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部统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要有新教法

教育部统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要有新教法

教育部统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要有新教法

2019年秋,义务教育阶段的九个年级全部使用了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改革后的《道德与法治》,承载了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的重要使命。新教材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科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育人规律四个编写理念。那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有哪些新教法呢?

一、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

要想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满足学生实际的道德需求,解决他们遇到的道德困惑。然而,即使教材精心选择典型案例,也无法完全适应每个地区、每所学校、每个班级学生的不同需要。因此,建议教师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

二、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

由于学生的自主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学会学习又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对于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以往我们过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事实上,道德教育更多不是“教”的问题,而是“学”的问题。

三、注重课堂教学与德育活动的融合

“我们不能僵硬地把道德教育范围局限于教室中的课时: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德育活动的融合。一方面,利用教材的开放性设计,将课堂教学转化为学校的日常德育活动,深化或拓展教学重点;另一方面,利用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框架整合学校的日常德育活动,以此实现课堂教学与日常德育活动的良性互动。

道德与法治课,是基于孩子一生成长的课程。通过学习,孩子们做人做事更有方法,更有理性,更有德性。将来或许他忘记了所学的学科知识,但是观察人和事,做人做事的方法却根植于他人生成长的每一寸沃土。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启示我们要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在教学中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2020年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多元文化多样魅力》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2020年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多元文化多样魅力》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 【共两套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第七课 XXX《多元文化多样魅力》说课稿 大家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多元文化多样魅力》(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本课是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侧重于让 学生在感受不同的文化活动中,体会多样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去了解他国文化,尊里他国文化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如今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他们接触世界的机会比较多,视野较开阔,但是,六年级学生还是会受到年齢的局限,对世界各国民俗的了解仅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上,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国外的俗只是盲目地追捧。所以本课的重点是加

深学生对世界各国的民俗风情更深更全面地了解,并債得要以开放的心态接钠不同国家的文化俗。 三、教学目标: 1.增强尊重不同文化差异的意识,乐于发现和欣赏其他文化之美。 2.在生活中,形成主动去了解他国文化的气;懂得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 3.初步了解各个不同国家的礼仪:懂得如何更好地处理文化不同带来的尴尬、矛盾或者冲突。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增强尊重不同文化差异的意识,乐于发现和欣赏其他文化之关。 【教学难点】:懂得如何更好地处置惩罚文化不同带来的尴尬、矛盾或者冲突。 五、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请求:学生是研究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厚实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首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纳启发法、讨论法、探讨法、情景法等教学办法,配合当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020年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多元文化多样魅力》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第七课《多元文化多样魅力》说课稿 大家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多元文 化多样魅力》(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本课是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侧重于让 学生在感受不同的文化活动中,体会多样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去了解他国文化,尊里他国文化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如今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他们接触世界的机会比较多,视野较开阔,但是,六年级学生还是会受到年齢的局限,对世界各国民俗的了解仅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上,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国外的习俗只是盲目地追捧。所以本课的重点是加深学生对世界各国的民俗风情更深更全面地了解,并債得要以开放的心态接钠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

三、教学目标: 1.增强尊重不同文化差异的意识,乐于发现和欣赏其他文化之美。 2.在生活中,形成主动去了解他国文化的习惯;懂得尊重不同文 化的差异。 3.初步了解各个不同国家的礼仪:懂得如何更好地处理文化不同带来的尴尬、矛盾或者冲突。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增强尊重不同文化差异的意识,乐于发现和欣赏其他文化之关。 【教学难点】:懂得如何更好地处理文化不同带来的尴尬、矛盾或者冲突。 五、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育部统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要有新教法

教育部统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要有新教法 2019年秋,义务教育阶段的九个年级全部使用了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改革后的《道德与法治》,承载了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的重要使命。新教材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科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育人规律四个编写理念。那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有哪些新教法呢? 一、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 要想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满足学生实际的道德需求,解决他们遇到的道德困惑。然而,即使教材精心选择典型案例,也无法完全适应每个地区、每所学校、每个班级学生的不同需要。因此,建议教师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 二、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 由于学生的自主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学会学习又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对于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以往我们过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事实上,道德教育更多不是“教”的问题,而是“学”的问题。 三、注重课堂教学与德育活动的融合 “我们不能僵硬地把道德教育范围局限于教室中的课时: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德育活动的融合。一方面,利用教材的开放性设计,将课堂教学转化为学校的日常德育活动,深化或拓展教学重点;另一方面,利用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框架整合学校的日常德育活动,以此实现课堂教学与日常德育活动的良性互动。 道德与法治课,是基于孩子一生成长的课程。通过学习,孩子们做人做事更有方法,更有理性,更有德性。将来或许他忘记了所学的学科知识,但是观察人和事,做人做事的方法却根植于他人生成长的每一寸沃土。

