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文化概论答案

体育文化概论答案

体育文化概论答案
体育文化概论答案

2. 试述发生运动损伤预防原则

(1)树立安全观念,克服麻痹思想,发扬互帮互助的风尚。

(2)针对个体特点,合理安排运动量,防止过度疲劳或局部负担过重。

(3)做好准备活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活动,克服各种功能惰性,增强肌肉弹性,提高运动能力并保持准备活动和正式运动的内容相一致。

(4)加强保护、帮助及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5)加强医务监督。

(6)注意调整和控制不良情绪,在心理状态不佳时避免从事剧烈的、对抗性很强的和高难度动作的运动。

(7)注意环境和场地设备卫生。

3. 根据《浙江财经学院体育教学暂定规定》,毕业时体育成绩需符合哪些要求、

学生毕业时,体育成绩必须同时符合规定的要求,否则,按结业处理:

1.一、二年级体育课程成绩均达到60分以上;

2.每学年必须参加《标准》测试;

3.毕业当年《标准》成绩必须达到60分,且毕业当年的成绩和其它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达到60分以上。

4.试说运动损伤的原因

1..思想认识不足

2..准备活动不充分

3.技术动作错误

4..运动负荷量过大

5. 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6.不良环境影响

5..试述自我监督的定义、作用及其主要内容

定义:自我监督是指体育锻炼者采用简单易行的自我观察和检查方法,对健康状态、身体反应、功能状况等进行记录、分析,以及对运动量大小作出间接评定、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避免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的发生。

作用:略

主要内容: 主观感觉:精神状态、运动心情、不良感觉、睡眠、食欲、出汗量

客观感觉:脉搏、体重、运动成绩、实验室检查

6.选择体育运动健身的方法原则

一.因人制宜、各取所需

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三.重视发展心肺功能

四.重视健身运动的环境卫生和人生安全

7.为什么体育锻炼时要做准备活动?实践中你有什么体会?

从运动生理的意义上讲,准备活动提高人体体温,消除肌肉、韧带的粘滞性,使肌肉柔顺,韧带伸展性加强,关节活动幅度加大,易于运动时的伸展和收缩,也使运动时的协调性明显提高。另外,准备活动不仅使人体运动系统进入工作状态,还能使内脏系统和神经系统也进入工作状态,更好的利于运动。

体会:略

8.试述运动中腹痛出现的原因,出现后如何处理,如何进行预防。

原因:引起运动中腹痛的原因,大致可分为腹腔内疾患、腹腔外疾患和运动性腹痛。发病原因与缺乏运动有关,由于心脏功能差,心脏搏动无力,影响静脉血回心从而引起肝、脾淤血肿胀,增加肝脾被膜的张力而发生腹痛。饭后过早参加运动、运动前吃得过饱、喝水过多或空腹运动都可引起胃部胀痛。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即进行剧烈运动,由于运动负荷增加过快,心肺功能跟不上肌肉工作的需要,致使呼吸肌缺氧,加剧腹痛的产生。内脏器质性病变,运动时可使病灶受到刺激而产生腹痛。

处理:运动中出现腹痛时,应适当减慢速度,加强呼吸,调整呼吸与运动节奏,按压疼痛部位或腰慢跑一段距离,一般疼痛可减轻或消失,如疼痛仍不减轻,就应停止运动,点掐或针刺足三里、内关、大肠俞等穴,并热敷腹部,如仍无效果,应请医生进行诊断和处理。

预防:

9.简述定向运动的意义。

1.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还能培养人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到困难的能力及在体力和智力受到压力下做出迅速反应,果断决定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会你如何在大自然中行为把握自己,爱护自然,遵守郊野公园守则。

10.一般运动处方都包括那几个方面?

一.慢性疾病的运动康复

(一)神经衰落(二)慢性肝炎(三)高血压

(四)慢性胃炎(五)腰腿痛(六)痛经

二.急性疾病的运动健康

(一)骨折(二)腰椎间盘突出(三)落枕

三.残障人的健身方法

(一)小儿麻痹症(二)脊椎侧弯及驼背

体育文化建设

体育文化建设 体育文化作为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身体运动及其相关文化体系,其目的与教育的目的有不谋而合的相似点。因此,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早已出现在我国的各级学校中。大学校园进行的体育活动与竞赛,是学生在无形中接受和传播了体育文化。同时,体育文化又与高校校园文化有机结合,从而产生了高校体育文化。 一、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两者相互影响、融合、渗透、促进而发展起来的,是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条件依托下,由全体师生员工在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精神和财富的总和,自身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首先它与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其次它又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等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 从广义上讲,高校体育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在高校现存环境中,在高校体育教育、学习和活动等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与精神的所有内容。从狭义上讲,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的高校文化形态之一,包括体育精神、体育的

