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一、学院概况与建设基础

(一)学院概况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南宁市政府为适应南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于1999年创办的一所全日制高等学校,其前身南宁职业大学创建于1984年,是我国较早成立的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广西最早面向市场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学校。目前,学院总占地面积为2215.26亩,教职工 654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为70.8% ,开设45个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在校生9100多人。学院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立足南宁,面向广西,服务东盟,以培养民族地区高技能人才为己任,走产学合作教育的之路,初步探索出适应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与进步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2001年,学院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先后获得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高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广西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2年的办学积累,使学院的整体办学实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国色天香”(国家品质、特色办学、天之骄子、桃李生香)的教育品牌影响逐步扩大,社会声誉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鲜明教育特色。

(二)建设基础

1.面向市场的“六化”开放办学理念先进

学院根据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低起点基础上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坚持“立足南宁、面向广西、服务东盟”的服务宗旨,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市场化、管理企业化、资源社会化、产品精品化、手段现代化、服务高效化”的“六化”先进办学理念,并将之贯彻于整个办学过程中。

办学市场化:把学院办学活动纳入市场的大框架,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做到办学机制适应市场、专业建设围绕市场、课程改革跟踪市场、学生就业服务市场、学校发展依托市场。近年来,学院根据东盟国际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的新形势,以及产

业发展的需要设置了旅游、会展、物流等21个新专业,并根据广西五大区域经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需要优化专业结构和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包括适应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新课程体系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等。

管理企业化:在遵循教育规律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引入企业管理理念,以企业的精神治理学院,以企业的模式管理学院,以企业的效率提升学院办学效益,并建立目标管理、绩效监控、质量测评、成本核算和激励竞争机制。目前,学院已初步建立以工学结合为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就业为核心的市场营销体系、教育(生产)过程与目标监控体系、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教育投入与产出效益评价体系。

资源社会化:高职教育的开放特性,决定高职教育必须面向劳动力市场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和发展内涵,并通过市场的调节来配置教育资源。资源社会化就是用开放办学的观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办学,建立非单位所有、充分社会化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社会资源库。我院通过师资社会化建设已构筑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开放性师资人才库;通过实施多元投入机制极大改善了教学条件;通过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实现校区饭堂、学生宿舍、清洁卫生、安全保卫、校园绿化等所有后勤服务企业管理。

产品精品化:通过精品建设来创造教育品牌,是高职教育从外延型发展转为内涵型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这里的“产品”就是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精品”即优质人才。学生的技能考证通过率高、竞赛获奖率高、就业率高、致富率高、贡献率高等就是精品标志。在产品精品化方面,我院主要通过“三精”、“六优”建设工程来抓好落实。“三精”即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建设,“六优”即优质师资建设、优良设施建设、优良环境建设、优质专业建设、优质课程建设、优质人才培养。

手段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先进信息方法和技术进行教育管理,全面提高学院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综合水平。目前,学院已经建立起了远程教育网络和办公自动化网,率先在全广西实现职业教育网络化及教育管理服务信息化。

服务高效化:以服务为宗旨,引入行业的服务理念,推行企业管理质量认证体系,精简机构、整合职能、加强培训、理顺渠道,建立规范、有序、快捷高效的服务机制,全面提高学院的运行效率;充分利用学院的专业优势、教学资源优势和产学合作优势,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创建区域性教学资源与技术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学院为本地区和相

关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职业培训、生产与科技服务的综合能力。

2.工学全程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

学院结合南宁和广西区域产业发展需要,贯彻产学全程结合的理念,面向市场,适应社会需求,以就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产学全程结合为主要途径,积极进行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近年来,各系根据专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社会企业的设备、资金、人才、管理经验、品牌影响等资源,先后与玉柴机器集团等20多家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探索实践“半工半读”、“模拟公司”、“股份合作制”、“订单培养”、“项目化教学”、“跨国合作培养”等多种教学模式。初步建立了包括组织机构、合作章程、管理制度、动力机制等在内的产学结合的有效机制,并建立能主动适应产学全程合作的专业课程实训体系、全程式的就业教育体系、开放式的师资管理体系和弹性的教学管理体系等。

3.多元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区内领先

近年来,学院坚持“资源社会化”办学理念,通过西班牙政府贷款、合作企业投入、社会融资、学院自筹等多元投资模式,充分整合和吸收社会资金、设备等资源,不断改善教学条件,按照“教学、培训、科研、生产”四位一体的功能要求,以拓展功能、提升性能、新建扩建等方式,建设成能进行生产性训练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建筑与艺术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财经与商务实训基地、旅游与服务实训基地等6大实训基地(含69个实验实训室),其中2个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3个为广西示范实训基地和5个校企共建重点实训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为7449万元,生均设备值达8100多元。

4.适应市场变化的教学改革成绩显著

学院以“面向市场、立足岗位、注重素质、突出能力、强调应用、贯彻创新”为教学改革的指导原则,坚持专业建设适应市场、课程改革跟踪市场、实践教学链接岗位。近年来,紧扣南宁和广西的旅游服务、经济贸易、物流仓储、会展、电子信息、市场营销、汽车、房地产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设置新专业和调整专业结构,形成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结构的专业体系。同时在强化师资队伍、实训实习基地、课程体系、产学合作等专业内涵建设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学院有2个国家教改试点建设专业、1个国家精品专业、4个自治区教改试点专业、12个自治区优

