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都江堰 旅游讲解词

都江堰 旅游讲解词

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

在世界文明版图上,有一条神秘的纬线像一根柔丝,将众多的文明符号缀成了一条美丽的项链,那就是北纬30 度。金字塔、百慕大、金沙等一粒粒晶莹的珍珠在北纬30 度上闪烁着最璀璨的光芒,而在四川西部的都江堰市,北纬30 度同样创造了两个人类文明的奇迹,一座道行天下的青城山拔地而起,一座灌溉中国的都江堰雄踞江源。公元前256 年,秦蜀郡守李冰率众凿山开江,垒石为堋,修建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造就了天府之国。在李冰建堰400 年后的公元143 年,东汉张陵千里奔波之后来到都江堰,在青城山天师洞结茅传道,创建了影响中华民族一千八百多年的道教。

从此,青城山与都江堰便成为烙在世界文明史上的“中国符号”;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智慧双眼,灵动千年;成为中国历代文人的精神家园与文化高地。

千百年来,多少领袖伟人、名流高道,骚人墨客,草莽布衣都怀揣着“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的情结向这片土地奔涌和膜拜。唐德宗、唐僖宗、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冯玉祥来了,司马迁、班固、常璩、范长生、杜光庭、孙思邈来了,杨雄、李白、杜甫、陆游、张大千来了,还有更多的百姓苍生从四面八方来了。他们来了,他们乘慕而来,感恩而来,拜水而来,问道而来。他们将对都江堰的感激与敬拜紧紧地贴向节气、贴向农事、贴向湿润而辽阔的川西大地;他们将对青城山的叩问与景仰缓缓地托向山巅、托向白云,托向幽深而高渺的哲学空间。因此,鲁迅说:“中国的根砥全在道教”。

因此,余秋雨说“都江堰是解读中华文明的钥匙,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人们不仅要问:天下山水何其多,为什么独独要“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答案非常简单:因为“都江堰灌溉中国”,因为“青城山道行天下”。让我们顺

着一条河流的走向,来看一看这座修建于秦代,今天的灌溉面积为一千余万亩的水利工程怎样灌溉国土面积达960 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都江堰是解读中华文明的钥匙。清流千里的都江堰不仅是成都城市发展的摇篮,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而且还是长江上游文明中心的原动力,缺少了都江堰这个长江文明的原动力,江源文明和长江文明不可能有今天这样辉煌灿烂,中华文明也会缺乏长江文明的重要支撑而因之黯然失色。都江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都江堰的建成为秦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后盾,于是秦国“操纵予夺,无不如意,于是灭六国而统一天下”,于都江堰建成35 年后的公元前221 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秦朝。如果没有都江堰,中国的历史将重新改写。都江堰是创立道教的物质温床。除了地理与思想上的因素之外,都江堰造就的天府之国的富庶为入教者需交“五斗米“提供了物质保障。都江堰的创建知直接影响了道教的产生,道教对中国的深远影响实际上就是都江堰对中国几千年来政治、哲学、科技、文化和民俗的灌溉。都江堰是领导河工技术的灵魂。从汉代始,都江堰的“深淘滩,低作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和“杩槎”、“干砌卵石”、“羊圈”等独特的治水理念和工程技术一直广泛运用于黄河、淮河和珠江等大江大河的治理与防洪抢险之中,都江堰用它独有的科技灌溉着华夏大地。都江堰为中国提供了大饥荒与大战乱时的避难所。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都江堰造就的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连盛唐都不例外。尤其是抗战时期,大批文化名人、48 所国内重要大学和600 余家大型工厂,甚至国民政府的首都都纷纷迁到四川,因此1943 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参观都江堰时激动地说“都江堰是中国的骄傲,它为我们共同战胜法西斯起了支持性的作用。”都江堰造就了统率全国的文化精英。在都江堰的滋润与泽被下,四川在每个时代都会孕育一大批震惊海内,影响时代的文化精英,