走近老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必备知识梳理(部编版)

第六课师生之间 第一框走近老师 课标要求: 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教学目标: (一)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感念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长辈沟通,尊重师长。 (二)知识目标: 1.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理解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2.知道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风格。 教学重点: 接纳和欣赏不同风格的教师。 教学难点: 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 教学建议: 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歌颂的是谁?你对他们了解多少?他们的工作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不同风格的他们?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老师。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了解教师职业 1.阅读教材P61正文第一段。 思考:(1)你知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的来历和含义吗? (2)为什么说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 (3)任何一种职业都在社会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教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提示:(1)这句话出自唐代韩愈的《师说》,其主要意思是:“传道”要求教师言传身教,即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授业”,即教师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惑”,即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教师要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困惑。 (2)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出现的时间比较早。 (3)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来传承。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2.阅读教材P61正文第二段。 思考:(1)在现代社会,教师的职业是怎么定义的? (2)哪部法律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资格、任用、培养和培训等要求? 提示:(1)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阅读教材P62“探究与分享”。 思考:(1)上图从不同角度解读了教师职业。关于教师职业,你还了解哪些? (2)你如何看待身边的老师? (3)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你心目中的好老师?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材介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本文将针对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材的编写原则、材的呈现方式以及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等内容,为大家整理出这篇《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材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新课程标准的修订 2006年国家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工作,到2007年形成了初步的修订稿。2011年新课标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颁布。新课程标准把过去《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名称改为《思想品德》,采用了以学生生活内容构建课程的方式,提出适合新时期的德育理念,把学科课程改成综合课程,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新课标的第一个依据是“初中学生由小到大的生活环境”,第二个依据是“初中学生由近到远的生活关系”。 二、材的编写原则

材的编写原则包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努力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综合性、力图实现思想品德课程功能、遵循青少年研究和发展规律、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等。教材的总体设计、呈现方式、逻辑进路、基本意图和总体框架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三、教材总体设计、呈现方式及意图 教材的总体设计包括教材的呈现方式、逻辑进路、基本意图和总体框架。教材的呈现方式力求生动、形象、生活化,逻辑进路注重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基本意图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总体框架则是由思想品德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方面构成。 四、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课程标准既是指导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准则,同时也为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依据。根据课程标准,我们要充分落实课程的思想性,深入理解本课程的特殊性,注重学生的情

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强化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意识,加强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注重对教学理论和方法的革新,实现双向互动共同成长。 总之,新课标和材的出现,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好的指导和支持,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目标的特殊性和方法的特殊性是教学中需要重视的两个 方面。 2.本学科的教学方式包括讨论法、体验法、讲解法和实践法,这些方法各有特点。 3.课程标准要求明确本课程的四种基本教学方式。 4.讨论法是指教师提出与教学相关的问题或学生关注的话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归纳,强化主流价值观点。 5.体验法是通过展示现实情境让学生进行视听经历和感受,再进行感悟和思考,发表自己的认识,教师进行归纳和提升到理性层次,得出思想和观念性的认识。

部编版人教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学反思(新教材)

