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电大《行政管理学(A)》期末考试题填空题汇编附全答案

2020年电大《行政管理学(A)》期末考试题填空题汇编附全答案

2020年电大《行政管理学(A)》期末考试题填空题汇编附全答案
2020年电大《行政管理学(A)》期末考试题填空题汇编附全答案

2020年电大《行政管理学(A)》期末考试题填空题汇

编附全答案

填空题:

1、政府是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

2、企业家政府是政府再造的重要内容。

3、确定控制标准是行政控制过程的起点。

4、领导决策系统是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实际权力的把持者。

5、实施阶段是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

6、行政职位是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

点。

7、平行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A

1、按采购方式的公开程度可以将政府采购的方式分为两大类,即招标性采购和

非招标性采购。招标采购是公开性较高的政府采购方式。

2、按工作内容的不同,行政领导者可分为政治领导者、经济领导者、文化领导

者及其他方面的领导者。

3、按工作性质或所处管理层次的不同,行政领导者可以分为高层领导者、中层

领导者、和基层领导者。

4、按接受投标人的范围不同,招标性采购又可以分为公开招标采购、选择性招

标采购和限制性招标采购。其中,公共招标采购和选择性招标采购属于竞争性招标采购。

5、按照税制结构的单一性与复杂性来划分,可分为单一税制与复合税制。我国

目前实行的就是复合税制。

B

1、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单机操作阶段、数据处理阶

段、网络运行阶段和知识管理阶段。

2、办公自动化系统由事务处理层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层办公自动化系统

和决策支持层办公自动化系统三个功能层次构成。

3、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韦伯。

4、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泰勒。

5、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法约尔。

6、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家欧文。

7、半总统制是总统制在法国的变形,是由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

央政府体制。

8、部长会议体制是前苏联1946年建立的一种中央政府的组织形式,后来一些社

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相继采用,是一种有一定影响的中央政府体制。

9、部外制是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

机构。

C

1、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

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序的行政改革。

2、从工作性质和职责以及产生方式角度划分,行政领导者的类型划分为政务类

行政领导者和行政类行政领导者。

3、从广义上讲,国家公务员的升降包括职位的升降和级别的升降。一般意义上

的升降,是指国家公务员职位的升降,它包括晋升和降职两个方面的内容。

4、从公共组织层次上来考察,行政效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组织效率、管理效

率和工作效率。

5、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6、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

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

7、层次高、范围广、时空等条件受到限制的执行活动比较适宜于用书面指挥。

8、财政对社会需求进而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调节机制主要有两种,即自动调节机

制和相机调节机制。

D

1、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

查,称为事中监督。

2、对行政决策权的合法性的监督一般由立法机关进行。

3、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自治乡就是特殊型的行政区。

4、对于公文管理,周恩来总理曾指示说,第一要保密,第二要准确,第三要迅

速。

5、对市场经济的调控,只能由政府进行,其他任何组织都不可能代替政府。政

府的调控手段主要是制定各种政策。

6、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权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行政监察机关调查处理;

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7、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分别由行政

监察机关给予政纪处分和党的纪律检察机关给予党纪处分。

8、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国家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行

政监察机关给予政纪处分。

9、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

由党的纪律检察机关给予党纪处分。

10、第一位试图建立公共行政学体系的是怀特。

11、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德国地方政府。

E

1、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改革深受自由主义思想的影

响。同时,也继续影响9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政府改革,成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思想来源。

F

1、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作者是威尔逊。

2、分权制,亦称多元制、分离制,它分为联邦分权制和单一分权制。

3、法国最有代表性的法治论者是孟德斯鸠和卢梭,他们虽然都属于启蒙思想家,

但法治观念也不完全相同。孟德斯鸠注重的是“法的精神”。卢梭则以人民主权学说为核心。

4、法治行政的特点包括职权法定、法律保留、法律优先、依据法律、职权与职

责统一等方面。

G

1、公文有两个方面的效用,第一是现实执行效用,第二是历史效用。公文中的

一部分在办理完毕之后能够转化为档案,就是因为它有历史效用。

2、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第一种取向就是管理取向,也就是企业管理取向。它可以

分为传统管理取向和新公共管理取向。

3、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第二种取向是政治取向,它产生于美国罗斯福新政和第二

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公共行政脱离政治的批判。

4、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这是公共组织与其他私营部门的主要区

别之一。

5、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6、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和制约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

同时,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能动作用,它可以影响和改造公共行政环境。

7、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

8、公共行政的目的是效率,公共行政的价值是公平。

9、公共组织结构是纵向结构,是公共组织的层级结构。

10、公共组织结构的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相结合,有人称之为复式结构,它是当

代公共组织结构的特点之一。

11、公共组织结构层级化和分部化的基本问题是处理好以效率为中心的层级隶属

的程度与部门设置的限度,也就是处理好管理层次与管理层级之间的关系的问题。这是公共组织结构的关键问题。

12、公共组织结构方式取决于公共组织的职能目标职位和职权以及人员划分等诸

要素的构成方式。

13、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

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行政效率。

14、公共组织的高级决策层所表现的效率,是组织效率,又称决策效率。

15、公共组织中间管理层所表现出的效率,为管理效率。

16、公共组织的基层工作人员所表现出的效率,为工作效率,亦称机械效率。

17、公共财政具有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增长三大职能。

18、公共财政所承担的资源配置职能是为弥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缺陷而存在

的。

19、国务院行使立法监督权的工作机构是国务院法制局,它具体负责法规、规章

的备案审查和管理工作,即立法监督工作。

20、国务院对行政法规的审议,一般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来进行。

21、国家公务的晋升要贯彻公平、择优和资历原则。

22、国家公务员晋升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是晋升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必须在国家

核定的职数限额内进行。

23、国家公务员的退休条件包括的内容是年龄条件、工龄和缴纳退休保险金的年

限以及身体与精神状况。

24、国家公务员的回避一般包括公务回避、地区回避和任职回避。

25、国家公务员有违纪行为,尚未构成犯罪,或虽构成犯罪但是依法不追究刑事

责任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

26、国外公务员享受的保险项目,一般包括养老金、残废金、医疗保险、失业保

险、工伤事故保险等。其保险费一般由政府和公务员个人共同负担。

27、根据控制的时序划分,有事先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28、根据能否在经济上直接得到等价的补偿,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

性支出。

29、根据法律的规定,行使改变或撤销权的只能是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

30、根据现行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行政监察法》的规定,行政处分共

有六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31、根据行政监察对象的不同,行政监察机关的行政处分权可以划分为直接给予

行政处分权和建议有关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权。

32、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30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33、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

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34、规划是行政立法的启动步骤。一般而言,立法规划分为五年规划和年度规划

