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doc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doc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教材编写组

一、教材编写依据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

◎初中学生生活的逻辑

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求

青少年生命成长阶段的任务

教育的引领和指导

我是一个生命,我在进行一场生命的旅行。中学生活会有怎样的风景?

我是一个生命,我的成长需要见证与陪伴。友谊真能地久天长吗?我能和老师、父母成为真正的朋友吗?

我是一个生命,我喜欢探索。我的生命从哪来,到哪去?生命可以永恒吗?生命的意义在哪

生命不停地追问,我在不断的成长

一直以来怀抱的理想,就是以教材带动该课程的理念和方式的变革,并以课程的专业性进一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改善

--------朱小蔓

二、教材编写理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本册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并将之贯穿始终。在具体落实上,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机渗透,如在“少年有梦”体现了爱国情感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感受生命的意义”从敬业的角度体现了在平凡中闪耀的伟大;“网上交友新时空”则隐含着诚信及其复杂性的探讨;同伴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我和其它生命之间,都从不同角度和深度落实友善这一价值观教育……教材的每个学习主题背后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

2、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首先,教材语言尽可能引入传统文化经典。如在谈到少年要立志,相关链接

中引用《格言联壁》的一段话:“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接着正文直接引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勉励学生不仅要立志,更要勤奋,不断付出努力。

其次、在案例选择、活动设计等方面也尽可能安排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如在探讨“学习”这一话题时,把“学习”的繁体字用说文解字的方式,引发学生兴趣,然后从《礼记•月令》中对“学习”的论述开始,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内涵。

再次,在对文化内容的处理上,教材不仅仅是引经据典,而且积极思考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方式,力图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活动,让学生感受身上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以民族精神丰富和提升自身的精神世界。

3、准确把握学科特点。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材体现了综合性、过程性、实践性特点。如在“家的意味”中,从“家规”、“家训”以及家庭文化中的“孝”等方面,特别探讨了“中国人的‘家’”,体味中华文化深厚的意味和丰富的内涵,同时又渗透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将道德和法律有机融合。同时,教材注重过程和实践,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通过实践整合态度情感、能力和知识。

4、科学遵循育人规律。

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的发展,从观念认识、体验内化到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此教材以栏目来精心搭建教和学的脚手架,通过设计与青少年生活贴近并喜爱的活动,不断深入,在讨论与分享中达成共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学生主要面对的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与同伴、老师、家人的交往,核心词是成长。教材以成长为核心,涵盖、整合有关学习、自我探索、交往和生命的话题。从引导学生生活、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依据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相关要求,本册教材设计了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第一单元作为对初中生活开端的阐述,具有统领全套教材的意义,既是学生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起点,也是全套教材建构的逻辑起点。

对于刚刚告别小学生活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面对一个生活和学习的变化,学生会有各种感受,也可能有各种困惑和问题。教材不是让学生被动去适应这些变化,而是把变化看成是生命成长馈赠给自己的礼物,认识到新的阶段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接纳变化,在积极面对中学学习、自我探索等课题中成长。

本单元以“成长的节拍”为主题,体现了学生初中生活的基调,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目录图片)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

学会交往,处理交友中的问题既是学生道德和心理发展在本阶段的核心任务,也是初中生活逐步展开后学生实际的需要,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6年2月,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出台,“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被作为学生发展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提出。

本单元从交友方面使学生体会相互依存的生命关系:一方面在交友中体验到自己是被需要的,从而获得意义感和价值感;另一方面认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认可、关心和支持,从而体悟到人人需要接纳、支持和帮助,这有助于初中学

生在生活中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青少年期的同伴关系不仅仅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朋友之间亲密感也进一步增加。这一方面提高了中学生友谊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交友态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录图片)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承接上一单元中学会和同伴交往,本单元则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继续和延伸。

师长是中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学生和师长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到了青春期以后,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凸显,他们要求摆脱依赖、走向自立的愿望和行动增强,有时会和师长产生冲突。教材不回避青少年成长可能带来的各种冲突与矛盾,在尊重学生的独立愿望、成长需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近师长,看冲突背后“爱”的流动,通过主动对话和交流达成相互理解。

(目录图片)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生命,是一个温暖的词。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世纪初以来,指向自然生命为基础的讨论生死现象,普及生命知识,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安全与健康,求问生命意义与人生幸福等等,含有明确的生命元素的生命教育开始兴起并渐成潮流。它体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尊重人、关怀人的意识不断觉醒,是社会进步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生命本身是多侧度的,每个侧度都有存在的价值,都需要关怀与开启。

