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中语文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20高中语文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20高中语文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20高中语文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3课李凭箜篌引

1.作家作品

李贺(791—817),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27岁病逝。

其诗风格奇崛幽峭,浓丽凄清,被后人称为“”,诗中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有“”之称。

作品:著有《昌谷集》,名篇《老夫采玉歌》等。

2.创作背景

《李凭箜篌引》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3.给加线的字注音

箜篌()神妪()瘦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石破天惊逗秋雨:

1.长吉长吉体诗鬼《雁门太守行》

3.kōng hóu;yù;jiāo

4.弹奏;国都;形容乐音清脆;形容乐声清丽;引来

1.前四句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有何艺术效果?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引起读者的兴趣,欲擒故纵。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别具一格。

2.诗歌是怎样表现出“箜篌”演奏的优美音乐的?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运用了大胆的想象、夸张的描写、瑰丽的比喻以及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来写音乐,突显了李凭箜篌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1)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让长安城变得冷气森森;惊动了南天门的紫皇天帝;使补天石破,秋雨淅沥;令神山中神女捧琴,讨教绝技;让老鱼瘦蛟在幽涧里,跳波起舞;使月宫前吴刚倚树,彻夜不眠。通过非凡的音乐感染效果来衬托表现弹奏音乐的美妙。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的物象,赞扬了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全首诗多用了比喻性意象来赞美李凭弹箜篌时的情景美、旋律美和弹技美。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象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3.品味诗歌语言:诗歌遣词用语富有表现力,请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诗,分析体味其遣词用语的妙处。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中“老”“瘦”二字,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老”“瘦”形象地写出了“鱼”和“蛟”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的形象,现在竟然能伴随者音乐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从侧面表现了音乐的强大魅力。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女娲(wā)泣露(qì)箜篌(hóu)歌行(xíng)

B.芙蓉(fú)奢望(shē)昂然(áng)纠缠(jiū)

C.倚靠(yǐ)神妪(qū)巨擘(bò)谦恭(gōng)

D.颓然(tuí)战栗(lì)突兀(wù)雕琢(zhuó)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演奏

B.李凭中国弹箜篌中国:指中原地区

C.十二门前融冷光融:沉浸

D.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引

3.下面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描绘李凭弹奏箜篌给人们的感受、乐声的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是驰骋自己大胆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

B.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动之物,调动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

C.芙蓉泣露香兰笑,这样的描写也不一般。可以看到李贺奇异的想象,有着意象新奇的艺术特色。诗人在这首诗中的联想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的跳跃性很强。

D.诗人的思维活动时而地下,时而天上;时而动物,时而植物;时而神人,时而天帝。他叙述的脉络没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随着诗人想象的流动,想象所至,笔之所至,故而使人难以把握诗中描写的音乐美。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通过色彩意象的组合创造出的意境氛围是多种多样的。

①犹如华彩乐章中的高潮部分,成为全诗意境凸现的点睛之笔

②充分发挥色彩营构意象、表情达意的功能,并使它在创造意境上起到重大的作用

③李贺诗歌中色彩的最独到之处,就是把色彩这一形式因素纳入诗歌的总体艺术构思之中

④都是一首诗中最精彩传神的警句

⑤他的作品中很多描绘色彩和色彩意象的诗句,如“剑光照空天自碧”“雄鸡一声天下白”等

A.③②⑤④①B.③④⑤②①C.⑤②③①④D.⑤④①③②

5.中唐诗坛上出现的《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以出神入化的描写创设了神奇的音乐境界,堪称千古绝唱。

比较这两首学过的诗,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现手法的选择上来看,《琵琶行》主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琵琶女弹奏前试弦调音是“转轴拨弦”,弹奏时是“低眉信手续续弹”;而《李凭箜篌引》主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幻想境界的瑰奇,烘托了箜篌奇异美妙的声音。

(2)在表现内容的侧重上来看,《琵琶行》主要是突出表现琵琶女这个人物形象,对音乐的精妙描写只是为表现琵琶女服务的。《李凭箜篌引》主要是突出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句积累

(1)_________________,三峡星河影动摇。

(2)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____。

(3)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两句用“吴丝”“蜀桐”突出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借箜篌构造精良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B.诗的前四句虽然交代了弹奏的时间、地点、人物,但却并未按一般的顺序来写,而是先写琴、写声,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之力,“空山凝云”一句,更有以实写虚之妙。

C.诗的七、八两句用语平实,说的是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就连皇帝也被乐声打动,突出了箜篌声的高亢嘹亮,李凭弹奏箜篌技艺的高超。

