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目的地建设与发展(优选类别)

旅游目的地建设与发展(优选类别)

旅游目的地建设与发展(优选类别)
旅游目的地建设与发展(优选类别)

项目七旅游目的地建设与发展

学习任务1 旅游目的地的基本内涵分析

1.1 旅游目的地的概念

1.1.1 国外关于旅游目的地的概念

霍洛韦(英)指出具体的旅游胜地、一个城镇或整个国家或者地球上一片更大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旅游目的地。

布哈利斯(2000)把旅游目的地的范围设定为一个特定的已知地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当中旅游消费者被看作是一个政府框架,这个政府框架是独立的完整的且有统一旅游业管理和规划。即由统一的目的地管理机构来对这个区域进行管理。具体说来,旅游目的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景点型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旅游目的地和区域型旅游目的地。”

世界旅游组织确切的将旅游目的地定义为物理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平均每个游客起码待一个晚上,这个空间包括旅游产品和服务,是具有地理区域和行政界线的,可以通过影响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要素来体现管理活动、形象和旅游者满意度。

1.1.2 国内关于旅游目的地的概念

保继刚(1996)指出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者停留活动的地方,是指附着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并且将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及相关设施统一联系在一起。崔凤军(2002)提出旅游目的地是一个拥有统一整体形象的旅游吸引物的开放系统。以空间尺度作为衡量标准旅游目的地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其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或一个具体的旅游景区(景点)都可以是旅游目的地。从一定意义上来看旅游目的地是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与游客体验的相结合的整体。

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在此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旅游通道将客源地和目的地两个区域连接起来,是整个旅游系统的桥梁。

1.2 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条件

1.2.1 具有一定数量的旅游吸引物

旅游吸引物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先决条件,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规划、建设都要依赖旅游吸引物。

1.2.2 具有一定的可进入性

可进入性是进行旅游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指从旅游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全过程的进入难易程度。

1.2.3 具有一定的旅游设施

旅游业发展要具备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接待设施,包括住宿设施、餐饮设施、娱乐设施、购物商店和其他服务设施。

1.2.4 具有一定的旅游市场

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充足的客源和规模的市场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1.3 旅游目的地的分类

1.3.1 按照旅游资源类型划分

自然山水型

都市商务型

乡野田园型

宗教历史型

民族民俗型

古城古镇型

1.3.2 按照旅游者需求划分

观光型旅游目的地

休闲度假型旅游目的

商务型旅游目的地

特种旅游目的地

1.3.3 按照旅游资源的等级划分

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国家级旅游目的地

省市级旅游目的地

地区级旅游目的地

1.3.4 按照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范围划分

国家旅游目的地

区域性旅游目的地

城市旅游目的地

景区旅游目的地

1.3.5 按照旅游目的地功能和用途划分

经济开发型旅游目的地

资源保护型旅游目的地

1.3.6 按照旅游目的地开发时间与发育程度划分

新兴目的地

成熟目的地

1.4 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

(1)探索阶段

没什么销售渠道,少量旅游者(自然爱好者),喜冒险,被自然、文化或历史所自然吸引,更喜贴近自然和原始风味。

没专门的设施,旅游相关供给厂商很少,基本无竞争,参与供给的多为非正式部门。(2)参与阶段

近冒险型旅游者、希望保持自然,并享受好的饭店等设施;

饭店、餐馆、娱乐设施等开始出现,市场范围基本确定,季节性开始出现;政府改善交通,强化了促销、拓展其分销渠道、使潜在旅游者获得目的地信息。

目的地的主要工作仍然是围绕如何增加现有旅游者的停留时间来进行的。

(3)发展阶段

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快速增长,目的地采取相应措施以维持老顾客争取新顾客,供给价格可能会开始下降(对应的旅游者的消费能力也可能会下降);人数仍上升,旺季超过当地居民,中间型旅游者成主流;

可进入性显著改善,迎合旅游者的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出现粗制滥造的纪念品;外来资本甚至控制了供给。