如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李白、苏轼、杨升庵、李调元、谢无量、张大千、郭沫若、巴金、李宗吾等。这些喝着都江堰的水长大的文化巨擎,无不以他们优秀的作品和伟大的人格影响了中国,灌溉了中国。都江堰领导了中国潮流。自古至今,都江堰所灌溉的四川一直领导着全国的思想潮流。仅仅以20 世纪为例,这一时期全国涌起的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保路运动、留学潮、出川抗战潮、诗歌潮、足球潮、打工潮等各种热潮中,四川人总是走在最前面。再让我们沿着幽静的丹梯登高望远,去看一看这座海拔1500 余米的青城山怎样大道通天,道行天下。道出青城,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祖山祖庭。没有青城山的道教,便没有中国的道教。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在中国道教文化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被视为开宗圣地、祖山祖庭。道出青城之后,在中华大地迅速发展。遍及全国,成为中国文化三大支撑之一的本土宗教。相继流传到朝鲜、韩国、日本、越南和东南亚一带,道教经籍,远播欧美,产生了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影响。道行天下,始于青城。由青城山衍生的道教曾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道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支撑,它对中国政治、哲学、医学、文学、艺术、科技、民俗、易学、武术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延续至今,而且道教文化长期影响着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道耀乾坤,道教对现代人类生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道教推崇“自然无为”、“无为而治”、“兼容并包”、“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等理念对现代人调适自己的心态、端正自己的行为,现代社会管理,关注生命,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杜绝“竭泽而渔”的开发,坚持可持续发展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美不言,灌溉中国的都江堰利万物而不争!

大象无形,道行天下的青城山幽千年而不诩!

因此,在博大精深的青城山与浩荡奔流的都江堰面前,我们只有低下头,俯下身子,向一座山默默地叩问,向一江水深深的祭拜……

都江堰市概况

都江堰市因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被誉为“天府之源”,全市幅员面积12077平方公里,现辖19 个乡镇和2 个产业开发区,总人口63 万,其中城市人口23 万。都江堰市是天府之国——四川境内的一颗明珠。境内青山绵亘、河渠纵横、沃野千里。这里是名满神州的长寿之乡,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先后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地与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获得过中国首届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人居环境示范奖。依山傍水的都江堰市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5.2 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为1238 毫米。空气质量和水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全市森林覆盖率52.8%,城市森林覆盖率40.4%,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被誉为“天然氧吧”。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正是都江堰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全市人均寿命达到77.1 岁,比全国人均寿命高5.7 岁,成为中国著名的“长寿之乡”。

都江堰市地处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原两个不同的自然过度区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六山一水三分田。最高处在虹口乡光光山,海拔4582 米,最低处为沿江乡三滴水,海拔592 米,市区平均海拔720 米。在地貌上以岷江为界,河东诸山属龙门山脉,河西诸山属邛崃山脉。正是大自然对都江堰市的眷顾与厚爱,让这里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生物多样性保存完整,现有高等植物3012 种,动物11000 多种,有大熊猫、金丝猴等国家级重点保

护动物35 种,珙桐、银杏等珍稀濒危植物46 种,有我国离特大城市最近,面积达36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有亚洲规模最大的杜鹃专类植物园和苔藓园。都江堰市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它的自然风光,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它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除了有国家森林公园——龙池、虹口等风景优美的旅游名胜外,更有因深厚文化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概况

各位游客(领导)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视察、检查工作)旅游观光。我是景区的讲解员,我叫×××,今天有幸为大家讲解服务,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让你们更多地了解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更好的欣赏青城山—都江堰优美的自然的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感受这里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我们进入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之前,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游客(领导)介绍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的基本情况。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由青城山旅游区与都江堰旅游区共同组成,由风光如带的青城

大道将两个旅游区连接起来。景区内的核心景点是享誉全球的青城山和都江堰,它们就像一对光芒四射的双子星座镶嵌在景区。景区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同时还是世界自然遗产所在地,大自然的活化石——大熊猫栖息于此,并将青城山—都江堰作为它们交配的天然生态走廊。如果我们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与大熊猫不期而遇呢?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的核心景点青城山是中国历史名山,早在秦代青城山就已被列为皇帝敕封的,国家祭祀的十八圣地之一。青城山又是中国道教的祖山祖庭,以其幽甲天下的自然资源和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享誉海内外。古往今来,吸引着各界专家学者、文人墨客来此游历,

