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大学的历史和文化资产

武汉大学的历史和文化资产

武汉大学的历史和文化资产

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大学是营造文化和谐的宝库。每所高校

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资产,它们记录着一所学校的发展史和

精神面貌。武汉大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建校于1903年,走

过了117年的风风雨雨,留下来的不仅是学校的建筑、校园和文

化景观,更是流传下来的艰苦创业、勇攀高峰的精神基因。下面

就和笔者一起走进武汉大学,感受其历史和文化乡愁。

【建筑、校园和文化景观】

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坐落在绿树成荫的珞珈山麓,自然环境宜人,风景如画。武汉大学校园内建筑风格各异,

有古典的中式建筑、现代的欧式洋房和实用的现代化教学楼。其

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东湖书院”。它建于明末清初,是武汉大

学的前身“中央大学”中文系的旧址,也是湖北省现存最早的书院。东湖书院的设计简洁而实用,每个房间都带有阳台,在书院内读

书可俯观东湖美景,感觉是一种“湖光山色皆入笔”的感慨。

此外,武汉大学还建有教师公寓、学生公寓、食堂、超市、机房、电视台、医院、图书馆、博物馆等配套设施。其中图书馆是

武汉大学文化资产的重要代表之一。武汉大学图书馆藏书量较为

丰富,主要馆区为总馆和东湖分馆。总馆内设有人文社科、自然

科学和工程科技三个馆区,内容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法律、教育、心理学、历史、宗教、地理、生物、化学、物理、工程、

计算机等各个学科。

【历史、人物和精神基因】

武汉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时期的“东林书院”,建校至今,

已有117年的历史。过去,武汉大学曾经被誉为“民主”的堡垒,“激进”的源头,培养了无数人才,其中不乏一些政治家、科学家、文艺家和学者。近年来,武汉大学络绎不绝地产生了一批学术殿

堂级的学者,他们代表了武汉大学智慧素质的顶峰。这些学者在

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对中国哲学文化、社会学、历史、法学、数学、物理、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工程科技等多

个学科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武汉大学也留下了无数学子的曲折成长史。他们披荆斩棘,勇攀高峰,从学术研究到人生格言,从家国情怀到全球眼光,都值得一篇新闻报道。

武汉大学的另一个精神基因是奉献和爱国。武汉大学总门口悬

挂着一面国旗,上面配有一段歌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

之责任。」这句话道出了武汉大学天性所在,也反映了一所大学

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武汉大学的英文标语是“Seek Truth, Pursue Excellence”,中文标语是“博学、创新、和谐、奋斗”。两幅标语不仅能够让武汉大学人坚定信仰和起点,也成为武汉大学良好传统

的积淀。

【文化活动和社团组织】

武汉大学的文化活动和社团组织与校园生活密不可分。学校已

有近千种不同类型的社团和科研团队,涵盖了音乐、画画、摄影、旅游、健身、保育、留学、公司,等各个方面。社团组织通过系列

活动仪式、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爱心传递等多种形式,将学生

们的兴趣爱好和才华激发出来。

武汉大学每年的文化艺术节也成为了学校的一个亮点。它是学

校的代表性文化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这里有各种类型的演出,

比如音乐会、戏剧、独舞、合唱、听课等,还有各种活动,比如

讲座、读书会、展览等。文艺节的举办不仅带动了学校师生对艺

术与文化的热情,还为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形成了浓

郁的艺术氛围。

【结语】

武汉大学是一所充满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大学。在武汉大学,您

可以感受到传统和现代的碰撞、青春和知识的交融,从而收获到

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体验。希望每位读者都有机会走进武汉大学,切身领略其中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全国名校简介

一: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校风:“文明、健康、团结、奋发”,学风:“刻苦、严谨、求实、创新”。 学校现有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美国问题研究中心、历史地理研究所、人口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现代物理研究所、遗传学研究所、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市放射医学研究所、肝癌研究所等81个研究机构,145个跨学科研究中心,有先进光子学材料与器件、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表面物理、遗传工程、医学神经生物学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有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 7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8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三: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令人瞩目的高水平办学成就,为武汉大学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学校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293所大学、科 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传承百年辉煌,尽展名校风采。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武汉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了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总目标,明确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发展定位,致力于推动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学生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学校整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

