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国际直接投资方式选择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国际直接投资方式选择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国际直接投资方式选择

摘要:在日益开放的新的经济形势下,“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经济推动进程中,如何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正逐渐成为

关注的关键问题。本文将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格局、机遇和风险分析,结合各国不同国情不同行业发展阶段,提出最为合理极具

战略意义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方案。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直接投资;现状;格局;方式

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直接投资分析也成为当今

经济发展中的热点话题。“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是资金问题,而国际直接投资则

涉及中国资金的对外输出,由此分担了一部分资金压力。可见国际直接投资与“一带一路”密不可分。在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和相关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呼应下,中国如何选择国际直接投资方式进而推动战略发展也是一个需要展开和研究

的课题。

1 一带一路概述

1.1区位框架思路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是畅通中国途经中亚、

俄罗斯至欧洲;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

度洋。依据其走向,陆上主要依托国际大通道,在沿线国家的支撑下,以重点经

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中俄蒙、中国--中亚--西亚、中

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21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

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其以重点港口

为关键节点,共同打造通畅安全的大通道。此外,六大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

重要载体,是近来舆论关注的对象,其中,中巴经济走廊又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旗舰项目”,是其建设过程中的良好范本。

1.2重点合作产业

(1)能源产业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速度极快,不论是水电、风能、光伏的装机容量都已经

位居世界第一。由于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的先发优势,加之沿线国家能源

资源的潜力巨大,例如中亚、俄罗斯、中东地区的油气资源产量和储量已经占据

全球总量的二分之一,中亚、中东地区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也是异常丰富;并且

中国在能源领域的技术服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以及新能源业务合作空间巨大,所以在战略中将其定位为重点合作产业之一。

(2)经贸产业

近年来,全球经济走势较为低迷,在各国经济局面不好的前提下,各国开

始逐渐竖起各色各样的贸易壁垒,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其不透明化逐步升级,这样无疑是在加速全球经济危机的进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各国经贸

往来,建立经济合作园区和自由贸易市场也是尤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

(3)旅游业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也是经久不衰,但是伴随当今世界较为不稳

定的局面,以及部分各国内部政局的动荡,对于旅游业的前景造成较为大的打击。“一带一路”建设旨在构建共赢的局面,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各国的友好往来,为

旅游业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其将要迎来具有发展潜力的前景,所以中国积极

推动旅游业的合作也是具有战略眼光的。

(4)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现今的高新技术产业在飞速发展,培养出大批量的技术人才,研究出

各种技术成果,而沿线国家都在此项产业较为落后,缺乏相应的人才设备。所以

加强其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和将有利于实现共赢,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2.1“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现状和格局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差异较大,对东南亚地区的

投资规模最大,对中亚地区的投资增速最快,而其对于中东欧的投资最少,2013

年仅有16亿美元。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新加坡、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缅甸和蒙古国。从行业上来看,中国对于中亚地

区的直接投资集中在石油开采、交通及通讯建设、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

对于俄罗斯的直接投资集中在森林、能源开采和加工制造业,对于蒙古国则是矿

业开采、建筑建材、畜产品加工,中东欧地区的投资市场主要以交通基础设施、

重型机械和商贸物流为主,南亚方面以机械设备制造、纺织、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在西亚地区主要以制造业为主。总的来说,空间分布格局从国别、区域以及行业

层面存在明显差异。

2.2机遇和风险

对于“一带一路”的建设,实施的过程中机遇和风险二者共存。机遇则主要表

现在四方面:一是市场广大,“一带一路”涉及行业极为广泛,覆盖领域也极大,

因此也就拥有潜力巨大的市场;二来得到各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三是世界范围内

各个金融机构的支持,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推动进程;最后又由于地缘临近、

文化相似,所以也为合作提供了便利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四大风险:首先,沿线各国国内的政局不稳定,并且在

政治层面上差异较为悬殊;其次,由于建设中的投资大部分为基础设施建设,投

资周期长,收益率较低并且存在较大风险;然后,各种建设和项目都需要大量的

资金,而现阶段的融资条件有限,解决资金问题成为进展中的一大阻碍;最后,

由于投资地区都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带,致使区域集中合领域较为单一。

3 各产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选择

3.1新建投资

新建投资本身具有建设周期长、手续简单及东道国阻碍小且常有优惠政策

等特点,而同时新建投资又分为独资和合资的形式。在能源产业中,各类能源的

开采存在较高的技术性,并且中国在该产业中表明投入大量的资金,为避免技术

外漏同时获得控制权,中国在该产业的投资适合采用新建投资中的独资经营模式,同时也为当地创造一些就业机会。而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中,由于基础设施建设

