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德琢玉”德育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九德琢玉”德育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九德琢玉”德育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

摘要:南宁市第九中学立足校情和校园特色文化,以五育并举理念为指导,

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特点和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在《中小学德育大纲》的指导下,从学生兴趣、需要、社会热点等问题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的德育资源,构建适用于对本校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品质教育的《九德琢玉》德育校本

课程体系,让学生在体验活动式的课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九德琢玉;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引言:南宁市第九中学地处南宁市老城区中心,学校结合六十年办学历史的

文化积淀,从春秋《管子·水地》、战国《礼记·学记》提炼出“九德琢玉”德

育文化,并赋予德育文化新的内涵——致力培养学生“仁爱、正义、礼仪、宽容、智慧、诚信、善良、勇敢、纯洁”等九种美德。学校“九德琢玉”德育特色文化

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在“五育并举理念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

培养学生“成人成材”的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新突破和学校办

学质量再提升。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学校德育顶层设计

开展校本研究,加强课程的实施其本质就是始终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

校基本功,创树了“九德琢玉”党建品牌,以党建统领各项工作,不断完善党组

织的阵地建设,把党建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

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领航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形成了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支敬业、爱生、严谨、笃学的师资队伍。同时,学校组织相应的创建机构,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

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为具体目标,以教材的处理与开发、活动的设计与实践、资

源的挖掘与整合为抓手,努力构建以思想品德教育为本、以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校

本德育课程体系,在全校范围内实施“九德琢玉”校本德育课程,站稳课堂育人

主阵地。

二、依托校本平台,构建德育校本课程体系

1. 以学情为基点,设定不同德育目标。学校加强顶层设计,深挖“九德”

内涵,依托原有的党建案例德育教育平台,构建“九德琢玉”德育课程体系,将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该课程的精神内核,并将此精神内核融入各学科的学

习教育之中,实现了思想上的跨学科融合,形成初一、高一年级开展“习惯教育”,初二、高二年级开展“责任教育”,初三、高三年级开展“理想教育”

的分段目标体系。使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具体化、精细化,真正促进学生核心

素养的全面、个性发展,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

根本性问题。

2.以课程融合为手段,帮助学生品德完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主阵

地在课堂。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主渠道育人作用,注重学校特色文化与课堂育德相

整合,从内容、方式、思想三个维度,将道德与法治、语文、音乐、美术、科学、综合实践、信息与技术等多学科进行“融合发展、共建共享”,构建了涵盖年级

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品德完善的“入学教育课程、艺体特色、生涯规划、入团课

程等,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和提升核心素养。

3.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品德内化。根据“做中学”理念,良好品德就是

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中,逐步达成。因此,学校遵循

学生的认知规律,着重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促进学生良

好品德形成。我们通过设计、设置节日体验课程、志愿服务课程、劳动体验课程、军训体验课程等德育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实际锻炼、切身感受,形成

良好的道德品质。

近年来,学校编撰了《九德琢玉读本》、《九德琢玉:琢玉篇(班会教案集》、《九德琢玉:立品篇(主题体验活动系列)》《九德琢玉:润德篇(特色

课程)》、《九德之星》等系列读本,使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

实践紧密融合,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和提升核心素养,形成良好品德。

三、开展校本研究,保障德育校本课程实施

1.学校为推进德育校本的顺利实施,加强培训,统一认识,使广大教职工明

确实施德育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让教职工知道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施开展学

科育德的要求,熟练掌握实施学科育德的方法,积极在课堂教学加以实施,并利

用具有特色课程,如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生涯规划指导等,以

及研究性学习、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等,从而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培养学

生核心素养。

2.以科研为导向,积极鼓励教师申报微型课题,促进教师以“问题—计划—

行动—反思”的方式,做到合理筹划,做到“时间有保障,教师有保障,活动有

保障”,推动学校德育校本课程实施。

四、完善软硬件设施,促进德育校本课程开展

1.扎实推进校园“精品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学校以“九德琢玉”为建

设主题,充分利用空间,打造校园“六景”(九德琢玉池、奋进校标、幸福里、

清风园花瀑、求索石、校史馆),完善德育特色示范基地。通过优化空间,为该

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场地、资源的支持。

2.构建多元科学评价体系,引导正确教学方向。学校坚持“五育”并举,突

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等方面。利用升旗仪式、晨会、主题班会、团课等阵地,结合各年龄段学生的教育要求,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五育”教育。建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家校联合,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通过校园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到校参观、听课、交流,促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

