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

《神仙挡不住人爱人》

正月十五挂红灯

黑夜里睡下实难盛

云遮月芽天不明

唱起那酸曲想情人

高山唱曲圈不住音

想起那干妹妹收不住心

闲言碎语都不听

站着说话不腰疼

兰格莹莹天飘彩云

看见干妹妹实在亲

山挡不住风雪挡不住春

神仙挡不住人爱人

《五哥放羊》

演唱:任慧

民歌原词曲

配器:尚建三

歌词:

正月里,正月正,

正月十五挂红灯,

红灯那个挂在大门外,

单等我五哥他上工来。

六月里,二十三,

五哥放羊在草滩。

身披那个蓑衣他手里打着伞,怀中又抱着上那个放羊铲。

九月里,秋风凉,

五哥放羊没有衣裳。

小妹妹有件小袄袄,

改一改领那个口你里边儿穿上。

十一月,三九天,

五哥放羊真是可怜,

刮风那个下雪常在外,

日落西山他才回来。

十二月,整一年,

五哥年底转回还。

有朝那个一日天睁眼,

我与我五哥你把婚完。

道情十字调《灵英降香》:

三月三日天门开,灵英小姐降香来,祷告天间众神灵,保佑我丈夫早回门。

一炷香奴敬上,上天的玉皇哎咳哟,

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

二炷香奴敬上,关公二郎哎咳哟,

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

三炷香奴敬上,三圣母娘娘哎咳哟,

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

四炷香奴敬上,四大天王哎咳哟,

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

五炷香奴敬上,五帝五方哎咳哟,

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

六炷香奴敬上,南斗七郎哎咳哟,

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

七炷香奴敬上,北斗七星哎咳哟,

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

八炷香奴敬上,八大金刚哎咳哟,

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

九炷香奴敬上,九天玄女哎咳哟,

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

十炷香奴敬上,十殿阎君哎咳哟,

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

十殿阎君,九天玄女,八大金刚,

北斗七星,南斗六郎,五帝五方;

四大天王,三圣母娘娘,关公二郎,

上天玉皇,你保佑奴丈夫哎,哎咳哟嗨,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来。

《看妹妹》

头一回看妹妹呀你不在,

你的妈妈给我一个长烟袋,亲亲爱。

二一回看妹妹呀你不在,

你的妈妈给我吃的扁豆捞饭酸白菜,亲亲爱。

三一回看妹妹呀你不在,

你的妈妈说你山里掏苦菜,亲亲爱。

四一回看妹妹呀你不在,

你的哥哥把我打了两锅盖,亲亲爱。

五一回看妹妹呀你不在,

你的妈妈拿起扁担翻过调过直打坏,亲亲爱。

男方三番五次来,却总是见不到女方,而且引起女方家长反感,吃了苦头。就这么简单的过程,却一唱三叹,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真是妙笔生花,想象力十分丰富。

脚夫调

李治文唱宋建栋记

四十里长涧羊羔山,好婆姨出在我们张家畔。

张家畔起身刘家峁站,峁底里下去我把朋友看。

三月里太阳红又红,为什么我赶脚人儿这样苦闷。

不唱山曲不好盛,唱上一个山曲想亲人。

你管你走东我盛上西,无定河把咱们两分离。

盛(音:绳):即住。不好盛,指日子不好过。

要吃那砂糖化成水

电视剧《血色浪漫》插曲-钟跃民秦岭对唱

演唱:吴新,龚琳娜

(钟)要吃那砂糖化成水,要吃那冰糖嘴对嘴。

(秦)一碗那凉水一张纸,谁坏了那良心哟谁先死。

(钟)半夜里想起了干妹妹,狼吃了哥哥不后悔。

(秦)天上的星星数北那斗,妹妹那个心上只有你一人呢。

(钟)井里面那绞水桶桶里倒,妹妹那个心事哥知道。

(秦)墙头上那跑马还嫌那纸,面对面那站着还想你。

(钟)阳世上那跟你交朋呀友,阴曹那个地府咱们配夫妻。

(秦)一碗碗那谷子儿两碗碗米,面对面那睡觉还想那你呀。

《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羊啦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

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的难。

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那沟,

咱们拉不上个话话哎呀招一招个手。

瞭的见那村村呦瞭不见个人,

我泪格蛋蛋抛在哎呀沙蒿蒿个林。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见面面容易拉话话难。

一个在山上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招一招手。

瞭的见那村村瞭不见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陕北民歌《摇三摆》歌词

陕西省来绥德县,

有一个女娃叫(摇三摆)活神仙。

丝光袜子高跟鞋,

呼噜噜的裙子儿(摇三摆)风摆开。

走起路来好气派,

年轻人看见(摇三摆)年轻人爱。才婆子一看就骂几声,

尔格的女娃娃(摇三摆)活妖精。女娃子儿听了照样穿,

与你们老婆子儿(摇三摆)没相干。我不挑丑来不挑俊,

单挑念书的(摇三摆)年轻人。

陕北民歌《大拜年》歌词

过罢大年头一天,

妹妹你跟连成哥哥我去拜年。

一进门,把腰弯,

哥哥拜,小妹妹搀,

咱兄妹二人拜的一个什么年。

过罢大年初二三,

妹妹你请连成哥哥我吃上一顿饭,你请哥哥吃啥饭,切葱花花擀刀面,不大大的小扁饺子弄上两拼盘。

妹妹你跟连成哥哥我走上台,

咱们根给各位朋友唱上一段二人台,二人台真精彩,二个台真不赖,

陕北民歌《站在高山瞭哥哥》歌词青天蓝天紫格英英的天,

站在那个高山瞭哥哥,

十里里山路九道道弯,

哥哥瞭得我眼发酸。

当川里忽地刮来一阵风,

山路上我瞭见个人影影动。

方脸膛红来浓眉毛黑,

那不是我哥哥那是谁。

三人那同行你走在当中,

我有心叫哥哥喊不出声,喊不出声。

陕北民歌《五月散花》歌词

正月里来什么花花花花开又开

正月里来迎春花花花花开又开

什么花迎春花

什么花迎春花花花花开

哎嗨哎嗨哟……

那七开八开花开惹人爱

二月里来什么花花花花开又开

二月里来水仙花花花花开又开

什么花水仙花

什么花水仙花花花花开

哎嗨哎嗨哟……

那七开八开花开惹人爱

三月里来什么花花花花开又开

三月里来桃杏花花花花开又开

什么花桃杏花

什么花桃杏花花花花开

哎嗨哎嗨哟……

那七开八开花开惹人爱

嗯哎哟嗯哎哟

七不龙咚龙咚哎哟哟

八不龙咚龙咚哎哟哟

一朵一朵一朵莲花开呀依呀嗨

四月里来什么花花花花又开

四月里来蔷薇花花花花又开

什么花蔷薇花

什么花蔷薇花花花花开

哎嗨哎嗨哟……

那七开八开花开惹人爱

嗯哎哟嗯哎哟

那七开八开花开惹人爱

七不龙咚龙咚哎哟哟

八不龙咚龙咚哎哟哟

一朵一朵一朵莲花花开呀依呀嗨

五月里来什么花花花花开又开

五月里来石榴花花花花开又开

什么花石榴花

什么花石榴花花花花开

哎嗨哎嗨哟……

那七开八开花开惹人爱

嗯哎哟嗯哎哟

那七开八开花开惹人爱

七不龙咚龙咚哎哟哟

八不龙咚龙咚哎哟哟

一朵一朵一朵莲花花开呀依呀嗨

陕北民歌《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歌词鸡娃子的个叫来狗娃子咬,

我那当红军的哥哥哟回来哟嗬了。

羊肚子的个手巾哟三道道的兰,

俺的红军哥哥跟的是刘志丹。

你当你那红军呀我劳的那动,

咱二人的那一心一意闹革的那命。

一杆杆那红旗呀半空中那飘,

当红军的哥哥哟出发那了。

我送我的那哥哥坡坡里下,

红军哥哥你骑上大红哟嗬马,

红军哥哥你走到那,都记住我。

鸡娃子的个叫来狗娃子咬,

我那当红军的哥哥哟回来哟嗬了。

羊肚子的个手巾哟三道道的兰,

俺的红军哥哥跟的是刘志丹。

你当你那红军呀我劳的那动,

咱二人的那一心一意闹革的那命。

一杆杆那红旗呀半空中那飘,

当红军的哥哥哟出发那了。

我送我的那哥哥坡坡里下,

红军哥哥你骑上大红哟嗬马,

红军哥哥你走到那,都记住我。

陕北民歌《打樱桃》歌词

男:阳婆嘿嘿上来丈二呀高,风尘尘不动,咳嗨嗨天呀天气好.哎哟.我叫上妹妹和我去打樱嗨嗨桃女:红个丹丹的阳婆满山山照,手提上竹蓝蓝抿咀咀笑.哎哟.我跟上哥哥哎嗨嗨去打樱嗨嗨桃男:坡上嗨嗨了见那山有樱桃,了不见哪山长着好呀啊好樱桃,哎哟,妹妹你说今儿去哪哎嗨嗨依嘿好

女;站在坡上了一呀了,这山上了见哎嗨嗨那呀么那山高.哎哟,咱们二人相眼上走一遭

男:翻过嗨嗨一梁梁下了一道一道这坡,眼面前横着嗨嗨清呀清水河.哎哟.脚踏上石头哥哥我就把河嗨嗨过

女:水流急来石头呀滑,小妹妹心里嗨嗨有呀点怕,哎哟.叫一声哥哥你把我拉一把

男:水流得急来咱呀咱不怕,搬上石头头哥哥给你把呀把桥来搭,哎哟,哥哥我来把你呀拉上.

女:清水鸭鸭洪水呀啊鹅.我和哥哥哎嗨嗨过了河哎哟.平心静气上山坡

男:羊肠嗨嗨小道,圪弯弯哟路,拿稳呀脚步哎嗨嗨慢呀你慢慢走,哎哟,哥哥和妹妹咱们俩个手拉上这手

女:绕了个弯弯上了呀啊梁,樱桃长在哎嗨嗨山顶呀上哎哟,红个丹丹的樱桃哎嗨嗨扑鼻香

男:妹妹脸蛋呵呵觉着红地哗哗地红,出气也有点哎嗨嗨不呀不均匀.哎哟,咱们俩个就在这儿休息上一嗨嗨阵

小小地竹竿嗨嗨手中我把它来拿,上前去把那哎嗨嗨樱呀樱桃来打.哎哟.红个丹丹的樱桃打落在地哎嗨嗨地下

女:羊肚肚手巾肩上呀啊搭.竹蓝子放在哎嗨嗨树底呀下哎哟.小手手我把那樱桃拿.

