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解析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解析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解析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解析

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三单元

第13课李凭箜篌引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女娲(wā)泣露(qì)箜篌(hóu)歌行(xíng)

B.芙蓉(fú)奢望(shē)昂然(áng)纠缠(jiū)

C.倚靠(yǐ)神妪(qū)巨擘(bò)谦恭(gōng)

D.颓然(tuí)战栗(lì)突兀(wù)雕琢(zhuó)

【答案】C

【解析】“妪”应读作yù。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李贺的诗歌描写了一个个的意境,有羲和敲打着的发出玻璃声的太阳,满布寒霜而敲不响的战鼓,老兔寒蟾泣成的天色,把我们带入梦幻世界。

②唐诗高峰之后,宋人,开启了好议论、重理趣、以文为诗、追求平淡的诗歌发展方向。

③陆游继承陶渊明、李白、杜甫等大家的传统,根植于自己的生活实践,在平易晓畅中呈现出一种之气。

A.光怪陆离自出机杼恢宏大度

B.波谲云诡别出蹊径踔厉风发

C.光怪陆离别出蹊径踔厉风发

D.波谲云诡自出机杼恢宏大度

【答案】C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描绘李凭弹奏箜篌给人们的感受、乐声的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是驰骋自己大胆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

B.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动之物,调动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

C.“芙蓉泣露香兰笑”,这样的描写也不一般。可以看到李贺奇异的想象,有着意象新奇的艺术特色。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联想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的跳跃性很强。

D.诗人的思维活动时而地下,时而天上;时而动物,时而植物;时而神人,时而天帝。他叙述的脉络没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随着诗人想象的流动,想象所至,笔之所至,故而使人难以把握诗中描写的音乐美。

【答案】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李贺通过色彩意象的组合创造出的意境氛围是多种多样的。

①犹如华彩乐章中的高潮部分,成为全诗意境凸现的点睛之笔

②充分发挥色彩营构意象、表情达意的功能,并使它在创造意境上起到重大的作用

③李贺诗歌中色彩的最独到之处,就是把色彩这一形式因素纳入诗歌的总体艺术构思之中

④都是一首诗中最精彩传神的警句

⑤他的作品中很多描绘色彩和色彩意象的诗句,如“剑光照空天自碧”“雄鸡一声天下白”等

A.③②⑤④① B.③④⑤②① C.⑤②③①④ D.⑤④①③②

【答案】A

【解析】由⑤中的“他的作品中”可知,⑤不能排在首位,因为“他”指代不明,故可排除C、D两项;由句意可知②紧承③,④①紧承⑤,故可排除B项。

5.题记是写在书的正文前或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著作的内容或主旨,有的只引用名人名言。

请参考下面的为李煜的词《虞美人》写的一则课文题记,为《李凭箜篌引》写一则课文题记。要求语言优美生动,60字左右。

春花开,秋月圆,人生美好的时光终有完结;小楼夜,东风起,李后主独自凭栏,难忘旧事;雕栏存,玉砌在,只是物是人非万般皆改;满腔愁,一江水,徐徐缓缓流淌至今。

【答案】吴地精丝,蜀地桐木,精美绝伦的箜篌在李凭手中奏起旷世奇弹;昆山玉碎、芙蓉泣露之响,空山凝云、石破天惊之势,一曲终了,留下了悠悠余韵,借着“诗鬼”之笔流传至今。

【解析】给课文写题记时,在充分了解课文内容、手法与情感的基础上,参考示例,找到最恰当的切入点进行写作即可。

6.中唐诗坛上出现的《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以出神入化的描写创设了神奇的音乐境界,堪称千古绝唱。比较这两首学过的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表现手法的选择上来看,《琵琶行》主要用,写琵琶女弹奏前试弦调音是“转轴拨弦”,弹奏时是“低眉信手续续弹”;而《李凭箜篌引》主要用,通过幻想境界的瑰奇,烘托了箜篌奇异美妙的声音。

(2)在表现内容的侧重上来看,《琵琶行》主要是突出表现琵琶女这个人物形象,对音乐的精妙描写只是为表现琵琶女服务的。《李凭箜篌引》主要是突出表现。

【答案】(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弹奏箜篌者的高超技艺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请以此为出发点简要赏析五、六两句。

【答案】“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

山玉碎”写声音的清脆,“凤凰叫”写乐音的和缓,“芙蓉泣露”写乐声的惨淡,“香兰笑”写乐声的清丽。这两句的描写有形神兼备之妙。

【解析】作答本题,关键是要理解题干,分析题干可知,本题问的其实是“这两句诗是如何描摹声音的”。明确这一点后,分析五、六两句的具体内容,即可得出答案。

2.诗人在表现李凭演奏技艺的高超时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使用了侧面烘托、通感、夸张等表现手法。本诗没有对李凭的技艺进行直接的评判,只是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对乐声及其效果进行摹写。“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等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石破天惊逗秋雨”等句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答案】C

