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论主观题方法

认识论主观题方法

认识论主观题方法
认识论主观题方法

认识论答题模式

1.运用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分析XXX?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②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也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或创造条件,才能更好的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③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子1:(03年文综)我国政府坚决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很多地方以此为契机,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替代产业。退耕后的农民既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口

粮,又从多种经营和其他副业中增加了收入。

简述土地退化及治理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人类违背生态规律,是导致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违背规律蛮干,会造成严重恶果。治理土地退化问题,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认清生态要素之间的广泛联系,把握预见性。通过治理实践,追求实效,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

2.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做到按规律办事。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同正视客观条件结合起来,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我们应该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达到活动的最佳的效果。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积累起来的主观因素越正确,越有广度和深度,就越有利于进一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端正主观动机,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④能动地认识世界,发挥认识的预见性、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等特点,制定计划、措施。

⑤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利用对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正确认识指导实践。

例子2: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于2010年9月6日上午在深圳隆重举行。回望过去,深圳的发展里程和未来要求表明:深圳特区最可贵的品质是实事求是;敢闯敢试,大胆创新,科学发展;站在新起点、面临新环境,深圳要发

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要抢抓机遇,推动科学发展的示范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善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要立足于“干”,勇于实践,敢于开拓,用干事创业的实绩,把特区的旗帜举得更高。

结合材料,分析深圳是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答: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面对新的起点、新的环境,深圳从变化发展的形势出发,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②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结合起来。深圳人敢创敢干,大胆创新,又坚持科学发展。③重视质变,抓住时机,促成质变。深圳人抢抓机遇,推动科学发展的示范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善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④重视实践,在实践中实现创新。深圳人立足于“干”,勇于实践,敢于开拓,用干事创业的实绩。

3.认识全过程和总规律表明(xxx是如何体现认识/探索过程的?)

(1)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的认识运动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3)认识具有无限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4)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5)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不断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完成。(6)世界是无限的,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

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注意:前三点是新课改答案,后三点是老教材答案。部分题目还要结合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作答。

例子3:材料: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过程,是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见下图:

年份党的会

会议主题主要内容

1995年十四届

五中全

制定“九

五”计划

首次提出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从粗放型

向集约型转变。

2005年

十六

届五中

全会

制定“十一

五”规划

再次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内涵有所扩展,提出要

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

方式。

2007年十七大

推动科学

发展,促进

社会和谐。

提出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任务,内涵也从“一

个转变”扩展为“三个转变”,强调从需求结构、产业

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转变。

2010年十七届

五中全

制定“十二

五”规划

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

主线,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

性。

结合材料,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过程。(12分)

答: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我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说明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我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是一个不断前进上升的过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不断发展与完善。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的认识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过程,是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

④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要坚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检验真理。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研究源于实践,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并由实践检验而不断发展。

4.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XXX?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例子4:

5.运用实践的观点分析XXX?(实践的观点包括第八课第一节)

①(实践的涵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材料分析。。。。。。

(实践的特点)

②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的活动。(看材料是否强调主体、对象、手段的客观物质性)

③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材料分析。。。。。。

④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材料分析。。。。。。(实践的基本形式及作用)

⑤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结合材料展开三个作用)

⑥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

和进步。(结合材料展开三个作用)

⑦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分析。。。

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材料分析。。。

⑩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材料分析。。。

(11)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材料分析。。。(如果题目是用实践基本形式的知识或者实践

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知识分析XXX?答上面的

⑤⑥⑦)

例子5:五三210页

6.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XXX?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适应认识的需要产生的,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看材料有没有关键词:深入、走访、调查、座谈、调研等)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可以提供新的认识课题和经验,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看材料有没有关键词:新领域、新现象、新发现、新工具以及认识的变化)

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看材料是否有:为了、满足。。。的需要、有利于等)

⑤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的标准。

⑥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

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可以参考意识的反作用)

例子6:五三211

7.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XXX?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我们要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材料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标准要结合材料有选择性的展开答。)(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推动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材料分析。。。。。。(此处与意识的反作用差不多)(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

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材料分析。。。。。。(材料一般表现为某种观点、理论、政策的变化和发展)

(4)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是有条件的。人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观能动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6)认识的根本任务、目的。

(7)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想象和思维。

(8)实践的含义、特点、基本类型、作用。

例子7:(06四川文综)材料一: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加强‘三农’工作。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全国取消了牧业税。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对产粮大县及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1454万吨,达到48401万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粮

