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实验原理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实验原理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实验原理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实验原理

人体的1ml 外周血中一般含有约1-3×106个小淋巴细胞,通常它们都处于间期的GO和G1期。在培养条件下给予药物刺激时,经过53-72小时可在培养物中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供染色体标本制备和分析之用。这种外周血培养方法是在1960年由Moorhead 等所建立的。

人体外周血的形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红细胞和血小板不能离体培养。血细胞中的小淋巴细胞处于间期的GO和G1期。在培养时给予药物刺激,可转变为淋巴细胞,随后进行有丝分裂。这样经过66-72小时短期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有丝分裂的细胞。这种微量全血培养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912年,Warfter 最先研究人类染色体。1923年,报道人类染色体的二倍体为48条。

细胞遗传学、组织培养技术为

人类染色体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技术突破主要在于:

(1)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PHA的应用:PHA 是从菜豆种子中提取出来的,大量的PHA具有凝血作用。如果适合,可刺激细胞转为母细胞,从而进行有丝分裂。

(2)秋水仙素的应用:秋水仙素可阻断纺缍体截止于中期,使染色体个体大,结构清晰,缩短适度,细胞质粘度降低。

(3)低渗处理(水或0.075mlKcl)使红细胞胀破,白细胞胀大,染色体空间变大,易伸展,便于观察。

1956年,J.H.Tjio A.Levan 培养人胚胎组织细胞,计数人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6条。1960年,Moorhead建立人体外周血培养技术,使染色体的研究跃进一步。1968年,T.U. Casperssan提出染色体显带技术。

实验试剂

RPMI1640培养基,植物血凝素(PHA),小牛血清,肝素,双抗,秋水仙素,低渗液:0.075Mol/L Kcl,卡诺氏固定液,Giemsa染色液,0.1Mol/L 磷酸缓冲液(pH7.4-7.6)等。

磷酸缓冲液的配制

0.1Mol/L 磷酸缓冲液(pH7.4-7.6):

A:Na2HPO4?12H2O 28.8克B:Na2HPO4?7H2O 2.164克

KH2PO4 2.67克NaH2PO4?2H2O 0.3克

溶解于1000 ml双蒸水中溶解于1000 ml双蒸水中

实验设备

2ml灭菌注射器,离心机,电子天平,恒温培养箱,除菌滤器,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等。

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实验步骤

1.器皿清洗灭菌

清洗:洗衣粉煮、洗液浸泡,流水冲洗,双蒸水冲洗

灭菌:烘箱干热灭菌160℃,30分钟(玻璃器皿)

湿灭15磅,30分钟(药品,KCl,秋水仙素)

2.培养基的制备与分装

成分:PRMI1640 80%(培养液: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糖,无机盐)

小牛血清20% (细胞繁殖促进剂,4℃保存,用前50℃灭活,30分钟)

PHA0.04mg/ml

双抗或庆大霉素:100单位/ml

灭菌:RPMI 1640 经抽滤灭菌

分装:5ml/ 瓶,4℃保存

3.接血培养

接血:注射器用肝素湿润后抽静脉血0.3ml/瓶,7号个头15滴。

培养:37℃恒温培养66-72小时,不时摇动。

阻断:收集前2-4小时加秋水仙素,使其终浓度为0.4-0.8μg/ml(7号针头2

滴,6号针头3滴)。

4.细胞悬浮液制备与制片(离心管中操作)

(1)收集细胞:2000rpm 10 分钟,弃上清,用吸管打匀沉淀。

(2)低渗:加入5ml温育的0.075Mol/L Kcl,用滴管轻轻冲打成细胞悬浮液,37℃培养30分钟,使红细胞、血小板破碎,白细胞膨胀。

(3)预固定:加管壁缓缓加入1ml固定液(以免砸碎细胞),静置5分钟。固定液使红细胞破裂后出来的血红蛋白变性,防止白细胞聚集成团。

(4)收集白细胞:2000rpm,10分钟,弃上清。

(5)再固定:加入5ml固定液,静止30分钟,白色絮状物为白细胞。2000rpm,10分钟,弃上清。

(6)制片:加入固定液0.4ml,用滴管小心冲打成细胞悬浮液。距4℃预冷的载玻片半米处滴片,2-3滴/片,吹片。

(7)干燥:37℃干燥。

(8)染色:用Geimsa染色液染色30分钟,然后倒去多余染液,并用蒸馏水轻轻冲洗。(9)镜检:待稍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方法、染色体组型分析