两种。

J

1、机会均等原则、公开原则和择优原则是国家公务员任用制度的主导原则。

2、机关行政具有机关行政的事务性、机关行政的综合性和机关行政的时效性等

特征。

3、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参与政务、处理事务和搞好服务三个方面。

4、简单、紧急的执行活动比较适宜于用口头指挥。

5、简化行政程序的基本方法就是简化行政工作。

6、简化工作理论是管理学家英格森于1933年提出来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

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7、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主要有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和聘任制四

种。

8、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单式预算,从1992年起我国由以往的单式预算

开始改按复式预算试编,即把全部预算收支按其性质分别编制,分成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

9、检察机关对行政管理的监督主要体现为侦查监督和职务犯罪监督两方面。

10、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预算,组成国家预算,具有法

律效力。

11、决算审核分析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策性审核;另一方面是技术性

审核。

12、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毕哥达拉斯最早提出的。

K

1、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也叫传统组织理论。它产生并形成于19世纪末到

20世纪20年代前后。

2、考任制源于我国古代科举制,现已被世界各国所采用。

L

1、领导特质理论着重研究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以便发现、培养和使用合格的领

导者。

2、领导作风理论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更,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

端分为三种类型,即专制式的领导作风、民主式的领导作风和放任自流的领

3、领导行为连续带模式是行为科学家坦南鲍姆和斯密特于1958年提出的。

4、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科曼于1966年提出,后由赫塞和布兰查

德发展为情境领导理论。

5、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将四分图理论和不成熟-成熟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三维空

间的领导模型。

6、履行纳税义务的主体是社会成员。

7、《立法法》对制定行政法规主要规定的程序是:。1立项和起草;2听取意见;

3法规草案的审查;4决定;5公布;6刊登。

8、内阁制,又称议会制、议会政府制、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等。它起源于

18世纪的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M

1、目前世界上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国家,一般不单独实行某一种单纯的晋升

制度,共同的趋势是以功绩晋升制为主,同时兼有其他晋升制。

2、目前我国的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实行职级之资制,主要包括职务工资、级别

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

3、目标管理的特点是以人、工作和成果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法。

4、目标管理方法是美国学者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

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5、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两种。

6、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7、美国早期的政治家和政治学家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这是公共行政学产生的

主要推动力。

8、美国学者西拉季和华莱士提出领导塲六种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应具有身体

特点、社会背景、智力、个性、任务定向和社会技能等六个方面的特质。9、美国学者卡特赖特和詹德在他们的《团体动力学》一书中提出了PM型领导模

式。

10、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利克特经长期研究,于1961年提出领导系统模式。这

一理论将领导方式归结为四种体制,分别是专制独裁式、温和独裁式、协商式领导和参与式民主领导。

11、美国在借鉴英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建立起一套以功绩制

为基础的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

P

1、评估总结包括撰写评估报告和总结评估工作两个方面的内容。

2、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事先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

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R

1、人事行政的管理主体是国家人事行政机关

2、人事行政机关的类型主要有部外制、部内制、折中制和党统一领导制。

3、人事分类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职位分类,另一种是品位分类。

4、人民法院裁定的管辖有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转移三种。

S

1、审判机关监督包括行政诉讼的监督、国家赔偿监督和刑事诉讼的监督等。

2、审计监督主要通过审查会计账目和有关财经资料的办法进行,必要时也进行

3、实施超额累进税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

的重要手段。

4、司法机关实施的监督是指审批机关的监督和检察机关的监督。

5、司法机关对行政的监督,由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两个司法监督主体构成。

6、税收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国家的公共权力。

7、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税法,它是国家整个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8、事中监督的主要形式是现场监督和跟踪监督。

9、社会监督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人民主权理论和知情权理论。

10、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进展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财政将转向双

元模式,即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并存的模式,相应地,在我国的国家预算制度上也将出现公共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并存的

T

1、提出管理五项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法约尔。

2、提出著名的POSDCRB,即七项管理职能的是古立克。

3、通路一目标模式最早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埃文斯于1968年提出,其同事

豪斯于1971年作了扩充和发展。

4、通常有四种信息被领导者用来衡量和评估实际工作效果,它们是个人观察、

统计报告、口头汇报和书面汇报。

5、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主要是通过中央对地方实行转移性支付制度,调

节不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W

1、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中规定了国家公务员调配的四种基本形式是调任、转任、

轮换和挂职锻练。

2、我国国家公务员目前主要的轮换形式有经历轮换、职期轮换和地区轮换三种。

3、我国国家公务员的培训主要有初任培训、调任培训、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

训。

4、我国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分为十五级。

5、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内容概括起来有德、能、勤、绩、廉四个方面,重点

考核工作实绩。

6、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个序列。

7、我国国家公务员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工时制度、福利费制度、探亲制度、

年休假制度、冬季宿舍取暖补贴制度和交通补贴制度等。

8、我国国家决算按统一的决算体系逐级汇编而成,包括中央级决算和地方总决

算。

9、我国国家预算是由一定的组织机构执行的。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预算的

执行机关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0、我国公务员制度规定应回避的亲属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

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和近姻亲关系等。

1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纲鉴易知灵》上。

12、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

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3、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张金鉴。

14、我国在公共行政与其他国家的公共行政的最大区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这

一决定了我国公共行政的独自特点。

15、我国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选任制。

16、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职权由基本职权和辅助职权两部分构成。前者是行政监

察机关职权的核心上,反映行政监察机关的性质。

17、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权包括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行政处分权四

种。

18、我国目前设置的审计机关有中央审计机关和地方审计机关两种。

19、我国审计机关设立了审计机关驻地方派出机构和驻部门派出机构。目前,审

计署在地方18个城市设立了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

20、我国法律有许多关于备案的规定,按照接受备案的主体,主要有:向国务院

备案,向国务院各工作部门的备案;向地方各级政府及工作部门的备案。

21、我国的办公自动化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虽然时间不长,但发展却极其迅

速。

22、威尔逊在《行政之研究》和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都主张政治与行政二分

法。

23、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

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24、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瑞士。

X

1、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是以人为中心的组织理论,它弥补了科学管理时期

的组织理论过分地强调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而不重视人的不足。

2、行为科学时期的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最大贡献是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但是最大的弱点是不重视效率,太重视人际关系。

3、行政决策一般有两种决策方式即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4、行政决策的主体是行政领导者,是政府和政府各种职能机关以及具有行政授

权的社会组织,它既可以是一个领导人,也可以是一个领导集体,他们有法定职权和地位以及法律授权。

5、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的划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

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6、行政体制的滞后性,也就是行政体制的惰性,是由其稳定性演变而来的。