价值观念、体育道德、行为和体育能力,是高校这一特殊社区的体育群体意识。高校体育文化是一个内涵广泛、系统开放的文化形式。该系统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精神层面,居主导地位,其中体育健康价值观是高校体育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决定了它的目标;第二层是制度、方法层面,既是高校体育的组织形式,也是高校体育意识的体现,包括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体育科研、体育竞赛、体育协会、体育交流等全方位制度、方法的确立;第三层是物质层面,是高校体育文化的基础,也是客观物质保障,包括校园内的体育建筑、环境、场地、器材、用品和师资队伍等。三个层面在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获得协调发展。 二、如何搞好学院体育文化建设 学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环境,而校园文化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处于该环境中的每个人产生潜在的教育作用,并将他们逐渐同化为群体中的一分子。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的重点是要把追求知识、崇尚科学为宗旨,把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新型人才作为建设方向。而校园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对学校体育教育以及积极引导大学生向科学、健康、文明、快乐、向上的目标上发展具有积极的和直接的作用。 (一)加强体育课程建设 体育课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最基本形式。学校利用体育课组

《体育概论》简答题-名词解释教案资料

名词解释第一章 1、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2、竞技体育:是以竞技运动为手段来促进人身体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的一种体育活动。 3、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第二章 1、体育的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对人和社会所发生会的有力作用和效能。 2、自然质功能: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悬垂和负重等各种运动形式, 可以看是体育最原始的形式。 第三章 1.目的:所谓目的,是实践主体在活动之前有意识设计的活动结果,是人的主体需要和客观事物发展规律 整合后产生并存在于人们观念之中的一种预期结果,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一个必然的内在的规律性。 2.家庭体育: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环 境条件与成员的需要与爱好,利用属于自己的余暇选择健身内容和方法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 目的,以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 3、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是指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 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 区域性体育活动。 第四章 体育手段:是人们为了强身祛病.娱乐身心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采取的各种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体育运动技术:为达到某种具体体育目的而完成的身体运动方法。 第五章 1、国际体育情报协会名词术语委员会出版的《体育运动词汇》把 体育科学定义:有关身体练习的全部知识,这些知识是同整个概念体系相联系并作为一种理论—它确定哪些可以预见,评价与证实社会生活实践中生物学的和精神的效果的原则。 2、体育科学体系:体育科学内部的结构及各学科之间相同联系和作用的关系。 第六章 体育人:(是指从事体育传播活动和体育教学的工作者)。 体育中介:(是指体育活动过程中支持‘体育人’与体育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媒介)。 体育学习者:(是指那些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人)。 第七章 1.体育文化:体育文化是在增加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点财富,包括与之相 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中的跟中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成 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及相应成果 2.体育文化的创新:实际上就是体育文化特质和从结的产生及社会的融入,由此引起的体育文化局捕获总 体性改变. 第八章 1、体育体制的长期性:是指体育体制的建设过程涵盖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体育体制的稳定性:是指体育体制一旦确立,不易受现实的短期需求而随意更改,这种体制要能够科学 地反映体育体制的运行的基本规律。 3、体育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 4、机构:是指由专职人员组成的,专门从事某一工作的专业部门的构成。 5、职能:一般指人,事物和机构所具有的功能。 第九章 1.变商:指人处在变化不定的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人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成功的机会越大。 2.逆商:指人在逆境中的承受能力和能力,能承受逆境的压力,变逆境为顺境者就能成功。 简答题 第一章 1、体育概论学科的发展概况。(1)引进与移植 (2)探索与终结阶段 (3)挫折与停顿阶 (4)发展与丰富阶段 2、体育概论具有哪些特点?(1)宏观性和普遍性 (2)概括性或抽象性 (3)综合性(4)应用性 (5)创新性 3、体育概论课程学习的意义。(1)更新体育观念 (2)促进学科建设 (3)指导体育教学和体育改革实践 4、体育的多种属性。 ①健身性②教育性 ③文化性④竞赛性