男:红个丹丹的樱桃圆又呀噢大,小妹妹你拾来哎嗨嗨哥哥急忙打哎哟.喜的我心上开了一呀朵嗨嗨花

女:捡得勤来拾得呀啊快,樱桃装满哎嗨嗨一蓝一呀么一蓝蓝,哎哟.叫一声哥哥你缓一缓

男:樱桃哎嗨嗨好吃树呀难呀啊栽.要为朋友那好为哎嗨嗨口呀口难开.哎哟,满肚子心事哥哥我就

说不出来

女:想吃樱桃把树呀啊栽,想为朋友慢呀慢慢来.哎哟,还得哥哥他多忍耐

. 男:黑圪丁丁头发白圪生生啊哈牙,巧咀咀说出一句那知心啊知心的话话.哎哟.毛忽芦芦那花眼眼你叫哥哥嗨嗨我该怎

女:山丹丹那花开,六瓣瓣哎红,哥哥你人好哎哟又年青.哎哟.身强力壮好后生

男:满天那星星一呀一颗颗明.满村村闺女挑中妹妹你呀一个人.哎哟.和妹妹交了情,那个就能嗨嗨能

女:山坡坡上长着十呀十么十样草,十样样看见哥哥十呀十样样好.哎哟.除了和哥哥交来和谁交? 男:喜鹊鹊那垒窝喜鹊鹊哟住.哥哥我没钱白白一个人呀人难住.哎哟.当长工的人儿一天那有多嗨嗨苦

女:灯瓜瓜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洗米哥哥穷.哎哟不爱钱来哎嗨嗨单爱他

男:你有嗨嗨心来我呀我有意,抽不出空来哎嗨嗨来毛妹妹你.哎哟天河水隔在咱们两头嗨嗨起女:东阴凉倒在西阴哎嗨凉.一天顶如哎嗨嗨两天呀来长.哎哟.见不上哥哥啊我好心慌.

男:想你嗨嗨想你.我实实想呀你.锄地上扛了一个挖呀那挖粪锤锤.哎哟.差点打断了哥哥的两条腿女:想你想你实想呀啊你,熬稀饭没下哎嗨嗨一颗米,哎哟.熬下半锅噢白开哎水

男:想妹妹想的哥哥我胳膊腕腕软,拿不起一个筷子哎嗨嗨端不起个碗.哎哟三天我没吃半碗碗嗨嗨饭.

女:想哥哥想的妹妹儿呀心心慌乱.半后晌想起起哎嗨嗨呼呀吃早饭.哎哟.煮饺子下了一锅山药蛋. 男:想妹妹想的哥哥着了一个哎嗨嗨慌,耕地上扛了一个河呀那河捞捞床床.哎哟.绳线搭在一个一个猪身哎嗨嗨上

女:想哥哥想的着了呀啊慌.蒸莜面放在一个水翁上,哎哟.蒸了半天冰巴凉

男:想妹妹想的发一个呆.割风箱记成哎嗨嗨买呀买棺材.哎哟.可叫那掌柜的哎嗨嗨把那哥哥真打坏.

女;想哥哥想的脸皮皮皮黄.愁眉苦脸哎嗨嗨上不了炕.哎哟,披肩散发没有一个人模样

男:白天嗨嗨毛你营呀营生嗨嗨忙.到夜晚毛妹妹碰了一个狼.哎哟.险乎喝了哥哥狼拌汤

女:阳婆一落放开呀哈狗.出门你拿上哎哟嗨嗨梨把手.哎哟.又能打狼哎嗨嗨又打狗.

男:头一回我毛你你呀不嗨嗨在.你大大打了哥哥我两呀两旱烟袋,头上打起个圪旦旦嗨嗨来

女:叫声哥哥你不要呀嗨嗨气,我妈妈打你哎嗨嗨我来央济,哎哟我给哥哥你消消一个气.

男:第二回毛你你呀你不在.你哥哥和你嫂嫂切呀切咸菜.哎哟.手提切刀揣出个门.追嗨嗨来

女:你去毛我我不呀啊在.我在南梁哎嗨嗨挑苦呀菜.哎哟.站在坡上了你来

男:三番五次,毛呀毛妹哎嗨嗨你.我挨上一顿那打.受上一顿那气.哥哥我为的是谁?哎哟.不拿真心来报,卖嗨嗨咀

女:挑菜挑了了不呀啊见.房背后等你哎呀多半呀啊夜.哎哟.满天天那星星我都数见

男:黑云遮月天呀一个明.妹妹你心里哎嗨嗨有呀有旁人.哎哟.甜咀咀妹来把哥哥哄

女:山羊上树梢树呀啊梢.满口胡说哎嗨嗨就鬼呀嚼.哎哟阿弥陀佛天知道

男:你和人家说来你和人家笑.你和人家拉拉扯扯哥哥我就看见了.哎哟哥哥心上就象那刀割绞. 女:一圪瘩瘩金子化成呀啊水.真心心你当成哎嗨嗨臭呀臭沤泥.冤屈死个小妹妹

男:你扛上镢头哎哟哥哥们我拿上那锹.咱二人把那一个路呀路来掏.哎哟.再不来你家荒还把那拉倒

女:听说那个哥哥要拉倒,二尺白纱哎嗨嗨挂树梢.呀哟小妹妹今天也不活了.

男:沙土炉台砖满地,你命下送命我也愿意.哎哟,狼吃狗我也不后悔

女:铜瓢瓢那个铁瓢瓢水翁上挂.谁要变心哎哟钢刀哎扎.哎嗨嗨,至死也不说那拉倒话

男:你变一片那水来,我变一条鱼.鱼傍水来水呀水养鱼.哎哟.咱们二人永远也不分哎嗨嗨离

陕北民歌《把你的白脸脸调过来》歌词

干妹子好来实在好,

哥哥早就把你看中了。

打碗碗花儿就地开,

你把你的那个白脸脸调过来。

二道道韭菜缯把把,

我看妹妹也胜过了兰花花。

你不嫌臊来我不害羞,

咱们二人手拉手一搭里走。

陕北民歌《叫声哥哥你快来》歌词

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

一对对毛眼眼找哥哥,

煮了那个钱钱哟下了那个米,

大路上搂柴撩一撩你。

清水水的玻璃隔着窗子照,

满口口白牙对着哥哥笑,

双扇扇的门来哟单扇扇开,

叫一声哥哥哟你快回来,

啊~~~啊~~~~,

双扇扇门来哟单扇扇开,

叫一声哥哥哟你快回来,

你快回来、你快回来,

你快回来!

陕北民歌《包楞调》歌词

月亮地儿那个出来了,

白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太阳来出来了一点红,

葵花朵朵向太阳,

条条那个道路放光明,

大姐来哎唱罢了紧那个包楞姐来,

送给二姐紧那个包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棉花桃那个开花来,

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高粱来结籽来遍地儿红,

粮棉丰收好年景,

家家户户挂红灯

楞楞楞……

一对对那个飞鸽来,

白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百花来开放来万紫千红,

五谷丰登好收成,

万众来个奔向锦绣前程楞楞楞。

二姐来唱罢了,

紧那个包楞姐,

送给大家紧那个包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陕北民歌《走三边》歌词

一道道(个个)水来(哟)一道道川(唻),

赶上(哟)骡子儿(哟)我走(呀哎嗨)走三边。

一条条(的那个)路上(哟)人马马(那个)多,

都赶上(的那个)三边(哟)去把(那)宝贝驮。

三边(那个)三宝名气大,

二毛毛羊皮甜干干草,还有(那个)大青盐。

山有有(的那个)灵气(哟)地有好出(那个)产,

而今又(的那个)三边(哟)又把(那)宝贝添。

提起个三边新三宝名更大,

石油煤炭天然气,运到北京和西安。

人人都说(那个)三边好,好三(的那个)边,

塞上(哟那个)明珠(哟)亮(呀么)亮闪闪。

赶骡子的(个)人儿(哟)爱三边,

三边的(那个)妹子(哟)歌(么)歌也甜。

一道道(的那)水来(哟)一道道川(唻),

赶上(哟)(那个)骡子(哟)我走(呀哎嗨)走三边.

陕北民歌《黄河源头》歌词

哟...哟...哟...哟...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在牧马汉子的酒壶里诶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在杆毡姑娘的歌喉里

浑格嘟嘟地流呀流

流千年积怨

甜格润润地飞呀飞

飞千里万里

一朵浪花是一个故事

撒向那个神州古老的土地。

哎...哎...哎...哎...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在昨日泛黄的史书里诶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在今天融化的积雪里

苍格茫茫地涌呀涌,铺天呀盖地

金格闪闪地淌呀淌,溶多少寻觅

一朵浪花是一个脚印

向太阳那个升起的地方走去

陕北民歌《满天星星一颗明》歌词

满天星星

一颗明

天底下我就挑下了妹妹你一人

九天仙女

我不爱

单爱我那小妹妹你好人才

山在水在

人情在

咱二人啥时候才能把天地拜

咱二人啥时候才能才能把天地拜。

陕北民歌《大红果子剥皮皮》歌词

大红果子剥皮皮,人家都说我和你,

本来咱俩个没关系(嗨咿儿哟),

好人担了些赖名(哎)誉。

一朵鲜花生得娇,过路的君子瞧一瞧,

有心回头和你交(嗨咿儿哟),

又怕伤了鲜花(哎)苗。

高高山上一棵桃,青枝绿叶长得好,

有朝一日桃熟了(嗨咿儿哟),

抱住那桃树摇儿(哎)摇。

(念白):你大你妈爱赢钱,给你寻了一个老汉汉,又抽洋烟又耍钱,倒糟鬼误了你的青春好年华。麻雀雀落在黄蒿林,二不愣后生跟一群,死皮赖脸地说长短,挨刀子货,我看他们不是些正经人。

大红果子大红果子剥皮皮,

人家都说人家都说我和你。

本来咱俩本来咱俩没关系,

砍脑鬼,好人担了身赖名誉。

这位大姐你笑嘻嘻,

我莫非((好像)在哪里见过你,

如果大姐你不嫌弃,

我看咱干脆结成个一对对(干姊妹)。

三月里桃花抹嘴嘴,

剥了皮皮流水水,

咱二人相好一对对,

干妹子,你看这日子(呀)美不美。

陕北民歌《崖畔上开花》歌词

(合)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盼着那好光噢景。

(合)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盼着那好光噢景。

(男)青杨柳树长得高,你看呀哥哥我那达儿噢好?

