有的正好与建筑落在一起起着强调入口或立面的效果,有些作为餐馆、展厅、售票厅、信息中心、小卖饮食、手工艺室,还有一些是随游人的行为而产生了不同的功能,无人情况下还有着雕塑性作用(图4)。3.2.2线的构成:公园沿圣迪尼运河南北走向设置了波形走廊,在交通上把科技馆、音乐城与多功能大厅联系起来,并为游人提供遮荫避雨的步行通道(图5),在景观上从南到北贯穿了整个公园,步行于高架的波形走廊上,可以步移景异地观览整个公园的景观。沿东西向 的乌尔克苏运河也设置了现代的架廊,以利用笔直通畅的运河景观(图6)。园内林荫道有的利用现状,有的为构图需要。另外,公园内加设的弯曲小径,增加了公园的变化感,不仅根据游人的视野景观将一系列的娱乐空间、庭院等串联起来,成为一条有趣的游览线路,也能更好地引导交通(图7)。 1 历史背景拉维莱特公园设计之前,这里是巴黎的中央菜场、屠宰场及杂货市场。百年市场被迁走以后,德斯坦总统建议把其建成1座公园,后来密特朗总统又把其列为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巴黎建设九大工程之一,并要求把拉维莱特建成一个属于21世纪的充满魅力、独特的并且有深刻思想含义的公园,它既要满足人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时又是体育文化、娱乐、自然生态、工程技术、科学文化与艺术等诸方面相结合的开放式的绿地,此外公园还要成为世界各地游人的交流场所[1]。于是1982年举办了公园的设计竞赛,在47l件作品中,屈米的方案中奖。2场地概况拉维莱特公园位于巴黎东北角,远离城市中心区,周边人口稠密且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公园规 划范围55hm2,绿地面积35hm2。场地内有2条相互垂直的运河,是园址上已有的最重要的景观构成要素。应当说,拉维莱特公园是个有相当难度的设计,因为公园的占地很大,园区内保留着原有的大尺度建筑物和水渠,北部科技工业馆先于公园设计,是典型的高技派(图1),南部音乐城的设计与公园设计差不多同时进行,加剧公园设计难度。3空间构成3.1总体构成拉维莱特公园与凡尔赛宫花园建造的前提条件不同,凡尔赛宫花园画地为园,而拉维莱特公园是改造用地,除了已有的科技馆和音乐厅,公园内还要建露天剧场、展厅、影院、餐馆、健身俱乐部等名目繁多的文娱设施,因而在原则 上更重视体现文化创造,而不是强调一般的公园自然輩 輯訛

拉维莱特公园简析

“解构不是拆毁或破坏,我不知道解构是否是某种东西,但如果他是某种东西,那它也是对于存在的一种思考,是对于形而上学的一种思考。” ——德里达 “解构意味着对设计任务的根本思想进行挑战,也意味着对建筑旧俗习惯的否定。” ——伯纳德?屈米 欧洲一直是景观设计的试验场,众多一流的设计师都在那里留下了出色的作品。其中位于法国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 因其独特的形象和设计理论而格外引人注目。它不仅是欧洲近现代景观设计的代表作之一,更凭借所谓“解构主义”的设计思想和另类新奇的建筑设计成为国内一些设计师广为模仿的样板。 1解构主义 1.1何谓解构主义? 说起解构主义,就不得不提起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它们是20世纪50 年代后期到6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哲学理念。结构主义坚信世界是由结构中的各种关系而不是由事物本身构成的。结构主义是建立在“形而上学”基础上的,它具有二元对立性、整体性、中心性及系统的封闭性[1]。随后,于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解构主义”一词,标志着解构主义哲学的正式确立[2]。 解构主义认为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命题中森严的等级秩序是不合理的,它强调瓦解二元对立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采用分解、消减和移置的方法使二者势均力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解构主义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经济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倡分解、片段、不完整、无中心、持续地变化等等,因而解构主义者们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特征便是对传统的审视与背叛、对社会的关注与批判[3]。 1.2解构主义在景观设计中的张力 20 世纪70 年代以后解构主义哲学渗透到建筑界,极大地影响了建筑思想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理论评论,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新的建筑思潮。 解构主义哲学在建筑领域的移植进一步也对景观设计产生影响,成为景观设计创新的生长点。解构主义哲学基于对传统的一元专制的反抗,反对个性的压制,反对科学与技术的极端迷信,进而对其进行颠覆、解体,探索建立新的城市景观形式。他们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团体,也没有统一的景观形式和建构方法,他们基于对传统的批判,反对既定的价值观念,将意义与精神重新注入到场所空间中,使城市景观富于情感。景观重新成为精神情感的表现媒介,在景观形式上体现为对纯洁机械几何体与既存僵硬秩序的否定,于是冲突、断裂、碎片、复杂、不稳定的动态空间便成为他们共同的特征。从这层意义上说,解构主义景观并不是在创造一种新思想或新风格,而是反对传统文化中的一切形而上学的东西。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解析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解析(图) 来源:《园林》作者:张莺、邢箴日期:[2006-4-11]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解析(图)

