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

一、院部简介

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前身为滁州师专企业管理系,2001年改名为经济管理系,2004年升本后升格为滁州学院经济管理系,2011年成立为经济与管理学院,以下称经管学院),始建于1985年,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2人,博士4人,学院下设经济学系、管理学系和财会教研室,一个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现下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财务管理和国际经济贸易五个本科专业及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两个专科专业,在校生2683人,为我校最大的学院。有4名教师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省级优秀党员和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4名教师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名教师获得校级教学名师,2名教师获得校级教坛新秀,4名教师获得校级优秀教师,6名教师获得校级优秀党员称号。

我院以建成的综合实验室、ERP实验室、沙盘模拟实验室为平台,加强实践性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切实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毕业生。2008以来我院连续四次获“金蝶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安徽赛区一等奖,并于2011年获国家级银奖;2009年以来连续三次获“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综合应用大赛安徽赛区一等奖。2012年获国家级三等奖,安徽赛区一等奖;2010获首届全国市场调查技能大赛三等奖。2011年7月我院率先开展暑期小学期制实践教学活动,赴淮南师范学院学习股票操作; 2011年我院率先开展了“工商管理”

和“财务管理”专业双学位教育工作,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我院将“管理课堂”推向了安徽中烟滁州卷烟厂、安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滁州市博精模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和凤阳小岗村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体现了我院的办学定位,实现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既定目标,真正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012年7月我院开展了“会计手工模拟”实践小学期制活动,通过实践小学期既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深受学校和学生的好评。学院先后与安徽金佩机电有限公司、滁州市中小企业高新开发区服务中心、滁州市全椒开发区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成立了专门的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我院通过各种鼓励措施,推进教师科研工作,建立了科学完善的机制,教师在省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二类以上60多篇,专著7部,其中4部为参著,3部为副主编,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厅级科研项目29项,校级教科研项目74项,滁州市社科联课题7项。我院学生承担校级科研项目46项,同时还在《求索》、《城市建设》等刊物发表4篇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

我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实现经、管学科协调发展;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产学研合作,增强服务地方能力,逐步形成开放性、实践性、应用型的办学特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经管类人才。力争到2015年建立一个结构比较合理、特色比较明显、整体水平较高的学科体系,把经济与

管理学院建设成全省同类高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二级学院。

二、2004年升本以来经管学院的发展概况

1、学科专业建设

我院自升本以来,学科由单一的企业管理专业发展到横跨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目前我院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学科师资力量较强,优势明显,两大学科的应用型专业发展前景广阔。在学科建设方面自升本以来我院积极申报本科专业,我院目前设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财务管理和国际经济贸易五个本科专业和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两个专科专业,并分别组建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科研与教学团队;在2009年管理学学士学位的评估中,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评估验收。我院努力构建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加大应用型专业的建设力度,在2006年和2009年两次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并于2011年开办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两个辅修专业双学位教育,目前人数达270人。

2、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根本。为提高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从2004年以来,我们采取培养与引进并举的措施,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一支适应本科教学的师资队伍。目前学院有教职工48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教授2人,副教授12人,讲师15人。年龄40-50岁6人,30-40岁14人,30岁以下28人,2013年外聘了31位兼职教师。总体上看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

(1)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外出进修。2005年和2006年各安排1位教师分别到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进行国内访问学者进修;2007年安排8人到安徽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攻读在职硕士学位,2009年安排1人到南京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3年我院有2名教师选派出国短期培训,有12名教师被认定为“双能型教师”。

(2)根据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有计划的引进硕士以上人才。2007年引进硕士研究生4名,其中有1名为留学瑞典硕士;2008年引进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3名,2009年引进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4名,2010年引进硕士研究生4名,2011年引进硕士研究生4名,2012年引进硕士研究生6名,教科院转入我院教师2名,外聘兼职教师47名,2013年拟引进10名教师,外聘兼职教师31名。

(3)引进优质教学资源,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2006—2013年我们先后聘请了7位硕导、9位教授、8位大中型企业高管来校给本科生上课或开设讲座,既给本科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又使我院教师学术素养、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今后我们将继续有计划的聘请一些名校的名师来校讲学,并对我院教师在学术研究和业务方面进行指导,以尽快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践,推动学术发展。2006-2013年我院先后派遣了14名青年教师到滁州市烟草专卖局、滁州市高新开发区服务中心、天华会计事务所、滁州市鑫隆模具有限公司、滁州市会计局、滁州市科技局等

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既提高了青年教师业务知识和水平,又为企业和基层的发展贡献了微薄之力。

3、科研工作

(1)教师科研情况

我院通过各种鼓励措施,推进教师科研工作,建立了科学完善的机制,教师在省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二类以上60多篇,专著7部,其中4部为参著,3部为副主编,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厅级科研项目29项,校级教科研项目74项,滁州市社科联课题7项。我院与埃克森集团有限公司产学院合作一项,目前项目经费16万已汇入我校。自升本以来,目前我院横向课题到账经费元,纵向课题到账经费元。

(2)学生科研情况

为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进一步推进我校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从而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引导广大在校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精神追求。近几年来,我院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共发表学术论文4篇,在学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学生通过发表论文,不仅能体会到科学研究的精神,还培养了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团队协作的意识,提高了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养成献身科学的精神,更为建设优良学风校风、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作出了重大贡献。

