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转化规律(学生练习)

物质的转化规律(学生练习)

物质的转化规律(学生练习)
物质的转化规律(学生练习)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规律 一. 物质的分类:

基本概念:

.纯净物: 称为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 和 。3.混合物: 称为混合物。 4.单质: 称为单质。元素在单质中存在时称为元素的游离态。

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如:石墨和 )。

5.化合物: 叫做化合物。自然界中的物质大多数为化合物。 6.无机化合物:通常指不含 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等),简称无机物。 7.有机化合物: 通常指含 元素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主要由 、 、 、 等元素组成。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碳酸等除外。 8.氧化物: 称为氧化物。

另一种元素若为金属元素,则为 ;若为非金属元素,则为 。 9: 酸:电离时生成 的化合物。 10.碱:电离时生成 的化合物。

11.盐:是指一类 或 与

结合的化合物。

二. 物质的转化规律:

物质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__________,例:

Cl 2、 、稀有气体

_____氧化物,例:SO 2、

_____氧化物,例:Na 2O 、

氧化物

酸 例:

碱 例:

盐 例: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例:

__________,例:Na 、

混合物 例:盐酸、空气、

1. 金属+氧==金属氧化物

① 钠放置在空气中。现象:银白色逐渐退去。 反应:4Na+O 2 == ② 镁条燃烧。 现象: , 反应:2Mg+O 2

③ 加热金属铝片。 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铝表面生成了氧化铝薄膜,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金属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的液态铝不会落下来。反应:4Al+3O 2

④ 铝在空气中生锈:4Al+3O 2 == Al 2O 3是一层极薄的 物,可阻碍反应的进行。

⑤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 反应:3Fe+2O 2 。 铁钉在空气中生锈。现象: , 反应:4Fe+3O 2= 。 相关知识点:(1)铁生锈的条件: 、 (2)Fe 可做 中的抗氧化剂(去除 )。 ⑥ 加热金属铜丝。 现象: 。 反应:2Cu+O 2== . 2. 金属氧化物+还原剂=金属+非金属氧化物 ①CuO+H 2== 现象: ,H 2还原优点是反应生成物之一是 ,且产物较纯净。 ②CuO+CO== (CO 有剧毒,实验时一定 )

③2CuO+C ;现象:

(虽然C 的还原能力强于H 2,但固体还原剂与氧化物的充分接触程度没有固体与气体还原剂充分,自然反应温度就比H 2要高,最好使用酒精喷灯或加罩的酒精灯。C 要稍微过量。)

④2Fe

2O 3+3C ;

⑤Fe 2O 3+3CO

(加热时一定要持续高温)

⑥Fe 2O 3+3H 2 ;现象: 总结:金属与金属氧化物之间的转换 ①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 ;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 表面的氧化层。在点燃镁条或铝片前,常用砂纸 镁条或铝片。

②除Ag 、Pt 、Au 外的金属, 一般都可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 金属越活泼与氧化合就越容易, 反应就越剧烈。生成氧化物的特点是绝大部分反应的结果多为 热量, 的热量愈大,则生成的氧化物愈稳定。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 性氧化物。

③金属氧化物热还原反应指的是金属氧化物(如Fe 2O 3、CuO 等)在加热或者更高的温度条件下,用一些还原剂(如: )将氧化物中的金属元素以单质形式还原出来的反应。越活泼的金属,其金属氧化物被还原时所需温度越高。K →Al 的冶炼只能在矿石熔化状态(不是水溶液)下电解,用H 2、CO 还原。

④用气体做还原剂时,气体“ ”,酒精灯“ ”。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 (或H 2),目的是 ,实验结束后,应先拿走酒精灯,后撤走CO ( 或H 2)导管,目的是 .

⑤CO 有剧毒,实验时一定要进行 。

3.金属氧化物+水==碱

①生石灰溶于水:CaO+H 2O== 现象: 。 相关知识点: (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 ;

(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 色; (3)生石灰可做 干燥剂.

②氧化钠溶于水:Na 2O+H 2O== ③氧化钾溶于水:K 2O+H 2O==

补充:④K 、Ca 、Na 可以直接与水反应。 如:Ca+2H 2O==Ca(OH)2+H 2↑ 4.碱==金属氧化物+水

①Mg→Fe 对应的氢氧化物加热可分解。 如:2Fe(OH)3== 。 ②Sn→Cu 对应的氢氧化物微热即分解。 如:2== 。现象: 。 ③Hg→Ag 对应的氢氧化物常温即易分解。如:2AgOH==Ag 2O+H 2O 。(常温下不存在) ④特例:NH 4OH== 。 现象: 。 总结:金属氧化物与碱之间的转换

① 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的碱一定要 溶于水,生成的碱都是 碱。反应时都 大量的热。 ② 弱碱(一般不溶于水的碱)加热可分解,活泼性越强的金属所生成的碱,加热分解需温度越 。 ③ 可溶性碱加热一般不分解。K→Na 对应的氢氧化物 分解。

5.非金属+氧==非金属氧化物

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

2+O

2

现象:

相关知识点: (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 (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否则会爆炸。

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

2

现象:

相关知识点: (1)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颗粒. (2)测量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3)可做烟雾弹。

③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O

2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火焰,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火焰. 有强烈气味。

相关知识点:(1)反应后的产物可用紫色的石蕊试液来检验(紫色变成红色);

(2)SO2污染空气,要用溶液进行尾气处理。

(3)SO

2

是气体,所以测量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若将水改为溶液,也可以测量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④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

2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在氧气中是发出。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来进行检验.

⑤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

2

6.非金属氧化物 + 活泼金属 == 非金属+金属氧化物

①金属钠与水反应:2Na+2H

2

O== ,现象:浮(钠块浮在水面上)、游(钠块在水面上无规则游动)、熔(钠块熔化为小球)、响(发出嘶嘶的响声)、红(使滴入酚酞试液的溶液变红)

②金属镁与CO2反应:2Mg+CO22MgO+C现象:发出白光,有白色粉末(MgO)生成,有黑色固体(C)生成,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相关知识点: 非常活泼的金属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③金属铝与水的反应:2Al+6H2O==2Al(OH)3↓+3H2↑

总结:非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之间的转换

①在非金属元素与氧形成的化合物里,氧显价,另一种非金属元素显价。

②经点燃,许多非金属都能在空气里燃烧;如是气体燃烧,在燃烧前一定要先。

③活泼金属可以将非金属氧化物中的非金属(不是氧)置换出来。溶液中或气体之间发生的置换反应在常温下进行,气体与固体或两种固体之间发生的置换反应一般需在高温下进行。

④活泼金属火灾,不能使用和灭火。

⑤K、Ca、Na、Mg不能置换出盐溶液中的不活泼金属的离子。就是因为活泼金属先与先反应。

H2SO3 == SO2↑+ H2O

H2SO4 SO3↑+H2O

4HNO== == 4NO↑+O↑+2H O (硝酸要用色瓶密封保存)