(女)黄河岸上灵芝草,哥哥你人穷生的哟好。

(男)干妹子儿你好来实在是好,走起路来好像水上噢飘。(女)马里头挑马不一般高,人里头数上哥哥哟好。

(合)有朝一日翻了身,我和我的干妹子儿(哥哥)结个噢婚。

陕北民歌《妹子再好是人家的人》歌词

三春里那个黄了风哎哟哟哎数九地个冰

难为不过那人呀么哎哟哟哎想亲亲,

哎嗨想亲哟嗬亲。

马茹茹那个开花随着风风,

妹子再好是人家的个人。

黄缨缨的鞭子黑格溜溜的马,

一对对那个毛眼眼咋丢下。

樱桃虽那个好吃哎哟哟哎树呀难那个栽,

心里有那个话呀么哎哟哟哎嗨口难开嗨,

哎嗨口难哟开。

干嘞草那个填在灶火里,

咋就烧不热个妹子我个烧不热个你。

山沟里的水呀背洼里那个花,

天仙样呀个妹子我咋丢下,

天仙样呀个妹子我咋丢下。

陕北民歌《陕北英雄》歌词

不怨荒山,不怨恶水,

祖祖辈辈恋着这块黄土地。

贫穷没有气馁,落后不甘沉寂.

想唱就唱,想醉就醉。

兰花花的故事,走西口的曲,

赶牲灵的人儿爱喝黄河水。

信天游把顽强的生命托起,

热情的陕北人用汗水滋润黄土地,

豪放的陕北人让山丹丹红遍神州大地。

再看陕北,山川秀美,

大开发的脚步坚定不移。

艰苦铸就坚强,信念鼓舞士气,

众志成城,改天换地。

山沟沟里唱歌,圪梁梁上绿,

羊肚子手巾创造奇迹。

宝塔山把新中国的精神撑起,

智慧的陕北人用勤劳美化着黄土地,

英雄的陕北人让东方红唱响大江南北。

陕北民歌《这么好个妹妹见不个面》歌词

这么长的个辫子辫子探呀么探不上个天,

这么好的个妹妹呀见呀么见不上个面。

这么大的个锅来锅来下呀么下不了两颗颗米,

这么旺的些火来呀烧呀么烧不热个你。

三疙瘩的石头石头两呀么两疙瘩瘩砖,

什么人呀让我心呀么心烦乱,

什么人呀让我心呀么心烦乱。

陕北民歌《秧歌拥军正月里来是新春》歌词

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了猪羊出呀了门。

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嗨呀梅翠花嗨呀海棠花,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天下闻名的朱总司令,一心爱咱的老呀百姓。

为咱们日月过得美,发动了生产大呀运动。

嗨呀梅翠花嗨呀海棠花,发动了生产大呀运动。八路兄弟是个个能,保卫咱边区陕呀甘宁。

帮咱们种来又帮咱们割。哪一家百姓不呀领情。嗨呀梅翠花嗨呀海棠花,哪一家百姓不呀领情。你领情来我也领情,赶上那猪羊向呀前行。

一心爱戴朱总司令,一心拥护咱八呀路军。

嗨呀梅翠花嗨呀海棠花,一心拥护咱八呀路军!

陕北民歌《四道梁》歌词

迎亲的队伍绕过了一道梁呦,

唢呐呦声声呦吹的那个震山响呦,

花轿里的妹妹抬起了头我默默的望着山上呦,

牧羊哥哥他在山坡好呀嘛好心伤好心伤

迎亲的队伍绕过了二道梁呦,

锣鼓呦声声呦敲在那个我心上呦,

抬花轿的那个人儿呦你可曾知道呦,

你抬着的那个妹妹呦痛断肝肠,痛断肠呦。

一道道沟沟一道道的那个梁,

三十里的山路曲曲弯弯的长,

想起了妹妹我远嫁他乡从此再难见面呦,

泪珠儿哗啦啦的湿透了我的衣裳。

迎亲的队伍绕过了三道梁呦,

满肚子的知心话我不知道向谁讲呦,

哥哥给我买的香粉粉儿我天天擦在脸上呦,

妹送哥哥的金荷包上面绣着鸳鸯绣着鸳鸯呦

迎亲的队伍绕过了四道梁呦,

牧羊哥哥的兰花花唱的那个好凄凉呦,

花轿抬走那个妹妹的人呦抬不走妹妹的心呦,

紧抓住你送的香粉粉呦贴在我的心口上心口上呦

一道道沟沟一道道的那个梁,

三十里的山路曲曲弯弯的长,

想起了妹妹我远嫁他乡从此再难见面呦,

泪珠儿哗啦啦的湿透了我的衣裳。

一道道沟沟一道道的那个梁,

三十里的山路曲曲弯弯的长,

想起了妹妹我远嫁他乡从此再难见面呦,

泪珠儿哗啦啦的湿透了我的衣裳。

一道道沟沟一道道的那个梁,

三十里的山路曲曲弯弯的长,

想起了妹妹我远嫁他乡从此再难见面呦,

泪珠儿哗啦啦的湿透了我的衣裳。

陕北民歌《实想你》歌词

三十里名山哟,(那)二十里水,五十里路上看一回你。

想妹妹的个想的哟,脸皮皮的个黄,眼前地那个花花直转,耳朵朵响。想妹妹的个实想哟,实想哟的个你,泪蛋蛋那个落地,和成哟泥。

想妹妹的个想的哟,浑身身的个烧,就好象那个火堆堆上,把油哟浇。想妹妹的个实想哟,想死了的个你,树影影那个拉长,日头头低。

哎哎咳哟,妹妹哥哥我实想哟你。实想哟嚎你,实想哟你。哟嚎咳。

陕北民歌《冻冰》歌词

正月里冻冰呀立哟春消

二月里鱼儿水哟上漂, 水哟上漂哎

想哥哥想起我的哥!

想起我的哥,

想起我的哥等一等我

等一等我

五月哟里来麦哟稍黄

六月里鲜桃你哟先尝,你哟先尝哎想哥哥想起我的哥!

想起我的哥,

想起我的哥等一等我

等一等我

九月里荞麦满哟山黄

十月里家家换哟衣裳,换哟衣裳哎想哥哥想起我的哥!

想起我的哥,

想起我的哥等一等我

等一等我

陕北民歌《远望)》歌词

那西北远方,光芒的故乡,

茫茫的山绕着水。

那黄土撑起的沟峁梁,

有些生,有些远,有些恋。

那光膀脊梁,悠扬的粗犷。

像高原山一样巍。

那三妹子尽情唱几声,

有些情,有些悲,有些美。

那寂静的崖畔上野草草飞,

像澎湃在川沟的泪。

那窑洞的热炕上沧桑的人,

温着酒,拿着烟,想着谁。

仰望着岁月茫茫,

那些山道道梁。

远望着那些村庄,

鲜花盛开在硷畔上。

陕北民歌《挂红灯)》歌词

正月那里来是新年,

纸糊的灯笼挂在门前,

风吹那灯笼呼噜噜噜噜转,

我和我那三哥三哥三哥过新年。曾巴一巴一巴曾巴曾巴曾,

咳红花一花一花红,

红花一花一花红花红花红,

咳绿个茵茵,

张生你哟是你是妹妹小情人。

二月那个里来是春分,

我爱我那三哥三哥三哥好后生,

马兰那个开花根连根,

我和我那三哥三哥三哥一条心。

曾巴一巴一巴曾巴曾巴曾,

咳红花一花一花红,

红花一花一花红花红花红,

咳绿个茵茵,

张生你哟是你是妹妹小情人。

三月那个里来杏花白,

一对对的蝴蝶把花采,

杏花那个桃花我都不爱,

单爱我那三哥三哥三哥好人才。

曾巴一巴一巴曾巴曾巴曾,

咳红花一花一花红,

红花一花一花红花红花红,

咳绿个茵茵,

张生你哟是你是妹妹小情人。

六月那里来热难当,

新编的草帽遮荫凉,

手拿上一把紫竹扇,

我给我那三哥三哥三哥扇风凉。

曾巴一巴一巴曾巴曾巴曾,

咳红花一花一花红,

红花一花一花红花红花红,

咳绿个茵茵,

张生你哟是你是妹妹小情人。

九月那里来秋风凉,

我给我那三哥三哥三哥缝衣裳。

三哥哥穿了一件夹皮袄。

我问我那三哥三哥三哥暖不暖。

曾巴一巴一巴曾巴曾巴曾,

咳红花一花一花红,

红花一花一花红花红花红,

咳绿个茵茵,

张生你哟是你是妹妹小情人么哎咳哟。

陕北民歌《那哒哒不如咱山沟沟好)》歌词

亮一亮嗓子我定一定音,我把咱们这二道圪梁唱上几声。

骑好马来穿新衣,我的妹妹实在美。

我和我的妹妹呀双骑上马,妹妹的前脯脯就在哥哥脊背上爬。绕过那圪梁梁拐下坬,这哒哒没人呀咱拉话话。

马驹驹撒欢羊羔跳,哪哒哒也不如咱这山沟沟好。

陕北民歌《卖娃娃》歌词

民国十七年整,

遭了一个大年馑,

高粱面涮糊糊,

三天喝两顿。

可怜实可怜,

可怜我没有钱,

买了二斗秕荞面,

没推下二斤面。

逃荒也不行,

想前想后无法办,

守家更不成,

骨肉分离下决心。

大的七八岁,

二的五六岁,

撂下那个怀抱抱,

谁要就卖给谁。

< body>

陕北民歌《揽工调》歌词

揽工人儿难哟揽工人儿难,正月里上工十月里满,

受的是牛马苦,吃的是猪狗饭。

掌柜的打烂瓮,两头都有用,

窟窿当烟筒,底子当尿盆还说好使用。

伙计打烂瓮,挨头子受背兴,

看你做得算个甚,真是一个丧门神。

怕下雨呀怕刮风,刮风下雨不得安身,

若要安住身,等得人睡定。

等得人睡定,半夜二三更,

掌柜在房里吼几声,

家里还黑洞洞,掌柜的说天大明。

人家都起身,你还在家中,

懒损骨头穷断筋,

急忙穿衣去上工,天还没有明。

打开那后门,安顿那后人,

子子孙孙再不要揽工,

揽工人儿死罪直受尽。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2》歌词

[三十里铺] [彭丽媛] []

陕北民歌王方亮编曲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

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

四妹子交了一个三哥哥,

他是我的知心人。

三哥哥今年一十九,

四妹子今年一十六,

人人说咱二人天配就,

你把妹妹闪在半路口。

叫一声风英你不要哭,

三哥哥走哩回来哩,

有什么话儿你对我说,

心里不要害急。

洗了个手来和白面,

三哥哥吃了走三边,

翻过了七沟八道梁,

三年二年不得见。

三哥哥走起上坡坡里下,

四妹子畔上灰个塌塌,

有心拉上个两句话又怕人笑话。

又怕人笑话。

三十里铺歌词

1.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村

四妹子和了(爱上一)(交了)个三哥哥,他(她)是我的知心人.