经济与管理学院根据《滁州学院大学生科研立项管理办法》,大

力鼓励和动员学生开展科研项目申报。截止到2012年年底,经管学院学生共获得近46项科研立项项目,各个立项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各自的研究与探索总结工作。另外我院学生在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多项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4、教学改革及成果

(1)修订教学计划

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2006年制定了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学年学分制教学计划,对课程体系作了改革。根据培养方案,设置了物流管理和服务营销两个专业方向,并设置了经济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三个学科方向,给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2)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组织全院教师、聘请企业高管参与,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修订了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大纲。在讨论、修订过程中,要求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2009年制订的本科学年学分制教学计划,压缩专业课学时数,增设选修课。专业课的教学时间平均每门课程减少四分之一学时。教学时间的压缩,要求老师们必须精简教学内容,同时还必须保证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在选修课的设置上,一方面根据老师的学术专长,另一方面又考虑学生将来就业的需要,加大了实验、实训的份量,使

学生既具有较深厚的专业功底,又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管理人才的多方面要求。鼓励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教学等。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授课以及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和市场调研等。

(4)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鼓励老师积极申报各类层次的教研项目,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的改革进行研究探索,取得较好的成绩。2008-2013年我院主持1项省级教研项目,18项校级教研项目,7门课程被学校定为优质课程建设项目,视频公开课1门,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

(5)学生就业和考研情况

自升本以来,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通过对我院毕业生多年来的跟踪调查得知,目前我院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工作基本满意,毕业生大多从事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岗位。

2009年考取研究生9名,占本科毕业生比例为14.3%;2010年考取研究生11名,占本科毕业生比例为5%;2011年考取研究生23名,占本科毕业生比例为9.3%,2012年考取研究生名,占本科毕业生比例 %。

5、实践教学工作

(1)实践教学

我院以实践教学为抓手,不断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积极响应学校提出的较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目标,我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学科结构,深化教学改革,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

改变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我院目前建成的综合实验室、ERP实验室、电子沙盘实验室为平台,加强实践性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切实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毕业生。

2011年,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大力开展“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推进年”活动,进行了跨校小学期制实践教学,组织了2008级工商管理专业同学前往淮南师范学院学习股票操作,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为今后的实践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2年我院开展了“会计手工模拟”实践小学期制活动,通过实践小学期既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深受学校和学生的好评。

(2)实习实训工作

根据学校办应用型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动手能力,我院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已建立了八个实习基地,即天长市蓝德集团、鑫隆机电有限责任公司、全椒经济开发区、安徽线缆桥架厂、天华会计事务所、滁州市开发区高新服务中心、上海罗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州集团。这些实习基地为我院本专科学生实习、实训、就业以及青年教师挂职锻炼、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平台。我院还积极打造“双能型”教师队伍,目前我院部分教师拥有“国际商务师”、“中级会计师”、“中级审计师”、“律师”、“人力资源师”、“助理经营师”、“SYB”、“报关员”等资格证书。目前,有12名教师被认定为“双能型教师”

6、实验室建设

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始建于2002年,当时主要开设以会计电算

化和手工模拟为一体模式建立,后因学科发展体系的需要及学院多次的经费投入,在原基础上进行了多次的扩建,发展为今天的规模,目前实验室共有三个分室,包括:经济与管理综合实验室、ERP模拟实验室、沙盘模拟实验室。

(1)经济与管理综合实验室是根据经济与管理类所有的专业基础课设置,现有高性能计算机120台,装有办公自动化软件、世格国际贸易模拟软件、博导网络营销软件、电子商务模拟软件、金蝶K3、用友U8等教学软件,还有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常用软件,有投影仪、无线扩音设备和深蓝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主要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实验提供硬件平台与技术支撑。

(2)ERP实验室按照企业管理的岗位设置,学生可以模拟现实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体会到现代化企业财务、营销、管理工作的全流程,既加深了学生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又使学生掌握了信息化管理工具,让学生就业之前了解企业运作规律、熟悉企业运作流程、具备实际的动手操作和决策能力,以便走出校门后立即与市场接轨。

(3)沙盘模拟实验室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的企业管理技能训练课程。受训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由若干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将担任总经理、营销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供应总监等。每个团队经营一个拥有销售良好、资金充裕的虚拟公司,连续从事4—6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

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让学员在游戏般的训练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感受企业发展的典型历程,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在短期的训练中,学员将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他们必须一同发现机遇,分析问题,制定决策,保证公司成功及不断的成长。

实验室荣获的省级以上奖励或研究成果

7、服务地方经济

(1)我院多次应企事业等单位邀请,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给滁州市烟草专卖局、滁州市瑶海公司、滁州市金达石油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培训、诊断等服务。

(2)2007年,我院在学校首次制定了《经济管理系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实施细则》,并于当年开始选派多位优秀青年教师到滁州市科技局、滁州市烟草专卖局、滁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企业或基层进行挂职锻炼,要求青年教师在企业或基层虚心学习,积极参与企业或基层的发展与建设,献计献策,开展职工培训,同时还指导学生实习实训。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既提高了青年教师业务知识和水平,又为企业和基层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2009年暑期,承办了新型农民培训(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是省政府2009年民生工程之一)。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对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此次培训达700多人次。

(4)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培训所需的各类经济与管理人才。自1996年至现在,先后与滁州卷烟厂、金融系统、教育等系统协作,开办学历培训班,累计培训在职人员提升学历层次达1000