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

材料二:据业内人士分析,按照当前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平均上涨幅度粗略计算,农资涨价至少使全国农民增加生产性物质投入390多亿元,粮食平均每亩物质投入比2003年增加20多元。--《半月谈》2005年第1期

运用认识论原理,说明我国现阶段加大中央财政支农这一决策的合理性。(10分)

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随着实践不断深化和发展,这一决策在农业实践中逐渐形成,将随农业发展的实践不断完善。②这一决策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我国农业实践形成的正确认识。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这一决策已经对当前农业问题的解决和农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8.注意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1)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规律,条件,主观因素——主观动机、价值取向,计划性、目的性、创造性、预见性,具体用到哪几点视材料

而定)。

(2)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3)合理想象

(4)创造性思维,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5)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参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例子8:近年来,成都市在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形成了三张“城市名片”。(2012年成都三模)

锦里依托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把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有机结合,打造体验川西民俗文化的旅游文化休闲一条街。

宽窄巷子依托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北方胡同建筑在中国南方的孤本,走一条“三态融合,,之路,做到文化遗产的文脉精神、文化遗产的建筑和器物等实物形态、符合现代需求的消费方式有机统一。

东区音乐公园依托传统老工业区,打造集生产、体验、消费、结算等音乐全产业链于一体的主题文化街区。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该市在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是如何坚持科学思维方法的。(10分)

①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立足社会实践,从客观实际出发,依托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开发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遵循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着力打造城市名片,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②发挥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善于创新,敢于超越,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③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运用综合的方法整合文化资源。

哲学认识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课练习题(哲学认识论) 1. 从1962年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多个国家前后十多次发射了火星探测器。1997年美国“火星探路者”号发回火星表面有远古水痕的照片,2002年美国“奥德赛”号发现火星北极区域可能含有大量“冰冻水”。2008年美国“凤凰”号第一次“触摸和品尝”到火星上的水,这对于多年来以找水为主要思路的火星探测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这表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④ 2、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④“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第一代互联网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限性,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送格式。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 D.认识推动事物发展 4.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的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如果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描显微镜,可以看到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 A.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能够推动认识的发展 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5.我国月球探测近期规划共分为“绕”、“落”和“回”三个阶段。目前我国月球探测的所有工作都在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科学实验,体现了实践是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C.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D.社会性和历史性的活动 6.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就是说 ①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②只要敢于反对权威,就能树立创新意识 ③要敢于否定,树立革命的批判的精神④要不唯书、不唯上,抛弃旧有知识 A.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③ 7.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重要任务。“没有和谐文化,就难以建成和谐社会”。这一观点说明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B.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 D.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发展 8.华夏文明五千载,历经无数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并没有屈服,更没有倒下,而是斗志弥坚,愈挫愈勇,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地从艰难困苦中挺了过来,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不屈不挠地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再次验证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多难兴邦!这表明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真理是永恒不变的w.w.w.k.s.5.u.c.o.m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④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生活与哲学认识论主观题总结

9、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千分之二十二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如此发展下去,五十年后,中国将有二十六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然而他的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从1962年到1972年,十年里我国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马寅初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我国要实行计划生育,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随着人口形势的发展,实行计划生育的观点由原来受到批判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证明了计划生育的正确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批判计划生育观点导致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地控制了人口数量.说明不同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10、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止2010年上半年,国有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①该观点是错误。忽略了文化体制改革条件性和具体性。 ②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体制改革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制,文化产业改革同时也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 ③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反对错误的理解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 11、近年来我国高铁发展迅速,但甬温线特大事故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专家指出我们追求先进需要过程,把过程放缓更适合中国实际。 请从求索真理的历程角度分析我国对高铁建设的认识过程。 (1)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由追求速度到安全,速度平衡反映了认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又说明认识是螺旋式的上升和波浪式的前进。 (2)实践决定认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在研发运营的实践中提高对高铁的认识,这必然会推动我国高铁的发展。 12、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会使地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对此,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与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气候变化问题才引起了大众关注,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问题;至上世纪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能源、科技研发等领域内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结合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12分 ①对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现象的认识由科学家讨论到哥本哈根会议达成有关共识,这是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真理,它来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说明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全球气候变暖首先由科学家讨论,到上升为重大战略性问题,再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达成《哥本哈根协议》,取得广泛共识,这是一个在不同观点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类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说明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④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和永恒的使命。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问题将越来越重视,世界各国将加强协调配合,采取具体实践行动,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任答3点,每点4分,共12分) 13、材料: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反复性。“从孟子到唐太宗再至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能力也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具有无限性。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中国共产党的“以人为本”是对过去的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高二政治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观题专项训练 (1)

