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能及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化学能及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化学能及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化学能及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所以要从生活实际引入本节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三个具体实验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描述,使学生把握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的规律。学生知道化学反应能够制造新物质之外,还能够提供能量。用一些具体量去分析问题的思想,学生相对比较薄弱,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的培养。

二、教学容分析

本节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该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畴。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化学《必修2》和《选修4》中均有安排,在高中《选修4》中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再学习。因此本节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奠定必要的基础。化学能与热能一节课是新课程高中教材中新增加的知识,课标对这部分容有较高要求,是化学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两条主线之一,是建构完整的化学反应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下一节化学能与电能学习的基础。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理解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掌握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判断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通过科学探究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和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体会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知生物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正确的能量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体现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

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五、教学难点

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六、教学方法:阅读、交流讨论、实验探究。

七、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因素是什么?(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当∑E(反应物)>∑E(生成物)——反应放出能量;

当∑E(反应物)<∑E(生成物)——反应吸收能量。

【过渡】上一节我们从理论上对反应热量变化进行了探讨,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分析反应过程中的吸热、放热问题。

【导入】能源、信息和材料被称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能源与我们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人类的文明就起源于火,早在远古时期,原始人就会利用火来取暖和烘烤食物。这个过程就是化学反应放热的过程,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二章的第一节第二部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板书】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认识和感受化学能热能的相互转化。

<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老师指导注意事项。

实验一:教材第33页实验2-1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6mol/L的盐酸,再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观察现象,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到℃;

3. 手触摸的感觉是变热。

来。提问:提问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给予点评。

【板书】1、6HCl+2Al=2AlCl

3+3H

2

↑放热反应

实验二:教材第34页实验2-2

将约20gBa(OH)

2.8H

2

O晶体研细后与越10gNH

4

Cl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

放在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气味,用手触摸杯壁下部,试着用手拿起烧杯,观察现象。

现象结论

1. 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混合物呈糊状;

2. 手触摸杯壁下部感觉温度降低;

3. 玻璃片与烧杯黏在一起。1. 反应产生氨气,并有水生成;

2.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3.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提问:提问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给予点评。

【板书】2、Ba(OH)

2·8H

2

O+2NH

4

Cl=BaCl

2

+2NH

3

↑+10H

2

O吸热反应

<思考与交流>

反应中的能量从何而来?它与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有关系吗?

<讨论结果>

1、从化学键键能的角度分析

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所以,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所有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与所有形成新键放出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从物质总能量的角度分析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所以,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思考与交流>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实验探究>演示实验

实验三:教材第34页实验2-3

在50mL烧杯中加入20mL2mol/L的盐酸,测其温度。另用量筒量取20mL2mol/LNaOH溶液,测其温度,并缓缓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O放热反应

【板书】3、H+ + OH- = H

2

O时所释放的热量

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

2

<思考与交流>

你还能举出一些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例子吗?

我们可以利用放热反应来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提供能量,让学生了解能源的利用与人类历史发展的关系。

【科学视野】阅读课本P35-P36

1、生物体中的能量转化

【板书】4、(1)生物体中的能量变化

2、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

柴草 时期→ 化石 能源时期→多能源结构时期

【板书】(2)社会发展与能源利用

放热反应

燃料的燃烧 酸碱中和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 物质氧化

吸热反应

C+CO 2

H 2+CuO C+H 2O

Ba(OH)2.8H 2O+NH 4Cl CaCO 3高温分解

【学习小结】:

从化学键键能角度从物质总能量角度

放热反应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新键

放出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吸热反应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新键

放出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课堂练习】

1、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D)A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B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C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D Ba(OH)

2?8H

2

O与NH

4

Cl反应

2、下列说确的是(A)

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放热反应全部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

C需要加热条件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3、下列能源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是(D)

A、太阳能

B、潮汐能

C、风能

D、氢气燃烧产生的热能

【布置作业】: 1:p374、8、11、12

2:思考与交流:如果要通过实验来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中和热,你认为在设计实验装置和操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你准备如何设计并进行实验?请与同学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2Al+6HCl=2AlCl

3+3H

2

↑放热反应

2、Ba(OH)