D.“梦入”两句,用“老”和“瘦”两个看似干枯的字眼修饰鱼蚊,突出本己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的鱼蛟,竟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E.整首诗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和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既表达了对李凭演奏技艺的赞赏,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思。

2.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请结合五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②。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琴名,这里泛指名贵的琴。②霜钟:指钟声。《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诗的颔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尾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听赵秀才弹琴

韦庄

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淡入神清。

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读不正确的两项是

A.“满匣冰泉咽又鸣”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幽咽泉流冰下难”有异曲同工之妙。

B.第二句写玉音清脆,让人渐觉气定神闲,写出了琴声清雅的特点。

C.诗中运用了典故,《幽兰操》是孔子所作,卓氏指卓文君。诗中风趣的写出不必弹幽兰曲也能引起卓文君的琴心,从侧面表现了音乐的感染力。

D.本诗与《李凭箜篌引》一样,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来表现音乐,只是李贺的诗用了湘夫人、女娲、吴刚等神话典故,使得全诗想象更瑰丽,立意更新奇。

E.本诗侧重于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而《李凭箜篌引》不但描摹音乐,还增加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2.这首诗的颈联是怎样描写琴声的?请赏析。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梦天

李贺①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②三山③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④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注】①李贺,字长吉,唐皇室远支,因避父晋肃讳,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一生失意,郁郁而死。②黄尘清水:比喻变化迅速。③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④齐州:中州,即中国,中国古代分为九州。

1.下列对诗作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

A.本诗与诗人的另一首作品《李凭箜篌引》在体裁上一样,都是古体诗。

B.本诗写诗人梦中上天游历月宫的情景,前四句主要写漫游天空,进入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

C.全诗通过对月宫亮丽多姿、绚烂多彩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神往月宫仙境的主旨。

D.诗中句句是天,亦句句是梦,虽是梦,但层次分明,步步深入,以幻写真,启发人们这样的道理: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大小都是相对的。

2.《李长吉集》引黎简的话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妙有千古。”请说说最后两句妙在何处。

3.本诗与《李凭箜篌引》在艺术特色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018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1.C

【解析】“妪”应读作yù。

2.B

【解析】“中国”即国都,国都长安之中。

3.D

【解析】“使人难以把握诗中描写的音乐美”错误,这样的写法,既在内容上使诗的意境内涵丰富、变幻多样,又在形式上使诗的意境具有流动摇曳之美。

4.A

(一)

1.CE

【名师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2.“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观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写声音的重浊,“凤凰叫”写声音的清脆,“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有形神兼备之妙。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考生要注意认真审题,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分析诗句的意思,根据理解本题可以有如下的分析:“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观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写声音的重浊,“凤凰叫”写声音的清脆,“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有形神兼备之妙。

(二)

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解析】首先是结合诗的题目“听蜀僧濬弹琴”。其次,“一挥手”是一动作,“挥手”而着一“一”字,可见潇洒,但与“弹琴"结合起来当指弹琴的动作;“万壑松”前因有“如听”一词,故所指当为琴声。

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解析】联系名篇《琵琶行》中描写音乐效果的名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可得出本题中二句是写诗人沉醉之态,衬托出琴声动人的魅力。

(三)

1.DE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两项”,D项,赏析错误。选项关联了课内诗歌《李凭箜篌引》,增加了题目的难度。《李凭箜篌引》除“昆山玉碎凤凰叫”是直接描写音乐外,都是从侧面表现声音的感染力。而本诗除第二句与尾联外,基本是从正面来描写声音。E项,“《李凭箜篌引》不但描摹音乐,还增加了诗人的情感寄托”赏析错误。《李凭箜篌引》和本诗均只描摹音乐,没有感情寄托。故选DE。

2.琴声轻细时如蜜蜂围着野花浅吟低唱,洪亮处似蝉抱柳梢竭力鸣叫。此联正面描写描写琴声,主要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声写声,写出琴声时而细致短促,时而洪亮连绵的变化。

