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况论文

浅析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况论文

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 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浅析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况论文 ,欢迎阅读。

摘 要: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技术的不断革新使我们生活中的产品目不暇接,人类的生活渐渐地与机器技术密不可分。本文结合卡尔?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这一书,探讨和分析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况及其产生原因。

关键词:精神状况;价值;时代的精神状况

当今世界是一个速度的时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竞争时代。卡尔?雅斯贝斯曾在他1930年所著的《时代的精神状况》一书的导言就中写道:“一百多年来,人类状况的问题愈益紧迫起来。每一代人都曾经从自己的角度尽力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以往,仅仅是少数人焦虑地思考我们的精神世界所面临的危险,而现在,大战以后,这种危险的严重性已是人人都清楚的了。”[1]总的来看,雅斯贝斯在本书中高屋建瓴的回顾了西方“时代意识”的起源,分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精神原则,讨论了科技进步的文化前提及其对社会形态变迁的作用,讨论了民主政治与贵族理想之间的对立,探及西方文化的精神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内在冲突。这些对于当代中国来说,也是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

一、当代中国精神危机的表现

首先,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鉴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社会契约”等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将少数服从多数这一原则作为党和国家决策时的重要原则。这些政治主张对封建专制,封建社会的等级、特权制度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具有进步的意义,但它们自身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多数服从少数的原则容易抹杀少数人的权利。在多数意见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少数人的可能清醒的思考和认识是很难得到重视。况且,在当今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情况下,人们价值观缺失,处于不自觉的状态,缺乏信仰,人云亦云。

其次,是不断地追求最高的物质生活享受。在一个长期受贫困折磨的国家里,人们对于财富的渴望是十分迫切的。因此,当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拥有财富的机会的时候,那种长期积压在人们心底的渴望便会爆发出来,进而走向极端―拥有财富才能拥有幸福生活。然而,这种以积累财富为目标的生活不可能让人获得真正的辛福生活和真正的人的自由。用雅斯贝斯的话来说:“就是必然导致了‘超验存在’的丧失,对无限、永恒、无条件的事物的信

念的失落。”

第三,当代中国人在信仰道德观念上的表现。一方面强调个人对生活的现实化,强调个人的物质成就以及感官快乐。这也导致现代人的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的丧失,从而坠入虚无的深渊。另一方面就是个人道德观念,传统的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特别注重个人道德的修养。但是,在革命时期,又特别是在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所进行的几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传统儒家文化进行了致命的抨击。加之在新中国的文革运动,也导致了中国思想文化的断层,个人道德价值观也显得凌乱。

二、当代中国精神危机出现的原因

首先,群众统治。雅斯贝尔斯指出,“在群众中的人们看来是以享乐为目标的,而只在皮鞭的威吓下或在渴求面包或渴求更好的食品的驱动下才去工作。但他们也厌倦于无所事事,总是要猎奇求新。”群众效应在今天,由于现代现代经济社会的复杂结合而得到了加强,执行某种在某一方面将被视作对群众有用的功能已变成义务。”另一方面使“个人在群众中成为孤立的原子,他个人对存在的追求被牺牲掉了,因为,某种虚构的一般品质占据了支配地位。这样,群众的统治影响了个人的行为与习惯,群众的思想必定决定了他的活动、他之所虑以及他的责任。用雅斯贝尔斯的话来说,就是他们并不想要自由,但乐于被看作是自由的”。[2]就生活个人成为群众借以展开和存在的方式,个人放弃了生存,放弃了对自由的追求。在今天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群众、集体这两个词恐怕也是用的最多的两个。“牺牲个人利益保护集体利益”前面那句“在必要情况下”已经直接忽略掉了。当个人在群众效应下完全失去了个人利益个人自由,那么他的个人价值也就会产生很大的缺陷。

第二,家庭问题。“正因如此,婚姻在今天已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本该是一个家的地方,已变成单纯的栖身之巢或睡觉的地方;日常生活则日益技术化。这些因素都易于使人们对他们能随随便便离开的环境取全然无所谓的态度。”[3]一如当今的中国一样,在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之下,人们纷纷投入到经济建设之中。大家都在想着如何才能赚到更多的钱。而对于家庭,至多也不过就是一天忙碌完之后的一个栖身之所而已。正因为如此,婚姻是当代人必须对付的最棘手的难题之一。

第三,对生活的畏惧。“他惊怖于这样的可能性:在不远的将来他将无能得到生活必需品。由于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如此受到威胁,他的注意力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专一地盯住这些物品。”[4]生活秩序之无所不

在的统治会摧毁作为实存的人,却从来也不能使人免除对生活的畏惧。事实上,正是生活秩序之趋于绝对的趋向引起了一种不可控制的生活畏惧。在今天的中国,有多少人工作了一辈子就是为了还清自己的“房贷”、“车贷”。这些年出现的“房奴”“蚁族”,正是这样一群对生活时刻充满了畏惧的人。

第四,工作中的快乐成问题。自我追求和主动意愿是维持快乐工作的因素,但世界的技术化、生活的序化、群众统治的运作方式与工作中的快乐构成了矛盾。雅斯贝尔斯以医生和病人的关系为例说明了这一点。他指出,“医疗行业的巨大‘企业’,正在出现,其组成形式是医院机构、官僚体系和系统化的医疗设备。‘企业’已取代了个人化的关怀。”[5]其实,在今天的中国也一样,医生成为了医疗系统下的一个部分。医生负责“加工病人”,少了医生与病人之间的长期有效沟通,少了人文关怀,医生也难以寻找到工作的快乐。

三、当代中国精神危机的反思

“当代人应该从精神生活的危机中摆脱出来,超越物化的精神生活方式。”[6]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与之相对应的人们的精神状况却没有得到发展。所以,思想文化的发展必将成为今后中国发展最重要的一点。要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就不能把人仅仅看成一种客体来对待,“通过知识,人们确实知道了一些关于人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知道人本身。”只有人们真正认识到了自己所生产的产品的内在价值,人作为人的内在价值,人们才能实现全面自由发展。

其实,就如斯宾诺莎认为人类一切行为的最终目标就是幸福那样,他倡导一种“放弃迷乱人心的财富、荣誉、感官快乐”,[7]追求自然永恒的必然性知识,以求得心灵与自然融合的幸福观。在物质生活已经能够满足我们需要的情况下,是不是应该回过头来关注一下生活,探求一些内在的、关于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这样,也许我们能有更多的收获。(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参考文献:

[1] 卡尔?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M].王德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

[2] 卡尔?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M].王德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41-42

[3] 卡尔?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M].王德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61-62

[4] 卡尔?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M].王德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65-66

[5] 卡尔?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M].王德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69

[6]

姜国峰.当代人精神生活的物化问题及其扬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3:1

[7] 斯宾诺莎.知性改进论[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