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第八章压强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液体压强特点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好基础。

(2)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控制变量的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的研究问题

的方法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过程中假设的建立及检验假设方案的设计

【教学用具】

老师准备:水、盐水、酒精、橡皮膜、压强计、大可乐瓶、水槽

学生自备:矿泉水瓶、塑料袋、皮筋、锥子、皮筋

【教学方法】

1.充分联系生活,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从大量的现象中提取本质的方法,体现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社会中去”的新课改理念。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设计意图: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主要通过课件,运用讲解、启发诱导、自主探究式教学,

并贯穿使用合作和讨论式.这样做,一方面符合了辩证唯物法所讲的理论和实际

相结合原则,也是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的体现,同

时也体现生本教育.

【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节课特点,按照“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要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规程为:创设情境——初步探究——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深入探究——交流评估——分析论证——归纳结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最近我看了一部美国的大片,影片描写的是1961年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在北大西洋遇险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段情节扣人心弦,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下面,首先请同学们也来观看一下影片中的这个片段,也许细心的同学还能从中发现新的物理知识。

(播放美国大片《K—19》的片段)

师:同学们看到潜艇被海水怎么样啦?

生:压瘪了。

师:我们都知道潜艇是用很厚的钢板打造而成的,它怎么还抵挡不住海水呢?这说明什么?

生:水可以产生压强。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还发现水的压强可能和水的深度有关,因为潜艇在100、200米的时候没事,到了300米的时候,海水才把潜艇压瘪的,所以我觉得水的压强可能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探究液体的压强。(出示课题)

设计说明: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景,以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多角度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初步观察液体压强的特点

师:在同学们桌上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器材,比如水、盐水、酒精、橡皮膜。同学们也自备了一些器材,比如矿泉水瓶、塑料袋、皮筋、锥子等等。同学们可以尝试着通过不同的实验具体感受一下液体压强的存在,并注意观察液体压强有哪些特点,看哪个组想到的办法最多、最好,注意先讨论后实验。

(学生讨论后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并发现学生好的做法。)

师:哪个小组先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

生①:我们小组把塑料瓶中注入水,然后在侧壁不同高度扎上小孔,会发现水从小孔中喷出来,证明水对侧壁有压强,而且我们还发现,下面的小孔比上面的喷得远,说明越深的地方压强越大。

师:他们小组证明了水对侧壁有压强,而且越深处越大。那你们呢?哪个小组再来?

生②:我们小组把一端开口的塑料瓶蒙上橡皮膜,向里面倒上水,橡皮膜向下突出,说明水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方向向下。我们又把它放入水中,发现橡皮膜突起的程度变小了,说明水又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压强,并且放得越深,突起的越小,也说明和深度有关。

师:你们不但实验精彩,而且表达的清晰流畅,很好。他们又证明了水对容器底有压强,水的内部可以产生向上的压强,还有哪个小组?

生③:我们组把塑料袋中注入水,发现塑料袋鼓起来了,同样说明水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而且方向是向四面八方的。

师:他们的实验很简单,但完全能够说明问题。说明你们很聪明,其他小组谁还有不同的实验?

生④:我们组同样也是用塑料袋,把它套在手上,用皮筋固定住上面,然后放入水中,这时就会感觉到塑料袋紧贴在手上,这说明水的内部有压强,这个压强的方向是向四面八方的。

师:大家看见了吗?我觉得这个小组不但利用了视觉,而且同时还调动了感觉,这一点很好,值得大家学习,他们又得出了水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还有不同的做法吗?

生⑤:我们组利用瓶子,在瓶子周围扎上小孔,然后把它按入水中,发现水从小孔流了进去,同样也证明水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师: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证明了同一个问题,我觉得你的思维很活跃,其他小组还有吗?

师:好。刚才我们采用了不同器材和方法,证明了液体压强的存在。我觉得大家很不简单,能想出这么多方法,证明大家的思维很活跃,我们在科学探究中就需要这种发散的思维。好,下面谁能给大家总结一下,刚才我们得出的结论,液体在什么地方有压强?

生: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可以产生压强,液体内部也存在压强,方向是向四面八方的。

师:很好,谁还有补充吗?

生:液体压强的大小还与深度有关。

设计说明:由于液体压强比较抽象,学生对液体压强感受较少,首先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验器材,要求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感受、证明液体压强的存在,并初步观察液体压强的特点。上述几个实验取材方

便,简单易做,直观形象,生动有趣,颇能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的积极心理状态,通过观察、讨论,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了其主体作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判断、分析、推理和综合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为下一步学生的深入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上述实验,至少有十多种做法,学生可能想不到这么多,但五六种方法还是可以做到的,可以说在这一环节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空前的锻炼,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空前的发挥。

三、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深入探究

师:嗯。从开始我们观看影片到刚才同学们的实验,我注意都可以看出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深度有关。

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再深入地研究一下,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除了深度以外,你认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还有哪些呢?能否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和今天的实验,再提出你其它的猜想?

