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肌细胞2

心肌细胞2

心肌细胞2
心肌细胞2

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综述

【摘要】

:目的

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域应用广泛,但

是心肌细胞成活率、

搏动率,

纯化率过低仍是本技术有待解决的关键之处。

本文

探讨原代心肌细胞培养的条件和方法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做一下总结。

【关键词】乳鼠

心肌细胞原代培养

1.新生大鼠鼠龄的选择

乳鼠心肌细胞随年龄的增长,其增殖分化能力亦有变化,如在新生3d内,具有部分增殖能力,而成年大鼠心肌细胞为终末分化细胞,不具备增殖能力,因此,我们在选择鼠龄时,尽量选择出生时间短的乳鼠,这样的心肌细胞成活率及贴壁率较高,所以选择新生1~3d均可,最好为半日龄的大鼠更为理想。

2.消化酶的选择使用分离组织常用的消化液有胰蛋白、胶原酶和透明质酸,如依地酸二钠(EDTA),其作用是利于组织块分散为单个细胞,利于细胞的贴壁生长。消化液的浓度、消化能力、消化的时间、温度对组织离散效果影响较大,甚至会损伤细胞,导致培养细胞状态不佳,失去贴壁生长能力,增加心肌细胞死亡率。其中胰蛋白酶的消化力较强,常用浓度为0·05~0·50%,在37℃、PH8·0条件下作用最强,易造成心肌细胞损坏,因此,有学者认为“单纯应用胰蛋白酶消化对细胞的存活率有极大的负面影响”[1],而TDTA作为一种化学螯合剂,价格低、毒性小,对细胞有一定的离散作用。所以,选用胰蛋白酶与EDTA联合应用,可降低细胞损害,具有更好的消化分离效果。另外,胶原酶作用较温和,通过水解细胞间胶原蛋白来实现离散组织的目的,对细胞的损伤较小,也是理想的细胞分离液,针对心肌细胞间含有不同胶原酶类型,可联合使用Ⅰ型胶原酶和

Ⅱ型胶原酶。且要知道的是在新生大鼠心肌组织,以胶原I为主,故我们选用胶原酶I,文献报道胶原酶的工作浓度一般在0。61 g·L-1,我们使用的为0。8 g·L-1。胶原酶最好现用现配。

3.污染防治

虽然污染本身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可以降低其发生率、减轻其产生的严重后果。

因此,我们在细胞培养过程中,要坚持无菌操作的原则,如做好实验室、超净台、实验器械及实验用液的消毒灭菌工作,个人要身着消毒衣帽,佩戴口罩及无菌手套,

操作时,酒精灯火焰烧灼消毒器械,避免培养用液长时间暴露在空气环境,禁止吸管接触培养液瓶口等。防止微生物污染常用的方法是在培养液中加入抗生素,由于抗生素的种类不同,其抗生范围也不尽相同,但多数针对细菌感染为主,常用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应用。需要指出的是,抗生素的抗生范围有限,且污染发生具有隐匿性,出现后往往后果严重,所以抗生素仍不能替代无菌操作,而且过度的强调抗生素的作用,会使实验者淡化甚至忽视无菌操作,滥用也会导致产生耐药菌,因此,只有无菌操作才是防止细胞污染的最好手段

除了以上说的无菌操作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获取心脏时避免剪破消化道,比较稳妥的办法是在剑突上一肋处入剪,这样做不涉及腹腔,也就减少了污染机会。(2)如条件允许,应避免乳鼠心肌细胞与其他细胞在同一孵箱内共同培养,以防止发生交叉污染。(3)对于培养心肌细胞的观察、照相每次时间不可过长,否则既会导致培养液pH改变,又能增加污染机率。 4.心肌细胞纯化

在心肌细胞培养中,成纤维细胞具有分裂增殖能力,

且生长迅速,

比心肌细胞更早贴壁,如不加以控制,常可生长为优势细胞。细胞纯化方法有很多因此,目前,常用化学试剂抑制法和差速贴壁分离法来抑制其生长,而化学试剂势必对培养细胞生长环境有一定影响,因此,依据心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贴壁时间不同的原理做差速分离,

成了广泛采用的纯化方法,其优点是对目的细胞影响小,经比较,结果显示差速贴壁在60min、90min时最为理想

方法简便,纯化率较高,可达到95%以上。经差速贴壁后仍有少量成纤维细胞混杂于心肌细胞之中,若处理不当,很容易生长成优势细胞。因此再加上化学试剂抑制,加入分裂抑制剂(如丝裂霉素c)

,有时在培养早期如入溴脱氧脲苷,或加入不利非心肌细胞生长的成分(如谷氨酰胺)。如溴脱氧尿苷(bromodeoxyuridine, BrdU)可干扰细胞的有丝分裂,故常

规使用BrdU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但是,如果使用胎牛血清培养细胞,由于胎牛血清所含的促细胞有丝分裂的因子较多,BrdU很难完全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改用小牛血清则可克服这种现象的出现,获得高达90%以上的心肌细胞

]。离心淘洗:通过各种转子速度和淘洗介质流速的选择对心肌细胞进行纯化,如转速度3 200 r/min,泵速设定20-80 mL/min,在80 mL/min时回收心肌细胞。结果表明:差速贴壁易于实施,对细胞损伤小,但非心肌细胞不能彻底除去,离心淘洗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纯化目的,但代价高,梯度离心既便于实施也能较为彻底地除去非心肌细胞。

5.细胞接种密度

分离得到的心肌细胞在接种前,应精细计算细胞数量。若接种数过大,可致过量心肌细胞无法贴壁生长而漂浮,过快耗尽培养液营养成分,影响正常贴壁细胞的生长及观察;若接种数过少,细胞间隙过大,难以进行细胞间信号通讯,不利于心肌细胞生长、产生一致性搏动。同时,不同实验目的对接种细胞数有不同的要求,如用于基因及蛋白表达检测时,细胞接种数可在5~6 105/m,l用于心肌细胞形态观察时,细胞接种数可在1~2 105/ml[3]。

6.换液时间进行心肌细胞形态学观测时。接种密度较低,贴壁的心肌细胞数量减少。为避免成活心肌细胞随换液而被丢弃,应在接种48 h后换液。这样不仅使贴壁的心肌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而且BrdU作用时间较长。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更确实。此外,去血清后可用ITS和0。1 g·L-1BSA对心肌细胞进行营养支持,对心肌细胞贴壁率与凋亡率均不产生明显影响。之后换不加BRDU的培养液,每两天换一次。