2.三十里铺来遇大路,戏楼(这)拆了修马路.

三哥哥今年一十九,咱们二人没盛够.

3.三哥哥今年一十九,四妹子今年一十六.

人人说咱(们)二人天配就,你把妹妹闪(舍)在(那)半路口.

4.叫一声凤英你不要哭,三哥哥走了回来哩.

有什么话儿你对我说,心里不要害急.

5.洗了(个)手来和白面,三哥哥今天(吃了)(儿)上前线.

任务摊(定)在那定边县,三年二年不得见面.

6.三哥哥当兵戏楼(里)站,四妹子又在崖畔上站.

有心掉头把你看,心里头害麻烦.

7.三哥哥(走骑上)当兵坡坡里下,四妹子崖(街)畔上灰(不)塌塌.

有心拉上(个)两句(知心)(和哥哥你说上几句)话,又怕人笑话.

1.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四妹子和了个三哥哥,他是我的知心人。

2. 三十里铺来遇大路,戏楼(这)拆了修马路。三哥哥今年一十九,咱们二人没盛够。

3. 三哥哥今年一十九,四妹子今年一十六。人人说咱二人天配就,你把妹妹闪在半路口。

4. 叫一声凤英你不要哭,三哥哥走了回来哩。有什么话儿你对我说,心里不要害急。

5. 洗了(个)手来和白面,三哥哥今天上前线。任务摊在那定边县,三年二年不得见面。

6. 三哥哥当兵戏楼站,四妹子又在崖畔上站。有心掉头把你看,心里头害麻烦。

7. 三哥哥当兵坡坡里下,四妹子崖畔上灰塌塌。有心拉上(个)两句话,又怕人笑话。

【歌曲简介】

这首民歌是根据陕西绥德县三十里铺村发生的一件真人真事编成的,故名陕北民歌《三十里铺》。这是一首较长篇幅的民间叙事民歌,曲调数信天游的一种。故事讲的是一男一女由相恋而分手、难舍难离的情节。歌中女主人公名凤英,男主人公名双喜,他们自幼相爱。凤英是个思想进步、敢于斗争的农村姑娘,她冲破了习惯势力的束缚与阻挠,和“三哥哥”邱双喜相恋。因双喜要参军入伍,凤英心里有话又难以说出,双喜便安慰她:走了还回来看你哩!有情有景,有人有事,真实、生动、感人。

据说歌曲的旋律是同村姓常的一个青年农民整理过的,歌词也是他写的。这位农民歌手原住绥德,后来移民到延安,1942年作成此歌。最初用信天游的曲调演唱,歌词也只有几段,旋即广泛流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人们不断加工润色,逐渐丰富完美,歌词长达三十余段,此处录出七段。实际上,人们在传唱时也只唱其中的几段。后来专业歌手在将其搬上舞台或在电台录音时,也只演唱三四段,个别时演唱这七段。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旋律很舒展、开阔、但曲调构成却十分简单,第一句、第二句完全一样,第三句的后半句又与前两句后半句一样(即三句的落音都是“2”),只有第四句才归回到徵调式上去。音调开阔舒展,速度悠缓,节奏有切分特点,抒情性较强,并运用了调性的变化,集中抒发了年轻恋人离别之情。由于民歌反映的故事真实,旋律优美动听,感情真挚深切,博得了人们的喜爱,争相传唱。五十年代,王方亮将它改编为民歌无伴奏合唱,并亲自指挥陕北民歌合唱团公演,使这首歌得到了丰富、提高与推广。

歌中有几处地方土语,“没盛够”即没住够之意。“灰塌塌”即灰溜溜,没精神,大家在背后嘲笑的意思。

------------------------------------------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歌词:

1提起个家来家有名,

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

四妹子儿爱上一个三哥哥,

他是我的知心人。

2三哥哥今年一十九,

四妹子今年一十六。

人人说咱二人天配就,

你把妹妹闪在半路口。

3叫一声凤英你不要哭,

三哥哥走了回来哩。

有什么话儿你对我说,

心里不要害急。

4洗了个手来和白面,

三哥哥吃了上前线。

任务立在那定边县,

三年二年不得见面。

5三哥当兵坡坡里下,

四妹子儿崖畔上灰不塌塌。

有心拉上两句知心话,

又怕人笑话。

有心拉上两句知心话,

又怕人笑话。

简介

这首民歌是根据陕西绥德县三十里铺村发生的一件真人真事编成的,故名陕北民歌《三十里铺》.

这是一首较长篇幅的民间叙事民歌,曲调数信天游的一种.故事讲的是一男一女由相恋而分手,难

舍难离的情节.歌中女主人公名凤英,男主人公名双喜,他们自幼相爱.凤英是个思想进步,敢于斗

争的农村姑娘,她冲破了习惯势力的束缚与阻挠,和"三哥哥"邱双喜相恋.因双喜要参军入伍,凤

英心里有话又难以说出,双喜便安慰她:走了还回来看你哩!有情有景,有人有事,真实,生动,感人. 据说歌曲的旋律是同村姓常的一个青年农民整理过的,歌词也是他写的.这位农民歌手原住绥德,

后来移民到延安,1942年作成此歌.最初用信天游的曲调演唱,歌词也只有几段,旋即广泛流行.

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人们不断加工润色,逐渐丰富完美,歌词长达三十余段.实际上,人们在传唱时

也只唱其中的几段.后来专业歌手在将其搬上舞台或在电台录音时,也只演唱三四段,个别时演唱

这七段.

歌中有几处方言,"没盛够"即没住够之意."灰塌塌"即灰溜溜,没精神,大家在背后嘲笑的意思.

提起我家来家有名,家住绥德三十里铺村,

四妹子爱上哪三哥哥,你是我的知心人。

三十里铺遇大路,戏楼拆了修马路;

三哥哥今年一十九,咱们二人没盛够。

三哥哥今年一十九,四妹子今年一十六;

人人说咱二人无配就,你把奴家闪在半路口。

洗了个手来和白面,三哥哥今天上前线;

这回前线太实里远;三年两年难见面。

陕北民歌的魅力之源

陕北民歌的魅力之源 Thu, 01 Mar 2012 12:00:57 +0800 【原文首发于《思想的防空洞》,感谢作者“狄马”的原创分享,因原文过长,特分两篇刊发。作者曾撰文《宠辱皆忘?自欺欺人!》】 近年来,在世界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浪潮的推动下,国内有好多人也开始重视和保护民歌以及其它的民间艺术了。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大大小小的晚会上总有那么一两个原生态歌手粉墨登场,甚至像中央台主办的青年歌手大赛这类全国性的赛事,也专门设了“原生态组”以示褒奖。看这类晚会和比赛,观众等待的也就是一两首原生态歌曲。 为什么民歌会有如此大的魅力?为什么几个未经训练的乡 村歌手用大白嗓子唱出来的歌,就能将官方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声乐教育体系打得七零八落?这里面有好多原因值得分析。除了来自国外的美声唱法暂且不提外,所谓的“民族唱法”实际上是土洋结合以洋为主的混合唱法,在近三十年举国上下齐练“共鸣”的模式化教育下,已经没有了任何个性可言。它的那一套所谓的科学方法一开始就是直奔“颂歌”而去的。更可笑的是,全国的56个民族,没有哪一个民族是用这种方法唱歌的,怎么还好意思叫“民族唱法”?相比之下,“原生

态唱法”才是真正的“民族唱法”。与学院派歌手千人一面直着脖子大唱颂歌的情形不同,民歌的美来自生活,来自人性深处对爱,对幸福自由的永恒渴求。它的美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 一 首先它情感真挚。一个拦羊老汉因为寂寞,走到山梁上吼两嗓子,这用不着伪饰,也想不到发表,更谈不上版税,也没有大奖和评委。如果说有评委,山就是评委,水就是评委,天地自然就是评委,对面的二道圪梁就是评委,羊就是评委。这些评委虽然都没有余秋雨有学问,但这老汉至少不要担心有人会考他,认识不认识新西兰国旗? 一个人唱得再好,说得再好,也不管是那路唱法,说到底总不出《毛诗序》的那几句话:“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又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这就说到一切音乐的本质上了。一个捻毛线的老婆婆,因为思念过世的丈夫而哼起了哭灵歌,一个赶脚的老汉几十里不见人烟,就靠《走西口》打发寂寞,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因为春心萌动而低吟《女娃要汉》,这些都和职称、房子、奖金、名气 无关,而只和自己的快乐与忧愁有关。 陕北人说“信天游就是没梁的斗,甚会儿想唱甚会儿有”,又 说“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没法解忧愁”,说的就是“信

浅谈陕北民歌认识

浅谈陕北民歌认识——信天游 和音乐结缘是小时候的事,但大家不要笑,因为现在的小孩谁没听过歌啊,但是对于我小时候,对于我们当时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听过几首歌真的很不容易。说来挺幸运的,妈妈当时很喜欢音乐,刚好我姨家有一台录音机就给了我们,老东西虽然不怎么好看,质量绝对比现在的好,音质特纯。嗯,老师见谅,刚开始听的和喜欢的并不是美声音乐,而是富有乡村气息的作品,算是乡村音乐吧,接触美声还是后来的事。 我喜欢的是真实自然的音乐,小时候听的《黄土高坡》、《黄昏放牛》、《三百六十五里路》应该属于这一类,有时候听着这些歌,竟然可以掉下眼泪,一直到后来迷恋上信天游或许也是这个原因,都是比较干净,反应人最真实最直接想法的。 闲话少叙,这里要说的主要是信天游。说道信天游,不能不说陕北民歌,说到陕北民歌,就再说说我吧,我是地道的陕西人,家处黄土高原边上,喜欢陕北民歌算是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吧。最初的接触它是源于根据都梁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血色浪漫》,本来《血色浪漫》都是年轻一代非常喜爱的电视剧,在嘹亮、粗犷的信天游唱出来以后,我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于是在各种媒介上查找有关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资料。 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陕北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 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陕北民歌昂扬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黄河儿女最通俗的词汇和最亮丽的激情。 陕北,是民歌的世界,民歌的海洋。 信天游 信天游是广泛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篇幅比较短小,是即兴创作的产物,可以根据不同情景自由吟唱。如村民们下地干活,上山放羊,进林子砍柴,赶毛驴拉煤炭,心有所感,便放开嗓子歌唱起来。它语言质朴,节奏明显。 简介 它,便是陕北民歌,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比兴手法 信天游的比兴非常广泛,“起”是一样的,但是兴起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内容。这其中有哪些联系?这样的联系是怎样产生的?这种创造者的心智活动能展示民歌创作的哪些规律?通过语用分析,或许可以获得答案。 反映生活 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信天游的传唱之境,是一片广漠无垠的黄色高原,这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苍茫、恢宏而又深藏着凄然、悲壮;清峻、刚毅而又饱含着沉郁、顿挫。千百年来,它以自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塑造了苍凉、宏壮而沉郁的信天游。信天游,在这地瘠民贫,交通不便的偏僻山沟沟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陕北民歌及其代表作《兰花花》