2·8H

2

O+2NH

4

Cl==BaCl

2

+2NH

3

↑+10H

2

O吸热反应

3、H+ + OH- = H

2

O放热反应

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

2

O时所释放的热量

4、(1)生物体中的能量变化(2)社会发展与能源利用

七、【教学反思】:

1、从化学键微观本质到物质总能量的宏观特征分析能量变化,跨度较大,部分学生理解不到位,导致分析判断有误,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2、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观察现象和得出结论,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增加了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兴趣。

3、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应该照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6

、教学反思

从化学键微观本质到物质总能量的宏观特征分析能量变化,

跨度

较大,部分学生理解不到位,导致分析判断个别有误,应结合动画、

图像等缓慢过渡,使学生形象直观的体验理解,以突破难点。

1.感性材料,理性分析

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自热饭盒图片的展示为同学提供了感性材料,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从生活中的事例去研究反应放热或吸热的原因,学生能够真心实意地参与课堂活动,这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了充分提高。

2.充分了解学生,精心设计“理解断层”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教师应该照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既有基础性目标,又有开放性目标。当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解释放热的原因时,他们求知的渴望便会产生和增长,正如建构主义学者认为,认知失调会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

3.教材的整合和学科思想的渗透

化学键的拆开与形成和具体的能量数值联系在一起,定量计算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又要从物理学的相对能量高低与能量的转化的视角去认识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最后还要将两套判断标准有机的结合在一块,从微观与宏观两个角度去认识反应的反应热,显然难度较大,尤其是两套判据的整合。我将课本上的

容进行整合,首先展示自热饭盒的图片,让同学们对反应的热量变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将课本上的实验,提前到课始,让同学们直接感受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探究、理解反应吸、放热原因的欲望与冲动。接着提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将化学键与能量变化巧妙地联系起来,通过具体数据,定量地解释了反应中为什么有能量的变化。接着转换角度,从物理学吸收能量、放出能量与体系自身能量的高低角度,展开了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生成物自身能量高低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运用动画和图片的手段,分解步骤,介绍清晰明了,帮助学生理解,帮助学生做出判断,体现为学生着想的理念。

4.思考

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教师平时在设计的问题上具有开放性。而对于同一反应,部分学生从能量的角度和化学键的角度容易得到相异的结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去化解这个难点。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2)掌握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探究、交流、合作意识,进而学会分析及处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在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和感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正确的能量观、节能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难点: (1)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概念的形成; (2)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实验创设情境的理论探究法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适当实验仪器、药品。 五、教学过程

把上面的实例抽象为一个图表,类比放出能量反应, 和老师一起完成ppt上的图例。 水从低处流往高处要吸收能量。通过类比,要求学生完成吸热反应的图表 【提问】通过以上分析,如何从宏观判断一个化学反 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 吸收能量:生成物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放出能量: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追问】看图回答: 从图中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放出能量:化学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量 吸收能量:其他形式的能量可以转为为化学 能。 说明化学能可以和其他形式的能量进行转 化,并且在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 【过渡】自然界中存在两个基本的守恒——质量守恒 和能量守恒。化学反应中不仅质量守恒也存在能量守 恒,所以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种生成并且一定伴随能 量变化。 思考,聆听 【追问】通过我们常见的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中的 能量变化常常是以热能的形式变化的,那我们能否对 化学反应重新进行分类? 思考回答 根据反应是否放热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 应。 【板书】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反应 吸热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提问】我们如何知道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 热反应呢? 燃烧是放热反应 【追问】除了燃烧是放热反应以外,还有哪些是放热 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我们如何来观察或者测定反 应放出了热量或者吸收了热量。 可以用手摸,或者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的 温度。 【演示实验2-1】铝与盐酸的反应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演示实验2-2】Ba(OH)2?8H2O与NH4Cl反应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设疑】化学反应中确实存在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还有哪些是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呢?我们是不是要一 一通过实验验证呢?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可以对常见的 反应进行吸热与放热反应的归类呢?下去分组思考, 讨论,下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 聆听思考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四章 第三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教学目标 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2.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有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能量的转化,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2.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设疑,导入新课 出示以下两个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知道的能的形式有哪几种?(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光能、生物能,等等) (2)在“机械功和机械能”的学习中,我们分析了机械能的转化问题,请你对此谈谈自己的认识,并举例加以说明。 设疑引学:既然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那么,自然界中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否也可以互相转化呢?在转化过程中能量又遵循何种规律呢?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的问题。 推进新课 一、能的转化 1.指导学生完成下面四个小实验,观察实验发生的现象,讨论其能量转化情况: (1)来回迅速摩擦双手。 (2)黑塑料袋内盛水,插入温度计后系好,放在阳光下。 (3)将连在小电扇上的太阳电池对着阳光。 (4)用钢笔杆在头发或毛衣上摩擦后再靠近细小的纸片。 讨论得出:(1)机械能转化为内能。(2)光能转化为内能。(3)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4)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及内能。 教师分析:摩擦生热,摩擦是机械运动现象,生热是热现象,摩擦能够生热,说明机械运动现象和热现象有联系。 学生分析其他实验后得出:光现象、热现象、电现象与机械运动现象之间都有联系。 2.除了电能与化学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外,还能举出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例子吗?请分别对机械能和内能、机械能和电能、电能和内能、电能和光能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具体事例参照如下: 机械能→内能:自行车、汽车在刹车时摩擦生热;汽油机、柴油机在压缩冲程中,汽缸内气体因被压缩而发热等。 内能→机械能: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爆竹爆炸时,火药燃烧产生的内能使爆竹炸飞和升空。 机械能→电能:水电站的水力发电,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电能→机械能:电动机通电后转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能→内能:电炉、电熨斗、电热水壶等通电后,电能转化为内能。 电能→光能:白炽灯通电后发光,发光二极管通电后发光等。 光能→电能:太阳能电池等。) 二、能量守恒定律 演示实验:将乒乓球从一定高度落下 观察分析:为什么乒乓球弹起的高度越来越低?损失的能量到哪儿去了? 讨论得出:机械能越来越小,通过摩擦把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 从而引出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