1、自然生命

人首先是一个生物体的存在,肉身生命是人存在的基本依托和载体,遗传因素赋予了人天生的生命特征,面且遗传的未确定性和后天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也让人的自然生命充满了无限可能。在自然躯体层面,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失而不得,当然无比珍贵。在此基础止上,教材帮助学生学习自救自护,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不仅如此,承认每个个体由于遗传而与生俱来的生命独特性、个体差异性和性别差异性。重视个体生命在后天发展中的学习潜能,包括在智力性

向和情感反应特征方面的潜能,在教育活动中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命特征和优势出发,发挥自己的生命潜能,做更好的自己。

2、社会生命

作为社会成员,每一个个体都在社会生活中承担一定的角色,拥有一定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生命的社会意义不仅在于每个生命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有自觉意识和承担相应责任的能力,而且懂得他人的社会角色承担及其实现与自己的关联所在。教材中,要求学生懂得“生命相互依存”,使学生明确:生命的关怀圈在扩展;生命的依存关系,关怀关系需要每个个体主动建构。将社会生活中的关怀、合作、责任等伦理道德范畴纳入到生命教育中来,使其与公民教育、价值观教育在思想和操作层面上得以相通。

3、精神生命

生命需要阳光、雨露和其它养份得以滋长;人具有情绪和高级情感表征自己的精神性生命。一方面是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人们的幸福感、意义感并没有随之增加,人的感情文明遭遇许多新的问题,折射出人对精神生命的诉求。教材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需求,增强其对生命的感受力,让生命得以滋养。

本单元内容在七上教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本册书前三个单元的价值升华,也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生命的底色。虽然课程设置上只是作为一个单元内容来呈现,但对生命成长的关切贯穿整套教材始终。

(目录图片)

四、教材编写特点

1、注重导言的引领作用。

单元导语、课导语的设计有思想性,既能贴近学生、引发兴趣和渴望,又简洁明确,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冲击,引发学生对熟悉现象或问题的反思。文字有总括性、提纲挈领、要言不烦。

(引言导言图片)

2、重视教材的思想性,避免表面化。

教材在不同的主题上都力争有所突破,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有思维张力,避免低幼化。

3、精心设计问题,增强思辨性。

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应当是面对真实生活的对话、感悟、体验的关系。教材用学生的视角思考和表达,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对话,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情感。

4、贴近生活,而又引领生活。

生活是具体的,也是复杂的。教材以学生具体而复杂的生活为起点,将各个资源的内容、活动设计、组织编排等的目标聚焦于道德价值观的探讨,引导师生一同发掘、体现并实践正面价值观。采取以价值观为中心的视角去组织和分析材料,在活动后用正文进行引导。

在学生活动体验基础上,概括正文进行引导,语言准确、言简意赅,平和但有力量,体现讨论与对话的姿态,有开放性和思维张力,有价值方向而不失公允。

五、教材使用建议

教材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内容上,教材中的一些主题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如生命教育、自我探索等。从教学的要求上,教材的编写力图促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教材设计的内容与问题中产生一定的体验共鸣和思想冲突,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真实的内在体验、感受进行对话,而不仅仅是浮于表面形式。这样的对话无疑会增加课堂的开放性,对课堂生成性部分的承接、整合、转化,是对教师的挑战。

赠送以下资料

考试知识点技巧大全

一、考试中途应饮葡萄糖水

大脑是记忆的场所,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动,大脑细胞活动需要大量能量。科学研究证实,虽然大脑的重量只占人体重量的2%-3%,但大脑消耗的能量却占食物所产生的总能量的20%,它的能量来源靠葡萄糖氧化过程产生。

据医学文献记载,一个健康的青少年学生3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在12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9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80毫克/100毫升,大脑功能尚正常;连续12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6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迟钝,思维能力较差。

我们中考、高考每一科考试时间都在2小时或2小时以上且用脑强度大,这样可引起低血糖并造成大脑疲劳,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发挥,对考试成绩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建议考生,在用脑60分钟时,开始补饮25%浓度的葡萄糖水100毫升左右,为一个高效果的考试加油。

二、考场记忆“短路”怎么办呢?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有效的应试技巧比再做题突击更为有效。

1.草稿纸也要逐题顺序写草稿要整洁,草稿纸使用要便于检查。不要在一大张纸上乱写乱画,东写一些,西写一些。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一题一题顺着序号往下写。最好在草稿纸题号前注上符号,以确定检查侧重点。为了便于做完试卷后的复查,草稿纸一般可以折成4-8块的小方格,标注题号以便核查,保留清晰的分析和计算过程。

2.答题要按先易后难顺序不要考虑考试难度与结果,可以先用5分钟熟悉试卷,合理安排考试进度,先易后难,先熟后生,排除干扰。考试中很可能遇到一些没有见过或复习过的难题,不要蒙了。一般中考试卷的题型难度分布基本上是从易到难排列的,或者交替排列。