陕北民歌及其代表作《兰花花》 ]【摘要】用陕北民歌《天心顺》、《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东方红》、《兰花花》等歌来论述陕北民歌的旋律特点,并论述了陕北民歌的代表作《兰花花》的风格特征及演唱技巧。 【关键词】陕北民歌;旋律特点;兰花花;风格特征;演唱技巧 【Abstract】Use Xia north folk song 《day heart agreeable 》, 《the inside of Heng-shan come down some swim a shot brigade 》, 《east red 》, 《arethusa flower 》etc. song to discuss Xia north folk song of melody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uss Xia north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the folk song 《arethusa flower 》of style characteristic and sing on stage technique. 【Key words】Xia north folk song;Melody characteristics;Arethusa flower;Style characteristic;Sing on stage technique 民族风格的歌曲包涵较广,有人们长期收集、整理的原始民歌,如:江苏民歌《茉 莉花》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等;有根据民歌或戏曲、说唱音乐改编、创作的民 族艺术歌曲和民族歌剧唱段,如美丽其格作曲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石夫 作曲的《牧马之歌》. 今天我们来论述一些陕北风格的民歌及它的代表作《兰花花》。 1.陕北风格的民歌 西北地区的汉族民歌涉及陕西及山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从地形上可以看出,以陕西为中心,向四面幅射。这个地区以高原为主,山歌成为 西北民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歌种。如各种“信天游”、“花儿”、“爬山调”等, 已闻名遐迩,广泛流传。特别是陕北民歌,经30年代末、40年代初延安“鲁艺”音乐工作者的挖掘、整理、推荐、介绍,更是深入人心。现集中分析几首流行于 陕西省的民歌旋律特点,可大致了解西北民歌色彩区的音调进行规律。 1.1调式和音阶。陕北民歌以五声徽调式为最普通。如:《天心顺》这首民歌的 调式音阶为:561235 。 也有少于五声的徵调式。如《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这首民歌的调式音阶 为:56125。是一首缺角音的徵调式民歌。 《东方红》这首民歌的调式音阶为:5671235。是一首带变宫的的徵调式民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这首民歌的调式音阶为:56712345 。是一首带闰和清角的 徵调式民歌。这种调式音阶在陕北民歌中很独特。在秦腔和眉户中也有运用,俗 称“苦音音阶”。 在陕北民歌中除了大量出现徵调式外,商调式也常运用,较少出现的羽调式和宫 调式。如:《对花》这首民歌的调式音阶为:2345612 。是一首带清角的商调式民歌。 《兰花花》这首民歌的调式音阶为:612356 。是一首五声羽调式民歌。

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

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1.平腔唱法指用真嗓演唱,或用以真嗓为主的真假嗓结合的方法演唱,声调高亢、嘹亮。 陕北民歌以平腔演唱为主,根据歌曲音区的变化,真假声的比例也可适当调整。 ①完全用真嗓演唱的陕北民歌陕北民歌中用这种唱法的有两种类型的歌,一类是速度不快,旋律起伏不大,比较婉转、柔美、忧伤的歌曲,如《揽工歌》等。 另一类是速度较快,音域不宽,铿锵有力,旋律线条较直的歌曲,如《天心顺》等。 ②用真假嗓结合方法演唱的陕北民歌因陕北民歌旋法中四、五度音程及七、八度大跳音程较多,音域宽广,音乐中刚性因素较重的风格特点,完全用真嗓演唱往往不能胜任。 又因陕北地势山大沟深,要使声音唱得高、传得远,就必须借助假声。 优秀的陕北民歌演唱者在演唱信天游和山曲时,往往同时采用低腔、平腔和高腔演唱,但几乎听不出衔接的痕迹,发出的声音却高亢、悠扬,即使相隔两道山梁也能听得见。 特别是信天游的长音较多,而且长音一般都在高音区,借助假声使长音听起来更加结实而明亮。

例如大家熟悉的信天游《赶牲灵》这首歌,不仅在长音处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唱,而且在“上字和“ 哇字的第二个音“sol 上也用这种方法来演唱。 有些音域偏高的歌曲,一开始就要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唱。 在《船夫曲》这首号子曲中,由于起音就在e2、a2 而且全曲高度基本保持在e2 与b2 之间,近似呼喊。 只有用这种方法演唱,才能更准确地表现其音乐的内容。 创作和演唱这首民歌的老船工李思敏在演唱这首民歌时,不仅让人领略到了黄河船工坚毅、粗犷、奋力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歌声中也透出一股宣泻、悲凉、凄苦的滋味。 在以真声为主,真假声结合的演唱中,把船工的性格一览无余地表现了出来。 陕北民歌中许多长音后面加有一个短装饰音,就是这种语言习惯的体现。 这种音往往时值较短,音域较高。 演唱这种长音后面的短装饰音时要像甩东西一样把音甩出去,前面的长音拖够时值后,迅速地把气一提,把声音送进头腔,然后马上换气唱下一句,这又短又重的音,就用假声演唱。 这样唱既体现了陕北语言特有的语气,又使长音听起来有头有尾,穿透力极强。 陕北民歌中这种甩腔一般都在句首,信天游中较多见。

陕北民歌

《神仙挡不住人爱人》 正月十五挂红灯 黑夜里睡下实难盛 云遮月芽天不明 唱起那酸曲想情人 高山唱曲圈不住音 想起那干妹妹收不住心 闲言碎语都不听 站着说话不腰疼 兰格莹莹天飘彩云 看见干妹妹实在亲 山挡不住风雪挡不住春 神仙挡不住人爱人 《五哥放羊》 演唱:任慧 民歌原词曲 配器:尚建三 歌词: 正月里,正月正, 正月十五挂红灯, 红灯那个挂在大门外, 单等我五哥他上工来。 六月里,二十三, 五哥放羊在草滩。 身披那个蓑衣他手里打着伞,怀中又抱着上那个放羊铲。 九月里,秋风凉, 五哥放羊没有衣裳。

小妹妹有件小袄袄, 改一改领那个口你里边儿穿上。 十一月,三九天, 五哥放羊真是可怜, 刮风那个下雪常在外, 日落西山他才回来。 十二月,整一年, 五哥年底转回还。 有朝那个一日天睁眼, 我与我五哥你把婚完。 道情十字调《灵英降香》: 三月三日天门开,灵英小姐降香来,祷告天间众神灵,保佑我丈夫早回门。 一炷香奴敬上,上天的玉皇哎咳哟, 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 二炷香奴敬上,关公二郎哎咳哟, 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 三炷香奴敬上,三圣母娘娘哎咳哟, 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 四炷香奴敬上,四大天王哎咳哟, 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 五炷香奴敬上,五帝五方哎咳哟, 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 六炷香奴敬上,南斗七郎哎咳哟, 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 七炷香奴敬上,北斗七星哎咳哟, 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 八炷香奴敬上,八大金刚哎咳哟, 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

九炷香奴敬上,九天玄女哎咳哟, 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 十炷香奴敬上,十殿阎君哎咳哟, 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 十殿阎君,九天玄女,八大金刚, 北斗七星,南斗六郎,五帝五方; 四大天王,三圣母娘娘,关公二郎, 上天玉皇,你保佑奴丈夫哎,哎咳哟嗨,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来。 《看妹妹》 头一回看妹妹呀你不在, 你的妈妈给我一个长烟袋,亲亲爱。 二一回看妹妹呀你不在, 你的妈妈给我吃的扁豆捞饭酸白菜,亲亲爱。 三一回看妹妹呀你不在, 你的妈妈说你山里掏苦菜,亲亲爱。 四一回看妹妹呀你不在, 你的哥哥把我打了两锅盖,亲亲爱。 五一回看妹妹呀你不在, 你的妈妈拿起扁担翻过调过直打坏,亲亲爱。 男方三番五次来,却总是见不到女方,而且引起女方家长反感,吃了苦头。就这么简单的过程,却一唱三叹,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真是妙笔生花,想象力十分丰富。 脚夫调 李治文唱宋建栋记 四十里长涧羊羔山,好婆姨出在我们张家畔。

浅谈陕北民歌-------黄土高原上激情的呐喊

浅谈陕北民歌 -----黄土高原上的激情呐喊 (作者:高春风) 摘要:提起陕北民歌可以说是人尽皆知、家喻户晓,我们最熟悉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走西口》等脍炙人口的陕北民歌代代相传,至今却毫不逊色,这不禁给人们以深思:陕北民歌代代相传越唱越火其魅力何在? 陕北民歌是生长在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朵艺术奇葩,他是陕北黄土高原上世世代代生活着的一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人民所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呐喊,一曲曲粗狂洒脱的歌声,表达了陕北人的直率、坦荡,唱出了陕北人的喜怒哀乐、苦乐爱憎,在他们的歌声中我们听到了忧愁、痛苦、哀伤,更听到了幸福、喜悦和期盼。这大概就是陕北民歌就唱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吧。 陕北,这片古老的黄土地地处中国北部,是https://www.doczj.com/doc/267170024.html,/view/6776.htm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其地貌沟壑纵横,梁峁交错,自然环境及其特殊、极其恶劣,陕北民歌就是在这极其复杂、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应允而生的,他的歌声也正如陕北那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大山,一曲高歌则回肠荡气,梦幻萦绕。 陕北民歌的历史渊源: 陕北民歌的流传范围:大概流传于榆林境内及“三边”(陕北定边、靖边、南边)的山梁、沟洼、田野、村落及“商路”(过去陕北人为生活所迫而出口打工或经商,其交通工具就是骡子、驴等牲畜,商人们赶着牲畜驮着商品在路上行走时的吟唱),是世世代代的陕北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他们用拦羊嗓子放牛声吟哼吼喊出的山野之声、里巷之曲、商路之歌。 陕北民歌的历史可追源到古代巫歌、祭祀秧歌调和婚丧喜事及酒曲(酒曲是陕北喜事喝酒时唱的,分为请客曲、起酒曲、劝酒曲、辞酒曲、散酒曲和对酒曲)、陕北说书(陕北说书是几个民间艺人组合成一个简单的乐队对古代流传故事的叙说,一般为4-6人,其中有1人弹三弦,1-2人拉二胡,一人打竹板及铜锣,一人吹竹笛,其中有一人则为主唱,主要唱段是对故事人物形象的描述和对现实生活的讲述)并与古来有之的春节“闹红火”的习俗紧密关联,如绥德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有乐舞百戏和秧歌的内容,可见当时陕北歌舞已经盛行,民歌必然随之滥觞。 约20世纪30年代以前,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依照自己的生活与习俗,在耕地、赶脚、放牧、喝酒、过节、盖房、祝寿、婚丧嫁娶、庙会等生活场景里,触物生情,即兴编唱出来的,逐步形成了高亢、豪放、粗犷、悠扬的风格,寄口头传唱而流行,靠集体编创而繁盛,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陕北人民的生活、历史沿革和社会变迁。1935年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后,陕北成了中国革命的圣地。出现了以信天游为主的“红色陕北民歌”此时陕北民歌主要反映的是对共产党的歌颂,对红军的情深意长、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内容,形成革命历史民歌。1942年兴起的大生产运动和新秧歌运动,对陕北民歌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大生产运动中,佳县、绥德、米脂、清涧等革命老区人民,积极响应边区政府的号召,大规模、有组织的移民到人烟稀少、土地较多的延安地区,开梢林、垦荒地,其中许多人以后就定居延安各地。移民们将许多民歌和民间艺术带到延安。如《东方红》原名《移民歌》,歌中唱到“佳县移民走延安,一定要开老南山,不过几年再来看,尽是一片米粮川”。再如横山说书艺人韩起祥到延安后,说新书、唱工农,受到毛主席赞扬。陕北民歌经革命文艺工作者的采集和改编,出现了《东方红》、《翻身道情》、《绣金匾》、《拥军秧歌》等一批响誉全国的陕北民歌。有人说陕北民歌“唱红了天”,这是指《东方红》唱出了时代的心声,表达了亿万中国人民敬爱毛主席,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求解放,建设新中国的决心。有人说陕北民歌“唱出了一个新天地”,这是指《翻身道情》以鲜明的特色,将陕北民歌的影响力、感染力演绎到了极致,“大家团结闹翻身”成了引领当时时代的共识,陕北人民唱着《东方红》和《翻身道情》迎接了新中国的诞生。