高三《漫画类图文转换》教案

漫画类图文转换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漫画类图文转换的命题规律 2、初步掌握漫画类图文转换题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漫画类图文转换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激趣导入课题 2、考点阐释 出示近三年高考的图文转换题分布图 明确:1、近三年的高考题中图文转换这种题型经常考。 2、图文转换有三种题型:图表题、图形题和漫画题。 3、试题位置和分值:一般置于第二卷的第六大题中,分值一般为3—6分。 3、引出课题、出示目标 4、了解预习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困惑(了解学情) 5、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疑点进行讲解. 以"某公下蛋"为例,谈漫画的特点(标题画面寓意 ) 方法点拨:审读画面合理想象类比联想 6、明确漫画题型 (描述画面寓意或主题理解加标题) 7 、题型训练及规律探寻 预习作业小组合作讨论检查(彼此合作交流心得,师生共同探讨漫画各个题型的做题方法) 明确:画面描述原则:整体意识,注意细节,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寓意或主题理解:挖掘隐含信息,采取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彰显意义。 加标题方法 :它有暗揭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拟定标题先要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和漫画的主题,然后围绕讽刺的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拟题可直接以讽刺或颂扬的主体命名,也可扣住漫画的主题命名, 8、真题跟踪训练,小组合作评点赋分,探究正确答案。 (活动目的:1、本环节所选的题目都来自于近年的高考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新鲜感,对学生来说又极富挑战性,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做题兴趣。2、这一环节通过自主完成,合作探究,可以实现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3、通过接触高考题,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消除神秘感,积累做题经验,培养自信心。) 9、自我小结:针对刚才自己的做题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于笔记本上。 10、小结:千言万语总关“图”,生活处处皆语文。从建国后曾风行一时的“小人书”,到近来流行的朱德庸的《涩女郎》和几米的绘画读本,继日本漫画风靡少年一代后,毫无疑问,读图正在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通过图文转换转换,让我们用更轻松更直接的方式享受阅读的快感。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功能: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在初中已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高中选修4中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再学习。因此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奠定必要的基础。 能量是本章最核心的一个关键词,能源更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本节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总之,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通过科学探究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和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体会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正确的能量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体现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概念的形成及科学能量变化观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 阅读、交流讨论、实验探究。 五、教学用具 ①多媒体课件; ②试管、6 mol/L盐酸、砂纸、铝条、温度计、Ba(OH) 2·8H 2 O晶体、NH 4 Cl 晶体、烧杯(3)、玻璃片、玻璃棒、2 mo/L盐酸、量筒。 六、教学设计思路

