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员工管理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一汽领头雁

员工管理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一汽领头雁

员工管理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一汽领头雁
员工管理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一汽领头雁

(员工管理)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一汽领头雁

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打造壹汽“领头雁”

到2010年,中国第壹汽车集团公司(下称“壹汽集团”)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已达七年。该计划是壹汽集团“三高”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壹汽提出且实施的“三高”人才战略,是指通过对整体性人才的开发,培养出2000名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高技能的操作人才,再通过2000名“三高”人才发挥出积极的辐射作用,进而建设壹支拥有20000名核心人才的中坚队伍。由于该计划所涉学员均分布于各个重点专业领域,他们就像壹汽集团的“领头雁”壹样,引领整个核心人才群体为打造“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运营国际化”的“新壹汽”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骨干到拔尖

壹汽集团之所以提出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源于管理层的系统思考。

壹汽集团曾先后被国家选为首批企业集团和国有资产授权运营等多

项改革试点单位。从1991年壹汽-大众公司成立,到2003年壹汽解放汽车公司成立,壹汽集团用十多年时间完成了由工厂体制向公司体制的根本性转变。而伴随着公司化体制改革的,是探索新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按照“管干分开、管理放大、决策集中”的管理思路,壹汽上下开始重建管理基础,再造管理流程。

“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所涉及的8个重点领域均属于管理类岗位,这些岗位上的拔尖人才承担着很重要的管理工作,但因为他们大多是理工科出身,没有管理背景,因此从事管理工作时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

和管理工具的指导。以项目管理为例,于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启动之前,集团内部只有个别人对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技能有系统性的了解。

基于这壹现状,壹汽集团提出了“壹个骨干员工成长为所于专业领域的拔尖人才应具备什么条件”这壹问题,且以此为出发点,设计了总体培训思路,且分别制定出各个专业领域的培训子方案(见图表1)。检验性培训:重视培训效果转化

壹汽集团组织人事部培训室主任田洁说:“该计划通过对骨干和专家成长历程的研究,确立了从知识体系、专业技能和标志性成果这三方面入手的培训思路。”其中,知识体系是指“结合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通过培训需求调研且参照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而确定的各类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以项目经理为例,这个岗位的管理者,除了需要掌握管理学的背景知识外,对于项目管理的核心专业知识也要熟悉(见图表2)。

而专业技能的培训内容则是“各类拔尖人才于本专业领域成为技术或管理权威应具备的专业能力”,项目经理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如下:

获得及分配资源的能力能根据项目需求,确定项目所需资源,制定项目预算,及时获得所需资源,且根据需要合理进行资源分配。

组织及组建团队的能力根据项目目标,确定项目所需人才,建立有效团队,定义项目组织内部的方案关系、各个成员所需要承担的责任、权力关系以及信息需求及信息流动关系,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激励项目组成员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权衡项目目标的能力于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的多重目标进行权衡或选择。

应付危机及解决冲突的能力具有对项目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评价的能力,且及时预防、应付项目中出现的危机,果断解决各种冲突。谈判及广泛沟通的能力运用谈判技巧解决各种冲突,运用沟通技巧协调和项目有关的各方关系,促进项目顺利完成。

领导才能及管理技能具有全局观念,对项目和企业环境有充分的理解,能够于动态的环境中收集且处理关联信息,及时发现对项目结果产生影响的问题,且快速决策加以解决。

技术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背景,对有关技术比较精通,能有效地寻找项目的技术解决方案且进行技术创新。

值得壹提的是,为检验培训的应用效果,壹汽集团特别提出了检验性培训——以标志性成果为检验的培训思路。这壹思路的内涵是,学员取得代表拔尖人才技术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技术成果或工作成果后,才被视为通过该项培训。

田洁以战略规划领域为例介绍说,他们首先会找出战略规划中目前有待解决的若干课题,这些课题能够来自集团层面,也能够来自学员所于单位。然后培训部门把课题分配给战略规划方面的相应拔尖人才,让他们以项目组的形式去加以解决。项目组壹般由集团规划部的拔尖人才担任牵头人,各子公司规划部的人为项目组成员。于这些项目的解决过程中肯定会涉及很多管理方法和工具,项目组的培训所学内容刚好得以应用。于具体环节上,如果遇到不清楚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培训部门会及时给相应的培训师打电话及时咨询,如果是因为课堂上所讲知识不全的话,就会把老师请回来做补充性培训。最终,以有关领导认定的各项目成员于项目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和工作质量作为他们的标志性成果。

最优价格获取最优培训师资

由于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主要针对公司的骨干人才展开,因此该计划对学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具有5年之上工作经验、至少参加过壹个项目的经历,以及专业技术背景等硬性条件外,集团仍要求培训对象具备正直诚实、言而有信、勇于负责的良好职业道德,了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且具有战略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等管理领域所必备的能力素质。

集团仍对学员的外语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壹汽的主要合资方来自日本和德国(分别是日本的丰田和德国的大众),所以学员英语要达到四级之上水平、日语和德语要达中级之上水平,且且能够阅读外文技术资料和有关文献。

于培训师资的选择上,壹汽集团本着“最优价格获取最优培训师资”的理念,进行知识采购的谈判。针对壹汽集团的优势和特点,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师资构成以国内高校关联领域的专家为主。

