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简称《六十条》)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简称《六十条》)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简称《六十条》)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简称《六十条》)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xx 草案)

人民网(一九六一年六月十五日)

第一章农村人民公社在现阶段的性质、组织和规模

一、农村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又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

农村人民公社是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联合组成的。它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是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二、农村人民公社一般地分为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以生产大队

的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三级集体所有制,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

公社在经济上,是各生产大队的联合组织。生产大队是基本核算单位。生产队是直接组织生产和组织集体福利事业的单位。

三、人民公社的各级组织,都必须执行国家的政策和法令,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合理地组织生产。

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公社各级组织中,必须起领导作用和核心作用。

四、人民公社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人民公社的各级权力机关,是公社社员代表大会,生产大队社员代表大会或者社员大会,生产队社员大会。

人民公社的管理机关是各级管理委员会。

人民公社的监察机关是各级监察委员会。规模较小的生产队,可以只设一个监察员。

人民公社各级社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各级管理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的成

员,都必须经过社员充分的酝酿,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

五、人民公社各级的规模,都应该利于生产,利于经营管理,利于团结,利于群众监督,不宜过大。特别是生产大队的规模不宜过大,避免在分配上把经济水平

相差过大的生产队拉平,避免队和队之间的平均主义。

人民公社的规模,一般地应该相当于原来的乡或者大乡;生产大队的规模,一般地应该相当于原来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但是,也不要强求一律。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都可以有大、中、小不同的规模,由社员根据具体情况,民主决定。

第二章人民公社的社员代表大会和社员大会

六、人民公社各级的重大事情,例如生产计划、分配方案、财务预算和决算、基本建设等,都应该由各级的社员代表大会或者社员大会决定,不能由管理委员会少数人决定。

人民公社各级的管理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的成员,都由各级的社员代表大会或者社员大会选举,公社一级的任期两年,生产大队的和生产队的任期一年。各级的管理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的成员,都可以由原选举单位随时罢免。

人民公社各级社员代表大会或者社员大会,在选举管理机关和监察机关的成员的时候,应该注意使贫农和下中农占优势。

七、人民公社各级社员代表大会或者社员大会,都要定期开会。公社的社员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开会两次。生产大队的社员代表大会或者社员大会,每年至少开会四次。生产队的社员大会,每月至少开会一次。

八、公社社员代表大会的代表,每两年改选一次。生产大队社员代表大会的代表,每年改选一次。

社员代表大会的代表,要有广泛的代表性。从事各种业务的人员,有经验的老农,青年和妇女,

少数民族的社员,侨眷和归侨,都要有适当数量的代表。

第三章公社管理委员会

九、公社管理委员会,在行政上,相当于原来的乡政府,受县人民委员会的领导。在管理生产建设、财政贸易、民政、文教卫生、治安、民兵和调解民事纠纷等项工作方面,行使乡政府的职权。

这些工作,都要有人经常管理,防止无人负责的现象。

十、公社管理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充分调动社员群众的积极性,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发展农业、畜牧业和林业生产。在领导生产中,应该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执行群众路线,对生产大队进行适合情况的正确的领导,不可管得太多太死。

(一)根据国家计划和各生产大队的具体情况,兼顾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向各生产大队提出关于生产计划的建议,并且可以对各生产大队拟定的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在调整的时候,只许采取协商的办法,不许采取强制的办法。

(二)对于各生产大队的生产,进行检查,经过同社员和干部商量,及时地帮助生产大队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经营管理。不许乱开电话会议和各种会议,不许乱发乱要统计表报,不许瞎指挥生产。

(三)推行经过反复试验确实有效的增产措施、改良工具和先进经验。推行的时候,必须因地制宜,并且只能典型示范和提出建议,不许强迫生产大队和生产队接受。

(四)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生产大队之间的生产协作。组织这种协作,必须按照自愿互利和等价交换的原则,不许无代价地调用劳动力、生产资料和其他物资。

(五)适时地调剂种子,供应农具、肥料和农药,管好用好大型农业机械,从各方面帮助生产大队实现生产计划。供应这些生产资料,必须注意保证质量,讲求实效。这些生产资料,应该由生产大队和生产队自由选购,不许硬性摊派。凡是硬性摊派的,生产大队和生产队都有权拒绝接受。

十一、公社管理委员会应该根据生产的需要,根据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可能,经过公社、有关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社员代表大会或者社员大会讨论决

定,经过上级批准,兴办全公社范围的或者几个生产大队共同的水利建设和其他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基本建设,兴办几个公社共同的水利建设。

兴办这些基本建设,必须不妨碍当年生产的增长和当年社员收入的增加,不可办得过多。

公社管理委员会在兴办这些基本建设的时候,必须订立合同,规定各单位的权

利和义务,并且按照各单位受益的多少,分摊劳动力和资金。对于不受益的单位付出的劳动,被占用的土地和土地上的附着物,都必须给以合理的报酬和补偿。

公社管理委员会,应该负责管理和维修全公社范围的或者几个大队共同举办的水利建设和其他基本建设。

十二、公社管理委员会根据需要和可能,可以有步骤地举办社办企业。社办企业,除了用国家贷款举办的以外,可以由公社单独投资举办,可以由公社和大队共同投资举办,也可以由几个公社联合投资举办。

社办企业,应该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并且同国家计划适当结合。应该主要靠就地取材,不要影响国家统购物资的收购。

一切社办企业的举办,都应该量力而行。公社和大队的投资,只能从社办企业的利润和公积金内开支。

一切社办企业的举办,都不能妨碍农业生产。社办企业和其他事业,应该尽先使用城镇的非农业劳动力。占用生产大队的劳动力,一般地不得超过生产大队劳动力总数的百分之二,有的地方可以少一点,有的地方也可以稍多一点。