理论物理基础教程答案

理论物理基础教程答案 【篇一:物理学教程(第二版)上册课后答案7】 7 -1 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的分子数密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也相同,则它们( ) (a) 温度,压强均不相同 (b) 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c) 温度,压强都相同(d) 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 分析与解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k?3kt/2,仅与温度有关.因此当氦气和氮气的平均平动动能相同时,温度也相同.又由物态方程p?nkt,当两者分子数密度n 相同时,它们压强也相同.故选(c). 7-2 三个容器a、b、c 中装有同种理想气体,其分子数密度n相同,方均根速率之比 ?:??:?? 21/2a 21/2b 21/2c ?1:2:4,则其压强之比pa:pb:pc为( ) (a) 1∶2∶4 (b) 1∶4∶8 (c) 1∶4∶16 (d) 4∶2∶1 分析与解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为 2?3rt/m,因此对同种理想气体有 同时,得p1:p2:p3?t1:t2:t3?1:4:16.故选(c). 7-3 在一个体积不变的容器中,储有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温度为t0时,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为0,分子平均碰撞次数为0,平均自由程为0,当气体温度升高为4t0时,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分别为( ) (a) ?40,?40,?40 (b) ?20,?20,?0 (c)?20,?20,?40 (d)?40,?20,?0 碰撞频率变为20;而平均自由程? 1 ,n不变,则?也不变.因此正确答案为(b). 2 7-4 图示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在相同温度下氧气和氢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如果(vp)o2和 (vp)h 2 分别表示氧气和氢气的最概然速率,则( ) (a) 图中a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

体育文化

4148字 博大的体育文化 市场营销 090705141 谢春雨【摘要】体育文化的涵义,体育文化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何进行体育文化的培养,简单的进行简单体育锻炼的方法。 “体育文化”的定义是:“体育文化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综合各种利用身体练习和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我们按照“文化”的一般定义把“体育文化”可概括为三个层次:表层是运动形式(包括身体运动形式及所使用的场地、器材等物质形态);中层是体育体制(包括体育的社会组织形态和教学训练体制等);深层是体育观念(包括身体观、运动观、价值观、方法观等)。 体育文化不仅仅是说体育怎么怎么样,其中也蕴含不少文化知识呢!好比腿短的女生就最好不要穿裙子,那样会暴露你腿短的缺点,好比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小测试就可以知道我们的脊椎有没有问题,还有身体协调性。。。。总之体育文化值得研究,很是深奥!!体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受大家热爱了,简单的举个例子来说,爬楼梯和坐电梯,在以前,几乎是所有的人都会选择后者,可现在,走楼梯已经越来越受大家欢迎了。据说,每天爬一个五层楼,就相当于跑步1500米,再举个例子,真正懂体育的人看比赛不是单单的看一个结果的,而是享受那个过程,最后才是看输赢,所以关于体育的重要性大家应该明白点了吧!! 日常体育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大学校园里的体育文化当然也不能落后,校园体育正是人在学校特殊的环境中产生和演进的,完全符合上述文化涵义,其结构本质是一种耗散结构,其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其根本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体育涵概了文化研究中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精神与物质关系的全部三个方面。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应该突出文化范畴的创新精神和体育范围内的个性解放 高校体育文化的基本内容:体育早已不再是单纯的肌肉活动,它已经成了既是体育又是文化,既是锻炼又是娱乐,既是运动又是教育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校园体育文化是整个体育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也是整个教育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 1、高校体育精神文化 体育精神文化层面在三个层面中居主导地位,它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积淀与现代校园文化整合提炼的结果,它主要反映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意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包括体育观念、体育思想、体育道德、体育精神、体育行为习惯等。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层是高校体育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它一旦形成,就能较长时间地渗透和控制校园体育文化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方向标和向心力。高校体育文化的精神层面, 影响规范着每个学生的体育思想和行为,并成为学生努力发奋向上的精神力量。其中体育观是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最高反映,它指导着学校体育成员体育行为取向,决定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目标。重视并发展高校的体育文化精神,对于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文化概论

体育文化概论 体育一词,其英文本是physical education,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简称为体育。在古希腊,游戏、角力、体操等曾被列为教育内容。17~18世纪,在西方的教育中也加进了打猎、游泳、爬山、赛跑、跳跃等项活动,只是尚无统一的名称。18世纪末,德国的J.C.F.古茨穆茨曾把这些活动分类、综合,统称为“体操”。进入19世纪,一方面是德国形成了新的体操体系,并广泛传播于欧美各国;另一方面是相继出现了多种新的运动项目。在学校也逐渐开展了超出原来体操范围的更多的运动项目,建立起“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这一新概念。于是,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体操”和“体育”两个词并存,相互混用,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在世界范围内统一称为“体育”。体育”一词,据世界体育资料记载,最早是法国人于1760年在法国的报刊上论述儿童身体教育问题的论文时首先起用的(Education Physique<法>)现在国际上普遍用“Physical Eduation”泛指“体育”。它的本意是指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Sport”一词一般认为源于拉丁“Disport”它的本