能量的转换教案

《能量的转换》教案 教者:周凤官 教学目标: 1.知道能量能够转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并以不同表现形式,并知道能量的具体转换过程。 2.能够学会用卡通图解释能量转换的过程。 3.能制作简单的能量转换的玩具。 教学重点:知道一种形式的能量能够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如何转换的。 教学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盛有水的烧杯、温度计、火柴、花生米、纽扣、线、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认识到各种各样的能量都有着不同的作用,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能量方面的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的两个例子(1)打开电视看节目.(2)冬天天冷了,两只手互相搓搓。(在搓手的时候,同学们会感觉到手里慢慢有点热,其实是由我们体内的化学能转换成了和声能、热能了。)这里都发生了什么样的能量形式的变化? 其实,能量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能量的转换) 二、实验探究 1.认识能量之间的转换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教师点燃花生米,给烧杯中的水加热。) 提问:猜测一下,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用温度计量一下加热前后的温度,给学生看,引导学生回答:水温会上升,产生了热能。) 2.大胆猜测一下,这个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能量的转换?(指出:花生米里的能量是化学能) (全班交流得出:点燃花生米,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后,花生米中的化学能转换成了光能和热能,使水温升高了。)板书:化学能→光能、热能 3.教师指出:花生米燃烧后把其中的化学能转换成了光能和热能,那生活中的水也是由烧水的材料煤、木柴等燃烧后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的。刚才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猜测。

高考专题复习图文转换教案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教案 考纲定位 近年高考语文科的命题,内容更贴近现实,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特点,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图文转换题型也应运而生。 1、图文转换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这类题型一般置 于第Ⅱ卷的第六大题中,分值一般为4-6分。 2、图文转换题的题型从所提供材料角度可以分为:(1)表格文字转换题;(2)图 文转换题;(3)漫画文字转换。 误区警示 一、信息归结多余或无中生有。 二、信息遗漏或缺失。学生在读图时不细心,不全面,结果顾此失彼,造成信息 缺失或遗漏,使得答案要点不全面。 三、信息推断错误。 四、答案表述罗嗦,条理混乱。图文转换题型最难最关键的就是怎样选用语言来 组织答案。学生往往不注意题目要求,或一五一十地把图表内容说明出来, 其中夹杂很多数据,语言不简练,思路不清晰;或过于笼统,不得要领甚至 不着边际,但前者情况较普遍。 释疑 第一、表文转换题 1、所谓表文转换是指把图文内容转化成文字表述。 例、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解析】本题考察句子的表达能力,图表本身或图表中提供的文字数据都有规律可循,首先要认真观察,找出其中规律。然后看字数要求、句式要求、内容要求进行转换。转换的句子语意要连贯,表达要正确。 【答案】(1)阅览室的图书80%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2)学生不爱惜图书,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2、解答图表分析题要把握好五个方面:

(1)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2)重视数据变化。我们要重视图表中的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的往往说明了某个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3)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等。 (4)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5)简要归纳概括。解答这类问题的共同点是归纳概括。解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也就符合简答要求了。图文转换题解题的基本流程:图表(源信息)一观察认读一分析理解一归纳概括一文字表达。要综合分析三个难度:横向角度、纵向角度、斜向角度(主要是数据变化)。 例2 如:下表是某省关于教师作文评分误差的抽样调查结果,用一段文字来概括图表反映的问题。作文评分误差抽样调查表 【分析】这是一份抽样图表,对信息归结和推断时,要对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在哪些作文评分上相同、哪些不同。从样本中看出整体情况,求出概率,管中窥豹,得出结论。回答时有的学生表述为“意见比较一致”,过于笼统;有的学生回答为“对2、3、7号作文卷评分有明显误差”,显然学生不理解什么叫抽样调查。【答案参考】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对60%的作文在评分时存在明显的误差,其中30%评分误差很大。 ·解题思路及注意事项: (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还有题干中句式表达的要求(单句还是复句)和字数的限制,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具体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类似句子的重组题型,要求你去续写。 (2)仔细认读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 对图表,学生要认真观察,找出图表中所含的信息,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抓信息要全面准确。具体而言,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坐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杨英 一、教学背景分析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所以要从生活实际引入本节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三个具体实验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描述,使学生把握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的规律。学生知道化学反应能够制造新物质之外,还能够提供能量。用一些具体量去分析问题的思想,学生相对比较薄弱,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化学《必修2》和《选修4》中均有安排,在高中《选修4》中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再学习。因此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奠定必要的基础。化学能与热能一节课是新课程高中教材中新增加的知识,课标对这部分内容有较高要求,是化学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两条主线之一,是建构完整的化学反应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下一节化学能与电能学习的基础。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理解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掌握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判断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通过科学探究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和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体会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知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正确的能量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体现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 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五、教学难点 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六、教学方法:阅读、交流讨论、实验探究。 七、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因素是什么(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当∑E(反应物)>∑E(生成物)——反应放出能量; 当∑E(反应物)<∑E(生成物)——反应吸收能量。 【过渡】上一节我们从理论上对反应热量变化进行了探讨,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分析反应过程中的吸热、放热问题。

