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2012全球竞争力报告

2011-2012全球竞争力报告

2011-2012全球竞争力报告
2011-2012全球竞争力报告

内容分析

瑞士、新加坡、瑞典分列本年度全球竞争力排名前三位。而美国排名连续第三年下滑,2011年又下降一位,至第5位。今年经济体竞争力排名中,日本下降3位居第9位,香港排名第11位,台湾排名第13位。马来西亚则跃升5位至第21名,紧随澳大利亚之后。最新排名前十的分别是:瑞士、新加坡、瑞典、芬兰、美国、德国、荷兰、丹麦、日本、英国。瑞士连续第三年被评为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报告》指出,除了宏观经济越来越脆弱之外,美国制度环境的某些方面继续让一些商界领导者感到担忧,尤其是公众对政治人物的信任度较低和对于政府效率低下的担心。排名结果表明,发达经济体的竞争力在过去7年间停滞不前,但很多新兴市场的竞争力却有了改善,让它们的增长更加稳健。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和表现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布兰克说:“这反映出经济活力正在从发达经济体转至新兴经济体,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正在缩小。” 在欧元区,德国排名尽管下降了一位至第6位,但仍继续位居前列,法国下降三位至第18位,深陷经济泥潭的希腊则继续下降趋势,排名第90位。《报告》指出,提升竞争力的改革将在振兴此地区的增长和应对其关键挑战、财政整顿和顽固的失业问题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尽管在前30位中有着强劲表现,亚洲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的显著竞争力增长势头趋于放缓,包括印度尼西亚、印度和越南在内的一些国家排名止步不前。《报告》指出,正如人们所担心的,保持它们增长动力所必须的改革和投资迟迟没有到位。[1]

中国排名

世界经济论坛7日通过日内瓦-北京连线的方式发布了《2011-2012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排名第26位,比上一年度上升一名。中国自2005年以来,中国的排名逐年上升。这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实力的不断提升,说明中国经济的环境在不断改善,创新力在不断增强,把控市场经济的宏观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不存在问题。中国在2009-2010年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中得分4.74分,名列第29位,持续上升一位。从2004年以来,中国在世界经济论坛的同类报告中表现越来越出色:2004年是第46名,2008年实现质的非要跃,上升到了第30名,首次跻身30强的行列,并领跑“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中国全球竞争力排名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报告》给予中国

2011-2012全球竞争力报告截图(4张)

的宏观经济环境很高评价,在所有142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0。但客观地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还有提升空间。把控市场经济体制的能力还不够,仍然习惯于采取行政命令和计划经济

那套管理经济的手段。市场经济体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无形之手太少,有形之手挥舞过多。特别是宏观经济中垄断经济有愈演愈烈之势,并且都是强势的垄断国企,这对于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机制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同时,市场准入还有有悖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壁垒,政府行政效率还不高等。其次,《报告》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负债最少的国家之一,拥有很高的储蓄率和温和的财政赤字,这些因素与良好的经济前景一起,使中国的主权债务质量的改善,远远好于其他金砖国家(南非(第50位)巴西(第53位)印度(第56位)和俄罗斯(第66位))。但同时必须看到,中国的高储蓄率也折射出消费不足的突出问题,这正成为美欧指责并要求中国改变的问题。平心而论,中国长期的高储蓄率是中国经济增长结构不良的反应。高储蓄率影响消费的提升,高额外汇储备,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前行的巨大包袱。这些都是中国正在孜孜以求改变和扭转的方面。再次,《报告》中,中国的健康与初等教育、商业成熟性和创新等指标也排名靠前。健康与初等教育方面,笔者没有进行过深入研究。但是,商业成熟性和创新两个指标,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中国商业成熟性并不高,中国创新亟待提高。作为创新主力的企业,垄断国企处于养尊处优的垄断地位,根本没有创新动力和压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目前正常经营和生存都步履维艰,根本没有资本和能力创新。[2]《报告》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伴随着至少8%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中国在发展经济和促进经济多元化方面成就斐然,在减少贫困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的进步令人瞩目,中国巨大的GDP使其成为继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全球经济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鉴于中国在全球具有仅次于美国的巨大市场规模,可为在华企业获得规模收益与丰厚利润提供广阔空间。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显示出良好的竞争力。但此《报告》表示,中国仍然有一些需要进一步发展的领域,尤其是其金融市场成熟性、技术准备和高等教育方面。《报告》指出,中国面临保持快速增长和价值链升级问题。随着工资成本的上升,生产率必须随之提高。这对中国意味着两点:首先,必须提升竞争力的基础因素,即制度、基础设施、公共健康和初等教育等方面的质量,并继续保持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其次,还需要改善效率推进因素,特别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对信息通讯技术和其他从国外引进技术的利用能力,并提高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市场效率和金融市场成熟性。

七国集团排名变化

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法国和日本,法国从去年的15位下降3位至18位。而在欧盟国家中,瑞典、芬兰、德国、荷兰、丹麦、英国、比利时的排名都要高于法国,这表明,在欧盟国家的竞争中,法国的竞争力处于弱势。而日本的排名也下降了3位,从去年的第6位下降至今年的第9位。据该报告分析,日本宏观经济等官方指标排位低下,其中“政府债务余额”指标在所调查的14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最后一位、“财政收支”排第135位、“农业政策”排138位。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日本竞争力的排名。虽然德国的排名仍旧在欧元区国家的排名中名列前茅,但德国的排名较去年相比还是下降了1位至第6位。美国排名连续第三年下滑,今年又下降一位至第5名。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称,美国竞争力下滑,主要因该国公共债务担忧与对政府决策者的信心恶化,从而损害了该国经济复苏效能。特别是今年的美国债务危机以及美国信用评级的下调都影响了美国的竞争力。加拿大方面,加拿大的排名从去年的第10位下降至今年的第12位。总体来看,G7国家的排名普遍下降,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在全球的竞争中,G7国家的整体竞争力排名呈下降趋势,而其他经济体,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力正不断提升。

