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们应如何对待民间文化遗产

我们应如何对待民间文化遗产

我们应如何对待民间文化遗产
我们应如何对待民间文化遗产

我们应如何对待民间文化遗产

——以堪舆文化为例

摘要:谈论民间文化遗产的文章汗牛充栋,不过多是以呼吁保护,取精弃粕为主。笔者另辟蹊径,从民间文化遗产所折射出来的精神来谈论一下对待其的态度。又选取较为神秘的堪舆文化为例,简析其中透露出来的自然与和谐,并立足当前社会转型的大背景,结合堪舆文化的精神内涵,提出对一部分社会问题的看法。

关键字:民间文化遗产、堪舆文化、自然和谐、社会问题

How should we do with the folk cultural heritage

Take example by geomancer culture

Abstracts: There are lots of passages talking about the folk cultural heritages, however, they just primarily call on people to protect the heritages and accept the good and reject the bad. I try another way to talk about the attitude towards them, which was reflected by the spirit of the folk cultural heritages. And I choose to take the mysterious geomancer cultur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nature and harmony in them simply. Moreover, I will put forward my opinions about some of the social problem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transition in current and integrated by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geomancer culture. Keywords: folk cultural heritages, geomancer culture, natural harmony, social problem

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物质文明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盖过精神文明左右着人们乃至社会的动向。人们更多强调眼前的经济利益,更少在乎背后的文化价值;人们更多以金钱来衡量意义,更少用精神来增加内涵。这或许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回顾我们走过的路,我想悲哀胜于收获。

我们看到国内几乎所有民间文化遗产都被开辟成旅游风景区。昔日自然和谐的云南丽江古城已难现当日风采,人口的过度膨胀、高度的商业经济把原本协调的环境打破,到处是商铺林立、车水马龙。昔日古色古香的江南乌镇已难觅踪迹,斑驳的粉墙黛瓦、高翘的马头墙,都不是当年的历史的遗留。我们不禁要质疑,为何古人的心血会腹水东流?是商业化,是现代化,是物质文明?恐怕不仅仅如此。我认为我们对待民间文化的态度缺少了一种崇敬、一种关爱、一种人文情怀。我们看重它们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或是建筑或是声乐,却忽略了这一切背后的精神价值。

民间文化遗产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它包括民间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非物质文化。民间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镇、寺院、园林、雕塑等建筑遗产和散落在各家各户的器皿、器具、家居摆设等等;非物质民间文化遗产包括舞蹈、杂技、戏曲、美术、书法、巫术等等。它们带给我们的或是养眼之景,或是天籁之曲,我们也知道最精美的建筑无外乎浑然天成,最悦耳的声线无外乎天籁之音,但究其本质,始终有一种精神支撑在其后面,那是对自然的崇尚、对天地的尊重、对和谐的追求。

再从民间文化缩小到堪舆文化,这种精神内涵更是有增无减。

何谓“堪舆”?对于大多数人自然是迷糊的,当然也包括我自己。虽然上了一学期的堪舆文化,但是半个脚也没有迈进,更也谈不上一知半解。但当用“风水”两个字去替代“堪舆”时,或许能让我们豁然开朗。“堪舆”更多的是学术上的表达,“风水”则更加通俗,是民间对“堪舆”的称呼。那何谓“风水”?实际上就是哲学、地理学、美学、伦理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心理学以及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①从它的定义和宗旨显而易见地指出它取法自然,又回归自然。

堪舆文化的精神内涵从它诞生之初就一直形影不离。我们都知道堪舆文化是易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而易学就是自然的恩赐。圣人伏羲效河图洛书创制八卦文化,周文王则对八卦文化整理记录,形成现在传世的“天书”《易经》。从此这种天地人和的思想蓬勃发展,一直延续几千年而薪火不息。

《四库》馆臣说:“《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②老子也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③古人如此看重天道与和气,可为何

站在今天,面对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屡试不爽的自然和谐精神却碰壁了呢?我们都知道风水(堪舆)的系统原则、适应原则、环保原

则、整体原则、规避原则、阴阳原则④,但又为何把穿上金钱嫁衣?

堪舆文化主要运用是住宅和墓地的选址,撇开墓地来看看离我们更近的住宅。“房价”恐怕是大家听到最多的名词之一,这里不谈房价,谈的是建房。放眼安大四周,包围的都是商品房,小小的一块土地可以建数十栋楼房,而且是越建越高,恨不得“通到天”。这种不谈空间的滥建房就是对自然和谐的摧残。一个人长期住在这样的房子中,长期受到水泥钢筋带来的现代文明的压抑,我想用不了多久就会在心理和生理上出现疾病。

与滥建房相似的还有滥开煤窑。煤本身就是大自然的化身,几千几万年的演化中吸收了大自然的精华,就像是大地母亲孕育出来的孩子。可是现在呢?煤老板举着和谐的大旗,背地里巴不得将所有煤矿开采殆尽。虽然中央已经禁止个人开煤窑,可是地方政府经营的煤窑也是大同小异。那种掠夺性的开采,是大大超于自然所能承受能力的。当哪天想要再回去弥补,我想已为时已晚。这种破坏自然本身和谐规律的恶性开采,带来的不仅仅是大地的“体无完肤”。随之而来的是地下水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和一次比一次严重的煤矿事故。背于自然,和之不将谐啊!