一切社办企业,都应该严格实行经济核算,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防止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凡是社、队共同举办和公社联合举办的企业,都必须签订合同,保障双方享受合同规定的权益,

按照合同规定共负盈亏。

十三、公社管理委员会应该促进农村手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农村手工业可以有多种形式,有社、队直接经营的手工业企业,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或者合作小组,还有进行独立劳动的个体手工业。

社、队经营的手工业企业,必须严格实行经济核算。农村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合作小组,都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都受公社管理委员会和手工业县联社的双重领导。

公社管理委员会应该督促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对于技术熟练的手工业劳动者,

按照不同的标准,采用不同的办法,计算劳动报酬,不能同农业劳动一样;并且在口粮供应上给以适当的照顾。

十四、公社公共积累的来源,是社有企业的利润和从生产大队提取的公积金。

公社的公共积累,除了用于扩大再生产和举办集体福利事业以外,应该拿出一部分,扶助生产上有困难的生产大队和生产队。

为了巩固大队所有制和发展大队经济,在今后几年内,公社一般地应该少提或者不提生产大队的公积金;如果要提,提取的比例,一般地不能超过生产大队当年公积金的百分之二十,并且要经过县人民委员会的批准。

十五、公社管理委员会的财务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勤俭办社的原则,建立财务管理制度。一切开支,都必须有预算和决算,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批准手续办事。严格限制非生产性的开支。财务必须公开,要按期向社员代表大会报告财务工作。

公社管理委员会应该领导和监督各生产大队的财务工作。公社管理委员会的财务工作,接受县的财政部门的领导和监督。

第四章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

十六、生产大队,是人民公社这个联合经济组织当中的独立经营单位。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它统一管理各生产队的生产事业,又承认生产队在生产管理上的一定的自主权。它在全大队范围内统一分配归大队所有的产品和收入,又承认各生产队在产品留量和收入水平上的差别。

十七、全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大队所有,固定给生产队使用。

生产大队对于全大队范围内的劳动力,除了公社和大队按规定调用的以外,都必须固定在生产队,不许随意抽调,

集体所有的耕畜、农具,可以归大队所有,固定给生产队使用,也可以归生产队所有;也可以有些归生产大队所有,有些归生产队所有。究竟实行哪种办法,由生产大队、生产队同社员群众,在有利于保护和繁殖牲畜、有利于保管和维修农具的前提下,根据不同情况,兼顾大队和各生产队发展农业、畜牧业和副业生产的需要,民主讨论决定。决定以后,登记造册,不再变动。

固定给生产队的土地、劳动力、耕畜和农具,如果在特殊情况下,必须调用或者在生产队之间组织协作的时候,一定要不妨碍生产队生产计划的完成,经过协商同意,实行变工换工,严格遵守互利等价的原则。

十八、生产大队的生产计划,应该建立在各生产队生产计划的基础上。生产大队根据国家计划任务和各生产队的实际情况,对各生产队提出初步要求;然后,由各生产队发动社员充分讨论,拟定本队的生产计划;然后,由大队把各生产队的生产计划和大队企业的生产计划,加以综合,经过必要的协商调整,订出全大队的生产计划。

生产大队在制定生产计划的时候,对于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林、牧、副、渔),对于粮食作物和各种经济作物,都要根据当地生产习惯和可能,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十九、生产大队有完成国家征购粮食任务的义务。国家在规定生产大队的粮食征购任务的时候,要保证他们多产多留。

生产大队的粮食征购任务,应该定下来。在目前情况下,可以一年一定。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两年或者三年一定。粮食征购任务定下来以后,在正常年景,增产不增购,减产不减购。要避免在社员留粮标准上的平均主义。按人口平均提供商品粮较多的主产大队,口粮标准应该高些。对于从事经济作物、蔬菜、林业、牧业、渔业等各种生产的缺粮大队,在他们完成国家的收购任务以后,应该在粮食定销中给以照顾。他们的口粮标准,一般地应该不低于邻近产粮区的口粮标准。

二十、生产大队对生产队必须认真实行包产、包工、包成本和超产奖励的三包一奖制。可以一年一包,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两年、三年一包。包产指标一定要经过社员充分讨论,一定要落实,一定要真正留有余地,使生产队经过努力有产可超。超产的大部或者全部,应该奖给生产队。对于超产粮食的生产队,可以把一部分、大部分或者全部超产的粮食,奖给他们。对于超产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生产队,也可以适当地提高这些产品的留量。

在正常年景下,由于工作中的毛病,或者劳动不积极,没有完成包产任务的生产队,应该少得少分。

为了避免生产队之间的平均主义,生产大队对于原来收入水平较高、现在由于

统一分配收入减少的生产队,可以从包产、包工、奖励或者发展副业等方面,加以照顾,使他们的收入也有增加。

二十一、原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所有的山林和生产大队新植的林木,一般都归生产大队所有。

国有山林和公社所有的山林,如果国家和公社不便于经营,也可以划给大队所有。大队可以把小片的零星的山林和路旁、村旁的林木,分别划给生产队和社员所有。

生产大队应该把大部分山林,固定包给生产队经营,使山林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保护。少数不便于生产队经营的,可以由大队组织专业队负责经营。

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应该根据山林资源条件、国家采伐计划和本大队的需要,同时,也根据负责经营的生产队的需要,确定每年林木采伐的数量、规格、时间和地点,对于不在计划之内和不合规格的采伐,生产大队和生产队都有权制止。

