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2)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2)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2)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2)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合成等方面来阐明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

RNA组学:对细胞中全部R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系统的研究,从整体水平阐明RNA的生物学意义即为RNA组学(RNomics)。

减色效应:变性DNA复性时,紫外吸收减少的现象叫减色效应。

增色效应:DNA变性时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称增色效应。

Tm:DNA热变性时,其紫外吸收增加值到达总增加值一半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

解链曲线:如果在连续加热DNA的过程中以温度对A260值作图,所得的曲线称为解链曲线。

DNA复性:在适当条件下,变性DNA的两条互补链可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这一现象称为复性。

核酸分子杂交:在DNA变性后的复性过程中,如果将不同种类的DNA单链分子或RNA分子放在同一溶液中,只要两种单链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碱基配对关系,在适宜的条件(温度及离子强度)下,就可以在不同的分子间形成杂化双链。这种杂化双链可以在不同的DNA与DNA之间形成,也可以在DNA和RNA分子间或者RNA与RNA分子间形成。这种现象称为核酸分子杂交。

基因: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断裂基因:不连续的基因称为断裂基因,指基因的编码序列在DNA上不连续排列而被不编码的序列所隔开。

重叠基因:核苷酸序列彼此重叠的2个基因为重叠基因,或称嵌套基因。

致死基因:导致个体或细胞死亡的基因称致死基因。

基因冗余:一条染色体上出现一个基因的很多复本的现象称为基因冗余。

DNA重组:DNA分子内或分子间发生遗传信息的重新组合,又称为遗传重组或基因重排。

同源重组: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同源重组,又称基本重组。

接合作用:当细胞与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时,质粒DNA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至另一细胞的DNA转移称为接合作用。

转化作用: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细胞或培养的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称为转化作用。

转导作用:当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释放出来、再次感染另一细胞时,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之间的DNA转移及基因重组即为转导作用。

位点特异重组:是由整合酶催化,在两个DNA序列的特异位点间发生的整合。

12-23规则:重组发生在间隔为12bp与间隔23bp的不同信号序列之间,称为12-23规则。

转座子:在基因中可以移动的一段DNA序列。

转座:由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称为转座。

克隆:来自同一始祖的相同副本或拷贝的集合。

DNA克隆:应用酶学的方法,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遗传物质与载体DNA相结合成一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DNA分子—复制子,继而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细胞,再进行扩增、提取获得大量同一DNA分子,即DNA克隆。

基因工程:实现基因克隆所用的方法及相关的工作称基因工程,又称重组DNA工艺学。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DNA的特异序列, 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

同功异源酶:来源不同的限制酶,但能识别和切割同一位点,这些酶称同功异源酶。

同尾酶:有些限制性内切酶虽然识别序列不完全相同,但切割DNA后,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称为同尾酶。

载体:为携带目的基因,实现其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

复制:指遗传物质的传代,以母链DNA为模板合成子链DNA的过程。

半保留复制:DNA生物合成时,母链DNA解开为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template)按碱基配对规律,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链。子代细胞的DNA,一股单链从亲代完整地接受过来,另一股单链则完全从新合成。两个子细胞的DNA都和亲代DNA碱基序列一致。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复制子:DNA分子中能独立进行复制的单位称为复制子。

复制眼:DAN正在复制的部分在电镜下观察起来犹如一只眼睛,称为复制眼。

复制叉:复制一开始,复制起始点要形成一个特殊的叉型结构,是复制有关的酶和蛋白质组装成复合物和新链合成的部位,这种结构称为复制叉;亲代链分开及新生DNA开始复制处称为复制叉;DNA分子中正在进行复制的分叉部位称为复制叉。

端粒:指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

转录:生物体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不对称转录:在DNA分子双链上某一区段,一股链用作模板指引转录,另一股链不转录;模板链并非永远在同一条单链上。

模板链:DNA双链中按碱基配对规律能指引转录生成RNA的一股单链,称为模板链(template strand),也称作有意义链或Watson链。

编码链:相对的另一股单链是编码链,也称为反义链。

启动子:RNA聚合酶结合模板DNA的部位称为启动子。

转录泡:在转录延长过程中,由局部打开的DNA双链、RNA聚合酶核心酶及新生成的RNA三者结合在一起的复合体,为空泡状结构,又称转录复合物。

转录因子:反式作用因子中,直接或间接结合RNA聚合酶的,则称为转录因子。

转录后加工(RNA的成熟):在细胞内,由RNA聚合酶合成的原初转录物(pre-RNA)经过链的裂解、5`端与3`端的切除和特殊结构的形成、核苷的修饰和糖苷键的改变、以及拼接和编辑等过程,转变为成熟的RNA分子的过程称为RNA的成熟或转录后加工。

RNA编辑:改变RNA 编码序列的方式称为RNA编辑。

密码子:代表一个氨基酸或蛋白合成、终止信号的核苷酸三联体。

开放阅读框:从mRNA 5'端起始密码子AUG到3'端终止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各个三联体密码连续排列编码一个蛋白质多肽链,称为开放阅读框架。

顺反子:遗传学将编码一个多肽的遗传单位称为顺反子。

多顺反子:原核细胞中数个结构基因常串联为一个转录单位,转录生成的mRNA可编码几种功能相关的蛋白质,为多顺反子。

单顺反子:真核mRNA只编码一种蛋白质,为单顺反子。

翻译的跳跃现象:翻译中读码框发生位移或核糖体跳过一大段mRNA后继续翻译称为翻译的跳跃现象。信号序列:所有靶向输送的蛋白质结构中存在分选信号,主要为N末端特异氨基酸序列,可引导蛋白质转移到细胞的适当靶部位,这一序列称为信号序列。

信号肽:各种新生分泌蛋白的N端有保守的氨基酸序列称信号肽。

线粒体定向肽:由核基因组编码的线粒体外膜蛋白的N端具有的一段肽链。由富含带正电的氨基酸和丝氨酸、苏氨酸等。

基因表达:基因经过转录、翻译,产生具有特异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分子的过程。

操纵子:是原核生物在分子水平上基因表达调控的单位,由结构基因、启动子、操纵基因和调节基因组成。

转录衰减:是指转录可正常起动,但在转录进入第一个结构基因前即突然停止的过程。由于这一终止作用并不能使正在进行的结构基因转录中途停止,而仅是部分中途停止转录,所以称为转录衰减。

二、填空题:

1.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人类对DNA和遗传信息传递的认识阶段),(重组DNA技术的建立和发展阶段),(重组DNA技术的应用和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阶段)。

2.对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贡献最大的三位科学家是(J.Watson),(F.Crick),(O.Avery)。

