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气配线原则

电气配线原则

nbsp;

3.4.1槽板配线宜敷设在干燥场所;槽板内、外应平整光滑、无扭曲变形;木槽板应涂绝缘漆和防火涂料;塑料槽板应经阻燃处理,并有

阻燃标记;

槽板应紧贴建筑物、构筑物的表面敷设,且平直整齐;多条槽板并列敷设时,应无明显缝隙;

槽板底板固定点间距离应小于500mm;槽板盖板固定点间距离应小于300mm;底板距终端50mm 和盖板距终端30mm处均应固定;三线槽的槽板每个固定点均应采用双钉固定;

槽板敷设时,底板接口与盖板接口应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应小于20mm;

槽板的盖板在直线段上和90°转角处,应成45°斜口相接;分支处应成丁字三角叉接;盖板应无翘角,接口应严密整齐;

敷设于木槽板内的导线,其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v;一条槽板内应敷设同一回路的导线;在宽槽内应敷设同一相导线;

导线在槽板内不应设有接头,接头应置于接线盒或器具内;盖板不应挤伤导线的绝缘层;

槽板与各种器具的底座连接时,导线应留有余量,底座应压住槽板端部;

线槽配线

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应光滑、无毛刺;

金属线槽应经防腐处理;

塑料线槽必须经阻燃处理,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

线槽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线槽应敷设在干燥和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

线槽的连接应连续无间断;每节线槽的固定点不应少于两个;在转角、分支处和端部均应有固定点,并应紧贴墙面固定;

线槽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

固定或连接线槽的螺钉或其他紧固件,紧固后其端部应与线槽内表面光滑相接;

线槽的出线口应位置正确、光滑、无毛刺;

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或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2‰,且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

线槽内导线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导线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60%;

在可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接头处所有导线截面积之和,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75%;在不易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导线的接头应置于线槽的接线盒内;

金属线槽应可靠接地或接零,但不应作为设备的接地导体;

钢索配线

在潮湿、有腐蚀性介质及易积贮纤维灰尘的场所,应采用带塑料护套的钢索;

配线时宜采用镀锌钢索,不应采用含油芯的钢索;

钢索的单根钢丝直径应小于0.5mm,并不应有扭曲和断股;

钢索的终端拉环应牢固可靠,并应承受钢索在全部负载下的拉力;

钢索与终端拉环应采用心形环连接;固定用的线卡不应少于2个;钢索端头应采用镀锌铁丝扎紧;

当钢索长度为50m及以下时,可在其一端装花篮螺栓;当钢索长度大于50m时,两端均应装设花篮螺栓;

钢索中间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12m;中间固定点吊架与钢索连接处的吊钩深度不应小于20mm,并应设置防止钢索跳出的锁定装置;

在钢索上敷设导线及安装灯具后,钢索的弛度不宜大于100mm;

钢索应可靠接地;

钢索配线的零件间和线间距离应符合表的规定;

钢索配线的零件间和线间距离mm表

配线类型支持件之间最大间距支持件与灯头盒之间最大距离线间最小距离

-------------------------------------------------------------------------

钢管 1500 200 -

硬塑料管 1000 200 -

塑料护套线 200 150 -

瓷柱配线 1500 100 35

塑料护套线敷设

塑料护套线不应直接敷设在抹灰层、吊顶、护墙板、灰幔角落内;室外受阳光直射的场所,不应明配塑料护套线;

塑料护套线与接地导体或不发热管道等的紧贴交叉处,应加套绝缘保护管;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场所的塑料护套线,应增设钢管保护;

塑料护套线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3倍;弯曲处护套和线芯绝缘层应完整无损伤;

塑料护套线进入接线盒箱或与设备、器具连接时,护套层应引入接线盒箱内或设备、器具内;

沿建筑物、构筑物表面明配的塑料护套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平直,并不应松弛、扭绞和曲折;