饱览“神仙都会”的风姿神韵,领略东方道教文化的精髓。景区的另一个核心景点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它最伟大之处,乃是建堰2260 多年仍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而是充分利用自然造福人类为前提,变水害为水利,使山、水、人三者高度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古代生态水利工程”。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的主要特点是山水相依,文化相伴。这里不仅有幽甲天下的青城山,更有清流千里的都江堰。这两处核心景点均成名于两千多年的秦代,青城山于秦代被列为国家祭祀的名山之一,都江堰建成时间也在秦代,同时,都江堰所在地——岷江也是当时国家祭祀的大川之一。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这两个景点已经相当成熟,为世人所公认。景区内的青城山和都江堰不是孤立的,各自为阵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虽然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是这一山一水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所体现的文化理念,所展示的文化品质是一致的,那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都江堰的修建理念和治水精神是“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道家思想,而作为道教的发源地,青城山更是“师法自然”的试验田。可以说,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精神形式的表现,都江堰是中国道教的物质形式的表现,大家都知道,每个景区各有胜景,有的景区以山取胜,有的景区以水闻名,而像青城山—都江堰这样既有名山,又有美水,且将两大世界遗产地囊括其中的景区恐怕全世界也只此一处。这对于游客来说,无疑是一次一举两得的愉快旅行。从古至今,多少领袖伟人、名流高道,骚人墨客,草莽布衣都怀揣着“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的情结向这片土地奔涌和膜拜。唐德宗、唐僖宗、王建、孟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蒋介石、于右任、冯玉祥、黄炎培、司马迁、班固、常璩、范长生、杜光庭、孙思邈、扬雄、李白、杜甫、陆

游、范成大、杨升庵、李调元、谢无量、张大千等在这里留下不朽的艺术巨制、川行华章。景区不仅在文化品牌上下大力气挖掘、梳理、打造和弘扬,同时在景区的硬件设施上也投入了更为人性化的建设。先后建设了规范化和特色化建设的生态停车场,科学设置了停车分区、回车线和出入口,有绿化停车面和绿化隔离线。在公路沿线设立英文旅游专用交通标识。景区内特色交通工具有环保旅游观光车、索道、电力牵引渡船、滑竿和人力鸡公车。为广大游客提供了安全、畅通、舒适的旅游交通设施。景区内设置了盲道、咨询厅、电脑触摸屏、景区模型、智能指挥中心、购物中心、茶房、邮政服务处、导游服务点、四国语言同声传诵的影视厅等,建成了电子商务平台、电子监控系统和光纤骨干网络,安装了LED 大屏幕。按照景区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在抓好交通、游览以及游客中心建设的同时,对景区内桥、亭、路等进行了全面维护整治。并加强了环境卫生管理,对景区厕所进行了改造和建设,景区内所有公厕标准都在三星以上。并实现了通讯网络无盲区。在旅游购物上,开发了许多具有青城山—都江堰特色的旅游商品。通过创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创建国家最佳旅游城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管委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将努力使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更加靓丽,更加迷人!

俗话说,有山无水枯燥,有水无山单调,有山有水才最美妙!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正好拥有山的幽趣和水的灵动。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去感受这里文化的厚重和体验山水的美妙。

青城山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是天师道的祖山祖庭,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道教创始人张陵就在此结茅传道,创立了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为了中国四大道教名山(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山东的崂山)之首。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在十大洞天中,青城山排在第五,故青城山有“天下第五名山”之美誉,但在十大洞天中,却尤以青城山的宫观保存最好,也最完整,在国内外的影响也最大。都江堰膏流万顷染就了“天府之国”的如花似锦,青城山钟灵千载孕育了道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说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为“天府之国”留下了都江堰这座不朽的丰碑,那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为我们造就了青城山这片神奇的土地。青城山一年四季树木常青,幽绿如故,因有“青”山之称,三十六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状如城郭,故有“城”山之名,所以我们把这座山称为青城山,“青”指颜色,“城”指形态。在此之前,青城山最早曾名为“赤城山”,因为山体岩石属白垩纪沉积岩,这些在干旱气候下形成的砾岩、砂岩和泥岩,混进了很多红色的铁氧化合物,史书称“青城山有崖含赤壁”,故名赤城山。后来,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薇、天帝所居”,认为这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且张陵在此创建道教之后,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所以也曾名“清城山”。“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文化人总喜欢评点山水——有了天下雄的泰山,就有了天下奇的黄山,有了天下险的华山,就有了天下秀的峨眉山,青城山却是以“幽”字而著称,早在唐代,大诗人杜甫登临青城之后,写下了“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宋代大诗人陆游则赞叹青城山“坐观山水气幽清”,近代大学者吴稚晖更是为青城山之美画龙点睛,他认为“青城在亦雄亦奇亦秀外,而且幽邃曲深,似剑阁、三峡、峨眉皆毫无逊色。故以天下幽标明青城特点。”这就是