信天游的特点和风格(终审稿)

信天游的特点和风格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信天游的特点和风格 滔滔黄河一泻东去,茫茫黄土千古沉积。陕北高原是一块贫瘠的土地,也是一块创造灿烂文明的宝地。质朴的人民没有因自然条件的低劣而消沉,而是用勤劳的双手在这块土地上不断地开拓、耕耘、创作,世代繁衍生息。他们不仅创造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同时,创造了璀璨丰富的精神财富。 陕北民歌的题材样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可以分为:号子、信天游和小调。它们是陕北民歌中最富有特色和代表性的三种体裁。陕北民歌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它那浓郁的乡土气味和朴实风格,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其中信天游更是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赞誉。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一种体裁,它的内容和曲调都异常丰富,其节奏一般较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旋律有的起伏很大,有的则平稳委婉,有的感情豪放率直,有的则柔和抒情,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意境。在演唱特点上,一种是以声音平直高亢的山歌风格来表现,另一种则以感情细致、声音委婉的小调风格来表现。 信天游的歌词特点是上下句结构的两句体。由于它的词是依声之词,受着乐句的严格限制,因此就形成了两句一节的稳定形式。它用比兴作为形象思维的手段,去选择生活,提炼出内容与形式和谐的统一的艺术形象。这就是“索物托情”或“触景生情”。这两种传统的表达方法在信天游的长期发展中,已成为自己的优良传统,它一般是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比兴的运用,自然巧妙、贴切精当。句式多样,节奏鲜明,押韵方式,灵活自由。读起来琅琅上口,唱起来悦耳动听。篇幅可长可短,两行可作为独立的一首小诗,多行多段有机结合,可使短章变为连续性的长歌,表现更为丰富完整的内容。 信天游是一种抒情小曲,如上所说,因为它是户外的山野之歌,环境空旷,又不受劳动动作的限制,所以它在曲调上的特点是粗犷奔放,悠扬高亢,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

陕西民歌

陕西民歌 陕西民歌,泛指陕西各地的民间说唱音乐。陕西民歌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在各种艺术形式不断地相互影响、融合创造、发展、流传下来的。一般可以根据地域及艺术特点将陕西民歌分为陕北民歌、陕南民歌和关中民歌。各种地区的民歌或豪放奔放,或婉转柔美,构成了陕西丰富的民间艺术。 陕北民歌 简介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信天游 信天游,又叫“顺天游”、“爬山调”。是陕北地区普遍流行一和种民歌行式。其基本格式是上下句结构的两句体,一般是上句起兴,下句点意,言简意赅,短小精炼。歌词大多是即兴编唱,采用比兴手法,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是其突出的特点。歌词以七言为主,多用叠字、重字、重词。如“兰格英英”、“白格生生”、“红格彤彤”、“巧格伶伶的手”等等,因此常见一些不规则的八字、九字及十多个字的唱句夹杂其中。信天游的曲调基本上是单乐段,但其调式色彩与节奏安排却十分多样,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情调和意境。大致可分为两种基本形态,一种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旋律起伏大,高亢奔放,用高音腔演唱;一种则节奏规整,结构严谨,旋律较平稳,细致柔和,多用平腔演唱。 风俗歌曲 风俗歌曲是反映陕北人民在一定历史阶段风俗习惯和歌曲。这类歌曲数量相对较少。主要有宴唱的“酒曲”,因陕北地区气候干旱,所以老百姓用歌唱的方式求雨,形成了“祈雨歌”,还有祭祀歌、巫歌叫唱等。风俗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语言生动,旋律流畅悠扬,节奏自由,表达了黄土高原人民的情感与愿望。 小调 小调流行于陕北榆林地区各县,数量很多,题材相当广泛,大部分调曲比较固定,多为叙事体,如《揽工调》、《走西口》、《三十里铺》等。其歌词多为分节,七言为主,采用平腔演唱。另一部分已有丝竹、打击乐伴奏,向着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发展,如清涧县的“道情”、米脂县的“碗碗腔”、神、府的“二人台”等。小调大多语言质朴生动,曲调深沉优美,情绪刻划细致准确,篇幅较大。 小曲 小曲主要是流行于榆林城内的一种不化妆、不表演的坐唱歌曲。它的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吸收了清、明两代南方来榆官宦带来的苏州丝竹、湘潭小曲等江南曲调,又逐渐的渗入陕北当地山歌民曲,不断发展演变而成。歌曲题材主要采自市民阶层生活,以风花雪月、男女情爱、闺中思春、忠臣良将为内容。喝词结构严谨,文辞华丽,也讲究平仄辙韵,文人创作气息颇浓。被誉为沙漠绿洲中的一泓清泉。 特色 陕北民歌反映社会生活内容十分丰富。现在所流行的陕北民歌,大部分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既有反映社会变革的内容,也有“长工歌”的内容,反映陕北人民对封建统洽阶级的压迫、剥削的反抗,特别是革命历史民歌,是一批珍贵的革命历史资料。像著名的《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是很有价值的。但是,在8000余首陕北民歌中,这类作品毕竟是少数。多数作品反映的是平淡的人平淡的事。例如:小媳妇想娘家,大姑娘盼出嫁,女娃算卦,吹鼓手迎亲,出门人思念家乡,年轻人谈情说爱,夫妻吵

浅谈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运用

浅谈陕北方言对陕北民歌艺术风格的影响 摘要:“哪哒地方讲哪哒话,哪个山头唱那个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而且每一种方言都各具特色。我国各地的民歌之所以能够多姿多彩,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方言的差异是各地各民族的唱腔及音调的风格迥异。陕北民歌在它的产生、发展和流传的过程中记录、吸收、储藏了大量的陕北方言。本文经过对大量陕北民歌的分析研究,并且对榆林本地的民歌艺术家的走访调查,我们可以揭示出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的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陕北方言陕北民歌方言特点艺术风格影响 On the Northern Shaanxi Folk Songs of the artistic style of Abstract: "nard nard, then the local stresses, which hills to sing the song," Every place has its own dialect, but each in its own dialect. Folk songs all over the country has been able to colorful, its greatest feature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alects from all over the nation's voice and style very different tone. Folk Songs in its production, development and spread of record in the process of absorbing, storing a large number of Northern. This article is by Northern analysis of the knowledge of dialects of the Northern Shaanxi Folk Art style. Through analy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northern Shaanxi folk songs and folk artists of the Yulin's visit to the local investigation, we can see in Northern Shaanxi Folk Song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normous impact. Key words: Northern Shaanxi Folk Art Style dialect features affect 陕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地处陕西北部,包括榆林和延安两市,是草原、沙漠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黄土、黄河、骄阳、古烽火台,构成了陕北黄土高原悲壮的阳刚美,陕北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处于封闭状态,人们的交往半径很小,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方言。而飘扬在黄土高原上那高亢激昂的陕北民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造就的。陕北民歌具有鲜明的陕北地方特色,除了其“作陕北之声,纪陕北之地,名陕北之物”外,“书陕北之语”也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没有陕北方言,陕北民歌的地方风格将大失其色,许多

陕北民歌的艺术特征浅析

陕北民歌的艺术特征浅析 [摘要]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由于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环境,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演变,陕北民歌形成了具有丰富的生活基础,旋律奔放、抒情自然等独特的艺术风格。研究陕北民歌,对于解读陕北文化,继承民间 艺术的优秀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陕北民歌艺术性自然奔放 提起陕北民歌,我们不由得想起那首唱遍全中国的《东方红》,那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续写着军民鱼水情。就是那一溜溜沟沟,那一道道山峁,还有那滚滚逝去的黄河水。飘洒于陕北父老的口耳之间,世代不息。就在这儿——陕北的黄土地上,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式的农民,勤劳、朴素…… 六十年前,美国人斯诺说:“走进陕北,才看到一个真正的民族,才看到真正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确,古老的陕北民歌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国风》,在《国风》中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500年间,流传于北方15个地方的民歌。而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创造了有节奏的喊声,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黄土高原——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永远吸引着人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论是谁走进这片土地都会被一种激情所占有和征服,这就是陕北民歌的旋律,她开阔奔放,感情炽热而深沉,有浓厚的抒咏性。随着历史的漫长发展,她敞开胸怀吸收了北方各地民歌中的精华,再后来慢慢地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充实了她的内容,这其中自然饱含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 陕北位于黄土高原的腹地,具有独特的地貌,大自然用它鬼斧神工的艺术魅力,精雕细刻,雕刻出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在历史上陕北属边塞要地,是我国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汇区域,由于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 地,在这独特的环境中,产生了陕北特有的风土文化——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具有高亢、悠扬的旋律和清新、质朴的风格,以其感情的真挚深深的撞击着每个人的心灵。民间歌唱家把内心无尽的寂寥,炽热的企盼,复杂的感情,毫无保留的宣泄出来。真实的表现了陕北人的精神世界和陕北的自然景观、地方民俗。陕北民歌包涵了陕北人生活的全部,她们当中绝大部分是情歌,这一点与其他民歌相似,充分体现出陕北女子的泼辣与柔情,体现出陕北汉子纯朴敦厚的性格。如:只要和妹妹搭对对,铡刀剁头也不后悔。三天没见哥哥的面,拉上个黑山羊许口愿。这种直爽的表达方式,很难相信出自是见了外人连说话都脸红的陕北农村姑娘的口中。 陕北民歌道出了年轻人对纯洁的爱情追求和向往。如《五哥放羊》中“有朝