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方法、染色体组型分析 一、实验背景 1、Carnoy固定液: 固定液的重要特性是能迅速穿透细胞,将其固定并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还要能够增强染色体的嗜碱性,达到优良染色效果。单纯的固定液一般难以达到这些要求,因此在实验中使用两种混合的固定液。由于Carnoy首先使用的甲醇和冰乙酸混合液而称其为卡诺氏固定液。Carnoy固定液(甲醇∶冰乙酸=3∶1)每次使用前需临时配制,长时间放置影响固定效果,固定时间15min至24h,冰箱、室温均可。必要时可改变甲醇和冰乙酸的比例,冰乙酸比例增加,利于细胞膨胀、染色体铺展,但易导致细胞破裂、染色体散失。 2、低渗液(hypotonic solution) 低渗液是指渗透压和离子强度均低于正常细胞生理条件的溶液,渗透压低于组织液,与外周血混在一起时,水分迅速进入细胞,使其膨胀,甚至破裂,获得分散良好的染色体分裂象。常见的低渗液:水、低渗的柠檬酸钠或氯化钠、甘油磷酸钾(0.65mol/L)、氯化钾(0.075mol/L)等。低渗效果取决于低渗液的化学组成、低渗的温度和处理时间。低渗处理是凭借反渗透作用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铺展,同时可使黏附于染色体的核仁物质散开,以便能在一个平面上观察所有染色体形态。实验室中一般选用0.075mol/L KCl为低渗液,其优点有:①染色体轮廓清楚,可染色性强,染色时间短。②用于显带染色时能充分显示带型特点。低渗处理为37℃,25~30min,以预实验条件为准。 2、肝素 N-硫酸和艾杜糖醛酸含量较多的一种糖胺聚糖,由D-β-葡糖醛酸(或L-α-艾杜糖醛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形成重复二糖单位组成的多糖。肝素是一种抗凝剂,是由二种多糖交替连接而成的多聚体,在体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 2、PHA 植物血凝素(Phytohaemagglutinin)是一种有丝分裂原,主要用于激活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一种干扰素诱导剂,不仅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白介素-2和干扰素;还可以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抗体。由于其较难提纯,且成本极高,所以一直以来仅在实验室中作为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试剂。 3、青霉素和链霉素 青霉素: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链霉素对许多革兰阴性杆菌有抗菌作用。链霉素对葡萄球菌属及其他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差。链霉素的作用在PH值为7.8时最强,PH值降至6或6以下时则大大减弱。四环素作用机制为药物能特异性地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的A位置结合,抑制肽链的增长和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4、秋水仙素 秋水仙能素破坏纺锤体,阻断细胞有丝分裂,使分裂的细胞全部阻止在中期。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培养物中秋水仙素的浓度,不仅保证有效的终止细胞第一次分裂,而且使秋水仙素的细胞毒

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

https://www.doczj.com/doc/391700295.html,/bbs/topic/791076?keywords=淋巴细胞 分离淋巴细胞是许多实验最基本的技术,也是关键的技术之一。现在大多数用的密度梯度离心法。一般我用5ml抗凝血就可以得到pbmc大约4-5x106的细胞。现在将我分离淋巴细胞的经验于大家共分享。 我的经验 1,新鲜血(肝素抗凝20u/ml)+1640(无血清)培养液按照1:1 稀释 2. 在10ml玻璃试管中预先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使分离液:1640:新鲜血=1:1:1(最好用玻璃试管,分离液的量可以增加些,我的经验是1:1;1足够了!!) 3.小心的将稀释后的血液加到分离液的上面,开始的加入一定一定要慢,要尽量的贴近液面加。 4. 离心 .转速:1500/分 温度20c -28c 时间:20分钟 no break(就是不要刹车,这个很重要,不然由于急剧的减速度,会把已经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层又弄混了,加速度也最好不要太大) 5。取出试管,看看是不是分为好几层??顺次为血浆---单个核细胞层--分离液--红细胞 6.用毛吸管吸取上面的血浆层,注意无菌,保存好,留着有用!!!! 7.用毛吸管,吸出单个核细胞层(白白的那一层),重悬于(2—5倍体积的不完全培养液中).你会问:混在其中的淋巴细胞分离液怎么办?别着急。还有办法的。 8 离心。转速:2000-2300/分(转速一定要提高,不然淋巴细胞很难与分离液分开!!) 时间:10分钟 温度:4c 9震荡后,用培养液重悬至1ml(为什么?嘿嘿,马上告诉你) 10.细胞计数+洗涤细胞。刚才不是重悬到1ml吗?取一些放于96孔板中留着计数用(100ul足够了),然后细胞悬液在离心机上离心,在离心的同时,计数你得到的pbmc吧。这样是不是很节省时间?? 11.计数细胞:计数细胞用的细胞计数板的结构是四个角有4个大正方形,每个正方形有16个小正方形. a. 取96板中的细胞悬液10ul,用3%冰醋酸稀释到原来的4倍(这样既能溶解红细胞,又保证细胞浓度不是很大,方便计数) b. 从上面的稀释悬液中取9ul于细胞计数板上,开始计数细胞 c.计数原则:对于压线的细胞,只说左边的和上边的。总共数4大正方形 d.计算细胞浓度:4大格细胞的平均数x 104 x 4 得到的就是细胞的浓度 e 细胞总数是:细胞浓度x1ml(现在知道为什么重悬到1ml了吧?) 12.培养:取出离心的细胞,震荡,按照每个孔1-2x106个/ml的浓度,将细胞用10%NCS+1640重悬后加入到24孔板中,然后拿出保存的人血浆,2滴/孔(经验得知这样,淋巴细胞生长情况会更好)。加入rIL-2 25-50u/孔后,放入培养箱. 看了pbmc 的经验很受启发,我不是做pbmc分离的,但曾经用过淋巴细胞分离液,谈几点体会,希望能共同提高! 1、因为吸取上层血浆的时候很容易打乱层次结构,离心后我一般直接用吸管伸入中间层吸出所需细胞,然后再吸血浆,如果与淋巴细胞分离液交界处变混浊,少吸一点就是了,反正血浆多得是 2、吸取细胞的时候尽量不要吸到下层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因为淋巴细胞分离液的比重比淋巴细胞大,用离心的方法是不可能去除的 3、重悬细胞的时候不要用含血清的培养基,因会使细胞粘附成团 建议; 不同厂家生产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不同。所以第一步离心的转速也会有所不同。最好是按照说明书摸出最合适的转速,这是分离成败的关键!!!!!!。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西南大学《细胞生物学自主实验》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 析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年级班级:2010级5班 校区编码:北区 姓名:陈建坤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四日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摘要】: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具有贮存和传递DNA、控制基因活动和调整基因重组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通过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初步了解到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与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该实验采用人工离体培养的方法,采集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加有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刺激小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而进行有丝分裂)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72±2)恒温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和固定,获得大量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最后经过空气干燥法制片,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关键字】: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人工离体培养 一.引言: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具有贮存和传递DNA、控制基因活动和调整基因重组的作用。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将人的一个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在技术的基础上,按照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特征(主要根据着丝点位置),对染色体进行分组、排队和配对。这对于探索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探讨动物和植物的起源,以及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直到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对染色体本身的细致深入研究才成为可能。染色体组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物种演化、分类以及染色体结构、形态与功能之间,人类G显带核型图谱关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1952年徐道觉用低渗法使细胞膨胀,使染色体充分分散开来。1956年,Tjio等用秋水仙素使细胞分裂固定在分裂中期,增加了细胞分裂相。之后,有科

