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高中花卉美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校本研究

普通高中花卉美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校本研究

普通高中花卉美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校

本研究

摘要:通过种植花卉,让学生亲自参与改善校园环境的管理,亲身体验环保的乐趣,从而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努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广泛宣传环境教育意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关键词:花卉;美育;课程

一、前言

“花卉学”课程是园林、风景园林等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明确花卉生产的现状及趋势,学习花卉分类、繁殖与栽培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主要技术,能够进行花卉的应用,拓展花卉专业知识,能够适应花卉行业的生产需求。因此“花卉学”课程的教与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十分必要,也为学生今后从事花卉生产、繁殖、经营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提高其对各种花卉的栽培管理、繁殖方法等基本理论和技能服务水平。对学生而言,自主学习是一种核心能力,这种能力贯穿学生个体的终身,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注重学生在“花卉学”课程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园林、风景园林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学生只有保持持续、积极、旺盛的自主学习状态,才有利于学生提升专业素养,更好地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发展。

在我国教育的不同阶段,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一直是一项重要工作,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在新的背景及趋势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我国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花卉学”课程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这是为实施高等院校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经验。胡伟提出,对于高等院校学生而言,不仅要有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合理的学

习方法,坚持不懈自主学习,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在当前教育

体制下,教学的本质不在于教师传授知识的多少,而是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

教授。

二、高中花卉美育课程开发与实施

(一)构建项目化课程内容

通过研究花卉的园艺种植、花事观赏,花卉内涵和意蕴、花卉意象、花卉审

美等花卉文化,并将花卉相关研究与美育相结合,在研究花卉及花卉文化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学生的精神,温润学生的

心灵,从而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

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

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具体的项目学习过程中遵守2个依据:以工作流程为依据,以行业标准为

依据。在具体花卉生产技术知识点学习时适合采取以工作流程为依据,在生产手

段评价过程中适合采取以行业标准为依据。每一项目的实施选择代表花卉,以案

教学法或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项目一露地花卉生产受场地、天气限

制较少,可以任务驱动型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分小组选择各自讨论决定的花卉种类,从种子播种、种苗移栽、定植、养护(水肥、病虫、形)到室外应用,分课

内学习和课外实践2种形式完成既定任务。项目二盆花生产技术受季节和场地限制,结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生产任务,开展案教学法,主要设计基质选择与

混配、盆器种类选择标准、花肥种类、花卉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组合盆栽类型(多类混栽多本栽)等知识点和技能点。项目三鲜切花生产技术适合试验研究法、案讲述法开展教学内容,以小组形式选择需要保鲜的花卉种类,结合案方法,试

验选择切花的保鲜方法、保鲜条件和保鲜效果,以试验、探究、对比、归纳的思

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二)融入思政元素,落实立树人

以重构的课程内容为依据,分项目确定思政主题,构建思政育人目标体系。

在知识讲解、技能训练、自主学习等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项目一露地花卉生产技术,以菊花为,欣赏菊花以自然为美的千姿百态,顽

强不屈、高洁隐逸的精,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项目二盆花生产技术,

以兰花为,融入屈原爱兰、养兰的历史典故,引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

不芳,君子道立德,不畏穷困而改节”的诗句,培养学生默默无闻、奉献爱国的

情怀。项目三切花生产技术,在切花月季保鲜技术的讲解与演示过程中,从保鲜

液成分的选择入手,同一种切花,采收后不同阶段选择不同保鲜液类型,组分肯

定也有区别。以切花月季瓶插处理液、脉冲处理液和催化处理液的成分对比,强

调每一阶段保鲜的重点工作,如在瓶插阶段以抑制乙烯为主,脉冲处理阶段以补

充水分和营养为主,催化处理则以促进花蕾绽放为主。通过具体案,培养学生既

科学严谨又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概括起来,根据教学内容,个课程以“拼搏奉献、严谨创新”八字方针为思政总要领,落实、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落实立德

树人总目标,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三)灵活运用信息化平台,提教学效果

以超星尔雅、智慧平台“花卉生产技术”课程平台为载体,保障课前繁殖、

养护网络短视频、仿真视频、微课、电子图册等学习资源的推送,课中用学习通APP、智慧课堂小程序、腾讯会议等教辅工具,开展教学互动和操作评价活动,

线上线下虚实结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课中任务驱动

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业生产任务,采取“演示+练习”教学模式,做

中学、学中做,学生参与度大幅提升,达成了强化技能的培养目标。另外,分小

组开展实践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队沟通、协作与分析、问题解决与处理的综合

职业能力,达成了素质目标。

在当前形势下,信息化教学平台更加重要,根据课堂建设的经验,对于偏实

践性的操作演示内容,可以采取“腾讯会议+秒懂百科”方式,既可满足线下同

学实践过程的学习,又能解决线上同学无法现场学习的困扰。另外,对于需要现

场教学才能达成教学目标要的部分实践性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直播间的方式,

满足线上与线下同时进行的需。总之,信息化时代,要多挖掘新方法、新手段,作为辅助平台和媒介,保障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运用多元评价,保障学习成效

