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完美版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完美版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完美版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完美版

第14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1、课前导学

课标要求

1、认识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

2、知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

3、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4、通过马丁.路德改革理解其给德意志乃至欧洲带来的重大影响

一、“九十五条论纲”

1、根本原因:16世纪初, _________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主要原因: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即干预德意志政治,又通过各种方式 __________。

3、主观原因:马丁.路德受思想影响。

4、导火线: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 _____。

5、表现:1517年10月, ______发表“ ______”,批判教皇的无耻行为。

6、影响:揭开了 ________的序幕。

二、主要内容

1、因信称义:是改革的理论基础。主张只有 ______才能获得上的的拯救。

2、教义:坚持《 _____________》是人们唯一信仰的圣神权威,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 __________的。

3、宗教仪式:简化 _____, _______也可以结婚生子。

4、世俗权力:强调的权力应高于并支配;德意志应当建立 _______。

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1、引发了_________领导的农民起义;掀起了反对________的风潮。

2、把《圣经》译成德文有利于________的拓展,也促进了德意志___________的发展。

3、1555年,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_____________取得了合法地位.

4、对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2、课堂识真

1、有关中世纪天主教会在欧洲所处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B、王权凌驾于教权之上

C、在社会生活方面其影响无处不

D、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2、中世纪天主教会的落后性表现在()

①禁锢人性的教义教规②教会的腐化、堕落③利用宗教裁判所迫害宗教“异端”④宣扬信仰得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4、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是()

A、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

B、德国的分裂割据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马丁?路德立志改革天主教

D、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5、日内瓦之所以被称为“新教的罗马”,主要是因为()

A、卡尔文主张“先定论”

B、卡尔文教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在欧洲许多地区得到广泛传播

C、卡尔文倡导《圣经》是最高权威

D、卡尔文在日内瓦建立了神权共和国

6.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马丁?路德认为:

A.人人都能与上帝直接沟通 B.国家权力为神所授,至高无上

C.人们靠内心的虔诚忏悔就能够获得上帝的赦免

D.人的“原罪”使人的本性变坏,只要坚持苦心修练就能获得上帝赦免

7.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因信称义”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宗教仪式应当尽量简化以减轻教徒的负担

B.通过外在的苦修与事功同样可以得到上帝的宽恕和拯救

C.《圣经》是唯一的信仰权威

D.教士只不过是教徒们推选出的公仆,他们应该为教徒服务

3、课后见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一个人发家致富”的原因是什么?加尔文这一主张在当时有何现实意义?

(2)材料二中“某些蠢人”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是怎样批判“财富”的?由此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从上述材料看,加尔文的主张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4、拾遗补缺(学习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

5、拓展空间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问教廷枢密大臣:“为什么犯罪的人不受上帝的惩罚?”他悠然回答说:“上帝不愿罪人死去,宁愿让他们活着出钱。”

材料二:赎罪券贩子的赦罪词:“首先赦免受教士责难的人,无论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其次赦免犯罪.犯规或过分无节制的人,不论他的过错多大。……只要是罗马教会之匙所达之处,我都可以赦免你该在炼狱接受的惩罚。”

材料三:“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他只能赦免凭自己的权力或教会法加于人们的惩罚。”“他们……说什么当钱柜中的银币叮当作响,炼狱中的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显

然,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

—“九十五条论纲”

请回答:据以上材料,说明宗教改革爆发的直接原因,并分析马丁?路德的主张与天主教会区别。

参考答案(第14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课前导学略

2、课堂识真

1-7 B A B A B C B

3、课后见功

8、答案:(1)上帝的恩赐。为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神学依据和宗教动力。

(2)天主教会。他认为财富是蒙上帝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他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的成功,并且具有节制、忍耐、俭朴、诚实、守信、谦逊等高尚美德。

(3)新兴资产阶级。

5、拓展空间

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售赎罪券。

区别: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即通过内心信仰,虔诚直接地与上帝沟通以获得上帝赦免,

而天主教会主张教徒通过购买赎罪券由教皇免除罪过。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介绍.doc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介绍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简介 历史上著名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出生地是罗马帝国(今德国),他当时打破了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力, 终结了基督教一统整个欧洲的局面,帮助当时的人民实现了信仰自由,并且在他的带领下新教几乎可以与天主教相抗衡。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他是神学家奥古斯丁的拥趸, 在继承了其原罪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因信称义说,并作了相对系统的诠释。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更加侧重于强调信仰的作用,这种信仰体系有利于培养精神自由和个人主义,他提倡通过虔诚的信仰来救赎灵魂,所以人类可以摆脱各种毫无意义的教规和繁琐无比的仪式,从教条主义中把人解救出来,使精神自由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其次,因信称义思想着重指出信众可以不借助中介而与上帝进行沟通。只要坚持信仰,就可以与上帝进行直接的交流,不需要第三者教诲与限制,所以,上帝面前,人与人都是平等的,无有高低贵贱,信众无需通过教会,基于此,路德提出了人人皆僧侣的说法,强调人们在信仰上的平等地位。 最后,这是从根本上肯定和提升人的价值,不同于与中世纪所宣扬的人是卑微的、低下的,人的作用受到了肯定,人的地位大幅提升,由此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所以,因信称义虽然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但其中既有人文主义的因素,又同文艺复兴运动不可分割。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异同 来自日耳曼的马丁路德和来自法国的加尔文都是欧洲宗教改革的积极推进者,对宗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加尔文的思想来自于马丁路德,但与其又有很大的不同。那么,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异同究竟是什么呢? 在基督教的改革发展史上,这两个人都是无法被忽略的。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完美版