质专业、2个自治区精品专业、15个学院优质专业、7个精品专业和一批教改试点专业;有国家精品课程3门、自治区精品课程6门、学院精品课程16门,成为广西高校中的“三个唯一”:唯一拥有国家级精品专业、唯一拥有三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唯一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的高等院校;在教材建设方面有《居室空间设计》等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教材7门;校企共同培养专业教师成效显著,目前,“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的70.8%,来自行业、其中企业的技术能手占专业教师的39.2%,有丰富行业经历和较强专业建设能力及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学骨干占专业教师的27.4%。

5.校企共建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效能突出

学院引入企业全程质量管理理念,通过健全质量监控机构、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环节质量标准、推行教学绩效评价、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实施质量跟踪制度等,初步建立一个企业全程参与的“导、监、评、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全院的教学计划、运行、检查、反馈等重要管理环节进行调控。管理过程按照“两级指导、四级管理、四项评价和七个制度”运行。即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教学改革行业指导委员会对教学进行督导;过程监控由督导办、教务处、系部和教研室负责;通过学生质量评价、教师工作质量评价、系部教学工作评价、教研室教学管理评价检查绩效;常规管理实施决策调研制、教学督查制、听课制、质量抽查制、信息反馈制、业务研讨制和质量跟踪制。学院教学质量由此得到大幅度提升,主要表现为“五高”: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比赛获奖率高、职业考证累计通过率高(93.6%)、毕业生就业率(97%)与就业质量高、学生与家长的满意度高、社会美誉度高。

6.政校企三方紧密联动的社会服务能力较强

作为南宁市政府主管的唯一所高校,南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院的改革与建设,将学院列入《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重点建设单位,并在政策、土地、资金、人才、资源等方面给予学院大力的支持。为支持学院发展,市政府专门划拨2000多亩土地用于新校区建设;从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提供5000万元建设经费,并为学院获得国家开发银行3亿元政策性长期贷款提供贴息和担保;在全市编制紧缩情况下额外给学院增加教师编制100名,并每年从市长基金中划拨30万元支持专业教师培训等。与此同时,学院紧密围绕南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等活动。近几年来,学院参与了南宁与广西“百万农民工”培训、

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就业与再就业培训等活动,为南宁及周边地区培训各种技能人才达15000人次;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项目达30多项;学院自主开发研制的“铜鼓”系列产品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组委会指定礼品。

7.与东盟国家的国际交流合作成绩突出

借“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市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机遇,学院采取“走出去”的战略,探索“跨国留学、跨国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东盟自由贸易区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从2000年开始,学院加强与越南河内国家大学、越南河内师范大学、越南河内外贸大学等的交流合作;2006年开始与泰国的那空沙旺皇家大学和泰国佛统皇家大学、马来西亚的双威学院等大学进行广泛交流,通过合作培养、教师互派等合作办学形式,不仅达到了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理念、优化职教资源的目的,而且扩大了我国高职教育在东盟地区的影响,此外,还为毕业生开辟了国外企业顶岗实习的新渠道。目前学院已有400多名学生通过国际交流合作的方式到越南河内、胡志明市、顺化等城市和泰国的院校及企业进行一年的专业学习和顶岗实习,同时接收国外学生来校学习和学院的校外基地实训。

8.学院“国色天香”品牌美誉度高

为了实现创建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目标,学院充分借鉴企业品牌经营理念,引入品牌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国色天香”教育品牌(“国——国家标准,秉承国家示范院校品质;色——特色鲜明,优化专业办学与时俱进;天——天之骄子,一技在身,未来尽在掌握;香——桃李生香,优良师资成就现代人才”)。经过多年的努力,“国色天香”教育品牌已经初见成效,引起了社会、家长和学生广泛关注。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95%以上,第一志愿报读学院的高分学生也逐年增加。2004年12月,学院与清华大学等三所高校在全国高等院校200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二、建设的必要性

(一)地方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在南宁市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广西和南宁市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南宁市在快速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过程中,

以及广西在实现“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历史时期“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奋斗目标而实施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战略中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南宁及至广西现有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模还远远满足不了这一需要,因此,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水平成为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关。为为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培养更多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进行国家示范性项目建设就成为学院作为2001年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广西惟一一所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加快广西少数民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0%,其中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占绝大多数。教育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进步与发展有效途径。目前广西共有高等职业院校36所,其中大多数都是近年来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这部分高职院校由于起步晚,对高职的发展模式、办学目标和方向、教学方式方法等都处在探讨摸索阶段,因此亟需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标杆,以此带动广西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学院是一所有22年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历史的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进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将有利于促进学院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并以其成功经验带动广西区内其它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学院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数不多的市一级人民政府主办的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将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南宁市人民政府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并对广西区内其它地方政府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有利于促进当地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而促进广西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三)构建广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实现充分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是解决现阶段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十一五”时期将是广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产业的升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工艺的改进,越来越多在岗人员需要继续学习,下岗人员需要再就业培训,终身学习将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以技能教育为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广西目前仍然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比重大,大量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成为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巨大障碍,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素质,是广西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关键。为此,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05年决定组织实施广西振兴职业教育九大工程:百万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千万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50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千万成人继续教育与再就业培训工程、百所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百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百县(区)职教中心专项建设工程、万名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配合自治区“广西振兴职业教育九大工程”的实施,进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以增强学院综合办学实力,进一步提高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并通过示范作用,带动广西其它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为广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四)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培养出能够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高技能人才。学院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一定办学成绩,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其明确展目标,把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积极改革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加快区域和行业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从而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创新精神为统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秉承“砺志、崇实、强技、尚新”的校训,坚持“六化”(办学市场化、管理企业化、资源社会化、产品精品化、手段现代化、服务高效化)的办学理念,立足南宁,面向广西,服务东盟,以培养少数民族地区高技能人才为己任,进一步加强与政府、企业的联系,深化与南宁和广西主导