(4)巩固阶段

旅游者增长速度下降但仍在增长外来资本进一步控制供给,目的地对旅游依赖度很高。当地非直接就业者对旅游的态度可能有抵触。

(5)停滞阶段

到访者多为低阶层,重访率高,停留时间短,花费少;目的地承载力已经饱和或超载,目的地压力很大(问题);几乎无新商机,供给厂商数量稳定,竞争非常激烈。

(6)后停滞阶段

数据挖掘:大数据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数据挖掘:大数据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成为热门词汇,金融业在这一领域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就金融业和大数据相关问题,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中国民生银行发展规划资深专家王彦博。王彦博认为,数据挖掘是大数据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金融业依托大数据东风,通过有效运用数据挖掘,能够更好地识别客户和服务客户,实现与客户的互利共赢。同时,他认为,贵阳在发展大数据产业中思路清晰、战略方向明确,相关政策对大数据人才具有一定吸引力,并由此带来大数据相关理念、技术、设施和应用发展,可为大数据产业、金融行业等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国内大数据产业发展趋于成熟 跟国外相比,国内的大数据发展,尤其在面向应用及相关技术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王彦博认为,国内外在大数据应用方面的差距已逐渐缩小,甚至在有些应用领域,国内比国外更灵活、更巧妙,这主要受益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随着大数据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全社会对数据智能化的需求不断增加,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带动相关大数据技术发展。从总体来看,美国、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大数据发展处于相对成熟阶段,国内大数据发展已趋于成熟。 王彦博认为,当前,很多大数据技术应用已被金融领域所关注。全球大数据发展得益于对计算机技术开源理念的推行,而相比国外,国内创造新技术的周期可能更短、速度更快,尤其需要满足国内庞大人口数量的广泛需求,这使国内对于大数据技术的能力要求超出国外“标准技术所达到的能力范围,促进了国内新技术的发展。国内要进一步加强对数据应用和相关技术的梳理,使之成规模化发展、成体系化传承;应进一步加强与大数据相关的立法、制度和标准化建设,强化技术理论研究与传承,稳固大数据的根基。 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潜力很大 王彦博很关注贵阳快速崛起的大数据产业。他认为,贵阳在发展大数据产业方面决心很大,战略方向明确、清晰,并且做好顶层设计,能有效吸引大数据人才,继而带来大数据理念、技术、设施和应用的发展与推广。发展大数据产业,贵阳潜力很大。 今年4月14日,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挂牌运营并完成首批大数据交易,它面向全国提供数据交易服务,旨在促进数据流通,向社会提供完善的数据交易、结算、交付、安全保障、数据资产管理和融资等综合配套服务。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是一个创举,是大数据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保障。王彦博认为,贵阳

旅游目的地建设与发展

项目七旅游目的地建设与发展 学习任务1 旅游目的地的基本内涵分析 旅游目的地的概念 国外关于旅游目的地的概念 霍洛韦(英)指出具体的旅游胜地、一个城镇或整个国家或者地球上一片更大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旅游目的地。 布哈利斯(2000)把旅游目的地的范围设定为一个特定的已知地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当中旅游消费者被看作是一个政府框架,这个政府框架是独立的完整的且有统一旅游业管理和规划。即由统一的目的地管理机构来对这个区域进行管理。具体说来,旅游目的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景点型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旅游目的地和区域型旅游目的地。” 世界旅游组织确切的将旅游目的地定义为物理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平均每个游客起码待一个晚上,这个空间包括旅游产品和服务,是具有地理区域和行政界线的,可以通过影响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要素来体现管理活动、形象和旅游者满意度。 国内关于旅游目的地的概念 保继刚(1996)指出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者停留活动的地方,是指附着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并且将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及相关设施统一联系在一起。崔凤军(2002)提出旅游目的地是一个拥有统一整体形象的旅游吸引物的开放系统。以空间尺度作为衡量标准旅游目的地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其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或一个具体的旅游景区(景点)都可以是旅游目的地。从一定意义上来看旅游目的地是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与游客体验的相结合的整体。 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在此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旅游通道将客源地和目的地两个区域连接起来,是整个旅游系统的桥梁。 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条件

具有一定数量的旅游吸引物 旅游吸引物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先决条件,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规划、建设都要依赖旅游吸引物。 具有一定的可进入性 可进入性是进行旅游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指从旅游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全过程的进入难易程度。 具有一定的旅游设施 旅游业发展要具备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接待设施,包括住宿设施、餐饮设施、娱乐设施、购物商店和其他服务设施。 具有一定的旅游市场 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充足的客源和规模的市场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旅游目的地的分类 按照旅游资源类型划分 自然山水型 都市商务型 乡野田园型 宗教历史型 民族民俗型 古城古镇型

影响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因素

影响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因 素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分院:经济与统计分院 专业班级:经统1501班 学生姓名:姜文钰 学号: 指导教师:毛雪莲 完成日期:2017年12月9日

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因素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旅游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是人们使用休闲时间的最佳选择之一。其次,以新兴国家为代表的旅游目的地不断出现,世界区域重心正向东方转移。中国正是这一趋势的代表,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从国际游客接待量上看,2004 年以来,中国成为居法国、美国、西班牙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其中 2010-2012 年中国一度超过西班牙,位列全球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家。第三,个性化、自由化成为新的趋势,使传统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中国旅游业市场收入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检验,并对各因素的影响因素程度大小进行比较,最终建立适合的回归模型,对其做统计和经济意义上的分析,并根据结果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内旅游业 Eviews模型旅游收入多重共线性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问题的提出 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呈现蓬勃的发展趋势,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

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由于旅游业条件的改观,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人民对旅游业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因素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日益凸显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能够促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增进国际交流的同时促进招商引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及促进经济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研究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内容涉及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从统计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建立合适的模型,分析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一部分:绪论。提出了本文要研究的问题及其现实研究意义,凸显本文的研究价值。 第二部分:以统计调查数据为依据,针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讨论了不同因素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问题。 第三部分: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影响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因素的成因。 第四部分:通过相关数据、指标建立模型进行模型,对影响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第五部分:根据上述研究,对影响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因素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收集数据 为估计模型参数,收集旅游事业发展所处的1994-2016年阶段的统计数据,如图所示。 表2-1 我国1994-2016年旅游业相关数据统计表