第14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1、课前导学 课标要求 1、认识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 2、知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 3、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4、通过马丁.路德改革理解其给德意志乃至欧洲带来的重大影响 一、“九十五条论纲” 1、根本原因:16世纪初, _________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主要原因: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即干预德意志政治,又通过各种方式 __________。 3、主观原因:马丁.路德受思想影响。 4、导火线: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 _____。 5、表现:1517年10月, ______发表“ ______”,批判教皇的无耻行为。 6、影响:揭开了 ________的序幕。 二、主要内容 1、因信称义:是改革的理论基础。主张只有 ______才能获得上的的拯救。 2、教义:坚持《 _____________》是人们唯一信仰的圣神权威,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 __________的。 3、宗教仪式:简化 _____, _______也可以结婚生子。 4、世俗权力:强调的权力应高于并支配;德意志应当建立 _______。 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1、引发了_________领导的农民起义;掀起了反对________的风潮。 2、把《圣经》译成德文有利于________的拓展,也促进了德意志___________的发展。 3、1555年,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_____________取得了合法地位. 4、对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2、课堂识真 1、有关中世纪天主教会在欧洲所处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B、王权凌驾于教权之上 C、在社会生活方面其影响无处不 D、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2、中世纪天主教会的落后性表现在() ①禁锢人性的教义教规②教会的腐化、堕落③利用宗教裁判所迫害宗教“异端”④宣扬信仰得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4、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是() A、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 B、德国的分裂割据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马丁?路德立志改革天主教 D、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5.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Word版含答案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15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1524年德国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教随国定”的原则通过后,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 (2)通过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必要性;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冲击和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影响巨大; 2、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指导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规律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2)历史比较:辅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比较马丁·路德思想同天主教会说教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2)通过对马丁·路德大无畏、勇为天下者先的战斗精神和品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难点: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改革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他的改革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由于本课涉及的宗教问题理论性较强,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建议教师精讲一些概念,如赎罪券、“因信称义”、“教随国定”、新教等,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逐步深入探究宗教改革的实质,为下一课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法来导入: 师:中世纪西欧天主教的地位如何? 生:凌驾于王权之上。 师:早期宗教改革发生在哪些国家? 生1:英国,如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生2:捷克,如胡司对教会的批评。 教师总结说明: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也是西欧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主,政治上凌驾于王权之上,是西欧各国实现政治统一的障碍;经济上,教会的专横、腐败、对人民的搜刮,激起了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各国都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改革天主教。 师:宗教改革开始于哪个国家呢?为什么? 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学习目标】 1、识记:1915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必要性;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冲击和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影响巨大。 3、运用: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规律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分析比较马丁·路德思想同天主教会说教的不同。 【学习重点】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学习难点】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学习建议】 1、结合课后“解析与探究”分析马丁·路德宗教“因信称义”的内涵和影响,并通过与天主教会的区别增强对新教内涵的认识。 2、结合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和宗教改革的具体主张,引导学生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学前思考】1517年10月,马丁·路德以惊人的勇气发表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交它张贴在维登堡的教堂门口。德意志成为宗教改革风暴的生源地。 “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背景是怎样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历史影响? 【知识梳理】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原因: 1、根本原因:16世纪初,四分五裂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德国经济的发展;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 3、主观原因: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立志改革; 4、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教皇利奥十世); 二、目的: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 三、经过: 1、开始:1517年10月“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①内容:教皇无权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行的赦免实行;当钱落入钱箱丁当一响,贪婪和爱财的欲念就会增加;基督教徒凡诚心忏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罚。 ②意义:A、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B、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 2、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提出其改革主张。

5-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案02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15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1524年德国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教随国定”的原则通过后,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 (2)通过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必要性;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冲击和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影响巨大; 2、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指导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规律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2)历史比较:辅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比较马丁·路德思想同天主教会说教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2)通过对马丁·路德大无畏、勇为天下者先的战斗精神和品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难点: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改革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他的改革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由于本课涉及的宗教问题理论性较强,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建议教师精讲一些概念,如赎罪券、“因信称义”、“教随国定”、新教等,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逐步深入探究宗教改革的实质,为下一课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打下基础。