来源:《园林》作者:张莺、邢箴日期:[2006-4-11] 城市公园通常被作为城市居民的室外活动场,并旨在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人居环境。笔者考察参观了欧洲的一些城市公园后,发觉公园也并非只是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各国的旅行者也喜欢到这里来休憩、感受城市特色,与当地居民交谈,了解不同的民风。有特别魅力、特别知名的城市公园尤其吸引了旅游者的到来,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就是一例,无论是对园林景观有独到眼光的专业人士还是观光度假的游客都几乎无不来者。它的建造形式、景观早已被国人熟知,笔者在这里谈的是它不为人熟知的另一方面:为旅游者的考虑。拉维莱特公园不仅仅是一个有魅力的、吸引人的公园,而是一个场所:一个城市的客厅,城市居民用以展示自已特色、招待客人的场所。 公园的建造背景 拉维莱特公园建造于“解构主义”这一艺术流派逐渐被广大设计师认可的年代。1982年,举办了国际性的公园设计竞赛,最后,建筑师屈米(BernardTschumi)的方案中奖了。解构主义是当时非常新派的艺术思潮,将既定的设计规则加以颠倒,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经济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倡分解、片段、不完整、无中心、持续地变化等等,认为设计可以不考虑周围的环境或文脉等,给人一种新奇、不安全的感觉。 拉维莱特公园是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巴黎建造的九大工程之一,1974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大市场,当时的牲畜及其它商品就是由横穿公园的乌尔克运河运送。公园位于巴黎的东北角,位置并不靠近市中心,但是有多条地铁和公交线路到达,公园的南北都有站点,当游客游览完南北有1000多米长度的公园后,能在公园的另一端坐到车,也确实是一个人性化的交通设计了。 公园在建造之初,它的目标就定为:一个属于21世纪的、充满魅力的、独特并且有深刻思想意义的公园。它既要满足人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时又是体育运动、娱乐、自然生态、科学文化与艺术等诸多方面相结合的开放性的绿地,并且,公园还要成为各地游人的交流场所。建成后的拉维莱特公园向我们展示了法国的优雅、巴黎的现代、热情奔放,具体