部编版人教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学反思(新教材) 全册教案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份教学反思,主要围绕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四个单元展开,分别是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我们是班级的主人、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和骄人祖先灿烂文化。文章介绍了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提供了教法、学法、教具和学具的准备。此外,文章还提到了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新课和讲授新课两个部分。其中,讲授新课部分分为两个活动,分别是课余生活助我成长和辩论——课余生活谁选择。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了解课余生活的具体含义,学会自主选择业余生活,从实际出发选择自己的业余生活,开动脑筋解决问题,丰富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重要性和权利,培养独立意识和合理选择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时,既能听取父母意见,又能从实际出发,选择能够锻炼和促成长的课余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板书“自主选择业余生活,丰富扩建研究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的课余生活是怎样的?你们觉得自主选择课余生活重要吗? 二、讨论与陈述(15分钟) 1.分成甲方和乙方,进行讨论:课余生活应该自己选择还是由父母决定? 2.选出4名代表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3.追问:如果当你发现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意见不一致,你会怎么办? 三、小组讨论与分享(20分钟)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解决课余生活中的困惑。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3.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帮助解决彼此的困惑。 四、总结(10分钟) 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认识到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重要性和权利,同时要听取父母意见,选择能够锻炼和促成长的课余活动。 五、安全教育(5分钟) 提醒学生上下楼梯时要注意安全,切勿打闹。 六、教学反思(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自主选择业余生活,丰富扩建研究生活。 过好我们的课余生活 教法和学法

部编版人教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学反思(新教材)

部编版人教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学反 思(新教材) 【教材分析】 本教材分为4个章节,分别是《尊重他人》、《自我评价与自我改进》、《公平正义与法制意识》和《环境保护和文明礼仪》。每个 章节都包括了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 法和教学反思等内容。 本书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自我评价、 公平正义、法制意识等方面的知识。本书还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和 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重视保护环境,推崇文明礼仪,以促进个人素质的升华。 【教学目标】 1.理解尊重他人、自我评价等道德知识,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意识; 2.了解公平正义和法制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意识; 3.培养环保和文明礼仪意识,弘扬文明风尚; 4.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 1.尊重他人,关注社交礼仪; 2.自我评价,自我批评与自我改进; 3.公平正义和法制意识; 4.环保和文明礼仪。 【教学难点】 1.如何更好地理解道德知识,并且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如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公平正义和法制意识; 3.如何让学生树立环保和文明礼仪意识。

一、教学导入 1.小组讨论:请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A.我们该如何尊重他人? B.你认为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有哪些好处? C.你认为什么是公平正义和法制意识? D.你是如何保护环境的? E.什么是文明礼仪?在什么场合下应该注意? 2.引入新知识:在讨论后,老师现场或打开教材,请学生翻译本章节的标题。 二、教学主体 1.尊重他人(第一章) A.学习目的: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掌握关注社交礼仪的知识。 B.教学重点和难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实践。 C.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故事情境教学。 D.教学过程: (1)介绍课文内容和学习目标; (2)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社交礼仪; (3)带领学生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加深对尊重他人的理解; (4)进行反馈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2.自我评价与自我改进(第二章) A.学习目的:了解自我评价与自我改进的好处,掌握自我批评的方法与技巧。 B.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自我批评的意识。 C.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动画视频教学。

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

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基础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综合性本课程设计体现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 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 实践性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开放性本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课程评价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不以单一指标评价学生的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 二、课程基本理念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关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结构、主要特点及教学总结【五篇】

关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结构、主要特点及教学总结【五 篇】 第一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结构、主要特点及教学总结 一、指导思想 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并经常阅读书籍报刊杂志,学习新的现代教学方法。充实自己,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校能遵守学校纪律,团结同事,关心学生。坚持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 二、认真钻研教材、课标、参考资料,研究班级学生情况。 开学初,认真地学习、研读课标、教材、参考资料,仔细研究课标,讲的知识技能的要求及目的要求和重难点,研究教材重难点及注意点和关键点,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研究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家庭情况及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情况。

三、严格要求,狠抓学风 对学生严格要求,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拖欠作业的行为。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学生一有进步,及时地表扬他们。目前,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四、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 1、备课认真仔细,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备课时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写教案,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写出教学反思。 2、教学工作中,立足于课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五、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力求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

2023年版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及学习心得体会:教学方式

2023年版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及学习心得 体会:教学方式 新课标公布,冲动过后,你是否有迷茫?不知道接下来的 教学重点在哪,不知道怎样才能跟上新课标的步伐,进步自己?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所提到的案例教学、议题式教学、工程式教学等如何有效地在课堂落地?《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在 教学建议中指出,要“丰富学生理论体验,促进知行合一”,并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法建议,如注重案例教学、积极探究议题式、体验式、工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等。结合我们的部分研究课,想和全国的同仁们谈谈如何用新课标指导教学。 No.l案例教学 “新课标”指出:注重案例教学,选择、设计和运用个人 和社会生活的典型事例,鼓励学生探究、讨论,进步学生的价值辨析才能。 统编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框《预防犯罪》是师生比较头痛的一节课,其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区分罪与非罪。 常州市xx中学唐老师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式,较好地打 破了本课的难点。