高二政治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观题专项训练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简称认识论,第6课) 例题: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个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 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答:①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分) ②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分) ③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死亡,直至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3分) ④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3分) 1、(2012北京卷)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 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12分) 例题:浙江发展的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总的来说,与许多省份相比,浙江的行政干预不仅较为克制,而且更有选择性,注重发挥民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凡是民间力量能做的事,政府放手和发动老百姓去做;凡是依靠市场机制能解决的事,政府尽可能做到不越俎代庖。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暂时看不准或有争议的,不急于下结论;看准了的,则积极加以总结肯定,予以大胆推广。

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要点、典型例题集锦【本人亲自整理】

哲学主观题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要点、典型例题集锦唯物论主观题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要点 课文目录大小标题重点归纳及要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①主观唯心(人的目的、意志等)②客观唯心(上帝、理念、绝对精神)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一句话连成)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2、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上述材料怎样体现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的观点? (1)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铺开)、自觉选择性。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作用,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存在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范围见上目录),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3、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铺开)、自觉选择性。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作用,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4、从“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尊重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分析材料?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尊重规律 ②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哲学认识论练习题

哲学认识论 1.马克思说过:“最蹩脚得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得蜜蜂高明得地方,就是她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得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论述主要说明得就是 A.实践就是客观得物质性活动 B.实践就是有意识、有目得得能动性得活动 C.实践就是在一定得社会关系中进行得社会活动 D.实践就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得历史过程 2.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得唯一标准。主要就是因为 A.实践就是社会性、历史性得活动 B.实践就是客观物质性得活动 C.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与发展动力 D.实践就是联系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得桥梁 3、下列属于实践活动得就是( ) ①农民种地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③工人做工④教师讲课⑤学生学习 ⑥经济体制改变⑦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学习教育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⑥⑦ C、①③④⑤⑥ D、①③⑥⑦ 4、实现2008年经济工作目标与任务,必须坚持好字优先。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好字优先”,这体现了( ) ①真理与谬误就是相互对立得,又就是相互统一得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③真理就是有条件得、具体得④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④ 5、下列对于认识与真理得说法,错误得就是( ) ①认识就是一个过程,而真理就是不变得②真理得内容就是客观得,而认识得内容就是主观得 ③两者都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得反映④认识就是感性认识,真理就是理性认识 ⑤真理就是认识,认识不一定就是真理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6、2010年11月15日,美国宇航局在华盛顿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天文学家利用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等设备观测到可能就是人类迄今发现得最年轻得黑洞。“年轻”就是说它形成时得状态被观察到得时间就是在30年前。不过,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就是个黑洞,新近得观测结果才证明其有可能就是黑洞。这蕴含得哲学道理就是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②真理具有客观性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说过:衡量朋友真正得标准就是行动而不就是言语。这说明( ) A.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 B.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 C.实践就是检验认识得真理性得唯一标准 D.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8、下列属于实践范畴得就是 ①到目前,人们还暂时无法准确预测地震②阅读人生,心境无边③“瓦良格”号海试返航 ④太阳被月亮全部遮住得日全食⑤桐乡菊农冒雨采菊 A、①②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③⑤ 9、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得就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与之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得就是( ) A、实践就是认识得唯一来源 B、书本与实践都就是认识得来源 C、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11、一项由欧洲研究人员发布得实验结果称得实验距离中,中微子比光速快了60纳秒。若该实验正确,爱因斯坦理论中广为得“光法超越”将被打破;若超光速存在,则将现代物理学彻底颠覆,人类得物理知识将上升到另一个高度。这说明 A、认识世界得目得就是改造世界 B、运动就是无条件得 C、认识就是有限性与无限性得统一 D、意识对客观对象得反映具有主观性