【解析】C项,“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应是“暖”和“悲”形成对比;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案】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异:杜诗描写沦陷后长安的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诗歌创作经过盛唐的高潮,进入中唐以后,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此后,诗人们便各自探索自己的路。元稹、白居易的通俗,韩愈、孟郊的拗拙,韦应物、柳宗元的恬静,都各有特色。李贺也在苦闷的探索中走出了自己的路,他的方法就是转向内心世界,将自己的感觉分解开来,经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元白、韩孟、韦柳都不过是从风格上作了局部的调整,李贺则进行了全新的创造,杜牧曾认为李贺的诗歌风格“虚荒诞幻”。

李贺的虚荒诞幻表现在哪里呢?

首先表现在他所捕捉的意象上。韩愈曾说:“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借用这几句诗说明李贺捕捉诗歌意象的过程是很恰当的。李贺曾称赞韩愈的创作“笔补造化天无功”,笔补造化也是他自己的创作准则。他不甘心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样式加以模仿和描写,而是要写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物。所以他的诗歌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的成分。他的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的声音(“羲和敲日玻璃声”),马骨会发出铜声(“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次,李贺的虚荒诞幻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李贺诗歌的意象之间很少用虚词连接,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自由跳跃,不受拘束,不拘常法。如《长歌续短歌》: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古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等,大多感叹人生不常。李贺这首诗歌也是感叹人生不常,却又寄寓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前四句是说英主不可见,中间四句说青春不可驻,后六句说明月不可寻。三组意象跳跃很大,忽此忽彼,迷离惝恍。意象之间的跳跃,恰好表现了诗人那不能平静的灵魂和种种复杂的感情。

因为李贺的诗歌往往连缀着印象和感觉的片断,所以局部可以达到细致入微的真实,而整体则是不可思议的荒诞。李贺仿佛是透过显微镜看世界,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却看不到一般人都能看到的。“鬼灯如漆点松花”“忆君清泪如铅水”等诗句就是典型的例子。

再次,李贺的虚荒诞幻还表现在用词上。他极力避免平淡,追求峭奇,好像是用韩愈写古文的方法来写诗,即所谓“词必己出”。王思任说他喜用“鬼、泣、死、血”等字,用这些字可以造成刺激性的效果,好像菜肴之辣椒粉一样。为了传达细腻的感觉,李贺极力渲染对象的色彩和情态。写绿,有“寒绿”“颓绿”“凝绿”“静绿”;写红,有“笑红”“冷红”“愁红”“老红”。风有“酸风”,雨有“香雨”,泪有“红泪”,春有“古春”。

李贺的诗歌就是这样超越了生活的真实而达到了艺术的真实。他的语言乍看似乎是不可理解的,细细琢磨却又是可理解的。

他在艺术的道路上苦心孤诣地追求着,探索着,终于走出了一条不凡之路。李贺的确写了许多别开生面的好诗,但他在艺术上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有的诗缺乏完整的构思,有的诗流于晦涩。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李贺“虚荒诞幻”的诗歌风格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虚荒诞幻是李贺在诗歌创作中形成的不同于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韦应物、柳宗元等人的独特的创作风格。

B.虚荒诞幻这种创作风格是李贺把自己的感觉分解开来,通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C.李贺虚荒诞幻的风格体现在捕捉的意象、意象的组合、用词三个方面,《长歌续短歌》最能体现李贺的这种创作风格。

D.虚荒诞幻的诗歌创作风格是李贺全新的创造,是李贺在苦闷的探索中走出的不同于其他诗人的不凡之路。

【答案】C

【解析】“《长歌续短歌》最能体现李贺的这种创作风格”无中生有。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贺诗歌中的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成分,因为李贺喜欢将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物作

为意象。

B.李贺诗歌中的意象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自由跳跃,而这有时恰好表现了诗人不能平静的灵魂和种种复杂的感情。

C.李贺在用词上极力避免平淡,追求峭奇,如“寒绿”“颓绿”“笑红”“冷红”“酸风”“红泪”

等就给人这种感觉。

D.为了达到艺术的真实,李贺忽略了生活的真实,这使他的诗歌创作带有明显的缺陷,如缺乏整体构思、晦涩难懂等。

【答案】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捕捉的意象方面,李贺和韩愈有相似之处,如都喜欢以太阳为意象,而且太阳会发出玻璃的声音等。

B.《长歌续短歌》不仅和《长歌行》《短歌行》一样抒发了对人生不常的感慨,而且还寄寓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C.李贺的诗歌,从局部看,细致入微;从整体看,荒诞而不可思议。这和李贺观察生活的方法有关。

D.“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鬼灯如漆点松花”“忆君清泪如铅水”等诗句能够体现李贺诗歌创作的风格。