评价形式采用“过程性评价(70%)+结果评价(30%)”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占70%,主要由线上考勤、章节检测、课堂互动等活动组成,线下综合作业为结果性评价,由任课教师点评,并参考实训教师意见。从评价主体来看,采用“教师+实训教师+平台测评+学生互评”多主体综合评价,实现多元评价方式穿个学习过程,更加完善评价的过程性,对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准备情况、学习接受情况,以及课后对所学知识的吸收利用情况都有所督促,营造了比、赶、超的学习氛围,保障了学习成效。

结语

美育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从而使他们在思想感情上获得健康成长.在高中园艺课程教学中进行美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生态美育是高中生思政教育的有效延伸,将思政引领融入高中花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特色专业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为基础,在花艺教学课程思政实践中达到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曾慧兰,张清华,廖振军,袁小武. 园艺专业花卉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J]. 现代园艺,2023,46(07):197-199.

[2]张君艳. 高职“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有效课堂建设路径探析[J]. 现代园艺,2023,46(07):200-202.

[3]黄秋燕,龙丽芳,刘文苑,周曦曦,周璐,苑丁杰,张亚娜. 教学互动二维度对在线课程成效的影响——以园林花卉学课程为例[J]. 现代园

艺,2023,46(07):168-170.

[4]宋秀华,张忠峰,查仲云,张照宇,王丽娜. 课程思政视域下设施花卉学教学体系设计[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05):109-111.

[5]凌杰,欧阳莉. 基于“互联网+”的综合院校花卉白描课程改革[J]. 美术教育研究,2023,(03):118-120.

[6]胡惠蓉,张佳琪,产祝龙,周继荣,殷倩,张航. 多层次创专业竞赛品

牌多层面促“花卉学”课程学习[J]. 现代园艺,2023,46(03):170-172.

[7]何佩云,雷佳,张红玉. “花卉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01):84-86.

普通高中花卉美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校本研究

普通高中花卉美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校 本研究 摘要:通过种植花卉,让学生亲自参与改善校园环境的管理,亲身体验环保的乐趣,从而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努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广泛宣传环境教育意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关键词:花卉;美育;课程 一、前言 “花卉学”课程是园林、风景园林等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明确花卉生产的现状及趋势,学习花卉分类、繁殖与栽培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主要技术,能够进行花卉的应用,拓展花卉专业知识,能够适应花卉行业的生产需求。因此“花卉学”课程的教与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十分必要,也为学生今后从事花卉生产、繁殖、经营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提高其对各种花卉的栽培管理、繁殖方法等基本理论和技能服务水平。对学生而言,自主学习是一种核心能力,这种能力贯穿学生个体的终身,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注重学生在“花卉学”课程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园林、风景园林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学生只有保持持续、积极、旺盛的自主学习状态,才有利于学生提升专业素养,更好地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发展。 在我国教育的不同阶段,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一直是一项重要工作,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在新的背景及趋势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我国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花卉学”课程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这是为实施高等院校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经验。胡伟提出,对于高等院校学生而言,不仅要有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合理的学

高中文科艺术生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研究 研究报告

高中文科艺术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结题报告 摘要:高中文科艺术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立足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艺术生教育、学习实际,运用调查法、行动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在对艺术生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艺术生的现状、艺术生的心理特征、艺术生的认知特点、艺术生教育教学的策略,艺术学习与文化学习的安排以及协调发展的问题。开发了一系列适合高中文科艺术生的校本课程,包括美术类校本课程(素描、色彩、速写校本课程)、音乐类校本课程(包括舞蹈、声乐、器乐、视唱练耳校本课程)、学科类校本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校本课程。编订了美术类、音乐类校本课程的教学纲要,编辑了适合艺术生学校课堂教学参考使用的系列校本课程教材,包含音乐类、美术类、学科类艺术生校本课程教材,探索了高中文科艺术生校本课程实施评价方式。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构建了艺术生自主互动六步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实施高中文科艺术生校本课程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规范了高中文科艺术生的教育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艺术生的发展与学校艺术特色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三十九中作为武昌区第一批艺术特色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已经成为我校基本办学策略,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在艺术生的培养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同时也遇到一些急需解决的新问题。迫切需要构建系统的针对艺术生的校本课程以促进、规范艺术生的教育教学。 1.核心概念