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推荐下载

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 马丁.路德(1483年11月10日—1546年2月18日)是德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学家、 思想家、世界历史文化伟人。16世纪初他发动了具有国际影响的基督教改革运动。在改革中他 成为这一运动的思想领袖,并建立了路德宗和基督新教。 我们可以从1518年,所写的《海德堡辩论》,以及1520年所写的三大名著《致德意志基督徒贵族书》、《教会被掳巴比伦》、《基督徒的自由》等著作中,看到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 (一)神学的分类 在路德所著《海德堡辩论》中,他将神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荣耀神学,第二类是十字架神学。 荣耀神学是从世界去认识神,企图运用理性,透过神所创造的宇宙去证明神的存在并掌握他的属性。中世纪的神学家所高举的就是荣耀神学,他们一方面用理性去证明神的存在,另一方面根据神的创造去推断神的属性。这样做,他们不单高举了人的理性,更将被造之物提高到与神属性同等的地位,仿佛人可以从被造物的性质看到神的本性。所以,荣耀神学就是荣耀人的理性,荣耀宇宙的奇妙。 十字架神学认为人是被造物,是有限的,有限的人不可能穷尽神的奥秘,神的本性与旨意是深不可测的,是人的理性不及的,假若神不向人启示,人绝不可能认识神。要认识神,我们就得谦卑的按照他的启示,他的方法、他的途径。神最清楚的向人启示他自己的地方,并不是他的创造,而是十字架。在十字架上,神的尊贵、荣耀、权能、公义慈爱与他的谦卑、宽容、忍耐结合在一起。透过十字架看神,神不再单单是一位高高在上,在权力、威严和绝对智慧中的神,而是一位亲自来到罪人当中,为罪人死的救赎主。 道成肉身与十字架受死的奥秘,粉碎了人理性的骄傲,叫人谦卑下来,听任神用他的途径去 启示自己。 (二)重要的神学理念 (1)唯靠圣经(或惟独《圣经》)。在路德的神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圣经的权威。 唯靠圣经即信仰生活最高的权威是圣经,教会不是信仰最高的权威。对路德来说,圣经是信徒信仰生活唯一的依据。教皇的谕令、议会的决定、教会的传统,这一切与圣经对照起来,便显得微不足道;它们固然可能是真理的表达,但却不是真理的依据,只有圣经是神启示的真理的依据。 当时,罗马教宗在西欧居于太上皇的地位,不仅仅因为他是西欧最大的封建领主,敛财手段多样,经济上富有,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西欧的宗教与精神领袖,掌握着遍及各国的天主教会。为了维护教宗至高无上的地位,天主教有一整套神学理论及其支柱,以论证教宗至上、神职人员至高说教的正确性。 他们认为教宗是上帝在现实世界的代表,这是教宗的一大法宝。因为基督教信仰的神是上帝,教宗宣称自己是上帝的代表,当然就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高统治者,凌驾于一切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及其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及其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科目名称:世界经济史 题目: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及其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姓名:沈国旭 学号:11041067 任课老师:王斌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及其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摘要:马丁·路德领导的德意志宗教改革,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人们心灵的至高无上的统治。他所提出的“因信称义”说,指出教徒获救的唯一途径就是对上帝的信仰,客观上促进了西欧中世纪社会的世俗化进程,大大削弱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影响。 关键词: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资本主义发展 在16世纪,德意志的马丁?路德以反对罗马天主教会为发端,在欧洲推动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宗教改革运动。向天主教会宣战的号角,得到了欧洲各国纷纷响应。30年代中,当路德教被封建诸侯利用,逐渐衰落之际,加尔文接过宗教改革的大旗,将这场伟大运动推向新的高潮。从文化视角看,宗教改革对西方文化的作用和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这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不仅打击了天主教教会势力为主的西欧封建势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促进了西欧各民族思想的解放,推进了欧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宗教改革的背景 宗教改革之前,德国虽然是个四分五裂的邦联制国家,但是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其他国家,他的中介商会和行会手工业占有突出地位。以北部著名的汉萨同盟为例: 这个商务组织控制着几乎半个欧洲的贸易,其加盟城市一度达到160 多个。不同于南部的地中海地区的商品交易,经常受到奥斯曼帝国的侵略的影响,稳定的政治环境让德国的商业长期免于战争的困扰。手工业方面,德国人精湛的手艺和上乘的质量让德国商品在欧洲首屈一指。再加上德国丰富的矿藏资源,这一切让德国稳居欧洲经济的首位。 但是此时的德国仍是一个四分五裂的邦联制国家,君主四立,关税林立的现状严重阻止了商品的正常流通。同时,教皇的势力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人民的身上,出了沉重的什一税外,教皇为了解决自己的债务危机,还炮制出“赎罪券”这一敛财工具,声称购买“赎罪券”的人可以得到上帝的宽恕,并命令教士四处兜售这些赎罪券,这些赎罪券每年从德意志地区搜刮的财产居然超过了奥地利国王一年的税收收入,这严重阻碍了资本的在积累,引起了底层人民和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 可见, 铲除封建割据、完成国家统一是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任务; 但是驱逐罗马教皇势力却是行将来临的革命的当务之急, 也为资产阶级借以掀起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提供了可能。 中世纪末期减市的繁荣是培育资产阶级的温床, 而“异端”神学却是当时反封建斗争极为普遍的理论武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证明: “对封建制度发生的一切攻击, 必然首先就是讨教会的攻击, 而一切革命的社会理论大体上必然同时扰是神学异端。为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 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 马丁·路德于148 3年生于艾斯勒本一个农民家庭, 其父后来迁居曼斯菲尔德当了矿工,不久因队借领主三座炼铁炉发家, 成了企业主。父亲本指望池大学毕业后成为律师, 然而路德却潜心神学研究, 并取得博士学位。在风云激荡、社会矛盾极为尖锐的革命前夕, 他正担任维登堡大学教授, 还身兼十多所修道院的区牧。由于家庭出身在他的思想上深深地打着农民和城市中等阶级的烙印, 面对德意志民族苦难沟现实, 他毅然走上了探求解放祖国的道路。 1517年10月31日, 马丁·路德在维登堡城市大教堂的公布栏上公开钉出了他对赎罪券质疑的《九十五条论纲》。结合时代的新特点路德提出了“因信得救”的思想并以此来批判教皇的赎罪券的丑恶罪行。这一论断得到了德意志地区人民的强烈追捧,各地的民众纷纷发起运动来反对教皇的统治。革命的星星之火已被点燃,一场席卷德意志的革命已无法阻挡。宗教改革的发展 在论纲中,路德并没有直接与教皇决裂,他只是对部分教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看法,并且单纯的将罪行引致兜售赎罪券的教士身上,但是,路德低估了底层人民对教会的憎恨,事情的发展很快超出了路德的本意,反教会的运动风起云涌,由此揭开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序幕。群众的抗议引起了教廷的注意,这不但影响了教廷的收入,并深刻打击了教廷的统治基础,教廷立马提出召见路德的诏书,要求路德在60天内到罗马面见教皇并接受教会法庭的审判。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案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教学目标】 识记:1915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理解:通过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必要性;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冲击和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影响巨大。运用: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规律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分析比较马丁·路德思想同天主教会说教的不同。 【学习重点】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学习难点】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自主学习】 一、“九十五条论纲” 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 (1)16世纪初,德意志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___________,新生的经济形态是___________ 。 (2)阻碍德意志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___。 (3)“罗马教皇的奶牛”指___________ (4)天主教廷能够控制德意志的原因是___________,工具是___________。 2.马丁·路德的思想 下列对右图人物叙述错误的是()

