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冷量与流量计算公式

制冷量与流量计算公式

制冷量与流量计算公式

制冷量是指制冷系统在单位时间内从被冷却的物体中吸收的热量,一般用热力学单位“千焦耳”(或千瓦时)来表示。流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通过其中一断面的流体的体积或质量。

制冷量的计算公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理论制冷量:

理论制冷量是根据热力学原理计算的制冷系统的最大制冷量,也称为制冷机的制冷能力。理论制冷量的计算公式为:

Q=m×h

其中,Q为制冷量,m为制冷剂的质量,h为制冷剂的焓值。

2.总热交换量:

总热交换量是指在制冷过程中,制冷剂从蒸汽态到液态的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也就是从制冷剂传递到被冷却物体的热量。总热交换量的计算公式为:

Q=m×(h2-h1)

其中,m为制冷剂的质量,h2为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焓值,h1为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焓值。

3.机械制冷功:

机械制冷功是指制冷机为了将热量从低温环境传递到高温环境所做的功。机械制冷功的计算公式为:

W=m×(h2-h1)

其中,W为功,m为制冷剂的质量,h2为制冷剂在压缩机出口的焓值,h1为制冷剂在压缩机入口的焓值。

流量的计算公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体积流量:

体积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其中一断面的流体的体积。体积流量的

计算公式为:

Qv=A×v

其中,Qv为体积流量,A为断面积,v为流速。

2.质量流量:

质量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其中一断面的流体的质量。质量流量的

计算公式为:

Qm=ρ×v×A

其中,Qm为质量流量,ρ为流体的密度,v为流速,A为断面积。

3.聚焦式测量法:

聚焦式测量法是通过利用光线、声波或微粒等特定信号聚焦的方法来

测量流量。其测量原理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的系统和条件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制冷量和流量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具体参数和条件,包括制冷剂的性质、流体的密度、流体的速度、流体的温度等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制冷量和流量的计算需要依据具体的系统和条件进行

精确的计算和测量。

制冷量与流量计算公式

制冷量与流量计算公式 制冷量是指制冷系统在单位时间内从被冷却的物体中吸收的热量,一般用热力学单位“千焦耳”(或千瓦时)来表示。流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通过其中一断面的流体的体积或质量。 制冷量的计算公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理论制冷量: 理论制冷量是根据热力学原理计算的制冷系统的最大制冷量,也称为制冷机的制冷能力。理论制冷量的计算公式为: Q=m×h 其中,Q为制冷量,m为制冷剂的质量,h为制冷剂的焓值。 2.总热交换量: 总热交换量是指在制冷过程中,制冷剂从蒸汽态到液态的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也就是从制冷剂传递到被冷却物体的热量。总热交换量的计算公式为: Q=m×(h2-h1) 其中,m为制冷剂的质量,h2为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焓值,h1为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焓值。 3.机械制冷功: 机械制冷功是指制冷机为了将热量从低温环境传递到高温环境所做的功。机械制冷功的计算公式为:

W=m×(h2-h1) 其中,W为功,m为制冷剂的质量,h2为制冷剂在压缩机出口的焓值,h1为制冷剂在压缩机入口的焓值。 流量的计算公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体积流量: 体积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其中一断面的流体的体积。体积流量的 计算公式为: Qv=A×v 其中,Qv为体积流量,A为断面积,v为流速。 2.质量流量: 质量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其中一断面的流体的质量。质量流量的 计算公式为: Qm=ρ×v×A 其中,Qm为质量流量,ρ为流体的密度,v为流速,A为断面积。 3.聚焦式测量法: 聚焦式测量法是通过利用光线、声波或微粒等特定信号聚焦的方法来 测量流量。其测量原理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的系统和条件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制冷量和流量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具体参数和条件,包括制冷剂的性质、流体的密度、流体的速度、流体的温度等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制冷量和流量的计算需要依据具体的系统和条件进行 精确的计算和测量。