##正常人体功能

黄淮学院《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熟悉影响各种生命活动的主要因素,并对本课程的前沿有所了解。基本掌握人体有关系统,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功能及影响和调节这些功能的因素,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正常人体功能的理论和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医学问题。具有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救死扶伤的医德素养和呵护生命的整体护理素养,同时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和认真负责、求实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奠定良好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程教学前要求 1.对教师要求 (1)认真研究教材,广泛收集材料,根据以往经验和学生情况,理清教学思路,完成教案撰写或课件制作。 (2)提前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2.对学生要求 (1)制定课程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 (2)认真预习教材,预习中善于思考,对疑惑之处做好记录。 (3)强化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图书馆、网络特别是本门课程的资源网站等广泛查阅、学习课程资源,特别是教师指定的课程资源,了解本领域专家学者的观点以及最新研究动态,培养思维能力,为课堂学习、讨论等做好充分准备。 (二)课程教学中要求 1.对教师要求 (1)按照理论坚实、够用的要求,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着重讲授重点和难点。 (2)积极采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要求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进行讨论,着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纪律,督查学生上课考勤工作。 (4)以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为目标,给学生布置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等形式的作业。 (5)给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和专业期刊,要求学生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人体机能学实验

人体机能学实验第四组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目的:1、学习在体蛙心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2、了解心肌兴奋性的特点,加强对兴奋性周期变化的理解,验证心 肌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实验原理:1、心肌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其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2、心肌细胞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有规律的变化,伴随着膜电位的变 化,其兴奋性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改变: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 和超常期。 3、在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之前,收到一次“额外” 的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常”兴奋,就可以引起一次提前出 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4、在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实验步骤:1、暴露蛙心。 2、用蛙心夹夹住蛙心并通过张力换能器连接BL—420F,记录蛙心的 收缩曲线。 实验结果:

S.OOOf S 0* Sj iXf 实验讨论:1、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相比,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延续到心肌收缩活动的舒张早期。因此,心肌不会像骨骼肌那样发生 完全直强收缩,心肌收缩活动的舒张早期。因此,心肌不会像骨骼肌 那样发生完全直强收缩,而始终进行收缩和舒张交替的活动,从而保 证心脏的泵血功能。 2、心肌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此期中,任何 强大的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的兴奋而收缩;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 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的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 常兴奋,就可以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3、如图,期前收缩也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如果正常窦房结的节律性兴 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便不能引起心室的兴 奋和收缩。因此,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 为代偿间歇。如图期前收缩后的一段趋近水平的曲线,是由于期前收 缩后出现的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实验结论:心肌细胞不会发生完全直强收缩,有期前收缩和代谢性间歇的性质。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完整版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 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西南大学《细胞生物学自主实验》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 析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年级班级:2010级5班 校区编码:北区 姓名:陈建坤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四日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摘要】: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具有贮存和传递DNA、控制基因活动和调整基因重组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通过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初步了解到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与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该实验采用人工离体培养的方法,采集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加有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刺激小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而进行有丝分裂)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72±2)恒温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和固定,获得大量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最后经过空气干燥法制片,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关键字】: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人工离体培养 一.引言: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具有贮存和传递DNA、控制基因活动和调整基因重组的作用。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将人的一个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在技术的基础上,按照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特征(主要根据着丝点位置),对染色体进行分组、排队和配对。这对于探索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探讨动物和植物的起源,以及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直到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对染色体本身的细致深入研究才成为可能。染色体组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物种演化、分类以及染色体结构、形态与功能之间,人类G显带核型图谱关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1952年徐道觉用低渗法使细胞膨胀,使染色体充分分散开来。1956年,Tjio等用秋水仙素使细胞分裂固定在分裂中期,增加了细胞分裂相。之后,有科