【答案】A

【解析】“喜欢以太阳为意象”于文无据,“而且太阳会发出玻璃的声音”只是李贺的创作特点。

《第13课李凭箜篌引》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3 课李凭箜篌引》课文同步练习 (时间:60 分钟分值:70 分) 、基础达标(每小题3分,共15 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颓唐(tu i) 啼叫(t i) 缔造(t i )挣脱(zh e n g) B.神妪(y u )沤肥( b u) 怄气(b u)讴歌(o u) C?蛟龙(ji a o)渐染(ji a n) 症结(zh e n g )毗邻(p i) D.谄媚(xi a n)信笺(ji a n) 粗犷(ku a n g )剔除(t i) 答案B 解析A项,缔(d i ) ;C项,渐(ji a n) ; D项,谄(ch a n),犷(g u a n g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凭箜篌引引:古代一种诗体标志 B.吴丝蜀桐张高秋高秋:指弹奏时间 C?芙蓉泣露香兰笑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 D.昆山玉碎凤凰叫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凝重 答案D 解析形容乐音清脆。 3 .我国诗歌常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对下列诗句表现手法分类正确的一项 是( ) 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②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④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⑤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⑥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A.①⑤/②③/④⑥ B.①③/②⑤/④⑥ C?①⑤/②④/③⑥ D.①③/②④/⑤⑥ 答案 C 解析①⑤为“兴”;②④为“比”;③⑥为“赋”。4.下列对联与其所称颂的人物,匹配不当的一项是( ) A.旨高辞远,同风雅并体;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屈原 B.质而绮,真而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陶渊明 C?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杜甫 D.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 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辛弃疾答案D 解析D 项,所称颂的人物应是陆游。对联中有多处暗示,“宦游西蜀”,陆游曾留蜀多年,喜蜀地风土,为纪念蜀中生活,故题其诗词全集为《剑南诗稿》; “志复中原”在陆游的诗《示儿》中有所体现;“铁马”出自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 5.下列对加引号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答案A 解析古代男子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二、文本训练(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 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 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 飞湿寒兔。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高二语文学科基础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高二语文学科基础知识竞赛试题 说明:。B,错误涂A题,全部是正误辨析题,涂卡时,正确涂100共有,派不同队员参加不同年,郎平就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她知人善任 2013、1....比赛,充分发挥她们各自的优势。。、郎平眼光长远, 在培养年轻球员,尤其是天才型球员时,不揠苗助长2....,指挥若定,带领队员们屡创佳绩。、赛场上,郎平运筹帷幄3....地证明了郎平 执教水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不言而喻2016、4....平的高超。、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 后,美成 5 了。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内涵,真与美就劳燕分飞....、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同日而语 6....的程度。,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比赛过后,教练希 望大家重整旗鼓7....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的、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 长8....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9、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不穷..、赵老师 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10.,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正不阿...、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11 ,跃跃欲试。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快递业已经成为 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目前,、12...,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 的便利。失.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13又般的美景,既能让你饱览

高中语文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版)

高中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此次竞赛共100道题,每题一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一分,共50题,总计50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是周敦颐称赞什么的名句? A、牡丹 B、菊花 C、莲花 D、梅花 2、下列哪首诗歌因音律优美,被叶圣陶称赞“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A、《再别康桥》 B、《雨巷》 C、《沁园春长沙》 D、《大堰河——我的保姆》 3、“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句语出自谁? A、魏征 B、陆游 C、顾炎武 D、魏源 4、投笔从戎”的故事发生在谁的身上? A、秋瑾 B、陆游 C、班超 D、项羽 5、张君瑞和崔莺莺是下列哪部戏曲中的主要人物? A、《西厢记》 B、《望江亭》 C、《红楼梦》 D、《窦娥冤》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中“逝者”指的是什么? A、失去的人 B、消逝的时光 C、流淌的水 D、消逝的友情 7、下列哪一历史人物与“指鹿为马”这一典故有关? A、韩信 B、项羽 C、赵高 D、刘邦 8、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其中“黄”指的是什么? A、黄河 B、黄土 C、黄山 D、黄帝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诗的作者是谁? A、杜牧 B、李商隐 C、李清照 D、王安石 10、下列汉字形体演变次序排列正确的是哪一项? A、甲骨文、小篆、楷书、行书、隶书 B、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C、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行书 D、隶书、甲骨文、小篆、行书、楷书 11、《山海经》属于以下哪一类著作? A、神话故事 B、地理著作 C、人物传记 D、文人随笔 1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谁的词句? A、岳飞 B、辛弃疾 C、陆游 D、李商隐 13、“鸿鹄传书”一词,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A、苏武牧羊 B、文姬归汉 C、楚汉相争 D、岳飞抗金