(完整版)制冷公式

逆卡诺循环P504 w q ∑=/0ε) (4100s s T q -'= )(41s s T q k k -'= 0q q w k -=∑ )/(00T T T k '-''=ε -''k T T /0冷热源温度K -41/s s 状态点1和4的比熵kJ /kg ·K 0q -面积14ba1 k q -面积23ba2 ∑w-12341 湿蒸气区逆卡诺循环(理想循环)P504 410h h q -= 32h h q k -= )()(4312h h h h w w w e c ---=-=∑ )]()/[()(431241h h h h h h ----=ε -4321h h h h 状态1 2 3 4的焓kJ /Kg c w -消耗功,面积123041 e w -获得膨胀功,面积3043 ∑w-面积12341 有传热温差的制冷循环P505 )]()/[()(0000T T T T T T k k ?+?+'-'?-'=ε 膨胀阀代替膨胀机理论理论循环P506 410h h q -'= 12 h h w '-'= )/()(12 41h h h h '-'-'=ε 与理想循环比: 制冷量减少-面积44′b ′b4 膨胀功减少-面积034′0

同上 干压缩代替湿压缩P506 410h h q -= 12h h w -= )/()(1241h h h h --=ε 制冷量增加-面积a11′a ′a 耗功量增加-面积122′1′1 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P507 410h h q -= 1 4110v h h v q q v -== q M R φ= v R R q v M V 0 1φ= = 32h h q k -= )(32h h M q M R k R k -==φ 12h h w th -= )(12h h M P R th -= )/()(//124100h h h h w q P th th th --===φεεεη/th R = th k P +=0φφ或th k w q q +=0 0q -单位质量制冷量kJ /Kg v q -单位容积制冷量kJ /m 3 1v -压缩机吸气比容,即压缩机入口气态制冷剂的比容m3/kg R M -制冷剂质量流量kg/s R V -体积流量m 3 /s 0φ-制冷量kJ/s 或kw k q -冷凝器单位质量换热量kJ /Kg k φ-冷凝器热负荷kJ/s 或kw th w -压缩机单位质量耗功量kJ /Kg th P -压缩机理论耗功率kJ/s 或kw th ε-理论制冷系数 R η-制冷效率 平衡检验 过冷冷循环P508 )/()]()[(/)(124 44100h h h h h h w q q c -'-+-=?+=过冷ε )/()(120h h t C c r x -??'+=?ε 制冷量增加-面积a44′ba -0ε无过冷的饱和循环制冷系数 -'x C 制冷剂液体在k T 和c r T ?之间[即1/2(k T +c r T ?)]的平均比热 kJ /Kg.K

制冷量计算公式

制冷量计算公式 总热量QT Kcal/h QT=QS+QT 空气冷却:QT=0.24*∝*L*(h1-h2) 显热量QS Kcal/h 空气冷却:QS=Cp*∝*L*(T1-T2) 潜热量QL Kcal/h 空气冷却:QL=600*∝*L*(W1-W2) 冷冻水量V1 L/s V1= Q1/(4.187△T1) 冷却水量V2 L/s V2=Q2/(4.187△T2)=(3.516+KW/TR)TR 其中Q2=Q1+N=TR*3.516+KW/TR*TR=(3.516+KW/TR)*TR 制冷效率—EER=制冷能力(Mbtu/h)/耗电量(KW)COP=制冷能力(KW)/耗电量(KW) 部分冷负荷性能 NPLV KW/TR NPLV=1/(0.01/A+0.42/B+0.45/C+0.12/D) 满载电流(三相)FLA(A) FLA=N/√3 UCOSφ 新风量L CMH Lo=nV 送风量L CMH 空气冷却:L=Qs/〔Cp*∝*(T1-T2)〕 风机功率N1 KW N1=L1*H1/(102*n1*n2) 水泵功率N2 KW

N2= L2*H2*r/(102*n3*n4) 水管管径D mm D=√4*1000L2/(π*v) n3—水泵效率=0.7~0.85 n4—传动效率=0.9~1.0 F=a*b*L1/(1000u) a—风管宽度 m b—风管高度 m u—风管风速 m/s V1—冷冻水量(L/s) V2—冷却水量(L/s) 注:1大气压力=101.325 Kpa 水的气化潜热=2500 KJ/Kg 水的比热=1 kcal/kg?℃ 水的比重=1 kg/l QT—空气的总热量 QS—空气的显热量 QL—空气的潜热量 h1—空气的最初热焓 kJ/kg h2—空气的最终热焓 kJ/kg T1—空气的最初干球温度℃ T2—空气的最终干球温度℃ W1—空气的最初水份含量 kg/kg W2—空气的最终水份含量 kg/kg L—室内总送风量 CMH