二十二、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应该根据生产计划,经常督促检查各生产队的生产工作,帮助生产队及时总结生产经验、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能够超额完成包产计划。对于生产困难较多的生产队,生产大队应该更多地给以帮助。

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应该推行先进经验和增产措施,在推行的时候,必须同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充分商量,由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不能强迫他们接受。

二十三、生产大队为了发展多种经营,适应各生产队发展生产的需要,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可以经营一定数量的大队企业。大队企业应该遵守农闲多办、农忙少办或者不办的原则。

在农忙的时候,要尽可能使劳动力回到生产队,参加农业生产。

生产大队兴办的企业和事业,从生产队占用的劳动力,一般地不能超过生产队劳动力总数的百分之五,有的地方可以少一点,有的地方可以多一点。

二十四、各生产队按照包产计划上交大队的产品和收入,生产大队直接经营所得的产品和收入,都由生产大队在全大队范围内统一分配。生产大队在收益分配中,必须实行少扣多分,使社员增加收入。

农村公共基础知识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应试者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并将所选项字母标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15分,每小题1分) 1、“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一直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自1982年起至2009年2月1日共发布了11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最新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是(D )。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民生事业的建设方面强调了五个重点,下面哪项不是重点方面(C)。 A.农村的电网建设B.乡村道路建设 C.三农支持保护体系建设D.农村沼气建设 3、《农业法》于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2003年3月1日新《农业法》正式实施,对原法做了较大调整、充实和完善,新增了(D )章 A.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B.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C.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D.农民权益保护 4、国家在农村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由(C)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发放,校舍等教学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经费由()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安排。 A.市级县级B.县级市级 C.县级县级D.市级市级 5、《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一部关系九亿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村民组织制度的重大立法措施。该法规定有( A )以上的村民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 A.十分之一B.五分之一C.三分之一D.二分之一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林地的承包期为(C )。 A.30年 B.30-50年C.30-70年D.50-70年 7、在我省,高效农业是指般亩均效益在( D )元以上. A.500元B.800元C.1000元D.2500元 8、除法律规定外,森林资源属于(A)所有。 A.国家B.集体C.私人D.县政府 9、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C )以上。 A.百分之百B.百分之九十C.百分之八十D.百分之七十10、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A)。A.土地B.田地C.非耕地D.林地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所称的水资源包括(A)。 A.地表水和地下水B.井水和湖水C.雨水与雪水D.河水与海水12、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B )为主要目的林木。A.蔬菜B.药材C.出口产品D.鲜花

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们党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 关于在我国农村建立“公社”或“大社”的思想,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就已经开始萌芽。1955年,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大社的优越性》一文中就认为,小社人少地少资金少,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经营,并指出“这种小社仍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停留太久,应当逐步合并。”各地组织了一些大社,但大都由于经营不善而停办。1957年冬到1958年春,在国民经济“大跃进”思想的指引下,全国农村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由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求在大面积土地上统一规划,修建长达几公里、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灌溉渠系,一些较大工程的建设需要大批的劳动力和资金,建成后的使用又要求做到大体与受益单位的投入(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相适应,这就不仅涉及农业生产合作社之间的经济问题,而且还涉及村与村、乡与乡、区与区、甚至县与县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中央开始酝酿调整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规模。 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提出了小社并大社的问题,会议通过的《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并为大社的意见》指出:“我国农业正迅速地实现农田水利化,并将在几年内逐步实现耕作机械化,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生产合作社如果规模过小,在生产的组织和发展方面势将发生许多不便。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全国各地农村开始更大规模地开展兴修水利、深翻土地等运动。会后,各地开始加紧了并社工作,辽宁、广东两省最快,随后的是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地。合并后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群众自发地采用了“共产主义公社”、“大社”、“集体农庄”等不同的名称。 1958年7月,《红旗》杂志公布了毛泽东关于办大社的思想:“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次序地把工(工业)、农(农业)、商(商业)、学(文化教育)、兵(民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层单位。”(陈伯达:《在毛泽东旗帜下》《红旗》杂志第4期)8月上旬毛泽东到河南视察,新乡七里营挂出“人民公社”的牌子,毛泽东看后高兴地说,“看来‘人民公社’是一个好名字,包括工农商学兵,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它的特点是“一曰大,二曰公。”在山东视察时,他对当地领导干部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这些消息在报刊上发表后,全国许多地方闻风而动,纷纷办起了人民公社。行动最快的是河南省,仅用8月份一个月的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人民公社六十条)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 人民公社六十条 (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七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 次全体会议通过) 第一章农村人民公社 在现阶段的性质、组织和规模 一、农村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又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 农村人民公社是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联合组成的。它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是社会主义的互助、互利的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互相支援,共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繁荣。国家要尽可能地从各方面支援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逐步进行农业技术改革,用几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

二、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是生产队。根据各地方不同的情况,人民公社的组织,可以是两级,即公社和生产队,也可以是三级,即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 三、人民公社的各级组织,都必须执行国家的政策和法令,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合理地管理和组织生产。 在人民公社中,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同群众密切联系,有事同群众商量,倾听群众意见,在人民公社各级组织中起领导作用和核心作用。 四、人民公社的各级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 人民公社的各级权力机关,是公社社员代表大会、生产大队社员代表大会和生产队社员大会。 人民公社的管理机关是各级管理委员会。 人民公社的监察机关是各级监察委员会。规模较小的生产队,可以只设一个监察员。 人民公社各级社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各级管理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的成员,都必须经过社员充分的酝酿,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 五、人民公社各级的规模应该由社员民主决定。各级规模大小的确定,都应该对生产有利,对经营管理有利,对团结有利,并且便利群众进行监督。

