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社会教育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社会教育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社会教育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社会教育

三、社会

(一)目标

1.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 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 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 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 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 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小班幼儿的社会教育

当前,幼儿园教育偏重于知识技能的获得,忽视了情感、习惯、社会性等的发展。美国教育家罗宾森说过:“对我们成人来说,社会生活,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居住在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等等,都是习以为常的现象,但儿童需要学习。”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教育的意义。

幼儿社会性教育就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有意识的活动,发展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幼儿初步了解社会,掌握社会的行为规范。及行为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的生活的具有自身特点的健康个体。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热爱幼儿园,认识自我,养成好习惯,爱家庭,了解他人,学习有关社会知识、技能等等。其目的是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渗透人际智力的培养,即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能力,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发展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帮助幼儿理解

社会。

幼儿离开家庭,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为帮助幼儿减少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带领幼儿熟悉幼儿园,如知道喝水、上厕所、上课的地方。开展“大带小”,即让幼儿参加中、大班的活动等。创造机会,鼓励幼儿和大家一起玩,到集体中,帮他们找朋友,给他们一些玩的时间,使他们从中获得欢乐。教育幼儿与小朋友相处要有礼貌,团结友爱,学习过集体生活,克服孤僻、不合群的性情。

一、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帮助幼儿了解与他人一起生活的基础是交往。在交往中,幼儿要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去行动,逐渐学习能体会和理解他人。角色游戏是幼儿交往的重要途径,如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幼儿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操持家务;像爸爸一样送孩子上幼儿园,上班,从而获得一种切实的体验,以引起情感和行为上的实际变化。因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和空间。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帮助幼儿自己协调、解决交往中发生的矛盾冲突及各种问题,以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如看图书,两三个幼儿争看同一本新书,教师随机引导全班幼儿共同讨论,尽可能想出各种解决方法:三个人一起看,主动让给别人看,交换看,轮流看等。问题解决了,幼儿既学习了社会交往技能,又提高了交往能力。

二、认识自我,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独立生活能力

认识自我,养成好习惯,应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服务开始。我们从认识小手开始,如教幼儿用毛巾擦手、擦脸,进而教他们学会自己洗脸,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由此及彼,教育幼儿爱清洁、爱护用具等。学习认识五官,知道它们的用途,如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并教给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使之形成习惯。通过这些,让幼儿学会注意公共卫生,保持了环境的清洁等等。孩子都害怕打针,可他们又免不了生病,平时也要经常打预防针,因此,让孩子认识到打针的意义是很重要的。

三、培养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

学习文明行为时,我们教育幼儿要走路轻,说话轻,放东西轻,懂得动作轻不妨碍别人活动,做事时想着别人。让幼儿学会关心人,帮助人,如看到别人跌跤,不应不理不睬,而应该把他扶起来,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获得别人帮助和帮助别人的时候学会说“谢谢”、“不客气”等。同时,利用各种游戏如“学做小客人”,让幼儿学说“请”、“你好”、“再见”等礼貌用语,并在生活中体验礼貌用语的作用。请家长配合,经常带孩子出门做客,有意识地让他们与人打交道,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与人交往的礼节。帮助幼儿理解怎样做才是谦让,如与同伴相处时,学会说“你先……”。如讲述故事《孔融让梨》,让幼儿说一说孔融为什么不挑大梨,并以这个故事教育幼儿对人要谦让。从分享食物、玩具到分享爱、分享快乐。教师还应具有使每个幼儿融入集体活动的脑力,在集体活动中与其他幼儿建立平等亲密的关系,这直接影响幼儿的分享行为。教师可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让幼儿学会分享,如开展“大家一起玩”、“好书大家看”、“分享玩具”等活动,让幼儿轮流分享,体验与别人分享的快乐。也可提出问题:“我想玩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拿走了,怎么办?”“两个小朋友想玩同一个玩具,怎么办?”等等,让幼儿充分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渐达成共识。

幼儿园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爱的氛围里。他们认为,被爱是天经地义的,理所当然的。但是如何爱父母,爱他人,却是许多独生子女所欠缺的。在爱家庭活动中,我们让每位幼儿带一张“全家照”,让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的过程中认识家庭主要成员,体会“家”的快乐,了解父母的辛苦与爱,启发幼儿回报父母的爱,引导幼儿尊敬老人,热爱父母,学习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热爱。很多孩子都爱玩“娃娃家”的游戏,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在游戏过程中,重要的是如何渲染孩子对父母真挚的爱,以及他们愿意用同样的感情去爱伙伴的真诚愿望。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孩子关心爸爸妈妈和老人的良好习惯,可以让他们为爸爸妈妈和老人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如:给下

班回家给妈妈送上拖鞋,给爸爸递上毛巾,给爷爷奶奶送杯热茶等,并对这些“服务”予以鼓励、表扬,以强化他们的行为习惯。

教育幼儿小朋友之间要宽容大度,团结友爱。这一方面要求孩子对别人的弱点缺陷不要讥笑,另一方面则要求孩子对犯了错误的人要宽容。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复杂的社会,并以宽大的胸怀和爱心对待同伴。

有以上基础后,我们开始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合作是幼儿认识自己,了解他人的又一途径。为了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我们要求教师对幼儿的合作行为及时予以强化,鼓励幼儿玩没有输赢的游戏,减少竞争性过强的集体活动。如开展“两人三只脚”、“分组拼图”等活动,让幼儿学习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体验大家努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的快乐。

此外,我们还通过其它方式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教育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看清马路上的来往车辆,慢慢走不乱跑,见车会避让,到街上跟着父母或老师,不单独出去,如果找不到父母和老师,要去找警察叔叔,不在马路上玩等。这样做,有助于幼儿接触新事物,增长知识,益于培养幼儿敢于尝试和遇事不慌的好习惯。秋天,我们带领孩子去拾落叶。在拾落叶的过程中,孩子们认识各种树木,培养了劳动习惯,同时,在劳动中细心观察自然现象,学习自然知识,增长保护环境整洁的意识。通过拾落叶,蹲下、弯腰等一系列的动作既增强了活动能力,也促进了动作的发展。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小动物,我们要珍惜和培养他们这种感情。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要爱护自己生存的环境。教育幼儿爱护小动物,正是培养环保意识的启蒙课。在幼儿园,我们饲养了小金鱼、小兔子、鸽子等动物,让幼儿参与喂养,增强他们对动物的感性认识,使他们获得了知识,同时培养了责任心和关心保护小动物的感情。在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孩子从小养成观察,动手动脑的习惯,也是一生受用的。

现代儿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一个与周围生活环境积极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整体协同发展的过程。所以幼儿社会教育不能只限于社会领域,而应在承认和尊重儿童发展多个领域和课程要素之间差异的前提下进行整合,以主题活动、领域活动、区域活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为途径,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的培养目标出发,让幼儿在自发、自主的活动中学习掌握社会技能,促进自身社会性的发展。

一、开展社会性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它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也凸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能帮助幼儿获得完整的经验,同时又注重了事物的横向联系。因此我们以主题活动为主线,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社会性培养目标出发,把一个个既相互联系又互为依托的整合主题活动实施到我们的实践中,在小班开展“我爱………”的主题活动,通过幼儿园真大、老师像妈妈、哥哥姐姐喜欢我,你是我的好朋友等系列活动,帮助刚入园的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并喜欢上集体生活,为他们走进社会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在中班开展“我会听,我想说,我能画”等系列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充分自由的空间中,学会认真地倾听,主动地说,并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幼儿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了,交往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大班开展“这是我的事”等主题活动,通过紧急任务,转达告示,我编的故事等系列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自立、自强的意识,养成认真处事的态度,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这些都是为了能和幼儿即将迎来的小学生活有机衔接,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领域活动中融合社会性教育