生:我感觉,液体压强的大小还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因为刚才我把塑料袋套在手上,先放入酒精中,再放入盐水中,我感觉盐水中的压强更大一些。

师:这是他的感觉,你们大家不防也试一下,你感觉呢?(学生七嘴八舌,有说明显的,有记不明显的)师:可能我的感觉不够灵敏,反正我感觉好像不太明显。但这位同学在看到桌子上有不同液体,就能想到动手试一试,这种精神就是很可贵的,我们不防先记下来,一会研究一下看看,其他同学?

生:我感觉,液体压强可能会与方向有关。因为刚才我们在实验时,发现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那压强大小是否会与方向有关系?

师:很好。我觉得这个同学很善于思考。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价值。

生:我认为还与容器的底面积,也就是液体的底面积有关。因为固体压强与受力面积有关,液体是否也是这样,水槽和烧杯中盛有同样深的水时,底部受到压强应该是不一样的吧?所以我觉得还可能与底面积有关。

师:很好。这位同学很会联想,想到了固体的压强,因为固体压强与面积有关,液体压强是否也这样呢?

好,先记下来。

生:我认为,液体压强与液体体积有关。因为刚才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往底部蒙有橡皮膜的塑料瓶中注入水,随着加入水的体积的增多,橡皮膜突起的程度也逐渐变大,所以我猜想和液体体积有关。

师:好。刚才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想。我想要进一步去验证,你需要用到我给你提供的这个器材,大家注意看:我用手在这个橡皮膜上按一下,这边U型的玻璃管中出现了什么?(高度差)用力越大,高度差越大,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同样出现了什么?(高度差)在上面有一个旋钮,可以帮助它转向各个方向,你能试着说说这个仪器,它有什么用吗?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这个仪器可以帮助我们测出压强的大小。可以把它放入液体中,液体中有压强的话,玻璃管中就会出现高度差,并且压强越大,高度差越大。

师:你怎么知道它可以测压强的?

生:因为当手按在橡皮膜上时,手的压力就产生了压强。玻璃管中就出现了高度差,当把它放入水中时,玻璃管中同样产生了高度差,说明橡皮膜上也受到了压强。

师:你说得太棒了,真聪明。所以咱们把它叫做压强计。一会儿同学们可以借助它帮你完成实验。刚才我们猜想了这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液体压强的大小,因此我们在实验时,要特别注意(控制变量),好,下面我们先来设计一下实验应该怎样做?应该控制什么,怎么控制?变化什么,怎么变化,前后四人一组,开始讨论。(学生讨论)

师:谁先来说如何研究与深度的关系?

生:我们可以把压强计放入水中不同深度的地方,看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变化。高度差越大的地方,就说明压强越大。

师:你说得很好,但我问你,其它的这些变量,你们是否都控制了?怎样控制的?

生:只在水中做实验,所以液体密度是一样的,让橡皮膜始终朝下,并且是同一杯水,这些都是不变的。师:如果能把这些再说完整,那就更好了。哪个小组再来说说,怎样研究和ρ液的关系?

生:我们用两个相同的容器,底面积相同,盛上等体积的水和盐水,然后把压强计分别放入水和盐水中,液面下,等深度的地方都让橡皮膜朝下,然后看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变化。

师:很好。你说得时候,就注意了刚才的问题。谁再来说说,如何研究与面积的关系?

生:我们可以用一大一小的瓶子,盛上等深度的水,把压强计放入液面下,等深度的地方,都朝下,测量压强的大小,进行比较。

生:那样体积就变了。

师:好。这位同学你有什么问题?

生:他这样做的话,液体的体积也变了,一大一小的两个瓶子,盛上等深度的水,这时候不但面积不一样,液体的体积也不一样,因此这里就存在两上变量。

师:也就是说,变量没有完全得到控制,是吧?嗯,你听得真仔细。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能注意到,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那刚才这位同学怎么办呢?

生:那这样就在一大一小的容器中,盛入等体积的水,再测液面下等深度的压强。

师:这样行吧?能够及时修证自己的观点,这也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好,谁再来说说?如何研究和液体体积的关系?

生:我觉得,以我们组目前的器材,无法完成这个实验,因为我想需要找两个规格完全一样的瓶子,盛上不同体积的水,再用压强计测液面下等深度的压强,都朝下,我觉得这样就能保证只变化液体体积,而其它量不变了,但我们组的两个瓶子,虽然规格一样,但一个盛了水,一个盛了盐水,所以我感觉少一个相同的容器,但我觉得如果能和其它小组合作,借他们盛水的瓶子,就能完成实验了。

师:我觉得你说得很好。既然有这样的想法,那我们为什么不加强小组间的合作呢?这也是我们所提倡得,这种方法好是好,就是……

生:用一个瓶子就行。

师:来,这位同学你说说。

生:我说用一个瓶子就行。测完第一次后,从瓶子中倒出些水来,再测同一深度的压强,这样其它量都没变,不就只改变了液体的体积吗?