A.他是德意志神学家马丁·路德 B.他建立了推动民族复兴的教会 C.他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D.他反对宗教,立志改革 3.“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1)“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导火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 ”的发表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4.马丁·路德的斗争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集中体现在() ①“九十五条论纲”②《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③《圣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措施不包括() A.反对兜售赎罪券 B.简化宗教仪式 C.驱逐天主教会势力 D.建立民主教会 4.马丁·路德坚持《___________》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海南大学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 题目: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学号: 20090704310053 姓名:张丽荣 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年级: 2009级 系别:行政管理系 专业: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王欣 完成日期: 2012年12月27日

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摘要】马丁·路德是16 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家, 他破除了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力, 结束了基督教一统欧洲的局面,实现了信仰自由及新教与天主教平等的地位。马丁·路德所处时代的德国四分五裂, 没有统一的中央集权, 教廷腐朽不堪,贪恋世俗权力。然而正是这个时代赋予了马丁·路德改革的力量, 尽管他一路走来经历无数生死劫难, 最终却取得了改革的成功。 关键词:路德宗教改革因信称义 一、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 (一)阶级背景 15世纪到16世纪, 新兴市民资产阶级(或者说是从事商业活动的市民阶层) 经济力量不断增长,成为王侯政权所承认的合法集团, 并提出了改革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生产关系的初步要求: 第一, 结束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当时德国封建割据状况十分严重, 由无数的小邦、公国、大公国、最大公国、伯爵领地、男爵领地和帝国自由市场等组成。这种分裂状况导致王权衰落, 无力抵制罗马教会,任由教皇剥削。第二, 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当时的基督教神学和天主教会具有无上的权威, 把追求利润的商业活动斥为罪恶, 主张遏止商业;另一方面, 在中世纪, 人的肉体欲望, 甚至人的肉体存在本身都被视为是有罪的, 认为只有严格禁欲, 人才能以全身心侍奉上帝。薄伽丘在他的《十日谈》中对这种违背人的本性的做法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他说: 世上有多少男女, 头脑都是那么简单,以为女孩儿家只要前额罩上一重白面纱, 脑后扯着一块黑头巾, 就再也不是一个女人了, 再也不会思春了, 仿佛她一做了修女, 就变成了一块石头似的。正是因为中世纪的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人们才将之称为黑暗的中世纪。 (二)宗教背景 罗马天主教会一方面宣扬禁欲主义, 另一方面又利用手中的种种特权, 巧立名目攫取金钱。教会的奢侈豪华, 挥霍无度, 对新兴的市民资产阶级形成了一种沉重负担。西班牙著名讽刺作家爱拉斯谟这样评价当时的教皇和主教, 他说这些披着神圣外衣的教皇主教, 并不执行拯救教徒灵魂的使命,而是把教徒交给基

