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上册年末化学知识点复习:第七单元

初三上册年末化学知识点复习:第七单元

初三上册年末化学知识点复习:第七单元距离期末考试越来越近了,考前我们要系统全面地将这学期所学知识进行回忆。为了关心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这篇初三上册期末化学知识点复习以供大伙儿参考!

一、燃烧和灭火

1. 燃烧的条件

⑴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⑵可燃物燃烧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2)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3)用大量的水、沙、二氧化碳或氮气(液氮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均可灭火。

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⑴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刻内集合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⑵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3)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二、燃料和热量

1. 化石燃料:指的是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2. 煤的综合利用:

⑴煤的要紧成分是碳元素,还含有氢、氮、硫、氧等元素,煤是复杂的混合物。

⑵煤气的要紧成分为: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和其它气体。

(3)煤气中含有的一氧化碳气体有毒,煤气泄漏容易造成中毒和爆炸的危害。

3. 石油的综合利用:

⑴石油的要紧成分是碳元素和氢元素。石油是复杂的混合物。

⑵石油炼制的燃料要紧有:汽油、煤油和柴油。

(3)液化石油气的要紧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

4. 天然气:天然气和沼气的要紧成分是甲烷。海底可燃冰:CH4nH2O

5.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相伴能量的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

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阻碍

1. 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的污染要紧有:

①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氮等产生SO2、NO2等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②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

③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

2.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

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充分燃烧;

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③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3. 清洁燃料:

①乙醇汽油:是将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混合而成的新型汽车燃料。它的广泛使用可节约石油和减少污染,还能够促进农业生产。

②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但由于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目前还不能广泛使用。

4. 新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初三上册年末化学知识点复习:第七单元

初三上册年末化学知识点复习:第七单元距离期末考试越来越近了,考前我们要系统全面地将这学期所学知识进行回忆。为了关心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这篇初三上册期末化学知识点复习以供大伙儿参考! 一、燃烧和灭火 1. 燃烧的条件 ⑴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⑵可燃物燃烧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2)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3)用大量的水、沙、二氧化碳或氮气(液氮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均可灭火。 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⑴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刻内集合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⑵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3)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二、燃料和热量 1. 化石燃料:指的是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2. 煤的综合利用: ⑴煤的要紧成分是碳元素,还含有氢、氮、硫、氧等元素,煤是复杂的混合物。 ⑵煤气的要紧成分为: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和其它气体。 (3)煤气中含有的一氧化碳气体有毒,煤气泄漏容易造成中毒和爆炸的危害。

3. 石油的综合利用: ⑴石油的要紧成分是碳元素和氢元素。石油是复杂的混合物。 ⑵石油炼制的燃料要紧有:汽油、煤油和柴油。 (3)液化石油气的要紧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 4. 天然气:天然气和沼气的要紧成分是甲烷。海底可燃冰:CH4nH2O 5.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相伴能量的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 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阻碍 1. 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的污染要紧有: ①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氮等产生SO2、NO2等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②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 ③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 2.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 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充分燃烧; 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③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3. 清洁燃料: ①乙醇汽油:是将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混合而成的新型汽车燃料。它的广泛使用可节约石油和减少污染,还能够促进农业生产。 ②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但由于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目前还不能广泛使用。 4. 新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变化和组成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支 重要学科。在九年级上册的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化学的第七 单元,该单元主要介绍了一些重要的化学知识点。在本文中,我 将逐一解释这些知识点,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础知识。 第一个知识点是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发 生时所写的化学式,并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符号和系数 的组合来表示。方程式的左边表示反应物,右边表示生成物。例如,当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时,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₂ + O₂ → 2H₂O。在这个例子中,2H₂表示两个氢气分子, O₂表示一个氧气分子,2H₂O表示两个水分子。方程式中的系数 代表着物质的摩尔比例,所以在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 程式中,氢气和水的摩尔比例是1:2。 第二个知识点是化学反应中的各种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发生时,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主要包括热能的吸收和释放以及化学键的 形成和断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化 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当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而当温度下降,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