7.培养液PH值控制注意

适宜的pH范围在7。2—7。4之间,配制及使养液时应注意:(1) pH值会在过滤后上升0。1 0。

3。(2)培养液中加入血清后pH值会有降低,降低程度与血清品质和含量有关。

(3)应及时换液。(4)配制好的培养液不宜长时间贮存在4℃。这是因为培养液中的CO2会溢出,使培养液pH上升。每次配好的培养液尽量在2 wk内用完,否则应部分置于-20℃保存,使用前应补充谷氨酰胺和NaHCO3,再次过滤后方可使用。 8.培养心肌细胞存活的形态标志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刚分离的心肌细胞呈球形; 4h后开始贴壁生长; 19~24h时完全贴壁,细胞呈球形和梭形,以梭形为主,偶见单个细胞搏动。心脏中有多种细胞,但能够产生自发搏动的只有心肌细胞。48h后心肌细胞伸出伪足,且部分细胞间形成交联,这是心肌细胞存活的形态标志。细胞核大且胞浆丰富,立体感明显,折光性强。单个的细胞搏动频率较低,细胞交联后搏动的频率明显增加。

9.应用与讨论心肌细胞培养已成为心血管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之一,在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可建立多种心肌细胞病理模型,

优点是: 1.可观测药物对心肌组织中细胞的直接作用。

2.通过染色等方法可直接观察到各种药物对活细胞影响的动态过程。

3.方法简便,可提高效率。

缺点是: 1.失去了整体调节、内环境及正常细胞比例和相互影响。2.影响因素多,实验操作要求严格。

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技巧【转】

原代培养心肌细胞作为一种主要的研究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研究之中.我们实验室经过长期尝试,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并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1新生大鼠鼠龄的选择新 生大鼠心肌细胞在出生后3 d内具有部分的增殖能力,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则为终末分化细胞,不再具有分裂增殖能力.因此,大鼠出生时间越短,其心肌细胞分离后成活率越高,越容易贴壁生长.大量观测表明,选择1~3 d龄大鼠分离其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较为理想.其中尤以半日龄大鼠心肌细胞培养效果最佳. 2消化酶的选择及使用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可采用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前者因不易获得密度均一的细胞且难控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而较少采用.消化法中常使用的酶有3种:胰蛋白酶、胶原酶I或Ⅱ以及透明质酸酶.透明质酸酶多与胰蛋白酶或胶原酶联合应用.胰蛋白酶作用较强,容易造成心肌细胞损坏.胶原酶作用较缓和,能消化细胞间质中的胶原纤维以释放细胞,对细胞损伤小,且在新生大鼠心肌组织,以胶原I为主,故我们选用胶原酶I.文献报道胶原酶的工作浓度一般在0.6~1 g?L1,我们使用的为0.8 g?L1.胶原酶最好现用现配. 3消化程度的把握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对酶消化极为敏感.消化过度可使肌原纤维出现萎缩,细胞死亡率增加或丧失贴壁能力及搏动能力;消化不足,细胞聚集成团,无法分清细胞边界,难以形态学观测.消化过程中使用磁力搅拌器时应注意1)转速一般控制在60~80 r?min1左右.(2)每次消化的时间须结合消化酶浓度确定.(3)将粘附在搅拌子上的心肌组织吹散,使酶液充分接触组织.(4)适宜温度为35~37℃.(5)当组织由红转白呈半透明状态时,应停止消化. 4接种的细胞密度 心肌细胞接种密度不仅影响细胞间的相互接触,进而影响细胞对肥大刺激的反应,而且影响长期培养细胞的成活率.接种细胞的绝对数量应经精确计算.一般而言,应根据实验的观测目的决定单位面积上的细胞数量.例如,如作形态学观测,六孔板中每孔的接种细胞数量应控制在1×105~2×105个;若需收获心肌细胞作mRNA或蛋白表达水平的观测,则每孔的接种密度可增加到5×105~6×105个. 5细胞的分散度与接种的均匀性 分离出的心肌细胞,在溶液中Ca2+作用下较容易出现集聚现象.因此,在进行差速贴壁前后,均应反复多次地轻柔吹打使心肌细胞成单个分散状态.接种后,应小心使心肌细胞均匀地分布于培养板上,避免细胞向培养孔的中央集聚.此外,可将培养板放入孵箱后用滴管轻轻吹打各孔中央部位2~3次,但应格外注意避免污染. 6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与血清种类的选择 成纤维细胞较心肌细胞更容易贴壁且具有分裂增殖能力,经差速贴壁后仍有少量成纤维细胞混杂于心肌细胞之中,若处理不当,很容易生长成优势细胞.溴脱氧尿苷(bromodeoxyuridine, BrdU)可干扰细胞的有丝分裂,故常规使用BrdU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但是,如果使用胎牛血清培养细胞,由于胎牛血清所含的促细胞有丝分裂的因子较多,BrdU 很难完全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改用小牛血清则可克服这种现象的出现,获得高达90%以上的心肌细胞. 7换液时间 进行心肌细胞形态学观测时,接种密度较低,贴壁的心肌细胞数量减少,为避免成活心肌细胞随换液而被丢弃,应在接种48 h后换液.这样不仅使贴壁的心肌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而且BrdU作用时间较长,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更确实.此外,去血清后可用ITS和0.1 g ?L1BSA对心肌细胞进行营养支持,对心肌细胞贴壁率与凋亡率均不产生明显影响. 8抗污染措施