学习武汉大学校史的感悟

校史感悟 2013年9月1日上午,在经济与管理学院报告厅,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李工真教授给我们全体学员带来了一场武汉大学校史的精彩讲座。李教授从1893年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讲到了2013年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的武汉大学,讲事实、摆依据,结合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详细地讲解了武大的前世今生,其历史知识的丰富、旁征博引的博学、以及对当今社会发展在教育方面日益突出的问题的看法,都赢得了同学们此起彼伏的掌声。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全体起立,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对李教授的演讲表示赞赏。这一方面得益于李教授对武汉大学校史研究的严谨性;另一方面是由于李教授有着大学教授特有的铮铮铁骨,敢于讲真话,敢于对当今社会的问题提出批判,使得大家能够在枯燥的校史讲解中也能听得如痴如醉。 通过对李教授校史讲座的聆听,我加深了对武汉大学历史和现状的认识,也让我对武汉大学有了更强的归属感,意识到自身知识的不够,对未来三年在武大经管院的学习生活充满期待。同时我对怎样的大学才是真正优秀的大学,在大学里如何学习,如何生活等有了新的感悟: 第一,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之大也,而非高楼之大也。武汉大学源于1893年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在那个年代,中华民族饱受西方列强侵略之苦,张之洞认为“盖闻经国以

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他试图通过培养新式的专门人才来兴办中国近代工业、商业,所以说,自强学堂从开始创办时就有着救亡图存的意味,有着不一般的历史使命。在四川乐山时期,武汉大学借用当地的庙宇办学,条件非常艰苦,却有着号称乐山108将的大批大师级学者,使得武汉大学成为首屈一指的重点大学。一所真正优秀的大学,并一定规模有多大,但是其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人才培养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必须要大。 第二,大学的学习要广泛涉猎,不能只局限于某个领域。由于学科的综合性,我们很难孤立的学习一门单独的学科。现在国家的应试教育模式,文理分科,使得很多理科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越来越差,甚至提笔忘字;而文科生在逻辑思维方面也是不尽人意。然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的更多的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在某个领域很专业,而且还要在很多领域都很了解。武汉大学在迁往四川乐山时期之所以能够成为武大历史上最为光辉的时代,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各学科的学者集中,思维的碰撞,各位大师对中西学的融会贯通。而现在我们选择来读MBA的同学,行业背景非常多样,很多是有着理工科背景的行业精英,再进行工商管理的学习,更能够成为21世纪社会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大学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独立思考。大学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但更是学习为人处事、学习独立思考的殿堂。大

武汉大学的历史和文化资产

武汉大学的历史和文化资产 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大学是营造文化和谐的宝库。每所高校 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资产,它们记录着一所学校的发展史和 精神面貌。武汉大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建校于1903年,走 过了117年的风风雨雨,留下来的不仅是学校的建筑、校园和文 化景观,更是流传下来的艰苦创业、勇攀高峰的精神基因。下面 就和笔者一起走进武汉大学,感受其历史和文化乡愁。 【建筑、校园和文化景观】 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坐落在绿树成荫的珞珈山麓,自然环境宜人,风景如画。武汉大学校园内建筑风格各异, 有古典的中式建筑、现代的欧式洋房和实用的现代化教学楼。其 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东湖书院”。它建于明末清初,是武汉大 学的前身“中央大学”中文系的旧址,也是湖北省现存最早的书院。东湖书院的设计简洁而实用,每个房间都带有阳台,在书院内读 书可俯观东湖美景,感觉是一种“湖光山色皆入笔”的感慨。 此外,武汉大学还建有教师公寓、学生公寓、食堂、超市、机房、电视台、医院、图书馆、博物馆等配套设施。其中图书馆是 武汉大学文化资产的重要代表之一。武汉大学图书馆藏书量较为

