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复习(国际贸易部分)

一、基础知识和分析框架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分析工具:生产可能性曲线(形状、成因)、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成因)

3.国际均衡价格(形成、范围、与贸易利益的关系)

4.贸易利益的分解(分工利益和交换利益)

5.对贸易利益的理解(封闭与开放比较,开放后的比较)

二、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1、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定义

2、比较优势的判断方法(成本法、劳动生产率法、机会成本法)

3、比较优势原理与其他理论的关系(要素禀赋论、产业内贸易理论)

4、比较优势原理与绝对优势原理的比较

三、新古典贸易理论

1、要素丰裕度、要素密集度(判断方法、比较)

2、H-O理论(假设前提、主要内容)

3、里昂剔夫之谜(定义、解释)

4、S-S定理的基本结论

5、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商品价格均等化和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关系)

6、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结论、特定要素的设定(灵活)

7、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影响长期和短期比较(S-S定理与特定要素模型的比较)

四、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1、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

2、规模经济(两种形式、区别)

3、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基本原理)

五、产品生命周期(阶段、要素需求、进出口主体、技术要求、影响因素)

六、重叠需求理论(特点、内容、适用性)

七、贸易壁垒

(一)关税

1、定义(关境与国境)、分类(从价税、从量税、混合税)

2、经济效应(作图分析、计算)

3、大国征收关税的影响

4、关税的有效保护率(计算、经济含义)

5、最佳关税的适用对象、影响因素(两个弹性)

(二)配额:

1、分配形式(三种、福利比较)

2. 配额的经济效应(作图分析、计算)

3、关税与配额的比较

4、自愿出口限制(定义、实质、福利)

(三)出口补贴(补贴形式、经济效应、大国与小国的比较)

(四)倾销与反倾销

1、倾销(定义、实质、判定标准、三种形式)

2、反倾销(必备的条件、措施、性质)

(五)其他非关税壁垒:技术卫生标准、动物福利壁垒、绿色贸易壁垒、蓝色贸易壁垒等八、贸易保护理论

(一)最佳关税论

(一)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基础、定义、判断标准、实施的困难)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基本思想、特点、与幼稚产业论的区别)

九、区域经济一体化

1、五个阶段的涵义及其特点

2、关税同盟(定义、静态效应、贸易创造、贸易转移、动态效应)

十、国际要素流动与跨国公司

1. 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劳动力的流动

2. 垄断优势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综合理论

国际经济学复习补充资料

国际经济学 1,什么叫绝对优势,什么叫比较优势,怎么产生国际贸易。 绝对优势: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比较优势: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2,国际贸易后总福利发生什么变化(消费者福利状况,生产者剩余,国家利益) 3,当告诉两国的两种产品各自劳动的时间,能否求谁具有优势,推导贸易方向 4,出口的贫困增长的含义,图形分析,增长的含义是什么 启示: (一)产业结构转化的重要性 从长远着眼,调整产业结构,尽早完成从初级产品的加工出口向制成品出口的转化。(二)平衡出口量与出口价格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注意价格与出口数量之间的平衡。 5,什么叫贸易条件,什么叫贸易条件恶化 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不幸的增长(贫困化的增长):在一定条件下,一国生产规模的扩大,即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推移,沿着原有优势推进,即如果该国原有优势在于生产某种产品,现在进一步扩大该种产品的生产,但由于原有的贸易比较优势不变,贸易出口的扩大不仅没有使得该国的福利有所提高,反而因为出口增加而有所下降。人们普遍认为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该国的贸易条件由于扩大出口而恶化。 6,列昂锡夫之谜如何理解? (1)列昂剔夫之谜:列昂惕夫反论又译为列昂剔夫之谜,是指他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来检验美国的对外贸易情况,其结果恰好与H-O模型理论推断给人们的印象相反。 (2)解释:列昂剔夫实际提出了不同国家的国民劳动非同质性的问题,即劳动应该分为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加。当然,不同国家中资本发挥作用的效率也是有差异的,也是非同质的,从而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H-O模型前提中关于劳动、资本同质性假设的缺陷,要素具有同质劳动生产率是未被经济现实的。 7,H-O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原因和结果 8,雷布津斯基定理,斯托尔珀-萨繆尔森定理的结论? (1)雷布津斯基定理: 如果产品的价格不变,则一种要素使用的单品种增加,将造成密集使用该种要素生产的产品的产量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种要素生产的产品的产量减少。 (2)斯托尔波-萨缪尔定理:(产品价格变化与要素价格、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 自由贸易中产品价格的变化,会是的在生产中使用的要素的报酬以及不同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1-11章复习重点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 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形状、递增原因、含义) 1)含义: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产生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有产量组合。 2)模型:两种产品——X、Y; 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劳动L 3)递增原因: 2、机会成本: 1)含义: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2)表达式:-△dY/△dX 3) 解释: A)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生产点由a向b运动时,对应切线斜率绝对值不断上升,即随着X的生产量的增加,其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B)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机会成本不变。生产X和Y的两个部门采用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完全相同,一个部门所释放出的自焚和劳动,正好可以被另个部门完全吸收,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两个部门的生产减少或增加都是固定不变的。 3、社会无差异曲线 1)含义: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 2)性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大、不相交、凸向原点、负斜率 3)用途: a) 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均衡消费点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 b)从规范分析的角度看,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曲线越高,福利越高。 4、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1) 条件:生产均衡、消费均衡、市场出清 2)消费均衡点唯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无差异曲线相切.切点处生产者利润达到最大化,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价格;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生产等于消费,市场出清。