麻醉学-试验教学中心

课程名称:机能学实验 英文名称:Functional Experiment 适用专业:麻醉学 编写人员: 日期:年月日 审定人员: 日期:年月日 机能学实验 Functional Experiment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机能实验学是融合传统的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实验课程为一体的新型课程,是基础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富于创新精神、适应未来医学科技竞争的新型医学人才。 机能学实验课程内容包括:①机能实验学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②实验动物的选择及手术;③实验基本操作技术;④实验常用溶液的配制;⑤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与探索设计性实验;⑥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及实验报告的书写等。 通过机能实验学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动物实验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观察实验动物的生理指标、复制某些疾病模型以及应用多种手段防治,以巩固生理、病理生理和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在实验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严肃的工作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和严密的科学思维方法;学会观察、记录、比较、分析和综合实验结果。机能学实验教学是实现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验课程,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人体机能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综合运用功能学科群知识的能力,培养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为深入学习临床医学和其他医学课程打下良好、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1.心肌特性的观察 心肌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心肌的生理特性是心脏完成泵血功能的前提。心肌收缩表现为全或无式收缩,不能发生强直收缩,这与骨骼肌收缩不同,均与其生理特性有关。 基本内容:熟悉蛙心脏的解剖,学习暴露心脏的方法,利用结扎方法来观察蛙心起搏点和蛙心不同部位的自律性高低。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心室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证明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基本要求:掌握蛙心收缩曲线描记方法;熟悉心肌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和收缩性等