壹汽集团壹直跟国内高校联系紧密,全国有俩个大的高校实习基地,其中之壹就于壹汽。因此,拔尖人才的培训壹般均会直接到高校找从事相应领域研究的专家来做,而国内的培训机构和培训师则很少会考虑。“和国内很多机构的培训师价格水涨船高,但实际效果却有待检

验相比,高校里很多真正的学者是想把知识传播出去,对钱不是特别于意,这跟我们的需求更为吻合。”田洁说。

仍以项目管理为例,其核心专业知识体系的讲授,集团邀请了清华大学的强茂山教授。公开资料显示,强茂山是中国项目管理培训创始人之壹,拥有清华大学国际项目研究院专家、国际项目管理者联盟高级顾问等多项头衔。而于战略规划领域,壹汽集团邀请的则是同样来自清华大学的另壹位教授——著名战略管理专家刘红松。

除了高校师资力量之外,同行业跨国公司的高管也于壹汽集团的师资选择范围之列。项目管理的实务培训就是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项目经理进行的。他以美国汽车行业壹个成功和壹个失败的项目管理案例为例,从项目的启动到项目的收尾,将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体系融入其中加以讲解,取得了不错的授课效果。而于采购管理领域,壹汽集团邀请的讲师来自德尔福,于培训效果总结时,壹汽集团的培训部门使用了这样的字样:“德尔福标准的采购管理体系,为集团建立标准的采购管理模式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方法和工具”。

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效果首先体当下数字方面。就项目管理而言,壹汽集团共有169人参加培训,从中遴选出80人参加了国际项目管理PMP资质认证考前培训,最终80%通过认证,通过率于参加认证的企业中名列榜首。

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田洁仍然认为培训效果很难量化评估,而用“潜移默化”四个字来形容该计划的现实影响则更为恰当。

这种“潜移默化”首先就体当下理念的转变上。集团规划部的董志华就表示,于培训之前,大家均对如何管理项目各抒己见,甚至有人怀疑项目是否需要专人去管理;而于学完项目管理之后,大家统壹了认识,意识到项目不仅需要管理,而且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管理。工厂设计院的田文彪之前虽然也参加过壹些零散的项目管理培训,但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项目管理培训才真正使他系统地掌握了整个项目管理的知识。

现代管理理念的深入人心通过技术中心金叙龙的话可见壹斑:“项目管理体系的推进仍受到目前管理体制的制约,但随着集团公司的发展、项目管理应用的不断深入,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已是大势所趋。”由于拔尖人才中大多数人是高级经理的后备人才,因此这些管理理念正于通过他们的影响散播到壹汽集团的2000名龙头人才中,进而改变20000名核心人才群体的理念。

以项目管理中的WBS(工作分解结构)为例,培训部门原先只是把它作为项目经理的培训内容,后来发现WBS对各个领域的员工均非常有帮助,因此于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之后,培训部门又单独把WBS 拎出来,给所有二级经理做培训,帮助他们有效地进行工作计划管理。“于国企,不缺思想,也不缺理念,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于现有基础上踏踏实实地去做工作。”田洁这样总结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现实意义。

2019年度拔尖人才工作计划

2019年度拔尖人才工作计划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王沛 作为一名县级拔尖人才,本人深感身上肩负的责任重大。为了不辜负上级领导和组织部门的重托,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实验、示范、辐射、带头作用,特制订本计划。 一、教学工作。 、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策略,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都有提升。 2、不断深化有效课堂的实验与研究,注重信息技术教研工作研究、打造高二信息技术复习微型课堂,将合作、探究、互动、讨论等新的教学方法有机地运用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着手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建设,在2019年信息

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中力求取得好成绩。 3、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铸炼自身的教学内功,打磨自身的教学风格,坚持“走出去”,多到兄弟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多方位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教研工作。 、不断深化对新课程的研究,尤其针对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和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在教学中深化研究,在研究中促进教学,并不断将研究成果向县、市、省乃至全国辐射,真正实现“以研兴教”“以研兴校”的科研战略。 2、积极投身课题研究工作,以课题研究带动信息技术教研质量,推动校园数字化建设工作。 3、作为盐城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能手,本人计划达成下列4项教研目标:(1)在省级以上杂志至少发表1篇,力争有2篇以上论文在县级评比中获奖; (2)在学生信息学奥赛辅导中心,至少有2人次获市级竞赛评比中获奖; (3)积极参与全省“十二五”课题的

研究,力争立项一个省级课题,并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的研究,形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研究成果,从而最终顺利结题。 (4)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带动和组织一批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研究,让他们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教管工作。 作为学校电教处副主任、信息技术教研组长,本人结合岗位的特点,深入开展科学化、精细化、系统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并着力在以下4个方面形成自身的管理特色: (1)以学科教研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主抓手,注重学科指导、学科建设、学科把关、学科督查、学科验收的教学质量全程监控体系,使同备课组的教学质量始终控制在高位同步发展的良好水平。 (2)电教管理工作向精细化要质量。加强电教人员的管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服务意识。 (3)强化班级电教设备管理,提升