1.艺术生: 高中阶段的学生大都具有一定的艺术素质,但有一部分学生会在高中阶段专门加强学习一些艺术专业,以期能到高等艺术院校或者普通高等院校中的艺术类专业继续学习深造,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本课题把这类高中生界定为高中艺术生。 高中学科课程学习分文科、理科,根据我校艺术生的高中课程学习方向选择,文科学习更符合艺术生的思维、学习习惯,所以绝大多数艺术生选文科方向暨文化课程主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六门学科。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对象界定为“高中文科艺术生”,以下简称“艺术生” 艺术生高中毕业后报考高等艺术院校或者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类专业有:美术、音乐、舞蹈、播音主持、艺术设计、摄影、动画、雕塑、影视编导等。高三时报考艺术专业的艺术生必须通过专业高考(专业考试)和普通高考(文化课考试)。其中专业高考(专业考试)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招生院校自行组织的考试(俗称“校考”),另一种是省级招生办统一组织的考试(俗称“统考”)。普通高考(文化课考试)和普通高中生一模一样。也就是说艺术生要进入大学学习深造,不但要通过艺术专业考试并且取得艺术专业《统考证》,一类重点本科高校还需要获得本学校组织的艺术校考《校考证》,同时还需要像普通高中生一样参加文化课的考试,即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只有达到规定的文化录取分数才能被录取(艺术类专业高考文化课分数要求相对较低,一般在350分至450分左右就过录取线)。由此可见高中艺术特长生毕业时专业、文化要“双上线”才能被大学录取,二者缺一不可。 2.校本课程:

《校园植物探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纲要

《校园植物探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纲要 一、指导思想: 在校本课程开发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在逐步明晰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和研究者的意义下,在清晰的“分享教育课程化”的思路下,建立课程即经验、课程即过程、教师即课程等思想。“发现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分享教育的重要内涵,也是新课程的重要思想。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过程中领略“分享教育思想是学校的教育哲学,它不是游离于新课程之外的东西”的思想精髓,并将分享教育思想有机转化为课程实践,使分享教育呈现出迷人的魅力,建立出具有分享教育理念的校本课程体系。 二、校本课程设置的原则: 1.独特性:校本课程首先要体现以校为本的原则,这也是我们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本校特定的规模办学条件下,体现山区学校办学特色,满足山区学生成长的需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兴趣、爱好及本校的课程资源等要素,本着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贯穿本校办学理念和传统文化,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具有延续性的课程体系。 2.补充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的优势,探寻本校学生所具有的不同于他校的特点,把握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研究国家课程与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差异,以此为切入点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置,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起补充作用,促进全面发展、充分发展,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这正是校本课程存在的意义与研究空间所在。 3.整合性:以往的国家课程主要以学科课程的形态设置。学科课程具有体系明晰、自成系统,有利于学科自身的发展,却在相当程度上割裂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知识。针对这一缺陷,校本课程可开设具有综合课程、活动课程等整合化的课程形态。对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对学科与学科之间、科学与人文之间、知识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进行强化与整合,解决现存的科间分隔、科学与人文精神相背离,知识与社会脱节的状况。 4.实用性:现行国家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缺乏与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实用性课程,同时,文化科学基础课程也忽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课程设置和内容的这种片面性,是使得我们的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脱离社会的重要原因之一。校本课程可增设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实用性课程,包括生活教育、劳动教育、技术教育、实际的经济教育、国家和地方建设教育等内容。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的研究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的研究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假设 (一)关键词界定 教学资源是指服务于教学活动的各种物力和人力,不仅包括非生命的实物和信息,还包括具有能动性的有生命的人力资源。 美术课程中的教育资源是指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应用和实践中,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物力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研究背景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课程改革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当中国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时,教育课程改革就必须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实施美术课程总目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实验和试用中,我们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也为学生的美术学习与老师的美术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根据我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发展及我市文化特色、地方特色、美术教育特色以及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我校美术教育提出了“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以求积累经验,探索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意义,研究美术教育及其培养人才的基本内涵。 (三)研究假设 本课题从学科及教育的发展观出发,根据地方特点,挖掘出能促进美术教育的有利资源,研究创新的资源利用方法和新的教学模式,让地方资源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美术教育服务。同时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整合我校相关课题科研成果的成功经验,探索美术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开发课程资源提供高质量的主体力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我校的美术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广泛地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丰富和发展现代美术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认真总结研究成功经验,为我校乃至全省全国美术教育改革和新课标、新教材的实验提供实践经验和实验依据,服务于社会。 本课题重点突出教育系统种类学校在美术新课标实施中校本资源开发的目标、要求、途径、方法和推广应用的研究。若本课题研究能取得预期效果,将为美术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教育资源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对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进行美术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 3.生态式美育理论。生态式美育意在通过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创