空调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

空调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 空调机组制冷量计算是在空调系统设计和运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 一项工作。制冷量的正确计算可以确保空调系统运行的高效、稳定和 节能。 空调机组的制冷量计算公式是一个简单而实用的工具,通过该公 式可以快速准确地算出空调机组的制冷量。根据空调系统的实际需求 和工作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公式来计算。 制冷量 = 空气密度× 空气体积流量× 空气温度差× 空气比 热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空气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的质量,常用的单位是千克/立方米。 它与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等因素有关。 空气体积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空气体积。常用的 单位是立方米/小时。 空气温度差是指空气进出机组的温度差值,单位是摄氏度。它反 映了空调机组的制冷效果。 空气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空气在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常用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

在实际的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这些参数的数值。例如,空气密度可以通过大气压力和温度来计算,空气体积流量可以根据机组的设计参数来确定,空气温度差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差来估计,而空气比热容则可以通过空气的物理性质得到。 根据上述公式和参数数值,我们可以轻松计算出空调机组的制冷量。这个结果对于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机组的适用范围、选配合适的设备和优化系统性能。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空调机组的制冷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在计算制冷量时要考虑到实际运行环境的影响,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 总之,空调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是空调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估计机组的制冷能力。通过合理地计算制冷量,我们可以在设计和运行中节省能源、提高效率,从而实现对空调系统的优化和控制。

制冷量计算公式

制冷量计算公式 总热量QTKcal/h QT=QS+QT 空气冷却:QT=0.24*^*L*(h1-h2) 显热量QS Kcal/h 空气冷却:QS=C产*L*(T1-T2) 潜热量QL Kcal/h 空气冷却:QL=600^*L*(W1-W2) 冷冻水量V1 L/s V1= Q1/(4.187 Z\T1) 冷却水量V2 L/s V2=Q2/(4.187AT2)=(3.516+KW/TR)TR 其中Q2=Q1+N=TR*3.516+KW/TR*TR516+KW/TR *TR 制冷效率一EER制冷能力(Mbtu/h) /耗电量(KVV COP制冷能力(KW /耗电量(KVV 部分冷负荷性能 NPLVKW/TR NPLV=1/(0.01/A+0.42/B+0.45/C+0.12/D) 满载电流(三相)FLA(A) FLA=N"3 UCOS 新风量L CMH_o=nV 送风量L CMH 空气冷却:L=Qs/〔Cp*x*(T1-T2)〕 风机功率N1 KW N仁L1*H1/(102* n1*n 2) 水泵功率N2 KW N2= L2*H2*r/(102* n3*n4)

水管管径 D mmD*4*1000L2/( n *v) n3—水泵效率=0.7~0.85 n4—传动效率=0.9~1.0 F=a*b*L1/(1000u) a—风管宽度m b—风管高度m u—风管风速m/s V1—冷冻水量(L/s) V2-冷却水量(L/s) 注:1大气压力=101.325 Kpa 水的气化潜热=2500 KJ/Kg 水的比热=1 kcal/kg? C 水的比重=1 kg/l Q■—空气的总热量 QS-空气的显热量 QL-空气的潜热量 h1—空气的最初热焓kJ/kg h2—空气的最终热焓kJ/kg T1—空气的最初干球温度C T2—空气的最终干球温度C W—空气的最初水份含量kg/kg W2-空气的最终水份含量kg/kg L—室内总送风量CMH

制冷量计算公式

总热量QT Kcal/h QT=QS+QT 空气冷却:QT=y *L*(h1-h2) 显热量QS Kcal/h 空气冷却:QS=Cp妆*L*(T1-T2) 潜热量QL Kcal/h 空气冷却:QL=600匕*L*(W1-W2) 冷冻水量V1 L/s V1= Q1/ △T1) 冷却水量V2 L/s V2=Q2/ △T2)=+KW/TR)TR 其中Q2=Q1+N=TR*+KW/TR*T(R=+KW/TR) *TR 制冷效率一EER制冷能力(Mbtu/h ) /耗电量(KW COP制冷能力(Kvy /耗电量(Kvy 部分冷负荷性能 NPLV KW/TR NPLV=1/A+B+C+D) 满载电流(三相) FLA(A) FLA=N" 3 UCO$ 新风量L CMH Lo=nV