其他国家

《报告》认为,瑞士和北欧国家持续排名靠前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创新能力强,有非常成熟的企业文化,而且监管机构透明度高,政府一直保持着健康的预算盈余和低债务。传统经济很强的欧洲国家在前10位排名中仍然占据了大部分席位,包括芬兰、德国和荷兰。英国仍然极具竞争力,但它延续了去年排名下降的态势,又下降了一位,排在今年的第13位,《报告》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英国国内金融市场的继续削弱造成的。引人注目的是亚洲经济体有着强有力的表现:日本、香港、韩国、台湾和中国均位列前30位。在拉美,智利是排名最高的国家,其后是哥斯达黎加和巴西。中东和北非的一些国家处于前50%排名之内,其中最为领先的是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巴林、科威特和突尼斯;海湾国家有了长足进步,继续保持了最近几年的上升势头。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和南非,毛里求斯和博茨瓦纳也排在前50%排名之内,而这一地区的其他一些国家也提高了它们的竞争力。

编辑本段市场竞争力改善

9月7日,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日内瓦发布《2011-2012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在142个国家的排名中,瑞士连续三年拔得头筹,新加波超过瑞典上升至第二位。紧随其后的前十位排名分别是瑞典、芬兰、美国、德国、荷兰、丹麦、日本和英国,显示发达经济体仍在全球竞争中保持强势。但报告同时显示新兴市场体竞争力有所改善,中国最新排名上升1为至第26位,南非上升4位至第50位,巴西上升5位至第53位,但印度下降5位至第56位,俄罗斯下降3位至第66位。《全球竞争力报告》竞争力排名基于撒拉-伊-马丁为世界经济论坛设计的于2004年引入的全球竞争力指数。该指数由12个类别(竞争力支柱)组成,全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状况。这些支柱为:制度、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健康与初等教育、高等教育与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就绪度、市场规模、商业成熟性和创新。排名的计算基础是可公开获得的数据和世界经济论坛与其合作伙伴机构网络每年进行的全面调查“高管意见调查”。今年在创纪录的142个经济体中调查了14,000多位商业领导者,力图揽括影响一个国家商业环境的众多因素。报告包含了一个详尽的数据部分,对调查涵盖的142个经济体中的每一个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综合概述了它们的总体排名;报告中的数据表列出了110多个指标的全球排名情况。

编辑本段全球主要国家竞争力排行榜

2011年排名2010年排名排名变化瑞士1 1 0 新加坡 2 3 1 瑞典3 2 -1 芬兰4 7 3 美国54 -1 德国6 5 -1 荷兰7 8 1 丹麦8 9 1 日本9 6 -3 英国10 12 2 中国香港11 11 0 中国台湾13 13 0 中国26 27 1 南非50 54 4 巴西53 58 5 印度56 51 -5 俄罗斯66 63 -3 排名意义世界经济论坛高级总监兼新领军者年会负责人蒋睿杰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全球竞争力报告》的推出对于各国来讲是非常有益的。“它向大家展示了世界各地的现状,并让各国政府意识到他们自己究竟做了什么,因而从中发现他们的缺陷并做出纠正。这将促使各国部长和专家一起来探讨如何加强自己国家的竞争力。这种关注对于国家的发展是十分有帮助的。”蒋睿杰说。

解析全球竞争力报告:经济动力何处寻

在世界经济论坛常务董事兼首席商务官格林希尔(Robert Greenhill)看来,三“S”国家领先表明,在全球经济体竞争中,仅靠规模无法取胜。“竞争力和生产力是画等号的,最复杂的

就是驱动生产力,也就是商业的创新能力,这是促使发展的关键因素。” 格林希尔认为,三国来自不同地区——中欧、亚洲和北欧。“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因为在不同特点的经济体中,其他国家可以复制这样的成功经验。” 以瑞士为例,其在12个大项中表现均很强劲,最强的三项为创新、技术设备、劳动力市场效率。瑞士的科研机构世界领先,学界与商业结合紧密,企业愿意花大成本搞研发,研发成果也能转变为可进入市场、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亚洲国家中另一充分发挥了创新优势的是日本。在今年的榜单上,日本排名第9位,较去年下降了三位。其中,日本商业成熟度排名第一,创新性排名第四。报告指出,日本企业注重研发,拥有大批高素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产品附加值高。“为使增长更加稳健,新兴经济体应确保将增强生产力作为增长的基础。而复苏乏力的发达经济体应更专注于提升竞争力,建立良性的增长循环,保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

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城市竞争力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热点课题。随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快,城市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世界各国正积极致力于提高城市竞争力。本文较详细阐述了当今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并对国内城市竞争力研究现状进行了评析,指出尚待深入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城市面临着发展的机会和竞争的压力。如何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从而提升城市竞争力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世界银行把城市问题作为1999---2000年度发展报告的主题,2000年新加坡全球经济地理大会也把城市竞争力作为重要议题。国内学术界最近两三年开始重视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并引起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 一、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源于竞争力的研究。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从微观角度来看,众多的现实生产者和潜在生产者都正在、或试图通过利用 国外关于城市竞争力研究起步较早。从研究城市竞争力的地域分布来看,全球城市竞争力研究集中在北美、欧洲及亚太地区。 在北美,美国城市竞争力及其相关研究比较深入。美国的彼得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对这个问题做了开拓性的探索。他提出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框架是显示性框架 和解释性框架的结合。彼得认为城市竞争力没有直接被测量分析的性质,人们只能通过它投下的影子来估计它的质和量。在解释城市竞争力时,彼得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选择了一套解释竞争力的变量:城市竞争力(UC)=F(经济因素,战略因素)。经济因素: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区位+经济结构+城市 环境;战略因素:政府效率+城市战略十公私部门合作+制度灵活性。他选取了零售额、制造业增加值和商业增加值三个指标,体现城市竞争力;同时又选取了一些构成指标,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2010年4月26、27日分别在北京和香港发布。 在外部经济危机、内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2009年中国城市在国际地位提升的同时,国内城市竞争力格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总体来看,五区域分享前十,沿海城市北进南退;全国城市整体起飞,潜力城市各具特色。东南优势略有下降,全国城市间差距缩小;浙江城市竞争力有所下滑,内蒙古吉林竞争力增长连续领先。 报告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发现: 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前十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天津、高雄、大连、青岛。 综合增长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鄂尔多斯、铁岭、通化(前三个城市并列第一)、辽源、松原、营口、清远、白山、包头、巴彦淖尔。 经济规模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台北、佛山、杭州、东莞。 经济效率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台北、高雄、新竹、台中、澳门、深圳、东营、台南、东莞。 发展成本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海口、亳州、三亚、香港、成都、咸阳、随州、常德、长春、基隆。 产业层次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北京、台北、新竹、深圳、上海、高雄、台中、基隆、台南。 收入水平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澳门、上海、深圳、台北、北京、新竹、厦门、高雄、鄂尔多斯。 报告对样本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回溯计算。过去五年竞争力稳步提升的十个城市分别是防城港、清远、赣州、通化、鄂尔多斯、乐山、廊坊、咸阳、澳门、大连。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区域、规模和发展阶段,这反映出中国城市竞相争先的态势,不同类型的城市都有提升最快、潜力最大的城市。 报告对全国56个重点城市的八个分项竞争力进行比较发现: 人才本体竞争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北京、深圳、天津、上海、澳门、杭州、中山、东莞和武汉。 企业本体竞争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上海、苏州、唐山、深圳、北京、广州、武汉、包头、绍兴和南京。