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作业:第13课李凭箜篌引

第三单元第13课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李凭箜篌引.引:古代一种诗体标志 B.吴丝蜀桐张高秋 ..高秋:指弹奏的时间 C.芙蓉泣露 ....香兰笑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 D.昆山玉碎 ....凤凰叫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凝重 【★★答案★★】D(昆山玉碎:形容乐音清脆) 2.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白居易是唐代中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B.《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中的“吟”“行”“引”都是古文体名。 C.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永遇乐”等;题目要依照词的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等。 D.词分婉约和豪放两派,温庭筠、李煜、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周邦彦等是著名的婉约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则为豪放派的代表。 【★★答案★★】A(白居易应为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145年光阴流转,轰轰烈烈的巴黎公社运动已随着那逝水年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而这首低回婉转的《樱桃时节》,穿越了漫长时光,依然打动人心。 B.正是这些“中国的脊梁”,守卫了我们的家园,铸就了民族的魂魄,夯实了民族文化的根基,并引领了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辉煌和胜利。 C.一些西方人认为,“国强必霸”是普适的历史逻辑,他们一直有一种担心:中国不会成为唯一的例外,崛起的中国将是世界威胁最大的。 D.学会在一个感情上彼此牵绊,精神和生活方式上却相距甚远的庞大集体中磨砺韧性和从容,是每一个“返乡书写者”应该具有的品质。 【★★答案★★】A(B.不合逻辑,“引领了”不当,应删去“了”。C.语序不当,应为“崛起的中国将是世界最大的威胁”。D.搭配不当,“磨砺”跟“韧性、从容”搭配不当,应将“磨砺”改为“保持”) 二、文本阅读 阅读课文《李凭箜篌引》,完成后面的题。

李凭箜篌引课堂实录

执教教师:姚春宇 (课前多媒体播放箜篌曲《夕阳箫鼓》) 师:好,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其实,唐朝不仅是诗的王国,也是音乐的王国。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哪篇是大量音乐描写的名篇? 生:白居易的《琵琶行》 师:大家能不能齐背这一段音乐描写?大弦嘈嘈一二起。 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师:音乐是无形的语言,白居易却用妙笔把它化为有形的东西,那么,在这里作者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音乐之美? 师:比如“大弦嘈嘈如急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夸张。 生:比喻。 师:对,把大弦嘈嘈的声音比喻成急促的雨声,那么,在这里用比喻手法直接描摹琵琶的声音,它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呢? 生:侧面描写。 师:啊?直接描摹琵琶的声音? 生笑:正面描写。 师:其实,这里前面都是正面描写音乐本身,而最后一句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呢? 生:侧面描写。 师:很好,它是通过凄清的景物和听众如梦初醒的意态来烘托琵琶声的妙绝入神,…… 生(接):进而表现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师:好的,那么,我们看一下中唐诗人——人称“诗鬼”的李贺又是如何用妙笔展示李凭的高超技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5页。 师转身在黑板板书课题和作者。

师:好的,我们检查一下昨天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啊,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诵这首诗。 生齐喊:梁文聪! 师:聪哥,非你莫属了。 梁文聪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师生一齐鼓掌。 师:读音都准确了吗? 生笑:“丝”读成了“师”。 师:对,我们玉林人要特别注意这个平翘舌的读音,但是,总体而言,聪哥的节奏把握很好啊,轻重缓急很到位,“石破天惊逗秋雨”读得快一些,而最后两句读得舒缓一些,仿佛沉浸在梦中一样。好的,我们听一下CCTV名家朗诵。 多媒体播放高峰的朗诵视频。 师:我们也来读一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吴丝蜀桐一二起。 生有感情朗读。 师:好的,下面给时间给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翻译一下这首诗。 生热烈讨论。 师:好的,谁来翻译一下? 生举手。 师:好的,文雪玲。 文雪玲:我们小组叫“春雨初霁”,雨过天晴的意思,我们小组的翻译是:“在秋高气爽的天气弹奏箜篌,空山里的浮云为之停止了流动。湘夫人感动得泪洒斑竹,素女满怀哀愁,这是乐师李凭在京城演奏箜篌。乐声时而像昆山玉碎般清脆,时而像凤凰鸣叫般和缓,时而像荷花衔露哭泣般凄惨,时而像香兰含笑般欢快。长安城沉浸在寒秋的冷光中,天皇听了箜篌的声音也感动了。 生:紫皇是天皇啊? 生:是啊,兼指天皇。 师:没错,他既指人间的皇帝,也可以指天皇。 文雪玲: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音乐使五色石惊破,引来秋雨阵阵。听众在梦幻中进入神山教成夫人弹奏,乐声使老鱼跳波瘦蛟跳舞。月宫里的吴刚彻夜不眠倚着桂树,寒露斜飞打湿了凝神静听的玉兔。我的回答完毕。 师生鼓掌鼓励。 师:翻译得很顺利,老师都挑不出什么错误,黑板上的重点词读一读。 生齐读。 师:如果给这场演奏会设计一张海报,应该包括什么信息呢? 生:时间,秋天。 师:地点? 生:中国(国都)。 师:演奏者?