领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模式之一。有它的独立完整性,把它与主题

活动相互配合,把社会性教育目标有机地融入到领域活动当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在科学探索活动“斜坡滚球”中,让幼儿以分组的形式,合作滚球、记录结果,学习商量与协作的社会技能,在交流记录结果中体验分享。在瓦楞纸拓印的美工活动中,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体验成功与创造的喜悦。在语言活动中,为幼儿积极创设能说、会说、敢

于说的环境与机会,促进幼儿积极、大胆、勇于展示自我、充满自信的社会品质的发展。在体育活动中,更是渗透大胆、合作、勇于挑战的能力训练,鼓励幼儿一次次地挑战自我、克服困难,养成不怕吃苦、不怕累的良好品质。

三、区域活动中加强社会性教育

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它体现了自主选择、自主游戏的原则。通过不同的形式,满足个体情感和行为的需要。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可以通过规则的建立及有趣的形式来推进幼儿社会性情感和行为的发展。

1、规则提示

区域活动中的规则提示保障了活动的基本进程,保障了幼儿在活动中的基本权利,制约了不符合社会活动要求的行为。与(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s://www.doczj.com/doc/3b13969954.html,,请保留此标记。)过去的游戏规则不同,区域活动的规则提示重在其丰富的社会性内涵,能帮助幼儿了解活动规则的意义,调整自己的行为。

A、人数提

示:由于材料及场地的限制,一个活动区内不可能允许太多的幼儿参与。当幼儿游戏的愿望与区域环境有冲突时,我们采用进区插卡或挂牌、又或者是按脚印图案入区的方式,让幼儿明白活动区中的人数限制提示,学会约束自己,与同伴协商,运用智慧争取等,帮助幼儿逐渐学习调整个体行为。提高社会技能。

B、时间提示:在一日活动当中,区域活动只是环节之一,有开始也有结束。为了让幼儿既能清楚地知道活动结束的时间到了,又不粗暴地打断幼儿。我们设计了音乐提示及独立看钟提示的方法,在小、中班可放音乐提醒幼儿活动准备结束了,而大班孩子则可在活动开始前即告诉他们活动结束的时间,让他们学会独立看时间来结束自己的活动。在这个提示下,幼儿社会独立性逐步提高。

C、等待提示:幼儿整理收拾材料的速度有快有慢,以往枯燥等待的形式压抑幼儿的天性与幼儿社会性发展是矛盾的。我们结合了蒙氏教学的理念,在班级地上布置了蒙氏线,让先收拾完的幼儿听着音乐去走蒙氏线,在逐渐稳定情绪中学会等待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等待,学会体谅别人,逐渐改变了以往以自我为中心,向亲社会行为又迈进了一大步。2、丰富内容

教育家陈鹤琴提倡“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生活即教育”。而劳动即是生活,为了让幼儿在真实的体验中感受生活、感受自然,我们在区域

活动中增设了生活区,并极大地丰富它的内容。小班的幼儿参与倒水、扫地、穿衣等劳动生活体验,中班幼儿进行旋瓶盖、扣纽扣、剥花生、洗青菜等劳动生活体验,而大班的孩子更是在生活区中充分学习使用各种工具,用锤子钉木板、剥锥栗、包扁食、用刀切菜等。幼儿在有趣的生活操作中充分体会到劳动的快乐、生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及克服困难的勇气,真正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今后也能更快地学会自主,学会适应社会。

四、一日生活活动中渗透社会技能训练

杜威曾经说过:“教育是生活”。教育首先是作为人的一种生活过程而出现的。离开这一基本主题,生活就没有意义。我们把社会技能渗透于一日生活当中,以一日活动的各个生活环节为课程,把各环节之间的转换过程作为培养规则目标的重要内容来抓,把盥洗、午睡、吃点心、整理自己的物品等都作为教育内容。在培养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中,两位教师互相配合,按整个生活的常规顺序,让幼儿分批进行,并养成课教而形不散的好习惯。所以常规的课程,有的是一天之内多次重复,有的是日复一日的重复,一旦幼儿形成,终身受益。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第二环境,也是幼儿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它就是一个小社会,幼儿在这里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我们要充分发挥幼儿园的小社会功能,有效地促进幼儿

当前,幼儿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但幼儿园的教育改革,不但是简单的、知识上的加加减减,而是应基于更深层次的道德价值观的思考。幼儿教育的道德价值取向是什么?正如国内外许多教育家所达成的共识:对于人的一生而言,任何知识都可以日后通过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去弥补,唯有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培养并基本定型的,否则,一旦养成就很难去纠正了。所以说幼儿期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行之有效?

一、针对性教育

中国有句古语“五岁成习,六十亦然”,如此说来,幼儿时期是各种能力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它将影响一个人的终生!因此,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我们必须从娃娃抓起,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年龄班机幼儿个体差异,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各个教育活动中,小班通过“分果果”、“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等主题活动,可让幼儿从中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养成先人后已的良好品质,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真实情感,中班、大班,进行深一层次的教育,可分别选择“我爱家乡”、“升国旗”等活动内容,由浅入深,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既健康又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关心和热爱祖国的情感,为日后进一步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可根据季节变化和社会性节日,为孩子创造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同情心,通过这些有针对性教育活动,具体落实到幼儿品德教育的实践中,让幼儿心智得到发展,良好品德逐渐养成。

二、随机教育

随机教育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种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正确的引导。过去,我们一些老师,把德育工作只放在课堂中进行,而忽视了在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实践证明:只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随机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在园的一天里,上课时间仅占15—65分钟,绝大部分时间是属于游戏、体育锻炼、户外活动等等,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向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机。因此,我们除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教育外,日常活动中,进行随机教育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上完美工课,废纸扔了一地,看到满地的废纸,没有一个小朋友主动说要把课室捡干净,怎么办?这时,我就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他们,悄悄俯下身来去捡丢在地下的废纸。一张一张……忽然,我发现身旁多了一双双忙碌的小手,许多孩子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了。无需命令,无需指使,他们都干得那样认真、细致,我的行动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象这样的教育契机,生活中到处都有。一天,活动刚结束,不一会儿,几个小朋友跑过来:“老师,张讯把小希推倒了”。正当我想发火批评他几句时,晓婷走过来说:“老师,我的裙带松了”.。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张讯就抢过去说:“我帮你绑!”并立即动手帮晓婷绑好裙带。我马上抓住这一时机,对全班小朋友说:“今天,我要表扬张讯小朋友……”话还没说完,一个孩子就站了起来:“老师,张讯打人!”这下可不得了,就象捅了蜂窝,“老师,他拔我的头发。”“老师,他抓我!”……这时,我亲切地对走过来的张讯说:“来,把你的小手伸出来。”然后我面对全班小朋友说:“以前张讯这双小手欺负过许多小朋友,但今天他用这双小手帮晓婷绑裙带,做了一件好事,就该受到表扬,他做了错事,我们要帮助他改正,老师相信张讯小朋友会用这双小手做很多很多的好事。”说完,孩子们的掌声就响彻了整个活动室。后来,我发现不仅张讯,连全班小朋友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经常看到一些帮助老师倒垃圾.帮小朋友搬椅子等助人为乐的良好行为。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善于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把品德教育渗透到每个活动环节里,并运用得当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