意是指离开工作去游戏、玩耍、进行娱乐活动等。后来逐渐形成具有新含义的一个概念,即---竞技运动(竞技体育)。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断萌芽和演进的。人的本能的需要是体育产生的源泉,也是体育赖以发展的根本前提。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其生命力都离不开社会的需要——即人的需要,否则,犹如再好的商品也会失去它的价值一样,体育也不例外。这就是体育产生的动因。体育作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一种社会活动,正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其中包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和人本身的需要(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 体育产生也有其社会根源。体育是在原始社会条件下萌芽和产生的。它与原始人类的其他社会活动如劳动、教育、军事、娱乐、医疗卫生、宗教祭把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始体育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萌生,是原始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手段和内容。在战争中,为了提高战斗技能,使体育成为人们进行军事训练和身体训练的手段。原始人的生活条件非常严酷,自然灾害和各个部落相互问的搔扰,使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都没有保障。

体育文化概论

体育文化概论 一:论述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 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活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大体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解、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它包括四层含义:第一,体育活动当作一种文化现象;第二,研究体育活动的文化背景,观察体育运动与文化的关系;第三,考察体育运动的文化意义,确定体育在人类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第四,研究如何自觉地塑造具有独立形态价值的体育文化等。中国民族体育文化作为东方体育文化的最典型代表和西方体育文化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两种不同的价值体系和文化形态。是世界体育文化中两只艳丽的奇葩。两者虽然形成的体系、内涵不同,但都是人类的财富。 一、东西方体育文化 1、东方体育文化 东方体育文化强调的是在运动中修身养性,把体育赋予的伦理道德视为重点,强调人文精神和人本思想,重文轻武,崇拜圣人。“在东方大多数民族的体育中,卫生保健术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于大河流域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息在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中,已习惯了和谐、宁静及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因此素以个人的修身养性为主”。 2、西方体育文化 西方体育文化是源于古希腊奥林匹克文化、意大利、罗马体育文化并以其为代表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产生于欧洲,是西方近代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产物,其形成的哲学基础是新教伦理中的“天人相对”、“天人有别”。他强调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与环境和自身的竞争,崇尚不断达到目标而又不断的超越过去。因而西方体育文化注重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技术、战术和训练方法的研究,强调体格和肌肉的强健。 西方传统文化的总体特征,是建立在个人主义的文化基础之上的。这样的文化传统,就倡导并赞许个人自由个人竞争,支持、鼓励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生命潜能和智慧。而西方的析学思想又大大强化了西方民族的竞争意识,鼓励着代代西方人不仅目光向外、注视他人拄视环境、主动参与竞争和对抗,而目_蔑视一切脱离社会、畏惧和逃避竞争的懦弱行为。因此,大多数西方人思想激进、个性很强、人格独立、思想解放。他们崇尚个人奋斗,注重事物的结果,喜欢新奇冒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激烈竞争机制培养了西方人个人奋斗、创新进取的精神。在体育上则表现为“个体为本,优胜劣汰,”因而他们要通过锻炼使自己的身体强壮,能力突出,凭个人的超凡能力在竞争中取胜。可以说,西方传统文化、民族心态、社会运行方式所孕育的西方体育是一种“以身为本”的体育。 二、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点 1、两者的不同点 东西方文化传播的制度差异明显,目的各异 东方体育文化的传播带有浓郁的“原始”色彩。由于受传统生活方式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只讲集体利益,忽视个人价值,因此长期的集体利益无法保证,而反观西方体育文化传播的目的则很明确———宣传民族精神,力争更大的体现个人的价值,这从东西方体育市场及其体育产业的统计数据得到验证。从物质方面来看:东方体育文化的物质条件还比较落后,甚至较原始。由于受传统世俗对体育的偏见,特别是受经济基础的影响,东方体育文化的物质建设相对要缓慢与滞后,有的还处在原地转圈的状态,这无疑制约着东方体育文化的发展。而与其相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浅析从高校体育文化角度看校园文化建设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内部分地方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进行调查与研究,阐述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基本特征与功能、作用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它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以此通过高校体育文化来反映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并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从而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文化;校园文化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文化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不同的文化在交流和交融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是全民素质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陶冶情操、砒砺德行、磨练意志、塑造自我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进行调查与研究,来探讨高校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高校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界定 1.1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体育文化是指高校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高校为主要空间,以高校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物质层面。主要是指校园的体育物质设施,包括各类运动场馆、图书资料、传播媒体、科研设备及体适能测试仪器等。是学校体育文化的“硬件”,直观地反映学校体育状况。