周期长、技术含量较低、技术为非核心技术,技术泄露风险低,故中国在此产业

的投资模式应该选择合资模式,进而利于该类产业投资的长远发展。

3.2跨境并购

跨境并购方式本身具备建设周期短、进入市场速度快、可利用原有企业的

原有销售渠道和渠道从而利于开展当地化经营以及可迅速扩大经营范围的优点。

根据地理条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理条件优越,其多数国家具备相当丰富的

旅游资源,并且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下,旅游业将迎来新的高潮,走势相

当值得期待,投资前景潜力巨大。而旅游业的跨境投资主要利用的是当地的旅游

资源,投入资金,所以各国支持中国在当地的投资,阻碍较小。基于这样的基础

上跨境并购无疑是最优方式,并且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独享经营成果。

3.3非股份形式

相比于前面的直接投资方式,非股权投资的控制程度较小,资源投入也低,进入障碍相对更为小,进入的方式灵活速度快。非股权投资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合同制造与服务外包、订单农业、许可经营、特许经营、管理合同、战

略联盟合作经营六种类型。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适合选用非股权

形式中的许可经营或者特许经营类型,能够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虽然存在较

高的技术外漏风险,但是较之于前面的投资方式,这种形式是相对最适合中国高

新技术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参考文献:

[1] 郑蕾.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空间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5(05):563-570.

[2] 杨飞虎.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实施机制研究[J].理论讨论,2015(05):80-83.

[3] 孙占玮.新时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机遇与风险分析--基于“一带一路”倡议[J].

现代经济信息,2015:150-151.

[4] 蓝庆新.近年来我国资源类企业海外并购问题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8):154-165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国际直接投资方式选择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国际直接投资方式选择 摘要:在日益开放的新的经济形势下,“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经济推动进程中,如何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正逐渐成为 关注的关键问题。本文将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格局、机遇和风险分析,结合各国不同国情不同行业发展阶段,提出最为合理极具 战略意义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方案。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直接投资;现状;格局;方式 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直接投资分析也成为当今 经济发展中的热点话题。“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是资金问题,而国际直接投资则 涉及中国资金的对外输出,由此分担了一部分资金压力。可见国际直接投资与“一带一路”密不可分。在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和相关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呼应下,中国如何选择国际直接投资方式进而推动战略发展也是一个需要展开和研究 的课题。 1 一带一路概述 1.1区位框架思路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是畅通中国途经中亚、 俄罗斯至欧洲;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 度洋。依据其走向,陆上主要依托国际大通道,在沿线国家的支撑下,以重点经 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中俄蒙、中国--中亚--西亚、中 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21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 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其以重点港口 为关键节点,共同打造通畅安全的大通道。此外,六大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 重要载体,是近来舆论关注的对象,其中,中巴经济走廊又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旗舰项目”,是其建设过程中的良好范本。 1.2重点合作产业 (1)能源产业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速度极快,不论是水电、风能、光伏的装机容量都已经 位居世界第一。由于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的先发优势,加之沿线国家能源 资源的潜力巨大,例如中亚、俄罗斯、中东地区的油气资源产量和储量已经占据 全球总量的二分之一,中亚、中东地区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也是异常丰富;并且 中国在能源领域的技术服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以及新能源业务合作空间巨大,所以在战略中将其定位为重点合作产业之一。 (2)经贸产业 近年来,全球经济走势较为低迷,在各国经济局面不好的前提下,各国开 始逐渐竖起各色各样的贸易壁垒,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其不透明化逐步升级,这样无疑是在加速全球经济危机的进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各国经贸 往来,建立经济合作园区和自由贸易市场也是尤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 (3)旅游业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也是经久不衰,但是伴随当今世界较为不稳 定的局面,以及部分各国内部政局的动荡,对于旅游业的前景造成较为大的打击。“一带一路”建设旨在构建共赢的局面,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各国的友好往来,为 旅游业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其将要迎来具有发展潜力的前景,所以中国积极

“一带一路”中国对欧盟投资分析

“一带一路”之中国对欧盟的投资分析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和行动规划中,欧洲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从中国对外投资的角度来观察中国对欧盟(包含钢铁)投资情况及特点。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和行动规划中,欧洲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规划,“一带一路”贯穿欧亚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是欧亚非沿线国家。 从经济地理学角度来看,如果没有欧洲经济圈的合作,“一带一路”就失去了平衡和内生动力,仅仅靠东亚经济群的引擎,是无法成就一带一路的,即使实现了互联互通,也会进一步加剧地缘经济失衡,太平洋沿岸地区会越来越掏空欧亚大陆腹地的经济资源,导致欧亚大陆腹地经济的空心化、黑洞化,成为滋生黑恶势力和恐怖势力的温床。只有欧洲经济圈确立了东向战略,东亚经济圈确立了西向战略,从东西两个方位相向而行,才有可能拉动欧亚沿线国家和内陆腹地的共同发展。 本文将从中国对外投资的角度来观察中国对欧盟(包含钢铁)投资情况及特点。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概况 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发达国家传统上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而发展中国家则往往是外国直接投资的接受者,但中国却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从一个吸引外国投资的发展中国家转变为对外直接投资大国。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则持续增长。2011年中国成为世界第六大对外投资国,仅仅过了一年,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就已经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了1231.2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连续3年位列全球第三,双向 投资首次接近平衡。 更为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从之前的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资源型国家,迅速扩展到欧美发达国家,特别是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可以用“跳跃式”来形容。 二、中国对欧盟的投资情况 (一)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规模和结构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FDI)是指中国企业或个人以在境外设立、购买或控股方式投资企业,参与国际生产、经营活动并获取投资回报的行为。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以下是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趋势的分析。 一、增长速度稳步提升 自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逐渐加快。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ODI)达到1433.09亿美元,同比增长5.8%。2024年至2024年期间,我国ODI年均增长率为4.6%。然而,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国际贸易摩擦影响,我国ODI在2024年和2024年略有下降。但2024年,受疫情影响,全球外资流动减缓,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一定压力。 二、投资领域多元化趋势明显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领域逐渐从传统的资源型产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变。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企业在高技术制造、科技研发、金融、医疗等海外产业和领域的投资占比逐渐增加,体现了我国对外投资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趋势。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也为我国企业在基础设施、能源等领域寻求更多的投资机会提供了平台。 三、投资方式日益多元化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趋于多元化,逐渐从过去的海外并购转向绿地投资、合资合作和控股参股等方式。这是因为通过并购可能受到境外政策限制、品牌和市场的接受度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发展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更多采取合资合作的方式,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份额。