人以上。

(5)我院于2010年1月为滁州市市委和市政府撰写了“滁州市十一五规划实施效果评估报告”,2010年7月为滁州市琅琊区编制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3月为滁州市招商局编制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4月为滁州市科技局编制了“滁州市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十二五工作规划”等,上述工作均受到滁州市相关单位的一致好评。

总结升本以来的发展情况,有以下几点体会:(1)针对学校的顶层设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能够深刻理解和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2)院级领导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一心一意谋发展。(3)全院教职工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全身心的投入,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4)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和提高,逐步明确和打造我院的亮点和特色。

7、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自升本以来,我院在各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学科专业发展不均衡。(2)较短时间内学生数量增长过快,但质量提高有待加强。实践教学虽有起步,但力度不够。(3)师资队伍建设虽有改善,但与学校的发展以及评估要求明显有很大的差距。教学运行和管理还应进一步规范。(4)硬件特别是实验仪器设备方面的建设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我院的实验室仍然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验实习的需要。(5)教研、科研水平与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方面,目前我院教师在院级项目上级别很低,还未

实现省级项目的突破。(6)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方面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还须进一步加强。

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Xx技术职业学院 “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二五”期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工、文结合的格局。专业由“十二五”初的15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17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17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6个,占35.0%;文科类专业11个,占65%。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二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类。主干学科专业紧紧依托财经类行业,已显现较强优势,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3.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100万元左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00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多媒体教室总间数52间、座位数4000多个;实训(实验)实15个;新建校内外实习基地30多个。 4.教学管理严格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十二五”期间,学校进一步理顺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构建了科学合理、运

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5. 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升本录取率达100%,就业率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6. 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校内、校外)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 7. 科研工作步入新轨、教改工作逐见成效。学校13个教改科研项目成功立项,其中,重点项目6个(其中市级项目4个),一般项目7个。 (二)面临形势 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2005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解放思想,突出特色,深化校企合作,9年共培养了近8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5亿人次以上。可以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缺乏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二是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持续 发展条件不足不稳;三是组建职教集团,整合教育资源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四是打造品牌,发展内涵在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制约体制机制的障碍。这些都将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 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

如何提升学校内涵建设

规范有序快发展提升内涵争一流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来自周边农村及全县部分孤特困儿童,加之部分骨干教师流出,曾一度给我校内涵发展带来困顿。克难攻坚、遇难而上,群策群力,终有所获,近几年,全校上下以“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教好一名学生,振兴一个家庭”为宗旨,以“规范有序,温馨和谐;科学发展,彰显特色”为办学理念,全校上下“思想共识,行为共约”,全员注重学校内涵建设,全力打造基础教育品牌学校,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省平安校园、盐城市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示范学校、盐城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响水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响水县人民满意学校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厚底蕴,教学研究作先导 学校的魅力在于它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学研究之风直接关乎学校内涵的厚重,我校下大力气转变“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的传统观念,大兴教学研究之风。 博爱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多舛的家庭背景造成他们自卑、孤独、任性、不合群,有的甚至品行不端、桀骜不驯。还有众多的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不良、成绩欠佳。校长汤湘花针对现状,

带领团队扑下身子、深入课堂搞调研,天天随机听课,亲自编印随堂检测题,当堂检测,亲自批阅,发现问题,蹲点解决。对重点难点问题,分学科组召开分析会,一起找原因,寻对策。 学校上下平心静气抓质量、实实在在搞调研。大力提倡全体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校长汤湘花身体力行,主持省级课题《小学数学待进生有效转化的策略研究》。在她的引领下,全校40多名教师参与了4项市级课题,8项县级课题研究。近年来,有20余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教育刊物上,8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8篇发表在市级教育刊物上,上百篇论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增修养,书香校园传经典 为提高师生文化修养,深入推进“书香校园”创建,学校积极引导广大师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除县局规定的师生必读书目外,学校还要求每位老师订阅一本教育教学杂志,每个学生至少再订一份报刊杂志。同时要求广大师生诵读国学经典名句,讲文明健康语言。读书活动校长亲自抓,一名副校长专门组织落实。对新学期师生必读的经典著作篇目、检查方式、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作出明确要求。师生要做到“三个一”,即每名师生最少熟读一部文学或教育名著、每名师生至少撰写一篇高水平读后感,每人至少讲一个读书感悟故事。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教师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责任。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离开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质量教育就失去了最可靠的支持。因此,教师必须海纳百川,博学多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方法。近年来,我校聚焦高效课堂,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抓手,以业务学习为前提,以教研教改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支撑,通过师徒结队、同伴互助、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评教赛讲等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一、以业务学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以专业提升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首先,学校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123”理念,即围绕一个中心(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两个转变(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狠抓三个提高(教学能力、教研水平、科研能力)。学校始终把“三个结合”作为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即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摘记笔记和撰写体会相结合、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学理论、强素质、练内功、精教艺;要求教师每天坚持“八个一点”:学习一点、记录一点、体会一点、研究一点、实践一点、反思一点、改进一点、提高一点;倡导教师每学期坚持“六个一”学习活动,即每天学习一小时,每周观看一堂优秀教师课堂实录视频,每月阅读一份教育杂志,每季度撰写一篇学习体会,每学期精读一部教育理论专著,撰写一篇优质教研论文。其次、为教师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全体教师树立了“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和“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的理念,形成了“你在学、我在学、他在学”的学习氛围;大家向书本学,向同伴学,向网络学,向专家学,把学习当作一种需要,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部分教师还参加了学历进修培训。第三、用制度作保障,建立了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历提高、教研教改、教学质量纳入考核系列。通过制度的完善,增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产生了竞争机制,大家“坐下来学习,静下来反思,沉下去研究”,促使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以优质师资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道路”。教师专业发展毋庸置疑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智慧的积淀和业务能力的提升。为使全体教师“闻道在先”、“业有所长”、“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有