外资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外资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深圳李敏斌)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巨大,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断提高。本文在肯定外资经济在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中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其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外资;国际竞争力;影响;对策 近年来,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数额一直居世界前列,2002年开始我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关于利用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利用外资的结构是否合理等问题,一直是讨论的热点。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巨大的。外资经济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对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对于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涵义,不同的国际研究机构有不同的理解,目前各机构已有所侧重地发展出评估世界各国(地区)竞争力的多种方法。其中,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InstituteforManagementDevelopment ,简称IMD )和瑞士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WorldEconomicForum ,简称WEF )是国际知名的整体国家竞争力评比机构。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洛桑报告》没有把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简化为GDP和生产率。该报告认为国际竞争力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四大要素——经济发展、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基础设施。《全球竞争力报告》(简称《论坛报告》),由《世界经济论坛》和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合作完成,该报告主要竞争力指标包括:增长竞争力指数、当前竞争力指数、国家环境法规及状况、国家创新能力、经济创造性和出口贸易。 下面结合2004年《洛桑报告》,对外资在中国国际竞争力四大要素中的作用、影响进行分析。 一、外资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积极影响 在2004年的《洛桑报告》中,中国国际竞争力在60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24位,位次比上年提升5位,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2004年,中国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是宏观经济运行、政府效能、企业效益和基础设施四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基础设施的国际竞争力位次未变外,其余三项的国际竞争力位次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在构成国际竞争力的4个要素中除了基础设施的国际竞争力与外资经济的关联性较小之外,其它三个要素竞争力的提高与外资经济有重大联系。下面从这三个要素分析外资在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一)提升政府效能的国际竞争力 2004年中国政府效能的国际竞争力分值为62.04分,比2003年提高5.9分。在60个测评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21位,比上年提升1位。政府效能主要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政府制定的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可竞争性。完全是从政策是否为市场经济发展考虑,是否为提升国家和地区竞争力水平考虑。改革开放后尤其在加入WTO后,中国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立法与条规的确立与颁布、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也逐渐与国际接轨,所扮演的一个"软硬兼施"的政府的角色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可。外国投资者通过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先进的管理模式对中国政府施加影响力,促使

2011-2012全球竞争力报告

内容分析 瑞士、新加坡、瑞典分列本年度全球竞争力排名前三位。而美国排名连续第三年下滑,2011年又下降一位,至第5位。今年经济体竞争力排名中,日本下降3位居第9位,香港排名第11位,台湾排名第13位。马来西亚则跃升5位至第21名,紧随澳大利亚之后。最新排名前十的分别是:瑞士、新加坡、瑞典、芬兰、美国、德国、荷兰、丹麦、日本、英国。瑞士连续第三年被评为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报告》指出,除了宏观经济越来越脆弱之外,美国制度环境的某些方面继续让一些商界领导者感到担忧,尤其是公众对政治人物的信任度较低和对于政府效率低下的担心。排名结果表明,发达经济体的竞争力在过去7年间停滞不前,但很多新兴市场的竞争力却有了改善,让它们的增长更加稳健。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和表现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布兰克说:“这反映出经济活力正在从发达经济体转至新兴经济体,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正在缩小。” 在欧元区,德国排名尽管下降了一位至第6位,但仍继续位居前列,法国下降三位至第18位,深陷经济泥潭的希腊则继续下降趋势,排名第90位。《报告》指出,提升竞争力的改革将在振兴此地区的增长和应对其关键挑战、财政整顿和顽固的失业问题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尽管在前30位中有着强劲表现,亚洲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的显著竞争力增长势头趋于放缓,包括印度尼西亚、印度和越南在内的一些国家排名止步不前。《报告》指出,正如人们所担心的,保持它们增长动力所必须的改革和投资迟迟没有到位。[1] 中国排名 世界经济论坛7日通过日内瓦-北京连线的方式发布了《2011-2012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排名第26位,比上一年度上升一名。中国自2005年以来,中国的排名逐年上升。这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实力的不断提升,说明中国经济的环境在不断改善,创新力在不断增强,把控市场经济的宏观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不存在问题。中国在2009-2010年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中得分4.74分,名列第29位,持续上升一位。从2004年以来,中国在世界经济论坛的同类报告中表现越来越出色:2004年是第46名,2008年实现质的非要跃,上升到了第30名,首次跻身30强的行列,并领跑“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中国全球竞争力排名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报告》给予中国 2011-2012全球竞争力报告截图(4张) 的宏观经济环境很高评价,在所有142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0。但客观地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还有提升空间。把控市场经济体制的能力还不够,仍然习惯于采取行政命令和计划经济

《全球趋势2030可能的世界》

“到2030年,没有国家——无论是美国、中国或任何其他大国——将是霸权国家。个人赋权、权力在国家之间的分散,以及权力从国家向非正式网络的分散,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主要是逆转自1750年以来西方的历史性崛起,重新恢复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量,并开启一个在国际和国内层面的‘民主化’新时代。” 断言美国霸权的终结,以及西方崛起的逆转、亚洲份量的重新恢复,无疑是这段话中最引人注目之处。更引人注目的是,这段话并非来自某个美国智库的报告,而是出自于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10日刚刚发布的报告《全球趋势2030:可能的世界》。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协助国家情报总监的工作,负责统 一、"协调情报界的战略情报分析,被称为美国情报界“中长期战略思考的中心”。全球趋势报告是该委员会重要的评估性情报产品,意在为新当选总统提供大约未来15年内的全球趋势预测,为白宫和情报界远景战略政策提供思考框架。报告一般在总统选举日与就职日之间递交给当选总统。 美国官方报告直言美国霸权的终结,实属罕见,在刚刚结束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两党候选人甚至都不敢提及“美国的衰落”。不过,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声称要为决策者提供“最好的信息”,即“原汁原味的、不偏不倚的、无论其判断是否与美国当前政策相符的信息”。该委员会的成员均为来自政府、学术界和私营部门的高级专家,这份全球趋势报告的出炉也经历了全美以及近20个国家的专家的评点,还有来自互联网的意见。“这份报告意在刺激对于今日世界迅速及巨大的地缘政治变化、以及未来15至20年的可能的全球性趋势的思考。”报告称。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科吉姆10日在华盛顿的全国新闻俱乐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他强调该报告并非要预测未来,而是旨在为新当选总统及其政府提供对未来15至20年内的全球战略评估的框架。 《全球趋势2030》报告主要分成三大部分,一是“大趋势”,包括个人赋权,权力的分散,人口范式,食物、水和能源的联结关系;二是“改变游戏者”,即一些“轨迹远未确定”的关键变量,包括可能发生危机的全球经济,治理