3.遇到容易试题不能浮躁遇到容易题,审题要细致。圈点关键字词,边审题边画草图,明确解题思路。有些考生一旦遇到容易的题目,便觉得心应手、兴奋异常,往往情绪激动,甚至得意忘形。要避免急于求成、粗枝大叶,防止受熟题答案与解题过程的定式思维影响,避免漏题,错题,丢掉不该丢的分。

4. 答题不要犹豫不决选择题做出选择时要慎重,要关注题干中的否定用词,对比筛选四个选项的差异和联系,特别注意保留计算型选择题的解答过程。当试题出现几种疑惑不决的答案时,考生一定要有主

见,有自信心,即使不能确定答案,也不能长时间犹豫,浪费时间,最终也应把认为正确程度最高的答案写到试卷上,不要在答案处留白或开天窗。

5.试卷检查要细心有序应答要准确。一般答题时,语言表达要尽量简明扼要,填涂答题纸绝不能错位。答完试题,如果时间允许,一般都要进行试卷答题的复查。复查要谨慎,可以利用逆向思维,反向推理论证,联系生活实际,评估结果的合理性,选择特殊取值,多次归纳总结。

另外,对不同题型可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选择题可采用例证法,举出一两例来能分别证明其他选项不对便可安心。对填空题,则一要检查审题;二要检查思路是否完整;三要检查数据代入是否正确;四要检查计算过程;五要看答案是否合题意;六要检查步骤是否齐全,符号是否规范。还要复查一些客观题的答案有无遗漏,答案错位填涂,并复核你心存疑虑的项目。若没有充分的理由,一般不要改变你依据第一感觉做出的选择。

6、万一记忆短路可慢呼吸考试中,有些考生因为怯场,导致无法集中精神,甚至大脑忽然一片空白,发生记忆堵塞。此时不要紧张,不妨尝试如下方式:

首先是稳定心态,保持镇静,并注意调节自己的呼吸率。先慢吸气,

当对自己说放松时缓慢呼气,再考虑你正在努力回忆的问题,如果你仍不能回想起来,就暂时搁下这道题,开始选做其他会的试题,过段时间再回过头来做这道题。

第二,积极联想。你不妨回忆老师在讲课时的情景或自己的复习笔记,并努力回忆与发生记忆堵塞问题有关的论据和概念,把回忆起的内容迅速记下来,然后,看能否从中挑出一些有用的材料或线索。

第三,进行一分钟自我暗示。即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能激励自己,使自己能心情平静和增强信心的话,在心中默念3至5遍。比如:我已平静下来,我能够考好、我有信心,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等等。

第四,分析内容,查找相关要点。借助试卷上其它试题,也许会给考生提供某些线索。因此不要轻易放弃,查看试题中的相关要点,看看是否能给考生提供线索或启发。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doc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教材编写组 一、教材编写依据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 ◎初中学生生活的逻辑 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求 青少年生命成长阶段的任务 教育的引领和指导 我是一个生命,我在进行一场生命的旅行。中学生活会有怎样的风景? 我是一个生命,我的成长需要见证与陪伴。友谊真能地久天长吗?我能和老师、父母成为真正的朋友吗? 我是一个生命,我喜欢探索。我的生命从哪来,到哪去?生命可以永恒吗?生命的意义在哪 生命不停地追问,我在不断的成长 一直以来怀抱的理想,就是以教材带动该课程的理念和方式的变革,并以课程的专业性进一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改善 --------朱小蔓 二、教材编写理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本册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并将之贯穿始终。在具体落实上,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机渗透,如在“少年有梦”体现了爱国情感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感受生命的意义”从敬业的角度体现了在平凡中闪耀的伟大;“网上交友新时空”则隐含着诚信及其复杂性的探讨;同伴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我和其它生命之间,都从不同角度和深度落实友善这一价值观教育……教材的每个学习主题背后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 2、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首先,教材语言尽可能引入传统文化经典。如在谈到少年要立志,相关链接