能量的相互转化(教案)

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 【教材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能的概念已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界能的多样性及能量的相互转化的普遍意义,初步学会分析和判断物质运动及变化过程中不同形式的能量的转化。 【教学目标】 1.理解能量的相互转化具有普遍意义。知道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获得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的过程。 2.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形式的转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自然界能量转化的普遍意义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制作小风车实验装置一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教师演示:手持粉笔头举高,放手下落实验 提问:举高粉笔头具有什么能?为什么? 生:重力势能,因为粉笔头被举高了。 进一步提问:放手下落过程中,粉笔头又具有什么能? 生: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 问:下落过程中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 生:由于粉笔的高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高度减小说明重力势能在减小,速度增大说明动能在增加,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在向动能转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大), 教师指出:自然界中能量变化的事例很多,这就是本节所要研究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 讲述:我们学习过机械运动有机械能,热运动有内能,实际上自然界存在着许多不同形式的运动,每种运动都有一种对应的能量,如电能、磁能、光能、化学能、原子能等。 复习: 动能:我们把运动着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实例:运动的锤子,流动的河水,流动的空气,行驶的汽车、跑动着的运动员,飞行中的子弹头,滚动着的钢球,运行中的人造地球卫星等。简单的知 识结构: 势能:物体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时所具有的能。 实例:被举高的夯,被举高的打桩机的重锤,高坝中的水,放 在高楼阳台边沿的花盆,搁货架的金属球、山顶上的石头,举 高的铅球,悬吊在高空中的钢梁,悬空的起重臂,置于斜面上 的钢球等。 创设情景:(展示图片或录象)图3-1 雪崩 (情景描述)一辆汽车在雪山脚下急驶,一场灾难不幸发生。 只见高耸陡峭的雪坡霎时间犹如天崩地裂,数以千吨的积雪快

图文转换教案

图文转换题型 图表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这类题型属于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 一、图文转换的类型: 1.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两种: ①表(格)文(字)转换题。? ②图(“徽标类”“漫画类”)文转换题。 2.从表达角度分为两种: ①直接表述图表信息。 ②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 二、表文转换题 解题方法: 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 ①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②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③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④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 归纳概括,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 三、徽标类转换题 解题方法: (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 三、漫画类转话题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多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多以讽刺为主)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寓意)。