7、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纠正偏差。

8、行政控制过程大体上可分为确定控制标准、衡量成效和纠正偏差三个相互衔

接的步骤。

9、行政程序从横向上可分为手续性程序和决定性程序。

10、行政程序从纵向可分为行政计划准备、决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监督与考

核奖惩等。

11、行政监督主体由三个方面主体构成:一是法定监督主体;二法律、政策的授

权的行政监督的主体;三是委托监督主体。

12、行政监督的内容是指行政过程中的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的行为和其相关联的

机制。

13、行政监察实行双重领导,上级行政监察机关对下级监察机关的领导是全面领

导,但以业务领导为主。

14、行政监察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

人员。

15、行政法规和规章审议通过后,须经行政立法机关的行政首长签署。国务院制

定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总理签署;部门规章由相应的部门首长签署;地方政府规章由省长、自治区主席或市长签署。

16、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

17、行政赔偿的具有代表性的归责原则是无过错归责原则、过错归责原则以及违

法归责原227、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有侵权行为主体、执行职务的行为违法、损害的事实以及违法行为与造成损害的因果关系。

18、行政赔偿所针对的损害包括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物质损害又可分为直接损

害和间接损害。

19、行政领导过程本身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这个系统是由行政领导者、被领导

者和行政领导环境三者有机组成的,缺一不可。

20、行政领导者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制度选举产生的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选任制。

21、行政领导责任分为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和道德责任四种。

22、行政机关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它包括文件资料、电文、手稿、传真、照片、

画片、音像制品、技术图纸等,其中文字档案是其主要形式。

23、行政机关档案的功能主要在于其具有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

24、行政机关的法定职权,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由行政机关组织法规定,大都

以概括之语言,划定各机关的职责范围;二是由单行的实体法,规定某一具体事项由哪一行政机关管辖。

25、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在延伸的意义上,还应包括由行政

机关授权的社会组织。

26、行政执行具有综合性、目的性、具体性、强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27、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28、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

29、行政执行过程评估主要由各级行政机关组织进行,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的范

围则较为广泛,各级立法机关、各种党派、社会团体、新闻媒介或专门的评估机构都可以组织进行。

30、行政复议的全面审查原则包括合法性审查和适当性审查两个部分。

31、行政处分的种类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

32、行政立法的一般程序是规划、起草、审查、决定、签署公布和备案。

33、行政诉讼的程序包括起诉和受理;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诉

讼中止、诉讼终结与期间、送达等。

34、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基本手段、行政程序和技术方法三个方面

35、行政基本方法包括法律政策方法、行政指令方法和经济方法

36、行政效率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机械效率阶段、社会效率阶

段和客观效率与规范效率阶段。

37、新公共行政认为传统的公共行政有依附于效率原则的技术主义倾向,甚至把

效率原则当作基本价值观。新公共行政提出许多替代与补充,其中社会公平是核心的概念。

38、新公共行政主张参与行政。一是主张公民参与。二是主张在组织决策过程中

下层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

39、西方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即政府与市场、政府再造

和政治与行政的关系。

40、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

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41、相机调节机制动作在理论上可概括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在社会需求大于供

给、经济过热时,选择增收减支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二是在社会需求小于供给、经济萧条时,选择减收增支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三是在社会需求与供给大致均衡、经济增长处于持续稳定的状态时,应选择均衡性的财政政策,使当年财政收支大体相当,以维持既定的社会供求对比状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Y

1、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2、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立法、

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

3、.1949年10月21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成立了

中央人民政府,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下设35个部门。

4、1954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改政务院为国务院。

5、.1961年里格斯发表了《公共行政生态学》,这是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

开以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的风气这先河。

6、1973年美国行为学家弗隆和耶顿运用决策树的形式试图说明在何种情境中在

什么程度上让下属参与决策的领导行为。

7、1987年颁布实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性法规

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应于批准之日起的三十日内报送国务院各十份。

8、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公布,标志着中国行政法制建设进

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9、1993年4月24日,国务院第二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并决定于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它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机关新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初步确立。

10、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小;

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

11、一般来讲,复合制国家倾向于分权,单一制国家倾向于集权。但两者都必须

集权,只是其程度不同。

12、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源构成的要素有两个基本方面,第一个要素是人力资

源的数量,第二个要素是人力资源的质量。

13、一种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和组织所规定的正式渠道进行的沟通是正式沟通,

它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

14、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组织文化是形成组织规范、工作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方

式和人际关系准则的源泉。

15、要正确地界定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地处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

社会组织、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同时必须考虑到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政治民主的发展的水平。

16、英国为加强对文官考试业务的管理,于1855年成立了文官委员会,这是现

代意义上的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

17、拟定决策方案分两个阶段,即粗拟阶段和精心设计阶段。

18、舆论监督的主体为一般公民和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组织。

19、依照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Z

1、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2、中国地方政府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政府形式。

3、中国公共行政管理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在法律制度上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

各级人民政府。

4、中国的国务院体制是在总结我党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之上,借鉴

了前苏联的部长会议制,于1954年形成的。

5、《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2003年1月1日。

6、在我国,为人民服务是公共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是由马列主义的意识

形态决定的。

7、在我国,实行地区回避的主要是在县级以下的地方人民政府担任主要领导职

务的公务员。

8、在我国,根据国家职能的区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

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9、在近代英国,哈林顿是第一个论及国家政治与法律的关系的人。

10、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2000年前的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

德)

11、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12、在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布莱克和莫顿于1964年提出了领导方格图理论。

13、在现代社会中,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两种。

14、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在政府各个部门和各个层级之间以及各种人员之间所进

行的政务信息的交流与传递称为:行政沟通。

15、政府为公众服务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性。

16﹑政府职能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性)。

17、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称为政府职能。

18、政府的政治职能包括政治统治职能、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和民主职能。

19、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

的总和,称为行政体制。

20、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

21、最典型的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是英国地方政府形式。

22、忠实于决策,使贯彻执行不走样,这是公共行政对行政执行环节的首要要求。

23、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

24、自动调节机制是利用累进所得税和(转移性支出)对经济发展的自动稳定器功

能来调节社会需求的机制。

25、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哈耶克、老弗里德曼夫妇、小弗里德曼、诺

齐克、罗斯巴特、米塞斯以及公共选择学派的布坎南和图洛克。其中哈耶克、老弗里德曼和布坎南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6、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

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称为公共行政环境。

27、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

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28、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其中价值观是组