唐老师给同学带来三本法律《民法典》、《治安管理处分法》、《刑法》,指导同学学习。首先呈现三个高空抛物的案例,然后通过“模拟小法官”活动将全班分为六组,每组同学抽取到其中一个案例,开展合作探究、以法释案。 案例1:某小区11楼居民孙某将一盆污水泼下楼,正好泼在罗女士身上。罗女士浑身湿透、气愤不已。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罗女士将孙某告上法庭。根据《民法典》相关条文,两组“小法官”都判决为民事违法,都判决孙某赔礼抱歉、赔偿损失1000-1500元不等。两组判决结果和法官最终判决极为接近,首战告捷,“小法官”们信心百倍。 案例2:某市居民徐某与别人发生争执,先后把两把菜刀从三楼抛至楼下,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楼下居民见状报警。两组小“法官”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一组同学认为该行为“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因此不构成犯罪。另一组同学认为,该行为已经威胁到社会公共平安,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因此构成犯罪。全班同学分成两派,进展了剧烈的辩论。这时候学生迫切需要老师的专业指导。结合学生强烈的探究欲,老师详细讲解了本课的教学难点犯罪及三个根本特征。根据《刑法》规定,法院判决被告人徐某某犯高空抛物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分金2000元。本案成为全国首例高空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三单元教案单元备课教案(7-12课)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初步了解不同时期民族英勇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精神:初步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历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努力做德智体关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历来取得的成就。 4、过程与方法:用资料分享、调查采访交流、参观等系列活动过程中,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道德教育点: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法治教育点:知道国家主权和我国行政区划:知道武装力量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和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认识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学习联系,比较的学习方法。 3、思考中国富强的道路和途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理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用。中国如何一步一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提问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一、思考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从哪年到哪年。1840年发生了什么事件? (1840鸦片战争) 1、学生齐读教材,第56页课题下这段文字 2、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血泪史,清政府的落后无能,世界列强的蚕食掠夺,使中华民族成为了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翻开中国近代的部分历史。

最新小学人教部编版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案精心设计(全册)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承担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孩子们经过几年的学习,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二、教材说明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20年春季正式实行,全册共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 第一单元主要从同伴交往的主题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和谐的同伴交往方法,成为同学中受欢迎的人。 第二单元通过观察包装,引导其辨别商品质量,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联想,思考买不到不合适的东西怎么办?这些内容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财观,提高他们的消费技巧,从而让学生学做生活中的聪明消费者。 第三单元主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吃穿用哪里来,

并真实地、客观地、综合地了解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使学生能从生活的角度,知道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从小体验劳动者的辛劳与智慧。 第四单元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闪耀着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创造的璀璨文明。中华文明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以“礼仪大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著称于世”。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中华礼仪之瑰宝值得我们学习和传颂,在五千年的传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掺杂其中,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要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更要坚决抵触陋习陋俗,使我中华传统文化渊源流传,万世流芳。 三、教材设计思路及特点 1、教育性。道德与法治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以多种形式促进儿童中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

统编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统编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整体结构 二、单元及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 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 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

三、总结

专家简介 唐燕,女,教育学博士学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基本理论、德育课程与教材研发。先后在《道德与文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研究》等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参与教育部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及教师用书的编写工作。 教学建议 一、探寻教·学要义 1. 让教材成为“学材” 2. 让教材牵引“教学”