应采用线卡固定,固定点间距应均匀,其距离宜为150~200mm;

在终端、转弯和进入盒箱、设备或器具处,均应装设线卡固定导线,线卡距终端、转弯中点、盒箱、设备或器具边缘的距离宜为50~100mm;

接头应设在盒箱或器具内,在多尘和潮湿场所应采用密闭式盒箱;盒箱的配件应齐全,并固定可靠;

塑料护套线或加套塑料护层的绝缘导线在空心楼板板孔内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导线穿入前,应将板孔内积水、杂物清除干净;

导线穿入时,不应损伤导线的护套层,并便于更换导线;

导线接头应设在盒箱内;

4 工程交接验收

工程交接验收时,应对下列项目进行检查:

各种规定的距离;

各种支持件的固定;

配管的弯曲半径,盒箱设置的位置;

明配线路的允许偏差值;

导线的连接和绝缘电阻;

非带电金属部分的接地或接零;

黑色金属附件防腐情况;

施工中造成的孔、洞、沟、槽的修补情况;

工程在交接验收时,应提交下列技术资料和文件:

竣工图;

设计变更的证明文件;

安装技术记录包括隐蔽工程记录;

各种试验记录;

主要器材、设备的合格证;

附录A电气线路与管道间最小距离A01配线工程施工中,电气线路与管道间最小距离应符合表A01的规定:

电气线路与管道间小距离mm表A01

管道名称配线方式穿管配线绝缘导线明配线裸导线配线

-------------------------------------------------------------

蒸汽管平行管道上 1000 1000 1500 管道下 500 500 1500 300 300 1500

暖气管、热水管平行管道上 300 300 1500 管道下 200 200 1500 交叉 100 100 1500

通风、给排水及压缩空气管平行 100 200 1500 交叉 50 100 1500

注:①对蒸汽管道,当在管外包隔热层后,上下平行距离可减至200mm;

②暖气管、热水管应设隔热层;

③对裸导线,应在裸导线处加装保护网;

附录B不同敷设方式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

B01配线工程施工中,不同敷设方式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应符合表B01的规定:

不同敷设方式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表B01

敷设方式线芯最小截面mm2 铜芯软线铜线铝线

-------------------------------------------------------

敷设在室内绝缘支持件上的裸导线 -

敷设在绝缘支持件上的绝缘导线其支持点间距Lm L≤2室内 - 室外 -

2<L≤6 - 6<L≤12 -

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

槽板内敷设的绝缘导线 -

塑料护套线明敷 -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一、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 第一步:电气识图 “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 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目录→看总说明→看系统图→看平面布置图→看安装接线头图→看安装大样图→看设备材料表 第二步:布管 作为穿线管有两类,一是钢管,二是PVC管。在布管中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有一定的转弯半径。如果线路很长,中间要设计过度接线盒。在布管中每隔1.5—2.5米要有一个固定装置。 管中穿线余留空间不得少于60% 电气布管工艺流程:弹线定位→加工管弯→稳住盒箱→暗管敷设 第四步:对线 对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人对线法,高效的是单人对线法” 第五步:导线连接 (1)导线接头要紧密,牢固不能增加导线的电阻值。 (2)导线接头受力时的机械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的机械强度。 (3)导线接头包缠绝缘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绝缘强度,连接要牢固、紧密、包扎要良好。 二、电气配线原则 低压电器配线原则 手工布线时,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 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3、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度。 4、上下触电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5、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来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6、一个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 7、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8、导线截面不同时,应将截面大的放在下层,截面小的放在下层。 9、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一、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