H9c2细胞培养方法

大鼠心肌细胞H9C2 细胞描述: 大鼠心肌细胞H9C2是来源于胚胎期BD1X大鼠心脏组织的亚克隆细胞系,表现很多骨骼肌细胞的特性。当H9c2细胞汇合时,细胞就会融合成多核的肌管并对乙酰胆碱刺激有反应,但该细胞缺少像心肌细胞一样的节律性搏动。此外,多项生化、电生理指标的检测也表明其具有骨骼肌的很多特点。由于来源于心脏,H9C2细胞作为心脏成肌细胞也用于心肌疾病的研究。 大鼠心肌细胞H9C2增殖能力取决于细胞取材、培养技术、培养条件等综合因素。请按照正确的培养方法来解冻、传代,以此保证细胞具备良好的增殖能力,方便您的后继研究顺利进行。 货号规格培养基运输保存 C0048 1×106个/管DMEM+10% FBS 干冰运输液氮保存 质量控制: 本细胞经过了检测,不含有细菌、真菌、病毒(HIV、HBV、HCV)、支原体。 培养条件: 37℃,5% CO2,PH值7.2~7.4,无菌恒温培养。 用途: 本产品只提供给进一步的科研使用,不可应用于治疗等其他方面。 细胞相关操作(注意:细胞操作都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 收到复苏好的贴壁细胞的处理方法: 1. 先从外包装盒拿出细胞瓶,在细胞瓶表面喷一层酒精,并小心去掉封口膜; 2.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状态,并确定是否染菌,如有染菌,请立即拍照,并将细胞丢掉; 3. 将培养瓶置于37°C,5% CO2的无菌培养箱中培养4-6小时; 4. 倒掉多余的培养基,留正常体积的培养基; 5. 重新将培养瓶置于37°C,5% CO2的无菌培养箱中培养过夜; 6. 第二天传代。 收到冻存细胞的处理方法: 1.37°C水浴预热培养基; 2.从液氮中取出细胞迅速放入37°C水浴快速解冻(解冻后不要继续暖细胞); 3.在超净台中加入5ml培养基重悬细胞,1000rpm离心5min; 4.弃上清,加入5ml培养基重悬细胞后转入T25培养瓶中,轻轻晃匀; 5.置于37°C,5% CO2培养箱中培养(培养瓶盖没有透气孔的话,瓶盖不要拧太紧); 6.第二天,用新鲜的培养基给细胞换液后继续培养。 细胞传代 1.当细胞融合度达到90%以上时,给细胞传代; 2.37°C水浴预热培养基; 3.在超净台中,弃培养基,加入2-5mlPBS清洗细胞后,再加入1ml胰酶消化细胞; 4.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变圆,有细胞开始脱离瓶壁时,加入5ml培养基终止消化; 5.用移液器轻轻吹下瓶壁上剩余的细胞,并轻轻吹打将细胞吹散; 6.将细胞移入离心管中,1000rpm离心5min;

心肌细胞2

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综述 【摘要】 :目的 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域应用广泛,但 是心肌细胞成活率、 搏动率, 纯化率过低仍是本技术有待解决的关键之处。 本文 探讨原代心肌细胞培养的条件和方法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做一下总结。 【关键词】乳鼠 心肌细胞原代培养 1.新生大鼠鼠龄的选择 乳鼠心肌细胞随年龄的增长,其增殖分化能力亦有变化,如在新生3d内,具有部分增殖能力,而成年大鼠心肌细胞为终末分化细胞,不具备增殖能力,因此,我们在选择鼠龄时,尽量选择出生时间短的乳鼠,这样的心肌细胞成活率及贴壁率较高,所以选择新生1~3d均可,最好为半日龄的大鼠更为理想。 2.消化酶的选择使用分离组织常用的消化液有胰蛋白、胶原酶和透明质酸,如依地酸二钠(EDTA),其作用是利于组织块分散为单个细胞,利于细胞的贴壁生长。消化液的浓度、消化能力、消化的时间、温度对组织离散效果影响较大,甚至会损伤细胞,导致培养细胞状态不佳,失去贴壁生长能力,增加心肌细胞死亡率。其中胰蛋白酶的消化力较强,常用浓度为0·05~0·50%,在37℃、PH8·0条件下作用最强,易造成心肌细胞损坏,因此,有学者认为“单纯应用胰蛋白酶消化对细胞的存活率有极大的负面影响”[1],而TDTA作为一种化学螯合剂,价格低、毒性小,对细胞有一定的离散作用。所以,选用胰蛋白酶与EDTA联合应用,可降低细胞损害,具有更好的消化分离效果。另外,胶原酶作用较温和,通过水解细胞间胶原蛋白来实现离散组织的目的,对细胞的损伤较小,也是理想的细胞分离液,针对心肌细胞间含有不同胶原酶类型,可联合使用Ⅰ型胶原酶和

Ⅱ型胶原酶。且要知道的是在新生大鼠心肌组织,以胶原I为主,故我们选用胶原酶I,文献报道胶原酶的工作浓度一般在0。61 g·L-1,我们使用的为0。8 g·L-1。胶原酶最好现用现配。 3.污染防治 虽然污染本身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可以降低其发生率、减轻其产生的严重后果。 因此,我们在细胞培养过程中,要坚持无菌操作的原则,如做好实验室、超净台、实验器械及实验用液的消毒灭菌工作,个人要身着消毒衣帽,佩戴口罩及无菌手套, 操作时,酒精灯火焰烧灼消毒器械,避免培养用液长时间暴露在空气环境,禁止吸管接触培养液瓶口等。防止微生物污染常用的方法是在培养液中加入抗生素,由于抗生素的种类不同,其抗生范围也不尽相同,但多数针对细菌感染为主,常用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应用。需要指出的是,抗生素的抗生范围有限,且污染发生具有隐匿性,出现后往往后果严重,所以抗生素仍不能替代无菌操作,而且过度的强调抗生素的作用,会使实验者淡化甚至忽视无菌操作,滥用也会导致产生耐药菌,因此,只有无菌操作才是防止细胞污染的最好手段 除了以上说的无菌操作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获取心脏时避免剪破消化道,比较稳妥的办法是在剑突上一肋处入剪,这样做不涉及腹腔,也就减少了污染机会。(2)如条件允许,应避免乳鼠心肌细胞与其他细胞在同一孵箱内共同培养,以防止发生交叉污染。(3)对于培养心肌细胞的观察、照相每次时间不可过长,否则既会导致培养液pH改变,又能增加污染机率。 4.心肌细胞纯化 在心肌细胞培养中,成纤维细胞具有分裂增殖能力, 且生长迅速, 比心肌细胞更早贴壁,如不加以控制,常可生长为优势细胞。细胞纯化方法有很多因此,目前,常用化学试剂抑制法和差速贴壁分离法来抑制其生长,而化学试剂势必对培养细胞生长环境有一定影响,因此,依据心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贴壁时间不同的原理做差速分离, 成了广泛采用的纯化方法,其优点是对目的细胞影响小,经比较,结果显示差速贴壁在60min、90min时最为理想 方法简便,纯化率较高,可达到95%以上。经差速贴壁后仍有少量成纤维细胞混杂于心肌细胞之中,若处理不当,很容易生长成优势细胞。因此再加上化学试剂抑制,加入分裂抑制剂(如丝裂霉素c) ,有时在培养早期如入溴脱氧脲苷,或加入不利非心肌细胞生长的成分(如谷氨酰胺)。如溴脱氧尿苷(bromodeoxyuridine, BrdU)可干扰细胞的有丝分裂,故常