行业和骨干企业的专业合作,提高服务东盟和北部湾经济区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通过三年的建设,把学院建成南宁市“四个基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基地、职业技能实训实习基地、就业与再就业基地、东盟国家职业教育交流基地。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课程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为引领广西乃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二)建设目标

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区”对物流、商贸、旅游、信息和加工制造等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以“六个”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并带动六个相关特色专业群的发展,充分利用行业和骨干企业的资源,与其建立长效的开放式的合作平台,使物流管理专业与广西运德集团,酒店管理专业与广西德天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应用泰语专业与泰国正大集团,室内设计专业与广西建工集团,软件技术专业与南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软件园,机电一体化专业与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以及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功能于一体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有效合作迈上更高的台阶,探索出适合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校企“互通、互融、共建、共管”的开放型师资队伍;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空间,使学院成为与东盟国家进行职业教育合作交流的基地;不断借助社会、政府和企业的力量,加强学院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办学实力,增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形成区域高等职业教育的品牌,带动广西乃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2006至2008年各年度建设总目标如下:2006年的总目标:制定机电一体化等6个重点专业及其紧密相关的26个专业组成的6大专业群的示范建设方案,建立国家示范建设的相关管理系统,搭建好组织机构、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绩效监督等管理平台,启动所有示范项目建设。至12月底建成和完善18个教学实验实训室, 6个专业实现与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队伍中“双师”素质教师达70%,来自企业行业兼职教师占40%;课程体系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国家精品课程达3门,省级精品课程达6门,省级优质专业达12个,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7部,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交流合作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全面启动。

2007年的总目标:按计划完成好预定的示范项目建设任务,完善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全新课程体系,建成20个院级以上(含院级)优质专业,31

门院级以上(含院级)精品课程和40本特色教材及一批优质课程资源,进一步总结富有广西少数民族区域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以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水平,发挥各重点专业示范建设的辐射与引领作用,积极推进资源共享和对口帮扶,促进社会服务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建成22个具有教学实训、培训鉴定、生产应用,科研服务等功能的校内实训室以及47个校外紧密合作型实习基地;稳步推进教学基础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教学质量建设、学院机制创新等工程的建设进度。至年底,学院的示范内涵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综合办学实力有明显提高,教育品牌影响不断扩大。

2008年的总目标:完成所有示范项目的建设任务,具体包括完成6个重点专业的质量内涵建设,发挥其对专业群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总结出适合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半工半读”、“工学融合”、“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项目化教学”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能满足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培养和适应市场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成38门院级以上(含院级)精品课程,完成39本特色教材的出版;完善24个生产性实训室,使6大基地成为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教学实训中心,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中心、生产与应用研究和科技服务中心;培养20名较具行业与区域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和47名“双师型”教师骨干及聘用152名来自企业的技术能手,建成一支凸显良好职业素质和较强教学能力、实践能力与科技服务能力的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社会服务能力、国际交流合作、教学基础设施等其他配套建设取得如期效果,学院“质量、特色、品牌、效益”的内涵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综合办学实力全面提升。分项建设目标如下:

学生规模指标——至2008年,全日制高职高专在校生达10500人,远程与继续学历教育4500人。为社会提供各类培训达10000人次以上。

人才质量指标——毕业生具有“适岗、应用、变岗、创新”的良好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特别是职业素质良好,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强,具有吃苦耐劳和创新精神,能适应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职业岗位要求。毕业生当年一次就业率高(不低于95%),逐步以专业对口率、岗位稳定率、工资水平、晋升率和学生与企

业的满意率来评价毕业生的质量,实现企业、家长、学生的满意度高的质量指标。

师资质量指标——每个专业培养1-2名具有较大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4-6名教学与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骨干教师,聘请4-6名企业行业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组建一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有一批在广西地方行业深有影响的技术专家、工艺大师和教学名师,“双师”素质教师达70%以上,来自企业技术能手达到专业教师的30%以上,专业教师整体综合素质高,爱岗敬业、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技服务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

专业建设指标——围绕南宁和广西在机械加工、建筑房产、商业流通、旅游服务、东盟国际贸易、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建设6个基础好、与企业结合紧密、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重点专业,并发挥重点专业的辐射、示范引领作用,对应建设由相关26个专业组成的6大优势专业群,从而推动全院其他专业的内涵建设,形成适应社会需求,并能与市场互动的优势专业体系,创建专业示范品牌,形成辐射效应,促进学院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带动区域职业院校专业建设。

实践基地指标——采用多元共建、共管、社会共享的方式,围绕重点专业建成6个有影响的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含39个实训室、9个实训中心、4个车间、4个公司),并使这些基地发挥教学实训、培训鉴定、技术服务、生产应用的功能作用,最大限度满足学生高质量的、真实环境的生产性训练和各种培训及技术服务需求。另外增建一批能在学生实习、就业和教师互派培养的与企业紧密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充分满足各专业学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要求。通过与企业共同建设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并形成能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引领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方向。