3) 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 A)含义:分别为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与需求 B) 推导:P21 C)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产量、消费水平以及相对价格 5、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1)条件:生产均衡、消费均衡、贸易平衡 2)国际均衡价格为过剩供给曲线与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起因 1、起因: 1) 生产技术差异 2)要素禀赋差异 3)要素禀赋差异 4)要素禀赋差异 5)要素禀赋差异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节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李嘉图模型 1、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A、绝对优势 含义:一国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 B、比较优势 含义:(1)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 (2)该国可以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

国际经济学复习笔记

国际经济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1、国际经济学的概念: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2、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微观国际经济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宏观国际经济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国内外平衡政策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间资本流动(国际间接资本流动、国际直接资本流动)、国际间的劳动力流动。国际经济协调:国际间贸易关系协调、国际间进入关系协调、国际间税收关系协调、国际经济一体化。3、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主要载体:贸易全球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意义: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国际分工、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促进经济多极化发展、促进发展模式创新、促进国际利益融合、促进安全内涵扩展、促进国家主权转移、推进国际体系转型、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第二章1、重商主义理论:时期: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观点: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贸易是“零和”的多卖少买,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原则、国家应干预经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局限:(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

误的;(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2、绝对优势理论:涵义: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贸易建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之上;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利益。.理论假定条件 (1)生产过程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2)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3)这两个国家都能生产两种产品——小麦和布;(4)劳动力在一国范围内各部门间自由流动;(5)劳动力在部门间转移时机会成本不变;(6)生产要素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7)两国经济资源都充分利用;(8)贸易平衡; (9)没有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成本。绝对技术差异论的特点和局限性:(1)斯密将“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率的理论推广到国际领域;(2)绝对技术差异论的证明简单、直观;(3)绝对技术差异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的,具有局限性;(4)绝对技术差异论不能解释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而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地位时,国际分工和贸易是否可以进行的问题。 3、比较优势理论:涵义: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分工与贸易,双方仍可从贸易中获利。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相对技术差异论的特点和局限性:(1)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相对技术差异论将自由贸易的理论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使比较利益理论的解释范围大大扩展(2)相对技术差异论可以部分地解释当今世界经济技术水平和层次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3)相对技术差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复习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复习 绪论 1、国际经济学是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它的研究目的是解释各个经济社会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在机制及其政策含义。 2、通常把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划分为两个层次:资源配置问题;资源的利用及积累问题 3、国际经济学的两大特征:国际交易不同于国内交易;国际经济关系是发生在各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之间的。 第一章 1、国际贸易:是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2、各种贸易理论模型大都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2*2*2)。 3、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和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 4、机会成本: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5、封闭状况下,决定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有三个:生产达到均衡、消费达到均衡、市场出清 6、国际贸易的起因: 1)生产技术差异 2)相对要素禀赋差异 3)需求方面的差异 4)在规模收益递增或不完全竞争条件下。 第二章 1、论述古典贸易理论 1)绝对优势: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所谓绝对优势是指一国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 比较优势: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如果(alx/aLY)