《机能实验学》教学大纲

《机能实验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3230010。 学分:4.5。 总学时:80学时。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 教材: 1、《生理科学实验教程》,丁报春主编,2006年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教材: 2、胡还忠. 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北京:科学出出版社,2007年, 3、秦晓群,邓汉武,邓恭华等. 机能实验学.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 4、郑恒. 医学机能实验学.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5、尢家騄,朱新裘,马建中. 机能实验学.长沙:湖南科技出版,2004. 一、课程地位、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的地位机能学科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将此三门学科的实验内容有机融合起来形成的一门综合实验学科——机能实验学,是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机能实验学包括三部分:机能学基础实验、机能学综合实验和学生创新性实验。机能学基础实验是通过经典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实验,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熟悉和掌握各种实验仪器和手术器械的使用,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实验报告等,为学习机能综合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机能学综合实验是以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为主线,将每一系统的生理、药理、病理生理的内容有机融合成为综合性实验,通过观察动物在正常状态下其功能活动规律、复制某些疾病的急性动物模型后观察其病理状态下功能活动的改变并探讨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和机制、自行选择和利用某些药物及手段进行治疗并分析其药物学作用原理及其作用机制等,这一贴近临床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模式,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基本科研素质,及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 (二)课程的目的 1.人体机能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科学,机能实验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了解机能实验学的任务、内容、研究方法与发展,加强学生对机能实验学基本知识的认识,重点培养学生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增加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基本科研素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人体的1ml 外周血中一般含有约1-3×106个小淋巴细胞,通常它们都处于间期的GO和G1期。在培养条件下给予药物刺激时,经过53-72小时可在培养物中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供染色体标本制备和分析之用。这种外周血培养方法是在1960年由Moorhead等所建立的。 人体外周血的形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红细胞和血小板不能离体培养。血细胞中的小淋巴细胞处于间期的GO和G1期。在培养时给予药物刺激,可转变为淋巴细胞,随后进行有丝分裂。这样经过66-72小时短期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有丝分裂的细胞。这种微量全血培养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912年,Warfter 最先研究人类染色体。1923年,报道人类染色体的二倍体为48条。 细胞遗传学、组织培养技术为 人类染色体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技术突破主要在于: (1)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PHA的应用:PHA 是从菜豆种子中提取出来的,大量的PHA具有凝血作用。如果适合,可刺激细胞转为母细胞,从而进行有丝分裂。 (2)秋水仙素的应用:秋水仙素可阻断纺缍体截止于中期,使染色体个体大,结构清晰,缩短适度,细胞质粘度降低。 (3)低渗处理(水或0.075mlKcl)使红细胞胀破,白细胞胀大,染色体空间变大,易伸展,便于观察。 1956年,J.H.Tjio A.Levan 培养人胚胎组织细胞,计数人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6条。1960年,Moorhead建立人体外周血培养技术,使染色体的研究跃进一步。1968年,T.U. Casperssan 提出染色体显带技术。 实验试剂 RPMI1640培养基,植物血凝素(PHA),小牛血清,肝素,双抗,秋水仙素,低渗液:0.075Mol/L Kcl,卡诺氏固定液,Giemsa染色液,0.1Mol/L 磷酸缓冲液(pH7.4-7.6)等。 磷酸缓冲液的配制 0.1Mol/L 磷酸缓冲液(pH7.4-7.6): A:Na2HPO4?12H2O 28.8克B:Na2HPO4?7H2O 2.164克 KH2PO4 2.67克NaH2PO4?2H2O 0.3克 溶解于1000 ml双蒸水中溶解于1000 ml双蒸水中 实验设备 2ml灭菌注射器,离心机,电子天平,恒温培养箱,除菌滤器,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等。实验材料 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实验七+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实验五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一、实验原理 外周血液中的小淋巴细胞,几乎都处在G1期(或Go期),一般情况下是不再分裂的,在培养液中加入植物凝血素(PAH) 时,这种小淋巴细胞受刺激转化成为淋巴母细胞,随后进入有丝分裂。这样经过短期培养,秋水仙素的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本方法已为临床医学、病毒学,药理学、遗传毒理学等方面广泛应用。 二、实验目的 掌握人体微量血液体外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 人的外周血。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 1.用具: 2毫升灭菌注射器,离心管,吸管,试管架,量筒,培养瓶,试剂瓶,酒精灯,烧杯,载玻片,切片盒,天平,离心机,恒温培养箱,显微镜。 2.器皿的清洗和消毒 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均应用肥皂水洗刷,清水冲净,烘干后浸泡在洗液中至少2h,再用流水冲洗,烘干待消毒。 将已洗净、烘干的玻璃器皿装入铝盒或用纸包装,放入干燥消毒箱内;150℃1h。 隔离衣、口罩。橡皮塞,注射用针筒等则用高温高压消毒(15磅15min)。 3.药品 (1) RPMI“1640”培养基:称取“1640”粉末10.5克,用1000ml的双蒸水溶解,如溶液出现混浊或难以溶解时,可用干冰或CO2气体处理,如pH值降至6.0时,则可溶解而透明。每1000ml溶液加NaHCO, 1.0-1.2g,以干冰或CO2气体校正pH至7.0-7.2。立即以5号或6号细菌漏斗过滤灭菌,分装待用。 (2) 肝素:作为抗凝剂使用。称取该粉末160mg(每mg含126U),用40ml的生理盐水溶解,此溶液的浓度为每ml 500U。高压消毒8磅15min。 (3) 秋水仙素:作为有丝分裂的阻止剂,它能改变细胞质的粘度;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形成,使细胞分裂停留在中期。称取秋水仙素4mg,用100ml生理盐水溶解,用6号细菌漏斗过滤,然后放入冰箱4℃保存。使用时用1ml注射器吸取该溶液0。05-0.1ml加入5ml的培养物中,其最终浓度为0.4—0.8ug/ml。 (4) 植物凝血素(PHA):是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刺激剂。提取PHA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比较简单,直接用四季豆的浸出液;另一种较复杂,最后制品为粉末。如用之得当,二种方法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盐水浸取法:最好用皮色四季豆,但其它颜色如红斑色、黑色.黄色,白色的四季豆亦可。取豆子20g,用水洗净可能粘附在种子外面的化学药物。先在水中浸过夜(4℃),次日倒去水分,将豆子放入组织搅碎器内,加30ml生理盐水,开动搅碎器使之成为粘糊状,向搅碎器再加70ml生理盐水,混合均匀。置冰箱24h。然后以3000转/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用生理盐水稀释10倍,5号除菌滤斗过滤,分装小瓶,冰冻保存。

人体机能学练习题(第六章)

第六章血液循环 一、名词解释 心动周期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 最大舒张期电位期前收缩代偿间歇自律性窦性节律 异长自身调节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中心静脉压心血管中枢减压反射有效滤过压有效不应期 二、填空题 1.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_________,其中以_________更为显著。 2.心室收缩与射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时期。 3.等容收缩期时,房室瓣_________,半月瓣处于_________状态。 4.心输出量等于_________与_________的乘积。左右两心室的输出量_________。 5.心室肌的前负荷是_________,后负荷是_________。 6.当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室充盈时间将明显_________,每搏输出量_________。 7.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为_________mV,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8.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五个时期。 9.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外向离子流是由_________携带的,内向离子流主要是由_________携带的。 10.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兴奋的基础是_________。 11.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0期除极的内向电流是由_________负载的。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0期除极的内向电流是由_________负载的。 12.心肌的生理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3.心室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发生的改变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额外的刺激落在心肌兴奋过程兴奋性变化的_________中,不会产生第二个兴奋和收缩。 14.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在_________,其它部位的自律细胞为_________起搏点。 15.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是_________,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16.有效滤过压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四个因素。 17.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_________,和心肌细胞膜上的_________受体结合,可使心率 __________________,心缩力_________。 19.心迷走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_________,和心肌细膜上的_________受体结合,可引起心肌细胞膜对 _________提高,对________降低,最终可使心率_________。 20.去甲肾上腺素既可与血管平滑肌上_________受体结合,也可与骨骼肌血管平滑肌上_________受体结 合。前者引起血管_________,后者引起血管_________。 21.心血管中枢最基本的部位在_________。 22.减压反射是一种_________反馈调节机制,它的生理意义在于_________。 23.大部分血管仅有_________神经支配,当它兴奋时,血管_________,当它抑制时,血管_________。 24.在心脏,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_________受体结合,使心率_________,心缩力_________,心输出 量_________。 25.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机制涉及三种离子流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6.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中心静脉压指的是____________,其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28. 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应_________的大小,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应_________的大小. 29.射血分数是___________占___________的百分比. 30.兴奋在心脏内传导时,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____________,最快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的几点体会