师:同学们说行吗?我觉得你太聪明了,能想出这么妙的方法,大家不防可以这样做。

师:我们还有一个方向没有说,我觉得说了这么多,对于如何研究与方向的关系,不用再说了吧!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把控制变量这种方法贯穿始终。好,下面同学们开始做实验,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好,实验中注意记录好数据,最好画出表格,开始实验。

(教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说明:有了前面实验的铺垫,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对液体的压强不再陌生,自然会结合刚才的实验和生活中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猜想的同时,应让学生说明猜想的依据,并指出这样才是科学的猜想。这样可以保证探究始终保持在科学的轨道上,避免科学探究的盲目性。设计实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强化控制变量法的过程,借学生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强化控制变量的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把控制变量逐步变成一种方法学会运用,而不是当做一个概念把它记住。在这一环节往往也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最具创新性的时候。在学生对如何研究每一个因素,都有较具体的认识时,再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可以避免学生实验的盲目性。而且学生在前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更应乘胜追击,继续把问题留给学生,把空间、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这时,老师只扮演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即可,真正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四、交流评估,分析论证,归纳结论

师:哪个小组先来给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生:我们小组做了三个实验,研究了三个问题,分别是与液体深度、密度和方向的关系。(学生表述实验过程及数据)。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方向有关。

师:我觉得这个小组的效率很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研究了三个因素,但大家再注意观察一下,他们的实验,还有没有值得改进或注意的地方?

生:他们在记录数据时,没有体现出其它的变量是否控制了,比如液体的体积和面积等。

师:我觉得你提得这一点非常好,我们在记录实验数据时,同样不要忘了控制变量,在表格中要体现出你控制得变量是谁,变化的量是谁,研究的因素又是谁,这样才便于我们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其它同学还有吗?

生:我觉得我们组在做实验时,虽然效率很高,研究了三个因素,但我们也忽视了一点,就是每一个问题

只做了一组实验,这样得出的数据,可能就不太具有普遍性,误差可能较大,应每一实验多做几次,这样才能得出一个比较普遍的结论。

师:非常高兴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对自己的实验能进行这么深入的反思,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的。的确,一个规律的得出,不可能只通过一次实验,但如果别人也这么做了,而且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能否说明问题呢?好,做了这个实验,并支持他们观点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举手)

师:看来大家都同意你们的观点,你们的结论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哪个小组研究得与液体底面积的关系?

生:我们分别用一大一小的瓶子,盛上等体积的水,再测量等深度处液体的压强,橡皮膜都朝下,得出的数据分别为……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压强大小与容器的底面积无关。师:刚才是你们小组提出的这个猜想吧。那现在你们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你们能接受这一观点吗?大家能接受吗?生:能。

师:哪个小组研究得与液体体积的关系?我们用一个容器,倒上水,第一次测量液面下5cm深处的压强;

第二次把水倒出一部分,改变了液体的体积,再测液面下5cm深处的压强仍不变,并且我们做了三组,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压强与液体体积无关。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我记得刚才是这个小组提出的这一猜想,但你们没有做,是吧!大家证明无关,你们怎么想?

生:我同意大家的观点,因为我们研究了深度的关系后,又深入考虑了这一问题,我感觉在体积变化的同时,深度也在变化,应该是深度影响了压强的大小,所以我同意大家的观点。

师:很好。能够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良好的科学态度。但如果有时我们不能接受别人的观点时,应该坚持自己的看法,再做深入的研究。

(给学生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水、盐水、酒精三种液体,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实验,这样做一是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二是为了得到的实验数据更科学,更具有说服力。这里尤其要注意关注那些提出猜想并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同学,看他们是否接受了其他同学的观点,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真正实现课堂的民主化。)

(五)小结新课,完成探究。

师:好,我想我们现在可以对我们今天的实验做一个初步的结论了。谁来总结一下?

(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看到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但是否只有这两个因素呢?是否还有我们没想到,也没有研究的因素呢?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液体压强,我们还可以再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它,那就是理论推导。好,下节课我们就再从理论的角度,进一步揭开液体压强的真面目,下课!

(这样也可以为下一步的理论推导埋下伏笔。)

本课设计说明: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有四个较为突出的特点:

第一、能够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站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究。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生活经验较少,所以先设计了一个体验性的实验,让学生先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再提出猜想进行科学探究,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二,实验取材方便(塑料袋、矿泉水瓶、橡皮膜、皮筋、锥子都是生活中的寻常物品,捶手可得,可让学生自备,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简单易做,直观形象,生动有趣,颇能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的积极心理状态,通过观察、讨论,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了其主体作用,而且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分析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第三,把课本中的学生实验原本为验证性实验,现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去实验、去探索、去发现、去分析总结,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学生在前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更应乘胜追击,继续把问题留给学生,把空间、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这时,老师只扮演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即可,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老师通过巡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思考问题,与学生协作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了教