3.DNA序列测定法有两种,分别为G:lbert化学法,(Sanger)酶法。

4.PCR 仪的发明者为(Kary B. Mullis )。

5.核酸分子由(戊糖),(碱基),(磷酸)三部分组成。

6.在DNA双螺旋结构中,(氢键)维持双链横向稳定性,(碱基堆积力)维持双链纵向稳定性。

7.OD260=1.0相当于(0.05)mg/ml双链DNA,(0.04)mg/ml单链DNA,(0.02)mg/ml寡核苷酸。

8.DNA的密度为(1.7)g/cm3,相当于(8M)CSCL溶液的密度。

9.质粒PSC101中的P代表(构建该质粒的研究者或单位)。

10.DNA重组的种类(同源重组),(接合作用),(转化作用),(转导作用),(位点特异的重组),(转座)。

11.基因工程中常用载体可分为三类(质粒DNA),(噬菌体DNA),(病毒DNA)。

12.同一基因获取的方法有四种(化学合成法),(基因组DNA文库),(cDNA文库),(聚合酶链反应)。

13.重组DNA导入受体菌时,对受体菌的要求为(安全宿主菌),(限制酶和重组酶缺陷),(处于感受态);导入方式有(转化),(转染),(感染)三种。

14.重组DNA技术操作过程可形象归纳为(分),(切),(接),(转),(筛)。

15.1958年Meselson等(氮的同位素试验)证明了(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的机制)。

16.复制的方向有(相向复制),(单向复制),(双向复制)。

17.参与DNA复制的物质有(底物),(聚合酶),(模板),(引物),(其他的酶和蛋白质因子)。

18.细菌的RNA聚合酶全酶的五个功能位点为(β’),(β),(α),(α),(δ)。

19.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可分为(识别),起始,延伸,终止四个阶段。

20.逆转录酶是一类非常复杂的酶,在其简单的一条多肽链上具有多种酶活性(DNA聚合酶活性),(RAN 酶活性),(DNA内切酶活性),(DNA旋转酶活性),(螺旋酶活性),(tRNA结合活性)。

21.遗传密码的特点有(连续性),(简并性),(摆动性),(通用性)。

22.基因表达是受调控的,可在多个层次上进行,包括(基因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翻译后水平)的调控。

三、翻译:

脱氧核糖核酸:DNA

超螺旋:supercoil

正超螺旋:positive supercoil

DNA-dependent DNA polymerase:依赖DNA的DNA聚合酶

解螺旋酶:helicase

引物酶:primase

SSB:单链DNA结合蛋白

DNA ligase,:DNA连接酶

telomerase :端粒酶

cDNA:互补DNA

teminator:终止子

UBF(upstream binding factor):上游启动子结合因子

TBP(TATA box-binding protein):TATA框结合蛋白

downstream elements:下游启动子元件

TF(transeriptional factors):转录因子

CTD(carboxyl terminal domain):羧基末端结构域

EB:溴化乙锭

IF: 起始因子

EF:延长因子

RF:释放因子

molecular chaperon:分子伴侣

四、简答题:

1.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两个重要实验是什么?

1944,O.Avery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1952,A.D Hershey和M.Chase噬菌体感染试验。

2.简述mR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mRNA结构特点:1. 大多数真核mRNA的5′末端均在转录后加上一个7-甲基鸟苷,同时第一个核苷酸的C′2也是甲基化,形成帽子结构:m7GpppNm-。2. 大多数真核mRNA的3′末端有一个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称为多聚A尾。mRNA的功能:把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抄录并传送至核糖体,用以决定其合成蛋白质的

氨基酸排列顺序。

3.简述tDNA一级结构的特点?

tRNA的一级结构特点:含10~20% 稀有碱基,如DHU;3′末端为—CCA-OH;5′末端大多数为G;具有T C 。

4.简述tDNA的结构?

tRNA的二级结构(三叶草形):氨基酸臂、DHU环、反密码环、额外环、TΨC环。

tRNA的三级结构(倒L形)

5.简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rRNA的种类?

rRNA的种类(根据沉降系数)

真核生物:5S rRNA、28S rRNA、5.8S rRNA、18S rRNA

原核生物:5S rRNA、23S rRNA、16S rRNA

6.什么叫DNA的变性?变性DNA转化时会发生哪些变化?

定义: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

变性后其它理化性质变化:OD260增高、粘度下降、比旋度下降、浮力密度升高、酸碱滴定曲线改变、生物活性丧失。

7.什么叫C值矛盾?C值矛盾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C-值矛盾:基因组大小与机体的遗传复杂性缺乏相关性。即真核生物中DNA含量反常的现象。

C值矛盾的表现:

?C值不随生物的进化程度和复杂性而增加,如肺鱼的C值为112.2,而人的为3.2;与牛相近;

?亲源关系密切的生物C值相差甚大,如豌豆为14,蚕豆为2;

?高等真核生物具有比用于遗传高得多的C值,如人染色体组DNA含量在理论上包含300万个基因,但有实际用途的基因只有5-10万个左右。

8.简述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相转变的原理?

反向重复序列的H片段可在控制下进行特异位点重组(倒位)。H片段上有两个启动子P,其一驱动基因表达,另一正向时驱动H2和rH1基因表达,反向(倒位)时H2和rH1不表达。rH1为H1的阻遏蛋白基因。

9.简述Ig基因重排中RSS序列的位置及组成?

重链(lgH)基因的V-D-J重排和轻链(lgL)基因的V-J重排均发生在特异位点上。在V片段的下游,J片段的上游以及D片段的两侧均存在保守的重组信号序列。此重排的重组酶基因RAG共两个,分别产生蛋白质RAG1和RAG2。

10.以HindⅢ为例说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命名的原则?

第一个字母取自产生该酶的细菌属名,用大写;第二、第三个字母是该细菌的种名,用小写;第四个字母代表株;用罗马数字表示发现的先后次序。

11.简述载体的选择标准?

载体的选择标准:能自主复制;具有两个以上的遗传标记物,便于重组体的筛选和鉴定;有克隆位点(外源DNA插入点),常具有多个单一酶切位点,称为多克隆位点;分子量小,以容纳较大的外源DNA。

12.简述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目的基因的获取----克隆载体的选择和构建-----外源基因与载体的连接----DNA导入受体菌----重组体的筛选-----克隆基因的表达

13.简述PCR体系的基本组成成分和基本反应步骤?

组成成分:模板DNA;特异性引物;耐热DNA聚合酶;dNTPs;Mg2+。

反应步骤:变性(95℃)--退火(Tm-5℃)—延伸(72℃)--变性(95℃)…循环

14.简述DNA的半不连续复制的机理?

顺着解链方向生成的子链,复制是连续进行的,这股链称为领头链。另一股链因为复制的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不能顺着解链方向连续延长,这股不连续复制的链称为随从链。复制中的不连续片段称为岡崎片段。领头链连续复制而随从链不连续复制,就是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15.简述DNA复制保真性的三种机制?