滥建房和滥开煤窑可能是比较公认的对自然和谐精神的破坏,我认为新农村建设也是对自然和谐精神的挑战。我是一个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童年到处是碧油的农田,清脆的蛙鸣,潺潺的流水,可如今这一切已不复存在。去年暑假和爷爷过去看时,替代的是隆隆的机器声,齐齐的民工临时房和杂乱的碎石。当时就心生一种莫名的悲哀

和可惜,悲哀现代文明对自然肆意地改造,可惜那一片片良田被填埋。我们祖先奋斗几十代人,依循自然规律开垦的良田就这样不复存在。我不知道再过几十年,要想离开城市的喧嚣去享受一下自然的静谧是不是会成为一直奢望。但愿我杞人忧天吧。

辛弃疾在《贺新郎》词中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认为这就涉及到堪舆文化的精神内涵,就是我看青山与青山看我的视角转移。⑤这种视角转移放在今天社会就是和谐。何谓“和谐”,“和”者“共食”也,“谐”者“皆言”也,这就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我们之于自然的太多,发疯似的向自然索取资源却很少考虑到给予。我们从来都是为发现一处新的矿藏而欣喜万分,却鲜有因一处资源耗竭而落泪。我们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每天依然有生物用比之前快一千倍的速度走向死亡。如果我们能够真正明白周易中“互动”,明白堪舆文化中“自然和谐”,我想这样的悲剧会大大减少。

话已至此,我想应该如何对待民间文化遗产、如何对待堪舆文化的态度也不言而喻。我们保护它们、我们宣传它们那是理所应当,更关键的是我们要汲取它们所透露的精神内涵,理解它们带给我们的自然和谐,并且要让这种精神成为社会的“良心”。让每一个社会人不做有悖“良心”的社会事!当然,堪舆文化带给我们的精神内涵还有许许多多,我只是取沧海一瓢略谈了自然和谐这一方面,但是我想这一点是最最根本的,就像《周易大传》中提出的“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的命题。⑥

文末想借一本书编者的口说出我最想说的话吧。漫步在中华历史

丰饶的田野,传统文化的巡礼无疑是一种无上的愉悦。心存感恩,此时此刻,我们提醒自己:“慢慢走,欣赏啊!”现代人走得太快了,是会丢失灵魂的。⑦

注释:

①选自《宅典》(罗大宇、唐潮编著广东经济出版社)中第一章《思考风水》

②选自《周易二十讲》(李学勤、朱伯崑著廖明春选编华夏出版社)中的编者序

③选自《老子道德通译》(魏玉昆著)

④选自《宅典》(罗大宇、唐潮编著广东经济出版社)中第一章《思考风水》

⑤选自《上古天书与日常生活——<易经>中的大智慧》(沙野著东方出版社)

⑥选自《周易二十讲》(李学勤、朱伯崑著廖明春选编华夏出版社)中第十三讲,论《易大专》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

⑦选自《周易二十讲》(李学勤、朱伯崑著廖明春选编华夏出版社)中的策划者言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受许多条件因素影响,我国原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着猛烈的冲击。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出一条保护和传承这种鲜活的文化的道路。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我国有着曾经灿烂多彩的文化发展历史,五千年漫长时间的文化传承给我们留下的是丰富厚重、种类繁多、各具地方或民族特色的非文化物质遗产——口技、说书、京剧、庙会……数也数不清。这些遗产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1、定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2、范围 ①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②传统表演艺术。 ③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⑤传统手工艺技能。 ⑥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境堪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贵州民族民间美术.doc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贵州民族民间美术 陈惠君 内容提要: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起点之一,民间美术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的最普遍的表现形态,体现出中国文化本原的独特魅力,也是中华民族美术生存发展的最广泛的社会基础,对中国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艺术有着无法估量的重要意义。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保护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就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及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作一个初浅的分析。期望能使社会各界对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有共同的认识。主题词:民族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一、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基本情况 贵州民间蜡染,蜡染古称“蜡缬”没“缬”的意思是有花纹的织物,它与“绞缬”(扎染)、“夹缬”(蓝印花布)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防染工艺。蜡染的起源一般都认定在汉代甚至更早。后来《贵州通志》记载:“用蜡绘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可见蜡染已由灌蜡刻板印布发展到直接用蜡在布上描绘了,这与流传至今的蜡染工艺基本一样。1987年,在贵州平坝宋代“洞棺葬”中发现蜡染、刺绣和织锦等随葬物品,其中还发现有铜蜡刀和引人注目的鹭鸟纹彩色蜡染百褶裙,这些都证明了蜡染的悠久历史。 贵州苗族刺绣,贵州是苗族人口最为集中的省份,全省苗族总人数在370万左右,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苗族的刺绣、挑花、织锦是伴随着服装的产生而形成的装饰艺术,与整套服装结构有机结合,经过长期的承袭发展,形成了瑰丽多姿、精彩纷呈的服饰艺术。苗族刺绣具有符号化的部落徽记属性,其传承具有鲜明的集团性和稳定的历史继承性,各支系的图案纹样都有固定的母题和表述形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发展中逐渐形成传统,并世代相传。苗族刺绣所表现的内容,题材广泛,承载了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神话、故事、英雄、征战无所不包,它记录了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等内容,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贵州苗族银饰,银饰时苗族人民生活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饰品。