100首陕北民歌歌词

100首陕北民歌歌词 编 号 歌名歌词 1 把你的白脸脸调过来干妹子你好来实在好(吗哎嗨哟), 哥哥早就把你看中了(哎哟)看中了(哎哟)看中(吗哎嗨)了。 打碗碗花儿就地开, 你把你的白脸脸调过来(哎哟)调过来(哎哟)调过(吗哎嗨)来。 二道道韭菜缯把把(吗哎嗨哟), 我看妹妹也胜过了(哎哟)兰花花(哎哟)胜过兰花花。 你不嫌臊我不害羞(吗哎嗨哟), 咱们二人手拉手(哎哟)一搭里走咱们一搭里走。 2 拜大年(男)过了大年头一天, (女)我和(那个)连成哥哥去拜年。 (男)一进门(女)把腰弯, (男)左手(那个)拉(女)右手(那个)搀。(合)(哎子依呀嗨) 拉拉扯扯拜的,拜的那个什么年 (那哎子依呀嗨)。 (女)过了大年初二三, (男)我请(那个)亲妹妹吃年饭。

(女)亲哥哥(男)吃什么饭,(女)下挂面(男)滴上两个蛋。(合)(哎子依呀嗨) 不大不小的扁食包上两拼盘 (哎子依呀嗨)。 (男)正月十五闹花灯, (女)我和(那个)连成哥哥去观灯,(男)西瓜灯红腾腾, (女)白菜灯绿茵茵, (男)韭菜灯宽生生, (女)芫荽灯碎纷纷, (男)茄子灯(啊)紫(格)茵茵,(女)七扭八弯的黄瓜灯, (男)龙王灯满身鳞。 (女)凤儿(的)灯花生生, (男)老虎灯实威风, (女)摇头摆尾的狮子灯, (合)(哎子依呀嗨) 还有那嘁咧喊咧乒乓乒乓, 嘁咧嘁咧乒乓两盏灯 (呀哎子一呀嗨)。 3 一碗谷子两碗米(《血色浪 漫》信天游插曲) 一碗碗个谷子两碗碗米 面对面睡觉(站着)还呀么还想你 只要和那妹妹搭对对 铡刀剁头也不呀后悔 4 半夜里来了你这勾命鬼 (《血色浪漫》插曲) 骑上那个毛驴哟狗咬腿 半夜里来了你这勾命的鬼 搂住那个亲人哟亲上个嘴 肚子里的疙瘩化成了水 5 唱不够的信天游走不尽的黄土地, 喝不够的高梁酒, 忘不了的家乡话, 唱不够的信天游(噢)。 红红的高梁已熟透, 春天播种秋天收, 大地吹来红酒的香, 思乡心儿随风抖。 红红的高梁红红的酒,酒香阵阵浸心头,

陕北民歌 文化

陕北民歌文化 热身子扑上冰窗台(陕北民歌) 夜夜听见马蹄子响 扫炕铺毡换衣裳 听见哥哥唱着来 热身子扑上冰窗台 听见哥哥脚步响 一舌头舔烂两块窗 陕北民歌《公公烧媳妇》 【演唱】刘彦军 正月里来个呦是新年,我给你公公来拜年。

手提银壶四两酒,我给你公公磕上一头。 二月里来个呦龙抬头,儿媳妇妹子个上高楼。 搬住那姐姐亲了个口,人家娃娃的好绵手手。 三月里来个呦桃花花开,儿媳妇穿一对红缨缎鞋。红缎鞋的个绿飘带,看的个公公口张开。 四月四来个呦四月八,娘娘庙上就把香插。 人家那插香为儿女,公公媳妇是为探花堂 五月里来个呦五端阳,软米粽子的包砂糖。 黑糖那白糖雪花糖,总不如那儿媳妇的唾沫香。 六月里来个呦热难当,葡萄树底下歇阴凉。 葡萄甜的个酸溜溜,公公揣起个奶头头。 七月里来个呦秋风凉,我给你公公是换衣裳。 踏面子皮袄舞龙带,是儿媳妇毡帽头上戴。 八月里来个呦月儿圆,西瓜月饼献老天。 西瓜甜那个月饼园,公公媳妇得团圆。

八月里来个呦月儿圆,我和我公公割燕麦 燕麦个割下两捆捆半,转不过弯弯就把活干。 九月里来个呦九月九,我家公公走碛口。 碛口的干炉油水大,吃得儿媳妇活不下。 十月里来个呦十月一,家家户户送寒衣。 出了大门朝南跪,我问公公对不对。 十一月里来个呦里下大雪,我妈捎话叫我坐娘家。 这回娘家我不坐,我离公公不能活。 十二月里来个呦快过年,公公和媳妇有了娃。 你说咱娃叫你啥,明叫爷爷暗叫爸。 你说咱娃叫你啥,明叫爷爷暗叫爸。 《叫大娘》(一)和《摘豆荚》一个调 叫大娘,你坐下,咱和大娘拉上两句知心话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 (白:唉~灰女子你和大娘有甚知心话要说?)

信天游的特点

简述xx民歌 陕北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这些民歌都是老百姓们生活的悲与欢的真实写照,从各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信天游也不例外。 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山歌体,是山野之歌,因此,神府一带又叫它作“山曲”。 它是陕北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种之一。数量最大,曲调最多,内容最广,最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因此,民间曾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之说。 xx的特点: ①信天游的歌词形成了两句一节的稳定形式。一般使用比兴的手法,比喻 后直抒衷肠,借景抒情,自由奔放,热情浪漫,曲调优美,琅琅上口。 民歌手们随心所欲,托物言志地唱出来。在山野里唱,给大自然听,在崖畔上飘荡,给树木花草听,让她随心,随风而去,因此就叫信天游或是顺天游。它的句式多样,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唱起来悦耳动听。篇幅也是不限定长短,只把心中所想的唱出便可。 ②信天游的曲调粗犷奔放,豪放高亢,体现了陕北人们的真性情。信天游 来源于生活,又是户外的山歌,所以它的曲调才大多数都是奔放的。 但是信天游也有缠绵、委婉、细腻、淳厚的曲调,像妇女们思念心爱的人的调子多是如此。《走西口》这样的。 ③信天游的曲调并不都固定,演唱时可不受曲调的了限制,根据歌词的内 容和歌唱者的情绪,同一首歌唱出不同的感情,可长可短,可快可慢,同时每段歌词可以用任何曲调配唱。 信天游是陕北人对生命的祭歌,对爱情的赞歌,对生活的颂歌。她恒久的生命力来自广袤的黄土高原上生生不息的情与爱、仇与恨,她汇聚了万万千千

劳苦大众对生活点滴的素描,她凝结了世代与自然和生命抗衡的陕北民众对自我的倾诉。蓝天、白云、牛羊、情妹妹、情哥哥、黄土地……信天游是陕北最亮丽的风光。

陕西民歌简介

陕西民歌简介 陕西民歌主要分关中民歌、陕北民歌和陕南民歌三部分。 关中民歌是流行于秦岭以北,北山以南这一素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地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关中民间音乐形成较早,历史久、品种多。有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箱伕子歌等,影响最大的是小调。关中小调有广为流行的“一般小调”,有用丝弦伴奏的“丝弦小调”,有秧歌调、旱船、竹马、打连厢、对于秧歌等“社火小调”,有祈雨调、劝善调、乞巧歌、猜拳调、念词等“风俗小调”,有童谣、催眠谣等“儿歌”。关中民歌的题材内容涉猎广泛,但以反映各种社会矛盾,爱情生活以及传说故事的为多。关中民歌的歌词以五言、七言为主,小调歌词的分节形式则多以“数”为序而联缀。关中民歌音乐大量使用一种音律特殊的,以“”为骨干的五声、六声、七声音阶,并以徵音为终结。 陕北民歌主要有榆林小曲和信天游。榆林小曲,原是一种介于曲艺和民歌之间的艺术形式,又名榆林清唱曲,流行于陕西榆林一带,到现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取坐唱形式,一个人单唱,间有对唱或对白,男扮女声,真假嗓结合。伴奏乐器以扬琴为主,另加琵琶、筝、三弦等弹拨乐器,有时也加用月琴或京胡。打击乐器用一只小瓷碟。唱段多为带叙述性的抒情小曲,具有明显的江南民歌风 味,在流传过程中,一方面保持着传统特征,一方 面又吸收了陕北当地的民歌小调,如此便形成了南 北一体的新艺术品种,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 流行于陕西北半部及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

壤的部分地区。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当地把从事此种劳动的人称作“脚户”“脚夫”“赶脚的”。“脚户”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他们所唱的主要就是“信天游”。作为一种风格个性都很强的山歌品种,“信天游”的基本特征是结构短小简洁,曲调开阔奔放,感情炽烈深沉,具有浓厚的抒咏性。它的词曲仅有上、下两句。唱词上句起兴,下句点明主题。如“马里头挑马不一般高,人里头挑人就数哥哥你好”。代表曲目有《脚夫调》、《兰花花》、《赶牲灵》、《横山下来游击队》、《见面容易拉话难》等。 从歌唱形式上,陕北民歌又分传统民歌、新民歌(包括革命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种类有:劳动歌曲,如打夯歌、号子;山歌,主要是信天游,亦称顺天游;小调、秧歌;风俗歌,如酒曲、祭祀歌、巫歌叫唱等。陕北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语言生动,旋律流畅悠扬,节奏自由,表达了黄土高原人民的情感与愿望。 陕南民歌的代表性的曲种是紫阳民歌。紫阳民歌语言形象生动,曲调优美动听,演唱润腔方法和调式音阶用法都独具特色,特别是任河一带,因其山谷纵横,有空谷回响的效果,所以,喜欢甩高腔,吼山歌。而汉江沿岸则喜欢哼小调。 花鼓子、八岔是紫阳流行较广的民间口头艺术形式,二者联系密切,习惯上将二者并列。花鼓子属即兴而作,有些好的口头作品经长期传唱而得以保留。花鼓词结构一般是每段7字4句,少部分5句的最后一句为5字。有时在第2 句后插入数板词,而使篇幅打破限制。花鼓子伴奏锣鼓各地都是三板式:唱完1、2句打头板,唱完第3句打二板,结束句打落板,旋律为徵调式,但有上河调,下河调之分:汉江上游各地为上河调,下游为下河调。高山区曲调粗犷、高亢而旋律性差;低山区曲调细腻,装饰音多,旋律性强。