2)制度层面。主要是指校园各项体育规章制度,包括培养健康体育运动方式的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和体育社团,以及相关的宣传标语、运动口号、运动标志等等。 3)精神层面。主要是指师生员工对体育的价值观、集体舆论、体育传统、意识信念等,这是高校体育文化的精华。[1] 1.2高校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1)多样性 高校体育文化大多数以“余暇体育”的形式进行。余暇体育不仅有学生自主锻炼的内容,还有学生学习健身知识与方法的内容。高校体育文化的蓬勃发展,使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变得越明显、越成熟。 2)全面性 高校体育文化所创造的氛围能激发学生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道德性等方面的能力,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去从事创造、享受体育运动,以求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和他人共同参加体育运动的集体感、运动后的轻松愉快感,学生自我选择目标的成就感,同时提高其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美的人格和心灵,使之接受美的陶冶。 3)开放性 高校体育文化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它必然体现时代和社会的特征。它具有青年文化自身的特点,同时又时刻反映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反映社会体育科技、体育知识、体育艺术、体育经济等方面的最新变化。由此,通过院系之间、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频繁而广泛的体育交流,开阔了学生的眼

体育概论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竞技体育:是指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体在体力、技艺、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为目的的训练和竞赛活动。 学校体育:是指以学生为对象,通过身体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传授身体知识、技术、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社会体育:是指一切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或组织为社会公民所开展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普及性体育活动。 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体育产业:体育产业是指以向社会提供与体育有关的物质产品和劳动服务为收入来源的经营性的各种行业总和。 体育功能:体育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以其自身的特点作用于人和社会所能产生的作用和效能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锻炼获得的在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与体育活动能力、人体适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家庭教育:是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以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家庭成员的需要与爱好选择体育活动内容和方法,利用自己的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 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是以基层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和学校的体育教学计划,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运动竞赛:是指以争取胜利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为内容,根据规则的要求,进行个人或集体在体力、技艺、心理等方面的竞赛过程。 身体姿势: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和位置。 身体运动轨迹:身体运动轨迹是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所移动的路线。身体运动时间:身体运动时间是指完成身体运动所需的时间,或身体运动所持续的时间。身体运动速率:身体运动速率也称动作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某一动作的重复次数。 身体运动速度:身体运动速度是指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角度 身体运动力量:身体运动力量是指人体通过肌肉收缩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 身体运动节奏:是指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大小、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以及时间间隔的长短合理交替的一种综合特征 体育手段:体育手段是指为实现体育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身体活动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运动技术:体育运动技术是指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的体育目的而完成身体运动的方法。 体育科学:指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体育文化:是指在增进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的各种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成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以及相应的成果。包括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

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 1 概述 校园体育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提升身体素质,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是常新的,但是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的,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心灵的,是能够激发青年学生激情,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 2 学校体育发展的新机遇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指出奥运为学校体育文化提供崭新平台。2008年5月8日,2008北京奥运圣火在珠穆朗玛峰峰顶成功点燃,奥运圣火登上了地球最高点。在全国人民为奥运圣火珠峰成功登顶而欢呼雀跃的同一时刻,来自不同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们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聚集一堂。就在同一天,“迎奥运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动会议”在江苏省张家港市举行,阳光体育与北京奥运交相辉映,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行。 2008年9月12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发出展开第二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通知,时间是2008年10月26日至2009年4月30 日,主题为“阳光体育与祖国通行”要求家庭、学校、以及全社会都来重视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让他们以健康的体魄来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这个年体育与健康被人们摆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体育作为中考的必考项目,作为培养青少年体育健身习惯的主要途径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由此可见,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给我国学校体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推动我国学校体育向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为基本理念,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方向发展。 3 大力展开阳光体育运动,促动学校体育发展 展开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国家教育部针对当前广大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而提出的一项增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措施,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切实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而校园体育文化因为其自身的特点、作用和展开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是一致的。因而创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无疑就是推动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促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促动学校体育发展,从而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 3.1 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内涵是指:“在学校这个特定的范围内所表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即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体育观点和体育意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浅析从高校体育文化角度看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内部分地方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进行调查与研究,阐述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基本特征与功能、作用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它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以此通过高校体育文化来反映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并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从而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文化;校园文化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文化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不同的文化在交流和交融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是全民素质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陶冶情操、砒砺德行、磨练意志、塑造自我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进行调查与研究,来探讨高校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高校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界定 1.1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体育文化是指高校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高校为主要空间,以高校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物质层面。主要是指校园的体育物质设施,包括各类运动场馆、图书资料、传播媒体、科研设备及体适能测试仪器等。是学校体育文化的“硬件”,直观地反映学校体育状况。2)制度层面。主要是指校园各项体育规章制度,包括培养健康体育运动方式的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和体育社团,以及相关的宣传标语、运动口号、运动标志等等。3)精神层面。主要是指师生员工对体育的价值观、集体舆论、体育传统、意识信念等,这是高校体育文化的精华。[1] 1.2高校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1)多样性 高校体育文化大多数以“余暇体育”的形式进行。余暇体育不仅有学生自主锻炼的内容,还有学生学习健身知识与方法的内容。高校体育文化的蓬勃发展,使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变得越明显、越成熟。 2)全面性 高校体育文化所创造的氛围能激发学生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道德性等方面的能力,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去从事创造、享受体育运动,以求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和他人共同参加体育运动的集体感、运动后的轻松愉快感,学生自我选择目标的成就感,同时提高其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美的人格和心灵,使之接受美的陶冶。 3)开放性 高校体育文化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它必然体现时代和社会的特征。它具有青年文化自身的特点,同时又时刻反映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反映社会体育科技、体育知识、体育艺术、体育经济等方面的最新变化。由此,通过院系之间、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频繁而广泛的体育交流,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进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4)创新性 体育充满着创造性的因素,体育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独立思考与活动的空间。高校体育文化为学生体育特长的发挥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他们有机会发展体