学校内涵发展实施方案

质量立校、特色强校 深化实施“十个一”工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羊山镇小学内涵发展实施方案当前学校工作,面临的不仅是外在的、硬件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内涵发展。只有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才有更持久的生命力,才可能成为名校、强校。为此,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发展实施方案。 一、规范学校管理,为内涵发展保驾护航。 学校管理以规范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以合作为方法,强调以人为本,着眼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 一是加强管理的制度化 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管理办法,客观公正评价教职员工绩效,实行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制度,用足、用好人员经费的分配。 完善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制订绩效考核、教育教学教研、职称评定、课程管理、财务后勤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细则,形成学校管理制度化。 二是加强学校管理的民主化 关于学校发展规划、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人事制度等重大问题,由全体教师协商讨论,最后由教师代表大会通过,由学校下发。 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及时宣传通过民主程序形成的决策,及时公开有关信息。

二、提升教育质量,为内涵发展夯实基础 (一)、抓好两支队伍建设 要从真正意义上提升教育质量,实施教育的人是关键。为此,我们要继续抓好两支队伍建设。 一方面抓好班子队伍建设。我们要提升教育质量,首先要有一支具有强烈质量意识、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为此,我们要求行政人员要争当学者型、创新型、实干型、勤政型领导,带领全校教职工立足本职岗位,积极进取,开创和谐共事、人心思进、生机盎然的新局面。一是行政要加强学习,每年至少读1本理论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通过读书学习,要学以致用,不断提升政治思想素养和业务素质。二是注重自身形象建设,提升人格魅力,树立团队精神,工作中不推诿、不拖拉、顾大局、互理解、共支持。三是班子成员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并将此作为干部考核标准,及时掌握工作情况,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实效。 另一方面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是立校之本,教师是质量之本。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为此,我们将继续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线,建设一支乐于奉献、勤奋工作、主动发展、自主学习、长于研究、业务精良、善于交流、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教师队伍。一是立足校本培训,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学校提供不同的校本培训内容,开展基础性培训和发展性培训。 二是为青年教师创造展示机会,开放课堂,积极探索并推行教学公开观摩和同伴互助制度。课堂开放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让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 一、院部简介 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前身为滁州师专企业管理系,2001年改名为经济管理系,2004年升本后升格为滁州学院经济管理系,2011年成立为经济与管理学院,以下称经管学院),始建于1985年,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2人,博士4人,学院下设经济学系、管理学系和财会教研室,一个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现下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财务管理和国际经济贸易五个本科专业及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两个专科专业,在校生2683人,为我校最大的学院。有4名教师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省级优秀党员和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4名教师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名教师获得校级教学名师,2名教师获得校级教坛新秀,4名教师获得校级优秀教师,6名教师获得校级优秀党员称号。 我院以建成的综合实验室、ERP实验室、沙盘模拟实验室为平台,加强实践性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切实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毕业生。2008以来我院连续四次获“金蝶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安徽赛区一等奖,并于2011年获国家级银奖;2009年以来连续三次获“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综合应用大赛安徽赛区一等奖。2012年获国家级三等奖,安徽赛区一等奖;2010获首届全国市场调查技能大赛三等奖。2011年7月我院率先开展暑期小学期制实践教学活动,赴淮南师范学院学习股票操作; 2011年我院率先开展了“工商管理”

和“财务管理”专业双学位教育工作,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我院将“管理课堂”推向了安徽中烟滁州卷烟厂、安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滁州市博精模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和凤阳小岗村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体现了我院的办学定位,实现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既定目标,真正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012年7月我院开展了“会计手工模拟”实践小学期制活动,通过实践小学期既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深受学校和学生的好评。学院先后与安徽金佩机电有限公司、滁州市中小企业高新开发区服务中心、滁州市全椒开发区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成立了专门的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我院通过各种鼓励措施,推进教师科研工作,建立了科学完善的机制,教师在省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二类以上60多篇,专著7部,其中4部为参著,3部为副主编,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厅级科研项目29项,校级教科研项目74项,滁州市社科联课题7项。我院学生承担校级科研项目46项,同时还在《求索》、《城市建设》等刊物发表4篇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 我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实现经、管学科协调发展;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产学研合作,增强服务地方能力,逐步形成开放性、实践性、应用型的办学特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经管类人才。力争到2015年建立一个结构比较合理、特色比较明显、整体水平较高的学科体系,把经济与