送风量L CMH 空气冷却:L=Qs/〔Cp***(T1-T2)〕风机功率N1 KW N1=L1*H1/(102*n1*n2) 水泵功率N2 KW N2= L2*H2*r/(102*n3*n4) 水管管径 D mm D V4*1000L2/( n *v) n3—水泵效率=~ n4—传动效率=~ F=a*b*L1/(1000u) a—风管宽度m b—风管高度m u—风管风速m/s V1—冷冻水量(L/s) V2—冷却水量(L/s) 注: 1 大气压力= Kpa 水的气化潜热=2500 KJ/Kg

水的比热=1 kcal/kg? C 水的比重=1 kg/l QT—空气的总热量 QS-空气的显热量 QL—空气的潜热量 hl—空气的最初热焓kJ/kg h2—空气的最终热焓kJ/kg T1—空气的最初干球温度 C T2—空气的最终干球温度 C W—空气的最初水份含量kg/kg W—空气的最终水份含量kg/kg L —室内总送风量CMH Q1—制冷量KW △T1—冷冻水出入水温差 C △T2—冷却水出入水温差 C Q2-冷凝热量KW

制冷量的计算方法

制冷量的计算方法 制冷量(Refrigeration Capacity)是指制冷系统能够从被处理的物质中移除的热量的量度。在制冷领域,制冷量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制冷系统的性能。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制冷量的计算方法。1.热量传递计算方法: 热传导:通过测量材料的热导率、厚度和温度差来计算热量的传导。公式为Q=k*A*(T2-T1)/d,其中Q是热量传导(W),k是材料的热导率(W/m·K),A是传热面积(m²),T2和T1分别是材料的两个表面的温度(K),d是材料的厚度(m)。 对流传热:通过测量流体的流速、温度差和传热系数来计算热量的对流传递。公式为Q=h*A*(T2-T1),其中Q是热量传递(W),h是传热系数(W/m²·K),A是传热面积(m²),T2和T1分别是流体的两个表面的温度(K)。 辐射传热:通过测量辐射源的表面温度、表面积和辐射系数来计算热量的辐射传递。公式为Q=ε*σ*A*(T2^4-T1^4),其中Q是热量传递(W),ε是表面的辐射系数(无单位),σ是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5.67*10^-8W/m²·K^4),A是表面积(m²),T2和T1分别是辐射源和环境的温度(K)。 2.潜热计算方法: 制冷量的计算还需要考虑潜热(Latent Heat)的影响,即物质的相变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在蒸发器(Evaporator)中,液体变为气体时需要吸收热量,在冷凝器(Condenser)中,气体变为液体时需要释放热量。常见的潜热计算方法如下:

凝结潜热:通过测量物质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来计算潜热。公式为Q = mc *(h2 - h1),其中Q是潜热(W),mc是物质的质量(kg),h2和h1分别是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时的比焓(J/kg)。 蒸发潜热:通过测量物质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来计算潜热。公式为Q = ml * (h2 - h1),其中Q是潜热(W),ml是物质的质量(kg),h2和h1分别是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时的比焓(J/kg)。 3.制冷剂流量计算方法: 质量流量法:通过测量制冷剂循环的质量流量来计算制冷量。公式为Q = m * (h1 - h2),其中Q是制冷量(W),m是制冷剂的质量流量 (kg/s),h1和h2分别是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比焓(J/kg)。 体积流量法:通过测量制冷剂循环的体积流量来计算制冷量。公式为Q = V * ρ * (h1 - h2),其中Q是制冷量(W),V是制冷剂的体积流量(m³/s),ρ是制冷剂的密度(kg/m³),h1和h2分别是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比焓(J/kg)。 总之,制冷量的计算方法涉及到热量传递、潜热和制冷剂流量等多个方面的考虑。通过准确计算制冷量,可以更好地设计和优化制冷系统,提高制冷效率。