育进一步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结语:学校在建设与实施德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以课程构建为核心,结合“九德琢玉”的德育特色,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围绕“校本特色做、按指南

纲要做、聚焦课堂领域做、用好活动阵地做、发挥资源优势做、紧跟时事时令做、集中专题活动做、对照评价体系做、把握苗头契机做”,构建了适合本校的德育

课程体系,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渗透“九德琢玉”德育育人内涵,兼顾多层面

育德内涵开发,与“九德琢玉”德育校园文化内涵地有效衔接,最终形成德育特色校本课程,形成有效的育人机制,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让每一位学生成为美玉,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香兰.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4):25

[2]叶飞,檀传宝.改革开放30年德育理论发展脉络探析[J].教育研

究.2009(01):66

[3]班建武,檀传宝.改革开放30年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变迁与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8(24):88

[4]冯婉桢,檀传宝.改革开放30年的中小学德育政策[J].中国教育学

刊.2008(12):129

[5]孙国友,黄孙庆.改革开放之德育研究三十年:进展与趋势[J].基础教育研究.2008(11):166

[6]周凤林.学校德育顶层设计18问[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7]班建武.学校德育问题诊断的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九德琢玉”德育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九德琢玉”德育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 施 摘要:南宁市第九中学立足校情和校园特色文化,以五育并举理念为指导, 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特点和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在《中小学德育大纲》的指导下,从学生兴趣、需要、社会热点等问题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的德育资源,构建适用于对本校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品质教育的《九德琢玉》德育校本 课程体系,让学生在体验活动式的课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九德琢玉;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引言:南宁市第九中学地处南宁市老城区中心,学校结合六十年办学历史的 文化积淀,从春秋《管子·水地》、战国《礼记·学记》提炼出“九德琢玉”德 育文化,并赋予德育文化新的内涵——致力培养学生“仁爱、正义、礼仪、宽容、智慧、诚信、善良、勇敢、纯洁”等九种美德。学校“九德琢玉”德育特色文化 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在“五育并举理念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 培养学生“成人成材”的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新突破和学校办 学质量再提升。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学校德育顶层设计 开展校本研究,加强课程的实施其本质就是始终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 校基本功,创树了“九德琢玉”党建品牌,以党建统领各项工作,不断完善党组 织的阵地建设,把党建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 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领航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形成了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支敬业、爱生、严谨、笃学的师资队伍。同时,学校组织相应的创建机构,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 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为具体目标,以教材的处理与开发、活动的设计与实践、资 源的挖掘与整合为抓手,努力构建以思想品德教育为本、以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校

德育校本课程

德育校本课程 ___活动校本课程建设 我校开展的《小学德育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立足于学校实际,以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基础,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我们以传统蒙学经典《弟子规》为媒体素材,将中华传统文化应用于小学生的德行培养,以中华传统美德开启孩子心灵,修正其行为,教会他们正确地对人、对事、对物、对己,加快学校特色建设步伐,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解决的核心问题 通过开发德育活动校本课程,构建校本课程体系,购买能够体现学校德育特色并与之相配套的校本教材,并运用于德育活动校本课程中。我们为学生诵读研究《弟子规》提供教材读本,填补了我校没有自己的校本课程的空白,增强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实效性,促进学生良好德行的养成。 二、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确立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原则 我们确立了适应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原则,以保证校本课程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二)运用经典《弟子规》教材实施了“弟子规”德育活动校本课程 1.在研究时空的延伸中进行德育活动校本课程的拓展实践。 我们在认真开展德育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同时,以德育活动实践来充实学生的课外闲暇时间,让学生自主合作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德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学生的研究时空得到了延伸,校本课程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2.开展了德育活动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综合实践课”相融 合的实践探索