1.B

2.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

《第13课李凭箜篌引》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3 课李凭箜篌引》课文同步练习 (时间:60 分钟分值:70 分) 、基础达标(每小题3分,共15 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颓唐(tu i) 啼叫(t i) 缔造(t i )挣脱(zh e n g) B.神妪(y u )沤肥( b u) 怄气(b u)讴歌(o u) C?蛟龙(ji a o)渐染(ji a n) 症结(zh e n g )毗邻(p i) D.谄媚(xi a n)信笺(ji a n) 粗犷(ku a n g )剔除(t i) 答案B 解析A项,缔(d i ) ;C项,渐(ji a n) ; D项,谄(ch a n),犷(g u a n g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凭箜篌引引:古代一种诗体标志 B.吴丝蜀桐张高秋高秋:指弹奏时间 C?芙蓉泣露香兰笑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 D.昆山玉碎凤凰叫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凝重 答案D 解析形容乐音清脆。 3 .我国诗歌常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对下列诗句表现手法分类正确的一项 是( ) 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②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④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⑤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⑥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A.①⑤/②③/④⑥ B.①③/②⑤/④⑥ C?①⑤/②④/③⑥ D.①③/②④/⑤⑥ 答案 C 解析①⑤为“兴”;②④为“比”;③⑥为“赋”。4.下列对联与其所称颂的人物,匹配不当的一项是( ) A.旨高辞远,同风雅并体;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屈原 B.质而绮,真而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陶渊明 C?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杜甫 D.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 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辛弃疾答案D 解析D 项,所称颂的人物应是陆游。对联中有多处暗示,“宦游西蜀”,陆游曾留蜀多年,喜蜀地风土,为纪念蜀中生活,故题其诗词全集为《剑南诗稿》; “志复中原”在陆游的诗《示儿》中有所体现;“铁马”出自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 5.下列对加引号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答案A 解析古代男子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二、文本训练(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 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 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 飞湿寒兔。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作业:第13课李凭箜篌引

第三单元第13课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李凭箜篌引.引:古代一种诗体标志 B.吴丝蜀桐张高秋 ..高秋:指弹奏的时间 C.芙蓉泣露 ....香兰笑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 D.昆山玉碎 ....凤凰叫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凝重 【★★答案★★】D(昆山玉碎:形容乐音清脆) 2.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白居易是唐代中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B.《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中的“吟”“行”“引”都是古文体名。 C.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永遇乐”等;题目要依照词的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等。 D.词分婉约和豪放两派,温庭筠、李煜、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周邦彦等是著名的婉约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则为豪放派的代表。 【★★答案★★】A(白居易应为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145年光阴流转,轰轰烈烈的巴黎公社运动已随着那逝水年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而这首低回婉转的《樱桃时节》,穿越了漫长时光,依然打动人心。 B.正是这些“中国的脊梁”,守卫了我们的家园,铸就了民族的魂魄,夯实了民族文化的根基,并引领了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辉煌和胜利。 C.一些西方人认为,“国强必霸”是普适的历史逻辑,他们一直有一种担心:中国不会成为唯一的例外,崛起的中国将是世界威胁最大的。 D.学会在一个感情上彼此牵绊,精神和生活方式上却相距甚远的庞大集体中磨砺韧性和从容,是每一个“返乡书写者”应该具有的品质。 【★★答案★★】A(B.不合逻辑,“引领了”不当,应删去“了”。C.语序不当,应为“崛起的中国将是世界最大的威胁”。D.搭配不当,“磨砺”跟“韧性、从容”搭配不当,应将“磨砺”改为“保持”) 二、文本阅读 阅读课文《李凭箜篌引》,完成后面的题。