RDW 均增大,属不均一性大细胞贫血,红细胞巨幼样变。红细胞指标M CV 、M CH 、H CHC 的测定是进行形态学分类的依据,过去把贫血分为大细胞、正细胞正色素、小细胞低色素、单纯小细胞4个类型,此法忽视了红细胞体积的异质性对指标准确性的影响,不能全面反映红细胞的病理变化。 笔者认为,M CV 及R DW 测定结合了红细胞形态学分类,可得到较可靠的初步诊断意见,进而做特殊检查可明确诊断。 M CV 、RDW 对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一种快速、简单、方便、准确的筛选方法。参考文献 [1] 丛玉隆.今日临床检验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 (收稿日期:2010-12-16) v 通讯作者,E -mail:zh anggu oyuan9826@sin https://www.doczj.com/doc/391700295.html, 。 #经验交流#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的几点体会 马 强,刘青松,蔡 燕,邢 艳,张国元 v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四川南充637000) 摘 要:目的 总结该室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的成功经验,供同行参考与借鉴。方法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基接种外周全血,按照常规方法制作染色体标本,进行镜检。结果 该室培养的淋巴细胞数量稳定,染色体核型质量佳。结论 该室制作的染色体标本质量能满足临床染色体核型分析需要。 关键词:染色体; 外周血; 淋巴细胞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1.14.06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130(2011)14-1641-02 染色体检查作为干预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措施,对优生优育工作有着重大意义[1]。然而,染色体制备过程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经验在染色体标本制备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获得良好的制片,在笔者及同事的摸索下,本室制作的染色体标本质量稳定,基本满足临床分析需要。笔者就这一过程中的要点与大家分享,以供同行参考。1 淋巴细胞培养 1.1 外周血采集 一般情况下,在采集外周血时,采用5mL 空针吸取0.5mL 左右无菌肝素作为抗凝剂,再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然而,在当今复杂的医疗环境下,这样的操作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符合操作规范的感觉。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本室采用动脉血气针(BD 公司生产)抽取2~3mL 外周静脉血,备用。在操作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无菌观念,用碘酒和乙醇消毒皮肤,自肘静脉采血,然后要把注射器内的血液充分轻轻混匀,以防止血液凝固,影响细胞培养质量[2]。 1.2 接种 培养基的质量在影响染色体质量方面最为关键,从营养不良的培养基中获得的细胞所制备的染色体质量差,不利于染色体核型分析。本室采用湖南湘雅基因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成品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基(5mL ),只需将采集的外周血接种适量在培养基中,摇匀后置入CO 2孵箱中培养即可。接种时,若血液过少,获得的淋巴细胞少;而接种过多,淋巴细胞增殖不良,染色体稀少。经过摸索,发现成年人接种血气针采集的血液20~25滴为宜,4岁以下儿童接种15~20滴为宜,新生儿则只需8~10滴。 1.3 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阶段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细胞的旺盛生长与培养时间、温度、CO 2浓度等条件。1.3.1 培养时间 经过试验,分别取培养24、(48?2)、(72?2)、(96?2)h 的培养物分离淋巴细胞,制片,核型分析后发现:培养24h 者几乎见不到分裂象;培养(48?2)h 者,每张制片上可见中期分裂象小于10个,且染色体质量差;培养(72?2)h 者,每张制片上分裂象大于200个,染色体质量佳;而培养96h 者,其质量与培养(48?2)h 者相差无几。因此,本室培养细胞的时间控制在72h 左右,制作出的染色体核型佳,有利于 分析。 1.3.2 培养温度与气体 淋巴细胞培养的适宜温度为(36.5?0.5)e ,偏离这一温度范围,细胞的正常代谢会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如果温度高于37e ,细胞的生长速度减慢;如果温度高于40e ,细胞受损,超过43e ,则导致细胞死亡。气体是人体细胞培养生存必需条件之一,所需气体主要有O 2、CO 2。CO 2既是细胞代谢产物,也是细胞生长繁殖所需成分,它在细胞培养中的主要作用在于维持培养基的pH 值。大多数细胞的适宜pH 为7.2~7.4,培养基的pH 值也应调整到7.2~7.4,偏离这一范围对细胞培养将产生有害的影响。偏酸性时细胞发育不良,偏碱性时细胞会出现轻度固缩[3]。培养箱的温度和CO 2浓度应严格控制在(37?0.5)e 、5%以获得良好的中期分裂象。2 细胞收获 2.1 秋水仙素与作用时间 秋水仙素作为细胞培养中的纺锤体阻断剂,可使分裂象细胞停留在分裂中期而获得大量分裂中期染色体以便于核型分析。加入秋水仙素的剂量、作用时间与处于分裂中期细胞数量、染色体长短密切相关。加入的秋水仙素过量、作用时间过长,染色体浓缩,不利于分析;若加入的秋水仙素量不足、作用时间过短,则染色体细长或无染色体,同样不利于核型分析。只有适量的秋水仙素与适量的作用时间,才能获得较好的分裂象。本室加入秋水仙素使最终浓度为0.025%,作用1~1.5h 可获得数量多、浓缩程度适中的染色体。 2.2 离心力 将培养物收集到15mL 的离心管中,通过离心获得需要的细胞。整个过程中,离心力的大小很关键。离心力过大会导致细胞之间粘连过紧,低渗时细胞不能被充分混匀,影响低渗效果。这一步本室选择1900r /min 离心10min 。而低渗过后预固定与固定过程中,去除固定液时由于细胞少,过小的离心力不能将细胞充分沉淀。为了尽可能的获得多的细胞,本室采用2500~3000r/min 离心10min 。此外,在去除上清液的时候不要将上清液吸尽,以免造成细胞丢失。 2.3 低渗 低渗的目的是让水分进入细胞,使细胞肿胀、破裂,是染色体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低渗液渗透压过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染色体组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掌握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标本制备。 2、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的显示方法及人类染色体G-带在染色体识别中的意义。 3、熟悉人类染色体的镜下检查和核型分析方法。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的特征及其 识别。 二、实验原理 所谓外周血培养即是将外周血接种在适当的培培养物中加入适量的秋水仙素,使纺锤体微管解聚,这样细胞停留在中期,可以获得大量的分裂细胞。用低渗盐溶液(一般是0.075mol/L的KCl)处理,使其中的红细胞及分裂相细胞膜和一部分细胞质除去,最后以气干法制片,可获得较好的染色体养基中进行培养。人类外周血细胞本来是终末分化细胞,一般没有分裂能力,但经PHA(植物血球凝集素)或ConA等药物刺激后,转变成可分裂的转化细胞。 染色体显带是将染色体标本经过一定程序处理,并用特定染料染色,使染色体沿其长轴显现明暗或深浅相间的横行带纹――染色体带,这种技术,称为染色体显带技术。通过显带,人们可以准确地识别每一条染色体及染色体上的各个区段,并可发现染色体上较细微的结构变化。 在所有的显带技术中,G显带(G banding)是最常见的显带技术,它是将染色体标本用碱、胰蛋白酶或其它盐溶液处理后,再用Giemsa染液染色,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见深浅相间的带纹,称G带(G band)。G显带方法简便,带纹清晰,染色体标本可以长期保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染色体病的诊断和研究。 正常人类染色体的数目为46条(23对),1960年的Denver会议和1963年的London会议制定了统一的人类染色体命名体制:按照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着丝粒指数,将常染色体(22对)按大小用阿拉伯数字标记,顺次排列为1~22号,性染色体用X和Y标记;并按染色体大小和着丝粒位置,把人类染色体分为七个组,用大写字母A~G表示。 染色体经显带处理后,每条染色体都显示出其特定的带纹特征(见下表)。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准确地识别每条染色体,检出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畸变。 表1 人染色体组型及其特征