三、家园同步教育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别是幼儿其人格思想的形成,家长的影响占着重要的一部分。随着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深入贯彻,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千方百计给他们灌输多方面的:“高难度”知识,这种只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品德教育,使幼儿从小形成自我.任性.刁蛮的性格,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幼儿品德教育,必须家园同步进行,才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确实,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做家长不仅要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且一举一动都要堪称为幼儿表率。有人说,坏孩子就诞生在父母的言行举止之中。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父母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对孩子产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有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一些混淆是非的话,如经常听到有的家长以肯定的口气当着孩子的面对人说:“这孩子精得很,吃东西专爱挑大的.好的吃”。或说“这家伙不知多鬼,不管要什么都想尽办法一定要到手。”这些语言很容易误导孩子,因为孩子的认识是直接的,使孩子把这些话信以为真,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使孩子形成自私、刁蛮的不良行为,造成不良后果。做父母的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否则,对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家长的待人接物,要做到与邻居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关心他人,让孩子处处感受到爱、和谐的重要,如:节假日做父母的可带孩子到朋友家做客,要有礼貌,不经别人同意,不能随便动别人的东西,和学会热情招待客人,让孩子感受与人接触和交往的愉悦。这对孩子是一种品德教育的无形投资,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受益终身。

平时,还可通过家园联系手册、家访、等形式,让老师和家长互相沟通,了解孩子在园和在家的情况,在教育上达成共识,做到家园同步进行教育,共同配合,把幼儿培养成一个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幼儿大班数学教育论文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以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因此,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数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把数学教学融入到幼儿园各科教学活动中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希望能给广大的幼教同仁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只有不断的在教学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行式的发展和变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静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从传统的“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的教育圈子中跳出来,才能体现新的“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如:多翻阅报刊杂志、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到兄弟园参观学习、多利用网络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

二、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

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如:教幼儿学习三者以上的测量或比较时,用笔测量瓶子和杯子的高度,从杯子比笔矮,瓶子比笔高,就能知道瓶子比杯子高等等。

三、教师应为幼儿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数学教学应以幼儿园各科教学相互整合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各科教学应相互融入一体,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学习的情趣。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把数学教学渗透到幼儿园各科教学中去,使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艺术兴趣,也陶冶了幼儿的情操。如:在“神奇的10元”教学中,老师首先和幼儿一起在美工区制作各式糖果,并标上价钱,然后,在教室的另一角布置成糖果店,最后,展示1、5、10元硬币,让幼儿分辨他们的不同并介绍之间的关系。给每个幼儿10元,活动结束时,请幼儿说说买了什么糖果?花了多少钱?剩下多少钱?帮幼儿把买糖果的货币组合记录在白板上。

五、数学教学应以游戏为主

好奇心和相象力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为了引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利用玩具和游戏寓教育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而幼儿每一次玩,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点子,无形中就培养了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大风吹”教学中,其目标是练习三层条件的连续分类。老师就扮演了“风婆婆”,大家围着“风婆婆”坐成一圈,玩“风婆婆”的游戏,“风婆婆”随意举出一种或两种以上多数幼儿所共有的特征,有该特征的幼儿就要站起来换位置,其他的幼儿则不动,“风婆婆”要趁着大家换位置的时候,枪到一个位置坐下,此时会有一位幼儿没有位置坐,便成为“风婆婆”,游戏又继续开始。因此,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主的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

幼儿的认知、体能、语言表达、社会技巧等能力的发展都是渐进的,经过学习而不断积累、发展、成型,因此,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浅谈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的组织

奉贤区实验幼儿园陈开红

区域活动是一种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选择材料,进行个别性活动或小组性活动的游戏方式。它是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提供给幼儿多种平行学习的机会,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合、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一种游戏活动。

在愈来愈强调主体性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今天,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日显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它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促使幼儿成为主动学习者,并为每个幼儿在已有经验、原有水平上有不同程度的成长提供平台。

一、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的现状分析

小班的区域活动以它特有的功能深受该年龄段幼儿的喜爱,但在开展小班区域活动时往往还有许多问题让教师感到困惑,以至于影响区域活动有效开展。

1、教师在创设小班区域活动的材料、制定活动目标及玩法时,只是按教师心中对该年龄段幼儿的了解所预设的,而未真正了解本班幼儿的实际年龄特点及未清晰把握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水平。

2、教师投放的材料缺乏童趣,或是材料价值取向单一、封闭,缺少变化,满足不了小班幼儿的需要,不能引发他们的兴趣与主动参与活动的意愿,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

3、教师在小班幼儿区域游戏中观察不够仔细,介入游戏的方法与时机把握不当。很多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中常感到困惑,除了让幼儿在区域中进行探索以外,自己究竟该做些什么?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楚。有的教师又太在乎幼儿的认知,怀疑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忽略了幼儿的自我学习,甚至为了自己的引导而打断幼儿,反而让小年龄幼儿产生逃避之心。

4、教师缺少观察后的深入思考,没有了思考,材料调整就很难把握,教师不能解决预设材料是否适合小班幼儿不同水平;没有了思考,教师对小班幼儿的游戏指导也很难把握,教师不能判断自己介入游戏的方法、时间是否恰当等之类问题。

二、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的明显特点

教师要提高区域活动中指导水平,教师就要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的充分把握,尤其是对于刚脱离父母的小班幼儿,他们更需要教师关注、引导,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游戏的特点,这样才能更有效组织好小班区域活动。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模仿性强

爱模仿是小班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教师、阿姨和同伴,在活动中往往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然而我们如果是带着儿童的眼光去观察的话就不难发现,孩子们正是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2、直觉行动性

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往往是随意摆弄材料,活动缺乏目的性,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导致。《课程指南》:3岁的儿童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并且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情绪的影响,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在活动中常不知道玩什么,怎么玩,或做些与活动本身无关的与教师的预设目标相去甚远的事情。

3、持久性差

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持久性差,而最经常出现的原因就是因为在活动中遇到认知障碍,心理上受挫而放弃活动。

三、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的组织策略

组织幼儿区域活动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境互动等方面去努力,尤其是对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的组织,更是需要我们在环境创设、材料提供、观察指导等方面入手。在不断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提炼出了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组织的几个策略。

(一)创设区域环境,提供预设材料

为小班幼儿提供怎样的活动环境和材料,才能让他们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自由地,不受羁绊地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使区角材料成为不说话的老师,以满足幼儿的成长呢?

1、环境与材料体现生活化

由于小班有着爱模仿的特性,教师在创设材料与环境时体现生活化。我们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设立了“生活区”,该区中,有发展幼儿动作技能方面的操作内容,如:夹珠子、敲坚果壳、拧螺丝等;有培养幼儿生活自立能力方面的操作内容,如给娃娃梳头、喂食、穿脱衣服、扣纽扣、系鞋带、洗手帕等;有培养幼儿收拾整理环境物品能力的操作内容,如擦桌椅、浇花、折叠毛巾等。活动中,孩子们有的拿着抹布擦桌子,有的为娃娃穿衣服、扣纽扣、梳头发,有的在自己洗手帕。这些生活化的操作活动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环境与材料体现情景化

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带有很大的情绪性,容易受到外界事物和周边环境的影响。这就为我们的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提出一个情景化的要求。如在小班开设娃娃家区域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温馨的家,选择一些形象逼真、贴近幼儿日常生活材料投放于该区域中,无论是娃娃家中的全家福、小窗帘、用大积木搭出的小门、箱子做成小桌子、废旧电话机、纸箱小衣柜、小水池都能激发幼儿扮演角色欲望,创设情景化操作环境帮助孩子融入游戏情节,引发游戏动机。

3、环境和材料体现个性化

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投放材料力求突出个性化,赋予幼儿极大的选择和自由度,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符合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自由地选择。如:“娃娃家”可以提供学习生活为主,而并列的另一个“娃娃家”则增加学习交往的内容,旨在为不同认知需求的幼儿服务。为小班幼儿投放的一种材料可以指向多个目标,同时一个目标也可通过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力求使材料能够满足小班幼儿现阶段实际发展的需要。