国际经济学复习参考

1.当开放贸易时,所有消费者的境况都会得到改善。 2.根据简单贸易模型,在贸易发生之前,如果各国的某种商品价格相同,这些国家之间就不会有交换该种商品的动机。 3.如果一国中某生产者通过贸易能使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生产者都会通过贸易来改善自己的境况。 4.大卫?李嘉图的绝对成本说是在亚当?斯密的相对成本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5.贸易差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既有顺差又有逆差。 6.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值与进口值之差额称为贸易差额,出口值大于进口值为净出口,进口值小于出口值为净进口。 7.一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8.根据H—O理论,一国如果比他国拥有更多英亩的土地,该国便是“土地丰富”的国家。 9.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各国并不一定要完全专业化于一种商品的生产。 10.H—O理论假设各国拥有相同的商品偏好。 11.根据罗布津斯基定理,一国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将导致该国劳动力密集产品产量的增长,而其他产品的产量不变。 12.小国的经济增长不会导致其贸易条件发生变化。 13.由于要素价格的均等化,迫使厂商重新考虑生产要素的密集度,以考虑最低成本,结果是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14.产业内贸易在充分竞争性产业中更为盛行。 15.根据H—0理论,各国应进行大量的产业内贸易。

16.规模经济是指资源的平衡增长导致平均成本上升。 17.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包括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以及收入分配效应。 18.关税措施比非关税壁垒更具有直接性、针对性、灵活性、隐蔽性和歧视性。 19.最佳关税或最佳关税率是由关税征收引起的额外损失与额外收益彼此相等的那种关税率,核心问题是通过选择最佳关税使外国的利益转变成本国的利益,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分配。 20.厂商采取倾销的条件是该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具备影响价格的市场势力,而且它所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曲线的弹性是相同的。 21.最优关税不会减少消费者剩余。 22.进口配额是一种通过对进口数量的限制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市场的贸易保护措施。 23.最佳关税的征收不能使外国出口商的收益转到进口国。 24.现实中,对国内不生产的进口商品征税,一般是为了保护国内生产。 25.对国内可生产的进口商品征税,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获得财政收入。 26.征收关税后,国内进口替代部门的生产厂商能补偿因产出增加而提高的边际成本,于是国内生产减少。 27.如果关税征收国是一个大国,那么贸易条件的改善对该国有利。 28.与征收关税相比,进口配额不利于限制一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29.出口补贴是非关税壁垒最常用的一个手段。 30.倾销是在同一国家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 31.根据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可以使所有贸易国的消费超出其生产可能性边界。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1、贯穿国际经济学的七大主题是:贸易所得、贸易模式、贸易保护、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决定、国际间 政策协调,以及国际资本市场。 2、国际经济学理论认为,贸易总是能带来收益,即国与国之间互相销售自己的产品和劳务通常总是对双 方有利,这可能是国际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 3、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4、服务外包:曾经必须在一国内实现的服务现在可以国外实现,这种变化就是服务外包。 5、引力模型的基本关系为:经济体规模越大,贸易量越大;贸易双方的距离越远,贸易量越小。 6、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是英语国家,两国的人口规模也相差不太大,但是相对各自的GDP而言,加拿大 的贸易额是澳大利亚的两倍,为什么? 7、答: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的国际贸易对象主要是美国,两国的人口规模相差不多,意味着两国的GDP 相差不大。但是加拿大与美国相邻,且与美国签订了贸易协定,根据引力模型,这两个因素对国际贸易起着正相关作用。这就是加拿大的贸易额是澳大利亚的两倍的原因。 8、墨西哥和巴西各自的贸易伙伴不同。墨西哥主要与美国贸易,巴西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量大致相当。 墨西哥的贸易量相对其GDP而言很大。用引力模型解释这种现象。答:所有估计出来的引力模型都表明两国的距离对贸易有负效应,典型的估计就是距离每增加1%,则两国的贸易量就降低0.7%~1%.而墨西哥与不仅美国相邻,且与美国签订了贸易协定,但巴西据美国与欧盟距离都很远,这就是墨西哥的贸易量相对其GDP而言很大。 9、在过去几十年里,东亚国家增加了它们在世界GDP中的份额。同样,不仅东亚国家整体的贸易在世界 贸易中的份额增加了,而且东亚国家内相互间的贸易也增加了。应用引力模型解释这一现象。答:引力模型是这样的定义的Tij=A×Yi×Yj/Dij,其中Y代表贸易国的国内生产总值,D代表这两国的距离。据引力模型的定义可知,东南亚国家整体的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的份额增加,就意味着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东南亚国家整体的国内生产总值有所增加,相应的东南亚国家内相互间的贸易也增加了。 10、预计以下因素在引力模型中对贸易量产生的影响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 变量预计符号 距离- GDP + 使用同种语言+ 一国为内陆国— 使用同种货币+ 两国正在交战— 同为某一自由贸易区成员+ 10、A国和B国GDP均为4万亿美元,C国和D国的GDP均为1万亿美元。下表给出了四国间的距离,之后是一张表示贸易量的空表,其中一个数值已经给出,以便计算出常数A的值。请完成其他数值的计算。 国家间相对距离 A B C D A ×100 1000 100 B 100 ×1000 200 C 1000 1000 ×1000 D 100 200 1000 × 出口量