我们常说的天下幽的来历。一个“幽”字,就是青城山自然景观的特点,一个“道”字,就是青城山人文景观的浓缩,一幽一道,构成了我们游览青城山的线索。

建福宫

进山之前的这座道教宫观是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730)的建福宫。它位于山门左侧,丈人峰下,原名“丈人祠”。南宋时,因成都制置使范成大的奏请,赐名为“会庆建福宫”,取古谣“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之意,简称“建福宫”。

现在的建福宫是清代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外山门有著名书法家董寿平先生手书楹联,内山门门额上“建福宫”三字是1940 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整座宫观完全掩映在一片翠绿的苍楠之下,仿佛与世隔绝,又因邻近车道与世相通。

建福宫现有大殿三重。一殿供奉道教护法尊神王灵官及财神,内侧供奉慈航真人。王灵官是道教的护法神和纠察神。他骑白虎、赤面三眼,是道教重地威严肃穆的见证,相当于佛教护法神中的韦驮天。财神为赵公元帅赵公明,是道教中求财所拜之尊神,《封神演义》提及的赵公明是一位得道仙人,助商纣王与周君作战,被姜子牙咒亡,死后由原始天尊授意封为真君,统率拓宝、纳珍、招财、利市,主管买卖活动,传说他得道之前曾隐居于青城山,直到现在,东南亚地区的信众朝拜财神都会不远万里来到青城山。慈航真人则是民间认为的“观音菩萨的前身”,认为观音在入佛之前真身在道教,为慈航真人。

二殿名为“丈人殿”,祀五岳丈人宁封真君及杜光庭。宁封原是黄帝手下一名制陶官员,后辞官归隐于青城山。在中原统一以前,有另一部落首领蚩尤作乱,百姓受难,他能兴云雾,不好对付。黄帝为战胜蚩尤,统一华夏,不辞万里来

向宁封问“龙飞行”之道。最后,黄帝在宁封的帮助下打败了蚩尤,统一了华夏。黄帝便封宁封为“五岳丈人”,呆会儿我们还将看见宁封修炼得道的丈人山。杜光庭为唐代著名道士,写书作著,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道教经文,时人誉之为“扶宗立教,海内一人而已”被后世之人尊为天师,即杜天师。杜光庭隐居青城山时完成了30 部著作共计250 多卷,为一时之冠,时人著书立说时便假托杜光庭之名,后来便戏称为“杜撰”,杜撰一词一直沿用至今。杜光庭在青城山修道时还完成了中国第一部武侠小说《虬髯客传》,小说的故事就发生在青城山,2004 年9 月,一代武侠小说宗师金庸先生游历青城山时,曾亲往祭拜。二殿与后殿间为后院。后院即使离山门很近,却无半点车马之声、喧嚣之音透到这里,保持了一种特有的近凡尘而无世音的道家清宁境界。道家主张通过修炼而达仙人境界,院中两株上百年的仙人松,更衬托了这清静无为、欲修成仙的气氛;时而飞来栖息的白鹤,更自然描绘了一幅松鹤延年图、天人合一的画卷。后殿内塑三尊彩像:中间是太上老君,道教尊为教主;左面是东华帝君,即华阳真人王玄甫,为全真道北五祖的第一祖;右面是道教全真派的创始人王重阳。殿堂板壁刻有张三丰祖师的诗。后殿楹柱上悬有长达394 字的青城山长联,为全国十大长联之一。

“梳妆台”,位于丈人山麓,从建福宫楠木林右侧上山,传为明末庆符王陈妃遗迹。中国道教协会前副会长易心莹(1896—1976)曾于此题诗:“水月山花万种愁,镜妆高处晓云收。迷离蝴蝶传金粉,宛转峨眉想玉钩。香草有情台畔绿,溪光无语庙门秋。江颜寂寞知多少?不及荒寒一墓丘。”传说,明末庆符王屯兵于此,希望重振大明江山。后来,他带兵出山征战,清晨陈妃于此处梳头,眺望奏凯归来的庆符王。不料其夫战死,陈妃也自尽。后人为纪念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