(完整版)哲学认识论练习题

哲学认识论 1.马克思说过:“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论述主要说明的是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C.实践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活动D.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2.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主要是因为 A.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D.实践是联系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的桥梁 3、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农民种地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③工人做工④教师讲课⑤学生学习 ⑥经济体制改变⑦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⑥⑦ C、①③④⑤⑥ D、①③⑥⑦ 4、实现2008年经济工作目标和任务,必须坚持好字优先。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好字优先”,这体现了() ①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统一的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③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④ 5、下列对于认识和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不变的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④认识是感性认识,真理是理性认识 ⑤真理是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6、2010年11月15日,美国宇航局在华盛顿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天文学家利用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等设备观测到可能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最年轻的黑洞。“年轻”是说它形成时的状态被观察到的时间是在30年前。不过,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是个黑洞,新近的观测结果才证明其有可能是黑洞。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②真理具有客观性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说过:衡量朋友真正的标准是行动而不是言语。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8、下列属于实践范畴的是 ①到目前,人们还暂时无法准确预测地震②阅读人生,心境无边③“瓦良格”号海试返航 ④太阳被月亮全部遮住的日全食⑤桐乡菊农冒雨采菊 A.①② B.②③⑤ C.①②③ D. ③⑤ 9、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 与之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C.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11、一项由欧洲研究人员发布的实验结果称的实验距离中,中微子比光速快了60纳秒。若该实验正确,爱因斯坦理论中广为的“光法超越”将被打破;若超光速存在,则将现代物理学彻底颠覆,人类的物理知识将上升到另一个高度。这说明 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B.运动是无条件的 C.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性

2013认识论主观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观题训练 一、知识再现 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客观物质性:构成要素的、活动过程、结果受事物及规律制约,是客观的特点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资料、社会结构和关系 实践社会历史性: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 (第一个特点是坚持了唯物论,第二、三个特点是坚持了辩证法) 作用: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指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决定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实践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提供新的认识工具,锻炼和 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把主客观联系起来比较对照,用结果检验 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对同一确定对象,真理只能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有条件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真理是具体的:相对于特定过程,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原因,表现P48 追求真理是认识具有无限性:原因,表现P49 一个过程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综合探究: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关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二、考点扫描 1、实践(理解实践的含义、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3、真理(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 4、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三、练习题 1、材料:基于非典型肺炎防治的需要,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集中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的知识与技术手段,对SARS病毒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2003年5月27日武汉大学宣布: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研制出抗击SARS病毒侵入细胞的多肽药物。经科学实验证明,它可以阻断SARS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具有预防和治疗两种功效。武汉大学在世界上率先找到抗SARS 药物,这对中国科技工作者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1)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观点?(4分) (2)这些观点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8分) 2、材料: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以GDP增长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发展观所带来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转变的认识论道理。(9分) 3.材料:反腐实践证明最有效的反腐措施就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反腐创新的重点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树立新的理念思路,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世界各国既有的成功经验也值得中国在反腐道路上加以借鉴。 试分析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12分) 4.材料一小戏小品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生动鲜活,能迅速便捷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群众的感情和愿望,贴近现实、贴近群众,是活跃城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内容。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群众性小戏小品创作演出十分活跃,涌现出一批精品佳作,生动表现了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材料二“群众的文化节日百姓的艺术盛会”。为了充分展示近年来群众性小戏小品创作演出的丰硕成果,促进基层群众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和演出,进一步丰富城乡基层尤其是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部、中国文联决定在北京举办“大地情深”——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活动。此次展演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创作演出成果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展示,展演节目从创作到演出全部来源于基层,产生于群众。让基层演员登上首都的大舞台,将普通人的生活通过艺术的形式反映到舞台上。节目内容之丰富、参与人数之众多都属于近年来首次。 请你从认识论的角度谈谈怎样促进小戏小品的发展? 5、万卡特拉曼一莱马克里斯南、托马斯一施泰茨和阿达一尤纳斯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认识论高考题

认识论主观题 副标题 一、论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0分)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现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求。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353幅。书中收录3505种中草药,附方40000多则。《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冯洪钱是如何在兽医中草药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 (3)结合学习冯洪钱的事迹,班级举行“我的青春?我的梦”主题班会,请你以“理想?奋斗?价值”为关键词拟定一份要点式发言提纲,要求言简意赅,每个关键词对应相应要点,总字数100字左右。 【答案】(1) ①深入兽医药研制和畜病治疗第一线,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 ②广泛收集整理我国传统兽医中草药及药方,在继承传统中实现创新. ③收集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在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推进创新.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兽医药研制及其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 (3)(6分)评分量表