能量的转换 教案

能量的转换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2)能针对具体情境,说出什么形式的能转换成了另一种什么形式的能。 (3)能制作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实验制作活动,实验演示活动培养学生实验、制作、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各种讨论、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与交流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 (1)培养学生乐于学以致用的兴趣。 (2)体会到能量转换和我们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培养学生关心新事物的精神。 (3)懂得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 教学准备: 1、花生、针、火柴、蜡烛、烧杯、水、软木塞、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 2、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知道能量的转换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能量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今天我们继续研究 这是台灯,打开开关,请问你看见什么现象? 把手放在灯泡的旁边,有什么感觉? 上节课我们学过:发光的物体具有什么能量?发热的物体具有什么能量?所以我们可以说发光发热的灯泡具有光能和热能。 那请问,老师手里的这只灯泡具有光能和热能?什么情况下灯泡才具有光能和热能? 要有电。电才能让灯泡发光发热,具有光能和热能。 也可以说电能通过灯丝转换为光能和热能。可以这样表示。电能光能热能 在科学上科学家是这样描述的: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外的形式,这一过程成为能量的转换。板书:能量的转换 生活中能量的转换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一起来搓搓手,有什么感觉(热)?请问有能量的转换吗?想一想是什么能量转换为什么能量呢? 小结:我们早晨吃的早点将化学能存储在我们的身体里,但我们的两只手来回运动时,是身体里存储的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我们的两只手来回运动摩擦后有热和声音产生是运动的机械能转换为热能和声能。板书:化学能机械能热能和声能 由此可以看出,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其他的形式,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换。 二、探究能量如何转换。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学科:高中化学姓名:何安雄单位:清镇市七砂中学《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取材于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从生活中最常见的吸放热现象入手,提出“放热反应中热能从何而来,吸热反应中提供的热能又起什么作用”的思考,在提高学生从微观看物质世界的同时,学会通过给定键能判断吸放热反应,学会通过键能计算吸放热数值。 二、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般,但根据我校“先学后教、当堂导练、自辅落实”的教学策略,本节课通过先学任务的布置,让学生课前先期对结构式作充分熟悉,为课堂突破教学难点做准备,把课堂上的时间集中在给定键能进行吸放热值分析和计算上,这样学生就能够顺利学习本节课内容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到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学会利用键能判断吸放热反应; 3、学会利用键能计算吸放热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先学任务的完成,使学生从微观上进一步认识结构式的知识; 2、通过阅读理解形成对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的认识; 3、通过问题呈现、小组交流的方式,学会利用键能判断吸放热反应及利用键能计算吸放热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理解、小组交流、表达呈现培养学生情感控制、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等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不断进取、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

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的认识; 2、利用键能判断吸放热反应及利用键能计算吸放热值。 教学难点: 利用键能计算吸放热值。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自主思考、小组交流、表达呈现、反思内化。 六、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改理念和我校“先学后教、当堂导练、自辅落实”的教学策略的要求,课前先学感知,课堂强调教师主导性地位、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以问题为导向,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七、先学任务: 1、1个H 2中有个H—H键;1个N 2 中有个N≡N键;;1个H 2 O中有个 H—O键;1个NH 3中有个 N—H键;1个CO 2 中有个C=O键。 2、1molH 2中有 molH—H键;1molN 2 中有molN≡N键;;1molH 2 O中有 molH—O键;1molNH 3中有 molN—H键;1molCO 2 中有 molC=O键。 八、教学过程:

图文转换之漫画类教案

图文转换之漫画类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图文转换中漫画类的命题规律 2、初步掌握图文转换题中漫画类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漫画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教学手段与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16年湖南卷漫画作文 二、高考考点阐释 明确: ①、近三年的高考题中图文转换漫画题型经常考。 ②、图文转换漫画题有五种题型:描述说明漫画、揭示寓意、拟写漫画标题、拟写漫画广告词和漫画作文。 ③、试题位置和分值:前四种一般置于第二卷的第六大题中,分值一般为3—6分。 三、漫画特点分析与方法指导 A、漫画特点: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多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多以讽刺为主)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寓意)。 B、方法点拨: 审读画面:审主体、审文字、审变形夸张处、审前后变化处、审倾向 类比联想:由物想人,由表及里、深入挖掘 题型一:【描述说明漫画】 方法点拨: 1、观察画面:面中的人和物在干什么。 2、用文字将“人和物干什么”描述出来: 要求: 1、画面=文字(全面、准确) 2、客观描述,不要延伸。(客观)