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调查研究

关于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调查研究 ——以浙江省萧山区坎山镇为例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前言 (2) 一实践的地点及其背景 (3) 二坎山镇的民间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列 (3) (一)萧山花边 (3) (二)坎山“祭星乞巧”文化节 (3) (三)民间物质遗产 (4) 1.千年地藏寺 (4) 2.接龙禅寺 (4) 三.坎山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问题指出) (4) (一)在住居民对当地文化的了解 (4) (二)政府的保护力度 (6)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困难 (6) (四)民间基层的保护意识匮乏 (6) 四探讨民间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6) 结束语 (7)

【摘要】中国的民间文化遗产遍布在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地上,而散落于各个角落灿烂的民间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悠悠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见证。本文以浙江省坎山镇的民间文化遗产为例,从新时代的背景环境下,新时代的民生现状层面上,展开调查,汇集民意和数据的整理分析,着重探讨了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探索中国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前景,为中华民族其他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给予适当的借鉴和参考并且希望民间文化遗产能够长存而非淹没于新时代的文化潮流中。 【关键词】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观念;措施 前言 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民间舞蹈、民间杂技、民间戏曲、民间美术和民间书法等。民间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背景下,对了解文化国情、民情,促进文化创造,增强国家文化实力、建设国家文化主权具有重要意义。 2005年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引起国内上下一片哗然。诚然,在中国工业化产业迅速发展,经济迅速飞涨的时代,相反,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却频遭冷落。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导致新一代年轻人大多只“食用”快餐文化,因此,本文将广泛调查民意,收集民众心中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见,深入分析数据。 如何唤起民众对祖先创造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进行重新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民间传统文化,如何进一步创新文化,使之与现代化社会产业接轨,与当代人的生活接洽,正是本文探索的目的。

我们应如何对待民间文化遗产

我们应如何对待民间文化遗产 ——以堪舆文化为例 摘要:谈论民间文化遗产的文章汗牛充栋,不过多是以呼吁保护,取精弃粕为主。笔者另辟蹊径,从民间文化遗产所折射出来的精神来谈论一下对待其的态度。又选取较为神秘的堪舆文化为例,简析其中透露出来的自然与和谐,并立足当前社会转型的大背景,结合堪舆文化的精神内涵,提出对一部分社会问题的看法。 关键字:民间文化遗产、堪舆文化、自然和谐、社会问题 How should we do with the folk cultural heritage Take example by geomancer culture Abstracts: There are lots of passages talking about the folk cultural heritages, however, they just primarily call on people to protect the heritages and accept the good and reject the bad. I try another way to talk about the attitude towards them, which was reflected by the spirit of the folk cultural heritages. And I choose to take the mysterious geomancer cultur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nature and harmony in them simply. Moreover, I will put forward my opinions about some of the social problem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transition in current and integrated by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geomancer culture. Keywords: folk cultural heritages, geomancer culture, natural harmony, social problem

XX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oc

XX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 策 XX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XX市文化局局长XXX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一个民族和地区最可珍惜的宝贵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持我们的文化基础,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XX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积极配合,广大文化文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予以解决。 一、XX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 XX地处金沙江、岷江汇合处,是长江正源的起点,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誉。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筠连县巡司镇拱猪洞发现了距今4万年的古人类臼齿化石,翠屏区、XX县等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石器,部分带有云贵高原史前文明特征,证明这里曾是古代文明交汇和融合的地方。西汉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XX筑僰道城,迄今已有2180余年的历史。同时,XX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有古语言文字、口述文学、传统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6大类,90多个项目,其中屏山县的“金江号子”、江安县的“竹簧工艺”、翠屏区的“面塑”和XX县的“小彩龙”等均有较高的知名度。由于XX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6年5月,市境内共保存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0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僰人悬棺、真武山古建筑群、夕佳山民居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旧州塔、大观楼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云南会馆、武庙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5处(北岩寺、叙府会馆等)。另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处(翠屏区李庄镇),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处(江安县),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处(屏山县龙华镇),历史文化古街区1处(冠英街)。文博单位共收藏有石器、铜器、陶器、字画等各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中国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前三批名录名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第四批名录名称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按照申报地区或单位统计,共计3154个子项。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批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并正式公布。 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其中五个门类的名称在2008年有所调整,并沿用至今。十大门类分别为: 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 民俗。 中国曲艺品种十分丰富,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的曲艺品种约有400个,流布于中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曲艺项目共46个,至2019年,共有193个。 民间舞蹈是广大人民所创造、世代相传、在日常生活场所表演的各种传统舞蹈,它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类别。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有41种流传于各地域、各民族的优秀民间舞蹈项目入选,截至2019年,增至324种。其中包括在汉族聚居地区广为流传的秧歌舞、狮子舞、龙舞;彝族的葫芦笙舞;蒙古族的安代舞等。 民间音乐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有72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入选。其中包括已经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古琴艺术,另外还有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以及江南丝竹、西安鼓乐、南音、广东音乐、侗族大歌、回族的花儿等著名的民族民间音乐。至今,这门类已增至401个项目。 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类别,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创作。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间文学”项目共31项,至2019年则增至231项。其中有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藏族的《格萨尔》史诗、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有壮族的刘三姐歌谣、彝族的《阿诗玛》长篇叙事诗等少数民族著名的口头文学经典;有汉族流传久远的著名传说如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西施传说、济公传说、白蛇传传说等;也有耿村民间故事、青林寺谜语等,至今仍在民间鲜活流传,散发着具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学形态。

最新保护文化遗产优秀演讲稿(精选)