认识论主观题训练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2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3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3分) 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国开展的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是获得对地震认识的来源。(4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获得新的认识。我国开展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研究,将使我国全面提升自然灾害预测和深部资源勘查等技术。(4分)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我国开展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研究,是为了解决我国频频发生的地震灾害的实际问题。(4分) 3.(1)结合材料列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2分)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 (2)中国共产党60年的“赶考”路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8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④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8分) 4、从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2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3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3分) 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国开展的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是获得对地震认识的来源。(4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获得新的认识。我国开展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研究,将使我国全面提升自然灾害预测和深部资源勘查等技术。(4分)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我国开展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研究,是为了解决我国频频发生的地震灾害的实际问题。(4分) 3.(1)结合材料列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2分)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 (2)中国共产党60年的“赶考”路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8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019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解题思路例析语文

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解题思路例析 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解题思路例析 第一类 1、设问类型 ①上述材料中体现了哪些哲理(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②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是如何取得成功的(或如何做的)?③联系材料,简述上述做法的哲学依据。④运用唯物论(或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的知识分析材料。 2、答题要求 (1)逐层读懂材料。从每层材料中一一提取能体现哲理信息的句子。 (2)注意尽量从多角度去思考,一般不要局限于一个方面。以上两点是做好哲学题的共性要求,下面的题型就不再重复要求。 (3)组织答案时一般第一点要明确写出所要运用的哲理(包括原理和方法论)。注意要简明扼要,切忌啰嗦。 (4)组织答案的第二点就是一定要注意结合材料分析。即总结概括体现哲理信息的句子。注意点到为止。 3、高考例题(分别和上述类型一一对应,注意对照体会)

例1(06政治江苏卷)38.材料一:自禽流感发生以来,页 1 第 我国政府启动了整体防控体系,采取免疫、监测、发现、扑杀等对策,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并批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用禽流感疫苗进入临床研究。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禽流感防控国际合作,并与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禽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认真履行防控禽流感的大国责任。 材料二:天花曾是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疾病之一。为了防治天花,人类历经了几个世纪的艰辛探索。公元10世纪,中国医书就记载了接种天花疫苗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危险性很大。到了16世纪,中国医生发现那些得过轻微天花的人,就获得了免疫能力,于是开始接种人痘,这种方法很快传入欧洲,但种人痘仍存在危险。1796年,英国医生发现,得过牛痘的人不会得天花,并且种牛痘比较安全,于是开始种牛痘,以后种牛痘又传入中国。直到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世界范围内被消灭。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原理? (3)运用材料二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对防控禽流感应有的态度。 答案:(2)①天花病毒在全球的流行,中外医生在治疗上的相互借鉴,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作用,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

认识论主观题训练答案

哲学认识论专题复习训练题 重点原理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 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要求我们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 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关于实践的相关知识: ①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②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③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④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关于认识的有关知识 ①认识的含义; 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 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6、关于真理的相关知识 ①真理的含义; ②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主观题训练 1.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人们开始认识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 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特剐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 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实践决定认识,人口的增长和无节制的生产生活消耗造成环境恶化,让人们认识到低碳生活方 式的必要性,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低碳生活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具有改善作用,必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2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臶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 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了这个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当代中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党对待马思克主义态度的正确性。 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 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②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 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党根据我国国情和革命与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发展真理。我们党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3、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一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请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

哲学认识论主观题训练

1.(2008宁夏卷39)(36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12分) 1.答案要点:①追求和发展真理应以实践为基础。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研究课题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气候评估报告”是科学家在长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并由实践检验而不断发展的,反映了人类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 ②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在不同观点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人类对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 ③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止境。目前人类获得的关于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气候变暖原因的认识必然会不断扩展和深化。 2.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党一直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的正视,更是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这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2.参考答案: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理念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提出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⑶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将得到实践的检验。 ⑷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3.(2008全国卷Ⅱ38)(32分)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10分) 3.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说:实践决定认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6分)。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4分)。 4.(2008北京卷38)(33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回答下列问题。三十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分) 4.(1)答案要点:①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②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自身是否正确,认识对象不能“自言其明”,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结主客观的桥梁,人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④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就会陷入主观主义错误。 5.材料一: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中国宇航员首次进行了太空行走,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 材料二:我国空间技术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同时也证明了我国空间探索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1)材料一说明我国航天人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6分) (2)材料二我国空间技术的成功探索,反映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哪些道理?(6分) 5.答案要点:(1)①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做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3分)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航天人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3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