四、投资主体逐渐多样化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从过去的大型国有企业逐渐扩大到中小企业和 民营企业。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民营企业和 中小企业参与到对外投资中。同时,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和海外全球债券发 行成为对外投资的新趋势,进一步活跃了我国对外投资市场。 五、国际投资监管合规意识提高 随着国际监管环境的变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合规意识逐渐提高。 我国加强对海外投资的监管,加强对投资风险的评估,并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来推动企业的海外投资进行合法合规经营。同时,我国也加强与国际组 织和主要经济体的合作,在国际投资规则制定和中发挥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呈现出增长速度提升、投资领域多 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样化和国际投资监管合规意识提高的 趋势。未来,在加强投资监管、优化投资环境和加强企业合规经营等方面 的努力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同时,随着一带一路 倡议的深入推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有望在更多领域获得更多机会和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投资的战略与风险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投资的战略与风险 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对外投资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 的热点话题之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而一带一路倡议更是成为中国赴海外投资的引领性战略之一。然而,外界对于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信心并不足,尤其在风险控制方面,亟需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战略引领: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对外投资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政府于2013年提出的战略构想,旨在构建由中国和沿线 国家共同发展的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该倡议包括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转型,对外开放和投资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从2004年的26亿美元飙升至2016年的1700亿美元,其中不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巴基斯坦、印度、印尼等。 在实施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多项助力。例如,建立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基金、出台“走出去”战略纲要、设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一带一路”商会等。此外,中资企业也可以通过并购、绿地投资、联合开发等方式推进海外投资。 然而,中国对外投资仍需加强风险防范。 风险挑战: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面临的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国家和地区繁多,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差异较大,中资企业在这些国家投资建设面临的挑战也随之增加。具体而言,以下几个方面是中资企业在国外投资建设中的风险所在。

一是政治风险。中资企业在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时,面临的政治风险以及政 策和法规环境的不稳定性是难以避免的。例如,一些国家常常会改变投资政策和法规,甚至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出现政策变数,给企业带来严重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是商业风险。不同文化、语言和法律背景的差异给企业的商业谈判和项目管 理带来困难。对于中资企业来说,与海外企业合作构成了一定的风险,如合作方恶意违约、投标遭到歧视等问题。 三是环境风险。在一些国家,环保法规不完善,环境治理水平落后,因此中资 企业可能因违反环保规定而遭到罚款或工程受到限制。 四是资金风险。在一些国家,出现资本外逃、货币贬值等问题,中资企业也难 以避免这类风险。 加强风险防范:中资企业海外投资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应对前述风险,中资企业需要加强海外投资的风险防范。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一是完善风险评估机制。中资企业在选定投资项目前,需要全面评估风险,并 注意进行地方调查和访谈。风险评估应包含政治、商业、环境和资金等四个方面。同时,中资企业应定期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以避免对企业的财务和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二是提高跨国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对于中资企业来说,了解沿线国家的文化 和法律背景对于开展海外投资至关重要。中资企业应注重培养跨国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尽可能减少因语言、文化和法律方面差异而引发的争议和纠纷。 三是加强合作与联盟建设。加强中资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盟建设,可以在项目 实施、风险防范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成为企业共同应对挑战的有效方式。 四是推动国际标准对接。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中资企业应积极对接 国际标准。一方面可以通过质量和标准的对接,提高中资企业的进入门槛,降低市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与直接投资融合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与直接投资融合发展 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与直接投资融合发展研究 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断开放和扩大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其国际贸易体系。同时,中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FDI)流入国。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对外 贸易与直接投资的融合发展愈发重要。本文旨在探究该融合发展的机制和影响,以及其中的挑战和前景。 一、中国对外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发展概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化的推进,中国对外贸易稳步增长。2019年,中国的货物贸易总额超过了4.6万亿美元,成为全 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与此同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了2.2万亿美元。这一发展为中国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的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融合发展机制与路径 1.政策支持:中国积极出台一系列鼓励对外贸易和FDI的政策,包括降低进出口关税、简化贸易流程、提供税收优惠等,促进了贸易与投资的融合发展。 2.企业主导:中国企业在对外贸易和FDI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主动扩大对外贸易,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实力。 3.市场需求:中国市场的快速扩大为吸引外国企业投资创造了机会。中国的消费者市场和供应链网络持续扩大,为外国企业