师角色的转变;第四,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方法贯穿始终,使其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一种思想。在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等环节都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这一思想的灵活运用。总之,本节课以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这一知识为载体,以控制变量这种方法为主线,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较好的实现了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并让学生体验了较为完整地科学探究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 2.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3.能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 2.培养学生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等多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与价值观 1.密切联系实际,提高了科学技术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2.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 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模型。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学工具 两端开口的塑料瓶、一端开口的塑料瓶、侧壁开孔的塑料瓶、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水、盐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展示情景: 1:潜水员在水下心跳和肺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为什么水坝总是上窄下宽? 固体由于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有压强,那么液体也受到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也有压强吗? 演示实验一: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塑料瓶中缓缓加水,观察橡皮膜的形状是否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说明了什么? 现象:橡皮膜向下鼓起` 二、新课教学 实验探究:方案一:向侧壁开孔并蒙有橡皮膜玻璃管中加水,观察橡皮膜的形状 现象:橡皮膜形状发生变化 方案二:向上端开口的塑料瓶中加水,并在侧壁扎上小孔,观察是否有水从小孔流出 现象:水从侧壁小孔喷出 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两个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①在学生的手上套上塑料袋深入水中,请同学们说出感觉(塑料袋紧贴手上有压力的感觉) ②将两侧扎孔,分别装有红色的盐水和水的两个矿泉水瓶放入水槽中,使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松开堵在小孔的手指可看见红色的盐水从小孔喷出,而红色的水没有喷出 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很容易猜想到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深度和密度有关。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能准确陈述液体压强的特点,能用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释简单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2.能熟练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说出连通器的特点,并能举出一些常见连通器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感受液体的压强。 2.通过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熟悉使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认识规律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物质存在的状态不同,压强表现的特点也不同。压强的概念包含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本节从液体具有流动性和受重力作用出发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知识综合性较强,它是在学习了密度、力、平衡力和压强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些知识又为后面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由“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连通器”三部分内容组成,重点是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为了能让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较好地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建议让学生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定性研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建立的物理模型进行分析,推导出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定量关系。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认识过程,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液体压强特点的理解。本节的难点是应用液体压强特点和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连通器的内容,体现了液体压强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建议教师通过对我国三峡船闸的介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重点是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使用 本节课既是压强知识的延伸扩展,又是学习大气压强和浮力知识的基础与铺垫,对前后知识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我安排了“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本节知识,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验证液体压强的存在,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了解简单应用。 第二课时,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对容器特点,并会进行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自主设计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过程,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程强调:物理教学应在学生通过实难主动探究问题的情境中进行的,故这堂课我设计了情景教学法,演示实验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两幅画面课件展示,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探究(一)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侧压强 设计思路:根据现象→自主设计→巩固结论 引导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具设计实验,提示学生先利用桌面上的器具,自主设计实验,再通过课件动画再巩固结论。这种自主探究方式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简单、有趣,且就在我们身边,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是新课标要求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一。 探究(二)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这个问题的探究,能让学生体验整个探究过程,是本堂课的重点,其中设计实验及学生完成实验操作既是本堂课重点,又是难点,具体的教学过程为: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 ★整体设计说明★ 通过复习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提出新问题:液体也受重力,在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继而用实验来直观地观察液体产生的压强,再对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展开讨论与探究,最后进行整理总结。这样的安排使知识学习过程过渡自然,不是突兀地提出液体的压强,并能自然地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使学习过程成为在探究中学习的过程,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压强在液体中的表现。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较少,已有的感性认识少,使得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加上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用到密度和重力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液体压强是固体压强知识的延深,并是浮力产生的原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而要重视本节的教学。 ★教法建议★ 探究、实验、分析讨论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固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压强的因素,并具有密度知识,这为学习液体压强打好了基础。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体验到液体压强的事件很少,就是游泳,由于水不会太深,也难以觉察到水的压强的存在,造就了液体的压强这一知识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中多用现象比较直观的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就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学法引导★ 自学与互学总结归纳实验探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2)能运用实验法、数据分析法归纳总结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利用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接受科学态度的培养。 (2)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3)通过船闸的学习,激发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利用物理模型推导公式。 难点:液体压强与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约2分钟) 1.如下图所示,木块放至杯底,木块因受重力作用,对杯底有压强;若向杯中倒入水,水对杯底有压强吗?__________,方向,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完整)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 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 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 的大小和方向。 ◎ 尝试采用不同实验方法探究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和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 能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解释相关现象,提高科学技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鼓 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难点:正确理解液体的深度,能从题设条件中分析出隐含条件。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好实验器材:薄塑料袋、盛水的容器、、矿泉水瓶两个(一个瓶身扎竖直方向扎三个小孔,各异底部挖空、侧壁扎一小孔、瓶底瓶盖包上橡皮膜的各一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有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坝上窄下宽,为什么潜水需要不同的装备,还有海洋馆的潜水员,被压扁的深海带鱼,看起来非常厚重的潜水艇,是不是在水里面存在一双无形的打手对这些东西有压力作用呢?是不是就可以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13.2 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 上节课我们学过固体的压强,一物体由于对另一物体表面有压力作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我们把它叫做压强,满足公式S F P ,那液体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做几个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一)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演示实验(做实验前可想让学生猜想实验现象,明确观察目的,做好观察的思想准备。) 1.用封膜的矿泉水瓶做实验: ①竖直放置,装入水,发现下端的橡皮膜向下突出,说明液体由于重力作用,对容器下方有压强。 ②水平放置,装入水,发现两端的橡皮膜向外突出,说明液体由于流动作用,对容器侧面有压强。 ③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用扎了孔的矿泉水瓶做实验 ①矿泉水瓶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的射程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 2.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3.能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 2.培养学生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等多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与价值观 1.密切联系实际,提高了科学技术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2.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模型。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学工具 两端开口的塑料瓶、一端开口的塑料瓶、侧壁开孔的塑料瓶、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水、盐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展示情景: 1:潜水员在水下心跳和肺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为什么水坝总是上窄下宽?