第一步:电气识图 “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 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U录f看总说明一看系统图f看平面布置图一看安装接线头图一看安装大样图一看设备材料表 第二步:布管 作为穿线管有两类,一是钢管,二是PVC管。在布管中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有一定的转弯半径。如果线路很长,中间要设计过度接线盒。在布管中每隔一米要有一个固定装置。 管中穿线余留空间不得少于60% 电气布管工艺流程:弹线定位一加匸管弯一稳住盒箱一暗管敷设 第四步:对线 对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人对线法,高效的是单人对线法” 第五步:导线连接 (1)导线接头要紧密,牢固不能增加导线的电阻值。 (2)导线接头受力时的机械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的机械强度。 (3)导线接头包缠绝缘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绝缘强度,连接要牢固、紧密、包扎要良好。 二. 电气配线原则 低压电器配线原则 手工布线时,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 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义。当必须交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3、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度。 4、上下触电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釆用斜线连接。 5、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并做到同一元件. 同一回来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6、一个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 7、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8、导线截面不同时,应将截面大的放在下层,截面小的放在下层。 9、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 元器件的安装 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2、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4、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 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山左至右,由上至下 6、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7、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电气配线一般要求规范

电气配线配电一般规范

1适用范m 设备的局部与整体配电规范 适用于机电设备的接线标识、导线与电缆线径选用、导线与电缆颜色的选用、按钮与指示灯颜色的选用、配线与设备配电的规范。 2本规范引用标准 GB/T4884—1985 绝缘导线的标记 GB/T4026—1992 电器设备接线端子和特定导线线端的标识及应用字母数字系 统的通则 GB/T2681—19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 GB/T2682—19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 GB/T13534—1992电气颜色标志代号 GB/工业机械电气设备安全

1>导线和电缆及配线规范 导线和电缆的选用原则 导线导线一般应为铜质的。任何其他材质的导线都应具有承载相同电流的标称截面积,导线最高温度不应超过表1规定的值。 ①短路时间下超过的假定绝热性能。 正常工作时的载流容量导线和电缆的载流容量由下列因素确定 正常条件下,通过最大可能的稳态电流时导线的最高允许温度; 短路条件下,允许的短时极限温度。 导线截面积应使得在最大稳态电流或其等效值情况下,导线温度不超过表1

中的规定值。 外部配线的连续负载电流容量规定见表2。 如果电缆用铝代替铜导线,则表7-112中的数值应乘以减额系数。 表2稳定环境温度4(rc时,釆用不同敷设方法的PVC绝缘铜导线或电缆的载流容量

电压降 电圧降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5%,为此,有必要采用截面积大于表2规定 值的导线。 最小截面积为确保适当的机械强度,导线截面积应不小于表3示出值。如果用 其他措施得到足够的机械强度且不削弱正常功能,可以使用比表3示出值小的导 线。电柜内部具有最大电流为2A 的电路的配线不必遵守表3的要求。 表铜导线的最小截面积 位置 用途 电缆种类 单芯绞 线 单芯硬 线 双芯屏 蔽线 双芯无 屏蔽线 三芯或三芯 以上屏蔽线 或无屏蔽线 铜导线的最小截而积 外壳外 部 正常配线 1 频繁运动机械 部件的连接 1 — 1 1 1 小电流(<2A)电 路中的连线 1 数据配线 — — — — 外壳内 正常配线 95 — — 192 192 120 — — 221 221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 范 随着现代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控制柜逐渐成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作为电气控制柜的核心部件,控制柜元件的安装接线配线对于控制柜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因此,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必须严格遵循规范,这不仅能提高电气控制柜的使用寿命,还能显著降低电气事故的风险。 一、电气控制柜元件的安装 电气控制柜中包括许多元件,如接触器、断路器、继电器、变压器等等。电气控制柜元件的安装应当遵循以下规范: 1. 元件的选型应当符合设备要求和设计标准,元件的品 质应当合格。 2. 元件的数量、组合和布置应当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且 布置应当合理。 3. 元件与机柜的连接方式必须正确,紧固可靠,其中定 位孔位置应当符合标准。 4. 元件的标志应当清晰可见,不能擦拭、刮擦或遮挡标志。 5. 电气控制柜应当有安全接地,元件的接地应当可靠。