在此建梳妆台。

山门

青城山山门上有张爱萍将军手书的“青城山幽子规啼”。子规也就是杜鹃鸟,传说古蜀王望帝杜宇退隐西山(即今之青城山)后,化作了一只杜鹃,每到春耕时节,便盘旋在空中,时时“布谷布谷”提醒蜀民不忘耕种,直到现在每年的春耕时节,在青城山上都能听到杜鹃的啼叫。这句话和王籍诗句中的“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静衬动,以鸣显幽。青城山有三大奇观,云海、圣灯、日出,其中云海就发源于我们旁边的这个山涧中,云自这里飘然升起,缠绕山间,与青城山青幽的山林浑然一体,谁也说不清是林在云中,还是云在林中,所以有人说,青城山的颜色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远望青城,常见山林处在云雾缭绕之中,真是一个修道成仙的极佳场所。

雨亭

青城山处在太平洋东南季风的东南迎风坡面,成为“华西雨屏带”的组成部分,年平均降雨量为1300 毫米,雨量大,湿度大、水气不易蒸发,山上常为云雾笼罩,所以人们说,青城山惯用雨水为游人洗尘,不然,为什么这进山的第一座亭子就叫做“雨亭”呢?雨亭上有于右任先生所撰的对联:“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他老人家游青城时,遇上了无雨的天气,但依然感觉到了很潮湿,才有了此感触,灵感一发,留下这幅对联。的确,青城山多雨湿润

的气候条件,为这里的植物生长提供了极佳的条件,难怪人们说,在这里插根扁担也能发芽!

天然阁

青城山是道教胜地,道教主张清静无为,回归自然。请大家看前面的一座亭子——“天然阁”。它便是道长们以枯树作为柱子,留皮带节;以树皮盖顶,以树根为坐凳,用枯枝和古藤作为装饰,不用雕工胜似雕工,一切取其自然,而且,这天然阁处在周围古树的树荫之下,足以见幽。大家还可以看见这座凉亭上下一共三层,在道教中有许多建筑也都是三层,这符合道教的宇宙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道”是唯一存在的,绝对无偶,用数表示即是“一”;道在演变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分离,轻清之气上升成为天,重浊之气下降凝为地,于是有了阴阳二气,是以为“二”;阴阳二气之间的和谐状态称之为“三”,和谐状态下的“三”衍生出了形态各异的万物。同时,凉亭的上层代表了天,中层代表了人,底层代表了地,是道家“天人地”三才思想的象征。亭柱上有一副对联:“烟霞怀旧侣,山月盼游人”。青城山是好客的,它正热情欢迎你们的到来呢!

椿仙行道

伴随着青城山曲折的石梯和鸟儿的欢畅,请大家留意这两边高大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多是杉木,还有楠木、柏木和柳树,这些树木不仅增加了青城之幽深,也给青城山带来了勃勃生机。古语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今天,我们走在这条林荫道中,不得不感谢这些树木的栽种人——那就是以前常道观的主持彭

椿仙道长。彭椿仙道长是贵州毕节人,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轻时就熟读四书五经及诸子百家的著作。20 岁时弃文习武,考入云南讲武堂学习军事。毕业后因不满清廷腐败,不愿为之效力,遂由滇入蜀,到青城山常道观中出家入道,为全真派道士。彭椿仙学道刻苦,辛勤劳作,待人诚恳,深为道众所敬重,为常道观主持后。大力提倡种茶植树。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参天大树,就是彭椿仙道长的功劳。由此,我们也可看出道教徒们对自然的尊重,对环保的重视。椿仙行道连接着半山腰的一池湖水,这就是——月城湖。

月城湖

由于都江堰市处在四川盆地西部,青城山也被称作“西蜀第一山”,前面有一湖泊,叫“月城湖”或“月沉湖”。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谓脍炙人口,由于道路难走,于是蜀人和外界交流很少,思想封闭,以为太阳、月亮东升、西落无非就在这盆地四周,这里在盆地西部,再加上从前这湖的形状很象一弯新月,据说这儿就是月亮的下沉之地,于是便有了月亮女神西下月城湖的传说。这月沉即是月亮下沉之意,月城则是女神居住地之意,无论月城、月沉,其实都表达同样的一个含义。

丈人泉

过湖之后,前面有处甘泉,名曰“丈人泉”。这丈人,就是我们华夏儿女的始祖——黄帝封的“五岳丈人”——宁封。前面说到黄帝不辞万里来向宁封问“龙飞行”之道。但当时学“龙飞行”之道时遇到了重重困难,怎么也学不会,宁封

便执了弓箭,箭落之处形成一口泉,黄帝照宁封之嘱咐,在泉中呆上三天三夜之后,学会“龙飞行”之道,打败了蚩尤,统一了华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青城的宁封,就没有统一的中原;没有青城山,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历史!我们前面的这座丈人山,山体一面平缓,一面陡峭,从远处看,就像一道极高的城墙,青城之“城”在这里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大家在游山时留心一点,就会发现青城很多山体都如这般,待会儿乘坐索道的时候,请大家往山峰看,在这悬崖的最左沿,还有宁封丈人的面孔呢!