XXXX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

2010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国城市排名2010---内含2010年江苏省城市排名(搞笑版)及湖北各城市经济分析 2010年09月17日星期五22:01 中国网北京4月26日讯中国社会科学院今日发布2010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蓝皮书指出,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前十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天津、高雄、大连、青岛。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倪鹏飞表示,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报告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东南沿海相对下降,北部中部快速提升;五区域分享前十名,沿海城市北进南退;全国城市整体起飞,潜力城市各具特色;东南优势略有下降,全国城市建差距缩小;省区城市竞争力逆转,中西部省份增长迅速。 倪鹏飞表示,去年是四区域分享前十名,今年是五区域分享前十名。再细分一下,在前十名里,珠三角有三个城市,长三角只有一个城市,台湾地区有两个城市,环渤海有三个城市,东北地区过去没有,今年已经有一个城市大连,沿海城市竞争力北进南退。 2010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讨会26日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中国网进行了现场直播。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2010年4月26、27日分别在北京

和香港发布。 2010年中国城市GDP排行前70名 1、上海市14900.93亿元增长8.2%(沪) 2、北京市11865.9亿元增长10.1%(京) 3、广州市9112.76亿元增长11.5%(广东1) 4、深圳市8201.24亿元增长10.5%(广东2) 5、天津市7500.8亿元增长16.5%(津) 6、苏州市7400亿元增长11%(江苏1) 7、重庆市6527亿元增长14.9%(渝) 8、杭州市5098.66亿元增长10%(浙江1) 9、无锡市5000亿元增长11.5%(江苏2) 10、青岛市4900亿元增长11%(山东1) 11、佛山市4814.50亿元增长13.5%(广东3) 12、武汉市4500亿元增长13%(湖北1) 13、大连市4410亿元增长15%(辽宁1)

世界银行发展报告 2009

世界银行发布《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 目前全世界居住在贫民窟的居民多达10亿,且不断涌入城市,这10亿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落后地区,远离全球化带来的诸多好处。世界银行发布的《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认为,地区发展在密度、距离和分隔三方面实现转换就能走向繁荣,这三个方面的转换是发展的必要,应当加以鼓励。为了实现快速和共享增长,政府必须促进经济一体化,这也是城市化、区域发展和区域一体化政策的核心。 1. 遵循三大特性审视发展 报告认为,某些地方发展势头良好是因为他们遵循了经济地理三大特性促进了地理变迁: (1)提高密度,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密度增加; (2)缩短距离,随着工人和企业向密集地区流动而城市间的距离缩短; (3)减少分割,随着各国降低经济边界、进入世界市场利用规模优势和开展专业化产品贸易获取收益而带来的分隔减少。 过去,美国和日本据此重塑了自己经济活动的地理范围,当前中国正在重塑自己经济活动的地理范围。 2. 不平衡增长与和谐的发展 经济增长是不平衡的,在空间上均衡分配经济活动的意图只会阻碍经济增长。尽管如此,通过经济一体化可以使那些远离经济机会的人们通过财富不断向少数地区集中而受益,享受到不平衡增长与和谐发展带来的好处,和谐发展仍然是可以实现的。 3. 地区、国家和国际层面的经济一体化 报告明确指出了经济一体化的含义。一方面,意味着农村和城市地区、贫民窟和城市其他地区的一体化;另一方面,意味着一国的落后省区与发达省区的一体化;此外,他还表示孤立国家和与外部联系密切国家的一体化。这些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在城市化、地区发展和国际一体化等关于发展的三方面讨论中至关重要。 (1)地区层面 在农村地区,政府应当尽可能保持中立,并在某些地方为可能发生的城市化建立制度基础。其中,良好的土地政策至关重要,为所有人提供基本服务的政策同样如此,典型的例子是哥斯达黎加。在城市化迅速发展地区,除制度以外,政府还必须保证基础设施建设,以扩大不断加大的经济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 深圳连续3年位居内地榜首 与去年一样,广东今年依旧2个城市进入前十:深圳排名第二,广州位居第六。这是深圳连续3年排名全国第二,居内地城市榜首。广州则从2006年起,一直徘徊在第5名和第6名。 广东其他城市中,佛山排名15位,比去年下降1名。东莞排名19位,下降4位。中山排名28位,下降5位。珠海排名29位,江门和惠州分别为61位和62位。阳江垫底,排名203名。 在中国51个城市分项竞争力排名中,深圳的结构、文化、开放竞争力3项分项竞争力也分摘全国第二、内地榜首的好名次。但广州的情况则不容乐观:广州环境竞争力排名第38位,政府管理竞争力排名第41位,在广东所有入选城市中,这两项竞争力都排最后一名。 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彭澎也对此有明显疑问,“广州怎么说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如果说政府管理和企业管理都这么失败,还能算前沿吗?” 河源清远增长竞争力排名第一 让人惊喜的是,城市竞争力分别排名131和134位的河源和清远,在综合增长竞争力方面并列排名全国第一,这也是广东首次有城市摘得该名次。 -焦点问答 1、深圳为何连续三年内地第一? 问:深圳GDP排名全国第四,次于上海北京广州,为何其竞争力排名能连续三年位居内地第一? 章武(蓝皮书主编助理):从经济总量看,深圳确实不如这些城市,但城市竞争力考察是全面的指标,包括经济增长、经济规模、经济效率、发展成本、产业层次、生活质量等方面。从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深圳的经济增长均高于上海、北京,经济效率高于上海但发展成本反而比它低,综合评比下来,深圳的分数确实是内地第一的。 2、深圳竞争力能否赶超香港? 问:深圳竞争力已经连续3年处于全国第二,内地城市第一,有无可能赶超香港,成为第一? 倪鹏飞:短期内都不太可能。两个城市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在12项分项竞争力指标中,香港有10项高于深圳,深圳只在文化竞争力和科学技术竞争力两项指标上略高于香港,可以说,香港在人才、资本、结构、综合区位、制度、政府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无论在局部还是整体上都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3、广州为何常年落后于深圳? 问:作为深圳的“大哥”,广州的经济总量一直比深圳大,但竞争力排名一直落后于深圳,这是为何?