人体机能学练习题(第十章 泌尿生理)

第十章泌尿生理 一、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 2.滤过分数 3.有效滤过压 4.渗透性利尿 5.肾脏的球—管平衡; 6.肾糖阈 7.水利尿; 二、填空题 1.肾血流的自身调节发生在肾血管的____________,当肾动脉血压变动在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内均能发挥作用。(入球小动脉 80~180mmHg) 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代数和。(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静水压) 3.醛固酮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产生____________作用,ADH与醛固酮的作用部位相同,使小管的上皮细胞对_______的通透性增加。(保钠保水排钾水) 4.终尿中的Na+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而其中的K+主要来自于________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肾小球的滤过远曲) 5.酸中毒时,____________交换增强,____________交换减弱,血中K+浓度_________,同时尿中NH4Cl排出量________。(Na+-H+ Na+-K+升高增多) 6.血浆_______渗透压升高,ADH分泌_______。Na+或K+________使_________分泌升高。(晶体增加降低醛固酮) 7.大量饮清水,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_产生的利尿称为_________,由于血中_________含量降低而引起小管液中溶质浓度____________产生的利尿称____________。(降低水利尿 ADH 升高渗透性利尿) 8.肾脏中____________可以感受肾小管液中NaCL量的变化,而____________具有合成分泌肾素的功能。(致密斑近球细胞) 9.大量出汗尿量减少,主要由于血浆_________渗透压________,引起__________分泌增加所致。(晶体升高 ADH) 10.肾盂或输尿管结石的情况下,囊内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尿量。(升高下降下降减少) 11.引起ADH释放的有效刺激是和。(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循环血量减少)

人体机能学大纲zhongxiyi231

新疆医科大学 人体机能学教学大纲 (供中西医结合、中医、针灸推拿、针灸推拿-外向型专业用) 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005年3月30日