3、如果漫画有标题,请写上漫画名 例题讲解: 牛刀小试,真题跟踪训练,小组合作评点赋分: 题型二:【揭示漫画寓意】寓意或主题即是作者创作漫画的目的。 方法点拨:①挖掘隐含信息,由物及人,彰显意义。 ②明确漫画倾向,准确表达。 第一类:讽刺……社会现象(人) 第二类:赞扬……社会现象(人) 第三类:反映……社会现象 例题讲解: 牛刀小试,真题跟踪训练小组合作评点赋分,: 题型三:【拟写漫画标题】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生物《第4节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第1课时)》教案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科学家们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熏陶,并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7.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从而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3.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教学难点】 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一、导入新课 万物生长靠太阳。光合作用是唯一能够捕获和转化光能的生物学途径。植物是靠什么物质和结构捕获光能的呢? 二、讲授新课 教师展示正常玉米植株(绿色)和白化玉米植株(白色)的图片,玉米白化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待种子中贮存的养分耗尽就会死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与细胞中的色素有关。 那么,绿叶中究竟有哪些色素呢?引出后面的探究实验。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观看视频: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纸层析法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①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②过程: a.取5 g新鲜绿叶→剪碎置于研钵中。 b.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放入10 mL无水乙醇,迅速、充分地进行研磨。 ?引导学生思考:研磨时加入的三种试剂有什么作用? 二氧化硅:研磨更充分。 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主要是叶绿素)。 无水乙醇:溶解并提取色素。 ?引导学生思考:某实验小组得到的色素提取液颜色过浅,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称取绿叶过少或加入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溶液浓度小; 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部分被破坏。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充分、迅速研磨? 充分研磨:使叶绿体完全破裂,提取较多色素。 迅速研磨:叶绿素不稳定,易被分解。 c.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收集滤液、用棉塞封口 (2)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①原理: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 ②过程: a.制备滤纸条:取干燥过的定性滤纸,一端剪去两角,在距此端1厘米出画一条铅笔细线。 b.画滤液细线:要求细、齐、直。干后重复2~3次。 c.分离色素: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防止层析液挥发)。 d.观察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为:

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pdf

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 一、教材分析 《化学能与热能》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第1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三项内 1、理解并掌握判断吸热和放热反应的两条理论根据 2、会判断吸热和放热反应 3、掌握吸热演示实验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判断吸热和放热反应的两条理论根据 2、会判断吸热和放热反应 3、掌握吸热演示实验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1、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兴趣 2、培养严谨化学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并掌握判断吸热和放热反应的两条理论根据 2、会判断吸热和放热反应 难点:理解并掌握判断吸热和放热反应的两条理论根据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基础班,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学生对于吸热和放热反应的两条理论根据感觉比较抽象,在教学中应在讲解的同时辅以图示,反复强化,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根据方程式判放热吸热在掌握规律后比较容易掌握。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放热吸热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化学能与热能”,初步把握基础知识及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㈠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键与放热吸热反应的关系 当拆开所有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形成所有产物中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时,为_____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反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2.1 化学能和热能 教学设计方案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功能: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在初中已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高中选修4中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再学习。因此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奠定必要的基础。 能量是本章最核心的一个关键词,能源更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本节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总之,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通过科学探究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和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体会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正确的能量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体现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概念的形成及科学能量变化观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 阅读、交流讨论、实验探究。 六、教学设计思路

苏教版科学六下能量的转换教学设计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在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能量,你能说一说都有 哪些能量吗? 生:声能、动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光能。 师:同学们说的可真多,那你们知道吗?能量之间还可以相互转换呢!比如电灯可以发亮是由电能转换为电灯的光能和热能;人的运动是由人体的 化学能转换为动能和热能;水车吱呀呀的唱歌是由水能转换为声能和动 能;所以能量的转换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能量 的转换。 板书:能量的转换。 二、引出能量是 1.举例 师:同学们自己搓搓手,你有什么感觉? 生:(学生搓手并描述)感觉手会慢慢变热。 师:听听搓手的时候有没有声音? 生:有, 师:那这是什么能量转换为什么能量? 动能转换为热能和声能 生: 化学能转换为热能和声能 师:在搓手的时候,同学们会感觉到手慢慢变热,其实是我们体内的化学能转换为热能和声能。 2.举例 师:看电视是哪些能量之间的转换呢? 生:电能转换为电视的光能和声能。 3.引出能量特征之一 师:所以能量转换是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板书:转换 一种形式的能量其他形式的能量 三、探究能量如何转换 1.实验师: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小实验来看看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请看大屏幕,按照大屏幕的实验步骤,小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把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学生小组实验。