带来了更多商机。 三、融合发展的影响 1.贸易与投资的互动:贸易和投资的融合发展提高了中国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投资,中国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并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从而提高其出口贸易质量和数量。 2.技术与创新的引入:融合发展为中国引入了更多先进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外国投资者通常会带来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创新理念,使中国企业能够加速自身的创新进程。 3.就业与经济增长:融合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中国企业的对外贸易与FDI的融合发展不仅促进了中国就业市场的增长,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就业机会。 四、融合发展的挑战 1.贸易保护主义: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险的增加可能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FDI产生负面影响。贸易争端和贸易壁垒的增加可能导致中国的出口受阻,减少外国直接投资。 2.文化差异:中国与许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和地区存在文化差异。企业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和投资时,需要充分了解并适应当地的法律、文化和商业习惯。 3.环境影响:随着贸易和投资规模的扩大,环境问题也可能成为融合发展的挑战。增加的贸易和投资可能导致资源消耗增加,环境破坏加剧。 五、融合发展的前景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对外贸易和FDI的融合发展将继续深入。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吸引更多外国企业投资。同时,中国企业也将加强与海外市场的合作,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结论:

一带一路中国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例子

一带一路中国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例子 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全球经济合作倡议,它旨在促进国际贸易、经济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增进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在这个倡议下,中国积极引进外国技术、资金和人才,并同时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项目和市场竞争。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案例,探讨"一带一路"在中国 引进和走出去方面取得的成就。 引进来的例子 1."贝尔斯登雪浪石化项目" "贝尔斯登雪浪石化项目"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国石油化工集 团公司与美国贝尔斯登公司合作建设的石化项目。该项目引进了美国的先进石化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了中国本土企业和国际企业的合作发展。通过引进外国技术,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高效节约能源,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了中国石化行业的升级。 2."中柬友谊医院" "中柬友谊医院"位于柬埔寨金边市,是中柬两国政府合作建设的一家 综合医疗机构。该医院引进了中国的先进医疗设备和技术,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并培养了一批柬埔寨的医疗人才。通过这个项目,中国为柬埔寨提供了医疗援助,增进了两国间的友谊和合作。 走出去的例子 1."中国海外工程项目" 中国工程建设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例 如中巴经济走廊、中非合作论坛等项目。通过中国企业的参与,这些国家得到了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创造了当地就业机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推动了本土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输出,提高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中国对外投资"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中国企业通过合资、收购等方式,在海外进行投资,参与当地市场竞争。例如,中国企业在巴 西投资电力项目、在印度投资信息技术行业等。这些投资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促进了中国企业与当地企业的合作。 结论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提供了机遇和平台。通过引 进外国技术和项目,中国促进了自身经济的升级和转型;通过走出去,中 国扩大了市场份额,同时也分享了自身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带一路" 倡议的推进将进一步促进全球化进程,推动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共赢。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港口企业的融资模式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港口企业的融资模式 “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重大经济战略,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和合作发展,其中港口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扮演着核心角色。在振兴海运与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港口企业是投资的重要方向,而资金来源则是至关重要的 问题。本文将汇总当前我国主流港口企业的融资模式及其优缺点,并就其背景下的发展趋 势作简要归纳。 目前,我国主流港口企业融资方式有境内外发债、IPO、股权众筹等多种方式。具体 来看,以下是各种融资方式的优缺点。 1. 境内外发债 优点:企业直接向投资者发行债券,省去中间环节,融资成本低,且可以利用债券市 场的杠杆效应,实现财务杠杆比率的提高和融资规模的扩大。 缺点:债券发行程序较复杂,需要经过发行评级、招标发行等多个程序。而且,债务 必须按时还本付息,如果公司业绩不佳,债务风险会增加。 2. IPO 优点:IPO是企业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将自身上市以实现融资需求的解决。企业上 市后,能够扩大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并且融资利率比债券低。 缺点:IPO需要在证监会的审核下,通过上市审批。同时,上市存在许多限制,对于 企业的要求特别高。企业必须满足资产、利润和市场规模等一系列的上市要求,且需要承 担上市后的信息披露、法律责任等额外成本和风险。 3.股权众筹 优点:众筹模式下,企业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向公众募集资金,便于企业快速集资满 足融资需求,而且融资成本相对较低。 缺点:众筹的风险控制较难,投资者难以评估投资风险,且难以判断股权的实际价值。企业还需要面对资本市场的监管等诸多问题。 二、港口企业融资发展趋势 “一带一路”战略下,港口发展是建设国际物流通道的重要一环。为满足港口企业融 资需求,我国不断推出新的融资模式和政策,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专项资金和保证金贷款,PPP模式融资,国家策略性投资等等。这些多样化的融资模式将会成为我国港口企业融资 的重要路径。

