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三第2课 辛亥革命

专题三第2课 辛亥革命

专题三第2课  辛亥革命
专题三第2课  辛亥革命

自主高效课堂导学案

年级高一班级学生姓名科目历史制作人教导处审批

专题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课辛亥革命

一、学习目标: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意义;

2.理解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2017-2018学年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案(部编本)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 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 学生回答: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4.教师讲述: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起义,攻占两广总督衙门。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因众寡悬殊,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 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②简要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所——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2.教师展示图片:《湖北军政府》《黎元洪》 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请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 学生回答:说明革命潜伏者危机。 3.教师讲述: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 4.教师强调: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5.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6.学生回答:略 7.教师总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三、课堂总结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因此,辛亥革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其对于封建体制的冲击、社会生产力的推动、进步意识的弘扬、风俗习惯的革新都是空前的。

八年级历史上第九课辛亥革命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第九课辛亥革命教案(新课 标人教版) 辛亥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革命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和武昌起义;掌握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影响。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革命党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革命史实,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技能目标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识图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对辛亥革命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法指导

表格归纳、材料分析、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辛亥革命博物馆图片 讲述: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北临彭刘杨路,南抵张之洞路,东邻楚善街,西靠体育街,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 这堂课就来看看辛亥革命是怎样发生的。 [讲授新课]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列表归纳武装起义的史实 起义名称时间领导人结果或意义 萍浏醴起义1906年冬刘道一、蔡绍南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起义1907年夏 徐锡麟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黄兴夺取镇南关,最后失败 黄花山岗起义1910年黄兴等人虽然失败,但极大地

第13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13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下的改革开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位伟大人物和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和辛亥革命。 知识链接:辛亥革命的概念: ⑴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⑵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爆发原因) 1、政治条件:《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和阶级基础: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课本62页 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 主阵地:上海和日本东京; 著名的革命宣传家:邹容、陈天华和章炳麟。 章炳麟指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邹容则在《革命军》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他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课本63页 (兴中会、同盟会等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性质) (1)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1894年创立人:孙中山 地点:美国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A、时间:1905年 B、地点:日本东京

辛亥革命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年,各种各样纪念活动已经登场或准备登场。对于这一百年前所发生的革命,我们站在当下立场上应该汲取怎样的经验、教训或启迪呢? 辛亥革命的目标,从孙中山和革命党人来说,毫无疑问是要模仿美利坚合众国的政治架构重建中国政治体制,但是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从孙中山开始闹革命起,模仿的却是法国大革命,即用暴力手段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所以孙中山和革命党人不惧牺牲,一次次失败,依然一次次继续,用武装暴动为中国历史发展营造了一个巨大动力。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强调清廷在最后十几年确实有过一些政治改革和政治进步的话,这个改良和进步的动力,不再是列强的压力,而是中国社会内部的压力。 辛亥革命的前半场,确实是按照孙中山和革命党人提供的脚本进行的,但是到了武昌起义爆发后,特别是当清政府阵前换将,起用先前被废弃的汉人高官袁世凯取代满洲贵族出身的陆军大臣荫昌,全权负责处理武昌起义的善后之后,南北对峙迅速由孙中山所说的满汉冲突转变为汉人之间的对决,孙中山十多年一直倡导的民族革命立马失去合法性、正当性。 更为蹊跷的是,南北对决的双方基本上与孙中山和革命党人无太大关系,南北主力阵容其实都是清政府在最后十几年自己一手调教出来的新军。南方的主力是张之洞的湖北新

军,北方的主体是袁世凯的北洋新军,他们虽然分属两个系统,但毕竟都是汉人,都同样接受了近代东西洋思想的影响,特别是由于那时朝廷从来没有想到过军队中立化,而总是鼓励新式军人关心政治,于是这批近代军人到了关键时刻竟然成为左右大局的主要力量。 南北僵持了两个月之久,南方的条件非常简单,先是要求朝廷尽快答应立宪派多年来的要求,这也是朝廷预备立宪规划中已有的项目:提前立宪,立即召集正式国会。这个要求只是将规划中的项目予以提前。然而,朝廷对于这样的要求吞吞吐吐,于是弄得全国不耐烦,十四省相继起义,宣布独立,号称光复。从此,君主立宪也就成了过去,南方革命党人在这样的形势下,提高了要价,要求朝廷承认民主共和,否则就诉诸武力,准备北伐,直捣龙亭。 革命党人要北伐当然也没有那么简单,问题是如果清廷一直僵持,一直不答应南方的要求,什么事情都会发生,一场混乱,或者如法国大革命那样一场持续数年的政治复仇血腥屠杀,也未必不会出现,于是中国人的政治智慧面临着一场空前的考验。 此时的中国已经不是简单的中国人的中国,外国资本经过甲午战后持续进入,已经在中国经济构成中占据相当份额,持续的政治动荡不仅不合乎中国人的利益,也不合乎列强的要求,国际国内都希望南北中国人能够各让一步,达成