美育课题研究报告

探究美育成为农村初中素质教育瓶颈的原因及对策的课题研究报 告 内容提要: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对我县农村初中美育现状的研究,探讨美育成为农村初中素质教育木桶短板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拓宽美育教育的途径,让美育不再是口号,而是学校工作的亮点和自觉行动,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为国家培养大批合格人才。 主题词:美育素质教育的瓶颈原因及对策美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现状: 1、研究背景人类社会进入 21 世纪之后,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的重点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其实质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发展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程,世界许多国家对此认识深刻,纷纷研究对策,制定计划,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早在 1983 年,邓小平就提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的大政方针。从那时起,教育就承担着培养适应 21 世纪知识大爆炸时代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的艰巨任务。 教育到底是什么?在中国千百年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教育突 出的是考试选拔功能,所以“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社会上很有市场。 20 世纪中期一些教育工作者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能力的发展,从而使教育洋溢起浓浓的人文精神。时代发展到今天,“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因此教育必须为人的幸福做贡献,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育信念应当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高中教科研课题:《高中生美术素养培养的途径研究》课题报告

高中课题申报\高中美术课题申报 《高中生美术素养培养的途径研究》课题报告《高中生美术素养培养的途径研究》课题报告 摘要: 以美育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开发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在当前高考升学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层次和深度,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实现美术特长生的培养目标,拓宽学生的成长渠道,满足学生的个性特长需要。我们利用兴趣小组、美术班,特长训练班(书法、国画、美术史论、影视编导、播音主持)等各种平台在研究高中生美术素养培养的途径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美术素养途径研究层次深度阶段性报告 一、背景和意义

高中美术课程改革作为艺术教育重要的一环,在当今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更为引人关注。但由于受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不重视副课”的习惯思维影响,我国学校美术教育工作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学生的艺术素养得不到提高。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随着社会机器大生产、电气化的进程,美术教育更是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同时美术教育理论也迅猛积累。到了21世纪,美术教育理论科学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西方美术教育思想中,常常把“个性展现”“创造精神的培养”摆在主导的地位。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们艺术教师必须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发挥美术课程在人的培养中的特殊作用,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发,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展。由此,我们的课题也就应运而生。 课题确立后的一年来,课题组精心设计,选取了不同年级的班级作为实验班,对研究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管理。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通过对美术专业教学法的研究,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即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也实现美术特长生的培养目标,拓宽了学生的成才渠道,满足了学生个性特长的需求,为高等艺术院校提供合格的生源。另一方面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与艺术表现能力,充分发挥艺术

中学美育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中学美育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摘要 美育体育课程是初中阶段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课外美育体 育教育,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基础上,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情况进行美育体 育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开发出具有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美育体育课程,并 总结课程开发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初中;“双减”;体育美育;课程开发 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中学生减少了课外辅导班的数量,学校开展延时服务活动,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充足。美育体育是学校 进行全面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发挥美育体育的育人功 能在学校全面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学校要加强美育体育工作,除了按 要求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外,还要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美育 体育课程开发,对国家课程进行延伸与补充,使学校的美育体育课程 更加丰富多彩。本文通过对本校的美育体育现状及条件分析,探索出 适合本校的美育体育课程开发方法与策略,并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 本课程。以期使过去分散的课外活动向课程体系化转变,更好地服务 于美育体育工作,提高学校的体育美育质量。 一、中学美育体育课程开发的现状 (一)师资现状 目前,初中学校美育、体育教师一般的配备都能满足学校国家课 程实施,但普遍存在初始学历多数为专科以下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的 问题。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多数学校美育、体育校本课程

的开发。很多学校目前的美育、体育课程,除了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基本上都是一些以各种活动形式存在的零散教育课。缺乏具有明确教 育教学目的、教材编写、及评价体系的等课程特征的真正的校本课程。 (二)教学设备现状 现在学校的美育、体育教育教学设备,经过多年的补充和建设, 都能满足学校日常教学使用。特别是经过省级综合督导评估,使各校 的设备设施有很大的提升。但要开发一些具有传统特色的课程和具有 地域特色的课程,还需要学校进一添置一些特殊设备设施。 (三)教学资源现状 首先,在国家“双减”背景下,中学生的活动时间大大增加,所 以学校可利用这些多出来的时间资源,实施一些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 的校本课程。 其次,根据地域特点和当地的传统优势,挖掘一些校内外的课程 资源。比如我们学校属于北方地区,冬季可开展一些冰雪运动课程的 教学。再如我县处于雾灵山脚下,自然风景优美,可开不同季节的美 术写生教学等。 另外,充分挖掘当地的人材资源,聘请当地的知名画家、书法家 及著名乐器演奏家进入校园,深入参与美育活动,使青少年对艺术产 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接受美的教育。 综上,中学多数学校美育、体育的课程开发还不充分,课程还较 单一,没有充分挖掘利用当地有利资源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 对课程开发的方法与策略还存在不清晰的状况。