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提取方法

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提取方法 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是体外研究心血管疾病相关机制的主要手段和基本技术基础实验中,与细胞系相比,原代心肌细胞的形态及电生理方面更接近在体细胞,因此,培养原代心肌细胞的质量直接关系实验的进程及结果。 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分离须注意以下几点: 1. 鼠龄的选择:新生1-3d龄,最好半日龄。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在出生后3 d内具有部分的增殖能力,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则为终末分化细胞,不再具有分裂增殖能力。因此,大鼠出生时间越短,其心肌细胞分离后成活率越高,越容易贴壁生长。建议选择1~3 d龄大鼠分离其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 2.消化酶的选择: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混合使用(0.4%胶原酶:0.05%胰酶=2:1)。 常用的消化酶有2种:胰蛋白酶和胶原酶,胰蛋白酶作用较强,容易造成心肌细胞损坏,胶原酶作用较缓和,能消化细胞间质中的胶原纤维以释放细胞,对细胞损伤小。 3.消化程度的把握:组织由红转白呈半透明状态时,停止消化。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对消化酶极为敏感。消化不足,细胞聚集成团,无法得到单层细胞,不利于观察和后续实验;消化过度可使肌原纤维出现萎缩,细胞死亡率增加或丧失贴壁能力及搏动能力;消化的适宜温度为35~37℃。 4.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加入BrdU,更换小牛血清。 分离出来的心肌细胞会伴有较多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具有较强增殖能力会干预心肌细胞的贴壁和增殖,需要尽量去除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较心肌细胞更容易贴壁,可以通过差速贴壁去除大部分成纤维细胞,但仍有少量成纤维细胞混杂于心肌细胞之中。溴脱氧尿苷(bromodeoxyuridine, BrdU)可干扰细胞的有丝分裂,故常规使用BrdU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由于胎牛血清所含的促细胞有丝分裂的因子较多,BrdU很难完全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改用小牛血清则可克服这种现象的出现,获得高达90%以上的心肌细胞。 5.培养液pH值:pH范围在7.2~7.4之间。 操作过程: 手持大鼠乳鼠(出生24h内),75%乙醇消毒皮肤,剪开胸部皮肤,再消毒1次,更换手术器械,弯镊提取心脏,置于盛有PBS(1:50双抗)的大皿中; 将心脏表面附着的大血管剪去,剪去心房,放入5ml灭菌离心管中充分剪碎成肉泥状; 加3ml左右胶原酶和1.5ml 0.05%胰酶充分吹匀,37℃消化8 min,自然沉淀,弃上清,再加3ml左右胶原酶和1.5ml0.05%胰酶,充分吹匀,37℃消化10min; 取上清,3000 rpm 5min,铺中皿加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记1),剩余沉淀中加入3ml左右胶原酶和1.5ml0.5%胰酶,充分吹匀,37℃消化10min; 重复4的步骤4-5次,直至组织块消化完毕,记(2-5) 放培养箱2到3小时待成纤维细胞贴壁后轻轻吹打培养基,所有的中皿上清移入离心管离心3000 rpm 5min,弃上清,加含有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以及Brdu(10mM)(1:80),铺中皿培养。 48h换液后可得心肌细胞。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及搏动状况。

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方法探讨

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方法探讨1 邵伟(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济南250014) 周苏宁邵建华(山东大学医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济南250021) 摘要探讨培养Wister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可靠方法。采用心肌组织块差别消化结合化学纯化的培养方法,通过倒置显微镜、HE染色、透射电镜、台盼篮、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心肌细胞生长情况及纯度。结果细胞生长迅速、自行搏动,细胞形态完整,细胞内肌丝、线粒体清晰;细胞成活率达94.6%;肌动蛋白(HHF35)经S-P法胞浆呈现棕褐色阳性表达,纯度达96.4%。表明该方法培养的心肌细胞生长迅速、活性好、纯度高。 关键词心肌细胞;细胞培养;大鼠 Explore a method of neonatal rat myocardial cells in culture ZHOU Suning, SHAO Jianhua. Medical college of Shandong universit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250021, 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a reliable method of neonatal rat myocardial cells in culture. The plots of myocardial tissue from neonatal Wister rat were cultured and purified with the method of differential enzyme and 5-Bromodeoxyuridine-treatment. Microscop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HE stains, Trypan blue stains, immunohistochemical test were determined to identification the cell. The results of myocardial cells grow rapidity, automaticity, shape intact, the cell of filament and mitochondria clearly. The cell viability was up to 94.6% by Trypan blue stains. The cell purity was up to 96.4% by Actin (HHF35)of Streptavidin peroxidase conjunction method. This method of myocardial cells in culture was grown up rapidity, lively well, high purity. Key words Myocardial Cells; Culture; Rat 随着心脏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有关心肌疾病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快速、理想的心肌细胞培养是深入研究的前提,为此我们进行了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方法的探讨,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心肌细胞的培养取24h内Wister大鼠,在其心脏跳动时将心脏取下,小心剪取心室组织,用冰PBS液清洗干净后,将组织反复剪成0.5~1mm3的小块,加2~3滴细胞培养液,用吸管轻轻吹打后分次吸取组织块悬液,将其均匀排在75ml培养瓶底壁上,轻轻翻转培养瓶,加入含150ml/L胎牛血清、0.1mmol/L 5-溴脱氧核苷(5-Bromodeoxyuridine;Brdu)的高糖DMEM 3ml培养液,做好标记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30~40min后,待组织块略干能贴于瓶壁上,再缓慢、轻轻地将培养瓶翻转,使培养液浸泡组织块,继续静止培养。每天小心取出培养瓶置于相差显微镜下进行观察,2h后就可见组织块周边有细胞伸出,1天后周围爬满细胞,3~4天后多数连接成片,可进行传代,用吸管轻吹组织块使其脱落移出,加入0.1%胰蛋白酶1ml,放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约3~5min后部分细胞呈圆形,在瓶上做好标记,弃去胰 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Q99C03)