9.金属+非金属==无氧盐

①氯气与金属钠反应,现象:,反应: 2Na+Cl

2

②铁粉与硫粉混合加热。现象:反应: Fe+S

③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现象:产生棕黄色烟,反应:2Fe+3Cl

22FeCl

3

总结:此处的非金属H

2、O

2

除外。当金属越活泼, 非金属也越活泼时, 反应就越容易进行。

光或

O + SiO

金属氧化物

①CaCO3高温+ (二氧化碳工业制法)

②2CuSO4高温

2CuO + 2SO2↑+ O2↑高温

)22CuO + 4NO

①SO3与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即可反应, 其余的需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Na2O、K2O比CaO反应速度要快一些(其它常见金属氧化物一般不反应)。

②、的碳酸盐稳定、易溶于水。Ca、Mg、Cu等的碳酸盐微溶或难溶、受热易。

③Na2SO4, K2SO4等不易分解.其它硫酸盐的分解温度各不相同,Fe2(SO4)3在700℃左右就可以分

解为:SO3和Fe2O3;CaSO4在1400℃左右分解:SO3和CaO;BaSO4在1580℃左右分解:SO3和BaO。

④硝酸盐加热易分解.K→Na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亚硝酸盐和氧气; Mg→Cu等较活泼金

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氧化物、NO2和O2; Hg以后不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金属、NO2和O2。

补充:其它盐的分解反应

①2NaHCO3(侯氏制碱法中的一步)

②Ca(HCO3)2CaCO3+CO2↑+H2O (水垢、钟笋石产生的原因)

③2KMnO4(实验室制氧气方法之一)

相关知识点: (1)紫色变为黑色;(2)生成使带火星木条的气体

④2KClO3(实验室制氧气方法之一)

相关知识点:

(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

(2)二氧化锰的和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

⑤CuSO4·5H2O 现象:

12.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①Ca(OH)2+CO2=现象:

相关知识点: (1)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气体的存在.(2)石灰浆糊上墙后变硬的原因。

(3)继续通过量CO

2的则溶液又由浑浊变澄清:CaCO

3

+CO

2

+H

2

O==Ca(HCO

3

)

2

②2NaOH+CO2=现象没有,可加酸或Ca(OH)2来验证是否反应。相关知识点:(1)NaOH可用来吸收等气体.(2)NaOH晶体易吸收空气中的和而变质。补充:检测CO2用,而吸收用。原因:Ca(OH)2有沉淀;NaOH极易溶于水,吸收的也多。检测H2O用,而吸收用H2SO4(浓)。原因:有颜色变化。H2SO4(浓)吸水多而快。同时有CO2和H2O要检测时,先后。同时要吸收CO2和H2O,先后。

③Ca(OH)2+SO2==(有白色沉淀生成)

④NaOH+SO2=(工业去废气的方法)

⑤2NaOH+SO3=

⑥2NaOH+SiO2==Na2SiO3+ H2O (强碱不能用长期盛放)。

总结:①可溶于水的非金属氧化物先与反应,生成对应的,然后再与碱反应。准确的说,是一个化合反应和酸碱复分解反应的整合。

②碱一定要是溶性碱

③碱石灰的主要成分和(或氢氧化钙),是因为氢氧化钠高温下可以与实验室最常用的玻璃仪器(含有大量二氧化硅)发生反应腐蚀仪器,氧化钙的作用是“冲淡”氢氧化钠的浓度。碱石灰可以吸收和。

④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也叫氧化物(包括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和部分金属氧化物。如:SO2、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H2O)。非金属氧化物中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中大多数是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大多数能跟水直接化合生成含氧酸,也可以与碱发生反应,含氧酸也可以受热分解生成酸性氧化物。

1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①Fe2O3+6HCl== 现象:

相关知识点:铁器除锈 (不能用浓HCl,浓HCl反应太快,会腐蚀铁。)

② CuO+2HCl== 现象:

③ CuO+H

2SO

4

== 现象:

④ MgO+H

2SO

4

== 现象:

⑤ Al

2O

3

+3H

2

SO

4

== 现象:

⑥ CaO+2HNO

3

== 现象:

总结:①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②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也叫氧化物(包括部分金属氧化物。如:Fe

2O

3

、CuO 、CaO)。

③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也叫两性氧化物(如:Al

2O

3

、ZnO)。

所以铝容器不能盛装酸也不能盛装碱

④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的氧化物是中性氧化物(如:CO、NO、H2O)。

14.酸 + 碱 == 盐 + 水

①NaOH+HCl== 现象:无

②Cu(OH)

2

+2HCl== 现象:

③Mg(OH)

2

+2HCl== 现象:

④Al(OH)

3

+3HCl== 现象:(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的方法)

⑤Cu(OH)

2+H

2

SO

4

== 现象:

⑥Ca(OH)

2+H

2

SO

4

== 知识点:土壤中和的主要方法。

⑦2NH

4OH+H

2

SO

4

==

⑧2Fe(OH)

3+3H

2

SO

4

== 现象:

⑨Ba(OH)

2+H

2

SO

4

== 现象:

相关知识点: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检验的原理。

⑩Fe(OH)

3+3HNO

3

== 现象:

15. 碱 + 盐== 新碱 + 新盐

①2NaOH+CuCl2== 现象:

②2NaOH+CuSO

4

== 现象:

③3NaOH+FeCl

3

== 现象:

④Ca(OH)

2+Na

2

CO

3

== 现象:

相关知识点:工业生产和实验室制少量的方法

⑤3Ca(OH)

2 3

== 现象:

⑥Ca(OH)

2+2NH

4

NO

3

== 现象:

相关知识点:生成使的色石蕊试纸变色的气体,应用于检验。

⑦Ba(OH)

2+Na

2

CO

3

== 现象:

⑧Ba(OH)

2+MgCl

2

== 现象:

⑨Ba(OH)

2+Na

2

SO

4

== 现象:

⑩Ba(OH)

2+Cu(NO

3

)

2

== 现象:

16.酸 + 盐== 新酸 + 新盐

①CaCO3 +2HCl== 现象:

相关知识点:(1)盐酸宜用盐酸;(2)除水垢的方法;(3)实验室制备的方法。

②Na

2CO

3

+2HCl= 现象:

相关知识点:泡沫灭火器原理之一

③AgNO

3

+HCl== 现象:

相关知识点: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检验的原理

④BaCl

2+H

2

SO

4

==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相关知识点:检测SO

42-时加BaCl

2

有可能生成AgCl,所以要慎重。

⑤Na

2CO

3

+H

2

SO

4

== 现象:

相关知识点:泡沫灭火器原理之一

⑥Ba(NO

3)

2

+H

2

SO

4

== 现象:

相关知识点: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检验的原理

⑦CaCO

3+H

2

SO

4

== 现象:

相关知识点:(1)CaSO

4

微溶,附着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进行,此方法不适合制取。但可以将石灰石打成粉末,并不断搅拌,使反应持续进行。