外,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也涉及到能量的变化,当化学键形成时,会释放能量;相反,当化学键断裂时,会吸收能量。 第三个知识点是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这个定律是化学 反应的基本原则之一,指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 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这个定律可以通过实验得到验证,将反应物放入封闭容器中 进行反应,最后得到的反应物的质量与初始质量相等。 第四个知识点是化学当量的概念。化学当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 相互反应的物质的摩尔比例。化学当量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化学方 程式中物质的系数来确定的。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当量可以通过 化学方程式的摩尔比例来确定,这个比例可以用来计算反应物和 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质量关系。 第五个知识点是溶液的浓度计算。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剂 中的相对量。在化学反应中,溶液的浓度是一个关键参数,可以 通过计算来确定。常用的描述溶液浓度的单位有质量百分比、摩 尔浓度和体积百分比等。在计算溶液的浓度时,需要根据实际情 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且要注意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是放热的,如物质的燃烧、镁与盐酸反应、中和反应等,这称为放热现象;有些反应是吸热的,如CO2在高温条件下与炭反应等,这称为吸热现象。 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 ⒈生活燃料的利用:如做饭、取暖等; ⒉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如发电、冶金、发射火箭等; ⒊爆炸产生的能量:如开山炸石等; ⒋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可维持体温供给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 二、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并且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 (1)煤中主要含碳元素。 (2)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CO、烟尘等。(SO2、NO2可导致酸雨) (3)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可以将煤干馏,即隔绝空气加强热(属于化学变化),使煤分解为焦炭、煤焦油、煤气等有用的物质。(干馏是化学变化) 2、石油——“工业的血液” (1)石油中主要含碳、氢元素。 (2)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将石油分馏,使石油中各成分分离。(分馏是物理变化) (4)由石油炼制的部分产品和主要用途: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 3、天然气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 (2)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3)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4)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甲烷燃烧会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 (5)在我国农村,使用沼气的好处如下: ①可以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 ②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③提高肥效。 (6)可燃冰:科学家们在海底发现了大量可燃冰,它是一种甲烷水合物,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 ◆可燃冰的优点:能量高、热值大,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可燃冰的缺点: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温室效 应。 4、使燃料充分燃烧 (1)方法 ①加大空气的量;②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实例:将块状的煤加工粉碎成煤粉,或者制成蜂窝煤等。 (2)燃料充分燃烧的意义: ①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放热多、节省能源);②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3)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 ①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②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三、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酸雨 煤燃烧时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1)来源:含硫煤的燃烧、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氮、硫的氧化物。 (2)酸雨形成的反应原理: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3)酸雨的危害: ①腐蚀大理石建筑、钢铁制品; ②污染江河湖海,使土壤酸化; ③影响水中动植物生长,破坏森林、农作物的生长。 ④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甚至使人死亡。 (4)防治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 酸雨的防治: ①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 ②减少含硫煤的使用或使用脱硫煤; ③改善汽车用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 ④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大力开发使用新燃料、新能源。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九年级上册

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九年级上册 一、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1.1化学反应时,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当反应物中的键能总和高于生成物中的键能总 和时,反应为吸热反应,吸收能量;当反应物中的键能总和低于生成 物中的键能总和时,反应为放热反应,释放能量。 1.2反应热(ΔH)是指在常压下,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能量。当ΔH为正值时,反应为吸热反应;当ΔH为负值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1.3活化能(EA)是指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所需的最小能量。 1.4反应速率与反应能垒 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化学反应中物质浓度的变化量。 反应能垒是指从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时所需的最小能量。 二、焓变与反应热

2.1反应焓变(ΔH)是指在定压下,反应可以从反应物状态转变为生成物状态的过程中,系统的焓(能)的变化量。 2.2反应热计算方法 2.2.1反应比例法: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例关系,计算反应物的反应热。 2.2.2空间平衡法:在空间平衡环境中,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热容和温度的变化,计算反应热。 2.2.3过剩热法:利用测量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过剩热的方法,计算反应热。 三、燃烧与能量释放 3.1燃料的分类:燃料分为化石燃料和非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非化石燃料包括生物质能、核能等。 3.2燃烧反应:燃料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燃料(烃类)+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3燃烧热:指燃料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