中引用《格言联壁》的一段话:“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接着正文直接引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勉励学生不仅要立志,更要勤奋,不断付出努力。 其次、在案例选择、活动设计等方面也尽可能安排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如在探讨“学习”这一话题时,把“学习”的繁体字用说文解字的方式,引发学生兴趣,然后从《礼记•月令》中对“学习”的论述开始,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内涵。 再次,在对文化内容的处理上,教材不仅仅是引经据典,而且积极思考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方式,力图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活动,让学生感受身上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以民族精神丰富和提升自身的精神世界。 3、准确把握学科特点。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材体现了综合性、过程性、实践性特点。如在“家的意味”中,从“家规”、“家训”以及家庭文化中的“孝”等方面,特别探讨了“中国人的‘家’”,体味中华文化深厚的意味和丰富的内涵,同时又渗透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将道德和法律有机融合。同时,教材注重过程和实践,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通过实践整合态度情感、能力和知识。 4、科学遵循育人规律。 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的发展,从观念认识、体验内化到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此教材以栏目来精心搭建教和学的脚手架,通过设计与青少年生活贴近并喜爱的活动,不断深入,在讨论与分享中达成共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学生主要面对的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与同伴、老师、家人的交往,核心词是成长。教材以成长为核心,涵盖、整合有关学习、自我探索、交往和生命的话题。从引导学生生活、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依据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相关要求,本册教材设计了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新时代新教材新观念新呈现 ——人教版初中初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教育部《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自2016年秋季起,初一年级的《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内化了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法治”二字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名称中。从以道德为主线转向道德和法治相融合,法治教育渗透于整个课程教材之中。 当然,新教材变化的不只是加入了“法治”。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教材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构建成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融合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对比老版教材,从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设计和呈现方式上有如下新变化: 第一,价值观的引领,贯穿始终。 新教材重视学科的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并将之贯穿始终。首先,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识水平,由浅入深地认识核心价值观;其次,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由近及远地体验核心价值观;再次,螺旋递进,层层推进核心价值观形成;最后学思并举,引导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 在具体落实上,七年级上册教材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机融入其中。如在“少年有梦”中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和奋斗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突出了爱国情感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感受生命的意义”中从敬业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平凡中闪耀的伟大;在“网上交友新时空”中隐含着对诚信及其复杂性的探讨;在讨论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我和其他生命关系时,都从不同角度和深度落实友善这一价值观的教育。教材的每个学习主题背后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 第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全篇。 新教材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主要表现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目录: 单元课标要求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情境任务设计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教案 单元跨学科学习 【单元课标解读】 【健全人格】 正确认识自己,能够自我反思,不断完善自我,保持乐观的态度; 【内容要求】 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有效学习; 【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要内容: 本单元共三课,包括六框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是七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设计这一单元,是为了帮助学生积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编织好自己新的梦想,用自己的努力拉近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以乐观、积极的心态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帮助学生在清晰认识自己

的基础上,接纳自己、悦纳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从而享受成长带来的一切,感受生命的充实和丰盈。 2.本单元教材体例 (1)设计视频、音频、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2)设计幻灯片美感,插图增强感染力; (3)设计正文蓝色加粗黑体字,明确基本知识点; (4)设计相关社会热点事例材料,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5)设计“任务探究”栏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在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设计“知识运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活学活用; (7)设计“课堂练习”,利用典型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讲练结合。 【学生学情分析】 对于刚刚告别小学生活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面对一个生活和学习的变化,学生会有各种感受,也可能有各种困惑和问题。 进入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开始了有意识地探索自己的旅程。发现自己是他们极感兴趣,但全面认识自己的意识和能力欠缺,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或面对自己的缺点一蹶不振。 七年级学生阅读、分析、知识运用能力,比较欠缺,教学设计中强化切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材料的涉及,为提升能力奠定基础; 七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设计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单元学习目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 教材概述 教材以道德和法治为主题,涵盖了以下内容: 1.道德规范:介绍了个人行为规范、家庭规范、学校规范等各 个方面的道德规范。通过具体案例和生动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和 遵守道德规范。 2.法律知识:讲解了基本的法律知识,包括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法律的适用以及法律的制定过程。通过法律案例的讲解,培养学生 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3.公民责任:强调了作为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尊 重他人权利、关心社会环境和参与公益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公民意 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

本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品德修养,使其能够遵守道德规范并 在生活中积极践行。 2.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其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 3.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使其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应承担的 责任和义务,并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4.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使其在面临道德和法律问题 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教材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 1.真实案例分析:通过讲解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道德和法律问题,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真实生活场景,体验 道德和法律问题的处理过程,并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 合作,共同探讨道德和法律问题。 4.信息搜索: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查找和获取与道德 和法律相关的知识,提高信息素养和独立研究能力。 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多样 化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法治观念和公民责任感。希望通过学习本教材,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守道德规范 和法律法规,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教学计划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教学计划 道德与法治》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共10课。上册为1-4单元,每个单元2课或3课,每课一般安排2课时,每册安排20课时左右。此外,还留出一些课时用于研究性研究、社会调查、社区活动等实践活动,每单元实践活动安排2课时。 七年级上册教材主要针对学生适应新环境和研究生活的问题,解决适应与学会调适的矛盾。其中,四个单元分别为“成长的节拍”、“友谊的天空”、“师长情谊”和“生命的思考”,以成长为核心,涵盖、整合有关研究、自我探索、交往和生命的话题。本教材从引导学生生活、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依据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相关要求,设立了相对独立的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作为对初中生活开端的理性阐述,具有统领全套教材的意义。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阶段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面对生活和研究的变化,学生会