农村到基层工作面试题

招考大学生到基层工作面试参考题 1、如果你分配到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有矛盾,作为你应该如何去做? 答: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冷”处理。因为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有矛盾一般来说都是有历史原因的,作为刚到村里的一名大学生,我并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去化解他们的矛盾。我要做的是:平时尽量避开他们发生矛盾的焦点,把重点放在工作上,不管是村长还是书记交付的工作都认真负责的去完成,在工作中做到不偏袒哪一方,在干部群众中不说倾向性的话,如果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的矛盾已经发展到令自已无常开展工作时,可以向所在的乡镇领导说明情况,以取得他们的支持。 2、你分配到村里后,应如何协助村干部开展工作? 答:一是要转变角色,尽快熟悉村里的基本情况。平时多到群众中去串串门、谈谈心,让村里的干部群众能尽快熟悉你、接纳你。二是要加强学习,尽快掌握农村一些常用的政策法规。特别是多请教一些有经验的村干部,积累一些农村工作经验,为将来做好基层工作打好基础。三是要脚踏实地,当好村主要干部的助手,平时多做一些实在事,少发一些空议论,从而培养自己一种求真务实的作风。(可以适当补充些。) 3、村里发生突发紧急事件(如打架、群体性上访等),村主要干部不在,你应该什么办? 答:首先要想办法立即通知村主要干部,把有关情况向他们简单进行汇报,并取得他们对这件事的处理意见。如果这件事涉及到所在

乡镇或需要公安机关配合的,也要及时通知所在乡镇和当地公安机关。然后要立刻通知村里的其他干部,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参与协调。如果事情比较严重已经失去控制的,也要始终留在现场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等候有关人员前来处理,并把最新情况及时向他们进行反馈。 4、你到村里后,受到村干部的排挤或群众不认可,你该什么办? 答:遇到这种情况,我觉得首先要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到底是自己在工作上出现了失误还是有其他原因。如果是因为自己工作失误而造成干部群众有意见的,就要想办法向他们婉转地说明情况,以求得他们的谅解。如果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多为村里做一些实事好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改变干部群众对你的看法。 5、为什么你要报考到农村基层去工作?你觉得去农村基层工作有什么优势? 答:我觉得报考农村基层工作这个岗位对我来说是个十分明智的选择,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我觉得大学生应该及时转变就业观念,农村基层虽然相对大城市来说,可能工作环境和条件都要差些,但农村同样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到农村基层去工作,我觉得不但可以使自己在农村得到锻炼,也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这也是我报考农村基层的重要原因。 优势:1、经历过几个工作岗位的锻练,我先后在***工作,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相对于应届生来说,我觉得自己可以更快地适应这份工作。2、能熟练操作电脑,曾获得了***证书。据我了解,目前全县每个村都配备了电脑,正缺少这方面的人才,我觉得到农村基层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一个人民公社诞生记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一个人民公社诞生记 中国网 https://www.doczj.com/doc/3b11312239.html, 时间: 2009-09-28 发表评论>> 在人民公社,大家一块种地,牲畜、鸡鸭也是集体养。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公社诞生。人民公社化的速度和广度都异常惊人:短短数月时间,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农户达1.2亿户,占总农户的99% 以上。最初的人民公社是“一大二公”的,但在1961年之后,生产职能开始退回到原来高级社,实