马丁路德及其思想

马丁.路德思想 马丁路德尽管并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甚至在他的晚年还一再的表现出反自由的强烈意识。然而,在他的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的接受起来。所谓因信称义就是内心真诚,外在不论,只要内心信仰上帝,无论具体的外在特征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在内心真诚的基础上,西方政治思想开始进入自由主义时代。不追究不考量不评判的外在特征,使得人们的创新活力大大激发,基于欲望,认识和开拓世界的进取精神彰显开来,在对自由边际的追逐中,人类实现了物质财富和精神世界的极大发展。而自由主义基于宗教改革的思想,或许才是路德改革的最重要也是最为深远的意义。 路德并不是一位完人。传记作家罗兰·培登说1546年路德逝世时,已经是一个“脾气暴躁,容易发怒,放纵自己,有时还有点粗鄙的老人。”路德荣登《时代周刊》封面人物(1967年)这一位由德国东部小城出来的中世纪修士,最后成为整个基督教会的表征。那么,他在今天象征些什么? 首先,他象征着改教对基督教运动的重要性。改教并不是几百年前所发生的一件事,一举完成,以致我们可以高枕无忧了。第二,教会应该完全依靠上帝的话语,路德说:“教会的全部生命和本质就是上帝的话语。”这话语就是基督耶稣。如果缺少了上帝话语全备而丰富的内涵,教会只不过是一个会所、一间博物馆或是一座音乐厅而已。第三,一位圣徒就是一个因信靠耶稣基督,蒙他的恩典,得到他拯救的罪人。教会是圣洁的,因为教会的元首基督是圣洁的。虽然是圣洁

的,但这身体中的肢体仍然是罪人,不断需要赦免和领受新的力量。因此路德希望教会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教会。在那里生病的人可以得医治,贫穷的人得饱足,伤心的人得安慰,缺乏知识的人得到教导,罪人得蒙拯救。 幸运的是,这位年迈的反抗者的个人缺点并没有对他崇高的成就造成任何影响。他最终不仅改变了基督教,也改变了整个西方文明,尽管这一切的工作并非仅仅是他一个人做的。路德对历史做出的最大贡献不在政治方面,而是宗教上。他就像是一个起点,一道曙光!从他开始,基督教的信仰的根基开始回到圣经当中,不在是教会的公会议。他对“人如何得救”、“宗教权威性何在”、“何为教会”、“基督徒生活的真谛是什么”这四个基本问题,给予了鼓舞人心的崭新答案。而这些具有深远意义的答案均是他从圣经中所找到的。因此,他的勇敢,为后世新教的发展,以及对圣经原则正确阐释和坚持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直至今日,新教的任何经典描述都必定是这些核心真理的回声。

马丁·路德的简介,贡献和评价等。贡献

加尔文的历史贡献 简介 约翰·加尔文(法语:Jean Chauvin,德语:Johannes Calvin,英语:John Calvin,1509年7月10日-1564年5月27日)又译喀尔文、克尔文,是法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学家、法国宗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的重要派别加尔文教派(在法国称胡格诺派)创始人。 加尔文出生于法国巴黎北部不远的瓦兹省, 父亲是一名律师。1523年,他进入巴黎大学学习 法律,获得文科硕士,然后又赴奥尔良进修获法 学博士学位。1532年改新新教,1534年赴瑞士巴 塞尔,1536年定居日内瓦并发表《基督教原理》。 1538年由于过激改革宗教,和市政当局冲突,被 迫出走斯特拉斯堡,1541年返回日内瓦,重获市 政当局支持,建立日内瓦归正会,从1541年到 1555年进行一系列的神学争论。 加尔文的神学思想 概述 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同路德宗相 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 认为人类在亚当堕落之后,完全败坏,失去意志自由;主张因信称义,不能靠行为得救等。加尔文还继承发展了奥古斯丁的预定论,从上帝的至尊谕令和全能出发,认为上帝在创世以前,即预先选定一些人得救,和决定另一些人沉沦,这种预定论是加尔文神学体系的基石。在政教关系上,加尔文认为政权是上帝按其神圣意志所任命的,要为人民造福,并捍卫纯正的教义和教会。实际上他将教会权力置于国家之上,异于路德教会倚仗国家支持的主张。关于圣餐礼,加尔文的立场介于路德和U.茨温利两人之间,从形式上看,似乎更接近茨温利,但从实质上分析,应该说更接近路德。他反对天主教的变体论和路德的同体论,但也否定纪念说。他明确地肯定在圣餐中凭信心所领受的,是一种真实的,但是属灵的身体。这种主张,后被称为灵性的“真实存在论”。加尔文还在可见的教会和不可见的教会之间作了明确划分,并强调教会自治的原则,但在加尔文指导下的日内瓦教会却规定该市居民都是归正宗信徒,都必须服从该宗的教律。 圣灵论 虽然他在《基督教要义》中未另辟一章节还清楚说明他的圣灵论,但是从他的论述中可以知道他对圣灵工作的观点。对加尔文来说,上帝的灵与上帝的工作同时进行,而促成人的“相信”,当圣灵在人心中运行光照人心,使人在读了上帝的话而产生信心。所以人非用理性接受信仰,亦非用理性确认圣经的权威,而是圣灵那奥秘的力量所做的工作。 救赎预定论 虽然救赎预定论(Predestination)是他倡导的神学遗产,但主要架构非他独创或原创。就救赎预定论可分“救赎”及“预定”两点来说,对于预定加尔文认为,得不得救在乎神的拣选,人的选择在这件事上是毫无主权的。至于人们疑惑为什么有人不被捡选,他引用了申命记9:29:“隐密的事,是属于耶和华我们的上帝,惟有显明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一切的话。”他说人不会也不能质问神为什么施恩予人,那就不能问为什神会弃绝某些人。属神的心意人是无法明白,但对于拒绝救恩,人类依然需负责任。