2020高中语文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3课李凭箜篌引 1.作家作品 李贺(791—817),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27岁病逝。 其诗风格奇崛幽峭,浓丽凄清,被后人称为“”,诗中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有“”之称。 作品:著有《昌谷集》,名篇《老夫采玉歌》等。 2.创作背景 《李凭箜篌引》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3.给加线的字注音 箜篌()神妪()瘦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石破天惊逗秋雨: 1.长吉长吉体诗鬼《雁门太守行》 3.kōng hóu;yù;jiāo 4.弹奏;国都;形容乐音清脆;形容乐声清丽;引来 1.前四句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有何艺术效果?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引起读者的兴趣,欲擒故纵。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别具一格。 2.诗歌是怎样表现出“箜篌”演奏的优美音乐的?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运用了大胆的想象、夸张的描写、瑰丽的比喻以及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来写音乐,突显了李凭箜篌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1)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让长安城变得冷气森森;惊动了南天门的紫皇天帝;使补天石破,秋雨淅沥;令神山中神女捧琴,讨教绝技;让老鱼瘦蛟在幽涧里,跳波起舞;使月宫前吴刚倚树,彻夜不眠。通过非凡的音乐感染效果来衬托表现弹奏音乐的美妙。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的物象,赞扬了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全首诗多用了比喻性意象来赞美李凭弹箜篌时的情景美、旋律美和弹技美。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象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3.品味诗歌语言:诗歌遣词用语富有表现力,请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诗,分析体味其遣词用语的妙处。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中“老”“瘦”二字,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老”“瘦”形象地写出了“鱼”和“蛟”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的形象,现在竟然能伴随者音乐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从侧面表现了音乐的强大魅力。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女娲(wā)泣露(qì)箜篌(hóu)歌行(xíng) B.芙蓉(fú)奢望(shē)昂然(áng)纠缠(jiū) C.倚靠(yǐ)神妪(qū)巨擘(bò)谦恭(gōng) D.颓然(tuí)战栗(lì)突兀(wù)雕琢(zhuó)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演奏 B.李凭中国弹箜篌中国:指中原地区 C.十二门前融冷光融:沉浸 D.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引 3.下面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描绘李凭弹奏箜篌给人们的感受、乐声的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是驰骋自己大胆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 B.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动之物,调动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 课标新理念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比较法,感悟法,阐发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重点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材分析:这事以后秒学音乐的诗歌,比起情景交融的诗歌来说,更加的抽象,更加的深奥。学生在接受的时候,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唐诗里,有许多写音乐的诗词,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说这首诗足以泣鬼,主要是因为诗人构思的奇特。那么诗人李贺是怎样的人,这首诗又奇特在什么时候地方,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人李贺和他的诗。 二.新课准备 1.作者简介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2、解题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3、箜篌:从西域传来的大型弦乐,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竖抱在怀,用两手齐奏。 4、引,曲调的开头部分。箜篌引,原以箜篌伴奏的乐府歌曲,这里诗人第一次用这题名实写箜篌演奏。 三.内容赏析 (一)第一段: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翻译: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赏析: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李凭箜篌引》优质课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理解诗意。 思维发展与提升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深入鉴赏词语及意象;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朗读感知,品味作品的音韵美;分感受诗歌创造的想象瑰丽的审美境界,提高审美感受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 品味欣赏,体悟寓于诗歌中的李贺“鬼之气韵”的体现。 重点:从意象、用词、章法、音韵入手分析李贺诗作之“鬼”。 一、谈“鬼”人 1.大家对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熟悉吗?那里面有所谓的四大高手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同样在独放异彩的唐代诗坛上我们说也有许多的高手,例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那你知道“诗鬼”指的是哪位诗人吗?——李贺。那他为什么会被称为“诗鬼”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赏析他的代表诗作《李凭箜篌引》来探个究竟。 2.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人,唐宗室后裔,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他的一生仕途坎坷,抑郁痛苦,27岁病卒于家中。他是中国历代诗人中个性风格最鲜明的诗人。人称“鬼才”、“诗鬼”。文学史上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他的诗喜欢运用奇特诡异的想象和夸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词瑰丽,意境扑朔迷离,形成“凄艳诡谲”的诗风,所以他本人亦被称为“诗鬼”,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鬼诗”。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出一格,被称为“长吉体”。其作品集为《李长吉歌诗》。本首诗歌是作者当时聆听了一位著名的宫廷乐师李凭弹奏箜篌,而写下的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著名诗篇。 二、、读“鬼”诗 1.听朗读带,整体感知;划出节奏,找出韵脚;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⑴韵脚(四次换韵):秋流愁篌/叫笑/光皇/处雨妪舞树兔 ⑵诗歌节奏。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3课李凭箜篌引 “且歌且行”是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傲视群雄、博情壮志的风流。行与天地间,望尽历史,看遍人生,思及天下。他不是没有活力的老骥,他是一匹志在千里的骏马! “且歌且行”是李白“痛饮狂歌飞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无拘无束、张扬个性的潇洒。把思想交给一轮明月,舞于山月之间,无视功名,无视尘世。 “且歌且行”是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无惧风雨、放浪形骸的坦然。 视外界的诽谤如粪土,任凭他人恶意的指责也不理会,歌也风流,行也潇洒! “且歌且行”是一种融入自然的风流,是相驳于劳碌和无为的洒脱,只要有这样一种人格,有这样一种气质,我们就可以握一份清浅,写一份诗意,静醉流年…… 美 字 体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赏美文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最早的出处,当为诗人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李贺作此诗的813年,正值唐王朝多事之秋的开始。诗人写了汉武帝刘彻魂魄夜返颓败汉宫、三国魏官迁移承露铜人的故事。整首诗作奇绝冷峻,亦有些艰深晦涩。因为此因,后世之人舍弃了整个项链,摘取了其中点亮了全诗的夜明珠——“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说上天与人一样,如果也有了喜怒哀乐,有了感情,它也很容易老去。以人道喻天道,“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道出了常人想道而未道之理。寄情至 深