(2)酸性土壤中和时,若没有酸碱批示剂,可使用粉末替代熟石灰,并有气

体放出。石灰包括生石灰(CaO,是一种腐蚀性白色粉末,施用时难度较大)和熟石灰[Ca(OH)

2

]两种。石灰反应迅速,作用强烈,但后效较短。石灰石粉(CaCO3)对土壤酸性的中和作用相对较为缓慢,但后效期长。

⑧BaCO

3+2HNO

3

= 现象:

相关知识点:检测SO

4

2-时,加,再加酸的目的就是防止的干扰。

⑨Ag

2CO

3

+2HNO

3

== 现象:

相关知识点:检测Cl-时,加,再加酸的目的就是防止的干扰。⑩NaHCO

3

+HCl== 现象:

相关知识点:NaHCO

3俗称,胃酸过多可用NaHCO

3

治疗。但有胃炎的病人不适合,让伤口扩大。

17.盐 + 盐== 新盐 + 新盐

①AgNO3+NaCl== 现象:

相关知识点:(1)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其他氯化物类似反应),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

(2)公安机关提取案犯留在物品上指纹的方法。

②BaCl

2+Na

2

SO

4

== 现象:

相关知识点: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的沉淀(其他硫酸盐类似反应),应用于检验。

③CuSO

4+Na

2

CO

3

== 现象:

④BaCl

2+Na

2

CO

3

== 现象:

⑤CaCl

2+Na

2

SO

4

== 现象:

总结:酸碱盐之间转换的规律(都是复分解反应)

①参加反应的酸、碱和盐必须都能水, 或者(即不溶于水的碱和盐只能与反应)。

②生成物中必须有、、之中的一种即可。

③酸与盐发生反应时,一定是酸制酸,如果反应物中的盐是难溶物, 那么生成物必须都是可溶的, 否则反应将不能继续进行.在实验室用石灰石制取CO

2

时,只能选用盐酸而不能用硫酸,就是这个道理。

④酸与碱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反应实质是H++OH-= ;盐是反应的产物,强酸弱碱生成的盐一般呈性,弱酸强碱生成的盐一般呈性,强酸强碱生成的盐一般呈性。

⑤复分解反应指由的反应。复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

18.金属+盐=新盐+新金属(置换反应)

①Fe+CuSO4== 现象:。

相关知识点:(1)炼铜的方法。炼铜时,铁应煅成片状,提高铁的利用效率和反应速度。

(2)电镀工业中铁表面镀的方法。

②Cu+2AgNO

3

= 现象:。

③Zn+CuCl

2

= 现象:。

④Mg+FeSO

4

== 现象:。

总结: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①反应物中的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必须位于盐中金属的面,盐应是溶或微溶于水的盐溶液。

②金属不包括K、Ca、Na、Mg。这些金属能与所有盐溶液发生反应,但反应的本质均是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碱,然后可能发生的反应是生成的碱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复分解反应(若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的话)。例:2Na + CuCl2+2H2O = 2NaCl+ H2↑+ Cu(OH)2↓

③Fe与盐反应,生成

④如一种金属与多种盐反应,则金属与最不活泼金属的离子反应优先进行。

19.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①Zn+H2SO4(稀)==现象:。

相关知识点:(1)实验室制备的方法。

(2)酸不要用浓HCl(有挥发性)、H

2SO

4

(浓)和HNO

3

(有强氧化性,不生成H

2

(3)金属单质不要用K、Ca、Na(反应太快还可直接与水剧烈反应,金属太多有爆炸的危险。) Mg 、Al(反应太不好控制)、Fe(反应太),Zn反应速度。

②Zn+2HCl(稀)==现象:。

相关知识点:(1)在没有稀硫酸的情况下,可以用酸替代稀硫酸制取氢气。

(2)稀盐酸也有弱的挥发性,所以H

2

中混有少量气体,可用溶液去杂。

③Fe+H2SO4(稀)==现象:。

④Mg+2HCl(稀)==现象:。

总结: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排在前的金属能从酸溶液中把氢置换出来。这里的酸主要是指和。浓硫酸和硝酸因有强氧化性, 跟金属反应时不会生成氢气, 而是生成盐、水和其它气体。

(1)在氢以前的金属(K→Pb)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生成氢气,且从左到右由易到难,K→Na会爆炸。生成的盐都要是水的。Fe与酸、盐反应生成。

(2)氢以前的金属与氧化性酸(如浓H

2SO

4

、HNO

3

)反应,但无生成,反应的难易及产物与金

属活动性、酸的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3)Fe、Al在冷的浓H

2SO

4

、浓HNO

3

中钝化,所以铁、铝容器可以盛装的浓硫酸(加热会发生反应)。

(4)氢以后的金属Cu→Ag与非氧化性酸(HCl);但与氧化性酸[H

2SO

4

(浓)]反应无氢气放出;

氢以后的Pt→Au与氧化性酸也不反应,只能溶于王水。

三、化学反应类型

1、按照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 可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

(1)化合反应:的反应。表达式:A+B=C

①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反应。例如: 2Na + Cl

2点燃

3Fe + 2O

2

点燃

②金属跟非金属的化合反应。例如:4P + 5O2点燃

H2 + Cl2点燃

③某些碱性氧化物跟水的化合反应。例如:CaO + H

2O == Na

2

O + H

2

O ==

④某些酸性氧化物跟水的化合反应。例如:CO

2 + H

2

O == SO

3

+ H

2

O ==

⑤酸性氧化物跟碱性氧化物的化合反应。例如:SiO

2 + CaO高温MgO + SO

3

==

⑥多种物质之间的化合反应。例如:2Cu + O

2 + CO

2

+ H

2

O == CaCO

3

+ CO

2

+ H

2

O ==

(2)分解反应:的反应。表达式:C=A+B

①某些氧化物的分解反应。例如: 2H

2O

通电

2HgO?

②某些含氧酸的分解反应。例如: H

2CO

3

== 2HClO

光照

③难溶性碱的分解反应。例如: Cu(OH)

2?

2Fe(OH)

3

?

④某些含氧酸盐的分解反应。例如: CaCO

3高温

2KMnO

4

?

(3)置换反应:的反应. 表达式:AB+C=CB+A

①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 例如:Zn + 2HCl == Fe + H 2SO 4(稀) == ②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例如:Fe + CuSO 4 == Cu + Hg(NO 3)2 == ③不是在溶液中发生的置换反应。例如:H 2 + CuO

高温

C + 2CuO

高温

④与水反应。 例如:C+H 2O 高温

(水煤气的生产方法) (4)复分解反应: 的反应。复分解反应主要是 、 、 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某些金属氧化物跟酸也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表达式:AB+CD=AD+CB

①酸跟碱的中和反应。 例如:HCl+NaOH = H 2SO 4+2KOH= . 可见, 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碱跟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例如:2NaOH+CuSO 4= 3KOH+FeCl 3= ③酸跟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例如:BaCl 2+H 2SO 4= CaCO 3+2HCl= ④盐跟盐反应生成另两种新盐。 例如:AgNO 3+NaCl= BaCl 2+Na 2SO 4= ⑤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例如:CuO+H 2SO 4= CaO+2HCl= 在判断某个反应属于哪种反应类型时, 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不是所有的无机化学反应都可以归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如下列反应就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CH 4 + 2O 2

点燃

CuO + CO ?