有各种感受,也可能会有各种困惑和问题。本单元以“成长的 节拍”为主题,体现了学生初中生活的基调,映射出全套教材 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则强调学会交往,处理交友中的问题既是学生道德和心理发展在本阶段的核心任务,也是初中生活全部展开后学生实际的需要,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期的同伴关系,不仅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朋友之间亲密感也进一步增加。这一方面提高了中学生友谊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交友态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继续与延伸。师长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学生和师长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研究和生活质量。教材不回避青少年成长可能带来的冲突与矛盾,在尊重学生独立愿望、成长需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近师长,看到冲突背后的爱的流动,通过主动对话和交流达到相互理解。 本单元的重点在于引领学生体会生命的可贵,领悟人生的意义。从丰富多样的生命现象谈起,谈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再谈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如何尊重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及进度

第一学期七年级 道德与法治科授课计划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进度表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期教学目标 总的目标要求是:1.力求体现加强基础知识;2.培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3.提高思想觉悟,加强道德与法律的认识和学习。 具体目标是:1、养成上课认真听讲,专心做笔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高效完成作业等习惯。并慢慢掌握答题技巧;2、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的合作学习,学会在老师引导、同学交流和分享中,总结出一些重要的结论;3、积极参与课堂拓展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会学习道德与法治的乐趣。4、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来提高思想觉悟并贯彻到实际行动中。 二、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分析 本册共四个单元十课,设计了21框。本教材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同时也赋予老师跟学生之间更多地互动。教材的每个学习主题背后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每一课内容的展开都包含着一条引领生活经验的线索。 本班学生从个人认为整体素质还是比较高,但七年级学生生理心理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薄弱,家长包办过多过细,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较弱。今年教材的改版正好能够弥补学生这方面的不足。从学习方面来讲,七年级学生记忆能力比较强,但不注重方法的掌握,缺乏答题的技巧与方法。 三、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进度安排(附教学进度安排表) 讲授法观察法引导法讲评法练习法实践锻炼法 四、教学内容检测及评价方法与手段 配合学校每月进行一次月知识检测。 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1、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2、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树立为学生的终身服务的教学思想;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电子课本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电子课本 一、工作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管委会教研室教研计划的精神和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以新的理念为指导, 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深化研究。为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 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 基础为目的,扎扎实实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开展好各项活动,认真落实教学目标。努力营 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教研目标 本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的重点是: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作业设计”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目的,逐步成熟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道 德与法治课程,真正起到优化学生的道德与行为的作用。 三、活动精心安排 1.平时工作中注意加强道德与法治的备课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上好每 节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注重与 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 科界限,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 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实行多样的、直观的、有效率的、对外开放的教学 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并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推动个体品德 的构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就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融合采用;教学活动时 间的精心安排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以在一课时内顺利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 一段时间顺利完成;可以在课堂上顺利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例如少先队活动、 班队活动、节日欢庆活动等结合,互相促进,资源共享,同时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3.根据学科特色,努力创新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提供学生参与创新学习的机会,留 心收集活动作业的案例,并多撰写论文和教学案例设计。 一、指导思想 1.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 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 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理解:通过学习,让学生全面了解基本的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并能正确理解与运用。 2.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判断能力和批判思维,使他们能够通过道德和法律的角度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3. 价值观培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包括尊重他人、关心社会、遵守法律等。 教学内容: 1. 个人与社会 - 珍惜生命:生命的重要性,举办安全教育活动。 - 尊重劳动:学习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组织劳动实践活动。 - 责任与担当: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开展志愿者 服务活动。 - 健康与安全:学习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开展安全知识 普及活动。 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公民的权利: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 公民的义务:学习公民的基本义务,进行个人思考和小组 讨论。 - 学生自治:组织学生自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觉遵守

规则和积极参与学校事务。 3. 法治与法律意识 - 法律的作用与地位: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了解法律的作 用和地位。 - 法律规范与适应:学习社会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并能正确 运用。 - 预防性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预防违法行为。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授: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点和概念。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实际情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布置问题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 2. 学习新知:教师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新的知识点和概念。 3. 拓展讨论:结合实际案例和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七年级(上册)教材设四个单元,共10课。上册为1-4单元,每个单元2课或3课,每课一般安排2课时,每册安排20课时左右,留出一些课时用于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社区活动等实践活动,每单元实践活动安排2课时。 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了针对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生活,解决适应与学会调适的矛盾,设立了四个单元的内容。由“成长的节拍”(中学时代,学习新天地,发现自己)、“友谊的天空”(友谊与成长同行,交友的智慧)、“师长情谊”(师生之间、亲情之间)到“生命的思考”(探问生命,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以成长为核心,涵盖、整合有关学习、自我探索、交往和生命的话题。从引导学生生活、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依据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相关要求,本册教材设立了相对独立的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作为对初中生活开端的理性阐述,具有统领全套教材的意义。既是学生整个初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起点,也是全套教材建构逻辑的起点。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阶段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变化,学生会有各种感受,也可能会有各种困惑和问题。教材不是让学生被动去适应这些变化,而是把变化看成是生命成长馈赠给自己的礼物,认识到新的阶段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接纳变化,在积极面对中学习、自我探索等课题中成长。本单元以“成长的节拍”为主题,