我们将每周一课时的校本课时间作为“弟子规”德育活动校 本课程的实施时间,主要由班主任教师和辅导员承担。各学科教师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根据校本课程实施的需要,将德育活动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的课时相融合,以保证德育活动校本课程的实施。同时,我们将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入“综 合实践课”的研究中,开展实践活动。这样,德育活动校本课 程与国家课程“综合实践课”的融合,增强了校本课程的实效性。 3.诵读中熏陶、感悟。 我们充分利用每周的校本课时间实施德育活动课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研究诵读《弟子规》直至熟读成诵。让孩子们从中感悟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 场馆是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收集、保存和陈列,为全体社会公众提供教育、欣赏、研究等目的的公益性社会文化机构。基于场馆资源的学校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其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相比,优势在哪?本文将从其优势入手,进而介绍馆校合作下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以期为馆校合作下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提供参考。 一、基于场馆资源的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 (一)场馆丰富的德育文物资源可对学校德育内容进行有效补充场馆具有丰富的德育文物资源。它收藏了一个地区不同时期当地人民所遗留的文物,这些文物见证了这个地区历史上的兴衰成败,反映了这个地区的风云事件与伟大变革,是学生研究、理解家乡文明与传统文化的主要资源,也是培养学生家乡认同感和自豪感、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革命精神的主要媒介。这些文物资源包括青铜、书画、碑文、瓷器、石器、佛像、革命先烈遗物等,它们时间跨度大,地域性显著,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也是德育课程最具说服力的帮手。如,学生在教材中了解到革命先烈的故事后,辅之以博物馆革命先烈的真实书信、日记等,可进一步增进学生对伟大革命精神的认同。从这个角度来看,博物馆直观形象、生活化的德育文物资源能有效弥补学校德育抽象化、符号化教学内容的不足。 (二)场馆多样化的德育活动资源有利于体验式教学的开展当前,一些学校的德育课程实践往往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知识性教学为主,虽然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即道德相关的知识和原理,而忽视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道德行为的培养。然而,这对于道德实践而言是远远不够的。体验式教学通过具身体验让学

生产生情感,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产生相应行动。场馆内丰富的藏品、展览和现代化设备可以用来设计多样的德育活动,以实现体验式德育教学。如,教师可根据真实历史资料将革命英雄事迹创编成情景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领悟革命英雄的伟大精神和爱国情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利用场馆的现代化技术设备设计动手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与展品进行“互动”,鼓励其情感的自由表达。 (三)场馆独特的道具资源可增强德育课程的趣味性场馆内还有大量德育道具资源,具体包括图片、文字、影音资料等。场馆道具资源是除场馆文物资源外最直观的德育资源,也是仅次于文物资源外利用率极高的博物馆德育资源。大部分教师也会在德育课堂中运用图片、影音、文字等辅助教学,然而,这些图片展板和影像资料受制于沉闷的德育课堂空间与封闭的德育环境,在德育课堂上效果甚微,收获不大。但当教师将教学的场所移步到场馆,配合场馆自由开放式的教学空间,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场馆借助高科技将声音、图片和影像结合在一起,相得映彰,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带给学生前所未有的震撼,在加深记忆的同时又如同看电影一般新奇有趣,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校德育教材平白直述的枯燥性。 二、基于场馆资源的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一)选定课程主题课程主题需融合学校教材与场馆的共同教育内容。下文将以XX博物院和Y学校合作开发设计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校本课程为例,探讨基于场馆资源的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教师在教授《品德与社会》(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时发现,XX博物院立足于“晋魂陈列”,通过场景模拟、学习单、教育资源包、动手体验活动、线上动画视频等综合手段,将晋文化生动地展现给学生,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家乡历史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实现林场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方法措施: 1、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计划 我们将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计划,确保课程内容全面、有序、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2、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 我们将加强教师的培训和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让教师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 我们将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有更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加强家校合作 我们将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家校合作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以上方法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林场小学德育校本课程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成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1.调动教师积极性,参与课程开发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程开发。这样可以促进校本课程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需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 2.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实现资源校本化 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校本化,我们需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这样可以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资源的整合和管理,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3.认真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这样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课程开发工作,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4.构建和谐团队,实现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为了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我们需要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这样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提高课程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5.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为了实现校本课程开设计划,我们需要发掘学校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在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新的亮点。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日常生活中做人、安全、法制、交通、惯的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为契机,进行合理开发与研究。此外,我们还应该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使之成为学校开展生活教育的重要载体。最后,我们还应该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好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构建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工作任务。本方案是根据省市区等上级教育部门关于“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指导精神,结合本校教育工作实际制定的。 一、工作目标 本工作方案的目标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符合本校教育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具体地,我们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中,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 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新机制。同时,我们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完整的德育工作新体系。最