高一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详案

二辛亥革命 课程章节:人民出版社高一上册《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二节《辛亥革命》。 课时:一个课时 一、教材和内容分析 《辛亥革命》选自人民出版社高一上册《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二节。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是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的必然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资产阶级三次救国方案中承上启下的行动,是20世纪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三大事件之一。但因中国资产阶级主观上的不成熟和客观条件限制而功败垂成,这是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历史必然结果。因此,本节课主要以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为中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与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重要 概念及基本史实。 2.根据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及中华民国的成立, 归纳其历史功绩及存在的局限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本内容的阅读,教师借助影像和图片资料,以革命准备—革命爆发—革命成果 —革命结果为线索进行授课,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辛亥革命的这一历史事件过程。 2.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思考,通过学习武昌起义后的复杂形势,要认识到 革命潜伏的危机,并分组进行合作探讨:“你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辛亥革命的全过程,深入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升华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2. 在掌握革命的发展历程之后,有助于学习孙中山等革命派人屡败屡战、愈挫愈奋的人生轨迹,学习辛亥烈士不畏牺牲的精神,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执着追求,永不言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刚刚经历过中考,而辛亥革命也刚刚经过100周年,在社会上也出现了追溯孙中山先生、学习辛亥精神的热潮,这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应是一个中考的重点,同学们对这块知识的掌握较为扎实;另外,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像《辛亥革命》等此类爱国电影也接触较多,对于帮助学生了解其基本史实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鼓励

【中考历史】2018最新历史中考历年试题(分专题)汇编:辛亥革命(附答案)

辛亥革命 【2015 厦门】12.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先生为黄埔军官学 校开学典礼亲笔手书“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一心一意,贯彻始终”训词。这一年是 A .1912年 B .1924年 C .1925年 D .1927年 【2015 贵州安顺】2.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辛亥革命后 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符合史实的是 A .人们坐在家中看报纸 B .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C .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D .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7.【2015福州】 “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2000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这个事件”是【B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南昌起义 D .西安事变 8.【2015龙岩】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下列直接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事件是【A 】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新中国成立 10.【2015泉州】图3是民国时期旅顺学生刘成汉的小学毕业证 书。他毕业的时间应该是公元【D 】 A.1946年 B.1947年 C.1948年 D.1949年 【2015佛山】7.它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国会政治、政党政治、舆论监督政府等民权政治,变人治为法治 的尝试由此正式开端。替代文中“它”最恰当的是【C 】 A .中国同盟会 B .武昌起义 C .中华民国 D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8.【2015恩施】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年8月,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B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强学会 8.【2015怀化】以下能达到右图效果的历史事件是【C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北伐战争 7.【2015南京】右侧宣言指导的是【C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6、【2015玉林】 “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B 】 A.李鸿章 B.孙中山 C.康有为 D.毛泽东 13.【2015鄂州】 “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历史事件是【B 】