1. 遵守严格的碱基配对规律;

2. 聚合酶在复制延长时对碱基的选择功能;

3. 复制出错时DNA-pol的及时校读功能。

16.简述DNA拓扑异构酶Ⅰ和Ⅱ作用机制的不同?

作用机制:

拓扑异构酶Ⅰ:切断DNA双链中一股链,使DNA解链旋转不致打结;适当时候封闭切口,DNA变为松弛状态。

反应不需ATP。

拓扑异构酶Ⅱ:切断DNA分子两股链,断端通过切口旋转使超螺旋松弛。利用ATP供能,连接断端,DNA分子进入负超螺旋状态。

17.什么叫端粒?其结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

端粒:指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

结构特点:由末端单链DNA序列和蛋白质构成。末端DNA序列是多次重复的富含G、C碱基的短序列。

功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维持DNA复制的完整性。

18.什么叫端粒酶?其组成如何?

端粒酶:以酶分子中的RNA片段为模板,在染色体DNA3`-端合成一段DNA。

组成:端粒酶;端粒酶协同蛋白;端粒酶逆转录酶

19.简述转录与复制的异同点?

20.简述细菌的RNA聚合酶全酶的组成?

组成:α2ββ′ωσ:~465 kD;β和β′亚基:催化中心,构成核酸通道;α亚基:核心酶组装所需;也与调节因子作用;σ亚基:启动子识别,具有启动子特异性。

21.简述原核生物启动子的序列特点?

-35区:一致性序列为TTGACA;是RNA-pol的辨认位点;提供了pol识别的信号

-10区:一致性序列为TATAAT;又叫Pribnow盒;是RNA-pol的结合位点;有助于DNA局部双链解开。

22.简述细菌RNA 聚合酶中σ因子的特点?

重复使用;使Holo-enzyme识别Sextama Box, 与模板链结合;修饰RNApol 构型,降低全酶与DNA的非专一性结合力(107/mol);增强全酶与R, B site的专一性结合力(1014/mol);导致RNA链的延伸缓慢。

23.简述转录过程?

识别阶段:RNA聚合酶在S亚基引导下结合到启动子上,DNA双链局部解开;起始阶段:在模板链上通过碱基配对合成最初RNA链;延伸阶段:核心酶向前移动RNA链不断生长;终止阶段:RNA聚合酶达到基因转录终点;RNA和DNA聚合酶从DNA上脱落。

24.RNA编辑的生物学意义?

RNA编辑能消除移码突变等过程带来的危害;

RNA编辑能增加基因产物的多样性;

RNA编辑还和生物细胞发育与分化有关,是基因调控的一种重要方式;

RNA编辑还可能使基因产物获得新的结构和功能,有利于生物进化;

RNA编辑很可能与学习和记忆有关。

五、论述:

1.论述E.coli的DNA的生物合成过程?

2.论述细菌RNA聚合酶及其转录?

3.论述蛋白质翻译的过程?

4.论述乳糖操纵子的调节机制?

5.论述色氨酸操纵子的转录衰减机制?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主要知识点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复习重点 第一讲绪论 1、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含义 从狭义上讲,分子生物学主要是研究生物体主要遗传物质-基因或DNA的结构及其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的科学。 基因工程是一项将生物的某个基因通过载体运送到另一种生物的活体细胞中,并使之无性繁殖和行使正常功能,从而创造生物新品种或新物种的遗传学技术。 2、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发展简史,特别是里程碑事件,要求掌握其必要的理由 上个世纪50年代,Watson和Crick提出了的DNA双螺旋模型; 60年代,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提出了的乳糖操纵子模型; 70年代,Berg首先发现了DNA连接酶,并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重组DNA分子; 80年代,Mullis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 90年代,开展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和模式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分子生物学进入“基因组时代”; 目前,分子生物学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或“蛋白质组时代”。 3、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专业地位与作用:从专业基础课角度阐述对专业课程的支 撑作用 第二讲核酸概述 1、核酸的化学组成(图画说明) 2、核酸的种类与特点:DNA和RNA的区别 (1)DNA含的糖分子是脱氧核糖,RNA含的是核糖; (2)DNA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A)、胞嘧啶(C)、鸟嘌呤(G)和胸腺嘧啶(T),RNA含有的碱基前3个与DNA完全相同,只有最后一个胸腺嘧啶被尿嘧啶(U)所代替; (3)DNA通常是双链,而RNA主要为单链;

(4)DNA的分子链一般较长,而RNA分子链较短。 3、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直接和间接证据; 间接: (1)一种生物不同组织的细胞,不论年龄大小,功能如何,它的DNA含量是恒定的,而生殖细胞精子的DNA含量则刚好是体细胞的一半。多倍体生物细胞的DNA含量是按其染色体倍数性的增加而递增的,但细胞核里的蛋白质并没有相似的分布规律。 (2)DNA在代谢上较稳定。 (3)DNA是所有生物的染色体所共有的,而某些生物的染色体上则没有蛋白质。(4)DNA通常只存在于细胞核染色体上,但某些能自体复制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有其自己的DNA。 (5)在各类生物中能引起DNA结构改变的化学物质都可引起基因突变。 直接:肺炎链球菌试验、噬菌体侵染实验 4、DNA的变性与复性:两者的含义与特点及应用 变性:它是指当双螺旋DNA加热至生理温度以上(接近100oC)时,它就失去生理活性。这时DNA双股链间的氢键断裂,最后双股链完全分开并成为无规则线团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DNA从双链变成单链的过程。增色效应:它是指在DNA的变性过程中,它在260 nm的吸收值先是缓慢上升,到达某一温度后即骤然上升的效应。 复性:它是指热变性的DNA如缓慢冷却,已分开的互补链又可能重新缔合成双螺旋的过程。复性的速度与DNA的浓度有关,因为两互补序列间的配对决定于它们碰撞频率。DNA复性的应用-分子杂交:由DNA复性研究发展成的一种实验技术是分子杂交技术。杂交可发生在DNA和DNA或DNA与RNA间。 5、Tm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Tm的含义:是指吸收值增加的中点。 影响因素: 1)DNA序列中G + C的含量或比例含量越高,Tm值也越大(决定性因素);2)溶液的离子强度 3)核酸分子的长度有关:核酸分子越长,Tm值越大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绝对重点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版) 一名词解释 1 Southern blot / Northern blot—DNA斑迹法 / RNA转移吸印技术。是为了检测待检基因或其表达产物的性质和数量(基因拷贝数)常用的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二者均属于印迹转移杂交术,所不同的是前者用于检测DNA样品;后者用于检测RNA样品。 2 cis-acting element / trans-acting factor—顺式作用元件 / 反式作用因子。均为真核生物基因中的转录调控序列。顺式作用元件是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定DNA序列,包括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反应元件和poly (A)加尾信号。反式作用因子是能与顺式作用元件特异性结合、对基因表达的转录起始过程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因子,如RNA聚合酶、转录因子、转录激活因子、抑制因子。 3VNTR / STR—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 / 短串联重复。均为非编码区的串联重复序列。 前者也叫高度可变的小卫星DNA,重复单位约9~24bp,重复次数变化大,变化高度多态性;后者也叫微卫星DNA,重复单位约2~6 bp,重复次数约10~60次,总长度通常小于150bp 。(参考第7题) 4 viral oncogene / cellular oncogene—病毒癌基因 / 细胞癌基因。病毒癌基因指存在于逆转录病毒中、体外能使细胞转化、体内能导致肿瘤发生的基因;细胞癌基因也叫原癌基因,指存在于细胞内,与病毒癌基因同源的基因序列。正常情况下不激活,与细胞增殖相关,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肿瘤。 5 ORF / UTR—开放阅读框 / 非翻译区。均指在mRNA中的核苷酸序列。前者是特定蛋白质多肽链的序列信息,从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决定蛋白质分子的一级功能;后者是位于前者的5'端上游和3'端下游的、没有编码功能的序列,主要参与翻译起始调控,为前者的多肽链序列信息转变为多肽链所必需。 6 enhancer / silencer—增强子 / 沉默子。均为顺式作用元件。前者是一段含多个作用元件的短DNA序列,可特异性与转录因子结合,增强基因的转录活性,可以位于基因任何位置,通常在转录起始点上游-100到-300个碱基对处;后者是前者内含的负调控序列,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 7 micro-satellite / minisatellite—微卫星DNA / 小卫星DNA 。卫星DNA是出现在非编码区的串联重复序列,特点是有固定重复单位且重复单位首尾相连形成重复序列片段,串联重复单位长短不等,重复次数大小不一。微卫星DNA即STR;小卫星DNA分为高度可变的小卫星DNA(即VNTR)和端粒DNA。(参考第3题) 8 SNP / RFLP—单核苷酸多态性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前者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它是人类遗传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