国际经济学复习

第2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产品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产品投入是2。 a. 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苹果量:12003=400 生产香蕉量:12002=600 b. 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1.5 c. 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 在没有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为它们的相对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 P A /P B =a A /a B =3/2=1.5 劳动的流动性可以使得各个部门的工资相同,竞争可以使商品的价格等于它们的生产成本,这样,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相对成本等于工资*商品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因为各部门工资相等,价格比等于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 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在完全竞争中,劳动是个体厂商为达到利润最大化而决定生产及供应量的唯一要素,因此当P A /P B =a A /a B 时,本国生产两种产品。 2、本国的情况与第1题相同。外国拥有800单位的劳动。外国苹果的单位产品投入是5,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1。 香蕉 苹果 400

a. 画出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苹果量:800/5=160 生产香蕉量:800/1=800 b. 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 3、假定世界相对需求的表示如下:对苹果的需求/对香蕉的需求=香蕉价格/苹果价格 a. 在相对供给曲线的同一张图上画出世界相对需求曲线。 D A /D B =P B /P A 当市场达到均衡时,有D A /D B =(Q A +QA*)/(Q B +Q B *)=(P A /P B )-1 因此RD 曲线是Y=1/X 形式的 苹果的相对价格 PA/PB 800 160 苹果 4 5 (QA+QA*)/(QB+QB*) 1 2 3 0.25 0.5 1 a*LA /a*LB =5 a LA /a LB =1.5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第1章略 第二章比较优势原理 1.重商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 ●“The more gold a nation had,the richer and more powerful it was.” ●贸易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够提供国际收支顺差的机会。出口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因为它可以促进 本国工业的发展,并导致贵金属的流入。 ●相反,进口却是一种负担,因为它减少了对本国产品的需求。这不仅会导致国内就业的下降,而 且还会使贵金属流失。 ●贸易的性质:零和博弈(zero-sum game) 2.基于绝对优势的贸易:亚当.斯密 ●贸易基础——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国在同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比另一个国家更 有效率,那么该国具有该产品生产上的绝对优势。 ●贸易模式:两个国家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出口用来交换自己具有 绝对劣势的产品。 ●贸易所得: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产出增加,福利水平提高。 ●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 ●贸易的性质:正和博弈(可以双赢) 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更有效率(绝对优势),可以专业化生产小麦来交换英国的布匹;英国在布匹的生产上更有效率,可以专业化生产布匹,来交换美国的小麦。 如果美国用6蒲式耳的小麦来交换英国6码布匹,结果会怎样? 3.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大卫.李嘉图 ●贸易基础——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是贸易发生的原因 ●贸易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害取其轻。 ●贸易模式——每个国家都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