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的物质生活变得十分丰富。然而,物质的丰富变得让人满足后,不少人开始寻找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最能让我们丰富精神生活的方式——旅游,变得越来越流行。许多城市也开始着力发展自己的旅游业,来拉动城市经济的增长。下面,我将分析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经济、社会文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积极影响: 旅游会带来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绿化、环境的净化和美化、旅游透明度的提高。通过到自然风景旅游区旅游,公众对环境问题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其次,游客需要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下游览和体验城市风光、风情、历史和文化,这样就促使旅游接待地政府重视环境问题,下工夫改善环境,搞好接待地卫生。 使道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得以改善和完善。为了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接待地会采取措施改善和完善已有的基础设施,如河湖的疏浚、交通的顺畅等。 促进地区饮食、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由于旅游是个综合性产业,既以其他部门的发展为基础,又能带动和促进其他部门的发展,旅游兴而百业兴,旅游的发展可以促使旅游接待地增加酒店餐饮休闲和娱乐场所,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暂居条件,从而提高地方的知名度,促进经济的发展。 使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得到维护、恢复和修整。所有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和文化遗产通常都是主要的吸引物。为发展旅游业,当地有关部门必然会加强管理,维护、恢复这些旅游发展的基础。如果管理得当,就能促进旅游业的长足发展,从而为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一种经济保障。这些资源的持续利用能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和收入,能长期为政府增加税收。 促进了环境的改善,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旅游,特别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活动,依赖于健康、完好的生态系统。为保持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决策者就必须下决心改善森林、水、空气和风景区的环境状况。有些地方是以林业和煤矿业为经济支柱的,如黑龙江。旅游业的兴起,使得当地在失去林业和煤矿业方面的生活机遇后,逐渐从旅游业和绿色食品生产中找到了新的经济发展机遇。同时,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区内游客数量和私人投资的增加为改善自然、历史和文化景区的管理提供了资金保证,促进了森林、河流、湖泊、湿地、草原、火山和人文景观的维护、保护和恢复。 消极影响: 旅游经济与环境保护冲突小,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矛盾。近些年来一些地方由于无序开发、盲目发展,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损害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旅游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破坏旅游目的地本来的正常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旅游景点的过度开发将会造成对周围野生生物的干扰,导致某些生物灭绝。如保护区人口数量的季节性增加、车辆流动和废气排放都会对动植物本来宁静的生存环境造成干扰,对处于繁育期的水禽造成影响,迫使成鸟弃巢,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破坏生态平衡。旅游开发还会破坏森林植被,使高纬度地区和山区易受水土流失、淤积河道的影响;湿地水位下降,使芦苇和水草枯死,增加了草原火险隐患,破坏了动植物系统。生态资源遭到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就会恶化。 破坏旅游目的地。本来的自然景观不当的旅游开发会对土地、植被造成损害,造成自然景观的消失,而且旅游接待设施的过度开发和建设,不和谐的建筑风格、建筑材料或设施规模,无处不在的索道都会产生负面的视觉影响,使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观、风景名胜遭到破坏,

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无论是一棵大树,还是一朵小花,最初的生命都是一颗小小的不起眼的种子。种子潜在于土壤中饱孕着可以萌发、可以成长的生命力。倘若我们把人类的灿烂文化,科学技术的成果,比作参天的大树,比作绚丽夺目的花卉,那它们也同样是从一粒种子萌发起来的——那是蕴藏着无限创造力的种子。 一、“三明治陷阱”带来双重挑战 从外部环境来说,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面临发达国家蓄势占优和新兴经济体追赶比拼的双重挑战。第一重挑战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热潮扑面,美欧“再工业化”企图锁定高端制造业大门。第二重挑战是,我国的人工成本快速上升,与发达国家相比,优势缩小,而身后的追赶型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以更低价的劳动力,奋力抢夺低端制造。中国制造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夹在中间,好似“三明治”,俗称“三明治陷阱”。 先说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纵观世界,将创新资源向高端产业集聚正在成为各大国共同的发展战略。国际上有种声音,如果继续满足于做缺乏创新创意的制造业中心,“中国崛起”将可能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所终结,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将再度领先。这种观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警觉。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是基于信息化的制造业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个性化的新制造模式即将全面出现。真切地反映了科技成果全面渗透经济社会的必然趋势,将对人们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颠覆性影响,甚至引发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层次变革。现在美、英、德等国都在着手迎接这一次技术和产业“革命”。2012年3月,奥巴马宣布投资10亿美元,发起制造业国家创新网络计划,在全美15 个创新研究所建立网络,分别聚集制造业的一个技术重点,如碳纤维轻质材料、3D打印、智能制造等。明确提出“未来的汽车、飞机、风轮机上都要有美国制造标志”。 再说人工成本的挑战。人工成本低原来是我们的优势,随着劳动力报酬的提升,这方面的优势已经减小。据世界银行统计,到2015年,中国企业需要为新增劳动力成本再支付1.5 万亿美元,工资持续增长将使劳动力成本占GDP的比重增加1倍,从目前的15%提高到2015年的30%。工资上涨是好事,老百姓自然高兴,但也会带来两种困境:一是引发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二是使中国制造业岗位“流失”。 换一种角度看,挑战就是机遇。工资上涨,会扩大国内需求;双重压力,会倒逼企业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简单劳动岗位丧失,会鼓励人们提高人力资本,转向技术能力更高、收入更高的工作岗位。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二、低成本发展模式走到尽头 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制造大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在制造业22个大类中,我国7个大类名列世界第一,为中国经济腾飞和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中国制造“大而不强”,总体还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让人纠结,传统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发展动力正在削弱,新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动力正在生成,又没最终形成。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最终驱动力。以往,我们“以市场换技术”、“以利润换资本”,很多东西都想“换”。如今,能换的都换来了,剩下的想换也换不来了。这就形成一种“倒逼”态势,必须彻底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 总体上说,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不少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一些成套设备,一些关键的零部件、元器件,一