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研究

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美术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高中阶段,美术 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高中美术 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其中课程的开发策略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以期为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美术校本课程的意义 美术是一门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至关重要。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 解艺术的历史和发展,还可以学习各种绘画技巧和表现形式,开阔自己的艺术眼界,提高 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而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有 助于他们在美术领域找到自己擅长并发展自己的特长。 二、开发策略 1.围绕核心素养进行课程设计 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确定核心素养,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基本技 能和知识。这些核心素养包括但不限于绘画技巧、美术史知识、艺术表现能力等。围绕这 些核心素养进行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艺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2.强调实践性学习 美术是一门富有实践性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和艺术 表现能力。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强调实践性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3.注重创新教学方法 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注重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实地考察、美术展览、艺术实践等,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和场景中感受艺术,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 创造力。 4.整合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包括教师资源、教学设施、教学工具等,提 高教学质量。通过整合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提 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5.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中期研究成果报告

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中期研究成果报 告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并评估其在教学中的效果。通过中期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了解已实施的校本课程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的影响,以及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感受和反馈。 研究方法 我们选择了一所中学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校美术课程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了实践和评估。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学生作品评估两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问卷调查 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分发给参与校本课程的学生和教师。问卷涵盖了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以及教师对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反馈。通过统计和分析问卷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和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整体评价和意见。

学生作品评估 我们收集了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完成的作品,并邀请专业艺术家 和教育专家进行评估。他们根据作品的创意、技巧和表现力等方面 对学生作品进行了评分。通过评估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在校本 课程中的艺术表现和成长情况。 研究结果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数据的收集和初步分析。根据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评价普遍较高,认为课程内容丰富有趣、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也获得了积 极的反馈,认为校本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研究兴趣。 在学生作品评估方面,专业评委对学生的作品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他们认为学生的作品在创意和表现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展 现出了个性和独特性。 下一步工作 根据中期研究结果,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针对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我们将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 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也将继续收集学生作品,

并邀请更多专业评委参与评估,以全面了解学生在课程中的艺术发 展情况。 结论 通过中期研究,我们初步证实了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对学 生艺术素养和创造力的积极影响。校本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得到 了学生和教师的认可和赞赏。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以进一 步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艺术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利用特色资源开展花木文化主题课程的实践研究

利用特色资源开展花木文化主题课程 的实践研究 【摘要】学校文化特色建设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校本化实 施开辟了空间,而语文教学活动的校本化实施也丰富了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的内涵,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在花木文化特色的引领下,将小学语文与 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建设实践育人“文化场”,形成实践育人“文化线”, 铸亮实践育人“文化点”,有效提升了小学语文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花木文化;小学语文;学生;育人 “每一所学校都有其不可言传的独特之处,这种独特之处 就叫作‘文化’。”优秀的、传统的、不断创新的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最重要的 财富,是学校凝聚力、竞争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有效提高 育人水平的根基。近年来,我校依托地方花木资源特色,充分挖掘散落在漫长办 学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点”,以花木特色文化建设为中心,以课程建设为主线, 以语文教学活动为主要实施方式,踏上了基于花木文化特色的语文教学活动育人 的探索之旅。 一、依托地方特色,精心布局,建设实践育人“文化场” 花木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被注入当地人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当地人的文化与生活,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场。这种“文化场”,