上清宫

上清宫是青城山最高的一座道观,海拔1180 米,上清宫始建于晋代,今天我们看到的建筑是清代同治八年(1869)重建的。“上清宫”三个大字由蒋中正手书。蒋介石曾两次来到青城山,第一次是在1940 年4 月30 日,第二次是在同年7 月。蒋介石在当时青城山住持易心莹道长所托之下,便手书了“上清宫”三个大字。大家可能要问,蒋介石的亲笔书写能逃得过“十年浩劫”?还是我来告诉大家吧。文化大革命刚开始时,青城山住持易心莹道长想到,在上清宫有蒋介石的亲笔书法,是很难得的,何况书法只是纯艺术的客体,不应随着这场政治风波而毁掉。于是,易道长找来泥土,把它抹在上清宫三个大字上,并在泥土上挂了横幅,上面写上“毛—主—席—万—岁”。红卫兵匆匆地赶到山上,看到的已不再是蒋中正手书的“上清宫”,本想上前抠掉泥土,却奈何“毛主席万岁”这几个字在上面,成了“护身符”,于是这三个字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又重见光明。另外,在上清宫左右两边有两副对联,一副“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是国民党元老之一、大

书法家于右任先生留下的,是说青城山的一草一木都得到了道家仙气的沾染,自古青城山这座名山就等待各位朋友的光临。另一副“上德无为行不言之教,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是冯玉祥将军的手笔,都是老子《道德经》中原句。“上德无为”指具备“上德”的人顺任自然而不故意表现出德,无为是指“道”的作用,顺任自然,不妄为,但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因为万物由“道”而生,没有不是“道”所为的。“行不言之教”指身体力行地做,以此感化他人,却不以语言教他人。“大成若缺”和“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等都描述了事物的相辅相成,表面现象和实质内容的不一致,表达了老子的辩证思想,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欠缺什么,巧妙的人却显得笨拙,口才很好的人却表现得十分木讷……“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都是论述道的作用,意思是天得“道”会更加清朗,地得“道”会更为宁静,人得“道”更具灵性,峪得“道”水更充盈,万物得“道”而生长,侯王得“道”则为天下首领。进宫后的左右两边如许多道观一是青龙和白虎两殿,青龙、白虎作为护法神,捍卫道教的尊严。青龙是因为在东方七宿(星宿)中构成龙的图案,东方主木,颜色为青,故称青龙。五行中木代表了万物的荣枯生发,也代表了朝野的兴衰,故而,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封禅大典都会选择在道教祭祀青龙星君的东岳泰山。白虎是因为在西方七宿(星宿)中构成虎的图案,西方主金,颜色为白,故称白虎。五行中金代表了军事、战争、武术,所以在封建社会里,白虎堂成为了军家议政的重要场所。《水浒传》里的林冲就因误闯白虎堂,以窃听军事机密的罪行而被发配边疆;金庸笔下曾描述华山论剑,华山便是五岳中的西岳,供奉白虎星君,白虎主金、主武术,所以武术比赛选择在此,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过青龙白虎殿,有一副形容上清仙境之美的对联:钟敲月上磬歇云归,非仙岛莫非仙岛;鸟送春来风吹花去,是人间

