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及答案

13.《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编写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培养朗读能力。

3、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重点】

1、培养朗读能力。

2、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所蕴涵的为国家、集体、他人谋利益的奉献精神。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⑵废疾者

⑶女有归⑷谋闭而不兴

⑸盗窃乱贼而不作⑹大同

⑺故外户而不闭

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和。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孔子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尽管这个理想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它是我国社会思想时尚的一份宝贵财富。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本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听读

1、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1、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2、课文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品读

4、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你认为精彩的排偶句,品味它的表达效果。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用句式说话:我喜欢文中“ ”这句话,因为。

悟读

5、“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6、课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7、“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8、怎样评价“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诵读

9、朗读指导:第一层“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第二层全为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一顿,要读出层次感,“不必为己”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意。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末句是全文总结,要读得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10、诵读竞赛。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拓展检测案】

●课内语段阅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⑵不独子其子

⑶矜、寡、孤、独⑷盗窃乱贼而不作

2.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

大同:

3.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4.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5.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13.《大道之行也》答案:

【自主预习案】

1.略2.⑴所以⑵残废人⑶女子出嫁⑷发生⑸兴起⑹用门闩插门⑺有和平的意思3.略4.《礼记》、儒家、戴圣5.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6.鳏寡孤独、夜不闭户7.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8.⑴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扶育自己的子女。⑵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要不为私利的劳动。⑶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课内探究案】

1、略。

2、课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古人追求美好社会生活的愿望。

3、运用大量排偶句式,语言铿锵、优美。

4、略。

5、前者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后者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6、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7、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你对“桃源”中社会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从渔人在村中受到热情接待一事你看到了什么?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最好,使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不同的意见都可以讲出来,不搞统一答案。8、尽管这样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宝贵的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

【拓展检测案】

1、⑴和睦⑵以……为子⑶幼而无父的人⑷指害人

2、“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3、略。

4、略。

5、成理成文即可。

伶官传序导学案答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抑扬 顿挫的文气。 2、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 证方法。 3、理解文章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中心论点,明确写作主旨。 学习重点、难点: 1.文中的关健字、词、句: 2.文章的议论思路。 【课前准备】 1、知人: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坛公认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欧阳修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癖晦涩。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时代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借事论理,指出王朝兴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 3、关于序:序,是文体的一种,有文序和赠序之分,序也称叙、引、导言、前言之类,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可以放在诗文前面,也可放在书的后面。赠序是临别赠言,内容多推重、勉励之辞,如《送东阳马生序》。 学习过程: (一)读课文,正字音: 李存勖xù盛衰之理 shèng 盛以锦囊 chéng 及仇雠已灭ch óu 契丹qì三矢shǐ方其系(xì)燕父子以组欤(yú)二、研习课文 分析第一段 重点词语:盛衰之理 (道理 ) 原(推究)庄宗之所以(……的原因)得天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点】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 1.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相关资料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矜寡孤独()男有分() 2.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3、词类活用 不独亲其亲:①亲:以……为亲,意动用法;②亲:亲人。 不独子其子:①子:以……为子,意动用法;②子:孩子,儿女; 4、理解重点句子: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伶官传序》学案及答案

1.重点字词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 ..()得 天下,与其所以 ..()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 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 ..()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以一少牢 ()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 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 ..()已灭, 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 ..() 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 ..() 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 ..()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 ()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 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 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2.重点翻译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5)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1.重点字词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名词作动词,推究)庄宗之所以(……的原因)得天下,与其所以(……的原因)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把)三矢(箭)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归附)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给)尔三矢,尔其无(通毋,一定)忘乃(你的)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官员)以一少牢(羊、猪各一)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背着)而前(名状,向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正)其系(捆绑)燕父子以组(绳索),函(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子装)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仇人)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在夜里)呼,乱(形容词作动词,作乱)者四(名状,在四面)应,仓皇(急急忙忙的样子)东(名状,向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看),不知所归。至于(直到)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多么)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或者)本(名词作动词,推究)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使动,使……兴盛)国,逸豫可以亡(使动,使……灭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全)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被)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所溺爱的事物),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2.重点翻译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人生中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中积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 (4)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5)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是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或者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伶官传序》导学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和名言名句。 2、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难点:积累文言知识。 【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文坛领袖。 作为史学家,著有《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其中《新五代史》属二十四史之一。 2、解题:《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伶官,指古代宫廷乐官。本文是指供奉内廷,授及官职的伶人。后唐庄宗李存勖喜好音乐戏曲,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人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仗其势,擅权乱政,使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以庄宗宠幸伶人,身死国灭的历史事实为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并阐明了国家盛衰成败由于人事的深刻道理。 3.背景介绍:由于本文是借古讽今之作,需简要说明写作的历史背景,应从“五代”和“北宋”两个角度把握。 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代。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被伶官所惑,伶官得以重权在握。当叛乱四起时,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这是由于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预习自测】(课前预习——完成下列题目——课上检查、订正)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含答案)