制冷量计算公式

制冷M计算公式 总热量QT Kcal/h QT=QS+QT 空气冷却:QT=0.24* * *L*(h1-h2) 显热量QS Kcal/h 空气冷却:QS=Cp* * *L*(T1-T2) 潜热量QL Kcal/h 空气冷却:QL=600* **L*(W1-W2) 冷冻水量V1 L/s V1= Q1/(4.187 △ Tl) 冷却水量V2 L/s V2=Q2/(4.187 △ T2)=(3.516+KW/TR)TR 其中Q2=Q1+N=TR*3.516+KW/TR*TR= (3.516+KW/TR ) *TR 制冷效率一EER=制冷能力(Mbtu/h )/耗电量(KW) COP=制冷能力(KW) /耗电量(KW) 部分冷负荷性能 NPLV KW/TR NPLV=1/(0.01/A+0.42/B+0.45/C+0.12/D) 满载电流(三相)FLA(A) FLA=N" 3 UCOS? 新风量L CMH Lo=nV 送风量L CMH 空气冷却:L=Qs/〔Cp* **(T1-T2)〕

风机功率N1 KW N1=L1*H1/(102*n1*n2) 水泵功率N2 KW N2= L2*H2*r/(102*n3*n4) 水管管径D mm D 专4*1000L2/( n *v) n3一水泵效率=0.7~0.85 n4 —传动效率=0.9~1.0 F=a*b*L1/(1000u) a—风管宽度m b一风管高度m u—风管风速m/s V1 一冷冻水量(L/s) V2一冷却水量(L/s) 注:1大气压力=101.325 Kpa 水的气化潜热=2500 KJ/Kg 水的比热=1 kcal/kg? C 水的比重=1 kg/l QT 一空气的总热量 QS一空气的显热量 QL 一空气的潜热量 h1 一空气的最初热炫kJ/kg h2 一空气的最终热恰kJ/kg T1 一空气的最初干球温度C T2 一空气的最终干球温度C

冷却塔循环水量换算公式

确定冷却塔循环水量的换算公式: 1.冷却塔公称流量=主机制冷量(KW)x 1.2 x 1.25 x 861/(1000?t) (m3/h)2.冷却塔公称流量=主机制冷量(kcal/h)x 1.2 x 1.25 /(1000?t) (m3/h)3.冷却塔公称流量=主机制冷量(RT)x 1.2 x 1.25 x 3024 /(1000?t) (m3/h)4.冷却塔公称流量=主机(蒸发器)水流量(m3/h)x 1.2 x 1.25 (m3/h)4.冷却塔公称流量=主机(冷凝器)水流量(m3/h)x 1.2 (m3/h) 式中: 1.2—为选型余量 1.25—为冷凝器负荷系数,对溴化锂主机取1.65 861—为1KW=861(kcal/h)3024—为1RT=3024(kcal/h) ?t—冷却水进出水温差,国际工况下取?t=5℃ RT—表示冷吨 冷却塔蒸发损失的计算公式: 蒸发损失: E(%)=?t/600 x 100%=5/600 x 100%=0.83% ?t—冷却水进出水温差,国际工况下取?t=5℃ 600: 水的蒸发热(kcal/kg) 举例: 已知主机制冷量100 x 104(kcal/h)电制冷冷水机组一台,需选多大的冷却塔?国际工况下满负荷运行一天(24h)该冷却塔蒸发损失水量是多少? 计算: 冷却塔公称流量=100 x 104 x1.2 x 12.5/?(1000x5)=300(m3/h) 蒸发损失水量Q=300 x E (%) x 24h=300 x 0.83 x 24=59.8 (m3/天) 美国冷吨=3024千卡/小时(kcal/h)=3.517千瓦(KW) 1日本冷吨=3320千卡/小时(kcal/h)=3.861千瓦(KW) (注:1冷吨就是使1吨0℃的水在24小所内变为0℃的冰所需要的制冷量。) 制冷技术中常用单位的换算: 1马力(或1匹马功率)=735.5瓦(W)=0.7355千瓦(KW) 1千卡/小时(kcal/h)=1.163瓦(W) 1美国冷吨=3024千卡/小时(kcal/h)=3.517千瓦(KW) 1日本冷吨=3320千卡/小时(kcal/h)=3.861千瓦(KW) 摄氏温度℃=(华氏°F-32)5/9 (注:1冷吨就是使1吨0℃的水在24小所内变为0℃的冰所需要的制冷量。)