浅谈陕北民歌的艺术特点

浅谈陕北民歌的艺术特点 发表时间:2019-11-21T16:05:33.313Z 来源:《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1期作者:韩晓静 [导读] 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文明古国,艺术作为其中的一种类型,陕北民歌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经过多年的发展,陕北民歌形成了具有深厚的生活根基、抒情自然等奇特的艺术作风。 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一小学710061 摘要: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文明古国,艺术作为其中的一种类型,陕北民歌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经过多年的发展,陕北民歌形成了具有深厚的生活根基、抒情自然等奇特的艺术作风。研究陕北民歌,对于解读陕北文化、发扬民间艺术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陕北民歌艺术性自然奔放 贺敬之说:“一切来自国民并为国民而创作的作品和由它们组成的艺术长河是不会断头的。”正是“哪哒哒也不如咱山沟沟好”,“信天游永远也唱不完”。陕北民歌是陕北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尽管文明的发展已经使它从更多的变形后走上了舞台,但是出于对民间艺术的传承,我们应从各方面加大对它的研究。 一、陕北民歌的旋律特点 陕北民歌具有奔放、高亢、嘹亮、婉转的旋律和清新、质朴的作风,以其情绪的诚挚深深地影响着每个人的心灵。民歌演唱家把心坎无尽的寂寥、炽热的期盼宣泄出来,真实地表现了陕北人的精神世界和陕北的自然景观。陕北民歌包涵了陕北人民生活的整个过程,它们当中绝大部分是情歌,歌词体现了陕北人民朴实的生活。这一点与其他民歌类似,充分体现出陕北女子的泼辣与柔情,体现出陕北汉子淳朴敦厚的脾气。如: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那哥哥的手,送你送到大门口。轻轻地拉着哥哥的手,汪汪的泪水止不住的流……陕北民歌道出了年轻人对纯正爱情的追求和憧憬,如《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大红果子剥皮皮》《上一道道坡坡下一道道梁》《沙梁梁上站了个俏妹妹》。 解放前,在陕北有一支特别的运输大队——赶骡队,活动在三边、绥德、米脂及周边地区。其实说他们是运输大队,也不过是几个或者十几个人,赶着几十头骡子和毛驴,来来回回贩运货物,首先是食盐、皮毛等,风里来,雨里去。运输队成员大多是青壮年劳力工,一年四季来来回回难得有几次回家。其中特别是有些还是刚结婚不久的,他们为了家庭生活,不得不踏上赶脚汉的路。比如那首人人都熟知的《赶牲灵》,就是他们在运输中创作出来的:“你若是我的妹妹,招一招那个手;你不是我的妹子,走你的那个路。”这就是黄土高原朴朴实实的爱,淋漓尽致地唱了出来。粗放的陕北汉子,拿着陕北特有的“玫瑰花”,送给心上人表白自己的爱意:“墙头上跑马还嫌低,面对面睡觉还想你。”情绪表达得酣畅淋漓,自然、真实、可爱、生动感人。 陕北民歌传唱长久,在今天流传面越来越大,越来越被人们喜爱,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好。首先就是因为它唱出来的是真实的情绪,其最大的特性是交融了很多陕北地地道道的朴实方言,表达出更多的情感。 陕北民歌旋律高亢嘹亮,声调豪壮婉转,尽情地吐诉出心中的艰巨悲壮,几乎是吼出来的,陕北老百姓通常形象地称之为“拦羊嗓子回牛声”。如奔放激昂的《艄公谣》:“日头头烤红胳膊膊弯,风里雨里我浪花花里钻。挣就个骨头练就个胆,从小就学会个搬水船。”先不说是陕北的人民为生活艰苦所迫,一句“从小就学会”足见其中的辛酸。艄公们用高亢的嗓音倾诉着自己与黄河天险拼争的生活与生活的坎坷经历,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是不可能创作出如此真实的大气磅礴的《艄公谣》。 陕北民歌的句式和我国历代民歌的句式根基上是一脉相承的,多为高低句结构,上句和下句章节相似,上句和下句的两个尾子押韵,形成一个段落。七言句式是陕北民歌最广泛的结构情势。如《哭嫁》:“正月里来就正月正,大花眼眼就两盏灯,弯弯眉毛就两张弓,你说心疼就不心疼。”其中也有八字句、九字句,但中间多为衬字,例如:“千里的(那个)雷声(噢)万里的闪,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桃花(花)(那个)(还)没开杏花(花)(那个)开,站住牛惧(呀)看你上来”。“干妹子儿你好来实在好,走起路来好像水上噢飘。有朝一日翻了身,我和我的干妹子儿结个婚”。以上都属于七言变体,它们都借助衬词,突破了七言的限制,使歌曲更加接近群众语言,上口能唱,唱起来宛转流畅。这种句式结构,从修辞上来看,上句或用“赋”或用“比兴”开头,下句点题言实,虚实相结,浑然一体。每个段落构成一个画面,或是一个情景,根据内容机动多变,使情绪得以充分的表现。 二、陕北民歌在语言上的特性 陕北民歌在语言上的特性是喜用叠音。常见的做法是把一个单音节字相叠,形成叠音双音节,在语句中形成一种特有的节奏,使全部句子显得轻重缓急自然合理,形成一种音节、音响上的旋律感和音乐感,极大地增加了作品的艺术传染力。陕北民歌中的叠音通常是把两个雷同的音节相叠后镶在一个单音节的形容词、动词或副词之后,中间有时不加衬字“格”,构成一个音节繁复的多音节词,用它来把现实生活中丰厚多彩的声音、色彩、动态等模拟出来,浮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直观的形象,使人感同身受,使语言富有奇特的韵味。 总之,陕北民歌是在黄土地上绽放的民间文学奇葩,也有着丰厚而奇特的表现艺术。陕北民歌的魅力是多方面的:它是陕北文化乃至黄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散发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黄土地儿女最通俗的词汇和最高昂的豪情。它是我们黄土地的母语美丽家园,更是我们黄土文化的特征和精髓。它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得撩人。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它的魅力与多种修辞手法的机动妙用有着很大的关系。以陕北民歌歌词的修辞特征为切入点来研究陕北方言乃至现代汉语的修辞艺术,既有学术价值,又有艺术价值。

陕北民歌中的文化

陕北民歌中的文化 民歌是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是民族文化富有生命的表现。一个没有艺术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 , 艺术与人性中最深层的东西相遇。民歌正是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精神的具体表露。那么这精神终生都对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这种精神也正隐含在地域的民俗文化之中。 陕北自古以来就是多个民族融合的地区 , 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 , 逐渐形成一个自然文化的封闭区 , 也由于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了风格粗矿的陕北民歌 , 而这种民歌又反映出本地区的民俗文化和生活特点。我对民歌爱好 , 应该是起源于对民俗文化的关心。因为对于许多民歌的学习是从民俗文化活动中而来。 可以说民歌、民谣概括地反映了当地民俗 , 同时民俗活动也创造和推动了民歌的发展。 陕北的小调和舞歌总是伴随着民俗活动的。喝酒唱“酒曲”、扬场唱“叫风”调;打夯唱号子;丧事唱孝歌号子;喜事说上头歌等等。具体讲陕北民歌与民俗活动有以下几中关系: 一、岁时节令 民歌“十对花”、“公公烧媳妇”、“干妹送干哥”、“滚南路”等都是唱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令的。 十对花 “正月里开的一个什么花儿开, 正月里开的是迎春花儿开, ……” 三哥哥你看美不美 “三月里桃花开, 所有的蜜蜂采蜜来, 你有情来我有意, 哎伊哟哟, 三哥哥你爱不爱”。 公公烧熄妇 “四月里来四月八, 娘娘庙上把香插, 人家插香为儿女, 咱俩道地为什么” 滚南路 “二月二, 龙抬头, 背上铺盖滚南路” 想干哥

“正月里冻冰立春消, 三月里风吹杨柳摆, 杨柳摆, 想起我的哥,想起我的哥哥,等一等我" 光棍哭妻 “十二月里又一年, 家家户户贴对联, 人家对联成对对, 我家对联难成对, 咋,想起孩的娘呀” 小寡妇上坟 “六月里来热难挡, 大树底下乘阴凉, 风乱草草咕碌碌转, 寡妇提篮上坟串”以上这几个民歌在反映节令的同时, 以此为比兴, 既有表述季节特征, 也有表述民俗特点的。 二、民间的节日 象过春节、腊八节、端五节、六月六、重阳节、中秋节等在陕北的民俗文化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每一个节日的民俗文化中都有不只一首民歌或民谣来抒发这种民族情感。 对过年的描述:腊月里, 二十三, 我送灶马爷烧枣山; 腊月里, 二十四,裁下对子写下宇: 腊月里, 二十五, 称下几斤黄萝卜;腊月里, 二十六,割的几斤肥羊肉; 腊月里, 二十七, 蒸下黄酒盘大曲;腊月里, 二十八, 串门子大嫂把银粉擦 ; 腊月里, 二十九, 倒的几斤干烧酒;月尽早, 吃早饭, 先担水, 后打毡, 贴对子, 打醋坛, 窗花贴土一满遍。这首民谣可以说是一幅陕北年前过年时的风俗画。 对寒食的描述:先清明, 后寒食, 不起烟火要冷吃。蒸燕燕烙滩黄 ( 燕燕 , 即各种面花; 滩黄是一种玉米面烙饼), 过完寒食要春忙。寒食跑, 清明跑,(读gang) 清明有雨年不荒。 对六月六的描述“六月里来六月六 , 新麦子馍馍熬羊肉”;对端阳节的描述“五月里来五端阳, 大软米棕子包砂糖”重阳节的描述“九月里九重阳, 谷子糜子堆上场。”这些习俗都是民歌民谣所歌唱的内容, 同时, 民俗也为民歌提供了题材。 三、民间仪式歌 民间歌谣不仅仅概括地描述了民俗的活动和风貌, 同时有些歌谣和民俗活动浑然一体, 不可分割, 这就是民间仪式歌。在陕北, 婚丧、迁喜、建造、满月都有仪式歌。 如:撒帐歌。新娘进洞房时, 由长者持盛有五谷的碗, 边撤边唱:脚踩吉祥云 , 手捧白玉盆 , 五谷撒空中 , 天上降甘霖 , 一撒金 , 二撒银 , 三撒撒个聚宝盆 , 四撒四季吉祥云 , 五撒五谷满丰登 , 六撒禄位高高升 , 七撒亲朋都欢庆 , 八撒八仙齐贺新 , 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