(2)要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 全面分析某个反应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例如:3CO+Fe 2O 3高温

若只看到生成物中一种是单质, 另一种是化合物, 而忽略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 就会误认为是置换反应。

2、在初中按照反应中物质有无得氧、失氧, 可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

①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氧化反应: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也叫被氧化。 还原反应: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也叫被还原。 氧化剂:在反应中失去氧的物质。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在反应中被还原。

还原剂:在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在反应中被氧化。

现以氢气还原氧化铜为例, 分析如下: ②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有其局限性, 对于没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 又如何去认识呢?我们还是用H 2还原CuO 的反应来加以分析。

Cu O Cu 2

+?→???还原反应

, 铜元素化合价降低。

H H O

021

2氧化反应

?→???+, 氢元素化合价升高。

因此, 在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反应, 叫氧化还原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了氧化反应, 该物质是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了还原反应, 该物质是氧化剂。

③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有一种物质被氧化, 同时必定有另一种物质被还原。这两个相反的过程必定同时在同一个反应中发生。 (2)非氧化还原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得氧、失氧变化的反应, 也就是元素化合价没有升高、降低的反应, 叫非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①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 ②CaO+H 2O==Ca(OH)2 ③Ca(HCO 3)2?

CaCO 3↓+H 2O+CO 2↑

3、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1)置换反应肯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复分解反应肯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3)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般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4)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没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般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同步练习题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1.你能回忆起接触过或学过的物质颜色和状态吗? (1)木炭______ (2)食盐______ (3)蔗糖______ (4)味精______ (5)洗衣粉______(6)硫磺______(7)稀硫酸______ (8)色拉油______ (9)钠______ (10)白磷______ (11)氯气______ (12)氢气______ (13)氧气______ (14)硫酸铜晶体______ (15)液氧______ (16)生石灰______ (17)高锰酸钾______ (18)氯酸钾______ (19)二氧化锰 ______ (20)过氧化氢______ 2.(1)由不同种______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如______、______、______; (2)由同种______组成的_____叫单质。如_____、_____、_____; (3)由不同种_____组成的_____叫化合物。如_____、_____、_____。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自来水 B.淡蓝色液态氧 C大理石 D.纯净的空气 4.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石灰石 B.水银 C.干冰 D.冰 5.下列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甲烷:CH4 B.碳酸钙:CaC03 C.酒精:C2H5OH D.葡萄糖:C6H I206 6.下列概念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A.化合物、单质 B.金属、金属氧化物 C.化合物、碱 D.非金属、单质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B.因为空气是混合物,所以空气中各成分可以分离 C.凡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称氧化物 D.同种元素可以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于一种物质中 8.下列物质:①氯酸钾;②氧气;③生石灰;④硫酸根(SO42-),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③ 9.饮用水用Cl2消毒会促使一些致癌物质生成。为消除隐患,现已采用高效安全的ClO2消毒杀菌。下列对ClO2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ClO2是一种氧化物 B. ClO2是一种化合物 C.ClO2是一种混合物 D. ClO2中含有氧元素 10.美国和日本的三位科学家以导电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荣获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在其相关技术中用碘来掺杂聚合物,使其导电能力增强107倍,具有金属般的导电能力。碘(I2)属于 ( ) A.金属单质 B.非全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11.1985年科学家制得一种组成为C60的新物质,关于这种物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它是一种化合物 B.它是一种单质 C.它是金刚石的同素异形体 D.它的式量为720 12.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不可能是 (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氧化物 13.不含C、H、O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属于 ( ) A.酸 B.碱 C.盐 D.有机物 14.下列物质与N2O、ClO2归为同一类的是 ( ) A. Na2O B. CaO C. P2O5 D. Fe3O4 1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 A.铜、胆矾 B.白磷、冰加水 C.水银、液态空气 D.硫粉、干冰 1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干冰不是冰 B.纯碱不是碱 C.食盐不是盐 D.铅笔芯中不含铅 17.“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 A.化合物 B.盐 C.金属或合金 D.碱 18.某实验室有四个药品橱,已存放药品如下:

(完整版)初中化学物质的相互转化

第七讲 物质的相互转化 【知无巨细】 知识点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2.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__化合物__,如: S +O 2=====点燃__SO 2__,C +O 2=====点燃__CO 2__,C +2S=====△__CS 2__ 3.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__酸__,如: CO 2+H 2O===__H 2CO 3__ SO 2+H 2O===__H 2SO 3__ SO 3+H 2O===__H 2SO 4__ 4.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成相应的氧化物:H 2CO 3=====△__H 2O +CO 2↑__ 例1:下列现象中,可以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的是 ( ) A .燃烧更旺 B .发出白光 C .放出大量的热 D .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解析: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等不能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能够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 故选D . 例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 .棉线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解析:A 、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但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 、棉线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烧纸的气味,羊毛等蛋白质材质才产生烧焦羽毛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

物质转化的规律

物质转化的规律(四) 莲花初中黄紫仙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转化的普遍性,认识常见物质间的转化规律;能利用《物质转化规律》查找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寻找各类物质的制取途径。 2.过程与方法:练习寻找物质转化的规律,并运用归纳法加以综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学与大自然的关系,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难点: 利用《物质转化规律图》来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规律。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昨日:过了把当技术人员的瘾,成功从孔雀石中冶炼出了铜,测测你们的巩固情况: 1、应用原理: 2、采用原料: 3、技术配方: 二、引燃导火线 今日:又要挑战两项新的任务 活动一、比一比,谁能在最短的时间标出路线,帮助探险员成功出逃。(温馨提示:细读其中的原则,为了确保路线清晰,用笔加以记录。)

“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如图所示),不知该 如何走出。迷宫中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物质),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用图中物质的序号连接起来 表示所走的路线)。 入口→ →出口 任务:1、汇报路线 2、脱险的秘诀是什么? 3、一路上都遇见了哪几类物质呢? 板 书 : 活动二:加点要求,利用迷宫中各物质之间的化学方程式,描绘出物质转化的“八卦图”。

规则:相互之间可以反应的用直线,能从A转化成B的用箭头。但前提是在有实例的基础罗列你的依据。 方式:小组赛一赛,发现一条就接受全班师生的检阅,最后通过比较哪一组拉的线多少来取胜。 附加:纠错成功加以加分 师生共同完成共同任务。 板书: 图化学方程式 课堂练习:1、Ca→CaO→Ca(OH)2→CaCO3 2、C→CO2→H2CO3→Na2CO3 3、设计制取ZnSO4的4种方法。 课堂小结:

物质的转化规律总结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规律 一. 物质的分类: 基本概念: 3.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由多种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混合而成的称为混合物。 4.单质: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元素在单质中存在时称为元素的游离态。 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如:石墨和金刚石)。 5.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自然界中的物质大多数为化合物。 6.无机化合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盐、氢化物等,简称无机物。 7.有机化合物: 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碳酸等除外。有机化合物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 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另一种元素若为金属元素,则为金属氧化物;若为非金属元素,则为非金属氧化物。 9.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 + )的化合物。 10.碱: 电离时所有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OH -)的化合物。 11.盐: 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 4+ )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二. 物质的转化规律: 物质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__________,例:Cl 2、N 2、O 2 、稀有气体 _____性氧化物,例:SO 2、 CO _____ 性氧化物,例:Na 2O 、氧化物 酸 例: HCl H 2SO 4 碱 例: NaOH 盐 例: NaCl __________,例:Na 、Mg 、Al 、Cu 、Au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混合物 例:盐酸、硫酸、生理盐水、空气

1.金属+氧==金属氧化物 ①钠放置在空气中。现象:银白色逐渐褪去,反应:4Na + O 2 === 2Na 2 O ②镁条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反应:2Mg+O 2 2MgO ③加热金属铝片。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铝表面生成了氧化铝薄膜,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金属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的液态 铝不会落下来。反应:4Al+3O 22Al 2 O 3 ④铝在空气中生锈:4Al+3O2 == 2Al2O3Al2O3是一层极薄的致密物,可阻碍反应的进行。 ⑤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反应:3Fe+2O 2Fe 3 O 4 。 铁钉在空气中生锈:4Fe+3O 2==2Fe 2 O 3 (条件:有水),Fe可做食品中的抗氧化剂(去除氧气)。 ⑥加热金属铜。现象:红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反应:2Cu+O 2 ==2CuO. 2.+还原剂=金属+非金属氧化物 ①CuO+H 2==Cu+H 2 O (H 2 的还原能力介于C和CO之间,优点是反应生成物之一是水蒸气,且产物较纯净) ②CuO+CO==Cu+CO 2 ;(CO有剧毒,实验时一定要尾气处理) ③2CuO+C2Cu+CO 2 ↑;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虽然C的还原能力强于H 2 ,但固体还原剂与氧化物的充分接触程度没有固体与气体还原剂充分,自 然反应温度就比H 2 要高。最好使用酒精喷灯或加罩的酒精灯。C要稍微过量。) ④2Fe 2O 3 +3C4Fe+3CO 2 ↑; ⑤Fe 2O 3 +3CO 2Fe+3CO 2 ;(加热时一定要持续高温。) ⑥Fe 2O 3 +3H 2 2Fe+3H 2 O 红色粉未逐渐变为黑色粉未、试管壁有液体。 总结:金属与金属氧化物之间的转换 ①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表面的铁锈;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表面的氧化层。在点燃镁条或铝片前,常用砂纸打磨镁条或铝片。 ②除Ag、Pt、Au外的金属, 一般都可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 金属越活泼与氧化合就越容易, 反应就越剧烈。生成氧化物的特点是绝大部分反应的结果多为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愈大,则生成的氧化物愈稳定。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③金属氧化物热还原反应指的是金属氧化物(如Fe 2O 3 、CuO等)在加热或者更高的温度条件下,用一些 还原剂(如:H 2 、CO、C、Al)将氧化物中的金属元素以单质形式还原出来的反应。越活泼的金属,其金属氧化物被还原时所需温度越高。 ④用气体做还原剂时,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 (或H 2),目的是赶走试管内的空气,实验结束后,应先拿走酒精灯,后撤走CO(或H 2 )导管,目的是防止新 生成的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又生成金属氧化物. ⑤CO有剧毒,实验时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 3.金属氧化物+水==碱 ①生石灰溶于水:CaO+H 2O==Ca(OH) 2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放出大量的热。 相关知识点: (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 (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 (3)生石灰可做食品干燥剂. ②氧化钠溶于水:Na 2O+H 2 O==2NaOH ③氧化钾溶于水:K 2O+H 2 O==2KOH 补充:④K、Ca、Na可以直接与水反应。如:Ca+2H 2O==Ca(OH) 2 +H 2↑ 4.碱==金属氧化物+水 ①Mg→Fe对应的氢氧化物加热可分解。如:2Fe(OH) 3==Fe 2 O 3 +3H 2 O。现象: ②Sn→Cu对应的氢氧化物微热即分解。如:Cu(OH) 2==CuO+H 2 O。现象: ③Hg→Ag对应的氢氧化物常温即易分解。如:2AgOH==Ag 2O+H 2 O。(常温下不存在) ④特例:NH 4 3 ↑+H2O 现象:。 总结:金属氧化物与碱之间的转换 ①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的碱一定要能溶于水,生成的碱都是强碱。反应时都放出大量的热。 ②弱碱(一般不溶于水的碱)加热可分解,活泼性越强的金属所生成的碱,加热分解需温度越高。 ③K→Na对应的氢氧化物不易分解。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练习题

二、基础梳理 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意义: 物质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不可能逐一研究。对物质进行科学分类,再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则容易找到有关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来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2.物质分类的方法: (1)按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不同物质的分子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2)按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化合物的性质分类,又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若按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则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若按化合物在水溶液或在融化状态下是否导电,则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若按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则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4)按混合物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可将混合物分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等。 说明: ①物质的分类方法和依据很多,按不同的方法得出不同的类别。以后还要继续学习其他的分类方法。 ②类别名称只是为了标识不同分类结果的一种定义。但要搞清关系。 ③注意分类依据和分类的对象、类别之间的层级关系和区别。 3.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1)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先选定一类物质,预测它可能和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然后选出各类物质的代表物,探究它们之间是否发生反应。 (2)化学性质: ①金属的化学通性: ②氧化物的化学通性: 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 说明:i、多数酸性氧化物与水可以直接化合(SiO2不能);少数碱性氧化物与水化合生成可溶性碱。ii、酸性氧化物也叫对应酸的酸酐。iii、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例如Mn2O7金属氧化物,但却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酐,如CO。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及答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 题及答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第1单元课时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补充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爆鸣气 C.天然气 D.纯净的无污染的空气 2.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A.测定密度 B.放入稀硫酸中 C.放入盐酸中 D.观察外观 3. NaCl、Cl2、NaClO、Cl2O5、HClO4是按某一规律排列的。下列物质系列中也完全按照此规律排列的是() A.Na2CO3、C、CO2、CO、NaHCO3 B.Na2S、S、Na2S2O3、SO2、 H2SO4 C.NH3、NO、N2、NO2、NaNO3 D.P2O5、H3PO4、Na3PO4、 Na2HPO4、NaH2PO4 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5.想一想,NaOH(固)、P2O5(固)、无水CaCl2(固),为什么可归为一类。据此从A~D中选出一种最适宜与这三种物质归为一类的是 ()