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人民公社只停留在管理和协调的层次上。虽然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力并不高,但该体制一直延续到1984年,对农村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 口述者:周留栓 河南省遂平县嵖岈山乡周楼村人,1945年生,亲历首个人民公社成立的全过程。现为“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义务管理员。 那年,我才十二三岁,在遂平县周楼村上小学。那天上课的时候,老师说,“要合并大社了”。吃过晚饭,我跟我父母一块去杨店街开大会。因为那时侯快农忙了,大会放在晚上开。路上遇到很多人,都是方圆几里地的群众,从四面八方往会场赶。 刚到杨店街,就听到锣鼓喧天,有喊口号的,有敲锣打鼓的。大会会场搭在寨河边的大坑里,坑西边沿着主席台用竹竿挑着3个“夜壶灯”照明。会场一圈插满了红旗,还有标语。主席台上,一摞摞的,全是群众的“决心书”、“申请书”,都是争先恐后要求入社的。当时,大概有一万多人来开会,黑压压的一片围着主席台。我还跑到主席台上看了看,很激动。天快黑时,信阳地区行署专员张树藩宣布:“嵖岈山农业大社正式成立。”顿时,人群像炸开了锅一般,喊口号的、鼓掌的,锣鼓齐鸣,声音震天。 “大社”由嵖岈山附近的27个“合作社”、9000多户人家组成。“大社”成立之后,为了便于管理,领导就根据“中央有啥咱有啥”的想法,在“大社”里设了“农业部”、“商业部”、“财经部”、“公安部”、“林牧渔业部”、“工业交通部”、“军事国防部”、“文化部”等机构。那时候成立“农业大社”是跟人家苏联的农业组织学的。过了不长时间,我们这模仿“巴黎公社”改为“公社”,后来改名叫“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 成立公社,有一个重要背景,就是1957年我们这修建“下宋水库”。当时参加修水库的群众有两万多人,水库修好后要对整个水渠弄个规划,好方便群众浇地,成立“大社”方便统一规划。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在人民公社成立之前,群众过得都比较穷,地块也比较分散,不好耕作。很多家庭缺少农业生产工具,没法单独干活。各个村的农民自发成立了一些“农业互助组”,互相帮助进行农业生产。譬如,你家有牛,我家有犁,三、五户结合起来干,很方便。 那时候,听说要合并成“大社”,群众都被发动起来了。乡里天天组织大家游行,喊着“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的口号。每天夜里,人们都打着灯笼、举着火把,锣鼓喧天地闹到天明,大家都盼着能早一点跨进共产主义。为了以实际行动迎接大社的成立,群众自发除草、消灭麻雀,还准备了很多木材、银元、铜等着捐献。 公社成立以后就实行了“军事化管理”,建立了“棉花营”、“水稻营”,“红薯营”等,设了“团长”、“排长”、“连长”等职务,干活的时候给每个人分任务。当时,大家都是集体住宿,集体劳动。还有卫生所,看病都不用花钱。 我那时候年龄还小,印象比较深的是在“大食堂”吃饭。刚开始,成立“大食堂”说是“为了把妇女解放出去”,后来就把各家各户的锅、碗、瓢、盆都交公了。干完活,食堂已经做好饭了,能直接去吃饭。我家就三口人,一共不到二亩地,一年下来收的粮食总是不够吃,家里比较穷,从小没吃过白面馍,吃的都是黑窝窝头。家里的玉米、高粱,只有来客人的时候才舍得烙点馍。油盐都舍不得吃。而“大食堂”的时候生活很好,有馍有菜,“四菜一汤”,也不要钱,比在家里吃得好多了。那时候,我妈常说“共产主义好啊,不用发愁油盐酱醋了”。 公社成立后,在土山村建了个小学,全社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小孩都集中在这个学校学习。我当时读六年级,不交任何费用,全由公社出。每天上8节课,星期天休息。学习也不紧张,按照“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的“四同”原则上学。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下地薅草、逮虫、插秧,上山捡矿石、炼钢铁等活动。 人民公社的特色主要是“一大二公”:“大”主要是指人很多,几千户、几万户集合到一起,地也多。“公”是说“消灭资本主义残余”,比如自留地、自养牲口。人民公社成立后土地全部归公,大家一块种地,牲畜、鸡鸭都是社里集体养。个人家里不准养鸡养鸭——那时候家里的余粮都归公了,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60条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 (一九六一年六月十五日) 第一章农村人民公社在现阶段的性质、组织和规模 一、农村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又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 农村人民公社是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联合组成的。它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是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二、农村人民公社一般地分为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以生产大队的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三级集体所有制,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公社在经济上,是各生产大队的联合组织。生产大队是基本核算单位。生产队是直接组织生产和组织集体福利事业的单位。 三、人民公社的各级组织,都必须执行国家的政策和法令,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合理地组织生产。 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公社各级组织中,必须起领导作用和核心作用。 四、人民公社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人民公社的各级权力机关,是公社社员代表大会,生产大队社员代表大会或者社员大会,生产队社员大会。 人民公社的管理机关是各级管理委员会。 人民公社的监察机关是各级监察委员会。规模较小的生产队,可以只设一个监察员。 人民公社各级社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各级管理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的成员,都必须经过社员充分的酝酿,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 五、人民公社各级的规模,都应该利于生产,利于经营管理,利于团结,利于群众监督,不宜过大。特别是生产大队的规模不宜过大,避免在分配上把经济水平相差过大的生产队拉平,避免队和队之间的平均主义。 人民公社的规模,一般地应该相当于原来的乡或者大乡;生产大队的规模,一般地应该相当于原来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但是,也不要强求一律。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都可以有大、中、小不同的规模,由社员根据具体情况,民主决定。 第二章人民公社的社员代表大会和社员大会 六、人民公社各级的重大事情,例如生产计划、分配方案、财务预算和决算、基本建设等,都应该由各级的社员代表大会或者社员大会决定,不能由管理委员会少数人决定。 人民公社各级的管理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的成员,都由各级的社员代表大会或者社员大会选举,公社一级的任期两年,生产大队的和生产队的任期一年。各级的管理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的成员,都可以由原选举单位随时罢免。 人民公社各级社员代表大会或者社员大会,在选举管理机关和监察机关的成员的时候,应该注意使贫农和下中农占优势。 七、人民公社各级社员代表大会或者社员大会,都要定期开会。公社的社员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开会两次。生产大队的社员代表大会或者社员大会,每年至少开会四次。生产队的社员大会,每月至少开会一次。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条例试题及答案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条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和()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2、党的基层委员会由()或者()选举产生。 3、乡镇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严格执行上级的有关规定。 4、村级党组织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慎重发展的方针和有关规定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审批。 5、党员人数超过50名的村,可以成立党的();党员人数100名以上的村,根据工作需要,经()批准,可以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 6、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以()与()为主要内容的组织生活会,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7、设立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的部门,一般应设立机关党的()或设立()。 8、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通过选举产生,报()批准。 9、机关专职党务工作人员的配备,一般占机关工作人员总数的();机关专职党务工作人员的编制,列入()编制。 10、各级地方党委、机关工委和部门党组(党委)要建立(),加强对()的领导和指导。 二、判断改错题(每题3分,共30分) 1、县以上有关部门驻乡镇的单位,应当根据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建立党的基层组织。这些党组织,除中央另有规定的以外,受乡镇党委领导。() 2、党员不足100人的不可以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 3、对外来党员,有关党组织应当及时将他们编入党的支部和小组,组织他们参加党的活动。() 4、机关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列入机关党费之中。() 5、村党支部、总支部和党的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 6、流动党员可以按季交纳党费。() 7、机关党组织在上级党的委员会或党的机关工作委员会指导下工作,同时接受本部门党组的领导。() 8、机关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设立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 9、机关党的委员会书记可以由本部门行政负责人兼任,也可以由同级干部专任。() 10、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领导和监督行政负责人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农村党员教育应当坚持(),适合农村特点,贴近党员思想,采取多种形式,发挥乡镇党校、党员活动室和党员电化教育站的作用。 A.理论联系实际 B.易学、易记、易懂 C.经常性培训 D.自学为主,培训为辅 2、对不合格党员,要依照有关规定,分别采取()等方式进行严肃处置。 A.教育帮助 B.限期改正 C.劝其退党 D.党内除名 3、农村党员应当在社会主义()和()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A. 物质文明 B. 精神文明 C.政治文明 D.生态文明 4、县级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