二、电气控制柜元件的接线 元件的接线是电气控制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应当根据不同的元件特点进行操作,遵循一些基本的操作规范: 1. 对于高压设备的接线,应当必须在断电状态下进行, 而低压设备可以在有电的情况下进行。 2. 设备的接地中心应当建立在主接地线上,导线的规格 应当满足设备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 3. 控制台的接地应当与设备的接地构成一个整体,控制 柜至地之间的电阻应当小于4欧姆。 4. 维护人员在进行接线时应当使用绝缘工具,避免残留 杂物和水分。 5. 接线应当遵循正极与正极,负极与负极的原则,同时 两端的电压应当相等。 三、电气控制柜元件的配线 电气控制柜元件的配线是调试和使用设备的关键步骤,应当注意以下原则: 1. 对于低压设备的配线,应当采用编码方式进行操作, 而高压设备则需要使用刻度式配线。 2. 在配线前应当进行模块标记,模块标记应当包括总模 块代号、模块类型、序号和功能。 3. 序号应当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功能则应当简练明了,如储存器、地址选通、数据等等。

电气配线原则

3。1.3、1 [勺设计无特殊规定时,导线得芯线应采用焊接.斥板压接或套管连接. ■3、仁3. 2寻线与设备、器具御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截面为10mm 2及以下得爪股铜芯线与笊股铝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得端子连接; A (2)截面为2?5mm2,及以下御多股铜芯线御线芯应先拧紧搪锡或斥接端子后再与设备、 器具得端子连接; A (3)多股铝芯线与截面大于2?5 mm2得多股铜芯线得终端.除设备自帯插接式端子外,应焊接或圧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得端子连接. A 3、仁3、3熔焊连接得焊缝,不应有凹陷、夹渣.断股、裂缝及根部未焊合得缺陷:焊缝得外形尺寸应符合焊接工艺评定文件得规定,焊接后应清除残余焊药与焊适? 3. 1、3、4锡焊连接御焊缝应饱满.表mi光滑:焊剂应无腐蚀性,焊接后应清除残余焊剂。 … 3. 3、3、5压板或其她专用夹具,应与寻线线芯规格相匹配:紧固件应拧紧到位,防松 装§应齐全。 3、1、3、6童管连接器与fK模等应与寻线线芯规格相匹配;压接时,圧接深度、圧口数a与辰接长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得有关规定.* 3、1、3、7剖开导线绝缘层时.不应损伤芯线:芯线连接后,绝缘帯应包缠均匀紧密?其绝缘强度不应低于寻线原绝缘层得绝缘强度:在接线端子得根部与寻线绝缘层间斜空隙处,应采用绝缘带包缠严密0 A 3. 1. 3.8在配线御分支线连接处?T线不应受到支线斜横向拉力。 3、1、4瓷夹,瓷柱、瓷瓶、塑料护奁线与槽板配线在穿过墻壁或隔墙时.应采用经过阻燃处理得保护管保护::”穿过楼板时应采用钢管保 护,其保护商度与楼面得距离不应小于仁8m,但在装设开关御位a,可与开关商度相同。 3. 1、5入户线在进墙斜一段应采用额定电斥不低于500V得绝缘寻线:穿墙保护管斜外侧, 应有防水弯头.且导线应弯成滴水弧状后方可引入室内? 3、1、6在顶棚内由接线盒引向器具御绝缘导线,应采用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或金属软管等保护,导线不应有裸露部分。 3、1、7塑料绝缘导线与塑料槽板敷设处得环境温度不应低于一15X\ 3. 18明配线得水平与垂直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 1. 8御规宦。 A 3、仁9出配线采用多相导线时,其相线御颜色应易于区分,和线与零线斜颜色应不同,同一建筑物、构筑物内得寻线,其颜色选择应统一:保护地线(PE线)应采用黄绿颜色相间得绝缘导线:零线宜采用淡兰色绝缘导线A A 明配线斜水平与垂直允许備差表3、1、 &配线种类允许偏差(mm)水平垂直A --—— 瓷夹配线5 5 瓷柱或瓷瓶配线1 0 5A塑料护套线配线5 5