美国和英国将各自生产什么产品? 美国和英国产品交换的比率如何确定? 只有当两国间产品的国际交换比率介于两国在封闭条件下各自国内两种产品的交换比率时,互惠贸易才能发生。国际交换比率与该国国内交换比率相差越大,则贸易利益越大,反之越小。 只要两国工资率之比介于两国两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之间,两国产品就存在绝对价格差异,就有了贸易基础。 4.机会成本:一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额外生产一单位此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量。 ● 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该商品生产上就有比较优势(在另一种商 品上有比较劣势) 5.生产可能性曲线 ● 一国利用其所有资源和最佳技术时所生产两种产品的各种组合。 6.李嘉图模型下的贸易模式和贸易利益 斜率 相对价格机会成本===L C L W a a

《国际经济学》考试大纲

《国际经济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 国际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在当前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是管理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经济理论基础。该课程为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科目。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考生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研究方法与模型框架。 [考试内容]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考生了解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理论内容及相关的理论分析与假设。 [考试内容]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 第三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考生了解并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理论内容及其发展、里昂惕夫之谜以及主要的新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考试内容] §. 要素禀赋理论 §.里昂惕夫之谜 §.新贸易理论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第四章关税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考生掌握大国模式和小国模式下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并进一步了解最佳关税理论。 [考试内容] §.关税及其种类 §.关税的经济效应:小国模式 §.关税的经济效应:大国模式

§.最佳关税 第五章非关税壁垒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考生掌握各国实施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及其与关税经济效应的区别,并了解非关税壁垒的含义及种类。 [考试内容] §.非关税壁垒及其种类 §.进口配额制的经济效应 §.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 §.倾销 §.其他非关税壁垒措施 第六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考生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条件以及典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式—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 [考试内容] §.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组织形式 §.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 §.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其他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第七章国际贸易体系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考生了解关贸总协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简况及入世后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考试内容] §.关贸总协定简况 §.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第八章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跨国公司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考生了解生产要素国际间移动对移出国和移入国的影响以及跨国公司的形成。 [考试内容] §.劳动力的国际迁移 §.资本的国际移动 §.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第九章外汇与汇率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考生了解外汇的内涵界定以及汇率决定的有关理论。

国际经济学复习全

精心整理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绝对优势理论【名词解释】 亚当·斯密在批驳重商主义基本观点的同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此时如果两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并相互进行交换,双方均能从中获益。 二、简述比较优势理论【名词解释】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据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益。 三、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分析一般均衡条件下的国际贸易【论 述分析题】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它反映了一国的供给水平。 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在既定收入与消费偏好下。消费者所选择不同商品组合可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情况。它是消费者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其特征与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相同。 (一)两国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国内均衡

两国均衡时,甲国内均衡点为A,乙国内均衡点为A’,国内价格线分别为PA和PA’。甲国在X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乙国在Y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二)两国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 引入国际贸易,国际比价为PB=PB’=1。①甲国专业化生产X产品,国内均衡点由A移至B点,B点为甲国生产均衡点。经过商品交换,甲国最终在E点消费,E为消费均衡点。BC为出口,EC为进口,BCE称为“贸易三角”;②乙国专业化生产Y产品,国内均衡点由A’移至B’点,B’点为乙国生产均衡点。经过商品交换,乙国最终在E’点消费,E’为消费均衡点。B’C’为出口,E’C’为进口,B’C’E’称为“贸易三角”。 四、分析不同机会成本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分析题】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既定条件下,额外生产1单位一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商品的最大数量。 ①机会成本不变:为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的 生产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产量是不变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斜率为常数、向右下方 倾斜的直线。 ②机会成本递增:为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 的生产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产量是增 加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凹向原点的、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③机会成本递减:为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 的生产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产量是减