(二)注重观察分析,进行适时指导

教师通过创设区域活动环境、提供活动材料来给予幼儿支持,也可以通过适时、适度的介入来帮助幼儿获得尽可能多的活动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孩子、不断地调整活动目标,更有助于达到课程与幼儿个体的真正融合。

1、观察幼儿对活动材料的兴趣点

兴趣是幼儿活动的动力,教师要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反应,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找出兴趣点,并确定指导方式与时机。

在动动小脑筋区域里,婷婷正在给小手套指环,看到这一幼儿认真地在一个手指上使劲套,教师就在一边示范边套边数圆点,可是这一行为并非引起婷婷的关注与模仿,于是教师直接引导婷婷数数手指上有几个圆点,并帮助她套了几个。可是老师离开后,婷婷又回复到先前的动作,仍旧在一个手指头上不断套指环,直到一个手指套满,然后她又换了个手指继续重复着。这次教师改变了刚才的指导方式,没有直接介入打扰她,给婷婷充分的时间专注地套指环。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幼儿的兴趣点完全放在了“套”的动作上,而不是数数上。教师不同的态度出现了不同的指导方式:一是平行介入,是当幼儿只喜欢某一种游戏或对新出现的玩具村料不感兴趣、不会或不喜欢时,教师可以在幼儿的附近,和幼儿玩相同的或不同材料的游戏,以引起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的指导作用。显然教师的平行介入并没引起幼儿的兴趣去模仿。二是教师的直接介入,这种指导也称外在干预,指成人在指导游戏时,并不直接参与游戏,而是以一个外在的角色,引导、说明、建议、鼓励游戏中幼儿的行为。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时,教师则以现实的身份直接进入游戏,这种直接介入法不宜多用,因为它很容易破坏幼儿游戏的气氛。而最后教师并没有介入游戏,而是给幼儿满足自己兴趣的机会,放给幼儿一定的时间探索,幼儿会更有兴趣参加区域游戏的。由此我也想到: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自主发展需要有自由的活动空间。让我们一起为幼儿创设、提供这样的空间,而不是占有。

2、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游戏行为

幼儿的游戏行为是幼儿发展水平的反映,因此幼儿的任何游戏行为都能作出发展意义的解释。教师在活动中应该将幼儿的游戏行为作为自己了解幼儿、指导幼儿的依据。

如娃娃家里今天家里新增了一些新餐具,凡凡和佳怡分别扮演爸爸妈妈,看到新鲜的玩具,两个人都抢着做饭。妈妈说:“今天我做饭。”爸爸说:“我来做,是我先进来的。”两人你一

言我一语,开始吵架了。妈妈把煤灶护在胸前,爸爸把锅子揽在怀里。教师看见了就扮演姥姥身份赶来“作客”:“我是娃娃家的姥姥。嘘,你们的宝宝睡着了,声音轻一点,别吵醒了他!”(第一步,让幼儿停止争吵)“爸爸妈妈一起做的饭肯定很好吃,你们谁切菜、谁炒菜呀?”(第二步,先夸奖一下,再给幼儿一个商量选择的空间)。一场风波消散了,爸爸妈妈又一起在厨房里忙碌起来…….

可见小班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和同伴交往协商能力比较弱,当幼儿在活动中发生矛盾不能解决,教师介入能引导幼儿商量,隐性教给幼儿商量的方法。教师以游戏者身份介入指导,这种介入方式是间接介入,它是指成人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以游戏情节需要的角色动作和语言来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教师采用这样的介入方式即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又不影响幼儿的活动,巧妙的解决幼儿间矛盾,推动活动的继续进行。因此教师要注重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留意事情发生的背景、有关的人物,抓住每一个细节,为保证适时介入指导提供真实的依据。

(三)加强活动反思,调整区域游戏

区域活动的观察结果为教师反思提供了生动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是成功反思的基础。对观察结果进行行之有效的反思,可以使我们恰当的运用观察结果来指导自身的教育工作。会反思的教师不仅可以更了解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种种行为,更能提高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行为。

1、从游戏者——幼儿的角度反思观察结果

反思幼儿的活动情况,能发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游戏水平的新发展,判断幼儿的发展与自己预想的步骤是否吻合;确定所设的目标是否适宜;教师可以获得充分的依据对幼儿进行评价,还能了解到哪些幼儿需要帮助,为教师下一次制定调整游戏目标、游戏内容、指导方式提供依据。

在美工区中,教师提供了剪直线的材料,一开始有幼儿去尝试剪,可是每次都发现幼儿游戏持续时间不长,而且多数幼儿被美工区其它材料所吸引,渐渐地剪直线材料被冷落了。

显然教师提供的材料并没有引发孩子操作的兴趣。于是我反思原因:首先,小班幼儿小肌肉群发展与手眼协调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对于剪长长直线相对有些难;其次,小班幼儿更喜欢情景游戏,对于单纯的剪直线自然不能激发幼儿参与欲望。找到症结所在之后,教师调整了这一操作材料,创设肯德基的场景,把剪长长直线设计成剪长短粗细不同的薯条,这下孩子的兴趣就来了,孩子边剪边说:“我做的薯条真好吃,谁要吃薯条?”他们还把长短不一的薯条分别装进大小不同的薯条盒中,虽然有的薯条不是直直的,但是幼儿有成功体验。原先冷落的区域又开始热闹起来了。由此我们发现,教师在观察引导中应考虑该材料是否适合本班幼儿的需要,如何投放,才能使幼儿产生兴趣。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后思考的重要内容。2、从旁观者——教师的角度反思指导行为

教师何时介入游戏会增强幼儿游戏的兴趣并提升幼儿游戏经验?何时介入游戏会消解幼儿游戏兴趣并干扰幼儿游戏的进展?这完全取决于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介入时机的判断和把握。教师介入过早,会让幼儿失去主动探索的机会;介入过迟则会让幼儿放弃探索。我们认为当幼儿的探究行为或结果希望得到成人的认可时要介入;当幼儿有需要求助时要介入;当幼儿发生困难,如发生纠纷或活动有停顿或放弃现象时教师应准时介入。介入也要适度,适度就是教师的指导要留有余地,对于小班幼儿应多多给予鼓励与启发,适当以榜样示范的形式让幼儿模仿。当然幼儿能够自己去发现探索的话,尽量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因为自己悟出的东西总比别人“倾注式”告诉的要记得清、记得牢。随着教育形式和课堂教育模式的革新,区域活动以其鲜明的特征和优势,已在实践中被广泛地采用。我们教师应在材料提供、环境创设、观察指导、合理评价和反思调整等方面下工夫,认真开展区域活动,使其真正发挥教育价值,真正促进幼儿个性品质的发展,建立幼儿终身

发展有意义的经验,发展幼儿整体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游戏活动》2-6岁上海教育出版社