电气配线原则

nbsp; 3.4.1槽板配线宜敷设在干燥场所;槽板内、外应平整光滑、无扭曲变形;木槽板应涂绝缘漆和防火涂料;塑料槽板应经阻燃处理,并有 阻燃标记; 槽板应紧贴建筑物、构筑物的表面敷设,且平直整齐;多条槽板并列敷设时,应无明显缝隙; 槽板底板固定点间距离应小于500mm;槽板盖板固定点间距离应小于300mm;底板距终端50mm 和盖板距终端30mm处均应固定;三线槽的槽板每个固定点均应采用双钉固定; 槽板敷设时,底板接口与盖板接口应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应小于20mm; 槽板的盖板在直线段上和90°转角处,应成45°斜口相接;分支处应成丁字三角叉接;盖板应无翘角,接口应严密整齐; 敷设于木槽板内的导线,其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v;一条槽板内应敷设同一回路的导线;在宽槽内应敷设同一相导线; 导线在槽板内不应设有接头,接头应置于接线盒或器具内;盖板不应挤伤导线的绝缘层; 槽板与各种器具的底座连接时,导线应留有余量,底座应压住槽板端部; 线槽配线 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应光滑、无毛刺; 金属线槽应经防腐处理; 塑料线槽必须经阻燃处理,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

线槽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线槽应敷设在干燥和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 线槽的连接应连续无间断;每节线槽的固定点不应少于两个;在转角、分支处和端部均应有固定点,并应紧贴墙面固定; 线槽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 固定或连接线槽的螺钉或其他紧固件,紧固后其端部应与线槽内表面光滑相接; 线槽的出线口应位置正确、光滑、无毛刺; 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或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2‰,且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 线槽内导线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导线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60%; 在可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接头处所有导线截面积之和,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75%;在不易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导线的接头应置于线槽的接线盒内; 金属线槽应可靠接地或接零,但不应作为设备的接地导体; 钢索配线 在潮湿、有腐蚀性介质及易积贮纤维灰尘的场所,应采用带塑料护套的钢索; 配线时宜采用镀锌钢索,不应采用含油芯的钢索; 钢索的单根钢丝直径应小于0.5mm,并不应有扭曲和断股; 钢索的终端拉环应牢固可靠,并应承受钢索在全部负载下的拉力; 钢索与终端拉环应采用心形环连接;固定用的线卡不应少于2个;钢索端头应采用镀锌铁丝扎紧; 当钢索长度为50m及以下时,可在其一端装花篮螺栓;当钢索长度大于50m时,两端均应装设花篮螺栓; 钢索中间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12m;中间固定点吊架与钢索连接处的吊钩深度不应小于20mm,并应设置防止钢索跳出的锁定装置;