国际经济学复习

国际经济学复习整理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P26-28,作图并简要说明贸易利益的衡量与贸易利益的分解; 1衡量:通过无差异曲线所体现的社会效用水平变化来衡量; 由图可知,开放后该国的福利水平U1比开放前高U2,Pw与P差距越大,U2越偏上,贸易利益越大; 2分解: P28-30,简要说明两国之间没有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 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规模效益不变;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性; 简要说明产生国际贸易的起因: 生产技术差异;相对要素禀赋差异;消费者偏好不同;规模经济导致国际分工的完全专业化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1基本概念:P32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强调王室成员和国库所拥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寡是衡量国家是否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强调取消进口鼓励出口; 2P35绝对优势假说: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若a1/b,则说明A国对B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a是A国的X产品的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投入量,即价格;b是B国的 (3)P35比较优势假说:如果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一个国家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具

有比较优势 ;若a/a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1.进口配额: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的措施。 2.进口配额: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的措施。 3..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充裕和廉价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 4.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同要素丰裕度。可利用的生产要素,其在很大程度上比另一国有相对低的价格。 5.要素价格均等(赫一俄一萨)定理[Factor—price equalization(H—O—s)theorem]:赫一俄理论显示,在严格的条件限制下,国际贸易将导致国家间同类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入的一致化。 6.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当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本币贬值才能改善国际收支。 7.人力资本(Humen capital):表达于员工身上的教育、工作训练和健康状况等,这会增加工人的生产力。 会增加,而劳动的实际收入会减少。 8.产品生命周期模型(Product cycle model):该模型由弗农(Vernou)首创,指出新产品首先由兴旺国家引入,用技能较高的工人生产,标准化后可以在其他国家用技能较低的劳力生产出来。 9.雷布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指出商品价格不变条件下,某要素赋予的增加将导致该要素密集度高的产品的产出增加并减少其它产品的产出。 10幼稚产业(Infant-industry ) 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缺乏,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本钱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到达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良性开展,这样的产业就是幼稚产业。 11关税:是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个国家的关境时,由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税赋。 12进口配额: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的措施。 13提供曲线:反映一国为了进口其需要的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的数量的曲线。 14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在一段特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同世界上其他国家间进行的所有国际交易的汇总表。 15.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一国采用其所能获得的最正确技术,充分利用其所有资源生产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16..国际头寸〔National position 〕:不属于国际收支表的标准组成,它与国际收支表构成一国全部的国际帐户,是一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资产负债表,其数值等于一个经济体给予或从世界其他地方得到的那局部净值。 17.J形曲线效应(J—curve effect):由于贬值或升值造成一国贸易收支在净改善之前的恶化。 18.马歇尔一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当出口品和进口品的需求价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二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主要是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指某种商品在一国的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的生产成本,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 优势。 比较优势: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国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那么该国生产该产品占有比较优势。 派生需求:一种产品的生产来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其中该种产品一定对最终产品有所贡 献。 一般均衡分析:在考虑所有经济变量的关系的情况下,考虑整个经济系统的均衡状态时的状 况,和达到均衡的条件。 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相反)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社会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李嘉图模型:该模型中,劳动是各国产业部门唯一的生产要素,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各个国 家产业部门之间的唯一不同点,通过比较优势分析出,一个国家的生产模式由比较优势来确 定,即一国出口劳动生产率相对高的产品,进口劳动生产率相对低的产品。 其他要点: 1•贸易所得的分配取决于各个国家的产品的相对价格,需要研究世界的相对需求和相对供 给,相对价格隐含了相对工资率。 2•贸易的利益性是绝对的。三个错误观点的分析:一,即使一个国家所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比其他贸易国低,也能从贸易中获利(只考虑了绝对优势,没考虑比较优势);二,即使外来竞争的优势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一国也能在贸易中获利(工资对利益没有影响,没考虑机会成本);三,即使一个国家所有的出口产品包含的劳动投入大于它进口产品的劳动投入,贸易也是对它有益的(如果不通过贸易,国内条件会更加恶化)。 3•多种产品模型说明了一个重要结论,运输费用导致了非贸易品的产生。 第三章:特定要素和收入分配(主要是相对价格) 特定要素:指一种要素的用途仅限于某一个部门,而不适合其他部门的需要。 流动要素:指一种要素的用途不仅用于一个部门,也适合其他部门的需要。 特定要素模型:由保罗-萨缪尔森和罗纳德-琼斯创建发展的。这个模型假定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供给可以在两个部门之间进行配置,与李嘉图模型不同的是,特定要素模型中存在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劳动可以在各个部门间流动,是一种流动要素,其他要素是特定的,只能用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结论:贸易对一国的流动要素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同时有利于该国的出口商品的非流动性要素,不利于该国的进口商品的非流动性要素。 预算约束:消费者的选择不仅取决于消费者偏好,还受到支付能力和价格的限制。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产品的生产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增量就会下降,而且这是短期生产的一种基本规律。 生产函数: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产品的最大数量之间的关系。 其他要点: 1•劳动工资率3 =边际劳动产出MPL X单位价格P 2•相对价格变化P50-51 3•国家总能在贸易中受益,其根本原因是,贸易扩大了一个国家消费品的选择范围。选择范围扩大意味着总能找到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方法使得每一个人都可能从贸易中获利。