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建设的规划

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建设的规划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作为云南工程职业学院正在的建设特色专业之一,将不断从人才培养模式,实训体系与基地课程体系等方向进行规划和执行。 标签:高职;建筑室内设计;规划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于2006年首次招生,至2017年累计招生12届,现有在校生三个年级(2015、2016级、2017级)共六百余人,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于2013年立项为校级重点专业,2015年立项为校级特色专业。 2015年3月,通过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重新修订了《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体系等各方面做了较大调整,使之更加适应云南省“十三五”期间的人才需求。 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公共课除外)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职业技能实训课、综合实践课四部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是针对行业企业实际岗位,以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设置。 目前学院建成绘图制图一体实训室、模型设计制作实训室、装饰材料及施工实训室、室内设计实训室,共4类8个实训室。实训室以职业岗位要求设计安排,充分体现生产性、真实性,能够满足专业课程的实训要求,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接受室内设计、艺术鉴赏、装饰材料、图纸绘制的训练,为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专业的教学模式遵循是以工学结合为核心,贯彻设计表达和设计营销两个方向作为核心能力的培养体系,依靠“专业认知与基本技能”,“设计与创作表达”,“综合技能教学与实训”三个模块,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四个环节,以此实现工学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相互穿插、融合,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为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下一步建设发展规划将从如下几点开展。 首先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建立一批紧密合作型的校外实训与就业基地;强化专业技能,扩展创新及创业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构建由点至面的特色专业群,在院级特色的专业基础上取得一定高度。 依托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合作企业,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四个环节,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能胜任室内装饰设计、施工、预算与管理岗位能力要求并具有发展潜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关于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几点体会

关于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几点体会过去的2012 年,是学校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学校更名大学和博士单位建设均取得了重大进展,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又成功获批,这既是校党委、校行政正确领导的结果,又是数年来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努力奋斗、不断积累的结果。作为华水教职员工中的一员,我由衷的感觉到自豪、兴奋、骄傲、欢欣鼓舞。按照校党委、校行政的指示,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就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是要继续加强科研制度建设,不断激发科研活力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 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有大师之谓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实力的重要依据。我校近年来更名大学、博士单位建设能够取得关键性进展,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能够成功获批,首先要归功于校党委、校行政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 其次,丰硕的科研成果也为成绩取得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大支撑了学校的各项事业发展。我校历来有重视科学研究的良好传统,近年来学校又陆续出台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资助办法(暂行)》(华水政2009-186 号)、《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高层次科研成果资助与奖励办法(暂行)》(华水政〔2010〕3 号)、《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和考评办法》的通知(华水政2011-32 号)等一大批规章制度,极大调动了全体教职员工的投身科研的积极性,一大批高科技成果得以涌现,科技成果的数量、质量大幅提高,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全校已经形成爱科研、乐科研的良好氛围。

因此建议学校在原有科研奖励制度的基础上根据高等教育发展态势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其正确导向作用,使我校的学术水平和办学内涵不断提升。 二是要继续密切巩固、发展同教育部、水利部、河南省人民政府等上级主管单位的良好关系。在当前的社会办学形势和教育 体制下,仅仅依靠自身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来提升学校内涵固然重要,但还需要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特别是来自政府的全方位大力支持和关心更是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这一点校党委、校行政站得高、看得远、抓得准,在我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省部共建、更名大学、博士单位建设、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申报等事关学校发展的一系列大事件中已经被充分证明和验证。近年河南省干部自主选学党建党务培训班、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基地成功落户我校又是校党委、校行政善于抢抓机会、创造机会的英明之举,这些成果的争取凝结了校领导的很多心血和辛劳,是校领导杰出、高超领导艺术和水平的卓越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在若干年后对学校的发展起到愈来愈明显、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因此,请学校今后继续密切巩固、发展同教育部、水利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及省教育厅、省人事厅等上级主管单位的良好关系,争取更多的政策倾斜和支持, 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是继续做大做强“华水“品牌 在我校60 多年的办学历史上,经过华水人的不懈努力,华水这个品牌美誉度、知名度在不断提升,已经成为省内高校的“金字招牌“,国内水利高校的知名院校。我校每年招生录取分数、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省内名列前茅,在国内高校特别是水利类高校内也有不小的影响力和知名