人教版选修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案

人教版选修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案2课马 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15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1524年德国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教随国定”的原则通过后,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2)通过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必要性;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冲击和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影响巨大; 2、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指导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规律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2)历史比较:辅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比较马丁·路德思想同天主教会说教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2)通过对马丁·路德大无畏、勇为天下者先的战斗精神和品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难点: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改革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他的改革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由于本课涉及的宗教问题理论性较强,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建议教师精讲一些概念,如赎罪券、“因信称义”、“教随国定”、新教等,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逐步深入探究宗教改革的实质,为下一课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法来导入: 师:中世纪西欧天主教的地位如何? 生:凌驾于王权之上。 师:早期宗教改革发生在哪些国家? 生1:英国,如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生2:捷克,如胡司对教会的批评。 教师总结说明: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也是西欧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主,政治上凌驾于王权之上,是西欧各国实现政治统一的障碍;经济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doc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他是神学家奥古斯丁的拥趸, 在继承了其原罪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因信称义说,并作了相对系统的诠释。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更加侧重于强调信仰的作用,这种信仰体系有利于培养精神自由和个人主义,他提倡通过虔诚的信仰来救赎灵魂,所以人类可以摆脱各种毫无意义的教规和繁琐无比的仪式,从教条主义中把人解救出来,使精神自由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其次,因信称义思想着重指出信众可以不借助中介而与上帝进行沟通。只要坚持信仰,就可以与上帝进行直接的交流,不需要第三者教诲与限制,所以,上帝面前,人与人都是平等的,无有高低贵贱,信众无需通过教会,基于此,路德提出了人人皆僧侣的说法,强调人们在信仰上的平等地位。 最后,这是从根本上肯定和提升人的价值,不同于与中世纪所宣扬的人是卑微的、低下的,人的作用受到了肯定,人的地位大幅提升,由此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所以,因信称义虽然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但其中既有人文主义的因素,又同文艺复兴运动不可分割。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异同 在基督教的改革发展史上,这两个人都是无法被忽略的。马丁路德掀起了宗教改革的潮流,加尔文将这一事业推向了高潮。尽管两人都是在推动宗教改革,但有相同也有不同。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就相同点来说,两个人都反对教会对人们的残酷统治,反对教皇的统治,认为《圣经》才应该具有最高的权威性,每一个人不用通过其他任何人,只要通过《圣经》就可以与上帝对话,《圣经》应该用各个民族的语言来书写而不是只有一种。两人也有很多的不同:首先,就神学思想的出发点和目的两个人观点就不同,马丁路德认为是人,而加尔文则认为是上帝。其次,前者让人的精神获得

马丁·路德的故事

马丁·路德的故事 导读:马丁·路德坚决抗议罗马天主教会,发动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1483年他出生在德国的艾森斯莱市。他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曾一度攻读法律(显然是根据他父亲的建议),但是中途辍学,成为一名奥古斯丁教团教士。1512年他从维腾贝格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此后不久就在该校任教。 路德对天主教会的苦衷是逐渐产生的。1510年他去罗马旅游,耳闻罗马牧师的贪污腐化和世俗观念,他感到震惊;目睹天主教会实行的受贿赎罪,他极其愤怒,公开表示抗议(赎罪是天主教会赐予的对罪犯惩罚的一种宽恕;包括减少罪犯必须炼狱的年限)。1517年10月31日,路德把他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维腾贝格大学教堂的大门上,在该书中他深刻地批判了罗马教会的贪污腐化,特别是维恕罪行为。路德把《九十五条论纲》送给美因茨市大主教一份,此外还把论纲印刷出来,在该地区进行广泛散发。 路德抗议教会的范围迅速扩展,他很快就否定了教皇和总教会会议的权威,坚持只接受《圣经》和公理的指导。可想而知教会是不会仁慈地看待这些观点的。路德被传叫到教会官吏面前,经过多次审判,将他解职,并根据他的《蠕虫的饮食》一书(1521),最终宣布他为异端分子和犯法分子。他的著作均被查封。 按照惯例路德有遭受火刑的危险。但是他的观点在德国人民和许多德国王亲中赢得了广泛的支持,这种支持足以使他避免遭受任何严