24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二、预习 1、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不独亲其亲()()男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 外户而不闭() 选贤与能()矜、寡、孤、独() 不独子其子()() 2、翻译句子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三、整体感知: 1、把课文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意。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四、合作交流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说明。 3、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五、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六、拓展延伸 1、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2、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3、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5)解释词语。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不独子其子(子:)(子:)矜、寡、孤、独(孤:)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青春期 》导学案

第三节青春期导学案 〔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将知道: 1 进入青春期后,身体上和心理上会出现哪些变化? 2 怎样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学习重点〕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 〔学习难点〕认同应该健康的度过青春期.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1、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2、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开始发生变化,区别也越来越明显,这和分泌的雄性激素、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关。另外,以及和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 3、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都迅速发育,男孩和女孩还会发生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女孩会来。 4、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 5、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的心理变化。但是青春期正是、、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 二、课堂助学 1、情景引入: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 ——高尔基 2、交流讨论:学生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绩,讨论自主学习中提出的问题。 3、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阅读课本14页资料,通过资料分析完成讨论题

(2)怎样才知道自己到了青春期? (3)阅读课本15-16页并思考:青春期的身体发生哪些变化? (4)讨论:为什么青春期会出现遗精和月经的现象? 学习任务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卫生 阅读课本16—17页 (1)观察课本中插图Ⅳ-14,讨论:遇到类似情况,应当怎样正确处理?(2)中学生中有“早恋”现象,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3)讨论:怎样才能健康的度过青春期? (4)讨论:青春期的心里有哪些变化? 拓展应用: (1)为什么说青春期是“黄金时期”? (2)在青春期会有哪些疑惑?应该怎么对待? 三、诊断评价: 1、进入青春期的第一个信号是 A.体重显著增加 B.肺活量显著增加 C.身高迅速增长 D.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 2、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是因为( ) A.是思想逐渐成熟的时期 B.是人的大脑开始发育的时期 C.是人体神经系统开始发育的时期 D.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 3、男生和女生青春期声音发生变化与什么有关( ) A.大脑 B.心脏 C.肺 D.性激素 4、青春期,饮食上应注意( )。 A.多补充脂肪 B.多补充维生素 C.多补充糖类 D.营养全面、合理 5、女性在月经期必须注意的卫生保健是() A.要做到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适当运动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及答案

13.《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编写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培养朗读能力。 3、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重点】 1、培养朗读能力。 2、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所蕴涵的为国家、集体、他人谋利益的奉献精神。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⑵废疾者 ⑶女有归⑷谋闭而不兴 ⑸盗窃乱贼而不作⑹大同 ⑺故外户而不闭 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和。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孔子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尽管这个理想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它是我国社会思想时尚的一份宝贵财富。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本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听读 1、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1、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2、课文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品读 4、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你认为精彩的排偶句,品味它的表达效果。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用句式说话:我喜欢文中“ ”这句话,因为。 悟读 5、“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6、课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7、“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8、怎样评价“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诵读 9、朗读指导:第一层“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第二层全为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一顿,要读出层次感,“不必为己”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意。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末句是全文总结,要读得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10、诵读竞赛。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拓展检测案】 ●课内语段阅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⑵不独子其子 ⑶矜、寡、孤、独⑷盗窃乱贼而不作 2.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 大同: 3.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 ⑵ ⑶ 4.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5.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13.《大道之行也》答案: 【自主预习案】 1.略2.⑴所以⑵残废人⑶女子出嫁⑷发生⑸兴起⑹用门闩插门⑺有和平的意思3.略4.《礼记》、儒家、戴圣5.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6.鳏寡孤独、夜不闭户7.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8.⑴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扶育自己的子女。⑵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要不为私利的劳动。⑶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新人教版-4.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人教版-4 课题课时 2 主备审核 班级八年姓名授课时间授课类型单一课授课节次 1 【学习目标】1.(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 自主、合作、探究 3. 领悟古人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重点】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难点】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2分钟)学法指导

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二、自主学习内容、指导、检测:(10分钟) 1、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 2、熟读课文: 3、了解作品及背景: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他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了此番言论。 三、释疑点拨:(13分钟)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5、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6、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四、训练提升:(15分钟) (一)重点字词: A.大.道.之行. 查字典完成 生字注音 自主学习,了解作品及背景 小组讨论完成课文的翻译后,师加以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明确问题答案