课程建设指标——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与行业职业技术标准相接轨,构建适应产学合作的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满足工学结合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60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配套建设60种能充分体现职业岗位技能的立体化特色教材;同时推动学院其他课程建设,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的改革创新,形成一大批能体现岗位技能要求,能有效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核心精品课程及配套特色教材、现代化的教学课件等优质教学资源,引领高职教育

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Xx技术职业学院 “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二五”期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工、文结合的格局。专业由“十二五”初的15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17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17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6个,占35.0%;文科类专业11个,占65%。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二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类。主干学科专业紧紧依托财经类行业,已显现较强优势,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3.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100万元左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00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多媒体教室总间数52间、座位数4000多个;实训(实验)实15个;新建校内外实习基地30多个。 4.教学管理严格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十二五”期间,学校进一步理顺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构建了科学合理、运

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5. 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升本录取率达100%,就业率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6. 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校内、校外)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 7. 科研工作步入新轨、教改工作逐见成效。学校13个教改科研项目成功立项,其中,重点项目6个(其中市级项目4个),一般项目7个。 (二)面临形势 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2005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解放思想,突出特色,深化校企合作,9年共培养了近8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5亿人次以上。可以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缺乏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二是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持续 发展条件不足不稳;三是组建职教集团,整合教育资源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四是打造品牌,发展内涵在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制约体制机制的障碍。这些都将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 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

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 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赣府厅发〔2016〕65号)与《江西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赣教发〔2014〕6号)文件要求,打造江西职业教育品牌,建设一批高水平现代化标志性中等职业学校,引领我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决定实施“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现就“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得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与江西省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打造特色与增强办学综合实力为目标,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得能力与水平。 二、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遴选10所面向行业、区域发展需求,办学定位准确、办学基础良好、办学优势明显、专业特色鲜明、发展潜力较强得中职学校, 予以重点支持。通过重点建设,推动项目学校强化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促进人才培养机制与管理机制创新,激发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到2020年,

实现项目学校成为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并引领带动其它中职学校改革创新,共同发展。 三、建设内容 (一)办学定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树立现代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明确办学定位,深化内涵建设, 凝练办学特色,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得全面发展水平。 (二)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行业企业专家组成得专业建设指导机构。探索现代学徒制,试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得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三)专业建设。围绕行业、区域重点产业需求,根据学校办学定位,编制专业发展规划,建立完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匹配度,建立起紧贴产业、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得专业体系。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办好适应区域、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得特色、品牌、优势专业,重点建设2-3个产业急需得特色专业群。 (四)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强化德育首要地位,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得同时,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与岗位规范,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每个专业有至少3门工学结合得核心课程及配套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库等教学资源。开展学历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目录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总结经验扩大优势 一、发挥区位优势,促进校企合作 学院隶属宁波市领导,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400亿元,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超过460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这为加大对学院的投入奠定了基础。根据宁波市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宁波将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浙江省重化工基地,进一步确立在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的战略地位。“十一五”期间,宁波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密仪器仪表、装备制造及机械基础件、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模具、新材料、新能源、文具、家用电器等十大产业。宁波经济快速发展,急需大批高技能人才。根据《宁波市2006——2007年度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未来几年,宁波每年需要10万名技能型人才,这给学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学院地处北仑新区,合作发展基础良好。北仑区东接深水良港——北仑港,北临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区内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和中信公司独家开发的大榭开发区,有1000多家外(合)资企业,其中有世界500强企业35家。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23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2935元。至2005年,宁波十大百亿工程中有七项落户在北仑新区。目前北仑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核心区,成为宁波市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强区和利用外资的龙头,成为浙江省对外开放最重要的产业基地和形象窗口,成为国家级开发区中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最好的开发区之一。 区域经济的发展,拉动了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校企双方构建互需、互惠、互联的双赢合作机制,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积极为地方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推行“三三”模式,深化工学结合 学院几年来探索和实践所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奠定了良好基础。学院建校以来,坚持“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的育人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产学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探索了特色鲜明的“学工交替”、“订单式培养”、“项目化教学”等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其中《“学工交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案例》作为9个典型模式之一收入由教育部高教司、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主编的银领工程丛书《必由之路——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发展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60401 学校名称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 12741 学校举办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学校所在地广东省(省份)广州(地市) 填表日期 2011 年 10 月 9 日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二0一一年十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服务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珠三角地区创造战略目标的实施输送大批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强劲东风,继续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我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建筑及相关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专业建设基础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开办于2001年,是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 2006年该专业被省教育厅评审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建设专业。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尤其是在09年学院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当中,以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在专业内涵方面下苦功,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条件建设等方面取了显著的进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2010年该专业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示范性专业验收工作,正式成为了“省级示范性专业”称号。 1、建设了一支高素质、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等手段引进专业团队人才,通过国内外访学、参与高职教育课程开发与精品课程建设培训、参与项目研发或企业兼职等途径锻炼培养人才,本专业目前已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技术能力强,在本行业技术领域内有较高影响力的专业骨干队伍。专业带头人具有副教授职称,教学水平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思想素质好,团队意识强,年龄结构与职称结构合理,拥有一批来自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沃华消防公司、广东建业工程技术公司、广东海富建设有限公司消防技术服务分公司、广州珠江监理公司等业内知名企业的兼职教师。 2、课程建设成果显著 我们在课程改革方面以点带面,以课程等级建设推进课程整体改革,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先后有《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获省级精品课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获全国土建类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了《建筑构造与识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给排水系统