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两课调查报告 成绩 姓名:张凯鹏 系(院):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土木1308 学号: 1305131373 指导老师:慕怀琴 日期: 2015年6月1日 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现如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使旅游业已经成为重要济收入的第三产业,在有些地区甚至国家,旅游业已经成为经的最大的产业支柱。近几年来,我国的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成为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的良好的前提。因此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满足人们休息、消遣和文化需要为主要目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展示拘留所引起。在旅游活动及旅游业给人类带来许多有利影响关键词:第三产业;旅游业;支柱产业;经济效益 1 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是社会发展必要条件,是一个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支柱。它依托并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旅游业,第三产业它的特征有周期性、关联性、敏感性、季节性、节假日效应、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及不可再生性、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 经济活动全球化,独立的社会群体才能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共荣,共同发展。无论是农业、工商服务业,它们的发展必须要符合一定的区位,符合当地的地理条件、经济的发展程度,才能起到对当地经济的推进作用,一个方面的过度、高速发展都将给社会造成隐患,旅游业也同样如此。 现在来分析一下它的几条重要性质对经济的影响:(一)关联性:旅游业涉及“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可以清楚地一点是它的综合性极强。一方面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极大,具有极高的收益,另一方面,旅游业内部与各种业务有几大的关联性,可以相互促进。(二)节假日效

新经济发展核心驱动力解析及策略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89260172.html, 新经济发展核心驱动力解析及策略建议 作者:周涛赵明潇张灿曹宝林 来源:《先锋》2017年第11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利用科技创新引擎,挖掘经济增长新动能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对外开放门户城市,应该抢抓机遇,加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培育增长新动能。 新经济发展本质上是新旧动能的迭代更替,即为“新”创造一个肥沃的生长土壤或者对“旧”进行改造提升。本文将对比硅谷和底特律两个全球经济发展进程中极具代表性的区域,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成功因素,从中找到对成都新经济工作开展的借鉴意义。 一、区域新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2013年7月18日,辉煌一时的“世界汽车工业之都”底特律向美国联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历史上迄今为止申请破产保护最大的城市。同一年,位于美国西海岸的硅谷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苹果重回全球市值榜首、推特进行第一次公开募股、特斯拉首次实现季度盈利、谷歌推出第一款增强现实产品谷歌眼镜、人类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加速,等等。硅谷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至高地位已经不可撼动。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20世纪初期,底特律以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蜚声海外,西海岸地区的制造业才刚刚起步。不过,两地都抓住了二战爆发美国政府投入超常规资金进行国防建设的契机,夯实了制造业在全球领先的地位。但发展至今,一边是苟延残喘的传统制造业腹地,一边是欣欣向荣的世界级科创中心,究其根本,衰落与繁荣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解读区域新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第一,前瞻的技术和产业选择。 一是着力突破关键技术。新经济的萌芽离不开核心技术的突破。只有在关键技术实现突破,才能强化企业和区域在价值链的主动权,在垂直领域做强做大。在上世纪50-70年代,由仙童半导体和英特尔等企业开发的硅基晶体管和半导体芯片技术,造就了企业的快速成长,也引领了硅谷的电子产业崛起。在此过程中,斯坦福大学利用持有的土地资源,打造斯坦福科技园,以低价出租的方式为科技创业企业提供空间,在为毕业生提供本地就业机会、给大学带来额外收入的同时,更加深了斯坦福学术研究与硅谷科技企业的紧密联系。如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斯坦福大学推出了荣誉合作项目(Honors Cooperative Program),将课程向当地的科技公司开放,允许企业全职员工以兼职的身份攻读硕士学位。校友和科技产业与大学在科研技术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建立的紧密联系,也极大促进了学校获得校友捐款收入,在2016年这一数字已达到16.3亿美元。