2、《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谈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谈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好的环境,能得到好的教育;较差的环境,孩子也能得到好的教育。问题在于您怎样教育与在何时教育,环境好坏只占其中的一部分罢了。在我接到要受幼儿园的课时,我的想法就是:孩子太小,要教育好她们,就只能等到她们长大才能进行较好的教育。通过一段时间实践与总结发现事实并不就是这样的。在当今,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普遍的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因此,本文就以在没有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谈谈几点认识: 一、学前教育对人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 人格品质就是幼儿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就是通过自己的模仿与大人的一系列引导等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就是幼儿个体适应社会的起始阶段与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幼儿逐渐形成与发展着最初、也就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与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与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她们的健康成长、成材。 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学前期适宜的教育能够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等人格品质的发展;而不良的学前教育则容易使儿童形成消极的人格品质,接受了适宜教育的儿童以上各方面发展水平都要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儿童。 二、学前教育对人的认识发展的重要性 学前期就是儿童的认识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她们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在关键期内,幼儿对于某些知识经验的学习或行为的形成比较容易,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在较晚的阶段上再来弥补则就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就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学前教育的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儿童能否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幼儿的认识发展与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适宜的学前教育能够积极地促进儿童各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不适宜的学前教育如单纯对儿童进行机械的学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不但会损害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而且会使她们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创新精神,从而对儿童的认识发展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学前教育能对儿童的发展与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而长远的作用,对她们的全面发展与国民素质的提高产生长远、深刻的影响。我们这里就是偏远山区,孩子们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但就是我们不能忽略了孩子们受良好教育的时期,我们应该更加的关心,爱护她们的成长,帮助她们成材。 同时,研究发现,上述脑的结构与技能在学前期的发展并非出于一种纯粹自然的状态,而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与制约,表现为大脑在学前期具有巨大的可塑性。研究者认为: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脑的发展,而适宜的早期教育就是促进脑发育充分与完善的最有效的环境刺激因素。同时,大量的动物与人类婴幼儿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幼年期持续的早期经验的剥夺将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出现减慢甚至停止现象,并构成终身性的永久伤害。另一方面,由于在学前期儿童脑的发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强,因此这一时期如能积极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影响,脑还具有良好的修复性。一般来讲,成人脑损伤就是难以弥补的,其原因之一在于脑细胞的生长不同于身体细胞,一旦完成就不会再增殖。而对婴幼儿脑损伤的研究发现,某半球受损后,通过某种适宜的学习、训练的过程,另侧半球可以产生替代性的功能,从而使脑损伤获得一定程度的修复。例如,5岁以前任何一侧的损伤都不会导致永久性的语言功能的丧失,因此语言中枢可

幼儿教师给予幼儿更多的应该是爱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就是人格教育的关键.而爱的教育前提是尊重.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被尊重的需要,这是最基本的情感需要。幼儿已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以及细微的情感需要.幼儿教师,是除了父母以外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位人生路上的老师.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 是未来社会的脊梁。那么,我们如何在孩子人生的第一步,培养孩子健康,自信,乐观向上积极的人生态度,显得至关重要.我们要热爱每一个孩子,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要正确启发诱导,而不能任意恐吓,打骂.幼儿年龄虽然小,但是他们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幼儿教师要将他们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以尊重幼儿为前提. 孩子的快乐成长比知识更重要。一个孩子在幼儿园,学校。需要得到的是成长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积极的经验和积极的经历,需要被别人肯定。老师动辄呵斥孩子。会让孩子对自己失去自信心,得到的都是失败的经验,就会变得不自信。就象大象小时候能被一根绳子拴住,长大后明明轻轻一挣就可以挣脱束缚。但它从没尝试过。因为幼小时失败的经验已根深蒂固存在脑海里。 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幼儿的不同意见,允许幼儿犯与其年龄相适应的错误. 如果幼儿教师的言行中处处体现出对幼儿的尊重,注意倾听幼儿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愿,就会使幼儿意识到他们是有价值,有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从而建立起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为自身的继续发展奠定基础. 美国人特别重视对幼儿的尊重,把尊重渗透到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每一个角落.美国人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孩子吃饭时不能硬逼;孩子做错了事,不得横加训斥;要孩子换衣服不可以用命令的口吻;外出做客,主人拿食物招待孩子时,父母绝不会代替孩子回答不要或不吃之类的话. 他们认为孩子想要什么或者想看什么,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需要,任何人没有理由来指责,只能根据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出解释和说明,以作引导.别一位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太过分了.事实证明,受到父母良好尊重的孩子同父母大都非常合作,他们代人友善,懂礼貌,不拘束,自我独意识强.这些都是孩子们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映. 而随意呵斥,责备,惩罚幼儿,让他受到委屈,羞辱,他们便会认为自己是无能的,被人看不起的,从而丧失基本的自尊与自信.这种消极概念一旦形成,将会影响幼儿的终身发展. 一头力大无穷的大象为什么会被一根细细的绳子拴住呢?就是因为它还是一头小象的时候,许多次都无法挣脱拴住它的钢丝绳,它从幼小习得的经验得知,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所以不会去挣脱绳子.其实现在的绳子它只要轻轻一挣,就会断了.我们会从这个故事中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我们不经意间的惩罚,对个别幼儿的评价也许过于苛责了呢?会对孩子将来带来什么深刻的影响呢? 我们要培养孩子健康,自信的性格,从小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最重要。老师经常地说:“你真笨”“这么简单的事情你就不会,你看XX多聪明,你怎么就这么笨。”容易挫伤孩子的自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做中学”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做中学” 摘要:“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是当前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达到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具有重大价值,主要在幼儿教育阶段针对学前儿童进行试验,开展的主题都是科学领域方面的,有实验探索活动“溶解”“影子”“磁铁”“水的沉浮”“风车”等,还有科学观察活动“小鸭喜欢吃什么”“小鱼生活在那里”“蒲桃树的生长变化”等等。让幼儿深入了解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发现其中的奥妙,构建科学知识体系。本文从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来阐述,以求对当前我国“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有更深入的认识。 “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科学教育实验是正在我国进行的一项科学教育改革计划,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之一。它是在吸取美国和法国科学教育改革实验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基础上,经韦钰院士发起和积极倡导,由教育部和科学技术协会于2001年5月共同发起的。它旨在促进我国幼儿园和小学科学教育发展,从小培养我国儿童的科学素养。它又是如何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呢? 一、它犹如游戏活动一样在幼儿发展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 所谓的“做中学”就是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进行学习。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是一系列的问题,学习者的任务是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学会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在做中学教学模式中,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做实验、学科学、增见识。也就是说,让幼儿放开束缚,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使之自主、积极地参与到科学实验活动中,让学前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论文:浅谈幼儿教育中游戏的重要性

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浅谈幼儿教育中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法教学的深远意义游戏有助于孩子们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健康积极的游戏内容,加上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创设科学的情境,因势利导,能够促使一些传统的教学难题得以解决,比如,孩子们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自控能力很弱等特点,教师针对这些特点,运用到游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到新的知识。而教学活动中的游戏,则能够使孩子们的精神昂扬,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游戏有利于幼儿教育课程的实施开展 幼儿学生年龄段偏小,他们对好多事情都没有完整的认知,甚至对幼儿教育课程理解起来也会十分吃力。这个时候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将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融入到游戏中去,二者相得益彰、相互影响,让幼儿较为轻松的掌握课程知识。例如,在音乐游戏《老鹰捉小鸡》中,既能培养幼儿对音乐本身的节奏、旋律的感受,又能培养幼儿的勇敢、机智、团队协作的良好品质。将课程融入到游戏中,可以让幼儿更加主动地去学习、获得知识。这种幼儿教学模式才是完善的、先进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打破之前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游戏在课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从而更好的进行幼儿教育 二.游戏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我们难发现,游戏活动在提高幼儿学习兴趣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在游戏中孩子们毫无顾忌额的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在好奇心的带领下,充分发挥着他们的自主性,探索游戏中的趣味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幼儿阶段的孩子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参与其中,去探索其中的奥秘。我们可以根据幼儿这一阶段的特点,巧妙地运用游戏,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可促进幼儿学生的身体发展,又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现实生活,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只要是对心理学有研究的人,都会知道0—6岁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记忆力是超乎人们想像的,相当于成人的200%!人的大脑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发展也是相当的迅速!幼儿教育者不论是从重要性看,还是从劳动量看,都远比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的重要和多。感叹为什么幼儿教育者的地位却如此的低,回报就更不用讲了!幼儿教育者是最善良、最可爱、最勤劳、最无私、最有爱心的。 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巴市幼儿园仲伟 【内容提要】:幼儿教育应于幼儿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完整培养,达成幼儿体、德、智、劳、美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着重才艺的学习,还要发展生存的能力,乐于与人交往,行为统一和协调,性格特征良好,形成一个能调整内在需要和外在压力 保持平衡状态的健康心理,教师要在教育行为,一日生活中,关心了解幼儿,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重要性。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心理教育行为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质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所谓健康心理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控制。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的社会问题,“幼儿时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黄金时期”,关注和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是全面的,它包括了人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启蒙教育,《纲要》把它们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在这诸多的教育内容中,健康被放在了第一位,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时还强调“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需提高认识,加强学习,高度重视。 1、教师要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与研究,曾做出如下论断: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与同伴、成人直接接触中感受最为真切、最为深刻的社会性行为。在这一时期,如果成人能积极鼓励儿童的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社会教育