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篇一:拔尖人才培养打算 学校自一九九二年一月四日实施拔尖人才重点培养打算以来,我校青年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阻碍的青年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为进一步加大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力度,依照《东北林业大学名师英才工程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校十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进展规划,学校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十五期间实施拔尖人才重点培养打算。现就选拔培养拔尖人才工作重新规定如下: 一、培养目标 学校通过拔尖人才重点培养打算的实施,力争用5年的时刻选拔出80名左右年轻的优秀人才作为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和扶持,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学校重点建设的各学科领域都有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同时使他们都成为本学科领域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从而保证我校重点建设的各个学科能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二、选拔条件 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求实、科学民主的治学作风。 2.团结容人,有与同代人及隔代人合作共事的品行和献身教育、献身科学的无私奉献精神。 3.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学术思想活跃,勇于开拓创新,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有非常大的进展潜力和培养前途。 4.掌握两门外语,其中一门能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 5.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从事教学活动。 6.具有博士学位,职称为副高职以上。 7.躯体健康,精力充沛,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8.在具备上述各项条件的同时,还须具备以下任意两条: ⑴ 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自然科学、发明制造、教学成果)三等奖以上1项或省部级二等奖以上1项或省部级三等奖2项。以上各奖均应是获得证书并在课题中承担要紧任务者。 ⑵近5年独立撰写并正式出版有学术价值的专著或主编过由专业指导委员会批准出版的本学科全国统编教材1部。 ⑶近5年在国际闻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或在国内本学科领域最具权威的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或所发表的论文有一篇被sci收录,有3篇被ei收录的。以上所发表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实施方案》(中组发〔〕号)和《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京发〔〕号),加强首都人才的战略性开发和储备,推进人才工作科学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旨在通过项目资助的形式,支持一批具有较好专业基础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成长,支持各区县、各部门和各类用人单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工作体系,促进首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第三条本办法资助项目分为青年骨干个人项目、青年拔尖个人项目、青年拔尖团队项目和人才工作集体项目等四类。资助工作每年开展一次,每次资助青年骨干个人名左右,青年拔尖个人名左右,青年拔尖团队个左右,人才工作集体项目个左右。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四条青年骨干和青年拔尖个人项目申报人须具有中国国籍,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且全职在京工作,申报当年月日前不超过周岁。其中: 青年骨干个人项目申报条件:

(一)申报人须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一定工作经历。技能人才不受学历限制,但须具有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 (二)申报人须具有较好专业基础和较大发展潜力。 (三)申报人未获得过省部级及以上各类项目资助,且未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 (四)对基层一线企事业单位、远郊区县的申报人员给予适当倾斜;对申报内容涉及城乡合作、央地合作和京津冀合作的项目给予适当倾斜。 青年拔尖个人项目申报条件: (一)申报人须取得博士学位,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突出的专业基础和发展潜力。艺术创作和创业实践人才可适当放宽学位限制。 (二)中央在京单位申报人员所申报项目应与北京市重点发展行业或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密切相关,或其专业成果可在京津冀地区转化应用。 第五条青年拔尖团队项目申报条件: (一)团队研究选题着眼于解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团队具有较好的基础,成员稳定、结构合理,团队成员不少于人,平均年龄不超过周岁。 (三)团队带头人年龄在申报当年月日前不超过周岁,至少名核心成员应符合青年拔尖个人项目条件。带头人需具

公司战略人才培养方案

XX公司战略人才培养方案 §1、总则 第一条目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我们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和各项目组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本管理办法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战略人才的甄选、战略人才培养模式、战略人才的培养方法、战略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2、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公司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由“雏鹰计划”、“飞鹰计划”和“精鹰计划”和“雄鹰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第六条“雏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为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第七条“飞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普通员工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第八条“精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中层管理干部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副总、总监一级的岗位储备人才。 第九条“雄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对通过对现有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领军人物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通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公司后备人才。关键岗位主要指公司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为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公司某些中、高级岗位的具有培养潜质的人才。 §3、战略人才的甄选

经济学专业拔尖人才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拔尖人才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类)名称、代码、包括专业 专业名称:经济学(实验班) 专业代码:020101 二、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数理基础好、外语水平高的掌握现代经济学理论与实证方法,专业基础和科研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强、富有进取心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的经济学基础人才和各经济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 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经济学专业始终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放在首位,经过数代人的辛勤耕耘,形成三大专业特色:一是基础理论研究优势明显、特色鲜明;二是发展交叉学科、服务社会;三是注重人才培养、形成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此,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基本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系统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新的知识结构,较强的业务操作技能和写作能力,具有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备扎实的数理分析基础,熟练掌握社会科学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熟悉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了解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知晓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经济惯例; 5.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备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6.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的要求,且拥有一门体育特长或爱好; 7.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以及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

员工管理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一汽领头雁

(员工管理)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一汽领头雁

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打造壹汽“领头雁” 到2010年,中国第壹汽车集团公司(下称“壹汽集团”)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已达七年。该计划是壹汽集团“三高”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壹汽提出且实施的“三高”人才战略,是指通过对整体性人才的开发,培养出2000名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高技能的操作人才,再通过2000名“三高”人才发挥出积极的辐射作用,进而建设壹支拥有20000名核心人才的中坚队伍。由于该计划所涉学员均分布于各个重点专业领域,他们就像壹汽集团的“领头雁”壹样,引领整个核心人才群体为打造“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运营国际化”的“新壹汽”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骨干到拔尖 壹汽集团之所以提出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源于管理层的系统思考。 壹汽集团曾先后被国家选为首批企业集团和国有资产授权运营等多 项改革试点单位。从1991年壹汽-大众公司成立,到2003年壹汽解放汽车公司成立,壹汽集团用十多年时间完成了由工厂体制向公司体制的根本性转变。而伴随着公司化体制改革的,是探索新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按照“管干分开、管理放大、决策集中”的管理思路,壹汽上下开始重建管理基础,再造管理流程。 “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所涉及的8个重点领域均属于管理类岗位,这些岗位上的拔尖人才承担着很重要的管理工作,但因为他们大多是理工科出身,没有管理背景,因此从事管理工作时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