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造成的影响

旅游开发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摘要:本文由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引入到旅游业与目的地环境的关系;阐述发展旅游业对旅游环境的利弊影响。 关键词:旅游开发环境影响 一,旅游对经济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旅游业已成为重要的第三产业,在有些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甚至成为经济收入最大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以满足人们休息、消遣和文化需要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在旅游活动及旅游业给人类带来许多有利影响。 二.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一,旅游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1. 旅游对经济环境的有利影响是最为显著的,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相比,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相对污染工业而言>的产业,同时,旅游业还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这就使旅游业对于该地区国民经济收入具有重大的意义. 2. 发展旅游业,还能增长当地的就业机会,使更多的人有业可从,解决了社会中就业的一大难题,降低社会制安事件的发生频率.同时,各地游客的进入,增长了当地居民和外地人的接触和交往,促进了相互间的文化交流,扩大了视野,提高了文化素养. 3.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也有明显的有利影响.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发展,不断地开发旅游资源,其中有不少旅游资源原来就存在一些生态问题,,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便可采取旅游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的措施,使开发出来的旅游资源比原来的生态环境质量更高,即旅游开发美化了生态环境.旅游业还能保持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出来进入利用阶段,若能科学地管理,能使当地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二、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一)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 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设施开发与日俱增,已使很多完整的生态地区被逐渐分割,形成岛屿化,使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工化改造,如地表铺面、植被更新、外来物种引入等。 (二)对植物的影响 1.大面积移除 这是人类旅游活动对植物的最直接伤害。比如,为兴建宾馆、停车场或其他旅游设施,大面积的地表植被剔除,甚至还从外地搬来其他土壤进行客土,以符合工程上的要求,这无疑是对植物族群抄家灭族的行为。 2.游客践踏 旅游活动对植物的影响中,游客践踏是最普遍的形式。 3.采集 采集也是对植物的一种伤害行为。 (三)对动物的影响 1.干扰 游客从事户外旅游活动时,不可避免地会对生存其中的动物尤其是较为敏感的鸟类和哺乳动物造成干扰。

以需求为驱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以需求为驱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09T17:00:20.150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9年第1期作者:裴斐 [导读] 社会的发展程度常常用经济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寻找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原始驱动力一直是政府、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们思考的问题。 裴斐 日照海通班轮有限公司山东省日照市 276826 摘要:社会的发展程度常常用经济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寻找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原始驱动力一直是政府、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们思考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工作经历和研究成果,“需求”是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的条件下,需求会发生变化,用不同的形式满足需求,形成了多样化的自由交易行为,以此构成市场经济的根基。 关键词:经济发展;驱动力;需求;经济模型;经济循环 引言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任何交易行为均来源于“需求”,脱离需求的自愿交易几乎不存,有些是基于安全,有些是基于生活,有些是基于心理,交易的本身行成社会的经济活动,所以,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原始驱动力。当人类进化过程中,学会了储存食物之后,就发展了以物换物的交易行为,逐渐演变成以货币为中间物经济行力。由于人与人不同的能力差异,不同地区的资源差异,而人们天生的学习和向好本性,这种差异构成新的生活需求。当人们发现铜质铁质的劳动工具比石器工具效率更高更好时,而冶铜冶铁技术被少数人撑握,铜铁的交易形成经济行力;汽车比马车跑得更快,而且不用喂养,没有汽车的地域开始学习使用新型交通工具,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形成经济驱动力。用柴生火做饭延续了几万年,但柴的取得、运输、使用均不方便,而且破坏自然资源,用煤也存在相同的问题,特别是发现构成的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产生非常大的负面效应,寻找更清洁更便捷的能源就形成新的需求,石油天燃气的发现解决了柴和煤的弊端,所以现在各国为石油和天燃气构成新的经济驱动力,黄金美元变成了石油美元,新加坡由于是世界石油定价中心,保证了经济稳定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甚至不惜发动战争来争取石油的话语权。以石化为主要原料为主,导致环境及大气污染对人类生存产生威胁时,环保的需求被人们意识到,产生了以围绕环保为主题的经济机会;社会交易跨度越大,交易越频繁时,人们对交通工具速度的需求更高,飞机成了比汽车更好的交通工具,但受成本、天气、运载量的影响,更准时、成本更低、更便捷快速的交通成了新的需求,中国此时发现这种并迎合需求,发展高铁,使之成为中国制造和基础建设的新名片。 1经济发展的原则 经济发展最基本的运行原则是“3R”原则,也就是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资源化(resource),由美国福特公司最早实施,并于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环境署工业局局长J·拉德瑞尔在福特公司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并进行推广。经济发展的第一原则是减量化2,它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开展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控制废物的产生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从生产源头即输入端进行控制,减少生产流程中的物质数量,从而在经济活动中最大可能地节约资源和减少废物排放。经济发展的第二个原则是再利用3,它是指将废弃物尽可能地被直接利用或通过修复和再制造后再次作为产品或产品的部分部件予以利用。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原则是资源化4,它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再次进入生产过程,从而得到再生利用,强调发挥资源的最大利用效能。再利用和资源化都是指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因此再利用和资源化往往相提并论。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再利用是一种过程控制,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和服务利用效率。而资源化则是对输出端进行控制,要求产品在实现其直接使用价值后又尽可能重新变成可重复利用的有用资源而不只是有害的垃圾,使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变成资源。 2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2.1围绕需求解决方案是发展经济的机会 当我们发现一种新需求时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对政府和企业都象征着发现了新的机会,紧接着就是要针对机会找到解决方案,通常从产品、服务、制度三个方面着手。大部分的需求可以通过产品来解决。当石油能源逐渐匮乏和带来环境污染时,需要寻找更清洁的能源解决,产生了一系列新能源产品,如:电动汽车、天燃气汽车、油电混合车等成为汽车工业新的发展机会。当劳动力结构趋向老龄化且年青人不愿做低附加值时,需找高效率且愿意做危险和重复繁杂的工人成了新的需求,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产品成为各国大力鼓励投入未来的机会。有产品不一定能获得成功,投入产品之前必定存在技术的研发,技术获得、产品成本、消费者获得便捷性是决定产品与需求关系的关键因素。有些需求需要用服务的方式来解决。在中国的上班族面临上下班“最后一公里”的困境,下了公交车、出了地铁口,到家到公司差“一公里”左右,走路太远,打的士不合算,高峰期还不一定能打到,这种需一度困扰到政府,当只有需求没有供给方案几乎要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矛盾时,“共享单车”的服务模式既解决了这种供需平衡,也为企业带来了突发的增长态势。企业与企业之间既是竞争也是合作关系,阿里巴巴首先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服务,“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通过电子商务的模式,最便捷让企业间找到销售机会和寻找到需要的资源。金融公司提供的理财服务,旅游公司的组团服务,咨询公司的咨询服务等都是以服务解决需求。也有既提供产品也提供服务的形式,汽车4S店、体育用品公司发展运动场馆及与健身俱乐部合作提供健身教练服务等。制度也是解决需求的重要工具,通过制度来平衡社会矛盾,通过制来解决资源不足,对于国家和政府都比较有用。计划经济导致企业养老不堪重负,借签国外通过保险公司来解决,中国政府通过立法推动保险业的发展;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过程中,三农问题成了新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通过“免除农业税”“土地流转”“发展乡村旅游”等法规制解决。创业没有资金,发展新项目没有技术,员工努力工作的驱动力不够,可以通过合伙人制度来解决,华为和阿里巴巴是合伙人制度践行中典型的成功案例。在实际需要解决需求一种需求时,产品、服务和制度往往不单独存在,而是三方面一起运用,形成组合拳才容易达到预期效果,弄清楚以谁为主以谁为相辅的发展战略。 2.2循环-低碳发展并重,加快结构调整 我国发展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所处的经济环境与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完全不同。中国低碳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低碳取向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同等规模总量的经济,同样的技术水平,产业结构不同,化石能源的消耗量就差距很大,相应碳排放量可能相去甚远。在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的能耗强度就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今后20年,是我国基本完成工业化中期任务并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转型过渡时期,以机械、钢铁、石化为核心的重化产业群和以“住行”为特征的汽车工业、房地产业