体育文化概论答案

2. 试述发生运动损伤预防原则 (1)树立安全观念,克服麻痹思想,发扬互帮互助的风尚。 (2)针对个体特点,合理安排运动量,防止过度疲劳或局部负担过重。 (3)做好准备活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活动,克服各种功能惰性,增强肌肉弹性,提高运动能力并保持准备活动和正式运动的内容相一致。 (4)加强保护、帮助及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5)加强医务监督。 (6)注意调整和控制不良情绪,在心理状态不佳时避免从事剧烈的、对抗性很强的和高难度动作的运动。 (7)注意环境和场地设备卫生。 3. 根据《浙江财经学院体育教学暂定规定》,毕业时体育成绩需符合哪些要求、 学生毕业时,体育成绩必须同时符合规定的要求,否则,按结业处理: 1.一、二年级体育课程成绩均达到60分以上; 2.每学年必须参加《标准》测试; 3.毕业当年《标准》成绩必须达到60分,且毕业当年的成绩和其它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达到60分以上。 4.试说运动损伤的原因 1..思想认识不足 2..准备活动不充分 3.技术动作错误 4..运动负荷量过大 5. 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6.不良环境影响 5..试述自我监督的定义、作用及其主要内容 定义:自我监督是指体育锻炼者采用简单易行的自我观察和检查方法,对健康状态、身体反应、功能状况等进行记录、分析,以及对运动量大小作出间接评定、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避免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的发生。 作用:略 主要内容: 主观感觉:精神状态、运动心情、不良感觉、睡眠、食欲、出汗量 客观感觉:脉搏、体重、运动成绩、实验室检查 6.选择体育运动健身的方法原则 一.因人制宜、各取所需

体育概论复习重点word版本

体育概论复习重点 一、体育概念是什么? 答: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体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体育的广义概念 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体育的狭义概念 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体育功能是什么? 答;体育的功能分三个层次:自然质功能,结构质功能,系统质功能。 1)自然质功能: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等各种运动方式,可以看作是体育的最原始的形式。这些运动方式对人类做产生的功效,就是体育的自然质功能。 2)结构质功能:人们在体育的自然物的基础上,改变其外部结构,使其赋予了新的功能,称之为结构质功能。 3)系统质功能:当一事物从自然质系统、结构质系统在进入社会系统时,这一事物就会又产生许多以前不具有的功能。

体育的自然质功能: 1)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 2)调试和保持心理健康 3)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 4)促进少年儿童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5)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 体育的结构质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 体育的系统质功能:1)体育的经济功能 2)体育的政治功能 ★在现代社会中,体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那些方面? 1)体育经济已成为现代社会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体育产业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 3)体育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怎样理解体育与政治的关系?体育的政治功能有哪些方面的表现? 1)体育与政治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因为体育文化一旦置身与社会大系统之中,它就自然而然具有了政治功能。体育是一种文化,而文化的结构可以分三层:最里层是观念层次、中间是制度层次、最外层是器物层次。一般来说,文化的观念层次与政治的关系最密切,制度层较观念层与政治的关系要疏远些,而器物层几乎与政治无关。对待体育人们既要承认体育要受到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要看到体育也能够为政治服务。另外体育作为特殊的身体文化具有世界性,它可以打破种族,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等的限制,为全世界各阶层的人所接受。 2)提高国家的威望、振奋民族精神,表明国家政治立场、为外交服务,呈现安定详和的社会环境 三、体育目的是什么? 我国的体育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改善人们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文明发展”。 ★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的途径有哪些?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有哪些要求? 1)不同区域的体育工作、不同形式的体育工作、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育工作、不同对象的体育工作。 2)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依据社会整体发展的需求、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四、体育手段 ★分析体育核心手段的内涵和外延?