,故深入人心。 到了200年后的北宋,终于有诗人石曼卿,为这一孤单了200年的“才子”找到了门当户对的“佳人”,找到了最终的归宿。续成后的全联,即如: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稍后,文坛巨擘欧阳修亦作词《减字木兰花》,直接引用了李诗之句: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扁舟岸侧,枫叶荻花秋瑟瑟。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 此处使用“天若有情天亦老”,有所翻新但天衣无缝,情深意切、凄美感人。但后尾句却似乎走向了缥缈虚无、无所着力,使得整首词远较李贺原诗及下文的毛诗为逊色。 清代诗人孙洙,在其词作《河满子》同样用了“天若有情天亦老”: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馀音。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天若有情天亦老,遥遥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此处对“天若有情天亦老”的使用略显生硬与牵强,则较欧词为逊色,但是整首作品仍不失为佳作。 孙洙之后,再一次对佳句的使用,当为革命诗人毛泽东了。其七律《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作于解放战争之际,有对胜利之师的热情盛赞,亦有对其殷切希望,最后,诗人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地写出了: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一种源于骨子里的自信与大气,彻底除尽了“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感伤之情。我们当中的很多人能记取这一佳句,多半源于此处了,其次才能回溯到李贺之诗了。毛诗之后,似乎再无名作以借此佳句了。 千百年来,众心共鸣之声不断。“天若有情天亦老”,于李诗之中,是一种穷困潦倒、命途多舛的无奈,于欧词之中,是一种离愁别绪的高雅凄美,于孙词之中,别绪离愁有增无减,于毛诗之中,则又化为胜者王霸之气。而于梦零新诗,似又重归于思别之情。共同之处,皆因一个情字未了。 【课内挖掘】 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凭弹奏箜篌竟然有这样美妙的效果,通过李凭的纤纤巧手,表现出音乐繁花似锦、万物动容的“天花乱坠”之感。 [适用话题]可用于“学会欣赏”“音乐的魅力”“技术高超的魅力”“美”等话题。

《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教书人生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一些意象的象征含义,了解乐器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 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3、情感目标:体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自主学习法。3、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于写音乐的诗歌? 明确:白居易《琵琶行》 问:谁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描写音乐名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补充:白居易《琵琶行》 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 。(板书:李凭箜篌引) 学生自己课前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和题目的内容,并大概了解文章内容。 二、走近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最后因抑郁而死,年仅27岁。正是因为这样的身世,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三、解题 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箜篌:又名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13课李凭箜篌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3课李凭箜篌引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凭箜篌引.引:古代一种诗体标志 B.吴丝蜀桐张高秋 ..高秋:指弹奏的时间 C.芙蓉泣露 ....香兰笑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 D.昆山玉碎 ....凤凰叫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凝重 【答案】D(昆山玉碎:形容乐音清脆) 2.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是唐代中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B.《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中的“吟”“行”“引”都是古文体名。 C.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永遇乐”等;题目要依照词的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等。 D.词分婉约和豪放两派,温庭筠、李煜、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周邦彦等是著名的婉约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则为豪放派的代表。 【答案】A(白居易应为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145年光阴流转,轰轰烈烈的巴黎公社运动已随着那逝水年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而这首低回婉转的《樱桃时节》,穿越了漫长时光,依然打动人心。 B.正是这些“中国的脊梁”,守卫了我们的家园,铸就了民族的魂魄,夯实了民族文化的根基,并引领了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辉煌和胜利。 C.一些西方人认为,“国强必霸”是普适的历史逻辑,他们一直有一种担心:中国不会成为唯一的例外,崛起的中国将是世界威胁最大的。 D.学会在一个感情上彼此牵绊,精神和生活方式上却相距甚远的庞大集体中磨砺韧性和从容,是每一个“返乡书写者”应该具有的品质。 【答案】A(B.不合逻辑,“引领了”不当,应删去“了”。C.语序不当,应为“崛起的中国将是世界最大的威胁”。D.搭配不当,“磨砺”跟“韧性、从容”搭配不当,应将“磨砺”改为“保持”) 二、文本阅读 阅读课文《李凭箜篌引》,完成后面的题。 4.试赏析诗人写“吴丝蜀桐张高秋”的独特之处。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李凭箜篌引》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李凭箜篌引》 教学目标: 1、读,通过诗歌节奏和音韵来把握诗歌的精妙; 2、学,通过学习掌握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3、练,通过仿高考题训练使做题规范。 学情分析: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2、如何使做题规范。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李凭箜篌引 唐朝,是诗的天堂,更是李氏诗人独放异彩的黄金时代:“诗仙”李白,飘逸;诗人李商隐,忧郁;“诗鬼”李贺,怪异;可以说是风格迥异,异彩纷呈。这里我要特别推出李贺,因为他少年时便才华横溢,名