高二语文学科知识竞赛(试题卷)

2014年下学期高二语文学科知识竞赛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聪颖.yǐn g 仰慕.mò芳馨.xīn 龙驹凤雏.chú B.祥.瑞xiáng 馥.郁fù窈.窕yǎo 蟾.宫折桂chán C.幽婉.wǎn 荣膺.yīn g 醇.美shún 岁稔.年丰rěn D.涟漪.yī 富庶.shù 澄.澈ch?ng 万壑.争流huò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阆.苑làng 盛馔.zhuàn 敛衽.rèn 未雨绸缪.miù B.遒.劲qiú毗.连bí 盥.洗guàn 鸢.飞鱼跃yuān C.揖.让yī山岚.lán 彤.云tóng 满腹珠玑.jī D.翰.墨hàn 睿.智ruì 奶酪.luò 撑天拄.地zhǔ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顺遂.suì吉兆.zhào 歆.慕xīn 琼.楼玉宇qióng B.捕.获pǔ萌.动méng 清纯.chún 震古烁.今shuò C.菜畦.qí炫.目xuán 扶掖.yè耳濡.目染rú D.宫阙.què散.漫sǎn 积淀.dìng 宠.辱不惊chǒng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惬.意qia静谧.bì伊甸.园diàn惊鸿一瞥.piě B.乘.势chang 戏谑.xua可塑.性suò跬.步千里kuǐ C.佳肴.yáo苋.菜xiàn瞭.望哨liào独辟蹊.径xī D.篆.刻zhuàn黝.黑yǒu口头禅.chán力能扛.鼎káng 5.下列加点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涔涔. cén 亵.渎xiè鬼蜮.yù堤.坝tī B.确凿.záo 炫.耀xuán 搭讪.shàn 汲.取xī C.痉挛.luán 纨绔.kù憨.顽hān玷.辱diàn D.沈.毅shěn中.肯zhòng 绵亘.gèn 悚.然sǒng 6.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湖南地处内陆而不能被内陆意识束缚,位居中部而不能甘居中游,这是毋庸臵疑的。 B.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恢弘气势和精彩表演,强烈地震撼了观众。 C.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誉的景德镇瓷器,备受消费者青睐。 D.候鸟们凭着体内孕藏的惊人能量,一路搏击风雨,书写了万里迁徙的生命奇迹。7.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A.冀望建档捷足先登宁缺毋烂 B.抵御修葺玲珑剔透信马由缰 C.壁垒赎职心驰神往视如仇寇 D.缄默疏浚得垄望蜀望风响应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扮靓商贾关怀倍至余音绕梁

《李凭箜篌引》课堂实录高品质版

《李凭箜篌引》课堂实录 执教:焦作一中崔新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自我感悟诗歌、领略诗歌中的精妙的能力 2.感受李贺的浪漫主义风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鉴赏诗歌的美掌握侧面描写的方法 2.通过比较三首同题材诗歌的写作手法,拥有对同题材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的习惯。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唐朝,是诗的天堂,更是李氏诗人独放异彩的黄金时代:“诗仙”李白,(幻灯)飘逸;“诗鬼”李贺,怪异;诗人李商隐,忧郁,可以说是风格迥异,姹紫嫣红。这里我要隆重推出李贺,因为他少年时便才华横溢,名满天下,独领一代风骚。他以大胆的夸张和瑰丽的想象赢得了很多人的青睐。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他的描写音乐的佳作——《李凭箜篌引》。题目中的“引”是古体诗的标志。李凭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乐师,人气直追盛唐李龟年,有诗为证“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2分钟) 说到音乐,我们知道,它来无踪,去无影,如果用文字将它再现出来,绝非易事,何况是写得神采飞扬呢?可是李贺做到了,而且做的很精彩!让我们共同领略李贺的别样风采吧! 二、教师范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听我范读这首诗,注意字词的读音。(原诗幻灯)(1分钟) 正字音:妪。 三、研习诗歌 (一)疏通文意,找出疑难问题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浏览课下注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让我们开始吧!(3分钟左右) (生读) 师:如果你们在刚才自学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你就把它提出来,看看我们大家能不能帮助你。(2分钟左右)(发动大家相互解决,谁能帮他?)(二)鉴赏诗句 师:解决了疑难问题,李凭个人音乐会正式开始!请男同学一起读前四句,思考一下,为什么李贺要让李凭在第四句才出场?这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师点拨联系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出场时的笑声——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师:那么接下来李贺怎么描写音乐呢?好全体女生一同来读下面描写音乐的句子。 师: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拿到一首诗,无论你是不是真的读懂了,总有一两句触动了你,让你有感觉,让你印象深刻。我也是,我读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忘不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款款深情;读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忘不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缠绵悱恻;读秦观《鹊桥仙》忘不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豪迈…… 那么下面描写音乐的句子触动你的是哪一句?它怎么打动了你? 生:“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师:为什么用玉碎摹写音乐?