终目的是着力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公民素养,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务 一)着力构建德育工作新格局 我们将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现“知识传授”和“立 德树人”的有机统一,全面构建学校德育工作新机制。具体而言,我们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规范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制定管理办法,开展对教师的管理和考核,构建全面系统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我们将切实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建设好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体系。同时,我们将创新工作方法,拓展丰富教育内容,制定教师考核、学生评价的工作制度和评价体系,将德育工作覆盖到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 二)积极打造“四位一体”德育课程体系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共五篇1(2469)字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利用我校国家级课题《学校文明礼仪普及教育与提高学生素质》的研究成果,全面推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真正突出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切实改变目前师生存在的一些言行不文明、仪表不端正的不良行为习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中学生文明礼仪素质,提升华杰双语学校师生的文明形象,建设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现制定我校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二、活动意义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文明礼仪教育以满足学校需要为切入点,以服务学生主体健康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教育作用,遵从德育教育从认知、自觉规范到行为自律的教育过陈,积极开展德育实践,对于学校文明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活动内容 在我校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相处”,教学生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培养学生具有高雅、得体、大方、文明的涵养,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我们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贯穿于整个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一)学习礼仪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自学我校的《文

明礼仪行为规范》校本课程,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二)实践礼仪 让每个学生都广泛参与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来,在参与和体验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各班级开展系列活动,促进礼仪学习,评选文明礼仪标兵。 (三)展示礼仪 通过开展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讲身边发生的礼仪故事,评选班级各项“礼仪之星”活动,展现学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 (四)宣传礼仪 通过校本课程培训文明礼仪宣传员,面向家庭、社会进行社会礼仪知识的宣传,营造手拉手、共创文明校园的良好氛围。 四、活动安排: 以校园礼仪为重要内容,以校本课程为线索,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为重点,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师长;主动问好;把纸屑扔进垃圾桶;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等方面的礼仪行为。我校要依托学校文化建设的平台,策划、养成、固化学校文明礼仪,使学生逐步养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文明礼仪规范。 第一阶段(10月份):学习礼仪知识,向不文明行为告别 1、各班组织开展“学礼仪、讲美德,做文明学生”主题班团会,进行大讨论,有计划开好校本课程。 2、开展“读百家箴言,摘礼仪佳句”的读书活动。组织学生网上或书报杂志等收集相关资料,各班整理并编写出校本课程学习体会。 3、年级组织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和表彰。 4、举行“校园不文明行为图片展” 5、举行“中华传统美德”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教育,从文明的意识上对学生进行根本性的渗透。 6、全校各班举行“文明承诺一句话”活动,全校师生针对文明行为的某个方面,做出自己的承诺,写下来在全班公布,

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工作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和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德育重点工作和学校中心工作,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主线,以深化精细化管理为杠杆,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案、新路径,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扎实有效地推进学校德育目标管理工作。 二、管理目标 (一)常规管理目标 1.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建立健全德育管理和评价制度; 2.落实学生一日常规,抓好班级常规,结合班级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 3.以活动为抓手,着力做好文明礼仪、理想信念、初高中衔接、青春期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工作,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系列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4.制定年级常规管理目标。高一年级以“适应教育”为支点,以“规范行为”为目标,通过入学教育、军训会操,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高二以“理想教育”为支点,以“健全人格”为目标,扎实踏实每一步,立足过程找方法,坚持恒心铸实力;高三年级以“埋头苦干、稳步提升”为方向,静心学习,潜心学习、深度学习,为高考奠定基础。