和管理工具的指导。以项目管理为例,于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启动之前,集团内部只有个别人对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技能有系统性的了解。 基于这壹现状,壹汽集团提出了“壹个骨干员工成长为所于专业领域的拔尖人才应具备什么条件”这壹问题,且以此为出发点,设计了总体培训思路,且分别制定出各个专业领域的培训子方案(见图表1)。检验性培训:重视培训效果转化 壹汽集团组织人事部培训室主任田洁说:“该计划通过对骨干和专家成长历程的研究,确立了从知识体系、专业技能和标志性成果这三方面入手的培训思路。”其中,知识体系是指“结合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通过培训需求调研且参照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而确定的各类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以项目经理为例,这个岗位的管理者,除了需要掌握管理学的背景知识外,对于项目管理的核心专业知识也要熟悉(见图表2)。 而专业技能的培训内容则是“各类拔尖人才于本专业领域成为技术或管理权威应具备的专业能力”,项目经理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如下: 获得及分配资源的能力能根据项目需求,确定项目所需资源,制定项目预算,及时获得所需资源,且根据需要合理进行资源分配。 组织及组建团队的能力根据项目目标,确定项目所需人才,建立有效团队,定义项目组织内部的方案关系、各个成员所需要承担的责任、权力关系以及信息需求及信息流动关系,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激励项目组成员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现状与建议)

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现状与建议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大放异彩的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一方面造成传统产业的劳动力过剩,另一方面又使创新型人才严重短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创新型人才短缺都已成为制约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围绕创新型人才的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而且愈演愈烈。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拔尖人才的竞争。 据统计,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为3200万人,研发人员的总数已达105万人,分别居世界第1位和第2位,研究和发展总经费也居世界第6位,可是创新综合指数在世界上排名第28位,属中等偏下的水平,这说明我们的人才创新能力不够强。2005年,钱学森在病榻上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当然,就国家而言,在科技政策法规、科技投资体制、科技管理制度、科技人才政策等宏观管理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大学的人才培养值得反思?中小学基础教育难道就不值得反思吗? 在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方面,国外基础教育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相当热度。因材施教突出因材,是美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美国在普及大众教育的同时,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始终相当重视,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教育法案,要求联邦政府提供奖学金培养数学、外语等学生。后来成立了天才教育处,联邦办公室和全国研究中心,国家因材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先后颁布了天才儿童教育法,优异学生支付法案等保障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俄罗斯也富有经验,1996年起俄罗斯拨出专款进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韩国2006年发布了总统令,因才教育振兴法实施令,2007年建立了18所科技高中。可见世界各国对科技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愈来愈重视,把对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视为应对新技术革命及激烈国际竞争的重要举措。在教育理论界,让有天赋、能力突出的孩子得到适合于他们自己发展潜力的教育机会,从而实现高端教育公平,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国际天才教育的关注视野和重点正在实现三种转变:从“谁是天才”转向“天才是怎样思维的”;从“单向认知的提高”转向“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从“散乱单一的课程结构”转向“综合性课程的统一规划”。 而在国内随着知识经济的初显端倪,国家对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渴求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领导人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这种需求,国内教育界也做出了一定的探索,如中科大少年班、北京八中的超常教育、人大附中的少年科学院、新乡一中少年班等,但总体来讲,属于零散的、自发的研究和探索,始终游离于正规教育体系之外,很多时候常常沦为教育中的弱势群体。我校(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是河南省唯一一家经省教育厅批准创办二十多年超常教育实验班,在二十多年超常教育实验中始终坚持“打牢基础,开发潜能,张扬个性,全面发展”办学理念。在创新拔尖人才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结合我校经历谈一下我们对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看法。 一》要重视学生个性教育,促使创新拔尖人才的成长 有人认为我国的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中学教育是“应试教育”,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而唯独没有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更谈不上发展个性的教育。这种教育模式的结果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很强,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我国选手屡创佳绩。然而也不可否认,正是这种教育培养出的一代又一代学生在国际高科技竞争面前,没有多少立足之地。近些年来,重大科技创新很少,国家级科技成果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在我国自己培养出的学生中,很少有世界级大师出现,也从未培养出诸如诺贝尔奖之类的获得者,这不能不在很大