Ⅰ前言 人体机能学是研究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及其机理的一门科学,它是综合了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基本内容而设立的一门基础医学主干课程。 人体的功能十分复杂,在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制时,必然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水平来探讨。因此,人体机能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了细胞、器官、系统不同水平及人体整体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活动规律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内在的生物化学反应;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疾病状态下的病理生理功能变化及其机制。 人体机能学与医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人们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关于人体正常机能的知识,并且由一些科学工作者将这些知识总结概括为人体机能学的理论。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使得人体机能学的研究更加深入,其理论知识也不断更新和提高;而人体机能学的这些新成就又迅速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学生学习人体机能学,就要学好这一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熟悉和掌握了正常人体功能与患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深刻地认识和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疾病的原理与措施,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医疗实践,并在实践中有所创新和发展。 根据学校为适应教学改革与学科调整新制定的教学计划、国家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和面向21世纪教材制定了人体机能学教学大纲。大纲规定了每章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要求教师讲深、讲透,学生深入领会和记忆其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要求教师重点讲解,学生应在全面理解基础上抓住重点;一般内容不标示,教师可概括讲解或学生自学)。 根据中西医结合、中医、针灸推拿、针灸推拿-外向型专业教学计划,人体机能学总学时为16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08学时,实验教学54学时。理论:实验= 2:1。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实验原理

人体的1ml 外周血中一般含有约1-3×106个小淋巴细胞,通常它们都处于间期的GO和G1期。在培养条件下给予药物刺激时,经过53-72小时可在培养物中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供染色体标本制备和分析之用。这种外周血培养方法是在1960年由Moorhead 等所建立的。 人体外周血的形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红细胞和血小板不能离体培养。血细胞中的小淋巴细胞处于间期的GO和G1期。在培养时给予药物刺激,可转变为淋巴细胞,随后进行有丝分裂。这样经过66-72小时短期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有丝分裂的细胞。这种微量全血培养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912年,Warfter 最先研究人类染色体。1923年,报道人类染色体的二倍体为48条。 细胞遗传学、组织培养技术为 人类染色体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技术突破主要在于: (1)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PHA的应用:PHA 是从菜豆种子中提取出来的,大量的PHA具有凝血作用。如果适合,可刺激细胞转为母细胞,从而进行有丝分裂。 (2)秋水仙素的应用:秋水仙素可阻断纺缍体截止于中期,使染色体个体大,结构清晰,缩短适度,细胞质粘度降低。 (3)低渗处理(水或0.075mlKcl)使红细胞胀破,白细胞胀大,染色体空间变大,易伸展,便于观察。 1956年,J.H.Tjio A.Levan 培养人胚胎组织细胞,计数人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6条。1960年,Moorhead建立人体外周血培养技术,使染色体的研究跃进一步。1968年,T.U. Casperssan提出染色体显带技术。 实验试剂 RPMI1640培养基,植物血凝素(PHA),小牛血清,肝素,双抗,秋水仙素,低渗液:0.075Mol/L Kcl,卡诺氏固定液,Giemsa染色液,0.1Mol/L 磷酸缓冲液(pH7.4-7.6)等。 磷酸缓冲液的配制 0.1Mol/L 磷酸缓冲液(pH7.4-7.6): A:Na2HPO4?12H2O 28.8克B:Na2HPO4?7H2O 2.164克 KH2PO4 2.67克NaH2PO4?2H2O 0.3克 溶解于1000 ml双蒸水中溶解于1000 ml双蒸水中 实验设备 2ml灭菌注射器,离心机,电子天平,恒温培养箱,除菌滤器,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等。

人体机能学第

人体机能学第1-2章复习题 来源:作者:俞朝阳发布时间:2010-04-20 04:11 阅读次数:1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反应 2. 兴奋性 3. 稳态 4. 反射 5. 负反馈 6. 正反馈 7. 内环境 8. 神经调节 9. 体液调节 10. 阈电位 11. 钠泵 二、填空题 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_________的科学,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个水平研究生命过程。 2.生理学本身是一门_________科学。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______实验和_________ 实验。 3.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_________和_________,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4.生物体不断分解自身成分,将分解产物排出体外,并将分解产物释放的能量供机体利用的过程称为 _________。 5.生物体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_。6.反应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 7.细胞或生物体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称为_________。 8.刺激引起某组织兴奋时,如果阈值较低,表明该组织的_________较高。 9.可兴奋组织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兴奋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标志是_________。10.神经纤维在单位时间内最多发生的兴奋次数,只取决于_________的长短,而与刺激的_________无关。 11.细胞受到刺激而发生反应时,其_________要发生周期性变化。在这个周期中的_________期,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不能引起细胞的反应。 12.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对_________起_________。 13.反射弧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五个部分组成。 14.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机体进行的调节过程一般属于_________反馈过程。 是指机体具有的根据外环境情况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 1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结构基础是________,神经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 三.判断题 1. 体内大多数属于负反馈调节,它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 2. 阈刺激、阈上刺激作用于单一神经纤维上,所引起的动作电位幅度相同。 3. 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