3.4发电厂:利用燃料的燃烧反应产生的能量,将其转换成电能。 四、化学反应与生活 4.1日常生活中,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与能量变化有关。例如,食物的消化、物质的燃烧等。 4.2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也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例如,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产生与能量变化有关。 4.3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还与化学工程和化学工业过程息息相关。例如,生产硝酸、合成氨等都需要大量的能量。 五、能量守恒定律与化学反应 5.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自发地产生或消失,只能转换形式。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5.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化学反应中,化学反应的能量(反应热)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六、化学反应速率与能量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附解析新)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 识点汇总(附解析新)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附解析新)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汇总精讲 [知识结构] 燃烧的定义 燃烧和灭火燃烧的条件(同时具备) 物理变化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燃爆炸定义

分类 料化学反应中放热反应 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 及煤煤的形成 煤的综合利用 其石油石油的形成化石燃料的利用石油的综合利用利天然气甲烷性质

甲烷燃烧 用甲烷燃烧化学方程式 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使用燃料对酸雨的成因 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危害 预防酸雨破坏的措施 汽车尾气 能源的利用实验室制取氢气

和开发新能源 [知识梳理] 一、燃烧与灭火 1、燃烧 (1)定义: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跟氧气充分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三者同时具备才可以燃烧。 (3)促进燃烧的方法: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燃烧分类:①充分燃烧:氧气充足;②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例如:(1)乙炔: 乙炔充分燃烧不充分燃烧 条件氧气充足氧气不充足 现象蓝色火焰、放热黄色火焰、放热、浓烈黑烟 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一氧化碳(或炭黑)、水 方程式 2C2H2+5O2 2H2O+4CO2 2C2H2+3O2 2H2O+4CO (2)碳:氧气充足,化学方程式:C+O2 CO2 ;

氧气不充足2C+O2 2CO;(CO中毒:与血红蛋白结合,失去运氧能力) 2、灭火 原理:破坏燃烧所需的条件,(只要破坏其中一个燃烧条件,就可灭火)。 方法:①隔绝氧气(如沙土覆盖); ②移走可燃物(如关闭煤气阀门); 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3、爆炸 (1)分类:①物理爆炸:如气球吹爆、爆胎、锅炉爆炸等;②化学爆炸:燃放鞭炮、甲烷爆炸等。

九年级上册化学七单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七单元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的学科,是自然科学 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九年级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化学的七 个单元,涵盖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化学反 应中能量的转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对大家复习复习有所帮助。 1.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是化学的基础,它关注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 观性质之间的关系。我们学习了原子和分子的概念,了解了元素 周期表的组成和元素的分类。在了解了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的周期 性规律后,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了解了化学键的概念,理解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 以及它们在化合物中的应用。 2.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是我们了解不同物质之间联系的重要途径。 我们学习了化学式的组成,深入了解了离子和离子之间的比例关系。了解了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及其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摩尔质量 和反应方程式,可以确定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此外,

我们还学习了化学元素的周期性和元素周期表,了解了元素的周 期性规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对于我们了解反应的过程和特性非常重要。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中的能量变化,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 反应。了解了反应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反应热的数值,可以判断反应的放热性或吸热性。此外,我们还学习了燃烧反应 和氧化还原反应,了解了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酸碱与溶液 酸碱与溶液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化学现象和物质。我们学 习了酸碱的定义和性质,了解了酸碱溶液的变色现象和pH值的测定。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概念,了解了溶解 度的影响因素和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通过了解酸碱反应和溶 液的相关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酸碱中和和溶液浓度 的计算。 5. 氧气与氢气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 1.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开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 B.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内焰上加热 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D.适当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B 解析:B A.燃料本身也可能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而含有水分子,正确; B.酒精灯外焰与氧气接触充分,燃烧充分温度高,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外焰上加热,选项错误; C.氧气浓度越大,燃料燃烧越充分,故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正确;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使燃烧更充分,所以减少炭黑的生成,正确。 故选:B。 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能燃烧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B 解析:B A、铜片上的红磷因未达到着火点,开始不燃烧。错误。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会燃烧。正确。 C、热水的作用有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错误。 D、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且与空气接触才可燃烧。错误。 故选B。 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 解析:B