是人的精神、修养所构成的共同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包裹着学校,为学校注入了 发展动力。 学校要求每班选定一种花木作为班花,教室门口均设有班级 名片,展示班花的图片、花木精神象征和咏花诗,教室内设有大幅活页版面,展 示学生写字、读书等各类相关作品、成果等,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学生们不仅 成为花的观察者、保护者,更是花的行动者、研究者。他们以花为友,以花为伴,以花的品格为榜样,学花的精神,争做花样少年,学校也探索出了“看花形、知 花性、悟花品、学花神、养习惯、学做人”的“花木文化”教育方法体系。总之,校园内时时处处都让人感觉到灿烂多姿的花木文化教育氛围,每到一处不仅仅能 欣赏到动人的花姿,呼吸到浓郁的花香,更能让人驻足遐想,感受花木所具有的 高贵品格。独特的区位优势、地域资源和丰厚的学校文化积累营造了一个灵动的 学校“文化场”。 二、整合课程资源,科学建构,形成实践育人“文化线” 一个学校真正的特色就是有符合学校文化特点的课程体系。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是学校课程改革的重点和特色建设的重要抓手。学 校立足校情,体现生本,锁定花卉这个丰厚的文化场,把花卉作为教育资源进行 挖掘,开发了以“花卉”为主题的特色校本课程——“走进花木世界”。通过 “走进花木世界”特色课程的开发,学校文化具有了浓重的地方性和深远的人文性。 “走进花木世界”特色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语文 教学活动的形式分年级编写教材,教材以自然美育(认识花草树木)、生命美育(花草树木与生活)、生活美育(花草树木与艺术)、创造美育(花草树木与道 德情感)四大板块为主线,引导学生从知花到赏花,从美的熏陶到意志品格的形成,层层深入,螺旋式上升,将“花卉”文化的建设目标科学有序地编排到校本 课程的教学体系中。让学生在“看花形、知花性、悟花品、学花神、养习惯、学 做人”这条文化线的学习和实践中,真正达到全面健康的成长。

高中美育校本课程

高中美育校本课程 美育是一门极具重要性的课程,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审美,培养正确的思想方式,建立健康的人生态度,拓展思维视野,从而增加学生对生活的渴望,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身心发展机会。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力,加强自身的素质及文化修养,我校在高中开设了一门高中美育校本课程。 该课程以“创造一个美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主要目标,围绕“探究自然、审美能力、文化艺术、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素养”进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审美意识和美学素养,加强他们文化意识和情操意识以及校园文化素养。 具体而言,该课程将以在学校文化活动中培养审美能力为主要内容,参与一些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审美的环境中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通过活动,使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比如书法、绘画、国画、诗歌等有更深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在音乐节、电影节、广播节、音乐会、实践活动中,探究生活情感、加强表达与提升社会能力,注重观察学习,珍惜美好,培养审美能力。 另外,《中华传统文化》等关于社会文化的课程也可以在该课程 中进行引入。通过叙述故事,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刻感受其中的历史内涵,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在传统文化的研究中,可以引入当代历史、人文和社会发展等知识,让学生紧贴学习时代,让传统文化更加动态、更加实用,扩大学生对文化的认知。 此外,还可以引入一些比较浅显的文化艺术,比如舞蹈、唱歌、

摄影、插画等,以此来辅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艺术思想。 最后,可以在美育课程中学习如自然观察等,提升学生的科学观念,增进自然观察能力,拓宽思维,改善生活环境,使学生在自然中获得成长,体验自然之美。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高中美育校本课程的宗旨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增强自身的素质及文化修养,加强文化意识和情操意识以及校园文化素养。以上,就是我们开设高中美育校本课程的原因及目的。 高中美育课程的实施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一个美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学习到文化知识,获得文化体验,增强文化修养,让学生更加热爱文化,使学生拥有真正的审美品位。

美育系列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美育系列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美育系列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 美育特色的创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根据自身优势选准“美育”特色为突破口,力争通过美育引领,提高师生精神品质,全面发展为根本的特色学校生态文化,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校本课程开发步骤 一)成立美育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指导美育工作的开展。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XXX、XXX、海鸽、XXX、XXX、XXX、XXX

二)校本课程开发方式与途径 1、理论指导。 2、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研讨。 3、促进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的专业成长。 4、引导教师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教材,并审核教材的刊 印整理,保证教材的科学、合理、有效。 三、课程目标 通过美育系列教育活动,营造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整体精神素养,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关键。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1、文明礼仪: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社会礼仪为主要 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将学生带入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

校园礼仪: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家庭礼仪: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上下辈之间的礼仪。 社会礼仪: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邻居间的礼仪。 2、经典诵读:使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高中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把学生培养成才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仪式、胸含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3、感恩教育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感恩教育,学生的感恩情怀可以得到升华和提高。渗透教育是必须注意的,以便使学生的感恩行动不仅仅体现在一时一势,而是要形成贯穿一生的良好品行。感恩父母、老师、朋友和社会,这些都是值得学生感恩的人和事。 4、励志教育和提高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密切相关。学校全面育人体系为契机,实施励志教育操作简便、效果快捷、解难有力的功能,最终达到学生自主健康发展的目的。