物理学名著

125本物理学名著 1 爱因斯坦文集 2 费曼物理学讲义(原声录音) 出国留学必备书之一! 3 费曼物理学讲义_卷一 4 费曼物理学讲义_卷二 5 费曼物理学讲义_卷三 6 费曼物理学讲义习题集 7 别闹了,费曼先生! 8 泡利物理学讲义(共六卷) 出国留学必备书之一! 9 Faraday(法拉第)_Lectures on the Forces of Matter 10 Faraday(法拉第)_The Chemical History of A Candle 11 从抛物线谈起—混沌动力学引论 12 多粒子系统的量子理论 13 量子力学与路径积分(费曼)出国留学必备书之一! 14 物理力学讲义(钱学森) 15 物理学家用微分几何出国留学必备书之一! 16 相对论(索末菲) 17 相对论的意义 18 算法大全 19 相对论量子场 20 相对论量子力学 21 引力论与宇宙论 22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宇宙体系 23 物理学进展2001 24 History of Modern Physics 25 nobel lectures(1998--2001) 26 Numerical Recipes in C 27 phy Question 28 physics review letter(Vol74-Vol86) 29 thermal physics 30 Topics Appl. Phys Vol 80 Carbon Nanotubes 31 Trends in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XIV 32 relativity the special and general theory 33 interact(斯坦福直线加速器实验室) 34 Introduction to Tensor Calculus and Continuum Mechanics 35 lect statistic 36 mathematicalhandbook 37 relativity the special and general theory -by albert einstei

体育文化及其功能

体育文化及其功能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体育功能的政治化趋势越来越凸显,体育与国家内部社会各阶层的关系,甚至与国际政治的关系不容忽视。体育文化交流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使得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内从属于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不同性别、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人们通过体育赛事聚在一起,忘记彼此间的差异和分歧,改善彼此间的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如1997年,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为“乒乓外交”25周年纪念活动发来的贺电中热情地说:“70年代初促使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乒乓外交’生动地展示了体育在促进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和相互了解方面起到了多么积极的作用。”[1]又如一场足球赛融化了亚美尼亚和土耳其18年之久的厚冰,两国于2009年10月签署两国关系正常化协定,为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和开放封闭多年的共同边界确定了时间表。再如,闽台两地不断升级的体育文化交流,不仅有效地开创了两岸沟通的重要渠道,而且在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消融两地对立意识、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推动政经互动等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地区,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本文以跨国界民族和广大华裔儿女为媒介,研究中亚地区体育文化交流,不仅有利于发展同中亚各国的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而且对于促进新疆各民族团结、稳定边疆社会和发展边疆经济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同学者给予文化定义不同见解:其中,英国早期著名的人类学家泰勒从整体的角度给予了最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6]。”我国著名人类学家庄孔韶先生将作为人类学研究对象的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人们在生活中实践和传承的思维、行为和组织的方式及其产品。”[7]体育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将体育运动看作是一种文化现象,研究其文化背景和文化意义,来探究体育运动与文化之间的联系,从而来明确它在文化系统中的地位,蕴涵的丰富内涵和功能。我国著名体育社会学家卢元镇先生在《体育社会学》一书中对体育对政治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他指出“体育