体现了学生初中生活的基调,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学会交往,处理交友中的问题既是学生道德和心理发展在本阶段的核心任务,也是初中生活全部展开后学生实际的需要,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期的同伴关系,不仅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朋友之间亲密感也进一步增加。这一方面提高了中学生友谊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交友态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单元:承接上一单元学会与同伴交往,本单元则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继续与延伸。“师长”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学生和师长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质量如何。教材不回避青少年成长可能带来的冲突与矛盾,在尊重学生独立愿望、成长需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近师长,看到冲突背后“爱”的流动,通过主动对话和交流达到相互理解。 第四单元:感悟生命价值。这一单元,对刚步入青春期的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引领学生体会生命的可贵,领悟人生的意义。从丰富多样的生命现象谈起,谈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再谈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养成自尊自信的生活态度,树立为社会服务远大志向,承担社会责任。 1、以教材为基础,讲解热点问题,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在课程教学中,本课程教学的难点在于概念,观

道德与法治七上教材内容介绍及实施策略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介绍及实施策略 一、新课程教材观的建立 1. 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解读落实教材。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教育部统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工作,自2012 年4 月启动至2016 年9 月投入使用,历时四年半的时间。教材编写依据东南亚地区普遍认同的学生道德养成的“同心圆”和“关系轴”理论来进行主题选择和内容设计。教材内容提出的指向学生自我的教育,热爱生命,过有品质的青春生活,提升学生的社会性,有责任与担当,以学习为基础给生命以精神给养,提升学生人文精神、道德素养、法律精神等内容,与核心素养理念一致,内容契合,体现了教材编写的前瞻性、现实性和时代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结合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与评价。 2. 实现学科教师和学生共同精神成长的蓝本 初中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敏感期和关键期。在此期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客观的、积极的、正向的价值观念的引领和建构对学生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教材以同心圆和关系轴理论为依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建构学生在不断拓展的生活空间里,为实现自我的成长,处理好对自我的认知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应该遵循的价值准则与思维方式。教师作为学生价值观建构的引领者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者,自身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是必要条件。纵观学科教师学科素养和价值观素养现状,我们会看到,教材设计观点的前瞻性和引领性对教师的成长也同样具有重要价值。教师仍需要依据教材建构起来的价值观体系和前沿观点进行自我审查和自我教育,提升自身的学科综合素养,为提升学科课堂的教学引导力奠定基础。 3. 给学校德育以全面的关照和理论支撑。 教育部统编的这套《道德与法治》教材还发挥了给学校德育以全面的关照和理论支撑的重要作用。学校德育工作由三条主线贯穿,包括学校德育处带领班主任进行的班级管理德育部分,学校团委、学生会的德育工作,德育教师通过专业课堂教学进行的德育工作。教材编写的立意和高度不仅仅为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编写教材,还为学校的德育处带领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团委学生会开展德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引导。学校的德育工作可以在教材建构的基础上展开,实现知行合一,优化教学资源,实现德育效果最大化。 二、教材内容的单元解读 我是一个生命,我在进行一场生命的旅行。中学生活会有怎样的风景? 我是一个生命,我的成长需要见证与陪伴。我和伙伴的友谊真的能地久天长吗?我能和老师、父母成为真正的朋友吗? 我是一个生命,我喜欢探索。我的生命从哪儿来,到哪里去?生命可以永恒吗?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生命在不停地追问,我在不断地成长。 对于七年级的初中学生而言,进入到初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新的开启。初中生的心中是充满憧憬和期待,又有些惶恐和不安交织的复杂情绪在其中。这个阶段对于孩子一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优质课教学设计(3课时)

第七课亲情之爱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家人的付出与亲情的温暖,养成孝敬的品德,承担对家庭的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能力目标:提高对家、对亲情的感悟与理解的认知能力,归纳孝敬父母的做法,提高孝亲敬长的行为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的法律义务。能够回忆、举例说出家之意味的事例。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其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苦,孝敬父母和长辈”“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与能力”。 本框由“生命的居所”“中国人的家”两目组成。主要是引领学生体会家的意味,形成孝亲敬长的良好品德,从我做起,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感受、体会家的意味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践行孝亲敬长的美德 三、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对学生的小调查,了解到学生知道父母要工作、要做家务,但对于父母同时承担工作与照顾子女所要付出的双倍辛苦没有仔细体会过。 通过课前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到学生能够回忆起温馨的生活片段,但大部分都是过生日等这样的特定事例,而忽略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及家庭氛围中所体现出的和谐、和睦。 有的学生说出了一些困惑,如不知怎样关心父母、不知怎样向父母表达情意等。 综上,需要教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指