丰富,主要馆区为总馆和东湖分馆。总馆内设有人文社科、自然 科学和工程科技三个馆区,内容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法律、教育、心理学、历史、宗教、地理、生物、化学、物理、工程、 计算机等各个学科。 【历史、人物和精神基因】 武汉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时期的“东林书院”,建校至今, 已有117年的历史。过去,武汉大学曾经被誉为“民主”的堡垒,“激进”的源头,培养了无数人才,其中不乏一些政治家、科学家、文艺家和学者。近年来,武汉大学络绎不绝地产生了一批学术殿 堂级的学者,他们代表了武汉大学智慧素质的顶峰。这些学者在 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对中国哲学文化、社会学、历史、法学、数学、物理、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工程科技等多 个学科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武汉大学也留下了无数学子的曲折成长史。他们披荆斩棘,勇攀高峰,从学术研究到人生格言,从家国情怀到全球眼光,都值得一篇新闻报道。

中国十大名校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校门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担任了先锋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现有155个博士点、177个硕士点、86个本科专业,以及涵盖139个专业的29个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大学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8人,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20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拥有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及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均居全国高校之首。 国际地位:一直被国内外公认为“中国最高学府”的北大,一直在国际上被看做中国大学的代表。北大出国人数也是中国大学中最多的。 北大的理科生一直是出国的主体,北大的理科是中国最强的,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近年来,北大文科学生也越来越受国外高校的青睐。北大学生出国档

次一直是最高的,比如Harvard 招收中国学生,大部分都招北大学生。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校门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发展初期,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过1952年大陆国家高等教育的院系调整,清华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清华人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赵九章研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被称为中国卫星的功臣;华凤祥被称为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先行者;梁守盘是中国火箭的奠基人,他们都为中国跻身航空科技贡献了智慧和心力,大陆引以自豪的“两弹一星”,清华人真是功不可没。 1978年,清华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目前,清华大学有中科院院士2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4名,正高级职务900余人,副高级职务1200余人。他们正在以自身的学科优势向世界学术界挑战,担负着“科教兴国”的重任。

武汉大学历史相关资料(超详细)

目录 前言 (2) 珞珈百年 3 自强学堂和方言学堂 武昌高师到武昌中大 国立武汉大学 乐山时期 建国后的武汉大学 新武汉大学 珞珈人(英杰) 筚路蓝缕 力耕三尺 北溟化鹍 珞珈(风)物 飞檐香榭(历史的见证) 珞樱流影 珞珈精魂 铭 神 忆 情 百年沧桑 武汉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

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奏请清政府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它诞生于清末救亡图存的时代洪流之中,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的新式高等专门学堂。从此,这一叶小舟,便承载着无数志士仁人的强国之梦,在风雨飘摇中启航。 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数易其名,最后于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跻身于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综合性大学之列,并且在短短数年之内迅速发展成为“民国五大名校”之一,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20世纪30年代初,著名学者胡适先生曾在北平对一位来华游历的美国外交官说:“你如果要看中国怎样进步,去武昌珞珈山看一看武汉大学便知道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院系调整,武汉大学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文理综合性大学,其综合实力在全国重点大学中一直位居前列。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被誉为“中国高教改革的试验区”。1995年,美国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 武汉大学的历史,既是一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满怀理想、气势恢弘的发展史,并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百余年的辉煌校史,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学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珞珈学人,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世纪征途上,豪情满怀,继续阔步前进。 自强学堂和方言学堂(1893-1911) 武汉大学的历史溯源于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11月29日奏请光绪皇帝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中国人自己担任校长)的新式专门学堂。 自强学堂位于湖北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开办之初,设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由此揭开了近代湖北高等教育的序幕。张之洞的得力助手蔡锡勇为学堂首任总办。此后,张斯枸、钱恂、汪凤瀛、程颂万等先后任总办和提调,姚锡光为总稽察。

武汉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简介

武汉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武汉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是从事以文化遗产保护为主的专业性研究机构。中心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大学文物馆、武汉大学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有机硅化合物及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测试中心、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等院系的相关学科共同组建,横跨了考古与博物馆(文物保护和文物修复)、测绘遥感技术、数字信息技术、化学材料等多学科领域。中心充分利用武汉大学多学科优势,以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文化遗产传承为己任,力求建设成珠三角地区有专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研究与交流平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平台。中心已完成和推广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较大社会影响的科研项目,目的是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科研基地服务于国民整体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is a professional research institution giving priority to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The Center is established by related subjects of the College of History of Wuhan University, the Cultural Relics Museum of Wuhan University, the Spatial Information & Digital Engineer Research Center of Wuhan University, th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Organosilicone Compound & Material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Testing Center of Wuhan University, the School of Remote Sensing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Wuhan University, and the School of Urban Design of Wuhan University, etc.; and stretches over multiple disciplinary fields including archaeology and museum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surveying & mapping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hemical material, etc. By making the best of the multiple disciplinary advantages of Wuhan University, oriented at the great demand on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taking the inheritance of cultural heritage as its own responsibility, the Center strives to grow into a representative research and communication platform,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cultural innovation platform with professional influences. The Center has completed and promoted a seri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with high application value and great social influenc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to rais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objective that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 serves national overall quality education.