满天下,独领一代风骚。他以大胆的夸张和瑰丽的想象赢得了很多人的青睐。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他描写音乐的佳作——《李凭箜篌引》。板书 说到音乐,我们知道,它无形无色,如果用文字将它再现出来,绝 非易事,何况是写得神采飞扬呢?可是李贺做到了,而且做的很精彩! 让我们共同领略李贺的别样风采吧! 活动2【讲授】李凭箜篌引 二、齐读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读,通过朗读把握诗歌的精妙; 2.学,通过学习掌握侧面烘托手法; 3.练,通过仿高考题训练使做题规范。 三、诵读 一首诗歌的鉴赏,离不开朗读。 我们先来听录音:请标注生字词字音,注意诗句停顿及节奏。(在听的同时,请同学们注意字音、句读。) 自由读:这是一首七言诗,且句句用韵,请同学们放大声音自由读,要在读准字音、读对节奏的同时,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诗韵。 指名读,教师指导。(二个学生,第一组,一个学生单独读;第二组,学生邀老师对读。) 评语:①有抑有扬,有赞有叹,吐字清晰,很棒,但语速稍快了点。

第13课李凭箜篌引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 第13课李凭箜篌引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女娲(wā)泣露(qì)箜篌(hóu)歌行(xíng) B.芙蓉(fú)奢望(shē)昂然(áng)纠缠(jiū) C.倚靠(yǐ)神妪(qū)巨擘(bò)谦恭(gōng) D.颓然(tuí)战栗(lì)突兀(wù)雕琢(zhuó) 【答案】C 【解析】“妪”应读作yù。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李贺的诗歌描写了一个个的意境,有羲和敲打着的发出玻璃声的太阳,满布寒霜而敲不响的战鼓,老兔寒蟾泣成的天色,把我们带入梦幻世界。 ②唐诗高峰之后,宋人,开启了好议论、重理趣、以文为诗、追求平淡的诗歌发展方向。 ③陆游继承陶渊明、李白、杜甫等大家的传统,根植于自己的生活实践,在平易晓畅中呈现出一种之气。 A.光怪陆离自出机杼恢宏大度 B.波谲云诡别出蹊径踔厉风发 C.光怪陆离别出蹊径踔厉风发 D.波谲云诡自出机杼恢宏大度 【答案】C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描绘李凭弹奏箜篌给人们的感受、乐声的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是驰骋自己大胆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 B.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动之物,调动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

C.“芙蓉泣露香兰笑”,这样的描写也不一般。可以看到李贺奇异的想象,有着意象新奇的艺术特色。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联想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的跳跃性很强。 D.诗人的思维活动时而地下,时而天上;时而动物,时而植物;时而神人,时而天帝。他叙述的脉络没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随着诗人想象的流动,想象所至,笔之所至,故而使人难以把握诗中描写的音乐美。 【答案】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李贺通过色彩意象的组合创造出的意境氛围是多种多样的。 ①犹如华彩乐章中的高潮部分,成为全诗意境凸现的点睛之笔 ②充分发挥色彩营构意象、表情达意的功能,并使它在创造意境上起到重大的作用 ③李贺诗歌中色彩的最独到之处,就是把色彩这一形式因素纳入诗歌的总体艺术构思之中 ④都是一首诗中最精彩传神的警句 ⑤他的作品中很多描绘色彩和色彩意象的诗句,如“剑光照空天自碧”“雄鸡一声天下白”等 A.③②⑤④① B.③④⑤②① C.⑤②③①④ D.⑤④①③② 【答案】A 【解析】由⑤中的“他的作品中”可知,⑤不能排在首位,因为“他”指代不明,故可排除C、D两项;由句意可知②紧承③,④①紧承⑤,故可排除B项。 5.题记是写在书的正文前或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著作的内容或主旨,有的只引用名人名言。 请参考下面的为李煜的词《虞美人》写的一则课文题记,为《李凭箜篌引》写一则课文题记。要求语言优美生动,60字左右。 春花开,秋月圆,人生美好的时光终有完结;小楼夜,东风起,李后主独自凭栏,难忘旧事;雕栏存,玉砌在,只是物是人非万般皆改;满腔愁,一江水,徐徐缓缓流淌至今。 【答案】吴地精丝,蜀地桐木,精美绝伦的箜篌在李凭手中奏起旷世奇弹;昆山玉碎、芙蓉泣露之响,空山凝云、石破天惊之势,一曲终了,留下了悠悠余韵,借着“诗鬼”之笔流传至今。 【解析】给课文写题记时,在充分了解课文内容、手法与情感的基础上,参考示例,找到最恰当的切入点进行写作即可。 6.中唐诗坛上出现的《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以出神入化的描写创设了神奇的音乐境界,堪称千古绝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13课李凭箜篌引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13课李凭箜篌引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导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诗歌中描写音乐的手法。2.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3.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课内自主学习 一文化常识 1.本诗背景 本诗写于元和六年(811),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甚至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2.古文知识积累(考点) (1)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表决,以多数决定。 (2)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后演变成指全国各地,指天下、世界各地。 (3)“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姬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故以姬为姓。 (4)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用龟甲占卜叫卜,用筮草占卜叫筮。 (5)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命令文体。 二古诗文基础 1.字音识记 ①箜.篌(kōnɡ) ②瘦蛟.(jiāo) 2.词语解释 (1)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演奏 (2)李凭中国 ..弹箜篌中国:即国中,国都长安之中 (3)昆山玉碎 ....凤凰叫昆山玉碎:形容乐音清脆 (4)芙蓉泣露香兰笑 ...香兰笑:形容乐声清丽 (5)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引 3.词类活用 石破.天惊.逗秋雨 (动词,都为使动用法,“破”,使……破;“惊”,使……惊) 4.默写填空 (1)《李凭箜篌引》中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的诗句是:“”。交代演奏者姓名和地点的诗句是:“”。 (2)《李凭箜篌引》中“”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消融。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李凭箜篌引》练习