《中国城市宜商竞争力第17次报告》-cssn

《中国城市宜商竞争力第17次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竞争力课题组 主编倪鹏飞 执笔:倪鹏飞徐海东① 世界银行发布的多次评估报告指出,摆脱贫困最有效的方式是提供更多报酬更高的工作机会,而这有赖于该经济体拥有良好的宜商环境,而良好的宜商环境不仅应当拥有良好的环境,而且还要有良好的需求,并且能把这一需求输送出去的能力。 一、中国城市宜商竞争力的四个特征事实 1.香港、北京、上海位列前三,引领总体宜商竞争力 从2018年宜商城市竞争力可以看出,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位列前5,第6名到第20名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水平较为接近,竞争激烈。 表1 城市宜商竞争力前十分布 ①倪鹏飞男,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海东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城市与房地产金融。

数据来源:笔者整理。 2.全国宜商竞争力集聚现象显著 全国288个城市的总体宜商竞争力指数总体偏低,分化较为严重,集聚现象明显。具体将宜商竞争力按照0.2等分区间来看,有63个城市的宜商竞争力低于0.2,有147个城市的宜商竞争力在0.2到0.4之间,占样本城市的51.04%,有60个城市的宜商竞争力在0.4到0.6之间,仅有18个城市宜商竞争力大于0.6。 表2 城市宜商竞争力区间分布 数据来源:笔者整理。 3.层级越高、宜商竞争力越高、分化越低 具体一线城市(包含香港和澳门)的宜商竞争力处于绝对领先状态;二线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状态,且内部差异最小,总体比较接近;三线城市和四线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水平最低,分化也相对较为严重。 表3 各层级城市宜商竞争力 数据来源:笔者整理。

中国国际竞争力报告

外国语学院1209 谢桂绵201230850925 中国国际竞争力报告 一、中国国际竞争力最新分析 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9月30日发布《2015-201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在全球竞争力排名榜上保持在第28位,领跑金砖国家,保持最具竞争力新兴市场地位. 从地区排名来看,亚洲经济体的竞争力整体向好。新加坡、日本、中国香港排名未变,稳定在全球十强行列。中国排在第28位,与去年持平,继续领跑金砖国家,仍是全球主要新兴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报告建议,中国要在全球排名中继续向上攀登,需进一步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转型。 报告指出,推行长远的结构性改革,提高生产力,释放人才潜力是当前各国应采取的重要举措,进而为提振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日后风险抵御能力提供充足保障。 报告在分析中发现,极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在面对全球性经济危机时表现出超凡的抵御和复苏能力,而其他一些经济体,尤其是新兴市场的竞争力在危机之后状态乏力,这一现象令人担忧,它们或在下一次全球性经济动荡中陷入更深重、长期的困境。报告还发现,一个经济体培养、吸引、利用和支持人才发展的能力与其竞争力高度正相关。排名领先的经济体在这方面均表现良好。但在许多其他经济体中,人们获得高质量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很少,同时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明显不足。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加速催生全新的行业与经济模式,与此同时,这也导致一些现有行业和模式的

快速衰落。要在新的经济环境中保持竞争力,人们在此时需要特别重视促进生产力增长的关键要素,比如人才与创新。” 世界经济论坛还援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夏威尔·萨拉伊马丁的话说:“生产力增长放缓已成为新常态,这是对全球经济的严重威胁,并将深刻影响世界各经济体应对重大挑战的能力,如失业或收入不平的问题。对于各国领导者而言,最好的对策则是优先推行改革,重点加大对创新和劳动力市场等领域的投资力度,这将有助于释放创业人才的力量,让人力资本充分发挥作用。”二、中国国际竞争力五大挑战分析 在我国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我们也应当看到制约竞争力提高的五大挑战。 人均经济占有量低,劳动生产率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的人均GDP仅是美国的12.3%,巴西的58.3%,泰国的66.2%;综合生产率则分别是上述三国的1.%、44.8%和6.%。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制约我国竞争力跨越的最主要因素。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我国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与世界级大都市的差距虽在缩小,但生活费用指数已接近纽约,超过了美国主要城市水平,进入高费用的前5名。 能源消耗增长过快,基础设施竞争力下降。我国交通、电力等基本基础设施虽呈发展态势,但与其他国家发展速度比较,相对竞争位次下降,健康设施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等评价指标也大幅下降。同时随着能源需求和消耗的增加,可持续发展问题仍需进一步关注。 金融体系竞争力难以适应经济实力的提高。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大国,我国银行资产占GDP比例很高,有利于资金融通和财政金融政策发挥作用;但国有银行呆坏账现象严重,金融部门和金融市场制度尚不完善,直接影响了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和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

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社科院发布《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5月21号,中国社科院发布《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蓝皮书)。根据蓝皮书统计排名,北京城市竞争力居内地城市首位。跟往年排名对比,北京综合竞争力首次超过上海。 数说报告 北京竞争力排名第3 蓝皮书指出,2011年城市综合竞争力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台北、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青岛、长沙。北京位居香港、台北之后。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城市竞争力PK中,北京首次超越上海,紧随台北之后,位居第3。上海退居第4位,青岛取代大连的位置跻身前10。 东部沿海城市占七成 2011年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前50位格局中,东部沿海占据七成,三成多为地级城市。佛山、苏州和无锡居地级市前3名。2011年相比2010年,前50名中部城市数量增加,地级城市提升较快。副省级城市中2011年相比2010年提升位次最多的是成都,上升了8位。省会城市中,南昌提升位次最多,为10位; 地级市中,南通提升位次最多,为7位。 城市人口10年增2亿多 2011年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格局中,东部城市整体强,西部城市个别强。东南地区城市整体竞争力排名较高,多集中在前100强,城市间差距进一步缩小。 本次报告是《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第10次,报告发现,过去10年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和增速异常迅猛。2000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4.5594亿人,2010年增加到了6.6557亿人,10年城市人口总量增加2亿多。此外,城市用地规模和增速更为迅猛,城市体系和空间分布急剧变化。 报告特别指出,过去10年城市化的模式不可持续。城市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不完全城市化,按照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已达50%,但城市户籍人口仅仅达到33%;二是土地过度的城市化,10年城市人口增长0.5倍,建成区面积相应增加了接近1倍;三是城市体系的偏颇,大量人口向行政级别高的中心城市聚集,中等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小城镇功能不完善、比较分散。 ■报告背景 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包含城市综合增长、经济规模、经济效率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指数。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高低及其变动,直接反映着城市各个方面的状况以及变化。 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以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 据介绍,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以及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的近百名专家,用大半年时间参与了报告的调研和撰写。 ■城市竞争力分项排名 ◇人才本体竞争力前三名:北京、香港和上海 ◇文化教育竞争力前三名:南京、上海和杭州 ◇医疗卫生竞争力前三名:北京、香港和上海