九年级七单元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七单元化学知识点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在九年级的学习中占据着重要 地位。第七单元是九年级化学的关键单元之一,其中包括了许多 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九年级七单元化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 行介绍和论述。 一、物质的燃烧 物质的燃烧是化学中的基本现象之一。它指的是物质与氧气反 应产生火焰、光热以及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燃烧需要有燃料、氧 气和适当的着火温度。同时,燃烧过程还伴随着氧化反应的发生,物质中的元素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化物。 二、物质的酸碱性 物质的酸碱性是描述物质性质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九年级的学 习中,我们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以及酸碱中和反应。酸呈酸性, 可以使酸性指示剂变红;碱呈碱性,可以使酸性指示剂变蓝。酸 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会产生盐和水。

三、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用来分类、组织和展示各种元素的性质。在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并按照一定规律划分为不同的周期和族。我们能够通过周期表了解到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原子序数、原子量、化学符号以及其它性质等。 四、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描述工具。它由反应物、产物以及反应条件组成。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化学变化和摩尔比例关系。 五、物质的溶解性 物质的溶解性是指某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能否完全溶解的性质。在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溶解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

质与溶剂之间发生的一种物质混合过程。溶解性与溶质的种类、 温度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六、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涉及物质电荷的转移过程。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得到电子。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观察到电荷转移的现象,同时还可以判 断化合物的氧化数以及进行电子的平衡。 七、化学摩尔 化学摩尔是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数量的单位。摩尔的概念起源 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和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通过摩尔的概念,可 以方便地计算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在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摩尔与物质质量和物质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八、有机化学基础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B.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C.探究分子不断运动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 解析:A A、对比试验必须控制变量,变量唯一性,该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不能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符合题意; B、该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能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两只烧杯中的试剂没有接触,但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能探究分子不断运动,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选物质必须只消耗氧气,不生成气体,用红磷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都是催化剂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 解析:C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不一定是催化剂,还有可能是杂质,A错误。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是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如风能、潮汐能,B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正确。 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使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D错误。 故选:C。 3.“天鹊”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它以甲烷(CH4)和液氧为推进剂。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具有可燃性 B.它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C.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分子 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C 解析:C A、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说法正确; B、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可知,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C、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可知,一个甲烷分子含有4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说法错误; D、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说法正确; 故选C。 4.如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是 选项气体X水温/℃ A氮气45 B氧气10 C空气80 D二氧化碳100 A.A B.B C.C D.D C

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九年级

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贯穿着 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第七单元是一个重 要的环节,主要内容包括离子的成分、电解质溶液的电离情况、 酸和碱的理论、中和反应以及制备与性质的关系等。本文将对这 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一、离子的成分 离子是指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根据离子的正负 电荷不同,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的原子 或原子团,如Na+、Cu2+;阴离子是得到了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如Cl-、SO42-。离子化反应是指化合物中的化学键断裂并生成离 子的过程。 二、电解质溶液的电离情况

电解质是指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物质。其根据在水溶液中的电 离情况,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 全电离,生成大量的离子,如HCl、NaOH;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 中只部分电离,生成少量的离子,如CH3COOH。 三、酸和碱的理论 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的物质,而碱是指能够产生OH-离子 的物质。根据酸的强弱程度,可以分为强酸和弱酸;根据碱的强 弱程度,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而常见 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四、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 过程。中和反应符合质子传递理论,即氢离子(H+)的转移。在 中和反应中,酸的H+和碱的OH-结合生成水,同时生成盐。例如:HCl + NaOH → NaCl + H2O。 五、制备与性质的关系

在化学中,制备的方法和条件会直接影响到物质的性质。如制备氯气的两种常用方法:一是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二是通过氢氯酸和高锰酸钾的反应制取。两种方法制备的氯气的性质相同,但前者不带有铁离子,后者带有铁离子。 结语 通过对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对离子成分、电解质溶液的电离情况、酸和碱的理论、中和反应以及制备与性质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化学是一门深奥而有趣的学科,我们需要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践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 概念:可燃物及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放热的猛烈 的氧化反应。 2, 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 燃烧的条件确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 灭火的原理:(1)消退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 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 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 油, 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 档案, 珍贵设备, 精密仪 器等处的失火 4,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及浓盐酸快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一, 化石燃料 ①包括煤, 石油, 自然气(都是混合物) ②是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困难变化而形成的 ③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④合理开采,综合利用,节约运用 1, 煤 ①称为“工业的粮食” ②组成:主要含碳元素,还含少量的氢, 氮, 氧, 硫等元素 ③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发生化学变化,得到焦炭(冶炼金属), 煤焦油(化工原料), 煤气(主要含氢气, 一氧化碳, 甲烷),用作燃料;煤气泄漏,会使人中毒,有可能发生爆炸)