我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漫长的农耕文化历史,以及56个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生态,显现了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十分丰富及天才的艺术创造,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许多种类或世界独有,或世界第一。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受许多条件因素影响,我国原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着猛烈的冲击。 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境堪忧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人类文化遗产可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文化遗址、遗存、文物、文献等;一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以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技艺、技巧和瞬间表现形式传承的文化遗存,是民俗文化、民间文化、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口耳相传,诉诸视听而疏于记录和固态化。因而常常是转瞬即逝的,不可再生的。一旦消亡或流失,在落后的记录手段和技术条件下,基本无法恢复或再生。这就意味着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丰富,但也很脆弱。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整理和保护行动落后于它的消亡速度,呈现出岌岌可危的现状,如民间戏曲、戏剧在衰落,年画、剪纸、皮影正在逐渐消失。而与此同时,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正吸引着世界目光。无论是“中国京剧欧洲行”的顺利开展,昆曲和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文化遗产”名录,还是《卧虎藏龙》获奥斯卡奖项,都说明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但是就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得到越来越多世界认同的同时,许多的国家将许多本属于我国的文化遗产纳入本国家的文化产业战略,对这一宝贵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从已经久远的“敦煌”艺术的流失,景泰蓝、宣纸技术被窃,到近年来美国《花木兰》的高上座率,韩国的皇家音乐“申遗”(韩方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明确说明该项艺术源自中国),以及韩国欲夺我们的“端午节”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少林商标在美国抢注等事件屡屡发生,这在说明中国非物质文化独特地位的同时,也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行动迟缓,一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将被他人“端走”,我国优秀的文化将被肢解。 二、在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遇到的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确定了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的民间艺术工作给予扶持的方针。各地政府对保护、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积极行动,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近些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开展起来。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普查力度不大。由于民间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加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长期不被重视,政府部门的普查工作力度不大,至今对于我们民间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状况、存在种类数量和消失的状况等认识不清,缺乏深入和广泛的了解。 二是保护文化遗产的观念滞后,资金技术贫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缺乏正确的开发利用。如由于得不到政府的支持,资金不足,一些小规模的非物质文

文化遗产学

文化遗产学复习 题型:选择、判断、填空、简答、案例分析、论述 第一章文化遗产学概说 1文化遗产学是一门研究文化遗产的界定、分类、价值评估与传承和保护方法的学问(定义) 2文化遗产学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流传或保存至今的民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存的精华。(定义) 4作为文化遗产应具备的三要素 (1)作为文化遗产,必须具有一定的【时限】上的要求。作为物质文化遗产通常必须具有【50年】以上的历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必须具有【100年】以上的历史 (2)其次,作为文化遗产,它必须是流传或保存至今的传统文化事项。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要以【固态】的形式保存至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要以【活态】的形式传承至今 (3)作为文化遗产,它一定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传统文化的【精华】。 5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便颁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以保护人类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为宗旨的【《保护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公约》】,并于同日颁布了【《各国保护文化及自然遗产建议案》】。 6 1978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向全世界公布了第一批【《世界自然及文化遗产名录》】。我国于【1985】年加入了公约,成为缔约国之一。 7世界遗产名录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文化景观”】(1992年增加)四类。 8【2001年】又公布了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二章文化遗产的分类 1所谓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2博物馆等单位中收藏的【出土文物,传世文物以及私人收藏】的文物。 3文物保护单位包括:①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②古遗址;③古墓葬;④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⑤石窟寺;⑥石刻及其他。 第三章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影响价值评估的主要因素 1文化遗产的价值有:历史价值(证史和正史作用)、艺术价值(艺术产生于信仰、艺术产生于生活)、科学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 2所谓“先进文化”,并非特指那些与现代科技并蒂而生的新兴文化,而是指那些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确实发挥过积极作用,代表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3正像动植物学家一直强调保护物种多样性一样,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也应该时时刻刻注意到保护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第四章大型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1大型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文物古迹”,或【“不可移动文物”】,大型不可移动文物,主要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现重要史