生物工艺学考试复习重点

生物工艺学考试复习重点 工业生物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学及工程学的原理,对生物催化剂进行改造和改良,并依靠生物催化剂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转化以提供产品或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特点:①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②反应过程需有生物催化剂的参与。 ③最后目的是建立工业生产过程或进行社会服务(能源、环境保护)。 生物催化剂:是游离的或固定化的酶、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体的总称,它们在生物反应过程中起催化剂的作用。 4、生物反应过程的定义、类型及其组成单元。 生物反应过程:将生物技术的实验室成果经工艺及工程开发,成为可供工业生产的工艺过程统称为生物反应过程,其实质是利用生物催化剂以从事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 生物反应过程的类型: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环境生物工程,生化分离工程。 生物反应过程的组成单元:培养基或底物溶液的制备,生物催化剂的制备,生物反应器和反应条件的选择及控制,产物的分离纯化。 1、微生物选择性分离方法包括哪些步骤?如何利用选择性分离的方法从自然界分离筛选到蛋白酶产生菌?如何利用选择性分离的方法从自然界分离筛选到纤维素酶产生菌? 微生物选择性分离方法步骤: ①含微生物材料(样品分离源)的选择。 ②分离源材料的预处理。 ③所需菌种的选择性分离。 ④所需菌种的选择性培养。 ⑤菌落的选择和纯化。 利用选择性分离的方法从自然界分离筛选蛋白酶产生菌: ①从蛋白质加工厂(豆制品厂、肉制品厂)附近的土壤中采集样品分离源。

②用富含蛋白质的原料(豆饼)为培养基对样品分离源进行富集培养,使目的菌数量和生长势达到优势。 ③样品分离源经富集培养后制成菌悬液,适当稀释后涂布于以酪蛋白为唯一氮源的平板培养基。经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后,选择分解酪蛋白形成透明圈的菌落。将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值大的菌落编号后移接于试管斜面培养基,经保温培养长出丰厚的菌落。 ④将试管斜面培养基长出各菌株,按编号分别进行小型发酵试验,通过测定发酵结果的蛋白酶活力,筛选出产酶活力高菌株。 利用选择性分离的方法从自然界分离筛选纤维素酶产生菌: ①从富含纤维素原料的加工厂(棉花加工厂、秸秆加工厂)附近的土壤中采集样品分离源。 ②用富含纤维素的原料(秸秆)为培养基对样品分离源进行富集培养,使目的菌数量和生长势达到优势。 ③样品分离源经富集培养后制成菌悬液,适当稀释后涂布于以纤维素粉为唯一碳源的平板培养基。经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后,选择分解纤维素形成透明圈的菌落。将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值大的菌落编号后移接于试管斜面培养基,经保温培养长出丰厚的菌落。 ④将试管斜面培养基长出各菌株,按编号分别进行小型发酵试验,通过测定发酵结果的纤维素酶活力,筛选出产酶活力高菌株。 3、何谓菌种的分离、筛选? 分离:是指获得纯的或共生的混合培养物,其目的是将目标菌种与分离源中混杂的其它菌种分开。 筛选:就是鉴别能产生所需产物或具有某种特定生化反应的目标菌。 富集培养:是指能增加混合菌群中所需菌种数量的一种技术。方法要领是给混合菌群提供一些有利于所需菌种生长或不利于其他菌种生长的条件。 5、何谓分批富集培养和连续富集培养?连续富集培养适合分离哪些特性的工业微生物菌种? 分批富集培养:采用分批培养的方法把富集培养物分次移接到新鲜的同一种培养基并保持相同的培养条件以维持选择压力的培养方法。关键是移种的时间,应在所需菌种占优势的情况下移种。 连续富集培养:采用连续培养法,通过改变限制性基质浓度可以控制不同菌种的比生长速率来富集所需菌种的技

2005年4月自考市场信息学试题

2005年4月自考市场信息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9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是要求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 ) A.传 递 B.全面 C.及 时 D.共享 2.某类信息是指物质以存在方式、运动形式、状态等经人脑形成的映象,没有人为的加工和主观意识的痕迹。这类信息称为 ( ) A.原始信息 B.社会信息 C.自然信息 D.静态信息 3.从原始信息中提炼出有用的知识称为( ) A.信息的获取 B.信

息的加工 C.信息的存储 D.信息的使用 4.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过程称为( ) A.信息的实践作用 B.信息的管理作用 C.信息的控制作用 D.信息的组织作用 5.产品质量、借款人的信用度、以及雇员的勤奋度等信息属于 ( ) A.技术信息 B.市场信息 C.有关属性的信息 D.市场营销信息 6.造成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是( ) A.不完全竞争 B.社会分工和专业化 C.信息鸿沟 D.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 7.市场参加者在签订合同之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问题属于

( ) A.不利选择问题 B.道德风险问题 C.隐藏信息问题 D.隐藏行动问题 8.按照关键词进行组织排序的方法被称为( ) A.分类组织法 B.主题组织法 C.号码组织法 D.标识法 9.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模型中,传播、存储和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被称为( ) A.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 B.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 C.信息资源的流转能力 D.信息资源的增值能力 10.信息化的涵义是( ) A.信息的利用非常广泛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环境 C.社会经济结构重心向信息和知识转变的过程 D.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高度发达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