普通高中花卉美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校本课程研究

普通高中花卉美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校 本课程研究 摘要:花并本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植物之一,随着人们不断挖掘和加工,花 的内涵和意义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淀粉逐渐演变为代表文化。花卉意象李和文 人的性格,本文分析了作为主题的必修语言教科书中的花卉意象,通过内容分析法、个人访谈法等方法分析了花卉意象的深刻内涵,说明了实施语言和美学教学 的价值,并寻求将花卉意象与美学教育相结合,探索对学生既丰富又有趣又有益 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普通高中;美育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引言 通过语文教材中丰富的花卉意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 美能力。尽管在教材中研究花巧意象及其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就中国当代 美育研究而言,很少有专业美育科学家进入学校和课堂。通过教学实践,作者发 现教材中有关花卉的文章在交流中存在一些问题。对花卉植物的一些关键点和具 体形象的解释和分析不够透彻。这些诗情画意的意象在教学中并不强调美育的特点,他们只谈论莲花之后的莲花。他们简要描述了荷花与主题的关系,作者的美感,并没有系统和真实地分析荷花形象的文化和内涵。 一、美育教学方法概述 学生人生底色和人格养成并非一蹴而就,是由贯穿其成长所有阶段所有教育 要素综合叠加影响和融合完成的。从这一角度出发,“系统育人”必须成为新时 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思想。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 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除了提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外,还强调“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健全 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

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 研究报告 研究背景 高中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和学生特点,自主设计和开发的一系列课程。其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多元化研究需求,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研究成效。然而,目前在实践中,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仍面临一些挑战。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分析现有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以促进高中校本课程的发展与实施。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高中教师和学生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

看法和体验。然后,选取几所高中进行案例研究,深入了解其校本 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情况。 研究结果 经过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目前高中校本课程开发还不够系统和规范,缺乏统一的教学 设计标准和评估指标。 2. 高中校本课程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包括师资力量不足、 时间和资源限制等问题。 3. 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参与度和研究兴趣普遍较低,需要进一步 增加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研究建议 基于以上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1. 制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标准,为教师提供规范和指引。 2. 加强高中教师的培训,提高其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3. 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包括教材、教具和技术设备等,以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4. 设计多样化和实用性强的校本课程,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结论 通过本研究,我们对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进行了探索与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策略。这些策略有助于促进高中校本课程的发展与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然而,进一步的研究仍然需要进行,以不断完善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美育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

美育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 摘要]开设艺术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开发课程资源是学校因地因校制宜,开展美育特色,建设“一校一品〞工程的重要任务。通过挖掘奈曼旗地方美育课程资源,探索以美术、人文等艺术学科课程理念为方向的“一校一品〞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导引区域师资力量将地方特有的优秀文化、艺术等内容,在学校教育教学开展中得以充分表达并不断传承和开展,能够科学创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学校美育实践模式。 [关键词]奈曼旗;一校一品;美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良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21]71号文件〕指出“因地因校制宜,鼓励特色开展〞形成“一校一品〞局面,为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时期育人观念的课题。【1】“一校一品〞的美育实践课程资源就是将艺术课程与地方课程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凸显学校的美育个性,促进课程资源的整合,从而到达全面育人的目的。开发美育课程资源,我们将视野立足于艺术相关内容及人文素材上,最直接有效的策略就是因地制宜,形成“一校一品〞建设模式。奈曼旗地理位置独特,是我国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景观。长期从事艺术教育养成的教学敏感,让这里的艺术教师们形成了借助自然与人文条件进行艺术课程整合的习惯。 202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农村、遥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2】根据这一标准,我们尝试深入外乡,立足多維度、多视角的地方文化和艺术资源,运用美育浸润理念,将“一校一品〞工程建设作为美育实施途径,进行了一系列的美育课程研发。 一、奈曼旗地方美育课程资源研究 奈曼族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今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北与开鲁县、东与科左后旗和库伦旗、南与辽宁省阜新市北票市、西与赤峰市的敖汉旗和翁牛特旗为邻,呈现出“南山、中沙、北河川,两山、六沙、二平原〞的独特地貌。【3】奈曼旗历史悠久,是以蒙古族实行区域自治,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3】传统节日“祭敖包〞“那达慕大会〞“诺恩吉雅节〞为美育课程提供了丰富的人文题材;皮影艺术、柳编工艺、蒙古族工艺品呈现出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版画院、博物馆、民俗馆、乌兰牧骑各种场馆团体为美育实践提供了多角度的社会平台。针对这些维度的资源进行研究开发,建立系统、科学的课程结构,有效落实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素养教育理念。 〔一〕奈曼旗地方美育课程资源分类 笔者通过调查法、文献分析法,从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三个方面对奈曼旗地方课程资源进行归类,【4】并通过访谈对学校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了梳理,见表1。 〔二〕美育课程资源研发原那么 笔者在收集、筛选、整理地方资源的过程中,选择某种资源作为美术课程内容〔图1〕,主要从以下三个原那么出发,进行筛选: 1.方向性原那么。依据现行艺术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开发进行方向性的导引。收集、筛选、整理美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强调以过程性实践为主导方向,重点落在实践内容及过程育人的根本教育理念上。 2.实践性原那么。美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可以进行实践操作。一方面,表现在符合教师开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 一、课程开发目标 为了加强本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激发其艺术灵性,学校结合自身优势,经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美术课程目标为: 1、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积累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2、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通过美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的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3、通过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二、课程开发安排 美术校本课程:漫画、设计、国画、素描、美术字及应用。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1、课程的实施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校长是决策者,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全面负责。教务主任具体负责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工作,成员由各类课程的开发教师担任,具体落实好各门课程实施工作。 (2)制定形成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各课程的开发老师根据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目标明确。其