(二)队伍建设目标 1.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培训,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班主任队伍; 2.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逐步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 3.加强班团干部和学生会队伍建设,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水平。 (三)德育创新目标 1.创新班主任管理模式,促进德育主题班会建设,继续深化德育干部进课堂活动; 2.进一步优化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德育网络; 3.完善德育评价考核制度,促进德育科研健康、有序发展; 4.发挥榜样引领作用:通过完善一日督查记录分析情况,拟添加以班级为单位的每日2-3个亮点记录,以图片为宣传途径。 5.德育处开展德育项目管理形式,为级部开展活动提供服务,提高效率。 三、德育工作思路 (一)确立一种意识:立德树人。 (二)搞好三个结合:主题教育与常规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级部管理与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 (三)落实六种工作方法:榜样示范、说理疏导、实践教育、情境熏陶、心理辅导、规范约束。 (四)突出一条底线:以师生安全为工作落实底线。 四、主要工作措施

学校特色德育实施方案(通用12篇)

学校特色德育实施方案(通用12篇) 学校特色德育实施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为配合学校德育工作,结合三月份德育教育纪念日,扎实做好我校少先队员思想道德教育。特制定本次主题活动方案,以便各中队认真开展主题教育,落实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养成教育。 二、活动时间: 9月1日——7月30日 三、活动对象: 全体少先队员 四、活动预期目标: 1、通过国旗下讲话、晨会和班队活动课,让全体少先队员清楚知道“三月份德育教育纪念日”,并能说出相关主题教育日的意义; 2、各中队辅导员结合各年段活动要求,认真制定班级活动计划或主题教育计划,总结阶段按照要求评选优秀少先队员、撰写活动总结; 3、全体少先队员了解“雷锋”和“赖宁”的事迹,在10月26日结合国旗下讲话对“安全”有更深刻的了解。 4、活动结束评选出“学雷锋‘好少年’”16名、“感恩少年”16名、“优秀中队”若干。 五、活动内容:

1、教育主题:“弘扬雷锋精神,争做少年雷锋” 让全体少先队员再次认识“雷锋”——这个中国大地上出现的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人物。尽管经历了许许多多不平凡的岁月,但雷锋精神却像一切属于时代、属于人民的美好事物一样,始终珍藏在我们心底。引导少先队员抵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对自己的消极影响。 2、教育主题:“知恩感恩,懂回报” 通过校园感恩活动,在妇女节到来之际,让队员为自己的妈妈、外婆、奶奶、女教师等送上最特别的节日祝福,献上一份最诚挚的爱,旨在让队员们学会感恩、学会关爱,用真情和行动回报母亲、回报长辈,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和难得的真情与亲情! 3、教育主题:“学会自护自救,幸福快乐成长” 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自护自救知识,提高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让每位少先队员能幸福快乐的成长,保证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六、活动准备: 利用网络搜集相关教育资源(图片、视频等)、主题国旗下讲话、各中队活动计划制定。 七、活动具体要求及安排: (一)、教育主题:“弘扬雷锋精神,争做少年雷锋” 1、在3月5日进行主题国旗下讲话,为组织召开“学雷锋”动发动宣传。 2、利用晨会课、班队课,讲讲“雷锋的故事”、背背“雷锋的名言”、读读“雷锋的日记”,论论“雷锋的精神”

年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6篇

年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6篇 年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加深对传统优秀文化的 理解,增进学识修养,提高写字技能为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 祖国文字,并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1)首先,要想写好字就一定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坐着写字的时候,身子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 向前,不要歪斜;两臀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双脚要自然放平,踏稳,不要交 叉或踮脚尖。 (2)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但跟写字有密切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 所以一定要格外重视,并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 2、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 3、了解古代书法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4、对学生的书写提出严格的要求:“规范端正、整洁美观” 5、学习简单的章法布局,尝试完整作品的书写。 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1、七年级教学内容安排 四、书法校本课程中书写训练的要求 任课教师以校本教材为教学内容,除了落实备课、讲课的环节外,还要重视 书写中的训练事项,教学每周一课时,每周完成作业两页纸,平时作业可以参照