十大就业率较高的高职高专专业

十大就业率较高的高职高专专业高职(高等职业学校)和高专(高等专科学校)都是专科(大专)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 一、学前教育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生理学,神经生理学,营养学,钢琴,舞蹈,绘画美工,人类学,社会学,生态学,遗传学,伦理学,语言学等学科关系密切 主要课程:教育学、教育学概论、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社会学、学前卫生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声乐、舞蹈、美术、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游戏学原理、教师口语等。 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专业技能,能从事铁路运输、地面轨道交通及其它相关企业的运输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高级管理型人才和复合型工程技术工作者。 就业方向 国家铁路运输企业,地方铁路运输企业有专用铁道的国家大中型企业的运输管理部门城市轨道地面交通的运营部门及地下铁道港口铁路运输部门以及轮渡公司等。 优势岗位 铁路局(或集团公司)的运输及相关运营管理及技术岗位各层次铁路车站各运 输工种及其它与铁路相关行业的运营、管理、服务等岗位各种地面及地下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和服务岗位。 三、电气化铁道技术 电力机车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电力机车乘务与检修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到铁路机务段、机车厂、工厂铁路专用线、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等部门从事机车试验、运用、维修保养等工作。 培养要求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一、学院概况与建设基础 (一)学院概况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南宁市政府为适应南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于1999年创办的一所全日制高等学校,其前身南宁职业大学创建于1984年,是我国较早成立的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广西最早面向市场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学校。目前,学院总占地面积为2215.26亩,教职工 654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为70.8% ,开设45个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在校生9100多人。学院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立足南宁,面向广西,服务东盟,以培养民族地区高技能人才为己任,走产学合作教育的之路,初步探索出适应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与进步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2001年,学院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先后获得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高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广西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2年的办学积累,使学院的整体办学实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国色天香”(国家品质、特色办学、天之骄子、桃李生香)的教育品牌影响逐步扩大,社会声誉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鲜明教育特色。 (二)建设基础 1.面向市场的“六化”开放办学理念先进 学院根据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低起点基础上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坚持“立足南宁、面向广西、服务东盟”的服务宗旨,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市场化、管理企业化、资源社会化、产品精品化、手段现代化、服务高效化”的“六化”先进办学理念,并将之贯彻于整个办学过程中。 办学市场化:把学院办学活动纳入市场的大框架,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做到办学机制适应市场、专业建设围绕市场、课程改革跟踪市场、学生就业服务市场、学校发展依托市场。近年来,学院根据东盟国际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的新形势,以及产

最新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介绍汇总

2013年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介绍

2013年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介绍 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国家级重点建设示范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火电厂及各工业企业动力部门热能动力设备操作运行,安装调试,检修维护及生产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核心课程:计算机基础、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力学、金属与加工技术、热工基础、锅炉原理、自动控制技术、电厂锅炉运行、汽轮机技术、发电厂检修、热力发电厂、电厂化学等。 毕业获取证书:普通专科毕业证、中级热力司炉工、锅炉操作工(特种设备)。 就业前景:面向电力行业的火力发电厂及各种自备电厂、石油化工行业、各种企业的动力车间(站)、供热公司及热动设备制造厂、就业率98%、月收入平均达2500-3000元。 生物技术及应用【国家级重点建设示范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事生物发酵产品生产、质量检验和产品销售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核心课程:应用微生物技术、生物工程设备、生物产品分析与检验技术、氨基酸生产技术与工艺、酶制剂生产技术与工艺、葡萄酒生产技术与工艺、抗生素生产技术与工艺等课程。 毕业获取证书:普通专科毕业证、高级发酵工(国家社会劳动保障部颁发)、高级食品检验工(国家社会劳动保障部颁发)。 就业前景:面向宁夏及周边地区的生物发酵企业,主要从事发酵产品生产、质量检测和产品营销等工作。就业率98%,毕业生平均月收入在2500—3000元。 畜牧兽医【国家级重点建设示范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畜禽养殖、动物疾病诊疗和动物防疫检疫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畜禽养殖、动物疾病防治、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宠物养护、动物产品加工及产品营销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就业领域:畜牧兽医行业的管理部门、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宠物医院、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饲料生产企业、畜禽养殖企业等单位,从事畜禽养殖、动物疾病诊疗、防疫与检疫等技术管理及饲料生产和营销工作;也可自主创业和从事“三支一扶”工作。就业率98%,月收入3000—5000元。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意见【最新】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意见 为全面提高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效益,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建设一批特色明显、质量过硬、具有示范作用的高水平精品专业,使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建设和管理能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的需要,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现制定本实施办法如下: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高度认识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将专业建设纳入到学校主要工作之中。 1、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管理工作,将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并与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大对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建设,高起点、严要求。 2、各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切实加强专业建设,把专业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加强领导,一把手要亲自负责、落实专业建设的各项工

作;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充分认识加强专业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制定相关计划,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校共同推进的新局面,逐步掌握专业建设的整套经验。 3、各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紧密联系、充分依靠企业,推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技术交流、实验实习设备交流,探索建立学校与企业间的双赢机制,形成企业支持专业建设、学校积极为企业服务的社会氛围。 4、市教育局将加大对重点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三重项目对认定的重点专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 二、严格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的管理,科学设置开发专业 1、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是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指导性文件,适应于实施高中阶段学历教育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我市各中等职业学校须按《目录》和《原则意见》开设专业和招生,确需增设新专业的,应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报请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审批。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XX市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 学校现有教职工**人,其中专任教师**人,在编在岗教职工**人,兼职教师**人;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其中研究员**人),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研究生学历**人,本科学历**人;未来教育家(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人,市教学名师**人,专业(学科)带头人**人,骨干教师**人,“双师型”教师**人,市级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评估专家**人,XX 区高层次人才**人。 二、建设目标 1.加强教师全员培训,全员培训率达100%。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确保师德师风考核合格率达100%。 3.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名,骨干教师*名,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占*%以上,其中高级“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 4.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任教师本科学历人数比例达到*%,硕士学历人数比例达到*%以上,*%以上的教师取得高校教