不似人间。请大家上台阶后随我向左参观两眼奇井,这两口井一方一圆、一浊一清、一深一浅,并排而列,且井下泉源暗通,堪称一奇。就象一对美满的夫妻朝夕相守,因此,起名“鸳鸯井”。这鸳鸯井三个大字,还是张大千先生带着他的学生来写生时留下的呢。但这两口井到底何为鸳井、何为鸯井呢?在北京,天坛是圆的,地坛是方的,“天圆地方”,天为圆为阳为男为鸳,地为方为阴为女为鸯,所以,圆井为鸳井,方井为鸯井。我们参观了鸳鸯井之后,请大家看这幅匾,上面有四个大字:“道—不—外—求”。这是道教的立教之本,由张道陵之孙张鲁提出,张鲁曾经在汉中创立过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所倡导的就是“道不外求”的立教原则,毛泽东在八届六中全会上的发言曾指出,向张鲁学习,这在当时让很多人费解,毛主席进一步解释,在当时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封锁下,中国只能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道路,这便是张鲁所倡导的“道不外求”的精神。即便到了改革开放以后,这种精神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拾阶而上,走到上清宫的主殿,就是老君殿。道教的创始人是在青城山山腰天师洞结茅传道的张陵张天师,但他却不是道教的始祖,道教的始祖就是我们眼前这位老子——李耳,也即是道教徒所称的“太上老君”,张陵在创教时。告诉道众是老子李耳让他创立道教,李耳于是成为了道教教主,而《道德经》就作为道教的经典教义。老子像旁供有三丰祖师和重阳祖师塑像。上清宫老君殿右侧有“文武殿”,供奉文圣孔子与武圣关羽,内有张大千绘王母、麻姑及花蕊夫人像。王母与麻姑皆为道教仙姑。花蕊夫人是五代时后蜀王孟昶之妃,是中国大型供词创作第一人,被列为中国十大才女之一,她可是一个地道的都江堰人,她和她的丈夫孟昶一起写了中国的第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人对花蕊夫人评价甚高,这石刻花蕊夫人像就刻有西南国学泰斗林山腴题诗:青城辇道尽荒烟,环佩归来夜袅然。差胜南

唐小周后,宋官犹得祀张仙”。

神灯亭

穿文武殿,出院门,沿石径上行,不远处就是神灯亭。青城山的三大奇观之一的圣(神)灯就是在此观看,每逢雨后天晴的夏秋之夜,在上清宫附近的神灯亭内隐约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明忽暗,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河。传说是“神仙都会”——青城山的神仙们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称为“神灯”。实际上,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烧的自然景象,这里有小路直上高台上等峰顶——彭祖峰,山上有亭叫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现在改建成了一个接待点,又在更高处修建了老君阁。

老君阁

老君阁1992 年开始兴建,1994 年落成,1995 年开光,它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阁基海拔1257 米,高33 米,共6 层,下方上圆,象征天圆地方,层有八角,象征太极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元宝,以寓天地人三才之意。阁内中空,塑太上老君骑青牛巨像,像高136 米,连牛身通高16 米。曲折迂回,盘旋斜上,透过窗棂,可俯览远近无限风光。令人赏心悦目。

掷笔槽

请大家看前面的裂槽。这槽从岩顶到山脚,深约70 米,宽约18 米。传说是

张天师得道后,太上老君命他惩治青城的妖魔鬼怪。张天师打败妖魔后与鬼神盟约,以笔划山,便形成这个深槽,名叫“掷笔槽”,使昼夜各分、人鬼有别、人处阳明、鬼行幽暗,青城山从此变得山明水秀、风光“幽”美。走这掷笔槽时,路窄又滑,大家得特别小心,否则我们就只有“鬼行幽暗”了。

天师洞

天师洞古名常道观、延庆观。我们前面要到的是张天师结茅传道的地方,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师洞,各位朋友随我一起进这石窟。这石窟中间的便是张天师的石雕像,他左手掌上拿的是“阳平治都功印”,乃天师镇山之宝,传说他“会三界万神于青城黄帝坛下,立二十四治”,也就是将当时的四川和汉中的部分地区划分为二十四个教区,分别管理,所谓“治”与乱相对,含有管理、有序、安定、文明等内容,阳平治居于中央教区的地位,所以持“阳平治都功印”者拥有天师道的最高教职。右手握着三五斩邪降魔宝剑,传说是太上老君所赠。这洞以前有几十米深,是张天师“结庐传道”之所。老子说:他有三种处世的法宝:一是宽容,二是节俭,三是不出风头。张天师有赫赫建教之功,却甘居众神之后,始终在这山洞里,这正符合老子的教义。

出天师洞右行为三皇殿,内有伏義、神农与轩辕三皇石像各一尊,神座前有石刻《大唐开元神武皇帝敕书碑》,高14 米,宽0.7 米,厚0.1 米,这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唐代文物,它也关系着青城山今天的得名。这就涉及到唐代的佛道之争了,道教创始人虽说是东汉的张道陵,但道教的始祖却是以著《道德经》而闻名的李耳。到唐初之时,高祖李渊为抬高自己身份,加强政治统治,以自己和李耳同姓为由,追李耳为祖先,奉道教为皇家宗教。到了武则天登基之后,