麻省理工学院理论物理专业教材评价与研究

麻省理工学院理论物理专业教材评介与分析 张立彬(南开大学外国教材中心;天津 300071) 朱美玲(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天津 300071) [内容摘要] 通过对麻省理工学院理论物理专业所用五本教材的评介与分析,认为国内编写同类教材时,新编教材应注意:问题新颖,习题难度适中;风格多样,增加阅读趣味;资料丰富,文献经典广泛;材料适当,扩展学生知识;及时更新,增加实效内容;因材施教,满足各种需求;图形描述,发挥图表功能等。[ 关键词]国外教材;理论物理;粒子与核子;量子信息;量子计算;超弦理论;量子力学;现代量子力学引言 教材是体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经典教材,提高国内教材建设的水平,为国家培养出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本文对国外一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理论物理专业所用的五本经典教材进行了评介与分析。本文选定的五本经典教材分别是:德国物理学家Bogdan Povh 、Klaus Rith、Christoph Scholz 和Frank Zetsche等教授联合撰写,2006年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的《Particles and Nuclei》(粒子与核子·第五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Michael A.Nielsen教授和麻省理工学院的Isaac L. Chuang教授合著,2000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Quantum Computation and Quantum Information》(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麻省理工学院Barton Zwiebach教授撰写,2004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 First Course in String Theory》(超弦理论基础);诺贝尔奖得主、法籍物理学家Claude Cohen-Tannoudji教授撰写,1977年由Hermann出版社出版的《Quantum Mechanics》(量子力学·第一册);美籍日裔著名理论物理学家J.J.Sakurai的遗作,1994年由Addison-Wesley publishers出版的《Modern Quantum Mechanics》(现代量子力学·修订版)。以下将一一介绍: 一、《Particles and Nuclei》(第五版)评介 《Particles and Nuclei》(粒子与核子·第五版)是由德国物理学家Bogdan Povh 、Klaus Rith、Christoph Scholz 和Frank Zetsche等教授联合编写而成,第一版于1995年出版,此后又在1999年出版了第二版;2002年出版第三版;2004年出版第四版,本书是第五版,于2006年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本版主要的修改是增加了中微子振荡和无中微子双β衰变等最新实验进展介绍。[1] Bogdan Povh教授是著名的德国物理学家,主要从事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写了几十本关于粒子物理的书,对粒子物理以至于对理论物理的研究工作都具有很大贡献,是粒子物理方面的知名权威专家;同时,Klaus Rith、Christoph Scholz 和Frank Zetsche也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正是因为有这么多著名专家一起编写了这本书且进行了多次修改才使得这本书成为初步认识粒子和核子方面的一流教科书。 1.1内容简介 《Particles and Nuclei》(粒子与核子·第五版)这本书涵盖了主修物理学的大学生所必备的粒子与原子核领域的基本知识。本书的重点是强调基本的物理概念。其中也介绍了许多相关的实验,但不拘泥于实验细节。随着实验和理论物理的进展,原子核、中子以及夸克这些微观粒子在上世纪已经得到充分研究。世界是由这些组分构成的,这些物质组分间的强相互作用即所谓的“标准模型”的观点,虽然颇具吸引力,但是还未经证实。一旦我们接受这个基本观点,将立刻面临这样一个问题:由于大系统中多体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反映基本粒子间相互作

尔雅通识课之魅力科学课后答案

1 19世纪末物理学上的三大发现是()。 ?A、X射线 ?B、放射性 ?C、电子 ?D、以上均是 我的答案:D 2 20世纪初,对氢原子光谱进行深入研究并找到了对应公式的人是()。 ?A、卢瑟福 ?B、巴尔麦 ?C、里德堡 ?D、普朗克 我的答案:C 3 卢瑟福著名的α粒子穿透金属箔试验中,α粒子穿透金属箔后的运动轨迹不包括()。?A、立刻停止 ?B、反射回来 ?C、发生旋转 ?D、直线运动 我的答案:A 4 每个化学元素都有不同特征的线状光谱。() 我的答案:√ 5 原子中的基本粒子包括电子和电子核,其中占主要质量的是电子。() 我的答案:×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森堡的不确定原理适用于宏观物体 ?B、原子的半径是十的负八次方厘米 ?C、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D、氢元素光谱的波长具有不连续性 我的答案:A 2 提出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假设的学者德布罗意来自()。

?C、法国 ?D、波兰 我的答案:C 3 首次把量子化的概念运用到化学上的人是()。 ?A、卢瑟福 ?B、玻尔 ?C、普朗克 ?D、巴尔麦 我的答案:B 4 玻尔假说的成功之处,其中一点就是验证了里德堡公式的正确性。() 我的答案:√ 5 海森堡的不确定原理表明能测量出电子准确的位置,但不能测出其准确的动量。()我的答案:× 1 波函数ψ的变量不包括()。 ?A、r ?B、θ ?C、Ф ?D、m 我的答案:D 2 建立迄今最为成功的原子结构模型-波动力学模型的是()。 ?A、德布罗意 ?B、爱因斯坦 ?C、海森堡 ?D、薛定谔 我的答案:D 3 为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角度考察波函数的性质,只考察随θ,Ф变化的称为()。?A、径向分布图 ?B、角度分布图 ?C、时间分布图 ?D、空间分布图 我的答案: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