织文化的核心。

29、职务犯罪监督包括对贪污贿赂的监督、侵权犯罪监督和渎职犯罪监督三种。

30、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

管理被称为:机关行政。

31、专家咨询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拟定决策方案。

2017年 1 月中央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 1 月中央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2094 课程代码:00364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法学;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二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这段话中所体现的法学基本原理是(D)。 A.只有马克思主义法学才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 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 C.法在本质上体现着社会的共同利益 D.法律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2.亚里士多德曾经对正义作了一个著名的区分。他将正义区分为(B)。 A.程序正义与自然正义 B.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 C.自然正义与社会正义 D.制度正义与个人正义 3.某市《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若干规定》第4条规定:“餐饮业经营者不得以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名称、别称、图案制作招牌、菜谱招徕、诱导顾客”。这一规范属于(C)。A.授权性规范 B.任意性规范 C.确定性规范 D.逻辑性规范 4.下列有关判例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 A.判例法就是法院所作的法律解释 B.判例法奉行“遵循先例”原则 C.在大陆法系,判例法是一种基本的法律渊源 D.我国最高法院通过案例指导制度引进了判例法制度 5.区分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标准是,看一定的后果(B)。 A.是否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B.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 C.是否产生或变更法律关系 D.是否有法律意义 6.我国《刑法》第358条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1

法理学历年真题(2012-2000)

法理学历年真题(2012-2000)

法理学简述题 ◆{2012}(非法学)64.简述执法的基本原则。 ◆{2012}(法学)31.简述我国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2011}(非法学)64.简述法律制定的特征。 ◆{2011}(法学)31.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2010}(非法学)64.简述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2010}(法学)31.简述科学技术对法律的影响。 ◆{2009}(非法学)64.简述法律事实的含义和特征。 ◆{2008}(非法学)64.简述资本主义法律的基 本特征 ◆{2007}(非法学) 64.简述我国司法解释的基本作用。 ◆{2006}64、简述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的区别和联系。(8分) ◆{2005}65.简述当代中国法律监督体系内国家监督的内容。8分

◆{2004}64、为什么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 规范? ◆{2003}50、简述法律责任的分类。10分 ◆{2002}41.简述法的指引作用的种类。5分 ◆{2002}42.简述法律制定的特征。5分 ◆{2002}43.简述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及其要素。5分 ◆{2001}简述法的社会作用与规范作用之间 的区别。5分 法理分析题 ◆{2012}(非法学)67.2008年7月,某省会城市人大常委会第S次会议审议了该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该草案第N条规定,公交车乘客不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驾驶员、售票员有权劝导其让座:对于拒不让座者,可以拒绝其乘坐,市政主管部门还可处以50元罚款。 在草案讨论过程中,甲认为该规定具有合理

性,其根据可以从法与道德的联系中找到:乙认为该规定不具有合理性,其根据可以从法与道德的区别中找到。 请结合上述材料,从甲、乙观点中选择您较为认同的观点(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依据法与道德关系的理论进行分析。 ◆{2012}(法学)34.(15分)某高校新生小张在自学法理学知识后,对我国《物权法》进行了分析,并写了如下四点学习体会: ①物权法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文件,从法律渊源角度分析,该法应属于我国的根本法。 ②物权法所调整的对象是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因此物权法属于民商法部门。 ③物权法第10条规定:“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从法律归责的角度理解,该条规定属于准同性法律规则(规范)。

电大合同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投标2.附条件合同3.代位权4.违约责任5.买卖合同1.我国合同法调整的关系有。 A.婚姻关系B.收养关系 C.监护关系D.财产关系 2.在合同成立时,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合同的成立地点为。 A.承诺生效的地点B.经常居住地 C.收件人的主营业地D.合同签订地 3.代位权行使的费用由。 A.债务人承担B.代位权人承担 C.全体债权人承担D.债务人和债权人共同承担 4.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属于。 A.为自始无效合同B.为效力未定合同 C.为可变更可撤销合同D.以上都不是 5.合同的变更,在一般情况下都是指,由当事入达成协议而对其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 A.依法成立的合同于其尚未履行或者尚未完全履行完毕之前 B.依法成立的合同于其尚未生效前 C.依法成立的合同于其尚未成立之前 D.依法成立的合同于其既未成立亦未生效之前 6.违约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 A.合同B.侵权 C.欺诈D.不正当竞争 7.合同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负担。 A.履行义务的一方 B.接受履行的一方 C.合同双方当事人 D.协商确定 8.我国《合同法》规定租赁合同的租赁期限不得超过。 A.1年 B.5年 C.10年 D.20年 9.委托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 A.研究开发人所有B.委托开发人所有 C.研究开发人与委托开发人共同所有D.国家所有 10.建筑工程合同的形式。 A.可以是书面的B.可以是口头的 C.必须是书面的D.必须是经过公证的 1.无行为能力人不能作为购买人订立买卖合同,但可以作为赠与人订立赠与合同。 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视为有效。 3.如果受要约人是向要约人以外的其他人作出了承诺,则只能视为是向其他人发出了新的要约。

电大_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参考资料

单项选择 【法字打头】 1. 法律调整是一种(B.规范性调整)。 2. 法的社会本质归根结底取决于(C. 经济基础的性质)。 3. 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为法律规范的(A.假定)。 4. 法的创制的结果是(C.产生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 5. 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 A. 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6. 法的第三层本质是(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7. 法制和法治是两个( B.不同)的概念。 8. 法的创制是( A.制定新的法律规范的活动) 9. 法律、法规中关于该法何时开始生效的规定,属于(C.原则性规范) 10. 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11. 法律调整的对象是社会关系参加者的( A.意志行为) 12. 法院依法对案件作出判决的行为属于(D.法的实施) 13. 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B.国家的形成) 14. 法的体系的基本因素是( C.法律规范) 15. 法是一种抽象的、一般的规定,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别的人,它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法的这一 属性属于(B.法的概括性)。 16. 法律编纂(C.是对内容进行变动的一种立法活动)。 17. 法学上,一般认为划分部门法的主要依据是(B.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18. 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不包括(C.我们在分析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时,不但要根据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来判断,还要加 上自己的主观判断)。 19. 法律程序的设计原则的确立应考虑( A.应限定其数量的多少,不能使法律程序过于泛滥 )。 20. 法律移植和法律继承的前提是(A.法律变革)。 21. 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都有程度不同的联系,其中与(A.经济)的联系是最根本的联系。 22. 法形成的标志是(B. 国家的最终形成)。 23. 法律规定了所有权制度、分配制度、债权制度、税收制度、遗产制度等,国家根据这些制度分配社会财富,体现了法的 (B分配性价值 ) 24. 法的第三层本质是(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 25. 法制和法治是两个(B.不同)的概念。 26.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不包括(D.法律后果 )。 27. 法律调整是一种(B.规范性调整) 28. 法律文化的的载体是(B.法律现实 )。 29. 法和国家产生的过程是(C.同一历史过程) 30. 法作为法所固有的、满足主体法律需要的价值是(C.法律价值 ) 31. 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A. 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32. 法的社会本质归根结底取决于(C.经济基础的性质) 33. 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为法律规范的(A.假定) 34. 法律意识的对象是(C法律现象 ) 【下列打头】 1. 下列属于法的适用的有(D.法院冻结某一公司的银行帐户)。 2. 下列对法律作用、法律目的及其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C.法律功能的实现当然包括法律目的的实现,因此功能与目的 实际是一个范畴)。 3. 下列对法律解释规则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本世纪以来,随着法治的不断发展,在法律实践中法律解释的作用愈发 重要,对法律解释应该大力提倡,没有必要进行任何约束 )。 4. 下列有关法律的形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法律的形式仅仅指法的效力形式)。 5.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我国长期以来受儒家“重利轻义”的影响,人们的追求正义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受到严重 压抑和扭曲,现在我国的立法应当承认并保障人们的正义感,从而鼓励人们为精神文明奋斗)。 6.下列对法的作用、法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B.法的作用是法具有生命力的内在依据,也是法的功能的基 础或前提,如果没有法的作用,就不可能有法的功能)。 7.下列对监督程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我国在监督程序立法方面已经日趋完善,许多问题均有法可依,一部专门的