A .浓硫酸 B .氯化钠溶液 C .碱石灰 D .生石灰 6.据报道,2003年12月26日,重庆开县发生了天然气矿井“井喷”事件,喷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硫化氢(H 2S ),氰化氢(HCN )等多种 有毒气体,造成290多人中毒死亡。你认为喷出的气体是 ( ) A .一种纯净物 B .全部由无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C .全部由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D .由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7.对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 .CO 2+H 2O====H 2CO 3化合反应 B .Cu(OH)2===CuO+H 2O 分解反应 C. Fe 2O 3+3CO===2Fe+3CO 2 置换反应 D .NaCl+AgNO 3====AgCl↓+NaNO 3复分解反应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 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 A 、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 、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 、CCl 4是一种化合物 D 、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9.目前有些中小学生喜欢使用涂改液,经实验证明,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二氯甲烷(CH 2Cl 2)就是其中一种。下面是关于二氯甲烷的几种说法:①它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②它是由氯气(分子式为Cl 2)和甲烷组成的化合物,③它的分子中碳、氢、氯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2,④它是由多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化合物。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高温 △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1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A.S SO3H2SO4B.SiO2Na2SiO3(aq) H2SiO3(胶体) C.Fe FeCl3FeCl2(aq) D.Al2O3NaAlO2(aq) AlCl3(aq)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故A错误; B、SiO2+2NaOH=Na2SiO3+H2O ,Na2SiO3+2HCl=H2SiO3↓+2NaCl,故B正确; C、2Fe+3Cl2=2FeCl3,2FeCl3+Fe=3FeCl2,故C正确; D、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过量的盐酸生成三氯化铝,故D 正确; 故选A。 2.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HPO4等。已知 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3PO2属于二元酸B.H3PO2属于三元酸 C.NaH2PO2属于酸式盐D.NaH2PO2属于正盐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A错误; B.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B错误; C.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C错误; D.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 在酸的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根据盐中能否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将盐分为正盐和酸式盐和碱式盐,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次磷酸)为一元酸,把握概念是关键。 3.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物质转化的规律(教案)

第2节 物质转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学习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及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以及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掌握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2、能利用物质转化的规律寻找制取物质的途径 【教学重点】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引入新课】 我们在第一章中学习了物质的变化,在化学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有些是不同种类的物质。那么哪些种类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的反应遵循怎样的规律呢?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演示1:硫的可燃性 ①观察外观;②硫在空气中燃烧;③硫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比较②③产生的现象有何不同,并让学生说明原因。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小结: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演示2:对比实验 ①向蒸馏水和滴有石蕊的蒸馏水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有何不同? ②静置3分钟,观察有没有变化? ③分别加热两种液体,搅拌3分钟,观察有无变化 小结:非金属氧化物+水→酸 练习:请写出下列物质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P →P 2O 5→H 3PO 4

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练习:分别写出铁、铜、镁与氧气的反应方程式, Fe+O 2――Cu+O 2 ――Mg+O 2 ―― 小结: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演示3:铁粉和硫磺的实验 用磁铁接近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观察有何现象? 将混合物在试管中进行加热,观察有何变化? 再用磁铁吸引反应所得的生成物,观察有何现象? *学生讨论,反应前后的变化的实质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小结:金属+非金属→盐(无氧酸盐) 演示4: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①将生石灰投入加有水的蒸发皿中,观察有何现象?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小结:金属氧化物+水→碱(可溶性碱) 练习:请写出下列物质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Ca→CaO→Ca(OH) 2 第2课时 提问:在自然界里仅有少数金属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大部分金属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知道是为什么吗? ――大部分的金属都较活泼,在空气和土壤中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化合物。 讲授:由于人类所需的金属主要是游离态的,所以需要通过冶炼,将化合物转变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1

¥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1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A.S SO3H2SO4B.SiO2Na2SiO3(aq) H2SiO3(胶体) C.Fe FeCl3FeCl2(aq) D.Al2O3NaAlO2(aq) AlCl3(aq)【答案】A 【解析】 \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故A错误; B、SiO2+2NaOH=Na2SiO3+H2O ,Na2SiO3+2HCl=H2SiO3↓+2NaCl,故B正确; C、2Fe+3Cl2=2FeCl3,2FeCl3+Fe=3FeCl2,故C正确; D、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过量的盐酸生成三氯化铝,故D 正确; 故选A。 2.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HPO4等。已知 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3PO2属于二元酸B.H3PO2属于三元酸 C.NaH2PO2属于酸式盐D.NaH2PO2属于正盐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A 错误; B.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B 错误; C.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C错误; ~ D.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 在酸的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根据盐中能否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将盐分为正盐和酸式盐和碱式盐,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次磷酸)为一元酸,把握概念是关键。 3.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化学平衡中转化率求法与规律总结

化学平衡中转化率求法与规律总结 平衡转化率= 或:平衡转化率=%100-?质的量 该反应物的起始起始物量该反应物的平衡物质的量某反应物的起始物质的 平衡转化率=%100) ()(?或物质的量的浓度质的量该反应物的起始起始物或物质的量浓度量某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 【规律】反应物用量得改变对转化率得一般规律 (1)若反应物只有一种:a A(g) b B(g) + c C(g),在不改变其她条件时(恒温恒容),增加A 得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就是A 得转化率与气体物质得计量数有关:(可用等效平衡得方法分析)。 ①若a = b + c :A 得转化率不变;②若a > b + c : A 得转化率增大; ③若a < b + c A 得转化率减小。 (2)若反应物不只一种:a A(g) + b B(g) c C(g) + d D(g), ①在不改变其她条件时,只增加A 得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就是A 得转化率减小,而B 得转化率增大。 ②若按原比例同倍数地增加A 与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就是反应物得转化率与气体物质得计量数有关:如a +b = c + d ,A 、B 得转化率都不变;如a + b >c + d ,A 、B 得转化率都增大;如a + b < c + d ,A 、B 得转化率都减小。 3、充入“惰性气体”增大压强判断各反应物转化率变化 对于可逆反应aA(g)+bB(g) cC(g)+dD(g),(a +b ≠c +d,)在压强变化导致平衡移动时,学生感到困惑得就是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平衡朝哪个方向移动?转化率如何变化?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1)恒温恒容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平衡不移动。因平衡体系得各组分浓度均未发生变化,故各反应物转化率不变。 (2)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得方向移动。因为此时容器容积必然增大,相当于对反应体系减压,继而可判断指定物质得转化率变化。 4、NO 2、N 2O 4平衡问题2NO 2(g) N 2O 4(g) (1)恒温、恒容得条件下,若分别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得NO 2气体或N 2O 4气体,重新达到平衡后:可视为加压,平衡都向右移动,达到新平衡时NO 2得转化率都增大,N 2O 4 得转化率将减小。NO 2体积分数减小,N 2O 4体积分数增大,混合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若要求某一时刻得转化率只要把平衡时得反应物浓度(或物质得量)改为某一时刻得反应物浓度(或物质得量)即可。 现将有关平衡转化率得问题小结如下: 1、 对有多种反应物得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其一。这种情况不管状态如何均认为所加物本身转化率减小其它物质转化率增大 例1:,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得浓度,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得转化率增大,而得转化率降低。 逆向运用: 例2、反应: 3A(g)+B(g) 3C(g)+2D(g)达到平衡后加入C 求A 得转化率 分析:加入C 促使D 向A 、B 进一步转化故D 向A 、B 转化得转化率增大而A 、B 向C 、D 转化得转化率减小。 2、 对只有一种反应物得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 由于反应只有一种所以无论往反应物加多少量都可视为等比例增加反应物得用量,故认为有两种情况: (1)恒温恒压:由于恒温恒压时等比例扩大或缩小反应物得用用量均与原平衡等效故转化率不变,各反应物与生成物得体积分数不变,各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量会跟原平衡相比,等比例增加,但浓度不变 (2)恒温恒容:此时可以瞧成反应叠加后,增大压强使平衡向气体总系数小方向移动, 例3.,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向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达到平衡时NO 2、N 2O 4得物质得量(或物质得量浓度)均增大,颜色变深,NO 2转化率增大。