拉维莱特公园平面图和拉维莱特公园介绍

面的要素就是十个主题园,包括镜园、恐怖童话园、风园、雾园、竹园等。其中的三个:沙丘园、空中杂技园、龙园是专门为孩子们设计的。沙丘园把孩子按年龄分成了两组,稍微大点的孩子可以在波浪形的塑胶场地上玩滑轮、爬坡等,波浪形的侧面有攀爬架、滚筒等,还在有些地方设置了望远镜、高度各异的坐凳等游玩设施。小些的孩子在另一个区域由家长陪同,可以在沙坑上、大气垫床,还有边上的组合器械上玩耍。龙园有抽象龙型的雕塑在园中穿梭,孩子们在龙的上面上窜下跳。空中杂技园有许多大小各异的下装弹簧的弹跳圆凳,孩子们在上面蹦跳,为找身体平衡,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杂技动作。乐园里欢笑不断,为公园带来了欢快、热闹的气氛。 26个鲜红的folies除了作为标志点和某些特殊功能外,里面还安排了许多活动。另外,公园的建筑里也安排了形形色色的活动,就连公园西南的巴黎音乐学院也推出面向大众的活动。公园丰富的游憩活动有: ⑴拉维莱特之屋和保尔大帐篷装饰成了临时的展览厅,主题是《世界文化》和《社会辩论》。 ⑵能随着投射在银幕上的画面的节奏变化而变化的电影院,节目在每个下午播放,每场持续15分钟。 ⑶一块为展示新的杂技艺术形式而永久保留的场地。 ⑷拥有巨大的1000平方米半球形银幕的电影院(节目时间是星期二至星期六的上午10点到晚上9∶30)。 ⑸在夏天的星期天的下午,在folie的周围可以随音乐起舞的场地。 ⑹“访问工作室”(visitsworkshop)全年都有著名的演奏家、诗人等来献艺,不限背景和年龄,人们都可以光顾。 ⑺国际法国语言剧院是一个非常少有的地方,在那里语言和手写结合的作品都可以找到。 ⑻另一处拉维莱特之屋和保尔大帐篷。 ⑼面向大众开放展示法国当时的创作作品的剧院。 ⑽除了授课以外,巴黎音乐学院整个学年还不断推出面向大众的音乐会,在白天或傍晚,有古典或现代的舞蹈、音乐,爵士乐等,还有即席的创作。 ⑾巨大而壮观的国家科学技术展览馆,对不同年龄分别考虑不同的场地展览。 ⑿一艘退役的潜水艇诉说自己的故事。 ⒀新型环境中的骑马。 ⒁经常有现代的新形式演出的场地。 ⒂面向2-5岁小孩的启蒙艺术学习工作室(youngchildrenworkshop),有大人陪伴和教课。 ⒃特别适合摇滚乐和国际上变化多样的各种走秀的音乐厅。 ⒄介于俱乐部和现代表演厅的场所,厅里能容纳650人听爵士乐、蓝调、摇滚等世界上许多形式的音乐。 ⒅这座建于19世纪60年代,长241米、宽86米的金属框架建筑原本是中央市场大厅,现在完美地扮演它的新角色,用于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展览、音乐节、戏剧、贸易展览等。被作为公园较大型的活动场地 之用。 ⒆音乐城:南入口处的综合性建筑,设有音乐博物馆、信息和资料中心、音乐工作室。 拉维莱特公园是开放的城市绿地,公园中随时都充满着各种年龄、各种背景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青年人在草地上踢球、在铺地上玩滑轮,儿童在主题园中游戏,老人在咖啡店外的大遮阳伞下品着咖啡,各地来 的游人或徜徉在绿荫与阳光中,各异的主题园带来了惊喜,或参加公园安排的丰富活动……公园充满了城市居 民与各地游客互相看、同欢乐的乐趣与生机。