法理学-主观题

案例分析题: (2003年) 案情:某市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规范日益混乱的交通秩序,决定出台一项新举措,由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通告,凡自行摄录下机动车辆违章行驶、停放的照片、录像资料,送经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被采用并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的,一律奖励人民币200 元-300 元。此举使许多市民踊跃参与,积极举报违章车辆,当地的交通秩序一时间明显好转,市民满意。新闻报道后,省内甚至外省不少城市都来取经、学习。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违章驾车者去往不愿被别人知道的地方,电视台将车辆及背景播出后,引起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当事人此后的正常生活的;有乘车人以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把电视台、交管部门告上法庭的;有违章司机被单位开除,认为是交管部门超范围行使权力引起的;有抢拍者被违章车辆故意撞伤后,向交管部门索赔的;甚至有利用偷拍照片向驾车人索要高额“保密费”的,等等。报刊将上述新闻披露后,某市治理交通秩序的举措引起了社会不同看法和较大争议。 问题:请谈谈你对某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合法性、合理性的认识。(注意:不能仅就此举引发的一些问题、个案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 答题要求:1.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理由;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述准确;3.答题文体不限,字数要求800 -1000字。 解题思路:这一题按照要求从合法性、合理性两方面进行认识。合法性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1)立法和执法的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2)法律渊源、法律效力方面,下位法不能违反上位法;(3)委托社会组织、个人执法的合法性。从这些方面衡量,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的这一通告应当说有合法性依据。 合理性问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1)法律价值。如秩序与自由,维持秩序与限制自由关系的处理,是否考虑了价值排序原则、比例原则;如正义与效率,提高行政效率与实现社会正义关系的处理,是否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2)法律与道德。法律的道德基础,法律规定与社会常理的一致,善法与恶法的判断。(3)法治社会的权利保障。法治的目的、意义。从这些方面考虑,交通管理部门的这一做法缺乏合理性根据。 论述题 (2009年) 一、(本题20分) 材料:1840年鸦片战争前,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农业社会是封闭保守的。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封建法律面临挑战。清朝统治者迫于内外压力,于20世纪初下诏修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为契机,法的现代化从制度层面上在中国正式启动。 新中国成立后60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国法的现代化以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为建设目标,历经曲折考验,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的法治思想和观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总结凝练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地指引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并推向深入,形成了以“三个至上”重要观点为精神实质和根本原则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问题: 请结合中国法治现代化发展进程,简答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三个至上”重要观点的认识。 答题要求:

电大合同法期末机考题(已排序)

单选题 A 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A. 财产交付时 B保管合同的保管人拍卖、变卖保管物其所得价款()。c.扣除保管费用和其他费用后将剩余部分 返还寄存人 保管合同自()时成立,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B. 保管物交付 C采取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若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B.非格式条款 采取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合同的成立地为()。c. 收件人的主营业地 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时,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时间,即视为到达的时间。 A.首 次 承揽合同成立后,()。D.定作人有权任意解除合同,但要赔偿承揽人因此而造成的损失 承揽人将辅助工作转包给第三人的,应由()完成的工作质量向定作人负责。 B. 承揽人对第三人 出卖具有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软件等标的物的,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该标的物的知 识产权()。 B. 不属于买受人 从提存之日起超过()无人受领的物视为无主物,扣除必要的提存费用后上缴国库。 A. 5 年 D 代位权行使的费用由()。A. 债务人承担 当事人()是合同正常变更的唯一条件。 c. 协商一致 当事人如果认为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或者过低的,可以(约金数额 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有定金和违约金的情况时,可以( 对撤销权的行使首先应审查撤销权的主体、产生条件、民法院 对法人超出经营范围经营的行为,在相对人恶意时( ) B. 单方向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请求调整违 )。 A. 可以选择适用定金或者违约金 行使范围,该审查权由()依法行使。 A. 人)。A. 法人可主张其无效,但应负举证责任