高中化学平衡中转化率求法和规律总结(含解析)

化学平衡中转化率求法和规律总结 平衡转化率= %100-?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 该反应物的平衡浓度某反应物的起始浓度 或:平衡转化率=%100-?质的量该反应物的起始起始物量该反应物的平衡物质的量某反应物的起始物质的 平衡转化率=%100) ()(?或物质的量的浓度质的量该反应物的起始起始物或物质的量浓度量某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 【规律】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转化率的一般规律 (1)若反应物只有一种:a A(g) b B(g) + c C(g),在不改变其他条件时(恒温恒容),增加A 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A 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计量数有关:(可用等效平衡的方法分析)。 ①若a = b + c :A 的转化率不变;②若a > b + c : A 的转化率增大; ③若a < b + c A 的转化率减小。 (2)若反应物不只一种:a A(g) + b B(g) c C(g) + d D(g), ①在不改变其他条件时,只增加A 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A 的转化率减小,而B 的转化率增大。 ②若按原比例同倍数地增加A 和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反应物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计量数有关:如a +b = c + d ,A 、B 的转化率都不变;如a + b >c + d ,A 、B 的转化率都增大;如a + b < c + d ,A 、B 的转化率都减小。 3、充入“惰性气体”增大压强判断各反应物转化率变化 对于可逆反应aA(g)+bB(g) cC(g)+dD(g),(a +b ≠c +d ,)在压强变化导致平衡移动时,学生感到困惑的是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平衡朝哪个方向移动?转化率如何变化?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1)恒温恒容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平衡不移动。因平衡体系的各组分浓度均未发生变化,故各反应物转化率不变。 (2)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因为此时容器容积必然增大,相当于对反应体系减压,继而可判断指定物质的转化率变化。 4、NO 2、N 2O 4平衡问题2NO 2(g ) N 2O 4(g ) (1)恒温、恒容的条件下,若分别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O 2气体或N 2O 4气体,重新达到平衡后:可视为加压,平衡都向右移动,达到新平衡时NO 2的转化率都增大,N 2O 4 的转化率将减小。NO 2体积分数减小,N 2O 4体积分数增大,混合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若要求某一时刻的转化率只要把平衡时的反应物浓度(或物质的量)改为某一时刻的反应物浓度(或物质的量)即可。 现将有关平衡转化率的问题小结如下: 1. 对有多种反应物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其一。这种情况不管状态如何均认为所加物本身转化率减小其它物质转化率增大 例1: ,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的浓度,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转化率增大,而的转化率降低。

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练习题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课时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基本知识点 1.物质分类的方法 (1)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2)物质分类的多种角度 …… …… 跟踪练习: 1. 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 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 ) A.NH 3 B.CH 4 C.NaHCO 3 D.HClO 3 纯 净 物 混 合 物 ①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②有一定的熔、沸点 ③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无固定组成和结构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

2.同种类型的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下列性质中不属于酸通性的是() A.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B.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3. 盐是一类常见物质,下列物质可直接反应生成盐的组合是() ①金属②碱性氧化物③碱④非金属⑤酸性氧化物⑥酸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④⑥ C.只有②⑤⑥ D.全部 4.某加碘食盐包装袋上标有“忌高温蒸炒”,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食盐是纯净物 B.食盐中加入了碘单质 C.所加含碘物质受热易分解 D.加碘食盐难溶与水 5.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NaOH + HCl == NaCl + H2O D.H2CO3 == H2O + CO2 加热点燃 C. H2+CuO == Cu + H2O B.2CO + O2 == 2CO2 6.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二氧化硅 B、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硫 C、次氯酸、消石灰、硫酸铵、过氧化钠、二氧化碳 D、醋酸、过氧化钠、碱式碳酸铜、氧化铁、一氧化碳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D、无色透明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8.现有下列物质:①碳酸钠②氧化钠③二氧化硅④铁⑤氧气⑥氢氧化钙⑦硫酸 请将上述物质按下列要求分类,并将其序号填入空白处: (1)按组成分类,属于单质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 (2)按溶解性分类,属于易溶物的是,属于难溶物的是属于微溶物的是。 (3)按常温状态分类,属于固态的是,属于液态的是,属于气态的是。 9.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1种或2种为反应物,按下列反应

物质的转化规律(学生练习)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规律 一. 物质的分类: 基本概念: 1.元素:是具有相同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子数量相同,中子数量不同的原子或离子也属于相同的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量不同的原子或离子被称为 . 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其 决定的,元素的种类是由 决定的。 .纯净物: 称为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 和 。3.混合物: 称为混合物。 4.单质: 称为单质。元素在单质中存在时称为元素的游离态。 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如:石墨和 )。 5.化合物: 叫做化合物。自然界中的物质大多数为化合物。 6.无机化合物:通常指不含 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等),简称无机物。 7.有机化合物: 通常指含 元素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主要由 、 、 、 等元素组成。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碳酸等除外。 8.氧化物: 称为氧化物。 另一种元素若为金属元素,则为 ;若为非金属元素,则为 。 9: 酸:电离时生成 的化合物。 10.碱:电离时生成 的化合物。 11.盐:是指一类 或 与 结合的化合物。 二. 物质的转化规律: 物质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__________,例:Cl 2、 、稀有气体 _____氧化物,例:SO 2、 _____氧化物,例:Na 2O 、 氧化物 酸 例: 碱 例: 盐 例: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例: __________,例:Na 、 混合物 例:盐酸、空气、