论述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的影响。

论述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旅游的发展可以使旅游目的地经济收入增加,能调节旅游地区购买能力。 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服务型的第三产业,具有就业门槛低、数量大、受经济衰退影响小等特点,使旅游地有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有效利用。 3、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许多直接就业机会,还刺激着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着许多间接的就业机会。旅游活动本身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所以它一方面给交通运输、饭店宾馆、餐饮服务、商业网点等带来客源,另一方面也带动影响了旅游地轻纺工业、建筑业、加工制造、邮电通讯、房地产、金融保险业、文体事业等的发展,起到了“一业带百业”的作用。 4、增加外汇收入。旅游业不仅吸引了国内游客,还吸引了大量境外旅游者,成为重要的创汇方式,对于提高外汇储备、弥补贸易逆差、平衡国际收支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旅游业经营的是“风景就地出口”,是“不出国门的劳务出口”,因而不需要直接输出物质产品,省去了运输费、仓储费、保险费和有关税金等开支和一些繁复的相关手续,同时不受贸易保护主义干扰、关税壁垒和出口配额的限制。 5、带动改革开放,扩大国际交流。旅游吸引了许多外国旅游者,他们通过旅游活动了解各地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建设成就、政策法规,因此,旅游在客观上促进了对外开放,为吸引外部资金和对外贸易创造了机会,对环境保护还可起到经济支撑的作用,旅游收入增加了维护和美化环境的资金。 二、消极影响 1、游客大量涌入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一般来说,旅游者的收入水平是比较高的。他们有很强的消费能力,能以较高的价格来购买食、住、行中所需要的物品,所以难免会引起旅游地的物价上涨,这势必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经济利益。 2、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例如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发展旅游业后,个人从事旅游服务收入高于务农收入,因此常使得大量的劳动力弃田从事旅游业。这种产业结构不正常变化的结果是,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扩大了对农副产品的需求,然而另一方面却是农副产