重的犯罪刑罚,不过,他还是不得不隐藏了大约一年时间。 路德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许多作品都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圣经》的德泽本。这无疑会使任何识字的人都有可能亲自学习《圣经》,而不依赖教会及其教士们(顺便提一下,路德把《圣经》译成了华丽的散文,对德国的语言和文学产生了影响)。 当然路德的神学不是用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他的主要思想之一就是只信仰释罪①学说,一个源自圣?保罗作品的思想。路德认为人生下来就会因犯罪而身败名裂,因而只靠优秀的.作品是不能把他从 永久性的身败名裂中拯救出来的。灵魂的拯救只有通过信仰,只有靠上帝的慈悲才能实现。如果是这样的话,靠行贿来赎罪显然是歪门邪道,毫无用处。传统的观点认为教会是基督教徒个人和上帝之间的必不可少的调停者,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如果人们遵循路德的学说,就会即刻从理论上使罗马天主教完全无立足之地。除了对教会的主要作用提出质疑外,路德还对教会的许多具体信仰和实践提出反对意见。例如他否定了炼狱的存在,否定教士应该过独身生活。他自己于1525年与一个先前的修女结了婚,他俩共有六个孩子。1546年路德在对家乡艾森斯莱市的一次访问中去世。 当然马丁?路德并不是第一位抗罗教的思想家,早在他一个世纪 以前就有波希米亚的简?赫斯和十四世纪英国学者约翰?威克利夫。实际上十二世纪法国人彼得?瓦尔多也很可能被认为是一位早期的抗罗教徒。但是在这些早期的运动中,无论哪一个的影响都基本上局限在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摘要:马丁?路德是16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家,他破除了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力,结束了基督教一统欧洲的局面,实现了信仰自由及新教与天主教平等的地位。马丁?路德所处时代的德国四分五裂,没有统一的中央集权,教廷腐朽不堪,贪恋世俗权力。然而正是这个时代赋予了马丁?路德改革的力量,一路走来经历无数生死劫难,最终却取得了改革的成功。 关键词:路德;宗教改革;基督教;因信称义 15世纪后半期,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封建主义走上没落,“作为中世纪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罗马教廷也在衰败”。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出现和发展,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斗争,日益要求取消领域的地位,从其性质来看,已使教会自己远离原初的的基督教的传统的理论和教义,因而对原初的教义进行了重新的反思,重新理解,进而“拨乱反正”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在各种的综合的作用下,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开始了。 一、宗教改革的现实社会根源和思想渊源 14至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当时西欧所发生的社会变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经济上,宗教改革之所以首先爆发于德国,是由于德国存在特殊的经济政治情况。 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德国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但个别工业部门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因素,出现了分散型甚至少数集中型的手工工场。德国银矿开采和冶炼技术的进步尤其突出。从1460—1530年间,德国的银矿年产量增加5倍,最高年产量约300万盎司。商业也相当繁荣。德国位处欧洲商路中心,东西新航路发现后,商路虽有转移,但从印度经过意大利运来的东方商品,仍需经由德国运往北欧。这时,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银行家,富格尔家族在1564年已经拥有470万古尔登的巨额资本。德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它的分散性,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大城市多半分布在边区,和外国的联系要比和本国的联系更为密切。 德国在天主教世界是受罗马天主教会榨取最重的地区,也是劳动人民最受剥削的地区,因而是灾难最为深重的地区。德国的教会神职人员,从大主教、主教