中国对外投资的战略规划和方式选择

中国对外投资的战略规划和方式选择 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投资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走出去”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在对外投资方面积极探索和创新,以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然而,投资的成功与否并不只取决于资金规模,更需要投资的战略规划和方式选择。 一、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影响不断加大,国际投资已成为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首先,中国正在逐步成为全球投资的重要力量。据初步统计,2016 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已经超过1700亿美元,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第二。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投资力量。 其次,随着中国市场不断扩大,国内产业链日趋完善,企业的海外投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不仅如此,中国的技术、科学、文化等软实力不断提升,已具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有针对性的投资的能力。 二、中国对外投资的战略规划 无论是传统的投资行为,还是新兴的“一带一路”投资,中国对外投资必须具备清晰的战略规划,以实现最终目标。 首先,借助政府政策支持,产业优势转化为投资优势。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鼓励发展“走出去”,以及推行营商环境等一系列政策,为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了很好的支持。而企业应该以国内产业优势为基础,通过转化和扩大优势,形成投资优势,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可以采用投资合作、收购、并购等方式,拓展投资渠道。在面对国际竞 争时,有时候单纯的独立投资很难取得成功。此时,与当地企业或外资企业合作,或通过收购、并购方式,加强企业在当地市场的影响力,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策略。 最后,做好投资的风险管理。在投资时,企业必须面对很多风险,包括经济、 政治、地缘等。因此,需要充分评估和分析风险,在制定投资计划时制定应对措施,以最小化风险。 三、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 投资方式是影响投资成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可以提高投 资成功率。 首先,可以采用股权投资方式,从而分享收益。在股权投资中,对被投资企业 的控制权很重要。因此,需要充分了解被投资企业的股权结构和股东情况,同时确定自己所占股份和股东权益比例。 其次,可以采用并购和收购方式,实现快速横向扩展。并购和收购可以帮助企 业快速获得目标市场、产品、技术等资源,并在短期内获取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最后,通过独立投资方式,在当地市场建立产品和品牌影响力。在进行独立投 资时,需要充分了解当地市场的法律法规、文化等因素,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四、结论 中国对外投资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投资的成功与否不仅与 资金规模、产业优势等因素有关,更需要有清晰的战略规划和合适的投资方式选择。在“一带一路”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企业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战略合作、收购、并购等方式,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动中国与世界更好的融合。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探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探究 D

3. PPP模式。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即公私合营或政企合营模式,是指以某个项目为基础,公共机构(政府)和私营机构(社会私人资本)通过相互合作的模式,共同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承担风险并共享收益。PPP模式能够帮助东道国政府减轻财政负担,扩大建设资金来源,减少运营成本并分担风险,因此在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中受到广泛应用。PPP模式既能满足我国政府对沿线国家经济扶持的公益性需求,又能实现企业自身的收益性目的,是政府和企业建立互利互惠关系的有效途径。 作为海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途径,PPP模式和BOT模式具有一定的共同点,如项目导向、分担风险、信用结构多样化等,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首先,在PPP模式中,政府部门的参与度更深,且从始至终发挥重要作用。而在BOT项目中,政府一般在项目初期发放特许协议授权私营部门从事建设和运营,并不直接或间接参与项目其他过程,仅充当项目监督角色。其次,PPP模式风险分担更为合理。在BOT模式中,由于项目初期私营部门并未参与项目的设计、立项等,对风险的把控能力较弱,并且项目全部风险由私营企业承担还会造成融资困难等问题,限制了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而在PPP模式下,私营机构通常只承担商业风险,而政府部门更多的承担系统性风险,政府与社会资本根据自身的优势进行权责分配,风险共担,增强了PPP项目的抗风险能力。最后,PPP模式更适用于准经营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于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BOT模式则更为适用。 三、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参与“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可忽视的显性或隐形风险,为中国企?I带来诸多挑战。 1. 政治风险。一方面,政治风险源自东道国国内,政权更迭、战争或内乱、恐怖主义及本土主义的反抗等问题会直接导致海外项目无法进行、合作协议不连贯或投资无法收回;此类风险一般无法预见,却大大增加了海外基础设施投资的风险变数。例如,2011年爆发的利比亚武装冲突致使我国企业在该地区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损失近200亿美元。另一方面,地缘政治风险也时刻挑战着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东南亚国家 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大,伴随着“一 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推进,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日益增多,我国与沿线 国家的倡议合作也提升到了更高的水平和层次上。东南亚国家作为“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我国对东南亚各国的直接投资对于实现合作双方 互利共赢以及提升整个亚洲经济发展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中国与东南亚而言,“一带一路”倡议有重要意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对东南亚的援助已有近70年的历史。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标志 着中国对东南亚的援助进入新的阶段,互利共赢的理念更为凸显。在近70年间 的援助历程中,中国对东南亚援助硕果累累,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对东南亚援助 过程中加强了与东盟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五通发展凸显成效,并且使中国进 一步了解的东南亚的经济环境和市场发展规模,这些都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东南亚国家直接投资开辟了道路。 根据中国一带一路网的数据显示,2019年1-8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 沿线对53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89.7亿美元,同比下降6.4%,占同期总额的12.4%,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尼、巴基斯坦、泰国、阿联酋、越南、老挝、哈萨 克斯坦、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等国家。据安永《中国走出去》报告分析,2019年上 半年,在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中,新加坡、越南、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已成为主要投资目的地。这些数据都足以显示出近年来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直接投资呈现增长趋势, 并且东盟作为东南亚十国的经济联盟,是世界重要的区域性组织,在促进东南亚 经济发展、加强内部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东南亚十一国中,中国此 前与东帝汶的投资合作较少,有部分原因是东帝汶在东南亚国家中基础设施薄弱,市场化程度不够,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且东帝汶还未加入东盟经济体,相关合作