历史专题复习:辛亥革命

2011年有关辛亥革命的中考题 1.(2011年鸡西)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 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 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指的是哪四次侵华战争?(4分)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变法维新”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3)材料二中,“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该事件的领导者是谁?(1分)今年(2011年)是该事件发生多少周年?(1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1分) 答案 (1)鸦片战争(1分)、第二次鸦片战争(1分)甲午中日战争(1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分)(2)洋务运动(1分)、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分) (3)辛亥革命(1分)、孙中山(1分)、100周年(1分) (4)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要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等等。(答出其 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1分) 2.(2011年台州)(8分)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图说历史】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饥民惨状 (1)请结合图片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4分) 【纪念活动】 2011年5月19日,是首个“中国旅游日”。武汉丰富的辛亥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 (2)武汉市积极挖掘“辛亥旅游资源”体现了发展区域经济的什么原则?(2分) (3)百年辛亥,两岸同庆。请说说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意义。(2分) 答案:(1)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促进了社会习俗的改变。但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2)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本地区的历史资源优势。海峡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革命,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并在辛亥革命精神的推动下,希望海峡两岸能早日统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言之有理即可) 3.(2011年烟台)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目前,全国政协已成立百年庆典筹备办公室,届时将隆重举行纪念活动。国台办也表示,支持海峡两岸各界共同举办纪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读图: 图一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图二孙中山在总统府前接受卫兵的致敬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2课辛亥革命 (2)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三第二节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学生能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材内容简析: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近代百年史上的第一次伟大的历史巨变。革命爆发前,中国的社会背景异常复杂,具备了革命所需要的社会基础、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军事基础。武昌起义之后,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民主共和制,废除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近代化进程深入到制度层面。这是历史的进步。然而,由于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被封建军阀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如昙花一现很快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学生的情况及教法:我面对的是高一学生,他们刚刚步入高中,面对新课改新教材,具有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究精神,而且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一定的了解。这都是完成这节课的有利因素。但是,初中历史采用开卷考试,所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加上本课涉及的问题多、理论性较强,这些是不利因素。所以要帮助学生对亥革命这一课内容形成全面清晰的认知结构,对学生进行课前导学,采用深入浅出、层层设问、创设情景、对比分析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组织共同讨论,以加强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学法:本课知识与世界历史联系密切,在学习中注意运用全球史观,将有关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放到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去分析、思考。 从政治、经济、思想、性质和社会影响等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并通过辩论形式分组讨论,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的成败,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体验历史、思辩历史的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1、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理解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理解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府。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并进行正确的评价。 3、剖析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和过程。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课前导学、历史资料阅读,设置问题,启发思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评价辛亥革命,让学生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高中历史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萨拉族自治县银川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 人民版教学设计:32辛亥革命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节指的是辛亥革命,七核心内容是辛亥革命,理解它的关键是知道辛亥革命的大致经过,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影响,教训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学生在初中阶段以及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本节课的内容还与政治学科联系紧密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在本册书内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影响和教训,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结合近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的具体国情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定位:知道辛亥革命,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及教训。 2、目标解析:知道辛亥革命,就是要知道辛亥革命的时间和大致的过程,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就是要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具体的内容、性质和对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作用。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及教训,就要通过对辛亥革命进行具体的分析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影响以及革命失败给中国民主革命的教训。 三、教学问题与诊断分析 本课知识跨度大,学生不容易掌握,因此要让学生把握基本线索。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革命的过程与成就理解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化的一座里程碑。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学生对这一节内容比较熟悉,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武昌起义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大致的概况。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教师适当补充讲解。 问题1: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问题2:武昌起义的概况。 例题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 A.西方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B.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C.民族资产阶级积极开辟独立发展的道路 D.清末新政的破产

教案第9课辛亥革命

第9课辛亥革命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历史史料的解读与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看待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迹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 时间领导者起义1906 刘道一、蔡绍南萍浏醴起义1907 徐锡麟、秋瑾安庆起义 1907 孙中山、黄兴广西起义 2.教师强调: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3.教师展示图片:《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 学生回答: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4.教师讲述: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起义,攻占两广总督衙门。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目标导学二:武昌起义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 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②简要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

专题三第节辛亥革命

专题三第2节辛亥革命 【测试要求】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知识梳理】 一.武昌起义 1.背景: (1)民族危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2)组织准备:同盟会 ①成立:1905年,日本东京,孙中山任总理,机关刊物《民报》。 ②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③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军事准备: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加速革命进程的发展。 (4)导火线:1911年,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四川保路运动,为起义创造了条件。 2.概况:领导机构: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1911年10月10日起义,11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影响: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二.中华民国成立 1.成立: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2.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3.措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 ◆知识拓展: 1911年武昌起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定国号为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正式宣告成立,一直到1949年。期间,先后有孙中山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1912、1-1912、3)、袁世凯开始的北洋军阀政府(1912、3-1928、12)和蒋介石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1927、4-1949、4)。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颁布:1912年3月,参议院制定,孙中山颁布 2.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直接目的),捍卫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 3.主要内容: (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集会、结社、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 (2)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3)实行责任内阁制。 4.意义: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布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确立,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成为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一个里程碑。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革命结果:在袁世凯威逼下,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果实。 2.功绩: (1)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政治上: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3)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思想上: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总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3.局限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知识拓展: 辛亥革命的结果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近代行不通。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