语文同步训练酌情布置,要落实好每天一练。 五、教学措施 为了体现学生一个事情的书法学习程度和训练结果,在校内外可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书法比赛,书法服务活动,如现场书法比赛、书法作品展览,开辟班级写字园地、校园书法宣传栏等等。再就是让他们抄写专栏、办手抄报等,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是一些书法素质好、水平高的学生一展才华,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优良品质。 六、书法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安排 20xx年9月: 1、安排课程表,确定分担班级,明确教学要求 2、制定教学总体计划(学年)和各班的具体计划(学期) 3、公开讲授研究课(王景、汪建斌) 4、组织天河中学第五届硬笔书法比赛 5、制定毛笔书法兴趣小组教学活动方案 6、迎接市级课题的开题评估 20xx年10月: 开展书法课题研究中“教育观察方法”专题研讨活动 20xx年11月: 开展天河中学第二轮书法教育专题教学活动 书法专业课:王景、余国鸿、汪建斌、段诗文 书法文化课:胡俊玲、占才勇、彭正军 书法活动课:张勇、叶大俊、王新春 20xx年12月:

校本课程建设与研究的实施方案

汤坑中学校本课程建设与研究的实施方案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课题的知识经济时代,因此,二十一世纪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但是,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一种“维持性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无法承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任。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我校根据党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结合学生兴趣,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新学年,我校将继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生理、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效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为当地经济建设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目标 1、总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2、具体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

最新版)学校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三篇

最新版)学校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三篇 学校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指示精神,根据相关文件通知,统筹推进思政课、道德与法治和各学科的思政教育,不断增强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方案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指导思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棒人,办好满意的教育,建让社会认可、家长放心的特色学校。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方案旨在建立全面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努力形成“思政课程一一课程思政—一德育思政一一文化思政”四位一体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教学格局。 二)具体目标 1.坚持以思政课堂为主阵地,加强理论教育。用思想铸魂育人,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工作创新发展、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当好学生引路人,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2.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育人体系。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深度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育人体系,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新格局,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棒人。

3.继续深化德育教育,加强主题教育活动。根据我校确定的“道德铸魂、规范奠基、文化提升、体艺增色”的育人策略,开发弘扬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德育校本课程,发挥课程德育功能的重要手段。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对校园文化建设作出统部署,突出思政特色,使学校文化成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三、实施范围 从2022年11月起,我校各部门、各处室、各学科按照“思政课程一一课程思政一一德育思政一一文化思政”四位一体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教学格局全员覆盖,各部门配合,所有学科参与,逐步推进。 四、领导机构 组长:XXX 副组长:XX

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3篇

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3篇 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1 一、背景 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发展,以及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多年来坚持“科研兴校”与“特色办学”相结合,依据国家课程实施计划和学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走绿色办学之路”的办学宗旨,结合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二、目标 总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坚持创建“科研兴校”与“特色办校”相结合,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灵魂,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 具体目标: 1、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努力将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

化,初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系列。 2、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新的*台 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主动发展是学校课程的目标之一。我们计划通过开设丰富而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为每个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培养。 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 基于学校的区域优势与自身实际,突出文化特色,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专业潜能。 三、校本课程设置内容 详见附件: 四、校本课程实施流程 (1)选课 教务处在学期开学前两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及相关任课教师,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为了便于统筹安排,允许每位学生选报两个课程项目,分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教务处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规定凡校本课程选修学生人数不足30人的暂不开设。 (2)排课 校本课程应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一样统筹兼顾排课,纳入总课表。一般每周一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开学初下发到每个班级及同学。并公布授课教师、学习教室等。

2023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三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 一、研究对象,问题来源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____《____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____》(中央七号文件)和《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水平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学校当前体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跳绳项目所需器材简单、活动所需场地小,活动时间地点都可因人而异,适宜于所有的孩子参与;其次,跳绳类项目在我校具有优良的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三,也是最主要的,跳绳可以最便捷地提升学生的体质,辅之以花样变化,孩子们喜欢,容易学会、乐于接受,掌握一两项技能可以确保终身锻炼的需要。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 通过“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创建研究,在丰富学校阳光体育内涵,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互助共进合作精神的同时,切实做到增强学生体质,并让学生感受跳绳带来的成功体验。 具体如下: 1、让每位学生都能了解跳绳的有关知识,掌握一套学校自编独创的绳操;