导学生自觉践行孝亲敬长的良好品德。 四、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猜一猜” (一)导入 家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同学们是否想过,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每个人对家都有不同的体味。 (二)评价任务:体会父母的辛苦 1.播放视频《史上最辛苦的工作》片段1 思考交流: (1)招聘者招聘的可能是什么工作? (2)你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3)应聘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2.播放视频《史上最辛苦的工作》片段2 思考交流: (1)应聘者真正应聘的是什么工作? (2)应聘者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三)反馈指导 1.师生共同归纳: (1)应聘者应聘的是--妈妈 (2)应聘者的态度前后变化:否定--惊讶--认可--感动 2.思考交流:你的父母辛苦吗?父母的时间去哪了? 师生共同归纳:父母的时间花在了工作上、花在了照顾子女的生活上、花在了关注子女的学习上等等。 3.出示材料:课前小调查“父母的时间去哪了?”的调查结果。 4.思考交流:父母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子女,他们如何兼顾? (四)小结 从分享《史上最辛苦的工作》的视频,到“父母时间都去哪儿了”的课前调查,再到父母如何兼顾工作与照顾孩子的探讨,我们都感受到父母的爱,都透着一个字“辛”,他们真的很“辛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精品教案(6课时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精品教案(6课时含教学反 思)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第一课:中学时代 第1课时:中学序曲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探究中学时代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2.认识中学生活对个人一生的重要性; 3.了解中学生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提高融入新集体、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5.感受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体味角色变化的意味; 6.体会成长的程度和价值连续性,感悟不同人生阶段的独 特价值和意义; 7.珍惜新生活,发展新观目标自我,确立新目标,开始新 行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把握机遇不断成长; 教学难点: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中学时代》。 2.齐读教材序言中的文字——中学时代。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我们的中学时代更加精彩、更加 阳光呢?今天,让我们共同研究第一课第1课时《中学序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的起点 1.角色扮演——小学生与中学生的对话(教材P2—3)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中学生与小学生两种身份的思考,带领学生发现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引导学生体味成长的意味,帮助学生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生的角色转变。 1)请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小学生和中学生,现场演绎对话,可以适当增加对话和旁白。(提醒:需要教师澄清学生的真实身份,避免对扮演者造成影响)

2)即兴采访:上了中学,你觉得长大了没有?为什么? 你对中学生活有哪些期待?你对自己有哪些期待? 提示:上了中学,我们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身体会长高,会出现第二性征,心理也会逐渐成熟,但中学生还属于未成年人,还有很多需要研究的地方,所以从身体的变化来看我们是长大了,但从心理变化上看,我们还没有完全长大。 总结提升:不管我们想不想长大,时间的指针不会倒转。今天,我们已经从小学生长成了中学生,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要以积极的状态投入新的生活和研究之中。 2.中学生活之初体验、初发现(教材P3—4) 1)创设情境:播放舒缓的音乐,或者多媒体配上画面, 比如校园风景、社团活动、师生风采等。 2)心情分享:按照一定的顺序请每一位学生用一个词语 表达自己对中学生活的初步感受,可以重复或说不清,但允许思考时间过长。 提示: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回答这个问题。 分享交流:在校园里,我发现有很多新的设施和活动,例如新的实验室和不同的社团。与小学相比,我现在有更多的自由和责任感。同时,我也意识到了研究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乐雅学校曹守明 本年度我们使用了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为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我参加了“义务教育新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网络培训”。我认真观看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长的视频讲话,听了教育专家的讲座,学习了人教版初中政治课标修订教材总体介绍(七年级),受益不浅、感受颇深。现就学习主要内容与广大师生分享,以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人教版课标教材特点 1、突出背景,强调本质,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亲和力”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强调基础性,坚持“四基”不动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4、重视思想方法,立足学生发展,提高教科书的“思想性” 5、加强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教科书的联系性 6、体现政治学科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反映政治学科在其它科学和文化进步中的作用 7、积极探索政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适当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8、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将配套教材作为教材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课程性质变化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 1、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2、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三、对新课标的重要修改有: 1、彰显生命教育主体; 2、突出法制教育; 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4、加强媒体素质教育; 5、增加“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文化; 6、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7、增加“增加知道人生而平等”; 8、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工匠精神”; 9、增加“体会承担社会责任”; 10、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编写说明 全套书共六册,每册书按单元编排。每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单元立意、内容结构与主要观点、教学目标和设计依据、内容分析、教学建议、评价建议、重点与难点问题解析。 ——单元立意。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和教科书内容,简要说明本单元的设计意图、解决的问题、主旨内容、在全书中的地位等。 ——内容结构与主要观点。简要说明本单元由几课组成,每一课设置几框,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本单元的内在结构、设计思路和逻辑关系,提炼、阐释教科书涉及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 ——教学目标和设计依据。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方面分别说明本课的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成长规律等方面说明本课设计和编写的依据。 ——内容分析。按照教科书的顺序,对教科书每一课的核心内容以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阐释和解读,尤其是对教科书的立意、观点、材料等进行详尽的解释,并提供相关的方法指导和提示。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包括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策略方法、活动操作建议等内容。 ——评价建议。针对本课内容的特点,从评价理念、评价方法、评价工具等角度提出建议,并提示实施的路径。 ——重点与难点问题解析。对本课涉及的基本概念、核心观点、理论难点、疑难问题以及其他相关问题,从理论、实践等层面加以拓展、分析,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 前言 本套教材的编写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初中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生活中需要处理的我与自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提炼生活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内容。在教材的立意与设计上,关注初中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及其时代特征,关注初中学生成长中的体验与困惑,注重教材内容对初中学生在思想性与精神成长方面的引领,以及从思想认识到生活实践的引导。 下面就本套教材的编写及其特色作几点具体说明,希望有助于教师们更好地理解、把握和使用教材。 一、教材在本课程与教学中的定位 认识和把握教材,首先应明确教材在课程与教学中的定位,即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以及教材与教师教、学生学的关系。 (一)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本套教材以《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初中学生身心成长特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精品教 案(全册)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 第 1 课时中学序曲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热爱中学生活,珍惜新的起点,积极应对各种可能与挑战,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中学生活的到来。 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中学时代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能积极应对中学生活的各种挑战,激发自我潜能,塑造全新的自我。 知识目标: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知道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既是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是新的目标和挑战。 【重点难点】 重点:中学时代为人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难点:认识中学生活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师:生命好像一场旅行。