武汉大学校园规划

浅议武汉大学校园景观建设 发表于:2012-2-26 19:32:39 浏览人数:188 导读:1概述“一流大学”在现在看来,它的定义除了有一流的师资和教学环境等其它因素外,一流的校园环境建设也是衡量一流大学的硬件指标。一具有百余年历史的武汉大学位于湖北武昌,坐落于珞珈山麓、东湖之滨,系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 1 概述 “一流大学”在现在看来,它的定义除了有一流的师资和教学环境等其它因素外,一流的校园环境建设也是衡量一流大学的硬件指标。一具有百余年历史的武汉大学位于湖北武昌,坐落于珞珈山麓、东湖之滨,系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武汉大学自在珞珈山建校起,非常重视校园的环境建设。经过几代师生的努力,现已形成以珞珈山半自然山林为中心绿地;樱园、梅园、桂园、枫园、中心湖等景点为特色的绿化体系。但校园景点特色不够突出,缺乏供师生室外活动的场所及游憩设施等等。为此,学校先后对校园环境及其重要景点进行了环境综合改造,以适应“世界一流大学”环境建设的需要。 2 景点改造的总原则及指导思想 2.1 突出校园景点文化特色 “一流大学”校园环境,应该在景点环境改造中,充分利用校园内独特的环境特色和文化内含,突出校园景点的文化特色。 2.2 满足学生需要的小环境空间 高校学生需要校园有个安静的环境,同时也希望有足够的运动场地。所以在环境改造中,必须提供必要的生活、运动、游憩空间以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 2.3 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 植物群落是创建绿色空间环境的基础,坚持以植物构造景为主,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生态环境意识在高校校园中的具体体现。 2.4 创造适宜的环境设施 校园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师生的心理情绪、工作学习效率和学生的交往沟通。因此在景点环境改造中,应通过各种手段、努力创造适宜的环境设施,满足人本主义的需要。 3 实例之一:“中心湖”工程改造 “中心湖”位于校中心区,是校理科区、梅园、樱园、桂园交汇点。景观利用下沉式多区交汇地形,将樱园斋舍雄伟壮观的建筑群倒景在水面。改造前,由于湖区长期未清理、漏水等原因,致使湖水浑浊、发臭,失去倒影的效果。改造后的景区有以下特点: 3.1 突出“中心湖”景观的主题 在工程的改造设计上,从给排水,湖底污泥处理等方面着手,保持湖水清澈,同时拆除原湖区西南边的宣传栏,将新图书馆建筑倒映在湖区的西南段。这样不仅突出“中心湖”景观的主题,且使“中心湖”主题得到了延伸。 3.2 创造适宜的环境空间 (1)交往空间“中心湖”湖区四周设漫步小道,湖岸四周设花岗岩护栏、石凳、庭园