国际经济学复习材料-第七章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第七章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一、名词解释 1.有效保护率2.进口配额3.倾销4.出口补贴5.自愿的出口限制 二、判断题(在括号内填“√”,表示正确;填上“X”,表示错误) 1.依据关税的征收方法划分,关税可以分为从量税、从价税和选择税。一般从量税和从价税不会同时征收。( X ) 2.特惠关税、普通关税等都属于差别关税。( X ) 3.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已不再征收过境税,而只收少量的行政管理费和提供有关服务的费用。( √) 4.总的看来,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与开展自由贸易的作用是相同的,它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X) 5.自愿的出口限制就是出口国自愿地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数量或出口金额,对出口国来说,它是主动的。(X) 6:进口关税的征收会损害进口国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会减少进口竞争厂商的生产者剩余。( X ) 7.有效保护率衡量的是关税对指定产品的有效保护程度,它总是会高于名义关税率。( X ) 8.与征收关税相比,进口配额更有助于限制一国进口国商品的数量。因而,它是一种比征收进口关税更为严厉的保护措施。( √) 9.进口配额常常与进口许可证结合起来使用,以使管理具体化。( √) 10.从贸易自由化的角度看,关税更有利于外国竞争者的渗透,所以关税比进口配额好。( √) 11.出口补贴意味着对出口商品的优惠待遇,它有助于一国出口规模的扩大,对一国的整体经济福利是正效果。(X) 12.倾销是一种价格歧视行为,会造成企业或国家间的不平等竞争。因而,反倾销是被国际社会认可的、恢复公平贸易的政策行为。( √) 三、不定项选择题 1.消费者剩余是( ACD )。 A.消费者的福利B.供给线以上价格线以上的部分 C需求线以上下价格线以下的部分D.是比消费者预期少支出的部分 2。征收关税将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应,表现为( ABCD ) A.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 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进行收入的再分配 D.降低了贸易参加国的福利水平 四、简答题 1.画图说明倾销行为是如何发生的? 2.简述目前世界上使用的几种非关税壁垒措施。 3.画图说明进口关税对生产者、消费者、政府及国内竞争的不同影响,以及对一国经济的净影响。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_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_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同等学力申硕考试概述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是一种非学历教育,旨在测试个人的学术能力和专业水平。该考试是针对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举办的,通过考试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位证书。近年来,随着职场竞争的加剧,同等学力申硕考试越来越受到在职人员的青睐。 二、国际经济学学科介绍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学科。它涉及到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国际规则和秩序等问题,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同等学力申硕考试中,国际经济学学科的考察范围包括基本概念、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投资以及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三、复习资料 1、教材选择:建议选择正规出版社的教材,如高教社、人社社等。同时,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系统的教材,如《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市场》等。 2、重点内容回顾:在复习过程中,要重点回顾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