IMD与《全球竞争力报告》

在风景如画的瑞士莱芒湖畔,两家闻名于世的研究机构隔湖相望,它们都是世界上权威的全球竞争力研究机构:一家是位于瑞士西南部城市洛桑的国际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洛桑IMD),另一家则是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后者还是著名的“达沃斯经济论坛”的主办者。国际管理学院和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排名,并列为全球最权威排行榜。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200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的特点:收集60个经济体数据、调查4000位大公司总裁、七个人评定全球竞争力。 在世界同类商学院中,洛桑IMD一直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国际知名度。该院每年都要为各国著名跨国公司、工商界高层人士举办多期高级商业管理培训班,多年来更是为全球顶级跨国公司、众多知名管理机构培养了大批高层管理人才。 洛桑IMD具体从事全球竞争力排名研究,或者称从事《世界竞争力年鉴》(TheWorldCompetitivenessYearbook)编辑工作的是以加雷利教授为首的一个七人小组。加雷利教授是洛桑IMD“世界竞争力研究中心”的主任,他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一直担任这个研究项目的总指挥。 通过学院分布在全球的57个协作机构,七人研究小组每年能够获得700多页官方统计数据。《世界竞争力年鉴》每年仅出版3000册左右,但这份报告却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影响。 314个考核指标评定世界上60个最主要经济体的竞争力排名 洛桑IMD每年都会对世界上最主要的60个经济体进行全方位排名。通常用“经济运行状况”、“政府工作效率”、“商务活动效率”、“基础设施状况”四个项目的综合排名评定。这四个项目还要根据内容具体细化成多个子项目并赋予相应的权重进行打分;其中“经济运行状况”项目被具体量化成包括国内经济宏观评估、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就业和物价等77个考核指标;“政府工作效率”项目包括公共财政状况、政府财政政策、社会制度框架等73个考核指标;“商务活动效率”项目包括企业创新活动、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商务管理态势和管理效益等69个考核指标;“基础设施状况”项目则包括基本的人力资源、科技领域的基本投入、卫生设施、教育设施和环境保护设施等95个考核指标。在上述314个考核指标中,有128个指标的数据将直接用来作为裁定竞争力高低的主要依据,这部分得分约占总分的2/3;73个指标不直接用于裁定经济体的竞争力高低,但会被用作衡量竞争力高低的背景参考;其余的113个指标与问卷调查有直接关系,它们来自于对全球4000多位行政总裁的问卷调查结果。这些问卷调查主要集中在有关竞争力领域的问题,但是每年抽查的问卷题目不尽相同,问题数量也会增删。这113个指标将会被用于裁定竞争力高低的参考,在总分中占1/3的比例。因此,洛桑IMD的《世界竞争力年鉴》不仅是一份综合调查报告,也不只是民意测验的结果,而是一份建立在众多官方统计数据基础上的权威性全球竞争力排名报告。 洛桑IMD的《世界竞争力年鉴》的权威性,主要得益于统计数据的权威与真实。这些数据有两种来源:一是世界权威机构,其中包括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联合国其他专门机构和直属组织;二是通过洛桑IMD分布在各国的合作机构获得驻在国的资料信息等。就中国而言,研究小组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官方机构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从那里获得了中国的相关数据。