第一章染色体与DNA 1.原核生物的DNA的主要特征:一般只有一条染色体且大都带有单拷贝基因,只有少数的基因是以多拷贝形式存在的;整个染色体DNA几乎全部由功能基因与调控序列所组成;几乎每个基因序列都与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呈线性对应状态。 2.真核生物染色体所具有的特征:分子结构稳定;能够自我复制,使亲代之间保持连续性;能够知道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整个生命活动过程;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3.染色体上的蛋白质主要包括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与DNA组成核小体。其中组蛋白又分为:H1、H2、H2B、H3及H4。 4.组蛋白的特性:①进化上的极端保守性:不同种生物组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是十分相似的②无组织特异性③肽链上的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碱性氨基酸集中分布在N端的半条链上④组蛋白的修饰作用: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华及ADP核糖基化(修饰作用只发生在细胞周期的特定时间和组蛋白的特定位点上)⑤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H5。 5.非组蛋白包括酶类,与细胞分裂有关的收缩蛋白、骨架蛋白、核孔复合蛋白以及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微管蛋白、原基蛋白等。 ①HMG蛋白:其特点在于能与DNA结合,也能与H1作用,但都容易用低盐溶液抽提,说明他们与DNA的结合并不牢靠。 ②DNA结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蛋白质,约占非组蛋白的20%,可能是一些与DNA的复制或者转录相关的酶或调节物质。 ③A24非组蛋白:其有两个N端,呈酸性,含有较多的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总含量大约是H2A的1%,位于核小体内。 6.C值(C value):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C值反常现象:某些两栖类的C值甚至比哺乳动物还大,而在两栖类中C值的变化也很大,可相差100倍。 7.真核细胞的DNA序列大概可分为三类(根据对DNA的动力学): ①不重复序列:这些序列一般只有一个或几个拷贝,它占DNA总量的40%—80%。注:单拷贝基因通过基因扩增仍可合成大量蛋白质。 ②中度重复序列:序列的重复次数为10-10000,约占总DNA的10%—40%。 ③高度重复序列(卫星序列):只在真核生物中发现,这类DNA是高度浓缩的,是异染色质的组成部分。 8.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总结:①基因组庞大,一般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 ②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③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占整个基因组序列的90%以上,该特点是真核生物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最主要区别④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⑤存在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⑥存在大量的DNA多态性。DNA多态性指DNA序列中发生变异而导致的个体间核苷酸序列的差异⑦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有内含子结构⑧具有端粒结构。端粒是真核生物线性基因组DNA末端的一段特殊结构,它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

山东大学分子生物学相关资料

Section A - Cells and macromolecules 1.The glycosylation of secreted proteins takes place in the . . . A mitochondria. B peroxisomes. C endoplasmic reticulum. D nucleus.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n example of a nucleoprotein? A keratin. B chromatin. C histone. D proteoglycan. 3.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polysaccharide? A chitin. B amylopectin. C glycosaminoglycan. D glycerol. 4. Transmembrane proteins A join two lipid bilayers together. B have intra- and extracellular domains. C are contained completely within the membrane. D are easily removed from the membrane. Section B - Protein structure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n imino acid? A proline. B hydroxy lysine. C tryptophan. D histidine. 2.Protein family members in different species that carry out the same biochemical role are described as . . . A paralogs. B structural analogs. C heterologs. D orthologs.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protein secondary structure? A α-helix. B triple helix. C double helix. D ?-pleated sheet. 4.In isoelectric focusing, proteins are separated . A in a pH gradient. B in a salt gradient. C in a density gradient. D in a temperature gradient. 5.Edman degradation sequences peptides . . .