辛亥革命的评课稿

篇一:《辛亥革命》优秀说课稿范例 高中历史说课稿:《辛亥革命》优秀说课稿范例辛亥革命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熟悉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记忆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意义。 2.能够结合史实从多方面论证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引导和一定程度上的讲授;情景再现,体会当时的历史,反思历史;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论证某些历史结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革命者奋不顾身的斗争,体会他们的献身精神,并对此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课堂教学类型:综合课 三.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一向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它是前几课所讲的列强加紧侵略中国造成的影响的扩大,以及承接上节课中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个部分。本课不仅要完成辛亥革命背景、过程和结局的讲授,还要使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意义和教训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评价。 n说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新生,高一的学生刚由初中升上来,一般都保留了初中生那种比较积极活跃的上课状态,但相对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有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远远没有高中新课标那么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对问题的认识还缺乏深度。所以,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再现当时的历史,创设情境,主要用启发式的谈话法、讨论法,分小组抢答等,配合老师的讲解来达到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n说教法、学法 一.重难点及如何突破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的重点是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历史意义。难点是对辛亥革命成功与否的分析。 为突出这一重点,用播放一段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简单过程,特别是武昌起义的发生过程有一个感性的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历史。在学生观看之前,提醒学生注意认真看,看完之后显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抢答问题,加深记忆。 对于难点,老师出示一道动脑筋的题目,即课后的活动建议题,让学生按不同意见分成两组自由讨论,最后再

辛亥革命内容

1.播放新闻联播视频,导入主题 主持人甲: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1911年10月10日,以“武昌起义”为标志,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5000年的君主帝王专制制度,毫无疑问,那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作为中国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我们应该有必要来了解一下辛亥革命 主持人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读着这句名言,一个伟人的形象便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他是谁? 主持人乙:他就是孙中山先生,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辛亥革命的领袖人物。 合:现在我们迎来了辛亥革命胜利的百年纪念,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百年辛亥,崭新中国”的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甲:让我们推开历史厚重的大门,跟随首义第一枪的打响,一起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一划时代的革命历史吧。 2. 播放一段与辛亥革命相关的记录片 3主持人以ppt形式简述辛亥革命主要过程及大事件 主持人甲:看完了视频,让我们为时代骄子们献上自己最真挚的敬意 4.请几位班委分别介绍辛亥革命主要领导人物 主持人乙: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陶隆耀,潘帅,陈天赐,龚佑春同学为我们分别介绍辛亥革命主要领导人物。 主持人甲:谢谢他们精彩的介绍,下面有请我们的三位代表为我们谈谈他们对辛亥革命的看法。 5请3位代表上台分别阐述辛亥革命意义,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对辛亥革命的新理解 主持人乙:谢谢几位的发言,相信在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辛亥革命的新见解。让我们带着对革命先烈们的敬意来感受这个MV。 6播放辛亥革命主题曲MV 7.结束班会 主持人甲:“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百折不挠,愈挫愈奋”,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一生不懈奋斗,一生热爱祖国。 主持人乙:在他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建立起新的民主共和。 主持人甲:沧桑百年,一代代武昌起义的后人们,秉承先辈遗志,不断发扬革命精神,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主持人乙: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崇尚文明,兼收并蓄,建立起了繁荣昌盛的新中国。 主持人甲:博爱于国,主持乙:友爱于班。合:创新、奉献、勤学、友爱,共创美好新中国!“百年辛亥,崭新中国”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2019年题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节辛亥革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节辛亥革命练习题 1.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为纪念辛亥革命曾写下这样的诗有廿世纪诞五少乐格会集群贤。”诗句描述的事件应是()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爆发 C中华民国诞生 D.清帝下诏退位 【解析】选A。从题干材料信息“廿世纪初零五年”可知发生的时间是1905年,结合题干信息“东京”可知是同盟会的成立,故选A。 2.使许多省纷纷响应,相继宣告独立,清朝统治由此土瓦解的历史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解析】选B。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故B正确。 3.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国主革师,这一时期发生历史事件是() A.同盟会建立 B.保路运动 C.新军起义 D.中华民国成立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11年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主权,其中四川保路运动规模最大。A建立于日本东京;C最早发生于湖北武昌;D成立于江苏南京。故选B 4、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专用作用的结果。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爆发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②清政府已日益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 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和团体的成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①②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必要性因素,③④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可能性因素,故答案为D 5.2017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6周年。,要举行纪念多革命活动,最好的举办地点应是() A.北京和天津 B武汉和南京 C.上海和广州 D.延安和遵义 【解析】选B。1911年武昌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辛亥革命达到高潮。故B正确 6.(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专题三第二节导学案

辛亥革命导学案 姜敬超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要点:“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 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是20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推翻了统泊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看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做是它最终结出的硕果。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以下基本知识和概念:革命兴起的背景、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黄花岗等武装起义、武昌首义、中华民国成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王朝的覆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发展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学会结合史实分析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概括和阐释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史论结合的分析中,培养学生崇尚科学、探求本质的科学精神,以及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以史为鉴的历史意识。 2.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顽强毅力。 3.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高潮及辛亥革命的意义。 革命者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最终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并成立了 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制度,推动了近代中国的进步。 教学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辞职、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原因,及辛亥革命的评价。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体现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否定, 体现了资本主义民主宪法的特点。对内容的理解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优质教案