2、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跳绳”技能,熟练掌握____种花样“跳绳”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应用,为未来健康生活奠定基础; 3、通过的扎实推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明显提升; 4、在开展学校“跳绳”校本课程活动过程中积极探索校本化实施形式的“阳光体育活动”的策略,努力形成学校绳类体育特色文化,特色学校。 1、不同年级跳绳项目开发研究; 2、跳绳项目实施途径研究; 3、学生体质状况研究前、后对比分析研究; 4、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家长、学生、教师对学校特色发展的需求、学习、使用情况:座谈、问卷、观察、个别访问。 2、个案分析法:通过对个别跳绳项目的开展情况的研究,找出理论依据,采取相应措施。 3、归纳整理法:搜集、整理调查、考察所得的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 根据阳光体育项目相关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和研究目标的具体要求,我校的绳类体育特色研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如何根据学生实际自编一套适合学生的、活泼有趣的绳操。

基于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德育校本建设方略探究

基于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德育校本建设 方略探究 摘要:本文结合学校集团化办学背景,根据校情、师资、集团各校的教育教 学资源等情况对如何更好的建设德育校本课程进行探索,文章内容主要包含德育 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开发、实施方法等。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德育校本;建设方略 一、概念阐述 校本课程与国家及地方课程相对应,是以学校为主体单位,根据本校办学理 念以及育人宗旨,主要由本校的教育人员根据师生共同意愿,自主研发并开设的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集团化办学指的是以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 学校为核心,通过吸纳与自身学校相似或互补的学校形成组织,并以多种方式进 行连接的办校模式。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在于集团内部校与校之间的合作关系,校 领导在管理层以及各校的教师学生的交流当中提升集团内部学校的总体办学水平。 本文结合学校集团化办学背景,根据校情、师资、集团各校的教育教学资源 等情况对如何更好的建设德育校本课程进行探索,探讨了德育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开发、实施方法等方面。 二、建设德育校本课程的意义 德育校本课程的建设不仅有利于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在此基础上,根 据学校自身特色,更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与形式,也是对国家课程 的必要补充。德育校本课程的建设不仅满足了学生对学校德育教育课程的多样化 需求,同时对学校教师教育教学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 并进一步加强教师作为课程与教学的领导者身份的认同感具有重大意义。

德育校本课程由于其强大的适应性,对于学校德育时效性和针对性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德育校本课程对学生的个体生命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可以帮助学生面对和解决自身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后,德育校本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评判水平,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德育校本建设所要遵循的原则 首先,德育校本课程建设需要遵循整体与个体相结合的原则。既尊重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所体现出来的德育需求,更应该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需求,并在课程设计上体现出来。其次,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本着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学生的德育课程应当更侧重于德育活动课,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感受,将德育渗透于活动课设计目标当中,达到更理想的德育效果。 四、教育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德育校本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改善建议 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德育校本建设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包括各校区校本课程资源没有做到共通共享;其次,教师队伍水平不高,校本课程的建设较为随意,课程内容零散,缺乏联系。第三、集团各校之间缺乏联动,无法实现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基于以上问题,本文给出改善建议如下: 4.1发挥集团学校优势、促进德育课程共享 由于德育课程要求具有系统性,因此在德育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课程从开发到完善需要经过课堂实践逐步形成,倘若开发出来的优质德育课程仅在本校实施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其他学校如果也在开发类似主题的德育课程又要重新投入建设。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发挥各个集团校的资源优势,加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集团内部学校的德育课程资源共享。 集团内部可以建设校本教材资源库,将集团内各个学校的相关德育活动课程的文本进行分类汇总,提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并且在每学期结束之后根据德育课程的实施情况对之前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形式进行改善和优化,不断升级德育课程质量。集团中各校可以在开发建设本校的德育课程时参