最新人教版选修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案

最新人教版选修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案·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案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15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1524年德国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教随国定”的原则通过后,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2)通过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必要性;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冲击和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影响巨大; 2、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指导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规律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2)历史比较:辅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比较马丁·路德思想同天主教会说教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2)通过对马丁·路德大无畏、勇为天下者先的战斗精神和品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难点: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改革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他的改革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由于本课涉及的宗教问题理论性较强,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建议教师精讲一些概念,如赎罪券、“因信称义”、“教随国定”、新教等,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逐步深入探究宗教改革的实质,为下一课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法来导入: 师:中世纪西欧天主教的地位如何? 生:凌驾于王权之上。 师:早期宗教改革发生在哪些国家? 生1:英国,如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生2:捷克,如胡司对教会的批评。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及其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对西欧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14至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开始形成,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与分裂割据。英国推行重商主义,奖励文化创造,有力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但在意大利、德意志还存在着分裂割据,迫切需要政治统一;人文主义者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权制度,鼓吹个人的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论,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构成了对天主教神权的巨大冲击。 首先,政治上:民族主义观念的兴起,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打破天主教的控制。然后,经济上: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成长起来,要求打破天主教神学的精神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其次,文化上:文艺复兴的推动作用:宣传个人自由平等欲望,提倡竞争进取和科学求知,为人们挑战天主教会提供理论思想依据。再次,宗教上: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最后,社会上:黑死病的蔓延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内容 路德提出: 首先,德意志贵族联合起来,反对教皇、解放祖国。,以挽枚民族危难,实现自主和独立。其次,世俗仅力应高于教会权力。教皇垄断的解释、召集宗教会议之权必须摧毁,“教会阶级”和“世俗阶级”的等级区分应予以推翻。“保护善弱、惩治奸邪的宝剑和鞭子,应紧紧掌握在世俗权力的手中”。路德的宣传鼓动,大大激发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他的宗教改革的主要改革有三:重视信徒的属灵恩赐、反对修道主义的灵修模式、反对教会在信仰上的压倒性地位。这三点都具划时代的重要性。宗教改革强调信徒的属灵恩赐。他们重新肯定信徒的地位,赋予他们与传道人完全平等的神圣地位,即所谓信徒皆祭司。当然,身分与使命是无法分割的,信徒若拥有与传道人同等的神圣身分,那在福音广传的使命上,他们亦应当与传道人肩负同等的责任了。宗教改革者反对修道主义那种抽离世界的灵修模式。他们不是要将修道主义精神全盘推翻,而是主张一切属灵的追求,都得处在这个尘世中,并且不能是纯粹示范式或独善其身式,却须连著福音使命履践出来。有人说加尔文反对修道院,因为他看整个世界为一家修道院,他要信徒实践在世而不属世的精神。事实上,更正教并没有放弃修道精神,只是反对出世的主张,而相信基督徒要在俗世中作圣徒,要成为俗世圣徒。在道德或信仰的要求上,更正教并没有作任何删减,改变的只是实践信仰的场景而已。从此,圣俗不能从外在的世界划分,只能在信仰、行为及心态上区别。正如马丁路德精辟的说法:一个世俗的人,即使在教会工作,也可以继续世俗下去,相反一个圣洁的人,在再世俗的环境中,也同样可以活得与众不同;关键处不在於环境与工作,而在於工作的心态与方式。一个基督徒绝对可以在竞争剧烈的商业世界中,活出美好的信徒样式来。 三、马丁路德的贡献 当时封建制度下的西欧,社会危机和教会危机激化。当他为解除自己“心灵

马丁路德改革的影响有哪些

马丁路德改革的影响有哪些 马丁路德所发起并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永久性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马丁路德改革的影响,希望能帮助你了解。 马丁路德改革的影响 马丁路德在德国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因为他的改革为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首先通过对教会的批判,让马丁路德的改革显现出了明显的成效。民众不再相信罗马教会所宣传的一些思想,民众的思想得到了自由从而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马丁路德改革最深远的影响就是推翻了罗马教会,让民众在信仰方面有了自由,不再受罗马教会的约束。 马丁路德改革影响涉及到多个方面,在政治方面,推翻了罗马教会,自然他们手中就不会掌握那么的权利,将大权分散给国家,使国家的权利高于教会的权利,这样国家在统一的政治领导下才会有更加平稳的发展。在文化方面,民众受到马丁路德改革的影响,不仅获得了自由,在文化创作上也自由了,这样那些有才能的人便可以将自己的才能显露出来,壮大国家的文化事业。在经济方面,政治稳定,权利分配合理,经济水平便会有明显的上升。 马丁路德改革的影响还涉及到整个欧洲,因为那时候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很浓厚,马丁路德改革也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这样马丁路德改革还为整个世界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除此之外,马丁路德改革的影响还涉及到民族情怀,他的这场改革使民众的爱国情怀更加浓厚,那些优秀品质在慢慢地渗透到每个人的心中,使德国向世界树立了一个高大勇猛的形象。

马丁路德改革的原因 马丁路德改革的原因一共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的原因是马丁路德所处的时期教会掌握着很大的权利,他们凭借权利几乎是可以随心所欲的指挥民众,罗马教会的一次活动激发了马丁路德迫切改革的愿望。 因为当时罗马教会借着一个可以赎罪的幌子,向普通民众卖赎罪券,教会宣扬称只要买了这个赎罪券,之前人们所犯的错误就会全部消失,上帝就不会计较你的错误。民众相信了教会的这种说法,很多人都去买教会出售的这种劵,马丁路德自己知道这完全是教会的阴谋,他们通过这个方法只是想积攒更多的钱财,于是这个事件便成为了马丁路德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马丁路德不想让民众活在欺骗中,而且这种行为还会使社会更加不安,有些有钱人借着这个说法更加猖狂,犯罪也不怕了,只要买张劵就可以免罪。 马丁路德改革的原因还有就是当时社会上出现了新的阶级,这个阶级代表着前进的思想,为马丁路德灌输了新思想,是马丁路德在结合社会现状和自己的深思后,认识到现在罗马教会对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没有推动作用,有的只是阻碍。于是这个原因也促使了马丁路德改革。这是马丁路德改革的第二个方面的原因。马丁路德改革的第三个原因就是当时教会不仅没有发挥他原始的作用,指引人们向善,而且还借着当时神圣的上天所指之意,向人们进行大肆的征收钱财,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苦不堪言。以上这三个反面就是马丁路德改革的原因。 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 马丁路德改革内容涉及到多个方面,首先马丁路德认为教会所掌握的权利太大了,这个很不符合社会的发展,应该降低教会所掌握的权利,应该讲更多的权利放在社会中,而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