④煤燃烧会产生SO2, NO2等,会形成酸雨 2, 石油 ①称为“工业的血液” ②从油井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原油,它不是产品 ③组成:主要含碳, 氢元素 ④炼制原理:利用石油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蒸馏使之分别(此分别过程是物理变化) ⑤石油各产品:汽油, 煤油, 柴油(作燃料);沥青(筑路);石蜡(作蜡烛)等 3, 自然气 (1), 有石油的地方一般有自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有机物 A, 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 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B, 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CH4+2O2 CO2+ 2H2O (发出蓝色火焰) 留意:1点燃甲烷前要检验纯度 (2), 检验某可燃物是否含碳, 氢元素的方法:点燃,在可燃物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证明含有氢元素;把烧杯快速倒过来,马上注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证明含有碳元素。(假如某可燃物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只能证明肯定含碳, 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3), 鉴别氢气, 一氧化碳, 甲烷:检验燃烧的产物(导出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看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雾现象;把烧杯快速倒过来,马上注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 (4),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把秸秆, 杂草, 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就可产生甲烷。在农村,沼气可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和改善环境卫生 (5), 可燃冰:埋藏于海底,可以燃烧,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储量是化石燃料总和的两倍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 第七单元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各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1、燃烧的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2、灭火器: 1)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2)干粉灭火器: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失火。 3)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3、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4、甲烷,由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沼气池里发酵而来,也叫沼气。 5、甲烷密度小于空气,极难溶于水,无色无味气体,火焰蓝色,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甲烷燃烧化学式: 6、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7、乙醇,俗名酒精,高粱、玉米和薯类等经过发酵、蒸馏而得,属于可再生资源。 8、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9、氢气被认为是最清洁的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0、氢气是理想燃料,资源丰富、发热量高、无污染。 11、缓慢氧化————自燃 氧化反应 (放热) (化学变化)剧烈氧化(发光)———— 12、人的呼吸中包含缓慢氧化。 13、鉴别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氮气和空气其中气体。 能燃烧的气体————有水珠生成(无水珠生成C)————出现浑浊(A)、无浑浊(B) ————使火焰熄灭的气体————出现浑浊D、无浑浊E 木条火焰无明显变化F 木条火焰更加旺盛G A是甲烷、B是氢气、C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E是氮气、F是空气、G是氧气。 14、能形成酸雨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化学是进入初中阶段新接触的一门学科,面对新课程,九年级的学生要认真对待,将每个单元的知识点都弄明白。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 燃烧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 、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2) 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 ② 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备知识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七单元知识点复习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学案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与缓慢氧化、自燃的共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是:反应速率、反应现象不同 2、燃烧的条件:(1)有可燃物(2)与空气或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中的燃烧3.广义的燃烧指的是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例:Mg在CO 2 生成氧化镁和碳。请写出上述化学反应式:。 二.灭火的大原理和方法 1.灭火的大原理和方法 灭火的大原理是:破坏燃烧条件。(任意一个就行)。具体方法有: (1)清除可燃物;(2)隔绝空气和氧气(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注意不能降低着火点) 2 3 的方法和灭火器材降火扑灭;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可能,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匍匐前进逃离着火区。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属于化学变化。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等),可燃性粉尘(如煤粉、面粉、棉尘等)和空气混合遇到明火,极容易发生爆炸。因此,在加油站,油库,面粉厂,煤矿、纺织厂周围一定要有严禁烟火和注意通风的标识。爆炸也有物理爆炸,如:汽车轮胎爆炸,锅炉爆炸…… 2.燃烧现象:不同的物质燃烧现象不同,它除了与可燃物自身性质有关,还取决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氧气的浓度。(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两点外因) 3.易燃物:指的是易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液体(如酒精,汽油等液体有机物),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如镁粉、硫磺、白磷、钾、钠等)。4.易爆物:指的是受热或受到撞击时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KClO3、KMnO4、NH4NO3、KNO3 等。 四、化石燃料 1.煤、石油、天然气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都是混合物。人们常把煤称为“黑色的金子”和“工业的粮食”;把石油称为工业的“血液”。 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 第 7 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行) (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需除掉燃烧条件的随意一个即可) ( 1)除掉可燃物(2)间隔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3、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惹起爆炸。全 部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杂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杂物、均为不行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 SO2、NO2(惹起酸雨)、 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 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洁净的能源。 沼气、瓦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 物理性质 : 无色 , 无味的气体 , 密度比空气小 , 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CH+2O点燃CO+2HO (发出蓝色火焰) 42 2、乙醇 ( 俗称:酒精,化学式 :C2H5 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CHOH + 3O点燃2CO+3HO 2522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可以用工业酒精配制 酒! 乙醇汽油:长处(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如全部的燃烧;⑵ 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 能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长处: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批低价的制取氢气?②如何安全地运输、储存氢气? 自我综合议论(七 ) 1 / 4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易错知识点总结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易错知识点总结 单选题 1、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A.减少酒精的挥发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分析:可燃物燃烧条件:物质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增大了酒精的挥发,故A不正确;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变,故B不正确; C、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能改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C不正确; D、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能改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以增大酒精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剧烈,故D正确。故选D。 2、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下列不属于石油炼制得 到的产品是 A.煤焦油B.汽油C.柴油D.液化石油气 答案:A 利用石油中各物质沸点的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柴油、煤油、液化石油气等,煤焦油是将煤隔绝空 气加强热,使煤分解而成的。