固体由于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有压强,那么液体也受到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也有压强吗? 演示实验一: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塑料瓶中缓缓加水,观察橡皮膜的形状是否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说明了什么? 现象:橡皮膜向下鼓起` 二、新课教学 提出问题: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吗?liuxue86 实验探究:方案一:向侧壁开孔并蒙有橡皮膜玻璃管中加水,观察橡皮膜的形状 现象:橡皮膜形状发生变化 方案二:向上端开口的塑料瓶中加水,并在侧壁扎上小孔,观察是否有水从小孔流出 现象:水从侧壁小孔喷出 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两个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①在学生的手上套上塑料袋深入水中,请同学们说出感觉(塑料袋紧贴手上有压力的感觉)

八年级物理全册8.2.1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案(新版)沪科版

8.2.1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对容器特点,并会进行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自主设计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过程,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程强调:物理教学应在学生通过实难主动探究问题的情境中进行的,故这堂课我设计了情景教学法,演示实验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两幅画面课件展示,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探究(一)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侧压强 设计思路:根据现象→自主设计→巩固结论 引导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具设计实验,提示学生先利用桌面上的器具,自主设计实验,再通过课件动画再巩固结论。这种自主探究方式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简单、有趣,且就在我们身边,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是新课标要求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一。 探究(二)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这个问题的探究,能让学生体验整个探究过程,是本堂课的重点,其中设计实验及学生完成实验操作既是本堂课重点,又是难点,具体的教学过程为: 1、提出问题: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猜想与假设: 出示液体压强计,解释其结构及原理,并简单演示 展示学生可能的猜想: 猜想1: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尝试有关; 猜想2: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猜想3: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重力有关; 猜想4: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 3、根据猜想,设计实验: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 9.2 液体的压强复习教案

液体的压强 课标解读与 教材分析【课标要求】 因为液体压强较抽象,不像固体压强那样容易理解。其中本章的第一节压力和压强及第二节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又是以后学习大气压强、浮力一章的基础,本节课可以说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所以学好本节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教学内容分析: 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是初中物理教学难点之一。学生学习这部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所以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感到困难较大。主要表现为: (1)较难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而且液体能产生向上的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等。 (2)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时液柱的选取及讨论处受压面的选取较为抽象。 (3)液体压强公式中的深度的认识(深度的起点选取)。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1、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2、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能用液体压强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的事实。 2、通过分组实验,经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控制变量法 和转换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 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媒体教 具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1.液体有重力,同时具有 。所以,液体对 、和 有压强, 2.在液体的内部同一深度, 相等; 3.液体越 ,压强越 ; 4.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 有关,在 深度相同时, 压强越大。 5.液体的压强公式是: ; h 的物理意义: 6. 叫做连通器。她的特点是:当液体不流动时, 。 7.船闸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9.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并静止放在斜面上,容器底部A 、B 、C 三点的压强PA 、PB 、PC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10.如图所示,容器内的液体对底面的压强为P1,当把它倒过来时,液体对底面的 压强为P2,则它们的关系是( ) A P1>P2 B P1=P2 C P1

八年级下册物理初步认识液体压强教案

第2节液体的压强 第1课时初步认识液体压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能熟练地运用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方法. 3.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教学重点】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塑料袋、侧壁和底部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水(红颜色)、烧杯、液体压强计、盐水、刻度尺、铁架台.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教师播放潜水艇工作、我国潜水员潜入深水工作的视频,并提出问题: (1)为什么潜水艇要用厚钢板制成呢? (2)为什么潜水员要穿抗压能力很强的潜水服呢?