浅谈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浅谈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摘要】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是群众文化创新发展的母体,站在民间文化这个巨人肩上的群众文化,其创造性恰恰来自前辈文化传统的禀赋。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给了我们烛照传统文化的慧眼,使我们看到了传统的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是繁荣群众文化的基础,是发展群众文化的起点,是群众文化与时俱进的特征。传承是为了保护,传承是为了创新,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方向的本质特征,在民间文学艺术中排沙拣金,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关键词】民间文化;民族遗产;传承;保护;创新 当前,民间文学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已成为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市将民间文学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当作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部分。其久远的历史可溯源商周时期的肃慎。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民间文学遗产,我市的民间文学遗产浩如烟海,俯拾即是,许多艺术珍品尚未被挖掘整理。仅从已经整理出来的作品中,人们便可以窥测出女真及其后裔所形成的民风、习俗、文学艺术为载体的民间文化,蕴藉厚重。数百年来,流传在海伦的民间故事,虽不是历史的直叙,但却始终保持着这一段历史投影。它由生存在蚂蚁河流域的人们世代相传而得以保留下来,成为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认真搜集整理民间文学遗产,不但可以将千百年来在群众中流传的民间文艺作品保存下来,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对于了解民间文化,研究民间文化的历史是不可缺少的。民间文学虽然不能等同于历史的真实,但却可以激发人们回顾历史,从中填补思古幽情的想像空白,藉以思考与评断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与人物。这也是“民间文学”流传的根脉所在。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结晶,及时地搜集,认真地整理可以使优秀的作品得到推广。例如《蚂蚁河的故事》等脍炙人品的篇章,都是从民间产生,在民间流传后经文人墨客整理加工而成的。事实证明,搜集整理民间文学遗产,不但可以指导民间文艺得以健康发展,还可以使作家、艺术家得到创作的借鉴;同时,认真搜集民间当前流传的作品,还可以为我市文化建设的发展做贡献。 民间文学是人类的精神植被,是传统文化中的精粹珍品。人类创造了文化又被文化造就着,女真族因其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的不同而积淀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因而它蕴涵着深层次的历史,凝聚着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女真族是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它历经多少人的完善才能传到今天,这是何等的不易。众所周知,民间文学是以口头创作和口头讲述的方式在民间产生和流传的。而那些能说善讲“瞎话”的“故事大王”、“民间故事家”,大多数都是年愈古稀的老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和正在陆续地谢世而去,随着这些老人的相继作古,许多宝贵的风俗资料,民间传说在一夜之间竟成了绝响。仅从我市《民间文学故事集》的编辑工作来看,大量作品的搜集者、整理们还没有来得及见到自己搜集、整理的故事付梓成书就离开了我们。这些民间文学艺术家为民间文学遗产做了大量的抢救工作,他们对这一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学习,他们为此耗尽了自己毕生的心血。而且还有一批肚里有许多老故事的老者尚未被发现。这些老者对自己记忆中的那些“嗑儿”和“瞎话”误以为是老辈人那听来的“闲篇儿”。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把他们知道的“老故事”讲给他们的子孙后代,使其流传下去。因此,许多极为珍贵的民间文学遗产就这样相继失传了。我认为对于民间文学遗产说搜集也罢,说挖掘也罢,均不如说抢救来得准确。事实正在不断地证明着这项工作的迫切性,否则,留给我们的将是无济于事的遗憾。因此,抢救民间流传的文

保护文化遗产倡议书600字

保护文化遗产倡议书600字 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从今天开始,一梁一柱,一碑一刻,一砖一石,都是我们坚守的阵地。那么你知道保护文化遗产倡议书600字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保护文化遗产倡议书600字,希望对你有用! 近期,xx镇发起了以“保护xx文物,留住历史痕迹”为主题的文物普查活动,旨在通过活动的开展,摸清xx现存的碑刻、石刻等历史遗迹,从而进行有效地保护、利用和管理。 xx是千年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古迹众多,文化遗存丰富。历史的长河中曾存在文庙、关帝庙、报恩寺等20余处祠堂庙宇,父子状元坊、龙门连跃坊等72架牌坊,然而岁月风雨的侵蚀,战乱的破坏,人为的毁坏,流传至今只留下清真寺还有零星的碑刻石刻无奈地诉说着历史,见证着xx的变迁,留下了xx历史的痕迹。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梁一柱,一碑一刻,一砖一石,无不凝聚着先人的智慧,留存着沉淀了千百年的历史文明,价值不可估量。然而由于众多的历史的的原因,xx的文物多散落民间或埋于地下,难于统计,更谈不上保护管理,再加上群众法律观念淡薄,意识不到保护文物的意义和责任,以及文物贩子的介入,导致文物盗卖、毁坏现象时有发生,让人心痛。

在这种情况下,xx镇党委政府深深地感觉到保护文物对于发掘千年古城的意义和责任,深深地意识到只有保护好文物,才能丰厚xx文化的底蕴,才能留住xx文化的根基,千年古城才不枉为口谈,旅游开发才有落脚之地,起航之点。 整个文物普查活动,由镇宣传室牵头,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调查了解阶段。组织镇上有业务专长,责任心强,热爱该项活动的人员,深入村居走访座谈,调查了解,摸清底子。目前第一阶段已基本结束,共发现整理碑刻石刻40余件。第二阶段,全民发动阶段。印发倡议书,喊响“爱我xx,保护文物,留住历史”、“保护文物是功臣,破坏文物是罪人”口号,号召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提供文物线索,积极捐献。第三阶段,收集保护阶段。积极宣传文物保护法,明确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买卖非法。组织专人把可以转移的文物运到镇上统一保存,归个人存放又不能转移的,签订文物保护责任书,明确责任。 留住文物,就是留住xx文化的血脉,就是对先人和历史的尊重,就是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对话和沟通的桥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文物不会再是被遗弃一域的孤客,它会成为推动xx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它会像一位睿智的老人,引领着我们向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前进。 倡议人:xuexila 日期:XX年XX月XX日