拔尖人才培养需制度支持

拔尖人才培养需制度支持 全国两会再次拉开帷幕,人才培养一如既往将成为会场上的热门话题,这让我想起今年2月25日《光明日报》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初见成效的报道。这篇报道令我十分振奋。 “拔尖计划”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一项教改计划,2009年开始实施,它聚焦于大学本科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以着力培养卓越理科人才为目标。4年多时间过去了,19所参与高校首批毕业生的表现令人兴奋与欣喜。作为一名长期在高等教育战线工作的同志,在欣喜浏览相关报道的同时,我对这一计划的未来充满憧憬与期许。 长期以来,我们的高校缺乏发现选拔和培养拔尖人才机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环境氛围不利于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拔尖计划”抓住“学生遴选、教师配备、培养模式、氛围营造、制度创新、条件支持、国际合作”等7个本科教育的关键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特别是杨振宁、丘成桐、姚期智等世界级科学家亲自为学生授课,担任导师,组织学生研讨交流,使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就接触国际学术前沿,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学术追求和对成才的渴望,同时也激发了高校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热情,在全国高校中产生了广泛影响。这种“小范围、精品式”的改革被媒体称为“培养拔尖人才的试验田”。在欣喜、自豪、兴奋的同时,我们更期待,试验田里的探索、收获,提高我们对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水平,应用于革除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机制中弊端的实践,示范辐射于更大范围的本科教育改革,从“一枝独秀”走向“满园春色”,从国内一流走向世界一流。 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既包括本科生培养,还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更好地与本科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培养相衔接,使拔尖创新人才真正成长起来,还需要加倍努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上的最大差距主要在研究生教育上。研

优秀专家拔尖人才考核办法

有突出贡献专家、拔尖人才、人才绩效考核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反映有突出贡献专家、拔尖人才、人才的工作状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知识、钻业务,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体被聘为有突出贡献专家、拔尖人才、人才(以下简称专家、拔尖人才、人才)的绩效考核管理。 第三条绩效考核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 (二)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第四条绩效考核以岗位职责为依据,目标管理与关键行为表现为手段,采取自我鉴定、组织考核和民主评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第五条绩效考核采用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期考核于每年年底进行,不定期考核是在特殊情况进行的专项考核。 第二章专家、拔尖人才、人才工作职责与目标 第六条根据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专家、拔尖人才、人才分为技术创新型、经营管理型和技能操作型三类,分别设立其主要工作职责及对应的工作目标。 第七条技术创新型专家、拔尖人才、人才应履行以下主要工作职责: (一)完成部门岗位工作任务; (二)了解行业技术动态,关注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参加专业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并应用于工作实践;

(三)主持或参加重大项目(含跨学科、跨专业项目)研究; (四)解决本专业关键、重大、疑难技术问题; (五)参与拟定本专业的发展规划或提出建议; (六)参与拟定本专业人才培训计划,参加人才培养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七)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外语水平。 第八条技术创新型专家、拔尖人才、人才的工作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本部门岗位工作完成率100 %; (二)撰写至少一篇学术论文或专题调研报告; (三)主持或参加至少一个重大科研项目; (四)培养或指导至少一名年轻专业技术人员; (五)专业水平和外语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六)有团队合作精神,民主评议在80 分以上。 第九条经营管理型专家、拔尖人才、人才应履行以下主要工作职责:(一)完成部门岗位业务工作; (二)了解行业经营管理动态,了解国内、外经营管理理念,参加经营管理方法研究或交流活动,并应用于工作实践; (三)参加重大经营管理活动及跨学科、跨专业的经营管理项目研究; (四)提出解决本专业重大经营管理问题的方案和措施; (五)参与拟定本领域的发展规划或提出建议; (六)参与拟定本专业人才培训计划,参加人才培养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七)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外语水平。 第十条经营管理型专家、拔尖人才、人才的工作目标应包括以下

复旦大学化学拔尖人才培养方案_5

临沂大学信息学院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为实施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学院经过讨论,拟从20120年起开始实施“临沂大学信息学院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期望在10到20年内为计算机专业类和电子信息类培养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结合以往工作经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1.组织管理 成立临沂大学信息学院拔尖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1.临沂大学信息学院拔尖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讨论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 组长:张问银李洪杰 成员:颜骁辛沂彭洪君李英奎韩维同 2.临沂大学信息学院拔尖人才培养工作小组 组长:张问银 副组长:颜骁李英奎辛沂 成员:王守志王九如杨中华刘印峰王瑾王海峰何淑庆刘夫江柏圣华 工作组负责本项目的实施,包括起草拔尖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及相关政策,负责学生选拔和考核,以及聘任学生导师及任课教师等。政策和方案等重大问题报学院党政联席会讨论批准。2.学生选拔 计划今后每学年第二学期在信息学院各专业大二学生中公开选拔热爱学习、成绩优异、有志于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学生进入“信息学院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宁缺勿滥。入选学生要求必须参加未来的研究生考试,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参加拔尖人才班的同学未来在考研时由学院出具相应的证明予以推荐。 入选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指导教师将每年或每半年(具体根据实践情况加以调整),在对入选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估的基础上,对计划内学生进行相应调整,同时吸收计划外优秀学生(包括从其他专业转入的学生)加入其中。最终确定合适的学生作为“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人选。 信息学院拔尖人才培养班(共20人) 拔尖人才计划

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兰州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化学学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定位与目标 为了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基础学科领域拔尖人才,经教育部批准,兰州大学从2011年开始实施“化学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为保证该计划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二、基本要求 入选本培养计划的学生,应对科学研究和化学学科具有浓厚的兴趣、基础知识扎实、创新愿望强烈、心理素质良好、培养潜能突出,有望成长为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行列。 三、培养方式 新生进校后,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笔试和面试进行选拔。聘请学术造诣深厚、具有国际视野的相关学科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选拔小组成员。 由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牵头,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博士生导师等组成专业指导小组、课程教学小组,负责学生的培养工作。