生物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小字版

生物工艺学上册 1、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p1~2 技术与工程是自然科学因生产实践而派生出的两个分支,“技术”涵盖面较广,有较强的自然科学的探索性和首创性;“工程”面较小,重视过程的可实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1分)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应用自然科学与工程学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用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IECDO)。(2分) 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可细分为发酵工程(又称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衍生出蛋白质工程、代谢工程)、细胞工程(衍生出组织工程、生物医学工程)。(2分) 2、发酵与发酵工程:ppt 发酵狭义指在无氧条件下,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1分) 发酵广义上泛指利用微生物制造或生产某些产品的过程,包括厌氧与好氧培养的生产过程,产品既有细胞代谢产物也包括菌体细胞与酶等。(2分) 发酵工程:通过改造发酵所用的菌及应用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发酵产品。(1分) 工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最早始于发酵生产。(1分) 3、Bio-X:p1 指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学科,X泛指物理学、化学、工程学、医学等其它学科。 (2)菌种选育及保藏 1、富集培养:p34,ppt 又称加富培养或集菌培养;(1分) 通过控制培养基组分,培养条件以及加入特定物质,创造有利于目标菌株而不利于杂菌生存的条件,使目标菌株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菌株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菌株。(2分) 富集培养仅具有相对选择性,杂菌仍然伴随目标菌株存在,为了获得目标菌株的纯种培养,还必须要进一步进行菌种的分离纯化工作。(2分) 2、自然选育:p36 定义: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筛选;方向是筛选出维持原有生产水平的菌株或是筛选出正变(产量增加)菌株,淘汰负变(产量降低)菌株。(2分) 特点:自然突变速度慢,产生负变菌株多于正变菌株,因而筛选高产菌株的效率低。(1分) 流程:制备菌悬液→单菌落分离→斜面种子→摇瓶初筛→摇瓶复筛→生产实验→菌种保存。(1分)应用:多用于菌种的复壮。(1分) 3、诱变育种:p37~43 定义:使用诱变剂,人为加速基因突变,通过筛选获得高产菌株的一种育种方法。(1分) 诱变剂种类:物理诱变因子、化学诱变因子、生物诱变因子。(1分) 特点:相对自然选育提高了突变频率、扩大了变异幅度、增加了获得优良特性突变株的概率。不足之处是随机突变,非定向进化、筛选工作量大,需与高通量筛选方法配合使用。多次诱变后,诱变热点钝化、变异幅度下降,菌种生活力逐渐衰退。(2分) 地位:迄今为止,发酵工业所用生产菌种绝大部分是通过人工诱变育种得到,尤其是抗生素工业的生产菌种。由于其方法简单、有效、对实验条件(设备、成本)要求低,至今仍被广泛使用。(1分)4、杂交育种:p43~48 定义: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亲株(供体与受体)通过特定杂交方法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把不同菌株的优良性状集中于组合体中,形成新的遗传型个体的过程。(2分) 特点:具有定向育种的性质。该技术对实验条件要求高,操作复杂,需妥善选择亲本及遗传标记。(1分) 杂交范围:种间、属间。(1分) 杂交方法:真核生物主要包括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原核生物有接合、转化、转导等方式。(1分)5、原生质体融合:p48~49 两个带有不同遗传标记(营养缺陷、抗药性、温度敏感、色素等)的亲本通过酶解作用,使其细胞壁脱除或部分脱除,制成原生质体,并在高渗条件下混合,用聚乙二醇(PEG)促进其发生融合,接着两亲本遗传物质交换,从而实现遗传重组。然后高渗条件下,重新生成细胞壁,在筛选培养基上生长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 宛 本人自己总结,大家随便一看。 基因与基因组 基因(gene ):储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 RNA 序列信息,及表达这些信息所必须的全部 核苷酸序列所构成的遗传单位。 1.顺式作用元件有: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子元件,反应元件,增强子,沉默子,Poly 加尾信号 启动子:有方向性,转录起始位点上游,TATA 盒,B 地贫,与 RNA 聚合酶特异结合及启 动转录 上游启动子元件:TATA 盒上游,与反式作用因子结合,调控基因转录效率。CAAT 盒,GC 盒,CACA 盒—B 地贫 反应元件:与激活的信息分子受体结合,调控基因表达 增强子:与反式作用因子结合,基因表达正调控,无方向性 沉默子:与反式作用因子结合,基因表达负调控 Poly 加尾信号:结构基因末端 AATAAA 及下游富含 GT 或 T 区,多聚腺苷酸化特异因子, 在 3 末端加 200 个 A B 地贫 1.除逆转录病毒外,通常为单倍体基因组。 逆转录病毒:单股正链二倍体 RNA ,三个结构基因,gag ,pol ,env ,5 端甲基化帽,3 端 poly 加尾。 HIV 免疫缺陷病毒,白血病病毒,肉瘤病毒 感染细菌的病毒基因组与细菌相似,基因连续,感染真核细胞的病毒基因组与真核细胞相似, 有内含子,基因不连续。 3.基因组连续:冠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鼻病毒 4.编码区占大部分 原核生物基因组 1.由一条环状双链 DNA 分子组成,通常只有一个复制起点。 2.结构基因大多组成操纵子,形成多顺反子(mRNA ) 3.非编码区主要是调控序列。(转录终止区可有强终止子有反向重复序列,形成茎环结构) 4.存在可移动的 DNA 序列(转座因子:能够在一个 DNA 内或两个 DNA 间移动的 DNA 片 段转座因子:插入序列,转座子,可转座的噬菌体,转座作用的机制:复制性转座,简单转 座,共整合体,插入突变) 5.编码区大于非编码区 真核生物基因组 1.有同源性的功能相关基因构成基因家族 核酸序列相同,核酸序列高度同源,编码产物的功能或功能区相同,假基因 2.真核基因为断裂基因,编码为单顺反子。 3.有单一序列(低度重复序列) 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反向重复序列—发卡结构, 卫星 DNA :大卫星 DNA ,高度多态性:小卫星 DNA ,微卫星 DNA ) 基因表达调控 基因表达:。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 成具有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 RNA 或蛋白质的全过程。包括 rRNA 和 tRNA 的 转录过程。 基因表达特点:时间特异性,空间特异性 按对刺激的反应性分类:基本表达(管家基因),诱导和阻遏表达。协同表达 基因表达调控:机体各种细胞中含有的相同遗传信息(相同的结构基因),根据机体的不同发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2)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合成等方面来阐明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 RNA组学:对细胞中全部R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系统的研究,从整体水平阐明RNA的生物学意义即为RNA组学(RNomics)。 减色效应:变性DNA复性时,紫外吸收减少的现象叫减色效应。 增色效应:DNA变性时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称增色效应。 Tm:DNA热变性时,其紫外吸收增加值到达总增加值一半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 解链曲线:如果在连续加热DNA的过程中以温度对A260值作图,所得的曲线称为解链曲线。 DNA复性:在适当条件下,变性DNA的两条互补链可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这一现象称为复性。 核酸分子杂交:在DNA变性后的复性过程中,如果将不同种类的DNA单链分子或RNA分子放在同一溶液中,只要两种单链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碱基配对关系,在适宜的条件(温度及离子强度)下,就可以在不同的分子间形成杂化双链。这种杂化双链可以在不同的DNA与DNA之间形成,也可以在DNA和RNA分子间或者RNA与RNA分子间形成。这种现象称为核酸分子杂交。 基因: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断裂基因:不连续的基因称为断裂基因,指基因的编码序列在DNA上不连续排列而被不编码的序列所隔开。 重叠基因:核苷酸序列彼此重叠的2个基因为重叠基因,或称嵌套基因。 致死基因:导致个体或细胞死亡的基因称致死基因。 基因冗余:一条染色体上出现一个基因的很多复本的现象称为基因冗余。 DNA重组:DNA分子内或分子间发生遗传信息的重新组合,又称为遗传重组或基因重排。 同源重组: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同源重组,又称基本重组。

《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题.

《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论 1、生物药物有哪几类?DNA重组药物与基因药物有什么区别? 2、生物药物有哪些作用特点? 3、DNA重组药物主要有哪几类?举例说明之。 4、术语:药物与药品,生物药物,DNA重组药物,基因药物,反义药物,核酸疫苗,RNAi 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1、生物活性物质的浓缩与干燥有哪些主要方法? 2、简述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的特点和分离纯化的主要原理。 3、怎样保存微生物菌种?何谓菌种退化?如何检查菌种退化? 4、诱变育种的总体流程是怎样的?选择出发菌需注意哪些事项? 5、生物制药工艺中试放大的目的是什么? 6、酶固定化的方法有哪些类别? 7、术语:冷冻干燥,喷雾干燥,薄膜浓缩,自然选育,诱变育种,蛋白质工程,转基因动物,蛋白质组学,酶工程,immobilized enzyme,抗体酶,模拟酶,组合生物合成,药物基因组学,DNA Shuffling,定向进化,甘油冷冻保藏法,液氮保藏法,斜面保藏法,沙土管保藏法 第三章生物材料的预处理 1、去除发酵液中杂蛋白有哪几种方法? 2、去除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有哪些? 3、影响絮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细胞破碎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5、超声波破碎细胞的原理? 6、术语:凝聚作用,絮凝作用,渗透压冲击法,错流过滤,超声波破壁,酶法破壁,高压匀浆法,高速珠磨法,反复冻融法,渗透压冲击法,液氮研磨法,丙酮粉 第四章萃取法 1、溶剂萃取法的基本原理,其特点是什么? 2、溶剂萃取法按操作方式不同,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3、影响有机溶剂萃取的因素有哪些?萃取剂的选择需遵循哪些原则? 4、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时,改变pH值将如何影响酸性或碱性抗生素的分配系数? 5、乳化剂为何能使乳状液稳定? 6、破坏乳状液的方法有哪些? 7、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有哪些? 8、双水相萃取的优缺点有哪些?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有哪些? 9、超临界流体萃取有哪些特点?常用的流体为哪种?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因素有哪些?超临界萃取的流程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10、术语:有机溶剂萃取,反萃取,双节线,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反胶束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双水相萃取,能斯特分配定律,表观分配系数,萃取因素,萃取剂,萃余液,HLB值 第五章沉淀和结晶 1、什么是“盐析沉淀”?盐析的基本原理? 2、影响盐析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3、影响有机溶剂沉淀的因素有哪些? 4、有哪些方法可形成过饱和溶液?