不同剂量阿霉素对H9C2心肌细胞的影响

不同剂量阿霉素对H9C2心肌细胞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3-16T13:45:00.17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下第24期作者:李潇徐繁通讯作者房亮曹向宇姜海军赵博[导读] 对阿霉素的安全用药,尤其显得重要。本实验研究也为临床上寻找能抑制阿霉素损伤心肌的药物奠定了实验基础。 (河北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067000)[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霉素对H9C2细胞的影响,为阿霉素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不同浓度多柔比星(1、2、4、6、10ug/ml)与H9C2心肌细胞共培养6、12、24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计算不同作用时间及药物浓度的细胞抑制率。结果:阿霉素剂量从1-10ug/ml均能抑制心肌细胞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一定剂量阿霉素对心肌细胞有毒性作用,可致心肌细胞坏死和调往率增加。 [关键词] H9C2心肌细胞阿霉素细胞抑制率Effect of Doxorubicin on H9C2 Myocardial Cells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oses of doxorubicin on H9C2 cells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study of doxorubicin.Methods: Doxorubicin (1, 2, 4, 6,10ug/ml) was co-cultured with H9C2 cardiomyocytes for 6, 12 and 24 hours.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cells were observed and the cytotoxicity rate. Results: Doxorubicin dose-dependently inhibited cardiomyocyte activity from 1 to 10ug/ml. Conclusion: A certain dose of doxorubicin has a toxic effect on cardiomyocytes, resulting in increased myocardial necrosis and transfer rate. [Key words] H9C2 Cardiomyocytes;Adriamycin;Cell inhibition rate 阿霉素( doxorubicin) 是一种广泛用于恶性肿瘤化疗的蒽环类药物,其效果显著。然而该药物具有明显的心脏毒性,严重制约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发现,当体内阿霉素累积剂量达到450-500 mg/m2时会导致心力衰竭,发生率30%左右;累积剂量达600mg/m2时,心力衰竭发生率高达70%[1] ,尽可能减轻心脏损伤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大鼠胚胎心脏来源的H9C2细胞,建立阿霉素诱导的 心肌细胞毒性体外模型,为阿霉素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从细胞水平观察阿霉素对心肌细胞模型的损伤作用,旨在探讨阿霉素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 1. 实验试剂 盐酸多柔比星注射液购于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大鼠心肌细胞H9C2由中国科学院细胞库提供。DMEM完全培养基、胎牛血清、MTT为Gibco公司产品。 2.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置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于37℃、5%C02饱和湿度培养箱内静置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待细胞贴壁呈80%融合时以PBS液冲洗3~4遍,加入1~2 ml 0.25%胰酶消化约0.5~l min,弃去消化液,加入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终止消化,并用吸管吹打至细胞完全分散,配制成单个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为1×104个,接种于96孔培养板内。此时将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及阿霉素组,阿霉素组给予不同浓度阿霉素(1、2、4、6、10ug/ml),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内分别培养6、12、24h,取出后每孔加入5mg/ml的MTT溶液20u l,继续培养4h,终止培养后吸弃孔内培养上清液,并每孔加150ul二甲基亚砜(DMSO)终止反应,微型震荡器震荡l0min,使结晶物充分溶解,立即在酶标仪上波长550nm处进行光密度定量检测,以测得的光密度值(OD)反映细胞活性和数量的多少。细胞抑制率(%)=(空白组OD-给药组OD)/空白组OD×100%。 3.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 l9.0软件统计分析,各组定量检测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士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组见比较采用LSD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4.1 不同浓度阿霉素及不同作用时间对心肌细胞抑制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阿霉素对心肌细胞活性均有现抑制作用。但阿霉素6ug/L、10ug/L时,对心肌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药物作用12-24h生长抑制的改变最明显。实验结果见表l。 表1:不同浓度阿霉素及不同作用时间对心肌细胞抑制率(100%) 与对照组相比※P<0.05 4.2显微镜观察不同剂量阿霉素对心肌细胞形态的影响 如图可见,对照组正常心肌细胞呈现梭状,心肌细胞结构正常,细胞膜完整,细胞之间相互连接(见组图-空白);阿霉素组心肌细胞明显呈现圆缩形,细胞问连接减少,伪足消失,细胞肿胀,甚至出现死亡(见组图2),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及阿霉素浓度增加细胞死亡数增加。