历史上的湖北大学

湖北大学时期 (1958.10-1970.11) 1958年湖北省接收了教育部和司法部移交的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并将两校与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组建为省属湖北大学,同时扩充了文史和数理化专业,拟将湖北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大学,成为当时湖北省两所以“大学”命名的高校之一(另一所是武汉大学)。校长由湖北省副省长孟夫唐兼任,党委书记朱劭天,主持工作的副校长李光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源自1948年中原大学的政治教研室,主要承担南下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的培训。上世纪50年代初,中原大学更名为湖北大学,在政治教研室基础上成立政治系,招收本科生,主要任务是为新中国建设培养党政干部。 湖北大学前身是1948年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创建,并由第二书记陈毅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的中原大学。1953年,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中,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政法学院为基础,荟萃中南地区六省多所高等学校的财经、政法系科,分别成立了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1958年,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及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成为湖北大学。我校历史上的原湖北大学阶段的后期遭到“四清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传说当时有领导人认为我校的主体学科财经政法没有办大学的必要,于是撤消了原湖北大学的建制。 随着解放战争的发展,中原大学创办于河南,孟夫唐南下,任中原大学教务长。翌年,武汉解放,中原大学南迁湖北武昌,孟夫唐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1951年1月,遵照政务院颁布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中南军政委员会确定由中南教育部领导,委托中原大学筹办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作为中原大学副校长的孟夫唐兼任院长,直至1953年11月。1953年,高等院校院务调整,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和华中大学合并,建立华中师范学院,中原大学 文艺学院改为中南文艺学院;政法学院、财经学院改为中南 财经学院,中原大学建制撤销。1958年,湖北大学成立,孟 夫唐兼任校长。 林山同志历任原中原大学政治学院副院长、原中南政法 学院副院长、原湖北大学副校长。 孟夫唐(18*6-1980),原名孟宪?,字福堂,河北邯

武汉大学介绍

各位远到而来的同学们: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被称作“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的武汉大学参观游览!我是武汉大学XX学院的学生,也是大家今天的校园导游,我姓XX,大家可以叫我XX,在今天的游览活动中,希望大家能感受到武汉大学这所百年名校厚重的人文底蕴,领略到山水宜人的自然风光。 【校园简史】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武昌自强学堂,距今已有118年的历史。(巧合的是:她与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是诞生于同一年)而国立武汉大学是在1928年7月在时任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类似于今天的教育部长)蔡元培先生的大立支持下才正式定名建立的。 世纪之交,武大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2000年8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和湖北医科大学四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武汉大学。其中原武大、水院、测绘都是经过国家论证并批准进入“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三所211工程重点大学合并在此次院校调整新组建的大学中独此一家。合并后的武大占地5342亩,现有教职工1.3万余人,其中教师5000人、博士生导师316人、正副教授3000人。在校学生4万余人。新武大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和管理等11大门类,共有本科专业117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8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77个。新组建的武大强强合并,优势互补,校园毗邻,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今天我们游览的是老武大校区。 【正大门】 大家抬头看一下这个牌坊,这是1993年武大百年校庆时由校友捐资修建的,正面“国立武汉大学”六字是由书法家曹立庵先生所书,背后的篆体大字“文、法、理、工、农、医”则体现了武大建校之处所追求的一流综合大学的目标。前方的八个金色大字是百年名校武汉大学的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自尊自强,奋发向上,我校最早前身为自强学堂,便是取此意也(“自强”呢,也取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为抱负远大,坚强刚毅。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拓新”,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其实这个牌坊是仿造的,真正的原牌坊在街道口那边,还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呢! 【珞珈校园文化广场、生科院】 好了,现在各位请往右看,这是我们学校在2000年建设的珞珈校园文化广场,是目前我国高校当中最大的文化广场,这茵茵绿草、曲径小道是我们大学生最喜欢的地方。这是2002年落成的生命科学院大楼,又叫逸夫楼,前面这个像花房的建筑物就是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杨弘远先生的一个实验室,他是我国著名的植物生物学家。

典藏中华建筑史的武汉大学

典藏中华建筑史的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资料图片 位于东湖之滨珞珈山的武汉大学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其校舍建筑华丽,远看如仙山琼阁,近看似楼台宫殿,校园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2001年国务院确定武汉大 学早期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无疑,武汉大学的魅力和秘密,都写在那一座座历尽沧桑 的建筑之上,探寻这些“凝固的音乐”正是解读武汉大学文脉 厚重的关键词。 堪称大学校园建筑的典范之作的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由我 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亲自选址与规划,聘请美国建筑师凯尔斯设计,从1929年3月破土动建,到1936年竣工,这座 占地面积200多公顷(3000余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是中国高校建筑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主要建筑包括文、法、理、工学院大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学生饭厅及俱乐部、华中水工试验所、一区十八栋教授住宅、半山庐,以及街道口牌楼和后来建设的六一纪念亭、李达故居共