民政工作基础知识

一、“民政”概念 据考证,民政工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最原始、最古老的国家行政管理工作。许多民政业务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西周时期就有领土疆域划分、基层行政组织设臵、调解民事纠纷、救灾救济等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古称“民事”。但“民政”一词的出现和民政概念的形成则是在唐宋时期,唐代有“安民立政”之说,北宋有“修治民政”之论,“民政”一词逐步在官方和民间广泛使用。自古以来,历代有识之士都认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广大民众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主张当政者应考虑民众的愿望,办理民众事务,予民以利,惠民利民而安民,也就是所谓“为民行政”。这就是中国民政的由来和最初的涵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民政的内容也常有变化。但变中有恒,一些基本的事务始终未曾间断,历代相承,延续至今。新中国成立后,于1954年正式设立地方各级民政管理机构,经过近60年的历史演变,目前,民政工作的内涵主要包括:民间组织登记、优抚安臵、救灾救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区划地名管理、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婚姻登记、收养登记、社会救助、殡葬管理、老龄工作、社会工作及福利彩票发行等工作。 二、国家民政部的设立 新中国民政部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1954年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1969年撤消,1978年开始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并延续至今。 三、民政部门的工作宗旨 根据民政部全国门户网站关于“机构概览”的表述,概括地讲,民政部门的工作宗旨就是:“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 四、民政部门职能定位 根据民政部全国门户网站关于“机构概览”的表述:民政部门是国家政务部门中主管社会事务的政府职能部门。 五、民政工作包含内容 1.国内行政事务的一部分,在我国,民政包括民间组织管理、优抚安臵、救灾救济、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行政区划、地名和边界管理、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老龄工作等。 2. 政府处理的有关人民的行政事务,如户政、婚姻登记、优抚、救济等。 六、新时期民政工作核心职能 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核心职能是“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 七、民政干部要做“三种人”

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一般指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它违背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关系。 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 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第一次郑州会议)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开始逐步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 定义中共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目录 1背景 2过程 3影响 1背景 关于在中国农村建立“大社”的思想,早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中已初见萌芽。1956年完成了高级合作化,每社平均200户左右。1957年冬和1958年春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又出现了联队、联社。毛泽东考虑到当时以大搞兴修水利为特点的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需要,觉得需要办大社。 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意见指出:“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会后,各地农村开始了小社并大社的工作,有的地方出现了“共产主义公社”、“集体农庄”,有的地方出现了“人民公社”。 2过程 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第3期《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一文中,比较明确地提出“把一个合作社变成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这是在报刊上第一次提“人民公社”的名字。1958年8月6日,毛泽东视察河南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时,说人民公社的名字好。9日,在与山东领导的谈话时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并指出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谈话在报纸上发表后,各地掀起了办人民公社的热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9月初,《人民日报》公布了这一决议,全国迅速形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到年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为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 1961年,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进一步明确了在现阶段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克服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3影响 人民公社化运动浪费了大量资源,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劳动积极性受伤害,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

看中国农村现状,还是人民公社好!

看中国农村现状,还是人民公社好! 人民公社好! ——纪念人民公社诞辰56周年 迎春1958年8月6日,毛泽东在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视察时,“看见挂着的‘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牌子,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毛泽东年谱》1949—1976 第三卷第403页)从此,我国农村很快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进入了农业集体化的新阶段,促进了我国农村地覆天翻的大变化,也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一、我国的农业经济向何处去?

在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毛泽东指出:“中国还有大约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 工业经济,这是落后的,这是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的,我们还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经济生活停留在古代。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这点上,我们已经或者即将区别于古代,取得了或者即将取得使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地向着现代化发展的可能性。但是,在今天,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是和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30—1431页)这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向何处去,就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毛泽东说:“人民公社好!”为我国的农业、农村经济指明了方向。沿着 人民公社的方向,我国的农业、农村经济获得了地覆天翻的变化,取得历史上空前的发展;反之,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包产到户以后,农业、农村经济关系大大地倒退,重新回到了资本主义制度,大多数农民群众沦为雇佣劳动,而且是比一般无产者更悲惨的“农民工”。