“化学学科拔尖学生”的学制、学分、学时和培养措施如下: 1.学制一般为四年,学生完成培养计划后可申请提前毕业,最短不少于三年。 2.总学分不少于140学分,总学时不少于2911学时。 3.培养措施 (1)配备导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培养从入学开始确定导师小组,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及人格培养等进行指导;从第二学年开始,根据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结果,为学生确定专业导师。专业导师需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优先配备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导师,每位专业导师指导同一届学生1-2名。专业导师每周至少应就学业及科学研究与学生讨论交流一次。如有必要,学校将为入选培养计划的本科生制定、实施个性化的课程培养体系并提供条件支持。 (2)开设专业研讨班由专业导师对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训练。通过研讨班开展学科专题研讨,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参加。专业导师每个月至少安排两次研讨活动。专题研讨内容应为化学学科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国际化教育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每位学生至少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到国际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进行学习和科研训练;聘请国际著名学者举办“百年兰大〃名家讲坛”讲座;每学期至少邀请6-10名院

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打造一汽“领头雁”.doc

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一汽“领头雁” 到2010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下称“一汽集团”)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已达七年。该计划是一汽集团“三高”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汽提出并实施的“三高”人才战略,是指通过对整体性人才的开发,培养出2000名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高技能的操作人才,再通过2000名“三高”人才发挥出积极的辐射作用,进而建设一支拥有20000名核心人才的中坚队伍。由于该计划所涉学员均分布在各个重点专业领域,他们就像一汽集团的“领头雁”一样,引领整个核心人才群体为打造“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的“新一汽”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骨干到拔尖 一汽集团之所以提出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源于管理层的系统思考。 一汽集团曾先后被国家选为首批企业集团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等多项改革试点单位。从1991年一汽-大众公司成立,到2003年一汽解放汽车公司成立,一汽集团用十多年时间完成了由工厂体制向公司体制的根本性转变。而伴随着公司化体制改革的,是探索新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按照“管干分开、管理放大、决策集中”的管理思路,一汽上下开始重建管理基础,再造管理流程。 “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所涉及的8个重点领域都属于管理类岗位,这些岗位上的拔尖人才承担着很重要的管理工作,但因为他们大多是理工科出身,没有管理背景,因此从事管理工作时缺乏有效的管理方

法和管理工具的指导。以项目管理为例,在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启动之前,集团内部只有个别人对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技能有系统性的了解。 基于这一现状,一汽集团提出了“一个骨干员工成长为所在专业领域的拔尖人才应具备什么条件”这一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设计了总体培训思路,并分别制定出各个专业领域的培训子方案(见图表1)。 检验性培训:重视培训效果转化 一汽集团组织人事部培训室主任田洁说:“该计划通过对骨干和专家成长历程的研究,确立了从知识体系、专业技能和标志性成果这三方面入手的培训思路。”其中,知识体系是指“结合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通过培训需求调研并参照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而确定的各类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以项目经理为例,这个岗位的管理者,除了需要掌握管理学的背景知识外,对于项目管理的核心专业知识也要熟悉(见图表2)。

拔尖培养方案

“文学”拔尖创新人才试点班培养方案 文化创新与创业高端人才培养试点班培养方案 一、专业介绍 文化创新与创业高端人才培养试点班依托文学院高端学术平台,发挥校院两级优质资源,探索文化“双创”人才的培养模式。文学院现高端学术平台有:教育部语言文学人才创新高地(?)、河北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河北省国学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核心一级项目“汉字、文学与传统文化”、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和三个省级重点学科、河北省首个经费超千万的文科项目“中华字库”工程分包项目、两个河北省重点研究基地(河北传世字书与出土文字研究基地和曲学研究基地)。上述平台使“试点班”从设立之初就站在了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的制高点上。试点班以现有中国语言文学类一级学科本科专业为基础,强调特色创新的专业实践,突出多样性、跨学科和灵活性的特点。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设置注意全面化、模块化、文理渗透。以培养精英研究型和高级应用型双轨人才为目标,在坚持中文专业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小班授课,实行导师制,科研结合、产学研结合、开放办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突出学生自律,加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生毕业时普遍达到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水平。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政府管理、企事业单位高端管理岗位,以汉语言文学为主要方向,培养兼有历史、哲学、经济、管理等综合素养和较强分析、策划、写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国际化,受到文学理论、文学史、语言学、及中外文化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方面的高强度训练,掌握语言文字表达的较强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⒉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⒊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的基本能力; ⒋兼有历史、哲学、经济、管理、艺术等综合素养和较强分析、策划、写作能力; ⒌具有深厚的国学基础,国际视野,文化产业创意,运营开发管理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四、核心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当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古代文学史、文学概论等。(班子定夺) 五、标准学制: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缩短或延长修业年限,修业年限为三至六年。

公司、企业人才培养计划

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人才教育培训计划为了提高公司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证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特制定如下《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人才教育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以弘扬五种作风、提升五种能力为核心、按照不间断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训新格局,培训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对复杂局面的复合型人才队伍。2016年底,通过培训争取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达到20%及以上、企业经营者比例达到70%及以上、管理人员比例达到40%及以上、技术人员比例达到20%及以上,全员培训率达到95%及以上。 二、培训对象 公司现有在册在岗职工、新招聘工作人员。 三、培训内容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战略目标、公司文化、工艺艺流程、目标考核实施细则和安全操作规程。 四、培训形式 (1)实行“4个1”优秀人才培训。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公司培养选拔1名优秀经营人才、1名优秀管理人才、1名优秀技术人才和1名优秀技能人才。