市场信息学120道选择题14页word文档

1.信息的质的问题即( A )。 A、消除不确定的程度 B、提供信息的服务方式的好坏 C、信息的好坏 D、信息的可靠程度 2.未经加工的、零散的不系统的信息被称为(A ) A、零次信息 B、一次信息 C、二次信息 D、三次信息 3.市场信息是一种重要的( C )。 A、自然信息 B、科学技术信息 C、经济信息 D、社会生活信息4.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对信息非对称的划分角度是(D ) A、非对称信息的内容 B、非对称发生的地点 C、非对称信息的载体 D、非对称发生的时间 5.下面那种方法不属于社会调查(A ) A、文献调查 B、样品调查 C、问卷调查 D、访问调查 6.揭示是内容整理的一种重要方法,下面不是其常采用方式的是( D )。A、剪辑B、贴标签C、摘记D、观摩 7.下列不是“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法所选择的信息资源基本要素的是()A、数据库资源B、专利和商标资源 C、高等教育资源 D、图书报刊资源 8.数据库技术属于() A、信息获取技术 B、信息传送技术 C、信息存取技术 D、信息处理技术 9.概念模型设计的时候,不同实体、实体集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下面不属于这三种形式的是()

A、1:1 B、1:2 C、1:N D、M:N 10.数据流程图是在生命周期法的哪个阶段产生的() A、需求分析 B、设计 C、开发 D、运行维护 11.道德因素在不同程度上进入了每一个() A、文件 B、合同 C、质量保证书 D、广告12.定性信息处理方法侧重于经验和人的分析判断能力的运用,()和创造性思维是其主要手段。 A、逻辑思维 B、时效性思维 C、连续性思维 D、针对性思维 13.题目的4个构成部分中,哪部分是必不可少的() A、标题 B、内容简介 C、目录 D、前言或摘要14.企业控制系统职能组关于非人事方面的信息有()报告。 A、招工 B、训练 C、销售定额 D、人员配备15.狭义的通信就是人与机器或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按此定义,以下不属于通信的是()。 A、讲演 B、广播 C、电报 D、电话 16.信息生产较困难,复制较容易,没有尺寸和() A、价值 B、价格 C、重量 D、质量17.市场信息资源最重要的生成者是() A、企业 B、政府 C、中介组织 D、消费者18.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商品并不能赢得市场。 A、好的 B、优的 C、次的 D、真的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整理知识讲解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整 理

一、名词解释: 1. 基因: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基本单位,是负载特定遗传信息的DNA 片段,编码具有生物功能的产物包括RNA和多肽链。 2. 基因表达:即基因负载遗传信息转变生成具有生物学功能产物的过程,包括基因的激活、转录、翻译以及相关的加工修饰等多个步骤或过程。 3.管家基因: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组织细胞中和所有时间段都持续表达的基因,其表达水平变化很小且较少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如GAPDH、β-肌动蛋白基因。 4. 启动子:是指位于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能够与RNA聚合酶和其他转录因子结合并进而调节其下游目的基因转录起始和转录效率的一段DNA片段。 5.操纵子: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协调控制单位,包括有结构基因、启动序列、操纵序列等。如:乳糖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等。 6.反式作用因子:指由其他基因表达产生的、能与顺式作用元件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参与调节靶基因转录的蛋白因子(转录因子)。 7.顺式作用元件:即位于基因附近或内部的能够调节基因自身表达的特定DNA 序列。是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通过与转录因子的结合而实现对真核基因转录的精确调控。 8. Ct值:即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是指在PCR扩增过程中,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荧光阈值所经历的循环数。(它与PCR扩增的起始模板量存在线性对数关系,由此可以对扩增样品中的目的基因的模板量进行准确的绝对和(或)相对定量。)

9.核酸分子杂交:是指核酸分子在变性后再复性的过程中,来源不同但互不配对的核酸单链(包括DNA和DNA,DNA和RNA,RNA和RNA)相互结合形成杂合双链的特性或现象,依据此特性建立的一种对目的核酸分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技术则称为分子杂交技术。 10. 印迹或转印:是指将核酸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通过一定的方法转移并固定至尼龙膜等支持载体上的一种方法,该技术类似于用吸墨纸吸收纸张上的墨迹。 11. 探针:是一种用同位素或非同位素标记核酸单链,通常是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片段。 12. 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或DNA微阵列,是基于核酸分子杂交原理建立的一种对DNA进行高通量、大规模、并进行分析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大量寡核苷酸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然后与标记的待测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弱进而对待测样品中的核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13. 基因文库:是指通过克隆方法保存在适当宿主中的一群混合的DNA分子,所有这些分子中的插入片段的总和,可代表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组序列或全部的mRNA序列,因此基因文库实际上是包含某一生物体或生物组织样本的全部DNA序列的克隆群体。基因文库包括两类: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 14. 克隆:是来自同一始祖的相同副本或拷贝的集合。 15. 载体:为携带的目的基因,实现其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 16.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DNA的特意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

生物工艺学2

第一章 1、生物工艺学定义: A 国际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定义: 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一般称为生物催化剂,是游离或固定化细胞、酶的总称)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和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B生物工艺学,也称生物技术,是指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设计改造生物体或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要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技术。 2、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是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生化工程)新技术。 3、发酵工程:是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 发酵(广义):任何通过大规模培养微生物来生产产品的过程。 4、酶工程:它是从应用的角度出发研究酶,是在一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的催化性质进行生物转化的技术。其内容包括酶的生产、酶的分离纯化、酶分子修饰、酶固定化、酶反应动力学、酶反应器、酶的应用。 5、生物工艺学特点:(1)是一门综合性学科;(2)采用生物催化剂;(3)采用可再生资源为主要原料,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过程中废物的危害性小,但由于原料成分难以控制,会给产品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6、生物反应的一般过程: 7、生物反应过程的工业生产主要有以下三种:酶催化反应过程;细胞反应过程;废水的生物处理过程。 第二章 1、醋酸杆菌AS 1.41:是我国酿醋工业常用菌种之一。产醋酸量6%~8%,可将醋酸进一步氧化为CO2和H2O。最适生长温度28~30℃,耐酒精浓度8%。 2、酵母菌:兼性厌氧 有氧条件下,将可发性糖类通过有氧呼吸作用彻底氧化为CO2和H2O,释放大量能量供菌体繁殖; 无氧条件下,使可发酵性糖类通过发酵作用(EMP途径)生成酒精和CO2,释放较少能量供细胞繁殖。 3、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代谢调控机制不完善的菌株,以改良菌种的特性,使其符合工业生产的要求。 4、诱变育种:是通过人工处理微生物,使之发生突变,并运用合理的筛选程序和方法,把适合人类需要的伏良菌株选育出来的过程。 5、理性筛选:是指运用遗传学、生物化学的原理,根据产物已知的或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代谢调控机制和产物分子结构来进行设计和采用一些筛选方法,以打破原有的代谢调控机制,来获得高产突