1、从生产力方面看,是实现机械化、现代化 我国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是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所以说“同古代近似的”,必须用机械 设备改造。所以,毛泽东指出,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他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指出:“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而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182页) 2、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存在着两条道路的斗争 至于个体农业的生产关系向何处去,确存在着两种对立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简称《六十条》)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 来源:人民网(一九六一年六月十五日) 第一章农村人民公社在现阶段的性质、组织和规模 一、农村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又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 农村人民公社是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联合组成的。它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是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二、农村人民公社一般地分为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以生产大队的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三级集体所有制,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 公社在经济上,是各生产大队的联合组织。生产大队是基本核算单位。生产队是直接组织生产和组织集体福利事业的单位。 三、人民公社的各级组织,都必须执行国家的政策和法令,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合理地组织生产。 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公社各级组织中,必须起领导作用和核心作用。 四、人民公社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人民公社的各级权力机关,是公社社员代表大会,生产大队社员代表大会或者社员大会,生产队社员大会。 人民公社的管理机关是各级管理委员会。 人民公社的监察机关是各级监察委员会。规模较小的生产队,可以只设一个监察员。 人民公社各级社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各级管理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的成员,都必须经过社员充分的酝酿,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 五、人民公社各级的规模,都应该利于生产,利于经营管理,利于团结,利于群众监督,不宜过大。特别是生产大队的规模不宜过大,避免在分配上把经济水平相差过大的生产队拉平,避免队和队之间的平均主义。 人民公社的规模,一般地应该相当于原来的乡或者大乡;生产大队的规模,一般地应该相当于原来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但是,也不要强求一律。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都可以有大、中、小不同的规模,由社员根据具体情况,民主决定。 第二章人民公社的社员代表大会和社员大会 六、人民公社各级的重大事情,例如生产计划、分配方案、财务预算和决算、基本建设等,都应该由各级的社员代表大会或者社员大会决定,不能由管理委员会少数人决定。 人民公社各级的管理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的成员,都由各级的社员代表大会或者社员大会选举,公社一级的任期两年,生产大队的和生产队的任期一年。各级的管理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的成员,都可以由原选举单位随时罢免。 人民公社各级社员代表大会或者社员大会,在选举管理机关和监察机关的成员的时候,应该注意使贫农和下中农占优势。 七、人民公社各级社员代表大会或者社员大会,都要定期开会。公社的社员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开会两次。生产大队的社员代表大会或者社员大会,每年至少开会四次。生产队的社员大会,每月至少开会一次。 八、公社社员代表大会的代表,每两年改选一次。生产大队社员代表大会的代表,每年改选一次。 社员代表大会的代表,要有广泛的代表性。从事各种业务的人员,有经验的老农,青年和妇女,

农村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村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1958年为什么要搞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业上的浮夸风,形成了一种假象,好像农业已经过关,这样就助长了农村生产关系急于过渡的思想发展。似乎农村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原来的高级社这种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必须找到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正是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便决定在农村大办人民公社。 二、人民公社的特点。 1958年7月出版的《红旗》第三期和第四期先后发表了《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和《在毛泽东同志的旗帜下》2篇文章,传达了毛泽东关于大办人民公社的思想。第四期文章传达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向,应当逐步地有秩序地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层单位。”8月上旬,毛泽东视察了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当山东省的领导同志汇报他们省一个县打算办大农场时,毛泽东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人民公社的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 所谓大,就是人民公社的规模大,初级社农户一般为数十户,高级社一二百户,而人民公社一般都在4,000户以上,如河南省商丘县的超英人民公社,就有20,457户,就98,200多人组成;二是经营范围大,农民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样样齐全。 所谓公,一是通过收回自留地,家禽家畜,家庭副业等地消灭生

产资料私有制的残余和扩大积累,提高公有化程度;大搞公共食堂、实行平均主义的供给制,吃饭不要钱。 人民公社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托儿所、幼儿园、幸福院、缝纫组等等。社队内部贫富拉平。1958年9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徐水搞起了共产主义试点。 大办人民公社是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思想的具体表现。人民公社当中,建立了粮食加工厂、托儿所、幸福院等等,大有很快进入共产主义之时。当时认为“要趁穷过渡”。在北戴河会议上制定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指出:人民公社建立以来,快地4年,慢的5、6年就可以实现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共产主义的实现在我国已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当时就有人提出,一省可以首先进入共产主义,有的地方宣称已经进入了共产主义,有的公社说再过一个星期既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山东范县1958年10月28日在全县万人大会上公开宣布“1960年过渡到共产主义”。他的规划是粮食生产为万斤化,争取三万斤。他所要实现的共产主义是: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1958年11月6日,毛泽东主席在第一次郑州会议期间,看到山东范县的共产主义规划以后,当即批示:“此件很有意思,是一首诗,似乎也是可行的。时间似短促,只三年。也不要紧,三年完不成,顺延也可以。陈伯达、张春桥、李九友3同志有意思前去看一看吗?行路匪遥,一周可以往返,会后出征,以为如何?”

国土资源部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国土资源部《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依法进行土地登记,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土地管理部门具体承办。 土地权属争议,由土地管理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人民政府下达处理决定或报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土地管理部门下达处理决定。 第二章国家土地所有权 第三条城市市区范围内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第四条依据一九五O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及有关规定,凡当时没有将土地所有权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实施一九六二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以下简称《六十条》未划入农民集体范围内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第五条国家建设征用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第六条开发利用国有土地,开发利用者依法享有土地使用权,土地所有权仍属国家。 第七条国有铁路线路、车站、货场用地以及依法留用的其他铁路用地属于国家所有。土改时已分配给农民所有的原铁路用地和新建铁路两侧未经征用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第八条县级以上(含县级)公路线路用地属于国家所有。公路两侧保护用地和公路其他用地凡未经征用的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仍 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第九条国有电力、通讯设施用地属于国家所有。但国有电力通讯杆塔占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未办理征用手续的,土地仍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对电力通讯经营单位可确定为他项权利。 第十条军队接收的敌伪地产及解放后经人民政府批准征用、划拨的军事用地属于国家所有。 第十一条河道堤防内的土地和堤防外的护堤地,无堤防河道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以下的土地,除土改时已将所有权分配给农民,国家未征用,且迄今仍归农民集体使用的外,属于国家所有。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含县级)水利部门直接管理的水库、渠道等水利工程用地属于国家所有。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内未经征用的农民集体土地仍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第十三条国家建设对农民集体全部进行移民安置并调剂土地后,迁移农民集体原有土地转为国家所有。但移民后原集体仍继续使用的集体所有土地,国家未进行征用的,其所有权不变。 第十四条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农民集体建制被撤销或其人口全部转为非农业人口,其未经征用的土地,归国家所有。继续使用原有土地的原农民集体及其成员享有国有土地使用权。 第十五条全民所有制单位和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兼并农民集体企业的,办理有关手续后,被兼并的原农民集体企业使用的集体所有