《李凭箜篌引》课后作业 一、知识链接:读读记记写写,完成下面知识的积累。 1.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进士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李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2、解题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二、完成下面基础知识梳理。 1. 字词书写及注音。 kōng hóu(箜篌)教(jiāo )神yù(妪)瘦蛟(jiāo ) 露(lù)脚暴露(lù)揭露(lù)露(lù)天 露(lòu )马脚露(lù)头角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吴丝蜀桐张高秋(弹奏) (2)李凭中国弹箜篌(国中,国都长安之中) (3)石破天惊逗秋雨(引) (4)露脚斜飞湿寒兔(露珠下滴) 3.翻译。 三、小组探究。 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13课李凭箜篌引

第13课李凭箜篌引 对应学生用书P34 李贺(791-817),字长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代著名诗人,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早有诗名,但为避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一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象,运用传说,熔铸词采,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主要作品:《感讽五首》《过华清宫》《雁门太守行》。 本诗写于元和六年(811),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这是一首描写箜篌演奏的诗作。诗人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再现了演奏者所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赞美了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 吴丝蜀桐张高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晴朗的 秋,空山凝云颓 深秋;空山里的浮云(被箜篌的乐音吸引)颓然凝滞在那里, 不流。江娥啼竹 不流动了。那江娥(湘夫人)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 素女愁, 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 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 李凭在国都长安弹奏箜篌。(乐音)像昆仑美玉碰击, 碎凤凰叫,芙蓉泣 声声清脆,像凤凰的歌喉一样激昂嘹亮,像莲花在露水中欷

露香兰笑。十二门前 欷饮泣,像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 融冷光,二十三丝 如同沉浸在一片寒光中那样清幽,二十三根弦丝高弹动拨, 动紫皇。女娲 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 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 炼石补天的天幕震颤,补天的五色石(被乐音)震破,引来了 秋雨。梦入神山 一场秋雨。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仿佛李凭把技艺 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 向神妪传授,湖里的老鱼在水波中奋起跳跃,潭中的瘦蛟龙 舞。吴质不眠 翩翩起舞乐悠悠。月宫里的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 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靠在桂花树上,露水斜着飞来,打湿了寒兔。 对应学生用书P34 一、字音识记 1.颓.不流(tuí) 2.弹箜篌 ..(kōng hóu) 3.女娲.(wā) 4.神妪.(yù) 二、词语释义 1.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演奏 2.李凭中国 ..弹箜篌中国:即国中,国都长安之中 3.二十三丝动紫皇 ..紫皇:天皇。这里兼指皇帝 4.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引 三、名句背诵 1.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2.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3.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4.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5.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6.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7.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对应学生用书P34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解析