宪法学试题及答案

《宪法学》试卷与答案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1.宪法的内容同其他法律一样,主要取决于社会的 A.阶级力量对比B.物质生活条件C.精神文明建设D.经济制度的改革 2.在宪法中体现分权、制衡原则的典型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瑞士 3.司法机关在审理具体案件的过程中,对该案件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的合宪性所进行的审查,叫作 A.事后审查B.预防性审查C.附带性审查 D.事先审查 4.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 A.1689年的《权利法案》B.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 C.1777年的《邦联条例》D.1787年的《美国宪法》 5. .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 () A.到会代表的1/2以上的多数通过 B.到会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C.全体代表的1/2以上的多数通过 D.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6.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是 A.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 B.工农联盟为基础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7.现行宪法序言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A.即无产阶级专政B.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C.形式上接近无产阶级专政D.等同于无产阶级专政 8.现行宪法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全民所有制B.集体所有制 C.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D.国家所有制 9.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统一战线称为 A.爱国统一战线B.全体劳动者统一战线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电大《法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2、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国家的形成)。 3、不属于法的调整性职能的活动是(偿还债务)。 4、不属于法的保护性职能的活动是(依法纳税)。 5、划分法系的决定性标准是(法的传统)。 6、大陆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7、英美法系是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8、在侵权行为法方面,自由资本主义的过错责任原则被当代资本主义的(严格责任原则)代替。 9、保证社会主义法实施的方法是(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的方 法。 10、既是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又是违法的行为有(结伙打架)。 11、“凡法律所不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原则适用于(一般允许型)的法律调整。 12、“凡法律所不允许的,都是禁止”的原则适用于(一般禁止型)的法律调整。 13、下列哪些不能作为法律调整的对象:(自然过程)。 14、要求人们承担不为一定行为的义务的调整方法,被称为(禁止)的调整方式。 15、下列哪种关系在客观上要求法律来调整:(人身关系)。 16、法的创制是法的形成的(结尾)阶 段。 17、(保护性规范)是规定法律责任和制裁措施的规范。 18、(授权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有权自己做出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19、(禁止性规范)是指禁止人们做出一定行为,即承担一定消极不作为义务的法律规范。 20、(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21、(法规汇编)是指在不改变法规内容前提下,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涉及问题的性质或按发布时间的先后顺序予 以排列,汇编成册。 22、(法典编纂)是一种法的创制活动,它必须由立法机关按照职权范围和法 定程序进行。 23、下列属于法的适用的有(法院冻结某一公司的银行帐户)。 24、《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办法》属于(行政解释)。 25、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是(学理解释)。 26、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 法》施行后,原先制定的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组织法失去效力。这属于(默示废 止)终止生效。 27、不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法律是(《香 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8、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指(主体、 客体和内容)。 29、法律关系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 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资格,在法学上称 为(行为能力)。 30、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是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31、(做出肯定行为的权利)是一种积 极行为的权利,处于权利的中心位置。 32、公民的名誉属于法律关系客体中的 (人身利益)。 33、对于甲来说,属于法律事件的法律 事实是(甲的父亲的病故)。 34、法律关系产生的具体条件是(法律 事实)。 35、违法行为是指(一切具有社会危害 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的行为)。 36、(社会危害性)是违法的最本质特 征。 37、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 罚条例》的行为,是属于(行政违法行 为)。 38、故意或过失是(违法的主观方面)。 39、承担违宪责任的主体是(特定国家 机关及其领导人员)。 40、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国 家检察机关)。 41、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已经发生法律 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有错误, 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法院再审。这种法 律监督称为(审判监督)。 42、我国法律监督的重点是(国家机关 创制法和适用法的活动)。 三、多项选择题 1、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法律行为、 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法律文化)等法 律现象。 2、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法、法律现 象及其规律、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3、属于理论法学的是(法哲学、比较 法总论)。 4、法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是(道德、 宗教)。 5、习惯靠(传统、惯性、社会舆论) 保证实施。 6、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是(制 定、认可)。 7、法是(一种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认 可的规范、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 范、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8、法的保护性价值实现的方式是(惩 罚犯罪、恢复被侵害的权利)。 9、法与利益的关系正确的是(利益是 法的创制的初始点、利益是法的实现的 动力和归宿、法确认、协调、实现利益、 法的实现就是法所保护的利益的实 现)。 10、法制包括(现行法律规则、法的运 行机制、法律文化传统、法学教育与研 究)。 11、勒内·达维把当代各国法律划分为 三大法系,即(大陆法系、英美法系、 社会主义法系)。 12、基本的法律调整的方式有:(积极、 允许、禁止)的调整方式。 13、下列哪些不能作为法律调整的对 象:(科学研究的自然现象、自然现象 发生的过程、大规模的社会过程)。 14、下列哪些能够作为法律调整的对 象:(财产关系、劳动关系)。 15、一般可以把法的制定过程分为两个 阶段,即(准备阶段、确立阶段)。 16、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法律规 范在逻辑联系上是由哪些因素或部分 构成的。一般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 构包括三个因素,即(假定、处理、制 裁)。 17、法律规范按其职能和专门化,可以 分为(调整性规范、保护性规范、专门 化规范)。 18、按照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调整性 规范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 范、积极义务性规范)。 19、根据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即法 律允许执法机关、执法人员进行个别调 整的程度,法律规范可分为(绝对确定 性规范、相对确定性规范)。 20、按照是否允许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当事人)依法自主调整进行分类,法 律规范可分为(任意性规范、强行性规 范)。 21、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主要有三 种方法,即(法规清理、法规汇编、法 典编纂)。 22、法的适用的主体有(国家机关、国 家授权的社会组织)。 23、法的适用结果有(产生权力义务关 系、变更权力义务关系、消灭权力义务 关系、实行法律制裁)。 24、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的 含义包括(法律无差别地适用于全体公 民、公民平等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依 法保护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追究 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 25、在我国,法律规范生效的时间有几 种情况,它们包括(法律自公布之日起 生效、法律本身规定了生效的具体时 间、法律本身规定了其生效时间取决于 其他法律的生效实行)。 26、在局部区域生效的法律是(地方性 法规、民族自治条例、地方国家机关制 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27、《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 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范围的规定》属 于(司法解释、检察解释)。 28、下列属于立法解释的有(全国人大 常委会对自己制定的法律所作的解释、 国务院对其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

《法理学》历年真题 主观题

2002-2013年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解析——主观题 案例分析题: (2003年) 案情:某市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规范日益混乱的交通秩序,决定出台一项新举措,由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通告,凡自行摄录下机动车辆违章行驶、停放的照片、录像资料,送经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被采用并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的,一律奖励人民币200 元-300 元。此举使许多市民踊跃参与,积极举报违章车辆,当地的交通秩序一时间明显好转,市民满意。新闻报道后,省内甚至外省不少城市都来取经、学习。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违章驾车者去往不愿被别人知道的地方,电视台将车辆及背景播出后,引起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当事人此后的正常生活的;有乘车人以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把电视台、交管部门告上法庭的;有违章司机被单位开除,认为是交管部门超范围行使权力引起的;有抢拍者被违章车辆故意撞伤后,向交管部门索赔的;甚至有利用偷拍照片向驾车人索要高额“保密费”的,等等。报刊将上述新闻披露后,某市治理交通秩序的举措引起了社会不同看法和较大争议。 问题:请谈谈你对某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合法性、合理性的认识。(注意:不能仅就此举引发的一些问题、个案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 答题要求:1.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理由;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述准确;3.答题文体不限,字数要求800 -1000字。 解题思路:这一题按照要求从合法性、合理性两方面进行认识。合法性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1)立法和执法的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2)法律渊源、法律效力方面,下位法不能违反上位法;(3)委托社会组织、个人执法的合法性。从这些方面衡量,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的这一通告应当说有合法性依据。 合理性问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1)法律价值。如秩序与自由,维持秩序与限制自由关系的处理,是否考虑了价值排序原则、比例原则;如正义与效率,提高行政效率与实现社会正义关系的处理,是否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2)法律与道德。法律的道德基础,法律规定与社会常理的一致,善法与恶法的判断。(3)法治社会的权利保障。法治的目的、意义。从这些方面考虑,交通管理部门的这一做法缺乏合理性根据。 论述题 (2009年)