(3)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 学生观察、并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演示实验: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让学生用手指触摸,感受有什么感觉? 生:用手指触摸表面,会感到有压力.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固体压强,知道了单位面积受到压力就会产生压强,那么液体对它的容器有压力,液体会不会有压强呢? 生:有压强. 师是的,液体也像固体一样有压强.液体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如何计算呢?好,我们现在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液体压强的产生及特点 1.液体压强的产生 教师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刚才 提出的问题. 师大家先观察没有倒入水之前,橡皮膜的情况,然后当水不断倒下去 时,能看到橡皮膜有什么变化? 生:倒水前橡皮膜是平的,倒水后橡皮膜向外凸出. 师为什么呢? 生:水对它有压强. 师这个压强是怎么产生的呢? 生:水的重力. 师对了,正是由于液体自身的重力才产生了压强. 板书: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具有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也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探究液体对侧壁是否有压强. 师将一个茶杯放在桌面上,茶杯对支撑它的桌面有压强.若往杯子里倒水,水对杯底有压强吗?请同学们讨论. 生:茶杯放在桌面上是由于茶杯有重力,因而对支撑它的桌面产生压力而有压强,水倒入杯中时,水也有重力,因此水对杯底也应该有压力,水对杯底有压强. 师水和固体物质有不同的特点吗?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能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等能力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思想教育方面,要求学生尊重实验事实,树立学好液体压强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2.科学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3.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 一、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回顾固体压强,提出设问,学生思考。 计算固体压强时,我们知道,只要某物体对另一物体表面有压力,就存在压强,而装有液体的容器底面同样受到液体的压力作用,因此液体对容器底面也存在压强。液体是不是只对容器底面有压强呢?那么液体的压强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呢? 二、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1.演示矿泉水瓶实验,得出液体对容器的侧臂和底部都有压强。 2.设问:液体内部是否也有压强? 3.教师介绍形管压强计的结构和作用。 4.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用形管压强计来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5.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6.让学生用实验得出的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去解释导课中的两种现象。 7.学生阅读“信息窗”,并解释这种现象。

8.从实验我们得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当液体的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的压强越大;当液体的深度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这只是从定性上了解了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如果涉及到具体计算液体压强的大小时,同学们能不能解决?也就是说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 三、理论推导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1.引导学生阅读书中的“分析与论证”。 2.引导学生进行公式推导。 3.引导学生从公式有几个物理量、是什么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物理量的间接测量、公式的变形与计算、各物理量间的正反比关系等方面来学习公式。 强调液体深度的认识,液体深度是液体内部某一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 三、小结。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侧臂和底部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的各处。朝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4)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当液体的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的压强越大;当液体的深度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的压强教案(北师大版)

液体内部的压强教学课题液体内部的压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液体对器壁以及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知道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⑶.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会使用微小压强计.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⑵.通过用微小压强计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物理实验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发展学生由实验数据分析概括物理规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⑶.经历用“理想液柱法” 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假想模型法的思路,并使学生了解它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体会由探究得到物理规律的喜悦. ⑵.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 ⑶.通过对帕斯卡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3.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教学难点 1.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由实验数据分析概括物理规律. 2.利用“理想液柱法”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3.液体内部压强与所取的底面积大小没有关系,与液体重力没有大小关 系. 4.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仪器材料微小压强计、适量的水、盐水.在两侧有开口直玻璃管,橡皮膜、盛水的方形玻璃鱼缸,电脑、 教学方法探究启发式 板书设计液体压强的计算 一、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系. 三、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⒈公式推导: 在容器中装有密度为ρ的液体,要计算液体在深度为h处的压强p,可在液体中取底面积为S、高为h的一个圆柱体的液体为研究对象,液体 静止时,这个液柱也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液柱底面积所受的竖直向上的

液体内部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内部的压强教学设计 陈宇 湖北文理学院物电学院 二〇一四年六月

第六章 6.3 液体内部的压强 陈宇湖北文理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物理)课题液体内部的压强 教材分析 《液体内部的压强》是沪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液体内部的压强和连通器两部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为液体内部的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和生活、生产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浮力产生的原因。另外,学习本节课内容需要以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液体的特点、密度知识为基础。因此,液体内部的压强既是压强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又是阿基米德原理和大气压强的知识基础,在本章的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学会使用U形管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过程,感悟控制变量、归纳方法; 2、经历液体压强表达式的推导,感悟建模、演绎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探究,懂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液体压强规律在技术上的应用,感受生活与物理的紧密联 系。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教学难点液体内部压强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法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验演示法、实验探究法、客观讲授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烧杯、底部和侧壁开口的玻璃管、水槽、塑料保鲜袋、橡皮膜、水槽、塑料保鲜袋、U形管压强计、不同形状带刻度的容器

教 学 流 程 教学过程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过程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一起观看了航 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的授课,大家一定感觉很精 彩很难忘吧?其实,我们国家不止在航天方面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深海潜水方面也取得了 很高的成就,下面我们来一起来看关于我国蛟龙 号潜水器突破7000米深海潜水的报道。 (播放视频) 师:好,视频已经看完了,那同学们有没有 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潜水器潜入海底有一 定深度的限制,为什么不能再潜入更深的海域 呢?这和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有关,今天就让我 们一起来学习第六章第三节液体内部的压强。 (板书:6.3 液体内部的压强) 观看视频 接受熏陶 思考问题 进入状态 既能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 望,又能培 养学生的民 族自豪感和 自信心 实验演示 观察体验 师:大家看,这是一个空烧杯,现在我把它 放在桌面上,烧杯会对桌面产生压强吗? 师:为什么呢? 师:很好!现在我往烧杯中倒入一些水,同 学们想一想,水会对烧杯底部产生压强吗? 师:对,因为水受到重力对杯底也会有压力, 从而产生压强。 师:我们知道,水和烧杯是不同的,烧杯有 固定的形状而水没有,水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 生:会! 生:烧杯由于受到 重力会对桌面产 生压力,进而产生 压强。 生:会! 液体内部 有压强 活动Ⅱ 学生实验1 情景Ⅲ 演示实验2 提出猜想 情景Ⅱ 演示实验1 活动I 体验 情景I 多媒体展 示 液体压强 初步规律 活动Ⅲ 推导公式 活动Ⅵ 应用