传承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55964646.html, 传承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倪虹姊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06期 顺庆区民间传统文化搜集整理工作,于2012年4月启动,在区人大的指导和区文化旅游广播影视局的支持下,成立了顺庆区民间传统文化搜集整理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组建了完善的组织领导机构,落实了具体负责人员,组织了专家进行搜集整理。落实了经费保障,建立了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及时开展了各项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决定性成果。 1.提高认识促项目,民间文化开新篇 顺庆区历史悠久,其建城至今已有2300年。民间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它融丝绸文化、三国文化、嘉陵江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彰显出独具特色的顺庆本土文化。我们按照市人大的要求和区人大的目标,在进行这项工作中,去挖掘、去发现蕴藏在顺庆民间的传统文化珍品,并通过搜集整理,发掘出顺庆民间传统文化的精品来,并通过这次工作使之得到较好的传承。 就我们顺庆来说,民间传统文化的搜集整理工作深入到了全区共18个乡镇、10个街道办、一个西山风景区管理局,共含67个社区,251个行政村,所以绝大部份的乡镇、街道 办、村社的这方面资料都是空白,但通过资料的收集,现已全部填补了这些空白。 2.深度挖掘出新招,现场采风不放空 民间传统文化搜集整理和传承工作是当前摆在我区文化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十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音",蕴藏、散落在基层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料十分丰富,田间地头,村社院落,茶坊里巷,无处不有。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到广、博、精、深,现实告诉我们,只有深入基层采风,进一步挖掘新资料、新线索、新东西,才能掌握第一手原始资料,这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们的做法是:一是按照市人大拟订的民间传统文化搜集整理大纲的门类,工程办公室把专家按门类分成了民间文化、民间艺术、民间风俗、古镇及码头世相四个采风小组,各小组都拟订了采风计划和课题,下去进行采风。二是按照顺庆区行政管辖范围,即全区29个乡镇、街道办所属的62个社区,262个行政村,拟订了采风计划,分时间、分阶段地逐乡逐村地进 行走访。三是为了避免出现跑空格的情况,采取了"请上来,再走下去"的办法。具体的是:①抓住基层分管领导和相关人员,利用已经形成文化网络,依靠各乡镇、街道办的文化专干,先把他们请上来,交代清楚采风的相关要求,和关于搜集资料的任务,然后由他们回去后,利用各自熟悉本乡镇、本地本土的情况,组织联络起采风的线人和对象(即歌谣演唱人、故事传说讲述人、民间艺人等)。②上下沟通信息、相互衔接妥当,再确定采风的具体时间。我们则根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介绍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英文: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a.口头传统和表述; b.表演艺术; 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如发明于宋代的“青州白丸子”被誉为中医药发展的活化石。 基本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截至2009年,我国共有昆曲、古琴艺术等26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渭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渭南市地处八百里秦川东部,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东大门,素有“三秦地道,八省通衢”之称。全市辖1区8县,代管2市,面积1.3万余平方公里,人口537万。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约在2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留下了“大荔人”头骨化石和新石器时代的沙苑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共100多处。这里还有壮美雄奇的华山黄河奔腾咆哮的龙门以及气势恢宏的唐帝王陵墓。五千年文明传承不息,孕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灿烂的文化造就了杰出的人才,字圣仓颉、酒圣杜康、史圣司马迁、诗人白居易等是古代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他们是渭南的骄傲和自豪。渭南市悠久的历史和主要的文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调查报告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安阳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调查研究 班级:12届工程管理 组长:张建华201204020087 电话:183******** 组员:翟帅克201204020090陈翠萍201204020091陈童201204020092陈晓玉201204020093 吴海洋201204020094林瑞琪201204020095 陈文超201204020096陈壮壮201204020097 许帅201204020098 指导老师:王夏冰 实践实践:2013年4月14日——5月16日

关于安阳文化遗产保护的调查报告 (工程管理2班张建华吴海洋陈童翟帅克等) 摘要: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历史上无数闪亮的瑰宝,那么面临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到底怎样呢,政府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需要做些什么工作呢,安阳又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古都,有着各式各样的文化遗产,对于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通过对安阳文化遗产的现阶段保护情况,分析了公民在本地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公民对政府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是否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同时也通过问卷调查询问群众认为应该开展怎样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调查对安阳本地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以及积极的倡导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为安阳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安阳市文化遗产保护 调查目的 了解安阳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以后发展的对策。 调查对象 安阳工学院学生、社会群众等。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 本论文通过对学生及社会群众进行抽样调查的方法来分析安阳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的了解、及今后的对策等。结果表明只有3%的对本地区文化遗产较了解,只有26%分人会积极主动去参加一些文化保护的活动,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安阳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活态”存在的文化遗产