青春期(人教版七年级下)教学设计

青春期(人教版七年级下)教学设计 青春期(人教版七年级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人类的产生”中的第三节:青春期,是前一节“人体生殖系统”的深入与延伸,又是下一节“计划生育”的前提与基础。在教材的内容设计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本章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一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青春期在人体发育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形成健康度过青春期的愿望,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确保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的形成。 2.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包括身体形态及生理结构、功能变化和青春期心理变化)。 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变化特点,对自身变化进行适时合理调整,健康度过青春期。 (2)能力目标。 通过课前小组内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通过在课堂中的讲解,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抗拒恐惧心理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人体发育过程中,发生在青春期的重要变化。 形成健康度过青春期的意识,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3.教学重点:组织好学生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通过主动参与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和认识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形成健康的性意识。 4.教学难点:正确处理青春期的自身变化,健康度过青春期 二、学情分析 由于发育早晚的不同,初一的学生有的已经处于青春期,上起课来有可能有害羞的心理,可让学生在男女学生同一课堂的情况下,女生与女生一个座位,男生与男生一个座位,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害羞心理,又可以同伴之间进行交流互助。 三、教学策略 方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手段:课前调查,课上汇报及表演。 目的:通过课前小组内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形成健康度过青春期的意识,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查阅有关书籍、登录有关网站,收集青春期的相关资料,并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必要指导。制作相关课。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伶官传序》导学案设计

《伶官传序》导学案 一、基础积累: 1、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永叔,晚年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2、读课文,正字音: 伶()官盛()衰之理盛()以锦囊()仇雠()契()丹三矢()逸豫()函()梁君臣之首 系()燕父子以组困于所溺()为()天下笑 二、课文解析及内容总结 1. 第一段: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推究)庄宗之所以(…… 翻译划线的句子:国家盛衰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为的吗? 段意: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提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这一立论的根据。 第二段:世言(世人传言)晋王之将终(临死)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为兄弟,(1)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遗留的仇恨)也。(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 志!”庄宗受(接)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祭祀)庙,请 段意:论证中心论点。承上叙事,详述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例。 第三段:(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仇敌)已灭,天下已定,(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匆忙)东出,未及(没有等到)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以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多么)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4)满招损,谦得益。”(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翻译划线句子: (1)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 (2)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 (3)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4)“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 (5)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段意:评论庄宗的盛衰,阐明中心论点。 第四段:故方(当)其盛也,举(全)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被)天下笑(讥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的事物困扰, 段意:进一步议论,引出教训,总结全文。 2.结构总结: 三、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 ⑴契丹与吾约为兄弟(名作动,订立盟约)⑵而告以成功(动作名,成就了的功业) ⑶函梁君臣之首(名作动,用匣子装)⑷一夫夜呼(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 盛衰由于人事 忧劳可以兴国 后唐庄宗失天下总 起 提出论点: 分 说 正面 后唐庄宗得天下分 说 反面 逸豫可以亡身 启 示 满招损,谦受益 总 结 得出结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