气候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目录 中文 ——以抚仙湖沿岸旅游业为例............................................... I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IV 1.旅游气候的概述 (1) 1.1旅游气候的涵义 (1) 1.2旅游与气候的关系 (1) 2、气候因素对旅游业的影响 (1) 2.1影响景观的季相变化 (1) 2.2影响旅游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2) 2.3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4) 3.气候因素对抚仙湖旅游业的影响 (4) 3.1抚仙湖沿岸气候特征及其影响 (4) 3.2各气候因素对抚仙湖旅游的具体影响 (6) 4. 利用气候因素发展旅游业的措施 (8) 4.1政府部门调控措施 (8) 4.2微观企业针对气候影响的具体措施 (9) 5.结论语 (10) 参考文献 (12) 气候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以抚仙湖沿岸旅游业为例 摘要 旅游是一项探求知识,开拓眼界,调节生活的一项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气候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条件。而旅游者有着各式各样的目的,气候是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动机之一。同时气象和气候既有直接的造景功能和间接的育景作用;又是开展旅游活动的有利因子,也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障碍因子,这就要求旅游者在安排游程时考虑气象、气候因素,以应付不测风云,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调整旅游项目和内容。本文就是要研究抚仙湖的基本气候规律和特征,分析气候优势和不足,为科学地开发旅游资源服务,也便于旅游者选择自己的旅游目的地。 关键词:旅游气候抚仙湖政府部门旅游企业

旅游目的地规划

旅游目的地规划的内容和成果 一、总体规划 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overall tour plan),又称旅游目的地综合规划,是以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为基础,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和城市规划、对规划区内的旅游开发项目和设施建设进行优化配置,以期达到旅游资源的最佳利用,从而帮助旅游目的地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多重效益,实现区域旅游发展目标的策划过程。 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是旅游发展规划的进一步落实与细化、与旅游产品的具体形式和旅游目的地功能有着直接的联系。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开发建设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旅游总体规划是与旅游部门规划对应而言,它具有全局战略性,对旅游目的地内各景点及具体建筑项目不作详细规划。 1、规划时限 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至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旅游目的地的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旅游目的地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亦应作出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3至5年。 2、任务和作用 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的任务,是以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国土规划等为依据,综合研究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和旅游发展条件,分析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确定旅游目的地的主题形象,确定旅游目的地性质、环境容量及接待规模,划定旅游目的地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统筹安排旅游目的地内各项建设用地和交通组织,合理配置各项旅游目的地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附属设施和管理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实施战略,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旅游的合理发展。 编制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对更好地推动和实现旅游的开发计划和发展目标,确保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实现最佳利用价值,确保设计的旅游产品与实际旅游市场需求的统一性;确保旅游地与所在区域间有关的各项事业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收集资料 必要的旅游目的地内详细的二手资料,包括基础图件(1:5000—1:50000地形图、行政区图、外部交通图等专业图)、历史沿革资料、地方志、基本地理资料(自然资源、土壤、水文、地质、动植物、气候、地貌、人口等文字与图件)、各项其他规划资料(国土、城镇、农、林工业规划)、基础设施资料(交通、管线等)、原有的旅游规划文件、旅游文学作品(诗词、游记、散文)、政策法规等等 对二手资料进行补充修正的一手资料应包括自然环境调查和社会经济调查两大部分,其中自然环境包括(1)有关地震、断层、火山、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资料;(2)有关水位、水温、水量、潮汐、泥沙量、凌汛、水质污染等水文资料; (3)有关温度、湿度、降水量、风向、风速、冰冻、季节期、有害气体等气象资料(4) 有关土壤、植被、水质、大气污染情况及污染源的状况等污染资料;(5)有关自然灾

最新创新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创新时发展的核心驱 动力

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学院:菏泽学院经济管理系年级:2013级班级:财本一班学号:2013114022 内容提要: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靠什么作为发展的驱动力十分重要,毫无疑问创新是 中国当代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此外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都是旨在宣传深 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等重大举措的实际应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 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缺乏 创新意识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中,低价格曾是我们的比较优 势,劳动力和环境以及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低,这种条件吸引了众多发达国家低端产业的转 移。但是这种产业对国家经济的促进和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要想真正的告别低端就必须大 会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自主创新意识,深刻的认识到低创新决定成败,创新是中国发展 的驱动力。 关键词:创新;驱动力;政策建议;创新型社会 中国要想自己的产品和轨迹上众多高端产品竞争或者是迈进高端领域,就必须不遗余力 的发展和采取创新作为中国发展的驱动力。而且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小对一个国家在全球经 济化下的分工和国际地位也有深刻的影响。所以,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既是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也是重要的战略选择。不过,一个以生产流水线为代表的制造 型国家转型为创新驱动的创意型国家,其道路注定十分漫长。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创新对 中国发展的重要性所在。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 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 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此外,创新也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意和创新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学习科技以及生活,就业和工作创 业都需要创新,这是一个呼唤创新的时代。因此要想切实的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要坚持 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点,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综合分析世界发 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第二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基础 和关键,因此需要通过国家教育和制度来保障对人才的培养。在分配上尊重知识、尊重人 才。鼓励创新,并为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待遇和文化氛围,改革完善鼓励 科学创新和核心技术创新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在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中建设卓越的科学 和技术创新基地。要进一步改善研发资源配置的方式和创新管理,鼓励竞争合作,完善科 学评价机制,提高创新活动绩效。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探索营造良好的国际交流合作 环境。 从中国现实的发展角度我们可以得知创新对国家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要想 更好的发展创新,促进中国的驱动力的发展进步,下面是一些政策建议。 首先,一个创新的中国必须要注重知识创新,绿色生产,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创新将世