刀刻使蔚县剪纸焕发出巨大的生产潜能,使蔚县成为中国剪纸产品最大的加工基地。创制刀具,是蔚县剪纸艺人的看家本领。这种刀只有自制,无处可买。而制刀过程又有诸多不传之秘。在蔚县剪纸用的刀具中,分为大刀、小刀和扭子三种。一幅图案复杂刀工精细的人物剪纸作品往往要用30把刀具。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把中国民间文化现状概括为“死去的”、“濒危的”和“活态的”三种,而且经过他十年间的考察,现存的文化遗产以前两种居多,“唯蔚县剪纸是个活态”。 剪纸是蔚县艺人吃饭的一个工具,从清光绪年间的刘老布用他雕银的刀具雕出的第一张剪纸开始,剪纸就使部分蔚县人改善了生活,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王老赏等一批优秀剪纸艺人出现,剪纸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蔚县剪纸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品位。村村寨寨有了剪纸艺人,剪纸就成了艺人们生活的主要来源。 进入七、八十年代,蔚县剪纸开始了规模生产,集体企业、个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蔚县剪纸艺人们始终让这一民间艺术在传承中不断发展,从创意、题材、材质、推广等方面赋予了蔚县剪纸更强的生命力。蔚县剪纸不仅成为文化个性鲜明的艺术品,也成长为一个活态的、发展着的产业。 专业村28个,专业户1100多户,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产剪纸500万套,年收入突破亿元,产品远销欧、美、日、德、新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蔚县剪纸走进厅堂、走上挂历、走进礼品册……离开窗花的蔚县剪纸活得更加潇洒。 周永明剪纸世家 在蔚县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剪纸专业村里,南张庄村是最典型、最著名的一个。从蔚县县城出发,大概十分钟的车程,就到了中国剪纸第一村――南张庄。王老赏、周永明,20世纪两个大师级人物双峰并立在这里,遂使这个村子享有了非常的名声。 在南张庄,村口路边是一家挨一家挂着不同招牌的剪纸专卖店,其中有一家分外显眼,那就是“周永明世家剪纸厂”。 周永明是蔚县剪纸大师,他的孩子们在剪纸艺术的环境里,都成长为了著名剪纸艺人。如今,7个儿女有6个都在从事剪纸事业。 周永明的长子周广是这个剪纸世家的领军人物,也是剪纸的全能选手,绘画、刻染,样样精通,尤其他细腻的刀工,在蔚县堪称绝活。 周广的剪纸厂里,有各种风格的剪纸,从传统到现代,从花鸟、戏曲脸谱到风光,不一而足。目前,在周广剪纸厂的的销售业绩里,有一半来是客户的定制,比如北京大学定制的建校100周年剪纸,北京旅游局定制的旅游纪念剪纸等,甚至还有来自美国、日本客户的定制。 作为当地剪纸业的龙头企业,周家剪纸厂为蔚县培养出了很多剪纸人才,从周家出去的艺人,别人都会抢着用。周广告诉我们,去年,他免费培训了60多名下岗工人就业。 周家女儿周淑英也是蔚县剪纸界的代表人物,在中央工艺美院进过修教过书的她对剪纸有更深的理解,她的点染相当出色。今年周淑英还参加了世博会河北周民间艺人的绝活亮相。 安锦贵:蔚县剪纸的对外推广者 安锦贵的父亲安明,也是蔚县著名的剪纸艺人,耳濡目染,安锦贵对蔚县剪纸一样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不一般的热爱。于是,在任蔚州镇下关村书记期间,安锦贵建起了一家民间艺术馆,

浅谈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浅谈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发表时间:2010-08-19T17:45:56.68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5月第2期作者:毕顶坤 [导读] (黑龙江省海伦市文化馆) 【摘要】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是群众文化创新发展的母体,站在民间文化这个巨人肩上的群众文化,其创造性恰恰来自前辈文化传统的禀赋。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给了我们烛照传统文化的慧眼,使我们看到了传统的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是繁荣群众文化的基础,是发展群众文化的起点,是群众文化与时俱进的特征。传承是为了保护,传承是为了创新,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方向的本质特征,在民间文学艺术中排沙拣金,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关键词】民间文化;民族遗产;传承;保护;创新 当前,民间文学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已成为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市将民间文学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当作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部分。其久远的历史可溯源商周时期的肃慎。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民间文学遗产,我市的民间文学遗产浩如烟海,俯拾即是,许多艺术珍品尚未被挖掘整理。仅从已经整理出来的作品中,人们便可以窥测出女真及其后裔所形成的民风、习俗、文学艺术为载体的民间文化,蕴藉厚重。数百年来,流传在海伦的民间故事,虽不是历史的直叙,但却始终保持着这一段历史投影。它由生存在蚂蚁河流域的人们世代相传而得以保留下来,成为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认真搜集整理民间文学遗产,不但可以将千百年来在群众中流传的民间文艺作品保存下来,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对于了解民间文化,研究民间文化的历史是不可缺少的。民间文学虽然不能等同于历史的真实,但却可以激发人们回顾历史,从中填补思古幽情的想像空白,藉以思考与评断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与人物。这也是 “民间文学” 流传的根脉所在。 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结晶,及时地搜集,认真地整理可以使优秀的作品得到推广。例如《蚂蚁河的故事》等脍炙人品的篇章,都是从民间产生,在民间流传后经文人墨客整理加工而成的。事实证明,搜集整理民间文学遗产,不但可以指导民间文艺得以健康发展,还可以使作家、艺术家得到创作的借鉴;同时,认真搜集民间当前流传的作品,还可以为我市文化建设的发展做贡献。 民间文学是人类的精神植被,是传统文化中的精粹珍品。人类创造了文化又被文化造就着,女真族因其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的不同而积淀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因而它蕴涵着深层次的历史,凝聚着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女真族是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它历经多少人的完善才能传到今天,这是何等的不易。众所周知,民间文学是以口头创作和口头讲述的方式在民间产生和流传的。而那些能说善讲“瞎话”的“故事大王”、“民间故事家” ,大多数都是年愈古稀的老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和正在陆续地谢世而去,随着这些老人的相继作古,许多宝贵的风俗资料,民间传说在一夜之间竟成了绝响。仅从我市《民间文学故事集》的编辑工作来看,大量作品的搜集者、整理们还没有来得及见到自己搜集、整理的故事付梓成书就离开了我们。这些民间文学艺术家为民间文学遗产做了大量的抢救工作,他们对这一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学习,他们为此耗尽了自己毕生的心血。而且还有一批肚里有许多老故事的老者尚未被发现。这些老者对自己记忆中的那些 “嗑儿” 和 “瞎话” 误以为是老辈人那听来的 “闲篇儿”。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把他们知道的 “老故事”讲给他们的子孙后代,使其流传下去。因此,许多极为珍贵的民间文学遗产就这样相继失传了。我认为对于民间文学遗产说搜集也罢,说挖掘也罢,均不如说抢救来得准确。事实正在不断地证明着这项工作的迫切性,否则,留给我们的将是无济于事的遗憾。因此,抢救民间流传的文化遗产迫在眉捷。 我们这一代人可能都听过老人们讲的流传于口头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异常美丽而动听,有些故事伴随我们一生也不会忘记。我们是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这种民间文学的滋养而成长起来的。可以说,是因为这些口碑流传的民间文学使我们最早知道了人应该善良,而且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相信正义最终有战胜邪恶,相信有情人最终能成为眷属;知道了人类因为有爱世界才美好,我们活着才会感到温暖,同时,民间文学的流传也使我们感到来自这方水土,来自祖辈先人们感情链条的代代传递,我们必须把这条美丽的情感链传递下去。出版《海伦民间故事集》做的正是这样一件事。我们所做的仅仅是民间文学艺海里的一部分,还有很多民间的故事没被发现,有待于我们保护与传承。 民间文学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必须有广大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作为上层建筑,民间文学具有突出的社会属性,要确保民间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就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和指导作用,民间文学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重要的本职工作,是繁荣群众文化活动的迫切需要,是责无旁贷的事。要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就必须走出办公室,离开书案,迈开双脚,深入社区、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街巷胡同,甚至要把工作细化到老百姓的大杂院里、小炕桌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作很快地开展起来。 民间文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民族性和民间性。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鲜明地体现着这一点,传承它保护它不是单纯的怀旧复古,也不是为保护而保护,为传承而传承,而是要接过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接力棒,在保护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服务,为贯彻党的 “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服务,为丰富、创新和发展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文化生活充实新的内容。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要求精神生活的丰富与之相适应。群众文化活动不能总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停止了就没有生命力,所以必须不断发展创新,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而民间文学正是群众喜爱的有着深厚基础的表现形式。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让我们的民间故事充实到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中来,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所认知、所接受、所热爱,使之成为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生力军,从而达到弘扬民族精神,振兴民族文化的目的。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正确看待民间文学遗产,认真做好挖掘整理,加工提高以及发表推广工作,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抓紧发掘抢救濒临失传的民间故事。 其次,正确处理民间文学遗产的艺术继承、创新和发展的关系,把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当成传承与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有效途径,把民间文学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看成是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创新的广阔舞台,从而激发人民群众保护民间文学遗产的积极性。 再者,要大力研究和实践民间文学遗产的改革与创新,使民间文学与现代传媒有机结合而实现与时俱进,在发展中继承,既保护原汁原