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概要

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概要 作者:何伟, 张明雪, 闫丽娟 作者单位:何伟(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沈阳市,110032), 张明雪,闫丽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刊名: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英文刊名:PRACTICAL JOURNAL OF CARDIAC CEREBRAL PNEUMAL AND VASCULAR DISEASE 年,卷(期):2009,17(4)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3条) 1.郭军.鲍翠玉.林国生.杨波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培养方法的改进[期刊论文]-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6(6) 2.邵华.金秀东.梁军.张际绯.刘瑞峰不同差速贴壁时间对心肌细胞培养的影响实验性研究[期刊论文]-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8(1) 3.王涛.余志斌.谢满江.车红磊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培养技巧[期刊论文]-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3(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谭玉珍.王海杰.TAN Yu-zhen.WANG Hai-jie生后不同时间乳鼠心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解剖学报2009,40(4) 目的 观察生后不同时间乳鼠心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建立理想的分离和纯化乳鼠心肌细胞技术. 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和机械分离,结合两次差速贴壁法以及使用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从生后1~7d乳鼠心脏分离和纯化心肌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和自发性搏动,并用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丁(cTnT)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利用原位透射电镜术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并观察其对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 结果 从乳鼠心脏分离的细胞95%以上为心肌细胞,存活率为95%以上.乳鼠心肌细胞包括短柱状或杆状细胞和不规则形细胞.生后1~3d鼠大部分杆状细胞呈现幼稚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6~7d鼠的杆状细胞具有类似于成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cTnT呈高表达,横纹明显.不规则形细胞含有少量肌丝束,排列不规则.少数体积较小的细胞呈现未分化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培养72h后80%以上的细胞出现自发性搏动.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刺激后,搏动细胞数目增多,搏动增强.生后 6~7d鼠杆状细胞的药物反应较强. 结论 两类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自发性搏动和对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不同.生后6~7d鼠心肌细胞较适合于成熟心肌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本实验建立的方法 是一种较理想的乳鼠心肌细胞培养方法 . 2.学位论文张昱第一部分:硫化氢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第二部分:硫化氢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2009 研究一硫化氢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背景: 新型气体信号分子一硫化氢(H2S)在心血管系统主要具有舒张血管,开放心肌细胞ATP敏感钾通道、抑制L型钙通道而产生的负性心肌收缩力的效应。外源性H2S在器官水平已被证明可能是缺血缺氧心脏的强效保护剂,为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目的: 本实验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硫化氢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直接影响,探讨其对缺氧心肌细胞有效的保护浓度。 方法: 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缺氧处理组。在缺氧处理组又根据培养液中NaHS的终浓度分为0μmol/L(S0组)、100μmol/L(S100组)、200μmol/L(S200组)、400μmol/L(S400组)和800μmol/L(S800组)5个组。缺氧48 h后各组均检测:细胞存活数量、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 结果: 与S0组比较,S100组、S200组、S400组缺氧后心肌细胞存活数量均升高(P<0.01),培养液中LDH活性均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800组较S0组缺氧后心肌细胞存活数量和培养液中LDH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00μmol/L—400μmol/L NaHS对缺氧心肌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而高浓度800μmol/L NaHS对缺氧心肌细胞已不具有保护作用。 研究二硫化氢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背景: 离体心脏的保存移植实际是一个冷缺血/再灌注的病理生理过程,影响着移植手术的成败。新型气体信号分子一硫化氢(H2S)可通过预适应或后适应启动心肌内源性保护机制缓解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有前景的心脏保存液添加剂。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硫化氢(H2S)对缺氧不同时间的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直接影响及其对复氧损伤的间接影响,分析其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随机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缺氧处理组及缺氧/复氧处理组。正常对照组分为与缺氧处理组正常对照的C1组和与缺氧/复氧处理组正常对照的C2组。缺氧处理组又根据缺氧液中NaHS的终浓度分为0μmol/L(H0组)、 100μmol/L(H100组)、200μmol/L(H200组)和400μmol/L(H400组)的4个组。缺氧/复氧处理组亦根据缺氧液中NaHS的终浓度分为0μmol/L(R0组)、 100μmol/L(R100组)、200μmol/L(R200组)和400μmol/L(R400组)的4个组。在缺氧24 h、48 h、72 h后及复氧2h后均检测:细胞存活数量、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 结果: H100组、H200组、H400组缺氧培养24 h、48 h和72 h后与各自时间点H0组比心肌细胞存活数量升高 (P<0.01)、培养液中LDH活性降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00组和H400组在缺氧培养24 h后较缺H100组心肌细胞存活数量升高 (P<0.05~0.01)、培养液中LDH活性降低(P<0.0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100组、R200组、R400组缺氧培养24 h、48 h、72 h并复氧2h后较各自时间点缺氧/复氧RO组比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存活数量升高(P<0.01)、复氧后心肌细胞LDH漏出量降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00μmol/L~400μmol/L NaHS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具有保护效果。200μmol/L~400μmol/L NaHS对缺氧24h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较好。 3.期刊论文李波.杜丽娟.王艳丽.孙智睿.徐长庆.张伟华缺血预适应对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4)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对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复制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培养模型,试验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组:缺血3h,再灌注9h;预适应组:先缺血90min,再灌注60min,再缺血3h,再灌注9h; 预适应加caffeine组:缺血90min,再灌注20min后加入caffeine 继续缺血40min后,再缺血3h,再灌注9h.分别测定乳鼠心肌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HE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损伤情况.结果 检测乳鼠心肌细胞培养液中LDH活力、MDA水平和SOD活力时发现,缺血再灌注组和预适应加caffeine组的培养液中LDH 活力、MD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而SOD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则是降低.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的HE染色可见缺血再灌注组细胞体积变小,胞核浓缩,胞质嗜酸性增强,其病理学改变比预适应组和预适应加caffeine组严重.结论 缺血预适应对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损伤有保护作用. 4.期刊论文曾琳琳.张晓刚.胡波.张巧英.郑文武.ZENG Lin-Lin.ZHANG Xiao-Gan.HU Bo.ZHANG Qiao-Ying.ZHENG Wen-Wu高糖对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脂代谢的影响-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14(8) 目的 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高胰岛素水平作用下乳鼠心肌细胞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用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模型,以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基和胰岛素为干预因素进行实验.以脂蛋白脂肪酶的表达来观察心肌细胞脂代谢的改变;用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病理性损伤. 结果 80 mmol/L葡萄糖作用下,胰岛素抵抗

心肌细胞培养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培养技巧 原代培养心肌细胞作为一种主要的研究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研究之中 我们实验室经过长期尝试,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并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1新生大鼠鼠龄的选择新 生大鼠心肌细胞在出生后3d内具有部分的增殖能力,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则为终末分化细胞,不再具有分裂增殖能力因此,大鼠出生时间越短,其心肌细胞分离后成活率越高,越容易贴壁生长大量观测表明,选择1~3d龄大鼠分离其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较为理想其中尤以半日龄大鼠心肌细胞培养效果最佳 2消化酶的选择及使用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可采用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前者因不易获得密度均一的细胞且难控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而较少采用 . 消化法中常使用的酶有3种:胰蛋白酶、胶原酶I或Ⅱ以及透明质酸酶 透明质酸酶多与胰蛋白酶或胶原酶联合应用胰蛋白酶作用较强,容易造成心肌细胞损坏 .胶原酶作用较缓和,能消化细胞间质中的胶原纤维以释放细胞,对细胞损伤小,且在新生大鼠心肌组织,以胶原I为主,故我们选用胶原酶 I.文献报道胶原酶的工作浓度一般在0.6~1g?L1,我们使用的为0.8gL1.胶原酶最好现用现配. 3消化程度的把握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对酶消化极为敏感 .消化过度可使肌原纤维出现萎缩,细胞死亡率增加或丧失贴壁能力及搏动能力;消化不足,细胞聚集成团,无法分清细胞边界,难以形态学观测 .消化过程中使用磁力搅拌器时应注意 :(1)转速一般控制在60~80rmin1左右 .(2)每次消化的时间须结合消化酶浓度确定.(3)将粘附在搅拌子上的心肌组织吹散,使酶液充分接触组织 .(4)适宜温度为35~37℃