2020-2021年开放银行全球发展报告

开放银行全球发展报告——银行+金融科技:让银行无处不在 2020年3月

引言 (3) 第一章从开放银行到开放生态 (7) 一、开放银行:开放的数据与服务共享平台 (7) 二、开放生态:让银行无处不在 (9) 第二章开放银行:国际趋势与典型案例 (13) 一、全球银行的开放之势不可阻挡 (13) 二、欧洲:破局银行转型,引领开放潮流 (14) (一)发展现状:以监管先行构建开放金融生态 (14) (二)典型特征:监管层与中间层双向驱动的开放格局 (15) 三、美国:金融体系成熟,市场自发驱动 (20) (一)发展现状:市场主导开放银行进程 (20) (二)典型特征:中间层发力拥抱开放银行浪潮 (21) 四、亚太地区:政府推动布局,实现后来居上 (24) (一)发展现状:政府主导建立数据开放生态 (24) (二)典型特征:监管层主导构建开放生态 (25) 五、开放银行的国际比较 (30) 第三章开放银行:中国特色与未来建议 (32) 一、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开放银行发展奠定基础 (32) 二、中国版开放银行:构建独具特色的开放生态 (35) (一)多方共同参与的金融新生态已初步形成 (35) (二)逐步形成具有典型开放银行特征的业务新模式 (38) 三、我国开放银行未来发展建议 (41) (一)因地制宜,强化开放银行顶层规划 (41) (二)引导自主开放,推进数据共享 (41) (三)建立安全有效的数据开放机制 (42) (四)制定行业标准,统一技术规范 (42) (五)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优势互补 (43) 参考文献 (44)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数以亿计的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户带来了冲击。为帮助它们渡过难关,国家大力实施金融扶持政策,号召金融机构对小微经营群体精准放贷。近日,全国工商联会同多家行业协会,与蚂蚁金服旗下的网商银行等共同发起“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通过在线申请、无需人工接触的数字贷款方式为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户提供贷款,并迅速得到各大银行和企业的响应。金融科技企业在应对疫情冲击方面表现出的这种独特优势,归因于其数亿个人用户及近亿商户的场景能力,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大数据风控能力。金融科技企业将场景与用户开放给银行,超越了银行向第三方开放数据和服务的传统模式,令银行在开放的场景中精准触达并服务用户,这是当前银行与科技企业等联合创新的结果,是构建以用户价值最大化为宗旨的开放银行生态的一种有效尝试。 近年来,伴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业务快速融合,在金融科技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的协作下,我国存款贷款、支付清算、理财投资等基础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普惠性走在了世界前列,开放银行的发展在某些层面也处于领先全球的优势地位。2015年开始,获得当时中国银监会备案的四家银行,即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亿联银行开始推出互联网银行业务,到2018年中国的开放银行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当年7月浦发银行推出APIBank无界开放银行,目前已有超过50家银行上线或者正在建设开放银行业务。不同于早期欧洲的开放银行计划,监管要求银行向第三方开放数据,旨在打破银行业垄断地位,方便金融科技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开展业务。在相关政策指引和良好金融科技生态推动下,中国开放银行逐步走上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商业银行发挥自身优势,运用科技手段开展金融业务,对外开放技术及业务能力。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也与银行积极开展合作,拓展业务边界,共同打造良好的开放生态,形成拥有开放、共享、生态等理念的金融展业新模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面向小微企业和普通大众的金融服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银行通过开放银行的模式进入网络消费、数字生活的场景,服务小微和大众金融消费者,成为中国特色开放银行的最佳范本。 从开放银行走向开放生态,让银行无处不在。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博士与美国学者彼得·卡尔·克拉索教授牵头,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全球城市竞争力项目组历时两年时间完成的《2009-2010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2010年6月22日、25日在韩国首尔和中国南京发布。 本次报告的主题为“创新:城市竞争力不竭之源”。本报告从产出的角度,使用绿色GDP规模、人均绿色GDP、地均绿色GDP、经济增长、专利申请数、跨国公司指数等6项指标数据,编制全球500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指数(GUCI),从多侧面比较和分析500个城市的竞争力指数及其具体构成指标数据,全面了解全球城市的发展和竞争的格局,通过研究发现: 世界城市竞争力的格局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首先,美欧等顶尖城市依然占据着城市竞争体系的高峰,显示无可匹敌的强劲竞争力,同时,其要素环境也表现优越,表明其未来依然有着持续引领的潜力。如,纽约、伦敦、东京、巴黎。其次,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中心区及大都市区表现突出,增长迅速,同时,其要素环境排名普遍靠前,彰显其巨大的发展潜力,预示其将快速赶超顶尖城市,进入较高水平梯队。如,上海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球前50,排名37,提升最多达9位。且北京,上海要素排名分列全球第8和全球第15名。再次,新兴工业化国家整体城市体现大幅度提升态势,在要素环境排名中表现尤为突出,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总之,一方面,顶尖城市实力依然抢眼,另一方面,新兴城市追赶态势凶猛激烈,这种态势将刺激迅速变化的世界城市竞争力格局继续进行,而且愈演愈烈。 综合竞争力:纽约与伦敦雄踞,圣何塞与上海提升最快。排前10位城市是:纽约、伦敦、东京、巴黎、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新加坡、首尔和香港。 前50强中美国占20个;欧盟占16个;中国占3个。前100名美国占38席,欧盟占33席,中国占3席。前200名美国占64席,欧盟占66席,中国占13席。中间100名亚洲有52个城市,后200名是亚洲和其他各洲的聚集地。 经济规模:中国城市演绎提升奇迹,欧美城市平庸稳中稍降。排前10位城市是:东京、巴黎、纽约、伦敦、洛杉矶、首尔、香港、大阪、墨西哥城和悉尼。 发展水平:圣何塞、旧金山、奥克兰蝉联三甲,亚洲城市潜力巨大。排前10位城市是:圣何塞、旧金山、奥克兰、华盛顿、利兹、休斯敦、洛杉矶、日内瓦、波士顿、纽约。 经济聚集:欧洲城市独占鳌头,收入呈高度集聚化。排前10位城市是:日内瓦、纽约、芝加哥、巴塞罗那、都柏林、旧金山、澳门、首尔、圣安娜、名古屋。 经济增长:中国城市持续领先,亚洲经济迅猛增长。排前10位城市是:鄂尔多斯、包头、烟台、呼和浩特、巴库、东莞、中山、日照、惠州和威海,中国独占9席。 专利申请: 人均财富助力科技创新,中国科技创新弱势明显。排前10位城市是:辛辛那提、威尔明顿、波特兰、温莎、西雅图、帕罗奥多、魁北克、明尼阿波利斯、斯图加特和普利茅斯。美国占6个,加拿大占2个。 国际影响力: 亚洲城市迅速提升,中低收入城市国际化趋势增强。排前10位城市是:纽约、东京、新加坡、伦敦、香港、北京、巴黎、上海、莫斯科和首尔。