中国文化与民间艺术的传承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如汹涌大潮,势不可挡。对任何一个裹挟其中的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都是一柄双刃剑。利矣,弊矣;是矣,非矣?机遇与挑战并存。当我们从中获得什么时,也同时丧失着什么。全球化伴随着现代化、城镇化、趋同化,传统化、乡土化、民族化就必然要面对濒危、瓦解、崩溃。几乎与此同时,全世界的有识之士都为此进行抗争。文化,也以一种顽强的特立独行的方式,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发出了多样性、本土化的呼喊。 时代向一代文化人发出了强劲的挑战,一个无比巨大的文化难题摆在我们面前,等着去破解和应对。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文明古国,中国是泱泱文化大国,中国是发展中的正在大步迈向现代化的国家,中国是正在改革开放中急速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国家,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正在全线濒危,全面告急。我们不能坐视不管,不能无动于衷,不能不承担起应该担承的责任。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为此倡导、发起和主持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我们坚定地认为,中国各族人民创造的有千万年历史传承的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有机组成,是可以与经史子集、经典遗址遗迹相提并论的伟大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中无形的、非物质的、口头的、民间的、活态的另一半。 民间文化遗产面临消亡中最严峻的问题在于,它是生活的、大众的、世俗的文化,又是代代口耳相传的、口传心授的文化,如果创造它的人们缺乏文化自觉,传承它的青少年对它无所用心,它的濒危就

绝无回天之力。所以,我们的口号是,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在根本上是一次文化行动,这个行动的终极目的是要唤醒民众对自己拥有和传承的民间文化的自识、自觉、自爱、自重;要在青少年中普及民间文化知识,培养民族的民间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乡土文化和乡土艺术的鉴赏能力,培植传播民间文化的民族情感。 所以,在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我本人和民间文化界人士特别关注我们的所作所为在文化的民间引起了什么样的反响,特别关注我们能用什么样的方法在广大青少年中引发学习和传承的兴趣和热情。关于前一种情形,我已经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它们足以证明,我们的呼喊,我们的抢救,正打动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我们的民间文化遗产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珍惜。比如,我个人已经收到成千上万的来信,呼应我,支持我,询问我,更多的则是向我告急,报我某某地方有罕见而重要的民间文化遗产需要抢救。比如,河北武强年画传人贾氏兄弟把祖传古版抢救出来,捐赠国家,在发掘现场,他们那份爱惜的感情,让我至今不能忘怀。比如,杨家埠老艺人杨洛书告我,过去他曾因生活所迫,央人卖家里的年画老版,如今就是饿死也绝不卖版了。他叙说的时候,老泪纵横,那份悔愧,那份觉悟,让我无比欣慰。比如,在我发起抢救天津估衣街时,最后的时刻,居民们终于醒悟了,他们自发地发出了保护老街的声音,要知道,他们也是盼望搬迁,盼望住进现代化而又舒适的居民楼的啊!比如,许许多多的地方政府领导和当地民众一起加入到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了,山西榆次在抢救民居和古城方面成绩斐然,河北蔚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