15处26栋早期建筑。在3条南北轴线与2条东西轴线相交会的网络上,形成以图书馆、理学院、工学院为主体的三个建筑群组,三条南北轴线为:中心花园(小操场)至图书馆;理学院至工学院和水工试验所;理工二院至大礼堂(今为人文科学馆)和办公厅(今为电讯学院楼)。二条东西轴线为:学生俱乐部至图书馆和理学院;体育馆至中心花园和大操场、大礼堂。构成轴线分明、变化有序的整体之美。在建筑整体上,遵循了“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又引入西方的罗马式、拜占庭式建筑式样。在建筑单体造型上,更是形式各异,互不雷同。是我国近现代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 强学堂,1902年更名为方言学堂。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 以方言学堂为基础,于1913年11月2日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5年又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大学与其 他几所学校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7月, 国民政府改组武昌中山大学,10月31日组建国立武汉大学。原校址在武昌东厂口,1932年迁珞珈山,是近代中国第一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简称“武大”,坐落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湖畔珞珈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中管副部级高校,国家“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111计划”、“珠峰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的中国顶尖大学,,是与法国高校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是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列出的“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1] 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建立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其办学源头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1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注:武汉大学校史争议[2]),1924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于1928年正式定名“国立武汉大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更名“武汉大学”并沿用至今。 武汉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地、世界著名的赏樱胜地之一。26栋武汉大学早期建筑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学校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中西合璧式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有“世界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的美誉。[4] 截至2014年4月,武汉大学在校本科生32441人,硕士研究生13918人,博士研究生7477人,其中包括港澳台侨学生1037人,另有外国留学生1477人。[5]

创办时间1893年(癸巳年) 所处城市中国武汉 985工程|211工程|七校学校类型综合类属性 |111计划|珠峰计划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校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3a19213143.html,/inde 中文名 武汉大学 英文名 Wuhan University(WHU) 简称 武大 创办时间 1893年(癸巳年)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综合类 属性 985工程 211工程 七校联合办学 2011计划 111计划

武汉大学的简介

武汉大学的简介 关于武汉大学的简介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武汉大学的历史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综合性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1948年,英国牛津大学致函国民政府教育部,确认武汉大学文理学士毕业生平均在80分以上者,享有“牛津之高级生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孕育了光荣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形成“和而不同”的独特办学风格,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优良校风。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响遏行云;巨星闪耀,光照寰宇。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 学校占地面积5053亩,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濒临东湖,环抱珞珈,满园苍翠,桃红樱白,鸟语花香。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一批早期建筑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近年来,武大学人又进一步精心治理校园,法学大楼、经管大楼、外语大楼等文科区标志性建筑群拔地而起,气势雄伟,新老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珞珈校园更加多姿多彩。 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6个院系以及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武汉大学现有108

对武汉大学大学文化的探究

对武汉大学大学文化的探究 武汉大学(WHU)是国内重点高等学府之一,全国首批7所重点大学之一,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丰富文化底蕴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武汉大学文化进行探究。 武汉大学的校训是“求是创新”,反映了武汉大学注重自由探索、独立思考、自主创新。这一理念是从曾经的东方大学得以继承并发展起来的。 武汉大学的校史可以追溯到1893年,当时由美国长老会创办的中国彼尔姆书院,这是一个为传教士及其家属子女提供学习机会的学校。1913年,中国彼尔姆书院改成正式的普通高等学校,叫作浙江省立第一中学。1928年,此校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37年,中央大学沦陷,遂迁址武汉,改名为“国立武汉大学”。1949年,国立武汉大学并入华中大学,成立了新的华中大学。1952年,华中大学(含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华中农学院等)与省立医学院、省立中山大学和汉口工学院合并组建华中师范大学。 1985年,根据中央统筹安排,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工学院、武汉大学和前身为白求恩医科大学的武汉医学院合并组建成为新的武汉大学,具有全国重点大学和211工程高校的双重身份。