青春期教学设计

《青春期》教学设计 海南华侨中学初一生物组彭敏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 1)理解青春期是一个重要的发育时期,并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把握好青春期的健康知识; 2)青春期的生长发育有哪些身体变化及卫生; 3)青春期的主要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我保健的能力,用正确的方式指导自己健康渡过青春期。 3、情感目标 通过对青春期的了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师生之间密切交流,集中 精力,努力学习,并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理解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及卫生保健 2)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2、教学难点 青春期男性生理——遗精 青春期女性生理——月经初潮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采用问题讨论法,通过设疑引学,示例讨论、分析理解,答疑解惑、卫生保健等环节,实现 本课教学目标。 四、教学媒体 媒体选用如下表: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引言: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母腹中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 期呢? (显示课件) 答: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 定义青春期—— 2、观看“青春期”录象片断 3、提问:想一想,你在青春期中现有哪些变化? (二)新课讲授 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按性别组成讨论小组(每小组5~6人),将各自了解的身体变化用简洁的词汇统计出来,并写在卡片上。 发言小组的归纳,依次将相同的卡片摆放出来。 其他小组补充发言。 显示课件: 利用多媒体课件解读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和女孩开始身高突增的年龄差别; 作好身高数据统计) 2)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征; 3)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发育特征 提问:为什么说“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思考:你怎样利用好这个黄金期? 4)性器官的迅速发育 分析课文中“睾丸和卵巢的发育趋势”图片资料,并的出结论。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 【教学难点】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自主助学案】 1、解题并了解作者: 《礼记》,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 汉编纂,故称 《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 《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 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2、“四书”包 括、、和 , “五经”包 括、、、 和《礼记》。 3、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和字音。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选贤与.能()矜.寡孤独 () 谋闭而不兴.()讲信修睦.()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 () 5、通假字: 选贤与能: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课堂探究案】 1、解释加粗字: 不独亲其亲:①亲:②亲: 不独子其子:①子:②子: 2.古今异义词: ⑴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⑵女有归: .. ⑶盗窃乱.作而不作:(4)是.谓大同: 2、翻译下列语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⑷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找出文中出现的成 语:、。 4、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在文中标出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5、什么是“大道”、“大同”? 6、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四、探究性思维训练 1.思考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拓展延伸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课堂检测案】 1、本文选自《》,是______家经典之一,大约是________末年或________ 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对其做解释。 ①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生物下册《1.3青春期》导学案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教师寄语:让我们共同走出青春的迷茫,拥有健康而充实的青春期!让我们放飞青春的梦! ft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1.3青春期》导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能描述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特点。 2.知道青春期男、女生出现的生理现象:遗精与月经及生理期卫生。 能力目标会分析、绘制坐标曲线图,培养观察、分析、对比与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讨论和交流,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体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2. 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和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重难点 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特点。 学法指导 分析、绘制坐标曲线图。 预习案 回顾旧知:1、请写出人体生殖的过程。 2、说出下列器官的作用:卵巢、睾丸、子宫、输卵管、输精管、阴道 预习提纲: 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分析课本 14 页的坐标曲线图并解决相对应的讨论题。 由曲线知:男孩和女孩开始身高突增的年龄分别是岁和岁。 有何差别? 这一差别与睾丸和乱插的发育有关系吗? 2.青春期身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3.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器官的迅速发育,男、女生出现的生理现象分别是和 4.男女生为什么会出现遗精和月经现象?女生在月经期应注意那些卫生状况? 二青春期的心里变化及其卫生 5.对照课本16 图结合自身实际,与同学交流讨论,你的青春期出现过哪些心里矛盾?应当怎样正确处理?我的疑惑: 探究案 根据问题提纲自主学习,各小组展示交流。 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分析课本 14 页的坐标曲线 由图一、可得出的结论: 由图二、可得出的结论: 二青春期的心里变化及其卫生 心里变化特点: 心里变化卫生:

质疑探究 1.根据坐标曲线图中横纵坐标所代表的意义显示曲线变化的内涵: 男、女生身高突增的年龄不相同,女生早于男生;男、女生睾丸和卵巢开始迅速发育的时间也不相同,女生也早于男生;而且男、女生身高突增的年龄与相对应的睾丸和卵巢开始迅速发育的时间是相一致的。所以说男孩和女孩体型的变化与睾丸和卵巢的发育有关,睾丸和卵巢的发育还影响着男、女生的第二性征发育变化。 2.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影响着男、女生心理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以科学、积极向上的思想面对这种变化,自尊、自爱、自重,形成健康的审美观,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和道德观。 拓展提升 1.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皇宫内,生活着一类特殊的人群——太监,他们既不像女性,又不具备男性的第二性征;常言道:“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请你利用本章所学知识解释以上两种现象。 提示:睾丸和卵巢分泌的雄性与雌性激素影响男女的第二性征发育变化。 2.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刚刚步入青春期的我们在生活、学习、交友、娱乐等方面有什么样的要求、目标、建议、困惑、矛盾……与家长和老师交流,请大家畅所欲言,让家长和老师帮我们健康顺利的度过青春期吧! 自我检测 1、女性在月经期间要保持卫生和保证休息的原因是( ) A.生殖器官有损伤 B.心理波动大,情绪不稳定 C.身体抵抗力暂时下降 D.身体处于病态 2、通常青春期的年龄是指( ) A.约10~20 岁 B. 约18~25 岁 C. 约11~14 岁 D. 约25 岁以上 3、进入青春期,男生开始长胡须,声调也变低了。对此起直接作用的是 A.雄性激素 B.雌性激素 C.促性腺激素 D.生长激素 4、人体生殖发育的最后阶段和决定人体体格素质、智力水平的关键时期是( ) A.童年期 B.青年期 C.青春期 D.壮年期 5、下列不属于第二性征的是( ) A.男女主要性器官的差异 B.男女乳腺发达程度的差异 C.男女在声调上的差异 D.男女骨盆宽大程度的差异 6、下列各项中,哪项不是青春期出现的正常生理现象( ) A.睡梦中出现遗精现象 B.学习期间常出现近视 C.初潮期月经周期不规律 D.行经期间身体抵抗力下降 7、下列不是青春期生理功能增强的表现是( ) A.脑的结构和功能发育逐渐完善 B.心脏的功能不断增强