故选A。 3、装运汽油或乙醇的运输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为 A.B. C.D. 答案:C A、易燃固体是指容易燃烧的固体物质,例如钠、钾等碱金属,汽油或乙醇是液体,不符合题意; B、有毒品是指对动植物发生中毒、死亡反应的化学品,汽油或乙醇不是有毒品,不符合题意; C、易燃液体是指容易燃烧的液体物质,汽油或乙醇常温下为液态,又容易燃烧,属于易燃液体,符合题意; D、腐蚀品指的是有腐蚀性的物质,比如浓硫酸、浓硝酸等,汽油或乙醇没有腐蚀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A.导电性B.腐蚀性C.不助燃D.沸点高 答案:C A、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电器灭火,说明不导电,错误; B、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说明没有腐蚀性,错误;

九年级化学分章复习(含知识点总结和测试题及答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考点梳理] 考点1 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⒈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⑴可燃物;⑵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⒉着火点: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⒈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 ⑴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⑵隔绝氧气(或空气) ⑶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⒉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 ⑴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 ⑵干粉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⑶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考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爆炸越危险。 ⒉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发生爆炸。 ⒊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参看课本P129) 考点4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⒈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⑴煤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 ⑵煤燃烧放出的热量,主要是碳元素和氧元素反应放出的。 ⑶煤的综合利用 ⑷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化学变化,可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有: ①焦炭:冶金、炼铁等 ②煤焦油:提炼化工原料 ③煤气:气体燃料。它的有效成分有H2、CO等。 ⒉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⑴石油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碳、氢元素。 ⑵石油的炼制:石油经分馏——物理变化,能得到各种不同的产品。如:液化石油气。 ⒊天然气(俗名沼气、坑气) ⑴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⑵甲烷的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H4 + 2H2O ①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甲烷的纯度。 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水珠生成,若有水珠生成证明可燃物中含有氢元素;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碳元素。(也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有石灰水的烧杯)。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 单选题 1、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答案:D A、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手帕不可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接触不到氧气,棉手帕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棉手帕被酒精浸湿、导致着火点升高,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会被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化学观念”是从化学视角对物质世界的总体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物质不可能再细分B.化学物质由元素组成 C.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D.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 答案:A A、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学物质由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以决定物质的用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因为化学变化实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重连,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需要释放能量,所以会有能量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3、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答案:D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这是正确的做法,故A正确; 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用适当措施,故B正确;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这是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