2020高中语文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3课李凭箜篌引 1.作家作品 李贺(791—817),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27岁病逝。 其诗风格奇崛幽峭,浓丽凄清,被后人称为“”,诗中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有“”之称。 作品:著有《昌谷集》,名篇《老夫采玉歌》等。 2.创作背景 《李凭箜篌引》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3.给加线的字注音 箜篌()神妪()瘦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石破天惊逗秋雨: 1.长吉长吉体诗鬼《雁门太守行》 3.kōng hóu;yù;jiāo 4.弹奏;国都;形容乐音清脆;形容乐声清丽;引来 1.前四句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有何艺术效果?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引起读者的兴趣,欲擒故纵。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别具一格。 2.诗歌是怎样表现出“箜篌”演奏的优美音乐的?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运用了大胆的想象、夸张的描写、瑰丽的比喻以及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来写音乐,突显了李凭箜篌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1)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让长安城变得冷气森森;惊动了南天门的紫皇天帝;使补天石破,秋雨淅沥;令神山中神女捧琴,讨教绝技;让老鱼瘦蛟在幽涧里,跳波起舞;使月宫前吴刚倚树,彻夜不眠。通过非凡的音乐感染效果来衬托表现弹奏音乐的美妙。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的物象,赞扬了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全首诗多用了比喻性意象来赞美李凭弹箜篌时的情景美、旋律美和弹技美。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象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3.品味诗歌语言:诗歌遣词用语富有表现力,请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诗,分析体味其遣词用语的妙处。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中“老”“瘦”二字,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老”“瘦”形象地写出了“鱼”和“蛟”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的形象,现在竟然能伴随者音乐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从侧面表现了音乐的强大魅力。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女娲(wā)泣露(qì)箜篌(hóu)歌行(xíng) B.芙蓉(fú)奢望(shē)昂然(áng)纠缠(jiū) C.倚靠(yǐ)神妪(qū)巨擘(bò)谦恭(gōng) D.颓然(tuí)战栗(lì)突兀(wù)雕琢(zhuó)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演奏 B.李凭中国弹箜篌中国:指中原地区 C.十二门前融冷光融:沉浸 D.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引 3.下面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描绘李凭弹奏箜篌给人们的感受、乐声的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是驰骋自己大胆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 B.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动之物,调动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竞赛试题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竞赛试题 教学参考 0505 2044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竞赛试题 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3题。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1.请判断上首词的词牌名为()。 A .水调歌头 B. 如梦令 C. 西江月 D. 沁园春 2.根据《水浒传》的描述,这首词的作词者是()。 A. 晁盖 B. 宋江 C. 林冲 D. 吴用 3.上首词属于下列哪一类词?() A .小令 B. 中调 C .长调 D .古体词 4.下列汉字形体演变次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小篆、楷书、行书、隶书 B、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C、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行书 D、隶书、甲骨文、小篆、行书、楷书 5.下列含有忧伤情绪的诗句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下列文学作品中,哪一个不属于剧本?() A. 《等待戈多》 B .《伪君子》 C. 《茶馆》 D .《包法利夫人》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79题。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读山海经》 7.《读山海经》中“孟夏”是指农历()月。 A. 四 B. 五 C .六 D .七 8.《山海经》属于以下哪一类著作?() A .神话故事 B. 地理著作 C. 人物传记 D. 文人随笔 9.陶渊明是东晋诗人,名潜,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学常识大全

高中语文教材主干文学常识汇编 朝代作者课文篇目相关简介 先秦《诗经》《氓》《采薇》《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分为“风”“雅”“颂”三大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 先秦《论语》《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华侍坐》 详见必修一“名著导读”。 先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 先秦《战国策》《荆轲刺秦王》《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 先秦屈原《离骚》《湘夫人》《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先秦《荀子》《劝学》荀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先秦《庄子》《逍遥游》 《庖丁解牛》 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先秦《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汉《古诗十 九首》 《涉江采芙蓉》 西汉贾谊《过秦论》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鸿门宴》《项羽之 死》(均节选自《史 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 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东汉班固《苏武传》(节选自 《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东汉曹操《短歌行》曹操的诗歌情感深沉,慷慨悲凉,风格质朴刚健。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它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西晋李密《陈情表》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是我国田园诗歌的开创者。