加强内涵建设

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保教质量 一年来,我园以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为指导,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紧紧围绕幼儿园目标责任书中建设“优质、多元、品牌”的发展目标,以贯彻落实市区三年行动计划和幼儿园课程建设为主线,善于从“六化”(组织管理人性化、队伍建设优质化、课程建设园本化、教育科研实践化、家园教育互动化、环境创设课程化)的内涵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着手,结合师德师风建设,扎实有效、规范创新的开展幼儿园各项工作,注重形成各类长效管理机制,从而在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深化教改,优化研修途径,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综合素质和办园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办园成效,并为全面迎接明年新一轮市一级园复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下面将一年来主要开展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重视学习引领,提高思想认识 幼儿园非常注重教工政治思想理论学习,在组织全体教工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的同时,精心组织教师深化学习上海市教委关于《上海市幼儿园园长课程管理指导意见》、《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等5个文件精神,结合迎世博与文明同行的师德师风建设,采取自学、集体学习、专题讨论、交流、演讲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深刻领会文件内涵,引导教师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正确对待幼儿园深化改革、优化课程建设、提升保教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园举措;鼓励教工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与课程实施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的完善与补充,激发了全体教工立足本职,身体力行,在本质岗位上努力践行党的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投身课改,全心全意为家长幼儿服务的主动些和自觉性,为幼儿园和谐校园文化创建,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注重基础管理,提升办园品质 幼儿园坚持“科学管理,内涵发展”的方向,在园务管理中注重抓“细”、抓“实”,将管理落到实处;善于及时把握教工思想动态,细致好思想疏导工作,努力做到重载体,抓落实;重检查,抓反馈,重基础,抓常规;重实践,抓效益,使幼儿园在加强内涵建设、深化园本研修、优化学习型团队活动,优化园本研修途径、推进幼儿园和谐发展等方面,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很好的提升了管理效益。我们的做法是: 1、注重目标引领。 全员共同参与制定幼儿园的三年发展规划和学期工作规划,并在明确幼儿园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要求中层干部围绕幼儿园工作的项目目标,细化目标,制订好自己部门工作的目标责任书,并通过对中层干部的述职报告与民主评议,做到职责明确,层层落实。要求一层对一层负责,一层对一层考核,确保措施到位,纵向上保证管理渠道的畅通。从而,初步健全和完善了幼儿园三级管理的网络(即园长——分管负责人———各班组长); 2、注重制度完善。 我们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形成的“开门听意见”制度有效运用于园务管 理,并作为优化幼儿园制度管理的有效手段。每学期定期广泛听取全体教工意见,引导 教工针对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进行思考提案,共同商讨对策;通过 对现行教育管理制度与时俱进地的修订与完善,以及这次全面迎接上海市对我区三年行 动计划专项督导的准备,有效促进了幼儿园细节管理,并对幼儿园逐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实现科学规范的常态管理,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 一年来我们根据幼儿园课程管理的要求,先后调整修订的制度有:幼儿园教工的上 下班制度、上岗制度,园本研修制度、三大员一日规范操作制度,门卫制度、课程实施与监控检查制度、幼儿园分配制度等……。

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5月

专业建设项目概述 按照“对接产业设专业、办好专业促就业”的思路,紧紧围绕炼油、化工生产、销售产业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形成以石化技术为龙头、石化装备为辅助、石化管理为补充,能全面满足石化行业岗位群需要的专业体系。专业建设整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即,健全一个机制:健全适应产业实际和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两支队伍: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做优三个专业集群: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石油化工装备工程、石油化工管理工程三个专业集群。 一、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1、建设目标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2、建设思路 以订单培养和企业培训为切入点深度融入企业,以企业反馈和共性需求为着力点深入引导专业,以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为基本点深度促进就业,以就业数量就业质量为关键点全面检验专业。为每个专业群遴选2-3家综合实力雄厚、经营管理规范、用工及员工培训需求迫切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在校企联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形成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体系。从企业调研入手,从石油化工行业需求出发,紧跟石油化工扩能和技术改造升级的要求,适应区域石化产业的新技术新岗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3、建设内容 (1)建立主要由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岗位能手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新一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专业建设工作小组会议1-2次,每2年更新一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确保建设委员会的结构合理和指导作用。 (2)健全专业动态化调整机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不间断跟踪培养过程、随市场需求调整培养规格的工作机制。经常性进行市场调研,建立紧跟石油化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瞄准产业技术岗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关注与专业相关产业的新岗位、新要求,实时跟踪最前沿、最先进、最关键技术,调整修订专业人才培

教师成长与学校内涵建设

关注教师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建设 石嘴山市第六小学杨俊仙 怎样的学校才是一所理想的学校?朱永新老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这样描述的: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一个有品位的学校;应该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有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应该拥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有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课程体系;有一个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计算机房。这样的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常惊奇,主动地探索,健康地成长。带着这样美好的憧憬,我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也在行知的路上静下心来思考:一所学校该如何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不断推进学校的发展,最终达到这一水准。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要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要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和提高办学质量。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教师成长、课程改革、特色创建等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好,才能做到科学发展。学校要科学发展,就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这是由教育发展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那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发展呢? 一、校长是学校内涵建设的先行者、示范者、发动者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思想,能独立思考而不盲目相信流行的权威和说法。”可见,人的思想性是多么重要。

校长的思想,源于教育生活和实践,体现于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持续发展中,体现于校长自身的成长与成熟的过程中。一个学校的内涵,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学效果。校长的办学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办学风格和办学特色。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想使学校能够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校长必须是一名有思想的人。 校长是能够提出学校发展愿景目标的设计师,是能够打造精英教师团队的精神领袖,是追求卓越办学成就的领跑人。他们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设计各自的学校;然后,带领全体教职员工来打造自己的学校。一位好校长,带动和成就一个好学校。 因此,校长要沉下心来,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要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结合起来,团结带领教师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只有这样的学校才会积累好习惯,形成好传统,从而积淀出特有的校园文化,办出为社会广泛认同的品牌特色学校。 我不敢说,我是一名有思想的人。但是,我总是努力地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思想的人。 二、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促进学校发展 一所学校,教师发展才能推动学校发展,教师是本。如果不抓好教师,学校如何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才能成长,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又促进了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

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

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民办高校提升教学水平和办学层次、提高学生学习和就业竞争力,美术设计系皮具设计方向与行业协会大平台协同合作与创新,整合校企资源优势,把课堂教学与学生顶岗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也为我系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企合作;行业协会大平台;协同创新 国家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在当今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加强内涵建设,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大战略性转折。以质立校,从宏观领域的规模数量向微观领域的内涵建设进行改革转变,高校建设由封闭发展向市场需求转变,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知识型、实践型人才,是高等院校在实现大规模扩展后迫切需要进行的工作和任务,也是高等院校办学立足和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美术设计系在校企中心协助下,以就业与市场为导向,以深化人才培养方案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目的,依托与广东省皮具创意精英协会合作的社会实践大平台,整合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课堂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有机结合,深化校企合作力度和广度,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打造美术设计系特色专业新形象,培