师:刚才小组内进行了实验,老师看了一下,发现这几组的同学做的特别快,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好,现在哪一组说一说第一个实验。 生:划着一根火柴,会有光,还伴有发热,所以划火柴是由人体的化学能转换为火柴的光能和热能。 师:你说的非常好,哪一组再来说一说。 学生再总结一遍。 师:总结,划着一根火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是人体对火柴做功,所以是人体中的化学能转换为火柴的光能和热能。 化学能划火柴光能、热能 生:没有点燃花生米之前,水的温度为10℃,花生燃烧之后,我们又量了水的温度,为50℃,水温升高了40℃,而且花生在燃烧中有发光现象,这说明花生的化学能转换为了光能和热能。 师:非常全面,其它小组呢?(师再找个小组来汇报) 师总结:燃烧花生米,有发光的现象,而且通过温度计测出水温比开始时升高了10℃~50℃。说明花生米由化学能转换为光能和水的热能。 板书:燃烧花生米 化学能划火柴,燃烧花生米光能、热能 2.通过实例描述能量转换的过程 1)用幻灯片出示图片 a)师:小时候玩风车,用嘴一吹,风车就会转起来,它有怎样的转换? 生:人体的化学能转换为风车的动能 b)师:拔河比赛 生:人体的化学能转换为绳子的动能 c)师:打开电灯 生:电能转换为电灯的光能和热能 d)师:钻木取火 生:人体的化学能转换为光能和热能 e)师:植物光合作用 生:太阳的光能转换为植物的化学能 f)师:开动的汽车 生:化学能转换为汽车的动能 2)学生举例 师:在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这种能量转换的例子有许多,你能举出几个吗? 生:学生自由发言 3)这张图上显示的是能量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其他形式的实例,我们来试一 试描述能量是如何相互转换的。小组进行讨论,填写。 光能(太阳能)化学能(植物生长)动能 (机械运动)电能(发电机工作)热能 学生汇报。 师总结:你们看,太阳的能量以光能形式辐射到地球,植物接收了来自太阳的光能,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人吸收植物的化学能转换为动能;

化学能及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英 一、教学背景分析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所以要从生活实际引入本节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三个具体实验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描述,使学生把握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的规律。学生知道化学反应能够制造新物质之外,还能够提供能量。用一些具体量去分析问题的思想,学生相对比较薄弱,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的培养。 二、教学容分析 本节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该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畴。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化学《必修2》和《选修4》中均有安排,在高中《选修4》中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再学习。因此本节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奠定必要的基础。化学能与热能一节课是新课程高中教材中新增加的知识,课标对这部分容有较高要求,是化学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两条主线之一,是建构完整的化学反应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下一节化学能与电能学习的基础。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理解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掌握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判断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通过科学探究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和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体会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知生物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正确的能量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体现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 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五、教学难点 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六、教学方法:阅读、交流讨论、实验探究。 七、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图文转换专题——漫画类解读教案

图文转换专题——漫画类解读教学设计黑山四高中付麟博

图文转换专题——漫画类解读教学设计 黑山四高中付麟博 一、教学目标: 1、明确高考漫画新题型的考查形式 2、掌握漫画的一系列艺术手法 3、掌握漫画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解读漫画、理解寓意及准确表达 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四、教具准备:投影仪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自学探究: 1、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幽默、诙谐的画面,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寓意)。 2、漫画的构成: 标题(可以没有):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对象、细节、背景); 注释(可以没有):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3、漫画的艺术手法 夸张、变形、以小见大、以虚带实、荒诞中见真实、象征、比拟等 4、漫画题是指把漫画从图片转换成文字表述的一种考题. 二、整体感知,如何解读漫画

第一步:读画面,明白画中有什么 看标题、看画面、看画中字、看夸张处 第二步:联现实展想像,揣摩画外之音 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画面思画外;要联系生活实际。 3、题型分类: (1)画面描述 (2)揭示寓意 (3)拟写标题 (4)谈启示 (5)拟公益广告 三、精讲点拨: (一)、画面描述题 这是对漫画主体的解读。用说明或描述性的语言把画面的内容描摹出来。 1、观察构图,主体为主。 辨清画面的人物与背景,注意人物的外貌、动作、表情、语言。特别是夸张之处。 2、细节不漏,客观描述。 兼顾画面的标题、注释及其他语言文字。 画面上有什么说什么,抓住能反映画面寓意的特征进行客观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图文信息添枝加叶,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不存在的东西;3、注意顺序,条理清楚。 漫画说明整体上采用“总—分—总”结构,即起笔一句点明介绍对象,然后依次介绍画面内容(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两边到中间),再用一句话点出漫画寓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