《归去来兮辞》 南朝宋范晔《张衡传》(节选自 《后汉书》)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 并称“前四史”。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其四)》鲍照的大部分诗作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报国无门的愤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唐王勃《滕王阁序》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蜀道难》《将进酒》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 序》 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诗风雄奇奔放, 想象丰富,形象巨大,气势奔腾,多用夸 张手法和神话故事,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 唐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登岳阳楼》 《蜀相》《阁夜》 杜甫被誉为“诗圣”。他写下了许多反映 社会现实的诗篇。其诗风格多样,以沉郁 为主,诗歌意境开阔,情感深沉,语言准 确精练。 唐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他和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唐韩愈《师说》《祭十二郎 文》 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 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 家”。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唐李商隐《锦瑟》《马嵬(其 二)》 李商隐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唐杜牧《阿房宫赋》 唐韦庄《菩萨蛮(其二)》南唐李煜《虞美人》 北宋柳永《望海潮》《雨霖铃》北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北宋苏洵《六国论》 北宋苏轼《赤壁赋》《念奴 娇·赤壁怀古》《定 风波》《文与可筼筜 谷偃竹记》 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 课标新理念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比较法,感悟法,阐发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重点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材分析:这事以后秒学音乐的诗歌,比起情景交融的诗歌来说,更加的抽象,更加的深奥。学生在接受的时候,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唐诗里,有许多写音乐的诗词,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说这首诗足以泣鬼,主要是因为诗人构思的奇特。那么诗人李贺是怎样的人,这首诗又奇特在什么时候地方,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人李贺和他的诗。 二.新课准备 1.作者简介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2、解题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3、箜篌:从西域传来的大型弦乐,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竖抱在怀,用两手齐奏。 4、引,曲调的开头部分。箜篌引,原以箜篌伴奏的乐府歌曲,这里诗人第一次用这题名实写箜篌演奏。 三.内容赏析 (一)第一段: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翻译: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赏析: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高二语文上学期基础知识竞赛试题

高二语文上学期基础知识竞赛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 施耐庵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吩咐道:“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烧着。当时林冲便拿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前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声,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1)道:“这条计好么?”一个(2)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3)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4)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殁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5)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6)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一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竞赛试题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竞赛试题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竞赛试题时间:100 分钟总分:100 分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3 题。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 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1.请判断上首词的词牌名为()。 A . 水调歌头 B.如梦令 C.西江月 D.沁园春 2.根据《水浒传》的描述,这首词的作词者是()。 A.晁盖 B. 宋江 C. 林冲 D. 吴用 3.上首词属于下列哪一类词? () A . 小令 B. 中调 C . 长调 D . 古体词 4.下列汉字形体演变次序排列正确的是() A 、甲骨文、小篆、楷书、行书、隶书 B 、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C 、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行书 D 、隶书、甲骨文、小篆、行书、楷书 5. 下列含有忧伤情绪的诗句是:()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下列文学作品中,哪一个不属于剧本?() A.《等待戈多》 B . 《伪君子》 C. 《茶馆》 D . 《包法利夫人》根据以下材料,回答7-9 题。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 陶渊明《读山海经》 7.《读山海经》中" 孟夏" 是指农历()月。 A.四 B. 五 C . 六 D . 七 8.《山海经》属于以下哪一类著作?() A . 神话故事 B.地理著作 C.人物传记 D.文人随笔 9.陶渊明是东晋诗人,名潜,字()。 A.彦和 B . 子建 C. 元亮 D . 德施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0-13 题。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竞赛试题310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竞赛试题 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3题。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1.请判断上首词的词牌名为()。 A .水调歌头 B. 如梦令 C.西江月 D. 沁园春 2.根据《水浒传》的描述,这首词的作词者是()。 A. 晁盖 B.宋江 C. 林冲 D. 吴用 3.上首词属于下列哪一类词?() A .小令 B. 中调 C .长调 D .古体词 4.下列汉字形体演变次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小篆、楷书、行书、隶书 B、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C、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行书 D、隶书、甲骨文、小篆、行书、楷书 5.下列含有忧伤情绪的诗句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下列文学作品中,哪一个不属于剧本?() A. 《等待戈多》 B .《伪君子》 C. 《茶馆》 D .《包法利夫人》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7-9题。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读山海经》7.《读山海经》中“孟夏”是指农历()月。 A.四 B. 五 C .六 D .七 8.《山海经》属于以下哪一类著作?() A .神话故事 B.地理著作 C. 人物传记 D. 文人随笔 9.陶渊明是东晋诗人,名潜,字()。 A. 彦和 B .子建 C. 元亮 D .德施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0-13题。 正如诸位所知,麦琪是聪明人,聪明绝顶的人,他们把礼物带来送给出生在马槽里的耶稣。他们发明送圣诞礼物这玩艺儿。由于他们是聪明人,毫无疑问,他们的礼物也是聪明的礼物,如果碰上两样东西完全一样,可能还具有交换的权利。在这儿,我已经笨拙地给你们

高二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二语文知识竞赛 (必答部分) 1、下列汉字作为姓氏,请注音:(60分1分钟) ①繁()②仇()③区() ④乐()⑤华()⑥朴() 2.“汉字有七种字体:甲骨文、金书、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这句话所用字体是(A )(20分30秒) A、隶书B 、楷书C、草书D、行书 3、下列对联涉及对有关人物的评价,请写出人名: (50分1分钟) ①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②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采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③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④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 ⑤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