.(5)当组织由红转白呈半透明状态时,应停止消化. 4接种的细胞密度 心肌细胞接种密度不仅影响细胞间的相互接触,进而影响细胞对肥大刺激的反应,而且影响长期培养细胞的成活率接种细胞的绝对数量应经精确计算 . 一般而言,应根据实验的观测目的决定单位面积上的细胞数量.例如,如作形态学观测,六孔板中每孔的接种细胞数量应控制在1×105~2×105个;若需收获心肌细胞作mRNA或蛋白表达水平的观测,则每孔的接种密度可增加到5×105~6×105个. 5细胞的分散度与接种的均匀性分离出的心肌细胞,在溶液中Ca2+作用下较容易出现集聚现象. 因此,在进行差速贴壁前后,均应反复多次地轻柔吹打使心肌细胞成单个分散状.接种后,应小心使心肌细胞均匀地分布于培养板上,避免细胞向培养孔的中央集聚.此外,可将培养板放入孵箱后用滴管轻轻吹打各孔中央部位2~3次,但应格外注意避免污染 6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与血清种类的选择成纤维细胞较心肌细胞更容易贴壁且具有分裂增殖能力,经差速贴壁后仍有少量成纤维细胞混杂于心肌细胞之中,若处理不当,很容易生长成优势细胞 .溴脱氧尿苷(bromodeoxyuridine,BrdU)可干扰细胞的有丝分裂,故常规使用BrdU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 .但是,如果使用胎牛血清培养细胞,由于胎牛血清所含的促细胞有丝分裂的因子较多,BrdU很难完全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改用小牛血清则可克服这种现象的出现,获得高达90%上的心肌细胞 . 7 换液时间进行心肌细胞形态学观测时,接种密度较低,贴壁的心肌细胞数量减少,为避免成活心肌细胞随换液而被丢弃,应在接种48h后换液 .这样不仅使贴壁的心肌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而且BrdU作用时间较长,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更确实 此外,去血清后可用ITS和0.1gL1BSA对心肌细胞进行营养支持,对心肌细胞贴壁率与凋亡率均不产生明显影响 .

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综述

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综述 【摘要】:目的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域应用广泛,但是心肌细胞成活率、搏动率,纯化率过低仍是本技术有待解决的关键之处。本文探讨原代心肌细胞培养的条件和方法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做一下总结。 【关键词】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 1.新生大鼠鼠龄的选择 乳鼠心肌细胞随年龄的增长,其增殖分化能力亦有变化,如在新生3d内,具有部分增殖能力,而成年大鼠心肌细胞为终末分化细胞,不具备增殖能力,因此,我们在选择鼠龄时,尽量选择出生时间短的乳鼠,这样的心肌细胞成活率及贴壁率较高,所以选择新生1~3d均可,最好为半日龄的大鼠更为理想。 2.消化酶的选择使用 分离组织常用的消化液有胰蛋白、胶原酶和透明质酸,如依地酸二钠(EDTA),其作用是利于组织块分散为单个细胞,利于细胞的贴壁生长。消化液的浓度、消化能力、消化的时间、温度对组织离散效果影响较大,甚至会损伤细胞,导致培养细胞状态不佳,失去贴壁生长能力,增加心肌细胞死亡率。其中胰蛋白酶的消化力较强,常用浓度为0·05~0·50%,在37℃、PH8·0条件下作用最强,易造成心肌细胞损坏,因此,有学者认为“单纯应用胰蛋白酶消化对细胞的存活率有极大的负面影响”[1],而TDTA作为一种化学螯合剂,价格低、毒性小,对细胞有一定的离散作用。所以,选用胰蛋白酶与EDTA联合应用,可降低细胞损害,具有更好的消化分离效果。另外,胶原酶作用较温和,通过水解细胞间胶原蛋白来实现离散组织的目的,对细胞的损伤较小,也是理想的细胞分离液,针对心肌细胞间含有不同胶原酶类型,可联合使用Ⅰ型胶原酶和Ⅱ型胶原酶。且要知道的是在新生大鼠心肌组织,以胶原I为主,故我们选用胶原酶I,文献报道胶原酶的工作浓度一般在0。61 g·L-1,我们使用的为0。8 g·L-1。胶原酶最好现用现配。 3.污染防治 虽然污染本身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可以降低其发生率、减轻其产生的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在细胞培养过程中,要坚持无菌操作的原则,如做好实验室、超净台、实验器械及实验用液的消毒灭菌工作,个人要身着消毒衣帽,佩戴口罩及无菌手套,操作时,酒精灯火焰烧灼消毒器械,避免培养用液长时间暴露在空气环境,禁止吸管接触培养液瓶口等。防止微生物污染常用的方法是在培养液中加入抗生素,由于抗生素的种类不同,其抗生范围也不尽相同,但多数针对细菌感染为主,常用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应用。需要指出的是,抗生素的抗生范围有限,且污染发生具有隐匿性,出现后往往后果严重,所以抗生素仍不能替代无菌操作,而且过度的强调抗生素的作用,会使实验者淡化甚至忽视无菌操作,滥用也会导致产生耐药菌,因此,只有无菌操作才是防止细胞污染的最好手段。除了以上说的无菌操作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获取心脏时避免剪破消化道,比较稳妥的办法是在剑突上一肋处入剪,这样做不涉及腹腔,也就减少了污染机会。 (2)如条件允许,应避免乳鼠心肌细胞与其他细胞在同一孵箱内共同培养,以防止发生交叉污染。(3)对于培养心肌细胞的观察、照相每次时间不可过长,否则