拉_维莱特公园与雪铁龙公园及其启示_王向荣

图1拉·维莱特公园的点、线、面三层要素 拉·维莱特公园与雪铁龙公园及其启示 王向荣 林箐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100083) 【提 要】拉·维莱特公园与雪铁龙公园是八十年代后巴黎新建的一系列园林中的代表,也是在欧 洲有影响的现代园林,其设计思想、设计手法及对待传统的态度将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关键词休闲公园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中图分类号TU986.617 七十年代以来,在改善城市环境及保护自然生态 思想兴起的同时,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市民提供各种各样活动的休闲公园在欧洲大量出现。结合巴黎市的改建,巴黎建造了一系列现代园林,最著名的有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 )、雪铁龙公园(Parc Ar d r e -Citroen )和正在建设中的贝尔西(Berc y )公园。这三个园林也是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在巴黎市建造的最大的园林。由于贝尔西公园还没有完全建成,这里只介绍拉·维莱特公园和雪铁龙公园。 从拉·维莱特公园建成至今,国内专业刊物上介绍它的文章屡有出现,但由于写文章的多为建筑师,他们的兴趣大多在于晦涩的解构主义理论,文章中所附的图片也多为红色的机器般的构筑物和蓝色的长廊,因此给读者的印象是:拉·维莱特公园就是由这两者所构成的,这就是公园的全部。所以,许多园林工作者对这个著名园林颇不以为然:这些东西或许还称得上是建筑,但又怎么称得上是园林呢?然而,在参观了这个公园后,我们的疑问和误解彻底消失了。 拉·维莱特公园位于巴黎市东北角,20多年前这里还是巴黎的中央菜场、屠宰场、家畜及杂货市场。当时牲畜及其它商品就是由横穿公园的乌尔克运河(Canal de l ′ Ourcq )运来。1974年这处百年历史的市场被迁走后,德斯坦总统建议把拉·维莱特建成一座公园,后来密特朗总统又把其列入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巴黎建设的九大工程之一,并要求把拉·维莱特建成一个属于二十一世纪的、充满魅力的、独特的并且有深刻思想含义的公园。它既要满足人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时又是体育运动、娱乐、自然生态、工程技术、科学文化与艺术等等诸多方面相结合的开放性的绿地。公园还要成为世界各地游人的交流场所。 1982年举办了公园的设计竞赛,评委会主任由著名的巴西风景园林师马尔克斯(Burle Marx )担任。在41个国家递交的471件作品中,选出了9个一等奖,后经过第二轮的评选,建筑师屈米(Bernard T schumi )的方案中奖。 约55公顷的拉·维莱特公园环境十分复杂,东 西向的乌尔克运河把公园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部有十九世纪60年代建造的中央市场大厅,这座241米长、86米宽的金属框架建筑在市场迁走以后改成了展览馆及音乐厅。大厅南侧是著名建筑师包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 p arc )设计的音乐城。公园北部是国家科学技术与工业展览馆。 公园主要在三个方向与城市相连:西边是斯大林格勒广场,以运河风光与闲情逸致为特色;南边以艺术气氛为题;北面展示科技和未来的景象。 屈米通过一系列手法,把园内外的复杂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且满足了各种功能的需要。他的设计非常严谨,方案由点、线、面三层基本要素构成(图1)。屈米首先把基址按120×120米画了一个严谨的 方格网,在方格网内约40个交汇点上各设置了一个 耀眼的红色建筑 (彩图一),屈米把它们称为“Folie ”,它们构成园中“点”的要素。每一Folie 的形状都是在长宽高各为10米的立方体中变化。Folie 的设置不受已有的或规划中的建筑位置的限置,所以有的Folie 设在一栋建筑的室内,有的由于其它建筑所占去的面积而只能设置半个,有的又正好成为一栋建筑的入口(彩图二)。可以说方格网和Folie 体现了传统的法国巴洛克园林的逻辑与秩序。 有些Folie 仅仅做为“点”的要素出现,它们没有使用功能。而有些Folie 做为问询、展览室、小卖饮食、咖啡馆、音像厅、钟塔、图书室、手工艺室、医务室之用,这些使用功能也可随游人需求的变化而改变。很多Folie 的