农村工作基础知识

农村工作基础知识 涉及的内容应该包括这些方面:农村政治体制建设,包括村民自治选举等方面;历年一号文内容;计划生育内容;土地政策内容等。 尽量找到历年国务院一号文看看,了解历年农村改革的进程,特别是最近几年的新政策。 此外,应当具备一定的办事处理能力,应对虚拟场景的处理,举例:张家和李家因为宅基地矛盾纠纷激化,正对峙,有可能引发一场械斗,作为村长助理的你在村长、支部书记都外出开会的情况下如何处理这个突发事件。 大学生村官考试——农村基层工作基础知识(一) 第一节农村基层党组织概述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 (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首先,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农村各类组织中,党组织居于领导核心的地位,担负着全面领导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 其次,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领导农民做好农村工作的坚强领导集体。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居于农民群众之中,同农民群众有着最直接最广泛的接触。 再次,它担负着在群众中培养和吸收优秀分子入党、壮大党的组织的任务。 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保证党在农村组织健康发展的基本单位。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现党对农村全部工作领导的战斗堡垒 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三农”第一线,活动于农民群众之中,最了解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要求、愿望和情绪,最了解农村改革和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能为上级党委进行正确决策提供丰富的真实材料,又能敏锐感受到政策执行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及时反馈给上级党委,为上级党委制定正确的政策提供实践依据,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之后,能否在广大农村和农民中得到贯彻执行,很大程度上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去宣传、动员、教育、组织和团结农村党员和农村群众付诸实践。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党对农村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环节,是农村群众是否拥护党信任党的重要依据。(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 党的力量在于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于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农村基层党组织则是实现党组织与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同农民群众的关系,最广泛、最直接的体现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群众的关系上。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又是农民群众了解党、认识党的窗口。农村基层党组织虽然不代表党,但基层组织直接活动

浅评人民公社化运动

浅评人民公社化运动 众所周知,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虽然初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为了尽快提高中国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使其赶上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但是由于决策不符合当时中国实际生产力的水平,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艰难,甚至出现倒退。 那么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如何发动起来的呢,它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们回顾历史,任何一个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都不是一种因素就能左右的,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因素在起着或多或少的作用,综合起来才能左右事件的发生。所以,我们看待人民公社化运动也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综合分析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完善的答案。 第一、毛泽东个人的因素。 (1)面对新生的国家,毛泽东身为一国之首,肩负着振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大使命,他迫切希望中国能变得更强,希望能带领广大民众闯出一片新天地,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受当时国际共产主义的推动,加上苏联当时也是通过赶超才追上了美国,并且发展成为能与美国抗衡的力量,所以,一向以苏联为首的中国也向苏联效仿,毛泽东也出现了赶超思想,企图与苏联一样得到大发展,大提高,从而赶上发达国家的脚步,成为一个泱泱大国。 (2)毛泽东对“理想社会”和空想社会主义的追求,对军事共产主义的怀念与推崇,还有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驱使他制定了人民公社这一理想社会方案并付诸实行。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一直都在追求理想社会,希望把中国建立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而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是毛泽东在中国生产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怀着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追求,企图把落后的新中国建立成为一个所谓的平等,平均,公正合理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二、全国人民对毛泽东的一种个人崇拜,以及人民本身一种急于求成的生产态度。人民公社化运动实际上就是大跃进在农业方面的直接产物。当时中国正经历大跃进的生产方式,全民大炼钢铁的热潮还没褪去,轰轰烈烈的人

【历史研究】简论大公社的分配制度

【历史研究】简论大公社的分配制度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1958年至1961年)在农村人民公社中普遍实行的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学术界对大公社这一最具特色制度安排的探讨,散见于相关论著或教材中,专论者寥寥可数。大公社的分配制度没有一个固定的全国统一的分配模式、始终处在演变之中,其轨迹是沿着从按“需”分配(供给制)到按劳分配的方向演进的;这一分配制度具有不稳定、不统一、低水平和追求绝对平均等特征;它将绝对平均主义误作共产主义,对当时农村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从根本上颠覆了原有的社会秩序与动力机制,直接促成了大公社体制的垮台,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制度因素之一。 一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架桥梁”。 人民公社运动兴起后,中共中央认定人民公社是向共产主义过渡最好的组织形式:大公社普遍推行的供给制,已经包含了共产主义的因素。在具体实施中,这一包含“共产主义”因素的供给制,实质就是对粮食等基本生活资料的免费供应与平均分配,对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农民来说无疑具有极大感召力。1958年下半年始,在全国上下加快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冲动下,以供给制为主要内容的分配制度在全国农村普遍推广开来。 1958年8月在北戴河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指出:“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利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同年底,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又指出:“现在可以预料:人民公社将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并且将成为我国实现下述两个过渡的最好的形式,即第一,成为我国农村由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最好的形式;第二,成为我国由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好的形式。现在也可以预料,在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民公社将仍然是社会结构的基层单位。”显然,中央企图在经济文化还相当落后的中国,利用人民公社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 通过人民公社尽快向“共产主义”过渡,一个重要的实验路径是在人民公社实行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供给制。毛泽东当时就说:“大概十年左右,可能产品非常丰富,道德非常高尚,我们就可以从吃饭、穿衣、住房子上实行共产主义。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对此,《人民日报》也是这样理解的:试图把社员基本需求全包下来的“供给制当然还没有达到共产主义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