师资格证书;新进新聘教师在三年以内取得与所教学科相符的教师资格证书。 5.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比例。三年内研究员*名以上,高级讲师人数比例达到*%,讲师人数比例达到*%。 6.教师教学技能比赛。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力争获市级一等奖*个以上、二等奖*个以上、三等奖*个以上;获国家级一等奖*个以上、二等奖*个以上、三等奖*个以上。 7.校企共建师资培训基地或教师工作室*个。 三、建设内容 根据国家、市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的要求,以《教师法》《职业教育法》为依据,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和专业结构,努力培养未来教育家、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1.具体建设目标与思路

XX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XX职业技术学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 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 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 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 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 函〔2015〕168号)《XX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 进工作方案》(X教高﹝2016)9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 (教职成[2015]9号)《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苏发[2010]11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 工作方针,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 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 证诊断与改进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 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诊改工作涵盖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

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与各系统的工作融为一体,相关部门及人员均为诊改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行SMART原则(准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诊改工作针对不同层面(主体)确定科学合理的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诊改工作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5)持续性原则:建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与诊改运行机制有效且可持续。 三、思路与目标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目标管理、知识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理论,以考核性诊断为抓手,以标准与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形成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质量保证机制,树立“以生为本、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培育以自律为主要特征的学院质量文化。 以学院“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一系列目标为依据,确立质量目标和标准,建立“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管理流程,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内部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四、构建体系 (一)健全组织,形成组织体系

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创建申报报告

建高水平现代化学校 办人民满意职业教育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创建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申请报告 省教育厅: “十一五”以来,我校始终紧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把握“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创建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支持,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实现了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转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我校特申请列入首批“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的创建计划。 一.学校基本情况 江苏省溧阳中专创办于1985年,是首批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与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溧阳学院等实行“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办学机制。 学校坚持“学生的未来幸福与终身发展高于一切”、“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着力推进品牌专业建设,形成了以机电、数控、电子电工、计算机、财会等专业为骨干的专业群。注重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省、常州市组织的历次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努力办好对口升学班,积极参与“3+4”、“3+2”中高职衔接试点,不断开拓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渠道,历年对口高考成绩在常州乃至全省同类学校中一直保持领先,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在99%以上,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创业致富的毕业生典型。 学校现有燕山、城中两个校区,占地面积476亩;校舍建筑面积180060平方米,生均30.05平方米。教学实训设施设备总值4428万元,生均设备值一产类达6576元,二产类8366元,三产类6525元。 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 5993人;各类业余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培训在籍学员2000多人,举办各类岗位或等级培训达6000人次/年。现有专任教师347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53人,中级及以上职称的255人;专任专业课教师240人,“双师型”教师193人;国家级名师2人,省级名师6人,省中心教研组成员4人,常州市中心教研组成员14人,推荐省领军人才培养对象2人。建有常州市名师工作室3个,常州市“三创”导师工作室4个,溧阳市名师工作室1个。现有兼职教师48人。 办学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惠民为主题、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向,秉承“德行、责任、能力”的校训精神,积极构建“包容向善、积极进取、务实求精”的学校核心文化和“尊严、发展、幸福”的核心价值观,凝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先后获得了江苏省

高职高专专业分类

高职高专专业分类 ?农林技术类 作物生产技术 种子生产与经营 设施农业技术 观光农业 园艺技术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 中草药栽培技术 烟草栽培技术 植物保护 植物检疫 农产品质量检测 ?林业技术类 林业技术 园林技术 森林资源保护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野生动物保护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森林生态旅游 林产化工技术 木材加工技术 森林采运工程 ?畜牧兽医类 畜牧兽医 畜牧 饲料与动物营养 特种动物养殖

兽医 兽医医药 动物防疫与检疫 兽药生产与营销 ?水产养殖类 水产养殖技术 水生动植物保护 海洋捕捞技术 渔业综合技术 ?农林管理类 农业经济管理 农村行政管理 乡镇企业管理 林业经济信息管理 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 ?公路运输类 公路运输与管理 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路政管理 汽车运用技术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城市交通运输 公路监理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工程机械控制技术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铁道运输类 高速铁道技术 电气化铁道技术 铁道车辆 铁道机车车辆 铁道通信信号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铁道运输经济 铁道工程技术 ?城市轨道运输类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水上运输类 航海技术 水运管理 国际航运业务管理 海事管理 轮机工程技术 船舶工程技术 船舶检验 航道工程技术 ?民航运输类 民航运输 飞行技术 空中乘务 航空服务

民航商务 航空机电设备维修 航空电子设备维修 民航特种车辆维修 航空通信技术 空中交通管理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 航空油料管理和应用 飞机制造技术 ?港口运输类 港口业务管理 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集装箱运输管理 港口工程技术 报关与国际货运 ?运输管理类 管道工程技术 管道工程施工 管道运输管理 ?生物技术类 生物技术及应用 生物实验技术 生物化工工艺 微生物技术及应用 ?化工技术类 应用化工技术