武汉大学的校园风景秀美,以硕大的樱花树闻名。武大的花开时间长达一个月,每年春季,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欣赏花海。武汉大学图书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八大家藏之一,它的藏书量超过616万册。这个鲜花和书籍的组合,足以见证武汉大学的文化特点——杜琪峰曾在一部电影中描述过武汉大 学的文化就是“香港的学习氛围,北京的知识底蕴,上海的文 艺气派,世界的开放视野”。 此外,武汉大学还有众多优秀的学科专业,涵盖理、工、文、法、经、管、教育、医药等领域。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物、信息、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进入了全球排名前100 及以上的榜单。武汉大学在中国也有很高的学术声誉,是中国大陆除北京、上海和香港之外的顶尖高校之一。 武汉大学校园文化更容易察觉的表现是学术氛围浓厚,在这里,你会看到一群积极好学的年轻学者,不仅课堂学习认真,同时广泛涉足其他领域,并且敢于尝试和创新。此外,武汉大学在学风建设上,也颇有建树,为生源管理、教师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总体而言,武汉大学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歐洲文化、中西合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是青年学子学术成长的好去处。身为武大人,常言道“跳不出武大圈”的悲观情绪,实际上武汉大学的文化大开 眼界,正因为有这样一种独具性格的校园文化,才成了一个探索、成长、前进的优秀舞台。

武汉的介绍和历史

武汉的介绍和历史 武汉,简称“汉”,是中国湖北省的省会,位于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腹地,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之一。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中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武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是中国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在古代,武汉地区曾是楚国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军事要塞。汉朝时期,武汉开始成为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得名于当时的两个城市:汉阳和武昌。而今天的武汉市则是由汉阳、武昌和汉口三座城市合并而成。 武汉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黄鹤楼,它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也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黄鹤楼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上,是一座古老的楼阁,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从黄鹤楼俯瞰长江,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江景和武汉市区的全景。 除了黄鹤楼,武汉市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景点,如东湖、武汉大学、古琴台等。东湖是武汉市内最大的湖泊,被誉为“武汉的后花园”,四季景色各异,风景优美宜人。武汉大学则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校园环境优美,是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古琴台则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遗址,这里保存着大量古琴文物和音乐史料,吸引着许多古琴爱好者和音乐学者前来研究和欣赏。

武汉还有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以热干面、豆皮、莲藕糕等为代表的武汉小吃深受人们喜爱。热干面是武汉最有特色的面食之一,以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赢得了广大食客的赞誉。豆皮则是一种传统的豆制品,用豆浆制成,口感柔软,味道鲜美。莲藕糕则是以莲藕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甜点,外形精美,口感细腻。 在现代发展方面,武汉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最早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和科技人才。武汉还拥有一流的医疗设施和优质的医疗资源,被誉为中国的“医疗城市”。 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历史文化遗迹还是现代工业科技,武汉都展示着中国的发展与进步。无论是游客还是居民,都能在这座城市中体验到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独特的生活方式。武汉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城市,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简介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简介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是学校办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也是学校综合实力较强,社会影响较大的学院之一。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其前身可追溯到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时设立的“商务门”。2001年1月由原武汉大学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合并组建成商学院。2005年8月,原武汉大学商学院更名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院学科门类齐全,专业优势突出。学科涵盖经济与管理两大门类,拥有四个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四个一级学科全部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都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理论经济学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金融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全部学科为湖北省优势或重点学科。 学院组织机构健全,办学条件良好。现设10个系、4个研究所及若干研究中心,内设党政办公室、科研外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本科教学管理办公室、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图书分馆、实验中心和期刊社等机构。30000平方米的办公室大楼,为学院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了现代化的办学条件。 学院办学规模宏大,人才培养成就斐然。现有在校学生16254人,其中研究生3734人,全日制本科生3366人,第二学士学位学生3710人,继续教育类学生4950人,外国留学生170人,港澳台学生324人。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经济、管理专门人才。历届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在政界、学界、商界作出了可喜成绩,涌现出一批杰出人才。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学院始终按照“教学立院、科研强院、民主办院、改革兴院、制度治院、开放活院”的办院方略,坚持“管理学科与经济学科并重、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质量与效益并重”的办院方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国际化为平台,育一流人才、出一流成果、创一流效益,为把学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和谐的经济与管理学院”而努力奋斗!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4人,教授21人(含博导15人)、副教授21人;8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以及在国外或境外学习、访问、交流、讲学经历;有1位国家级教学名师、4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位楚天学者特聘教授,3位珞珈学者特聘教授,3位珞珈青年学者,3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此外,学院还聘请了40多位海内外知名的新闻传播学者和业界人士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学院建有全国高校第一家传媒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中心,该中心教学实验设施齐备,拥有先进的专业演播厅、多媒体报刊编辑实验室、广播电视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录音室、摄影实验室等,总面积1090平方米,实验设备400