教材可以传递教学观念,提供教学内容,指引教学方法。 新型的教材要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这一转变的实质是从知识道德向生活道德的转变。 3. 让教学引领“学习”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学生”“学习”已经成为变革的核心视角。 教学的指向是什么,事实上,既不是教材,也不是教师,而是以学习为中心,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的根本目的主要不是道德知识的学习,而是引导儿童去选择和建构有道德的生活及生活方式。 引导学生在多种可能的生活中选择“好”的生活,即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并通过这样的生活涵养其德性。 二、开启学科之眼 1. 道德与法治 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而道德则是最高法律;我们坚持用法律支撑道德,用道德滋养法律。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侧重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 生活与德育 以生活事件作为建构教材的原料,对这个年龄段儿童可能遇到的问题困惑加以整理与概括,同伴交往、家乡认同、交通通信等,通过教学来给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发展需求的指引。 3. 价值引领与价值判断 课程核心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也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但教学并不是将观点灌输,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 三、把握教学之法 1. “单元”架构下的教学设计 2. “课文”结构中的学习思路

《道德与法治》部编新教材教学新思考

《道德与法治》部编新教材教学新思考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不断变革和发展,不仅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教 材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革。从中我们就能够看到思想品德教学的侧重点,更能够以此为出发 点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面对教材的变化,教师也必须及时的突破和更新自己,在以生为本 的基础上通过灵活应用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构建新式教学课堂,以促进课程教学改革, 创造灵动、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新形势;道德与法治;教学变革 初中阶段是学生离开小学学校,思想具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意识的过渡时期,也是学生人 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该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思想,并且处于“叛逆期”,所以很 多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容易养成错误的思想观念以及道德观念,甚至触碰到法律的边缘。为了引导中学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让学生具有法治意识,中学必须发挥《道德与法治》的立德树人教育作用,通过教学改革提高该课程的教育与影响 意义,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中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师,笔者在实践与教学中有些思考与见解。 一、“春风化雨”转变观念,和谐师生 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多种多样的教学新理念出现在了教学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教师构建高效教学课堂都提供了途径。《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顺应新课改的变革大趋势, 通过提升自身素养灵活实践多种教学理念,以其为指导方向,让教学课堂换发新生机。新理 念主要包括“学生主体”、“兴趣为上”、“全面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师要以其为教学指 向标开展课程教学工作。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实现教学变革有 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必须摆脱过去“高高在上”的教师地位,变成学生的知心者、大朋友, 及时的关注学生生活与学习状态,帮助解决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信任教师、亲 近教师从而听从教师。如果我们与孩子建立起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那我们在课堂上就 能收获更好的效果。 二、“百样玲珑”多元教学,丰富课堂

【新教材】最新人教统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教学计划2篇及教学进度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的教学,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学会如何尊重自己、他人。懂得宽容的意义,养成友爱宽容的品质,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学会思考过去的事并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从而完善自我,让自己做得更好。 2、通过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健康关系到人类的安危,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懂得环境保护的方法,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举手之劳做环保”的自觉性并从自己的身体力行中感受到幸福和自豪之感。 3.通过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不同文明只有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才能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4.通过学习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各个

国家只有团结起来,形成共识,达成共通,互惠互利协同发展,才能为人类世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对于学生们认识我们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也有一定的引导意义。和平的友善的生存环境,需要我们人人努力为之奉献力量。世界是多边的不是单边的,只有热爱和平,用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文明,才是地球家园上每一个成员共同的责任。 三、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六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 本期所任教的六年级两个班,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还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又要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学会做人。 其次,从上学期期末测试情况看,解题能力和速度有较大差异,因此,本学期在抓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能力素质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二、教学目标 1、力争学期检测百分之九十达到合格以上标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 创设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法制观念,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教育学生能够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培养开拓进取的个性心理品质。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优秀品质,逐步增强战胜挫折的能力,做一个不畏挫折的强者。初步形成学生自我调控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树立磨砺坚强意志的信念,养成勇于磨砺意志的优良品质。能够充分体会坚强意志的重要作用。树立磨砺坚强意志的信念,养成勇于磨砺意志的优良品质。 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树立新的生态道德观、自然观,善待大自然,尊重其他生命。体会生命的宝贵,培养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培养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能够自觉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体验生命的价值,从日常点滴做起,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热爱生活,认识生命的价值,从日常的生活点滴做起,实现人生价值。培养感受美好生活的能力,具备体验生命价值的能力。 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激发对古代璀璨文明的敬仰之情。欣赏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等东方文明古国,古希腊、古罗马与玛雅等西方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了解地球的满变进程,自然对生物产生的影响。欣赏世界上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感受地球的壮美,体会自然之美。初步了解一些经典自然环境在地球上的分布,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让学生初步养成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提升爱科学的意识。知道科学技术对于航天发展的影响,了科技在生活中的用途广泛。在活动中体验科技带给航天事业的意义,学习科学知识。感受科