电气配线原则

低压电器----配线原则 配线原则 板前明线布线:手工布线时(非模型、模具配线),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 2、导线长度应尽可能短,可水平架空跨越,如两个元件线圈之间、连线主触头之间的连线等,在留有一定余量的情况下可不紧贴敷设面。 3、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属于走线合理。 4、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 5、上下触点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6、导线与接线端子或线桩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7、一个电器元件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每节接线端子板上的连接导线一般只允许连接一根。 8、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9、导线截面积不同时,这将截面积大的放在下层,截面积小的放在上层 10、多根导线布线时(主回路)应做到整体在同一水平面或同一垂直面。 11、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 导线的颜色标志: 1、保护导线(PE)必须采用黄绿双色: 2、动力电路的中线(N)和中间线(M)必须是浅蓝色: 3、交流或直流动力电路应采用黑色: 4、交流控制电路采用红色: 5、直流控制电路采用蓝色: 6、用作控制电路联锁的导线,如果是与外边控制电路连接,而且当电源开关:断开仍带电时,应采用橘黄色或黄色: 7、与保护导线连接的电路采用白色: 一、控制线路的安装步骤和方法如下: 1.按元件明细表配齐电器元件,并进行检验。 所有电气控制器件,至少应具有制造厂的名称或商标、型号或索引号、工作电压性质和数值等标志。若工作电压标志在操作线圈上,则应使装在器件上线圈的标志是显而易见的。2.安装控制箱(柜或板) 控制板的尺寸应根据电器的安排情况决定。 (1)电器的位置安排:尽可能组装在一起,使其成为一台或几台控制装置。只有那些必须安装在特定位置上的器件,如按钮、手动控制开关、位置传感器、离合器、电动机等,才允许分散安装在指定的位置上。 安放发热元件时,必须使箱内所有元件的温升保持在它们的容许极限内。对发热很大的元件,如电动机的启动、制动电阻等,必须隔开安装,必要时可采用风冷。 (2)可接近性:所有电器必须安装在便于更换、检测方便的地方。 为了便于维修或调整,箱内电气元件的部位,必须位于离地0.4-2米之间。所有接线端子,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 准、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第一步:电气识图 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 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目录7看总说明7看系统图7看平面布置图7看安装接线头图T看安装大样图T看设备材料表第二步:布管 作为穿线管有两类,一是钢管,二是PVC t。在布管中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有一定的转弯半径。如果线路很长,中间要设计过度接线盒。在布管中每隔—米要有一个固 定装置。 管中穿线余留空间不得少于60% 电气布管工艺流程:弹线定位7加工管弯7稳住盒箱7暗管敷设第四步:对线 对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人对线法,高效的是单人对线法” 第五步:导线 连接 1)导线接头要紧密,牢固不能增加导线的电阻值。 2)导线接头受力时的机械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的机械强度。

3)导线接头包缠绝缘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绝缘强度,连接要牢固、紧 密、包扎要良好。 二、电气配线原则低压电器配线原则 手工布线时,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 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 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3、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 度。 4、上下触电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5、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并做到同一元件. 同一回来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6、一个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 7、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8、导线截面不同时,应将截面大的放在下层,截面小的放在下层。 9、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

电气配线一般要求规范

. 电气配线配电一般规范

1 适用范围 设备的局部与整体配电规范 适用于机电设备的接线标识、导线与电缆线径选用、导线与电缆颜色的选用、按钮与指示灯颜色的选用、配线与设备配电的规范。 2 本规范引用标准 GB/T4884—1985 绝缘导线的标记 GB/T4026—1992 电器设备接线端子和特定导线线端的标识及应用字母数字系统的通则 GB/T2681—19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 GB/T2682—19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 GB/T13534—1992 电气颜色标志代号 GB/T5226.1-1996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安全

1、导线和电缆及配线规范 导线和电缆的选用原则 导线导线一般应为铜质的。任何其他材质的导线都应具有承载相同电流的标称截面积,导线最高温度不应超过表1规定的值。 正常工作时的载流容量导线和电缆的载流容量由下列因素确定 正常条件下,通过最大可能的稳态电流时导线的最高允许温度; 短路条件下,允许的短时极限温度。 导线截面积应使得在最大稳态电流或其等效值情况下,导线温度不超过表1中的规定值。 外部配线的连续负载电流容量规定见表2。 如果电缆用铝代替铜导线,则表7-112中的数值应乘以0.78减额系数。 最小截面积为确保适当的机械强度,导线截面积应不小于表3示出值。如果用其他措施得到足够的机械强度且不削弱正常功能,可以使用比表3示出值小的导线。电柜内部具有最大电流为2A的电路的配线不必遵守表3的要求。