念、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投资等核心知识点。对于每个知识点,要理解其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际应用。 3、题型解析:了解题型对于复习很有帮助。同等学力申硕考试中, 国际经济学的题型通常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综合题等。可以根据不同的题型,进行相应的练习和解析。 4、模拟试题:模拟试题可以帮助考生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建议多 做一些往年的真题和模拟试题,特别是要注意试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 四、复习方法 1、制定复习计划:在复习前,建议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包括每天 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复习进度等。 2、多做练习:做题是巩固知识的好方法。在复习过程中,要多做一 些练习题,特别是综合题,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整理笔记:在复习过程中,可以整理笔记,将重要知识点、公式、例题等记录下来,方便以后的复习和回顾。 4、注重思路和方法: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除了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外,还要注重思路和方法的学习。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解和掌握各种分析方法,如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 一、国际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1.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 3.消费的替代品和互补品 4.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 5.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 6.汇率和汇率制度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职能和作用 二、国际贸易政策 1.关税和贸易自由化 2.配额的效果和操作方式 3.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4.出口补贴和国际补贴政策的影响 5.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的经济福利效果比较 三、国际货币体系 1.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区别和优劣势 2.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 3.汇率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力

4.汇率政策和汇率管理工具 5.地区经济一体化和货币联盟的发展模式和目标 四、国际资本流动 1.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和原因 2.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区别和特点 3.跨国公司(MNCs)的发展和作用 4.资本流动的利益和风险 5.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和控制措施 五、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 1.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新贸易理论和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效果 3.创新和技术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4.跨国公司和全球价值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5.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六、国际贸易与发展经济学 1.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比较和选择 3.资源禀赋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在发展经济学中的应用 4.贫穷陷阱的原因和克服方式

5.经济增长和贸易自由化对发展经济的影响 以上是一些国际经济学的期末复习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可以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此外,国际经济学还涉及到国际经济合作、国际金融市场、国际劳动力流动等方面的内容,建议你在复习过程中对这些方面的知识也进行深入了解。祝你取得好成绩!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 一、选择(1*20=20),判断(2*10=20) 1.绝对技术差异论的特点和局限性 (1)亚当斯密将“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率的理论推广到国际领域; (2)绝对技术差异论的证明简单、直观; (3)绝对技术差异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的,具有局限性; (4)绝对技术差异论不能解释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而另一国劳动生产率均处于劣势地位时,国际分工和贸易是否可以进行的问题。 2.相对技术差异论的特点和局限性 (1)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相对技术差异论将自由贸易的理论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使比较利益理论的解释X围大大扩展; (2)相对技术差异论可以部分地解释当今世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层次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 (3)相对技术差异论假定机会成本不变,并且假定只投入劳动一种生产要素,强调只有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局限性。 3.生产要素禀赋论的特点: 1)优点:生产要素禀赋论从两个方面发展了比较利益理论:首先,生产要素禀赋论是以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为分析前提,更加接近现实;其次,生产要素禀赋论假定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各国间商品的价格差是由各自不同的要素丰裕度从而是由生产成本的差别造成的。 2)局限性:首先,生产要素禀赋论假定机会成本不变,与现实不符;其次,只假定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第三,没有分析一国从自给自足走向自由贸易的过程;第四,在分析过程中引进了价格和货币因素,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 4.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条件下,比较利益理论仍然有效。只是各国间的国际分工不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国际比价必须在两个参加贸易国家贸易前的国内比价之间。 5.区别产业间贸易与产业间贸易 比较利益理论主要解释产业之间的贸易,即在第一产业中的农业和第二产业中的制成品之间的贸易,这种贸易形式称为“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而由于差异产品的出现,特别是国与国之间同类产品内部所进行的贸易,就不再是传统的贸易形式,而是表现为“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所谓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个产业内部差异甚至是非差异产品之间的国际贸易。 产业内贸易理论表明,尽管各国之间有相同的生产要素禀赋,但并不构成它们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的条件,相反各国可以通过产业内贸易形成互补的差异产品贸易关系。因而在这类国家之间,贸易的相互依赖替代了相互竞争和冲突,自由贸易有了更多的存在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