三、社会 (一)目标 1.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 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 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 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 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 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 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小班幼儿的社会教育 当前,幼儿园教育偏重于知识技能的获得,忽视了情感、习惯、社会性等的发展。美国教育家罗宾森说过:“对我们成人来说,社会生活,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居住在

浅谈安全教育对于幼儿的重要性

浅谈安全教育对于幼儿的重要性 缪文静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应通过全方位的培养,保证和促进幼儿的安全成长和发展,而其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又是保障幼儿安全生活和学习,以及安全成长的基础,因此,应在幼儿教育中全面重视。 一、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和习惯,加强幼儿安全教育 进地树立起安全意识。如,在每天对幼儿进行晨检和午检时,应每次均携带小刀等物品是危险的,并在今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可让小朋友相互之间进行检查,让他们明白在身上带哪些物品是危险的,并督促他们相互之间进行监督,从而最终使得每个幼儿均能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一)培养幼儿安全意识 提高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让幼儿循序渐进。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加强幼儿安全意识的同时,还应注意在平常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避免幼儿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如,应让幼儿养成吃饭时安静不打闹,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用铅笔时不咬笔头;上下楼梯要有序,不拥挤,不戏耍,并沿楼道和楼梯右侧走等习惯。让幼儿坚持按照正确的方法做事,久而久之,必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三)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养成自我保护的意识,能在危险情况发生时,明白该用何种方式保护自我,以尽量避免受到伤害。比如,幼儿在坐滑梯时,容易在滑到最下端时,出现摔倒在地的情况,应让幼儿明白,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尽早用手撑地,以减轻身体与地面接触时的重量,受到最小的伤害。同时,在某个幼儿遇到危险情况时,应让其他幼儿同时接受经验和教训,避免今后类似情况的发生 (四)加强幼儿安全教育 A、让幼儿明白加强自我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安全知识的形式应直观、易懂,可多借助一些危险情况发生时小朋友受到伤

幼儿教育中的爱与责任

幼儿教育中的爱与责任 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智力、思想和性格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幼儿达到一定年龄后,一天之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幼儿园内,与幼儿教师相处的时间非常长。因此,幼儿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影响非常大,幼兒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教育方式。在这篇文章中桂林市某县机关幼儿园对幼儿教育中的爱与责任的相关内容做了研究分析。 标签:幼儿教育爱责任 一、前言 孩子们就像是一张白纸,虽然说这张纸上的内容最终还是要靠孩子们自己来描绘,但是幼儿时期外界的环境以及家长、教师的引导,对孩子们各方面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孩子们的思想以及人格的塑造与社会环境、经济情况等都有关系,也和主体心境与主体内化密不可分。教师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引导者,他们的“爱与责任”对幼儿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二、爱是教育的根本 幼儿的各方面发展都不成熟,处于心理、性格的塑造时期,但是他们也具有了一些自己对事物的认知,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1]。通过电视、网络、广告等等,现代社会中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的启蒙更早。但是电视、网络上的很多东西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太好的,会让他们产生对事物的错误认知,幼儿教师要及时发现孩子们认知上的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引导,用真诚、爱和责任来耐心的教育孩子。 幼儿教育并不是简单的看管,带领孩子玩耍,幼儿教育也有自己的教育艺术,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关爱,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观点、养成良好的习惯,得到一些启蒙,是每个教师应该做的事情。比如说,当幼儿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教师不能简单的训斥制止,告诉他们不准吵架,而是应该问清楚他们产生矛盾的原因,判断他们行为的对错,然后耐心的劝导、说服,让他们明白自己到底是哪里错了,从根本的思想上进行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教育的方式,不能像教育年纪比较大的孩子一样,讲一些大道理,要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通过作比喻等方式,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教育。孩子的情感是单纯的,什么心情都会表现出来,如果教师不能进行正确的教育,孩子可能会养成任性、霸道的习惯,也可能因为受到欺负,产生心理阴影,性格内向、自卑等,因此,教师应该关爱幼儿的情感世界,通过爱和耐心,对他们进行感化,逐渐的可以让他们形成比较稳定的情绪,心态积极健康,性格开朗,懂礼貌。而一些教师,责任感不强,而且不懂合理的教育方式,当孩子不听他们的话或是吵闹时,缺少耐心,不管不问或是打骂孩子,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心态都有着很不利的影响,可能会使孩子的性格扭曲,形成歪曲的世界观。

浅谈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幼儿的教育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不仅是家长,作为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们更应该引起重视。因此,幼儿教育关系到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有以下体会: 什么是幼儿教育?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幼儿期是孩子习惯、性格、品行培养与定型的关键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如何,将会给一个人带来终生影响。一个人成年以后的价值观、性格气质、行为取向等,背后的动机往往跟童年的经历有关。由此可见,一个人未来的人生走向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幼年时期。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开始,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好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说明对幼儿的教育非常重要。早期教育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有着很好的帮助,它可以使幼儿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让幼儿培养自己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领悟各种道理。幼儿在幼儿园里

也可以接受很好的教育,通过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的指导,幼儿可以更好地学习并通过与幼儿园里许多幼儿的交流,去培养幼儿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使幼儿更好的适应这个世界和自己所处的环境。 注重幼儿养成教育与幼儿道德教育。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然而,人们往往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哭是孩子们的一种手段,当他们要什么就会用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大人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就会形成以哭作为武器,一旦家长不能满足孩子时,孩子就会表现非常任性,而家长无奈之下就会采取打骂,对于孩子没有形成正确是非观念,幼儿从小就应该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现在大多数幼儿都是由爷爷奶奶在家带,父母则忙于工作,爷爷奶奶对于孩子特别的溺爱,而导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性格脾气倔强,不放手幼儿做任何一件事情,让幼儿形成对大人的一种依恋。经常有家长打电话问我,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吃饭,说孩子在家不喜欢吃饭,在幼儿园对孩子的零食控制很严格,到了吃饭的时间,肚子饿,自然吃得香香的,而回到家后这样的饮料,那样的糕点,这么小的一个肚子能装多少,自然就不喜欢吃饭,再说零食好吃但没有米饭有营养,而且还不健康,对身体也没好处,所以从小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教育重要性的名言

幼儿教育重要性的名言 幼儿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下面为你带来幼儿教育重要性的名言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教育重要性的名言 1) 幼儿教育是教好后一代的基础的基础,它关系到进入青少年时期德育智育体育的健康发展。所以说幼儿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非常细致耐心的工作,也是一项极其光荣的工作,做好这个工作,首先是要求搞幼儿教育工作的同志自身要有高尚的共产主义的道德修养,热爱自己的专业,专心致志,钻研业务,对培养好幼儿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徐待立 2) 假如自负,虚荣心或愤怒使儿童失去了恐怖,或者使他不听恐怖心的劝告,这种心理便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消除掉,应该使他稍稍考虑一下,降低火气,三思而后行,看看眼前的事值不值得冒险。洛克 3) 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们在成长! 4)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5) 关爱童心,感受真爱,欣赏童趣。 6)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7) 爱每一个孩子,他们的成长是我最大的快乐! 8) 让天使快乐茁壮,让希望如花儿般绽放,让故事如叙事般优