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

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校本课程 建设的探索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校本课程开发建设这一工作过程当中,与德育原则 相结合能够使学生的道德素养、行为方式以及心理健康状态产生良好的效果,从 而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 程当中怎样将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渗透来做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德育课程;校本课程建设 引言 对于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通常情况下仅片面性地对学生进行死 记硬背式教学,集中于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进行背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这种通过记忆学习知识点的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作用,但 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对于学生的道德素养、身心健康以及其他方面的成长 没有任何的促进作用。所以,根据学校现阶段存在的教学资源并使其得到充分利用,能够使初中道德和法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得以提高,使学生在传统教学 模式过程当中所缺乏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得到弥补,使道德与法治 课程的德育价值得到良好的发挥,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来看,对德育原则进行渗透,能够使学 生在进行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提高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 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当中的关键内容,同时能够通过深层次学习相关知识解决生活 当中遇到的各种大小问题。加之老师科学有效的引导,使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道 德素养和健康的学习心态。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来说,应 当对下面几个项内容进行确立:第一,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在进行初中 道德与法治校本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使学生不再片面性的完全依附于老师的讲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开设好学校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部提倡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农村中小学课程要为当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校本课程。作为课改实验区的学校,理应积极参与课改,使学校的课改工作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2、学生现状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行与周围的人交往。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整日忙于谋生,四处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泛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德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3、我校校情的需要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城乡结合部——沙坨子。一方面,里面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校生源相当部分学生来自当地农民子弟,他们家庭经济条件好而文化底蕴不足,又忙于生意上的事务无暇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怀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么尊者爱糼,怎么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么着装,怎么待客做客,怎么遵守社会公德,怎么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开设德育课程是我校校情的需要。 4、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德育”课程,使他们从小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5、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 我校首要的目标,就是要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较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德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开场戏”,以此促进我校的为学思想更好的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 6、丰富的课程资源 我国早已颁布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我校各班还制订有学生《文明公约》。去年我国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一书。社会上服务性行业,如“宾馆酒店”……“市场超市”等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准则与礼仪规范。再加上我校图书馆的丰富的藏书以及宽带网、校园网的建成更方便人们网上资源的利用……这些都是我们对孩子进行德育的资料来源,为我校该校本课程开发提供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为了加强推进初级中学的课程改革,观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等文件精神,建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组成的学校课程体系促进我校校本课程规范性建设。结合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经学校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方案。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校本课程目标的制定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办学理念,达成办学目标,从而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确立校本课程的目标,学生做有智慧的实践者。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建设有效学校。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德、心、智、体、美、劳协调发展,学生个体健康成长,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健康的心理人格、高超的现代生存技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2.教师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业务精良、一专多能、成长迅速的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学校发展目标 一切为了师生的共同发展。将学校建成邯郸东部第一所有效学校。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1、具体德育模式: 学校实施“一二一分步式”德育模式下的德育教学。即:一个中心--以学校教育为中心;两个方面:学校和家庭教育;一个目标: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的人。学校采用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每个年级组制定自己授课计划和配档表,规定在一定时间段的完成目标,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台阶式提高。我校德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德育课程和其他学科教学、班队会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2、德育课程建设: 德育课程的开设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就学生成长而言,在德育方面需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以达到国家提出的德育工作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要求。 我们坚持以德育创新发展为主线,在全面实施国家德育课程的同时,根据本校学生现状和学校教育的实际,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层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采取“一二一分步式”德育教育模式,我校在原有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有开发了德育校本教材《》,针对学校、学生及教师自身实际,力求做到教育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使每一节特色德育课都成为一个完整和谐的、富有弹性的教育空间,使学生的道德发展成为了一种自然、愉快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在教师的关爱中健全人格,在课程化的德育课堂与系列化的德育活动中学会做人。德育校本课程的开设,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

的实效性、整体性和针对性,解决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随意性问题,构建了以拓展性实践活动为主,融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系统而又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学校以教学为主,因此通过德育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最经常的、最基本的途径。 语文课中,通过分析课文中事物和人物的是非、善恶、美丑,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的感染和教育。音乐、美术课通过艺术形象使学生受到美好道德情操的熏陶。传统文化课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人民的好教材。数学、科学课可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教育。 全面梳理整合三级课程。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德育课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进行梳理,把相关内容进行了跨学科横向整合,采取以“执教国家课程教师为主、专职地方课程教师为辅,整合授课和单独授课”相结合的原则,落到平时教学中。目前,共整合了168节课的教学内容。如:三年级《人与自然》中的“低碳生活伴我行”一课,我们就与德育活动课程“三节三爱教育”“争做环保小卫士”以及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保护环境,我们在行动”主题相结合,实现了地方课程整合化。 加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为了保证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得到有效落实,学校采取“国家课程学校化,长课和短课相结合,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