(2)实行创新型人才培训。在化验、检验、经营、知识产权、机电设备运行控制等重要领域,重点培养1-2名后备人才,培养3-5名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建设创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 (3)实行紧缺性人才培训。每年积极引进和培养造型、化验、熔炼、热处理和财务审计等高级专业人才各1名,以满足公司业务拓展需求。 (4)实行人才拓展培训。根据昱工耐磨建设的要求,全面加强人才拓展培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年内滚动开展10人次的经营管理、化验、检验、安全生产、维护、行车等专业人才培养。 (5)实行学习型班组建设培训。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昱工”为载体,积极培育昱工文化,建设学习型班组;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大力促进在岗学习和现场培训,开展公司系统所有班组长的轮训工作。 五、培训时间 (1)现有在册在岗职工每季度培训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2)新招聘工作人员初训不少三天。 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1月12日

2019年度拔尖人才工作计划

2019年度拔尖人才工作计划 王沛 作为一名县级拔尖人才,本人深感身上肩负的责任重大。为了不辜负上级领导和组织部门的重托,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实验、示范、辐射、带头作用,特制订本。 一、工作。 1、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策略,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都有提升。 2、不断深化有效课堂的实验与研究,注重信息技术教研工作研究、打造高二信息技术复习微型课堂,将、探究、互动、讨论等新的教学方法有机地运用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着手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建设,在2019年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中力求取得好成绩。 3、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铸炼自身的教学内功,打磨自身的教格,坚持“走出去”,多到兄弟进行交流,多方位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教研工作。 1、不断深化对新课程的研究,尤其针对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和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在教学中深化研究,在研究中促进教学,并不断将研究成果向县、市、省乃

至全国辐射,真正实现“以研兴教”“以研兴校”的科研战略。 2、积极投身课题研究工作,以课题研究带动信息技术教研质量,推动校园数字化建设工作。 3、作为盐城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能手,本人计划达成下列4项教研目标: (1)在省级以上杂志至少发表文章1篇,力争有2篇以上论文在县级评比中; (2)在学生信息学奥赛辅导中心,至少有2人次获市级评比中获奖; (3)积极参与全省“十二五”课题的研究,力争立项一个省级课题,并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的研究,形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研究成果,从而最终顺利结题。 (4)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带动和组织一批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研究,让他们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教管工作。 作为学校电教处副主任、信息技术长,本人结合岗位的特点,深入开展科学化、精细化、系统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并着力在以下4个方面形成自身的管理特色: (1)以学科教研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主抓手,注重学科指导、学科建设、学科把关、学科督查、学科验收的教学质量全程监控体系,使同备课组的教学质量始终控制在高位同步发展的良好水平。 (2)电教管理工作向精细化要质量。加强电教人员的

复旦大学化学拔尖人才培养方案

复旦大学数学学科“数学科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草案) 为实施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学院经过讨论,拟从2010年起开始实施“数学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期望在10到20年内为数学学科培养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未来领军人物和拔尖创新人才。初步确定具体方案如下: 1.组织管理 成立数学学科拔尖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由学院院长负责。成员为分党委书记、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副主任、分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分党委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及各系系主任组成。讨论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 工作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主任或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任组长、成员包括多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秘书为本科教务员。 工作组负责本项目的实施,包括起草数学科学拔尖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及相关政策,负责学生选拔和考核,以及聘任学生导师及任课教师等。政策和方案等重大问题报教学指导委员会及领导小组讨论批准,必要时提交教代会或学院本科教学工作会议讨论。 必要时设立院长助理,负责入选同学的日常管理工作。 2.学生选拔 计划今后每学年第二学期在全校数学类专业大一学生中公开选拔热爱数学、成绩优异、有志于从事数学研究或数学应用的学生进入“数学科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苏步青数学精英班”(名字暂定),人数为30人到40人,宁缺勿滥。入选学生享受高于普通学生的奖学金,奖学金分为两类。第一类作为作为拔尖人才计划人员,人数与国家计划的指标相符,其余同学编入第二类,其奖学金档次适当降低(但仍然高于普通班级的奖学金),作为入选拔尖人才的候补人员。 入选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专家组将每年或每半年(具体根据实践情况加以调整),在对入选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估的基础上,对

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实施办法(试行)