美――这就是我们一生无悔的追求! 9) 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 10) 在集体中,要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位同学,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每位同学,让每位同学对自己都有信心。 11) 对待家长,教师要冬天般的冷静思考,要春天般的温馨沟通,要夏天般的热情工作,要秋天般的美好憧憬。 12) 如果这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这就是早期教育。 13) 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育,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14)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15) 每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是向上的,都是热爱学习的,都是具有自信的,这些品质都是孩子成长必备的。 16)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

争做一个爱孩子的幼儿教师

幼儿园师德演讲稿:争做一名爱孩子的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这片五彩的百花园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条件的不同,每个孩子便成为一朵朵芳香独特的小花。这时,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就应全身心的呵护、照顾、培育好每一朵小花,使之成为百花园中独一无二,最艳最美的一朵。我们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启蒙者和引领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给孩子知识和技能,而是更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自从跨进幼儿园的大门之后,我知道做一名幼儿教师是不容易的,而现在我却发现要做一名爱孩子的幼儿教师更不容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水平、自身素质也越来越高:“立志高一点,做事多一点,嘴巴甜一点,眼界宽一点,心地善一点,脑筋活一点,微笑真一点,感情深一点,行动快一点,说话轻一点,脾气小一点,理由少一点。”这十二字方针道破了做一名合格幼儿教师所具备的基本要求。怎样做好一名爱孩子的幼儿教师呢?要用真心去爱孩子,要用快乐去感动孩子。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首先要热爱和尊重每位幼儿。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了解每位孩子的性格特点,感情世界、和家庭情况。用平等的眼光去对待每位孩子,使孩子同时也喜欢你,愿意和你玩,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一日活动中要时时关注他们。哪怕一个鼓励的眼神,拉拉手、摸摸他的头,都传递着我们对孩子的爱。我们还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方式,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在教育活动中及时给予孩子评价,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如:哲哲小朋友的画画基础不是很好,每次画面都是脏兮兮的,色彩也不够鲜艳。有次他画了一幅花树,他在花树里画了各种各样的花,每朵花都涂上了同一种鲜艳的颜色,照理说我们中班要求他们学习渐变色,但是对于他我放低要求,能用同一种鲜艳的颜色均匀涂满就可以,哲

浅谈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

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浅谈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 学生姓名刘园 学生学号R1220103 专业初等教育(数学双语) 届别2012届 指导教师 2014年 5 月 12 日

目录 摘要 (2) 一、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3) (一)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3) (二)学前教育中幼儿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4) (三)学前教育的方法 (4) 1、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4) 2、要科学地进行智力开发 (5) 3、要有新颖的艺术启蒙 (5) 4、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6) 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7) (一)遵循科学的原则 (7)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7) 2、适时、适当对其激励 (8) 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8) 4、要有坚决的态度 (9) 5、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9) (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9) 1、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 (9) 2、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 (10) 3、进行榜样教育 (10) 4、需要持久的训练 (10) 5、要及时评估,要表扬,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 (10) 6、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 (11) 三、总结 (12)

摘要 幼儿学前教育是我国关注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因此加强和改进幼儿学前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尊重人才,重视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同时,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学前教育观念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早期教育的问题。广大家长已经不再满足孩子入托有人看,而是迫切希望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这是新时期社会对学前教育提出的要求。幼儿学前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

浅谈幼儿教育中游戏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幼儿教育中游戏教育的重要性 日本学者井深大曾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传统教学手段是以老师单方面灌输和课后作业练习来达到教学任务的,但针对幼儿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幼儿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幼儿了解和认识身边的事物,并不断促进儿童的发展。在现实的幼儿教学中,如果幼儿教师仅仅以完成教学目标为教学目的,在课堂上枯燥乏味地满堂灌,一方面不符合儿童的心理活动规律,另一方面会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而把游戏教育穿插在幼儿教育中,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所学知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幼儿教育中游戏教育的特点 (一)趣味与娱乐性。趣味性主要是指游戏的内容具有趣味性,娱乐性主要是指游戏实施的过程中所营造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游戏教育的实施能激起幼儿们的兴趣,幼儿们解放天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由快乐,无忧无虑,进行无压力式的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认知水平。(二)自主与独立性。传统的学习活动中,大部分是由家长或教师向幼儿灌输,幼儿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游戏教育则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幼儿独立自主的“自主性”学习模式。在游戏中,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幼儿在教育游戏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求知、自我探索,亲自感知身边的具体事物。游戏教育就是给幼儿一个独立自主的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真正感兴趣的,而不是把家长或老师选择的东西强加给儿童。从而激发幼儿对事物的探索精神,对今后成长发展有着推动的作用。

(三)互动与交流性。游戏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幼儿亲身参与体验,需要幼儿之间进行相应的沟通交流。游戏中,幼儿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冲突与矛盾,这就需要幼儿进行相互的协调与忍让。同时,教育游戏中的交互性也能够帮助幼儿建立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这个过程有利于幼儿更加直接的认识社会关系,认识自己的社会属性,在游戏互动的过程中懂得与人相处之道。 (四)竞争与目的性。游戏都有胜负之分,幼儿教师或家长应该在游戏比赛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让幼儿认知到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的重要性。 (五)教育与启发性。游戏活动的开展其实也在潜移默化地熏陶与感染幼儿的小心灵。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不断感知自己的体验和同伴的反馈,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观察力、感受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力与创新能力。 二、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小孩子是好游戏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可以在游戏活动中享受到快乐,获得发展,幼儿也正是通过游戏,认识了我们生存的世界。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一)游戏教育可以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发展。给孩子上体育课或者让孩子专门的进行身体锻炼对孩子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在游戏中,孩子们不觉得自己是在上课,不觉得自己是被大人逼迫着去做一件事,所以他们更乐于投入。比如,跳绳、接力跑等,不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o~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二、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大脑的发育与年龄的增加呈反比,很显然,人生的头几年,是进行快速学习的好时机。孩子幼年期,就像一块橡胶泥,你把他捻成方的,他就是方的,你把他捻成圆的他就是圆的。可见培养幼儿养成好的习惯那就得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而且,幼儿比较听话,好训练,培养各种习惯最容易见效。然而,我们有些父母以为孩子还小,不忍心管,或者认为“树大自然直”,大一点才管吧。等到大了,却由于从小没管好,坏习惯已经养成了,想管也管不了。因此,就得抓住幼儿教育,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为孩子日后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早期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要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不要等到孩子该上学了才考虑这个问题,那时学习的关键期早就过了。正所谓:“3岁看到老。”孩子需要从小就储存知识信息,构建学习的潜能。未来的学习是建立在

早期学习基础之上的。现在的许多家庭非常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为此,他们从胎教开始让幼儿倾听优美的音乐或母亲为胎儿朗诵文学作品。甚至有的母亲在怀孕前一年就开始阅读关于幼儿的早教方面的书,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书有助于幼儿日后的教育。早期教育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有着很好的帮助,它可以使幼儿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让幼儿培养自己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领悟各种道理。幼儿在幼儿园里也可以接受很好的教育,通过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的指导,幼儿可以更好地学习并通过与幼儿园里许多幼儿的交流,去培养幼儿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使幼儿更好的适应这个世界和自己所处的环境。 三、幼儿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也包括幼儿园学校教育 现今,有不少父母过早与孩子缺乏亲子交往,孩子的家庭教育的不到很好的保证,使孩子出现不爱交流、不爱学习、不爱思考的习惯,这些都会让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而幼儿园的孩子又多,教师有时照应不过来,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心理的发展,容易使小孩形成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孤僻的性格。这样,幼儿教育就存在很大的危机,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而且使幼儿形成不爱学习的坏习惯。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对幼儿教育予以重视,不仅对幼儿今后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对我国国民的文化素质有一个质的提高。 四、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幼儿的思维多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或家长在引导幼儿学习时应让幼儿慢慢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在幼儿教育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幼儿教育爱为先