2018年电大宪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宪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关于宪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它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B.它是一种宣言或声明 C.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D.它的法律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 2.我国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的机关是( B )。 -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最高法院 D.国务院 3.把宪法分为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的依据是(A )。 A.修改的程序不同 B.制定的主体不同 C.有无法典形式不同 D.与现实关系紧密程度不同4.宪法的主要功能是(A )。 A.保障公民权利 B.规范国家权力 C.维护国家统一 D.促进经济发展 5.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B )。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多党合作制 6.下列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方能生效的是( C )。 A.国务院的行政法规 B.国务院部门的行政规章C.自治区的自治条 D.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7.按照宪法规定,我国各级人大中设立常委会的有(D )。 A.全国人大 B.各省级人大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 8.民族自治地方的( B )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A.人大常委会主任B.政府行政首长 C.法院院长 D.检察院检察长 9.全国人大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B )召集。 A.委员长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主席团 D.委员长会议 10.我国的哪一部宪法结构体系有严重缺陷,全部宪法仅有30个条文?( B ) A.1954年宪法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 11.下列原则中仅属于社会主义宪法民主原则的有(B )。 A.主权在民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C.权力分立原则 D.法治原则 12.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 ) A.国体 B.政体 C.国家结构形式 D.政党制度 13.旧中国惟一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A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 14.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B )。 A.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C.1975年宪法D.1982年宪法 1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C )。

2016年 1 月中央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6年 1 月中央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2094 课程代码:00364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法学;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一、单项选择题 1.最终决定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社会因素是该国的(D)。 A.文化历史传统 B.阶级力量对比 C.政权组织形式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我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对该条文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D)。 A.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也是保护性法律规范 B.该条文只是政策性规定,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C.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 D.该条文是法律原则,也体现国家的基本政策 3.区分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标准是:查看相应后果是否(B)。 A.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B.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 C.产生或变更法律关系 D.具有法律上的意义 4.关于法系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大陆法系在世界上的影响最大 B.英美法系在世界上的影响最大 C.大陆法系以民法典最为典型 D.英美法系以民法典最为典型 5.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中,有权公布法律的主体是(A)。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全国政协主席 6.在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法律文件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法律和发布的决定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制定和发布的所有决定 7.法与宗教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可能有的情形是(D)。 1

最新2002-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解析(主观题)

2002-2013年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解析(主观题)(2013年) 案情:某市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规范日益混乱的交通秩序,决定出台一项新举措,由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通告,凡自行摄录下机动车辆违章行驶、停放的照片、录像资料,送经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被采用并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的,一律奖励人民币200 元-300 元。此举使许多市民踊跃参与,积极举报违章车辆,当地的交通秩序一时间明显好转,市民满意。新闻报道后,省内甚至外省不少城市都来取经、学习。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违章驾车者去往不愿被别人知道的地方,电视台将车辆及背景播出后,引起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当事人此后的正常生活的;有乘车人以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把电视台、交管部门告上法庭的;有违章司机被单位开除,认为是交管部门超范围行使权力引起的;有抢拍者被违章车辆故意撞伤后,向交管部门索赔的;甚至有利用偷拍照片向驾车人索要高额“保密费”的,等等。报刊将上述新闻披露后,某市治理交通秩序的举措引起了社会不同看法和较大争议。 问题:请谈谈你对某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合法性、合理性的认识。(注意:不能仅就此举引发的一些问题、个案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 答题要求:1.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理由;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述准确;3.答题文体不限,字数要求800 -1000字。

解题思路:这一题按照要求从合法性、合理性两方面进行认识。合法性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1)立法和执法的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2)法律渊源、法律效力方面,下位法不能违反上位法;(3)委托社会组织、个人执法的合法性。从这些方面衡量,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的这一通告应当说有合法性依据。 合理性问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1)法律价值。如秩序与自由,维持秩序与限制自由关系的处理,是否考虑了价值排序原则、比例原则;如正义与效率,提高行政效率与实现社会正义关系的处理,是否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2)法律与道德。法律的道德基础,法律规定与社会常理的一致,善法与恶法的判断。(3)法治社会的权利保障。法治的目的、意义。从这些方面考虑,交通管理部门的这一做法缺乏合理性根据。 论述题 (2009年) 一、(本题20分) 材料:1840年鸦片战争前,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农业社会是封闭保守的。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封建法律面临挑战。清朝统治者迫于内外压力,于20世纪初下诏修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为契机,法的现代化从制度层面上在中国正式启动。 新中国成立后60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国法的现代化以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为建设目标,历经曲折考验,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的法治思想和观

电大《合同法》形考2答案

请看题尾正确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目1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合同的履行原则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实际履行原则 B. 经济合理原则正确 C. 协助履行原则正确 D. 全面履行原则正确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全面履行原则, 协助履行原则, 经济合理原则 题目2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按照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企业合并时,原已订立的合同作如下处理()。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合并后的企业成为原企业债权债务关系的新当事人,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正确 B. 如果被合并的是一个企业的一部分,原企业享有的债权或负担的债务,由原企业和吸收企业确定分担的方式和比例,并须通知相对人 C. 企业合并后,原企业的债权债务移转于新企业,不须征得相对人的同意正确 D. 如果被合并的是一个企业的一部分,在一定期间内,原企业与吸收企业应当对原企业的债务负连带责任正确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合并后的企业成为原企业债权债务关系的新当事人,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 企业合并后,原企业的债权债务移转于新企业,不须征得相对人的同意, 如果被合并的是一个企业的一部分,在一定期间内,原企业与吸收企业应当对原企业的债务负连带责任 题目3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作为条件的事实必须具备的要件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必须是合法的事实正确

B. 必须是当事人约定的事实正确 C. 必须是不确定的事实正确 D. 必须是将来的事实正确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必须是将来的事实, 必须是不确定的事实, 必须是当事人约定的事实, 必须是合法的事实 题目4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构成欺诈应当符合的构成要件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须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正确 B. 须有欺诈行为正确 C. 须相对人因欺诈而陷于错误正确 D. 须受欺诈人基于错误而与欺诈人订立合同正确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须有欺诈行为, 须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 须相对人因欺诈而陷于错误, 须受欺诈人基于错误而与欺诈人订立合同 题目5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要约,欲向其出售一批货物。要约发出后,甲公司因进货渠道发生困难而欲撤回要约。甲公司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与要约同时到达乙公司正确 B. 在乙公司发出承诺之前到达乙公司 C. 在要约到达乙公司之前到达乙公司正确 D. 在乙公司发出承诺的同时到达乙公司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在要约到达乙公司之前到达乙公司, 与要约同时到达乙公司 题目6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下面言辞属于要约的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2020年春中央电大专科《宪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春中央电大专科《宪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2106 课程代码:01628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法学;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一、单项选择题 1.选举权的普遍性是指(A)。 A. 一个国家内享有选举权的公民的广泛程度 B.所有公民都享有选举权 C.全体人民均有选举权 D.一切公民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选举 2.我国采取(A)国家结构形式。 A.单一制 B.复合制 C.君主立宪制 D.共和制 3.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其组成人员提出对国务院各部、委质询案的条件是(B)。 A.5人以上联名B.10人以上联名 C.15人以上联名 D.20人以上联名 4.资产阶级学者以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将宪法分为(D)。 A.钦定宪法与民定宪法 B.规范宪法与不规范宪法 C.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D.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B.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C.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D.禁止搜查公民的身体 6.下列关于两党制的表述,错误的是(B)。 A.两党制产生于英国 B.两党制是指一个国家只存在两个政党 C.有很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两党制 D.两党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7.如果全国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或者有(D)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D.五分之一 8.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A)。 A.《独立宣言》 B.《世界人权宣言》 C.《人权宣言》 D.《权利请愿书》 9.我国的政党制度是(D)。 A. 一党制 B.两党制 C.多党制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C)。 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D.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 11.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是(ABC)。 A.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B.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C.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D.民族乡的人民政府 12.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BCD)。 A.没收B.征收 C.征用 D.并给予补偿 13.我国的基层人民法院是指(AB)。 A.县、自治县人民法院 B.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法院 C.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法庭 D.省辖市的人民法院 14.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有权(ABCD)。 A.公布法律 B.任免国务院总理 C.任免国务院各部部长 D.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15.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CD)。