学习武汉大学校史的感悟

学习武汉大学校史的感悟 武汉大学创立于1893年,是我国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 一所综合性大学。走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武汉大学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佼佼者之一。学习武汉大学校史,让我深感这所学校的辉煌,也让我深入思考什么才是一所伟大的大学。 首先,我深切感受到了一所大学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武 汉大学创办之初就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立志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近百年来,虽然曾多次遭受到侵略和战争的洗礼,但武汉大学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使命,坚持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道路,并在各个时期完成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学校不仅在学术领域独树一帜,而且在社会服务、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也做出了杰出贡献。这启示我们,作为大学生,无论在学业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应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时刻关注国家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次,武汉大学校史也深刻地反映出了一所大学所应具 备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包括对人文学科的高度重视,还包括对人类智慧和艺术之美的探索。从武汉大学校史中可以看到,学校不仅拥有众多杰出的人文学科,还在音乐、文艺、戏剧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我深以为然,因为一所大学不仅应该是知识的传承者,更应该是人文精神的守护者,向学生传授崇高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 最后,学习武汉大学校史,让我体悟到一所优秀大学所 应培养的学生类型。这包括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注重

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追求真理和创新实践的才能。武汉大学的校训就是“求实创新”,这一直是学校的办学宗旨与教育理念。在武汉大学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就,同时也十分看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这让我想到,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应该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创新的能力,并在团队中不断地锤炼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有效的社会人才,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综上所述,学习武汉大学校史,让我深刻感受到它的使命、人文精神与理念、学生培养等多个方面的特色。希望未来武汉大学继续发扬光大,培养更多杰出的人才,为我国和世界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多的贡献。

对武汉的评价

对武汉的评价 一、历史悠久的城市 武汉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长江中游的交通枢纽,武汉在古代就具备了重要的地理位置优势,因此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繁荣的经济中心 1.制造业武汉拥有强大的制造业产业基础。众多的汽车、钢铁、化工、电子 等企业在武汉落地生根,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武汉的 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成为中国汽车之都。 2.高新技术产业武汉还是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自1980年代以 来,武汉在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孕育了一 批具有国内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三、教育资源丰富 1.高等教育作为中国重要的教育中心,武汉拥有众多高等学府。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等一流大学为武汉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不断推动着城市的 科技和文化进步。 2.科研机构武汉还拥有多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如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这些科研机构在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城市的发 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独特的自然景观 武汉位于长江和汉江交汇处,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东湖、黄鹤楼、黄鹤山等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尤其是东湖,作为武汉市中心的一片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人们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五、包容和开放的城市氛围 武汉是一个包容和开放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和文化。这种包容和开放的氛围对于城市的繁荣和创新具有积极的影响。 六、交通便利的城市 作为长江中游的交通枢纽,武汉的交通发达。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密布,方便市民的出行。此外,武汉还拥有全国第二大内河港口,为货物的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 七、深厚的文化底蕴 1.汉文化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城市之一,武汉拥有丰富的汉文化遗产。汉阳 陶瓷、宜昌竹编等传统手工艺品,体现了汉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湖北民歌湖北民歌是武汉地区特有的民间音乐形式,以其激情奔放、豪放 纯真的风格而著称。不少湖北民歌被广大人民所喜爱,成为中国的民间音乐之一。 3.汉正街汉正街是武汉的商业中心,也是城市的文化象征之一。街道两侧拥 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购物。 八、人民热情好客 武汉人以热情好客而闻名。无论是在餐桌上还是在日常交往中,武汉人都乐于助人和与人交往。他们的热情和友好对于城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九、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环境污染由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武汉也面临环境污染的问题。城市需要 加大环保力度,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 2.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随着全球科技发展的迅速,武汉需要加大对高新 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力度,以提高产业竞争力。 3.资源配置不均衡在城市发展中,武汉也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源扶持力 度,实现资源配置的均衡和协调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