中国国际投资与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国际投资与一带一路建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国际投资也日益活跃,投资行为 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其中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 措之一,在促进中国国际投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 讨中国国际投资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中国和相关国家 的影响。 一、一带一路建设背景 一带一路倡议始于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其核心 目标是通过推动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贸易合作和人文交流,实现经 济共同繁荣和区域合作发展。一带一路沿袭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精神, 将参与国家和地区连接起来,形成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 二、中国国际投资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持续推进,中国国际投 资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目标也从传统行业向高科技、制造业和金融等多个领域延伸。同时,中国企业也逐渐从单纯的跨国经营转变为全球布局和资源配置者。 三、一带一路与中国国际投资的关系 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投资机会,中国国际投资得到了 良好的支持和推动。根据中央政府的政策指导,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一 带一路项目,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参股或收购等方式,开展跨国投

资和合作。这不仅可以加强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还能够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互利共赢。 四、一带一路对中国国际投资的影响 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国际投资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首先,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潜力大大增加,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其次,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可以促进中国国际投资的快速增长。然而,由于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各异,相关企业需要做好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准备。 五、中国国际投资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国际投资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融合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提升企业的国际化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还需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促进双方在投资审批、知识产权保护、纠纷解决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六、结论 中国国际投资与一带一路建设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国际投资提供了新的增长机遇,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展示了更大的能力和影响力。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国际投资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上便是本文对中国国际投资与一带一路建设关系的探讨。通过对一带一路背景、中国国际投资发展、二者关系和影响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国际投资的重要性与影响。相信在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财税政策研究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东盟直接投 资的财税政策研究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在近年来呈现出显著增长。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背景,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和投资领域的合作。随后,重点分析了马来西亚的财税政策和投资环境,结合作者在马来西亚的工作经验,深入探讨了该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和与中国的税务合作。文章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外部投资策略,以及对东盟的财税政策。特别是财税策略的制定、实施及其对双边经贸合作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的财税策略不仅促进了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还为东盟国家带来了经济增长的新机遇。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财税政策 1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概述 1.1 经贸合作的历史背景 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历史悠久,自1991年以来,双方的合作关系日益加深。1991年,中东盟双边贸易额仅为79.6亿美元,但到2020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6846亿美元。这种快速的增长反映了两者之间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贸易和投资,还涉及更深层次的国家经济战略合作。尤其在“一带一路”经济框架下,双方的合作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界限,向更深层次的国家经济战略合作方向发展。 1.2 合作的主要领域和成果 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覆盖了多个领域,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相互投资以及经贸园区的建设合作。这种合作不仅仅是在数量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在质量上的提升。例如,双方已经成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是一个

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外,中国与东盟在“一 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特别是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深度融合方面。这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新的动力。特别地,关于马来 西亚,作为东盟的重要成员国,其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也在不断加深。 2 马来西亚的财税政策概述 2.1 基本税收制度 马来西亚的基本税制是一个自我评估制度,由马来西亚国内税收局(LHDN) 管理。这个制度要求纳税人自行计算和支付其应纳税额。LHDN 提供了一系列的 指南和工具,以帮助纳税人正确地计算他们的税务。此外,马来西亚的税制包括 多种税种,如所得税、消费税和房地产增值税等。纳税人需要根据其收入来源和 金额来确定其税务责任。为了确保纳税人正确地履行其税务责任,LHDN 会进行 定期的税务审计。如果纳税人未能正确地申报或支付税款,他们可能会面临罚款 或其他法律制裁。此外,为了鼓励纳税人及时和正确地申报税款,LHDN 也提供 了一些税务减免和优惠。这些减免和优惠旨在减轻纳税人的税务负担,同时也鼓 励他们遵守税务规定。 2.2 对外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 马来西亚为了吸引外国投资,提供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税收优惠 既包括直接税收优惠,也包括间接税收优惠。直接税收优惠为部分或完全免除所 得税支付的特定期限,而间接税收优惠则是免除进口税和消费税的形式。对于在 特定产业园区内的外国投资者,可以享受长达10年的所得税豁免。此外,对于 在高科技、绿色能源和研发领域的投资,政府还提供了额外的税收抵免和补贴。 主要的税收优惠包括先驱地位和投资税收津贴。先驱地位允许公司享受五年的部 分免税,而投资税收津贴则允许公司在五年内对其合格的资本支出享受60%的津贴。 2.3 与中国的双边税收协定