第9课辛亥革命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革命志士的奋斗;武昌起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辛亥革命博物馆图片)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北临彭刘杨路,南抵张之洞路,东邻楚善街,西靠体育街,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学生发言: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提示: 2.教师讲述:讲述黄花岗起义概况 3.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黄花岗起义 4.展示材料: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 5.教师提问:黄花岗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提示: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6.图片展示:出示徐锡麟、秋瑾、黄兴等人的图片和林觉民的《与妻书》以及黄兴的绝命书 思考: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提示:追求真理、百折不挠,前赴后继、浴血奋斗 目标导学二:武昌起义 (一)武昌起义 1.图片展示:展示起义图片 2.材料引入:据此,则人数已多,乘此路潮鼓涌之时,尤易推广。盖鄂省军届久受压制,以表面上观之,似无主动之资格,然其中实蓄有反抗之潜力;而各同志尤愤外界之讥评,必欲一申素志,以洗其久不名誉之耻。似此人心愤发,倚为主动,实确有把握,诚为不可得之机会。若强为遏抑,或听其内部自发,吾人不为之指挥,恐有鱼烂之势,事诚可惜。 ——黄兴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分析武昌起义的有利条件? 提示:保路运动兴起;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革命基础好;湖北新军倾向革命等等。 4.图片展示:展示武昌起义形势图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讲述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 提示: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占领武昌城→攻占汉口、汉阳→成立湖北军政府(10月11日),黎元洪为都督→各省纷纷响应,一半以上宣布独立 6.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武昌起义(电影辛亥革命) 7.教师提问:请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 提示:说明革命潜伏着危机。 (二)辛亥革命的意义 教师讲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 辛亥革命

第二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20世纪初中国的局势概况有个初步地了解和认知。并培养学生从有关资料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兴中会、同盟会以及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能力目标 通过视频材料,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时期的情况能有个直观清楚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互动,加深学生的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国奋斗、奉献的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史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历史概况有个清楚的认识和价值判断。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20世纪初中国的概况; (2)同盟会的成立及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3)辛亥革命的意义。 (4)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上台的举措;日本“二十一条”的提出;袁世凯复辟与护国运动;军阀割据概况。 2.难点 (1)兴中会的创建; (2)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3)辛亥革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一战也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召开,如何处理德国成为列强讨论的焦点,而中国山东问题也被列为重点问题。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是《凡尔赛合约》却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权益转给日本。当时中国代表团拒绝签署合约。中国战胜了却无法享受战胜国的待遇,还受尽掠夺,那20世纪初的中国的发展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二、讲授新课 1、(1)20世纪初的中国 阅读课文,请从课文中归纳出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的掠夺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举例说明。 (2)指出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第13课 辛亥革命 教案设计

辛亥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911年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通过了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伟大历史功绩,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使学生明确由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勾结破坏,以及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高潮阶段的最顶峰,但由于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府施加压力,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从此开始了北洋军阀对中国的统治。革命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重点分析: 1.武昌起义的背景 一是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结果; 二是四川的保路运动发展成为武装斗争,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武昌起义之所以成功发动,充分体现出革命士兵的英勇首创精神。因为在临近起义的时刻,起义的领导机关被破坏,起义风声泄漏,全城戒严,反动派大肆搜捕,起义领导人或在监狱,或被迫逃亡,有些还不幸被捕,甚至英勇就义。当时如果畏缩退却,延缓起义,则等于束手待毙。湖北革命党人果断地决定:立即发动起义。革命士兵的英勇首创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革命领导机关被破坏的损失,他们主动相互联络,在1911年10月10日晚发动了举世闻名的武昌起义。经过奋战,终于赢得了起义的光辉胜利。 2.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国在历经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之后,终于迎来了“民国”的建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颁布了许多有利于发展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对辛亥革命的伟大的历史功绩的掌握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作为重点的主要内容: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仅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且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难点分析 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理解的难点主要在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后来无论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还是张勋复辟,都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没有逃出失

高中历史 专题三 2辛亥革命习题 人民版必修1

二辛亥革命 一、武昌起义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遗。 (2)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为革命准备了条件。 2.革命的酝酿。 (1)1894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2)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3)同盟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1911年4月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加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 (4)1911年5月,要求收回路权的保路运动在全国范围兴起,其中四川保路运动规模最大。为此,清政府派湖北新军进行镇压,为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5)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新军和知识分子发展革命力量,进行长期的大量的准备工作。 ?应用示例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D) A.《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的签订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 3.革命的爆发。 (1)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11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2)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