安装方法 电柜到设备各单元间导线和电缆的安装方法见图5.安装方法所用的字母代码按IEC 60364-5-523 B1 导线装在导线管和电缆管道装置中 B2

电气配线标准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 」、元器件安装 1.1前提 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 需要的灭弧距离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1.2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1.3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1.4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1.5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 1.6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下 1.7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1.8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 : 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 电能计量仪表0.6-1.8 控制开关、按钮0.6-2.0 紧急操作件00.8-1.6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 4.4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 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矩。 1.11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接法:

1.13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 及连线上。 1.14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1)端子的标识 不得悬吊在电器除元件本身附有供

电气配线标准

?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 一、元器件安装 前提 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 ●需要的灭弧距离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 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必须按图安装 (如果有图)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下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 ●指示仪表、指示灯电能计量仪表控制开关、按钮紧急操作件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 能。 ●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矩。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对于发热元件 (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率为 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接法: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1)端子的标识

电气配线一般要求规范

实用文档 电气配线配电一般规范

1适用范围 设备的局部与整体配电规范 适用于机电设备的接线标识、导线与电缆线径选用、导线与电缆颜色的选用、按钮与指示灯颜色 的选用、配线与设备配电的规范。 绝缘导线的标记 电器设备接线端子和特定导线线端的标识及应用字母数字系统的通则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 GB/T13534—1992电气颜色标志代号 GB/T5226. 1-1996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安全 2本规范引用标准 GB/T4884—1985 GB/T4026—1992 GB/T2681—1981 GB/T2682—1981

1. 导线和电缆及配线规范 导线和电纜的选用原则 导线导线一般应为铜质的。任何其他材质的导线都应具有承载相同电流的标称裁面积•导线彊高温度不应超过表1规定的值。 正常工作时的载流容量导线和电缆的载流容量由下列因素确定 正常条件下.通过最大可能的稳态电流时导线的最高允许温度; 短路条件下,允许的短时极限温度。 导线截面积应使得在最大稳态电流或其等效值情况下,导线温度不超过表1中的规定值。 外部配线的连续负载电流容量规定见表2。 如果电缆用铝代替铜导线•则表7-112中的数值应乘以0. 78减额系数。 表2稳定环境温度409时.采用不同敷设方法的PVC绝彌导线或电缆的載涼容■ lz 电压降电压降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5%,为此•有必要采用截面积大于表2规定值的导线。 最小載面积为确保适当的机械强度.导线截面积应不小于表3示岀值。如果用其他措施得到足够的机械强度且不削弱正帶功能,可以使用比表3示出值小的导线。电柜内部貝有最大电流为2A的电路的配线不必遵

电气配线一般要求规范

电气配线一般要求规范(总13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电气配线配电一般规范

1 适用范围 设备的局部与整体配电规范 适用于机电设备的接线标识、导线与电缆线径选用、导线与电缆颜色的选用、按钮与指示灯颜色的选用、配线与设备配电的规范。 2 本规范引用标准 GB/T4884—1985 绝缘导线的标记 GB/T4026—1992 电器设备接线端子和特定导线线端的标识及应用字母数字系统的通则GB/T2681—19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 GB/T2682—19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 GB/T13534—1992 电气颜色标志代号 GB/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安全

1、导线和电缆及配线规范 导线和电缆的选用原则 导线导线一般应为铜质的。任何其他材质的导线都应具有承载相同电流的标称截面积,导线最高温度不应超过表1规定的值。 ○1短路时间下超过5s的假定绝热性能 正常工作时的载流容量导线和电缆的载流容量由下列因素确定 正常条件下,通过最大可能的稳态电流时导线的最高允许温度; 短路条件下,允许的短时极限温度。 导线截面积应使得在最大稳态电流或其等效值情况下,导线温度不超过表1中的规定值。 外部配线的连续负载电流容量规定见表2。 如果电缆用铝代替铜导线,则表7-112中的数值应乘以减额系数。 I Z 线。