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基于营商环境的分析

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基于营商环境的分析 作者:张旭东 来源:《经营者》 2018年第11期 摘要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即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5年来,我 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直接投资。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我国 转移过剩产能、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营商环境, 并据此研究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 关键词“一带一路”直接投资营商环境 一、引言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过程中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沿线共包括65个国家,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区域覆盖东亚、西亚、南亚、中亚、独联体和中东欧地区。 目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已经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因此我国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 行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量各个国家的投资环境,以作出合理的区位选择,提高投资效率。2001年,世界银行提出利用企业营商环境指标体系衡量和评估一国私营部门的发展环境, 营商环境指数排名越高,表明在该国从事企业经营活动条件越宽松。营商环境的优劣将决定一 国投资环境的好坏。本文即基于营商环境的角度研究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 区位选择问题。 二、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现状 (一)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存量研究 2016年末,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为1294.1亿美元,占中国对外 直接投资存量的9.5%。在2016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位列前20位的国家(地区)中,有 7个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7个国家分别是新加坡、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老挝、哈萨 克斯坦、越南和阿联酋。其中,到2016年末我国对新加坡的直接投资存量最高,为334.46亿 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2.5%;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存量为129.80亿美元,占比约为1%。 (二)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流量研究 2016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购项目115起,并购金额66.4亿美元,占我 国并购总额的4.9%。其中,我国企业对马来西亚、柬埔寨、捷克等国家的直接投资超过5亿美元。在201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排名前20位的国家中,同样有7个是“一带一路”沿线 国家,分别是新加坡、以色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越南和泰国。2016年我国对 新加坡直接投资流量为31.7亿美元,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投资流量最多的国家,占 201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的1.6%;排在第二位的国家是以色列,流量数额为18.4亿 美元,占流量总额的0.9%。 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营商环境分析

研究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趋势和方法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趋势和方法 引言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中国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或以自有资金进入海 外市场,进行投资和经营活动的行为。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趋势和方法,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现状 1. 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在过去几十年内不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9年,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2.37万亿美元,累计对外投资 项目数超过了2.8万个。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国之一。 2. 投资领域日益广泛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域日益广泛,涵盖了多个行业,包括能源、制造业、金融、农业等。中国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增强了自身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还促进了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构。 3. 投资方向多元化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向也越来越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发达国家,中国企 业还开始将目光投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这些投资对于扩大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和提升企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趋势 1. 技术创新驱动的投资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越来越 注重技术创新。中国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或以自有技术投资海外市场,以提升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2. 资本市场开放的推动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也促进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中国企业通过股权投资、债券发行等方式,积极参与全球金融市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3.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国企业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的平台,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贸易投资等领域的投资,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4. 双向投资的增加 随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增大,外国企业也开始对中国市场进行更多的投资。双向投资的增加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并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 方法 1. 与国际企业合作 与国际企业合作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与国际企业进行合作,中国企业可以借鉴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与国际企业合作还可以降低市场风险和成本风险,共同开拓海外市场。 2. 自有资金投资 中国企业可以利用自有资金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自有资金投资的优势在于保持了对投资项目的独立控制权,降低了与合作伙伴之间的风险和依赖关系。同时,自有资金投资还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3. 股权投资和并购 股权投资和并购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购买海外企业的股权或进行合并收购,中国企业可以迅速获得市场份额和先进技术,快速进入海外市场。 4. 建立海外产业园区 建立海外产业园区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创新方式之一。通过在海外建立产业园区,中国企业可以集中资源、提高效率,并为本地市场输送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选择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选择研究 首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议题。在这 个话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是指在国际上,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投资者将资金 用于投资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企业或者直接投资设施等。对外投资 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经营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寻求更广泛的市场, 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控制生产链。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投资一直是国家的重要政策之一。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选择一般来说是具有针对性的,通 常是在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两方面的考虑下制定的。在具体的行 业选择上,则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一、垂直并购。 当一家公司在国际上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增加生 产灵活性,或是市场布局策略变更等,就会考虑垂直并购。垂直 并购是指一个企业并购另一个企业的供应商或客户,以达到从产 业链的上游或下游进一步扩张的战略目的。 二、横向并购。