次是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联系学生的实际及课程资源的情况来安排。涉及到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的教材;怎样组织这些内容,准备哪些教学用具或教学资源;在课程上如何设置等问题,然后是课程实施预设:涉及课程实施方法、如何组织教学,课时安排,场地的安排、人数的要求等内容,最后是课程评价建议:如何对教师自身和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涉及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 (3)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艺术教育校本化”犹如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它柔和温情,附着到每一个发展主体上,延着主体的个性特长润湿、蔓延,甚至深入到主体的骨髓中去,使主体在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中不断完善自我……。为了将研究细化求得实效,我们把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编写教材,付诸实施。把对学生艺术创作、艺术设计、工艺制作等方面要达到的要求与基本途径罗列于上,各开发教师再根据本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细化基本途径,选择合适的教材来充实校本教材,并付诸实施。第二阶段:积累材料鼓励创新,及时交流经验,鉴定经验的可取可行性,鼓励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第三阶段:完善校本化体系,展示成果。制定完善我校艺术教育校本化体系,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汇报观摩课,展示学生才艺各类研究成果展示。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2、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我们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方法有课堂记录、案例评析。 (2)对学生成长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

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整合的研究课题中 期报告 黎明中学

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整合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2021年4月,我校向市教育局申报《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整合的研究》。从4月开始酝酿预备,通过几个月的时刻,现已完成课题时期研究,取得了预定功效,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研究情形报告如下: 一、选题的意义与研究背景 校本课程是继中央、地址计划课程以后的结合学校开办特色或地域特点而实施建设的补充性课程。《美术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为保障和增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域、学校、学生的不同要求,实行国家、地址和学校三级课程治理。”这就意味着,基层学校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来开发或设计自己的课程。其目的也是提倡教师在教学实践进程中,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发校本美术课程,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短处和不足,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地址性,更能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也能更好地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也调动了教师教学的踊跃性,为教师创设了展现自己才华和特长的舞台,增进了学校教育工作的人文性和灵活性。 新的美术教材与实际应用中存在许多问题,要紧有以下几方面:一、教材的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情境与学生的实际文化背景差距过大。二、教材内容所要求的教师综合素养与实际教师的综合素养差距较大,有的教材内容教师也不行把握。3、教师和学生的美术用品达不到教材内容的要求。 此刻的美术教材是循环利用的,美术教材的循环利用,也就决定了其内容在一按时期内是不变的,而咱们的生活天天都在发生转变,国家、社会、家庭对教育的期望值愈来愈高,久而久之,必然会形成必然的矛盾,因此教材内容也应相应做些调整,以便适应教育的新要求。农村学生的美术基础也相对城市小孩的美术基础大大掉队,站在城市小孩的美术基础上去编写,去利用这套教材,会给农村的学生带来必然的困难,这种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会使他们对这一学科失去信心,进而舍弃,最终达不到“美育”的目的。

常州市花园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常州市花园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执笔人:欧校长季蕾 一、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我校的课程创新始于1992年9月。试图形成以必修课进行分层教学、选修、活动课增加内容为标志的“三大板块”,改变学校以往单一学科教学——必修课的状态,尝试开设了5门校本课程、18门选修或活动课程。学校力求在校程开发的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取得突破,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评估学生、、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估已有课程的合理性等,尝试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内容、实施与评价课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决定》、教育部《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紧密学校教育理念和主体办学指导思想:发现学生个性潜力,让每个孩子都成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以此为契机学校品牌、开创学校特色、提高办学的水平。 (二)、需要评估: 1.评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臵。初中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2.评估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