养时代和社会竞争性专业人才。 1与行业协会协同创新,是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的关 键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美术设计系与广东省皮具创意精英协会的合作,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与我院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进行的。双方进行资源共享与整合,科学发展,和谐办学,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教学、科研与实践融为一体,创意呈现项目频现,合作共赢,校企合作平台稳固发展。 我校地处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这里有数千家皮具生产企业和规模的皮革皮具辅料市场,是国内外的皮具中心。我系与行业协会的合作是对高端产业链的一种探索,为狮岭的皮具产业的优化与开放提供了创意和技术,为地方主要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创意,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我系皮具设计方向学生通过在企业的顶岗实践,把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协同创新,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这也为我院现阶段加强内涵 建设,以质立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在广东省皮具创意精英协会的协助下,每年一度的意 大利皮具设计ARSARP 对我系学生政策开放,免费培训。在培训中学生与世界级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当今世界最前沿皮具设计知识和理念,学习到了在学校里涉及不到的知识,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课堂教学与技能培训有机结合,仅使学生理论知识更加坚固,实践动手和创意能力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学生创意作品频现,不仅在多项技能大赛中频频获奖,而且部分作品被协会成员企业加工生产后,直接投放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商业效益和商业价值。与协会的合作创新,不仅使我系与协会的优势资源得到整合与发展,也为我院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的发展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参考和发

高职院校十三五规划

高职院校十三五规划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精神,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我市职业教育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满足我市产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思路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我市经济发展建设目标,以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宗旨,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突出特色、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强活力,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逐步构建职业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劳动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各类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衔接、普职融通、升学和就业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加快职业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一是优化教育结构,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要把统筹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纳入考核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目标任务,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力争用3到5年时间使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基本相当。同时要有效衔接全市的中、高等职业教育,通过政策引导和校际合作,使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达到一定办学规模。

二是加强重点职业院校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市2所中等职业学校(凉城和前旗职业学校)要晋升为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察右中旗和化德职业学校)要晋升为国家级重点学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市高级技工学校、市民族艺术学校和商都职业学校)要进入全国中等职业特色学校行列。同时市技工学校要建成技师学院;市民族艺术学校要力争晋升成为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已建成为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的卓资职业学校要加强内涵建设,发挥其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我市2所高等职业院校(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和医专)要争创自治区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并向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目标奋斗。 三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各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要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在满足学生实训需求的同时对外承揽业务,实现实训基地的企业化运作。 从现在开始,要以高职院校和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为依托,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要求建设几个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以学生实习、社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和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多功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升职业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能力。乌兰察布职业学院要面向一、二产业高技能人才需求为主,重点建设以马铃薯、花卉园艺为主的种植基地,以肉牛肉羊为主的养殖基地,以及机电、

加强民办学校内涵建设重要性的初探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个案研究 ——潍坊海运学校刘永刚 摘要:民办教育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之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增加了教育资源总量,缓解了就学压力;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推动了教育体制改革,丰富了办学经验;加快了人才培养速度,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民办学校具有发展空间,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民办学校已整体上从规模扩张和以校园建设为主的初级阶段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坚持内涵发展,注重培植办学特色,重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民办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民办学校内涵建设 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民办学校教育发展的深入,学校内涵建设已成为众人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加强内涵建设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内涵建设当作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通过认真分析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和本人近几年的经验,我认为,民办中等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才能具备竞争的核心力量,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 其一,教育是良心事业,教育是育人工程。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在民办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提升自身形象、品质、公信力,使民校变成名校,已成为民办学校的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及老师都应该去深思的问题,而重视学校内涵建设就是最为直接的方法和途径。 学校内涵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德育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果一所民办培训机构没有内涵,这所机构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算是一所学校,只能算是一个企业。学校内涵文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征求意见稿2010年7月21日) 目录 一、基础与背景 (1) (一)主要成就 (1) (二)基本经验 (1) (三)存在问题 (1) (四)面临的新形势 (1)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2)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 (二)发展目标 (2) 三、主要任务 (3) (一)形成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高等职业教育格局 (3) (二)建立充满活力、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 (3) (三)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3) (四)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3) (五)构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评价体系 (4) (六)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4) (七)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4)

(八)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4) (九)营造政府统筹协调、行业企业责任共担、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环境 (4) 四、重点举措 (4) (一)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结构,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 (4) (二)以高职综合改革试验区为突破口,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区域政策环境4 (三)以示范院校建设为引领,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5) (四)实施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计划,探索“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 (5) (五)以“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培训为重点,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5) (六)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 (5) (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5) (八)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 (6) (九)搭建继续教育服务平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 (6) (十)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支援西部地区行动,促进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

xx特色xx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 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最新)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项目管理,保证“双高计划”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育部、财政部(简称两部)联合组织管理,地方(包括项目学校举办方,下同)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学校具体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最新) 第二章职责分工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最新)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 划” )项目管理,保证“双高计划”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育部、财政部(简称两部)联合组织管理,地方(包括项目学校举办方,下同)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学校具体实施。 第三条项目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最新)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 划” )项目管理,保证“双高计划”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