最小截面积为确保适当的机械强度,导线截面积应不小于表3示出值。如果用其他措施得到足够的机械强度且不削弱正常功能,可以使用比表3示出值小的导线。电柜内部具有最大电流为2A的电路的配线不必遵守表3的要求。 注:来源于IEC 60228:1978《绝缘电缆导线》和IEC60228A:1982,第一次增补《圆导线的尺寸范围指南》 安装方法电柜到设备各单元间导线和电缆的安装方法见图5.安装方法所用的字母代码按IEC 60364-5-523 B1 导线装在导线管和电缆管道装置中 B2

电气配线计算规则说明

电气配线计算规则说明 三根电线在相同的电流方向供电时,载流量可以相加,同样功率也可以相加。 第一章按功率计算电流的口诀之一 1.用途: 这是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千瓦或千伏安)算出电流(安)的口诀。 电流的大小直接与功率有关,也与电压,相别,力率(又称功率因数)等有关。一般有公式可供计算,由于工厂常用的都是380/220 伏三相四线系统,因此,可以根据功率的大小直接算出电流。 2.口诀:低压380/220 伏系统每KW 的电流,安。 千瓦,电流,如何计算? 电力加倍,电热加半。 单相千瓦,4 . 5 安。 单相380 ,电流两安半。 3. 说明:口诀是以380/220V 三相四线系统中的三相设备为 准,计算每千瓦的安数。对于某些单相或电压不同的单相设 备,其每千瓦的安数.口诀中另外作了说明。 ①这两句口诀中,电力专指电动机.在380V 三相时(力率 0.8 左右),电动机每千瓦的电流约为2 安.即将“千瓦数加一 倍”( 乘2)就是电流, 安。这电流也称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例1 】5.5 千瓦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11 安。 【例2 】4 0 千瓦水泵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8 0安。 电热是指用电阻加热的电阻炉等。三相380 伏的电热 设备,每千瓦的电流为1.5安.即将“千瓦数加一半”(乘1.5),就是电流,安。 【例1】3 千瓦电加热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5 安。 【例2】1 5 千瓦电阻炉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2 3 安。 这口诀并不专指电热,对于照明也适用.虽然照明的灯泡

是单相而不是三相,但对照明供电的三相四线干线仍属三相。 只要三相大体平衡也可以这样计算。此外,以千伏安为单位的电器(如变压器或整 流器)和以千乏为单位的移相电容器(提高力率用)也都适用。即是说,这后半句虽 然说的是电热,但包括所有以千伏安、千乏为单位的用电设备,以及以千瓦为单位 的电热和照明设备。 【例1 】1 2 千瓦的三相( 平衡时) 照明干线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1 8 安。 【例2】30 千伏安的整流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5 安。(指380 伏三相交流侧) 【例3 】3 2 0 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80 安(指 380/220 伏低压侧)。 【例4】100 千乏的移相电容器(380 伏三相)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150 安。 ②.在380/220伏三相四线系统中,单相设备的两条线,一条接相线而另一条接零线的(如照明设备)为单相220 伏用电设备。这种设备的力率大多为1,因此,口诀便直接说明“单相(每) 千瓦4.5 安”。计算时, 只要“将千瓦数乘4.5”就是电流, 安。同上面一样,它适用于所有以千伏安为单位的单相220伏用电设备,以及以千瓦为单位的电热及照明设备,而且也适用于220 伏的直流。 【例1】500 伏安(0.5 千伏安)的行灯变压器(220 伏电源侧)按“单相( 每)千瓦4.5 安”算得电流为2.3 安。 【例2 】1000 瓦投光灯按“单相千瓦、4.5 安”算得电流为4.5 安。对于电压更低的单相,口诀中没有提到。可以取220 伏为标准,看电压降低多少,电流就反过来增大多少。比如36伏电压,以220 伏为标准来说,它降低到1/6,电流就应增大到6倍,即每千瓦的电流为6 × 4.5=27 安。比如36 伏,60 瓦的行灯每只电流为0.06 × 27=1.6 安,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