4、下列成语典故都跟历史或古代传说故事有关,请写出与之有关的历史人物(50分1分钟30秒) ①随俗为变()②胡服骑射() ③鸡犬升天()④封狼居胥() ⑤望帝啼鹃() 5、下面哪一句作为“梨花院落溶溶月”的对偶句() (20分1分钟) A、柳树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 6、“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英国诗人雪莱的(A ) (20分30秒) A、《致云雀》 B、《西风颂》 C、《自由颂》 D、《自由树》 7、青莲居士、香山居士、易安居士、柳泉居士分别指 (40分30秒) ----李白--------、-----------------、 ------李清照--------、--------------------- 8、与别号对应正确的一组作家是()(20分30秒) 六一居士我佛山人东亚病夫四明狂客 A、李清照吴沃尧曾朴柳永 B、欧阳修吴沃尧曾朴贺知章 C、欧阳修刘鹗李宝嘉贺知章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3课李凭箜篌引 “且歌且行”是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傲视群雄、博情壮志的风流。行与天地间,望尽历史,看遍人生,思及天下。他不是没有活力的老骥,他是一匹志在千里的骏马! “且歌且行”是李白“痛饮狂歌飞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无拘无束、张扬个性的潇洒。把思想交给一轮明月,舞于山月之间,无视功名,无视尘世。 “且歌且行”是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无惧风雨、放浪形骸的坦然。 视外界的诽谤如粪土,任凭他人恶意的指责也不理会,歌也风流,行也潇洒! “且歌且行”是一种融入自然的风流,是相驳于劳碌和无为的洒脱,只要有这样一种人格,有这样一种气质,我们就可以握一份清浅,写一份诗意,静醉流年…… 美 字 体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赏美文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最早的出处,当为诗人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李贺作此诗的813年,正值唐王朝多事之秋的开始。诗人写了汉武帝刘彻魂魄夜返颓败汉宫、三国魏官迁移承露铜人的故事。整首诗作奇绝冷峻,亦有些艰深晦涩。因为此因,后世之人舍弃了整个项链,摘取了其中点亮了全诗的夜明珠——“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说上天与人一样,如果也有了喜怒哀乐,有了感情,它也很容易老去。以人道喻天道,“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道出了常人想道而未道之理。寄情至 深

,故深入人心。 到了200年后的北宋,终于有诗人石曼卿,为这一孤单了200年的“才子”找到了门当户对的“佳人”,找到了最终的归宿。续成后的全联,即如: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稍后,文坛巨擘欧阳修亦作词《减字木兰花》,直接引用了李诗之句: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扁舟岸侧,枫叶荻花秋瑟瑟。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 此处使用“天若有情天亦老”,有所翻新但天衣无缝,情深意切、凄美感人。但后尾句却似乎走向了缥缈虚无、无所着力,使得整首词远较李贺原诗及下文的毛诗为逊色。 清代诗人孙洙,在其词作《河满子》同样用了“天若有情天亦老”: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馀音。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天若有情天亦老,遥遥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此处对“天若有情天亦老”的使用略显生硬与牵强,则较欧词为逊色,但是整首作品仍不失为佳作。 孙洙之后,再一次对佳句的使用,当为革命诗人毛泽东了。其七律《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作于解放战争之际,有对胜利之师的热情盛赞,亦有对其殷切希望,最后,诗人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地写出了: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一种源于骨子里的自信与大气,彻底除尽了“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感伤之情。我们当中的很多人能记取这一佳句,多半源于此处了,其次才能回溯到李贺之诗了。毛诗之后,似乎再无名作以借此佳句了。 千百年来,众心共鸣之声不断。“天若有情天亦老”,于李诗之中,是一种穷困潦倒、命途多舛的无奈,于欧词之中,是一种离愁别绪的高雅凄美,于孙词之中,别绪离愁有增无减,于毛诗之中,则又化为胜者王霸之气。而于梦零新诗,似又重归于思别之情。共同之处,皆因一个情字未了。 【课内挖掘】 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凭弹奏箜篌竟然有这样美妙的效果,通过李凭的纤纤巧手,表现出音乐繁花似锦、万物动容的“天花乱坠”之感。 [适用话题]可用于“学会欣赏”“音乐的魅力”“技术高超的魅力”“美”等话题。

《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教书人生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一些意象的象征含义,了解乐器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 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3、情感目标:体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自主学习法。3、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于写音乐的诗歌? 明确:白居易《琵琶行》 问:谁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描写音乐名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补充:白居易《琵琶行》 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 。(板书:李凭箜篌引) 学生自己课前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和题目的内容,并大概了解文章内容。 二、走近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最后因抑郁而死,年仅27岁。正是因为这样的身世,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三、解题 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箜篌:又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