2018年10月自考00893市场信息学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市场信息学试卷 (课程代码00893)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近年来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海量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量级别不断跃升,这体现的信息特征是 A.时效性 B.层次性 C.无限性 D.抽象性 2.下列关于信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B.信息具有无限性和普遍性 C.信息与观察主体的目的密切相关 D.信息在空间的传递称为信息存储 3.超市经理根据啤酒与尿不湿的销售量同时增长的信息,做出了改变销售策略的决定,结果销售量大增,这说明信息具有 A.管理作用 B.控制作用 C.决策作用 D.组织作用 4.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17年第l8号台风“泰利”将于9月l4曰晚至l5日早晨登陆闽浙的消息帮助该地医及时做好了防御台风的工作。这表明信息具有 A.时效性 B.竞争性 C.层次性 D.整体性 5.微型计算机属于 A. 第l代计算机 B.第2代计算机 C.第3代计算机 D.第4代计算机 6.关于操作系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操作系统是一种重要的应用软件 B.操作系统管理控制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 C.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一个计算机的接口界面 D.操作系统将用户的操作转变为对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控制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分子生物学 1.DNA的一级结构:指DNA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2.DNA的二级结构:指两条DNA单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三股螺旋结构以及四股螺旋结构。3.DNA的三级结构:双链DNA进一步扭曲盘旋形成的超螺旋结构。 4.DNA的甲基化:DNA的一级结构中,有一些碱基可以通过加上一个甲基而被修饰,称为DNA的甲基化。甲基化修饰在原核生物DNA中多为对一些酶切位点的修饰,其作用是对自身DNA产生保护作用。真核生物中的DNA甲基化则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有重要作用。真核生物DNA中,几乎所有的甲基化都发生于二核苷酸序列5’-CG-3’的C上,即5’-mCG-3’. 5.CG岛:基因组DNA中大部分CG二核苷酸是高度甲基化的,但有些成簇的、稳定的非甲基化的CG小片段,称为CG岛,存在于整个基因组中。“CG”岛特点是G+C含量高以及大部分CG二核苷酸缺乏甲基化。 6.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1)DNA是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 (2)DNA双链是右手螺旋结构。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了10对碱基,螺距为3.4nm. DNA 双链说形成的螺旋直径为2 nm。每个碱基旋转角度为36度。DNA双螺旋分子表面 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目前认为这些沟状结构与蛋白质和DNA间的识别有关。(3)疏水力和氢键维系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DNA双链结构的稳定横向依靠两条链互补碱基间的氢键维系,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 7.核小体的组成: 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被称为核小体,由DNA和5种组蛋白H1,H2A,H2B,H3和H4共同构成。各两分子的H2A,H2B,H3和H4共同构成八聚体的核心组蛋白,DNA双螺旋缠绕在这一核心上形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核小体的核心颗粒之间再由DNA和组蛋白H1构成的连接区连接起来形成串珠样结构。 8.顺反子(Cistron):由结构基因转录生成的RNA序列亦称为顺反子。 9.单顺反子(monocistron):真核生物的一个结构基因与相应的调控区组成一个完整的基因,即一个表达单位,转录物为一个单顺反子。从一条mRNA只能翻译出一条多肽链。10.多顺反子(polycistron): 原核生物具有操纵子结构,几个结构基因转录在一条mRNA 链上,因而转录物为多顺反子。每个顺反子分别翻译出各自的蛋白质。 11.原核生物mRNA结构的特点: (1) 原核生物mRNA往往是多顺反子的,即每分子mRNA带有几种蛋白质的遗传信息。 (2)mRNA 5‘端无帽子结构,3‘端无多聚A尾。 (3)mRNA一般没有修饰碱基。 12.真核生物mRNA结构的特点: (1)5‘端有帽子结构。即7-甲基鸟嘌呤-三磷酸鸟苷m7GpppN。 (2)3‘端大多数带有多聚腺苷酸尾巴。 (3)分子中可能有修饰碱基,主要有甲基化。 (4)分子中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14.tRNA的结构特点 (1)tRNA是单链小分子。 (2)tRNA含有很多稀有碱基。 (3)tRNA的5‘端总是磷酸化,5’末端核苷酸往往是pG. (4)tRNA的3‘端是CCA-OH序列。是氨基酸的结合部位。 (5)tRNA的二级结构形状类似于三叶草,含二氢尿嘧啶环(D环)、T环和反密码子环。

医学分子生物学复习总结学习资料.doc

医学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蛋白质、糖蛋白与蛋白聚糖、脂蛋白、细胞信号传导 名词解释: 1、构型:指一个有机分子中各个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这种排列不经过 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是不会改变的。不同构型之间相互转化会涉及化学键 的断裂,构型的改变往往使分子的光学活性发生变化。 2、构象:构成分子的原子和基团因为化学键的旋转而形成在三维空间的不同的 排布、走向。不同的构象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不涉及化学键的破裂。构象改变 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 3、肽平面:肽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而不能自由旋转,这样C、N 原子同它们连接的 O、H和两个 Cα共六个原子就被约束在一个刚性平面上,这个平面被称为肽平面。 4、基序或模体:相邻的几个二级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的组合体称为超二级 结构,是特殊的序列或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又称为基序或模体。 5、结构域: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进一步组合折叠成半独立紧密的球状结构域。 6、糖蛋白:在分子组成中以蛋白质为主,其一定部位以共价键与若干糖链(约4%)相连所构成的分子。 7、蛋白聚糖:蛋白聚糖是一类由蛋白质和糖胺聚糖通过共价键相连而成的化合物,其分子中的含糖量通常为50%~90%。 8、血脂:血浆所含的脂类统称为血脂,它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游离 脂酸。 9、血浆脂蛋白:在血浆中血脂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血浆脂蛋白。 10、载脂蛋白:血浆脂蛋白中蛋白质部分称为载脂蛋白。 11、脂蛋白受体:脂蛋白受体是一类位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它们能以高亲和 性的方式与其相应的脂蛋白配体相互作用,介导细胞对脂蛋白的摄取和代谢, 从而进一步调节血浆脂蛋白和血脂的水平。 12、细胞通讯( cell communication):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 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反应的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