策略性设计——屈米与库哈斯的拉维莱特公园

四川建筑第39卷1期2019.2 策略性 设计 ———屈米与库哈斯的拉维莱特公园 苏宛仪,刘 敏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20世纪后期城市发展显现脉络消解的特征,迫切需要新元素来打破藩篱。伯纳德·屈米与 雷姆·库哈斯的拉维莱特公园设计正是对这一时期城市公园转型及城市发展的探索。屈米以抽象调解为概念,以点线面为系统,来调解基地与超越城市功能和其他概念的关系;库哈斯将城市基础设施和网络作为基 本框架, 以分区条带和叠加系统构建新的城市结构。文章在此基础之上,剖析两个方案设计策略,展现设计中由问题引向策略主导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拉维莱特公园;屈米;库哈斯; 策略性设计 【中图分类号】TU -86 【文献标志码】A [定稿日期] 2018-06-18[作者简介]苏宛仪(1994 ),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园林规划与设计。 在20世纪下半叶,城市的发展纠葛于资本主义都市本质,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现实和风起云涌的建筑浪潮几重交错 的关系下城市发展显得扑朔迷离, 探索新的城市设计模式迫在眉睫。以拉维莱特公园为契机,屈米和库哈斯的拉维莱特 设计方案不约而同地着眼于城市设计的可持续问题。尝试为城市、 地段、内容和建筑体之间设计一个媒介装置,以此来解析当代城市的分裂与断续,阐述时代发展中城市结构、内容演变两大适应未来城市设计的关键问题。所有这些构筑了全新的城市景观,新的城市设计策略浮出水面,为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媒介探索的潜力和可能。本文从设计 师的角度出发, 通过对两个方案的比较研究,探讨拉维莱特公园设计方案背后体现的深层城市设计策略。在这里“策 略” 指的是架构操作工具和策略实施的通用架构概念,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行动模式。 1拉维莱特公园方案概述 20世纪80年代,传统的巴黎在脉络消解的城市背景下 首当其冲, 大都市区即巴黎整个城市发展进入“战备状态”。1980年密特朗接任法国总统,启动巴黎重生计划,意在使巴 黎成为欧洲的文化中心。在市域东北角最大一块“遗珠”何去何从背景下, 拉维莱特公园设计竞赛应运而生。竞赛内容清晰地表明, 公园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要被重新确立———城市公园应当适应瞬息万变的城市特征,公园应该被纳入城市并和城市融为一体。 1.1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方案 屈米的方案以“事件-空间”为核心,以点、线、面构成三个相互叠加的系统, 城市活动由功能灵活的实体空间诱导展开,由此在形式与内容、空间与事件之中同时包含分裂并置。点是30多个规律排布的间隔10m 的大型红色构架,作为分裂空间的焦点和控制者,形式灵活,可容纳不同的特殊功能。线是两条长约900m 的交通系统,是贯穿并串联公园内大多 数景点的 “电影漫步道”。面系统则是公园内的草地、植被、水体,以及10个风格各异,造型丰富的主题园,涵盖多种功 能(图1)。无论是垂直重叠还是水平分裂, 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体现着“事件-空间-人”三者之间的系统偶然性和随机性,建筑使用的不确定性对应着城市未来的无限可能 。 图1 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设计 1.2库哈斯的拉维莱特公园方案 库哈斯的方案以水平条带及人工景观两大部分为主,其 中人工景观包含三个不同的叠加层面。首先, 水平条带作为东西向场地分区的主要基底层面,由宽50m 的带状结构按 规律水平排布,且水平条带在南北向相接。如此均匀连接的设计不仅控制了场地区域流量,同时也考虑了场地活动必要的交互性。三个人工景观叠加层面分别为点格层面、交通环线层面以及特定元素层面。点格即商铺、 廊亭等必要游憩功能设置。交通环线即连接公园各个区域的路径交通系统,特定元素即公园中现存及新修建的大体量构筑物(图2)。三 4 2·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

拉维莱特公园与解构主义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2011年 景观建筑学结课论文 拉维莱特公园与解构主义 专业建筑技术科学 学生王乐 指导教师李庆红 学号 10076100016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 2011年1月5日

拉维莱特公园与解构主义 学生:王乐指导教师:李庆红 概述:本文探讨了法国后结构主义的发展,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法国景观中的解构主义发展。 一、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 从20 世纪30 年代末到60 年代初,在法国思想界盛行的是种种人道主义思潮,即人格主义、价值哲学、新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等思潮,其中,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最为活跃。按照后结构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德里达的看法,它们源自于当代思想家对黑格尔、马克思、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哲学大师的作品的人类学读解。 结构主义作为存在主义的对立面出现。针对存在主义主体、意识、个体、存在、本质、历史性等概念,结构主义借助语言学(主要是结构语言学) 的成果,提出了主体离心化、无意识、结构、意指、模式、共时性等概念。存在主义的生存领会关心的是个体及其主观性,而结构主义的结构分析关注的是结构和客观性。在60 年代的法国,哲学家、文化思想史家福柯,精神分析学家拉康,新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文学理论家、符号学家巴尔特等人,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发表了许多作品,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潮,很快就取代了存在主义在法国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然而,好景不长,正当它在法国占据学术思想舞台,并向世界范围扩大影响之时,其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进而产生了分化,导致了后结构主义的产生。结构主义的分化源自于其内部的保守和激进两种倾向的斗争。在60 年代中后期,一部分结构主义者继续肩负结构分析的“科学使命" ,他们维护列维斯特劳斯依据索绪尔的语言学模式静态地分析一切社会文化现象的努力,以二元对立结构阐释文学和艺术,仍然致力于建设结构主义诗学或叙事学。其中最著名的是文学理论家格雷马、布雷蒙、托多洛夫等人,他们被称为“真正的结构派" 。 与此同时,德里达、巴尔特、克里斯蒂娃、福柯、拉康等人开始对列维斯特劳斯表示不满,把他看作保守派,看作西方逻各斯中心论的最后堡垒。这批人放弃了他们原先追求的科学目标,走向了更具批判性,同时也更具游戏色彩的后结构主义。通常,人们把德里达于1966 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所作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