幼儿教育爱为先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爱能创设自然和谐、温馨愉悦的精神环境,幼儿应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各种教育手段的运用固然很重要,然而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更为重要,爱是最有效的。 教师的爱心是一种具有动力作用的心理品质。幼儿园是幼儿离开疼爱的温馨家庭,正式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群体,生活环境的改变、接触的倚赖对象的转换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影响十分突出,这时教师的爱对于幼儿新生活的适应起关键作用,借助爱创设的精神环境对幼儿实施教育非常重要,教师有爱心便能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幼儿产生安全、愉快、积极的情感与心理状态,促使他们乐于去观察、尝试、探索与创造,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如:活动区叠叠乐里,我们为为每位幼儿准备十个杯子,刚开始时,幼儿们只能用手中十个杯子进行重叠。慢慢的,我们开始向幼儿提问:“如果想重更大、更高的房子,怎么办?”幼儿们开始思考,有幼儿说借杯子,也有人说不玩了,这时我们会对幼儿进行引导,引导幼儿们通过合作的方法来进行游戏,慢慢的我们发现有一些幼儿们能够通过合作完成行重叠游戏时,我们及时给予肯定,在老师积极地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并充分体验合作的重要和快乐。 教师的爱心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着重体现在教师对爱的理解、对爱的意义的认识,体现了教师道德情操的高尚,是教师心灵的净化与升华。在幼儿教育中,我感到在孩子们眼中,教师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是最可值得依赖的人,你的投手举足,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

浅谈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

远程教育、成人教育专科毕业作业 题目:浅谈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 摘要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尊重人才,重视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同时,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学前教育观念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早期教育的问题。广大家长已经不再满足孩子入托有人看,而是迫切希望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这是新时期社会对学前教育提出的要求。幼儿学前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 关键词:学前教育;素质教育;技巧 写作纲要: 一、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三、要有新颖的艺术启蒙 一、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教育问题时说过的一句话。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在这一时期内,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都将对幼儿日后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育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幼儿学前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幼儿一生的品格与行为。 (一)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很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第一教育,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老师要经常配合幼儿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纠正其不良的习惯.例如:特别幼儿爱吃零食,老师要结合家庭教育,使家长做到在幼儿上学前,让其能吃好早餐.此外,不要给孩子零花钱.培养其从小注重节俭的习惯。 (二)学前教育中幼儿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会长至成人的2/3,是一生中脑部发育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发展,6岁以后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每个儿童都应该有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开端;每个儿童都应该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每个儿童都应有机会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成长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无论是教育界或是家长现在都已经认可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幼儿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质量关系着人类社会的繁衍和延续。在我国,教育幼儿已成为一项伟大的国家事业。 幼儿时期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举个例子来说吧:如果一个人从小生活在大院里,那么长大后他就会比住在楼上与邻居一年见不上几次面的人更擅长交际。优良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幼时所接受的思想灌输对他的成长是具有决定性的。研究表明,大脑的发育与年龄的增加呈反比,很显然,人生的头几年,是进行快速学习的好时机。孩子幼年期,就像一块橡胶泥,你把他捻成方的,他就是方的,你把他捻成圆的他就是圆的。可见培养幼儿养成好的习惯那就得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而且,幼儿比较听话,好训练,培养各种习惯最容易见效。然而,我们有些父母以为孩子还小,不忍心管,或者认为“树大自然直”,大一点才管吧。等到大了,却由于从小没管好,坏习惯已经养成了,想管也管不了。因此,就得抓住幼儿教育,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为孩子日后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早期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要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不要等到孩子该上学了才考虑这个问题,那时学习的关键期早就过了。父母有时会感到,虽然自己有了早期教育的意识,但是却不了解怎样进行早期教育,现行的教育制度已经存在很多年了,整个社会对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都缺乏充分的认识。一些家长常会说:“当我的孩子进入学校,他就会开始学习……”其实,家长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人生头几年,孩子会因好奇心的驱使去学习、探索,并反复练习直到成功地掌握某一技能。但后来当孩子进入学校后,由于学校规范的管理,教学内容的限定,孩子可能会发觉学习非常乏味、枯燥而且不自由(不得不遵守规定,还要承受强大的压力)。这时,父母就要想办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了。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孩子技能的发展状况,为他安排适当的活动,即进行必要的外部刺激,帮助他找到兴趣点,以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当然,不能使用太困难或太简单的活动和玩具。不要逼着孩子去追求成功,而应更加关注学习过程的愉快。孩子需要从小就储存知识信息,构建学习的潜能。未来的学习是建立在早期学习基础之上的。如果你的孩子充满好奇,喜欢探索,他将会发现以后的学习很容易,也很有趣。他将与那些无早期学习经历的孩子有着天壤之别!思想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成功。良好的行为、习惯、性格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后可以有所成就。但往往就是因为一些做父母的不注重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或对幼儿教育的方式不当,而造成幼儿长大后的一些不良的行为。好习惯必须从幼小就开始培养。有时幼儿时期的教育也决定着长大后的命运。正所谓:“3岁看到老。”早期教育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有着很好的帮助,它可以使幼儿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让幼儿培养自己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领悟各种道理。幼儿在幼儿园里也可以接受很好的教育,通过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的指导,幼儿可以更好地学习并通过与幼儿园里许多幼儿的交流,去培养幼儿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使幼儿更好的适应这个世界和自己所处的环境。

幼儿教师的爱与责任

幼儿教师的爱与责任 教师的誓言—爱与责任 让爱与教育同行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以大爱的心胸去关爱幼儿,改变观念,注重表达方式,升华师德,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热爱幼儿,强化职业情感;去爱幼儿、去爱教育,让教育与爱同行。 “教育”,一直是个庄重的字眼,“教师”是教育的直接传播者和执行者,“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神圣灵魂,“师爱”则是进行教育的原动力。这是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不爱幼儿、不懂得如何施爱于幼儿的教师没有资格做幼儿教师。热爱幼儿,是教师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爱应该与教育同在。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广义的,是非血缘关系的爱,是既普通又神圣的超越的爱的诠释。它源于幼儿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责任感、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深切理解和期望,同时也是

教师对幼儿情感的释放和表达。可以说,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热爱幼儿是教师生命的延伸和生活的镜子,是教师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关爱幼儿,也就是关爱自己;是一种珍惜,是一种生命的表达。 师爱,除了是教师的一种道德素质,还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着重体现在教师对爱的理解、对爱的意义的认识。体现了教师道德情操的高尚,是教师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还包括了教师创造爱的环境的能力——让每个幼儿处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以便感受和模仿,把爱的分寸能力恰到好处地传递给幼儿;使幼儿在自由自愿的爱的空间里健康成长。 师爱,倾心而为了教育,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充满激情地爱幼儿,就能赢得幼儿对自己的尊重与爱,从而促使他们乐于接受教导。 (一)教师对幼儿的爱融合于师生实际的交往中,既具体、实在又可感。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以及道德素质的形成都具有无比重要意义;于是,就需要我们对师爱有一个正确的表达方式。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理解幼儿、宽容幼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