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实施办法(试行) 华师教【2011】57号 一、目的 为使优秀本科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加强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本科生的重点培养,学校决定在保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营造多元化、多层次培养优秀人才的氛围,培养具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志向远大、德才兼备、心态平和的优秀人才,特在部分院系非师范本科生中实施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计划。 二、选拔标准、比例与流程 (一)思想上和政治上表现良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有社会责任感,谦虚谨慎,作风正派,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学业上有强烈的进取心,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专业学习成绩优良,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 (三)专业学习成绩优异者或在所学专业领域具有独到见解并得到有关专家的肯定,或业余科研和创作成果较显著,或在某一学科表现出特殊才能并得到认同。 (四)体现少而精的选拔原则,选拔比例一般不超过本专业年级学生总数的3%。 (五)选拔工作按照学年度实施。选拔对象为即将进入大学二年级的本科生;同时对在册学生进行年度考核,实行淘汰机制。 (六)各院系教学委员会根据学科特点制定拔尖创新人才选拔遴选机制,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兴趣和发展潜质,尤其要注重挖掘有特殊学术专长和有突出培养潜质的学生,使最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七)院系推荐名单确定后,上报学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工作小组进行考核面试,最终确定入选“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计划”名单并公示。 三、培养措施 (一)入选名单经学校考核确认后,将采取学校、院系联合管理的 培养方式。 (二)各院系在学生培养中应体现高层次原则,为入选学生配备一名学术造诣深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授担任指导教师,鼓励院系成立优秀学生团队和指导教师小组,特别提倡跨学科的多元导师小组。努力使进入该计划的学生将来成长为相关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跻身国际一流的学术队伍。学校对优秀指导教师实施奖励。 (三)有条件的学生,经过导师认可,可由院系及导师根据其兴趣和特长为其制定一套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四)根据学习的需要,经导师提议、教学主管院长(系主任)同意,可允许学生免听本专业部分课程;给予学生一年的优先选课权,满足学生修读跨年级、跨专业课程的修读需求。 (五)提供一次选修外籍教授讲授课程的机会,同时学校聘请知名教授作为专职学业导师或开设讲座和专题研讨课程班等。 (六)在按学分收费的情况下,学生本科在读期间,所修学分超过其培养方案规定的毕业应修学分10个以内者,超出学分免费。 (七)参加一轮导师课题组研讨的机会。 (八)为其提供一次完整的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机会;实施高年级入选学生暑期科研计划,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训练。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高水平大学间学生研讨交流活动。

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意见(最新)

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意见(最新) 基础学科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源泉、先导和后盾。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现就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强化使命驱动、注重大师引领、创新学习方式、促进科教融合、深化国际合作,选拔培养一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为新时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播种火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思想高地奠定人才基础。 二、目标要求 经过5年的努力,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拔尖人才选拔、培养模式更加完善,培养机制更加健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引领示范作用更加凸显,初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一批勇攀科学高峰、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的优秀拔尖人才崭露头角。 三、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 遵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建立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前期探索的“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

际化)等有效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范围、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创新模式,形成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标准、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 (一)强化使命驱动。引导学生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人类未来发展、思想文化创新和基础学科前沿,增强使命责任,激发学术志趣和内在动力。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激励学生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远大的理想抱负和所学所思落实到报效国家的实际行动中。应对人类未来重大挑战,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能源危机、人类健康、地缘冲突、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挑战,树立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远大志向,孕育产生新思想、新理论。探索重大科学问题,鼓励学生在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基础科学领域深入探索、坚定志趣,为推动实现重大科学突破、形成自然科学“中国力量”和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奠定基础。依托国家科技计划,在国家战略布局的重点和重大研究领域,鼓励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为学生攀登学术高峰搭建平台。 (二)注重大师引领。汇聚热爱教育、造诣深厚、德才兼备的学术大师参与拔尖人才培养,通过学术大师言传身教,加强对拔尖学生的精神感召、学术引领和人生指导,让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激发学术兴趣和创新潜力。深入实施导师制,设立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和生活导师,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生涯规划等方面对学生给予全方位指导。有计划地组织拔尖学生进入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接受大师言传身教和环境熏陶,接触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研究前沿。高校要在教师编制、教师工作量计算等方面对参与计划的教师给予政策保障,激励更多优秀教师投入拔尖人才培养。 (三)创新学习方式。给天才留空间,营造创新环境,厚植成长沃土。深入探索书院制模式,建设学习生活社区,注重环境浸润熏陶,加强师生心灵沟通,促进拔尖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3月2日表示,教育部门XX 年对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做了筹备工作,已经选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11所大学的数、理、化、计算机、生五个学科率先进行试点,想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 教育部2日举行XX年第3次新闻发布会,请参与《规划纲要》起草工作的专家解读有关高等教育的内容,张大良在会上作出以上表示。 张大良指出,最近十多年来,一批高水平大学不断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进行了很多很好的有益尝试,比如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清华大学的清华学堂,他们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他表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该是多样化的,要在原有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因为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深化改革。所以,在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形势下,应该要很好地抓住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这个有利时机。 张大良表示,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原则的过程当中,教育部门对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做了筹备工作,已经选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十多所大学的数、理、化、计算机、生五个学科率先进行试点,想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他表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

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用人部门,包括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要营造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和政策机制。其中,政策方面,主要是在如下七个方面来抓改革: 一是在学生的遴选方面,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兴趣和发展的潜质,实行动态统筹机制、自由选择专业的机制,将最优秀的学生选入到培养计划当中。 二是教师的配备,要安排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来担任专业的导师和授课老师,聘请海外知名学者主持和参与教学。 三是培养模式,要突出个性化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让学生有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主的学习,参加科学研究的项目训练,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从而使他们的志向更加远大,心态也要是平和的,德才兼备,成为未来的一流的学者和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四是营造氛围,要通过世界级的科学家的访问、高水平学术报告等等形式,来营造浓厚的学术分为和开放的平等交流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的愿望。 五是制度上要创新,学生管理实行导师制和班级管理相结合,制定灵活的课程选修、免修、缓修等等制度。 六是条件方面的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国家试验教学试验中心等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