液体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压强》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 本节课是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2.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类比的方法。先把液体看成大量密集的小液滴组成,然后,用“大量、密集”的关键词,搜寻生活中的实例,把液体类比成“大米、苹果”等。针对一袋子大米,进行拟人类比,假如你是其中的一粒大米,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讨论,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然后再利用象征类比,把“大米”的感受“无奈”,关联到生活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学生最熟悉的。对学习状况的研究得出:学习的感受与给学生的压力有关,与自己的“名次”有关,与所在的集体有关。根据这些类比,可以建立液体压强规律的假说。然后,用实验验证假说,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

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 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 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 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二、进行新课 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有。 为什么说有? 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一)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引导类比 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大量、密集”。 1. 直接类比 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的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多地告诉我。 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 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2. 拟人类比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这时,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 3. 象征类比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第八章压强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液体压强特点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好基础。 (2)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控制变量的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的研究问题 的方法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过程中假设的建立及检验假设方案的设计 【教学用具】 老师准备:水、盐水、酒精、橡皮膜、压强计、大可乐瓶、水槽 学生自备:矿泉水瓶、塑料袋、皮筋、锥子、皮筋 【教学方法】 1.充分联系生活,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从大量的现象中提取本质的方法,体现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社会中去”的新课改理念。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设计意图: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主要通过课件,运用讲解、启发诱导、自主探究式教学, 并贯穿使用合作和讨论式.这样做,一方面符合了辩证唯物法所讲的理论和实际 相结合原则,也是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的体现,同 时也体现生本教育. 【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节课特点,按照“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要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规程为:创设情境——初步探究——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深入探究——交流评估——分析论证——归纳结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完整word版教学设计液体压强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压强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教材以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这样的编排顺序,让学生一步一步去探究和掌握压强的知识。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建立了压强的概念,知道了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我们希望能扩展学生对压强的认识。 这节课在本章中的要求并不高,但相关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却不少,因此,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清晰的了解液体压强特点,为学习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船闸的工作过程)作一个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可令学生通过进行自主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本节的重点是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注意突出“学生是主体”的原则,按照“猜想-探究-归纳”的步骤,启发学生去猜想液体内部压强跟什么因素有关,通过探究实验去验证猜想,并进行归纳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主导的作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提醒,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难点在于要明确液体的“深度”指的是什么?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 教学目标: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2、启发学生通过实验去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3、帮助、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并推导出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 1、分组演示实验。证明液体也会产生压强 2、分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规律 3、利用多媒体手段,必要时把实验的关键部分放大、定格,引导学生从看到的关键部分,总结和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求出这S/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对桌面有压强,我们可以用公式p=F个压强的大小,其中由于F是由G产生的,所以上式可以写为p=FG/S。这时我们往往会说,这个压强的产生是因为物体受到重力的缘故。/S=如果用这个杯子装上水,水对杯子有压强吗?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思考,看看每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 (二)分组演示实验,证明液体对盛载它的容器有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页4 共页1 第 说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这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的缘故。(板书1) 2、液体内部有压强。 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这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的缘故。 3、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说明: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这是因为液体具有流动性的缘故。 液体对盛载它的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得到结论:(板书2)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案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⒈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⒉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进一步加强变量控制法思维能力的培养。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演示实验探究,总结出液体压强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探究出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三、教学准备 演示用:压强计、水、盐水、酒精、大烧杯、透明盛液筒、水槽、刻度尺等四、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与过程 复习 1什么是压力? 2、什么是压强?压强跟什么因素有关?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两幅画面课件展示,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探究(一)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侧压强 设计思路:根据现象→自主设计→巩固结论 引导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具设计实验,提示学生先利用桌面上的器具,自主设计实验,再通过课件动画再巩固结论。这种自主探究方式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简单、有趣,且就在我们身边,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是新课标要求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一。 探究(二)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这个问题的探究,能让学生体验整个探究过程,是本堂课的重点,其中设计实验及学生完成实验操作既是本堂课重点,又是难点,具体的教学过程为: 1、提出问题: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猜想与假设: 出示液体压强计,解释其结构及原理,并简单演示 展示学生可能的猜想: 猜想1: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尝试有关; 猜想2: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猜想3: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重力有关; 猜想4: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 3、根据猜想,设计实验: 根据猜想,小组间通过讨论,共同设计的实验步骤:(课件展示分三步进行)探究1:研究在水下同一深度处液体压强的特点 探究2:研究在水下不同深度处液体压强的特点 探究3:研究液体内部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4、根据设计,进行实验 5、对比交流,归纳结论: 6、巩固成果,应用拓展: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独立回答,加强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对下节课也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六、板书设计:(课件展示) 一、液体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 二、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压强计——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深度:同种液体深度增加,压强也增大。 2、因素 密度: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3、同一深度,液体各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 教学分析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并能用液体 压强的特点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 学 难 点 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对于 同种液体只与液体深度有关,可以从两个方面入 手. (l)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这一问题建立深刻的感性 认识.(2)通过理论上的分析,从公式中可 以分析出P只与和h有关,这方面的分析、认识 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加深. 学 情 分 析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而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由于能流动而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学生 是容易理解的.教材在通过课本中的演示说明现象之后,把重点放在研究 液体内部的压强上.采用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得出结论的办法,以加深 印象和培养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中要用U形管压强计测量液体的压强,所以教材中先用图简单说明了它的原理.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研究清水和盐水压强的特 点和规律.先观察在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再观察同一深度处液体 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最后观察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实验中液 体压强的大小是通过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表示的.这个实验 只能定性地得出液体压强跟深度的关系和跟密度的关系. 教学器材一只两端开口、侧壁开口的玻璃管、橡皮管、压强计、铁架台、玻璃圆筒(2个)、水、盐水、可口可乐瓶等 设计思教学主线设计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的压强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应 用―――连通器