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技巧【转】

作者:王涛,余志斌,谢满江,车红磊 【关键词】细胞培养 【关键词】细胞培养;心肌细胞;大鼠 引言原代培养心肌细胞作为一种主要的研究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研究之中。我们实验室经过长期尝试,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并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1. 新生大鼠鼠龄的选择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在出生后3 d内具有部分的增殖能力,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则为终末分化细胞,不再具有分裂增殖能力。因此,大鼠出生时间越短,其心肌细胞分离后成活率越高,越容易贴壁生长。大量观测表明,选择1~3 d龄大鼠分离其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较为理想。其中,尤以半日龄大鼠心肌细胞培养效果最佳。 2. 消化酶的选择及使用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可采用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前者因不易获得密度均一的细胞且难控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而较少采用。消化法中常使用的酶有3种:胰蛋白酶、胶原酶I或Ⅱ以及透明质酸酶。透明质酸酶多与胰蛋白酶或胶原酶联合应用。胰蛋白酶作用较强,容易造成心肌细胞损坏。胶原酶作用较缓和,能消化细胞间质中的胶原纤维以释放细胞,对细胞损伤小,且在新生大鼠心肌组织,以胶原I为主,故我们选用胶原酶I。文献报道胶原酶的工作浓度一般在0.6~1 g ?L,我们使用的为0.8 g?L。胶原酶最好现用现配。 3. 消化程度的把握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对酶消化极为敏感。消化过度可使肌原纤维出现萎缩,细胞死亡率增加或丧失贴壁能力及搏动能力;消化不足,细胞聚集成团,无法分清细胞边界,难以形态学观测。消化过程中使用磁力搅拌器时应注意:(1)转速一般控制在60~80 r?min左右。(2)每次消化的时间须结合消化酶浓度确定。(3)将粘附在搅拌子上的心肌组织吹散,使酶液充分接触组织。(4)适宜温度为35~37℃。 (5)当组织由红转白呈半透明状态时,应停止消化。 4. 接种的细胞密度 心肌细胞接种密度不仅影响细胞间的相互接触,进而影响细胞对肥大刺激的反应,而且影响长期培养细胞的成活率。接种细胞的绝对数量应经精确计算。一般而言,应根据实验的观测目的决定单位面积上的细胞数量。例如,如作形态学观测,六孔板中每孔的接种细胞数量应控制在1×105~2×105个;若需收获心肌细胞作mRNA或蛋白表达水平的观测,则每孔的接种密度可增加到5×105~6×105个。

细胞生物学:小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

细胞生物学:小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 ㈠、概述 整体动物心肌细胞的增殖能力在出生后仅能维持一个短时期,小鼠在出生3周后DNA合成所需的酶的活性及心肌细胞的增殖能力就明显降低至成年鼠水平。小鼠心肌细胞的原代培养,一般选用生后1-10d的乳鼠心脏,尤以出生1-4d的较好,此时心肌细胞已分化充分,适于作各种研究,而出生4d以后的乳鼠心脏中分离出来的心肌细胞较慢发育成为有自律性搏动的心肌细胞。 ㈡、[试剂] 1、培养液:1:1混合的DMEM/F12培养液,添加终浓度为10%小牛血清(FCS)、100I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 2、消化液:胰酶(效价为1:250)0.08%、胶原酶II(活力为150U/mg)0.05%,用pH7.2-7.8的D-Hanks溶液配制,-20℃保存。 3、D-Hanks溶液(pH7.2-7.8):KCl0.4g,KH2PO40.06g,NaCl8.00g,NaHCO30.35g,Na2HPO4?7H2O0.09g,酚红0.01g1L ㈢、[实验步骤] 1、取生后1-4d的乳鼠,用75%乙醇消毒皮肤,再用大头针固定乳鼠的头及四肢,剪开胸部皮肤,用75%乙醇消毒皮下组织,更换镊子及剪刀,开胸取出心

脏,将心脏放入盛有D-Hanks溶液的平皿(或青霉素瓶)中,剪去心房,剪开心室,用D-Hanks溶液冲洗三次,去除残留积血后,将心脏剪成1mm3大小的碎片,再将心脏碎片转移至离心管中,加5ml左右消化液,37℃消化5min,自然沉淀,弃上清,再加5ml左右消化液,37℃消化20min(每隔2min振摇几下),用吸管吹打1min后,将未消化完全的心脏碎片吸出至另一离心管中,加入2ml冷的培养液终止消化,1000rpm5min,弃上清,沉淀中加入D-Hanks溶液2ml,1500rpm10min,弃上清,沉淀中加入培养液2ml,用吸管吹打制成细胞悬液。(为节约时间,以下步骤省略)上述未消化完全的心脏碎片补加5ml左右消化液后继续消化,同样操作,合并细胞悬液后放入培养瓶中置二氧化碳培养箱中 (37℃5%CO2)培养。

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

实验二大鼠CM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实验动物新生3天清洁级Wistar大鼠乳鼠(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动物许可证号:scxk2005-0001)。 1.1.2主要仪器与试剂 5%CO 2恒温培养箱(model TC2323 CO 2 incubator);倒 置相差显微镜(XD-101 98010);PH计(mettler toledo320-s);立式自动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LDZX-40BI),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SW-CJ-2FD型单人双面净化工作台;微量移液枪(法国Gilson);血球记数板(上海市沪江医疗器材经营部);HH-6数显恒温水浴锅;离心机(LDZ5-2);75cm2培养瓶、50ml离心管(美国corning公司);无菌手术器械;磁力搅拌器;电子天平板(BS1101S 德国);一次性滤器(22μm, GILSON);DMEM/F12培养基 (美国GIBCO);特级胎牛血清(FBS, Hyclone);青、链霉素(Hyclone);D-Hank’s液(NaCl、KCl、Na2HPO4、KH2PO4、NaOH、NaHCO3,苯酚红,南京化学试剂厂);心肌肌钙蛋白T(Santa cruz) ;FITC连接的兔抗山羊IgG(Santa cruz);Ⅱ型胶原酶、胰蛋白酶(Sigma);Triton-X-100(AMRESCO);BrdU(solarbio)。 1.2方法 于无菌操作下开胸取出心脏,仔细去除心脏相连大血管和心房组织(留心尖部),于4℃的D-Hank’S液中漂洗3~4次,以去除残存血液,眼科剪将心尖部组织剪成1 mm3碎块后,加入4 ml的0.0625%胰蛋白酶液,于37℃恒温水浴箱中消化3 min,然后弃上清。于剩余沉淀中加入混合消化液5 ml(0.0625%胰蛋白酶+0.1%Ⅱ型胶原酶),置37℃水浴消化8~10 min,其间振荡2~3次,静置后将上清液移入离心管中,加含10%胎牛血清预冷的DMEM/F12培养液终止消化。 随后用上述方法反复消化7~8次至组织块基本消化完毕。收集各次上清液并终止消化后,200目的尼龙网筛过滤去除残留组织块,以1000 r/min速度离心8 min,将所得的细胞与培养液混悬后,采用差速贴壁分离法去除心肌成纤维细胞每次2 h,将未贴壁的心肌细胞悬液吸出,调整细胞密度接种于培养板中。培养前3 d加入0.1 mmol/LBrdU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48 h首次换液,以后根据情况2~3 d换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