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三单元 第13课李凭箜篌引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女娲(wā)泣露(qì)箜篌(hóu)歌行(xíng) B.芙蓉(fú)奢望(shē)昂然(áng)纠缠(jiū) C.倚靠(yǐ)神妪(qū)巨擘(bò)谦恭(gōng) D.颓然(tuí)战栗(lì)突兀(wù)雕琢(zhuó) 【答案】C 【解析】“妪”应读作yù。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李贺的诗歌描写了一个个的意境,有羲和敲打着的发出玻璃声的太阳,满布寒霜而敲不响的战鼓,老兔寒蟾泣成的天色,把我们带入梦幻世界。 ②唐诗高峰之后,宋人,开启了好议论、重理趣、以文为诗、追求平淡的诗歌发展方向。 ③陆游继承陶渊明、李白、杜甫等大家的传统,根植于自己的生活实践,在平易晓畅中呈现出一种之气。 A.光怪陆离自出机杼恢宏大度 B.波谲云诡别出蹊径踔厉风发 C.光怪陆离别出蹊径踔厉风发 D.波谲云诡自出机杼恢宏大度 【答案】C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描绘李凭弹奏箜篌给人们的感受、乐声的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是驰骋自己大胆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 B.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动之物,调动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 C.“芙蓉泣露香兰笑”,这样的描写也不一般。可以看到李贺奇异的想象,有着意象新奇的艺术特色。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联想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的跳跃性很强。 D.诗人的思维活动时而地下,时而天上;时而动物,时而植物;时而神人,时而天帝。他叙述的脉络没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随着诗人想象的流动,想象所至,笔之所至,故而使人难以把握诗中描写的音乐美。 【答案】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李贺通过色彩意象的组合创造出的意境氛围是多种多样的。 ①犹如华彩乐章中的高潮部分,成为全诗意境凸现的点睛之笔 ②充分发挥色彩营构意象、表情达意的功能,并使它在创造意境上起到重大的作用 ③李贺诗歌中色彩的最独到之处,就是把色彩这一形式因素纳入诗歌的总体艺术构思之中 ④都是一首诗中最精彩传神的警句 ⑤他的作品中很多描绘色彩和色彩意象的诗句,如“剑光照空天自碧”“雄鸡一声天下白”等 A.③②⑤④① B.③④⑤②① C.⑤②③①④ D.⑤④①③② 【答案】A 【解析】由⑤中的“他的作品中”可知,⑤不能排在首位,因为“他”指代不明,故可排除C、D两项;由句意可知②紧承③,④①紧承⑤,故可排除B项。 5.题记是写在书的正文前或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著作的内容或主旨,有的只引用名人名言。 请参考下面的为李煜的词《虞美人》写的一则课文题记,为《李凭箜篌引》写一则课文题记。要求语言优美生动,60字左右。 春花开,秋月圆,人生美好的时光终有完结;小楼夜,东风起,李后主独自凭栏,难忘旧事;雕栏存,玉砌在,只是物是人非万般皆改;满腔愁,一江水,徐徐缓缓流淌至今。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 第13课《李凭箜篌引》含答案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 学习目标 1.熟读揣摩;背诵全诗,牢记名句。2.了解李贺及其诗歌;品味诗歌意境;领悟艺术技巧;学习音乐描写的方法。 【诗海拾贝】 南园十三首(其六) 李 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赏析 慨叹读书无用、怀才见弃,是这首绝句的命意所在。这首诗比较含蓄深沉,在表现方法上也显得灵活多变。首句叙事兼言情,满腹牢骚通过一个“老”字倾吐出来,炼字的功夫极深。次句写景,亦即叙事、言情,它与首句照应,活画出诗人勤奋的书斋生活和苦闷的内心世界。第三句只点明时间和地点,不言事而事自明,颇具含蓄之致。三、四两句若即若离,似断实续,结构非常精巧;诗人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揭示了造成斯文沦落的社会根源,从而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量。 【文本卡片】 一、作者简介 李贺(791~817),字长吉,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河南福昌,是唐代诗坛上一位天才早逝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生长在中唐后期混乱动荡的年代,虽为皇族后裔,但终生穷困潦倒,因避父讳,不得应考进士,只做过三年九品奉礼郎,死时年仅二十七岁,存诗二百三十三首。李贺诗歌无论铸词造句、辟境创调皆独树一帜,不同凡响,力求做到构思奇特、意境奇特、涉想奇绝。 二、背景简介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基础荟萃】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颓.废( ) ②啼.叫( ) ③箜. 篌( ) ④啜.泣( ) ⑤老妪.( ) ⑥蛟. 龙( ) 2.辨形组词。 ①????? 桐( )恫( ) ②????? 娲( )祸( ) ③? ???? 妪( )呕(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吴丝蜀桐张.高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凭中国.. 弹箜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昆山玉碎.... 凤凰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芙蓉泣露香兰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明湖居听书》(刘鹗): 1、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2、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3、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播放韩红《青藏高原》,请同学试着把听这首歌曲的感受说出来。 二、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三、解题 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 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