遵守规则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必备知识梳理(部编版)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二框遵守规则 课标要求: 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 教学目标: (一)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维护公共秩序,讲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法治观念:能够具有基本的规则意识,了解法律对社会秩序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二)知识目标: 1.理解社会规则与自由的辩证统一关系 2.了解形成遵守规则的良好环境,需要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教学重点: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自觉遵守规则。 教学难点: 维护与改进规则。 教学建议: 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 2020年9月以来,河南周口出现了一群以大叔大妈为主的“健走队”,每天早上6点钟左右便集体列队上街,大喊大叫,敲锣打鼓,大声放音乐。无独有偶,在地铁站同样出现了集体跳“广场舞”的队伍。 思考:“健走队”和“广场舞”是遵守规则的行为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过渡:规则需要我们的自觉遵守。如果不能遵守规则,对规则没有认同感和敬畏感。那么,规则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规则就会形同虚设。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遵守规则》。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1.阅读材料,思考: 2023年2月2日,南京铁路公安处扬州站派出所接G8253次列车工作人员报警称,列车运行途中,有一名乘客在3号车厢厕所内吸烟,引发烟雾报警,造成列车降速缓行。依照法律相关规定,铁路公安机关依法对李某处以行政拘留5日。 说明:《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或者在其他列车的禁烟区域吸烟,按照违法行为的情节和后果,对吸烟行为人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对吸烟导致列车火灾等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铁路部门规定:乘客在动车组列车吸烟,除接受罚款外,还需持本人身份证到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签订协议书,方可再次购买动车组车票。 (1)你如何看待对该乘客的处罚? 提示:该乘客违背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偷跑到厕所里抽烟,造成车内烟雾报警器报警,列车缓行,这种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是不遵守规则的表现,势必受到相应的处罚。

关于2023年春期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计划

关于2023年春期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六 年级道德与法治计划 2023年春期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计划篇1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整体看学生还是很活泼。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其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其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严展,其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

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冬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初步了解一些健康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通过观察感受寒冷的冬天,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 7、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8、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情感。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整体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整体教学建议 小培老师说 2018年秋季统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教材网络培训讲义精要。

一 关于教材与教学关系的再认识 (一)教材:引领教学的一条重要路径 通过教材的内容组织、活动设计,以及版式呈现,不仅可以向教师传递教学观念,也能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引导。 既让教材成为“学本”,便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也要让教材成为“教本”,便于提升教师的教学。

教材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引领教学: 其一,教材可以传递教学观念:道德认知取向的品德观到综合品德观; 其二,教材可以提供教学内容:故事到生活事件; 其三,教材可以指引教学方法:说一说到演一演。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首先我们要提出一个重要观念,那就是教材与教法连为一体,不可分割”,“如将学科教材与教法划分开来,那将是一个大错”。 (二)德育教材: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 在新课改之前,德育课程中的道德是一种知识形态的道德。 相应地,德性的发展就等同于道德知识的学习。基于这种道德观和德性形成观,德育教材中所预设的教学也就以道德知识学习为目的。德育教材所引领的这种转变,也是我们本教材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新理念。 人们认为,经过学科结构化的加工,理论化和普遍化的道德知识是道德的惟一存在形态。 我们再来看看以往的教材:

杜威在《道德教育原理》中指出,这种“关于道德知识”的教学,实质并不是德育,而是智育,它的影响,“即使充其量说,比较地在数量上是少的,在影响上是微弱的”。 因为,这种道德教学往往是对道德问题进行抽象的、理论的学习,而这些学习并不必然能转变学生已有的价值观念。此外,由于这种道德教学脱离班级中每个学生具体的生活,无法保证学生经验的进入,后果便是日常的经验无法得着它应有的丰富意义,无法在学校中得到滋润成长。正因如此,美国一项研究甚至表明,中小学开设的品德教育课对儿童的道德行为没有影响,直接的道德教学并未培养出道德品质或道德良心之类的东西。 新型的教材要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这一转变的实质是从知识道德向生活道德的转变。 因为,道德存在于生活,生活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或者说,道德就是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