与垂直并购不同,横向并购主要指在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进行 的并购。这种并购一般是想要实现业务多元化或是为了拓展市场 份额。 三、资源型投资。 获得资源优势,是很多企业选择对外投资的主要原因。因此, 一些资源类行业如能源、资源、能源和金属矿业等一类行业,也 常常成为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的主要领域之一。例如,中国企业 不仅通过直接投资完成了对澳大利亚、巴西、乌克兰等多国矿业 资源投资,同时还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探索以共同开采方式加强对 国际大型资源储备地区的控制。 四、经济协作与开发区投资。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对外投资领域也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国家与 中国建立了经济协作区和开发区,这些经济特区带来了更多的市 场机会。中国企业通过对这些区域的投资,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 外部市场机会,也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总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选择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 随着企业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优化的。作为一个 新兴大国,中国对外投资的战略已经从单一的以资源型投资为主,向产业协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发展。随着中国企业的

一带一路下双向直接投资特点分析

一带一路下双向直接投资特点分析 摘要:基于我国“一带一路〞建议中互利共赢的开展思想,内蒙古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也应以双向并进为开展目标。但近年来内蒙古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二者的开展规模不平衡的现象较为严重,FDI规模远超OFDI规模。而且内蒙古双向直接投资在投资领域与国别〔地区〕分布方面均存在结构单一化的现象,这对内蒙古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挑战,为此内蒙古的双向直接投资需要实现数量扩张与质量改良的并行提升。 关键词:一带一路;内蒙古;双向直接投资 我国“一带一路〞建议的提出以开放包容、共建共赢为目标,倡导实现互利互赢的经济全球化格局。基于“一带一路〞的建设思想,我国在外商直接投资领域以“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为开展方针。“一带一路〞建设开启了内蒙古开放型经济全面深化开展的新格局,外商直接投资领域作为内蒙古开放型经济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样承当着双向共同高质开展的使命。在此经济背景下探讨内蒙古双向直接投资开展的现状与特点,对于总结“一带一路〞建设带给内蒙古外向型经济的收益,并规划其未来开展路径大有裨益。 一、内蒙古直接利用外资开展特点分析 〔一〕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整体下滑 〔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结构不均衡现象持续

1.流入行业集中于采矿业、制造业与农林牧渔业从投资行业结构来看,数据显示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内蒙古的行业结构相当集中。2021年-2021年间,内蒙古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为230.7亿万美元,其中投资于采矿业、制造业、农林牧渔业的比重分别为36.4%、36%及8.5%,上述三个行业利用FDI比重总和为80.8%。值得注意的是该6年期间内蒙古直接利用外资中流入现代效劳业的外资比重极低,甚至缺乏10%。观察内蒙古采矿业、制造业以及农林牧渔业三大行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不难发现,在2021年至2021年期间,流向制造业的FDI金额在下降,这与中国制造业自2021年以来利用FDI逐年下滑的趋势是一致的,这是由于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落实,制造业的环保本钱相应提高,这使得局部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加工制造业外资企业将产能向东南亚等地区进行转移。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在该六年期间流入内蒙古采矿业的FDI的金额上升,侧面反映了采矿业在内蒙古经济结构中仍然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2021年采矿业在内蒙古工业总产值中奉献度到达了2 2.5%,与同年采矿业利用FDI高达41.4%的显著表现是一致的。2.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方式变化较大由图5可见,2000年—2021年期间内蒙古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类型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在2000年,内蒙古利用FDI以合资经营方式为主,合资经营企业实际利用FDI占57.0%。而到2021年,外资企业〔即外商独资企业〕投资处在第一位,比例达5 3.9%。至2021年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成为外资在内蒙古的首选经营方式,比重高达6 4.2%,侧面反响了内蒙古资本市场开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近年来内蒙古以资源能源产业和全国知名品牌为主的企业纷纷上市,截至2021年4月30日,沪深两市共有3609家上市公司,其中,内蒙古有25家,占比0.7%,此外还有一批优质的未上市企业群体逐渐形成。 3.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与分布相对单一从来源地区看,内蒙古外商直接投资中香港实际到位资金19.67亿美元,奉献率高达58.1%。而在2021-2021年,该比例依次为68.8%、6 4.9%与68.8%。由此可见,内蒙古缺少使得利用外资以促进技术进步的效果受到制约,外资无法形成对于技术创新的正向溢出效应。从外资的地区分布来看,内蒙古利用外资集中于中西部地区,主要流入地为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见表1〕。其中鄂尔多斯市直接利用外资金额在内蒙古各盟市中遥遥领先,在2021年占全区实际利用FDI额近70%。这一方面源于鄂尔多斯丰富的资源禀赋,富含煤炭、天然气等50多种矿藏,以及阿尔巴斯白山羊绒。另一方面鄂尔多斯市的生产总值、人均GDP等经济指标也在内蒙古位居领先,市政府还不断采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这些都成为促进鄂尔多斯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 二、内蒙古对外直接投资开展特点分析 〔一〕对外投资虽呈开展态势但整体规模偏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