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育部、财政部(简称两部)联合组织管理,地方(包括项目学校举办方,下同)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学校具体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最新)动态管理,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重点支持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 划” )项目管理,保证“双高计划”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育部、财政部(简称两部)联合组织管理,地方(包括项目学校举办方,下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最新) 第四条“双高计划”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2019年启动第一轮建设。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重点支持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 划” )项目管理,保证“双高计划”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制定本办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最新) 第三条项目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学校内涵发展 长铺镇中心小学陈文丰校长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内驱力、生命力,是学校师生的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而产生的特殊的社会文化体系。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是学校精神风尚的物质反应。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能较好调节、激励师生的思想行为,培养良好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使校园人文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着力发展学校内涵,优化育人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历史文化建设,彰显和久深邃的传统公园 校园历史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师生创造、积淀并共同遵循的办学思想、价值观念、学校作风与传统、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和,以及体现上述内容的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一所学校没有历史文化,犹如鲜花缺少水份的滋养,就失去了发展的潜力,失去了生存的活力,更失去了精神与灵魂。校园历史文化既是一种历史积累,也是一种历史沉淀,更是一种历史绵延,具有强大的惯性,带有鲜明的学校特征和时代特征,是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文化成果。如何总结和创新学校的历史文化,如何继承和发扬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优秀传统和鲜明特色,是舒活学校发展脉络的重大工程。特 别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学校历史文化不断地被注入人的 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社会与生活的内容,其内涵更丰富,外延更

宽广,更体现了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开放性、包容性和继承性,更彰显了学校发展中源远流长的历史精髓和独具特色的博大情怀。 二、加强人文文化建设,构筑和融温馨的幸福家园 学校人文文化,是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是人文文化的灵魂——在分析学校办学传统、办学优势、挖掘学校文化内涵的同时,结合现代办学的总体趋势和要求,逐步提炼、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是人文文化的中心内容,是社会考察评价学校的基本着眼点;校训是人文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对全校师生进行训导、激励的信条和法典,具有至高的权威性。 学校的人文文化还体现在舆论宣传阵地。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收集、整理和陈列,呈现学校的艰苦创业的人文精神。积极挖掘学校自身的闪光点,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广大师生开拓奋进、敢为人先的风貌精神,使全校师生员工自然产生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进而形成学校人文景观。 三、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营造和润雅洁的书香花园 环境文化通过校园物质“环境”而存在。它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精神氛围,弥散在师生之中,以特有的形象向师生灌输着某种观念、思想和价值倾向,更以特有的形象符号感染着学生,有着强大的内在力和明确的导向性。 (一)、精心设计“物质”文化。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说话。”美的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

什么是高校内涵

什么是高校内涵? 高校怎样做才是内涵发展?对这些问题感到困惑并不奇怪,因为相关的政策文件大多只是提出了内涵发展的要求,但没有阐明什么是内涵,也没有指出内涵发展应当做什么。在相关的理论研究中,研究者大多只是总结了自“扩招”以来,我国高校在规模扩张、学科专业数量增长、校园扩大、基本建设扩建、师资队伍数量增加等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高校应转变发展方式,走内涵发展之路,但如何才能实现内涵发展却语焉不详。内涵发展不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需要理论研究做出明确的回答,更需要改革实践进行积极的探索。 一、高校发展内涵与内涵发展 内涵是逻辑学的一个概念,主要用于解释概念。概念可以从内涵和外延两个维度进行理解和阐释,内涵是内在的,外延是外在的,它们共同构成事物的性征和形态。就内涵而言,主要包括两层含意:第一,指事物的本质;第二,指事物的内容。就事物的概念而言,内涵既涉及事物的本质,又包含事物的内容。人们在概念解释的时候,有时分别从两方面去解释内涵,有时又将两方面结合起来解释事物内涵。具体选取什么方式,可根据要解释的概念及相关条件进行取舍。 高校发展有外延和内涵之别。实际上,在讨论高校发展时,除了外延发展、内涵发展两个概念外,经常使用的还有特色发展、高水平发展、转型发展等。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纵横交织,弄清楚这些关系,有助于准确把握高校发展内涵与内涵发展的含义。 (一)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 高校内涵发展在我国的提出有一定的背景。它是从高校办学实践提出来的,从与内涵相关的外延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是一种新的发展要求,主要针对高校发展的数量与质量要求的差异而言。简单地讲,外延发展主要指高校在数量上的增长,表现在招生规模、学科专业数量、校园面积、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教职工人数等的增长上。数量的增长会不会带来内涵发展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应该说,在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数量的增长并没有带来内涵发展,因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非常短缺,规模越扩大,不管是学校数量增加还是办学规模扩大,都会稀释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资源不增加的情况下,办学规模扩大将稀释高校的办学资源。由于学科专业的容量是有限的,扩大规模必须相应地增加学科专业数量。而学科专业水平的提高是需要积累的,新开办学科专业水平的提高往往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因此,新的学科专业数量越多,高校的办学资源,尤其是优质办学资源就越稀薄。所以,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不一定成正比,从这个角度讲,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具有一定的矛盾性。1999年“大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主要采取了外延发展的方式,增加高校数量,扩大办学规模,新建学科专业,扩大校园面积,扩建基础设施,引进新的教职员工,带来了高等教育井喷式的快速扩张,满足了数以千万计的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在规模扩张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高校发展必须发生转变。所以,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