我们刚刚告别快乐的小学生活,度过愉快的暑假,而今,我们满怀希望跨入了中学的大门。进入中学阶段,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怎样的风景呢?你对中学生活又有哪些期待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中学时代。 播放歌曲《中学时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 一 ) 自主预习 1 .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2 .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3 .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 ( 二 ) 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新的起点 探究一:教材 P2 ~ 3 运用你的经验 (1) 上了中学,你觉得自己长大了没有? (2) 你对中学生活有哪些期待答案提示:此活动两问,可以让学生据实回答,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答案不统一。 探究二:教材 P3 探究与分享 请用不同的词语,和同学分享你对中学生活的初步感受。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全 册)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 第 1 课时中学序曲 【学习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热爱中学生活,珍惜新的起点,积极应对各种可能与挑战,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中学生活的到来。 才能目的:能正确认识中学时代对人生开展的重要意义;能积极应对中学生活的各种挑战,激发自我潜能,塑造全新的自我。 知识目的: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知道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既是新的时机和可能,也是新的目的和挑战。 【重点难点】 重点:中学时代为人的一生奠定重要根底。 难点:认识中学生活意味着新的时机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的和挑战。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师:生命好似一场旅行。我们刚刚辞别快乐的小学生活,度过愉快的暑假,而今,我们满怀希望跨入了中学的大门。进入中学阶段,展如今我们面前的又是怎样的风景呢?你对中学生活又有哪些期待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中学时代。 播放歌曲《中学时代》。 自学互研生成才能 ( 一 ) 自主预习 1 .中学时代是人生开展的一个新阶段,它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根底。 2 .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3 .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时机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的和挑战。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 ( 二 ) 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新的起点 探究一:教材 P2 ~ 3 运用你的经历 (1) 上了中学,你觉得自己长大了没有? (2) 你对中学生活有哪些期待答案提示:此活动两问,可以让学生据实答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答案不统一。 探究二:教材 P3 探究与分享

请用不同的词语,和同学分享你对中学生活的初步感受。 答案提示:词语不统一,可让学生自由发言。如:新奇、兴奋、紧张、害怕、快乐、孤独、多彩、新颖、挑战等词语均可。 探究三:教材 P4 探究与分享 (1) 你在校园里还有哪些发现? (2) 你的初中生活与小学相比有哪些变化? 答案提示: (1) 让学生根据自己近几天的观察据实答复。 (2) 初中生活与小学相比变化主要表现在:科目增多,课程难度加大,作业比小学时期明显增多;老师讲课速度较快;校园活动比小学时期要多一些;有完备的实验器材、图书室、阅览室等;对自主学习的要求进步;集体生活意识更强;等等。 探究四:教材 P4 阅读感悟, P5 探究与分享 (1) 从钱学森的话语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2) 请查阅相关人物的资料或采访身边的人,记录他们对中学时代的回忆,并写下自己的发现和考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