会议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建设

会议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建设 摘要:在对会议旅游目的地内涵、选择会议旅游目的地应考虑的因素等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重庆要建设成为具有吸引力的会议旅游目的地,不仅需要具备会议旅游目的地的普遍特征,还需建立具有特色、符合市情的旅游目的地要素。当前,重庆已具备建设会议旅游目的地可行性要素,应通过多种举措过发挥会议旅游联动效应,促进重庆会议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关键词:会议旅游目的地;选择因素;建设;重庆 会议旅游是会议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会议目的地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吸引参会人员参会的重要因素。通过本选题分析,将有助于会议主办方会前系统策划、思考,吸引更多与会者实现参会目的。 1会议旅游目的地的内涵 会议旅游目的地,是指某个地区以组织、召开会议为主要目的,吸引参会者进行短暂停留、并提供参观游览的地方。简单来说,即会议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模式,在参与会议的同时,也可以在会议举办地欣赏风光旖旎的大自然景色,领略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 1.1硬件方面 会议旅游对包括会议举办地基础设施、交通通达度、会议场所设施等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选择目的地时,不仅要考虑所在区域的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和综合举办实力,还应考虑会议举办地会场容量,以及是否能够提供支持会议举办的设施设备。 1.2软件方面 主要包括场所服务(会议、餐饮、住宿)、可进入性、当地文化等等。参会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有着不同的喜好习惯,良好的软件配套及服务能提高参会人员的满意度,增加会后重复旅游的可能性。 2选择会议旅游目的地的因素 会议旅游目的地除了考虑会议与旅游各自对所在地的要求外,还要考虑所在地对这两方面的需求情况。 2.1会议旅游目的地应具备要素 如会议举办地是否拥有齐全的会议室设施,高质量的酒店服务,以及从业人员的专业度是与会者最看重的三项内容,而旅游服务和娱乐吸引力则稍靠后。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启迪

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总额为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三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权、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可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旅行。以发达国家中每周工时最短、一年带薪假期最长的国家法国为例,从1919年起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8小时,1936年起减为40小时,2000年起实行每周35 小时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节假日,一年带薪假期1936年是两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说,法国人每年大约有

旅游目的地社会影响

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 摘要:旅游影响又称旅游效应,是由于旅游活动而引发的各种厉害关系,主要指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三方面的影响。下面主要论述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包括对旅游对目的地地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只有客观地认识和评价旅游活动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才能推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并且对这些影响作出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旅游、旅游者、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 现代旅游的大规模发展不仅会影响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并且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也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旅游活动的开展之所以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造成影响具有影响作用,其主要原因为:第一,旅游活动是一种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和不同社会文化的人之间的一种沟通交流。旅游者在旅游或者在活动期间,有意或无意间会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现代旅游的规模之大,使之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由于大量外来旅游者的涌入,超过旅游地的承载能力,所以造成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同旅游的经济影响一样,旅游活动的开展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具有双面性,既有消极影响的一面,又有积极影响的一面。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 1、旅游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 随着成千上万游客源源不断地涌入,带来了多方面的尤其是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需求,使得许多濒临失传的传统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在旅游大潮的触动下得到复苏,并已融入旅游市场,得到了重构和新生。例如:许多人文景观得以修复;民间的传统饮食凉粉、发糖、粑粑、酥油茶等都成了颇受游客喜爱的风味食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巴文化,作为丽江纳西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涵盖了纳西族社会生活、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以及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被誉为“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但随着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急剧变迁,自20世纪50年代后东巴文化便逐渐陷入全面衰落以至消亡的深重危机之中。直到8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形势的日趋好转,尤其是当地旅游的开发,给东巴文化的恢复带来了契机。原本仅限于学术界研究而被人们视为神秘深奥的东巴文化,现已飞速步入市场,成为当地一道最为亮丽的人文景观,发展为推动丽江旅游大潮的主要文化因素。 2、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 这一观点主要针对国内旅游,不包含入境旅游等。其中包含以下三点表现: (1)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国民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进步,国民收入增加,各种都市公害、工作压力和紧张的生活压力,使得人们向往美好生活,而不得不去又出去散心,愉悦身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向往自然和回归自然,使得自己得到焕然一新的改变。这样使得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从而提高国民身心健康。 (2)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从古至今,许多伟人都曾有过旅游经历,不管是帝王巡游还是科学探险。对于青少年来说,外出旅游见识新的事物,从而达到学习的作用。通过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了解世界,熟悉社会,增长知识。正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3)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爱国精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