因为她登基是靠和尚帮的忙,所以偏爱佛教,于是天下的和尚有了皇上撑腰,住在青城山前飞赴寺的和尚,便趁机夺了青城山的宫观。唐玄宗登基后,认为自己是姓李,祖宗尊李耳为先祖,当然祖宗之说不可变,才又改道教为皇家宗教。当时剑南节度使上报朝廷,奏请皇帝决裁宫观归谁?玄宗皇帝便下诏书“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把清城山归还道家,诏书中将三点水的“清”字写成了“青”,皇帝金口玉言有谁敢改呢?青城山的名字便一直沿用下来,到现在,我们反而觉得没有三点水的“青“字更贴切、更形象。

继续往下走,就快到“古黄帝祠”了。不知是黄帝对巴蜀的厚爱,还是巴蜀对黄帝的厚爱,在四川旅游,有关黄帝的传说和遗迹有许多许多。黄帝复姓公孙,生于轩辕之后,因名轩辕,长于姬水,又以姬为姓,以土得王,故称黄帝。统一华夏之后,他又和臣民创造发明了文字、舟车、音律、医学、算术、兵器、指南针,他的妻子嫘祖教人养蚕。这一切,肇兴了中华最早的文明,他死后葬于陕西省黄陵县的桥山。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象征。这位对中华民族遗爱众多的始祖,受人崇敬,历久不衰。“同是炎黄子孙”

这句话,成了我们民族团结、振兴中华的共同心声,凝聚了强大的感情力量!

下阶梯之后左行,大家到了一处世外桃源。这里清幽宁静自不必说,上了前面一座“凉亭”,还会有种特别的感受(处在其中两三分钟),这里山风徐来,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宁静,青城山被人喻为“天下幽”,这里可称作“幽之极”。这下面磁场很强,是练功采气的好地方。凉亭对面是一座小山,上书“降魔”二字。这大石也称作“三岛石”。传说张天师与八部鬼怪作战时,一小妖从山顶推下一块巨石,张天师眼明手快,一剑挥去,巨石一分为三,故称“三岛石”。前面有个池子叫“洗心池”。洗心池的说法有多种。已故全国道协副会长易心莹

说:这里岩花四重,青辉掩蔼,虚谷生凉,而尘襟为之一涤”,故以洗心名之。在《神仙传张道陵》中却是这样记载:张天师与弟子到四川后,让生病的人将生平所犯之罪,写在纸上投进水池,然后向神明起誓不得重犯,否则受罚而身死。还有一说:张天师降伏魔王后,大妖小怪们纷纷跪地求饶,张天师命他们把黑心都掏出来在水池中冲洗干净,洗心革面,来世作人,发誓以后永不作怪。我们到这里肯定不是洗心,我们的心都是红的,不用洗。那我们到这儿干吗呢?不洗心,那就洗洗手吧。希望大家能够在此洗去一天爬山的疲累,洗去尘世的喧嚣。

“三清大殿”为天师洞主殿,内供奉道教三清尊神:太清道德天尊居太清仙境(在大赤天),象征太初世纪,玉清元始天尊居玉清化境(在清薇天),象征洪元世纪。上清灵宝天尊居上清化境,象征混元世纪。传说老子作为道的化身,一气化为三清,三清为道教最高尊神。

三清殿前有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三清大殿的右边有一棵一千八百多年的古银杏树,传说是张天师当年亲手种植。这树高30 米,树冠直径36 米,底部树围有 6 米多,得要 5 人以上才能合围,而且这树与其它树不同,枝间钟乳悬垂,像玉笋一样,不能不令人惊讶。2004 年天师银杏被评为四川十大古树名木之首。

三清大殿前的地面上,雕刻了一个巨大的道教宗教标志——太极图,太极图又称阴阳八卦图,是由内侧的阴阳鱼和外围的八卦符号组成的。作为道教的宗教标识,相较于佛教的卐字、基督教的十字,伊斯兰的新月标志,它更显得神秘。中间的圆形通过很自然的形态切割成两个鱼形,一白一黑,仿佛两条鱼在游动,故名阴阳鱼。但阴阳并不绝对,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就是鱼的两个眼睛。这个简单的阴阳符号是道教辩证法则的高度浓缩,体现了万物负阴而抱阳的道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