中国城市综合区位竞争力报告

(一)城市综合区位竞争力:香港雄居首位,东南沿海领先,环渤海次之 城市综合区位竞争力前10名的城市都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和特区。其中名列前3位的是香港、上海、北京。这三个城市由于人口和产业的超载,以致在资源的丰度方面显示出不足,但其自然区位优势度、经济区位优势度和政治文化区位优势度方面都位居前列,因此在城市综合区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51个城市中,东南沿海的城市有25个,环渤海地区的城市有9个,这两个地区的城市数量占到了51个城市中的67%。可见,东南沿海和环渤海良好的区位优势在城市综合区位竞争力中得到了显著的体现。其中,综合区位竞争力排在前20名的城市基本上是东部沿海的省会城市、经济发达的地级市,如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以及内地具有区域中心性的省会城市,如武汉、成都、重庆等。东部沿海的其他地级市和内地的省会城市在综合区位竞争力上相对落后。 重庆、长春和沈阳这三个内地城市之所以能够以第6、8、10名跻身前10位,是因为尽管其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优势度都不强,但资源优势度和政治文化优势度都很高,所以在综合区位竞争力中能处于前列。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资源的优势地位已越来越不重要,因此,这些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行城市发展的重新定位,不断改善并提升自己的经济区位优势。区位优势虽然对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关联性并不强。东部沿海大部分的地级市如潍坊、绍兴、嘉兴等,中西部的省会城市如呼和浩特、石家庄等,有的临近海洋,有的是区域政治文化中心,城市的综合区位竞争力都很强,但由于其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区域中心性不强,因此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还是较为落后的。优越的区位固然可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但并不是必要的条件,区位条件处于劣势的城市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发展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二)自然区位便利度:香港荣膺城市之冠,东部沿海优势明显,中心城市毫不逊色 香港、上海、天津的自然区位便利度荣膺中国内地诸城之冠。香港不仅背靠中国内地,面朝南海,拥有天然良港,扼珠江内河与南海交通的咽喉,是南中国的门户;又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南海与台湾海峡之交,是亚洲及世界的航道要冲;上海位于太平洋东部海岸的中心,长江入海口;天津毗邻渤海,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另外,苏州、厦门、青岛、广州、深圳等城市虽然没有优良的港口条件,但也临近海洋,有交通便利的优势区位。 51个城市中,东部沿海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凭借优良的港口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充分发挥着与周边地区的贸易交往的绝对优势。内地的省会城市如武汉、郑州、沈阳、西安等城市虽然没有临近海洋的优势,但由于其基本地处全国乃至区域的中心地理位置,在区域的发展中起着承南启北、连东接西的作用,也显现出较为优越的自然地理区位。自然区位优势度明显较弱的城市主要是内地的地级市,如柳州。呼和浩特、石家庄、长沙、昆明、太原虽然也是内地的省会城市,但由于这些城市不仅没有临近海洋的便利区位,而且在全国乃至区域中也并不处于中心的位置,因此,自然区位优势度很弱。 自然区位优势作为一种静止不变的固有优势,是区域与生俱来的,因此在区域的竞争力中具有绝对的优势。但随着城市开放度的提高,自然区位的绝对优势在城市的竞争力中并不具有主要的作用,例如大连、武汉、郑州等城市的自然区位优势很强,但是其综合区位竞争力却相对较为落后,因此,自然区位的优势与综合区位竞争力的关联性并不强。 (三)经济区位优势度:上海优势突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足鼎立 上海的经济区位优势度位居第一,香港和北京次之。上海和北京作为历史上开放较早的通商口岸,积淀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而且其临近东部太平洋的优势使其在与国外之间的贸易往来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并有富庶的经济腹地长江三角洲;香港邻近内地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可以为其发展提供各种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北京是全国铁路、航空、通讯中心和枢纽,交通区

世界经济论坛:2017-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

世界经济论坛:2017-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报告指出,全球金融危机十年后,生产率增长缓慢持续困扰全球经济,并未见到各国有力提高竞争力的改革措施,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 此份年度报告是衡量全球各经济体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今年的报告对全球137个经济体进行指数排名,结果显示:瑞士连续九年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美国、新加坡紧随其后。排在榜单第三至十位的分别为:荷兰、德国、中国香港、瑞典、英国、日本和芬兰。中国排位比去年上升一位,全球排名第27位。报告从基础条件、效能提升和创新成熟度三个层面的12项指标对各经济体竞争力进行衡量。中国表现最为突出的指标有:“市场规模”、“宏观经济环境”和“创新”,进步较大的指标包括:“技术就绪程度”、“商品市场效率”和“高等教育和培训”。 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国区首席代表艾德维(David Aikman)认为:“中国在技术开发运用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热情与行动力是有目共睹的。同时,商品市场效率方面的进步也反映出政府在推行职能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企业家精神方面取得了成效。根据目前的竞争力指数表现,若想提振劳动生产率,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更进一步,中国还需持续提高其技术就绪程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坚持推进创新发展。” 报告在10年的数据基础上提出了三点关注。 一是破坏金融系统的风险犹存。报告显示,全球金融机构“稳健程度”指标还未从07年的冲击中完全恢复,部分经济体的金融系统甚至进一步恶化。鉴于金融系统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发挥着重要的创投促进作用,这一状态需要得到各国领导者的高度重视。 二是人力资本对经济竞争力的增强作用。报告认为,在机器自动化逐渐取代人工的进程中,保持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和保护劳动者权益将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稳定性。 三是创新成果转化推动力欠缺。报告指出,创新投资虽然不少,但没能像人们期待那样带来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原因在于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两者间尚存在失衡现象。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表示:“创

2014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

2014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广州深圳8-2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14年城市竞争力报告》蓝皮书,以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中国294个城市,深圳排名第二,广州排名第五。在289个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宜居城市竞争力和商业环境竞争力这10个指标中,广州有8个指标落后于深圳。在文化竞争力和知识竞争力方面,广州超过了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朱明宏认为,几个指标的排名滞后,这是广州的“警钟”。“我们不能依靠“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排名,它只反映了第三大经济体。但是,就许多指标而言,我们落后于深圳和我们后面的其他城市。” 广州紧随深圳,紧随北京 蓝皮书中,2013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与2012年相似。只有佛山从第八位跃升至第七位。深圳排名第二,而广州继续排名第五,领先于北京,仅次于台北。 在兄弟城市深圳面前,广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对十项主要竞争力指数的综合比较显示,深圳有八项领先于广州。八个指标分别是综合经济竞争力,宜居城市竞争力,商业城市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生态竞争力,全球城市竞争力,和谐城市竞争力和信息城市竞争力。广州仅具有文化竞争力和知识竞争力,两项指标均超过深圳。 专家称深圳被迫创新 广州市社科院副院长朱明洪表示,其中一些指标滞后,这对广州来说是一个警钟。广州的科技竞争力比深圳差,这也是广州的劣势。自主创新投入少,科技成果转化率差。“大学的研究仅专注于研究,

而企业仅从事制造。两者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高校安排数十亿美元的资金,而成就却被保存在档案中。这不好。”他认为,应尽快建立成果转移的平台。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认为,广州在文化和知识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是历史和客观的优势。但是,从创新的角度来看,深圳远远领先于广州。丁力评估说,深圳的创新是强制性创新-土地空间越来越狭窄,只能通过创新来开发。当然,以华为和中兴为代表的企业已经聚集了许多高质量的资源。他们具有冒险精神,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并完成企业内部创新的转型。同时,在广州,“仍然有土地融资的空间,没有外力发掘和突破。” 声明 广州的竞争力在哪里? 广州的真正竞争力是什么?“作为副省级城市,在一线城市中,广州的电力分配资源空间最小,因此其市场空间很大。”他说,政府很有可能会启动市场,并依靠市场来促进城市的发展。“许多人低估了市场的力量。他们总是认为政府可以将精力集中在快速而重大的事情上。但是经济发展的奇迹取决于市场,这意味着有些人必须放弃既得利益。”。 评论 广州与深圳的竞争 1990年初,深圳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家证券交易所。随后,广州也积极争取建立证券交易所,但最终未能成功。当时,广州有人建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