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5月

专业建设项目概述 按照“对接产业设专业、办好专业促就业”的思路,紧紧围绕炼油、化工生产、销售产业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形成以石化技术为龙头、石化装备为辅助、石化管理为补充,能全面满足石化行业岗位群需要的专业体系。专业建设整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即,健全一个机制:健全适应产业实际和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两支队伍: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做优三个专业集群: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石油化工装备工程、石油化工管理工程三个专业集群。 一、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1、建设目标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2、建设思路 以订单培养和企业培训为切入点深度融入企业,以企业反馈和共性需求为着力点深入引导专业,以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为基本点深度促进就业,以就业数量就业质量为关键点全面检验专业。为每个专业群遴选2-3家综合实力雄厚、经营管理规范、用工及员工培训需求迫切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在校企联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形成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体系。从企业调研入手,从石油化工行业需求出发,紧跟石油化工扩能和技术改造升级的要求,适应区域石化产业的新技术新岗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3、建设内容 (1)建立主要由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岗位能手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新一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专业建设工作小组会议1-2次,每2年更新一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确保建设委员会的结构合理和指导作用。 (2)健全专业动态化调整机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不间断跟踪培养过程、随市场需求调整培养规格的工作机制。经常性进行市场调研,建立紧跟石油化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瞄准产业技术岗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关注与专业相关产业的新岗位、新要求,实时跟踪最前沿、最先进、最关键技术,调整修订专业人才培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筹建方案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筹建方案 当前广东经济正处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的转型期,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劳动力供求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一方面中山普遍存在技术人才供应不足,高技能人才特别短缺、产业升级所学的技术工人严重短缺的情况;另一方面在中山的很多镇区又存在一定比例的下岗、待岗职工,有相当多闲置的劳动力。而职业培训能提升劳动者职业能力和素质,是打破制约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关键,因此为满足当前社会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决定发挥各自在资金和办学方面的优势,拟在火炬开发区选址筹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名称以定,以下简称“学校”)。现就学校筹建方案汇报如下: 一、组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必要性 1、组建“学校”是满足当前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于转变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加快企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匮乏问题更加突出,据统计,我市目前这类人才仅占7.6%。以制造业为例,一线职工中,高级技术工人,高级技师不足5%。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成立学校十分迫切。学样成立后将对改善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满足当 前中山快速发展的经济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另外,社会上每年都有大量新成长的劳动力由于缺乏职业能力而不能就业,而许多企业又往往补充不上合格的人员。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培训,使广大青年在就业前接受与就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文化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具备就业的必要条件,这对缓解工荒和促进就业具有直接的意义。 2、组建“学校”正值当前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1)有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无论是中山市还是开发区对于各行业紧缺人才的培养出台了多个文件。比如中人社发〔2016〕68号《中山市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的出台就是最好的说明。 (2)火炬开发区作为中山市最大工业开发区,企业之多,市场最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由显迫切,高级人才的匮乏,严重影响了企业和产业的发展,而由此,使得职业培训学校市场不断发展。 (3)开发区虽然培训学校众多、竞争激烈,但是没有一家真正形成自己的品牌,这样无疑为我校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机会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

xxxx学校 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专业建设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建设,为了加快专业建设步伐,推进我校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全面提高我校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形成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 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 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建设的核心,以培养出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三) 专业建设要全面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 (四) 专业建设采取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专业建设与高职特色相结合;专业建设与学校教学改革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校重点支持与普遍加大投入相结合。通过重点建设,

切实突出优势和特色专业。对个别专业重新进行调整,使其与学校的总体发展和布局相适应。 (五) 强化各系部在专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二、组织机构 (一) 专业建设是一项探索性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为加强领导,有效协调,学校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统筹该项工作,各系部设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实施。 (二) 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长和有关专家组成;系部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系部主任任组长,主管教学副主任任副组长,其成员由教研室主任、专业骨干教师4~6人组成。 (三) 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职责: 1. 对学校重点专业建设进行总体规划,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和专业建设近、中、远期目标规划,并分解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制定或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专业建设调整,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2. 努力创造条件,逐步抓落实,不断探索科学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 3. 对专业建设文件(档案)材料进行建档管理。 4. 组织专家对系部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中高职院校校园创客空间建设方案

中高职院校校园创客空间建设方案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 东莞市铭洋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3D打印专业背景概述 1行业发展背景 2国家政策背景 3人才需求背景 二:3D打印专业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定位 2:专业建设意义 3:就业岗位分析 三:3D打印专业实训室建设 1:3D打印专业实训室建设规划,区域划分 2:3D打印专业实训室项目实训内容 四:3D打印专业实训室硬件配置方案 五:3D打印专业课程建设 1:3D打印专业课程教学课程内容 六:3D打印专业师资建设 1:四类人才培养