1.金属+氧==金属氧化物 ①钠放置在空气中。现象:银白色逐渐退去。反应:4Na+O2 == ②镁条燃烧。现象:,反应:2Mg+O2 ③加热金属铝片。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铝表面生成了氧化铝薄膜,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金属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的液态铝不会落下来。反应:4Al+3O2 ④铝在空气中生锈:4Al+3O2 == Al2O3是一层极薄的物,可阻碍反应的进行。 ⑤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反应:3Fe+2O2。 铁钉在空气中生锈。现象:,反应:4Fe+3O2= 。 相关知识点:(1)铁生锈的条件:、(2)Fe可做中的抗氧化剂(去除)。 ⑥加热金属铜丝。现象:。反应:2Cu+O2== . 2.金属氧化物+还原剂=金属+非金属氧化物 ①CuO+H2== 现象:,H2还原优点是反应生成物之一是,且产物较纯净。 ②CuO+CO== (CO有剧毒,实验时一定) ③2CuO+C;现象: (虽然C的还原能力强于H2,但固体还原剂与氧化物的充分接触程度没有固体与气体还原剂充分,自然反应温度就比H2要高,最好使用酒精喷灯或加罩的酒精灯。C要稍微过量。) ④2Fe 2O3+3C; ⑤Fe2O3+3CO;(加热时一定要持续高温) ⑥Fe2O3+3H2 ;现象: 总结:金属与金属氧化物之间的转换 ①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 ;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表面的氧化层。在点燃镁条或铝片前,常用砂纸镁条或铝片。 ②除Ag、Pt、Au外的金属, 一般都可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 金属越活泼与氧化合就越容易, 反应就 越剧烈。生成氧化物的特点是绝大部分反应的结果多为热量,的热量愈大,则生成的氧化物愈稳定。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性氧化物。 ③金属氧化物热还原反应指的是金属氧化物(如Fe2O3、CuO等)在加热或者更高的温度条件下,用一些还原剂(如:)将氧化物中的金属元素以单质形式还原出来的反应。越活泼的金属,其金属氧化物被还原时所需温度越高。K→Al的冶炼只能在矿石熔化状态(不是水溶液)下电解,用H2、CO 还原。 ④用气体做还原剂时,气体“”,酒精灯“”。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或H2),目的是,实验结束后,应先拿走酒精灯,后撤走CO(或H2)导管,目的是. ⑤CO有剧毒,实验时一定要进行。 3.金属氧化物+水==碱 ①生石灰溶于水:CaO+H2O== 现象:。 相关知识点: (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 (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色; (3)生石灰可做干燥剂. ②氧化钠溶于水:Na2O+H2O== ③氧化钾溶于水:K2O+H2O== 补充:④K、Ca、Na可以直接与水反应。如:Ca+2H2O==Ca(OH)2+H2↑ 4.碱==金属氧化物+水 ①Mg→Fe对应的氢氧化物加热可分解。如:2Fe(OH)3== 。 ②Sn→Cu对应的氢氧化物微热即分解。如:Cu(OH)2== 。现象:。 ③Hg→Ag对应的氢氧化物常温即易分解。如:2AgOH==Ag2O+H2O。(常温下不存在) ④特例:NH4OH== 。现象:。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及答案

第1单元课时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补充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爆鸣气 C.天然气 D.纯净的无污染的空气 2.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A.测定密度B.放入稀硫酸中 C.放入盐酸中D.观察外观 3. NaCl、Cl2、NaClO、Cl2O5、HClO4是按某一规律排列的。下列物质系列中也完全按照此规律排列的是() A.Na2CO3、C、CO2、CO、NaHCO3B.Na2S、S、Na2S2O3、SO2、H2SO4 C.NH3、NO、N2、NO2、NaNO3D.P2O5、H3PO4、Na3PO4、Na2HPO4、NaH2PO4 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5.想一想,NaOH(固)、P2O5(固)、无水CaCl2(固),为什么可归为一类。据此从A~D中选出一种最适宜与这三种物质归为一类的是() A.浓硫酸B.氯化钠溶液C.碱石灰D.生石灰 6.据报道,2003年12月26日,重庆开县发生了天然气矿井“井喷”事件,喷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硫化氢(H2S),氰化氢(HCN)等多种有毒气体,造成290多人中毒死亡。你认为喷出的气体是

( ) A .一种纯净物 B .全部由无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C .全部由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D .由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组成 的混合物 7.对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 .CO 2+H 2O====H 2CO 3化合反应 B .Cu(OH)2===CuO+H 2O 分解反应 C. Fe 2O 3+3CO===2Fe+3CO 2 置换反应 D .NaCl+AgNO 3====AgCl↓+NaNO 3复分解反应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 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 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 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 A 、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 、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 、CCl 4是一种化合物 D 、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9.目前有些中小学生喜欢使用涂改液,经实验证明,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 发性的有害物质,二氯甲烷(CH 2Cl 2)就是其中一种。下面是关于二氯甲烷的几 种说法:①它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②它是由氯气(分子式为 Cl 2)和甲烷组成的化合物,③它的分子中碳、氢、氯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2∶2,④它是由多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化合物。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④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④ 10.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科学家预计,到2011年一个 电脑芯片上将会集成10亿个晶体管,其功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的多,这对硅 的纯度要求很高。用化学方法可制得高纯度硅,其化学方程式为 : ①SiO 2 + 2C Si + 2CO ②Si + 2Cl 2SiCl 4 ③SiCl 4 + 2H 2Si + 4HCl , 其中,反应①和③属于(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二、填空题 11.请按下列线条提示,画出Fe 、Cu 、S 、H 2、HCl 、NaOH 、H 2SO 4、Ba(OH)2、 高温 △

最新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20篇

最新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20篇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 ①Na 2O 点燃???→ Na 2O 22CO ???→ Na 2CO 3 ②MgO HCl ??→ MgCl 2溶液电解????→ Mg ③Fe 2O 点燃???→Fe 2O 324H SO ???→ Fe 2(SO 4)3 ④SiO 2NaHO ???→Na 2SiO 3HCl ??→ H 2SiO 3 ⑤HCHO 2O ??→ HCOOH 3CH OH NaOH ???→ HCOOCH 3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2Na +O 2点燃 Na 2O 2,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故可以实现转化; ②MgO +2HCl=MgCl 2+H 2O ,电解MgCl 2溶液,不能得到Mg ,故不能实现转化; ③Fe 在O 2中燃烧生成Fe 3O 4,故不能实现转化; ④SiO 2+2NaOH=Na 2SiO 3+H 2O ,Na 2SiO 3+2HCl=2NaCl +H 2SiO 3↓,故可以实现转化; ⑤2HCHO +O 2Δ??→ 2HCOOH ,HCOOH 和CH 3OH 反应的条件是浓H 2SO 4并加热,条件错 误; 综上所述可知不能实现转化的是②③⑤,答案选C 。 2.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直径为1.3×10﹣9m 的“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能形成胶体,则该分子的直径比Na +大 B .煮沸饱和FeCl 3溶液可以制得Fe(OH)3胶体 C .丁达尔现象可以用来区别胶体和溶液 D .明矾净水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直径为1.3×10﹣9m 的“钴酞菁”分子处于胶体粒子的范围,分散在水中形成胶体,Na +溶液分散系粒子直径小于1nm , 即钴酞菁”分子的直径比Na +大,A 正确; B .制得Fe(OH)3胶体为向沸水中滴加5-6滴FeCl 3饱和溶液,不是加热饱和FeCl 3溶液,B 错误; C .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特征现象,会产生一条明亮的光路,能与溶液进行区分,C 正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