想教学媒体设计电脑多媒体投影设备的使用,设计为从学生自己感受入手,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 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变抽象为具体,化枯躁为生动。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和媒体运用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的压强 演示实验1: 观察实验装置没注入 水前后橡皮膜的变化情况 观察现象,分析现象 橡皮膜向下凸起,说明水对 容器底部有压强,随着水的 深度增加,橡皮膜凸出的程 度越来越大,说明水对容器 底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使学生感 知液体压强的存在和基本特点 演示实验2: 取侧壁有三个开口的容 器,在开口处扎上橡皮膜, 向容器中注入水,观察橡皮 膜凸起的程度,请同学回答 看到的现象及说明的问题 水对侧壁也有压强,水越深 压强就越大. 结论: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 壁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 增加而增大. 2.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1)设问:液体对容器 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 部有没有压强?

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沪科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第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液体有压强,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 (2)、能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自己亲身体验的学习活动,引导和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难点:实验探究过程中假设的建立及检验假设方案的设计,只要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就比较容易突破难点。 三、教学方法 学生亲身感受、讨论法、课件展示、实验探究教学法 四、教学用具 老师准备:水、盐水、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底部和侧壁带橡皮膜的容器、大可乐瓶、塑料袋、水槽、形状不同的容器等。 学生自备:矿泉水瓶、塑料袋、皮筋、锥子、水槽 五、师生互动,科学探究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导入新课。 问:带鱼生活在深海里,请问同学们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 生:没见过。 师: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师:下面同学们继续再看大屏幕图片: 1、水坝为什么要上窄下宽? 2、潜水员为什么到不同深度时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 (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问:这些现象跟什么有关?学生答:跟液体压强有关。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探究液体的压强。(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多角度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初步观察液体压强的特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 9.2《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 教 学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并能用液体 压强的特点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 学 难 点 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对于同种液体只与液体深度有关,可以从两 个方面入手. (l)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这一问题建立深刻的感性认 识.(2)通过理论上的分析,从公式中可以 分析出P只与和h有关,这方面的分析、认识可 以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加深. 学情分析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而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由于能流动而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学生是容易理解的.教材在通过课本中的演示说明现象之后,把重点放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上.采用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得出结论的办法,以加深印象和培养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中要用U形管压强计测量液体的压强,所以教材中先用图简单说明了它的原理.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研究清水和盐水压强的特点和规律.先观察在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再观察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最后观察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是通过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表示的.这个实验只能定性地得出液体压强跟深度的关系和跟密度的关系. 教学器材一只两端开口、侧壁开口的玻璃管、橡皮管、压强计、铁架台、玻璃圆筒(2个)、水、盐水、可口可乐瓶等 设计思教学主线设计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的压强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应 用―――连通器

想教学媒体设计电脑多媒体投影设备的使用,设计为从学生自己感受入手,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 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变抽象为具体,化枯躁为生动。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和媒体运用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的压强 演示实验1: 观察实验装置没注入 水前后橡皮膜的变化情况 观察现象,分析现象 橡皮膜向下凸起,说明水对 容器底部有压强,随着水的 深度增加,橡皮膜凸出的程 度越来越大,说明水对容器 底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 通过直观的实验 现象使学生感知 液体压强的存在 和基本特点 演示实验2: 取侧壁有三个开口的容 器,在开口处扎上橡皮膜, 向容器中注入水,观察橡皮 膜凸起的程度,请同学回答 看到的现象及说明的问题 水对侧壁也有压强,水越深 压强就越大. 结论: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 壁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 增加而增大. 2.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1)设问:液体对 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 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 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