制冷量计算公式

制冷量计算公式之袁州冬雪创作 总热量QT Kcal/h QT=QS+QT 空气冷却:QT=0.24*∝*L*(h1-h2) 显热量QS Kcal/h 空气冷却:QS=Cp*∝*L*(T1-T2) 潜热量QL Kcal/h 空气冷却:QL=600*∝*L*(W1-W2) 冷冻水量V1 L/s V1= Q1/(4.187△T1) 冷却水量V2 L/s V2=Q2/(4.187△T2)=(3.516+KW/TR)TR 其中Q2=Q1+N=TR*3.516+KW/TR*TR=(3.516+KW/TR)*TR 制冷效率—EER=制冷才能(Mbtu/h)/耗电量(KW)COP=制冷才能(KW)/耗电量(KW) 部分冷负荷性能 NPLV KW/TR NPLV=1/(0.01/A+0.42/B+0.45/C+0.12/D) 满载电流(三相)FLA(A) FLA=N/√3 UCOSφ

新风量L CMH Lo=nV 送风量L CMH 空气冷却:L=Qs/〔Cp*∝*(T1-T2)〕风机功率N1 KW N1=L1*H1/(102*n1*n2) 水泵功率N2 KW N2= L2*H2*r/(102*n3*n4) 水管管径D m m D=√4*1000L2/(π*v) F=a*b*L1/(1000u) a—风管宽度 m b—风管高度 m u—风管风速 m/s V1—冷冻水量(L/s) V2—冷却水量(L/s) 注:1大气压力=101.325 Kpa

水的气化潜热=2500 KJ/Kg 水的比热=1 kcal/kg?℃ 水的比重=1 kg/l QT—空气的总热量 QS—空气的显热量 QL—空气的潜热量 h1—空气的最初热焓 kJ/kg h2—空气的最终热焓 kJ/kg T1—空气的最初干球温度℃ T2—空气的最终干球温度℃ W1—空气的最初水份含量 kg/kg W2—空气的最终水份含量 kg/kg L—室内总送风量 CMH Q1—制冷量 KW △T1—冷冻水出入水温差℃

制冷量计算公式

制冷量计算公式

制冷量计算公式 总热量QT Kcal/h QT=QS+QT 空气冷却:QT=0.24*∝*L*(h1-h2) 显热量QS Kcal/h 空气冷却:QS=Cp*∝*L*(T1-T2) 潜热量QL Kcal/h 空气冷却:QL=600*∝*L*(W1-W2) 冷冻水量V1 L/s V1= Q1/(4.187△T1) 冷却水量V2 L/s V2=Q2/(4.187△T2)=(3.516+KW/TR)TR 其中Q2=Q1+N=TR*3.516+KW/TR*TR=(3.516+KW/TR)*TR 制冷效率—EER=制冷能力(Mbtu/h)/耗电量(KW)COP=制冷能力(KW)/耗电量(KW) 部分冷负荷性能 NPLV KW/TR NPLV=1/(0.01/A+0.42/B+0.45/C+0.12/D) 满载电流(三相)FLA(A) FLA=N/√3 UCOSφ 新风量L CMH Lo=nV 送风量L CMH 空气冷却:L=Qs/〔Cp*∝*(T1-T2)〕 风机功率N1 KW N1=L1*H1/(102*n1*n2) 水泵功率N2 KW

H2—水泵压头(mH2O) r—比重(水或所用液体 水管管径的计算 由动量定理得 F×t=M×v F是力 t是时间 M是质量 v是速度 因为F=p×s,M=P×s(按1米计算) p是压强, s是面积 P是密度 所以有 p×s×t=P×s×v×v →p×t=P×v 已知压力、管径、水的密度、时间(可假定) 则可算出流速v 所以每秒的流量V=sv Q=cm(T2-T1) Q单位J ; C比热,如果是水就是4.2kJ/K*kg ; T2-T1就是降温差值 制冷量=Q/4.2/t t是时间,即降温需要多少时间 算出来的制冷量单位是大卡(kcal/h),然后再除以0.86就是制冷量(w) 如果是风冷,再除以2500,就是匹数 如果是水冷,再除以3000,就是匹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