《伶官传序》学案(含答案)

其二:欧阳修和《伶官传序》 一、作者简介、解题及创作背景 1.欧阳修:字________,号________,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 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2.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伶官传》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3.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五代。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 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后唐---庄宗。庄宗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能自己谱曲,直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往往能听到人们唱他谱写的歌,所谓“庄宗亲自谱写” 的曲子到处都能见到。他小名叫亚子,当时也有人叫他亚次。他还常常用戏子名字自称,叫自己为李天下。从他继承父业,到统一天下,常常和戏子在庭院排练演戏,伶人因此掌握朝政大权,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当年他在胡柳一带作战,他宠爱的伶人周匝被梁人俘获。后来他灭掉梁进入梁的都城汴京,周匝来到他的马前拜见他,庄宗见到他很是高兴,赐给他金银钱物,慰劳他的艰辛与忍辱负重。 周匝对庄宗说:“我被梁人擒获,能够活到现在,多亏了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帮忙。请陛下赐给我两个州报答这两人。”庄宗答应封这两个人为刺史。郭崇韬劝他说:“和陛下您一起打天下的,都是些忠诚勇猛的英雄。现在天下刚刚创立,还没有封赏一个功臣,就先把伶人封为刺史,恐怕失掉天下人心。不能这么做!”于是没有执行命令。一年后,伶人多次向庄宗进言,庄宗对崇韬说:“我已经答应周匝,你还不执行的话,会使我见到这三人很惭愧。你的话虽然正确,但是为了我,就委屈执行吧。” 最终,任命陈俊为景州刺史,储德源为宪州刺史。正是因为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益败坏。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乘机率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乱箭射死,后唐灭亡。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字词和语法; 2、正确翻译全文,背诵并默写全文; 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并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学习重难点】 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能同时领会文意。 2 、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难点:1、如何理解“大道”、“大同”的含义; 2 、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与《大道之行也》中“大同”有无相似之处。 【预习导学】 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1)《大道之行也》选自《 ___________ 》,《礼记》是家 经典之一。大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际,儒家学者托 名 ___________ 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 “四书” 是《______ 》,《________ 》,《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经”是《 ____ 》,《_____ 》,《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 》。 2、熟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 ? ?) 寡男有分()货恶()其弃盗窃()乱贼()陶后鲜有闻() 3、阅读注解,掌握文言词语。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道之行也()(2)讲信修睦() )(7)(3)不独亲()其亲(4)不独子其子()(5)男有分()(6)女有归( ? ? 货恶其弃于地() (8)力恶不出于身()(9)外户而不闭( )(10)? ? ? 是谓大同() ? ? 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 )选贤与能_____ 通_______ : ___________ (2)矜寡孤独______ 通_______ : ___________ 6、整体感知(将文章翻译在下面。) 【合作探究】 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主要特征是什么?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特征的? 3、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伶官传序导学案

高三《伶官传序》复习学案 2016.10 一、知识要点:1、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是《伶官传》前的序论,也可看作是一篇史论。《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二、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则遣从事以一少近牢告庙() 4、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5、君臣相顾() 6、至于誓天断发() 7、抑本其成败之迹() 8、满招损,谦得益()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0、夫祸患常积于忽微()11、举天下之豪杰() 二、一词多义 1、与: ①与尔三矢()②求!无乃尔是过与() ③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④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⑤原庄宗这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得之者,可以知之矣() ⑥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2、归: ①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秦以归梁()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也() ③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④若水之归下也()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易: 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③以乱易整,不武()④天下事有难易乎() 4、告: 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三、词类活用 1、函:函梁君臣之首() 2、夜:一夫夜呼() 3、东:仓皇东出() 4、兴、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五、难句翻译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翻译几个较难的句子。 2.抓住关键词,理清文章结构。 3.反复读课文,理解文章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和具体特征。 4.转换角色,谈谈做法。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和具体特征。 一、积累文化常识 (一)《礼记》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二)《大道之行也》本文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的篇名,大约是()末年或()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其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社会。尽管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一个美好愿景。 (三)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 二、夯实基础 1.字词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幼有所长.() 矜.鳏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 2.关键字词含义 (1)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 (2)古今异义 大道 ..之行也古义:。今义:宽阔的路。 男有分,女有归.古义:。今义:返回,回归 矜、寡、孤、独 ...古义:为两个字。 “孤”指;“独”指。 今义:为一个词,单一,只有一个,指独自一个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