一:专业背景概述 1:行业发展背景 经济: 面对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的压力,中国急需加快发展3 D打印,重建中国工业新优势。 社会: 从2012年全球掀起3 D打印技术热潮以来,媒体和市场关注度持续上升,3D打印知名度得到快速提升,促进了3D打印应用市场的培育。 技术:核心专利到期及成熟技术团队推动3D打印的发展,核心基础专利的到期加速中国3D 打印行业的快速扩展,行业将进入百花争鸣的时代。 政策: 国家相继出台推进措施。2015年8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专题讲座,讨论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与3D打印等问题。 2:国家政策背景 ◎2013年4月,科技部公布最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制造领域2014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首次将3D打印产业纳入其中。 ◎2015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财政部研究制定了《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 》。 ◎2015年5月,国务院公布《中国制造2025》,推动三维( 3D ) 打印等领域取得新突破。◎2015年8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专题讲座,讨论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与3D打印等问题。 ◎国内各个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动3D打印行业的发展. 例如,青岛印发《巨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 3:人才需求背景 ◎市场迅速扩张,人才需求凸显 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表示,目前3D打印人才需求非常旺盛,联盟3D打印印会员企业和用户企业的需求至少有5万人的缺口。 ◎城市制造业发展,急需人才支撑 根据东莞人才发展研究院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未来2~3年时间内,东莞3D打印市场人才需求将至少保持47%左右的年均增速。东莞制造业的发展客观上对3D打印技术有强烈的需求,2016年东莞3D打印人才需求总量为4000人左右。 ◎专业教育缺乏,人才供不应求

高职高专专业名称及代码一览表

附件2: 高职高专专业名称及代码一览表 专业代码高职高专专业名称510000 农林牧渔大类 510100 农业技术类 510101 作物生产技术 510102 种子生产与经营510103 设施农业技术 510104 观光农业 510105 园艺技术 510106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510107 中草药栽培技术510108 烟草栽培技术 510109 植物保护 510110 植物检疫 510111 农产品质量检测510112 茶艺 510113 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510114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510130 药用植物栽培加工510131 食药用菌 510199 农业技术类新专业510200 林业技术类 510201 林业技术 510202 园林技术 510203 森林资源保护 510204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510205 野生动物保护 510206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510207 森林生态旅游 510208 林产化工技术 510209 木材加工技术 510210 森林采运工程 510211 商品花卉 510212 森林工程技术 510213 城市园林 510251 林副新产品加工510299 林业技术类新专业510300 畜牧兽医类 510301 畜牧兽医 510302 畜牧510303 饲料与动物营养510304 特种动物养殖 510305 兽医 510306 中兽医医药 510307 动物防疫与检疫510308 兽药生产与营销510310 动物医学 510350 蚕桑技术 510351 动物科学与技术510399 畜牧兽医类新专业510400 水产养殖类 510401 水产养殖技术 510402 水生动植物保护510403 海洋捕捞技术 510404 渔业综合技术 510499 水产养殖类新专业510500 农林管理类 510501 农业经济管理 510502 农村行政管理 510503 乡镇企业管理 510504 林业经济信息管理510505 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510506 农业技术与管理510507 林业信息工程与管理510551 都市林业资源与林政管理510599 农林管理类新专业520000 交通运输大类 520100 公路运输类 520101 公路运输与管理520102 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520103 路政管理 520104 汽车运用技术 520105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520106 城市交通运输 520107 公路监理 520108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520109 工程机械控制技术520110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520112 公路机械化施工技术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XX 市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建设基础 学校现有教职工** 人,其中专任教师** 人,在编在岗教职工** 人,兼职教师** 人;副高及以上职称** 人(其中研究员** 人),中级职称** 人,初级职称** 人;研究生学历** 人,本科学历** 人;未来教育家(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 人,市教学名师** 人,专业(学科)带头人** 人,骨干教师** 人,“双师型”教师**人,市级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评估专家**人,XX 区高层次人才** 人。 二、建设目标 1. 加强教师全员培训,全员培训率达100%。 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确保师德师风考核合格率达100%。 3. 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名,骨干教师*名,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占*%以上,其中高级“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 4. 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任教师本科学历人数比例达到*%,硕士学历人数比例达到*%以上,*%以上的教师取得高校教 师资格证书;新进新聘教师在三年以内取得与所教学科相符的教师资格证书。 5.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比例。三年内研究员*名以上,高级讲师

人数比例达到*%,讲师人数比例达到*%。 6. 教师教学技能比赛。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力争获市级一等奖*个以上、二等奖*个以上、三等奖*个以上; 获国家级一等奖*个以上、二等奖*个以上、三等奖*个以上。 7. 校企共建师资培训基地或教师工作室*个。 [、建设内容 根据国家、市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的要求,以《教师法》《职业教育法》为依据,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和专业结构,努力培养未来教育家、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 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项目管理,保证“双高计划”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育部、财政部(简称两部)联合组织管理,地方(包括项目学校举办方,下同)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学校具体实施。 第三条项目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 第四条“双高计划”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2019年启动第一轮建设。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重点支持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两部负责总体规划、协调推进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主要职责包括: (一)项目设计、审核立项、过程监管、绩效管理;

(二)规划阶段重点任务,统筹安排中央财政资金; (三)组建项目建设咨询专家委员会(简称“专委会”); (四)审定项目遴选和考核标准; (五)指导省级教育和财政部门管理区域绩效; (六)委托第三方评价项目绩效。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承担“双高计划”日常工作。 第六条专委会由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学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专家组成,受两部委托主要承担以下工作:(一)研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遴选标准和考核标准; (二)评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 (三)为项目建设提供咨询服务。 第七条省级教育和财政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根据遴选条件,开展项目预审和推荐工作; (二)指导监督本区域项目建设,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三)落实项目学校的相关支持政策和建设资金,并对项目实施监管。 第八条项目学校举办方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在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提供支持,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环境; (二)指导项目建设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第九条项目学校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编制报送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