法理学论述题及其答案

一、论法理学在法学中的地位 (一)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 1、一般法是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般法:(1)指法的整个领域,即包括宪法、民法等在内的整个法律领域,以及现行法从制定到实施的全部过程;2)指古今中外的一切法,法理学应是对古今中外一切类型的法律制度及其各个发展阶段情况的综合研究。 2、法理学与部门法学 法理学概括出各个部门法及其运行的共同规律、共同特征、共同范畴,从而为部门法学提供指南,为法制建设提供理论服务。法理学可能回答的不是法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比如案件如何审理,程序如何进行,引用何种法律,适用何种制裁等等,它所关心的是法律的原理性问题。而对这些原理性问题的分析说明,则必然是理论性的和思维性的。 (二)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 法理学研究的是一般法中的普遍问题和根本问题。法理学的论题是法学和法律实践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法是什么?法是怎样产生发展的?法有什么作用和价值?同时,法理学还要概括和阐述法学的基本范畴如法、权利义务等,是各个部门法学共同适用的。 (三)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 方法论是指关于方法的理论和学说。法理学特别注重对法学方法的研究,其所研究的一些方法也运用于各部门法学的研究。 二、论法学的研究方法亦可见教材P24-29 1、价值分析方法 法律是调整利益关系的标准,只有研究法律的价值问题,才能对法律的正当性、法律的目的、作用和社会意义等问题做出理论说明。包括价值认知和价值评价。 2、逻辑分析和语义分析 法律体系是一种有序的逻辑结构,并通过语言符号表达出来,如果排除对法律形式问题的研究,人们就无法理解、运用和执行法律。形式逻辑(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比较分类)和辩证逻辑(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统一,以及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 3、社会实证研究方法 法律是一种社会制度,它的运行是一种社会过程,只有把法律和相关的社会事实联系起来,对法律的研究才是全面的,法律也才是真正的法律。 三、论三大法学派的法律观念 在西方三大法学流派中,各学派各有自己不同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比较而言: (1)、自然法学派的主要内容是: 其一,关于法的本质。自然法学派认为,法从本质上是一种客观规律,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必须以客观规律为基础,?这种客观规律是宇宙、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反映。 其二,法来源于永恒不变的本性、自然性、社会性、理性。真正的法律应当与之相符合,特别是与理性相符合,或以理性为基础,它永恒不变,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其三,法的功能和目的在于实现公意和正义。 其四,?法律及其观念应当与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相一致,自然法是人类寻求正义之绝对标准的结果。 归纳而言,自然法学派特别重视法律存在的客观基础和价值目标,即人性、理性、正义、

中央电大《宪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关于宪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它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B.它是一种宣言或声明 C.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D.它的法律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 2.我国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的机关是( B )。 -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最高法院 D.国务院 3.把宪法分为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的依据是(A )。 A.修改的程序不同 B.制定的主体不同 C.有无法典形式不同 D.与现实关系紧密程度不同 4.宪法的主要功能是(A )。 A.保障公民权利 B.规范国家权力 C.维护国家统一 D.促进经济发展5.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B )。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多党合作制6.下列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方能生效的是( C )。 A.国务院的行政法规 B.国务院部门的行政规章C.自治区的自治条 D.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 7.按照宪法规定,我国各级人大中设立常委会的有(D )。 A.全国人大 B.各省级人大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 8.民族自治地方的( B )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A.人大常委会主任B.政府行政首长 C.法院院长 D.检察院检察长 9.全国人大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B )召集。 A.委员长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主席团 D.委员长会议 10.我国的哪一部宪法结构体系有严重缺陷,全部宪法仅有30个条文?( B ) A.1954年宪法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 11.下列原则中仅属于社会主义宪法民主原则的有(B )。 A.主权在民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C.权力分立原则 D.法治原则 12.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 ) A.国体 B.政体 C.国家结构形式 D.政党制度 13.旧中国惟一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A )。

法理学主观题考点归纳

法理学主观题考点归纳 1、中国传统的律学有哪些特点? 答:实用性构成律学在学术传统上的根本底色。具体到在学科性质上,律学有如下几个特点: 1、重视逻辑归纳,而较为轻视逻辑演绎。 2、重视考据,轻视理性论证。 3、重视实用技巧,较为轻视学理阐释。 4、重视刑事,轻视民事。 2、法学实践性的具体体现有哪些? 答:法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知识体系,具体而言,法学的实践性体现为以下几点: 1、法学的研究总是指向法律现象或者法律问题的。 2、法学具有务实性。法学并非“纯思”,而在于为现实的法律纠纷,法律问题寻求解答方案。 3、法学是反映人的经验理性的学问,是人的法律经验、知识、智慧和理性的综合体现。。 4、法学是职业性的知识体系,它所使用的语言是冷静的、刚硬的、简洁的、合乎逻辑的,是经过法学家们提炼、加工和创造出来的“法言法语”,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日常语言”存在明显差异。 5、法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在于它研究的是一种“价值性事实”,即反映人类的价值观、价值倾向和价值意义的社会事实。在法学中,很难做到“价值中立”或者进行无立场的研究。

3、法学思维的特点有哪些? 答:法学思维是指法律人在研究法律现象时所持的思考立场、观点、态度、价值和方法。具体而言,法学思维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学思维是实践思维。 2、法学思维是以实在法为起点的思维。 3、法学思维是问题的思维。法学思维的价值在于为法律问题或者法律僵局提供法律答案。 4、法学思维是论证的思维、说理的思维。 5、法学思维是评价性思维。 4、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有哪些方面? 答:狭义的法学方法单指法律适用的方法,以案件事实的认定和法律规范的寻找为中心,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有: 1、法条的理论; 2、案件事实的行为及其法律判断; 3、法律的解释; 4、法官从事法的续造之方法; 5、法学概念及其体系的形成。 5、法律的特征有哪些? 答:法律相较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征包括: 1、法的规范性 2、法的普遍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